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残日活动领导讲话稿

2024-07-08

助残日活动领导讲话稿(通用6篇)

篇1:助残日活动领导讲话稿

20**年5月20日是第二十二次“全国助残日”。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全国助残日活动的主题是加强残疾人文化服务,保障残疾人文化权益。

残疾人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弘扬人道主义思想、讴歌自强精神的励志文化;是倡导平等友爱、包容互助的和谐文化;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人文文化。

我市有各类残疾人1.2万人,生活在农牧区的有8800人其中有80%的残疾人靠家庭供养,低保、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面很窄,保障水平极为有限,缺乏长期、稳定的有效扶贫措施,缺少劳动条件的因素,是造成农村残疾人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重的主要原因,其中很大部分残疾人家庭生活还处于特困状态,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大病得不到医治,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急需要抢救性治疗和康复训练。特别是有些暴力性精神病人因无钱治疗终日被锁在家里见不了天日,令人心痛;有些残疾人需要轮椅代步、装配假肢、助听器、助视器等;有的残疾学龄儿童急需要到特殊教育学校上学,他们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非常渴望得到社会的救助和亲人般的关心帮助,过上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根据乌残工字【20**】4号《关于开展捐资助残献爱心活动的通知》的具体要求,全市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每人捐款20元以上,本次捐资助残活动本着自愿的原则,多捐不限、多捐光荣。各部门、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把关心和支持残疾人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在5月25日前,将捐款、花名册送到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市残联)。各单位要将捐款情况张榜公布进行宣传,宣传部门、新闻媒体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这次捐资助残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事迹,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捐款结束后,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将对捐款情况进行全市通报。对踊跃捐款的单位和捐款数额较多的个人给予通报表彰。

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我们要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发扬中华民族扶残助残的传统美德,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关心、帮助和支持残疾人,努力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共同为乌苏市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篇2:助残日活动领导讲话稿

在全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动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之际,我们迎来了第二十一次 “全国助残日”。今年“全国助残日”活动的主题是:改善残疾人民生,保障残疾人权益。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向残残人朋友表示节日的祝贺,向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残疾朋友及其家属表示亲切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向为残疾人事业付出辛勤劳动的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迅速,残疾人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改善和提高,全区形成了扶残助残的良好风气,残疾人扶贫、康复、教育、就业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残疾人生活状况明显改善。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目前在我区50多万残疾人中,贫困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40%以上,总体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普惠水平”不高、“特惠政策”体现不够,残疾人社会保障措施还不够完善,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紧紧围绕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这条主线,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残疾人的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居住条件和教育、就业等问题,努力推动和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当前,我区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5月21日下午,省委、省政府在毕节市隆重召开了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推动大会,会议强调,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毕节试验区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推进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作出了重视民生建设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残联的工作都是民生工作、残疾人的民生,是特殊困难群体的民生,因此大家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清形势、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加速发展,要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现场发放残疾人用品用具和致富手册,宣布扶持残疾人的具体项目和内容,等一会儿还要观看残疾人精彩的文艺演出。目的就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动员全社会都来关爱残疾人,都来参与扶残助残行动。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以本次助残日活动为契机,把残疾人事业和试验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认真落实好“十二五”期间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残疾人朋友要自尊、自重、自强、自立,积极投身于试验区改革和发展之中,为国家做贡献,为个人谋幸福。

同志们,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我们要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发扬中华民族扶残助残的传统美德,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关心、帮助和支持残疾人,努力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共同为试验区的崛起而努力奋斗。

范文网

篇3:助残日活动领导讲话稿

一、充分认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 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 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 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 增强政治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

近些年来, 省档案局 (馆) 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 先后开展了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活动, 有力地推动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局 (馆) 党员干部队伍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主流是好的, 风气是正的, 人心是向上的。但是,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现象, 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暨“四风”问题在局 (馆) 个别党员干部中也是存在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 影响了局 (馆) 和谐稳定。“四风”问题表现形式不一, 究其根源实质上是理想信念动摇、政德官德不修、宗旨观念淡漠、监督管理失严、思想教育放松等原因造成的。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正是聚焦“四风”问题, 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 以整风精神解决党员干部队伍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 痛下猛药、治病救人, 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进一步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汇集全局 (馆) 党员干部群众凝心聚力谋发展的正能量。

7月3日全省召开动员大会, 标志着我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全面启动。对档案部门而言,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重在有一个好的氛围、有一个好的态度, 重在思想觉悟要主动、深刻。全局 (馆) 党员干部, 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站在群众的立场, 换位思考, 深挖思想根源, 纠正工作偏颇, 用百姓的情怀净净心, 用发展的理念洗洗脑, 真正触及灵魂深处, 形成思想的涟漪、情感的共鸣、心灵的涤荡、认识的统一。要突出解决状态不好、求稳怕乱、不敢担当、政令不畅、懒散拖沓、看摊守业、固步自封、工作方法简单、群众观念淡薄等问题, 树立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实干意识和创业意识, 自觉做到认识高一层、学习深一步、实践先一着、剖析解决突出问题好一筹, 真正在阳光下来一次思想大革命、观念大洗礼, 用自上而下形成的新风气新形象新作为赢得档案工作的主动、赢得档案行业的优势、赢得档案事业的未来。

二、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精神, 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为开好这次动员大会, 会前机关党委会同相关部门的同志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为起好步、开好局, 7月3日全省动员大会闭会的下午, 局党组第一时间召开专门会议, 第一时间研究方案, 第一时间成立了省档案局 (馆)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在人员配备、活动资金使用等方面全力做好保障;同时在充分征求意见并上报省委第十一督导组的基础上, 形成了《省档案局 (馆)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省档案局 (馆) 开展“机关转作风为民四服务”实践活动方案》, 现已印发给大家, 我们还精心制作了读书笔记本和专用书签, 备好了必读教材, 希望广大党员干部体会局 (馆) 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的决心和信心, 希望各党支部带领党员扎扎实实做好文件和教材的学习, 在内心深处回答和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使档案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古人讲:铭于心, 敏于行, 臻于成。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委精神是前提, 坚决贯彻是关键, 需要找准切入点、着力点、落脚点, 需要身入、心入、全面融入。要坚持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为切入点, 重点解决“四风”问题。要逐条对照、逐条落实两项规定, 狠刹形式主义之风, 改进学风文风会风;狠刹官僚主义之风, 教育引导党员热心为群众服务, 诚信接受群众监督;狠刹享乐主义之风, 勤政廉政,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狠刹奢靡之风, 做到艰苦朴素、精打细算。要坚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着力点, 将政德官德建设贯穿活动之中, 通过照镜子提升境界、正衣冠树立形象、洗洗澡净化灵魂、治治病解决问题。要认真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 深刻剖析和检查自身, 红红脸、出出汗, 清洗思想和行为灰尘。要坚持以服务群众为落脚点, 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要把本次活动与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在职党员进社区、下基层转作风惠民生促发展、领导干部进点包村、局 (馆) 定点扶贫、机关转作风为民四服务活动结合起来, 组织引导党员干部把本职岗位作为落实服务人民群众的主阵地, 把该干的事干好, 把百姓的事办好, 在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中融在一起, 打成一片, 接入地气, 接出底气、正气和朝气。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 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 必须经常抓、长期抓, 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全局 (馆) 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 制定新的制度, 完善已有的制度, 废止不适用的制度。制度一经形成, 就要严格遵守, 执行制度没有例外。

三、切实加强领导, 把教育实践活动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是当前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局 (馆) 各级党组织要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 确保从活动一开始就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要切实加强领导, 早谋划、早启动、早推进, 积极支持、密切配合省委督导组的工作, 把握进度节奏, 解决关键问题, 形成工作合力。要坚持领导做表率、亲自抓。局党组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抓改进作风, 必须从局党组抓起, 请全局 (馆) 干部职工向我看齐, 向每一名党组成员看齐。每名党组成员都要示范和引领分管部门带头学习、带头调查研究、带头查摆剖析、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整改落实。要统筹兼顾。要坚持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结合起来,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提高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 以党员干部自身的良好政德官德来带动整个干部队伍建设水平的提升, 不断开创省档案局 (馆) 干部队伍建设的新局面。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做好各项工作结合起来, 把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转化为推进辽宁档案事业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稳中求优发展的实际成果。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从2013年7月开始至年底结束。这段时间又恰逢局 (馆) 新馆开馆试运行, 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全局 (馆) 各级党组织要用中央和省委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统一广大党员的思想和行动, 把教育实践活动放在推进全省档案事业跨越发展的大局中来谋划, 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 理论联系实际, 因地因时制宜, 合理安排活动计划、确定活动方式, 妥善处理好工学关系, 既要做到执行“规定动作”不走样, 又要做到“自选动作”有创新, 真正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篇4:湖北宜昌启动科技扶贫助残活动

启动仪式上,市残联利用辅助器具流动服务车为残疾人朋友开展免费医疗服务并捐赠了10万元现金,民进宜昌市委邀请摄影师为残疾人免费摄影留念,市科协在现场组织了科普展览、发放科普宣传资料并免费捐赠了500多册农村实用技术科普书籍,通过“送资金、送科技、送服务”的方式帮助残疾农民科技致富。

今后,宜昌市科协将在全市广泛开展科技扶贫助残工作:一是加大对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的力度,在全市农村残疾人中长期开展学科技、用科技活动,充分利用科技馆、农函大等阵地,以“种、养、加”为主要内容,对农村残疾人进行实用技术知识培训,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至少掌握一到两门实用科学技术,并取得依靠科技致富的显著成效。二是广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联合有关部门,结合“科普之春”、“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科普大篷车联合行动”等活动,聘请科技专家下乡授课,到家庭、到田边、到地头会诊,将生产资料和实用技术送到残疾人手中,切实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三是深入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经常性组织医疗卫生方面的专家下乡,免费为农村残疾人朋友开展义诊和健康咨询服务,帮助乡村建立残疾人康复室,引导残疾人科学保养及康复。四是竭尽全力将由残疾人经办、参与的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农业技术协会纳入科技惠农扶持的范畴,争取更多的“科普惠农兴村行动计划”和“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行动计划”项目,惠及边远乡镇、惠及农村残疾群众。(宜昌市科协 编辑:马瑛)

篇5:助残日活动领导讲话稿

【残联发言稿范文】

各位委员:

我很荣幸代表中国政府做介绍性发言。

残疾人权利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为促进公约的履行、维护全球10亿残疾人的平等权利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增进全球残疾人的福祉,实现公正、包容、惠及每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代表团向主席先生和各位委员表示敬意!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履约报告提交和接受审议工作。中国代表团由中央政府以及香港、澳门特区政府有关部门的代表组成,我们愿在今后两天积极与委员会合作,坦诚回答各位委员的提问,认真听取各位委员的建设性意见。

中国是《残疾人权利公约》的首批签署国家之一。2008年6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公约》,同年9月《公约》对中国正式生效。中国认真履行《公约》规定的义务,包括履约报告的撰写工作。2009年11月,中国成立了由22个政府部门组成的跨部门工作组,统一部署和撰写相关报告,并在报告起草过程中认真征求残疾人组织的意见。2010年10月,中国按期向残疾人权利委员会提交履约报告。

中国目前约有8500万残疾人,这一数字比很多国家的总人口还多。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历来重视残疾人事务,批准公约4年来,忠实履行各项义务,采取立法、行政和其他措施,保障和促进公约所载各项权利逐步得以实现。应该说,中国广大残疾人的状况正在进入我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履约报告和问题清单答复材料已对中国执行公约各实质条款的情况作了全面介绍。鉴于上述材料已有相当一段时间,我愿借此机会,介绍中国在促进和保护残疾人权利方面的最新进展。

一、加快完善保障残疾人权利的法律政策体系

为与公约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保持一致,中国于2008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强调了公约所主张的不歧视、机会均等、无障碍等基本原则。各省(区、市)根据《残疾人权利公约》和修订后的《残疾人保障法》,对地方残疾人立法进行修订。中国还制定了《残疾人保障法》的配套行政法规,先后颁布了《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今年6月又颁布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为残疾人的教育、就业、参与社会生活等权利实现提供了立法保障。

在《社会保险法》、《就业促进法》、《精神卫生法》等法律制定过程中,强化了残疾人权益保障和特别扶助的规定。同时在制定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相关政策时,注重对残疾人权利的平等保护和特别扶助,并为残疾人权利的行使提供便利和支持。中国保障残疾人权利的法律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在加强残疾人立法和政策保障的同时,中国积极推进法律政策的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2年对全国《残疾人保障法》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向中央政府提出了加强法律实施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残疾人依法享有和实现各项权利。

二、将残疾人事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流

中国积极将残疾人事务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2011年,中国开始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其中将“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为重点内容予以表述,要求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为残疾人生活和发展提供稳定的制度性保障。近年来,中央政府在教育、促进就业、人口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规划中,均提出了保障残疾人权益、改善残疾人状况的政策措施。

中国制定实施残疾人事业的专项规划。2011年5月,国务院批准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纲要”提出未来五年间“残疾人生活普遍达到小康,生存和发展状况显著改善”的总目标以及为1300万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城镇新就业残疾人100万、扶持1000万农村贫困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保障残疾人普遍得到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等发展指标。

中国将残疾人人权保障纳入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在中国两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中,残疾人人权保障作为重要内容得到重视和强调,对于切实履行公约、全面保障残疾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促进残疾人状况全面改善

不断加强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中国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的个人缴费由政府全部或部分代缴。农村和城镇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的比例分别为97.4%和80%以上;重度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完善了孤残儿童社会保障制度,正在逐步建立残疾人福利津贴制度。寄宿制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和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达到6200多个;为60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了危房改造。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将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

不断改进对残疾人的康复服务。中国对0-6岁残疾儿童采取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措施,增强残疾儿童全面融入社会的能力。2006-2011年,1174.5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为残疾人供应辅助器具近600万件。91%的县(区、市)开展了社区康复服务,累计建立社区康复站18.6万个。中国不断扩大康复服务的覆盖面,提升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残疾人融入社会生活提供保障。

不断提高残疾人的教育水平。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残疾人教育体系正在建立。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明显提高,近60%的残疾学生融入普通学校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改善;逐步实施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2011年全国有8000多名残疾人被高等院校(包括普通高等院校和特殊教育高等院校)录取。

不断加强对残疾人的就业促进措施。在总体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为充分保障残疾人就业,中国采取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自主创业和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多种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农业生产,城乡残疾人就业规模基本保持稳定。

不断为残疾人摆脱贫困提供扶助。2006年以来,中国扶持了740多万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去年,中国调整了扶贫标准。按照新扶贫标准,农村贫困残疾人超过2500万。中央政府今年年初批准《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11-2020年)》,对未来十年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扶贫开发做出了安排部署,力争使农村贫困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尽早得到根本性改善。

不断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中国积极促进残疾人参与公共文化生活,国家和省、市级电视台、电台开设手语节目和残疾人专题节目;建立为盲人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集典藏借阅、盲人阅览、文化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国盲文图书馆,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普遍建立了盲人阅览室;举办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体育健身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艺术比赛等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在刚刚结束的第14届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再次位居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位。

不断改善残疾人融入社会的环境。无障碍是公约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残疾人实现各项权利、融入社会的前提和保障。中国将无障碍建设纳入城乡无障碍建设总体规划,积极推进公共场所、城市交通、机场、铁路等无障碍建设,为残疾人出行提供便利。中国还注意到消除残疾人家庭生活中的障碍是十分重要的,从2008年起逐步对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资金支持。

四、努力为残疾人事务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改善对残疾人的服务。中国积极加快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法律服务、社会工作等专门人才培养,努力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新建、改建和扩建了一批残疾人基础服务设施,基层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达到2500个,为残疾人服务的条件得到改善。未来五年,中央财政还将继续支持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和专门人才培养。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事务。中国积极通过各种媒介宣传残疾人事业,鼓励社会各界了解和参与残疾人事务。社会力量举办的残疾人康复、教育、养老等机构的规模不断扩大,残疾人慈善事业持续发展,助残志愿服务更加广泛,注册助残志愿者达到700万人。

进行残疾人状况监测。为进一步了解残疾人状况、保障残疾人权利、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国建立了全国残疾人状况动态监测机制,系统收集残疾人和残疾人事务的基础数据,为制定残疾人事务的法律和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五、积极推动残疾人事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是缔约国的一项重要义务。中国积极开展残疾人事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举办了“消除障碍 促进融合”国际论坛,分享了各国在残疾人事务和公约履约方面的经验,对共同面对的挑战形成了共识。中国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成功举办了北京残奥会和广州亚残运会,促进了各国残疾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2010年上海世博会设立了残疾人主题馆——生命阳光馆,这在世博会159年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就此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专门发来贺信给予高度评价。

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正处在改革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发展不平衡,使我们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道路上面临着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中国残疾人状况与中国社会的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社会参与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障碍,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权益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正如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开拓者、领导者邓朴方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已经做的工作,与我们需要做的工作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做好了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中国政府将继续全面履行《残疾人权利公约》,依法保障残疾人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让每一个残疾人少有所学、壮有所为、老有所依,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逐步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崇高目标!

我要特别感谢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对中国残疾人事务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也认真研究了非政府组织对中国残疾人工作的意见,其中一部分问题已在问题单答复资料中进行了反馈。利用现场审议的机会,我们愿意继续就有关问题与委员们沟通,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推动《残疾人权利公约》在中国全面履行,推动中国残疾人事业更好更快发展,造福广大残疾人。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因适用公约所产生的国际权利与义务由中国政府承担,其执行公约的情况作为中国报告的组成部分一并接受委员会审议。香港、澳门实行与内地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法律制度,因而公约实施情况不完全同于内地。报告及答复材料中香港、澳门特区履约情况由两特区政府自行撰写。现在,请允许我请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介绍香港、澳门执行公约的有关情况。

【残联发言稿范文】

非常高兴“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2011总结表彰会暨2012培训班”在四川成都召开,我谨代表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对各省残联分管领导同志、监测工作负责同志表示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在残疾人监测工作中的热情投入和辛勤工作表示诚挚的慰问,对大力支持和组织承办此次会议的四川省残联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向获得表彰的省市表示祝贺!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2011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经验和做法,贯彻落实《关于做好2012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部署今年各项监测工作任务,对省级残疾人监测工作人员进行政策形势、监测业务培训。

刚才,研究室陈新民主任就2011监测工作总结和2012具体工作要求所谈的意见,我完全赞同。下面我就做好2012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提三点意见:

一、继续统一和提高对残疾人监测工作的认识

回顾1987年、2006年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和连续五年的全国残疾人监测工作,对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央有关残疾人事业的重大决策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出台,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它所反映出的残疾人实际生活水平和社会参与状况,为党和政府及各部门制定、完善残疾人有关法规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已成为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规定的制度性安排和长效工作机制,是关系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一项重大的基础性工作和各项事业统计、绩效评估的重要参照指标,也是残疾人工作不断走向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的标志。

“十二五”开局之年至今,不到两年的时间,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各项民生措施和惠残政策密集出台,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快速推进为标志,到2012年底我国将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这是继城乡低保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以及保障性住房制度之后,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社会保障战略举措。今年的监测数据显示,2011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比例从12.8%大幅上升为53.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率达到了97.4%,不仅覆盖面上去了,还落实了残疾人的参保补贴和相关优惠。

更要看到的是,继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颁布实施后,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规划、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就业促进规划以及老龄事业、妇女儿童事业等相关国家级专项规划也将残疾人事业主要政策措施和任务目标纳入其中。特别是国务院印发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2011-2015年)》,作为第一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总体规划,将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中的许多重要目标、任务、措施整体提升到国家顶层制度设计层面,引导各级政府在残疾人事业资源配置上将给予更大的倾斜,也必将推动各项残疾人工作的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这无疑是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大机遇,规划的执行评估也对残疾人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去年全国新一轮监测工作动员会上,卫生部马晓伟副部长曾评价说,残疾人监测工作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全面评估各项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标杆,更是衡量各项残疾人工作的“温度计”和“晴雨表”。这生动的描述了监测工作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它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制定残疾人政策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日益成为评估有关法规、规划和政策措施效果的重要手段。今年,国务院残工委按规定开展了残疾人事业“十二五”纲要执行情况2011评估,评估主要根据“纲要”设置的一套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而不再仅根据地方汇报和领导印象,20项评价指标中15项要通过残疾人状况监测来反映。我们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残疾人事业的整体判断和决策,必须高度重视、扎实推进,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情绪。

二、充分肯定成绩,清醒认识不足

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监测的首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时间紧,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强、要求高、工作难度大的残疾人口抽样调查,在中央各有部门和各地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同时也积累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第一,建立了全国及地方各级监测办,形成了稳定的工作机制。去年5月成立了由民政部、卫生部、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残联组成的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办公室。随后,各省、被确定的县(市、区)相继成立了由残联主管领导任主任的监测办公室,办公室配备了专门工作人员,基本落实了工作经费。在首监测工作中,大家分工协作、上下协调、共同配合,层层抓好落实,形成了多部门密切合作的良好局面和稳定的工作运行机制,顺利完成了各项调查监测任务。

第二,残联系统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成为开展好全国监测工作的基础。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高度重视监测工作的开展,王新宪书记等中国残联领导同志多次听取工作汇报,检查指导基层监测工作,并多次对监测工作做出重要指示。绝大部分省级残联及各监测县(市、区)残联负责同志,都能深入到监测一线,现场指挥协调,帮助解决监测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同时,各地残联不断加强监测工作,列入残联日常工作考核,加强干部配备和资金投入,有力的调动了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各级残联组织已经成为监测工作的主力军。

第三,监测样本的调整补充,合理安排工作流程并狠抓培训,成为监测质量的有效保障。自2006年连续开展四年监测工作后,监测点的常住人口和监测对象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监测样本老化问题凸显。通过新一轮监测首工作,全国各监测点确定并新增了1.2万人,补充完善了监测样本,保证了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此外,全国监测办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可行性强的监测方案、工作流程和指导手册,建立了规范的筛查方法和相关技术标准,同时通过举办全国培训和指导省级直接培训等方式,减少培训工作的中间环节,确保了监测培训质量。

第四,进一步完善残疾人评定标准,规范了监测管理和评比考核制度。2011年5月《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颁布实施,中国残联积极组织专家编写了《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各残疾类别的评定手册系列丛书,并拟于今年底出版发行,这对贯彻落实残疾国标具有重要意义,也将改善现有的残疾筛查及残疾评定工作。同时,全国监测办通过开展日常工作通报、建立工作考核评比制度、强化问卷质量审验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建章立制,增强各级残联和监测人员责任意识,使监测工作水平逐年提升。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面对的挑战和存在的困难:

首先,要认识到我们各级参与监测的工作人员对国家形势与政策还有一个需要更深一步了解掌握的问题。残疾人监测工作不仅是一个相关数据信息的搜集整理工作,更是一项与残疾人民生及国家各项相关政策密切联系的综合系统性工作,加强学习、提升政策水平、了解掌握涉及国计民生的基本情况和基础知识,是当务之急,也是长久之计。

其次,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各级残联领导要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监测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当前调查监测存在入户难、技术要求高、情况更复杂、准备时间紧,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相对不足等问题。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监测工作在组织管理、现场入户调查、问卷询问填写、数据分析整理甚至报告撰写等方面都还有改进的空间。这其中有需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问题,也有工作责任心的问题,希望大家能认真思考总结。

三、做好2012残疾人监测工作的要求

第一,不折不扣,圆满完成省级监测培训任务。监测工作人员培训是确保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这次全国培训,中国残联邀请了国家统计局和全国监测办的专家现场授课,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各省(区、市)一是要认真做好今年省级调查监测骨干的培训工作,二是要严格按照全国监测办的各项培训要求,高质量完成省级以下调查监测人员的培训工作。三要确保作风实、业务熟的人员承担监测调查任务。

第二,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本监测工作。五年来,大量繁重的具体工作都需要734个县(市、区)的残联和监测办去落实。各省(区、市)要切实加强监测县(区、市)调查监测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强化督促检查,层层抓好落实。残联是主责单位,需要其他部门配合的,要主动做好协调工作,确保工作机制的通畅高效,同时也要注重现有工作队伍的稳定,避免长期从事监测工作专业人才的流失。

第三,多措并举,不断强化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高质量的数据是监测工作的生命线,要通过狠抓登记数据质量、强化各级数据质量管理和纪律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完善监督核查和监控机制,从源头和各个环节,毫不放松地把“质量第一”的核心理念贯穿到本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同时,各省(区、市)要认真做好问卷的审核验收,减少问卷差错。

第四,求真务实,着力提升监测能力水平。监测工作的成功不仅在于组织领导有力,也取决于大量关键环节和细节工作的落实,只有带着对残疾人的真情实感,以一丝不苟、求真务实的专业精神才能做到位。各地要做好各项表格、工具及其他物资的准备和管理工作,做好摸底、编制住户底册的工作,要确保高质量完成现场调查的每一项监测任务。

第五,关注民生,继续做好残疾人监测的宣传工作。监测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群众工作,监测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查实情,还要办实事,在监测工作中悉心亲倾听残疾人心声、了解残疾人疾苦,努力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问题,把温暖送到残疾人身边。同时,也要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宣传好调查监测的意义和作用,把党和政府的最新政策和惠残措施宣传到户、落实到人。

第六,齐头并进,不断深化各项监测成果的转化。各省在组织实施监测工作的过程中,很多已将监测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运用到了本地残疾人状况调查工作中,我们欣喜的看到安徽、广东、河南、四川等省已通过全面普查、网络化、实名制、“量体裁衣”等方式全面了解辖区内每一个残疾人的基本状况和服务需求。残疾人监测的数据和成果,越来越多的被各政府部门、高校和专业机构等作为理论研究和制定、评估政策的依据,我们希望这种势头能够保持并发展的更好,促进监测成果更多服务于残疾人事业。

最后,布置一项相关工作任务,中国残联与中国科学院于今年确定在天津、山西、黑龙江、福建、湖北、四川、甘肃七省市开展全国残疾人心理状况调查专项工作,这是中国科学院科技助残行动的一个项目,请省级监测办配合做好有关工作。这项工作今年将纳入全国和各省监测工作考核内容。

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开展好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2012的工作,对贯彻残疾人事业“十二五”纲要,推动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加快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开拓创新,共同努力,扎实做好残疾人监测工作,推动“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残联发言稿范文】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邓朴方主席关于残疾人辅助器具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如何全面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国残联于8月19日-23日在新疆召开全国残联残疾人辅助器具工作研讨会。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孙先德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指出朴方主席在视察2011年国际福祉(康复)博览会时的重要讲话是做好辅助器具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切实贯彻。讲话全面阐述了做好新时期辅助器具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新形势下辅助器具工作的目标和实现辅助器具工作跨越式发展的具体措施,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辅助器具工作发展道路提出了要求。现将孙先德同志的讲话印发各地,请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残联残疾人辅助器具工作研讨会。这次会议主要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邓朴方主席关于辅助器具工作的重要讲话,围绕如何加速全面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更好地为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展开研讨,以期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促进发展,服务人民。

为广大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是帮助他们补偿功能、改善状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工作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通过各级残联的不懈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工作网络,近千万残疾人得到了服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残疾人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快发展辅助器具事业,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已经成为中国残联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任务。

下面,我就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做好新时期辅助器具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辅助器具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邓朴方主席在视察2011年中国国际福祉(康复)博览会时强调:“辅助器具发展不仅是市场问题,更关乎国家大局,关系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应注重综合布局,不仅在量上有突破,更应有质的飞跃。”朴方主席的讲话是新时期做好辅助器具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切实贯彻。

辅助器具一直贯穿于残疾人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辅助器具补偿功能的角度上讲,自有残疾人,就有辅助器具。从历史上看,在我国新疆古墓中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假肢,距今已经有二千多年,在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现代轮椅的雏形,古埃及的人们就会使用拐杖支撑身体。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快速进步,辅助器具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现代社会中,辅助器具服务已经成为残疾人补偿和改善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最直接、最重要、最有效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残疾人来说,辅助器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残疾人生产生活的必需品,是残疾人的刚性需求,也是残疾人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特殊需求。

为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服务,是落实人道主义思想、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根本要求,是“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具体体现,是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已明确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19号)等重要文件都把残疾人辅助器具工作作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残疾人辅助器具工作是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重要途径。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将党和政府为残疾人提供基本辅助器具服务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列入其中。

辅助器具工作是最能体现残联工作特点,是全社会“看得见、摸得着”的一项民生工作,是我们必须坚守而且要不断拓展的阵地。中国残联成立二十多年来,残疾人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残疾人工作从一个较低的起点起步,逐步发展成为内涵丰富、领域广阔的社会事业。从操作层面看,有些业务领域是“残联搭台,他人唱戏”,而辅助器具工作是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残联应该而且能够不断做大做强的业务领域。辅助器具应用是残疾人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特殊需求,残联应该成为满足残疾人这一特殊需求的主体。各级残联有责任,也应该把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工作做好,做成残联的“拳头产品”,做成一个行业、一个产业,做成残联业务工作的品牌。

二十多年来,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工作作为我国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长足进步,近千万残疾人得到了服务。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服务体系还非常薄弱,保障制度的建立刚刚起步,所能提供的服务与残疾人对辅助器具多样化、高质量的要求相比,无论是“质”还是“量”,都还存在很大差距。从服务的“量”来看,目前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配置率还比较低。2010年残疾人状况监测数据显示,城镇仅为11.5%,农村仅为6.7%。从服务的“质”来看,我们为残疾人提供的辅助器具产品的科技含量、个性化服务程度、专业化服务水平与残疾人的期望和需求还相距甚远,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学科建设薄弱,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亟待提高,辅助器具保障和服务能力与残疾人日益增长的辅助器具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并且还将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

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辅助器具工作目标

当前,辅助器具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服务政策保障体系,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辅助器具服务网络,不断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基本辅助器具服务需求。

(一)健全的政策保障体系是残疾人获得辅助器具服务的基础。

残疾人获得基本辅助器具服务,是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完全依靠残疾人自身,仅仅依靠市场手段,无法保障残疾人获得与我国经济水平相适应的辅助器具服务。实现残疾人获得基本辅助器具服务,必须建立相适应的政策保障体系。从国际残疾人事务发展的历史经验看,残疾人获得基本辅助器具服务,都是建立在相应的保障制度基础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专门的法律制度。保障制度包含多个层次,有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有长效的,也有临时的。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保障制度体系,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使之能够不断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基本辅助器具服务需求,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二)完善的服务机构网络是残疾人获得辅助器具服务的保证。

残疾人获得基本辅助器具服务,在操作过程中要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残疾人如何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辅助器具,什么样的辅助器具能够帮助残疾人解决存在的困难,残疾人到哪里获得自己需要的辅助器具服务,辅助器具的适配怎样才能符合残疾人的个性化需求。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专业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来解决。只有建立覆盖城乡的专业机构服务网络,建立不同专业方向、不同专业水平的服务机构,组建承担辅助器具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职能的具体工作部门,提供满足需要的工作条件,才能保证辅助器具适配得到落实。我国辅助器具服务体系的建立尚处于起步阶段,任重而道远。

(三)专业的人才队伍是残疾人获得辅助器具服务的关键。

辅助器具适配是专业化服务,是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是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员,在全面了解残疾人功能状况及其他个人基本情况后,经过专业的评估,提出适合的辅助器具适配方案,为残疾人选配合适的辅助器具,改善残疾人功能状况,提高其生活、学习、工作和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过程。世界发达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辅助器具服务基本由辅助器具技术门诊承接,由医生、康复训练师、辅助器具工程师等各类专业人员组成工作团队,为残疾人提供功能评估,进行职业发展分析,帮助选择最适宜的辅助器具,提供无障碍环境改造方案等一系列个性化服务。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通过辅助器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核。高等院校设立了相应的专业,国家有专门机构进行从业资格的培训、考核、评审和认证。辅助器具适配的专业性决定了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必须依靠专业人才。人才队伍建设是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的核心内容,是辅助器具事业发展的关键和动力源泉。目前,广东、江苏、浙江、吉林等省残联与当地的医学高等院校合作,开设了辅助器具专业,其他地方也应积极探索,展开合作。

除了上面所强调的,辅助器适配体系中还包括学科体系、专业技术体系、产品研发体系、产品生产和流通体系,以及行业管理体系等内容,都需要我们去着力推动,付出不懈努力。

三、奋力实现辅助器具工作飞跃式发展

各地要不断提高认识,充分解放思想,以机构建设为重点,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项目实施为抓手,努力实现辅助器具工作飞跃式发展。

(一)抢抓机遇,纳入大局,探索建立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政策保障体系。

当前,国家正在构建新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家要充分认清形势,把握这个历史机遇,着力推动辅助器具服务保障政策建设。中国残联制定下发了《残疾人辅助器具基本配置目录》,提出了指导意见,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出台了贯彻落实措施,为残疾人辅助器具基本配置服务提供了不同程度的保障。安徽、新疆等地率先将部分辅助器具纳入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保障范畴,很多省都把相关保障政策的制定纳入了地方党委和政府残疾人工作目标。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目前辅助器具服务政策保障范围还很窄,保障的程度还不高,机制还不完善。除工伤致残人员外,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配置问题还缺乏统一的制度安排、稳定的资金来源和明确的补助范围,这是我国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服务满足率不高的根本原因。在辅助器具服务保障制度建设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努力以“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为目标;二是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逐步推进保障制度的建设。有条件的地区和可以创造条件的地区要先行一步;三是探索建立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保障政策。

(二)狠抓落实,夯实基础,全面推进机构建设。

辅助器具工作千头万绪,机构建设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必须构建一个功能完善的省市县服务机构网络,必须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工作队伍。目前,全国的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建设十分薄弱。相对于党和政府对于辅助器具服务工作的要求、残疾人对辅助器具服务的迫切需求和“十二五”时期急剧增加的任务压力,机构建设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这两年,中国残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包括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在内的康复机构建设。中国残联将2011年定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建设年”;制定了《辅助器具服务中心建设基本标准》,对一、二、三级辅助器具服务机构的规模、人员设置、服务内容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助器具服务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对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建设的总体目标、指导原则和主要措施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中国残联还与各省签订了《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建设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东中西部地区各级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建设的任务和目标,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责任。现在看起来,凡是领导重视的地方,机构建设进展就快;机构建设进展快的地方,辅助器具工作做的就相对好一些。希望地方各级残联要充分认识这一点,不遗余力地抓好机构建设。有些地方,觉得《目标责任书》中的任务定的有点高,完成有困难,我们充分理解,正是因为困难,我们才反复要求,才要狠抓落实。我们认为,中国残联提出的标准和要求,是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残疾人期待的,符合分类指导的原则。从根本上看,如果没有机构,为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服务就是空谈。向社会“购买服务”是我们一个重要工作手段。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市场天然是追求效益的,而为残疾人服务更多强调的是公平,辅助器具服务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必须坚持其公益性质不动摇,是仅靠市场难以实现的。具体实施的步骤,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针对本地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的现状,逐步实施,既要量力而行,更要尽力而为。

(三)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是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发展辅助器具事业的关键和动力源泉。辅助器具工作起步较晚,职业培训和学科建设都处在起步阶段,辅助器具服务专业技术人员非常少,现有专业人员队伍也存在水平参差不齐、学历水平偏低等问题。同时,辅助器具事业专业化进程和残疾人对辅助器具服务的个性化期望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的关键,认真抓好。首先,要针对人才队伍现状和实际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规划。中国残联制定了康复人才培养规划,正在稳步推进。希望各地也要制定本地相关人才规划,既要满足当前亟待满足的需求,也要考虑长远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创新培养模式,加快人才培养进程。既要发展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也要重视职业培训。中国残联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开展了辅助技术工程师岗位培训,是缓解人才极度短缺的现状、提高残疾人辅助器具专业化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探索辅助器具专业化服务模式,完善辅助器具服务人才培养机制,加强辅助器具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已经有600多人获得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辅助技术工程师岗位能力证书,成为辅助器具服务领域的首批“正规军”。当前,各地要特别重视加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现有人员的培养、培训;要将辅助器具需求的相关知识纳入社区康复协调员等基层一线服务人员培训的内容。第三,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四)精心实施项目,注重效能延伸,充分发挥带动作用。

项目实施是我们构建适配体系,推动辅助器具服务工作深入发展,满足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服务需求的重要抓手。首先,要通过项目的实施,推进辅助器具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和锻炼辅助器具服务人才。其次,要通过项目的实施,以争取地方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形式,推动各地相关保障制度建设。第三,要通过项目的实施,更加了解残疾人对辅助器具服务需求,推动服务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推进新产品研发和推广。为做好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工作,中国残联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了为地方残联配备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适配车项目,并将继续开展。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增强了为残疾人服务的条件,更为地方残联加强辅助器具机构建设,培养辅助器具适配人才提供了机遇。各地务必认真实施好这一项目,以高度的责任感,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残疾人身边。

四、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辅助器具工作发展道路

(一)加快辅助器具事业发展,要加强组织领导。

残联是发展辅助器具事业,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的责任主体。各地残联党组、理事会要在辅助器具工作发展过程中承担主要责任。辅助器具工作起步晚、基础差、欠账多。因此,各地残联一把手要给予高度重视,要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齐心合力的工作推进局面。要出真招,出实招,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辅助器具工作滞后的局面,才能赶上事业发展的步伐,才能让残疾人满意。

(二)加快辅助器具事业发展,要充分运用社会化工作方法。

各级残联是辅助器具工作发展的责任主体。这不是说要仅仅依靠残联单打独斗,而是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主动参与。要广泛动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辅助器具工作中,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为残疾人服务,形成政府主导,残联推动,社会参与的辅助器具工作推进模式。

(三)加快辅助器具事业发展,要营造“百花齐放”的环境。

我国辅助器具工作总体来看还是刚刚起步,可以探索的东西很多,加上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大,各地发展不平衡,不仅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差距、城乡之间存在差距,同一个省内不同地区也存在差距。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能搞“一刀切”,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开展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和可以通过努力创造条件的地区,应当多做一点,先行一步。各地在指导机构建设和开展辅助器具服务工作时,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同时,辅助器具服务领域还有不少空白,我们鼓励和倡导大家大胆探索,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辅助器具工作的发展提供借鉴。

(四)加快辅助器具事业发展,要强调恪守职业道德。

借此机会,我要特别强调这一点,无论是从职业操守,还是从人的政治品格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希望大家务必时刻铭记。随着事业的发展,项目资金越来越多,难以避免因工作原因经常和企业、科研机构打交道。强调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强调自律奉公,这是对残疾人事业负责,更是对我们的干部负责。要常思贪欲之害,“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面对物质利益的诱惑,要时刻保持警醒,思想上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行动上要有一个正确的选择,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要常怀律己之心,要十分珍惜和慎重对待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把严守纪律放在首位,不见利忘义,不以权谋私,自觉接受监督,始终做到自重、自警、自律、自省。要坚持出以公心,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管理规范和项目要求开展工作,特别是在招投标活动、定点机构的确定、产品质量的监督、受益人的选择等工作中,都要坚持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坚决杜绝个人或者少数人说了算,决不允许搞暗箱操作,滋生腐败。要建立健全管理监督机制,形成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工作局面,建立项目管理的公示制度,确保项目实施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今年6月,中国残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康复项目管理的通知》,对康复项目的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也刚刚组织了辅助器具政府采购和经费管理的培训班,对政府采购的法律体系、主要程序、经费管理的要求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这些要求。

同志们,辅助器具事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到2015年,覆盖城乡的辅助器具服务网络一定能够初步形成,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工作一定能够实现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为构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发挥应有的作用。

【残联发言稿范文】

亲爱的同志们: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经过近一年的艰苦训练,你们就要出发,远征英伦。看到你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威武气势,我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力量,那就是中国残疾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你们就会不怕困难,奋勇争先,取得好成绩。在你们远行的时刻,我代表中国残联和8500万残疾人兄弟姐妹,向你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愿!相信在你们的努力下,五星红旗一定会高高地升起来,飘扬在奥林匹克光辉灿烂的记忆中!

残奥会是一个特殊的运动会,它不仅仅展示运动员的竞赛过程和成绩,更向世界展示着残疾人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品格。你们中的很多人在历届残奥会上,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人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残疾人也是可以创造生命奇迹的。

当我们回想历届残奥会的时候,心里总是充满了感动,多少残疾运动员承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不怕流血流汗,刻苦训练,以优异的成绩一次次突破生命的极限,让世界为之惊叹。那一枚枚奖牌上浸染着你们的血水和汗水,所以它们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你们用自己的成绩让人们看到,健康人能做到的事情,残疾人也一定能做到!

我想,你们去残奥会不只是参加比赛,你们的努力拼搏,会让更多的人看到残疾人的能力,这种能力的重要影响和意义在于,社会应该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创造更好的无障碍环境,让残疾人发掘自己的能力,积极地参与生活,有学习的机会,有就业的机会,实现心中美好的梦想。

残奥会有开幕也有闭幕,而体育运动是永不落幕的,我希望通过观看残奥会的比赛,更多的残疾人能够热爱和参加体育运动,让身体得到康复,让自己变得强健,为参与更广泛的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才是我们发展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真正意义。

在赛场上,金牌银牌和铜牌是荣誉的象征,却不是一个人生命的全部内容,因为生活的道路还很长,要克服的困难还很多,我们要以奥林匹克的精神,以勇往直前的斗志走向未来。在这里我想说,亲爱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们,你们去伦敦是为祖国的荣誉而战,也是为残疾人兄弟姐妹美好的明天而战,勇于上战场,就是真英雄!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人类欢乐的体育盛会,它不仅是世界性的体育竞技比赛,也承载着世界和平友谊的精神。你们在伦敦将与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朋友一起奋力拼搏,分享胜利的喜悦。我希望无论在赛场内外,你们都要展现中国残疾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因为你们代表着中国8500万残疾人兄弟姐妹,展示着中国残疾人的形象。我希望你们做赛场上的胜利者,也做促进世界和平友谊的使者。

体育比赛的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忠诚取得胜利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谁也打不倒的,真正的英雄才能为祖国争得荣誉。所以,我希望你们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做干干净净的中国运动员!

亲爱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们,在这出征第十四届残奥会的时刻,我要再次把美好的祝福送给你们,祝愿你们平安顺利,也愿你们多多保重。相信你们一定能以顽强的意志,精湛的技巧,完美的策略,赢得光荣的胜利!请你们记住,祖国和人民在支持你们,8500万残疾人兄弟姐妹会为你们喝彩。胜利永远属于勇敢的人!我们期盼你们凯旋归来!

【残联发言稿范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精神残疾康复工作座谈会,很必要、很重要。精神残疾康复工作,作为我国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社会各方的长期不懈努力,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最近,吴邦国、温家宝、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又做出重要批示,责成卫生、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联合检查地方精神病防治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认真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求不断完善保障制度,切实维护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6月25日,中国残联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精神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通知》(残联[2012]89号),对切实做好精神残疾康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天,我们召开座谈会,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整合资源、搭建平台、集思广益,认清当前精神残疾康复工作的新形势和残联系统的工作定位,理清思路,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精神残疾康复工作的新模式。

参加本次座谈会的,既有我国精神医学领域的权威专家,也有英国剑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的专家,还邀请了中国精协、克里斯多夫国际防盲协会的代表和江苏、上海、安徽、浙江、湖北、广东、四川、陕西等地方残联的负责同志出席会议。江苏省作为东部发达省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精神病防治工作方面,一直发展得比较快,给全国提供了很多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会后,我们还将组织大家对南京市和常州市的精防工作进行考察。两市的精防工作,体现了国内外先进理念的融合以及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

刚才,大家就当前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我们将认真研究,积极采纳。在此,我代表中国残联向长期以来积极参与推动我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相关单位、各位专家以及社会各界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现在,我讲三点意见,与在座专家、同志们共同探讨。

一、形势和任务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加剧,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我国现有精神残疾人827万,约占8502万残疾人口总数的10%。精神残疾康复工作是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服务人数占我国“十二五”残疾人重点康复工程任务的60%,做好精神残疾康复工作是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关键一环。当前,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法律依据方面,《精神卫生法》近期有望出台,该法草案中,明确规定了政府在提供精神卫生公共服务方面的责任,同时,也对残联参与精神卫生工作的职责做了明确的规定。

——医保政策方面,卫生部、人社部在2011年分别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日常服药费用纳入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或门诊特殊病种费用支付范围,实现了国家制度层面的精神病日常服药报销全覆盖。

——工作机制方面,在已有“精神卫生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的基础上,中央综治委强势介入,在全国范围内对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了排查,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档案。目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重性精神病管理已纳入创新社会管理有关方案之中。

——资金投入方面,卫生部已将精神病的社区医疗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明确基层卫生机构要为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提供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健康体检、健康教育等服务,今年,又重新修订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大幅提高了对精神卫生机构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

新的形势,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但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势必将走向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这为我们残联系统做好精神残疾康复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经验与问题

(一)发展现状。

中国残联与卫生、民政、公安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经过20多年的不断探索,在精神残疾康复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动残疾人康复工作全面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1、探索并形成了“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

自“八五”以来,国家将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纳入《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中国残联共同制定了4个与其配套的《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实施方案》,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合作,逐步形成了“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建立了县、乡镇、村(居委会)工作网络,在开展精防工作的市、县成立了由村(社区)负责人、村医(社区医生)、精神残疾人亲属参加的看护小组,督促精神残疾人按时服药并提供转介服务。残联组织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在社区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监护,提供治疗和康复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到“十一五”期末,在全国1818个县覆盖8亿人口的地区,使495.2万重性精神病患者得到治疗与康复服务。

20年前,中国残联依据常州市精防工作的有效做法,总结出了“社会化、开放式、综合性”的精神病防治康复模式,随后,列入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推广,有效地带动了全国精防工作的开展。

2011年,中央专门将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服务与管理列入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举措》及相关文件中,并落实了相关部门的责任、分工和重点工作。在文件中,提出了继续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病防治康复的工作要求,这是对我们20年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充分肯定。

今天,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常州市的精防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卫生、公安、残联等相关部门统筹联动、资金投入力度大、医保和救助政策到位,基本实现了精神病人治疗和康复的全覆盖,形成了医疗卫生的防治康复指导网络、公安的肇事肇祸防控网络和残联的救助保障服务网络,三个网络职责分工明确,工作中有分有合,实现了无缝对接,较好地保障了全市精神病人防、控、管及服务的全面到位,基本实现了精神病人治疗、康复的全面覆盖和信息数据的动态管理。这一做法非常有特点,是对“社会化、开放式、综合性”的精神病防治康复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全国都要学习这一经验,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将常州的“一枝独秀”再一次发展到全国的“百花齐放”。

2、保障机制逐步完善,精神残疾人的医疗保障政策取得突破。2011年,卫生部、人社部分别下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工作的通知》(卫农卫发〔2011〕27号)和《关于普遍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发〔2011〕59号),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日常服药费用纳入新农合、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或门诊特殊病种费用支付范围,同时,农村重度残疾人参合费用由政府补助。上述政策的出台实现了城乡精神病患者门诊服药报销的全覆盖,极大地减轻了他们的医疗负担,也为完善精神残疾人康复工作长效机制打下了良好基础。

3、加大了对贫困精神病患者的救助力度。为减轻贫困精神病患者医疗康复费用负担,自“十五”开始,在国家财政部的支持下,中国残联通过国家彩票公益金项目对全国13.35万名重症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了连续的医疗救助。在国家项目的带动下,各级残联积极行动,争取资金,普遍开展了精神病患者的医疗救助工作,据统计,仅2011年,就为35.6万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了医疗救助。

(二)基本经验。

中国残联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20多年,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以精神病患者为本,是精防工作的宗旨。以残疾人为本,是我国残疾人工作的出发点,也是精防工作的出发点。针对这一特殊困难群体,不歧视、不漠视,像尊重每一个社会成员一样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关心他们,为他们解除病苦,帮助他们恢复社会功能,创造条件帮助他们重返社会。今后,精防工作中每一个环节设计和措施出台,都应该本着这样一种精神,要把这种精神贯彻到我们整个工作的全过程。

第二,以政府为主导,部门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协力推进的工作机制。精防工作牵涉医疗、救助、管理、康复、社会安全等多个方面,单靠哪一个部门是难以做好的,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才能够做出成效。

第三,充分发挥残疾人组织的协调作用,调动精神残疾人亲属和残疾人自身的积极性。残联组织具有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管理部门,也是各项残疾人工作的综合协调部门,更便于了解精神病人,深入家庭做工作;同时,残联履行政府赋予的职责,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服务精神病人,既属义不容辞,又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综合、组织作用。在探索新的社会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残联应该发挥自身特点,在社会管理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四,普惠与特惠相结合的救助,是目前合乎国情、行之有效的做法。在全民医疗保障水平还比较有限的情形下,我们既要不断在政策上为精神病人提供更多的医疗保障服务,同时也要及时地对贫困精神病人直接进行医疗救助,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的服药、住院费用,避免因贫困导致病情加重、甚至造成严重影响社会安全的情况出现。

第五,重视社区,抓好基层是做好精防工作的基础。广大精神病人生活在城乡社区,抓好基层的救助,发挥好看护小组的作用,办好社区康复站、工疗站、农疗站、日间中心,既可以解决众多精神病人的医疗问题,也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症状,稳定情绪,解除关锁,更好地恢复社会功能,回归社会生活主流。这一做法,既合乎我国国情,也顺应了当今国际“去机构化”发展的趋势。所以,重视社区,抓好基层是做好精防工作的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大家刚刚都谈到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也谈到经验,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精神疾病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精神残疾人的服务与管理已成为社会管理的薄弱环节。精神残疾人仍然是残疾人中最困难的群体,社会对这类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十分严重,侵害精神残疾人权益的事情也经常发生,许多家庭还得不到应有的救助。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精神疾病工作机制衔接不畅。卫生部门更关注治疗、公安部门更关注肇事肇祸,残联则更关心精神残疾人的权益和康复。现实中,精神病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后,病情基本稳定,按照卫生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本应回归社区进行康复。但是,由于缺乏合适的社区康复机构,恢复期精神病病人的“出口”问题难以解决。患者及其亲属缺乏必要的康复知识,他们被周围的人们歧视、自身的康复信心倍受打击,致使病人难以康复,病情极易复发。同时,西部地区精神医疗机构整体不足,精神科医生严重匮乏,有的省区甚至没有专门的精神病医院和精神科。

2、政府对精神病防治康复的整体投入仍然严重不足,缺乏保障机制。近年来,国家对公共卫生投入虽然不断增加,但用于精神卫生工作的经费也相当有限。各级政府对精神疾病防治财政总体投入不足,各方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很多精神卫生机构仍然是“自收自支”的单位,导致一些精神卫生机构忽视门诊随访、社区康复等职责,将患者通通纳入住院治疗服务范畴,客观上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导致精神疾病管理的缺失。

3、精神病患者的实际医疗负担仍然很重。这两年,国家层面接连出台关于精神病患者服药的普惠政策,从制度层面解决了精神病患者日常服药纳入医保报销的问题。但是,由于具体掌握、执行政策的是在县一级行政机关,各地贯彻政策的力度不一。从我们掌握的实际情况看,大部分地区的报销比例只有30%-50%左右,对于贫困精神病患者来说,医疗费用负担仍然很重,不堪承受。

4、救助项目开展与患者的需求不成比例。“十二五”期间,中国残联通过实施彩票公益金贫困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项目,将投入7.5亿元为20万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医疗救助。但是,我们知道,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庭贫困比例很高,需要救助的人数远不止20万人。

5、二代精神病药物普及率不高。由于价格相对较高,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大部分地区未将二代精神病药物纳入基本药物报销目录中,一代药副作用大、康复效果差,甚至可然引发其他疾病而雪上加霜。

三、挑战与应对

同志们,尽管当前精神残疾康复工作中仍面临相当多的困难和问题,但我们更应看到政府对这项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十二五”期间,政府已将加强对精神残疾人的服务与管理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精防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应该更加坚定做好精神残疾康复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积极应对挑战。今天,我们在这里开会,也是想给在座的几个省残联开个“小灶”,希望大家能够作出更多努力,率先垂范,积极推进“十二五”精神残疾康复工作,进而带动全国。

《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明确要求:制定康复机构和精神病患者康复机构的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加强综合医院、精神专科医院康复医学科室建设,制定完善精神病防治康复等技术标准,实施精神病防治康复等国家重点康复工程;重视精神残疾预防,对重点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依托社区和家庭,以智力、精神、重度残疾人为重点对象,大力发展居家托养服务。加强精神病人福利机构建设。

按照这个要求,我们“十二五”时期精神残疾康复工作的工作思路是:以“两个体系”建设为主线,扎实推进精神残疾康复工作加快发展。要以维护精神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制定和完善对精神残疾人的管理和服务政策、解决精神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和困难、促进精神残疾人的社会融合和发展为出发点,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人为本、找准定位,继续大力推进、创新“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20年的实践证明,“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是适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各部门分工合作、共同推进,社会各界、残疾人组织、残疾人家庭积极参与,针对精神病人的个体需求提供适合的康复服务,对解决精神残疾人基本医疗、降低重性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率,促进精神残疾人回归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在医生眼里,精神残疾人是“病人”;在公安、综治部门眼里,他们被视为“管控对象”;我们残联系统的干部必须把精神残疾人视为“人”,为他们争取相应的权益,提供必要的服务。要充分发挥我们残联系统在社会动员和社会工作方面的优势,广泛开展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促进精神残疾人的社会融合。坚持“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防工作方针,反对关锁式的封闭治疗与管理方法。在实践中,广东的“精防日”模式就很有特点,将医院、社区组织和家属的资源有机联系起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各地要积极学习和借鉴这些经验,继续大力推进并不断完善、创新这一模式,推动精神残疾康复工作快速发展。

(二)普惠与特惠结合,提高精神病患者医疗保障水平。由于精神疾病的长期性和特殊性,要解决精神残疾人对医疗保障的特殊需求,就必须坚持普惠、特惠措施相结合的原则。下一步,各地残联要在做好彩票公益金贫困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项目的同时,学习安徽省对贫困精神残疾人统一给予医疗保障和汕头市的“精神病医疗救助基金”的经验,积极协调当地政府,整合资源,争取建立覆盖面更广、保障水平更高的精神病医疗救助基金制度。同时,各地要贯彻中国残联转发的两个关于精神病日常服药纳入医保报销的文件精神,积极督促、协调卫生部门、人社部门切实落实精神病门诊服药相关政策,继续为精神残疾人争取更多的特殊医疗保障政策,提高保障水平,推动降低或取消精神病门诊和住院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使得广大精神残疾人享受到更多的医改成果。同时,东部地区和其它有条件的省区,要在做好精神病患者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将二代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

(三)加强精神病社区康复机构的建设,做好与社区医疗机构的衔接。将精神残疾康复纳入社区康复服务的范围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也是经过我国精神残疾康复工作实践检验可行的工作模式,同时也符合当今世界精神残疾康复工作的发展趋势。做好精神病人的康复工作十分重要,要完善对精神病人从医院——康复——回归社会的整个服务流程,健全医院、中途宿舍、工疗农疗训练机构、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机构、长期护老院的服务链条。稳定期的精神病患者完全可以像健全人一样生活、工作,他们缺的其实只是一段时间的重新学习生活、职业技能的机会。因此,各地要把精神病社区康复作为社区康复工作的一大亮点工程来抓,进一步争取卫生等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整合利用“十二五”国家对精神病防治康复、社区康复以及托养工作的投入,将精神残疾康复工作纳入社区康复内容,切实加以推进。各地残联要重视社区精防网络建设,借助国家加强基层卫生网络建设、社区建设的有利契机,加强对社区康复协调员的培养,将精防工作与社区康复、家庭康复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行之有效的社区精防网络体系。同时,要求各地学习广东的康园工疗站、上海的阳光心园、北京的温馨家园、福建的福乐家园等模式,依托社区现有场所和设施,组织开展工疗、娱疗、农疗、托养、日间照料、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康复服务,对患者家属和亲友进行培训,帮助患者在家庭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开展简单劳动,为愈后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篇6:助残日活动领导讲话稿

你们好!

在又一个助残日到来的时候,中央电视台要播出残疾人题材的电视剧《大爱无声》,这个消息让我非常高兴,也非常感动。我想,这部电视剧将是送给八千三百万残疾人的好礼物。在此,我代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代表残疾人兄弟姐妹感谢中央电视台,感谢主创人员,谢谢你们对残疾人的理解,尊重和关爱。我相信无论是残疾人还是健全人都会喜欢这部片子并为它感动。

几个月之前,我已经看过全剧,它真实朴素,纯情美丽,很打动人。演员们的手语表演更让我感动。一群健康演员在二十集电视剧中都要用手语表演,真的非常不容易。并且他们的手语那么漂亮,准确,自然。这个故事充满了亲情和友情,每个人都那么善良,男女主人公,他们的父母,同事,朋友,他们为聋哑女孩做的一切,让人感到这个社会是那么的温暖,让残疾人融入社会生活,也正是我们所期盼的。

《大爱无声》充满了美的气息,虽然是残疾人的故事,但是在场景,音乐等方面都做得很完美。这种完美更加衬托了人们对残缺的遗憾,给人更多的艺术想象。女主角是一位聋哑人,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公司的白领,与健康人一起工作,这个意义很重要。这个形象越是美好,就越让人无限同情,人们一定会想,要是她能开口说话该多好啊!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这部电视剧在艺术上有很大的突破,而残疾人题材有突破是很难的,以往的一些作品总是想告诉观众,残疾人多么无助,或是多么坚强,因此,在故事编排上和演员的表演中就可能有概念化的表现,而真正的好作品还是要有艺术想象的高度。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部电视剧过于完美,但这正是无数残疾人所追求的。从理论上讲,一个人生命越是残缺,对美的向往就越高。完美是对残缺的补偿,越是完美,对残缺的补偿就越大。正是对美好的向往,一些残疾人才活着,奋斗着。美学价值对生命的影响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二十多年来,中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明显改善。在改善残疾人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希望给予他们丰富的精神营养。无论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每个人都需要心灵的慰藉,艺术作品就是要探索心灵,残疾人通过主人公的命运也许会看到自己未来的走向,给自己新的希望。好作品会让内心感到阳光的照耀。我希望文学艺术工作者能够了解残疾人,懂得他们,同情他们,关怀他们,体验他们的痛苦和欢乐,创作更多更好的电影电视剧,丰富残疾人的精神生活。

中国的残疾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有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和帮助。我曾经说过,一个人幸福了,并不是真正的幸福,只有全体人民都过上好日子,才是真正的幸福。两天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在会上,温总理提到,我们的电视节目中手语还太少,他建议在电视中要有更多的手语,特别是重要新闻要有手语。这充分体现了他对残疾人的关怀。“十二五”发展纲要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又掀开了新的一页。

今天,这部电视剧给了我很多感慨,我相信有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有残疾人兄弟姐妹的共同奋斗,未来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谢谢!

【残联发言稿范文】

刚才,胡向阳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听力语言康复“十一五”工作,对“十二五”工作和重点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我完全同意。天津市、甘肃省以及安庆市介绍了他们的工作,这些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对“十一五”听力语言康复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在此,我代表中国残联向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祝贺!向在全国听力语言康复战线上工作的同志们致以亲切问候!

这次全国听力语言康复工作会议,是中国残联在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领域单独召开的一次专门工作会议,切实开好这次会议,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国办19号文件精神;对于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对于未来五年全国听力语言康复工作和全国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发展;对于全面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推动聋儿康复工作和听力语言康复事业加快发展,率先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划时代的促进作用。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对目前形势的基本判断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残疾人事业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开创出崭新的发展局面。 五年来,我国残疾人康复事业特别是听力语言康复事业取得了重要进展,实现了重大突破,进入到一个最好的历史发展阶段。聋儿康复工作成绩显著,听力语言康复事业大踏步前进。听力语言康复政策和优惠措施不断完善,国家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启动,聋儿康复训练经费的补贴标准从“十五”时期的每人每年600多元提高到上万元,受助聋儿免费康复初步实现。在国家重点项目带动下,各级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残联广泛开展聋儿康复救助,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针对聋儿康复的补贴、救助政策。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基本实现了听障儿童康复救助的全覆盖。听力语言康复事业基础建设大大加强,专业化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合作中心。地方及基层聋儿康复机构的规范化建设有了新的进步,13个省级中心进行了新建或扩建,国家和省级组织的达标验收促进了各级机构建设规范化。启动全国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开展国家助听器验配师、中文听觉口语法培训、认证,举办全国听力语言康复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使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了新的提升。实施全国听力语言康复教学改革,编写全国首部藏、维语听障儿童康复教材,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科研任务。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和发扬。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整体服务能力亟待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国机构年收训听障儿童仅占适龄儿童收训总量的三分之一,广大农村听障儿童不能被及时发现,无法得到康复服务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缺少必要的基础设施。

二是专业技术服务能力亟待改善。目前省级中心有近三分之一不能进行人工耳蜗调机,省级以下聋儿康复中心基本没有配备听力师。康复教师教学理念陈旧,缺乏创新,不能把听力重建与语言表达有机结合,康复训练方法不规范现象相当普遍。

三是科学化管理的水平亟待提高。鉴于国家项目投入将大幅度增加,对既往项目执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必须尽快及时解决,对未来项目执行中可能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必须事先预判,未雨绸缪。

当然,我们更要看到有利的形势和发展的良好机遇。通过实施国家五个五年纲要,我们已经建立起一支过硬的工作队伍,探索总结出整套比较科学规范的听力语言康复工作流程和技术规范,初步搭建起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络框架,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十二五”时期是党和政府推进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阶段,残疾人事业将得到空前的重视与支持。不久前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作为独立的一个章节,其中特别提出“实施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目前,中国残联正在积极与国家有关部门协商,争取在“十二五”期间从财力支持上基本满足聋儿和其他类别残疾儿童对康复的迫切需求,为残疾儿童康复建立长效地保障机制。

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

认真总结经验,充分肯定成绩,清醒认识问题,理清工作思路,有利于鼓舞干劲,增强信心,更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残疾人康复工作、特别是听力语言康复工作发展的内在规律,制定今后事业发展的战略。

聋儿康复是各级残联开展历史最长、优势最强,具有良好工作基础的一项业务。“十一五”时期,听力语言康复事业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在不断扩大康复服务覆盖面、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实现了新的提高,为残疾人康复工作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值得深思的启示。

回顾以往的残疾人康复工作、特别是听力语言康复工作的发展历程,针对面临的形势,我们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残疾人康复工作今后要突出地强调专业化、系统化和不可替代性。

残疾人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中国残联成立以来,我们将社会化工作方式作为推动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予以强调,通过策划和举办能够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大型活动,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获得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重视,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各自担负起帮助和服务残疾人的责任,共同推进残疾人事业。从残疾人事业的整体发展看,这些做法过去有效,今后同样有效,应该坚持。但是,具体到残疾人康复的业务工作,面对残疾人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强烈的康复需求,当我们在探索中逐步了解和掌握了一些残疾人康复业务的工作规律时,当我们逐步建立起一支队伍时,当我们的工作已经积累下比较坚实的基础时,当推动“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实现的历史使命不可推卸地落在我们的肩上时,我们只能毫不犹豫地对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这是事业发展的需要。仍然以听力语言康复工作的发展为例,在提出三项康复的时候,没有其他部门能够承接聋儿语训的任务,于是残联开始在各地建立机构,提供服务,而且一做就是20多年,不仅帮助大批聋儿走出无声世界,而且做到可以和国际接轨,做出了专门的学科,做出了新的职种,做出了规范,做成了专业,做成了体系,做到谁都不能也无法替代。聋儿康复是这样,其他康复项目也同样有规律可循,比如辅助器具的适配,比如盲人定向行走、孤独症儿童康复,还有社区康复中的许多内容。那些项目虽然没有聋儿项目做得完整,但将来是一定会向这个方向发展的。现在一个流行的词是“购买服务”,残疾人的一部分康复服务可以通过政府出资在社会上获得,但也有许多康复服务要我们自己来提供,这就必须提出专业化、系统化的要求。以专业化的服务来提高服务质量,以系统化的网络形成广泛覆盖的服务能力,来全面解决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这样,残联组织“服务”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体现,残联组织不可替代的社会形象和公益价值才可以得到证实。

残疾人康复工作区别于残疾人事业其他业务工作的主要特征是,残疾人康复医学、康复工程学、康复教育学的研究无极限,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无极限。“人工耳蜗”的问题,在上世纪中期是不能想象的,而今天已经成为广大聋儿家长普遍追求,渴望得到的科研产品。在20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上,我们提出“十二五”时期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主要思路,特别强调了服务体系建设中机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及社区康复工作,这是指导康复工作全局的思路,对听力语言康复工作同样适用。这个思路实际上是今后一个时期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的系统化要求。简而言之,就是应该以机构建设为基础,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主导,以动员社会力量为补充,全面提升康复服务能力,以适应包括听力语言障碍者在内的各类残疾人的基本康复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全国听力语言康复工作和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一样,目前的主要困难是机构不完善,服务设施匮乏,人才队伍严重不能满足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重点强调,请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第一,关于机构建设。

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机构是每一层的管理、技术和服务的载体。目前全国聋儿康复机构登记在册1279个,其中50%左右是残联系统的,另外大约30%在教育系统,还有约20%是社会力量兴办的。在这些机构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相互依存或相互影响,听力语言康复服务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近年来,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不仅从学科建设上占领了一定高度,并且对各级听力语言康复机构做出了规划,提供了指导。目前,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即将开工,可以预见,再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一个集听力语言医疗康复、科学研究和教学于一体的崭新的听力语言康复设施将出现在人们面前,成为全国听力语言康复工作的龙头,成为全国听力语言康复工作的科研中心、资源配置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各地也在不断加强建设,省级机构总体来讲情况比较好。为数不少的地市级机构也在不断加强。“十二五”期间,中国残联将加大对省、市、县级残疾人综合康复服务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力求在全国建设和完善自上而下、上下相通、协调联动的听力语言康复服务体系。希望大家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科学规划好本地听力语言康复机构的建设与发展,在人员编制、设备配备、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在全国建设成一支听力语言康复的主力军。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负有对地方听力语言康复机构建设的业务指导职责,希望切实负起责任,做好工作。中国残联将于近期颁发《地方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建设规范》,对包括省、市、县三级机构建设的规范和配置均提出了要求,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实施。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提出“十二五”期间“一市一中心、一县一班点或多班点”的建设目标,我原则上同意,事业发展总得有个明确的目标,但个别地区聋儿数量少,或有其他困难,也可实事求是,灵活调整。同时,要有效调动和整合社会资源,要以社会力量为补充,残疾人康复毕竟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哪一家也不能把机构服务都包下来,包打天下。主力军要带动不同的方面军和“民兵”,“以我为主,调动各方”,构建各种力量共同参与的服务体系,形成既有精诚合作也有良性竞争的生动活泼的局面。但是,最近个别地区出现了在听力语言康复机构建设方面丢失阵地,开历史倒车的现象。这就推卸了我们作为主力军所承担的责任,就是颠倒主次。连聋儿康复这样的传统阵地都保不住、建不好,残联还拿什么为残疾人服务?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又怎么能建设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我经常同地方领导讲、同残联系统外的人讲,残联的工作领域涵盖方方面面,健全人需要的残疾人都需要,健全人不需要的残疾人也需要。有康复医疗、有劳动就业、有文化教育、有社会保障、有扶贫解困、有科学研究、有法制建设、有财政投资、有体育和特殊艺术、有外交合作等等。请大家认真想一想,在诸多的业务工作中,残联能够真正独立完成的有几项,一是聋儿语训,二是按比例就业,三是残疾人体育。可见,聋儿语训这块阵地是何等的重要,丢失了又是何等的可惜。残联立足的根本就有缺失的危险。

第二,关于人才队伍建设。

山不在高,有神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机构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密不可分,机构是山,人才是山里的神,机构是水,人才是水中的龙。机构里边如果没有切实能够担当技术服务的人才,就成了一个空架子,成了荒山,成了死水。机构建设为人才发挥作用提供阵地和平台,人才队伍建设是机构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所以我们强调机构建设是基础,人才队伍建设是主导。目前,全国登记在册的聋儿康复机构工作人员达到1万多人。其中,康复教师超过7000人,听力师和相关医技人员近千人。全国残联系统已接受培训、考核获得国家助听器验配师资格的人员只有187人。这些人就是我们的神,他们是龙,是宝贝,一定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近年来,通过学历教育、定向深度培养、短期培训等,已经造就了一支信得过的听力语言康复骨干队伍,但是还不够,从“十二五”时期要承担的繁重的听力语言康复任务来看,从率先实现听力障碍人士“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要求来看,必须继续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还要创造条件留住人才,让他们真正发挥作用。中国残联在“十二五”期间将通过康复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的执行,加大包括听力语言康复人才在内的康复人才培养力度,通过中央代评的方式首先解决地方和基层听力语言康复教师的职称问题。各地也要注意从实际出发,解决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引进问题,稳定和大力发展当地的康复人才队伍。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规范化建设,从专业化的要求出发,按照全国听力语言康复人才培养规划加大投入。

我还想谈一下专业技术发展的问题,聋儿康复工作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撑。聋儿康复系统抓教育改革,推动技术进步的做法值得大力提倡。“十二五”期间,各地在扩服务、抓建设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康复服务的业务内涵建设,要舍得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专业技术的发展上投入。我想,随着时代发展,专业技术在聋儿康复事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还将表现得更加突出,只有不断保持技术的领先优势,听力语言康复事业的相对优势才能真正保持下去。

第三,关于“十二五”期间听力语言康复工作的几项工作。

1.着力抓好国家重点项目的组织实施。

“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大幅度增加对聋儿和其他各类残疾儿童康复的资金投入。特别是人工耳蜗的植入和助听器的适配,基本可以满足需求,不仅可以解决符合手术指征的新生听障儿童的听力重建问题,还可能解决存量问题。同时,也可以探索“语后聋”的人工耳蜗植入与听力康复问题。聋儿康复是残联系统的传统优势业务,应该有信心、有决心通过几个大的项目,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努力,率先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但是,值得注意的,也是最让我担心的,是目前我们的工作状态、工作能力跟不上国家投入增长的速度。今后几年,如果让聋儿继续沉在基层找不到,项目任务完不成,或者管理不到位,手术与康复训练质量不能确保,那么,我们不仅不能创造新的业绩,反而会酿成新的矛盾、造成新的被动。为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从现在开始,各地聋儿康复工作的负责同志就要在头脑中绷起一根弦,回去之后制定计划,及早动手,动员所有力量,做一些扎扎实实的基础工作,为“十二五”期间启动大规模的国家实施的康复救助项目做好准备。首先,要做好彻底、全面的基层筛查工作。各地要协调卫生、计生等部门通过广泛的拉网式筛查,尽可能把所有有需求的聋儿筛查出来,建立起备选救助对象的数据库,做好攻坚的充分准备。“筛查”,其实是残疾人康复工作者非常熟悉的一项工作,开展白内障手术复明,虽然大部分手术是医疗部门承担,但几乎所有的筛查工作都是残联做的。从服务的角度看,筛查体现了我们走村串户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是为残疾人提供最到位的服务,是树立残联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良好形象的有效措施。残联康复工作的特点之一就是善于筛查,我们要发挥好这个优势,把筛查做深,做透。其次,在抓好机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本地聋儿的收训能力,服务水平。在承担、实施重点项目的同时,还要注重结合残疾预防配套实施方案的执行,同步建立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等各环节有效衔接的常态化服务机制,保障今后新生聋儿能够持续得到及时、有效的专业化服务。

2.下大力气推动聋儿家长培训。

“十一五”期间,我们不仅训练了近10万名聋儿,还培训了12万多名聋儿家长。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对孩子最负责任的康复训练师,许多家长不惜辞掉自己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孩子的康复训练中。因此,家长是各类儿童康复中最应该得到重视的一支编外的康复服务力量。从以往的经验看,家长的积极参与,会对孩子的康复训练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些因各种原因难以到机构坚持进行训练的孩子,更需要通过对家长的培训来实现对孩子的康复。因此,必须下大力气,通过亲子同训、办好家长学校等形式,推广听觉口语法等办法,充分调动家长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康复训练知识水平和能力,在专业康复人员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提高康复训练质量,扩大康复服务覆盖面。

3.发扬优良传统,永葆政治本色。

聋儿康复是永久的抢救性工程,是康复工作的传统功夫、品牌项目,每一位残疾人康复工作者都要以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工作,决不能出现对孩子的痛苦和诉求视而不见、麻木不仁的现象。特别是在残疾人康复工作领域逐步拓宽、各类康复项目加大实施力度的时候,对听力语言康复工作的重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听力语言康复工作的优势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听力语言康复是需要大量投入的工作。开始的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中,聋儿康复资金占项目资金总量的近60%。 “十二五”期间国家康复项目专项资金投入巨大,在残疾儿童救助专项中,聋儿康复资金所占的比例还可能更高。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必须管好用好救助资金,切实做到公正廉洁。

公正廉洁是残疾人工作的生命线,无私奉献应该成为残疾人工作者的座右铭。前段时间,有反映个别地方在康复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收受聋儿家长礼品、财物的现象,经过调查,虽然查无实据,但确确实实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朴方主席曾经说过:“一个残疾人工作者,起码应当是一个人道主义者,是一个有爱心的人。爱残疾人,就要了解他们,了解得越深,爱得就越真。尊重、热爱残疾人,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这是对残疾人工作者的特殊要求。不是人道主义者,不配做一个残疾人工作者。”残疾人事业是人道主义事业,是崇高的事业,每一名残疾人工作者都要爱自己的事业,珍视自己的事业,要把为更多的残疾人谋幸福作为自己崇高的理想。残联组建初期,朴方主席就告诫全体残疾人工作者,要“人道、廉洁”,并作为我们的职业道德规范,我们要时刻牢记。接受人工耳蜗救助的聋儿,每人享受的救助标准高达10万元,这很容易让人关注我们在申报、审批过程中的公正性。因此,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各级残联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必须要将自身建设成为一个高公信力组织。公信力是残联的立身之本、核心社会资源。“公”就是项目工作要做到“公正”,要优先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救助;要完善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公开、责任追究、监督举报等制度,使操作有手段、监督有规范、用制度保证公正的实现。“信”就是要诚信,要通过项目的实施,在社会树立残联值得信赖的组织形象,完全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周密组织实施,严格操作规程,规范管理制度,在经费使用和财务管理上接受各方审计和监督,处处体现诚信负责的精神,用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扎实的工作,把项目做成政府的放心工程,人民的满意工程,残疾人高兴的工程。

另外,为了系统地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请大家回去后,在贯彻本次会议精神的同时,全面系统地研究一下残疾人康复工作。把无锡会议、北京京西会议、江西星子会议和年1月北京会议的精神再串一串,特别是王新宪理事长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再认真学习一下,也希望在适当的范围内讨论一下,便于大家认清形势,理清思想,明确方向,推进工作。让我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坚定的信心,为努力推动听力语言康复工作和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发展而奋斗。

【残联发言稿范文】

经过专家们两年多的辛勤工作,在民政部、卫生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下称“分类分级国家标准”)5月1日就要正式实施了,这是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的一件喜事。我代表中国残联向民政部、卫生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门表示感谢!向纪正昆主任和参加标准研制与审定的各位专家、同事表示敬意!向与会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欢迎!

分类分级国家标准是目前我国界定残疾人残疾分类分级的最新标准和制定实施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要依据,它的制定实施对推动我国残疾人口的统计和信息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特别是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三点情况:

一、《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一系列方针政策的重要举措。

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促进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一系列方针政策,并颁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7号),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作出的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大部署,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从保障和维护残疾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高度,以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意见明确提出“制定国家残疾标准,建立残疾报告制度,加强信息收集、监测和研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主任回良玉同志也就残疾分类分级国家标准制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因此,分类分级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发展残疾人事业一系列方针政策的重要举措,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残疾人口统计、管理、服务和保障等工作的重要依据。这一标准具体适用于第二代残疾人证核发、残疾人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等残疾人事业管理基础性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是我国残疾人身份的唯一合法证明,是残疾人享受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和优惠政策的重要凭证。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建设是加强和规范残疾人口管理的基础,有助于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资源共享。分类分级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必将有力推动第二代残疾人证核发和残疾人口的管理以及残疾人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全面准确了解残疾人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及时准确掌握他们的困难和需求,落实残疾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康复医疗、税收减免等福利政策,以实现国家保障和优惠残疾人各项法规政策的目标和意志。

二、《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成果。

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我国进行了首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掌握了国内残疾人的基本状况。调查后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保障残疾人、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法规、政策,推动残疾人事业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为了保证调查的科学性和准确统一,调查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制定了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并在入户调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后该标准成为管理和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主要依据。首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之后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残疾人状况发生明显变化。为准确掌握全国残疾人的实际状况,国务院批准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抽样调查,并成立由中国残联、民政部、卫生部、国家统计局等16个部委组成的领导小组。由国内医学、统计等各方面知名专家组成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专家委员会,负责制定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并报国务院批准同意。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标准既保持了与第一次抽样调查残疾标准的延续性,经过大样本量的调查检验和各方面专家研究论证,既与国际残疾标准相衔接,又符合我国国情,同时又具有可操作性,得到政府有关部门、专家、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及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认同。分类分级国家标准就是在这一标准基础上修订研制的。

在标准研制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个国家残疾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这个国家的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联合国发布的数据确认,残疾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10%,发达国家残疾人比例一般均在10%以上。残疾人残疾分类分级标准在参考国际相关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和反映了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特别是国家社会保障可承受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相关规定,把残疾类别限定在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等七类残疾,未把许多发达国家已明确列为残疾的内脏缺损、不可逆慢性疾病等可能带来社会适应性障碍的致残因素列入评残范围。此外,分类分级国家标准与我国现有的工伤、交通事故、司法鉴定等涉及不同领域的“伤、残”评定标准相比,在适用范围、使用目的、评定方法、等级划分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分类分级国家标准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和评定方法,既不等同也不能替代其他领域的评定标准。总之,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基础上,经过两年多的调研、论证、试点和反复修订研制的分类分级国家标准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和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在我国残疾人工作领域是科学适用的。

三、《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为残联组织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增添了重要手段。

当前,我们正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同时,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残疾人及其亲属的桥梁和纽带,残联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工作中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残联组织要以分类分级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为契机,进一步摸清残疾人底数,加快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核发,完善现有工作流程,加咳嗽迸嘌担嬲⒒雍谜庖还冶曜加τ械淖饔谩5鼻昂徒窈笠桓鍪逼冢颐墙诓辛低澈凸愦蟛屑踩酥泄惴盒岢狗掷喾旨豆冶曜迹币谰莨冶曜甲ソ粞芯恐贫ú屑踩瞬屑卜掷嗪头旨镀蓝ㄊ植岬扰涮妆曜迹娣陡鞲隼啾鸩屑财蓝ǖ姆椒ā⒐ぞ吆土鞒蹋拐庖恢匾冶曜荚诓屑踩斯ぷ魇导筒屑踩丝诠芾砗头裰星惺捣⒒幼饔茫辛橹男泻“代表·服务·管理”职能继续作出更大的努力。

同志们,分类分级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特殊关怀和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广大残疾人的真挚关爱和对残疾人工作的帮助与支持。借此机会,再次向标准制定、审批过程中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专家和给予大力支持的各部门以及新闻界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残联发言稿范文】

,在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和青联的指导下,我会团委、青年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团员和青年同志们为残疾人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和乃坤、程凯同志代表党组、理事会感谢大家。

今天座谈会的主题把残疾人事业和青年人成长成才结合起来,这是给大家也是给党组理事会的重要题目。回想在党团组织教育帮助下的40多年历程,我深感到,青年的思想自觉与良知,对自身的成长至关重要。

青年人从稚嫩的思想“原生态”,逐渐将觉悟与良知内化为自发行为,自觉追求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法制精神,做到关怀民众、关心社会、关注实践,这是人生里程最重要的转变。那么,“自觉和良知”具体指什么呢,我认为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知善、知义、知理”。

首先说知善。善,是内心基本的道德评价标准。在44天前,“3.11”日本9.0级大地震并引发其东北地区海啸,死亡和失踪2万多人,财产损失无数。外电3月17日报道,地震和核泄漏给日本至少带来亿美元的损失。“日本灾难引发不寻常的中国同情”,中国政府提供了3000万人民币和汽油、柴油各1万吨的援助。国内大多数网民表示同情日本人民,但也有一些人发出幸灾乐祸言论。这里就能看出人性的善恶。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青年人走上社会,就要存善心,表善意,起善行,终善果。做有善心的干部,老百姓叫“好心肠”。否则很难想象,他这个“官”能对人民有感情,心甘情愿当“公仆”。

说到善,我想起那一幕。“革命造反派”在家属院游斗老干部:他们双手被墨汁涂黑,细铁丝勒进老人的脖子,下面拽着沉重的铁牌,强迫他们边走边敲锣喊:“我是大黑手!”。正值广东七、八月酷热天,脸憋得发紫,一步一蹒跚,汗水滴到滚烫的水泥地板倾刻蒸发。我当时并不知道他们什么“罪行”,却能感觉这是在羞辱、折磨。也困惑:平日和蔼的“叔叔阿姨”一夜之间变得这么狠?在菜市场路上,见到衣衫褴缕的尸体捆在电线杆下,他们是被人诬为“监狱跑出来的劳改犯”,被活活打死的无辜普通百姓。这是人性泯灭的年代,我们写文章很少单独用“善”字,因为那时是贬义词,和“虚伪”是同义词!

青年人步入社会,面对就业竞争激烈、经济负担沉重、婚姻家庭矛盾等等,接踵而至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人极易变得焦虑、冷漠和脆弱。我要对大家说,即便这样,也要善待同事,善待同行,善待对手,其实就是善待自己。为什么?包容了别人,就包容了自己。这是人性品德,是工作态度,也是思想境界。同样看我们从事的工作,我们说残疾人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什么?没有切肤之痛。盲人怎么躲避大马路行走危险?截瘫病人怎么大小便、洗澡?精神残疾人独自在家谁来看护?聋人怎么教自己孩子念书?智障女孩外出怎么免遭性侵害?有多少家庭,长泪无语地守望着也许永远实现不了的期盼。对残疾人和亲属的痛苦,只有要设身处地,才能感同身受。我想,在强调个性和人生价值当今社会,作为残疾人工作者的人道精神,要说其先天禀赋应该源泉于此吧。

再说知义。这个“义”不是义气,是指自己承担的义务。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对青年说,不要只问国家为你们做了什么,要问你们为国家做了什么?我们在座青年同志都分别承担着青年人的义务、共青团员的义务或共产党员的义务。去年12月5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发生草场火灾,烈焰忠心,15名人民解放军年轻官兵壮烈牺牲。其中最年轻的战士叫李长银,年仅18岁。还有日本核电站的50名“死士”,坚守在仅离核反应堆20米抢修设施,被誉为遵守职业道德的楷模。他们被采访时很平静,没有豪言壮语,其义无反顾的精神已经内化为信念。

当青年人走上社会参加工作,义务就相随相伴,终身不离:一是对人民的责任。二是对组织的责任。三是对职业的责任。联系到最近国内外高度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从“毒奶粉”到“健美猪”,到最近“漂白蘑菇”和“泡墨芝麻”等等,这些不光是小商小贩干的,其中不乏戴着名牌企业的光环。为什么人们会把社会诚信看成信心危机问题?因为社会道德诚信,是做人的底线,是社会良知的核心,是社会关系的安全屏障,更是政府施政的信誉基础。

最后说知理。这个“理”,就是要遵循规律做事。记得大学哲学课这么讲: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农历3月冬去春来、4月谷雨过立夏至。南方过了清明棉被就可以入柜了。这都是大自然节气的规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学习的规律;“格物知至”是研究的规律;“游泳中学游泳”是实践的规律;“吃一堑长一智”是认识的规律。听有些青年人讲他们的苦恼,我和别人同样努力工作,为什么绩效出不来?这里很重要是找自身原因。掌握规律就等于选择开门的钥匙,寻求正确的路径。报载有一项以青年为对象的调查,66?6%的人希望当领导,我想机关的比例会更高。无论搞管理还是搞技术,无论职位高低,都要面对“尊重客观、按规律办事”,这是贯穿一生的考题。面对这考题,我们永远都是学生。

青年同志们,人生旅途,会有很多自己想象不到的变化,纠结、彷徨、失误和挫折在所难免。但是,只要有心去践行“知善、知义、知理”,就可能避免大的偏差,不会让思想走入极端。面对种.种困难,要学会用乐观主义精神鼓励自己:没有绝境,只有挑战;没有退路,只有前方!

【残联发言稿范文】

同志们:

今年是总结和评估“十一五”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安排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重要的一年。五年来,残疾人事业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残疾人生活状况明显改善,同时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也越来越好。可以说,这五年残疾人在教育、康复、就业等方面实现了很多梦想,得到了很多保障。我和同志们一样都为此感到高兴。这进步凝聚着党中央、国务院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关怀,这进步也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关爱支持的结果。在这一进程中,回总理、朴方主席、各位副主任和各成员单位为残疾人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付出了艰苦努力。8300多万残疾人和他们的亲人会从心里感谢大家,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我也在这里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的五年,中国残联按照国务院残工委的职责分工和工作部署,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积极发挥残工委秘书处的作用,协调推动有关规划、政策、法规的制定落实,协同实施一系列残疾人事业重大社会文化体育活动,努力推进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文化、维权等各项业务工作,为全面完成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规定的各项任务做出努力。地方各级残联在当地政府残工委领导下,结合实际抓好中央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做了大量深入具体的工作,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我们通过调研考察看到,许多残疾人的状况确实有了改善。但是我国残疾人数量庞大,总体生活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较大,现在他们还有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将按照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要求加倍努力,做好“十二五”时期的残疾人工作。在此,希望得到各有关部门一如继往的大力支持。

对“十二五”时期的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央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已经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也作出总体安排,今天提交大家审议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对今后五年的残疾人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这是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生活的重大举措,既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又符合残疾人事业发展实际,同时也表达了广大残疾人的共同意愿。

各级残联组织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在实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中担负着重要责任。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和延伸符合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道路,奋发进取、甘于奉献,全心全意帮助残疾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不断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他们和家庭成员的幸福指数,提高残疾人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帮助他们实现理想的生活。

我们将在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努力完成“纲要”规定的各项任务,让残疾人兄弟姐妹走向美好的明天。

上一篇: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混合运算练习下一篇:小学学校运动会广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