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肖邦

2024-08-04

感受肖邦(通用6篇)

篇1:感受肖邦

从肖邦的音乐体裁看肖邦的音乐风格艺术论文

[摘要]肖邦的创作几乎全部集中在钢琴音乐这一领域。其体裁包括前奏曲、练习曲、夜曲、圆舞曲、幻想曲、谐谑曲、叙事曲、奏鸣曲、协奏曲和具有波兰民族风格特性的玛祖卡舞曲、波罗奈兹舞曲等。笔者通过对其代表性体裁的分析,以期管窥出肖邦音乐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肖邦 钢琴音乐 体裁 风格

肖邦的创作主要是器乐,且几乎全部集中在钢琴音乐这一领域,所涉及的体裁包括小型的前奏曲、练习曲,夜曲、圆舞曲和幻想曲;大型的谐谑曲和叙事曲;传统的奏鸣曲、协奏曲和具有波兰民族风格特性的玛祖卡舞曲、波罗奈兹舞曲等。在这些不同的体裁中,音乐表现的内容和形式各异,表现手段各具特色,形成了肖邦独有的风格。

一、肖邦钢琴音乐的体裁

肖邦创作了58首玛祖卡(mazurka)舞曲,这是起源于波兰马索维亚省的一种三拍子民间舞曲。乐曲的特征是强拍落在第二拍或第三拍上,活泼矫健、感情奔放、欢快热情、节奏强烈而多变。肖邦的玛祖卡是以三种波兰民间舞曲(玛祖尔舞曲、摩亚维亚克舞曲、奥别列克舞曲)为基础而创作的,其中以玛祖尔的形式最多。“肖邦的玛祖卡自然而微妙地再现了波兰民间舞曲的节奏、旋律甚至结构。”特别是波兰民间音乐特有的“利第亚”增四度的应用,但这种再现是带有发展和创造性的。肖邦的玛祖卡旋律清晰,常常为混合大小调,大多是抒情性的。肖邦通过自己的创作,使玛祖卡舞曲成为独立的音乐会演奏的作品。玛祖卡是肖邦创作中最富于民族性格的体裁,其民族色彩鲜明,乡土气息浓厚,是作者受民族音乐的熏陶而写成的浪漫主义音乐的最佳范例。

“波罗涅兹”舞曲(polonaise)是16世纪起源于波兰的一种民间舞曲体裁,音乐典雅、庄重,三拍子舞蹈节奏。舞曲常用于军队的仪式行列,后来流行于宫廷,进而在欧洲广泛流传。肖邦创作的20首波罗涅兹舞曲,增添了悲壮、宏伟和爱国主义的气质,赋予了波罗涅兹舞曲更高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肖邦创造性地运用民间音乐的素材,其音乐结构对称严谨,织体丰富多彩,节奏强劲有力,有较强的技巧性,采用装饰音和密集的和弦织体,具有丰满的乐队般的音响效果,常表现出悲哀、忧郁、慷慨、激昂、雄壮和豪迈的情绪。

“叙事曲”(法文ballade)是一种富于叙事性和戏剧性的声乐曲和器乐曲。肖邦创造性地将叙事曲应用到了钢琴作品中,先后完成了4首气势磅礴结构复杂的钢琴叙事曲作品,从而开创了钢琴叙事曲器乐体裁的新领域。肖邦的叙事曲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在内容上与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有密切的联系。肖邦的叙事曲吸收了波兰民间音乐的因素,将叙事性、戏剧性、史诗性、悲剧性、英雄性、交响性和抒情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倾诉了怀念故国,眷恋民族的感情。在曲式结构、和声调性方面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使叙事曲的音乐表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练习曲”(etude)是指专门训练乐器演奏技术的乐曲,常常具有特定的技巧训练目的。肖邦创立了技术训练和艺术内容相结合的练习曲,其完美的结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肖邦的练习曲具有一定的音乐形象和感情内容,使练习曲发展为一种有艺术价值的音乐体裁,成为音乐会演奏的作品。

“前奏曲”( Prelude)是指在作品前面演奏的序引。肖邦的前奏曲不同于巴罗克时期一般组曲中的前奏曲,肖邦继承了巴赫的传统同时也有一定的发展,每首都写成了独立的作品,同样以24个大小调写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每一首只有一个鲜明的形象,音乐情调丰富,乐思简洁,形式完美。

“谐谑曲”(scherzo)最早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18世纪中叶,“谐谑曲通常用作奏鸣曲、交响曲中的一个乐章,代替小步舞曲。”肖邦的谐谑曲继承了贝多芬的传统,同时又“远离了古典传统的风格”,把谐谑曲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肖邦的谐谑曲是独立的单乐章的艺术作品,其结构庞大,富于展开,音乐形象对比明鲜,能容纳复杂深刻的思想内容。他以突进快速、活跃的三拍子、生动的节奏、突发的重音、切分音、急剧的力度变化、比较复杂的曲式结构和大胆的转调等手法,使谐谑曲不仅具有热烈、刚劲、诙谐、嬉戏、幽默、歌唱和富于幻想的特点,而且表现出了戏剧性、哲理性的内涵和史诗般的气势。

“夜曲”(nocturne)是爱尔兰作曲家约翰费尔德创立的一种体裁。肖邦的夜曲是在费尔德的基础上发展的,早期的夜曲受费尔德的影响,风格恬静华美,多情细腻,音乐形象单一,带有伤感的情调。以后的作品则扩大了规模,大多具有不同形象的对比,常常表现出抒情性和戏剧性的特征,使夜曲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丰富的音乐意境。肖邦的夜曲旋律悠长,速度缓慢,如诗如歌,同时充满了激情和内在的张力,在结构上大部分为三部曲式,有较大规模的展开。他将歌唱性、宣叙性和装饰性的华彩熔合在一起,伴奏织体变化频繁,节奏精巧特异,旋律错综交织,音区对比并置,和声色彩微妙。

二、肖邦钢琴音乐的风格

通过几种代表性体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肖邦在对音乐体裁进行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上,尤其把波罗奈兹舞曲、玛祖卡舞曲、叙事曲、夜曲和练习曲等体裁形式提升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从肖邦的体裁及其作品来看,其总体风格可以总结出这样几个方面:

1.肖邦早期的作品大多情绪明朗、抒情,充满着幸福、希望和青春的欢乐,写作手法简单,风格华丽幽雅。中晚期的作品因受到波兰民族独立斗争的影响,其风格逐渐转到了为民族独立解放而呐喊的悲壮、忧愁和愤怒,开始出现了戏剧性和悲剧性的因素,也开始出现英雄主义的音乐形象和爱国主义的个人情感,写作手法逐渐变得丰富多彩、精致细腻、自由灵活而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2.肖邦的旋律吸收了声乐因素,使器乐作品声乐化,旋律形式具有声乐性与器乐性相互交融的特点,歌唱性是肖邦钢琴音乐的总的风格特征。尽管在他的玛祖卡、波罗奈兹舞曲和叙事曲等一些作品中,也表现出戏剧性、史诗性和英雄性的宏伟雄壮,但音乐在根本上却始终保持着歌唱性的特点。同时,在歌唱性的基础上又具有华彩性、装饰性和变奏性的风格。

3.肖邦的音乐是从波兰民族的土壤中生长的,他吸收应用了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经过创造性的.改造而形成了他独有的音乐语汇。在他的玛祖卡舞曲、波罗奈兹舞曲以及夜曲等作品中,不仅具有典型而丰富的波兰民族风格,同时,也再现和反映了波兰民族的精神。他把民族的音乐与欧洲音乐相融合,创造出了一种可称之为波兰民族的并具有世界性的音乐。

4.肖邦的音乐以主调和声为主,同时贯穿复调的技法。他的和声具有古典音乐的严整性和根据性。他常常使用中古调式、交替调式和大胆的突然转调来变换和声,他喜欢用三度并置的调性对比,并将半音阶和声及其伴随的不协和性扩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领域。他在传统和声的范围内也探索运用了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他的和声的逻辑性是以声部的流畅进行为依据的,其声部进行灵活自由、幅度宽广、低音浓厚、纤细单纯。他的音乐织体大多为旋律加和声音型的伴奏,其伴奏音型丰富多样。

5.肖邦在曲式结构方面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创造性地使用能表达音乐情感的适合于自己性格的结构形式,在叙事曲、谐谑曲、幻想曲、波罗奈兹舞曲等作品中大多采用灵活自由的混合曲式结构。

6.肖邦在他的圆舞曲、玛祖卡和波罗奈兹舞曲中,突出特定的节奏;在幻想曲、谐谑曲和叙事曲中,又使节奏灵活多变。但从总体来看,肖邦的音乐个人随意性较大,有一定的即兴因素,其节奏比较自由,具有高度的伸缩性,这也正是肖邦对于“自由速度”(tempo rubato)的大胆探索。

7.肖邦的音乐是诗意性的,尤其是那些小型作品,如:前奏曲、练习曲、即兴曲和夜曲等,音乐总是表现得优雅如歌,诗意连绵。一些大型作品也同样具有浓郁的诗意。肖邦通过诗意性的音乐来倾诉自己的内心情感,所以,他的音乐具有极大地抒情性。

8.肖邦是一位以钢琴音乐来抒发爱国情怀的音乐家,“肖邦的音乐是与表现爱国主义精神这一神圣主题密切相连的,他对祖国深刻而强烈的热爱,贯穿了他音乐创作的总过程,决定了他音乐创作的总方向。”

总之,肖邦的钢琴音乐是独创性的,他的钢琴音乐体裁特征突出,风格鲜明,他为钢琴音乐体裁及风格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唯民.钢琴诗人肖邦的波兰情结[J].北京:音乐研究,1999,(4).

[2]汪启璋,顾连理,吴佩华编译,钱仁康校订.外国音乐辞典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

[3]冯智全.肖邦大型作品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4] [美]Patricia Fallows-Hammond.钢琴艺术三百年 [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 A.索洛甫磋夫.肖邦的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54.

[6] [美]保罗亨利朗格.十九世纪西方音乐文化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7]李应华.西方音乐史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

[8] [美]唐纳德格劳特.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9]钱亦平,王丹丹.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篇2:感受肖邦

在这样的悲情意识下, 肖邦的创作必然以人为中心, 这个人富于感情, 热爱生活, 有高尚的自我牺牲的斗志, 有明朗的、纯洁的乐观精神, 有时会开怀尽情的欢乐, 有时热情迸发, 有时又有深沉的苦痛。在这方面, 正是这位天才的波兰作曲家与俄罗斯伟大的古典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相似的地方, 才有了我国著名音乐学家于润洋先生对肖邦以“悲情肖邦”的定义。就好象狄克逊说:“只有当我们被逼得进行思考, 而且发现我们的思考没有什么结果的时候, 我们才在接近于产生悲剧。” (转引自朱光潜《悲剧心理学》, 第212页) 这不正是肖邦创作的悲情根源吗?肖邦的创作, 源自被波兰的现实悲剧逼得进行思考, 然后产生创作。

肖邦的学生林茨所引证的肖邦所说的弹奏散板的原则是:“在规定一首乐曲可以用多少分钟以后, 你可以变换速度, 但整个乐曲的时值要遵守。”其实, 我们始终都有一个社会对其最基本的衡量标准, 那就是必须有所遵守。那么, 这个遵守必然是整个社会音乐创作意识形态下的整个乐曲的时值参照。最后:“在规定一首乐曲可以用多少分钟以后, 你可以变换速度, 但整个乐曲的时值要遵守。”结果, 艺术意识观念的音乐形式表现必然与国家政治意识观念下的艺术文化形式相约定, 在这样的约定下, 必然要求每一个加快速度都需要以相应的放慢速度来偿还, 每一个渐慢都要有一个相应的渐快, 因为这个创作是以现实的约定联系在一起, 随着以人为本的现实而产生的与之相符合的对应参照物。所以才有了, 犹如李斯特认为肖邦的演奏所以给人以非常富于诗意和前所未有的色彩的印象, 是由于他的特殊的演奏方法:“在他的弹奏下, 旋律象独木舟在汹涌的浪头上那样摇荡;或者相反地, 好象是空气的精灵在朦胧中, 突然在可以感触的世界中出现。

无论从任何角度去涉及音乐与文化的关联问题, 必然以当下音乐形式及其价值取向相联系。当代音乐是当代意识形态与当代文化构成共同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 它始终是处于一个受诸多关联对象影响的状态之下:一方面由特定的经济政治集团决定其意识形态性质;另一方面因其所受控的诸多关联对象决定其文化价值取向;再加上特定的当下时代情感表达态度决定其时代品位。于是在这样的状态下, 当代音乐必然涉及人的意识形态及人文约定, 那么当代生活的宣泄呐喊声以及在后现代思潮影响下的当下意识导向的真假混乱必然与之合并发生纠缠、冲撞、重建。

音乐学家韩钟恩先生写到:人的四次历史—文化约定。就是指自人类诞生之后, 在不同历史时段所产生的不同文化约定, 其类型大致有——

(1) 人与自然的约定;

(2) 人与人自身 (文化当事人) 的约定;

(3) 人与人的创造 (文化) 的约定;

(4) 人与人的创造结果 (文化物) 的约定;

【注, 在此四种类型的约定中, 第一种为“元约定”;而其余三种均为“后约定”, 无论是不同的时段 (古今) 、还是不同的地域 (中外) 、或者是不同的品位 (雅俗) 。】

当代人文约定以集合以上四种类型于一体表现为相互冲撞交织, 互为推动力进而相互影响, 形成简单而又复杂的链条, 以当代基本意识形态的后现代人文约定为核心, 辅以四种在不同历史时段所产生的不同文化约定为内容弥散开来。因而在这样高度密集而又“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空气中, 寻求学科的交叉创新与时代的主题发生纠缠与吞并相结合, 重建与平衡并存似的太级式流变。

看来, 他的目的就在于让听观众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去参悟某种哲学观念:音乐是一种有意的无意义, 或一种无意义的游戏, 是使我们注意到我们亲身经历着生活的一种方式;因此, 音乐不是音乐, 音乐即周围的一切音响。这种后现代人文约定对“音乐时间艺术”的概念进行了自然与偶然的两种不同寻常路的影响, 这种可被理解为真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假象流变下的自然进化与故意影响最后还是回到以“和”为“贵”的中国文化精神。进而后现代人文约定的当下人类生活非以太级似流变的“音乐艺术”与以说明一切人类活动的“文化”为重要内容而展开。

参考文献

[1]韩钟恩:《守望并诗意作业》,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7年。

篇3:弹奏肖邦“革命练习曲”的感受

关键词:肖邦;革命;练习曲;演奏技巧

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原名弗里德里克·弗朗齐歇克·肖邦,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生平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如4部叙事曲、十余部波兰舞曲包括《军队》、《英雄》,26首钢琴前奏曲包括《雨滴》,27首钢琴练习曲包括的有《离别》、《革命》,还有4部谐谑曲、以及3部钢琴奏鸣曲,差不多共32首多夜曲等。肖邦一生中创作的作品大多数都为钢琴曲,所以被誉为“钢琴诗人”。 他利用钢琴音乐延音踏板的技术革新,创作了大量独具钢琴特色的作品。肖邦有着强烈的民族情感,所创作的马祖卡舞曲、波洛奈兹舞曲和前奏曲融入了波兰民间音乐的节奏与和声色彩。他的作品常具有抒情、生动、华美的特点。

一、肖邦革命练习曲的演奏技巧

接触到这首练习曲时,便知道它是肖邦的作品,此曲创作于1831年9月,大多数的练习曲都只是练习手指的技巧的问题,但是这一首十分特别,全曲旋律听起来就像是一首乐曲,这首练习曲之所以被命名为“革命”是因为华沙革命的失败,整个曲子激情昂扬表现出来悲伤与愤怒。

一般来说,练习曲是训练技巧的一种演奏方式,并没有一些情绪与故事,但是肖邦的练习曲却都有一个很美丽的名字,譬如:革命,东风,激流。他们的感觉其实就跟乐曲一样,甚至于比乐曲更加的能打动人心,不是太长也不是太短,恰到好处。有一位作家曾说过:肖邦的练习曲十分适合用来开展音乐会,这就是肖邦的特色之一,

不管是哪首曲子,我们要了解分析它,如何把它弹奏到最圆满,这都得先走进作者的心灵,去了解他的经历,分析他的心理,这样才能够把曲子演绎得有声有色。

肖邦在1830年11月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离开了自己的祖国,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波兰的华沙革命开始了,肖邦听说这个消息后,心里十分激动,因为这个时候他并不能与国人并肩作战。十个月的华沙革命,最终,华沙还是沦陷了。肖邦在回波兰的途中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的时候,心碎了。他独自一人找了家住所居住了下来,悲伤,愤怒占据了他整个心,躺在床上,肖邦的脑海里面全都是战争,炮火连绵,硝烟弥漫,倒在血泊里面的战士,还有沦陷的华沙,这些场景在他的脑海里面久久不能散去。愤恨之际,拿起笔写下自己的心声,日记里记录着他脑海里挥散不去的和心里难以抒发的,他嘴上念着:波兰不会亡,绝对不会。“革命”就是在这个时候写出来的,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全部倾注在音符上,于是这首歌的旋律十分狂热,激烈,具有超强的爆发力,由弱及强,由强又弱,起伏十分明显,整首曲子充满了英雄归来的气势与战马在战争中的激烈搏斗的感觉。这首曲子的中心就是华沙沦陷后仍然不屈不挠的思想情感。

这首曲子一共有84小节,其中1-9小节为开头,76-84为尾声。此曲的开头是以一个不和谐的七和弦开始的,构成了一幅革命军英勇冲锋的激烈场面,后左手迅速弹出一系列犹如汹涌波涛的下行音阶,如大海之波涛,汹涌澎湃,势不可挡,右手的主旋律全是七和弦,弹下去时干净利落,沉稳而有力,配合起来十分的有激情与爆发力。一大片的附点,弹出来的时候感觉到的是战场上英雄那富有思考的战场战略,不是一下子爆发,而是深思熟虑后的斩钉截铁。左手的一连串音符弹时十分迅速,像倾盆大雨一般起伏,这开头也称之为引子,大家都有注意到前面九个小节,每两小节都有一条很长的圆滑线连起来,这里的节奏很迅速,是有韵律一气呵成的,弹出来是迅速圆滑连贯的。且都是强弱,强弱的感觉。弹好左手的第一拍与第三拍的第一个音,这里需要的是强有力的节奏,强弱十分重要,要弹出起伏的味道。81小节极具爆发力的下行音阶齐奏走句被打断,最后以四个强力度和弦终止。尾声中的最后一个小节,也就是第84小节,最后的和弦落下去,是手指贴着琴键弹下去,沉稳有力而意味深长的收尾,似乎也感觉到了作者的叹息与坚信国能复兴的信心。

过了1-9小节后就到了主题了,所以本曲的主题有18个小节,由第10小节开始就已经正式进入主题,所以说此曲的10-28小节全是主题的呈现,重复结构的单乐段,第九小节强,第十小节又弱了下去,第十一小节强,第十二小节又弱了下去,这个强弱差距不能太大,否则听起来就会不和谐,这个要自己去把握。第20小节又是重复,但到了这里是P,弱开头,渐强,更强。以APPASSIONATO富有激情的旋律进行着,调性由c小调转为C大调,然后又转为F大调继而又转为C大调最后又回到c小调,这种调的转换恰如战场上的胜利与失败,正是因为这样,也说明了肖邦对波兰的信心,对革命成功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残酷的无可奈何。后又由APPASSIONATO转为SOTTO VOCE好像低声哭诉,仿佛看见了一幅战争艰苦的画面,接着又以STRETTO紧凑的半音阶将情绪推向高潮。

中部,开放的展开性。由29-48小节,主题核心全在G,D,F等,一点点的加强,里面大量出现cresc这个音乐术语,所以从29小节一直到48小节,是在由弱不断的加强,直到主题的再现变奏。直到三十七小节出现了整个乐曲第一个最高点。

主题的变奏自50小节开始,演奏越加激烈,在主调上做装饰变奏,然后以十二小节开始扩充音调在不同调性上面模进。然后左手迅速弹奏一直到第75小节,这个过程具有极大的张力。

在最后几小节呈现出的旋律,自信坚定的形象又出现在观众眼前,进一步点明中心,战争并未结束,胜利是属于波兰人命的,胜利属于光明而并不属于黑暗势力。

二、肖邦革命练习曲弹奏的心灵感受

1. 作品与灵魂的相结合

曾看过一本书上面写道,肖邦把他的音乐和整颗心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自己的祖国,他曾写到:我愿让我的作品成为战歌。其实,一件艺术品的最高境界便是艺术与情感的结合,肖邦之所以伟大,他的作品之所以如此的深得人心,便是因为他把作品与情感相结合,这样创造出来的艺术品便仿佛一个活灵活现的人,有血有肉有灵魂,更能够打动人心。

钢琴作品的理解最终要回归于演奏,这首革命练习曲有着故事,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要了解分析这些,就要去理解肖邦的为人,进入肖邦的内心世界去体会肖邦的理解,所以要去看和了解许多肖邦的书籍,革命只是肖邦的爱国作品之一,他的大多数曲子都有着浓烈的爱国风采,他的爱国主义和他的浪漫主义相结合,就造就了曲子的辉煌,这首曲子就是肖邦的真实情感的流露,他的爱国主义确立了他的创作方向。由此可见,要想把一个作品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观众的眼中,那就要给作品注入感情。

2. 用心弹琴,感受音乐

别人每天仅仅只花两个小时练习却比你整天的坐琴房练习成效更好,这是为什么呢?之一,是方法不对,所以效率低。之二,便是没有专心,专心的干一件事,比起你不专心做一件事的结果是截然不一样的。你在练琴的同时,一定不能是像在完成任务似的,而是要时时刻刻得去保持兴趣,即使没有,也要去想办法让自己有兴趣。之三:没有目标,练琴是为了什么,为了让大家欣赏到音乐的悦耳,音乐的动听,音乐的震撼人心,你只有定一个个短期目标一一去实现后,才可能完成一个演奏方面的大目标,这样做的目的是社么?你会对自己越来越有自信,目标完成后,也会越来越有成就感,这就是目标的重要性,而不是完成任务似的,要用心去弹琴,感受音乐。

有时候,你花了时间,摸谱子的效率也有,但是你感觉练琴很累,手指很累,练得十分力不从心,觉得有些自己明白的,但是手指弹不出想要的感觉。没错,这些就是基本功太弱了,哈农,平均律,音阶,299,莫什科夫斯基的练习曲,你练得多,效果就会很不一样了,差距大,感觉也大,所以说,基本功是无比重要的。

音乐能够给人带来快乐的感受,无法想象没有音乐,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忧伤的音乐能够给人带来悲伤的回忆从而引起共鸣,快乐的音乐能够把人从痛苦的事情里面拉出来重获自信。学习音乐可以让人更加的思路清晰,更加容易专心做事,生活的其他反方面也能够处理的更好,面对压力,音乐也能有舒缓压力的功效,这只是音乐的功效,演奏音乐更能够让人在烦躁的时候镇定下来。当你演奏时,你会发现钢琴的声音是如此的清脆动听,走进作者创作背后的故事,你会发现音乐的世界是如此的奇妙。

参考文献:

1. 唐川龙. 【浅谈肖邦练习曲】.

2. 张驰宇.【浅谈肖邦c小调革命练习曲】.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牟兰.肖邦和他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J].乐器,1998年03期.

4. 彭逸伟.浅谈肖邦《C小调革命练习曲》[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金钊.触摸肖邦[N].人民日报,2010年.

篇4:肖邦比赛未选择“肖邦精神”?

波兰著名记者、乐评人、音乐学家亚当·罗兹拉赫(Adam Rozlach)在获知比赛结果之后惊叹:“这是肖邦国际比赛历史上最令人震惊的一个结果”。罗兹拉赫随后指出,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之所以要以肖邦的名字命名就是要求参加比赛的选手在演绎肖邦钢琴作品时忠实于肖邦的原作和精神,而评委们的决定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于这一世界著名钢琴比赛的价值取向。遗憾的是,在纪念肖邦200周年这一最具纪念意义的年份里特别是在肖邦年里最重要的一个比赛活动中,肖邦的权威钢琴家们却没有选择“肖邦”。

“金奖”手下的“另类肖邦”

现年25岁的尤丽娜·艾迪瓦曾经就学于莫斯科的基森音乐学校、跟随埃琳娜·伊万诺娃学习钢琴,如今旅居瑞士的苏黎世Hochschule戏剧音乐学院做助理教师。尤丽娜·艾迪瓦此次一举夺取“肖邦状元”不但成为俄罗斯历史上第6位获得肖邦钢琴比赛大奖的选手也成为自钢琴女王阿格里奇之后打破45年沉寂的第2位获得肖邦钢琴比赛大奖的女性钢琴家。然而,这位获得肖邦钢琴大赛金奖的选手在许多业界人士眼中却是一位相当不称职的“肖邦选手”。

波兰重要的纸媒——Polish Broadsheet Rzeczpospolita Daily当地时间10月21日用一个整版报道评论了此届钢琴比赛,评论指出:“尤丽娜·艾迪瓦是一位比赛老手,她深谙比赛之道同时也演奏得非常自信、技术上毫无任何负担,但是她演绎的肖邦却平庸无奇”。

波兰格但斯克音乐学校校长博格丹·库拉科夫斯基遗憾地说:“尽管尤丽娜·艾迪瓦是一位非常好的钢琴家,但是她的演奏没有任何灵性的光彩”。

一些在波兰的肖邦迷们更是纷纷在自己的博客上抒发对此届钢琴比赛结果的不满和不平。不少肖邦迷认为,尤丽娜·艾迪瓦演绎的肖邦甚至“另类”得离谱:她对肖邦的诠释不但不准确而且很难听!她演绎的慢板速度不合常理且速度快得没有根据。获得第二名的两名选手——来自俄罗斯/立陶宛的选手卢卡斯·格尼萨斯和奥地利钢琴家茵高尔夫·温德尔的演奏水准和艺术品位明显高于尤丽娜。我们不明白,她凭什么拿金奖?她获得金奖的依据是什么?难道说,任何技术熟练的钢琴家都可以以‘个性’为托辞,随意曲解作曲家的原意和风格吗?评判肖邦的标尺何在?

宁要个性的草不要学院的苗

争议的另外一个议题是关于比赛的公正性。此次比赛夺魁呼声最高的奥地利选手茵高尔夫·温德尔被大部分观摩者认为是最有肖邦风范的一位钢琴家,也是业界人士最看好的一位选手。在决赛结果揭晓的前一天,《星期日电讯》首席评论员约翰·哈里森就曾表示,茵高尔夫·温德尔的演绎几乎传递出了肖邦音乐精神的各个方面:高贵而典雅、华丽而富有诗意。哈里森甚至断言金奖非茵高尔夫·温德尔莫属。茵高尔夫·温德尔也是获得网上听众支持率最高的一位钢琴家,观众支持率方面,第二名和第三名的选手也分别以23%和12%远远高于尤丽娜的7.9%。许多现场观摩比赛的内行人士不明白:既然网络投票支持率在评委那里已经成了一个没有任何说服力的空架子和摆设,组委会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观众投票率?在评判具有完美肖邦风范的奥地利选手温德尔和平庸无奇的俄罗斯选手尤丽娜之间,评选结果与评委会的评判标准出现的偏差究竟是一个概念性的偏差还是一个技术性的偏差呢?

对于这个意外结果,倒是波兰文化部长博格丹·茨多切夫斯基一语道破天机:“此届比赛不同于往届,我们的大部分评委都不是学院的教授而是阿格里奇、邓泰山、傅聪等钢琴家,学院派的评判标准自然不占评判主流”。

怎样的肖邦演绎才是真正的“肖邦”

波兰的肖邦迷们在博客上这样陈述着他们心中的肖邦:肖邦的音乐不是艺术化的面孔、不是戏剧化的面部表情和动作、更不是用性别与国籍可以加以评判的。外行粉丝喜好的那种音乐之外的东西都不应该是肖邦音乐演绎中的元素,肖邦音乐是音符细节中的精神和情绪符号,这些精神符号需要钢琴家用严格和严谨的态度谨慎揣摩、演绎,那是一种艺术和精神的传统、是几代人的精神演绎的结晶。

本报记者在获知第16届肖邦钢琴比赛结果后,特致电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教授,请他谈谈对于国际钢琴比赛评委的感受。

但昭义教授坦言由于他忙于手头工作无暇顾及此届肖邦钢琴比赛,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无论是学院派教授还是艺术家做钢琴大赛的评委,衡量一个选手好坏的最基本原则是——要忠实原作,这也是演奏家给予作曲家及其精神应有的尊重。

李瑾

克里斯多夫

成为印第安纳波利斯交响乐团最年轻总监

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交响乐团近日任命了28岁的波兰指挥家克里斯多夫·乌本斯基(Krzysztof Urbanski)为该团音乐总监,这也是该乐团建团80年以来任命的最年轻的一位音乐总监。乌本斯基将于2011年9月接过前任总监瑞士指挥家马里奥·温扎哥手中的接力棒,任期4年。

乌本斯基去年首度指挥印第安纳波利斯交响乐团并与乐团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去年6月他再次应邀执棒该乐团,“我从第一次跟乐团的音乐家合作就感受到了一种天然的联系,这些音乐家很容易领会我的音乐意图,我们之间的合作非常愉快,我期待着成为这个乐团大家庭中的一员”。

乌本斯基2007年毕业于波兰肖邦音乐学院,同年获得布拉格之春国际指挥大赛第一名。他在欧洲曾经指挥过波兰许多的交响乐团如波兰广播交响乐团、波兹南爱乐乐团以及华沙爱乐乐团等。乌本斯基被认为是近年来活跃在波兰和欧洲的颇有个性的青年指挥家,尤为擅长指挥晚期浪漫派和现代派作曲家的作品,如马勒、斯特拉文斯基以及鲁托斯拉夫斯基等等。今年,他还因指挥皇家苏格兰国家交响乐团、莱比锡小交响乐团以及皇家斯德哥尔摩爱乐乐团获得了欧洲媒体的高度赞誉和关注并在年初被选为挪威科隆赫姆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

明后两年,乌本斯基还将与德国柏林交响乐团、奥斯陆爱乐乐团、芬兰和瑞典广播交响乐团、荷兰广播乐团以及日本东京交响乐团等签约指挥。紫薇

英国小提琴家

刷新《野蜂飞舞》演奏最快纪录

当地时间10月18日,英国BBC电台的一档儿童节目请来了一名小提琴家为现场观众演奏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他的演奏创下了该作品演奏最快纪录。《野蜂飞舞》的速度要求极快、技术难度颇高,但其因音乐形象鲜明而获得爱乐者的喜爱并成为音乐会演奏的经典曲目,也有不少喜好技术发挥的演奏者一直在用速度挑战这首名曲。

来自英国的小提琴家名叫奥利弗·莱维斯,他在现场用快速的抖弓、以1分3.3556秒的时间刷新了最快小提琴演奏《野蜂飞舞》的记录。然而,如此之快的速度演奏该作品很难让人享受到其中的音乐形象,除去清新的快弓和令人炫耀的技术之外,人们很难对作品本身留有多少印象。

小可

克利夫兰交响乐团

低票价吸引年轻观众

美国克利夫兰交响乐团近日承诺将推出一项2000万美元的支出预算计划用于吸引和培养国内未来年轻的古典音乐观众。据悉这项支出仅是其6000万美元培养年轻观众资助计划的第一个步骤,资助的具体内容包括:为18岁以下的孩童提供免费音乐会以及为18岁至34岁的青年人提供不同程度的折扣票价。

克利夫兰交响乐团团长加里·哈里森对于这项计划的推出信心满满:“这是为未来投下的一份信任票”。该项计划也是克利夫兰交响乐团迎接2018年乐团100年纪念活动中的一个部分,该项资助计划由克利夫兰犹太联盟的莫尔兹家庭基金会推出。小可

纽约爱乐

再度申请访演古巴

日前,纽约爱乐乐团向古巴外交部门递交音乐访问古巴的申请,试图通过音乐会演出的访问形式增加美国与古巴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此次纽约爱乐访问古巴的内容主要包括为古巴的儿童举办专场音乐会和相关的音乐教育活动。

据悉,纽约爱乐应古巴政府的邀请原定去年10月底访问古巴并计划在哈瓦那举行两场音乐会,却因赞助经费的问题没有得到最终落实而宣告流产。此后,纽约爱乐试图在今年6月和7月继续履行访问古巴的承诺,但最终也因为经费的问题不得不暂时延缓。

纽约爱乐乐团团长泽林·梅塔近日向媒体透露,纽约爱乐乐团非常重视对古巴的访问演出。为了下一次的访问古巴计划,纽约爱乐乐团已经准备了将近1年并希望能够在明年2月兑现访问古巴的承诺。据悉,这次纽约爱乐访问古巴的人数相当庞大,除了上百人乐团音乐家之外还有100多名赞助商成员希望搭乘这一次音乐访演古巴的顺风车。但庞大的人数成为了此次纽约爱乐乐团获得前往古巴签证的一个新问题。

泽林·梅塔坦诚地透露,他们希望能够努力达成让这100多名赞助商前往哈瓦那的心愿,因为赞助商允诺为纽约爱乐成员赞助1万美元的经费,“没有这些赞助商的资助,我们的哈瓦那之行最终难成定局”。

尽管,纽约爱乐乐团访问古巴的计划被迫延迟,但美国纽约城市芭蕾舞剧院却在本月底在哈瓦那国际芭蕾艺术节上登台亮相,而古巴的爵士交响乐团The Chico O’Farrill Afro-Cuban Jazz Orchestra也将于今年12月在美国林肯中心为美国观众呈现古巴特有的爵士风情。紫薇

篇5:“舒曼”欠佳 肖邦尚可

上月,郎朗在波士顿举办了他的第三次个人演奏会。总体印象是,他演绎的李斯特与舒曼的钢琴,极尽张扬自己之能事,听众也由此分为两个阵营:一方是被郎朗令人眼花缭乱的技巧所折服,心血沸腾;另一方视郎朗夸张的演奏为与艺术无关的高级杂耍。

郎朗以莫扎特的《第十三号钢琴奏鸣曲》开场。第一乐章除有两三处突然的加速外,还算是弹出莫扎特的那种轻灵与自然;第二乐章的处理虽不乏清朗的深沉,但似乎缺乏整体的结构感,给人以散乱的印象;第三乐章郎朗似乎还没有成竹在胸。莫扎特那些看似简单的钢琴作品,其实极难弹好。郎朗的莫扎特已算不错。

上半场的压轴曲是舒曼的《幻想曲》(作品第十七号)。有评论家认为,这是舒曼众多钢琴作品最伟大的一首。当年赫鲁维茨在阔别琴台十几年后重返舞台时弹的压台曲就是这首幻想曲 (其第二乐章的结尾极难弹,身怀绝技的赫鲁维茨也弹乱了,传为一段艺坛轶事)。郎朗大概受了他对这部作品所谓“背景”的影响,以其超绝的控制能力(指以高低,强弱,快慢變化所营造的音色等的处理能力)演绎这部大部头的作品, 效果是技术上的精彩,但“内容”简单肤浅甚至做作。

从“质地”上说,舒曼的钢琴作品更“像”印象派的画,近看是一堆色彩不同,毫不相干的油泥,远看才见其整体的真面目。钢琴家在弹录舒曼的作品时,大都能把那些孤立的,色彩斑斓的小隽句弹好,但能弹出“整体真面目”,大气超越的演绎,却寥寥无几。就这首幻想曲而言,要想有大气超越的演绎需演奏者生活的积累, 是一种“功夫在诗外”的功夫,光有技巧是远远不够的。郎朗少年得志,尚缺少生活的积累,亦没有经历过生活的大挫折,因此我们很难期望他弹出完整的、超越的、有深刻内涵的舒曼来。

下半场朗朗以改编曲《彩云追月》及贺禄汀的《牧童短笛》等六首中国作品开场。这里他再一次以其超绝的控制能力,夸张地演绎这些或纯朴、或幽清、或节庆快乐的小品。尽管,朗朗有其艺术诠释的自由,但给人的感觉是中国小品被演绎得太不含蓄,太过张扬。西班牙作曲家Grandos的Los Requiebros,这首作品的风格很适合朗朗的气质与技巧,他弹得很出色。

郎朗弹奏李斯特的《第六号匈牙利狂想曲》及加演的《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让人听得目瞪口呆,其速度与音量是惊人的前所未闻。这里他绝对是以音乐作品来炫耀其技巧,令人不解的是,郎朗已得众多音乐爱好者之宠,何必以这种疯狂的弹法来哗众呢?

篇6:当我想起肖邦……

5岁的时候,母亲带我去听了一场音乐会。具体的情形记不得了,惟有钢琴家富有激情的神态与犹如天籁的琴音历历在目,甚是感动。音乐会结束,我便认真地想要学琴,觉得弹奏钢琴是一种优雅华丽的事业。事实上,当时的我尚未真正理解那种感受,不过,母亲却欣然从琴行里买回了一架闪亮的紫褐色钢琴。

以后10年,我每天习琴,稚嫩的双手在黑白琴键上伸展。久而久之,我便疲乏了。有时候,练习巴赫二部或三部创意曲之类颇有难度的曲子时,我竟有了绝望与逃跑的想法。到了高中,迫于功课压力,便放弃了钢琴。母亲也说,她未曾想过让我真正成为一位钢琴家,之所以节俭而艰苦地供我学琴,仅仅为了心性的修养与熏陶。

某日,忽然怀念起往昔的琴音,于是打开琴盖,翻开一本整洁如故的琴谱。肖邦的《b小调前奏曲》作品28第六首,赫然入目。我把双手轻轻地摆放在琴键上,弹奏出一支深沉而忧伤的旋律。

人们说肖邦是一位钢琴诗人,他的作品大多为钢琴而写。他在钢琴宁静的清响里,找到了绽放的季节,找到了栖息的乐园。譬如《波兰舞曲》《玛祖卡舞曲》,具有浓郁的波兰乡土色彩,曼妙无比。而《革命练习曲》却是一首心灵的悲歌,激烈而奔放。上帝把莫扎特赐给了奥地利,却把肖邦赐给了波兰。

当右手轻柔地拨动琴键,左手犹如大提琴般弹奏丰满而沉郁的旋律时,我想起了肖邦。他坐在瓦德莫萨修道院漆黑的屋子里,在悲戚的雨夜,独自弹奏这首曲子。他说,他掉进了湖里,冰冷的湖水冲击着他的胸膛,感到忧愁与窒息。雨滴顺着瓦片落到地面,仿佛泪水淌过面颊滴到心里。我亦如是。一曲弹毕,回味萦绕心头的低沉与响亮,发现直到此刻,我才渐渐走进肖邦的世界。在他的生命里,对祖国的热爱与怀念,远离家乡的落寞与苦闷,错失爱情的压抑与孤寂,如雨水般淅淅沥沥,滴落心头。

有一种悲伤,感同身受。我的世界里,也有雨滴落下。想起往昔母亲在风雨里,用自行车载我去学琴;用贝多芬失聪作曲的故事,鼓励我练习枯燥乏味的曲子;用温暖而有力的臂膀,把逃避练琴而逃跑的我抓回来……这些往事一点一点,全部沉淀于心底。甘苦酸涩,皆在其中。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感受肖邦】相关文章:

肖邦护照04-08

肖邦爱国04-11

肖邦作品06-19

肖邦论文题目05-01

肖邦的故事04-19

赏析肖邦论文题目05-06

肖邦故园的教案04-15

肖邦的音乐风格04-24

肖邦离别音乐鉴赏论文04-27

肖邦钢琴练习曲07-11

上一篇:学生成长记录袋目录表下一篇:小班区域活动如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