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2024-06-02

水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精选9篇)

篇1:水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农村水电运行实时监控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应用

【摘要】 当前,农村小水电信息化建设和管理非常薄弱,在发电运行实时监控方面几乎是空白,影响了农村水电综合效益的发挥。为此,做好水利水电综合监控和行业监管,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经济和社会效益,尽早开展农村小水电运行实时监控和信息化管理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大田县水电信息监控网站的工程建设和研究创新,介绍主要做法和应用成效。

【关键词】 农村水电

实时监控

信息化

网站建设

软件编制 概述

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当前农村能源很短缺的情况下,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分散开发利用农村小水电。我国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已大量开发农村小水电,中东部省份的小水电开发率有的已达60~90%,为发展地域经济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虽小水电蓬勃发展,由于上网电价太低,自身经济效益却很差,导致行业管理和装备水平很落后,尤其是装机容量较小的水电站,几乎没有自动化设施,信息化和实时监控方面更是缺失,影响了小水电综合效益的发挥。虽现在信息化和数字化及监控自动化发展很快,但小水电行业因为自身经济能力很差,根本不敢设想开展这方面工作。然而,行业主管部门也是重建轻管,没有很好重视抓这方面工作,以致小水电的信息自动化和监控管理完全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因此,我县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从2010年底开始,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和投入,并开展全县水电实时监控和信息化系统开发应用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效,现已初步建成“大田县水电实时监控信息网站”(http://

联系电话:0598-7295845 手机 *** 通讯地址:福建省大田县水利局

(邮编366100)

篇2:水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关于信息化系统在铁路水电业务经营管理中应用的思考

文章介绍了信息化系统在水电业务经营管理中应用的主要功能,对目前铁路水电信息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加强水电业务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服务水平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信息化系统在铁路水电经营管理中应用的深层次问题及发展前景.

作 者:彭跃发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铁路局,供电段,内蒙古,呼和浩特,014010 刊 名: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CONOMY 年,卷(期): “”(7) 分类号:U291.18 关键词:信息化系统   自动化   经营管理   应用   铁路   水电业务  

篇3:水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在我国, 水利水电的发展历史已久, 最传统的水利水电管理办法就是由人工管理, 虽然说人工管理时也会运用到一些科学技术, 但是从应用的范围和深度来说, 还远远不够, 它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 而且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也没有合理有效的应用在水利水电的工程建设上。一旦水利水电的工程管理没有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管理体系的话, 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结束之后, 工程的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由此可见, 推进水利水电信息化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分析

1.1 繁琐复杂的工程主体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大众工程之一, 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广大的人民群众, 为了保障大众的利益, 就要保证在规模上要大于其他的基建项目。工程项目的主体区别于一般建筑物的用处, 它的工程主体较为复杂, 主要是通过引水发电的形式, 功能性比较强。

1.2 多种因素作用于工程质量

水利工程比较复杂多样, 但是每个环节又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所以在水利工程的每个具体环节, 比如说相关的设计方案、水利水电施工选用的材料、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方法等任何一个环节, 如果出现情况的话, 后期都会影响到整个工程质量, 造成工程无法按照预期的工期进展。

1.3 隐蔽性强的工程主体

在水利水电的施工过程中, 工序不仅繁多而且相互交杂在一起, 中间的产品种类多, 所以造成了工程主体存在着较强的隐蔽性。在施工的过程中, 如果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一定的敏锐性的话, 就很难发现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的整体质量得不到保证, 而且从表面来看, 大家可能会觉得设计的相当合理规范, 设计出来的结果也是和设想的相一致, 很容易将有着极大隐患的项目判断成合格的, 后期如果出现问题, 就很难补救, 也会影响到施工单位的口碑。

2 推进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积极作用

2.1 进一步推动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的进程

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迅速, 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且经济的大发展也必须要靠信息化来推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何能够推进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就需要各行各业的抓住机遇, 跟上时代发展的进程。水利水电工程是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实现信息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相关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 而且在进步的管理理念的指导下, 可以较大程度的弥补人为管理的不足因素。

2.2 人民生活品质得到了极大改善

人民生活幸福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水利水电的建设也能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仅能够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 用水用电上有保障之余, 还能够推动他们的生活品质的进一步提升, 有利于民众的重要举动。

2.3 有效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要保证它能够获得稳定的发展, 就要加强管理的规范性, 而传统的管理方式, 侧重的是人, 但是已经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所以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系统的信息化的建设是目前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3 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在水利水电工程方面

3.1 数据库。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就如同一个收纳箱一样存在的一个空间, 能够对水利水电中出现的数据收纳进去。如同将每一滴的水珠汇聚在一个杯子里一样, 数据库就是将水利水电施工中产生的数据信息将他们全部都收集起来。

3.2 数据处理模块。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对数据的分析处理, 处理模块是这个系统的灵魂所在, 将看似毫无关系的一堆信息通过数据处理模块加以分类分析总结以及归纳。数据处理模块就是通过这些处理模块将信息予以分类管理。

3.3 输入模块。

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输入模块, 对输入也是做了要求的, 例如输入的格式、方式和条件等。为了方便施工人员以及施工的监管人员对信息能够及时的记录, 输入法应该能够实现客户端使用。

3.4 查询模块。

查询方式的存在就是为了能够快速找出所需要的信息内容, 这样对于查询的方式和内容都会有个输出格式的设定。对于各个信息都有特定的标段工具。

3.5 账号管理模块。

设置账号对系统进行访问。这样有利于控制客户访问系统的权限。对于每个访问系统的人员按照各自的需要设置相应的权限。

3.6 坚持自主创新意识。

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 在科学发展的时代, 一切都在更新换代, 拥有创新的意识不断的改变自己与时俱进才不会被时代所抛弃。

4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是科学技术在实际中运用的操作, 科学发展的目的最终还是希望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信息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的运用是科学技术进步的表现。信息化系统管理水利水电的工程施工相对于之前的办法来说节省了人力还提高了效率。人们在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时也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加以改进的, 以便更好的适应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有国.大型水电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组织实施方法探讨[J].中国三峡建设, 2004 (04) .

[2]王华夏, 谭建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探讨[J].湖南水利水电, 2010 (02) .

[3]孙国勋.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远程在线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 2009.

[4]张大军.建设工程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篇4:水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方式;分析

现阶段,多数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方式都是传统的人工管理,虽然应用了一定的信息技术,但从全局上看,信息技术的应用比较匮乏,而且多数的水利水电工程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这就使得近年来的水利水电工程经常出现问题,由于没有系统的管理方式,对百姓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必须适应现阶段的发展,构建管理信息系统,为国家发展和百姓的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构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一)促进国家的现代化发展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国家的重要工程,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毫不夸张的说,水利水电工程能够有效的促进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就现阶段的水利水电工程而言,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只是在管理方式上有一定的欠缺。构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的弥补管理中存在欠缺,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二)改善百姓的生活质量

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就是百姓的生活质量是否提高。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对于改善百姓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是水利工程,百姓生活中离不开的第一个因素就是水,水是万物之源,从古至今都影响着人类的发展,水利工程能够极大的改善百姓的生活,让百姓的生活用水得到充足的供给,因此,构建管理信息系统对水利工程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其次,水电工程在百姓的生活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利用水能来发电已经广泛的应用到百姓的生活中,使百姓的生活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而构建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使水电工程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对现阶段的情况而言,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

(三)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

现今的社会正在快速发展,保证社会能够快速、稳步的向前发展是国家的重要任务。水利水电工程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工程,必须得到良好的管理。传统的人工管理,已经没有办法适应现今快速发展的社会,反而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构建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必要的举措。很多国家都在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中,构建管理信息系统,有些国家已经广泛的应用,使社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我国作为国际上的大国,绝对不可以在这方面落后,一定要构建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社会整体进步。

二、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方式

(一)坚持自主研发

构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对国家、社会、人民都有巨大的益处。但构建方式必须遵守自主研发的原则。现阶段的发展中,任何一项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都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筹码,我国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必须进行自主研发,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引进国外的技术,始终都要受制于人,必须拥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方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尤其是对水利水电工程。

(二)坚持从百姓的角度出发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必须从百姓的角度出发。国家的任何一项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并不是单纯为了在国际上竞争,而是为了让百姓的生活过的更好。一些发达国家,在构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之前,会做一些民意调研,充分的了解百姓的意愿。这样研究出来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才能广泛的应用到百姓的生活中。我国也要从百姓的角度出发,在做民意调研的基础上,还要对单位和企业进行调研,广泛的征求意见,尽量做到让大家都满意。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从百姓的角度出发,不仅可以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改善百姓的生活,还可以使国家的综合国力增强,在国际上更具竞争力。

(三)符合专业人员的要求

构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虽然是以自主研发为准则,百姓的意愿为主要考虑因素,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符合专业人员的要求。专业人员对与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经过专业人员的确定,才能投入使用。符合专业人员的要求不仅仅意味着能够广泛的应用到百姓的生活中,还意味着国家对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重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专业人员的确认,可以理解为国家的认同,更多了一份保障。

总结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更让百姓的生活富足、安康。工程建设之后,管理就占据了首要地位,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传统方式渐渐退出了舞台,构建管理信息系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构建管理信息系统对水利水电工程而言,是比较实用的。而传统方式还没有完全的退出,因此,要将传统方式中有利的一面引导至管理信息系统中,自主研发出既符合百姓的意愿,又符合专业人员要求的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李有国.大型水電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组织实施方法探讨[J].中国三峡建设,2004(04).

[2]陈晓辉,白少稀,许云丽,望原.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信息系统工程,2010(01).

[3]王华夏,谭建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探讨[J].湖南水利水电,2010(02).

作者简介

篇5:水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首先,从管理层进行论述,它主要是负责实施综合性管理工作,在此阶段中,以网络为基础,设备借助传输层和生产层中的服务器相互连接到一起,与此同时,和外网中的设备相互连接到一起,从而发布一些数据。管理层中的设备主要包含多个环节,其中表现在系统服务器、监控计算机以及手机终端等。在管理层中,一般是将小型水电站中的各项参数全部储存起来,然后加以分析和统计。另外,对系统的控制,在管理设备的同时分析出存在的故障情况,随后解决。从操作过程可以看出来,管理层内的软件自身具备特殊性和拓展性特征,它产生的作用极高,能够在遵循小型水电站原则以及合理使用技术的基础上来达到多个用户多场合应用。

2.2传输层

传输层一般是负责信息数据之间的交换,其中包含通信设备以及通信线缆等。传输层产生的作用是借助各项现代化通信技术来完成数据之间的控制和传输。传输层在遵循通信协议的基础上自动化识别各个信息设备包含的数据,及时的更换。此外,传输层包含水电站监控设备和其它监测设备以及调度之间的通信。在现有的传输层中,使用的通信模式主要是将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相互结合到一起,实现对机组运行的控制。当前,很多领域都引进了无线通信这一方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数据采集点不多并且成本过高的设备。此外,无线通信还包含近距离和远距离。针对距离较近的设备实施通信工作的时候,可以使用蓝牙、无线等,在距离较远的设备实施通信工作的时候,可以借助GPPS或者是3G网络。

2.3生产层

篇6: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管理办法

自动测报系统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电安生[1996]917号

各电管局,有关省、市、自治区电力局,各勘测设计院,有关水电开发公司,重点水电厂:

为切实加强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管理,充分发挥其在防洪、发电、保障水电厂安全运行等方面的综合作用,现颁发《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管理办法(试行)》,请各有关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管理办法(试行)

1996年12月27日

附件:

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管理办法

(试 行)

电 力 工 业 部

1996年12月27日

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管理办法

(试 行)

一、总则

1.1 为加强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以下简称测报系统)的管理,保证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其在防洪、发电等方面的作用,提高水电工程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和能源部《水电厂防汛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1.2 本办法适用于电力行业的大中型水电厂。其他水电厂可参照执行。1.3 水电厂应根据需要积极建设测报系统。

1.4 测报系统建设应遵照实用可靠、经济合理和技术先进的原则。设备选型原则上应立足于国内。

1.5 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负责归口管理。

二、建设管理

2.1 新建水电工程,测报系统的建设按基建程序办理。

2.2 已建水电厂,由电厂提出测报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报主管单位审查批准。立项后,由主管单位负责组织设计和方案审定。水电厂负责组织实施,主管单位负责监督。

2.3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良好的售后服务,主管单位或业主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招标或议标的方式选择设备和确定施工单位,中标承建单位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水电厂应组织有关人员积极参与测报系统建设的全过程,主管单位或业主负责监督。

2.4 测报系统建成后,水电厂要对测报系统进行不少于一个水文年的试运行,按有关规范和规定对测报系统的可靠性、畅通率和水文预报方案等进行严格考核。考核合格方可验收。

2.5 测报系统验收应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由主管单位或业主组织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进行验收。考核验收资料应整理归档。

2.6测报系统验收后,经过2~3年的运行考核,运行正常,可取消人工测报站。但重点站必须有备用措施。

2.7 水电厂应要求设备供货和承建单位保证优质的售后服务,对测报系统发生的问题,要按合同及时解决。

三、运行管理

3.1 水电厂负责测报系统的运行管理和设备维护,指定切实可行的运行维护管理规程,建立技术档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主管单位或业主负责监督管理。

3.2 为保证测报系统设备的安装、测试、巡查和维护,水电厂应配备必要的仪器、仪表和车辆。

3.3 测报系统的运行维护实行汛前检查、汛期巡查和汛后检查制度。3.3.1 汛前检查

水电厂应把测报系统的汛前检查列为防汛检查工作的内容之一,对测报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调试,特别是野外设备的运行状况和通信的畅通率等。主管单位应进行复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3.2 汛期巡查

水电厂在汛期应对测报系统设备进行定期巡查,发现故障,及时处理。3.3.3 汛后检查

水电厂在汛后应及时对测报系统设备进行认真地检查维护和管理。3.4 汛期测报系统出现故障时,水电厂应及时组织抢修。

3.5 水电厂每年汛后应对测报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包括设备运行情况、水文预报的情况、测报系统的效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意见等。总结报告应于年底以前报主管单位。

主管单位应对所辖电厂的测报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并于年底前报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

3.6 汛后水电厂应针对测报系统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重大问题报主管单位研究决定。

3.7 测报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应作为水电厂运行管理和企业达标创一流的一项考核内容,由主管单位负责考核。

四、人员

4.1 水电厂应按设计要求配备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通信、水文和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4.2 为提高运行管理和维护人员的素质,应加强专业培训工作。4.2.1 水电厂应组织有关人员积极参加承建单位的培训工作。

4.2.2 主管单位应有计划地组织所辖水电厂测报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4.3 测报系统维护人员长年从事野外工作,应享受野外巡线人员的待遇。4.4 水电厂或其主管单位应维持测报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

五、奖罚

5.1 各级主管部门应对所辖水电厂测报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进行考评,对运行管理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

5.2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发现问题未及时采取措施,致使测报系统不能正常发挥作用,造成严重后果的,应追究直接责任人和单位主管领导的责任。

六、附则

篇7:水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试行)总则 编制目的

为保证电网和水电站安全、优质、经济运行,规范梯级水电站集控中心并网运行管理工作,按照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编制本规定。编制依据

本规定依据下列法律、法规及文件编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5)《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6)《电网调度管理条例》; 7)《电网调度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8)《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9)《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 10)《电网运行规则》;

11)《并网发电厂辅助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12)《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规定》;

13)《国家电网公司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 14)《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电监会5号令); 15)《四川电网调度管理规程》(以当年最新修订版为准); 16)《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期间加强电网调度工作意见》; 17)《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期间加强电网调度工作意见实施细则》;

18)《加强小水电调度管理工作指导意见》(国调中心调水〔2007〕42号文);

19)《关于加强梯级水电站调度管理的原则要求》(国网公司调水[2007]119号文);

20)DL/T 516-2006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21)《四川电网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办法》(川电通自[2006]33号文)。

水电站集控中心指水电企业为在地理上位于同一流域的水电站群及其变电(开关)站(以下简称接入厂站)建立的远方集中控制中心(以下简称集控中心),具备对接入厂站设备进行远方控制操作和生产运行实时监视功能,集控中心运行值班人员代表所接入的各厂站与省调进行业务联系,负责接受省调下达的各项调度指令并正确执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并入四川电网、位于同一流域的梯级水电站集控中 心接入系统设计、建设和并网调度运行管理工作。基本要求

2.1 集控中心及接入厂站应严格遵守电网调度管理的规程、规定和要求。集控中心及接入厂站属省调直接调度,省调对各厂站的调度业务内容、调度管辖单元和范围等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并负责明确集控中心的调度命名和调度管理模式。

2.2 集控中心及接入厂站应具备完善、可靠的技术支持系统,实现对接入厂站的一、二次设备进行远方控制操作和实时运行监视。2.3集控中心运行值班人员应能准确、熟练地接收省调下达的各项调度指令,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指令要求正确完成各接入厂站一、二次设备及装置的控制操作和运行状态调整等任务。2.4 集控中心应具备防御各种事故、自然灾害等能力,制定完备的通讯中断、集控失效等异常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满足异常事故处理的需要。

2.5 各水电企业梯级水电站集控中心设计和建设方案应符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标准要求,涉及并网安全方面的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工作内容,应邀请电网省调参加集控中心的设计和建设方案、标书等审查工作。

2.6 梯级水电站接入系统方案确定后,拟建立集控中心的水电企业,应提前联系电网省调对集控中心建设方案进行可行性审查,以明确电网省调的各项功能要求。2.7 集控中心建成后,在完成各项试验、调试和安全鉴定工作并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和省电力公司验收合格后,方允许申请并网投入运行。调度运行管理要求

3.1 集控中心代表接入厂站进行运行、操作和事故处理调度业务联系,并直接对接入厂站设备进行远方操作,接入厂站不再同省调直接联系。接入厂站退出集控中心控制时,由接入厂站同省调直接联系,调令不再对集控中心下达执行。省调与集控中心在进行调度业务联系时,应注意明确设备所属的厂站名称,即使用设备“三重名称”,如“××(厂站)××(设备)××(编号)”。3.2 接入集控的各厂站机组启停、负荷调整、倒闸操作等,由省调值班调度员下达调度命令给集控中心,并明确设备所属的厂站名称。对同一集控中心管理范围内厂站的操作,省调可以综合调令的形式,将多个接入厂站的配合操作任务指令下达给集控中心进行操作。

3.3 集控中心应具备控制不同厂站、发电机组组合等等多种灵活有效的控制运行模式,省调根据各厂站对系统的重要程度、结线方式、系统安全运行需要等进行选择。

3.4集控中心自动化系统应具备“四遥”功能的要求(包括远方控制完成接入厂站开关、刀闸等一、二次设备操作,远方控制发电厂开停机、调整有功和无功出力、通过AGC、AVC等自动化手段远 方控制机组运行状态,实现PSS装置与机组必须同步投退等),具有为适应远方操作而设立的防误操作装置。同时,预留新业务扩充功能,以满足将来可能出现的电网调度运行及控制新要求。3.5 集控中心应具有对接入厂站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远方投退、远方测试、远方修改定值等功能。对需要定期进行的如通道测试等项目,若保护装置不能自动完成,应派人定期进行测试。对保护装置投运前需要进行通道测试的,也应派人到现场进行测试。近期暂不启用远方修改定值功能。

3.6 集控中心及其新接入厂站投运前应提前15天向省调提交试运行申请,提交验收报告、反事故预案、调度联系及运行负责人员名单、运行值班制度、调度联系制度、操作制度、应急处理制度等技术资料,经省调批准后开始试运行,试运行期为3个月。试运行期满后,向省调提交试运行报告,由省调确定集控中心及接入厂站是否投入正式集控运行。

3.5集控中心应制定有关规定和制度,保证每天24小时各厂站有足够的现场值班(守)人员。一旦出现异常或事故,应立即恢复各厂站现场值班(守)人员对相应厂站设备的控制权,由省调值班调度员直接向各厂站值班人员下达调度命令。

3.6 集控中心及各接入厂站的运行值班(守)人员均应参加省调组织的调度业务联系资格培训和考试,取得省调颁发的《调度运行值班合格证书》,持证上岗。

3.7集控中心应加强接入集控各站机组无功出力调整,按定电压原则 调整电压,保证各站高压母线电压在调度部门下达的电压曲线范围内,电压合格率达到100%。

3.8 集控中心应实时监视各站雨水情,积极开展水情信息收集、处理、整编和水文预报工作,及时向省调提出梯级水电站发电运行方案建议,确保电站水工建筑枢纽及设备发电运行和防洪度汛安全。集控中心自动化系统接入系统要求

4.1 集控中心及各厂站二次系统网络应满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的要求。

4.2 计算机监控系统有关要求

4.2.1 根据直调直采的原则,所有接入集控中心的各厂站自动化信息(包括自动控制装置及机组、线路、开关等发输电设备实时运行状态等信息)必须直接从各厂站站端系统以串行和网络通信规约上送省调,不经集控中心转发,以确保自动化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4.2.2 集控中心监控系统须将各厂站自动化信息汇集后以串行和网络通信规约上送省调,作为各厂站自动化信息的备用数据源。4.2.3 各厂站和集控中心均应配置调度数据网络接入设备。4.2.4 省调以单机、单个电厂及多个电厂等值三种控制方式实现对接入集控中心的各电厂的自动发电控制(AGC)。各电厂或集控中心监控系统应可以直接接收并及时处理省调下发控制命令值。各电厂响应性能须满足省调要求。4.2.5 省调对接入集控中心的各电厂的自动电压控制(AVC)以下发各电厂的高压母线电压、机端电压及无功出力的方式实现。各电厂或集控中心监控系统应可以直接接收并及时处理省调下发AVC控制命令值。各电厂响应性能须满足省调要求。

4.3 接入集控中心的各厂站均应配备单独的电量采集装置。站端电量采集装置相关信息应上送省调电能量计量主站系统。

4.4 集控中心应建有继电保护运行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分站,各受控厂站应建立继电保护运行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子站,并与省公司主站联网。子站所采集的信息可以完整地传至省调主站和集控中心分站。

4.5 集控中心投运前必须建成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实现自动采集雨水情信息,并与四川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中心站联网,按规定向省调自动报送水情信息。集控中心系统通信要求

5.1集控中心及接入集控的各厂站通信设备接入四川电力通信网,必须符合四川电力通信网的技术、接口规范,光传输设备和调度交换设备及网管应与四川电力通信网主网统一,减少通信网和设备的复杂性。

5.2 集控中心与省调间应建立两条独立的SDH 光纤系统通信通道,集控中心与接入集控的各厂站间必须具有完善、可靠的的系统通信,优先采用光纤通信系统,所辖各厂站应尽可能组成光纤自愈 环网。

5.3 集控中心及接入集控的各厂站应按有关要求设置调度交换机,并与省调的调度交换机联网。

5.3 集控中心及接入集控的各厂站至省调的调度电话应具有两条以上独立通道,调度电话须具备可靠的录音方式。

5.4 集控中心与接入集控的各厂站间应建立两条不同路由的通信通道。

5.5 集控中心通信电源应配置双套,不间断停电时间应不小于8小时。5.6集控中心及接入集控的各厂站的光传输设备应具有相应的网管系统,同时还应具备对通信动力及环境的监测监控手段。5.7集控中心应设置通信管理专责,负责厂、站内通信系统的日常管理及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6 事故、异常处理及应急机制有关要求

6.1 集控中心须有完善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制度,建立应对接入厂站及集控中心发生计算机系统崩溃、网络中断、感染病毒或遭攻击、硬件故障、与省调通讯中断、遭受洪水、泥石流、火灾等致使集控中心正常功能失效的应急预案,有完善的应急机制,备足必须的备品备件,安排事故处理、抢险专职值班人员。事故异常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进行处理。

6.2 集控中心应制定有关规定和制度,留有修试、继保等待命人员,以便在突发事故或异常情况下按要求迅速赶赴现场进行事故抢修和紧急处理。6.3 集控中心正式投运后,应采取措施保证在事故、检修等各种情况下在省调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各厂站现场继电保护定值调整工作。6.4 集控中心应编制电站黑启动方案和保厂用电方案,并完成机组现场黑启动试验和进行保厂用电措施的事故演练,要求制定无人值班情况下电厂保证厂用电安全的预案。

6.5 集控中心发生因监控死机、通信中断、自动化信息中断等事故或异常情况后,不能再行使集中控制权时,或接入厂站不再具备远方控制条件时,集控中心将接入厂站立即退出集中控制模式,待命人员必须在15分钟内到各厂站现场进行处理,并由现场值班(守)人员直接接受省调调度指令,尽快恢复运行。事故、异常处理完毕,集控中心可以恢复正常控制,由省调下令将接入厂站转为集中控制模式。

6.6 接入厂站发生故障不能及时消除并可能影响到其它电网运行设备时,集控中心应联系省调将其与系统隔离,各厂站设备安全由集控中心负责。

6.7 当下列故障情况发生时,接入集控中心的各厂站一次设备应保持故障发生前的运行状态,各厂站应自行对一次设备的安全负责,并立即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到现场排除故障。1)集控中心或各厂站监控系统故障; 2)集控中心或各厂站至省调的通道中断; 3)集控中心至各厂站的通道中断。

6.8 事故异常时,集控中心应立即将故障元件与运行电网隔离,并开 展事故异常处理。

6.9 发生电网事故后,若有关接入厂站的继电保护运行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子站或通道工作异常导致省调不能收到有关继电保护装置动作报告及故障录波报告时,集控中心应立即派人至相关厂站,手动打印保护动作报告及故障录波报告,并传至省调继电保护处。

6.10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等自动化信息采集系统发生故障后,集控中心应立即派人到水工建筑现场巡视检查,确保电站水工建筑枢纽运行安全,人工采集到对系统运行影响较大的有关水情和水库运行信息后,立即以电话、传真、邮件等形式报送省调,同时组织人员采取措施尽快恢复系统。.附则

7.1本规定主要规定了集控中心接入系统及并网调度运行管理的有关要求,其它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请参照国家或行业相关规定执行。

篇8:水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1 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的简述

(1) 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含义

所谓的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 是指对整个水电站系统运行的全过程, 或者是某一阶段运行的过程中, 系统设备或构件所产生的信息进行集中管理的一种水电站管理方法, 并且能够对这些信息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加工和处理, 为水电站的各个设备和构件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与协同的工作环境。

(2) 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同传统的水电站管理方式相比较, 具有更多的优势和特点, 其核心的功能是信息交流、协同工作和文档管理。这些功能是原有的水电站管理方式中所不具备的, 在增加了这些功能之后, 水电站的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不仅为水电站管理人员减少了很多工作量, 还节省了很多时间, 降低了管理的成本, 有效的提高了水电站的经济效益。

(3) 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技术类型

1) 建筑物信息模型

在整个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中, 建筑物信息模型是数字化管理的基础, 这一信息模型中不仅包含了水电站施工现场的地质构造特点, 还对建筑材料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将水电站管理系统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完整的统一于一体, 可谓是“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

2) 现场数据采集

水电站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 能够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对施工现场中产生的一切数据进行有效的采集, 包括工程的质量、成本、工期等, 并且将这些数据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整理, 全面、直观的呈现在施工人员面前, 使管理方式更加的专业化。

3) 三维仿真技术模型

三维仿真模型, 是一种综合了信息技术和相似性原理, 并将这两种原理通过系统工程方法对真实存在或者是虚拟的系统进行动态模拟的一种模型。三维仿真模型是水电站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中比较先进的技术, 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

2 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1) 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内容

在水电站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 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内容:

首先, 要对整个信息系统进行整体规划和构建, 包括每个区域建设哪种系统, 每个系统中需要的设备和构配件等等, 简单来说也就是整个信息管理系统的整体框架。

其次, 要选择合适的工程建设材料和技术方法。在设计出工程的整体框架之后, 就要将框架填充起来, 主要有框架中所需要的材料、配件等等。而技术方法的选择, 主要是依据信息管理系统的科技含量和总体的建设要求来确定。

再次, 对施工要求进行有效的规范。对系统框架填充设计完整之后, 就要展开施工, 在施工的过程中, 要制定严格的规范和要求, 包括对施工流程、施工质量、施工成本和工期等方面的有效控制, 并且还应该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 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并加以解决。

(2) 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原则

1) 顺序性原则

在建设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时, 应该按照顺序性的原则。也就是说, 在施工的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每个子系统建设的规范顺序来进行建设, 并在这一规范的指导下, 将各个子系统建成。

2) “即建即使”的原则

所谓的“即建即使”的原则, 也就是说, 每建成一个子系统, 就要保证这个系统能够投入使用, 而不受到其他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这样就促使每个子系统都统一于一个整体的平台中, 并且自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3 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 GPS系统全过程监测

在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中设置了GPS无线网络通讯系统, 能够对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监测, 将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对整个工程的施工环节和建筑物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测, 同时还设置了预警系统, 在出现事故时能够及时的报警, 不仅保证了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信息管理的水平。

(2) 实时监控系统

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施工的各个环节和施工的进程进行实时的监控, 并将收集的数据传送到数据平台上, 即使是监测人员不在施工现场, 也能够对工程建设的数据有全面的掌握, 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将整个施工的环节和进度准确的把握, 这不仅节省了很多时间, 有效的减少的人力资源的投入, 同时还增加了对工程信息掌控的准确性。

(3) 三维仿真系统

在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中应用三维仿真技术, 将真实存在的工程和虚拟的工程进行科学的对比, 实现二者的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 使整个工程具备更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不仅延长了工程的使用寿命, 对日后工程投入使用之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 同时还减少了很多的安全隐患。

4 总结

总而言之, 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于水电站中, 实现了对水电站的全方位管理, 将管理工作提升了一个新的层面和档次, 将水电站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因此, 在水电站中应该更多的应用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

摘要:我国是水资源蕴含量极大的国家, 但是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却很少, 这就凸显出加强对水电站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近年来,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在水电站中应用数字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一种提高水电站管理和运行效率的重要方式, 并且不断的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以下, 本文将对我国水电站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水电站,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用

参考文献

[1]贾晓霞.浅谈数字化监控技术在某水电站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 2010, 9 (05) :79-81.

[2]骆坚强.水电站管理信息系统 (MIS) 浅议[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0, 5 (03) :104-108.

篇9:水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关键词】水电厂;生产运行;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089-01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水电厂生产运行过程中,如何实现信息化管理建设,对企业来说是一大挑战。本文笔者就水电厂生产运行的信息化管理建设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水电厂生产运行管理系统

由于水电厂属于资产密集类型的企业,要想对其进行生产运行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必须要根据水电厂的特点,结合水电厂的实际情况来构建管理系统。目前我国最常用的一种运行管理系统就是企业资产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主要是以优化资产作为其核心内容,对企业资源计划实行全面管理。这种资产管理主要用于一些资产密集类型企业的新建、运行、维修以及再建,在不增加维修成本的前提上,运用现代化信鼠技术来减少停机时间,从而加大企业生产量的一种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系统的管理主要包含借用、封存等企业资产运行管理,以及设备变更以及报废这一过程的设备管理,即对企业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的启动、项目的控制以及项目的结束等管理,以便于水电厂有关技术人员和管理层对水电厂生产运行的整体管理。在管理系统中其主要实施过程如下:企业项目的启动、调研业务需求、重组业务流程、装备数据、测试原型、确定客户的需求、标准其业务流程、操作手册的编写、培训最终用户、系统运行前的模拟和试运行、编制相关的生产工作规定、正式的运行、管理系统的验收以及系统的改革和创新等。

二、水电厂生产运行的信息化管理建设

(一)数据库的构建

在资产管理系统中首先要构建水电厂有关数据库,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问题以及其处理的方法进行总和,逐渐积累起来,为水电厂以后的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创新提供一个依据。构建和水电厂有关的数据结构以及模型的数据层,来储存电站设备的情况、技术的指标以及运行的参数等各项资料,以及对二次数据的存储等,按照系统的需求将其设置成为表格,使其更加快捷、方便地获取关于水电厂生产运行的有关水利资料信息,便于水电厂生产运行信息化管理的建设。通过对这些历史数据的分析以及研究,寻找出最佳的流量以及水头,从而推动水资源的实时、中期和长期的优化发展。

(二)构建网络系统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宽带网络的接入技术变得越来越多,随之也出现了很多的网络软件,这些都为水电厂生产运行信息化管理建设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在水电厂的内部构建局域网,使其成为一个内部的办公业务网,达到远程文件的传输,以及各项报表、财务、设计、档案的横向和纵向流通目的,实现水电厂生产运行信息化的管理、办公以及资源的共享,加大其工作效率。要注意的是水电厂局域网中,要派人定期整理资料,并对其进行维护等,确保水电厂正常运行。

(三)水电厂生产运行信息管理监控系统

生产运行人员利用监控系统对整个厂的运行参数和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控制和监督。水电厂生产运行信息管理监控系统主要包含水电厂生产运行过程的监控、越限处理、监控机械设备的情况、分析历史数据等。过程监控主要是指对开停机进程、开停机的条件、时间的转换以及状态顺序的转换等进行监控,监控机组中各项运行工况在转换操作过程中如果发生阻滞,监控机组就会将阻滞的原因显示出来,通过机组对其转换过程进行控制,确保其能够处于一种安全的状态。越限处理则是根据主机的定子电流、线圈、温度、铁心类型的温度计以及冷却水压力等在被监控过程中参数发生的异常情况所发出的报警处理。所谓分析历史数据就是指对机组运行的参数变化进行分析,通过监控系统中的异常报警系统控制机组单元硬件以及自动监控软件故障,并在报警以后将其产生的数据信息上报到水电厂中的控制层。

(四)构建水雨情况的预测系统

在水电厂生产运行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构建水丽情况的预测系统主要是对局域网实时进行水雨情况信息的传输,通过应用计算机来实行对信息的监控、接收和处理,对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进行预报,并对水位站的水雨情况和厂区雨量站的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存入到数据库,并实时处理数据,通过无线发送到水电厂管理系统,促使水电厂管理系统对资源进行及时地调配,降低其带来的损害。

目前我国在水电厂生产运行的信息化管理建设上,比较广泛使用的是ERP系统,其中在运用ERP系统最为成功的是就是我国的三峡水电厂,ERP系统不仅仅只是一个软件系统,而是集企业规范、组织模型、实施方法以及信息技术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综合管理的应用系统,在监控发展上实现了商务的智能,将以往一些简单的事物处理成智能化的软件控制管理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互联网的需求,实现多组织和跨平台的操作,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更先进的管理方式。其中在ERP系统中逻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如图一所示),ERP系统一共有四个层次,即内网层、外网层、接口层和核心层,这四个层次即相互依存同时又相互独立。

核心层作为ERP系统的核心内容,主要是由中心数据库和ERP系统所提供的一些不同功能模块所组成的,ERP系统中的一些先进管理系统都会被融入到核心层中的各项管理层,利用这些功能模块的运行,促使水电厂中各个环节的生产和管理能够实现ERP思想,从而确保ERP系统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在选取该层具体功能模块的时候,必须要结合水电厂的实际情况,根据其需求来选取,其中水电厂中ERP系统的主要核心模块如图一所示。该层中心数据库主要担当了ERP系统中所有数据的全部储存工作。此外,要注意的是在内网层和核心层之间必须要用物理将其隔离,从而确保ERP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由于ERP系统的建设周期比较长,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笔者认为在构建ERP系统的时候,水电厂的管理人员必须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对其管理工作进行变革,这样ERP系统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推动水电厂生产运行的信息化管理建设。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水电厂生产运行信息化管理建设作为一项探索性和基础性工作,必须要引起企业的关注和重视。由于在水电厂生产运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水利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时候,要按照国家水电厂管理的有关要求,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不断健全其运行设施和管理设施,推动水电厂生产运行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罗平,唐波,周叶等.水电机组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现状与技术发展[C].//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信息化专委会200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9:323-529.

[2]安志国.KKS编码在广州蓄能水电厂的应用[C].//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9:66-69.

[3]黄鲲.智能巡检系统在广州蓄能水电厂的运用与探索[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9,33(1):38-40.

上一篇:寒冷地区沥青面层低温反射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下一篇:餐厅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