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管理局2009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24-07-23

环境卫生管理局2009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环境卫生管理局2009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09年中考热点专题: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教材知识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改革开放;

3、全面小康;

4、共同富裕;

5、党的基本路线;

二、常见问答 1、200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这是继2004年增加农民收入,2005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消农业税,2007年发展现代农业之后,我国连续第五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于10月9日在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程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2、你心目中的“新农村”是怎样的?(新农村的目标是什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请你谈谈新农村新体现在哪里?你心目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风貌?请你描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农村取得哪些方面的新变化?)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五年下发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我国农村和农业建设产生什么影响?

A、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B、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C、有利于最终实现共同富裕D、有利于构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从生产力的角度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靠什么?(依靠科技和劳动者素质)农技专家举办农业科技知识讲座,有利于提高农民的什么?(有利于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对新农村建设有什么作用?(有利于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农业科技知识讲座对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与“三个文明”建设有什么关系?

“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属于物质文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属于精神文明;“管理民主”属于政治文明。

你能从新中国建立后农村的一系列变化中得出什么结论吗?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或中国共产党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并有能力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断走向胜利等)

5、你知道我们湖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什么?为此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 首要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措施:

1、统筹城乡建设

2、深化农村改革

3、进行“村企结对”

4、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说说党和政府提出了哪些富民政策?(举例:促进农村发展的政策?请你列举近三年党和国家重视三农问题,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A、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B、2006年起取消农业税C、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D、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7、“三农”“新农村”体现的观点有(我国重视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依据):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本质;共同富裕;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群众观点;四个文明一起抓。发展现代农业体现哪些观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农)的意义(认识、为什么、原因、重要性、必要性,或为什么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党和国家为什么特别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和国家为什么要重视三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什么要发展现代农业?)A、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共同富裕。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C、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D、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E、有利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保持社会和谐。

F、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农村人口多,经济发展落后,农民收入较低

G、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但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9、你认为当前农村面临着哪些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途径是什么?)为什么?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民无医疗保障;农民文化程度低;农村没有通自来水;农民没有用上卫生的厕所;农村还没有通公路;看病难、读书难等。

(2)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原因:A、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B、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C、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10、(1)你认为当前新农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理由?

农民素质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因为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只有农民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才有利于加快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2)当前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什么?收入,就业,教育,医疗,社会治安,社会保障等。

(3)从我国人口现状分析,我国贫困人口主要在农村的原因是什么?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人口多,文化水平相对底下等。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

说一说发展现代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只有发展现代农业①才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保障粮食安全 ②才能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③才能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1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现种田不交税,上学不交费,看病不太贵,物质真实惠,说明了什么?说说我市农民变化原因?

说明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原因: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B、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12、怎样(如何)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政府(国家)应做好那些工作?(或政府和国家的建议?)(建设新农村提金点子?)。(请你为我市更好地促进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怎样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你认为如何发展现代农业?怎样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新农村提供有益的借鉴?建设新农村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应关注哪些方面?)

A、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B、强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农村文化,加强农民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素质。C、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增加农业投入。D、科教兴农,提高农业科技水平。E、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F、稳定,完善和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13、(1)建设新农村,作为农民个人应如何努力?

A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 B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C 国家要创造参加培训的机会。D 农民要关心观念、思想解放、拓宽增收渠道

(2)到2020年你认为我市农民会出现怎样的新现象?

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民主法制观念,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具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健康医疗得到保障,经济更加发展,口袋、脑袋一起富。

14、建设新农村中作为中学生能做些什么?(作为21世纪的新农民自身可以做些什么?中学生的建议)

A树立崇高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自觉履行社会责任。B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C努力学习,不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来为成为新农民作好准备。

15、建国以来我国农村进行了3次成功的变革,这些变革指哪些历史事件?

A、开展土地改革B、实行农业生成呢合作社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农村的生产关系作出的调整)

党和政府进行了哪几次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进步的改革?也建立了失误和挫折,是指什么?

成功的改革:A 1952 B 1956 C 1978 2006年取消农业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失误和挫折:大跃进和人民公民化运动

16、取消农业税、取消教育杂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A有利于更多的接受教育,提高国民素质。B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C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E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17、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绝大多数,党认识到这一重要国情在中国革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采取正确的策略是什么?

①在中国革命中,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②改革中,首先从农村开始,从而推动城市改革

③21世纪的现代化建设中,适时提出建设社会注意农村、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18、某镇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采取措施,使农业经济总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措施:A、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B、开发无公害农产品基地C、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建设D、积极开展农业新技术的培训,促使农民用科学方法种地。这些措施的实施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何启示?A、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B、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依靠科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C、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D、我们党在制定方针政策时要时刻以农民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E、要有品牌意识,提高市场竞争力。

19、请你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标语:A、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共享富裕生活。

20、当代中国农民的两项伟大创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集体经济)。

21、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低保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你认为从国家,农村低保困难群众本身角度谈谈应该怎么做?

A、国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广开就业门路,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B、农村低保困难群众:要自立自强,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收入。

22、围绕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主题,请你写一些宣传标语? A、建立全社会保障制度,关心帮助低保群众生活 B、开展送温暖活动,关心低保户的生活。C、大力促进就业,发展农村经济。

篇2:环境卫生管理局2009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为深入全面推进瓦渡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质量,在区委、区政府发展思路的指导下,瓦渡乡从实际出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了认真的研究和分析,确定了具体的发展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以新农村驻村指导员为依托,通过每月召开新农村总结工作,总结新农村建设成功经验,确保了新农村建设的有序进行。现将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四年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瓦渡乡位于隆阳区东南部,怒山山脉末端的澜沧江西岸,东与永平县隔江相望,南接丙麻乡,西依河图、汉庄镇,北邻水寨、金鸡乡,南北长22千米,东西宽约20千米,国土面积227平方千米。

瓦渡乡以乡政府驻地瓦渡而得名,距市区38千米。2006年末,全乡有10个村民委员会,109个自然村,149个村民小组,24122人。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泡核桃、蚕桑、茶叶、山葵等,粮食作物以包谷、小绿豆、啤酒大麦为主,畜牧业以牛、猪、羊为主。瓦渡坝南北各有大量的石灰石林立,引人注目。全乡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46%。全年平均气温16℃左右,年降雨量900—1040毫米,无霜期235天,适宜多种作物生长。盛产茶叶、核桃、柿子、花椒及各种中草药,特产蕨菜、鸡、树毛、刺五加、白花、枸杞菜、鸡脚香、苦圈圈菜等绿色环保 野生保健食品。

到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506元,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口控制在25000万人以内,自然增长率7‰以内,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和谐瓦渡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格局。

二、保障措施

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副书记为副组长,乡直各机关负责人为成员的镇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组。06年新农村建设以来,瓦渡乡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的工作原则,研究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大胆实践,发展特色产业和亮化工程。三、四年来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一)2006至2007年(下寨)新农村试点建设基本情况 道路硬化1081米3243 m;41户院场硬化1230m;20户墙体粉刷4000 m;16户入户道路320m;27户人畜分离。建设完成5个产业发展扶持项目:250亩的高产包谷样板;19头猪母本改良;进行2头大牲畜的冻精改良;新建69平方米的小蚕共育室1间;新建26间不小于20平方米的大蚕房。成立红白理事会,整治遗风遗俗,改善乡风文明。建立“一事一议”制度,成立相应的组织,对村内各项事务进行民主商议。新建法治宣传栏、政务公开栏、新农村宣传栏,进行五星级文明户评选,打造下寨自然村文化长廊等。该项目总投资72.5万元,其中区级补助20.5万元,222

2乡镇配套10万元,农户自筹42万元。

(二)2008年平场子村委会石门坎自然村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发展200亩高产包谷样板;建20㎡大蚕房29间;进村主干道水泥路面硬化两条708米;2米宽入户砼路56户560米;人畜分离42户;院场硬化45户;墙体粉刷48户9600㎡;村务、政务公开栏、科技宣传栏、十星级文明户。项目总投资43.06万元,其中区级补助20万元,乡镇配套10万元,群众自筹13.06万元。

(三)2008年整村推进项目实施点建设情况

我乡2008年启动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两个点,为荒田村委会上寨二组和荒田小组,项目收益72户349人。主要建设内容为:村内道路硬化两条550米;支砌挡墙82米;2米宽入户砼路355米;卫生厕所56个672㎡;卫生圈46个552㎡;8m上流式浮罩沼气池46口;节能灶33眼;墙体粉刷60户12000㎡;人畜分离60户;院场硬化53户2650㎡;种植泡核桃400亩;工程标志碑一座;开展劳务输出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两期100人次。项目总投资93.16万元,其中区级补助30万元;部门整合1万元;信贷资金3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32.16万元。

(四)2008年市级新农村试点建设(下寨)建设情况 我乡下寨2008年新农村建设内容为:给予下寨5个村民小组99户种桑户合计361.33亩的桑树进行肥料补助;进行3亩大棚素菜项目建设,推广新技术,科技兴农;硬化试点村道路162米;

3实施墙体文化建设,“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项目建设资金5万元由上级补助。

(五)新农村试点产业发展情况

石门坎自然村2008年种植烤烟129.5亩产值18.76万元;蚕桑30亩产值1.4万元;泡核桃200亩,目前泡核桃没有挂果;种植高产包谷200亩产值16万元;畜牧业年产值22万元。

(六)2008年非试点村新农村建设情况

我乡平场子村委会清水沟自然村、券桥河自然村群众新农村建设积极性很高,在没有争取到项目的情况下,村民自己组织投资投劳开展新农村建设。目前,清水沟自然村修建了4.6千米的村内主道路;券桥河自然村修建了4.5千米的村内主道路,两条道路的扩建使村容村貌有了一定的改观。

(七)2009年省级重点建设村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内容为15户危房改造及硬化长400米、宽3米的通村道路一条。省级补助15万元,其中7.5万元用于危房改造(15户每户补助5000元),7.5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危房改造项目自筹资金按1:1配备,整个项目总投资22.5万元

(八)指导员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省、市、区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乡及时下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派驻我乡10个村的指导员共计40人,其中:市级单位下派3人、区级单位下派12人、乡镇下派25人。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部分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意识不强;

二是群众经济来源单一,资金投入较为困难; 三是乡级财政困难,资金投入不足;

四是村组之间、农户之间贫富差距较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容易造成建设进度上的差距,少部分困难群众对自己实施的项目难以完成。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把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特色产业结合起来,极力打造我乡垭口村委会阿田寨小组新农村建设亮点,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借助“核桃王”的名声打造该小组优质泡核桃、优质板栗品牌,建设远眺澜沧江,近观“核桃王”的新景点。

二是把新农村建设与蚕桑产业结合起来,极力打造我乡平场子村委会周家组新农村建设亮点,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把该小组打造为产业示范自然村。

三是着力打造安和古集,加强古集的打造力度,把深入推进安和老街综合整治、开发作为2010年2015年重点工作。

四是扎实抓好“三个工程”,即抓好“班子工程”,建设开拓务实、团结协作、勤政为民、充满活力的“两委”班子,不断增强班子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抓好“载体工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抓好“保障工程”,引导发展蚕桑、烤烟、泡核桃、茶叶等 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

五是继续抓好宣传教育工作,努力引导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 六是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切实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七是有计划有组织地教育培训农民,逐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

八是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继续完善项目规划,做好后续项目实施准备。

瓦渡乡在新农村建设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对取得的成绩我们不能自满。我们将继续努力,总结经验,发挥优势,长抓不懈,争取在新的一年里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效;使我乡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瓦渡乡人民政府

篇3:环境卫生管理局2009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关键词:农村,民主,新农村建设

1“十五”期间村级民主管理工作的简要回顾

1.1 村级民主管理工作摆上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村级民主管理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出台了加强村务民主监督和管理的一系列文件, 对全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和部署。建立了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 组织、民政部门牵头, 纪检、监察、农经等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

1.2 民主管理机制初步确立。

为加强农村基层民主管理, 不断提高村民自治水平, 依安县从建章立制入手, 完善运行机制, 丰富工作手段, 村务民主决策机制得到落实, 全县实行了村务管理重大问题由村民代表会议决策制度。

1.3 村务公开稳步推行。

1998年推行村务公开以来, 各乡镇十分重视这项工作, 成立专门班子负责进行指导和协调。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等部门多次组织开展了村务公开工作专项检查,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及时下发了指导性文件, 对村务公开的组织领导、公开格式、公开时间、公开程序作了明确, 规定村务管理重大事项要及时公布, 经济较发达村的财务要每月公布一次、其他村每季度公布一次。

1.4 民主选举顺利实施。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后, 依安县在1999年、2002年、2005年先后开展了三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各级党委、政府对换届选举十分重视, 切实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县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直接选举的有关规定, 积极做好指导工作。通过民主选举, 一大批素质高、群众拥护的村民走上了村委会管理岗位;新的选举方式赢得了民心, 群众普遍感到满意。

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依安县村级民主管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急需研究解决, 特别是有些村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实效, 制度不健全、决策不民主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 党群干群关系紧张, 群体性上访现象不断出现, 甚至出现要求罢免村自治组织成员的事情。主要表现在:一是村级民主管理没有落到实处。二是村务公开不规范。突出的是财务公开问题, 有部分行政村的村务公开栏已成摆设, 存在着内容不全、时效性差等问题, 三是群众对参与民主管理的热情不是很高, 认为制度定了, 办法有了, 不能长期坚持下去, 变成“形式来了一阵风, 形式过后没人问”的状况。四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重视不够。

3 新时期依安县村级民主管理工作的思路和任务

3.1 深化认识, 明确民主管理在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中重要地位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不仅向全党全社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重任, 而且严格界定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五句话、二十字”的建设标准。“管理民主”作为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足以表明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历史地位。第一, 民主管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高度的民主政治文明,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政治特征, 没有管理上的民主, 新农村的实质和内容都是不完整的。第二, 民主管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标准。在新农村建设中仅注意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而忽视管理民主, 或者仅注重发展生产力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而忽视生产关系调整和农村政策的落实, 就必须导致一手硬一手软。即使生产发展了, 生活水平提高了也无法保持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第三, 民主管理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民主管理属生产关系范畴。其主要功能是有效调动农民群众的内在积极性, 调动蕴含在人民中的巨大生产潜能。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予, 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根本不可能的。

3.2 创新机制, 不断完善村级民主管理的形式、内容和举措

3.2.1 增加村务公开透明度, 扩大农民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

村务公开的重点是财务公开。农民最关心的是钱从那里来的又到那里去了, 村里的资产都卖给谁了, 怎么卖的, 卖的钱都干啥用了。因此村务公开的核心内容是财务公开。我们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农民意愿, 增加村务公开透明度。消除“不想公开、不愿公开、没啥公开”的错误想法, 严惩“假公开、半公开、不公开”的不法行为。改革公开内容。除法定必须公开的内容外, 要因地制宜地把握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重大事务及时公开。

3.2.2 完善“村财民理乡代管”体制, 保证农民群众对村级财务管理的监督权。

依安县在农村税费改革后, 全县148个村全部实行了“村财民理乡代管”的村级财务管理体制。这种体制, 是在坚持集体资产所有权、收益权、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 村里设民主理财小组, 乡镇农经部门设立“村级财务核算委托代理中心”, 由乡镇经管站代理村级财务核算, 村里实行报帐制。这项制度的实施, 减少了村级财会人员, 节约了村级经费支出, 杜绝了一些损失浪费的现象。但具体运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个别乡镇领导代为审批村级财务, 剥夺了村级组织的审批权, 扼杀了村两委班子的工作积极性, 导致一些有效债权不能及时回收;乡镇财政所高村级收入帐户, 乡镇经管站设村级支出账户, 致使农经部门设立的村级财务核算中心不能形成完整的核算体系;一些村干部感到报账制花钱不方便, 将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包和变卖收入公款私存, 坐收坐支, 造成一部分村集体资金体外循环, 出现了“小金库”、“两套帐”;个别村的村民理财小组形同虚设, 民主理财小组的公章在“老三位”手中掌握, 随便盖章, 等等。

3.2.3 坚持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保障农民群众对村级事务的决策权。

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是村级组织的最高权利机关, 是农民群众参与民主管理村级事务的有效组织形式。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是党在农村确定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我们党“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好村民代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议事不规范、表决无记录、作用发挥不好等问题。

3.3 加强领导, 确保村级民主管理取得实效

3.3.1 建立村级民主管理的组织领导机构。

为加强对村级民主管理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成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管理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农村工作的副书记、副县长担任, 成员由组织部、人大农林委、民政局、监察局、税改办、农委、农经总站等部门领导组成。下设的办公室设在县农村合作经济管理总站, 具体负责全县村级民主管理工作情况综合、协调督导和目标考核工作。各成员单位要认真负起责任。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机构, 形成层层负责, 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县委、县政府已将民主管理工作列为新农村建设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

3.3.2 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

村级班子是民主管理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民主意识决定着民主管理的成败。因此, 一是配齐配强村级“两委”班子。用好的作风选人, 选作风好的人。具备条件的地方, 提倡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村支部书记的选拔, 除了按着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外, 要进一步拓宽选人范围。可以选派乡干部特别是乡镇后备干部到村里任职,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锻练和考验, 担任支部书记。二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明确“两委”班子议事规则。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 防止个人专权。三是加强对村级班子成员的培训。采取集中或分散培训的形式, 对村级两委班子成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 使他们知法律、懂政策、会管理、善服务, 不断的提高他们民主管理的意识、本领和能力。

篇4:环境卫生管理局2009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09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重大部署,突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个重点,协调推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新启动推进村1149个,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推进村累计达到3331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35.8%。新确定整体推进县(市、区)试点4个,整体推进县(市、区)达到10个。在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经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农村整体面貌有了根本性改观。

1.农村主导产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形成多业发展的新格局 各试点村、推进村和整体推进县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突出主导产业建设,增强发展后劲。2009年,全省新农村建设累计新上农业项目2099个,工业项目621个,商贸项目913个,休闲旅游项目165个,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2441个,专业屯6438个,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253个,实现产业立村1542个,市场活村91个,人才强村20个,旅游兴村104个,城镇带村198个。多数村已由偏重粮食向粮、牧、特均衡发展转变,呈现出专业化、规模化、合作化发展的新局面。

2.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面貌大为改观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2009年,全省新农村建设村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完成水泥路、油路和街路、巷道铺砖12967公里,实现屯屯通的屯达到21358个;完成饮水工程打井9655眼,修管道8195公里,建泵房2553个,覆盖村2082个;新建秸秆气化站27个,修沼气池60729个,覆盖村1544个;新建砖瓦房87411户,粉刷和维修旧砖瓦房66795户,总面积达到1201万平方米;新建围墙976万延长米,修铁大门11.7万个,改厨房83524户,修地炕70646户,建公厕6485个,新修户外卫生厕所13万户,室内水冲厕所1.8万户;新建垃圾站点19327个,修排水沟1590万延长米,村屯和道路绿化植树9689万棵,安装路灯21324盏;农村电网改造覆盖1720个村,有线电视入村1917个,信息网络入户2394个村;修建村部2240个,卫生室2342个,文化活动室599个,农民夜校1213个,中小学719个;建文化站599个,图书室2150个,健身广场1093个,配套健身器材4600件;在村屯建超市3056个,幼儿园746个,网吧293个,洗浴点602个,老人托养所161个。同时,全面推进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义务教育、最低生活保障、扶贫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和各项公益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农村环境建设有了明显改观。

3.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新风正气正在形成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出发,加强了新农村建设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宣传培训、树立典型、星级文明户评比、好家庭等活动,农民知识层次、道德修养得到了明显提高。2009年,省里组织实施了万名村干部培训计划,全年共举办培训班七期,培训村干部2000名,全省累计举办新农村建设培训班1138期,培训人数达到41.7万人次。省里还编发新农村建设简报45期,印发各种宣传材料160万多份。在各级报刊、电视、广播、信息网络开辟新农村建设专栏,累计报道3675次,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新农村建设,创建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培训计划和人才服务新农村项目深入实施,屯务理事会制度这种自治形式在很多推进村加以推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动力。

4.政策支撑体系进一步加强,构建起多方面投入的格局我省在2006年形成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和2008年下发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的基础上,为了适应新时期新农村大规模建设的需要,2010年制定了《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意见》(吉发〔2009〕29号),从总体思路和要求、主要目标、建立完善要素聚集促进机制、建立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完善土地利用保障机制、建立完善条块结合的帮扶制度、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强化组织领导等8个方面,制定推动新农村建设政策措施24条。在此基础上,各地各部门也正在着手研究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从建设规划、村庄布局、用水用电用地政策和减免税费、简化手续等操作层面,做出具体规定。2009年,省安排新农村建设资金2亿元,带动和整合市、县、乡财政、各级各部门、乡村集体和农民投入、项目投入和社会各方面投入157.4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5.科学规划布局进一步加强,多种建设模式得到展现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2010年进一步完善和修正全省696个乡镇(街)、9306个行政村、38539个自然屯和364个国有农场自然、经济发展、农民收入、主导产业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社會事业、规划布局等11个方面普查数据结果基础上,完成了102个省级推进村建设规划、14个县(市)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到2009年末,全省有80%的建制镇(不含城关镇)、45%的集镇和30%的行政村完成了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经济规划和村屯改造方案的编制工作,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完成28个,占全省县(市)的67%,促进了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劳动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探索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基础、不同民俗文化特点的建设模式,重点培养一批生态环境好、旧村改造力度大、异地新建速度快、城镇辐射能力强的典型,实施旧村改造的村1974个,生态移民村83个,新建民族村63个,集中建村205个,其他模式建村243个。

6.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帮扶工作扎实有效省、市、县三级都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新农村建设领导组织。省、市、县三级领导及其部门负责同志到点调研和现场办公累计达到4873人次,其中省级领导达到771人次,市级领导达到1162人次,县级领导达到2873人次,平均每个新农村建设点都有1名以上领导进行现场办公、工作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召开了全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会议、部门单位帮扶工作会议和新农村建设启动实施现场会议,加大了新农村建设组织推动力度。年内新农村建设,组织省外考察1324人次,组织省内考察3267人次。全省各地都充实一定的力量专抓新农村建设工作,其中设立常设机构的达到33个,配备人员531人,较好地发挥了规划制定、综合协调、工作指导、工作调度、监督检查的作用。进一步整合领导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整合社会投入,通过建立领导联系点、部门建立帮扶责任、大专院校支持农村、民兵预备役积极参与等形式,形成有效帮扶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机制,强化新农村建设合力。2009年有53名省级领导、185个帮扶部门和单位、26所大专院校、215名指导员和督查员参与新农村建设,市(州)和县(市、区)所有的领导和部门也都落实了帮扶责任,参加帮扶的部门达到3670个,指导员和督查员6260名,累计帮扶的资金和物资达到5亿元,其中投入帮扶资金省级达到5607万元,占11%;市级达到8282万元,占17%;县级达到3.6亿元,占72%。同时,还形成了领导带建、部门促建、村企共建、军民共建、能人援建、干部回乡帮扶建设新农村的有效工作方法,合力共建氛围越来越浓郁。

总之,2009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村产业建设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平持续较大幅度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特别是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泥草房改造、农村低保、农民合作医疗等一大批农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得到很好解决,全省农村呈现出产业发展与农民收入同步增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进步的可喜局面,对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企稳回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新农村建设总体水平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发展能力还不强,总体水平还不高;一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投入明显不足,农民主体作用尚未得到应有发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项目较少,辐射作用较弱;村级还存在规划不够合理、功能不够完善、环境不够整洁、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

篇5:环境卫生管理局2009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xxx乡新农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战略目标,全面落实“大气包容,追求卓越,精品精致,善做善成”的工作理念和“经营山水,统筹城乡”的工作要求,按照“坚定信心,奋发有为,蓄势待发,乘势而上”的工作定位,认真贯彻落实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团结和动员全乡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因素,致力于本届乡两代会提出的建设“和谐发展,山川秀美”的新xxx这一总目标,努力打造“青山绿水,休闲xxx”的品牌。一年来,xxx的新农村建设稳步发展,社会总体上保持了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下面,根据遂新农办发【2009】4号文件的要求作如下汇报:

一、责任目标完成情况

全年实现农民异地转移50人,实现农民转移就业190人,帮助解决农民就业岗位55个,其中异地转移农民占60%以上。保质保量完成生态公益林界定工作,实现林权抵押贷款余额560万元。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农村低保对象每人每月补差10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额达到140元,参保率99%。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全年实现20%低收入农户脱贫。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30元,增长10%。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62户和农民安全饮用水工程的既定目标,粮食播种面积4766亩,粮食产量143吨,达到年初制定的目标。

二、关于农村经济工作

一是结合我乡实际,进一步理清经济工作思路。如何让农民以传统的“伐木经济”转向现代的生态经济是全乡上下必须破解的一道重 大课题。为此,我们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重点是围绕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做好经营山水文章,如何在统筹城乡的历史机遇中变被动为主动和我能在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中做什么来展开。通过讨论,初步形成了从“伐木经济”到生态经济是我乡农村经济的一次重大转型升级的共识,“三篇文章”的解读与破解是全乡人民的唯一选择,意义重大。乡党委、政府因势利导,提出了打造“青山绿水,休闲xxx”品牌,实现xxx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经济工作思路。

二是农业经济逐步由片面追求量的增加转变为提质扩量并重。落实单季稻种植1410亩,比去年少310亩,建立了358亩高产示范畈(其中中心示范畈100亩)并对其实行了病虫害统防统治,申报省级农技推广项目2个——稻菌复种100亩和高山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高山蔬菜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今年新增350亩,达到1200亩。新增杀虫灯14盏。春花作物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200亩,尤以油菜增加最多,增量达到536亩。改造泉苑原生态茶园97亩,全乡茶园面积上升为928亩,茶产量和产值分别达到12.5吨和55万元。全乡共有竹林面积4758亩,去年实施的5条竹山道路验收后必将会提高竹林的经济效益。认真做好猪蓝耳病的各项防控工作。做好林材纤虫病的监测工作。

三是重视原生态农产品的培育。xxx乡针对自身条件,把劣势变为优势,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在培育原生态农产品上下工夫。一是培育“泉之绿”高山云雾茶。在县科技特派员茶叶专家xxx的指导下,今年初泉苑村两委齐心协力将该片茶园进行了除草、修剪、改造。经过村里的整理改造,该茶山具备了进一步开发的条件,于是通过招投标方式,将茶山承包出去,经营年限20年。承包合同明确规定承包 2 方必须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采用原生态方式管理。达到生态有机茶叶生产标准后,将无偿提供“泉之绿”商标供其使用。这也将更好的带动村里其他农户进行生态有机茶的生产。二是培育九龙山原生态土鸡。在乡党委政府的的扶持和技术指导下,西坑里村部分农户开展了土鸡养殖试点。其中余仁荣户从今年四月份开始,采用母鸡孵小鸡的原始繁殖方式在自己家门口100多亩竹山上进行土鸡养殖,并将鸡舍一并建在山上。采用原生态养殖,食物主要是山上的草料和虫子和少量粗粮,养殖的鸡品质较好。目前通过亲戚朋友帮助以每斤60-80元价格销往青田、温州。全年将有170余只土鸡出售,产生经济效益35000多元,净收入3万多元。

原生态农产品培育为xxx乡低收入农户找准了增收门路,通过科技服务,政府引导以点带面扶持培育,取得了成效。为带动动低收入农户增收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为xxx乡走原生态产品培育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休闲旅游为主的三产服务业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赤枝农家乐从去年12月份开始营业以来,共接待顾客近3000人次,实现总收入近10万元。xxx龙排漂流从今年5月30日开排后,共接待游客500人次,实现综合收入近5万元。充分发挥乡村公共安全员的作用,扎实开展“十小”行业整治,得到了县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的肯定。

三、关于重点工作

一是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6月上旬,召开了全乡干部大会,进行了政策宣讲和动员,掀起了该项工作的新高潮。今年的目标是实施危旧房改造62户,实施1个村的旧村改造,截止12月底,全乡已实施或正在实施的有62户,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0%。

二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五月初在xxx村召开了试点会议,并调集全乡干部边采集信息边学习,继而在全乡面上铺开。全乡1336户,剔除各类不能授信的农户110户,其余已全部采集完毕。全面完成了信用体系建设。

三是生态公益林建设。在全乡19.5万亩林地中,原有国家级生态公益林4.1万亩(含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万亩),今年拟新增8.47万亩,占全县新增的9.3%。我们以执行力建设为抓手,集中2个月对外业进行调查和进村入户进行签字确认,按照混阔林保面积,公路沿线保范围的要求,在7月10日前完成了公益林签章工作。

四是沼气建设。2008年新增项目47户已于2月10日率先完成,2009年国债项目128户已全部落实到户,并已实施。

五是村庄整治和污水处理工程。2009年我乡xxx村实施村庄整治提升,赤枝村实施村庄整治。总计投入资金36.6万元,新建垃圾池4座,安装路灯19盏,改厕、改栏81个,停车场1个,桥梁1座,村道硬化1.8公里,绿化道路6公里。经过一年来的村庄整治工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给村民创造了一个更加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污水处理工程位于乡所在地内龙口村,现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待管道正式安装后即可投入使用。

六是稳定工作。发展和稳定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两大主题。听取乡综治信访维稳办专题汇报两次,坚持每月对矛盾纠纷排摸一次,调解民间纠纷15件。继续做好“银泰”等集资户的思想工作,保持了我乡集资户不到县政府缠访、闹访的良好局势。按时办结县信访局转办的1件信访件,让信访人案结事了,息诉罢访,没有出现进京赴省去市的越级访。

四、关于特色工作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成功地举办了“xxxxx”节。为充分挖掘、利用、弘扬xxx龙排文化,提升xxx的人气、知名度和美誉度,探索经营xxx山水,建设休闲xxx的新路子,由xxxxx三个村联合组建的xxxxx专业合作社主办,乡政府协办,邀请县文广新局策划举办了“xxxxx”节。xxx、xx、xxx、xxx副县长等县领导应邀前往作了具体指导,省、市、县三级多家媒体记者前往进行了相关报道。活动有3000多位来自各地的游客和群众到场见证,当地90多位群众演员参与了表演。整个活动组织得当,秩序井然,参与人数之多为xxx首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是公共安全网络、体系比较规范。公共安全无小事,公共安全也是构建“平安xxx”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为此,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做到领导重视、网络健全、档案齐全、措施有力、场所落实、人员到位、保障到位。在安全生产、“十小”行业整治等方面,全体公共安全员都在发挥着积极地作用。实践证明,我们对该项工作的“劳心”,换来的是社会和谐稳定的“省心”。

三是一以贯之地执行村级财务会计出纳“双代理”,全乡范围内的河道从去年5月份起实行了“禁渔”,班子的生态和河道的生态得以保护。

xxx乡人民政府

篇6:环境卫生管理局2009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奋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为营造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这项活动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后黄村响应县委、政府号召,积极行动,将环境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按照我村规划,这项工作会长期坚持下去,这是建立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的需要,也是完善我村村规民约,更加科学、民主的进行村务管理的需要。下面我跟大家谈一下我村的主要做法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首先,介绍一下我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情况。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深得人心,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全体村民积极参与下,我村整体形象有了很大的改观,这符合群众的需要,与我村村规民约不谋而和。我村以环境治理为切入点,重点做了四项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街道整体规划,统一粉刷墙壁。全村主要街道两侧统一整理,道路更加平直,方便了群众出行;清理小巷内乱堆乱放,属于各户的,各户负责,其余的村委会集中清理,保持小巷畅通;出资2万元,购置涂料,雇佣工人,统一粉刷墙壁,美化居住环境,提升村整体形象。

二、动用机械人力清理卫生死角,保持全村干净整洁。

1集中一周,雇用2辆铲车,4台拖拉机,全天动工,清理临时垃圾堆放点垃圾,使全村环境更加清新。

三、整理村活动室,出资4万元,室内进行了装修,院落浇筑硬化,建设成后黄村文化广场,为丰富广大村民文化生活提供平台。购买一套音箱设备,全村老幼每晚跳健身舞蹈,人心鼓舞,提高了村民生活品质。今年正月举行了一场趣味运动会,有乒乓球、拔河、跳远等,强身健体、娱乐生活,提高了我村向心力。

四、活动全民参与,提升全村凝聚力,通过征求全村意见,通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联席会议,将环境治理纳入村规民约,使这项活动保持长远成效,维护好我村环境卫生。

然后,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我村这次活动能取得一定实效的原因。

我工作成效的取得一是因为领导的重视,合理安排部署,为我村规划提供了指导,各项工作进一步推进。按照全县活动统一部署,乡党委下派包村干部,指导辅助我村“两委”工作,集中时间、人力、物力完成了街道规划、墙壁粉刷工作;完善两室建设,修缮了办公室,努力坚持称全村文化广场;综合管理规定完善。

二是,我村有前期准备,完成了2010年创先争优“环境集中整治活动”中制定的规划,出钱、出力、与群众协调,投资12万,大力整治街道,对全村进行合理规划,治理乱

搭乱建。对于合法临街房屋,墙跟处一米之外,进行切除,统一浇筑拓宽道路,按照平方米的标准进行补偿;对于不合理侵占的,没有土地证的,软硬结合方法,说服群众从大局出发自觉拆除,不按规定的由全村大会通过,强制拆除退回线内。新修了道路,路旁新栽树木,村整体风貌焕然一新。在这项工作中,村干部带头,自己、亲戚有不合理占地的先拆,资金困难村干部垫资,这项工作了凝聚民心,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群众拥护,夯实了群众基础。

三是,“两委”班子具有凝聚力、战斗力,能得到大家的拥护。我村规定凡事先经党员代表大会、群众代表大会、联席会议民主决定,没有擅自做主,凡是一项决策保证全民知晓、全民参与,保证“两委”决策的公信力。如低保五保问题,经党员、群众、干部投票,公平、公开,村干部一律不吃救助,全民知晓同意,决不会为此事发生矛盾。干部承诺为民为公,接受群众监督和干部互相监督,不公款吃喝,不吃拿受请,对公共活动如项目、领导考察方面,公开透明,账目清楚,经受住监督,年底从出现要账现象,这是威信力。事无巨细,村干部出面调解,讲究工作方法,讲信用,守承诺,保证全村不发生打架斗殴,越级上访事件,形成说服力,群众愿意跟着村班子走。

四是,村规民约确实起到规范作用,村民有集体荣誉感,能自发维护全村环境。我村村规民约规定环境卫生细则,提

高群众保护环境意识,经常循环广播,引导教育,有集体荣誉感,村整体形象人人维护。平时各家负责门前,形成功德意识,自觉争先,不因自己导致全村脏乱差;主街道村内雇佣四五个人定期打扫,我村五天一个集,规定集后集中打扫,保持村环境卫生整洁。人人互相监督,我村有一支夜巡队,村干部电工义务带头,雇2人,常年每天巡逻,保证基础设施安全,安全生产有制度保证,无后顾之忧,监督乱扔垃圾,监督引导大家不做损人利己的事。在2010年的集中治理后,对建材垃圾占地做出规定,加入村规民约,凡盖房户,购置建材前交500押金,与村签订道路卫生、畅通协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建设,过期解决道路整洁、畅通,如不按规定,扣除押金作为村治理资金,由村完成此项工作。

再者,我建议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建立长效机制,保持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成果。环境卫生整治不在一时,不是形象工程,开展活动的目的在于切实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全民法制,要建立长效机制,把实效保持好,让农村环境不断改善,从村容村貌到村风村气都有改变。我村将继续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建立保证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完善村规民约,家家做保证,负责门前卫生;不乱扔垃圾,不乱建乱放;完善空心村规划,合理分配调节宅基地,保证布局合理;不乱占道,经村委会同意,交押金,签建房协议,在规定时间内把建材垃圾处理好;创先争优,争创星级文明户,互相监

督鼓励;防治结合,加强监督,对故意破坏,经村民会议决定处罚。村规民约是我村村务管理的依据,是征求全村意见谨慎制定的,在我村内具有强制力、公信力,能保证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效。

最后,我根据我村实际情况谈一下对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的设想。一是建议每家每户建立垃圾收集点,分类处理垃圾,避免垃圾扎堆乱投,如可回收垃圾如塑料袋各户收集,可自己卖废品也可交给村车辆集中处理;对于可利用垃圾,如烧的炉灰,可以给需要建房的农户,各家各户互相帮扶,大家更加团结;对能集中的生活垃圾,如菜叶、瓜果皮等,由各户分散到农田,既能肥沃农田,又解决了垃圾问题。或挖或建,每家建立小型垃圾池,放入不能处理分解的垃圾,村安排车辆定期集中收集。二是让有劳动能力的困难户参与,让懒人不懒,靠自己劳动获得救助。既能通过劳动改造懒、散村民,又能让低保无保等救助制度更加合理,还能让卫生环境更加美好,一举三得。

为让全村环境更加美好,群众更加满意,我村开展各项活动投入了大量资金,处财政转移支付,村内放宅基地外没有其他收入,有一部分自己是村干部垫子完成的,我在此希望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希望各级给予一定的关注,让我村有进步的保证。

只有跟随党委政府步伐,顺应人民群众心意,才能谱写

篇7:环境卫生管理局2009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09年推进农业化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工作半年小结

正紫镇人民政府在县委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工作,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示范建设,半年来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清醒认识到还存在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百般努力,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找准差距,增添措施,促进下半年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全面完成目标任务,现就我镇2009年上半年工作情况汇报于后:

一、工作思路

坚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为标准,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全面协调发展。

二、工作成绩及效果

通过镇、村、组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经济社会得到较好较快发展和进步,农民收入增幅较快,环境卫生得到改善,民主管理得到提高,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

(一)稳粮调结构,产业化建设进一步夯实,粮食生产取得丰收。虽然小麦产量达到1280吨,同比减产12.29%,但这一成绩是在克服和战胜连续冬干春旱的情况下取得的。群众抗灾自救的思想得到落实。新栽优质水果300亩,新增中药材600亩;水果栽植面积达到10800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000亩,优质水果基地和中药材基地建设进一步夯实,加快了产业化建设进程;培养农村经纪人25人,新组建专业合作社2个,全镇现有农村经纪人90余人,专业合作社5个,涉及水果、中药材、生猪、粮油等品种,带动农户3000余户。

(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镇政府加强外出农民工的联系和帮助,采取分渠道组织、推介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关心留守儿童和妇女,让外出劳动力安心务工,安心工作,增加务工收入。帮助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培训,规范土地流转,整合土地资源,发挥土地效益,推广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产出,增加农业效益。严格执行各项惠农政策,政策性补助兑付到位,严肃纪律,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和合法收入,2009年上半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加300元,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镇政府利用工程项目实施这一契机,结合农民群众意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半年,改土1717亩,硬化田埂11000米,面积680亩,整治山平塘18口,囤水田38口,整治提灌站1座,新建和政治水渠6条。3000余米,泯结公路段,大大改善了农村交通、农田水利、耕地质量等基础设施条件。新植乡道绿化树60000株,新建沼气池120口,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坚强管理教育,民主管理进一步落实。镇村组积极召开群众会、户长会,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执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让群众知晓镇村组各在做什么,干什么?产业化发展规划和新农村示范建设规划,反复征求群民意见,发挥群众是主体的作用,实现了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的目标,缓解党群干群关系。民主管理得到进一步落实。

三、工作措施。

(一)成立外级,加强领导。镇政府为了扎实推进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专门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正紫镇产业化和新农村示范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由分管农业——副镇长担任;成员包括农业、林业、水务、畜牧、财政、党政、信用社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农业中心主任兼任。领导小组在群众和上级领导监督下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宣传动员、组织实施扥工作,办公室负责信息上报、资料收集等日常工作。同时要求各村居成立相应的结构,认真抓好新农村示范建设工作。

(二)广泛动员、群众参与,认真召开好党员会、群众会,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化和新农村示范建设,充分发挥群众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现存土地、资金、劳动力基础设施等资源,实现新农村示范建设上台阶。

(三)到岗到位,认真履责。领导小组成员和办公室成员坚持到岗到位,认真履责。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坚持深入第一线,深入田间地块,做好各项农民生产技术指导,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为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服好务,严格考核严肃奖惩,加快产业化和新农村示范建设进程。

正紫镇产业化和新农村示范建设2009年上半年取得优异成绩,是上级正确领导和全镇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晶,下半年,镇政府仍将踏实工作,克服困难、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圆满的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答卷,向建国60周年献一份厚礼。

篇8:环境卫生管理局2009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1 目前农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1)农村饮用水仍存在安全隐患。全国仍有3亿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安全,其中因污染造成饮用水不安全人口达9 000多万人。大多数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污染治理不力,监测及监管能力薄弱。

(2)农村生活污染加剧。据推算,全国农村每年生产生活垃圾约2.8亿t,生活污水约90亿t,人粪尿年产生量2.6亿t。绝大多数没有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倾倒,随意丢放,随意排放。“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地区的形象写照。

(3)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日益突出。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多的国家,据统计,全国化肥和农药年施用量达4 700万t和130万t,而利用率仅为30%左右。流失的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 000万hm2[4]。

(4)畜禽养殖及农业生产废弃物污染严重。全国畜禽粪便年产生量达27亿t,80%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没有污染治理设施。在个别地区,畜禽养殖污染成为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每年产生的6.5亿t各类农作物秸秆有20%未综合利用,或被焚烧,或被堆积于河、湖、沟渠或道路两侧。每年地膜残留量高达45万t,造成土壤污染严重[5]。

(5)农村工矿污染突出。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工艺落后。绝大部分没有污染治理设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污染引发的上访、纠纷事件呈上升趋势。城市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现象加剧,全国因城市和工业固体废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超过13.3万hm2。

(6)农村生态破坏严重。目前,我国农村还存在着大量掠夺式的采石开矿、挖河取沙、毁田取土、陡坡垦殖、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等现象,很多生态系统功能遭到严重损害。

2 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

(1)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国现有的环境管理体系主要是针对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建立的,缺乏城乡统筹考虑,对农村环境问题重视不够。一些地方“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严重,片面强调农村经济发展,忽视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监管能力薄弱。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差,缺乏农村环境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面源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相关立法仍处于空白。

(2)农村环境监管能力严重不足。大多数基层环保部门经费紧张,监测设备陈旧落后,人员不足,无法开展农村环境监测和监察工作,地方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定职责得不到履行。

(3)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长期以来,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缺乏投、融资机制和政策,村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严重缺乏。目前,我国近4万个建制镇和集镇绝大部分没有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300多万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4)农村环保科技支撑薄弱,宣传培训亟待加强。由于多种原因,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尚未建立起配套的科技支撑体系。农村环保多是直接套用城市环保的办法,很少重视科技创新,缺乏适应农村区域特点的农村环保运用技术。农村地区的环保宣传教育和培训还很有限,导致一些干部、群众的环境法制观念不强,环保意识薄弱。

3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3.1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

(1)科学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参照有关规范要求,尽快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和调整工作,确定保护区等级和界限,并设立警示标志。优先划定人口比较密集的村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把水源地保护区与各项自然保护区建设结合起来,明确保护目标和管理责任,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农村分散式应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2)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摸清污染情况。针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污染原因不清楚等问题,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重点查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现状、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环境质量评价,为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急预案、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严格执行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制度,开展专项整治。按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范要求,明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标准,污染防治及管理要求,科学规划区域产业发展布局,严格限制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上游建设污染严重的化工、造纸、印染等企业。对违反有关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依法进行处罚,定期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工作。

(4)加强水质监测和评价工作。加强农村地表及地下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与评估。完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评价的标准和技术规定,及时掌握水源水质变化情况。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积极提升县级环保部门对饮用水水质常规指标的监测能力。每年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至少进行1次水质全分析监测,并及时公布水环境状况。健全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预警制度,制订突发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3.2 农村聚居区生活污染防治

(1)加强农村垃圾收集与处理。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活垃圾,逐步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对于城市和县城周边的村庄,可采用“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模式。统筹处理生活垃圾,对于边远交通不便的村庄,可采用统一收集、就地分类、综合处理的模式。加强农村电子废弃物、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分类、回收与处置。

(2)综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逐步推进在人口集中、经济发达、排污量大、污染比较严重的村镇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对居住比较分散、经济条件较差村庄的生活污水可采用净化沼气池建设,与改厕、改厨、改圈相结合,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综合处理率。

(3)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因地制宜建设不同类型的农村清洁能源工程,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综合利用作物秸秆,推广“四位(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一体”的能源生态模式。在农户分散养殖畜禽的区域,以村为实施单元,集中连片推广“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工程;在靠近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料源充足、交通方便的聚居区,推广应用以畜禽粪便为主的沼气工程;在秸秆资源较丰富的农村聚居区,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气化集中供热或发电工程,积极扶持秸秆收购企业和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4)建立村庄环保规章制度。加强规划指导工作,积极推动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探索建立村庄生活污水、垃圾物业化管理模式,在试点示范基础上逐步推广。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费用由村民代表大会确定,专款专用,以村为单位建立环保村规民约,约束村民的日常行为。

3.3 农村地区工矿污染防治

(1)优化农村地区工业发展布局与产业结构。把农村工业发展同小城镇规划建设结合起来。引导企业适当集中,对污染实行集中控制。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促进企业的合理布局。优化农村产业结构,鼓励发展无污染、少污染的行业和产品,严格控制重污染行业和产品的发展。

(2)严格环境监管,防止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加大农村工业、企业污染监管和治理力度。禁止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城镇垃圾及其他污染物从城市向农村地区转移。提高农村地区工业企业准入门槛,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防止“十五(土)小”和“新五小”在农村地区死灰复燃,以造纸、酿造、化工、印染行业为重点,加大农村工业污染治理和技术改造力度。工业企业要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制度。

3.4 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防治

(1)科学划分畜禽养殖区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畜禽养殖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布局,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宜养区。禁养区内不得新建畜禽养殖场,已建立的畜禽养殖场要限期搬迁或关闭;限养区内要严格控制畜禽养殖场的规模和数量;宜养区内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相关制度,并逐步减少小型畜禽养殖场的数量。

(2)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鼓励农村地区宜养区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料和无害化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方式,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对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逾期完不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筛选推广一批适用的畜禽养殖污染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把畜禽养殖业发展与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结合起来,遵循“以地定畜,种养结合”原则,形成“生态养殖—沼气—有机肥料—种植”的循环经济模式。

(3)加强水产养殖业生态环境保护。在开展水产养殖污染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水体承载能力,确定水产养殖方式,控制水源、湖泊网箱养殖规模。加强水产养殖污染的监管,禁止在一级引用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围栏养殖。加强水产养殖污染治理技术研究,积极推广生态水产养殖技术。

3.5 土壤污染防治

(1)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做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摸清土壤污染类型、分布、范围、程度和污染物种类、来源,分析其成因,提出相应管理对策。

(2)开展典型区土壤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在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污染类型,在重点地区和流域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菜篮子基地、重点污灌区、典型工业企业废弃地、油田区等开展污染土壤修复试点。严格控制主要粮食产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搬迁企业要做好原厂址土地修复工作,对持久性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超标耕地实行综合治理,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耕地应依法调整用途。

(3)建立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在粮食生产区和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设一批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制定安全农产品基地环境保护规划,加强生产基地灌溉水源、农药和化肥使用的监管管理,改善土壤环境。积极发展有机食品基地的认证工作,对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环境状况进行调查与评估,制定相关环境监测标准及技术规范,加强生产基地土壤、水、大气环境质量监测。

3.6 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1)做好第1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农业源普查工作。全面摸清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和农村生活产生的主要污染物种类、产生量、排放量及其去向。摸清农业源污染物排放规律和主要影响因子,掌握农业污染的动态变化趋势,为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源头控制农业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农用化学品环境安全管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最佳可行模式的评价和筛选,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在粮食生产区和重点流域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优化肥料结构,加快发展适合不同土壤、不同作物的专用肥、缓释肥。积极推行水、肥综合治理技术。提高农业水、肥利用效率。引导和鼓励农业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限制销售高毒性、高残留农药,提高施药技术水平,建立健全农药生产和使用的废弃物回收及无害化处理体系。

(3)开展典型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示范。在粮食生产区及水污染治理重点流域和区域,开展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试点规范。在示范区内,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控制水土流失;根据农业发展总体布局,依据不同地区的污染特征和经济条件,探索作物秸秆、废弃农膜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促进农业资源节约,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面源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进行示范。

4 结语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改善农村环境,是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应采取统筹规划、分别实施、分类指导、模式多样、示范引导、整体推进、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办法逐步加以解决。

摘要:阐述了新形势下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并针对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客观现实,分析了当前农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成因,提出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措施,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治理农村面源污染以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污染防治,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N].中国环境报,2007-05-21.

[2]周生贤.《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说明[N].中国环境报,2007-08-28.

[3]中国国务院第508号令.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N].中国环境报,2007-10-18.

[4]连彦峰,刘树庆.农田土壤中磷素流失与水体富营养化[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7):91-93.

上一篇:销售毛利率计算方式下一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