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改革促发展 科学理财惠民生

2024-07-01

持续改革促发展 科学理财惠民生(精选9篇)

篇1:持续改革促发展 科学理财惠民生

持续改革促发展 科学理财惠民生

二〇一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党的十七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引领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财政部门砥砺前行,奋发努力,公共财政建设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为保增长、促转型、惠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持续推进XX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有力的体制保障。

(一)财政实力显著增强

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XX财政实力显著增长的时期。2011年我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分别突破150亿元和100亿元,达到151.5亿元和103.2亿元,地方财力规模迈上新台阶。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2007、2009、2010、2011年相继突破40 亿元、50 亿元、60 亿元、70亿元,2011年达到74.5亿元,比 2007 年的46.5亿元增加28亿元,在2008年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下,年均增长依然达到9.88%。上级补助收入大幅增加,更多的财政资金留到XX。2007-2011年分别达到31.7亿元、36.8亿元、52.4亿元、60.9亿元、73.5亿元,年均增长18.3%。从2009年开始全市地方财政支出超出全口径财政收入,2011年达到26.1亿元。五年间上级补助收入净额累计达到27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5.1%。其中,能够统筹使用的资源枯竭城市、县级财力保障等一般性转移支付达到107.4亿元,占上级补助收入的比重为41.5%。

与此同时,财政收入占经济总量的份额逐年扩大,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更多更好的财政资金。2011年末,我市以占全省 2.4%和第 15 位的区域面积,占全省 3.5%和 14 位的人口数量,创造了占全省4.6%、第7位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第13位的公共财政支出。

(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让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大限度的享受经济社会财政发展成果,成为十七大以来全市财政工作的突出亮点和特色。全市财政支出较快增长,支出规模稳步扩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07为70 亿元,2008-2010年分别突破80 亿元、100 亿元、120 亿元,每年以20亿元速度递增,2011年达到144.8亿元。五年累计完成 524.6亿元,年均增长14.4%。

人均财力水平继续领先全省,2011年,全市人均一般预算收入2105元,较上年提高316元,高出地市级平均收入 393元;人均一般预算支出4094元,较上年提高660元,高出地市级平均支出362元,分别居全省第5位、第6位。五年间财政改善民生投入累计达到340.5亿元,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达到64.7%,较2007年提升了6.2个百分点,农业、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支出累计达到44.1、89.2、52.3、40.5亿元,更多的财政资金保障和支持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上学、就业、看病、出行、安全等好事实事。

(三)绩效管理更加精细

十七大以来的公共财政创新改革,实现了从浅入深、从量到质的跨越提升。一是更加科学精细。坚持创新推进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非税收入统一管理、全方位审查监督和村财乡监、乡财县管、“三资”代理、财政投资项目评审、试编政府债务预算、“四权分离”分权制衡、“扁平化大办公”管理机制,自主研发并及时应用“财经沙盘”现代技术手段,达到科学化精细化实践效果。二是更加阳光透明。推进全方位、立体式、公开透明的阳光财政建设,2008年开始编制了10本复式预算,规范了8个环节流程,确立了5个运作载体,通过扩大内外制衡度、提高公开广泛度、增强预算透明度,做到复式预算全明晰公开、参与式预算全过程公开、财政内部外部信息全方位公开、“财经沙盘”全景式展示。三是更加民主公平。实施参与式预算财政管理 方式,持续推进公共财政信息公开、部门预算、项目公示、网民投票、专家论证、社会听证、人大审议、绩效评价、审计公告等参与程序,社会公众通过财政服务大厅、政府信息网、公共场所电子屏幕等渠道,充分了解政府预算和支出进度,参与公共预算民主决策,做到财政公开和政治民主的有机互动,相得益彰。四是更加绩效公信。探索“目标+结果”、“制度+创新”、“管理+科技”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以“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路,建立一套“科学、精细、实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推进预算项目绩效评价、政府投资评审、复审制度从建立到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公物仓”创新和完善,确定了公共预算资源的结果导向机制,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逐年提高。

(四)XX财政全国先进

全市财政收支连年攀升,财政改革年年都有新突破,财政工作始终保持新气象,达到了创新改革与建设发展“双丰收”,实现了财政资金和干部队伍的”两个安全”。政府理财机制创新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财政部部长谢旭人、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郭庚茂等中央省市领导的亲笔批示和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中国财经报、南方周末等多次报道XX财政改革发展经验。

市财政局两获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持续8年“三连 冠”全国文明单位,成为全市唯一连续三届荣获全国文明单位。2007年以来收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会计监督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财政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等十余项国家级称号。XX公共财政在创优形象的同时,也扮靓了XX城市,增添了整个城市的美誉度,社会公众和媒体评价XX“具有标杆意义的中国公共财政改革样本”、“中国式财改与美国进步时代之鉴”、“全国最为公开透明的地方政府”、“全国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示范”,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有力展示了文明、开放、进步的新XX。

今年以来,在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机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及时出台50条政策措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一)保增长促转型做示范取得进展

保增长、促转型、做示范是财政工作必抓的关键举措。一是我市被财政部选定为全国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示范点之一。市财政局积极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机遇,全方位、大力度支持XX经济转型示范市加快发展,创建全国地方公共财政改革示范市取得重大进展。二是20多项财政稳增长促转型保民生举措转化为市政府重要决策。实施了市政府研 究制定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五十条”意见,有效的解决了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三是财政项目带动和转型示范取得阶段性成果。申报成功世界银行1亿美元贷款支持XX绿色安全型旅游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与改善项目,矿山资源综合利用、交通专项、尾矿库建设等逐步推进,对我市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XX城区段工程、郑焦城际铁路项目等9项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跟踪评审,总投资达635061.28万元。

(二)社会事业发展得到充分保障

关注民生是财政工作的重点工作。一是安排到位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实事资金。全年预算4.5亿元,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累计销售药物382.96万元,让利群众836.02万元。二是加大教育投入努力完成省下达教育投入比例任务。落实8306.7万元,用于“两免一补”、中职学校免学费、发放助学金。筹措分配2806万元,以奖促建激励发展学前教育、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筹集4150万元用于高校化债相关工作。三是保障落实农业投入。提前足额发放各项惠农补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22190.83万元、农机补贴3238万元、良种补贴4671万元,“一折通”划转到49.35万农户。四是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就业补助资金8022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28笔共3202万元,促进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得到落实。五是做好规范津贴补贴和成品油价格改革工 作。改革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降低成品油价格调整对公益性行业和困难群体的影响,发放补贴资金5762.68万元。

(三)财政队伍建设取得较好成绩

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是财政工作的基础建设。一是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和“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等活动,推进党和机关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二是围绕“百人千企”“千方百计”活动,积极做好服务工作。三是加大公务用车治理力度,压缩公务接待费用,完善“四费”预警控制机制。同时,强化财政预算内部监督员管理,紧紧围绕服务财政管理,不断改进监督方法,充分发挥内部监督预警作用,促进财政机关内部杜绝或减少违规问题,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喜迎党的十八大,凝心聚力促发展。党的十八大精神将从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上,为公共财政前进之路指明更高、更远的发展方向。全市各级财政部门早已翘首以盼,并将统一思想,积极行动,攻坚克难,再创佳绩,为推动财政各项工作的发展,为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党的十八大召开献礼。

篇2:持续改革促发展 科学理财惠民生

---县财政局用“一事一议”奖补方式 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社会效益明显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县财政局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科学探索惠农利民的有效途径,全力落实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方式兴办农村公益事业政策,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

一段时期以来,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滞后,日益成为致约我县三农发展的瓶颈。如何发挥、利用好上级政策,盘活有限的财政资金,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民生财政理念转化为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成为县财政局领导的重要任务和自觉行动。

县财政局通过调研发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仅靠农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数额有限,也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支持。采取财政奖补方式,引导农民参与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使两者形成合力,既可以使财政投入落到实处,又可以解决农民筹资筹劳规模小的瓶颈问题,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实效。2008年,在县委政府的支持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在我县正式启动。

县财政局奖补政策主要为:

明确奖补对象。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为基础、目前支农资金没有覆盖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村内街道硬化、小型水利、人畜饮水、环卫设施、公共绿化等集体生产生活公益事业。

明确奖补标准。按奖补项目的性质和奖补对象的不同分为两档:第一档为当年列为省文明生态村创建行列的村兴办的一事一议项目,在村民或筹资主体年筹资20元限额内,按村民筹资总额1:3给予奖励补助;第二档为其他村兴办的一事一议项目,按照村民筹资总额1:1给予奖励补助。

严格奖补程序。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落实中,县财政局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和资金管理规定,所议之事必须符合大多数农民需要,切实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能直接受益,议事过程坚持民主程序,阳光操作,实施过程和结果完全由群众参与监督,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2008年,全县共完成建设项目90个,参加筹资农民达到11万人,筹资总额218万元,争取上级财政奖补资金265万元,建设项目总投资达550多万元。村内路面硬化3万多米,安装自来水6500多户,修建排水管道3000多米,兴建了一些环卫设施和健身活动场所。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调动了村民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建设,使村上的路平了、水通了、灯亮了,改变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四季喝咸水、夜晚一片黑的落后条件。老百姓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真是暖人心啊。截止到目前,我县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设已初步显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

篇3:持续改革促发展 科学理财惠民生

报告中, 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要求, 描绘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国民收入倍增的美好画面, “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的表述则表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坚定决心。对此有关专家学者表示, 为了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 在初次分配中, 兼顾效率和公平,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让劳动者劳有所得、干有所值;再分配中, 更加注重公平, 通过加大财政支出、调整税收结构和完善社会保障等措施, 进一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实现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格局。

一、收入分配领域存在问题

回顾过去十年, 收入分配改革一直在前行。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到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 从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和完善最低工资制度, 到多次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等, 都为缩小收入差距和提高居民生活保障创造了条件。

然而, 收入分配领域依然存在“不同步”和“不平衡”问题。

一方面行业差距扩大:

2010年, 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36539元;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759元。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业, 70146元;最低的农林牧渔业, 16717元。两者之比为4.2:1.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2010年,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919元, 二者之比达3.23∶1。1990年, 这一比例为2.2∶1。世界上多数国家这一比例在1.6以下

其次地区收入差距扩大:

2010年, 平均工资最高的上海市为66115元, 最低的黑龙江省27735元, 最高最低之比为2.38∶1。1990年我国地区间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比为1.84∶1。

企业高管薪酬与普通职工收入差距扩大。

据统计, 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平均值2010年为66.8万元, 是当年全国平均工资的18倍多。而部分私营企业、简单劳动者的工资偏低。2010年, 城镇私营单位中的住宿餐饮业、农林牧渔业、公共管理社会组织三个行业中就业人员月均工资收入在1461元以下, 不到城镇单位企业在岗职工的一半。

再次, 居民收入增长仍赶不上经济发展速度, 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 2001年至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 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 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为9.7%。

最后,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降, 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也比较明显, 一些特殊行业收入水平过高, 而部分群体的收入水平长期偏低。当前城乡中低收入居民在住房、教育、就医、养老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压力。以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为标准, 到2011年底, 我国扶贫对象规模约1.28亿人, 约占农村户籍人口的13.4%;而随着城市不动产等价格的上涨, 中低收入城市居民面临不小的负担。

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是实现国民收入倍增的制度保障。

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保护合法收入, 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调节过高收入, 取缔非法收入。”

这意味着, 在让人民分享发展成果的同时, 分配将更加注重公平。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 实现共同富裕, 意味着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乡村居民, 无论是生活在东部沿海地区还是生活在西部内陆省份, 无论是工人还是农民, 都能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 都能获得质量相对高的公共服务, 都能公平分享发展成果。

有专家表示, 解决收入分配不均和不公的关键之一是再分配环节, 应在二次分配中加大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力度, 减轻中低收入者和中小企业税收负担。此外, 应切实推进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确保民生福利支出增幅快于财政收入增长;财政支出向民生、农村、老少边穷地区、低收入群体倾斜, 确保教育、基本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公共房屋、社会救助、公共服务等重点民生领域持续发展。

实现分配公平, 还应破除垄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政策制定要与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结合起来, 在各个领域打破垄断, 引入竞争, 避免一些垄断部门的垄断收益和企业利润转化为职工收入和福利, 进而导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三、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

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 关键在于从追求“国富”转向更加追求“民富”。中国 (海南) 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指出,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国富优先的明显特征, 包括G D P增长快于居民收入增长, 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快于G D P增长等。这种发展方式是在短缺经济背景下的历史选择, 是为了迅速做大经济总量, 尽快解决普遍贫穷问题。

今天, 中国经济发展开始出现突出矛盾:偏好做大经济总量, 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偏好投资出口, 投资消费结构失衡;偏好重化工业, 产业结构失衡;偏好追求“国富”,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 是消费主导格局难以形成、收入差距逐渐扩大的重要因素。

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失衡问题, 就要建立“藏富于民”的制度基础, 加大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倾斜力度, 扭转收入分配格局失衡的局面。要增加百姓收入, 加大对社会领域的投入, 大部分支出要用于解决教育、医疗、基本住房保障等领域。

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 就要在初次分配中兼顾效率和公平,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让劳动者劳有所得、干有所值。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说, 收入差距扩大体现在劳动者占整个收入分配的比例降低, 能否解决这些问题, 关系到社会和谐以及发展成果能否让全民分享。

四、以收入分配改革求公平促发展惠民生的十二项具体对策

1. 加快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倒逼机制)

3. 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大中央转移支付力度,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4.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解决二元经济结构的主要途径)

5. 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 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

6. 完善公共财政制度,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

7.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8. 继续推进税收制度改革

篇4:科学发展惠民生 以人为本促和谐

把民生建设作为第一大事来看待。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我们始终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民生建设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加快民生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民生建设是实践科学发展、建设和谐通州的具体体现。离开了科学发展,民生建设就会缺少物质支撑,民生就不可能有效改善;民生得不到改善,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社会就难以稳定和谐;社会不稳定、不和谐,发展就会受影响、受阻碍。以实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视角来全面审视,我们只有进一步增强民生意识,强化民生措施,才能充分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新通州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强民生建设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能否解决好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关系到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为此,务必把改善民生作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对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尽心解决、尽力突破、尽责落实,真正把民生建设办成利民、为民、惠民的“民心工程”。加强民生建设是当前保增长、促发展的现实选择。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加强民生建设,既能有效地扩大投资,又能进一步刺激消费。从这个意义上讲,抓紧落实民生建设的各项措施,将成为保增长、促发展的有力引擎。今年我市经济增长可能会有所放慢,但保民生的要求和标准一点也不能降,保民生的实事工程一项也不能少,务必实现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两者双赢。

把民生建设作为第一任务来推进。通州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很多,全面改善民生,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突出重点与统筹全局的关系,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具体而言,要着重抓好以下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从最基础的工作抓起。从到基层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群众最希望办的实事主要是道路交通、环境整治、饮水供气等基础性工作。群众最需要什么,我们就送上什么;群众最急需什么,我们就先做什么。3月18日,我市首批28项民生工程集中开工,总投资达15亿元,就是着眼于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努力让广大群众“喝上干净水、走上平坦路、用上卫生厕、住上安全房、做好文明人”。二是从最具体的问题抓起。民生建设涉及方方面面,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着力推进就业创业富民、强化社会保障惠民、发展社会事业利民,确保全年新增就业岗位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均超1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均超过95%,新农保覆盖率达80%,力争85%以上;新农合覆盖率达95%以上。同时,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和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让更多的城乡群众享受优质的教育、卫生服务。三是从最困难的群体抓起。抓民生建设,就是要从为最困难者“雪中送炭”做起。要积极实施城乡低保分类施保,建立健全自然增长机制,农村低保标准今明两年要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80元、210元以上。要着眼于建立“普惠型”救助机制,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突出抓好城乡低保、优抚对象、困难劳保、孤寡鳏独、老弱病残等特困群体的社会救助工作,努力让最困难群众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篇5:持续改革促发展 科学理财惠民生

(一)财者,为国之命而万事之本;政者,为国之要而万事之统。

现代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之基,是财政;正确把握宏观经济的调控之手,是财政;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保障之源,还是财政。财政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就在于它事关全局,关系发展,关系民生。

(二)从历史纵深看,但凡轻徭薄赋、颐养生息,则百姓乐业,国运昌盛;但凡竭泽而渔、横征暴敛,则民怨沸腾,国祚艰难。王朝政权更迭的活剧,无不与财政的丰寡紧密相连。

从现实需要看,“财凭政聚,政以财存”。财政状况,与经济发展和政治生态休戚相关。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正确的财政政策,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举足轻重。

从发展规律看,“理财者,乃为民而理,理民之财尔”。理财施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充分体现惠及民生这个根本,善谋富民之策,恪尽安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广兴安民之举,才能顺应人心民意,筑牢执政根基。

(三)“国以家为基,邦以民为本”。新中国成立62年,河南的财政在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我省连续七年实施十大民生工程,累计筹措财政资金3000多亿元,集中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中原父老尤为津津乐道。

承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成为历史,农民种粮非但不交税,还要拿到国家的各项补贴,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总产连年超千亿斤;

中小学生全部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享受国家资助政策;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养老保险正在飞进平民百姓家中,最低生活保障线年年看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无死角,病有所医渐行渐近;

廉租房、“村村通”、农家书屋……伴随河南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民生支出成为财政保障重点,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全省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已达60%以上,执政为民的意识更加强烈,理财为民的形象更加凸显。

(四)民生改善无止境,改善民生要持续。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事关亿万人民福祉的宏图大业,也是对理财能力锤炼和理财方式转变新的“大考”:既要持续破解 “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 这个“老四难”,又要积极应对“土地哪里来、减排哪里去、要素怎么保、物价怎么办” 这个“新四难”。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业保,件件都不能忽视,干啥都需要花钱,没有财政的有力支撑就会寸步难行。

(五)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改善民生的要求,我们在思考:

如何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探索走好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

如何不断改变河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人均投入水平处在全国落后地位的尴尬局面?

如何持续完善财政体制,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让居住在16.7万平方公里上的所有老百姓生活得都更有尊严、更有幸福感?

如何统筹发展与民生改善,实现在发展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通过民生的持续改善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

(六)“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生财、聚财、用财,困难重重:

生财之难,难在财源不优,难在底子不厚。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五位,百元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国最低;财政总收入排全国第十位,人均财力水平全国最低。这可喜亦忧的“成长烦恼”,源于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不高,高附加值产业比重偏低,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改变这些状况,非一蹴而就之事,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聚财之难,难在利益调整,难在统筹运作。税费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与偷税漏税逃费等并存。税费制度不完善、资源能源有效利用调节不到位与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并存。统筹运作政府性资金、资产、资源、资本难,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事、难事的有效办理。

用财之难,难在僧多粥少,难在管理粗放。人均投入与全国差距较大,财力可能与需求矛盾突出,合理把握财政分配顺序与轻重缓急难。资金使用“撒胡椒面”,形不成规模效益。截留挪用浪费财政资金现象时有发生。

(七)困难,困难,困住才难。难题的困扰,固然与发展阶段和基础条件有关,但其根源还在于理财观念、理财方式不科学。

重总量,轻质量。一些地方片面追求GDP总量和财政收入规模,忽视经济运行质量,数字好看不好用,可供改善民生的财力较少。

重习惯,轻创新。一些地方因循守旧,热衷于行政手段和传统理财方式,不注重用市场经济办法和改革思路研究解决问题,不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表面看似解决问题,实际制造新的矛盾。

重投入,轻绩效。一些地方和部门争钱时胃口很高,头戴三尺帽,不怕砍一刀;用钱时大手大脚,不关心资金使用效益。一方面为投入不足叫苦,另一方面又为铺张浪费开门,甚至重点投入“重点”浪费。

重当前,轻长远。一些地方不注重调整产品结构,不注重涵养财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制约经济社会运行的长期性、战略性、机制性问题研究不够。一些地方寅吃卯粮,还去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重收支,轻谋划。一些地方财政部门不注重统筹运作,不注重主动谋划,不注重主动服务,安于当“账房先生”、“好好先生”,就收支论收支,就财政论财政,推动发展思路窄,改善民生实招少。

(八)用辩证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就会发现:有些事情在新形势下是必需的,不能持旧观念把不是问题的问题当问题;有些事情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好的,不能以新要求为借口而不把问题当问题。

思想解放是总开关,观念一转天地宽。破解难题,根本途径在于解放思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就要求我们转变理财观念,转变工作作风,转变方式方法,转变体制机制,以理财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如何转变?省委书记卢展工一语中的,“就是要进一步凸显科学发展,进一步凸显方式转变,进一步凸显民生改善”。

(九)凸显科学发展,是夯实基础的必然选择。

发展决定民生。发展是民生的基础,是民生的关键,是民生的保障。真的解决民生问题,靠的是真的实现科学发展。要使经济财政“蛋糕”越做越大、越做越优,必须始终把握发展方向不变,紧紧扭住发展要务不放,坚持创新发展举措不断,大力推动发展进程不停。

遵循规律,营造环境。经济是财政的基础,财政是经济的缩影。“政府的作用是建立一个舞台,一种背景,好让产生经济增长的演员们把他们的戏演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尊重市场主体地位,把更多精力、财力用在转变政府职能上,用在创新体制机制上,用在营造公平、有序发展财税环境上,用在支持破解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上,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站位全局,突出重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富民强省。要围绕这个中心,坚持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成功做法,超前谋划,统筹运作各项资金,破解主要矛盾和问题,自觉从中原经济区建设全局审视和把握财政工作,主动谋划,主动献策,主动买单,早筹资,早安排,早实施,早见效,实现服务全局与财政工作的“无缝对接”。抓住制约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坚持政府与市场和自我努力与中央支持有机结合,注重“四资”运作,加快“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积极支持招商引资和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民营经济,增强经济活力,夯实发展基础。

注重统筹,探索提升。“分好蛋糕就能做大蛋糕”。要找准支持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资金需求的黄金分割点,妥善处理支持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妥善处理支持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的关系。

(十)凸显方式转变,是提高效能的现实需要。

钱是有限的,科学发展和改善民生是无限的。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效能势在必行。

效能是推动工作的目的,效能是检验工作的标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保持清醒:已取得的发展成果,只要除以1亿人口,都会变成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份额;而推动民生改善的投入,只要乘以1亿人口,都会变成一个巨大的数字。在经济尚不发达、财力尚不充足的情况下,加快科学发展和大力改善民生的双重需求,都迫切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原来的老观念老框框,探索科学的新思路新办法。

省长郭庚茂要求,“更加注重改革创新,统筹运作各项资金,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资金引导作用”。

集中财力办大事。要集中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显然是难以奏效的。“撒胡椒面”看似公允,实不可取。如此做法只能使一些问题累积而付出更大的代价。要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找准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下定决心,集中财力打“歼灭战”,办一件,成一件,制度化一件。

巧用四两拨千斤。科学发展,改善民生,单靠公共财政难以完成。要跳出“就财政论财政”的圈子,树立政府性资产、资金、资本、资源统筹使用的理念,找准财政杠杆“撬动”支点,设计好政府与市场有效合作的结合点,创新支持方式,统筹安排,有效推动,持续运作,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创新机制求活力。机制是导向,更是“指挥棒”。创新财政保障机制和促进发展机制,鼓励引导更多资源服务于科学发展和民生改善。继续完善省对市县财政体制机制,强化激励约束,引导各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竞相发展。

科学管理重实效。“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古人警言,引以为戒。一方面,要坚持开源,落实税费优惠政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注重优化资源配置,激励培育壮大财源,实现“源远流长”。一方面,要坚持节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意识,狠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消费等歪风,坚持“有钢使到刀刃上,有钱先尽老百姓”的理念,“节省每个铜板”,用于发展,用于民生。

(十一)凸显民生改善,是理财施政的根本归宿。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力推动发展,发展惠及民生。没有发展的民生无疑是一句空话,不能改善民生的发展就谈不上“硬道理”。

改善民生,需问民意。百姓需求,是我们改善民生的着力点。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知民情、察民意、解民忧,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把钱花在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地方,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改善民生,需抓实事。老百姓关心你说什么,更关心你干什么,怎么干。十大民生工程之所以受欢迎,就是群众在一件件实事中看到了党和政府为民谋利的决心。“三具两基一抓手”之所以受欢迎,就因为群众从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中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变化。抓实事,就要抓眼下群众最关心的“就业难”、“物价高”、“住房贵”和“上好学”、“就好医”等问题,从具体事情入手深入下去,有所突破,抓好落实。

改善民生,需重持续。持续是党性人品,是从政品格,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具体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要始终如一,不多变、不折腾、不懈怠,使民生改善制度化、规范化、持续化;要求真务实,立足实际,把群众愿望与可用财力和现有条件结合起来,找准、解决关键问题;要坚定信念,强化“为民理财”的思想,始终坚持财政资金依法花、科学花、阳光花,树立理财为民的形象。

(十二)科学理财,任重道远;改善民生,大有可为。伴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铿锵步伐,公共财政的蛋糕必将会越做越大,公共财政的阳光必将会惠泽万家,中原儿女的日子一定会一天更比一天好!○

财茂民丰

何平

立国为政,非财莫举。善为国者,必先理民之财。

财如清泉,源远流长则生生不息;财似甘霖,倾情播撒则万物滋润;财是杠杆,运用得力则事半功倍;财乃食粮,仓廪殷实则民生无忧。

聚财为公,理财为民。“柴智”的《科学理财惠民生》,纵观历史,横揽现实,胸怀全局,立足本职,条分缕析何为理财,深刻阐述如何惠民,让我们明政之要,知财之重,更加坚定了为民理财的信念。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聚财讲方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张弛有度,与民施政,政善促民殷。

理财凭科学,开源节流,量入为出,用活存量,做大增量,财多能国富。

用财重成效,收凭政策,支有圭绳,取之于众,用之于民,国脉系苍生。

建设中原经济区,我们人口多、底子薄、任务重,做好财政大文章,确立新的思想观念,运用新的工作方式,制定新的政策措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为民惠民,关乎全局、事关发展、涉及长远。

为民理财,就要着眼发展、服务发展、推动发展,做大“蛋糕”,好钢用到刀刃上,集中财力办大事。

为民理财,就要着力转变、加快转变、持续转变,做优“蛋糕”,小资金推动大变化,巧用四两拨千斤。

为民理财,就要体恤民情、关切民生、维护民利,分好“蛋糕”,有钱先尽老百姓,阳光财政见真情。

为民理财,就要敢于负责、认真履责、尽心尽责,管好“蛋糕”,当家理财不言烦,责随职走无旁骛。

篇6: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

下陆环保分局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4】16号)和《黄石市审计局关于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的通知》(黄审财通【2014】46号)的要求,我分局认真组织开展了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根据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黄石市“五小”企业关闭、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黄政办函[2013]104号)文件要求,结合市政府和签订区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内容,下陆区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积极开展“五小”企业关闭和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整治工作。现全区24家“五小”企业已全部关闭到位;30家重点污染源单位已经整治到位27家,各单位已经按照各自整治方案安装污水处理设施4套,污水在线监控装臵3套,应急或循环水池8座,烟粉尘治理设施8套,噪声治理设施1套,规范建设厂区物料储存库5座,实施雨污分流企业7家,基本确定关闭或搬迁企业9家,共投入资金近2800万元。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1.水污染防治计划。组织开展磁湖、大冶湖重点流域污染隐患排查,全面摸清辖区内磁湖、大冶湖的基本情况,全面排查重点流域的环境安全隐患,彻底查清影响水质安全的违法排污企业等。建立隐患排查整治台账和风险源名录。坚决关闭取缔重点流域内所有直接向两湖排污口的排污口和与保护重点流域环境无关的违规新建建设项目,坚决消除影响重点水域水质安全的环境污染和隐患等。

2.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情况。“十二五”期间,下陆区对八个村进行全面推动村庄环境综合治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实施修建和整治村庄道路、垃圾清理、污水处理、村舍改造、村庄绿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建设。推动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工程建设。加强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效控制农业生产性污染,积极开展和推广土壤污染防治工程。以治理农村畜禽养殖污水和粪便为主,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通过以上治理工程的实施,使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环境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民环境意识得到提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生态行为得到强化,形成公众参与机制。目前,八个村庄的整治正在进行。

3.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进展情况。目前,下陆区已完成“五小”企业关闭24家;重点工业污染源完成整治27家,正在整改3家。

4.严格控制“两高”行业情况。我分局在审批项目时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验收的规定;在新、扩、改建项目时,坚持环保设施配套,采用物耗能耗小、污染物排放量少、并有可行治理方案的清洁工艺;在服务企业、发展经济、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防止产生新的污染源。积极推进污染的集中控制,提高治理投资效益和污染防治能力;坚持引导和限制的原则,积极防治出现新的污染;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三废”资源化,减少向环境排污;在吸引外商投资、引进产品和项目时,要注意引进高、新、尖技术。

二、存在的问题

(一)环保意识淡薄。今年我区关闭“五小”企业24家,将30家企业纳入重点工业污染源整治环保规范化管理,逐步解决了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噪声、粉尘、污水等问题。但是部分企业法人以效益不好、资金短缺为借口,迟迟不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将环保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当作额外经济负担,超标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个别涉水企业由于法人存在侥幸心理,规避环境监管,追逐利益最大化,使得污染防治设施运转不能正常运行,处理效果不标达。

(二)执法环境不理想。违法成本太低,处罚力度与一些环境违法行为严重性不相适应。我区对于企业违法一般处以1到5万元经济处罚,相对企业因环境违法所得利益微乎其微,难以发挥应有震慑作用,难以改变目前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不正常现象。有的环境标准尚未制定,有的虽有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但操作性不强。公众参与度不够,缺乏发动和依靠群众参与环境保护有效机制,导致一些愿意参加的群众不能全面参与环境执法,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环境执法质量。

(三)保障经费投入不足。环保治理经费经常捉襟见肘,仪器设备严重滞后于形势需要,造成很多污染程度、种类、数据无法确定,以致环境执法难度加大。目前我区无监测站,不能及时获取断面监测、国省控重点污染源监测以及重点区域污染状况信息,错失了及时有效处臵时效;无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全区乃至重点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变化不易把握,信息不灵;全区没有一个污水处理厂,居民生活污水大多处于无序排放状态。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和打算

根据“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内容,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分局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克服困难,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一)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在适应现代开放型、法制型经济基础上,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我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加强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社会的群众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序、合法地进行。下陆区要进一步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工业污染治理、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强化司法保障和行政执法,发挥好环境保护法庭的作用,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法可依,环境监督有章可循,使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行为得到及时、公开、公正、严厉的惩处,为生态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要广泛深入地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动员社会各界共同行动起来保护环境,维护人民群众合法的环境权益。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公益性宣传,及时报道和表扬环境保护先进典型,曝光环境违法行为,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为环保工作提供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三)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切实增加环境保护投入。要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充分运用税收、信贷、折旧等经济手段,在基本建设、技术改造、综合利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及引进外资等方面,制订、完善并落实各项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措施。要切实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吸引高水平的环保技术咨询、中介和投资公司进区,提供社会专业的环保服务。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增加环保产业在区域经济中所占比例。

篇7:持续改革促发展 科学理财惠民生

政策落实情况汇报

**市卫生局

按照国家和我省医改工作总体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我市医改工作继续统筹推进医疗保障、项目建设、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大病保险、监管体制等综合改革,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重点,深入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持续深入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情况。

(一)增加合理有效投资,加快项目建设力度

2012年到2014年,**市有6家卫生院建设项目,总投资1139万元,其中:中央投资700万元、省级配套58.5万元。除常平卫生院外,其它卫生院建设项目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医院的就诊环境,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正在建设的人民医院病房楼建设项目,设计为地下一层、地上十五层,建筑面积53700平方米,设计床位800张。2014年7月23日完成招标工作,中标价2.37亿元,工期二年,已于10月16日开工建设。目前,基础工程,挖基坑已经结束,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施工。

**市第二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工程,**市第二人民医院通过地方财政配套、贷款、融资等渠道,投资3000万元对原**市人民医院进行全面改造后,于2015年3月份进行了整体搬迁。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为进一步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确保项目

资金专款专用,严禁挪作它用。我们将资金采取封闭运行的模式,工程款根据工程进度按程序进行拨付,由施工单位和项目单位提出申请,经卫生局、发改委、财政局三家按工程投资额度确认后批准拨付资金。项目建设资金直接到达施工单位账户,杜绝了截留、挪用资金等现象。经国家、省、市多次对我市卫生项目的检查、指导,都对我市的卫生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二)深入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建设

一是巩固完善全民医保体系。进一步巩固扩大医保覆盖面,进一步提升医疗保障水平,201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个人缴费标准达到120元。调整完善2015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障的统筹补偿政策,适当提高门诊费用报销比例和封顶线,严格控制目录外和自付费用占比,进一步缩小政策报销比和实际报销比之间的差距。二是健全大病保障制度。继续推进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着力解决好参合农民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自2015年5月20日起,大病保险起付线、封顶线、保障范围不变,适当提高新农合补偿后合规自付医疗费用补偿比例,1.5万元—5万元(含5万元)部分按50%的比例给予补偿,5万元—10万元(含10万元)部分按60%的比例给予补偿, 10万元以上部分按70%的比例给予补偿。三是深入推进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在县、乡级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开展按新农合病种付费、单病种分组付费、按床日付费和总额预付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支付方式改革。其中,单病种分组付方式改革,原则上乡级定点医疗机构开展病种数不少于20种,县级综合医院不少于60种,县、乡级专科医院原则上不低于50%的住院病种。

认真落实35种重大疾病保障政策和25种常见病定额补偿政策。四是推动建立新农合分级诊疗制度。充分发挥新农合报销政策调节作用,合理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起付线和报销比例的差距,引导参合农民合理就医。结合实际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病种范围,积极建立以各级医疗机构诊疗能力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

(三)实施新农合大病保险。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重大疾病参合患者受益水平,更好地保证我市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的顺利运行,新农合管理办公室在前期全市筹资期间,大力宣传大病保险工作,全市参合群众都参加了大病保险。大病保险补偿工作开始后,新农合一方面积极为平安公司协调办公场所,一方面做大病保险好筛选和补偿人员通知工作。适当提高新农合补偿后合规自付医疗费用补偿比例,1.5万元—5万元(含5万元)部分按50%的比例给予补偿,5万元—10万元(含10万元)部分按60%的比例给予补偿, 10万元以上部分按70%的比例给予补偿,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大病保险,2015年5月20日起适当提高标准,5月20日前已享受大病保险补偿的参合患者,按上述规定重新核算补偿金额,截止目前以补偿400余人,补偿金额达300万元。

(四)规范药品流通秩序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药价虚高问题,我们采取四项措施保障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一是保障常用低价基本药物供应。取消对列入国家和省低价药品清单药品的最高零售价,允许生产经营者根据药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制定具体购销价格,保障合理利

润,增强配送积极性。对原来在集中采购目录内采购不到的药品,可以通过替换厂家、替换规格等方式进行网上采购,满足群众用药需求。二是落实常用低价非基本药物配备。根据国家、省卫生计生委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2014年12月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药学相关专家从国家和省低价药品清单中遴选50种常用的、可纳入新农合医疗报销范围内的非基本药物,逐级上报省、市卫生计生部门备案。待审核通过后,基层医疗机构将增加80种非基本药物供临床使用。三是加强基层药品采购配送监管。督促配送企业按照药品购销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数量及时配送,尤其是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区的药品配送服务,对于配送到位率低的,通过约谈、通报批评等形式限期纠正。对需求量小的药物及急救药品,提前与配送企业沟通,以确保临床需求。四是推进合理用药宣传培训。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合理优先使用低价药品的意识;加强对群众合理用药知识宣传,引导群众转变不良用药习惯,营造良好的合理用药社会氛围。

(五)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一是继续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继续开展16个一体化村卫生室标准化项目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二是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工程。组织乡镇卫生院30名技术骨干参加省专业技术培训。继续开展乡村医生专业技术培训,举办两期共669名乡村医生健康教育、传染病管理等业务培训。三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按时顺利完成市二院整体搬入人民医院老院工作。市二院干部职工齐心协力,从201

5年2月25日起至3月9日,用13天的时间,提前完成医院搬迁工作,方便了群众就诊。搬迁之后的3—4月份,门诊、住院人次分别达24561人次和1592人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32.7%和28.7%。搬迁后的医院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备,环境更为改善,服务大为提升,就诊更为便捷。

(六)加快推动公立医院改革

一是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积极推动市医院、中医院、市二院、妇幼保健院等四家公立医院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科学补偿机制、完善药品及高值耗材供应保障制度、改革医保支付制度、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医院管理、提升保障水平、建立有序就医格局、强化服务监管等方面的重点改革。二是继续推进建立医疗联合体,积极与焦作二院联系,加快推进二院与**中医院医疗联合体建设,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进行探索。继续开展市直医疗单位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市级四家公立院医院与六家乡镇卫生院签订对口支援协议,派驻医师10名,举办业务培训讲座5场,开展义诊11次,城乡受益群众达3000余人次。

(七)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一是继续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今年继续开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项目。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实施每人300元的补助。累计补助农村孕产妇2067名,补助资金63万元。继续开展农村孕产妇增补叶酸项目。为农村孕产妇免费发放叶酸,补服叶酸415人,发放叶酸1123瓶,叶酸服用随访率达到100%,新生儿缺陷率继续呈下降趋势。二是继续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今年4月份起,继续组织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

篇8:持续改革促发展 科学理财惠民生

改革永无止境, 发展任重道远。走过2013“困难的一年”, 我们进入2014“复杂的一年”。在这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 我们将面对这样的复杂形势: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 短期矛盾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 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 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在这样的情况下, 要同心共创历史的伟业, 必须继续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团结一心。

只有迎难而上, 才能保证稳中求进。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发展进入关键时期, “迎难而上”是战胜困难、打好基础的前提条件。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 只有迎难而上, 鼓起排除万难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斗志、昂扬奋发的干劲, 才能勇敢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考验, 矢志不渝推进改革开放和振兴事业。

只有开拓进取, 才能保证又好又快。“2014年, 我们将在改革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面对复杂多变的矛盾和问题, 只有开拓进取, 继续解放思想, 大力培育改革创新意识、增强改革创新勇气,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才能抓住发展的机遇。

只有团结一心, 才能保证坚定有力。辽宁这些年的积累、这些年的投入、这些年的付出, 必将迸发出巨大能量;我们一系列清晰的思路、有效的举措、超前的谋划, 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的共同行动。我们相信汗水不会白流,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篇9:持续改革促发展 科学理财惠民生

一、有力推进价格改革,促进经济转型

(一)落实城镇居民阶梯水价

2014年杭州市在调查研究、成本监审、成本公开、组织听证的基础上,11月以市政府名义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水价改革方案,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居民阶梯水价,三级阶梯水价分别为每立方米2.90元、3.85元、6.70元(含污水处理费1.0元),比之前的1.80元(含污水处理费0.5元)有所提高。各区、县(市)居民阶梯水价改革已于2014年底全面落实。

(二)实施停车收费差别化

杭州市区停车收费新政自2014年8月25日起实施,除道路停车泊位、垄断性质配套停车场、公益性单位配套停车场、政府财政性资金投资的公共停车场、业主大会成立前住宅小区内公共停车场所的停车收费实行政府定价外,其余实行市场调节价,按照“中心区域高于非中心区域,路内高于路外,非居住区高于居住区,白天高于夜间,长时间高于短时间,景区旅游旺季高于平时”的原则,实行差别化收费管理,细化区域划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缩短了停车的单位计费时间。以城区核心区域为例,新标准为首小时内5元/半小时、首小时后为6元/半小时。

(三)推进公立医院价格改革

2014年4月1日启动杭州市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和“一减两补一调”的思路,对所有药品(中药饮片除外)按实际进价“零差率”销售,同时在药品差价总量内,调整了诊查费、护理费、诊疗费和手术费四大类共4162项医疗服务价格。

(四)出台市场调节价监管政府规章

近年来杭州市积极探索推进市场价格监管举措的体系化、长效化,特别是2013年10月出台了《杭州市市场调节价监督管理若干规定》,为进一步推进价格简政放权、完善市场合理形成价格机制、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强化了立法依据。

2015年,杭州市物价局将重点在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完善大公交价费政策、研究环卫有偿服务收费机制等方面继续加大价格改革力度,促进杭州市经济新发展。

二、全力建设12358价格举报管理信息系统,惠及百姓

“12358”全国价格举报管理信息系统是国家发展改革委2014年重点建设项目,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进价格改革和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依法行政和廉洁执法的重要举措。经过近3个月的试运行,2015年1月1日起,杭州市价格举报系统已正式被纳入全国四级(国家、省、市、县)联网的“12358”全国价格举报管理信息系统并投入运行,消费者不管在哪里遭遇价格欺诈、收费违法等问题,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话或手机应用程序等方式,向价格主管部门进行举报,并可随时跟踪举报件的办理进度。

(一)加强价格举报工作力量,确保系统正常运转

“12358”全国价格举报管理信息系统开通后,以前由省举报中心、15个区县举报中心以及省局和市局各业务处室的受理电话现在全部归市举报中心统一受理,即以前近30条线路,现在只有5条,价格举报投诉数量大幅攀升,据统计,现在每天的电话受理数量接近去年同期的3倍。从全省举报中心主任会议上各市交流情况及省举报中心汇总情况看,杭州市的价格举报总数量接近全省总量的50%。另外,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来的价格举报咨询也自动分配到我中心处理,正常的举报工作力量配备难以适应工作需要。为此,杭州市物价局高度重视,合理调配价格执法资源,加强价格举报工作力量,确保12358电话有人值守,网络有人接收,举报案件有人按期受理,较好地防止了电话不通、无人接听、无人受理、超期办理等现象发生。为完成杭州市“12358”价格投诉举报平台顺利切割和并网运行,杭州市物价局先后三次安排举报中心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参加国家和省价格主管部门组织的多次新系统业务培训,并组织举报中心全体人员对新系统的操作流程和常见问题处理进行了实际演练和操作,由于准备充分,应对措施到位,新系统运行以来,工作正常,没有出现一起人为事故。

(二)规范价格举报工作流程,严格依法受理查处

由于“12358”全国价格举报管理信息系统采取痕迹管理,消费者提交举报材料后,系统将自动告知举报件由哪个价格主管部门接收,并按照“一件一码”的方式,自动生成一个11位数的举报编码告知举报人。举报编码是举报件在系统中的“身份证号”,一旦生成任何执法人员都不能删除或者更改。消费者可以再系统中凭举报编码登陆“进度查询”专区,或者拨打12358举报电话,随时自主跟踪举报件在哪级价格主管办理,办理结果是什么。对于执法行为或者案件办理结果不满意的,消费者还可以向价格主管部门反馈意见建议,这是价格主管部门对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的庄严承诺,也给价格举报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此,杭州市物价局严格规范价格举报的工作流程,按照《信访条列》及《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处理规定》,制定下发了《杭州市价格举报投诉业务处理内部工作细则》和《杭州市价格举报投诉业务处理流程》。严格遵守法定时限,严格履行登记、告知、受理、答复等法定程序,确保办理每一件举报时,都做到详细登记、迅速受理、准确定性、依法办理、及时反馈。接听举报电话时严格遵守国家发改委下发的《12358价格举报接听接访人员行为规范》,与举报人沟通时使用文明用语,不讲粗话、脏话。耐心倾听举报人的陈述,细心解答举报人有关疑问和政策咨询,不冷落,不刁难,不推诿,杜绝使用“事不归我们管,爱找谁找谁”、“放开的价格物价局管不了”等不规范用语,防止新闻媒体的不当炒作。对于群众举报的价格违法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同时加强监督指导和督办催办,督促全市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履行价格监督监管职责,及时纠正各区县(市)违规执法行为,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

(三)运用举报分析统计,强化市场价格监控预警

“12358”全国价格举报管理信息系统新增了监控预警功能,我们可以根据汇总分析举报系统的当月数据得知,哪些价格问题成为群众投诉举报的第一热点,哪些价格问题通过价格监督检查有较好地改善,这对我们加强对市场价格秩序的预警分析,及时为价格监管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同时提高了价格执法的针对性。“12358”全国价格举报管理信息系统试运行后,通过汇总分析举报系统的数据得知,网络价格举报已成为以当前群众价格举报投诉的重点,为此,杭州市物价局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了专门的课题小组,奔赴北京、上海、天津等地进行调研学习,并组织长三角地区以及网络价格举报较多的省市召开了全国部分重点城市网络举报研究分析会,邀请了国家发改委价格部门的专家和学者参加,初步达成了对网络价格举报的处理意见,报请国家发改委研究决策,为较好地解决新常态下的新问题作了及时有益地探索和实践。元旦、春节期间,杭州市物价局充分发挥系统举报功能,一方面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粮油肉蛋禽奶和蔬菜价格,及时发布消费警示,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上报,适时启动价格监管应急预案;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商贸、旅游、交通运输等领域,以及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和家政服务、洗车服务等服务业的价格监督检查,规范经营者价格行为,维护节日市场价格秩序。

上一篇:第一次上街作文下一篇:每天都是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