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2024-09-05

煤矿地质灾害评估报告(通用9篇)

篇1:煤矿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煤矿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方法

1 引言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起步较晚,综合评估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国内学者针对矿山建设工程地质灾害综合评估,主要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其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作 者:张培河 作者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54刊 名: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英文刊名: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年,卷(期):200920(1)分类号:P694 P642.2关键词:地质灾害 综合评估 有效配置 多因素分析 煤矿

篇2:煤矿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第一节 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

第二节以往工作程度

第三节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第四节 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第一节气象、水文

第二节地形地貌

第三节 地层岩性

第四节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第五节工程地质条件

第六节 水文地质条件

第七节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第一节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第二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第一节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方法及内容

第二节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第三节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第一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评估方法

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第三节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

第四节 防治措施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篇3:煤矿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一、评估方法

本次评估工作紧密结合工程建设特点, 以野外综合调查为主, 充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建设项目初步分析, 之后组成评估组开展地质灾害调查, 划分评估级别, 确定评估区范围。野外工作采用面积调查和路线调查及相机拍摄和现场编录相结合, 利用GPS定位仪进行观测点定位, 详细记录评估区内的地质环境、地质灾害或不良地质现象。分别对场地的地基稳定性和地质灾害的分布、规模、距场地距离等进行调查, 而后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 提出防治措施。

二、建设项目场地的地质环境条件

第一, 气象、水文。本区属大陆季风气候, 冬长而寒冷, 夏短而炎热, 多年平均气温9.1℃, 最大日温差23.8℃;最大冻土深度126cm;距评估区最近的河流为瀑河, 位于评估区西侧约1.3km处;瀑河发源于平泉县石拉哈沟乡安杖子村七老图山南麓, 沿途支流较多, 水量丰沛;评估区内及附近无其他地表水体。

第二, 地形、地貌。评估区地处燕山山脉中段, 属低山区内构造剥蚀地貌;地形较简单, 地势起伏较小, 地貌类型单一;图幅内海拔高度320m-452m, 相对高差232m;区内山峦起伏, 山顶多呈浑圆状, 山坡植被较发育, 山顶基岩部分裸露;其天然坡角为20°-40°, 评估区地处山前坡麓地带, 地形经人工平夷后成为阶梯状耕地。

第三, 地层岩性。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 (Jxw) 和第四系全新统 (Q4pl+dl) 。

蓟县系雾迷山组 (Jxw) :主要出露于评估区东南部。岩性主要为燧石条带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夹沥青质白云岩。产状329°∠50°。

第四系全新统 (Q4pl+dl) :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 (Q4pl+dl) , 主要为黄褐色-深褐色粉土、粉质粘土、砂、砾石, 主要分布于评估区中部。

第四, 地质构造与区域稳定性。评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 (Ⅰ2) , 燕山台褶带 (Ⅱ22) , 马兰峪复式背斜 (Ⅲ27) , 宽城凹褶束 (Ⅳ224) , 平泉坊-桑园大断裂以南, 密云-喜峰口大断裂以北;区域性断裂均为非活动性断裂。区内地质构造不发育, 为相对稳定的地区;评估区及附近地区属华北地震区, 在近代历史上本地区未发生源发性地震, 是一个相对稳定地区。查阅《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 评估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对应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综上所述, 评估区区域地壳相对稳定。

第五, 岩浆岩。本区出露的岩浆岩为中生代印支期辉绿玢岩 (βμ51) , 出露于评估区的西北部。

第六, 工程地质条件评估区内被第四系所覆盖。本区地层从上至下简述如下:

粉土:黄褐色, 低干强度, 低韧性, 摇震反应中等, 无光泽反映, 局部含少量砂、砾石, 稍湿、稍密。一般厚度1m-1.5m, 表层含0.4m-0.6m耕土。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约110kPa。

角砾:褐色, 砾石主要为白云岩, 砾石一般粒径0.2cm-3cm, 最大大于6cm, 砾石以次棱角状为主, 光洁度一般, 砾石含量50%-70%, 充填物为砂土, 稍湿, 稍密。一般厚度3m-5m。

白云岩:灰白色, 隐晶质结构, 层理构造, 主要由白云石组成, 岩芯多呈碎块状及块状, 层理发育, 为中等风化层。

本区工程地质性质良好。

第七, 水文地质条件。本区在河北省水文地质分区中属燕山山地水文地质区, 评估区及其附近地下水按类型及其赋存条件, 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本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侧向补给, 以地下径流或人工开采方式排泄。评估区附近未发现泉水出露。本区地下水动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地下水的变化受降水量的影响, 年变幅1.5m-2.5m。地下水与大气降水联系密切。水文地质条件良好。评估区水文地质条件良好。

第八,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区及附近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主要为农耕及工民建等, 在现状条件下, 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一般。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评估区地处燕山山脉中段, 属低山区内构造剥蚀地貌, 评估区地处山前坡麓地带, 地形较平坦, 场区被第四系覆盖。南侧山体出露岩石为白云岩, 山体稳定, 植被发育。据现场调查及已往资料, 在评估区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现状条件下地质灾害不发育, 评估区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四、地质灾害危险预测评估

第一, 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评估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 层位稳定, 为建筑良好地基持力层。区内地势起伏不大, 且所建工程地基简单, 工程建设不需要进行大面积的挖方及填平工作, 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评估区可能引发或加剧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 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第二, 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评估区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植被发育, 山体稳定, 岩石倾角为∠50°, 山坡天然最大坡角40°, 岩石倾角大于山坡坡角, 工程建设遭受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因此工程建设本身遭受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五、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

第一,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综合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进行分析, 结合评估区所在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现状评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小、预测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第二,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述。宽城龙须门110kV变电站拟建厂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建设场地适宜性为适宜。

第三,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意见。为防止雨季洪水侵袭, 厂区外修建排水沟。厂区设施应加强安全防范, 砌好围墙。

六、结论及建议

(一) 结论

1、宽城龙须门110kV变电站, 征地8.52亩, 项目类别为一般建设项目,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 评估级别确定为三级。

2、评估区现状评估:评估区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3、预测评估:评估区预测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4、综合评估: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为危险性小。

5、建设场地适宜性:建设场地适宜性为适宜。

(二) 建议

1、工程建设必须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进行。

2、为防止雨季洪水侵袭, 厂区外修排水沟。

3、厂区设施应加强安全防范, 砌好围墙。

摘要:文章通过对河北省承德市宽城县龙须门镇下店村拟建宽城龙须门110kV变电站工程建设用地进行地质环境条件和现有地质灾害分析, 初步查明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并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及建设项目审批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宽城龙须门110kV变电站

参考文献

[1]、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四地质大队.承德宽城龙须门110kV变电站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Z].2010.

[2]、罗元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M].地质出版社, 1998.

篇4:煤矿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宽城龙须门110kV变电站

为满足宽城县用电负荷快速增长的需要,缩短供电半径,提高供电可靠性,加强网络结构,华北电网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公司拟在宽城龙须门建一座110kV变电站。遵照国家有关规定,该公司于2010年4月9日委托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四地质大队队承担该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一、评估方法

本次评估工作紧密结合工程建设特点,以野外综合调查为主,充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建设项目初步分析,之后组成评估组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划分评估级别,确定评估区范围。野外工作采用面积调查和路线调查及相机拍摄和现场编录相结合,利用GPS定位仪进行观测点定位,详细记录评估区内的地质环境、地质灾害或不良地质现象。分别对场地的地基稳定性和地质灾害的分布、规模、距场地距离等进行调查,而后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提出防治措施。

二、建设项目场地的地质环境条件

第一,气象、水文。本区属大陆季风气候,冬长而寒冷,夏短而炎热,多年平均气温9.1℃,最大日温差23.8℃;最大冻土深度126cm;距评估区最近的河流为瀑河,位于评估区西侧约1.3km处;瀑河发源于平泉县石拉哈沟乡安杖子村七老图山南麓,沿途支流较多,水量丰沛;评估区内及附近无其他地表水体。

第二,地形、地貌。评估区地处燕山山脉中段,属低山区内构造剥蝕地貌;地形较简单,地势起伏较小,地貌类型单一;图幅内海拔高度320m-452m,相对高差232m;区内山峦起伏,山顶多呈浑圆状,山坡植被较发育,山顶基岩部分裸露;其天然坡角为20°-40°,评估区地处山前坡麓地带,地形经人工平夷后成为阶梯状耕地。

第三,地层岩性。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Jxw)和第四系全新统(Q4pl+dl)。

蓟县系雾迷山组(Jxw):主要出露于评估区东南部。岩性主要为燧石条带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夹沥青质白云岩。产状329°∠50°。

第四系全新统(Q4pl+dl):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pl+dl),主要为黄褐色-深褐色粉土、粉质粘土、砂、砾石,主要分布于评估区中部。

第四,地质构造与区域稳定性。评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Ⅰ2),燕山台褶带(Ⅱ22),马兰峪复式背斜(Ⅲ27),宽城凹褶束(Ⅳ224),平泉坊-桑园大断裂以南,密云-喜峰口大断裂以北;区域性断裂均为非活动性断裂。区内地质构造不发育,为相对稳定的地区;评估区及附近地区属华北地震区,在近代历史上本地区未发生源发性地震,是一个相对稳定地区。查阅《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评估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应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综上所述,评估区区域地壳相对稳定。

第五,岩浆岩。本区出露的岩浆岩为中生代印支期辉绿玢岩(βμ15),出露于评估区的西北部。

第六,工程地质条件评估区内被第四系所覆盖。本区地层从上至下简述如下:

粉土:黄褐色,低干强度,低韧性,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映,局部含少量砂、砾石,稍湿、稍密。一般厚度1m-1.5m,表层含0.4m-0.6m耕土。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约110kPa。

角砾:褐色,砾石主要为白云岩,砾石一般粒径0.2cm-3cm,最大大于6cm,砾石以次棱角状为主,光洁度一般,砾石含量50%-70%,充填物为砂土,稍湿,稍密。一般厚度3m-5m。

白云岩:灰白色,隐晶质结构,层理构造,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岩芯多呈碎块状及块状,层理发育,为中等风化层。

本区工程地质性质良好。

第七,水文地质条件。本区在河北省水文地质分区中属燕山山地水文地质区,评估区及其附近地下水按类型及其赋存条件,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本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侧向补给,以地下径流或人工开采方式排泄。评估区附近未发现泉水出露。本区地下水动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地下水的变化受降水量的影响,年变幅1.5m-2.5m。地下水与大气降水联系密切。水文地质条件良好。评估区水文地质条件良好。

第八,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区及附近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主要为农耕及工民建等,在现状条件下,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一般。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评估区地处燕山山脉中段,属低山区内构造剥蚀地貌,评估区地处山前坡麓地带,地形较平坦,场区被第四系覆盖。南侧山体出露岩石为白云岩,山体稳定,植被发育。据现场调查及已往资料,在评估区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现状条件下地质灾害不发育,评估区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四、地质灾害危险预测评估

第一,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评估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层位稳定,为建筑良好地基持力层。区内地势起伏不大,且所建工程地基简单,工程建设不需要进行大面积的挖方及填平工作,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评估区可能引发或加剧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第二,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评估区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植被发育,山体稳定,岩石倾角为∠50°,山坡天然最大坡角40°,岩石倾角大于山坡坡角,工程建设遭受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因此工程建设本身遭受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五、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

第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综合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结合评估区所在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现状评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小、预测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第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述。宽城龙须门110kV变电站拟建厂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建设场地适宜性为适宜。

第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意见。为防止雨季洪水侵袭,厂区外修建排水沟。厂区设施应加强安全防范,砌好围墙。

六、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宽城龙须门110kV变电站,征地8.52亩,项目类别为一般建设项目,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评估级别确定为三级。

2、评估区现状评估:评估区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3、预测评估:评估区预测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4、综合评估: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为危险性小。

5、建设场地适宜性:建设场地适宜性为适宜。

(二)建议

1、工程建设必须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进行。

2、为防止雨季洪水侵袭,厂区外修排水沟。

3、厂区设施应加强安全防范,砌好围墙。

参考文献:

1、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四地质大队.承德宽城龙须门110kV变电站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Z].2010.

2、罗元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M].地质出版社,1998.

3、王先华,邓建辉.某水电站联合调度中心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0(2).

篇5:煤矿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

1、危险性评估的对象(1)

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工程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危险性评估的对象(2)

 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中,不要受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的影响,再给评估区划分易发与不易发区。

 各级政府在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逐步划分出地质灾害易发区,作为是否开展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依据。

 目前只要是各级政府同意开展评估的地区,均视为地质灾害易发区。

3、目前易发区划分尚不明确,若线性工程通过易发区和非易发区,如何评估?  建设单位委托你评估,目前暂不考虑易发区与非易发区,同时评估即可。 以后随着政策的细划,再按规定进行。

4、评估灾害种类的界定(1)

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5、评估灾害种类的界定(2) 似乎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给评估人员出了一个难题。

 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的区别  工程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

 风蚀砂埋、冻涨融陷、洪水冲蚀

6、我部地质灾害行业标准《地质灾害分类》中,地质灾害多达几十种,应如何理解?

 以地质灾害评估技术要求的六大灾种为主,其他任何标准或学术讨论都不作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评估的依据。 地质灾害可以有几十种,但国土资源部贯彻的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主要包括六大灾种,有的是地质灾害,但不属于国土资源部管辖的职能范畴。比如,地震、水土流失等。

7、矿井突水、瓦斯、煤尘是地质灾害吗?

不在地质灾害评估灾种之列,属于煤炭安全生产管理的范畴

8、请明确水土流失是地质灾害吗?

作为全国范围来讲,不属于地质灾害评估的范畴;但广东省目前要求评估。

9、潜在不稳定斜坡与滑坡、崩塌隐患点的区别?  没有什么区别。

 似乎崩塌、滑坡隐患点可以预测未来的灾种;

 潜在不稳定斜坡,不知道未来可能是滑坡,还是崩塌;  目前两种叫法在评估报告中并存。

10、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

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11、前言或序言

 列表详细说明评估具体工作量:

1、收集的气象、水文以及地质环境资料,包括报告、图件、钻孔资料; 

2、收集有关建设工程的文件:立项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初步设计报告等。

3、本次完成的工作量,调查、分析和勘探。

12、“以往的工作程度”具体指什么?

 一般常说的“研究程度”,主要指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 地质、地貌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  新构造与地震地质

 工程选址、可研、初设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或岩土工程勘察等

13、评估范围的确定 技术要求比较清楚。

14、地质环境条件论述

从区域出发,重点阐明评估区的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总体评价:

复杂、中等、一般。

1、跨度大的复杂地区或环境地质条件分区、分段明显的,可以分段分片评价。

2、地貌特征、新构造与地震、岩土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 地貌特征----决定灾害类型和规模。

 水文地质条件,尤其可能发生岩溶塌陷地区,一定论述区域性岩溶发育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

 地震----沙土地震液化评价与否;  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15、工程重要性有量化指标吗? 有,见评估技术要求中的表5-3

16、现状评估

 现状评估是指在评估区范围内,对灾害点的危险性现状评估: 

1、灾害点分布,规模,危害,危险性大、中、小;不要用“较”。

2、重大地质灾害的调查和评估。

17、现状评估编写

1、分灾种进行论述;

2、每一灾种,论述成因,分布,规模,危害,危险性大、中、小; 

3、同时以图、表方式加以总结;

4、对有重大灾害点,详细调查,配有平面图和剖面图,并进行危险性评价。

18、现状评估中如果没有地质灾害应如何评估?

没有地质灾害,就不评估。绝不要画蛇添足。

19、预测评估 针对具体的工程建设区或规划对象,对可能诱发的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点的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20、预测评估的编写  按灾种分别论述

 按工程单元,分别论述。如:水利工程可分为: 

1、大坝枢纽区、导流洞、厂房区; 

2、库区。

21、现状评估的时限,69号文8.3.1现状评估……对工程危害的范围与程度作出评估,与预测评估是何关系?

我认为,此内容应作为预测评估的内容。建议以后进一步明确条款的内容。

22、综合评估

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分区综合评估。

1、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大、中等的,要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

2、对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尤其是提出避让或改变建设工程选择的,要提出论证;

3、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第五章第一节

23、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综合评估的原则 量化指标的确定

24、对某一灾种危害性、危险性是否一定要定量分析评价?

地质灾害定量评价需要大量的资料,根据评估阶段的精度,评估阶段不要求一定进行定量分析评价,主要依靠地质定性评价,有条件的可进行定量分析评价。

25、各章小结

 既要简明扼要,又要具体详实。

 类似于文章摘要一样,做了那几方面的事,同时要说做的结果是什么。 比如,现状评估一章小结,总结性地说明评估区的灾种的成因与分布,具体地总结说明每一灾种的数量、规模大小、危险性大小。

26、结论与建议

 结论:通过评估得出的结论一定要写入结论;不是评估得出的一定不要写入结论。

1、地质环境条件论述(地震级别不是结论); 

2、现状评估结论 

3、预测评估结论 

4、综合评估结论

 建议:一定与结论分开来写,不要混为一谈。

27、避免

 文字报告、小结以及结论严禁:  不会发生XXXX地质灾害; 我们只对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灾种进行客观评估。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性,彻底判定不会发生什么灾害,还是比较困难的。当然,评估中对可能的灾种一定不能漏掉。

28、附图

1、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与现状地质灾害分布图----突出岩土特征; 

2、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图----突出危险性分区。 线性工程---沿线地质剖面图;

 片状工程---必要的地质横剖面图。

29、评估报告跨省份如何备案?

 由于建设用地的审批是分省份进行的,对于跨省份的线性工程或大的水利水电工程目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一般分省评估,分省备案。 为了方便建设单位的使用,分省报告备案后,可合成统一报告。满足甲方要求即可。

 也可以写一个总报告,分别到沿线省份备案,主要针对该工程在各省的分布地段。

30、是否出台地灾评估收费标准?  目前全国地质条件差异较大,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不一;各省在地灾评估时,对实物工作量要求也不一样。一时还难以出台全国统一的收费标准。 随着地质灾害调查和易发区划分,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以及评估级别,建议政府制定地质灾害的收费标准。

特此说明

篇6:煤矿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项检查

自查报告

荥经县正原煤业有限公司

2016年6月3日 荥经县正原煤业有限公司荥经县凰仪乡河坪煤厂

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项检查

自查报告

为切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县近期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要求部署以及相关灾害防治工作相关会议精神及贯彻落实荥经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转发《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2016 年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督查的通知》和《四川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关于 贯彻落实省委常委会地质灾害防治专题研究会议精神的通知》的通知(荥安监〔2016〕166 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强煤矿安全工作,有效防范、杜绝地质灾害引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我矿于2016年6月3日对煤矿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全面排查,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排查范围及内容

1.排查地质灾害防治组织机构建设情况;

2.排查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值班值守的落实情况; 3.排查汛期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及贯彻学习情况,应急物资准备情况;

4.排查矿区范围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点,针对灾害隐患点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5.排查矿区范围内是否有因汛期暴雨诱发易滑坡不稳定的山体、崩塌、泥石流等不安全因数;

6.排查矿区范围的护坡、挡墙、围墙堡坎等情况;7.排查范围:矿区内工业广场、矸石场、煤坪、变电所、主要通风机房、井口、办公楼、宿舍楼、瓦斯抽放泵房、民用爆炸物品库房。

二、排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确保此次排查治理工作落到实处,煤矿成立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矿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领导、排查和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阙书洪

副组长:廖文利、王德光

成 员:孙家祥(生产副矿长)、奚红伟(机电副矿长)、郑冬成(通风副矿长)、刘直(机电副总工程师)、欧和平(通风科长)、任永东(安监科科科长)、梁永志(安全生产调度室主任)、曾显发(机电运输科科长)、陈绍国(生产技术科科长)、向文双(采煤队队长)、赵家林(掘进队队长)、李孟(机电队队长)、刘述伦(运输队队长)、刘学顶(通风队队长)、杨建(瓦斯抽放队队长)。

三、排查工时间

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项检查自查工作排查时间:2016年6月3日。

三、排查的分工及检查路线

1.一组;牵头阙书洪、参加王德光、刘直、奚红伟、孙家祥、欧和平、任永东、向文双、赵家林。

2.一组检查路线:办公楼→宿舍楼→变电所→矸石场→ 2 煤坪→工业广场→主斜井→主要通风机房→物资库房→民用爆炸物品库房→瓦斯抽放泵房。

3.二组:牵头廖文利,参加陈绍国、曾显法、梁永志、李孟、刘述伦。

4.二组检查路线:办公楼→宿舍楼。

四、检查情况

1.煤矿成立防地质灾害应急事故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开展工作。

2.煤矿落实汛期值班人员值班、巡视检查防汛及地质灾害等不安全因数。

3.煤矿编制有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组织职工进行学习。

4.排查时,未发现目前有矿区范围内有因汛期暴雨诱发易滑坡不稳定的山体、崩塌、泥石流等不安全因数。

5.排查时,矿区范围的护坡、挡墙、围墙、堡坎牢固完好,无裂隙、裂缝、沉降、隆起。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若遇大暴雨,洪水流经矿区排洪渠,出口有堵填现象。

2.应急物资准备不足。

四、整改措施

1.由运输队长刘述伦组织人员清理矿区排洪渠出口,在2016年6月4日前整改完成,由王德光复查验收。

2.由任永东清理应急物资,制定采购计划在2016年 3 6月10日前补充应急物资。由孙家祥复查验收。

四、防范措施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我矿充分认识到当前防汛和地质灾害对工作形势的严峻性,在思想上保持高度警惕,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职工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坚决克服麻痹侥幸思想,加强预警预报,以防为主,落实责任人,切实把各项防御措施落实到每一个部门,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

(二)突出重点,加强排查。要求我矿点要密切注意天气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做好煤矿的防灾部署工作。加强重点防汛部位的查巡,切实抓好宿舍的安全防范工作,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及时整改,排除险情。

(三)加强监测,严加防范。加强监测地质环境,密切关注矿区及周边地质情况的变化,特别是因汛期暴雨可能诱发易滑坡不稳定的山体,可能受灾的地点要及时划出警戒区域,防止职工伤亡。进一步做好煤矿的护坡、挡土墙、围墙等建筑物的排查工作。

(四)加强值班,畅通信息。加强值班,明确值班领导和值班人员,确保责任到位。要坚持汛期全天值班和昼夜巡查制度,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要24小时开机,保证信息畅通。如遇恶劣天气,情况严重的,立即停止煤矿井下作业,撤出人员。

荥经县正原煤业有限公司

篇7:煤矿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关于地质灾害预防措施复查报告

珙县国土局:

根据县„2008‟45号文件精神和历年来我矿对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需要,并结合坳田煤矿的实际情况,经矿认真研究决定,成立2008地质水患防治安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公布如下:

组 长:刘增强(负责全面指挥工作)副组长:刘进军(负责行政和材料供应)

成 员:秦泽强 刘光应 李昌贵 田秀兵 胡树兴

一、矿区自然环境概况

(一)气象水文及水文地质

珙县坳田煤矿位于芙蓉矿务局杉木树煤矿井田的北西部,矿区气候温和偏寒,潮湿多雾,雨量充沛,年降雨量799.5──1515.9mm,历年平均降雨量1142mm,多集中在每年的4──9月,以大雨或阵雨降落,雨量约事全年降雨量的50──60%,历年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2.2℃,平均气温17.5℃。矿区位于山前斜坡及缓坡地带,区内无常年地表水体,大气降水大都沿节理裂隙,孔隙渗入地下,部分沿斜坡或季节性冲沟流出区外汇入巡场河。

—1— 矿区附近地表水体多为季节性溪沟,排泄条件很好,存水条件很差,缺乏水源,由于浅部过去多家煤矿经多年开采,浅部煤层破坏、采空,地下水多被疏干,地表水及地下水对矿山浅部开采影响几乎为零,但深部开采则影响较大。

矿井充水的直接,间接含水层是顶板飞仙关组一段和二段,该含水层岩性为砂岩,粉沙岩、砂质泥岩夹薄层细粒砂岩,其间节理裂隙发育,是矿井水的裂隙型含水层,由于全区疏干强烈,故漏水较水,一般为滴水。矿井煤层底板为粘土岩等泥质岩类,属隔水层,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

除此之,经调查,矿井有相邻煤矿(西柏杨坡煤矿)生产过的采空区,均分布在560m以下,我矿现开采均在520m以上,老窑积水对我矿开采中影响不大,在区内无常年,地表积水水体,仅发育季节性冲沟,洪水期有山水从井口下方排出区外。

(二)排水系统

我矿一水平(+520m)采用自流排水一水平(+520m)。自流至井外,矿井最小涌水量10m/吨,最大涌水量30m/吨。

地面上有工业广场,有排洪沟、防洪堤、办公楼及住宿,不会造成洪水、泥石流、崩塌的危险。

二、矿区防治水应急预案及措施

1、填堵通道:对矿区的天然裂隙、废弃的小窑井硐和钻孔等不能成为水流渗入井下通道,采用粘土或水泥将其堵实,对较

3—2— 大的塌陷坑,凹地在下部填碎石,上部填上夯实,并使之其出地表。

2、挖沟排(截)洪:

矿井开拓为平硐暗副斜井开拓,井口背靠山坡,洪水季节有雨水流经矿井,淹没或流入井下的可能性,采用修建一条沿井口附近的排水,排洪沟拦截洪水和浅部地下水,并将其引出矿外。

3、我矿开采范围内未发现大的滑坡地段,没有受到大的地质构造影响,现将上部无煤厂开采,地面影响较小。

4、留设防水煤柱:由于矿区开采历史悠久,老窑密布,老采空区的分布较为复杂,因多数垮塌,其位置与积水情况无法准确查明。因此,存在老窑、废巷和局部采空区积水的可能性、必须对矿井防治水患采取下列安全技术措施。

①当接近探水区域或情况不明的井巷、老窑时,根据积水区的位置、范围、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采空区,巷道受矿山压力的破坏情况等因素,确定探水线的位置,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水原则,制定相应的“探、放、堵、截、排”五种综合防水措施,掌握采空区和断层含水情况。

②当巷道接近含水层,构造带边界不小于20m时,必须探放水;对接受有穿水可能的上山掘进,要分段预留供作业人员撤退合作的躲身硐室和避灾通道上;发现可疑透水征兆时,必须先撤人,再白骨精控放水方案,接受老窑,邻近矿采空区边界线时,—3— 必须探水。

③疏通排水沟,确保排水系统畅通。

④封闭采空区的密闭墙下设反水池或安设排水管道。⑤加强对排水系统设备的管理维护,保证能正常运转。⑥对采掘头面不能自然排水的必须实行机械排水。⑦贯通积水巷应先排水,后贯通并有防水措施方案。⑧雷雨季节,加强“三防”值班,加强防洪检查。⑨加强水仓淤泥清理,保足储水容积。

⑩成立矿井防治水灾安全领导小组,落实人员负责;做到层层到位,工作明确,定期开会,专题研讨,责任明确。

三、发生透水事故的处理措施

井下各处(工作点)突然发生透水事故时,现场工作人员除立即向矿领导汇报外,应迅速组织救援有受水威胁人员,尽可能就地取材,加固工作面,设法堵住出水点,以防止事故继续扩大。如水势过猛,无法抢救,应组织人员迅速按避灾路线撤至上一水平或地面。万一来不及撤至安全地点被堵在上山独头巷道内,此时遇险人员应保持镇静,避免体力过度消耗,等待救援。

矿安全救灾小组接到透水报告后,应立即通过矿山救护队,同时根据事故地点和可能涉及的区域,通过所有人员撤出危险区,尽快关闭巷道防水闸门,待人员撤至井底车场后,再关闭井底车场的防水闸门,以保护水泵房,同时组织恢复排水工作。如

—4— 果老空区突然涌水,往往带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硫化氢、甲烷等)威胁被水淹的区域,因此必须保证矿井通风正常,迅速排除有毒有害气体,积极抢救井下遇险人员,正确判断井下遇险人员所在位置,切不可凭水位标高来分析井下被淹范围,做到仔细认真分析,矿保救灾抢险工作顺利进行。

珙县坳田煤矿

二00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篇8:煤矿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平沟煤矿1958年建矿至今已有56年的开采历史。矿井建井之初设计生产能力为45万t/a, 1984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改扩建, 至1991年设计能力达到120万t/a, 2008年核定生产能力为180万t/a。从建井至2014年底累计开采和损耗资源储量3209.7万t。

平沟煤矿目前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是采矿活动产生的地面沉陷、矸石堆放及矿坑水的排放等。所以, 平沟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将成为矿井生产活动中的重点工作。

1 矿山概况及地质环境背景

1.1 矿山概况

平沟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境内的桌子山煤田卡布其矿区, 行政区划隶属于乌海市海勃湾区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6°50'00″~106°57'00″;北纬:39°31'00″~39°37'00″, 东西最宽约2.52km, 南北长约6.4km, 面积15.6451km2。

矿区位于乌海市海勃湾区东南约13km, 乌拉公路、乌拉铁路、临乌高速从矿区西侧通过, 距包兰铁路11km, 乌拉铁路支线为本矿铁路外运专线, 且有公路通至矿区, 交通十分方便。

1.2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1.2.1 自然地理

1.2.1. 1 气象

矿区属半沙漠半干旱高原大陆性气候。阳光辐射强烈, 日照丰富, 春季多风少雨, 夏季炎热短暂, 秋季多雨凉爽, 冬季寒冷漫长。一年四季干燥多风, 昼夜温差大, 最高气温达39.4℃, 最低气温-32.6℃ (一月份) , 年平均降水量247.7mm, 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份, 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80%, 最大降雨量357.6mm, 常以暴雨形式出现。年蒸发量3132.1mm~3919.3mm, 平均3486.1mm。常年以西北风为主, 平均风速3.2m/s, 最大风速24m/s, 最大冻土深度1.50m。

1.2.1. 2 土壤和土地利用现状

矿区所在区域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地表多砂质化、砾石化和有龟裂结皮, 土壤p H值在9.0-10.0左右, 呈强碱性反应, 土壤类型主要有棕钙土、栗钙土、风沙土等。土壤层土质较粗, 多为砂土、沙壤土, 地表多沙砾化, 部分地段表层为较薄的吹砂覆盖, 土壤肥力差。

平沟煤矿土地利用现状以其他草地、裸地和采矿用地为主。

1.2.2 地形地貌

矿区地貌类型主要为低中山和沟谷, 总体地势呈东高西低。低中山主要分布于矿区的Ⅰ盘区和Ⅲ盘区, 地势陡峻;Ⅱ盘区以宽缓的沟谷为主, 地势相对较为平缓。

2 矿山采动造成地质环境灾害的评价

2.1 地面沉陷、地裂缝

平沟煤矿建矿至今分别开采9-1#、10#、14#、16-1#煤层, 开采顺序自上而下分层开采。矿井采煤顶板管理方法为自然垮落法, 采空区面积较大 (目前形成采空区面积340hm2) , 采空高度约2.5m~5.0m, 呈不规则状。

除发生地面塌陷外, 矿区主要地质灾害形态以地裂缝形式显现, 地裂缝长度一般在20m~70m之间, 宽3cm~50cm。

2.2 矿区荒漠化

平沟煤矿由于大面积和多煤层开采, 沟通或破坏了矿井主要含水层, 在矿井采掘中曾发生过2次突水事故, 分别为1986年3月29日和1986年6月21日, 均为底部奥灰出水, 初始水量分别为88.2m3/h、123m3/h。上述情况造成地面沉陷、地裂缝外, 加之矸石渣堆堆放及矿山“三废”的排放, 已经危害到矿区内及周边的植被, 导致植被枯萎、死亡。地表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水土流失加剧, 形成矿区土地荒漠化。

3 矿山地质环境灾害的治理措施

3.1 治理原则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贯穿矿山开采的整个过程, 特别对于开采历史较长的矿山, 由于早期开采过程中, 忽视了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 因而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较多, 且影响和破坏程度较严重, 因此, 在未来的接续生产阶段, 必须加强对被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工作。

(1) 坚持以人为本, 突出重点, 预防为主的原则。

(2) 执行以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

(3) 严格控制矿山采掘接续阶段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扰动和破坏, 最大限度地维持或减弱矿区的地质环境破坏程度, 建设绿色矿业的原则。

(4) 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特点, 对矿山破坏区及权属不明或灭失的采矿用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恢复治理方案, 不同的地段、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恢复治理措施, 以最少投资实现高效的恢复治理效果为原则。

(5) 边开采边治理, 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原则, 确保施工人员和矿山生产人员的安全。

3.2 治理措施

3.2.1 目标

(1) 保护与恢复矿山地质环境, 使地质灾害隐患得到有效防治,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降低矿山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2) 加强后续矸石的合理堆放, 对已存在的矸石进行规范化管理与设计, 避免造成次生地质灾害; (3) 努力减少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 减轻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 最大限度地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4) 努力创建绿色矿山, 促进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3.2.2 治理工程及治理方法

3.2.2. 1 地面塌陷、地裂缝治理

地面塌陷、地面裂缝是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地质灾害。因矿区地形复杂, 高差变化大, 地表变形区常表现为错动型地面裂缝或塌陷台阶。

对于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治理宜采用浅层平整法和排矸充填法进行处理。回填材料充分利用平沟煤矿排矸场风化稳定的矸石。

浅层平整法就是在塌陷不深或积水不多的地方 (3m以下) , 采取平整土地、修缮排灌系统的方法, 改善耕作条件, 恢复作物种植。

对沟谷出现的塌陷、裂缝, 当塌陷深度小于3m, 地裂缝宽度小于300mm的, 可就近取矸填埋、夯实。对出现的局部洼地, 因地势平整, 疏导过水通道。对损坏的草地, 适时补栽 (种) 。

3.2.2. 2 矸石堆治理

矸石是煤矿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 由于历史原因, 平沟煤矿一直采用地面堆放的排放方法。随着资源开采量的加大, 平沟煤矿今后还会产生更多的煤矸石, 如果继续采用地面堆放的处理方式, 势必加剧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土地资源的压覆、破坏。

对于平沟煤矿矸石堆的治理宜采用矸石综合利用和矸石堆覆土绿化的方法进行处理。

我国很多煤矿企业在矸石综合利用上已经总结出一系列科学、合理可行的路子, 例如矸石发电、矸石制砖等等。

矸石堆覆土绿化主要是针对历史上已经产生的矸石堆而采用的方法。对于已经稳固的矸石堆, 在其表面覆土压盖, 一是可以封堵有害气体外泄, 二是在覆土面可以种植草木绿化, 达到改善矿区环境的目的。

另外, 也要重视矸石堆边坡的处理。首先将矸石堆边坡按原有的台阶面进行削减, 削减坡度不大于40°, 并在台阶面上留设一定宽度 (一般不小于2m) 马道。马道内侧设置一条排水沟, 用以排除矸石堆的雨水, 马道平台之间设置竖向排水沟连通, 保证上部雨水顺利引至山底, 矸石场底部建浆砌片石环形排水沟, 将雨水引至沟谷排水系统中。其次, 在矸石堆坡面上也要覆土, 待稳固后植草, 可以起到加固边坡的作用。

3.2.2. 3 矿山荒漠化治理

在矿井开采过程中含水层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造成矿区水土流失, 植被受损, 形成土地荒漠化。

治理主要以黄土填坑植树的方法进行治理。当然, 林木成活需要水源, 这里矿井的废水即可发挥作用。在矿井废水排出井下后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可浇灌林木。

4 结束语

随着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21世纪的能源结构将逐渐改变, 到本世纪中叶有可能发生重大变化, 但煤炭的绝对消费量有增无减。为了可持续发展, 要把能源有效利用和保护环境紧密结合起来。煤炭作为能源的利用方式必须改变, 必须大力开发推广先进的洁净煤技术和煤炭转化技术, 煤炭要通过洁净转化和定向转化变成优质能源和宝贵的化工产品, 煤化工将取代石油化工在21世纪得到蓬勃发展。煤炭的综合利用及其共 (伴) 生矿物、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大有可为。煤炭综合利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即煤转化和煤伴生矿物的利用。因此, 应大力发展煤气化、煤液化, 并加强石煤、煤矸石、煤共 (伴) 生矿物的利用。

篇9:浅论地质灾害评估工作

关键词:地质灾害;评估;方法

每年我国由于自然因素以及人为活动因素造成的例如泥石流、山体滑坡以及地面坍塌等地质灾害特别的频繁,给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地面建筑安全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对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工作,查清地质灾害的详细情况,有利于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害,减少人身财产安全的损失。

1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概念和特点

1.1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概念。地质灾害的评估工作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未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另一种是对已经发生地质灾害的评估工作。在对未发生的地质灾害评估工作,是对尚未发生但是有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预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以及造成的损害程度的严重性,也就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具体的方法是先要分析出地质灾害对该地区造成的危害程度,接着在此分析的结果上进一步的评估地质灾害所造成的预期损失。对于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内容则主要是对地质灾害的灾害等级规模、造成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环境的破坏程度、评估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具体损失等。无论是对未发生的地质灾害评估还是对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评估,其目的都是为了具体反映出地质灾害的特点以及破坏程度,为相关部门的规划、部署和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1.2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特点。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事关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对于地质灾害评估工作人员的要求也非常高,要求相关人员具有科学、严谨以及负责的态度;一般来说,地质灾害的评估工作在可行性报告研究之后开始进行,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以及破坏程度进行研究评估工作,为相关部门的进一步工作提供相应的服务以及科学可行的依据,同时,地质灾害评估工作要和工程项目相一致,以便于更好的工作。由于在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之前,便要先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因此,对于该地区的资料比较匮乏,所以属于风险性评估工作。。

2地质灾害评估的主要方法

2.1地质灾害的风险性评估。在进行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估工作时,要坚持五个原则,第一个就是分级评估、备案的原则。在进行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估是要根据当地的地质实际条件和复杂程度以及项目建设的重要程度将地质灾害分为三级评估:第二个就是区域评估原则。在具体工作中,综合根据该地区的地质条件以及地质灾害隐患分布的不同、预计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破坏程度和建设项目的具体特点,将评估的地区进行区域划分。第三个是就高不就低的评估原则。同一区域内有多种地质灾害共存时,要按照就大不就小、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危险性级别:第四个是对建设场地压覆矿产资源的评估原则。若评估区内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区内下伏矿产一旦遭到开采,会引发大规模的地质灾害,对评估区内地表建筑工程及设施造成极度严重的破坏,则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大;第五是评估区内下伏矿产未遭到开采时,则建设工程不会受到地下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2.2地质灾害的损失性评估。地质灾害的孙施行评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建设灾害损失评估的指标体系,另一个则是给出灾害损失评估的定量方法。在进行具体的评估工作时,应该先确定出地质灾害发生范围的大小,例如发生崩塌或者是滑坡后,确定其崩塌和滑坡所造成灾害的具体范围,以及,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评估范围的确定,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地质灾害评估范围的确定等等。通过地质灾害损失范围的确定可以进一步掌握地质灾害的损失情况。

2.3地质灾害的生态环境性评估。地质灾害的生态环境性评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是由于地震、滑坡等突然的变化所引发的灾难性事件,由于其突然性的特点,所造成危害也更大;第二个是由于河道改流等累积过程引发的灾难性事件;第三类则是由于土壤侵蚀以及河道淤积等在逐渐累积过程所引起的渐发性事件。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地质灾害的灾情主要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一定的威胁。然而第三类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3对于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具体评估

3.1预测评估。在项目施工的所在地区进行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可以分析出该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小以及是否会对工程施工项目产生影响。对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和实际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论证,在周围泥石流、滑坡或者是崩塌等灾害不大于半径范围50米之内建立施工项目。除了自然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外,还有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因此,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还有有效的把握和控制好项目建设可能诱发出来的灾害或者潜在的危险,进而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

3.2现状评估。由于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特点和高要求,因此在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时,要求相关人员具有非常专业的地质知识和业务能力,用非常专业的方法對危险性的现状进行具体的评估工作。第一,要全面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和地质状况,例如该区域之内的地形、气象、水文、地震构造以及岩体工程的地质特征等方面。

3.3综合评估。进行地质灾害的综合评估时,要将预测评估和现状评估进行结合,再对评估地区内的潜在危险以及环境存在的差异性的分布评估,作出具体的综合性评估。此外,对于区域内的适应性要进行有效评估,而划分评估区域的级别时,可以分为适宜、相对适宜以及适应性较差等等,在划分上可以同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大、中、小等划分相同。

结束语:总之,发生地质灾害后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损失,严重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对地质灾害做好评估工作,根据地质灾害的特点和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预防方案和制定详实的措施,为战胜地质灾害,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作出突出的贡献。

上一篇:工程施工总结(玉门镇车站牵引变电所)下一篇:管理从细节抓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