古诗文化、人文素养(古诗文歌吟经验交流)

2024-07-04

古诗文化、人文素养(古诗文歌吟经验交流)(共6篇)

篇1:古诗文化、人文素养(古诗文歌吟经验交流)

古诗文化、人文素养

——古诗文歌吟活动经验总结

老城街道办事处新村小学马传胜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它以优美的意境、委婉的音韵给人以“情”的陶冶和“美”的享受。学生在古诗的吟唱中受到古代文化的熏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形成丰厚的文化素养,使他们成长为具有东方文化内涵的真正的中国人。在市教育局组织的“百首歌吟进校园”活动以来,我校高度重视这项活动,积极组织这项活动,经过一个学期开展活动,我校取得了一些成绩。以下是我们的几点做法,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得到领导和老师们的批评指正。

一、高度重视抓落实

自从去年刊印发行《中华经典诗文歌吟》这本教材后,我校高度重视这项活动。首先我们向学生和家长征集征订这本书的意见,印发了征订意见书,借机向每位家长和学生宣传古诗文歌吟活动的重要意义,把征求意见书发到每位家长的手中,通过这些我们得到了家长的积极支持,学生对这项活动也是十分热情,积极参加。其次,学校形成了古诗文歌吟管理网络,校长担任组长,语文和音乐教师具体实施。我们对学校有限的教师资源进行积极调整,让两名音乐专业毕业的老师在教语文课同时兼音乐课,重点负责这项活动的开展,这样就保证了让活动开展的更扎实更有效。第三、学校领导专门召开会议,安排老师们积极配合,特别是其他年级语文老师和音乐老师的配合上好古诗文歌吟的诵读和吟唱练习。同时配合古诗文歌吟活动我们开展

了“晨诵午省”良好习惯的培养,每天早晨,学校要求全体学生利用到校后的十五分钟进行诵读吟唱,并且安排少先队对每个班级进行检查,将检查的结果列入校日志检查,每天将检查的结果进行公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活动,使学生形成了“晨诵午省”的好习惯,为我们的古诗文歌吟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积极创造校园古诗文化氛围

我校在校园文化的设计上积极突出传统文化的特点,在教学楼的一楼走廊,我们设计了“古诗长廊”,精选学生熟悉的古诗,在二楼我们设计了中华传统美德,将古诗文、传统道德设计为古代不同的字体,浓墨重彩,运用淡雅的色调,形成统一中有变化的风格,学生每天走在古诗长廊之中,接受传统道德的警示,耳濡目染,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营造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

三、充分使用多媒体,展示古诗文化的深厚内涵。

要想让学生吟出感情,唱出感情,能按照古诗的意境写出来、画出来、舞出来,就需要用丰富的展示手段让学生对古诗进行立体的感知。为了便于老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教师课堂传统的展示方式,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多媒体使用规范的校本培训,通过培训每位教师都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我们借助多媒体为古诗文歌吟活动提供丰富的音画效果,使学生感受到古诗文化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优美意境。用画面表达诗意、用声音创设情境,情景交融,营造了学习古诗文的良好氛围。利用动画体会诗人情感,借用标准的朗读领悟诗中的旋律。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娴熟的使用多媒体,并且能够根据个人需要熟练的制作多媒体课件,从而让学生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中感受古诗文吟唱学习的乐趣。特别是歌吟光盘发下以后,大家热情更高,学得更快,现在每个班级的学生都能够在多媒体的伴奏下将本学期的学习内容熟练的进行吟唱。

四、抓比赛、促活动,通过比赛活动激励学生创造

上学期,我们配合古诗文歌吟活动,重点抓了背诵、书写、绘画、舞蹈等方面的比赛活动。我们进行了“背诗大王”比赛、“古诗文书法”、“以诗入画” 古诗文绘画比赛,通过这些比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对古诗文的理解更加深入,对古诗文的体味更具体。我们计划在“庆六一”活动中将古诗文歌吟节目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点成果向学生和家长展示,以此带动古诗文歌吟活动的深入开展。

以上是我校在古诗文歌吟中的几点做法,有一些还不够成熟,今后我们将这项活动制度化、规范化,使学生在古诗文的吟唱中受到终身有益的影响,培养他们丰厚的中华文化素养。

篇2:古诗文化、人文素养(古诗文歌吟经验交流)

http://www.jy365.net 古典诗词鉴赏与人文素质提高(上)

程郁缀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课程前言

朋友们我们今天讲一下中国古代诗词和人文素质,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当中有很多丰富的珍宝,朋友们,诗歌毫无疑问是其中灿烂的一串珍珠,如果把状况的诗歌比喻成广袤的天宇,朋友们都知道,唐诗毫无疑问是其中最灿烂的银河,这条灿烂的银河是由大大小小的星星和大大小小的星座组成的。

一、《诗经》和《楚辞》的鉴赏

中国的诗歌第一是《诗经》,第二是《楚辞》,朋友们,《诗经》和《楚辞》像两条大河,灌溉着后世文学的田园,后来中国的小说、戏剧、散文等等没有不受这两条大河灌溉的,这两条大河主要是我们中华民族第一个历史时期产物,我们中华民族第一个时期夏商周,夏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然后是商,商从公元前1600到公元前1046年,然后是周,周分西周和东周,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然后是东周,东周分春秋和战国,春秋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然后是战国,战国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朋友们,齐楚燕韩赵魏秦,秦变六国统一天下,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开篇,每个炎黄子孙应该记住这个开篇,这是社会形态最丰富的时期,这里不说了。

朋友们看,我们今年是2012年,一加才四千多年,老说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你看看没到五千年了,所以现在中央财政部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社科院考古文博所为主的给几个一的课题经费来做一个伟大的课题,叫做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探什么源呢,朋友们,谈前面一千年,把这前面的一千年搞清楚了,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就非常的灿烂完整,这些我们都不说了。这个时期文学方面是非常丰富的,有原始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宍,有三古神话,有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有史传文学,春秋、国语、战国策等等,这些我们一概都不讲,我们主要讲诗歌。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一)从时代方面讲《诗经》和《楚辞》

1、从时代方面讲《诗经》

朋友们从时代方面说来,诗经主要是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大约公元前600年左右,这个四五百年时候的诗歌的总集,说到春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朋友们都知道是孔子,他生在公元前551年,去世在公元前479年,朋友们,孔子他不仅是属于我们中华民族,也是属于全人类的,他的思想和智慧是全人类所共有的。所以198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在发表的巴黎宣言中这些人类的精英有一段我们非常自豪的话,他们说人类要想解决21世纪所面临的问题就得回到2500年前,到中国的孔子思想中去寻找智慧,这时我们非常自豪的一段话。程老师认为,就一个人的思想对一个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思想、民族的文化影响的深度、广度和持久的程度而言,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没有一个人超过孔子的。所以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朋友们他的生日年你最好记住,就像记住你爸爸的生日一样,你爸爸生日不记着那是不孝子孙,朋友们,如果你们工作实在太忙了,你要是记起来有困难,你就给我记住公元前500年,这个总能记住吧,孔子的生日、离世有争议的,朋友们,但是有一条是从来没有争议的,他肯定生在公元前500年以前,去世在公元前500年之后,这是从来没有争议的,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坐标,一代一代要传下去,我相信在座朋友们,程老师这么一说你就会永远记住了,今年是2012年一加就是2500多年前。

朋友们为什么要说孔子呢,因为有一种说法,诗经是孔子删定的,孔子删诗这个说法现在看来可能不一定可靠,为什么呢,因为近期的典籍我们查到在公元前543年中华民族的典籍当中就有诗三百这样的字样了,公元前543年孔子才8岁,8岁的孩子很难说能够成立诗歌,孔子整理诗歌可能是不太可信的。但是孔子非常推崇诗经这是毫无疑问的,在《论语》中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观群怨,这是最早的诗歌思想。

2、从时代方面讲《楚辞》

朋友们,从时代方面说,楚辞,主要是战国中期,在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诗人是谁,屈原,屈原生在公元前340年,有人说他去世在公元前277年,有人说他去世在公元前278年,朋友们,你们不研究文学的你们甭管,你给我记住一个坐标,公元前300年,在这儿,朋友们,这是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齐、楚、燕、韩、赵、魏、秦,百家争鸣,处士横议,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思想史上思想成果最丰硕的时代,我一说大家就知道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了,跟屈原同样生在公元前300年以前去世在公元前300年之后还有谁呢,还有伟大的儒学家孟子,他生在公元前372年,去世在公元前289年,你看,也是一个。另外伟大的哲学家庄子,程老师认为在中国哲学史上能够跟西方苏格拉底相媲美,庄子一人而已,他生在公元前369年,去世在公元前293年,朋友们,庄子比苏格拉底就晚了整整一百年,苏格拉底是生在公元前469年,去世在公元前399年,这是苏格拉底。正好晚一百年。另外还有荀子,所以朋友们,这是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咱们中华民族的主要思想,朋友们,除了后来秦汉以后的佛教传入中国以外,我们中国的主要思想在这个时候都已经奠定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兵家思想、民家思想、农家、小说家等等,纵横家等等,这些都已经奠下来。

所以朋友们看,从大约公元前600年左右的诗经结束到大约公元前300年左右的楚辞开始,这个之间相隔300年,请朋友们记住,这个300年在中国诗歌史上是一个低谷,但是这个300年它却是中国散文发展的浪峰,什么意思呢,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中国的散文蓬勃发展,诸子散文、史传散文,这些我们都不讲了。

(二)从地域方面讲《诗经》和《楚辞》

第二从地域方面说来,我们说诗经它主要是黄河流域、中原文化的结晶。朋友们,我们中华民族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我们中国的地形有一个特点,北方是比较高的,华北、内蒙、陕西、山西是比较高的,南方是比较低的,我家是江苏的,我们南方的秀美和北方的壮美交相辉映。我们的西边有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上面有最高的高峰珠穆朗玛峰,朋友们珠穆朗玛峰,8848年,最高的高峰珠穆朗玛峰,地球最高的地方,最高的高峰下来是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下来是青藏高原,再下来是陕西的黄土高原,再下来是我们江浙平原,再下来就是蔚蓝色的海洋,所以程老师认为我们中华民族像一个伟大的英雄,昂着高贵的头颅,8848米,敞开宽阔的胸怀,面临着蔚蓝色的海洋,所以我们中华民族的地形的特点决定了在中华大地上的主要河流都是从西向东流。

汉代有一首古诗叫《长歌行》,你说程老师我没读过,没读过不要紧,等一会儿我讲到最后两句你们所有的人都知道,不但你们知道,你们的孩子也知道,你们的父母也知道,全知道。它说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春天来了,万物生机勃勃,下面说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秋天来了万物枯萎,下面它说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最后两句我相信你们都能背上,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看没人不知道,你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的NDA,我们中华民族知道要珍爱生命,珍惜青春,及时奋发,3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有所作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东晋有一位诗人叫陶渊明,等一会儿我们要讲到他的诗歌,陶渊明在《杂诗》的第一首中说盛年不重来,鼎盛的年华过去了不重新再来,一日难再晨,一天早晨过去了,就不会再有早晨了,朋友们,今天是2012年4月20号早晨8点钟永远没有了,哪里去了?就在您从家里到北大来上学的这个路上,您用你的足迹写下了您的历史,早到的写下了早到的历史,迟到的写下了迟到的历史,永远不会再有了,所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朋友们,这样的诗歌都非常好,如果您以前就背上那就算了,如果您以前没有记住,现在一看程老师这么好,挺好的,您赶紧记啊,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朋友们,要让您的孩子养成一个习惯,读书人不可一日无笔,要身上永远带着纸和笔,当然现在包括笔记本电脑,把自己想到的、听到的、看到的好的东西及时把它记录下来,知识在于积累,天才在于勤奋,要是您不知道您赶紧记,程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所有语录都是准确的,出错也是准确的,北大老师不能把错误的知识传给别人,传给学生那是误人子弟,传给你们那是误人父母了,这里有没有爷爷?如果有爷爷的话,那误起来就更厉害了。所以,您把它记一记,你不记在这里听程老师讲还挺有点意思的,晚上回去想告诉孩子又忘了,又忘了你打开笔记本看一看。

朋友们,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这是空间上的河流,自然界中的河流,自然界中的河流,从西向东流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人生的河流,是岁月的河流,是生命的河流,光阴的河流,岁月和光阴是最特殊的一条河流,这条河流是一维的,单向的,只向前走不会停下来,所以在中华大地上百川东到海。

古代有个词人叫李后主李煜,他有首著名的词叫《虞美人》,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江春水向东流。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开头引吭高歌,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朋友们,在中华大地上有三条大河,第一北方的黄河,第二中央的长江,第三南方的珠江,这三条大河一起孕育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明。

而诗经主要是黄河流域、中原文化的结晶。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开始发源,经过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朋友们,我们黄河太长了,黑板太短了,画不下去了,黄河长5464公里,我们说诗经主要是黄河流域、中原文化的结晶,朋友们,诗经有305篇,160篇是国风,大小雅105篇,颂是40篇,朋友们,这个国风,这个国是诸侯国,一共有多少个诸侯国,一共有15个诸侯国,这15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个诸侯国主要分布在今天山西、山东、河南、河北和今天的陕西,所以我们说诗经它主要是黄河流域、中原文化的结晶。而楚辞毫无疑问是长江流域、南方文化的结晶,这是我们讲的第二个方面。

(三)从作者方面讲《诗经》和《楚辞》

第三个方面从作者方面说来,朋友们,诗经它是民歌为主,作者是谁,不知道,它是集体歌唱的产物,而楚辞毫无疑问是屈原个人独立歌唱。我们中国的诗歌从诗经到楚辞是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歌唱,朋友们这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是一个伟大的飞跃。从此以后中国诗歌的主流主要是个人独立歌唱。

(四)从内容方面讲《诗经》和《楚辞》

1、从内容方面讲《诗经》

第四,从内容方面说来,诗经是民歌为主,记住,任何时代的民歌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无非是两个方面,一,人以外的客观社会、自然山川、兵役徭役、风土人情、战争苦难等等,朋友们,人以外的社会是一个无限广阔的宇宙、无限广阔的社会。第二,人以内的主观情感的抒发,程老师认为,人以内的宇宙也是一个无限的宇宙,我们说民歌中反映人类人自身的情感方面在民歌中主要是男女爱情的歌唱。

我们说反映社会现实方面,朋友们诗经有一篇非常著名的诗歌,叫做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朋友们,什么叫嫁,嫁就是春天不播种,什么叫穑,穑就是秋天不收获,说你不嫁不穑,你春天不播种,你秋天不收获,为什么你们家有那么多流失?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说你不打猎,为什么你们家里挂了那么多好的兽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对这种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对这样一种劳而不获,获而不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朋友们这是一种不好的社会,劳而不获,获而不劳,多劳反而少获,多获反而少劳这是一种不合理的社会,朋友们,这种不合理,我们的祖先几千年就开始抨击抨击,抨击了几千年,有的缩小了,有的还扩大了。

朋友们,你看北京这么多高楼大厦,记住没有一块砖头是北京人搬上去的,是谁啊,农民工搬上去的,北京有465万农民工,他们每天干着最累的活,最脏的活,他们吃着最一般的饭菜,他们中午吃饭汤碗就放在地上,手里拿着馒头,一阵风刮过来风沙刮到这个汤碗里去,喝不喝?不喝他下午怎么干活,他们拿着最少的报酬。

所以我在课堂上对我的北大学生说,同学们,要对中国的农民工有着足够的尊重,要常 5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怀感恩之心,你现在生活这么好,农民兄弟们的辛勤汗水,要常怀感恩之心,程老师认为一个人会学会了知恩、学会了感恩,学会了报恩,就意味着这个人的人格开始健全起来,如果一个人学会了知恩、感恩、报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意味着这个人的人格开始健全起来。朋友们,程老师跟你们一起,我们一起都要学会这种尊重,让我们的孩子也要学会这种尊重,我们的孩子学会了这种尊重,他就会派生出很多美德来,他一定会与人为善,他一定会宽容于人,要学会这种尊重,一个人学会了知恩、感恩、报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意味着这个人的人格开始健全起来。所以朋友们,你看这样的诗歌几千年过去了,至今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我们今天朋友们到这个北大来自主选学提高自己,我们同心同德,跟着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干革命,干革命目的是什么,目的就是要建设和谐社会,程老师认为和谐社会的核心和本质就是公正和公平,我们祖祖辈辈多少次奋斗奋斗奋斗,奋斗的目标就是公正公平,要均贫富、等贵贱,所以像这样的诗歌至今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

民歌的另一方面就是男女爱情的歌唱,朋友们,我们打开诗经第一篇是什么说关关雎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千古绝唱,朋友们,只要人类存在,这永远是最伟大的诗篇。马克思说人类有两种生产,朋友们,一种是物质生产,要是没有物质生产我们人类没得吃,没得穿,就没法活,一种是人本身的生产,要是人本身的生产我们人类就没有未来了,如果人本身的生产没有甜蜜的、纯洁的、热烈的爱情,那个生产质量就不高你知道吗。

所以它下面写那个君子对那个漂亮而又贤惠的女子的追求,说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什么叫寤寐求之,睡着和睡醒都在追求。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辗转反侧是什么,这个男的在床上烙饼了,你知道吗,在床上烙饼,程老师研究诗歌的,程老师认为从古到今把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没有写得比这个再生动得了,没有比这个烙饼再生动得了。下面两段程老师认为他想象之词,他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他就说,我要是能够跟她订婚了多好啊,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然后再想,说我要把她迎娶回来多好啊,说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钟鼓乐之,就是敲锣打鼓把她娶回来,朋友们,钟鼓乐之现在成了新婚结婚的一个代名词,稍有一点文化水平的人看到钟鼓乐之就是指的新婚、结婚了,订婚典礼。

所以以前有一幅对联很好,它说一个人新婚了,说易曰乾坤定矣,周易中说,人结婚了,乾就是天,坤就是地,乾就是太阳,坤就是太阳,乾就是男人,坤就是男人,周易中说一个人结婚了,这一辈子算是定下来了,朋友们,古代人定下来,现在还未必定得下来。说易曰乾坤定矣,下面说诗云钟鼓乐之,你看对得多好,易曰乾坤定矣,诗云钟鼓乐之。所以朋友们,这首诗写得非常好,有人说为什么305篇把雎鸠放在第一篇,这是有深意的,这个我非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常赞同这个看法,我认为所谓的深意就在于朋友们,人类任何伟大的事业都要从我们男女的爱情婚姻一代一代繁衍生殖开始,如果没有这个,我们人类任何伟大的事业、伟大的未来都无从谈起。所以这个是非常好。

2、从内容方面讲《楚辞》

所以我们说楚辞主要是屈原的思想,屈原第一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朋友们,这是屈原留给我们炎黄子孙最伟大的精神遗产,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朋友们,这个我现在不讲,我讲到最后的时候讲怀念家乡的诗歌我们再讲这个。

屈原精神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追求真理,百折不挠。我相信朋友们都能背上《离骚》的名句,叫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非常伟大的一句话,您自己背上,让孩子都背上,人一定要实现一个目标,一定要上下寻求和探索,不断的奋斗,才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我们今天再记住一句《离骚》的名言,它说亦余心之所善兮,我心目中认为美好的东西,追求这个美好的东西。虽九死其犹未悔,哪怕是九死也绝不后悔。朋友们,这是我们实现一个伟大理想的关键,一个人要想实现一个伟大的理想,一定要有认准目标,百折不挠,锲而不舍,九死不悔,要有这样一种精神财能够实现一个伟大的理想。

所以我在北大跟同学们说过,我说同学们,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滴水穿石,滴水之所以能够穿石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大家都知道,一是持之以恒,你看我也持之以恒持之以恒,每天滴能把石头滴穿吗,滴不穿,还有一个条件很重要,一是目标如一,一是持之以恒,一是目标如一,程老师认为有此精神,这人是将万事可成。如果有这样一种精神,人世间没有成就不了的事业。让我们的孩子记住八个字,持之以恒,目标如一。

屈原精神的第三个方面就是自我修养,一尘不染。屈原在《离骚》中说民生各有所乐兮,朋友们,民生不是民生疾苦的民生,不是这个意思,民生就是人生,人生各有所乐,乐就是喜好,你喜好读书,我喜好开车,他喜好大牌,各有所乐。屈原说余独好修以为常,我独独喜好修养以为常性,以为常态,余独好修以为常。民生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朋友们,如果这个有点拗口,你给我记住四个字,好修为常,程老师再配上四个字,这是《离骚》中的名句。

屈原还有一首诗歌叫做《怀沙》,在《怀沙》中屈原有这样的名句他说“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怀瑾握瑜,朋友们瑾是美玉,怀里揣着美玉,瑜是美玉,手里握住美玉,美玉者美好的品行也,这是一个比喻。所以领导干部不要怀里老揣美元,美元揣多了会坏事,7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揣美玉,怀瑾握瑜,所以我对很多干部讲课我说在座的领导同志你们进修班回去以后找个人给你写上八个字:好修为常,怀瑾握瑜。写上八个字裱糊挂在办公室里面,每天上班读一遍对你的风险防范,廉政建设,少贪污受贿都有好处,人要纯洁自己。所以屈原从小就能够独立特行,不随波逐流。

屈原最早的一首诗歌我们都认为它是《橘颂》,《橘颂》说后皇嘉树, 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构成橘子这样一种精神,独立不迁的精神,人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人要有独立的人格。

朋友们橘子这个植物有一个本性,它长在淮南的时候结出来就是橘子,把它移到淮北以后它也结果但是结出来就是枳了。朋友们,《晏子春秋》说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晏子是齐国人,栖居山东的济南、潍坊这一带,他出使到楚国,楚就是湖北、武汉这一带,楚王想侮辱他一下说等一会儿吃饭的时候你们绑这一个人从方桌前面过,我问你们什么人,你们说是齐国人,干什么绑他?他做小偷,楚王就问晏子了想侮辱他,说你们齐国人是不是习惯做小偷?晏子一听要侮辱他赶紧站起来,说臣闻之,就是我听说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同样一个植物在不同的地方结出来的果实不一样,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水土异也,水土不一样。这个人在我们齐国是不做小偷的,一到你们楚国就做小偷说明你们楚国的水土适宜于滋养小偷的,所以楚王说寡人反取病焉,我反而自讨没趣。

朋友们这个人非常的聪明,史书上记载这个人是干瘦的小老头,很干瘦,很矮小,而且腿还残疾,一条腿残疾,上马车的时候要用凳子才能上去,他出使到一个国家去以后这个国王一看怎么这么干瘪矮小而且还是残疾,说你们国家没人了?怎么派你来?他说我们国家有规定,高大的人,英俊的人都派到好的国家去,差的人就派到差的国家去,我是我们国家最差的就派到你们国家来了。朋友们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我们的智慧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屈原因为独立不迁所以他得罪了权贵,贵族们向楚怀王敬信谗言,楚怀王听信谗言把他贬到汨罗江边上,形容枯槁、面目憔悴,一个捕鱼的老人看了以后说你不是三闾大夫屈原吗?何止于此?你怎么流落到这个地步?屈原说因为举世皆浊我独清,整个世间都很浑浊,就剩我一个人非常的清白,众人皆醉我独醒,大家都醉了就剩我一个人非常的清醒,是以见方,所以我被流放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请,是以见放,所以我被流放了。渔夫说举世皆浊,大家都很浑浊你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你把泥水都弄身上不就完了吗?众人皆醉,大家都喝醉了,你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你也跟着一起喝,把酒喝下去醉了不就完了吗?屈原说我不能这样,我不能这样随波逐流,同流合污,我听说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必振衣,朋友们,沐和浴在古代是两回事,我们男人古代也是长头发,只洗头发叫做沐,洗身上才叫做浴,所以古代等级很森严,哪像我们今天一天下班回家了从头到脚哪都洗了,古代人洗完头发的时候,他起来戴帽子的时候有一个动作要把这个帽子(演示)然后再戴到头上,因为头发很干净的,帽子上有尘土怎么办?弹一弹这个帽子,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我们洗完澡起来穿衣服的时候我们人都有一个下意识的动作要把衣服抖一下再穿上身,因为身上很干净不能受外物的侵扰。

所以后来诗经有个诗人叫做左思,左思有千古名句,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在千仞的高山上抖落一下世俗的尘埃,仞之八尺为一仞,千仞者形容很高,在千仞的高山上抖落一下世俗的尘埃,在万里清流中,濯就是洗,洗一洗自己的脚比喻高头出师一尘不染,在座的朋友们都是领导干部,这样的话都非常好,你把它记下来下次做报告的时候时不时的蹦出两句来,或者写文章的时候时不时的引出两句来,你到北大学完了以后回去再过报告都有几句新话,不能老说这几句话,你得有几句新的,好的闪光的语言,像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非常好,诗经中左思的名句,《咏史八首》。

他说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哪能以干净的身体受外物的侵染呢?所以我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我也不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于是他就投江自沉,投汨罗江自沉。

老百姓听说伟大的诗人投江了,赶紧划船去救他,留下一个习俗叫做龙舟竞渡,没有救上来老百姓非常的悲痛,在河边把芦苇的一支撇下来,然后包上豆子扔到河里去说鱼啊,虾啊你不要吃我们伟大诗人的遗体,我们送东西给你吃,留下一个端午节吃粽子,朋友们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对我们伟大诗人最好的纪念和怀念,记住,一个把自己的生命都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人,祖国和人民是永远不会忘了他的。

所以朋友们现在我们端午节放一天假,国务院前几年开始决定的时候征求意见,我们坚决支持,朋友们放一天假主要不是想自己多休息一天,你知道吗?主要是通过放这一天假来强化我们中华民族集体记忆,朋友们这个记忆不是个人记忆,是我们民族的记忆,要通过放这一天假来强化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朋友们这个意识不是个人意识,是我们民族的意识,是我们集体的意识。我家是江苏的,小时候我们盼着过年,因为过年可以吃到好东西,端午节可以吃粽子,中秋节可以吃甜饼,春节可以吃肉丸子馒头,到了端午节的时候吃粽子,五月初五吃粽子初四母亲早晨就开始起来泡糯米了,糯米不泡一下不能包粽子的,全泡开来也不能包粽子的,泡了一两个小时以后慢慢把糯米弄起来空一下水,这时候糯米一般张开了,再包上粽子一煮正好满满的,粽子都是满满的,我们家里是木桶,妈妈在包粽子我们都围在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旁边看着,新鲜,一会儿就吃粽子了。妈妈一边包粽子一边说孩子你知道为什么吃粽子吗?因为我们古代有一个伟大的诗人他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怎么怎么,一代一代的把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传统传下去,程老师认为把一个优秀的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的民族才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我们把我们的传统一代一代的传下去。所以朋友们屈原我们就讲这几个方面。

篇3:古诗文化、人文素养(古诗文歌吟经验交流)

“熟读唐诗三百诗, 不会写诗也会吟”,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古人这些精辟的言论充分地展示了多诵读经典作品的好处。让初中生多诵读一些经典古诗文, 有助于语感的培养、知识的积累, 有助于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写作能力, 进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纵观全国各地中考, 古诗文在背诵默写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文篇目较多, 学生要做到默写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就不那么容易了。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功夫贵在平时。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正确引导并指导学生的古诗文诵读, 让学生在经典古诗文的沐浴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立足《课标》, 超越课本, 适当拓展延伸

语文新《课标》是指导语文教学的纲, 但是语文教师不能拘泥于纲, 要立足学生的发展, 立足《课标》, 跳出课本, 进行拓展延伸, 丰富学生的古诗文知识及人文思想的储备。学生的视野开阔了, 心胸才会变得更加宽广, 眼光才会看得更远。如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大流派, 其中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 初中课本中选入了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 辛弃疾的《破阵子》, 但仅从这两三首词是不能洞悉宋词豪放的风格的, 特别是不能充分感受辛弃疾的“壮词”和苏轼词创作前后时期风格的明显差异。此时语文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岳飞《满江红》、苏轼《念奴娇》、辛弃疾《永遇乐》等词, 通过让学生充分诵读, 增强学生对宋词豪放风格的感性认识, 学生就能够从慷慨激昂的宋词中感受到词人渴望报国、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初一、初二由于学习时间相对比较宽裕, 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古诗文让学生诵读, 一方面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另一方可以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古典文学的理解从线向面扩展。

二、大声诵读, 出声背诵, 充分感受意境

诵读古诗文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诵读是背诵的好方法, 让学生大声地诵读古诗文, 每篇 (首) 如果连续诵读五遍以上, 对文章的熟悉程度就会不断地加深, 对文章的感悟、体会也会随着诵读的深入不断加深。语文教师一定要做好学生诵读的指导工作, 积极组织好集体诵读活动。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集体诵读, 特别是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正确的诵读影响很大。

在大声诵读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完全抛开文本, 出声背诵。每篇 (首) 连续背诵五遍以上, 会发现学生在一二遍时有一些生硬, 到三四遍时就会相当流利了, 到五六遍时学生已完全熟练地掌握全文了。

在大声诵读与出声背诵两个步骤中, 出声是关键, 一方面是古诗文语言优美, 琅琅上口;另一方面读出声音来是对人记忆功能的再重复, 而且出声也能使学生能随时发现、检查自己的错误。

三、开展活动, 丰富内涵, 营造大语文环境

要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动起来, 对于诵读古诗文也是如此。要让学生不感到诵读古诗文是一项繁重的任务, 语文教师要多思考, 积极构思, 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活动。

如, 可以开展“每周一诗”诵读活动, 每学期开展一两次古诗文诵读比赛、古诗文知识抢答比赛, 通过有竞争性的、精彩纷呈的活动展现学生的才华, 从而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和学生一同赏析古诗文, 通过教师娓娓动听的语言让学生充分领略古诗文语言的精练, 意境的优美, 让学生感受古人创作艺术的高超及古典文化的魅力。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古诗文诵读的活动, 积极营造大语文环境。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绝不可能仅靠课堂就能解决的, 需要一个大语文环境, 浓厚的人文氛围熏陶更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四、重视积累, 关注重点, 正确理解记忆

现行的中考古诗文默写已经完成了从传统单一的上下句补充完整向理解性默写、拓展性默写的过渡。默写的内容更加宽泛, 难度不断加大, 这就需要学生特别是初三学生要关注重点古诗文句, 重视积累, 正确地进行理解记忆。

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的方法, 如让学生积累一些描写山水景色、和平生活、悠闲自得、优美自然环境、友情等相关古诗文句, 并给它们加以分类。如果说初一、初二的背诵是纵向的积累, 初三的归纳应该是横向的梳理, 这样就能形成古诗文记忆的面, 知识点会更加清晰。

关注重点, 要让学生勾画出每篇 (首) 古诗文的名言警句, 特别是能够揭示主旨、中心的关键性语句, 如《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陋室铭》中“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等;勾画出描写山水环境的语句和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 将这些句子重点背诵, 并能够正确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 以备考查时理解性记忆之用。

多做一些理解性的题目, 保证汉字书写的正确率。考查时不仅要会背, 更要能正确地默写出来, 这就需要平时多做一些相关的题目, 特别是理解性记忆方面的题目, 如写出与“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同样意境的古诗句, 写出与“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同样哲理的古诗句。在做题目时, 要保证汉字书写的正确率, 让学生回归到文本内容, 将容易写错的字多看几眼, 多练几遍, 保证不改字, 不写错误字。

篇4: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关键词: 古诗文教学 人文素养 培养研究

几年前曾看到这样一则信息,山东省一高中语文老师将全高中语文花了不到一半时间教完,然后自选学生可读的文本,让学生进行比较广泛的阅读,结果所教班级学生参加高考,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绩。不仅是学生阅读拿到了高分,而且是学生进行广泛阅读获取的人文素养在诸多方面得以体现,其人文素养在高考试卷上得到比较理想的“宣泄”,让阅卷老师刮目相看,不忍扣去一分一厘。从这个意义上说,利用教材文本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值得我们思考、研究和实践。平时教学中注意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现拙于笔端的是古诗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仅属一孔之见,诚望抛砖引玉。

一、需要学生充分阅读,提升人文素养

谈起钱梦龙老师,应当说是教育家特别中学语文老师都有口皆碑的。先生之所以能够在教师心里具有这样的地位,究其原因,很简单,先生忌于浮躁,踏踏实实地从事语文教学。笔者没有直接聆听过先生的课,但拜读过相关教师的撰文,逐步对钱梦龙先生的教学理念产生比较完美的感悟。正如一普通老师所说的那样:“三十多年过去了,新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进行了多年。但是,在我有限的视野内,还很少看到有超越钱老《愚公移山》文言教学课。”为什么钱梦龙先生的课人们给出如此高的评价?是因为钱先生将以学生为主体贯穿教学全过程,让学生能够在比较充分的读上,相当理想的读的基础上产生感知、理解和感悟。钱先生在《愚公移山》教学中让学生读出对文言字词的理解。如学生读出“年且九十”的“且”,读懂“始龀”中的年龄,读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的省略句式。就是字词教学、人物关系解读、人物“愚”与“智”的讨论等,都让学生通过读予以解决,在比较充分的读中予以解决,进而实现基于教学对象的实际知识建构及需求。应当说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其学习开始发生一些惟妙惟肖的变化,但本质意义是相同的,让学生对教材文本产生感悟,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需要学生对文本进行充分意义上的阅读,甚至某种程度上形成硬读的工夫。

二、挤时间阅读,形成阅读感悟

我们应当设身处地地为学生思考,高中课程的学习时间比较紧,任务比较重,学习压力相对比较大,学生没有多少时间解决读的问题。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为学生解决见缝插针之读的问题,从有限的时间内挤出时间让学生去读。“所读非书”、“无书可读”、“不许读书”、“书读不好”是语文课程教学的诸多怪现象。已实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多年的今天,我们不能重蹈覆辙。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所占比例比较大,之所以这样安排,一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古代优秀文化历史遗产的熏陶感染,二是适应高中学生学习需求。必须予以重视的是,高中学生学习古诗文,不将古诗文读好,那就是十足意义上的囫囵吞枣。能够产生怎样的阅读感悟?是可想而知的。

三、以教材文本之文本,让学生进行阅读

在古诗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上,我们采取的策略是以教材文本之文本为轴心,让学生在轴心的两边进行阅读。如教学时以教材文本之主题为轴心,以壮美行为为轴心,让学生读到更多表现壮美行为的作品。通过阅读学生形成这样的认知:雄壮美历来有之,雄壮美可以带来安静、安全甚至和平;以柔情美为轴心,学生可从《陈情表》回顾到初中时期学过的《木兰诗》,可以联想到许多充满柔情色彩的作品,这柔情色彩可以说是夫妻情,当然也可以是儿女情,更可以是除此以外的一切一切的人间情。又如教学时以共同的体裁样式为轴心,如“表”是一种体裁样式,是臣子奏向皇帝的文本,学生阅读后可以形成如此人文素养。

篇5:古诗文化、人文素养(古诗文歌吟经验交流)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使学习者获得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更要培养毕业生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这种能力亦为人文教育的目的之一。现代社会的核心文化价值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用人文素养陶冶高职生身心, 一是就业需要:高职生除了专业技能, 还需一定的人文素养;二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需要:2012年教育部颁发“十二五”规划, 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包括道德、知识和技能在内的综合素质培养;三是时代需要:“学会求知, 学会做事, 学会共处, 学会做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人才观。人才的培养, 知识技能应与素质并举, 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爱因斯坦认为:“通过专业教育, 学生可成为有用的机器, 但不能成为有用的人。”杨叔子院士说过:“人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 我们会一打就垮;没有人文精神、民族传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会不打自垮。”季羡林、周国平也纷纷著文论述人文素养的个体和社会功用。

高职生文化课素养本身就差强人意, 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又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 基础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 确立了实践型教学的主导地位, 相关素质教育课程却有边缘化倾向, 这种状态使我们不得不反思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人文及人文素养诠释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于《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是与“天文”相对而言的, “人文”指社会人伦。人文旧多指诗书礼乐, 今多指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和核心部分, 简而言之, 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所谓“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 以及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人的精神世界有科学、艺术、人文三支柱。“科学就是根据事物的普遍性处理事物的特殊性, 艺术则是根据事物的特殊性去处理事物的普遍性。”而人文则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 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需要科学、艺术精神, 更需要人文精神。人文追求的是“善”, 给人以悟性, 人文的信仰使人虔诚。学者肖川曾对“人文素养”的内涵进行界定, 他认为这一术语的主要内涵包括:对于古典文化有相当的积累, 理解传统, 并具有历史意识;重视德性修养, 具有叩问心灵、反身而诚的反思的意识和能力;能够自觉审护和践履社会的核心价值;具有超功利的价值取向, 乐于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事物;对于人的命运和尊严等有着深切的关注;关注人的发展和民本思想教育;尊重个人的价值等。本文将以此涵义为参照, 以古诗文教学内容为手段, 探讨古诗文教学对培育高职生人文素养的功用。

二、古诗文教学中的人文要素举隅

高职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哲学、音乐、文学乃至自然科学知识等各种路径。语文学科是表情载道的工具, 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内容不只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还有浸润其中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感和传统文化。

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 富含深邃的文化素养。而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高职语文教材的选择应不拘一格, 必要时辅以教学讲义或书面文稿、电子文档。以古诗文为教学内容, 对培育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有着适宜的条件, 对古典文化的坚守与传播, 即是对人文精神的光大与弘扬, 可以引导高职学生向善求真求美, 多角度促进和提升高职生人文素养。

(一) 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理解传统精神

“文化”一般指含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和蕴含在古典文学 (包括古诗文) 、音乐、绘画和美术等诸多载体中。

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精微的内动力, 是引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传统文化的精神具备刚健有为、讲和贵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等基本特点。高职语文教学应循循善诱, 一以贯之, 剖析之、教育之、强化之。

1. 刚健有为

《周易》言曰:“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刚健有为, 自强不息, 激励高职院校学生奋发图强, 以职业技能为立身之本, 去争创一流技术, 去历练一等人格。如梁启超所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 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 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 不避艰险。”《论语》言:“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亦有“当仁, 不让于师”等, 皆提倡立志有为, 志存高远。

2. 讲和贵中

体现在个人与他人利益关系, 包括与社会、与用人单位等关系。《周易》言曰:“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以深厚的职业道德育人利物, 以宽厚的学识创造社会财富, 培育职业院校学生团队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君子接物, 度量宽厚, 犹大地之博, 无所不载。技高德容, 望之俨然, 即之温然。“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乃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集刚健和柔顺两种不同的特质于一身, 标志着人格发展的一种全面性。

3. 崇德利用

体现人自身的关系, 即精神与外物或者与物质的关系。“崇德”反映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礼记》云:“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重德乃职教之首义。“利用”载于《尚书》:“正德, 利用”, 孔颖达疏:“利用者谓在上节俭, 以利而用, 使财物殷阜, 利民之用。”

4. 天人协调

强调人与自然和社会的统一性。《周易》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 有男女然后有夫妇。”张载明确提出“天人合一”, “至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 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协调, 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在高职语文教学始终, 《千家诗》、《古文观止》等名篇佳作, 皆可信手拈来, 为教学所用, 激励高职生树立崇高职业理想, 培育良好的职业信誉和职业作风。

(二) 美德修养教育

诸如勇气、自信等凡可以给人自我增添力量的对象, 皆可称之为美德。《史记》云:“洋洋美德乎!宰制万物, 役使群众, 岂力也哉!”当节俭、感恩、仁义和事业等在心灵中扎下根时, 会形成一种道德品性。不以善小而不为, 不以恶小而为之。善良的美德大都包含在良好的习惯之内和职业理想追求之中。

美德好习惯之一便是时感养育心。《诗经》有节选“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之感, 也有“无父何怙, 无母何恃”之识, 更有“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之慨。万爱千恩百苦, 疼爱我者孰如父母?

美德好习惯之二便是常怀感恩心。感恩是一种善良的美德, 懂得感恩的人, 能对一花一草、一山一水表示谢意, 其人生必定丰实而富足。古有结草衔环、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等典故, 亦有饮水思源、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劝语, 皆可为教学目标服务。

美德好习惯之三便是怀仁义心。孟子提出“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 礼之端也;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认为“仁、义、礼、智”四种品德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每个人都存有“仁爱”的美德, 所以在社会中才有层出不穷的英雄行为;每当国家遭到外敌侵犯时, 才有保家、卫国、平定天下的英雄人物出现。礼义是古代社会并存的美德, “以礼存心, 以礼敬人”,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 这也是君子异于凡夫之处。

美德好习惯之四便是节俭的品德。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 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高职语文有司马光《训俭示康》以俭为美德, 提出:“俭, 德之共也。”“众人皆以奢糜为荣, 吾心独以俭为美。”并明鉴:“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分析节俭的益处, 指出节俭与修养相联。

美德教育目标之一便是使学生树立强烈的事业心。事业心是指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执着追求的情感、坚定不移的信念。努力成就一番事业是职业学生必须具有的美好情操和职业理想。三军可夺帅, 匹夫不可夺志。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云:“男儿当死于边野, 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马革裹尸”体现的军人价值取向, 为人景仰。曹操《龟虽寿》曰:“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作为一名政治家, 曹操自比一匹年长千里马, 虽形老体衰, 屈居枥下, 胸中却仍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

(三)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形成正确职业观

1. 热爱国家和民族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积淀的对自己祖国独有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精神是文学夜空中的北斗, 引导着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民不断由苦难走向胜利。《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云:“秦师及滑,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遇之。以乘韦先, 牛十二犒师……且使遽告于郑。孟明曰:‘郑有备矣, 不可冀也。’”;《烛之武退秦师》:秦晋合攻郑, 烛之武在国家危难面前, 不辱使命, 终使秦退兵。弦高的职业是贩牛商人, 烛之武的职业只是郑国的一个圉政 (养马的官) , 位卑未敢忘忧国。于课堂教学中, 引导学生领悟古之职业人浩然爱国正气。

2. 热爱公平与正义

公者无私之谓也, 平者无偏之谓也。公平和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大道之行, 天下为公。现在的在校高职生作为未来的职业人, 应具备这样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良心。左思《咏史》云:“郁郁涧底松, 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 荫此百尺条。”以比兴手法隐喻人间不平。梅尧臣《陶者》云:“淘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揭露封建社会不劳而获的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 表达对弱者的同情。范仲淹《江上渔者》诗句:“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表示对这种不公现象的愤慨。

(四) 进行审美教育, 用超功利的审美眼光待人接物

审美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 指人与世界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在高职课堂进行教材分析时, 引领高职生感受生活、感悟人生, 形成健康脱俗的职业人格。

1. 求真向善, 遵循人性

“人之初, 性本善”是一种人性评定, “与善人居, 如入芝兰之室”是一种行为规范,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道德品质,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更是一种文化使命。求真向善的人文底蕴和泱泱之风在职业院校课堂传承弘扬, 期待莘莘学子在职业生涯继承之、光大之。

2. 热爱生命, 追寻精神家园

张若虚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探询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个人的生命短暂即逝, 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一种欣慰: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 不是颓废, 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3.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

陶潜诗句“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人与自然一体,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回归自然是对世俗价值的超越。自古及今, 权力、地位、财富大抵是人们所追求的对象, 作者却物我两忘, 醉心自然。王维诗句“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白居易诗句“常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情寄山水, 和谐自然。

4. 淡泊名利的人生观

杨慎《临江仙》词:“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谈笑中。”以史之兴亡展现淡薄名利人生观, 感悟作者旷达的胸襟。

5. 淡定豁达的生死观

陶渊明《挽歌》:“亲戚或余悲, 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 托体同山阿。”人本来自自然, 人的肉体、精神与灵魂与世间的山川河流同在。陶潜表达看破红尘、置死生于度外的豁达。生与死, 人生中最为沉重的话题都能含笑视之, 还有什么不能化解?世上万物“有生必有死”, 人死是“托体同山阿”, 这种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看法是唯物的, 弥足珍贵。

6. 纯洁坚贞的爱情观

高校爱情, 朝秦暮楚亦数见不鲜。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讴歌真挚、细腻的爱情, 荡气回肠, 具有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黄藤酒”等皆可入高职课堂。

(五) 进行“内省”“慎独”教育, 有反身而诚的意识和能力

在内心省察自己的思想、言行有无过失即为“内省”。孔子认为道德认识或实践都需积极的思想活动, 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内省依靠的是自觉, 对人产生心理作用, “内省不疚, 夫何忧惧?”“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朱熹“凡人之心, 不存则亡, 而无不存不亡之时。故一息之顷, 不加提省之力, 则沦于亡而不自觉。”这样既重视纠失于后, 又强调防微杜渐。高职课堂教学宜拓展“内省”内涵, 择善修身, 增强职业责任意识和职业纪律意识。

“慎独”是指人们在个人独自居处自觉地严于律己, 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慎独”是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之法。《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 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陆九渊说:“慎独即不自欺。”“独”善其身, 把慎独与诚实、无愧于心相联, 达到了相当高的道德境界。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诗句:“身多疾病思田里, 邑有流亡愧俸钱。”内省之语, 甚受赞扬。范仲淹叹之为“仁者之言”, 朱熹盛称“贤矣”, 黄彻说:“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 专事土木, 而视民如仇者, 得无愧此诗乎!”赞美作者为官一任、内省为民的品质。郑板桥诗“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由风竹声而想到百姓的疾苦, 体现了作者对百姓命运的关注和同情。

(六) 人的发展和民本思想教育, 关注民生

关注百姓幸福是执政者追求的终极目标, 亦是高职生职业生涯必须面对的抉择。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 服务顾客, 服务社会, 实现人生价值。

《子产不毁乡校》:有人主张毁乡校, 子产不许, 曰:“其所善者, 吾则行之, 其所恶者, 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把乡校作为反映民生场所, 关注来自底层公众的心声, 从善如流, 子产执政, 重视听取百姓的议论, 并把刑书铸于鼎, 为百姓爱戴。季梁说:“夫民, 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冯谖“收债于薛”、“焚券市义”, 唐雎抗秦的“布衣之怒”, 颜鉫的直叱“王前”, 反映的是民本思想萌生。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体现诗人杜甫的博爱情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聂夷中《伤田家》、李坤《悯农诗》, 俯拾即是。虽作者职业有不同, 但都体现出对民生的关注。

(七) 人的地位和尊严教育, 重视人的价值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是孟子的政治思想。民为国之根基, 对后世思想影响极大。一切政治权力与政治制度, 从根本来说, 是来自于人民, 所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未来的职业人, 应树立“民为贵”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良心, 善待顾客、善待社会, 方能立身扬名, 成就事业。

重视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用之所趋异也”, 体现的是人的价值和尊严, 超越死生的理念, 忍辱负重的毅力, 愤激抗争的勇气, 这也是民族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谭嗣同说:“各国变法, 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 请自嗣同始!”题诗狱壁曰:“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神气不变, 从容就戮!这是何等的价值, 何等的气概, 何等的人格!

三、以适宜的古诗文教学方法, 培育高职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法与学生的学习法的结合。依照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并基于高职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 高职语文教学方法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推贤进善, 实施人文素养教育。

一是“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包括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等。古诗文语义晦涩, 宗旨深奥, 以讲授法为基本方法, 可提纲挈领、点拨主旨;读书指导法影响长久, 意义深远。比如引导阅读《中国通史》、《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和《中国哲学史》等;讨论法是高职课堂主要教学方法, 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流, 智慧的碰撞, 就某一主题进行探讨, 比如“先秦诸子语录的评价”、“左光斗、史可法评议”等, 在讨论中让高职生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性与多面性, 在古诗文交流中体味别样人生, 沟通历史与现实, 提升高职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增强高职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以直接感知和欣赏为主的方法”, 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等。 (1)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 如教学PPT课件、Flash动画、视频和演示等。比如《中华传统美德经典故事》的Flash动画, 又如《鸿门宴》、《三国演义》等精彩影视视频节选播放等; (2) 建立网络平台拓展课堂教学空间, 在网站上传教学录像、教学课件, 开辟主题论坛等, 向学生自由开放, 以延伸课堂教学内容。

现代职业教育需要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 以古诗文为教育内容的人文教育贯穿于技能之中, 可培养既有先进科学知识, 又有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高职人才。人文素养教育亦是古今中外所追求的永恒教育目标。古诗文教学对高职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义不容辞, 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财富蕴藏其中[R].北京:教育教学出版社, 1996:76.

[2]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 1979:310.

[3]季羡林.大学生应提高人文素质[J].山东教育, 2002 (Z2) :126.

[4]肖川.什么是人文素养[J].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6 (9) :46.

篇6:古诗文化、人文素养(古诗文歌吟经验交流)

一、吟咏诵读,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古诗文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继承祖国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方法。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课文作者往往以感情著文,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涌动着作者感情的波澜,流露着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通过吟咏诵读,可以把作品中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既能了解作家说些什么,又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把自己带进作品的情境中去,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让学生耳与心谋,深切地了解文章的神情理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方法指导,使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懂得重音、停顿、语速、语调等要领,并在反复吟诵中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比如,学生诵读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虽然,对诗作中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字面意思不一定都能准确的翻译出来,但是,学生却能在这种并不完全“懂”的诵读中直接感受到一种人世的沧桑,感受到人类命运的某种壮阔而又艰险的曲折,进而产生一种悲怆的情感。而在诵读王维的山水诗时,我们又被诗人所构建的与之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和谐、幽静的境界所感化、所陶醉,留在脑海里的只有风清月明、莺鸣鸟啼的大自然,感受到的是神宁气静的幽闲氛围。

课文中所选的古诗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除了适用学生学习外,教师还可挖掘到与之关联的更多古典文学精品让学生诵读。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视觉与听觉直入心灵,唤起无法言说的情感冲动,“不但获取语义内涵的信息,而且直接影响人的情感,影响人的个性和品格的形成”。

二、潜心感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

《課程标准》指出:学生要“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情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多是思想内容纯正的作品,或歌咏山川,或记述经历,或阐发哲理,或抒怀言志,它们表达了古人对于真善美理想的执著追求。所以,面对一篇篇血肉俱丰的课文,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引领学生在诵读基础上,细心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深刻领悟作品中所寄寓的哲理,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使学生受到情感上的熏陶与感染,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对诗文的感悟,实际上是对作者在诗文中感情的体验。于漪老师认为,一篇篇名诗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作家文人的笔墨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与生命。在教学中,就要充分注意和运用这个特点,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有时我们的学生在体验课文内容时,总是把情感停留在表面,而没有形成切身感受。这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作品时,要坚持情感原则,使学生充分感受作家心灵的律动,情感的脉搏,才能真正发挥这些作品的美育教化功能。如教学陶渊明的《饮酒》,学生通过吟诵,初步感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它描写了采菊见山的优美形象,表现了一种恬然自得的情感。但诗句的妙处绝不是“诗人在东篱边采菊花,偶然抬头,悠然地见到南山”这段文字本身的含义。实际上,这一脍炙人口的名句,其妙处更多地体现在它的字面意义之外。在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饱含感情地补充介绍陶渊明的生平、相关的经历、思想,从而使学生感悟到这二句诗的文化内涵在于表现诗人在摆脱了世俗尘网之后,一切复归于自然的悠然闲适之情,也体现了诗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人格的升华与生命的自由感、优美感。

三、开展综合性活动,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阵地

《课程标准》关于综合性学习目标的制订是有其人文意义的。组织读书会、诵读会、辩论会、课本剧表演、专题讲座等形式,并以此为根基,引导学生兼收并蓄了解和学习祖国古代优秀的文化,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更是一个重要的人文素养的积累过程。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能认真“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就意味着对他人意见或研究成果的充分尊重;学生对于自己的成果,总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与尊重,在这个过程中,就必然有一个尊重和关注他人成果的心理转换过程。这是唤起学生关爱他人、关注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综合性学习活动也是积累学生人文素养的一种重要途径。

笔者在古诗文教学中尝试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性活动。例如,抓住“月亮”这一审美物象,我组织学生开展以“月亮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次活动分为四个专题:“月亮的对联”“月亮的诗歌散文欣赏”“月亮的成语”“月亮的神话传说”。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任选一项作为自己的研究主题,同一专题的同学组成一个活动小组。要求他们在活动中,每个人既要展开独立的研究,又要与本组其他组员及时交流,互相合作,共同研究,形成本小组的研究成果,选出代表并在全班展示活动成果。在成果展示中,学生不只是把活动成果当作学习结果,而是学习的深化,因而表现出极高的探究热情:有展示搜集的资料、图片;有制作成课件或编辑手抄报;有讲故事;有成语抢答。其中,“月亮诗歌散文欣赏会”小组,从配乐诗朗诵、名句抢答、自创作品欣赏等形式开始之后,伴随着古筝曲,一位学生吟诵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朗诵过程中,幻灯背景呈现一幅“乡村月夜图”,渐渐将学生带到诗歌意境中去。伴随着音乐,继而学生朗诵起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水调歌头》……乐曲、月景、朗读声把大家对月亮诗歌的探讨推向一个高潮,台上台下,诗词雅韵,情景交融。他们不为活动而活动,而是在活动中注重知识积累、文学作品的熏陶,在交流协作中,积累并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养。

上一篇:幸福能交换吗作文下一篇:卫生巾产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