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期末论文

2024-06-01

积极心理学期末论文(精选9篇)

篇1:积极心理学期末论文

积极心理学期末论文

一、收获和改变

二、喜欢的部分

三、不喜欢的部分

在没有上这门课的时候,就很喜欢心理学,但由于一直没有时间也就只是喜欢而已了。自己买过一些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翻看过几本收获不多。也曾学校的图书馆借过一本协力学教材,其中有很多专业知识,并不能深知。在选课的时候,能选上这课,感觉很开心。

从高中时的自闭到被喜欢的人拒绝之后的自卑,我时不时的会问自己,这样做对吗?这样做有意义吗?为什么要这样做?看着别的孩子开心的玩成一堆,自己却在角落里失落,不免羡慕还有嫉妒。总感觉自己被冷落,很想去加入到其中,但没有行动,最终也只能变成空想。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变得不合群,就算是和自己最好的朋友,也不能有很多话要说,只是简单的迎合。

对于感情更是一团糟,从认识那天起就一直开始观察她的一举一动,都勾勒起我的联想,可从没有主动搭讪过一句话,最后好不容易弄到了她的电话号码,就开始倾诉,以为时时的挂念,她会明知在心,可最后以我的冲动彻底结束。结束的是一份一厢情愿的感情,结束了的还有一份情感的渴望。

上了大学,想要的是一切从新开始,却未曾想到,什么也没有了,除了迷茫与无知。感觉生活处处与自己不相符合,我的生活一片冷淡。

选了这门课,加入了一个小小的团队,开始了另一种体会。

每次的团队活动,虽不是那么激动人心,但重在参与。不管你是内向还是外向的人,计入其中,便是最好的享受。从一开始的陌生人,变成了今天的队友。认识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困难伸出手,握紧手,便成为了朋友。说出你的名字,记下你的号码,那样自然。一起诉说往日,往日的苦和甜、伤与痛。才知道自己的故事原来很美。别人的同样从心底里感动。不时眼神的信任,明白依然有人认同。彼此眼中的那个自己,并非自己眼中的那个自己,要是不知道是在说自己,也许就会崇拜那个自己。那么多的优点从未发现,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你确实如此,心里真想为自己欢呼。说一句:“你是最棒的!”蒙上双眼,借着信任走过的的路途那么不习惯那么小心,走完之后,知道是走了很多次的路,脚下沾着熟悉的泥土。一起看电影,其一为心灵做的洗礼,希望是个好东西,有了它,到达目的地只是时间问题,而我拥有着自由,一样需要希望,走出人生的低谷,寻找最终的高度。一起变的大怪兽,不会伤害任何人,却能勇敢地向前冲。一起坐成的大圆圈,一起承受的重量,团结起来便是完美的圓。一起转着圈,跑乱了,拉起手,我们依然手牵手。

一起相处的时间并不长,点点滴滴都滋润着心田。有汗水,收获一份喜悦,又辛苦,收获一种相知。从没有过的放松,从没有过的清醒,每一个夜晚,心不再孤单,睡去的梦那样安详。

明白了很多东西都可以改变,只要改变人生的态度。从小的家庭环境我们无能为力,如今的社会现实,我们也无法改变。与其努力与不能改变的的东西,在变一下自己来的方便自然。也知道了,对于大学生的爱情,是要有一定取舍。也许当初的爱是最无私的,最值得珍惜并坚持的,可它已成为过去,过去的不会再回来,现在身边有很多志向相同,有着一样的梦的女孩,要是能遇到那一个她,何不比翼双飞。学会感恩,感谢身边帮助过你的人,给你启发的人。虽写完的《妈妈您辛苦了》和《姐姐》两篇文章,算不上什么感谢信,更多的是从未表达过的感激,虽没有读给她们听但发到了自己的空间,算是一种无言的表达。

上完这门课程,真的改变了许多。老实说21天可以养成一个习惯,这是没有错的。每天晚上我开始写日记,并不像以前写的那样是一本流水账,这次更多的是内心的流露。一页页的字,记录着每一天的点点滴滴,翻开来那么清香,没有烦恼的沉重。这本日记,会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以前老是不愿意多笑,哪怕是对自己,现在和别人最多的交流就是笑声,虽都是一些闲无的的事,但此时似乎都充满了生机。放下了对往事的依恋,捡起了今天的生活。把昨天一遍遍播放在今天的时间中,寻找着一丝虚无的安慰,到头来又能怎样,过去的已不能再回来,回来的也不会是昨天的日子。昨天越多,包袱越重,脚步拖着,沉甸甸地移动。放下了,感觉天一时间蓝了许多,风暖暖的,草绿了花开了,心情也好了,给昨天一声祝福,经历过才会拥有。往日烦乱的心,平静了许多,没有了冲动,不会在走极端,发现自己如此的平淡,不追名不逐利,只是为了生活再向前走。感觉生活和谐了许多,没有再生气。

原来空虚的生活变得简单,但感觉很真实,活过了一天就是一天。我会努力让生活过得更加充实,让人生走的更美。

要说对这门课程喜欢的部分,那就是课前的团队活动

。一起做游戏,一起讨论问题,能知道很多能交流很多。先不说友情能不能增进,就交流足以让每个人打开心门,说出自己内心藏了很久的话语。一起分享各自的故事。不过这段时间感觉很少,只能做一个团队活动,要是能在加长时间就好多了。因为从活动中能体会很多,感悟很多,这是理论只是不能达到的,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感受其中传达的意思。

对这门课程不喜欢的地方,就是老师准备的课件有些多,要是能少一些会好一点因为时间有限。在一个就是音乐能换着播放,要是同一首歌循环很容易引起听觉的疲劳,这样效果就不好了。把每节课要讲的,挑出一部分有用的重要的同学易接受的问题来讲,这样注意集中就会好一点。

总体来说,学完这门课对自己还是很有用的。收获的永远收藏,改变的做到最好。以后要是有机会,要多学些心理方面的知识,努力把自己的人生摆个好姿势。如果可能,也可以帮助别的人,走出困惑,找到希望。

希望积极心理学在每一个学子的心中延伸,希望每一个学子都能有一份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明天。

篇2:积极心理学期末论文

摘 要: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以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本文首先从学科和社会需求层面分析积极心理学源起的背景,接着分析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取向和研究视野,最后探索积极心理学的人格特征,浅谈积极心理学对于人们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人性;心理学;创新

一、积极心理学的源起背景

二战后,由于战争造成的伤害,美国的心理学把重心放在了评估、治疗精神疾病等方面,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并没有带来人们意料之中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相反,人们感到了更多的生活压力和焦虑以及精神上的空虚。积极心理学之父Seligeman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一职后,利用他的影响大力宣传他的积极心理学主张。在美国心理学年会上,Seligman竭力主张将将积极心理学提升到重要的位置上。《美国心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等杂志分别在2000年和2001年发表了积极心理学专辑。由此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项影响全世界的运动迅速展开。

二、研究范围

(一)积极的情绪体验

积极心理学认为对待过去如果能做到满意或者满足,即是积极的情绪体验。由于每个人对生活的满意点不同,对待同样的事情产生的态度也不同。满意点越低越容易满足。积极心理学把投入的生活(engaged life)看做是幸福的因素之一,这也是对待现在的一种积极体验。所谓的投入的生活是一种追求愉悦的心理状态。快乐是积极心理学家研究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积极体验的一种。在积极心理学创立之初,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影响快乐的外在因素的小组。研究发现影响快乐基准线的外在因素包括遗传、生活条件和自身所从事的自发性活动。同时积极心理学家们并不否认甚至非常重视内在的修为对快乐的作用。

(二)积极的人格特征

人格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人格的研究一直受到科学家们的重视。积极的人格特征也引起了很多心理学家的研究兴趣。积极心理学家认为要过幸福的生活需要发挥自身的才能、兴趣和优点。因为对兴趣和才能的研究随处可见,他们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优点和美德上。研究者找到了几乎所有文化里都认同的人类的六大类美德:智慧、勇敢、仁慈、公正、节制与超越。积极心理学家认为人不必始终盯着自己的缺点不放,却可以全身心投入,发挥自己的优点,就能培养出各种卓越的能力,原本的苦差事也就不再叫人那么痛苦。

积极心理学对积极人格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一些理论没有被实证研究,还不能被广泛接受和认可。此外,人格理论过分强调外在品质的培养,把人格的发展等同于品德培养,这也受到了许多质疑。

三、意义

积极心理学的出现和受到重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人们日益重视精神健康的时代,积极心理学的促进幸福的主张符合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它的意义主要表现的以下两个方面:

(一)积极心理学是对已有心理理论的补充和发展。在积极心理学发展之前,多数心理学家把视角放已经产生的问题上,而很少关注如何预防问题的产生,同时,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人性的弱点,从消极的角度解释它们。积极心理学着眼于人性里的优点和积极的东西,利用优点克服困难,这也应了中国成语:扬长避短。克服缺点的过程痛苦而漫长,很多人不得不宣告失败,而发挥优点的过程却是快乐和幸福的。当然积极心理学并不否定病理性心理学的作用,它只是帮助心理学界重新找回被遗忘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德。

(二)积极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博采众长,既有实证,也有继承和学习前人经验性的、过程定向的方法,很好的促进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积极心理学并不把自己看做是对过去心理学的一种代替,而仅仅看作是对已有心理学的补充,因此它不会排斥利用已有的传统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为自己服务。

积极心理学既是继承,又是创新。积极心理学和人本主义理论有着同样的主题,但它提出了主要培养人的积极方面和人本思想有了很大的不同。它在东方文化里寻找契合点,充分肯定佛教里某些思想对人的意义,如冥想、瑜伽等。这种中西文化包容的思想更易于被接受和认同。积极心理学的诞生让心理学的发展有了新的方向,我们的生活也会随着它的深入人心而变得更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篇3:积极心理学期末论文

一、培养高职学生积极体验能力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积极体验能力, 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积极心理学理论认为, 积极体验能力能够帮助个体建立从身体、智力到社会和心理的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素质, 积极体验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 培养积极体验能力是新时期的一种心理素质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得到提高,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 而且还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具有面对困难和挫折的积极体验能力, 能够快乐的工作, 快乐的生活。积极心理学认为, 快乐感、满足感、幸福感等积极的心理体验不仅可以提高人的认知水平, 如增强人的记忆力、扩大注意力范围, 还能增强人对信息的理解力, 提高其专业的灵敏性。

(2) 培养积极体验能力是学生获得身心健康的需要

积极体验对学生身心健康是十分有影响的。体验过程中产生的积极的心理情绪既能使人的心理资源增加, 又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据心理学研究表明, 心理体验可以影响免疫系统的活动, 积极的心理体验可以提高免疫系统的活动, 消极的心理体验则恰恰相反。研究还表明, 积极心理体验还会通过融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的激励方式改变人的性格, 影响人的健康。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 也承受着来自家长与学校的双方压力, 往往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 失去学习兴趣, 学习动力。

二、培养高职学生积极体验能力的主要措施

(1)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增强学生的愉悦感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 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增强学生的愉悦感, 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心理学认为, 师生双方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知能力、价值观念有着深刻的影响。当师生双方的关系处于和谐状态时, 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易高涨, 思维潜能也能得到有效的开发, 积极性及自觉性也极易调动;而当师生双方之间的关系处于不和谐状态时, 学生容易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产生排斥心理, 甚至出现厌学逃学现象, 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及积极体验能力的培养。因此,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增强学生的愉悦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在师生的交流过程中, 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体验各种学习活动,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因而教师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精神。事实上, 建立师生双方融洽关系的过程, 是培养学生积极品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积极自主地与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沟通交流, 关心学生、帮助学生、鼓励学生, 让学生在交流、理解、尊重中学会成长, 使学生热情高涨、精神愉悦,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 构建积极的认知方式, 唤回学生的自信心

构建积极的认知方式, 唤回学生的自信心, 是培养高职学生积极体验能力中不可或缺的途径。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ABC心理研究理论认为, 激发事件A, 只能够间接引起情绪及行为后果C, 个体在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及评价基础上能够产生信念B, 并直接引发行为后果C, 这说明人的认知方式及认识水平是影响人的情绪与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人的认知水平主要包括理性认知和非理性认知, 理性认识是人认识与判断周围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方式, 非理性认识是人偏面的看待客观事物, 是一种消极的认知方式, 这种认知方式往往容易给人心理带来困扰与不安。消极的认知方式只关注事物不利的一面, 忽视事物有利的一面, 而恰恰相反, 积极的认知方式则在关注事物不利的一面时, 又想到事物有利的一面, 以积极的认知方式看待客观事物, 会让人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 对自己充满信心, 对生活充满希望。

自信作为一种积极品质, 对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 开发人的智力因素, 激发人的意志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一旦缺乏自信心, 容易失去学习兴趣, 产生怠倦感, 难以接纳他人, 影响学生的发展。

(3)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增强学生的效能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学方法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 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目前大多数院校的教学中, 教师仍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要的教学方法, 使得课堂教学氛围难以活跃, 死气沉沉, 学生打不起精神来, 教师也仅是敷衍了事, 因而学生的学习动力难以得到激发, 教学目的难以达到。基于此种现状, 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如运用案例教学法, 情景创造法、竞赛式教学法等。案例教学法, 以具体的案例为基准, 结合课本内容, 引导学习积极参与案例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创造法, 通过创造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景, 让学生身身临其境, 积极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竞赛式教学法, 是将分层竞赛与统一竞赛、辩论与游戏、教师检验与学生评定等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些教学方法, 生动形象, 趣味性强, 易于理解, 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应关注学生能力的差异性, 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 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接受能力, 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体验, 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会成长。

总之, 高职院校的教师应改变以往那些消极的价值取向, 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积极体验能力的培养, 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潜能, 挖掘学生的积极品质与积极体验, 形成一个健康快乐的心理心态。

摘要:积极心理学研究理论对高职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学校教育不单单是传授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 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 发展学生的积极因素, 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积极体验能力。本文就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学生积极体验能力培养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学生,积极体验能力

参考文献

篇4: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积极家访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家庭教育;积极家访;教育合力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家庭与学校之间搭建起沟通与交流的桥梁,促进家校合作与亲师合作,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将更有帮助。家访工作是教师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有利途径。笔者在班主任实践中,注意善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坚持、完善、创新家访,促进家校良性沟通与合作,形成积极教育合力,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家庭教育与积极家访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从西方兴起的一场心理运动,主要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

家庭教育即家庭内部的教育,主要指父母对子女实施的教育。家庭是教养的基础和起点,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终生受益,不良的家庭教育则容易贻误终生。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家庭教育,就是在家庭中,父母必须发挥积极的影响,营造积极和谐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以积极态度面对生活,塑造优秀品质和美好的心灵,促进孩子及家庭健康成长,幸福生活。

研究表明,孩子80%的习惯是在家里养成的,其道德修养、意志品质、价值观念、为人处世之道等大多来自近亲的影响与教育,家庭教育有问题,去再好的学校也没用。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那些学校教育成功的孩子,往往有着比较成功的家庭教育;而各种类型的问题学生、特殊学生,其家庭常常有着不够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方法或者复杂的家庭成长环境。可以说,要实现学校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积极参与。

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搭建起沟通与交流的桥梁,渠道多样,家访即实地走访、深入学生家庭,和家长、學生坐下来一起面对面谈话,是最直接便捷、积极有效的方法。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积极家访不只是指教师积极主动家访,更主要指尽可能地更新家访观念,创新家访形式,丰富家访内容,讲究家访艺术,升华家访价值,调动家庭教育积极因素,让家访发挥更积极的教育效益。

二、善用积极心理学,积极家访,形成积极教育合力

1.更新家访观念,建立积极的教育统一战线

家访的对象应包括所有学生,以体现“众生平等”。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帮助、转化、教育学生,是让家长知情、协同、参与、监督、共同成长,是家校间、亲师间的求同存异和相互学习,密切配合,建立积极的教育统一战线。家访的主要内容是老师、家长、孩子一起坐下来沟通,找到每个孩子独特的生长点和增长点,促进其自信、主动、独特、健康的发展,是向家教成功的家庭取经,为家教有问题的家庭传经送宝,答疑解惑,而不是只针对问题学生的上门告状,批评指责。一直以来,笔者所在的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厦门市“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精神,尽可能地对包括问题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进行全员家访,家长们也逐渐接受、欢迎这种常态化的家访。

主动的积极家访能让我们更及时全面掌握学生信息,针对性进行帮扶。有些青春期的孩子,心思细腻,敏感脆弱,也许家庭情况特殊却不敢让老师、同学知道,主动的家访可以及时发现、了解、掌握家庭特殊学生情况,建立特殊生档案,确定帮扶计划和方案。例如,在开学初的常规家访中我发现,有位女生的父亲多年前因为意外脖子以下全部瘫痪,母亲只能在家务农并照顾父亲,家庭经济极为困难,我及时把这一情况向学校进行汇报,学校马上采取相关的帮扶措施,家长和学生深受感动,也很愿意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项工作。家访也可以交流互动,密切关系,可以宣传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及理念,可以向家长学习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或者发现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问题,针对性指导家教技巧和方法,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

2.讲究家访艺术,提高家访的积极效果

讲究家访艺术,可以提高家访的积极效果。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在人类所有的冲动中,以‘希望成为重要人物的欲望最为强烈。”人都需要获得成就感,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家访中对学生在校的情况多做正面和正确的评价,多夸赞优点,客观中肯指出其不足并探讨成长规划,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体验在学校学习的幸福和成就感,在家长面前感到自豪,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让他们更愿意做个向上向善的好孩子,塑造优秀品质和美好的心灵,获得更多的进步和成功。没有家长不爱自己孩子,没有家长不关心孩子所在的学校和接受的教育,积极家访让家长感受到对孩子无私的爱与积极肯定,感情上就容易和老师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充当学校教育的强大同盟军。积极发现家庭优势、学习家庭教育中的闪光点,当着孩子的面,感谢家长用心教育孩子,又可增强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更愿意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形成积极教育合力。来自教师的充分尊重,让家长和孩子都成为“重要人物”,都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发现对方的美好,拉近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和睦,让他们更积极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更悦纳和配合学校教育,更愿意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实现。

3.传递积极正能量,指导问题学生家庭教育

问题学生是家访的重点对象。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是有问题的家庭,或者是家庭教育有问题。香港媒体人屈颖妍在她的书中曾写道“当今最难教的,是家长,不是学生”,令人深思。其实,孩子年龄有多大,家长的“家长龄”也就有多大。现实的问题是,家庭、学校、社会无不想尽各种办法教育孩子怎样当个好孩子、好学生、好少年,却鲜少有专门的教育和训练来指导父母怎样当好家长,有许多家长是“摸着石头过河”,磕磕碰碰地学习当家长的,既没有知识储备也没有心理准备,家庭面临着教育的困扰,家庭教育亟需指导与帮助!

对问题学生的家访,除实事求是反映问题外,傳递积极正能量,指导与帮助家庭教育是关键。曾经有个学生,性格比较冲动、好胜、爱表现,与同学时有发生小摩擦,某天放学后在被几个穿黑色衣服的青年在校门外包围未遂,家长得知情况来到学校时情绪特别冲动,草木皆兵,在校门口错误揪住路过几个的黑衣少年不放,现场气氛一度紧张。值班老师和我对其进行安抚,承诺进行妥善处理。详细的调查后发现,事情起因是孩子和另外一名男生同时喜欢上一名女生,该生去挑衅那名男生,结果引起当事女生的不爽,叫了几个校外青年准备给该生一点教训。学校对几个当事人进行了相关处理之后,我对该生进行了家访,先向家长说明情况,与家长达成一致意见,对孩子进行严肃批评后,就为人处世之道,与同学间交往、言辞有礼有度等给予引导,孩子也接受了教育。等孩子进房间读书,我又中肯地向家长提到当时她的在场表现,很容易激起新的矛盾,建议更理智处理,顺便向家长介绍家教理念,指导家教技巧和方法。家长虚心地接受了,检讨说自己性格冲动让孩子深受其影响,今后将调整改进,与孩子共同成长。此后,我与家长保持友好的联系与密切的配合,共同指导该生以积极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孩子更成熟更懂事了,原本长期比较紧张亲子关系也不断改善,高考中他考上了本二线,家长感激万分地说 “孩子接受教育的同时,我们家长也受到了教育,得到了帮助与成长,这是学校、老师的功劳”。这让我们更加坚信,积极家访传递积极正能量,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感化并帮助家长成长,有效指导家庭教育,有理有据地去转变家长的一些观念,对孩子的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4.积极协调亲子关系,升华家访价值

和谐愉快的亲子关系,可以分享喜悦,分担痛苦,让孩子体验父母关爱,专心学习,健康成长,幸福生活,也有利于家庭幸福和稳定。然而现实中,却有许多父母和孩子总会把双方的关系搞得尴尬别扭,家访中,积极协调亲子关系,可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更升华了家访价值。

有名男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住所是危房,环境较恶劣,姐姐一出生就被寄养到家境较好的外祖父家中,长此以往,姐姐认为父母亲重男轻女,该生则认为父母偏爱姐姐,让姐姐过较好的生活,家长则有口难言,一家人有许多隔阂。上高中后,该生常与家长闹矛盾,倔强、偏执、暴躁易怒,学习成绩波动明显。我对其进行多次的家访,帮助倔强的孩子和无助的父母化解心结,对其学习、为人处世等方面给予积极引导,坚持一段时间的严格要求、耐心教育和及时的家校配合,该生到高三年脱胎换骨,进步显著,和家长的关系也逐渐得到改善。个人以为,虽然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的酸甜苦辣,有许多的反复和折腾,但老师积极的家访和干预,积极协调亲子关系,让这个家庭更健康和谐,家访的价值得到了升华。

还有一名男生,家访中发现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女主人却背着孩子偷偷向我求助,原来,男孩读小学时其生母出轨与一富商生下私生女,后与其父离婚;初二时父亲经人介绍,和来自重庆、丧夫、带来一个小女孩的她重组家庭,一直以来,家庭四个成员相亲相爱,唯一的遗憾是,男孩从未叫过她。回到学校以后,我找来这个孩子,询问他和母亲相处情况,看得出来,孩子是真正受到疼爱,也真正喜欢母亲和妹妹的。我和他谈起母亲的困扰,了解到他只是不好意思叫出口,就给他布置个家庭作业,让他在一周内找个合适的机会正式叫“妈妈”,他如释重负,很开心地同意了。当天晚上,母亲激动地给我打电话,说孩子一回家就抱住她,和妹妹一样,亲热地叫她“妈咪”!其实,许多家长和孩子都深爱着对方,也深知对方爱着自己,某些时候,只是欠缺沟通的桥梁和捅破那层纸的竹竿,这种时候,就让家访成为和谐亲子关系的桥梁,让老师成为那根做好事的竹竿吧!家访将不只是家访,它还能促进孩子及家庭健康成长,幸福生活。

以上是笔者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积极家访实践及点滴心得,实践证明,善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坚持、完善、创新家访,在家访活动中传递正能量,增强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增强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营造舒适幸福的家庭氛围和家庭教育环境,可以让学生和家长切实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牵挂和关心、寄予的厚望,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力地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发挥积极的教育效益。

参考文献:

[1]克里斯托弗·彼得森著,徐红译.积极心理学[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1-75.

篇5:入党积极分子期末总结

时光转眼即逝,在党训班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无论是思想、工作上亦或是学习、行为上都愈发成熟了,都在慢慢地向党员看齐,虽然距离还很远,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思想上,我们经过一系列的讨论会,如:敬业精神与创业精神、责任与利益以及延安精神之实事求是勇于担当等一系列的主题讨论,使得我们的思想日渐成熟,思考问题也更全面了,不在局限于单一的去思考,而导致犯下或大或小的错误。通过这讨论会的学习,我们既会为那种精神去惊叹,又会反思自己是否能够做到这些。在这种思考下,我们发觉我们还很欠缺,欠缺磨砺、欠缺勇气、欠缺那种不屈不挠的一致。所以,我希望通过讨论会去让我们的思想更加成熟,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从而能去真正地做到积极分子的作用。

在工作上,无论是班里的、系里的还是党支部的工作,我们都在一丝不苟的去完成。在班里,身为副班的我从来都不曾旷课,在班里始终做着带头作用,虽偶曾迟到,但还是获得同学们一致的好评;在系里,是系青协干事的我总是跟随着会长的步伐完成一项又一项系里交下来的任务,如:为232贴标语、清洗商业街的长椅等,我们总是尽心尽力地完成着;还有党支部交给我们的武旗活动,我们也是顶着烈日严谨的去完成。这些工作虽然很累,但是我们是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成长的机会的。

在学习上,党支部一直严谨的要求我们学业成绩要上去,要给同学们做个模范作用,要发挥自己积极分子的作用带领自己班级的同学在学习上都取得巨大的进步。我们一直都是努力的去执行着。课上总是用心听讲、积极做笔记;课后也是常去图书馆,扩充自己的视野。不但是为了同学,更是为了自己能去做个模范作用。

在行为上,我做到了公共场合不穿拖鞋、不穿背心、不抽烟、不讲脏话,并且遇到了老师会主动的问号,遇到同学会亲切的微笑。毕竟只有树立了良好地形象,才会有资格去做一个入党积极分子。

篇6:以积极心态迎接期末考1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2011年的高考成绩昨天已经公布,高三的同学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此,向全体高三同学表示祝贺。后天,高一高二的同学也要步入考场,迎接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所以,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以积极心态迎接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是教育教学的一项常规工作,每组织一次大型的考试检测,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这对于学习过程而言也往往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和突破点。经过考试,同学们能强迫自己将一个学期以来的学习成果做一次系统的归纳和整理;认真解决一些还存在的知识漏洞,加深理解、巩固记忆。考试也调动了自己的挑战欲望,处于亢奋紧张状态时的大脑,往往能让人突破平时难以掌握的知识难点。通过考试还能检讨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状态,从而总结经验,为后一段学习提供方向和动力。总之,几天的考试所起的作用是平时的教学无法替代的,考试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期末考试又是一次挑战,因为一个学期的辛苦要通过这一次考试来体现,所以它很重要。高考也是这样,高中三年苦读,而效果的评价就在历时两天高考的考试分数上,想想觉得很不公平。但生活往往就是这样,因为人们做事是需要有张有弛的,既有平时有条不紊持之以恒的积累,也要学会短时间的爆发。遇到重要时刻,比如科研攻关、商业谈判、重要会议、紧急事务、重大决策等都是一次考试。这种考试往往是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关键点,一个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也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些关键点时的表现。因此,每位同学都要锻炼这种在短期内全面调动自己以应对高强度挑战的能力。有的同学遇到大型考试或重要场合总是失常,那么可能这就不是失常,而是你的常态,就表明你在关键时刻完成高强度任务的能力不够。但能力总是可以培养的,只有反复锻炼、认真总结,才能不断提高这种善于把注意力、意志力集中到“临门一脚”的能力。

面对考试,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心态,进而导致不同的行为后果。情绪ABC理论的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指出,一件事情本身并不直接导致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往往和经历这件事的人对这件事的解释和态度有关。因此,同样是对待考试,有的同学能泰然处之,有的却痛苦万分,这就是心态好坏的差别。

那么,如何以良好的心态对待考试呢?

第一、一分为二地看待考试对自己的意义。根据一次考试可以在多长时间对自己造成多大的影响,可以将它分成不同的重要等级。一方面,任何一次考试都是一个关节点,都要加以高度重视,要充分紧张起来,确信自己尽了全力,从而养成每次在重要关口竭尽全力不留遗憾的习惯。另一方面,没有哪次考试是自己生命的全部。即便是高考,考上和没考上,考上的高校名气大一点小一点,会使人生的风景有所变化,但人生的风景本来就只有一种,很难简单以好坏定论。善于成功的人总会通过各种机会成功,反之即使侥幸考上一所好学校,未来也可能非常平庸。生命历程中还有比高考重要得多的诸多考验等着我们,所以我们需要胜不骄,败不馁。

第二、要有信心在考试中取得进步。相信自己是勇气的来源。如果说人生就是对自我的认识过程,那么对于成年人应该强调自知,对于年轻人应该强调自信。

因为年轻人的最大特点是还没有成型,还没有呈现出一成不变的自我,潜力很大,可塑性很强。因此,同学们对待平时不敢尝试的事物和一些看似难以完成的任务都要大胆争取,勇敢去做,先试试再说。对于考试也要保持高度的自信,对于自己制定的切实可行的进步目标应该勇敢争取,当然也不能完全脱离实际,把自信变成自傲自狂。

第三、考试中做到心无旁骛。瓦伦达是美国著名的高空钢索杂技演员,由于他在走钢索时只想着“走钢索”这一件事,专心致志走好每一步而不管得失,因此在表演中屡屡成功。后来他这种专注于做自己的事,不为其他杂念所动的心理现象被称为“瓦伦达心态”。其实类似的道理早在《庄子》中就有所体现,《庄子·达生篇》中讲过一个颜渊和孔子讨论“操舟若神”的故事,并借用孔子的口说出“凡外重者内拙”的道理。也说明了做一件事情时心里顾及其他的,就会因慌乱而失去平衡,影响发挥。在考试开始时我们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通常这个时候将紧接着出现一个专心做题的阶段,所以接下来心里的杂念越少越好,这样才能心灵透彻、聚精会神,让自己的水平正常发挥。

第四、认真做好考后总结。社会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做“马太效应”,在学习上的体现就是学习好的学生会越学越好,而学习能力弱的则越来越弱。很多同学考前、考中两个环节做得很好,而一旦考完,就完全把这次考试抛诸脑后,不重视考后总结。因此,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进步和退步,为什么付出很多努力也难有预期的成就,为什么总是难以进入高分学生的行列。而善于总结的同学总是会把前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通过回想、对比、分析、综合,总结出自己学习的特点和能力倾向;仔细分析外界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根据自身特征找到下一阶段改进学习的方法,然后再总结,再改进,不断进步,从而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同等智力情况下取得远超于对手的成绩。同学们,我们都希望了解自己,渴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那么,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是最好的方式。希望同学们在每一次考试结束后,心平气和地把自己在这个学期的学习生活片段在脑海反刍一遍,回想一下自己的言行举止,回忆一下同学和老师对自己的反馈,回忆一下自己学习的策略方法等等,让自己的学习品质在心里清晰起来。

同学们,一次考试的结束也意味着另一个新阶段的开始,拥有雄厚的实力是奠定成功的基础,而拥有积极的心态则是走向成功的保障。最后,祝大家在本次期末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篇7:积极心理学期末论文

一。思想必须高度重视

(1)每个学生都必须有自己的复习计划,所以忙碌而不混乱,并在每个科目之间进行合理的科学安排。

(2)100%的能量进入评论去,不能分心,善于珍惜时间和充分利用时间,严格禁止学习知识,审查没有大的错误理解。

(3)树立信心赢,敢于超越自我,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勇气和决心。

(4)为自己的期末考试建立努力目标也可以 在课堂上选择一个竞争对手,相互比较,看看谁的进步更快。

(5)大力打造自己的短板学科和弱点,敢于面对自身的不足,以积极的态度填补空白,坚持不懈,努力改进和完善每一天。

二。方法力求科学有效

(1)不能雄心勃勃,加强基础知识。基础不强,摇晃;基本不稳定,不要问问题,现在所有的学生回答我的问题:有多少你的文本背面的内容背面没有背,有多少书知识不明白?教科书上不会有多少原始问题?这个帐户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弥补?考试怎么样?

(2)到本课程的前一阶段,论文出来看,特别是错误的题名,现在不会,不能犯同样的错误。

(3)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不能隐藏tuck,假设考试的测试怎么办呢?不是尽快问自己的学生问老师,等等?

(4)仔细听每堂评审班,做好每一个练习,认真完成每一个作业,你的评审会有明显的进步。

(5)抓住大释放,只能放 功夫在关键知识下,效率更高,同时,也善于总结,反思,使技巧,规则舒兰的心。

(6)注意工作休息,吃足够睡觉,提高效率,克服不耐烦的心情,我相信方法总是更加困难。

三。请仔细考虑此考试

现在通知过去的学生在考试中犯的低错误。

个人应用程序信息填充有错误,例如,0被绘1。

不要做它(瘫痪),但不是(马虎)。

答案不是标准化的,答案是错位的,不是写在答卷上或标题内。

④简短回答问题叙述不规范,解决问题的步骤,不要紧。

⑤问题不清楚,不认真阅读标题,解决方案有偏见。

⑥遇到词的标题不写,甚至写空白。

⑦做速度慢的问题,做分配时间不均匀的问题,不检查时间,书写质量不高,所以在日常训练中掌握写作,掌握格式,掌握步骤,抓握清洁,抓取速度。

总之,我们应该追求的意识形态注意不是轻率,珍惜时间不是浪费,全面审查不是遗漏,注意身体不生病,认真考试成绩高分。

最后阅读一部分搜狐2017新年礼物 学生们听了:

篇8:积极心理学期末论文

后进生是班级的特殊群体, 后进生的教育引导也是学校教育和班主任、科任老师工作的一个难题。后进生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因素, 外在因素的影响包括很难达到家长和老师的期望, 受到同学的歧视等等让后进生们产生了强烈的心理抵御, 甚至会故意影响班级教学秩序, 损坏集体荣誉。但这样的后进生是不是真的无药可救, 只能放任自由呢?通过三十年的教学经验说明我自己的一些体验和感受。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 学校教育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 不仅仅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不可否认, 无论是应试教育或是素质教育, 总会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而“掉队”, 不能跟上集体的步伐。其实, 学校教育教学德育是在首位的, 而班主任又站在了德育的第一线。我认为教师的工作虽是多方面的, 但实质上是, 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读书, 在提高学生思想、心理、身体等素质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只有使这相辅相成的几方面, 辨证统一地提高, 教师的工作方为成功。现在的学生难教, 一些后进的学生更难管, 那么, 当好后进生的老师更是难上加难, 针对这些无心学习的后进生, 应如何突破重重“难关”, 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积极常常表现为兴趣, 后进生也有他感兴趣的事或物, 我就通过心理接触的方式来启发劝导学生, 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俗话说:“人心不同, 各如其面”, 就是说,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会形成个人的不同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从而构成心理上的差异。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差异, 针对每个人的心理个性爱好差异, 进行思想开导, 才能做到因人施教, 使思想工作有针对性, 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有的放矢, 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心理活动, 收到较好的作的心效应,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激发学习欲望。我班张同学不爱学习, 喜欢打架。同学中充老大, 每位学生见了他低三分, 做事看他脸色, 同学很难与他相处。我采用解释劝慰等办法开导, 经常与他谈心, 谈理想, 还根据他喜爱下象棋的特点, 引导他知道人生和下棋一样, 一步走错, 满盘皆输。要提高棋技就得多学习, 全盘考虑, 多向高手请教。人生也是如此, 使他对前途、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要有非凡的自信心与毅力, 要用自己的心和血去谱写一曲壮丽的人生之歌, 只有这样才能充实和完善自我。经过一段时间的疏导, 他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并产生了兴趣, 爱读书和做作业了, 与同学也融洽了。由于注意学生的个性心理, 有针对性进行开导, 因此, 在同学关系方面, 不仅是张同学的同学关系融洽, 师生之间也成了相互信任的好朋友。

利用社会心理效应, 寻找“突破口”,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常言道:“社会上刮起一阵风, 人的思想上就会掀起一层浪”, 这就告诉我们社会是教育学生的大课堂。社会影响有积极的, 有消极的, 在掌握思想动态教育中, 不能不分析社会因素, 并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思想问题的“突破口”, 否则, 我们的教育苍白无力, 不堪一击;反之, 则效果迥然。解决思想问题的最佳“突破口”通常选择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两方面, 用社会积极因素教育学生。我班学生王某, 父母常年外地打工, 靠亲友照顾, 不爱学习, 吊儿啷当, 说话总带脏字, 找他谈话理由一条条, 道理一串串, 数学考试总是不合格, 还说考得好又怎样。这时, 我反戈一击:你父母在外地打工没文化能找份好工作吗?假如有人给你找了份好工作, 能胜任吗?我耐心讲析知识对社会、个人的重要性, 让他懂得知识是人生的力量、无价之宝。数学不是不好学, 而是你没兴趣, 只要有了学习兴趣, 一定学得好。他慢慢产生了对学数学的兴趣, 并爱上了数学, 经过他的努力, 本期期末考试达到了90分。总之, 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培养人, 塑造人的德育系统工程, 既要精心设计, 精心实践, 又要注意讲究方法艺术。多年来, 我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攻破重重难关, 所带的班级都焕发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人人遵纪守法, 尊老爱幼的品质, 养成了爱学习, 爱劳动的好习惯, 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达到了提高学生思想、心理、身体和文化等综合素质的教育教学目的。

篇9: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积极语言研究

关键词:积极语言;积极心理学;积极语言心理学;愉快情绪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9-0074-03

现代研究证实,在意识之外存在一种自动化的过程,即不在意识层面的思想或情绪,会影响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反应以及追求目标的方式。例如,如果一个人心情很愉悦,他就更有可能表现出利他行为。所以,如果人能常常沉浸在愉悦心情中,就更利于形成积极品质,也更容易出现利他行为。

语言作为人们彼此交流的最直接的工具,是人人、时时、处处,不分尊卑、不分长幼、不分性别、不分地域、不分国界,都要面对的东西,它是一种文化。我们假设,如果社会能形成一种积极语言的文化,这个“积极语言文化”能不能为我们带来愉悦心情、积极感受、快乐关系、人生力量和幸福生活?如果“积极语言能增强和提高积极情绪”,那么,这种假设就为积极情绪的产生和积极体验的获得提供了一个应用视角,也为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一、积极语言延伸了积极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探索和促进人类优势发展和美德完善,运用幸福理论实现提升人们幸福感的目标。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在《持续的幸福》中提出,实现幸福人生的五元素是:积极的情绪、投入、良好的人际关系、做的事要有意义和目的、有成就感(见图1)。[1]五元素不仅能帮助人们笑得更多,感到更满意、满足,还能带来更大的生产力、更好的健康,以及一个和平的世界。

作为积极心理学领域的新进展,积极语言是对幸福五元素的有效延伸和补充(见图2)。积极语言的关键假设是:积极语言能为自己,也能为他人带来愉快体验和愉快情绪,它探讨的主要问题是人说什么样的话,如何说话,能够有利于引导自己或他人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和使人生美好的有利条件,为自己,也为他人带来愉快体验和愉快情绪,同时,发现人们的标志性积极心理品质,激发他人的优势和潜能,促进积极的人际关系,让生活更幸福。[2]

对积极语言的心理学研究,为积极心理和积极行为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在研究方法上,我们采取“假设—演绎法”,通过对局部语言素材的分析,建立起若干不同的语法规则系统,然后用实验来检验、评价和选择,希望能够发现积极语言的一些规则。这些规则将对人的体验、人的行为产生哪些影响?是不是都是促进积极行为的产生?在不断观察、反思的基础上,还需要做更多系统的测量和统计分析,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积极语言研究的基本问题

从研究对象上看,我们将积极语言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把积极语言作为整体社会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积极语言发展的规模、速度、水平、与社会发展尤其是与教育发展的相互协调问题;二是把积极语言作为相对独立的体系,研究其自身的构成与发展的规律,也就是积极语言结构体系的优化问题;三是研究积极语言各要素的组合问题。由此,积极语言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概括为[3]:

1.性质(积极语言的本质特征):什么是积极语言,积极的脑语思维、口语习惯、肢体语言是什么。

2.原因(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在某些特定情境下,个体通常说哪些话,是怎么说的;个体为什么说某些话,怎么说会更好些;哪些因素影响积极语言的形成。

3.规律(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积极语言有什么规则,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4.层次(在结构或功能方面具体的、可操作的等级):积极语言有多少种类,有哪几个表征层次,水平怎样。

5.关系(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积极语言与积极情绪的关系是什么。

6.作用(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副作用、消极作用、带头作用):积极语言对人的行为产生哪些影响,是不是都能促进人的积极行为的产生;积极语言对他人、对自己有什么意义等。

积极语言的研究特点是:其研究方向更倾向学科交叉、更重视教育实践、更侧重教育叙事、更注重建构本土理论。在现阶段,以上问题都是要不断解决的问题。目前,在积极语言的建构过程中,大部分工作都定位在观察通常语言和积极语言的特点,更多是用于踏踏实实地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而非用于建构宏大的语言理论。

三、积极语言HAPPY模式——积极语言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积极语言HAPPY模式基本解释是:根据预想的积极品质特征,教师用积极语言给予学生正向、具体、有目标效果的指导,使预想、期待的积极品质可操作化。

应用步骤是(见表1):教师以期望学生某项积极心理品质为目标(H:Hope),激励和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标志性积极品质或期待形成的积极品质(品质特征),具体指导和全力支持学生去做标志性的或学生期望的那些积极品质界定的行为(品质行为),使学生行动起来(A:Action),引导学生抓住与期望中的品质特征和希望形成的行为之间有关联的关键点(P: Point),并增加学生对这些行为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在指导学生形成新行为或在改变某些行为的过程中(P:Process),注意语言层次(见表2),进行正向“惩罚”和有效赞美,提高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及对自身行为的目标和意义的认识,使学生向着某项品质的行为特征发展(Y:Yield)。

积极语言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在中国社会、中国学校、中国家庭的有效应用,它对于倡导和推广积极心理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引领学生追求幸福有重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美]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持续的幸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15-19.

[2]陈虹.给老师的101条积极心理学建议:积极语言HAPPY[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陈虹.教师积极语言在课堂中的运用[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4:30-31.

(作者单位:开明出版社 北京 100089)

责任编辑 徐向阳

上一篇:初中文言文中重要的成语下一篇:市经济工作会议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