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下册知识要点

2024-07-26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要点(精选10篇)

篇1:初一历史下册知识要点

1.What do you think of …?=How do you like …? 你认为……怎么样?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ovie ? =How do you like the movie ?

你认为这部影片怎么样?

2.Why don’t you +动词原形?=Why not +动词原形?为什么不……呢?

Why don’t you have a picnic this weekend ?=Why not have a picnic this weekend ?

这个周末为什么不去野餐呢?

3.not …until …直到……才……

The children didn’t come home until it was dark .

孩子们直到天黑才回家。

4.The number of …is…的数里是……

The number of students in our school is 1,000.

我们学校的学生数量是1000。

5.How much+不可数名词…?多少……?

How much milk do you want ? 你想要多少牛奶?

6.How many +可数名词复数…?多少……?

How many English books do you have ? 你有多少英语书?

7.Remember (not) to …记得(不)做……

Remember to take an umbrella with you .It’s raining outside .

记得带上雨伞。外面正在下雨。

8.How are you feeling ? 你感觉怎么样?

-How are you feeling now ,Nancy ? 南希,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Great . 很好。

篇2:初一历史下册知识要点

我(I)用am, 你(you)用are,is跟着他(he),她(she),它(it)。单数名词用is,复数名词全用are。变否定,更容易,be后not加上去。变疑问,往前提,句末问号莫丢弃。还有一条须注意,句首大写莫忘记。

2.this,that和it用法

(1)this和that是指示代词,it是人称代词。

(2)距离说话人近的人或物用this, 距离说话人远的人或物用that。如:

This is a flower. 这是一朵花。(近处)That is a tree. 那是一棵树。(远处)

(3)放在一起的两样东西,先说this, 后说that。如:

This is a pen. That is a pencil. 这是一支钢笔。那是一支铅笔。

(4)向别人介绍某人时说This is…, 不说That is…。如:

This is Helen. Helen, this is Tom. 这是海伦,海伦,这是汤姆。

(5)This is 不能缩写, 而That is可以缩写。如:

This is a bike. That’s a car. 这是一辆自行车。那是一辆轿车。

(6)打电话时,介绍自己用this, 询问对方用that。如:

—Hello! Is that Miss Green? 喂,是格林小姐吗?

—Yes, this is. Who’s that? 是的,我是,你是谁?

注意:虽然汉语中使用“我”和“你”,但英语中打电话时绝不可以说:I am…, Are you…?/Who are you?

篇3:初一历史下册知识要点

一顺序记忆法

准确快速的记忆, 是学生复习历史的基础。采用顺序记忆法复习历史, 使学生在面对纷繁芜杂的历史知识时, 就不会没有头绪了。顺序记忆法, 就是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依次记忆的方法。如学生在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经过时, 就可以采取时间顺序记忆法, 让学生记住重要的时间节点来记忆历史事件。原因是:一战后, 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土耳其这四个战败国对所受制裁不满, 加上世界经济危机打击, 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不平衡, 法西斯势力不断扩张和绥靖政权的建立。经过是: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 9月3日英国和法国宣布向德国开战, 但是没有实际投入战事, 第二次世界战全面爆发, 1940年9月27日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三国签订《军事同盟条约》并结成同盟国,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发动珍珠港空战,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参战, 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结成反法西斯联盟,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并签署停战协定, 至此,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通过这种有条理的、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忆的方法, 不仅可以让学生简单快速地掌握知识, 还能防止学生张冠李戴, 从而提高记忆效率。

二简化记忆法

所谓简化记忆法, 就是把所要掌握的内容, 通过仔细分析和系统比较后, 从中找到所要记忆内容中容易记住的关键词, 从而简化记忆。学生在运用这种方法时不仅可以开动大脑去思考, 还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记忆效果, 就不会再为复习知识点发愁了。例如:学生在复习中国近代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时, 就可以采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进行复习。首先要记住时间、签订国家、承认、增开、割让、准许、赔款, 加重这几个关键词, 然后把条约的具体内容通过这几个关键词补充完整。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复习量大的历史知识点, 让学生在抓关键词的同时, 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通过补充还能促进记忆。所以, 这种方法在实际运用中既方便又好记忆。

三归纳记忆法

归纳记忆法, 就是把所要记忆的知识按不同的性质列出提纲, 分门别类地整理归纳, 从而记住这些内容和属性的一种方法。如学生在复习中国近代史上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时, 就可以采用归纳记忆法。其中发生了五次重大战争, 分别是:1840~1842年发生的鸦片战争, 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被列强瓜分、中国政府丧权辱国, 国外列强占据着中国沿海省份的码头和商埠, 还向长江流域渗透, 中国逐步沦入半殖民地社会;19世纪80年代发生的中法战争, 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答应中越边境向法国开放, 让法国人修筑铁路, 中国殖民地社会日益严重;不久中国和日本发生的甲午战争, 中国更是割地赔款, 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帝国主义在军事、经济各个领域加大对华输入,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基本形成;1900~1901年发生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又一次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形成, 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傀儡。通过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还在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的同时, 便于系统化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四公式记忆法

公式记忆法, 就像在解答数学题时, 套用一些固有的公式。用公式法复习历史, 学生在补充扩展的同时, 还能检测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辛亥革命=时间+背景+人物+过程+结果+经验+意义, 学生先记住这个公式, 然后进行补充, 就能很快地记住这个知识点。辛亥革命的时间是1911年10月10日;背景是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的国情, 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劳苦大众生活疾苦和人们反帝反封建意识的不断增强;主要人物是孙中山;过程是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在日本1905年8月20日成立的同盟会, 4月27日广州爆发了震惊中外的黄花岗起义, 6个月后在武汉武昌爆发武昌起义, 清政府土崩瓦解;结果是这次革命以失败告终,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经验就是根据中国现实的国情, 资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是不能胜利的, 加上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阻碍革命的顺利进行;历史意义就是, 虽然这次革命是失败的, 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形态,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人们的思想得到很大的解放, 并获得了民主、自由的权利, 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通过这种方法进行复习, 不仅能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也能在抓住重点的同时, 节约复习时间,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4:初一下册政治知识要点总结

①青春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一般指10-20岁。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

②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性机能的发育成熟,身体外形的急剧变化,体内机能迅速健全。 ③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成熟,是一个人进入青春期的主要特征。

2、我们应该怎样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1)首先明确:青春期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一系列明显的生理变化是必然的,正常的。

(2)其次要做到:①同学们应自觉接受学校的专门教育。②主动请求家长,老师指导。

③掌握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④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这些变化。

(3)应该接受现实,学会欣赏自己独特的美,学会以积极的心态接纳自己的形象。

(4)既要注重外在美,又要追求内在美。要注意自己的仪表,体现自己外在美;更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培养美的心灵,使自己更具魅力。 3、列举青春期的烦恼?

①其它同学都长得很高,自己却“原地踏步”。②家庭作业太多,考试成绩不理想。

③父母老是把自己当小孩看待,什么事也不放心自己去做。

4、如何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烦恼?

(1)青春期的三大心理矛盾:①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②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③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2)应有态度:这些心理矛盾是我们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3)危害:会使我们产生孤独,焦虑,郁闷,等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成为我们的发展的阻力。

5、怎样消除青春期烦恼?(如何弹奏好自己的青春协奏曲?)

篇5: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

(1)生活区域:游牧在我国北方的民族。

(2)建国: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辽太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3)统治: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

(1)生活区域: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后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

(2)建国:11世纪前期,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3)统治: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二、辽、北宋、西夏的和战

1、北宋与辽──澶渊之盟

(1)背景:宋真宗时,澶州之战,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2)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3)评价:

①“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它对宋辽两国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②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③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④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2、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战争: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北宋节节败退,但西夏损失亦很大。

(2)议和: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3.如何正确认识北宋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1)宋辽、宋夏之间有战有和,和战交错,但“和”始终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2)辽宋、宋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别,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说。它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4.“澶渊之盟”与宋夏和约的异同点有哪些?

异:宋与辽结为兄弟之国。夏向宋称臣。

篇6: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

1.繁荣的大都市生活

(1)大都市

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2)瓦子:指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杂剧

杂剧是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形成于宋代;元朝统一南北后,元杂剧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4)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2.宋词和元曲

(1)含义: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2)词牌: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词牌。如《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等。

(3)著名词人

a.苏轼:豪迈飘逸;

b.李清照:委婉、细腻、清秀;

c.辛弃疾: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更为雄奇阔大。

(4)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

(5)代表人物及作品:关汉卿,《窦娥冤》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祖光、白朴

3.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司马光: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

(2)《资治通鉴》

a.体例: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b.内容: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00 多年的历史

c.编写目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篇7: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要点

1、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城中心的紫禁城,是皇帝居住之地,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宫城又叫紫禁城,今称故宫。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3、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著作《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这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4、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是《牡丹亭》。

5、清朝中后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它剧种的一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6、明末画家徐渭擅长泼墨,擅长泼墨,其作品《墨葡萄图》;清朝画派“扬州八怪”,最著名的有郑板桥,其作品有《兰竹图》。

7、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明朝中期的《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地位。

篇8: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梳理

一、“开元之治” 1、原因:①任用贤才,励精图治;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

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③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都从西域传入。④茶叶生产发展,饮茶之风盛行。⑤生产工具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科举制的创立

1、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意义: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1、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2、武则天:创设殿试和武举。

3、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普通士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篇9: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人教版

知识点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

2.统一时间:589年;统一标志:隋灭陈;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灭亡原因:隋炀帝残暴统治(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时间:6;事件:隋炀帝在江都被杀.

知识点二:隋文帝统治

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

知识点三:隋朝大运河

修建者:隋炀帝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各段名称: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重要城市:涿郡(北),洛阳(中心),余杭(南)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知识点四:科举考试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进士科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意义: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点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建立:618年;建立者:李渊(唐高祖);都城:长安。

2.李世民(唐太宗),年号贞观。

3.唐太宗的主要活动(治国政策和措施)

(1)用人上: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魏征),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杜如晦).

(2)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3)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军事上: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称之为“贞观之治”.

知识点二: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是我国历的女皇帝。

2.武周(武则天)统治的措施及作用:

(1)措施: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2)作用: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三:“开元盛世”:

唐玄宗(前期)的改革措施与盛世形成:

1.措施:重用贤能(姚崇,宋璟)实施一系列的改革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开元盛世: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成为“开元盛世”.

3.关注课后题.

归纳: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

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

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知识点一:遣唐使:

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2.规模:日本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3.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的影响。

知识点二:鉴真东渡:

1.评价:鉴真是唐朝和日本文化交流中影响的人物。

2.六次东渡: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五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仍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3.鉴真的贡献: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知识点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新罗强盛后,派遣世界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引进中医,天文,历算等.

4.朝鲜音乐也传入唐朝.

知识点四:玄奘西行:

1.概况: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2.主要活动及贡献:

(1)在天竺: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2)回国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篇10:初一历史下册知识要点

一、隋朝的统一

1、隋朝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统一南北: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3、隋朝经济的繁荣:(1原因:隋文帝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 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2表现:人口激增,粮仓丰实(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二、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 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6、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7、开通的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三、隋的灭亡:公元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第 2课 “ 贞观之治 ”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唐高祖传位于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 “ 贞观 ”。

二、“ 贞观之治 ”

1、唐太宗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 隋亡的教训,人民的伟大,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 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这样才能巩固。

2、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 ①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② 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

③ 合并州县,整顿吏治,革除民少吏多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④ 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房(玄龄谋杜(如晦断 ”;魏征是最著名的谏臣。

3、效果: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 时的统治为 “ 贞观之治 ”。

三、女皇武则天 ——“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政绩: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 “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 3课 “ 开元盛世 ”

一、“ 开元之治 ”

唐玄宗即位以后:①任用贤才(姚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这些 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 开元之治 ”。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 ① 兴修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② 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③ 从西域传入蔬菜新品种

④ 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盛兴 全国。

⑤ 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新灌溉工具 ── 筒车。

2、手工业方面: ①丝织业:丝织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越窑青瓷(“ 类玉 ”“ 类冰 ”、邢窑白瓷(“ 类雪 ”“ 类银 ” 唐三彩(陶器、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 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唐都长安 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分类

盛世经济的繁荣的表现 农业 水利

共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技术

育秧移植栽培水稻 新品种

蔬菜有许多新品种,从西域传入。作物种植

江南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茶叶在江南农业中占重要地位。新工具

曲辕犁、筒车。手工业 丝织业

花色品种多,丝织技术高。陶瓷业

越窑 ── 青瓷;邢窑 ── 白瓷;唐三彩 商业

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成都。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4、“ 开元盛世 ”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 全盛时期,史称 “ 开元盛世 ”。

第 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

1、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2、唐朝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1唐太宗: 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进士科参考人数多;录取极严,第一名称状元。(2武则天: 大力提倡科举,亲自出题面试,首创殿试和武举。(3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曾八次面试科举应试者。小结 人物 贡献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诞生阶段(隋朝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 完善阶段(唐朝 武则天

开创殿试、武举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用功读书风气盛行;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四、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废除。

第 5课 “ 和同为一家 ” 唐与吐蕃的交往

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2、7世纪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 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8世纪时,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 称唐蕃已 “ 和同为一家 ” ,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第 6课 对外友好往来

一、唐与日本的关系 ──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1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很多遣唐使来唐朝学习文化,两国进行贸易。(2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①遣唐使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②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③社会生活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2、鉴真东渡日本

(1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 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2鉴真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二、唐与天竺的关系 ── 玄奘西游

1、时间:唐太宗时期

2、经过: 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在天竺讲 学时,受到尊敬。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

3、影响: 《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 的重要典籍。

第7、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科学技术

1、建筑: 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七百多 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

2、印刷术: ①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②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二、文学:诗歌

1、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2、代表诗人: ①李白 ──“ 诗仙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②杜甫 ──“ 诗圣 ”(“ 三吏 ”“ 三别 ”

③白居易 ── 《秦中吟》《新乐府》,同情人民,通俗易通,反映现实生活。

三、书法:“ 颜筋柳骨 ”

1、颜真卿:“ 颜体 ” ,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代表 作为《颜氏家庙碑》

2、柳公权:“ 柳体 ” ,代表作为《玄秘塔碑》。

四、绘画

1、(唐朝阎立本:代表作为《步辇图》。

2、(唐朝吴道子:“ 画圣 ” ,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五、雕塑

甘肃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以上内容用表格可简化归纳为:

一、科技方面 类别 朝代 设计者 成就 建筑 隋朝 李春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雕版印刷术 唐朝

《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二、文学方面(诗歌 代表人物 生活时期 代表著作 人称 李白 盛唐时期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 诗仙 ” 杜甫 由盛转衰

“ 三吏 ”、“ 三别 ” “ 诗圣 ” 白居易 唐朝中期

《秦中吟》《新乐府》 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 类别 代表人物 著作 成就 书法 颜真卿

《颜氏家庙碑》

创立了新书体 “ 颜体 ” ,是继王羲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柳公权

《玄秘塔碑》 自成 “ 柳体 ” 绘画 阎立本 《步辇图》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被称为 “ 画圣 ”

石窟艺术

甘肃西部的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第 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1、辽的建立: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史称辽,占领了幽 云十六州。

2、北宋(1陈桥兵变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 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2北宋实现局部统一

北宋建立后,结束了分裂局面,但与辽、西夏并立。1127年,北宋被金所灭。

二、辽、宋、夏的和战

1、宋与辽 ── 澶渊之盟

(1背景:北宋建立后,对辽采取防御政策。宋真宗统治时,澶州之战,寇准 力主宋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2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3意义: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2、宋与夏和战

(1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国,史称西夏。(2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后来议和:宋给西夏岁币。(3此后宋夏贸易兴旺。西夏设太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三、金和南宋的对峙

1、金的建立(1金的建立

12世纪初期,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建立金。(2金灭辽,又于 1127年灭北宋。

2、南宋的建立

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3、金和南宋的对峙(1抗金名将 —— 岳飞

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 许多失地。

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解除兵权, 并以 “ 谋反 ” 罪名杀害了岳飞。

(2宋金和议: 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 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3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今北京。政权 建立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契丹(辽 契丹 阿保机 宋(北宋 汉族 960年 宋太祖赵匡胤 东京 大夏(西夏 党项 11世纪前期 元昊 金

女真 12世纪初期 阿骨打 后迁都到中都 宋(南宋 汉族 1127年 宋高宗赵构 临安

第 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原因: ①南方战乱少,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②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2、表现:①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在江南推广。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 的粮仓,民间流传着 “ 苏湖熟,天下足 ” 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主要产地在南方。

②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③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许多茶园。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纺织业和棉织业: 北宋南方丝织业大发展,蜀地的丝织品 “ 号为冠天下 ”。江浙丝绸产量高,朝廷 用丝绸多来自江浙。

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发展成瓷都。

3、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商业都市: 宋代商业繁荣超过前代,南方商业尤为发达。开封、杭州是最大的商业都市。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其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①人口多 达百万;②出现早市、夜市;③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叫卖;④市场上商品琳琅满 目,客商往来不绝。

2.海外贸易: 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 和非洲东海岸。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外贸所得在财政 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3.最早的纸币 —— 交子

(1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2南宋时,纸币发展形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类别 发展成就 农业的发展 粮食作物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 造船业

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的繁荣 商业都市

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

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 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货币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第 12课 蒙古的兴起

一、蒙古的兴起

铁木真统一蒙古, 1206年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二、元朝的建立

1、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1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 1272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2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的抗元英雄文天祥。后来统一全国。

2、元世祖时期的经济发展

(1重视发展农业,禁止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2为了便利南粮北运,开凿两段新运河,使粮船从杭州直通大都;还开辟规 模空前的海运,粮食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

(3商业繁荣 —— 大都

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在《马可 ·波罗行纪》中描述了大都的 繁华景象。

三、行省制度

1、目的: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2、内容: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 “ 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3、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中央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4、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四、民族融合的发展表现(1汉族人民开发边疆;(2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3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 差别。(4回族(信奉伊斯兰教开始形成;(5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第13、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科学技术的发明 类别 发明者

朝代 成就 活字印刷术 毕升 北宋

经济、省时,大大促进文化传播。比欧洲早约四百年。指南针 战国时期

人们根据磁石指示南北特性,制成 “ 司南 ”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期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火药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 唐末

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上 宋元时期

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3、14世纪

宋时

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 “ 四大发明 ” ,是中华 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重要科技成就 发明或改进过程 意义或地位 活字印刷

北宋平民毕升发明,比欧洲早约 400年 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指南针

战国时制成司南, 北宋制成指南针,开始运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广泛应用于航海,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 条件

火药

唐朝中期的书籍里有配方记载,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 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3、14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火药和火器传到欧洲,不仅使他们的作战方法发生了变化,而且还对资产阶级

战胜封建主起了一定作用。

二、史学、文学和艺术方面 史学上的 “ 两司马 ” 史学家 年代 著作 体例 叙事范围 司马迁 西汉 《史记》 纪传体通史 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战国到五代

2、文学: 类别 朝代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特点(或内容 宋词 北宋 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 豪放派 ” 两宋之交 李清照 “ 婉约派 ” 南宋 辛弃疾 豪放派

3、绘画: 朝代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特点(或内容 宋朝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描绘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 元朝 赵孟 � 他的作品被称为 “ 神品 ” 书法: 阶段 姓名 代表作 备注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东晋 王羲之 《兰亭序》

“ 天下第一行书 ”;“ 书圣 ”。隋唐时期 颜真卿、柳公权

《颜氏家庙碑》 《玄秘塔碑》 “ 颜劲柳骨 ” 宋元时期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 宋四家 ”

第 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朝建立

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同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二、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1、明太祖朱元璋

① 在中央,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管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在地方,废除行省,设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② 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③ 在思想文化上,实行 “ 八股取士 ”

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 文体必须是 “ 八股文 ”。

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不讲究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 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2、建文帝

看到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严重威胁自己的统治,建文帝下令削藩。

3、明成祖朱棣

① 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执行削藩政策;② 增设特务机构东厂,由宦官统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第 16课 中外交往与冲突

一、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有哪些?答:①明初国力强盛,社会安定。②拥有当时世界 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③船上有航海图和罗盘针

1、目的:为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2、时间: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3、到达地区: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意义:(1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 的友好关系。

(2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 伟大航海家。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 居民称他们为 “ 倭寇 ”。

2、背景:明朝中期,倭寇入侵中国东南沿海,烧杀抢掠,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 抗倭。

3、过程

戚继光组建 “ 戚家军 ” ,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倭寇;后又率部剿灭了福建、广东的倭寇;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了。

4、戚继光是我国的民族英雄。第 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时间 族名 政权 建立者 1616年 女真 后金 努尔哈赤 1636年 满洲

清 皇太极2、1644,清军入关,迁都北京,清朝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背景: 清初,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一经决定, 连皇帝也不能更改。

2、清朝前期君主集权的强化(1设立军机处 —— 雍正时期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 只能跪记,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到乾隆帝时撤销。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大兴 “ 文字狱 ”——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1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2时期: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最盛(3危害

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 会的进步。

中央集权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最早建立于何时?何时发展到顶 峰?试比较秦朝、汉朝、明朝、清朝加强专制制度在政治上和思想文化上采取 的措施有何相似之处? 答:中央集权制度最早建立于秦朝。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政治

都注重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其制度、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秦朝时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 “ 三公 ”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一 整套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

汉武帝颁布 “ 推恩令 ” ,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明朝时,撤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废行省,设三司。六部和三司长官直 接听命于皇帝。设立卫厂等特务机构,实行恐怖统治。

清朝时,设军机处,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思想文化

都推行文化专制统治,加强思想控制。秦朝时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

西汉时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把儒家学说作为思想统治工具。明朝时实行八股取士,禁止发挥个人观点。清朝时大兴文字狱,压制反清思想。要的话,我还有另一卷,打不进去了啊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

时间: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地点: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

2、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黄河流域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人

时间 :距今约六千多年。地点: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

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水稻和蔬菜。(我国是世界上 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

2、半坡人

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地点:陕西西安市半坡村

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 的国家。

三、神奇的远古传说

1、华夏族的形成 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后来发展成华夏族,成为汉族的 前身。

2、炎帝:号神农氏,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 尝百草 ” ,给人们寻找 治病的草药。

3、黄帝 —— 人文初祖(后人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有许多发明创 造:做兵器,造车、船、宫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

4、尧舜禹:相传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当 时采用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禅让的依据:有德有才

尧:节俭、朴素、爱民。舜:吃苦耐劳,孝顺父母。禹:治水有功。

考点 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知识清单 —— 明确考什么

一、夏朝

1、建立:公元前 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2、政治制度:启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公天下 ” 变为 “ 家天下 ”

二、商朝

1、建立:约 公元前 1600年,汤建立商朝。

2、政治: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约公元前 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三、西周

1、建立:公元前 1046年,牧野之战大败商军。灭商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 都镐京。

2、政治经济制度:分封制,土地国有制。

3、灭亡:公元前 771年,西周灭亡。

四、东周

(1春秋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为春秋五霸。齐桓公:最先称霸:管仲改革, “ 尊王攘夷 ” ,葵丘会盟。

晋文公:“ 退避三舍 ”。楚庄王:问鼎中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形势图(东齐、西秦、南楚、北燕、赵魏韩在中间。

(3商鞅变法:公元前 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1、目的:富国强兵

2、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

3、影响: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为战 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4、启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付出血的代价;顺应历史潮流的改 革终究会取得胜利。同时我们要学习商鞅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和他的献身精 神。

考点 3:统一国家的建立

知识清单 —— 明确考什么

一、秦朝的统治与秦末农民战争(1秦朝的统治

1、统一时间:公元前 221年秦王嬴政统一。(秦始皇图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建立中央集权;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控制思想。

3、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考图

4、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 一统局面。秦朝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陈胜吴广起义

1、地点:大泽乡(安徽

2、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这次起义的推动下,刘 邦项羽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二、汉朝的统治

1、西汉

时间:前 202年,刘邦建立,都城长安。汉初:郡县制,分封制,休养生息政策。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统治时出现大一统局面。

2、东汉:时间:25-----220年。建立者:刘秀。都城:洛阳。

三、秦始皇,汉武帝

(一秦始皇 ——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第一个皇帝。

功劳:

1、实现统一,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我 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巩固统一,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4、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开发南疆。

过 :统治残暴:赋税繁重,刑法苛严,兵役徭役繁多,加速了秦朝灭亡。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背景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措施:

1、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 集权。

2、经济:将地方上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3、思想:接受董仲舒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的建议,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 教育,任用儒生做官。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4、军事:派卫青、霍去病等多次大规模攻打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北部 边郡的威胁。

结果:出现大一统局面。

四、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西域:汉朝时,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 南北的今新疆地区。

目的: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受汉武帝派遣,公元前 138年、公元前 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影响:第一次了解西域的情况和西域人像和汉朝交往的愿望。

第二次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 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2、丝绸之路

开辟时间:西汉汉武帝时。

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西亚,再转 运到大秦。

上一篇:三个和尚的故事的启示下一篇:改革乡村管理体制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