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2024-07-16

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共11篇)

篇1: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四川省XX市XX区XX中学 XXX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断学习,转变和更新观念。课程改革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改变。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新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在某项活动中联合协作的心理行为。合作能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满足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进入初中数学课堂,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我自己的数学课堂也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但时间不长,刚刚只有一学期,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我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学习成绩也有进步。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了,一些学生刚开始不敢上讲台,现在也能在讲台大声讲解。并且能够当面质疑。这些都是看得见的进步和变化。当然也存在问题待解决,下面我就谈谈我在这段时间的教学体会和困惑。

古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新学期开始,我校就开始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没有编过学案,就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己学习编学案,有时两三个小时还编不出一节课来,刚开始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由于准备工作做得不到位,不仅学生没有准备好,教师也没有准备好,特别是组长的培训不到位,效果不好不说,学习的进度还跟不上。一节课的内容,两节课都还上不完。当时真有想打退堂鼓的想法。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学生新课前必须预习,如果预习不到位,学生的合作探究就无从谈起。开始我采取第二天的新课,前一天发学案,让学生回家预习,这样学生每天放学都要接到好几科学案。再加上学科家庭作业,不自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去预习,到第二天早晨就去抄别人的。这样教师检查的时候看见都做了,上课才发现有些学生没有去预习,这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我采取改变方式,当堂发学案,当堂自学,这样效果就好些。但同时又产生一个新的问题:就是时间老是不够,没有时间去处理教科书上的练习题。于是我又采取了这样的方法:学生在家里看书后只做书上的练习题。新课前抽查预习情况后,再发新课学案学习。这样就把教科书上的练习题作为衡量学生预习的一把尺子。在大展示环节,采取分组轮流限时展示,哪一组在展示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其他组成员发现一处就加上一分,同时该组就减一分,小组展示按学生A.B.C级分别加一、二、三分。C级学生展示加分高,但也有风险,如果C级学生不能正确展示则该小组不得分。过了一段时间,问题又出来了:按我们的课堂模式,一节课开始的自学和当堂检测,学生在这两个时间段必须是自主完成任务。是不能讨论的,但小组内部学生容易习惯性讲话。我只好借鉴了别人的经验,加上一条纪律:哪一个小组的学生违规,当堂课得分清零。这招还管用,效果不错。

半期过后,学生已经基本上适应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我的课堂也按照这样的模式上课:检测预习— 自学新课—组内展示—讨论—大展示—教师总结—当堂检测—小结结束。同时,学生上课主动回答正确一个问题加操行一分。小组纪律不好或者合作差,被教师点名一次扣一分。在检测环节采取交叉检测的方式,避免组长为了得分而包庇组员。

经过这一学期时间的尝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习成绩也有了进步。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也是我的困惑:小组之间的竟争激烈,有时为了得分意见不统一,影响了个别学生的学习的情绪,有时还影响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在合作学习讨论中花的时间多,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参与进来;有的小组间没有真正的做到合作。在课堂上,优生与老师配合的时间要多些;在讨论和展示时,有的学生充当看客,也许是他们在心理上存在着某种顾忌;有的学生主动性不强,在学习中不去自己学习,而是等待别人帮助,师生之间的合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等。一学期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来,自己也有感受,要长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评价机制必须要跟上,如果没有一套长期的评价机制,学生在过了一段时间后,学习积极性就会下降。我认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不是不讲,反而该讲清楚的地方更应该讲透。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更不能少,学生如果不去自己学习,就谈不上有什么问题来讨论,那就更谈不上合作。借用一句话,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没有自主学习,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篇2: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1.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更好探究相关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加强与小组成员合作,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升.进而更好完成教学任务,掌握所学知识.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指导下,各位同学自主完成教学任务,既相互分工,又密切配合.最后出色完成所学内容,掌握教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促进数学教学效果提升.小组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分工与配合,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更好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对策

1.进行科学合理分组.为促进学生更好进行合作学习,首先应该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成绩、性格特征、知识接受能力等多种因素.每组成员的优等生、差等生应该合理搭配,一般每组成员5~7名学生为宜.通过合理搭配组员,有利于学生更好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学习效率提升.

2.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任课老师的指导,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每次课堂提问时,可以先让成绩差的学生发言,鼓励他们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促进这些学生更好参与课堂学习与合作.一般提问后要让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在小组成员之间交流意见和看法,然后再发言.而教师则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辅导,帮助学生战胜困难,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为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更好开展下去,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促进教学效果提升.例如,三角函数基本知识学习完之后,让学生利用三角函数测量旗杆或教学楼高度,这是一道典型的需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布置教学任务之后,让小组成员分工配合,进行测量和计算,最后得出教学楼和旗杆的高度,完成教学任务.又如,统计和概率基本知识学习完之后,让学生统计十分钟内通过某十字路口的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货车、客车的数量,然后进行统计分析.这些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小组成员密切配合,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4.科学设计有趣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时,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应该根据教学具体内容,设计有趣的活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更好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证明三角形全等过程中,针对同一个题目,让不同小组尝试运用不同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各小组成员相互讨论,探索证明方法,从而激发学生潜能,开发学生智力.另外,教学中还可以适当引入游戏,让各小组成员在游戏中完成任务,掌握数学知识.通过引入游戏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投入学习当中,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5.掌握科学合作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有目的、有计划进行,对不愿意参与合作学习的学生,要想办法调动他们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战胜困难,掌握知识.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再开展讨论与交流,以提高学习效率.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今后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认识其重要作用,并结合教学具体内容,采取有效策略,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提升.

篇3: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探索实践

随着时代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闪光点。通过多年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我深刻地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对于解决初中数学晦涩、抽象、计算繁琐、冗长的推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流沟通, 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所以, 搞好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主导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因而, 教师必须转换角色, 参与到小组学习当中, 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1.教师的组织、参与、调控作用。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 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 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 并进行现场观察和调控, 为学生及时提供有效的指导;当小组合作遇到学习困难时, 教师应该成为小组的成员之一, 及时点拨讲解, 对学生提供有力帮助。

2.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 掌握学生学习过程的规律和特征, 引导学生获取知识, 培养能力,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重要的前提条件。如教学《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时, 我首先让学生解下列方程:

教师先让学生自主完成, 然后总结这四个方程的解题步骤, 并启发学生观察第 (4) 个方程与前三个方程有什么不同, 能否把分数系数化为整数。在学生经过几分钟的独立思考后, 教师再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小组, 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引导, 要求各组派代表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由其他学生及时进行点评。对总结准确的学生要进行奖励加分, 最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即“在解系数是分数的方程时首先是去分母, 去分母就是给方程的两边同时乘以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从而去掉分母”。如此教师先让学生独学, 然后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最终达到了学习目标。

二、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1.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合作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创设合适的情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学情境的设计应结合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年龄和心理特征来进行, 力争创设出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时, 教师要求学生计算全班每位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的学生质疑:我们统计这么多的数据是否需要很长时间呢?这时, 我说:“能想想其他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各小组开始讨论交流, 并迅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每组的1号学生统计本组成员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其他五位学生分别统计其他五个小组学生的数据。每个合作小组各显神通, 互相配合, 2分钟就完成了所有数据统计, 提高了统计效率。这一系列的活动安排, 既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要, 又发挥了群体的积极功能, 激发了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明确了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数学课堂学习中, 小组成员常常表现出不配合合作的状况。如有一部分学生觉得如果告诉小组其他组员解题的思路和技巧, 别人就会超过他。要改变学生的这种错误的想法, 就要培养学生善于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这些不能只靠一味的说理, 还应该在课堂上适时予以点拨, 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如在学习《日历中的方程》时, 每位学生找一张日历, 尽可能是年月不同的。然后由于教师提出问题:观察手中的日历, 按套色方框的要求圈出9个数字和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2) 通过观察整个日历, 你还发现它们之间有哪些关系?学生立刻拿起自己手中的日历开始观察, 2分钟后只有第一小组的学生互相说出了自己找到的规律, 开始合作交流。其中有1名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反应较慢, 没有发现规律, 但是在其他组员的鼓励、帮助与指导下, 最终他也找出了其中的规律。当讨论结束时, 只有这一组完成了学习任务, 他们的脸上流露出了成功的喜悦。而其他小组成员因为不主动交流, 最终没有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我趁机点拨、总结小组合作的好处, 让学生感受合作学习的优势。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小组活动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分工, 通过动手实践、相互协作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 学生之间互相学习, 彼此赞赏, 就会逐渐感受到集体的力量, 从而获得自信, 增强合作意识。

三、合作小组的激励机制

为了促进组内组间的相互竞争, 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可以在教室的一角留出相应的位置, 作为组间竞争的展示台。在组长的带领下, 每组学生共同讨论制定出本组的宣言、组规、组训。每节课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问题的理解, 只要不出现原则性错误, 都相应的加1分, 完全准确的加2分。这样, 小组全体成员都参与到了本组的活动中, 因此小组成员每人都能加1分。各组组长根据组员每天的课堂表现统计填写“小组激励评分表”, 规定每个小组成员每天最终所得的总分是个人表现获得的分数加上小组奖励的分数。在星期五下午的课外活动中, 数学课代表会把本周每人的总分统计出来, 每周一换, 并保存记录。教师每周对每组成绩排名第一的学生给予奖励, 每组排名最后的学生要为大家表演节目、展示才艺;每周对成绩在前的两个小组予以团体奖励。每月进行综合评比, 奖励优秀小组和组员。

篇4: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022-02

初中英语课堂应抛弃传统的以教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打造自主合作学习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中探索知识,积极动手,提高寻找和分析信息的能力、理解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发现和处理难题的能力、人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下面笔者就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谈一点经验和体会。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进行必要的交流与合作,教师不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而学生也无法充分掌握该知识点的实际应用与表达,无法学到应该学习掌握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枯燥无味。而很多教师在授课时,一直有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提高的错误思想,多次强调、反复突出那些重要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有没有真正掌握这些知识点的问题没有进行过多的思考。具体表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教授知识为重点,轻视学生能力的锻炼和理解应用知识的实际情况。这些错误的教育理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也使得培养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成为教育中难以企及的梦想。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着重于指导学生形成独立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学习意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竞争学习的良好习惯,并体会到快乐学习的真谛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位组员都得到重视,每个学生都可以回答问题,杜绝了以往教学模式中只有少数同学回答问题的现象。小组合作学习时,各个组员都能积极交流与讨论,也可以吸取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成绩不好的学生还可以因此而避免产生自卑心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使大家都得到进步。尽管小组合作学习突出的是合作,但是也可以形成竞争意识,组员之间、小组之间的竞争也会提高大家的学习效率,使大家更有激情地学习英语。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既能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实现共同进步,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模式。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做法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外部环境与教学质量密不可分。为了取得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成功,保证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就显得十分必要。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每位组员相互配合和默契合作,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展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是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小组讨论活动中,积极与学生一起讨论,探索问题,指导小组合作,并承担一定的任务,从而让学生在轻快、自由、自主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习效率。二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尤其是注意激励学困生敢于在小组中发言。

(二)合理分配合作学习小组

有效性教育的基础理论曾提到,为了保证教育的有效性,教育对象中的每个人都必须得到相同的重视。该理论也适用于小组合作学习。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合理划分小组也是关键的一步。英语具有实用性、交际性等特点,教师在分配小组时要以学生为本,注意衡量每个学生的成绩与性格等,避免出现以学生成绩来划分三六九等的现象。如此一来,小组的团队合作性便会得到增强,也有利于促进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形成和谐互助的班集体。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一)优化过程,效率第一

要想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需要我们优化学习过程,积极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改进课堂教学进度,着重关注那些接受能力强和能力弱的两类学生,使他们能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为了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保持正常的上课节奏,合理安排上课时间,注意适时改变教学策略。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出现不能解决的疑点、难题、规律探索等问题时,教师就应该适时地使用小组合作方式。如教师在讲授阅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课下交流探索。在下一节课上课前,教师要认真思考小组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指引学生猜测和推断故事情节。此方法不仅缩短了课堂教学时间,保证了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整个教学过程富有条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单方面讲授知识,而不了解学生是否掌握该学的知识。有效性教育告诉我们,互动可以保证高效课堂教学的进行。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合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能顺利进行,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英语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并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同一高度上,参与到小组中,与学生一起讨论,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三)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应积极反思自身在课堂中讲课的方法和内容,经常思考“我今天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怎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怎样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之类的问题。这样才会得到更多的启示,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的作用有:一是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能合理划分小组;二是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将课堂效率放在优先地位;三是小组合作学习时,把主导权交给学生。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才能发现更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将只是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和合作,主要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实践证明,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互助意识与管理能力,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5: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传授适宜合作方式,推动自主合作实效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课堂,除了传授数学知识,还需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型的互助学习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促成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但是实际教学中有些 “小组合作探究”只是看起来热闹,实际上没有实效,为了合作而合作,为了探究而探究。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影响小组合作的因素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学生认知方面的因素。比如,学生对小组合作探究的目的不明确,积极性不高,因而造成学习态度不端正、行为习惯懒散;或者有学生觉得小组探究就是浪费时间,完全没有必要,因而行动上也会出现合作不力的情况;还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底子比较差,内心比较自卑,也不能表现出参与的热情。

其次是教师在主导方面的因素。有可能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还没有转变,因而在组织小组探究合作时显得很茫然,对学习进度的调控、学习效果的评价都还没有做好充分的预案。

第三是小组探究合作技术方面因素。比如,合作小组的人员构成、探究的问题设计以及合作小组人员的职责,包括发言的要求、问题的记录和组员交流、谁来总结陈词等合作学习交流的技巧。这些都缺少一套有效的程式可以驾驭。

以下内容为付费内容,定价 ¥5.00点击修改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就要首先教会学生适宜的合作方式,有计划推进合作探究的展开,使课堂呈现预期的效果。

怎样才能让自主合作学习真正有效呢?

1、合理安排小组成员。

为了避免无效的散乱操作,可将小组成员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配,每组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明确分工:一人负责问题的讨论与合作;一人负责争议的协调;一人负责记录讨论的结果;一人负责将组织语言向全班汇报交流。每个同学各司其责。每一次的小组探究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次充实有效的学习与合作过程,就不会因分工不明、无法操作,而导致成了一种看似热闹,其实大家都无所事事的华而不实的学习方式了。

2、精心设计合作探究内容。

合作探究的内容应避开一些非常简单的计算类问题,必须是那些有多种可能,有合作或探究价值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合作探究时,必须要精心设计和挑选,尽量选择一些开放性有合作探究价值的问题,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如教学“统计”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教室的分组的真实画面”,用录像快速播放,让学生统计每一个小组中,男女生的人数,学生一时无法看得过来。这时候,就可以启动小组合作,明确分工。有统计每组的男生的,有统计每组总人数的,有统计实际学习小组的数目的。

这样既有亲身参与统计的全过程喜悦,又能感受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活动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参与度和积极性。

3、授之于渔

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组员的学习能力进行适当分工,让各自承担起自己能胜任的学习任务。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意见的正确方式;遇到有不同意见,发生分歧时,应当保持克制,等对方说完,再进行反驳。对于组内争议比较大的问题,可以在班内进行交流。对于各组存在的焦点问题,老师可以进行明确的答复或针对全班进行讲解。

3.4采用科学全面评价,点燃学生合作热情

科学的全面的评价,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有,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使得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发挥出来,让学生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1、用发展的眼光看待。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发现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初二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有一个四川来的孩子,进班成绩在中下,我发现他的外语特别差,只能考二三十分,其他成绩在中等。但这个孩子很好动,喜欢满教室乱窜。

原本家长对他也不抱什么希望,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发现了这个孩子思维极其敏捷,新授课接受能力很强,除了英语外,其他科目都在一点点进步。

抓住他的这个优势,我又及时联系家长,告诉他们这个孩子是个潜力股,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在家长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孩子在初二第二学期期末,数学一跃成为班级前五名,物理居然考了班级最高分。

所以说,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多角度、全方位去考量,对于学生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应当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相信孩子的成长就是在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

2、关注弱势群体

评价班级学生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必须要区别对待。很多所谓“差生”是由于我们总拿分数这个唯一标准评价而得出的结论。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到学习上的弱势群体,并对在某阶段或某方面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换一把尺子去衡量,就会多出一批好孩子。

例如,初二学生陈建,因为听力问题,根本没有办法听清老师上课讲什么,据他自己讲,只能看老师的口型,他甚至连把话说清楚都很费力,大家也听不清楚他要表达什么。老师了解情况后,就专门为他安排一个同学,下课后把笔记给他看,让他把最基本的题目抄写下来,再做一遍给同学检查。一段时间下来,陈建紧锁的眉头舒展了,他还有事没事常爱往老师办公室跑,主动和老师进行了交流。每次上课前,他都会很主动地把讲台擦干净。

如果我们用宽容的心态,用开放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你就会发现,每一个孩子其实都在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改变着,成长着。多给他们一点阳光,让这些学业有困难的孩子,在别的方面找到成长发展的信心。

结尾

篇6: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摘要:数学是一门考验学生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老师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来进行教学,这样既能锻炼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培养学生们团结协作的能力。这对于学生们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数学教育能够训练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启迪学生们的智慧。但是在传统数学教育观念的束缚下,学生们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随着时间的增长,学生们的思维模式就会变得非常僵化,随机应变能力下降。因此老师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一次很好的创新。让学生们通过自由结组的形式来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既能够锻炼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够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意识。这对于学生们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非常有效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并且还能锻炼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们的社会性。因此老师们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正真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我们就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进行逐一说明。首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其学生们的学习欲望,能够真正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这样为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其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非常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而这类人才的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能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其最终目的就是锻炼学生们的这种能力,让学生们能够综合发展。再次,采用此种教学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因为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们通力合作,各司其职这样才能圆满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因此使用此种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最后,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们的社会性,因为每个学生总有一天要走入社会中。而社会就是由一个个的小团体组合而成的。每个团体都有不同的社会职责,大家各司其职,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平稳运行。由此可见,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你对学生们的综合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策略

1、合理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内容

数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因此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数学知识的种类对数学知识进行划分。因为不是每一部分的数学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因为无论怎样进行学生们的划分,在一个小组中总会有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不好的学生。如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封闭性很强内容的讨论,就很难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因为问题的封闭性强,解题思路非常固定,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就能很快获得答案。但是学习不好的同学很可能就会发懒,直接窃取现成的答案。这样对于学生们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因此老师在实际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中应该多加注意,应该选择一些开放性强,具有多种情况或者多种解题思路的题型。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例如,在探讨矩形中的动点问题时,因为这种类型的题目中,给出的点是在进行不断的移动。所以在不同时间点会出现在不同的位置,这样也就回造成答案的多样性。这种类型的题目往往非常复杂,一个人很难将所有的情况都考虑周全,因此这一类型的题目非常适合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将每个学生的智慧利用起来,从而攻克难题。

2、合理对小组成员进行搭配

每一个数学小组都是一个小集体,学生们在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也在不知不觉的进行集体活动。因此老师们应该合理对每个小组的.成员进行搭配。这主要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如果强行将两个性格正好相反的学生放在一个小组进行学习,那么必然会影响整个小组的学习效果。所以老师们应该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来有目的性的进行小组成员的分组。这样才能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例如,老师们可以在课下细心观察哪些学生们会经常一起进行玩耍。这些经常一起玩的学生们必然是互相比较熟悉的,性格也是相近的。这样学生们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自觉的互相信任和尊重,出现具有争议的问题时,也更能够包容彼此。因此老师就可以基于这种情况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成员的分组。

3、鼓励学生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发散思维

数学是一门非常神奇的学科,我们对待同样一种问题时,可以采用多种解题方法来进行解答。因此老师们应该鼓励学生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开动自己的脑筋,找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解题思路。在鼓励学生们进行发散思维的过程中,老师们应该积极对学生们的思路进行引导,因为培养发散思维是一件好事,但是没有方向的瞎想就一点实际意义都没有。因此老师们应当在学生们进行发散思维前给予一定的方向性上的指引。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们发散思维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实际解题能力。例如,学生们在几何学的证明题中。因为给的已知条件有很多,学生们仅仅使用其中的几个条件就能完成证明。学生们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就应该充分将思维发散开来,因为这种类型的题目往往是一题多解,通过对不同的已知条件进行运用,然后通过不同的定理和方法就能够完成此类问题的证明。因此老师们应该在学生们探讨此类型的题目时鼓励学生们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问题的解答,这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够积极开动脑筋,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来。

三、小结

总而言之,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探讨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多的优点。老师们应该积极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够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谢雪芬.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探讨[J].都市家教(下半月),,(7):128-129.

[2]魏哲侠.基于小组形式下对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研究[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4,(9):47.

篇7: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九中学李洁

【摘要】在教学中运用合作研究的模式,能够有效地优化英语课程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整体的英语素质。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正确的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

篇8: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近年来,我一直在探索初中数学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研读关于合作学习理论的知识,并在班级授课的背景下,摸索出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概念和优点

我们所说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就是将一个班的学生以4~6人为一组,按均衡编组的原则,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以合作为目的,以思想为主导,把班级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把学习任务有计划地布置给各个学习小组,让各小组成员进行学习,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体现真正的集体.

共同的学习活动目标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它是由教师设计好的布置给各组学生合作完成的学习任务,改变了以往学生独自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的模式,从而使师生、生生之间进行合作,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可以较好地交流,为完成学习目标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合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个体与集体之间有了联系,真正的班集体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得到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责任感、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精神.

2. 学习主体为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为学生提供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空间.首先,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客观的、未知的世界,施展自己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充分、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活动时间,积极参加学习活动,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张扬自己的个性.其次,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学生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智慧水平、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可以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 教学活动的社会性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小组合作学习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和师生之间的情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配合,分工合作,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社会化.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的成长、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促使学生成为社会型人才.

4.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偷懒的学生在小组成员的感染下,积极学习和思考,交流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勤奋好学的学生带动了“懒汉”,鞭策和激励“懒汉”去学习和思考.小组合作学习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发挥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努力学习.

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一定要将班级教学和个别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初中生学习数学的一般规律,我经过反复实践、探讨和深入研究,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其操作程序如表1所示(另页显示).

三、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合作学习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有计划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一帮学生围在一起东喊西叫、乱吵乱闹.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教学内容,明确合作学习目标,设计好教学案例和习题,所设计的练习题要难易适中.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第二,教师给各小组布置练习题后,一定要给学生留足时间完成练习和交流讨论,要适当指导和照顾学困生,让他们有思考和进步的空间,并制订相应的合作规则,让学习好的组员指导学困生做题,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境.在组与组之间交流时,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表扬,引导学生发言,让他们多交流、多讨论,促使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三,要定期轮换各组小组长,促进组内分工多样化,并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第四,评价要正确且全面.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学会与他人相处、接受他人、欣赏他人,从而取长补短,提升自我素养.学生正确评价他人,并接受他人对自己的合理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综上可知,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张扬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但教师要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覃翠福.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J].小学教学参考,2013(35).

[2]杨凤林.教育学“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3]曹建宗,王武学.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12).

篇9: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应用

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只有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意识,让学生把握住数学学习规律,才能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稳步提升。针对这样的情况,小学数学教学需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数学学习理念和方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组合作学习探索的内涵

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小学数学课堂形成了一个同学之间良性交流的学习环境,让数学教学的授课氛围更加贴近学生群体。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教学表达形式,创立一个学生和教师交互式学习讨论的环境,实现班级内部师生的共同进步。与此同时,随着现代教育理论对于知识应用能力要求的逐步提升,将数学基本理论和数学实践应用模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已经逐步成为数学教育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有助于集中小学生的集体智慧,为小学生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让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集中合作式讨论,将数学理论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小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帮助学生终身学习数学的有力工具,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独立思维的能力,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理论实践能力,为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帮助,也为小学生的后续数学知识学习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学生仍不是课堂的主体

截至目前,我国的数学教学仍然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数学教学知识的传递相对比较局限,学生难以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不解及时地反映给数学教师,学生也就慢慢地转变成数学学习上的被动接受者,严重地影响到数学教学效果。综上所述,如果难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数学教学理论实践应用模式,就可能导致数学教学效率的下降。

2.小学数学课堂的讨论氛围不足

通过对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的解读,不难看出,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是接受数学知识和思考数学知识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自主思考所建构的数学知识体系,才是学生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体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普及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过程中,难以让学生掌握主动的数学理论实践方案,学生所获取的知识的牢固性就会比较弱。从这样的情况中不难看出,在当今的数学教学中,数学理论实践应用过程中,学生难以充分享受到数学学习的情景和交流,是制约数学教学中数学理论实践应用发展的一大因素。

为了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学中数学理论实践应用效果,数学教师应充分了解自身的教学任务,在数学理论实践应用过程中,利用自己的数学教学经验和对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的理解,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杜绝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机械记忆和背诵的方式,有效地促进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效率的提升。

3.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单一无趣

目前,在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教学方法形成严密的参考学习,也没有从本质上改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这就导致最终没有从本质上升华教学方法,学生所接受的教学过程还是单调乏味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很低。例如,在进行《应用方程解决问题》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还只是单调地使用黑板列方程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只是延续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抽象的理论的“被灌输”过程,如果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足,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优化设计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融合多种数学教学理论开展小组合作教学

为了有效地解决我国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缺失问题,需在课堂上有效地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学中数学理论实践的应用效率,需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解决数学理论实践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升学生数学理论实践应用的能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式与方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式与方程》中的各个知识点放在一起,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将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知识点有机整合在一起,并让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提升学生的数学理论应用能力。

2.优化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优化数学理论实践的应用结构,可以有力地改善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数学理论实践应用教学模式要求数学教师发挥的主要作用是引导,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甘做学生实践应用的指引者,辅助学生进行数学理论实践应用。

在学生进行数学理论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应总结出每一个学生的基本特点,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特点的数学教学模式,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实践应用学习态度。例如,在进行《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教学时,涉及“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公式”这几个数学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并将关联的理论展示给学生,在尊重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相应的数学理论的应用研究,加深学生对数学理论实践应用的理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就要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变革。通过合理利用相关的小组合作教学理论,有效转换数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主体,有效地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许文英.小学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1).

[2]赵秀梅.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途径[J].科学大众,2007,(08).

[3]谢文秋.把小学数学课堂还给孩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4).

[4]许艳.浅议小学数学课教学方法的改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

[5]丁娟.例谈小学数学课的有效导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9).

[6]黄淑英.小学数学课应重视学生“提问题”[J].科学大众,2007,(04).

[7]管云.把自由的课堂还给学生——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氛围的创设[J].科学大众,2008,(09).

篇10: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课题中期报告

顺平实验学校数学课题组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顺平实验学校数学课题组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由顺平县实验学校数学组承担的“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与2011年4月份申报,与10月份开题被确立为保定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的课题,今天,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向各位专家、领导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数学教研组决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期望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有效教学,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锻炼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合作,要求学生努力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评论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意见,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使学生在集体的学习合作中逐步意识到在竞争的社会中,有比竞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合作,没有合作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将受到限制。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①通过课题研究提炼构建有助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一般模式和探索出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

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民主的意识、竞争的意识、创新的意识和善于表达的能力。

③小组合作学习中,研究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完善的联系,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成效的评定及多元的评价策略。

研究重点: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及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研究难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三、课题的开题情况

2011年10月19日保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会在我校召开,县教研室王长福主任作了重要点评,对课题的研究方法及课题的第一手资料的积累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对课题的研究过程提出了指导性建议,课题组全体成员受益匪浅,进一步增强了课题的研究信心。

四、课题的研究过程及进展情况

1.学习相关理论,为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首先,我们课题组的成员自己学习相关理论,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心理学、合作学习等方面的理论文献和各种案例。利用每周的教研时间大家沟通交流,经过不断的讨论甚至是争论,老师们的思想观念渐渐地统一了,对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个比较客观和理性的看法,并确定了课题研究的内容。确定主题之后,我们数学组又一起学习了一些相关的现代教学理论,主要有《教育研究》中王坦的《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李克东的《行动研究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法及原则》《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研究》《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等,通过这些理论学习我们大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更加深刻,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进行实践,开展合作学习,改进合作方法。

我们的课题研究于2011年10月正式进行课堂实践,课题组成员分别按照各自设定的小组合作模式开展起来。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试着运行,主要的研究方法采用的是案例分析法,我们学校一直采用集体备课的教研形式,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做一次公开课,我们数学组每两周有一位教师做课,我们的课题研究结合做课教师的课例进行分析,共同探究进行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为了了解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现状,我们于今年的2月份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共调查了6各班的324名学生,调查问卷及调查资料见档案,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①、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这种学习方式比较感兴趣,问题4、16的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喜欢“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认为这种方式能使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有利于班集体的建设。但还有一小部分学困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是很喜欢,第9小题结果显示一些学困生由于学习差,不敢发言,怕说错了被同学耻笑,第16小题结果显示有10.8%的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兴趣,说明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困生的参与度还不是很高,还有待于教师进一步的引导和鼓励。

②、课题组的老师们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学生心中已认可了这种学习模式,在合作前,教师都能结合教学,给学生明确的合作任务,明确的合作目标,并有一定的分工,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合作者“,“参与者”“咨询者”“指导者”的作用,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争取不使每个学生“掉队”,并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之上获得进步和发展。

③、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在合作学习环节,教师们做的还可以,但合作之后的评价可以说还是一个“空白”有的老师对发言的学生进行个别表扬,有的老师通过发绿卡的形式对小组进行表扬,但没有一个老师综合评价每个小组的表现,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认可,我们的学生在一番努力打拼之后,虽然硕果累累,但却没有得到任何的赞誉和奖励,下次还会努力打拼吗?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在课上有出色的表现,学生对我们同样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是我们的表现却让学生很是失望,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反思自己的研究:半年来,我们课题组在不断地学习,并结合自己的 教学进行研究和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尤其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欠缺,在以后的研究中小组评价机制将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我们课题组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并且我们每个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大家在教研例会上把各自收集到的信息汇总到一起,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从而得到一阶段我们实验的真实情况和效果。针对一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及时的进行调整,通过不断的更正,调整,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越来越得心应手,也逐渐地摸索出里面的一些规律,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操作:

(1)科学合理分组,使学生“可合作”

合作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为了让学生得到有利的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为了让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创设快乐有趣的情绪氛围,必须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我们才采取的是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性别及班级干部分配等。同时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这样分组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学习小组人数一般为4人,以2人为基本互助单位,根据班额大小,分成10—15组。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的问题由组长布置分工、安排学习,小的问题2人组交流,难的问题全组解决,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参与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每个小组中设有一位组长,成绩好能力强的做组长,其他三人当组员,再近半年来的研究发现有时结果很多,学生回答是会记不完整,于是这学期我们又在每组中设了一名记录员,记录探究结果,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又能节省回答问题的时间感觉效果较好。

(2)优化评价机制,使学生“爱合作”

及时评价、反馈、激励表彰是小组合作得以持久推进的重要保障。因为学生渴望得到承认,被认可,是他们学习动力的添加剂。在小组评价方 面,我们采用的是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其中以小组的整体表现为主要标志,改变了过去以个人成绩为评价标准,以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主要的奖励是发绿卡,因为我们学校有发绿卡表扬学生的习惯,在每学期期末评优评模中以绿卡的多少为主要依据,学生还是比较喜欢的这种奖励方式的。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绿卡的发放是以组为单位的,组长在根据组员的表现进行支配,这样有利于促使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3)设计合理的合作内容,使学生“能合作”

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也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现状进行选择是否该进行合作交流。合作性的内容要难易适度,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如果合作要完成的问题过于简单,不加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这样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合作交流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讨论价值、有一定的思维含量。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吃,千万不要过于简单。否则,在没有合作价值的情况下,合作就是一种重复的劳动。

(4)培养合作意识,训练合作技能,使学生“会合作”

为了调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培养组长和组员的合作技能。首先是组长的责任心,和后进组员的上进心。要把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立起荣辱与共的关系。让学优生带动学差生,让学差生抛弃自卑感,建立自信心,拥有成就感。组长要对组员负责,学优生要对学差生负责。小组的整体是对比竞争的基本单位,这个时候,小组成员就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他们的合作才会有较高的效率。在合作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使学生①学会倾听②学会讨论③学会表达④学会评价

(5)把握合作时机,使学生“想合作”

①在新旧知识衔接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中数学知识大部分是从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伸发展的。教学时,应做好铺垫与引伸工作。但由于 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差异,有的学生能较好进行知识的正迁移,而有的学生却感到困难,存在许多的疑难问题。这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启发,发挥互补作用,达到共同认识与理解的效果,从而能顺利将旧知迁移到新知。

②在学习重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也就是教学的重难点。这时教师有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小组合作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究,有利于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同时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与协作精神。

③在归纳法则、揭示概念、探究图形性质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法则、概念、性质大多数是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通过观察、比较、抽象、归纳而得来的,其推导过程有时显得枯燥无味,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集思广益、协作功关,从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加强对结论的认识与理解。

④在操作实验、探究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材中许多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动手试验,通过分析试验的结果发现、探究、总结规律。有时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这时就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挖掘集体潜能共同解决学习的问题。

⑤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当学生给出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门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有依据地展示出来,对学生的不同解法广泛进行交流,并及时反馈,扩展学生的解题思路。

五、研究的收获

1、经过近一年的研究,我们逐步的总结出一套符合我校校情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①合理分组②创设问题③独立思考④小组合作⑤成果展示⑥教师点评⑦升华导行

2、初步的理论成果:论文《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内 容详见档案资料)

六、存在的一些问题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也遇到了不少困惑:

1、注重了“合作学习”,弱化了“独立思考”。

我们也发现,当要求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有的学生无从下手,等待着合作交流。为何造成这种现象的呢?因为在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学习的时候,大多数是那些思维敏捷,反应快的学生主导着交流的过程,能力稍差的学生则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考,久之就养成了一种惰性,等着别人给他提示和启发,或者干脆等着别人说出答案。

2、注重了“个人评价”,弱化了“小组评价”。

开展合作学习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以我之见„„”,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显然,学生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同时也把集体劳动的成果变成了个人的功劳,还会影响其积极性。

七、下一阶段的任务

1.加强学习,增强教师科研意识。加强教育科研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 以精深的专业知识引领课题研究。

2.立足课堂,抓好科研常规活动。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倡导和研究,在今后的实际操作中着重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和内容以及评价方式,不断开展教育教学反思,把课题研究落实到实处,争取出更多的研究成果。

3.扎实有效,实施规范化的课题管理。加强课题过程管理,深入研究,不断完善方案,并注重研究资料的积累。

篇11: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问题的提出】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在数学课堂上,时常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只有其“形”,而无其“实”。我们不妨从以下现象去审视。

现象1:小组内一位同学自始至终唱“独角戏”,其他同学当陪衬,学困生自我嬉戏。

审视:合作学习成了好学生的“舞台”。“教师讲,学生听”是传统的课堂模式,演变为“好生讲,差生听”。学生之间没有真正的合作,这不仅不利于差生的发展,对好生也是不利的;好生的观点和视角支配着小组的一切活动,缺乏认识的多样性。

现象2:教师一声令下,学生立刻三五成群,只见每个都在说,但说的什么却不甚了了。教师再一个手势,学生迅速返回,端坐其位,合作猝然而止。

审视:合作学习变为“小组讨论”。老师既不指导学生如何与小组中其他成员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中的交往情况,学生要么自己埋头钻研,要么乘机以小组为掩护开小差、说闲话,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佳。

现象3:教师出示投影或大屏幕展示,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讨论如下问题:合作学习(1)、合作学习(2)、合作学习(3)……一节课不下五次。

审视:合作学习弱化教师的作用。为了一味地体现课程改革精神,教师当起了主持人,让学生自由组合起来讨论。更有甚者,由一名学生当节目主持人,小组讨论接着派代表轮流拿着稿件宣讲,这样在有深度的知识上,缺少了教师富有启发性讲解。那么如何有效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就以上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解决问题的创新点】

一、转变教与学的观念

新课标提倡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探索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教学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对其它学习方式的彻底否定,也并不意味着只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或“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我们所希望的是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一种最佳协合状态,以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重视教学技能的研究

(一)合理进行合作学习的分组。

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异质分组。要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具体分工如下: 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

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

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组长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①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②要能管住自己,有助人为乐的精神;③要善于倾听自己小组成员的发言,听取其他组成员的意见;④要懂得怎样组织自己小组成员进行学习,鼓励学困生多发言;⑤要控制好自己小组的吵闹现象,对不积极参与的同学找其原因,汇报给老师;⑥要有对自己小组成员评价、总结的能力。

(二)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什么时机实施合作学习,等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大致可分为:明确学习任务——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反馈结果。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该做什么?又该关注些什么呢?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和问题。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手段。学习方式与所学内容应互相适应。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2、在小组合作前,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述。讲述的目的主要有三:(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告诉学生他们会学习什么,他们必须掌握什么;(3)将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为学生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提供必要的帮助。为了保证讲述的有效性,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呈现信息,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讲述的量要适当,抓住学生在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来讲。

3、合作学习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并从中判断问题对学生而言的难易程度,如果学生都可以理解和解决,那么教师可以不流于一定要让学生合作、讨论的形式;如果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或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机。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学困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时,要积极引导每位组员站在小组的立场上,每个人发言代表着一个小组的成就,让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当遇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可即时做出妥善处理,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交流合作与探索。

4、积极开展合作学习的总结与反思。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反思成果与不足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数学日记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努力提高对小组进行调控、组织的技能,及时地诊断与处理问题。

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能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进行帮助,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的调控和促进。通过新课导言的设计,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冲动和愿望。在合作学习中,要巧妙地把你对学生个人和小组行为的期望传递给学生,从而激活学生的互动技能和社会技能。在合作学习中要尽量多走动和观察、倾听,必要时可进行干预。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及反思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会反思,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

三、加强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

教学中,教师要告诉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它是如何展开的?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如尊重对方,善于倾听对方;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总体而言,主要应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能力。

1、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由于人的个性的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创设合作情境,如:动手操作、估计、讨论、课题学习……。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要充分的肯定与表扬,而更重要的应突出小组合作的成功。交流时,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教师要仔细地倾听学生的想法,激发讨论,耐心启发,直至成功。

2、积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讨论问题。

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4、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

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而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四、建立切合学生实际的评价方案(附表),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和全面性。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评价合作学习成果的量化办法:

(一)结合前一学期综合测验考试成绩,再加上课堂练习与作业情况,给班中每位同学定一个基础分,小组的分配就是以此分为标准,而小组内部由高到低依次记为1、2、3、4号选手。小组总分则是这四人的总平分,小组的组次也是由总分的高低排定。也就是说,小组的组次就代表了小组在班中的名次。基础分与小组总分是不定的,由于合作的结果,各学生在测验中会取得理想的成绩。所以当每次分数超过本人的基础分时,就可在基础分上加分,使他更具有竞争力。如考试失误,成绩不理想,就要被扣分,选择每个人的基础分随他们的表现好坏而升高降低,他们的身份也会随之改变,而小组的分数也会由于每位成员分数的改变而改变,相应的小组名次也改变了,这样每个人都会珍惜任何一次的考试测验,认真对待。同时,为了在平时上课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以评分为手段,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在上课答对一题就得相应选手号码的分数,以一定时间为周期进行结算,每个周期的冠军小组可在每位组员的基础分上加一分,小组总分也加一分,这样就可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设计必答题与抢答题,必答题由每个小组的成员回答,对错则加、减分,抢答题由小组讨论好以后全体起立表示抢答,再由老师选其中一位进行回答,这样既避免了有些人动脑有些人不动脑,又避免了1人做好大家抄抄,因为在挑选回答问题的人要说出为什么,每节课进行效果明鲜,动脑与举手的同学很多。

【取得成效】

上一篇:采购操作业务说明下一篇:室内设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