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教学模式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

2024-07-19

现行教学模式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精选10篇)

篇1:现行教学模式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

现行教学模式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

【摘 要】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教育体制改革正在进行,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必将成为教学发展趋势。而体育教学的地位将得到较大的提升,体育教学改革将备受关注。新课改要求体育教学转变思路,改变方法,创新教学途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本文就通过分析新课改下高中的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体育教学的创新方法。

【关键词】 现行教学模式 高中体育教学 教学创新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教育体制改革正在进行,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必将成为教学发展趋势。而体育教学的地位将得到较大的提升,体育教学改革将备受关注。新课改要求体育教学转变思路,改变方法,创新教学途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本文就通过分析新课改下高中的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体育教学的创新方法。体育是高中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核心是重视学生的身体以及心理素质,让学生拥有强健的身体,还要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以及完善人格。当前,新课改对体育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是在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克服问题,在新课改要求下实现教学目标,需要进一步进行教学创新。

一、高中体育课的教学现状

一是没有协调好体育教学和文化课学习的关系。青少年时期在高中阶段是智力开发、汲取知识的重要时期,但同时,也是身体素质锻炼的有利时机。协调体育运动和文化学习的关系是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但是,虽然实行新课改,升学压力依然较大,导致学生的精力大部分投入学习中,忽视了体育锻炼,甚至,体育课堂学文化课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更加挤压了体育教学的时间。

二是训练布局不够合理。合理设置体育项目是教学重要的基础,但是,在一些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尽管体育项目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但总体上看,体育项目效益还是处在较为落后的地位。全国一些地方设置的体育项目并没有结合教学的实际,而且开发的项目学生并不感兴趣,无法调动积极性,致使参与活动的热情不高。

三是学生内心重视程度不足。体育教学重点是对青少年的身体以及心理进行良好的引导,但是,当前体育教学中,并没有充分贯彻体育精神,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的训练联系不够充分,教学过程中强调项目的训练多,而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关注少,导致学生心理健康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体育教学的创新思路和创新方法

一是关于高中体育教学的思路创新。首先要以新的指导思想。要围绕教育政策方针,根据新课标以及素质教育要求,确保学生可以收获到知识,同时获得技能提升。高中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使学生同步提高。体育教学就要以新课标为依据,核心是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目的是养成终身锻炼习惯。体育应成为文化学习的基础,为学习提供充沛精力、强健体魄以及良好心态,使学生承受升学压力。第二重视德育功能。体育的德育教育在高中各个学科中可谓得天独厚。体育课具有开放、竞技及趣味性特点,能拉近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放松学生情感,促进主动热情参与体育锻炼,如果适宜加强德育,势必事半功倍。比如,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体育明星训练、学习史,使学生潜移默化中学习其品质;向学生介绍体育竞技精神和战术配合,开阔学生视野,将体育精神融入学习,充分发挥德育功能。第三重视智力开发。体育教学创新是将学生身体锻炼和思维锻炼结合起来,体育教学要善于开发智力。传统教学中,教师只传授学生应该做什么,并不告诉学生原因,而创新教育思想要让学生不仅知道怎么做,还要掌握理论基础,开发学生智力。讲跳高、跳远或跑步动作要领可以讲解人体组织形式以及结构知识,使学生对人体运动规律有一些了解,领会动作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是关于教学模式的创新。首先要创新教学方案,教学方案是实施体育创新的基础。教学方案的创新要以新课标为基点,调动学生锻炼热情。要求教师做榜样,营造教学氛围,面对学生精力充足、精神面貌良好,使学生受到感染,感到体育重要性,学习中积极向上、富于激情,充分利用有限的体育锻炼时间,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教师要关注同学的心理,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开导与教育,使学生保持积极心态;教师要尊重学生,树立大众教育观念,讲解技术要领兼顾每个同学,重视层次低的学生,激发热情,实现整体效益。第二是创新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枯燥讲解,还可以直观讲述技术要领等,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热情,通过反复观看学习,快速掌握基本技能。第三是可以通过小组学习加强学习效果。

三是创新教学平台。新课标要求高中体育对传统的教学优势传承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打造师生的互动平台,实现创新教育。

三、结语

体育是强壮中华民族之体,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体育的重要性,锻炼孩子的能力。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东西,也需要锻炼孩子们的身体综合素质。通过创新高中体育的教学思路与方法,能够充分地利用并合理对有限的体育教学资源进行配置,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以足够的热情和积极性参与到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以及心理素质,成为全面发展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勇.浅析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0).[2] 桂成率.新课程理念下关于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探析[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6).[3] 邓征军.新课改视角下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思维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3).[4] 吕峰.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改革[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

篇2:现行教学模式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

摘 要:社会在不断进步,教育事业也展开了一系列的创新改革之路。创新的同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现阶段许多的问题需要广大教师去深度挖掘和改善,如教学模式不够新颖有效等。所以要阐述的就是为何要进行创新,应如何在改革大潮下对高中体育教学进行合理的创新,使教学能更加有效地开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对策分析

一、探究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之处

现如今,对学生的教育实行全面发展式的教育,学校、家长对体育学科也越来越关注,希望学生能在其他方面优秀的同时锻炼出好身体。因此,教师应对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深入的探索,不能再继续局限于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虽然能在体育知识上取得良好的成绩,却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所以,对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对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对策分析

我国目前的体育教学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过分重视文化成绩、忽视体育锻炼的结果就是众多学生身体羸弱,没有培养锻炼身体的意识。所以,作者就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分析几个对策,希望能对体育教学的创新提供帮助。

1.体育教学方案的创新

一个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富有创新意义就必须设计出新颖的教学方案,只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备案,才能做到尽可能让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学方案的设计要始终围绕新课改所指定的要求,将创新理念融入教学中。

2.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

对传统的体育教师来说,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体育教学是不符合他们的教学理念的,而这样的观念大大影响了现阶段的体育教学效果。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那么,体育教学为什么不可以呢?许多体育教师都在困扰一个问题,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在不拘谨的环境下学习,又不会造成散漫的学习态度。运用多媒体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清晰地呈现所要教授的内容。比如,在讲解“坐位体前驱”时,运用多媒体动画效果清晰地展示前驱的规范动作,在便于学生理解的同时,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3.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字面上关注身体方面的锻炼,也要注重思维上的锻炼。传统的教学方式大都是教师的言传身教,不会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学生也不会对教授的内容进行质疑,也就无法得知教师传授知识的意义,大多数学生对体育知识方面没有过多的涉及,只知道表面不懂其深层次的含义,只会令学生对体育知识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所以,要对高中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就要将身体锻炼和思维锻炼相结合。例如,在教学冲刺跳远和立定跳远的过程中,教师应在教授规范动作前先对学生讲解做这个动作的意义,它运用到了身体的哪个部位,是哪个部位在发生作用,哪块肌肉用劲较大可以使跨越更长等。这样从原理开始解说学习这个动作的意义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可以使学生更简洁地区分冲刺和立定的区别,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朝着标准动作不断努力去完善。在过程中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慢慢引导学生思考,避免一股脑儿教授的情况,对学生的智力开发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改变体育学科重体不重脑的倾向。

4.让课堂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

高中体育在教学中本就有许许多多的变化,种类也较多,这就决定了其教学方式也要更加多样化。如,对学生个性方面的考虑,教师应对每个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找出针对不同学生的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行动较为迟缓的学生,体育教师就可以将他们混插在灵活性中等的学生中间,组织一些可以锻炼学生灵活性的游戏,如“贴膏药”游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观察他人的动向,由此控制自己的走向,在短距离奔跑中可以锻炼自身行动的灵活度。又比如,针对爆发力强但持久度不够的学生,也可以通过锻炼他们的意志力来增加奔跑的持久度。长时间的静坐或慢跑都是锻炼意志力的好方法,通过不同的方法诱导他们进行意志力比赛,在反复创新比赛方式中学生的意志力也在缓慢地增强,持久度也随之增加。

5.建立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体育教学不仅是身体锻炼,也要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的传授。对体育知识的教学一般都选择在教室内进行,对于学生来说,体育课程就是一门可以通过锻炼来放松身心的学科,所以,枯燥的教学方式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而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也可以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进行比赛、竞争。例如,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将问题全权交给学生,不干预其探讨,采取答案不公开的形式进行比赛,得出最佳答案可由教师公布。另一种竞赛方式就是让体育教师带领学生去机房上机,打开事先设定好的比赛规则和内容,让学生对体育知识进行解答或演示。这样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学生也可以在合作竞赛中增加自身对体育知识的理解,拓展知识的宽度。

现如今社会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高中体育教师的责任重大,在往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为学生的身心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篇3:现行高中语文教学的得与失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改,实践与创新

曾经记得有种言论评价中国的教育是“填鸭式”教育, 所教出的弟子是“高分低能”, 读书之人只能成为教育的奴隶———“臭老九”。时至今日, 这种论调至今仍顽固地遗存在我们的思想中挥之不去而且愈演愈烈。学生成了知识的奴仆而不是主人, 一味的教, 被动的学, 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终于酿成众多学子的“失意挫折”而徒劳忧伤。在经历了一场场“改革”的洗礼后, 担负“民族大计, 教育为先”的教育先行者们开始了教育体制改革的创新之路。前有王国维、蔡元培、陶行知的不懈探索, 才有了“西学中用”的“科学民主”;今有魏书生、李镇西、郭思乐的大胆改良, 才有了“生本理念”的“个性自然”, 中国的教育事业因为他们的不断进取和创新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就。我们是幸运的, 能够在新世纪得到这些教育大家的观照, 学以致用, 教学相长;我们是幸福的, 能够在今天沐浴在生本的光晕下, 以生为本, 合作探究。

一.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现状

如今的教育伴随着时代的脚步艰难前行, 功利化、世俗化和“机械化”充斥在教育战线的每一个角落, 非有一腔热血和满腹热情投身其中不能成也, 而语文教育更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它的改革成败都将直接决定接下来的一个时段的中国教育何去何从。

当下, 中学语文教学仍以传统模式为主在无奈的进行着, 加之地区差距、教育资源和思想意识的参差不齐, 又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整个教育改革的进程和方向。“实践出真知”, 虽有一代代为教育事业披肝沥胆的忠诚卫士无私奉献, 阔斧改良, 但终因势单力薄, 后继乏人而形成教育改革的真空和不济。我们带着困惑和激情在三尺讲台上以身试法, 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用实际行动来掀起新一轮的课改潮, 可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成果非百日之功可以促成, 以本校为例, 全校共一千五百余人, 真正能够靠自己的自觉性和创新力来求知学知问知的学生不足7% (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生本教育“实验田”为参照数据估算) , 教学改良举步维艰。

目前, 语文新课程标准已经执行, 虽减轻了入选中学课本的课文数量, 却大大扩展了遴选后课文的阅读量和知识面, 这无形中给中学语文学科的老师在督导学生识文断句方面增添了压力。这也是我从教四年来对语文学科课程改革的一个困惑。

二.走近生本, 走进学生

曾经总结当代教育家郭思乐先生《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的生本思想, 得出生本教育的四大特点:其一, 突出学生, 即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在老师的指导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规定每堂课老师讲话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其二, 突出学习, 即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 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千万倍。像课前准备;像课上小组讨论;像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等;像课后的温故等。比如课堂上学会聆听老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用口头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回答自己的见解等;其三, 突出合作, 即强调学生小组学习。毕竟学会合作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可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 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 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四, 突出探究, 即强调让学生主动学习, 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 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我们是这样做的, 在充分引导学生和培养学生如何合作学习的基础上, 全面依靠和相信学生可以更有效地掌握知识。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 它既是一种方式, 更是一种理念。我也试图按照郭先生的这些“生本理念”来指导我的语文教学, 可试验的结果是我无法有效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想象力。新课本, 新课文, 新大纲, 新理念, 这些本可以引来学生“趋之若骛”的拥趸, 反而沦为最为冷清的局面。学生翻着十多面的《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选段, 却再也没有了拿到新书的新奇之感, 取而代之的是无奈的叹息和摇头, 后边还有海明威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鲁迅的白话小说《祝福》等一系列中外中长篇小说, 与其说是给学生“减负”, 倒不如说是给学生“敷减”。生本理念是好的, 可是我却无法以正确的方法去落实到我的语文教改中, “东施效颦”可见一斑。

三.结合实际透析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创新

仲尼曰:“‘志有之, 言以足志, 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而无文, 行而不远。’”这就是所谓的“文以载道”的精神, 用现在的话说, 写文章就是为了表达思想, 说明道理, 弘扬精神的, 倘若文章没有文采, 就不能流传很远。语文教育也是一样, 没有创新和个性的语文教学是走不远的。

孔夫子是个知山乐水的君子, 更是教之有方的行家。他的《论语》和《春秋》总是让人不可不仰视之, 他对于学生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至今在教育方面仍延续着强劲的生命力让人叹服。我从教书的第一天起, 就起誓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语文教学的“孔子神话”, 三千子弟七十二贤。我也常常在教育教学之余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 记录下在教师这条路上点滴感悟, 虽成书不了《春秋》, 但也要留下淡淡的墨痕以供咨嗟。回首四年的语文教学, 才发现教育中的得与失是那么的不均衡, 我疑惑, 我彷徨, 我失意, 我在执著一个问题:中学语文教学该如何在当前形势下持续有效的发展下去呢?是不断的实践, 或是积极的创新?

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 高中课程标准自然是了然于心, 只是在实际操作中或多或少的走了弯路而浑然不知, 在从教的过程中,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这句话领悟最深, 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接受, 如果只是一味的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意愿去做学问, 只怕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劳无功。在与学生的“教”与“学”中, 不断地自我要求上进, 创新, 才会让自己的课堂气氛和教学过程更加的个性和自然。

教语文, 不只是教学生读写记, 比之更重要的是教他们为人处事学做人。从思想熏陶入手, 多开展一些文体活动, “书香校园, 吟诵经典”就是实践教改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朗朗的诵读《论语》中体悟做人做学问的真谛, 何乐而不为呢?结合现行的高中语文教学的近况, 我谈一谈我的看法。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确如此。在我真正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之前, 我对老师的责任感和成就感理解过于肤浅, 总以为只要在岗位上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就是对自己的肯定, 其实不然。只要能够在合适的时间, 合适的地点找到合适的话题都能引起学生对语文的好奇和好感。有了好感, 再来点好奇, 那么走近学生, 实践“生本”就大有可图了。

而现在, 学生因为底子差, 行为习惯差, 动手动脑能力有限, 往往会因为他们本身的自闭心理而导致对语文的“盲目”放弃。为了避免学生厌学或弃学的现象发生, 我采用奖励与惩罚并存的方式来激励和督促他们始终保持对语文学习的“高强度”。除此之外, 学生的接受力也是一个挑战, 有些学生看起来很认真, 可是真正评测起来, 一般来说都是倒着数的“前几名”, 这不再局限于学习方式方法的不对头, 而是理解能力的缺失。如果十六中的语文教学能在“传道受业解惑”的基础上, 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并积极参与行之有效的生本活动, 如师生经典诵读大比拼, 妙语接龙计时赛, 打油诗即兴创作等, 这些校园活动都会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书本学习中拉入到更快乐更自由的主动学习中来, 不仅要主办创新类似个性活动, 而且要长办大办下去, 唯有此, 语文教育教学才会持续发展, 才会绽放出活力来。

创新是一个学科不断进步的源动力, 高中语文教学, 不仅要走在各学科教学的前沿, 更要发挥它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大胆地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开拓创新, 进行一系列“走进生本, 走近学生”的活动, 让语文教学创新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唯有上进和创新的老师, 才会激活语文的生命力和可塑性。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

[2]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

篇4:现行教学模式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297-01

一、高中生文言文学习的现状和问题

大部分学生主观上对文言文存在着“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态度,对文言文的学习很难提起兴趣,很多学生在教师要求和考试的逼迫下勉强学习,也有少部分学生谈“文”色变,把文言文的学习看作是挡在面前的一座大山。

1、由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少涉及对古汉语语法知识的教学,学生缺乏一些必要的汉语语法知识储备,因此,当高中教师在讲解一些文言文语法知识的时候,学生连基本的语法概念都模糊不清,更不用说对一句古文进行语法分析了。

2、随着现代白话文、普通话的推广,文言文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因此,很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强烈,更多时候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之用。在这种情况下,谁还会对文言文产生学习兴趣呢?再加上,高中教学对文言文常采用串讲的方式,学生便更加觉得文言文学习枯燥乏味。

3、教师在注重字词句讲解的同时,忽略了对文言文本身蕴含的思想或者作者理念的传承,学生学习过后,只记得几个字或者词,而其思想没有得到提高,所以,学生认为没有任何收获,久而久之对文言文的学习就没有了兴趣。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改革创新途径

1、创设背景情景,让学生有参与文本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行文逻辑、词汇意义、句型结构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形成较强的文古文理解能力,很容易在高中的文青文教学中失去兴趣。为此,教师虚该积极转变教学方式,结合具体的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鸿门宴》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霸王别姬的小故事,也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观看相关电影作品,让学生融入具体的课文情境中,并提高学习兴趣。

2、联系史实和相关的背景,以扩充学生见闻,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高中教材所选的文言文篇目,大多为先秦散文和诸子散文。与这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相关,许多作品虽具文学性,但基本忠于历史史实,且人物、事件互相关联,牵一动十,如《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季氏将伐颛臾》,《晋公子重耳之亡》、《荆轲刺秦王》等,均与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相搅合,构成严密的因果联系,如果教师只是孤立地讲授课文内容,不注重与历史事件的联系,其结果,一是不易激发兴趣。使学生感到内容单词、枯燥;二是不能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历史理件这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影响记忆效果;三是不能让学生更深切感悟到知识原野的广阔性,求知欲望便极难得到引导和培养。因此。笔者认为,语言教师应该多读史书,了解、熟悉中国的历史。

3、创设开放情景,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的心态处于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的状态;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于自身的知识视野,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训练,广泛听取学生不同的观点、看法,不轻率否定学生的探索;对于教学结果,不满足于课本、权威、名师的所谓参考答案,允许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

例如,如教学《孔雀东南飞》一文,笔者在引导学生概括刘兰芝这一人物形象时不经意说了一句: “刘兰芝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执著精神,值得我们当代的那些朝三暮四的青年男女学习……”话还没说完,谁知有一位学生即刻站起来反驳道:“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含辛茹苦把我们拉扯成人,为了爱情,我们自私地‘逃脱了,那我们的父母该怎么办呢?”笔者即刻陷于尴尬的境地,但也意识到,如果此时笔者毫无气度地强力压制学生的观点,势必打破讨论的宽松气氛,甚至会打击到该生的积极性、自尊心。因此,笔者心平气和地微笑道: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啊!对于刘兰芝,我是从女性的角度看到了她对爱情的执著,为爱而殉情的可贵精神,我们要肯定的是她对爱情的态度,绝非殉情的行动。而这个同学则是从思考生命的角度看到了刘兰芝性格中不足的方面:为爱而盲从的举动,真是难能可贵。从这个同学的发言中,我们看到了他对生命的珍惜,对生活的热爱。听了这番评价,这个同学脸上洋溢着一种成就感。于是,课堂上一度出现的紧张气氛荡然无存,小小的波澜促使下一个教学片断的讨论越发活跃、出彩。

4、引领学生进行思维参与

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参与是分析文章的重要因素之一,指学生在感知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知识、心智因素理解读物。教师要注重思维指导,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如在《烛之武退秦师》的阅读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领悟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从而解除国难的深明大义、机智善辨的形象,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

(1)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

(2)国难当头,烛之武面对郑文公的请求,他作何选择?

(3)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退兵的?

(4)结合前面的分析,本文塑造了烛之武怎么样的形象?

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笔者采用学生自行分析、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整合等方法,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开启了学生的心灵之门,让他们在阅读活动中收获阅读的幸福。

三、结语

篇5:现行教学模式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

摘要: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主要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新课标要求,高中生心理特征、认知水平,高中历史学科特点等建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创新能有效实现新课程凸显人格教育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宗旨;有效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现对此课题做了一些有益的实践探索。谈一些做法和思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04-0089-02

随着福建省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程改革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给老师带来了挑战。那么,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如何应对,怎样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近两年来,笔者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在进行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理性思考研究,转变教学方式,创建了新的教学模式。

一、“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的主要形式及有利条件

笔者对“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课题研究的主要形式为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来,它是指教学过程是以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为基础探究内容,以学生的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学生参照和运用史学研究的方法,以个人独立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通过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历史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有许多有利条件。从建构主义理论原则、新课标来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自主探究式教学就是把学生当作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关注的是学生获取知识并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过程的过程,符合建构主义理论,也符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对学生的学习作了明确规定:“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理解力。”从高中生的心理和意志品质来看,高中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发挥自身的潜力,主动地去认识、学习。从学校的现代化教育设施、高中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学科特点来看,学校教育设施完备,如较多的历史音像资料可提供给学生欣赏;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有较强的查阅、搜索历史资料的能力。历史知识是综合的、多样性的、多姿多彩的,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探究天地和思维空间。

二、“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的实践

考虑学校教学的实际条件、教师的研究能力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笔者对“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立足于课堂内,扩展于课堂外。

立足于课堂内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采取“自主学习”、“辩论式”、“问题讨论式”等方式。这里主要介绍“自主学习”方式,其流程是:鼓励预习、深入探讨、点拨感悟、自主建构学习。鼓励学生经过课前的预习、初步感知将要学习的内容,记录难点、疑点,这样在听课时,就会格外注意,从而避免在听课或讨论时舍本逐末。同时,在学生的感知自主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入探讨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核心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预习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的同伴合作,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学习,集思广益。如以《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为例。罗斯福新政的“新”在何处?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何影响?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切磋,纠错改误。讨论时,教师要加以引导点拨,在反馈探究结果时,如果学生的观点或结论是正确的,教师除了充分肯定外,更重要的是要论证他们的观点为什么说是正确的,要从问题答案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给予肯定;如果不完整或是错误的,除了指出其不足和错误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从问题答案和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校正。教师的作用不仅仅表现为点拨,还要引导学生重新尝试,使学生从自己的不断尝试中得出经验教训。以《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为例,有学生提问:罗斯福新政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对这一质疑,笔者没有直接作答,而是启发、引导学生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美国的国情(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及民主传统),以及借鉴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等方面进行讨论。经过共同努力,使问题得到圆满解答。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自主建构教材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本质与核心。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关心学生对材料的搜集、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引导并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如上《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自主建构经济危机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影响(局部、整体)等。对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当今现实进行探究,自主建构奥巴马执政举措与罗斯福新政的类似点。在自主探究中,建构教材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认识,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是自主学习的目标和归宿。课堂教学过程中其流程多次循环使用,真正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目的。

扩展到课堂外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是从知识与能力培养的观念出发,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得出结论的教学过程。课堂外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主参与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并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锻炼。课堂外探究式教学模式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研究性学习课题是课堂外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形式。还可以开展社会调查、撰写历史小论文、开展历史知识竞赛和表演历史剧,等等。

三、“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的成效

在两年多的课题实践中,笔者在不同阶段,采用观察、检测、问卷等方法,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问题意识,合作意识、期末测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反馈。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积极性高,课前能够进行预习的学生达90%以上。有65%以上的学生能够在预习历史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能大胆提问并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学生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提出自己的见解,分工明确,讨论深入,合作学习的时机把握得比较好,学生学期考成绩比以前明显进步。这说明,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提高了历史成绩。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掌握科学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模式创新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科研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无论是对教材的处理,还是对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个人经验的印记,有的或许并不完美,通过自主探究模式教学正好能弥补一些缺憾,学生的需求、灵感、智慧可以启迪教师的智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获得师生的双赢,达到教学相长。

四、对“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考

教师应认同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成为规范程序化的教学行为。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的师生双方会和谐共赢。

教无定法,学无定式,学生学习要遵循教学规律,要符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能力固然重要,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如何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性思维?怎样将课堂教学与课内外探究二者有机结合,使其相得益彰,值得教师们深入思索。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素养,要不断地再学习,教学模式创新对教师的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知识体系提出了挑战。

总之,新课程下教学模式创新,既是一个教育思想问题,又是一个教学模式问题。要让新模式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不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篇6:现行教学模式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

课题研究方案

江苏省新沂市第一中学

王广前

由江苏省新沂市第一中学申报的《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研究课题(课题负责人:王广前)已经被中央电教馆批准立项为“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项目课题。本课题的研究方案概述如下:

一、研究背景

国外的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普及,国外教育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适应社会,成为适应时代要求与社会发展的人,着重培养学生读书、爱学习的兴趣和习惯,为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我国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随着中学新课改在我省的全面推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把教师带到了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进入新世纪,基础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虽然我们对高中地理新教材改革方案经过很长时间的学习与思考,对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种种假设,但从拿到新教材的那一刻开始,我们仍然感到压力和疑惑。在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正在酝酿着重大的突破,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逐步完善,其地位也日趋突出。由于地理学科具有空间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多年来地理教学研究人员始终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地理教育的技术和手段,将计算机引入地理教学,可以说是地理教学方式的革命,其继承和丰富了传统地理教学方式的优点,使地理教学进入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

二、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目标是利用信息技术,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地理,发展学生的地理创新能力,转变学习地理方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主体”的指

导思想,突出探索性、启发性、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入研究性学习机制,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地理环境,“突出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突出综合能力培养”,努力探索一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的高中地理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三、课题研究内容

高中地理教育强调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在对各种地理知识掌握的基础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及地理思维方式的培养,即要求学生既具备地理知识素质,又要具备地理能力素质和地理品德素质。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如何对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进行再加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转变,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认知水平的再提高成为可能。运用信息技术,构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新模式,着重培养学生主动地吸收、掌握各种地理信息,运用地理知识去处理和解决所碰到的地理问题,并能将信息深入分析、处理,得出相应的结果。要求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并发展自己的个性。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充分贯彻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创设一种基于网络的新型“问题—探究—发展”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四、课题的研究思路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高中学生学会学习地理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研究的方法与开发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可分为以下三种;

(1)教育调查法:以我校师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等形式,收集有关资料,加以分析研究,探究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2)行动研究法:利用我校便利的网络信息化教学资源,通过上网查阅并下载相关理论资料,加以分析研究,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深入开展分析研究,并积极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去,同时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反馈总结。

(3)教育实验法:选取不同的班级作为每次实验课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开展对照实验。每次实验均确定一定的实验目标,设计好各类量表,做好相关记录、分析、研究、整理、统计,揭示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提高地理学科教学质量的作用。

六、本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6年2月至2006年9月,筹建课题组,设计方案,申报立项,落实人员分工,确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第二阶段: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课题研究工作全面实施,积累材料,并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的理论探索研究和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对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进行实践,并注意积累学生对此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反馈意见,撰写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报告,得出结论,以待论证。

七、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本课题主持人主持的新沂市级课题“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教与学初探”研究已结题;另外还参与“十五”规划省级课题“研究性学习教学指导策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等课题研究、新沂市级《综合理念下的高三地理课堂复习模式》课题及《普通投影仪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研究。本课题参加者主要是江苏省新沂市第一中学地理教研组的主要成员,都具有五年以上的教育教学经验,都参与过课题研究,大部分成员有省级以上课题研究经验,目前我校科研气氛浓厚,我校已有一个省级“九五”课题、一个国家级子课题和三个县级课题在“十五”课题研究中已顺利结题,另有一个国家级课题和九个省级课题、三个市级课题和十几个县级课题正在研究中。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下:

(1)具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和校领导的支持和参与下开展研究,确保了研究的科学性、方向性。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以及教育部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实验研究成果等,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富有指导意义和时代特征的理论资源。

(2)有较丰富的实践基础。我校已有一个省级“九五”课题顺利结题,另有一个国家级“十五”课题和六个省级课题及若干个市县级课题已结题或正在研

究中,本课题组的成员,都参加过课题研究,有一定的研究经验,并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具有良好的研究环境。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注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逐步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共识,专题的理论讲座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经常性开展,为本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篇7:现行教学模式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

【摘 要】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地理课堂的教学的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地理受传统教育体制、和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此,学校等教育机构以及教师都应该作出积极的措施回应。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创新性 现状 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7.113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创新性教学现状

现行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很多落后的地方,主要包括学校和执教教授的教学理念落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教师的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不足、学校对教师的引进机制不健全等方面。接下来,我将针对各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阐释。

首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高中学校以及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依旧保持旧的状态,这种旧理念的落后之处表现为学校和教师往往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志,也就是说,他们的脑海中延续了历来传统教育理念中存在的只重视结果不注重过程的错误思维惯性。在这种思维的引导下,教师的教课以讲授知识点为主要任务,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的身体、生活、心理、家庭等方面的情况得不到学校和教师的关心和了解。

久之,在学生的观念中,学习考试成为至上的因素。但是,这种错误的偏差致使学生对学习之外的文体活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也就是说,不管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自己,都注重只是学习方面的脑力发展,而忽略了其他艺术方面的脑力发展以及脑力之外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情感健康方面的发展。这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情感生活的处理产生消极的影响,学校和教师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眼前上大学的利益,但这种教学手段却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其次,随着新课标的提出,越来越多的现代技术应用到现代高中课堂教学中成为一种可能。多媒体课件技术的应用一改传统课堂教学中抽象、枯燥的教学状况,既增加了课堂的教学兴趣,同时也改善了课堂的整体氛围。更重要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为课堂注入新的元素,学生面对新鲜事物,很容易激发自己的好奇心,并且在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中存在缺乏现代信息技术的弊端。一方面,学校的基础设施落后,很多学校仍然使用老式的教学仪器,而旧式的教学仪器往往存在反应速度慢、内存容量小、使用时噪音大并且使用过程后总容易造成机器卡壳的状况,这种仪器使用上的不便将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有时候也会导致教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缺失。因此,学校对旧设备的不完善的管理将对学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旧的设备得不到更新,新的设备得不到引进,教师即使是具备了前进的教学理念,愿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也将苦于没有合适的基础设施条件而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的进行。

最后,学校对于教师的引进机制不合理。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支配下,学校更愿意保留一些有经验有资格的老教师,他们认为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能够提高学生成绩的教学手段,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要相信具有老资格的教师。因此,很多学校不放手老教师,而在现在的学校教师引进体制中,教师的数量已经接近饱和状态,很多年轻教师缺乏相应的展示平台。年轻教师不能够融于进目前的教育体制中,就不能够对当前教育现状产生一些影响。归根结底,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还是因为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出现了偏差。即学校过多的注重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不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创新性教学的路径

面对当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性的严重缺乏现状,合理有效的措施应当被及时的提出。

首先,学校和教师要改变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提出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学校要摒弃原先的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观点,毕竟学生的身心素质的培养是在日积月累的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出来的。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思维方式,摒弃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逐步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积极采取相关的措施手段以促进课堂教学的人性化发展。具体而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情景导入的方式引入一堂课,活跃教学氛围。比如,在《荆轲刺秦王》一文的讲授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播放音乐的方式进行情景渲染,这样就可以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其次,改善“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性现状,还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方式加以完善。一方面,学校要主动了解高中地理授课教师的需求,并配合教师的意愿引进地球仪模型等教学仪器。同时在教室内安装电脑多媒体仪器,为授课教师进行课件授课提供有利的的条件。对于教师来说,学校引进先进的设备条件,而教师却缺乏相应的技术操纵能力的话,就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也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技能,面对现代信息技术,教师要掌握相关的课件制作技术,演示文稿技术,绘画、声效技术甚至动画制作技术等。

学校也应该改善教师引进机制和相关的教师工作评价标准。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学校要敞开胸口为年轻地理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并且,年轻高中地理教师在学校期间接受的知识往往是接近学科前沿的知识,这对于学生知识的更新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吸引年轻教师加入学校的师资团队中,不仅能够扩大学校的师资力量,而且能够为现有的师资团体注入新鲜的活力,这样更有利于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师资质量的提高。

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改善教师评价准则。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成绩上,还应该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包括各项技能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等。只有转变硬性评价机制,在学校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才能产生质的提高,学生才能够享受到真正的素质教育所带来的发展性效果。

篇8: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教学创新

我觉得语文课堂教学要达到创新, 应实现两个“走向”:

一是“走向实践”。语文唯有运用于学生的实践中, 融合到学生的血液里, 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永恒的精神财富。《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很美的散文, 学生却只能发现它的语言美, 对于这篇文章的象征美, 学生却体会不深。上课初, 我发现学生的兴致不高, 有点死气沉沉, 我就让学生拿出一张白纸, 学生以为我要考生字生词, 而我布置的任务是画画———请大家画出自己想象中的空中楼阁。学生很意外, 一下子来了劲头, 语文课画画?这就很有效地实现了师生互动, 课堂效果很突出。课堂上让学生动笔写东西、画东西, 动笔之时, 实践开始, 思维才真正地开始。

二是“走向生活”。语文教学如果远离了鲜活的生活, 就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如关于《茶馆》一课, 我准备了很多资料, 感觉备课很充分, 可是上课时学生的反应不强烈, 气氛也不活跃。课后和学生交流得知学生对课文不感兴趣。所以只是充分地“备课”, 而没有“备学生”, 一样激发不出学生的兴奋点。教师一定要具备课堂开发的意识与能力, 善于把握和调控课堂气氛让学生走进文章, 让学生走近生活, 这样才能为语文教学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当语文教学走向实践, 走向生活, 学生也就走向综合, 走向智慧。课堂所获得的各项语文能力、语文知识, 只有在综合实践中整合起来, 并加以积淀, 才能凝结成为一种综合素养, 使学生的文学底蕴更加浑厚。

语文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活动, 也是学生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作为教师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 更要保护他们的智慧火花。这样才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语文课堂教学适当放开, 反而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更能活跃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享受汲取知识的过程的天堂, “为有源头活水来”。

篇9:现行教学模式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

【关键词】 幸福教育 高中数学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11-004-01

0

“吾日三省吾身”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对反思问题的最简洁表达。新课程标准颁布,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作为教师的我们,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中,经历了茫然与彷徨,体验了无所适从到慢慢摸索的课堂教学组织,其间不乏出现各种思维的碰撞,而正是这些体验、碰撞不断地引起我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并从中得到启迪,得到成长。

一、教学观念上反思

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

二、关注初高中衔接问题

初教高一时,深感高中教材跨度大,知识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大幅高,这种巨大的差异,使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一下子无从适应,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总感数学难学,信心不足。由于大部分学生不適应这样的变化,又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仍然按照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于是在学习能力有差异的情况下而出现了成绩分化,学习情绪急降。作为教师应特别关注此时的衔接,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了哪些内容?要求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在高中阶段还要继续学习等等,注意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适应性能力,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思考、勇于钻研的意识。

三、教学中反思

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

四、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

就上面讲到的初高中数学存在巨大差异,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飞跃。学生有会学的,有不会学的,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成绩越拔尖,能力越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能赶上去;如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容易赶上去了,成绩一差会对学习丧失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降,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厌恶,害怕,对自我怀疑,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拒绝学习。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五、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现“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存在着误区:(1)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2)合作人员搭配不合理,责任扩散和“搭车”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3)学生社交技能欠缺,之间缺乏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效率低下,结果是优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衬。(4)教师课前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也有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5)合作时间给予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几分钟就叫“合作学习停止”。(6)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

六、对习题、试卷评讲的反思

篇10:网络环境下高中物理教学方式创新

摘要

在网络环境下高中物理教学形式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因此本文从四个方面重点分析了高中物理教学如何适应网络教学环境,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中物理;教学

当今社会的信息发展正以“2的指数方”的速度传递着,学 的学习方式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的教学模式也随之而 发生着改变。而学校的教学设备也应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而设置,这些年江苏省从教育厅到市教育局一直在这方面有着持续的投 资,省四项配套工程、校园网络的建设、学校网络电脑室的普及化 配置、电教馆对教室多媒体系统的配置、电脑教学多媒体 电脑、电子白板的配备为现代化教学插上了翅膀。

我们的教学理念也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革。学生的发展放在教学的首位学生的自主化学习形成主要模式活动单导学教学 模式等将教师的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我的教学活动也在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平等、自主、合作、探究中改变着。一个活动 的学习环境具备着充分的活跃性、灵活性。

一、学习准备的灵活性

课题的提出就是学习材料准备的开始,学习活动的公布就同 时激发着教师和学生,教师的教学计划公布于个人教学博客,开放于本班的全体学生,学生每天在教中通过互联网访问教师博客 明白后面的学习内容(通常以一周或一单元的活动提纲,附带活动 计划的初排)。这就给学生一个准备的时间、空间。我校是寄宿与走 读混合班配备。很多学生通常是周一到周五全在学校,周六、周日 在家休息,因此有不少的学生自主体验、自制学具、自主查阅网络、书籍、杂志等学习资料的时间、空间就显得不足社会体验间断性 较长。而教师通过教学博客的引领可以很好地激起学生在周五回 家之后打开电脑就看到教师下一周的教学计划,在周末的时间利 用各种途径进行学习、活动、调查、设计、探究等。学生在无意识中 形成要求学好的意识、获得成功的激情。学生的自主性在准备阶段 就充分调动起来了。

二、教学活动的灵活性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展示平台 可以充分、快速地展示班级内80%以上的学生的动态过程,最大化地激起学生的参与度。具体措施视频交互系统可实时记录各 小组的学习过程,教师及时剪辑出有代表性的视频留于学生互动 时播放介绍或与学生的讨论。(在过程中可不涉及具体学生,主要 是分析、指明问题所在并进行强化记忆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 充分考虑各类

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在课堂中注意学生的动向。活 动单的设计、活动的预设必须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实际出发。活动单的设计以学生的可活动性、活动的实效性、能力的形成行为 为准绳。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活动单的设计应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完成指标;(2活动设计要有梯度,逐渐深入。让学生在层次中保持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兴趣,而不能 在活动过程中给学生设置过多思维转换。如,物理密度的应用对学 生来说是一项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得 以发展,是活动单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3)层次渐近性原则。我的 设计以三个活动、三个层次为活动指引。活动一,密度的测量、鉴别 物质。(以实验自主探究活动进行活动)活动二,密度公式的推导、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小组共同讨论形成小组共识后班级 讨论巩固学习方法活动三,密度知识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解决 问题的兴趣。(教师引导并做好归纳分析工作,为学生形成整体知 识系统服务)。

对于学生在实验室必须做的实验,可将学生做实验的全过程录下,将录像汇编和分析。在网络环境下,让学生自主操作计算机回放实验过程,在回放的过程中,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去辨析自己在实验中的错误,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对个别自学能力强的学生,他们也会找到自主发展的空间,通过网络跟教师交流分析一些特殊情况,从而达到师生共进、因材施教的目的。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调查表,收集学生学习情况,通过学生上传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掌握大部分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些情况,可以在课堂上重点突破学生不易掌握的难点。将学生上传的资料不断归类整理,教师可以构建一个完整的学生实验误区资料库,这有利于实验教学的开展并最终取得较好效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我们教师的角色,是通过对实验录像进行精心的汇编,引导学生去辨析实验的错误,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能力。例如,练习使用电流表测电流时,有的学生可能对电流表的读数存在困难,我们先让学生亲自动手连接电路并测量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然后在屏幕模拟演示电流表的使用规则及读数方法,学生通过两三次的练习读数,都能基本上掌握了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有关其它的较精密而能见度较低的仪器读数教学也可以仿效之。有的学生连接电路有困难,就可以通过观看自己实验全过程的视频,借助网络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寻找连接电路过程出现的错误。

三、教学评价的灵活性

课堂实施过程中的媒体运用要适时、适度。活动主体的引入 可多运用一些演示工具PowerPoint、电子白板等!实验展示可运用 实物展示平台进行多角度观察;一些无法操作、微观、宏观的现象,可通过网络查阅、大学、研究院所的网络显微镜、网络望远镜让学 生在课堂活动中通过互联网直接参与社会资源的搜索、运用。学生 小组活动可利用小组视频进行必要的实时抓拍。学生的小组展示 活动可运用视频教学系统对全班学生进行同步分析展示。白板操 作系统可以给予学生以黑板的书写流程,又可以给予学生结合实 例分析的图像、声音等多方面的共同分析。生动形象地将学生的注 意力集中于整个活动中来,为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展 示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提供一个优质平台。最后网络计算机 系统还为我们的课堂及时反馈提供了好的平台(如,极域电子教室 系统既可以随堂练习,又可以作为课堂综合性反馈,它既可以对学 生理解知识的准确性进行评价:选择题、填空题,又可以对学生创 新能力进行评价:调查、解答题)

四、知识巩固的灵活性

学生学习成果的巩固与学校在网络媒体的运用也有着充分 的联系,一节课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学生的学习是无限的。如何将 学生对网络的利用充分调动起来、从网络游戏转换到网络学习中 来,这些就需要学校的网络如何最大限度地在学习活动中体现,表 现出比网络游戏更有吸引力的魅力。教师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就要 不断深化、细化,具体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网络学习网站moodk 教学平台的开发、利用,家校互动平台、学习网站的收集、可视化实 验的网络体会、师生互动平台的建立、网络学习与学校学习的结合 考核等等。在网络环境中学生的知识面更为丰富、全面、具有挑战 性。对教师来说网络的学习、运用也需要向着专业化方向前进。

网络多媒体的使用注意事项:(1)多媒体是为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将学习活动的可视化程度提高,而不能为了使用多媒体系统而去使用。(2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完全可以根据课堂实际在课堂中 随时调用部分媒体,如遇到争论性的问题,有时教师也无法给出比 较好的答案时,可以开启网络电脑即时搜索相关资料、师生互动讨 论解决。这样可避免学生遗留问

题的遗忘,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 及时思考。(3)学生使用电脑意识的培养:目前学生使用电脑的意 识主要在网络游戏、网络聊天工具的使用、个人空间的设计(与学习无关)。因此针对这些教师能进入学生中去,并作出正确的引导 是教师转移学生注意力的最佳途径。多引导学生对于当前学习中 的知识、问题、课题的讨论、分析、合作、交流等,共同提高学习、探 示他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学习中的困惑的时间、空间。我每周都 在周一晚自习时间利用网络将在校学生与部分在家的学生联系在 一起讨论上一周的学习活动,效果很好,学生也乐意参与。

在当前的信息高速传递的社会环境下,学校的教学活动不容 忽视整个学习过程的开放性,更不能无视开放性学习、无视学生所 处的环境。而应该更加关注学习开放的环境中如何利用好现代化 的教学设备、手段搞好教学工作,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俊.怎样搞好高中物理总复习[J].宁夏教育.1985(05)

[2] 董树岩.集思广益 解疑析难——推荐《高中物理疑难解析》(新编本)[J].物理教师.1988(04)

[3] 范安生.也谈高中物理必修教学、复习的探索[J].物理通报.1995(04)[4] 马利萍.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02)

[5] 张世瑜.巧做高中物理课内外小实验[J].物理通报.1998(02)

[6] 何文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学科教育.2002(05)

[7] 肖洁.如何确定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1)

[8]

《新编理科王·高中物理》疑难选析[J].高中生.2004(16)

[9] 张广业.“等效电源”在电路分析和计算中的应用[J].物理教学探讨.2004(20)

上一篇:聘请外国专家单位资格认可办理程序-市外专局下一篇:我是90后学生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