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2024-08-03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共8篇)

篇1: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姓名:学号:

分院:专业:

班级:

目录摘要………………………………………………(3)调查目的,时间,地点等………………………(3)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3)

3.1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设施短缺老旧……………………………(4)

3.2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4)

3.3口头的素质教育,实质的应试教育……………………………(4)

3.4学生自身素质低,生源不断流失………………………………(5)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策略………………(5)

4.1保证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5)

4.2减轻师生压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5)

4.3从学校本身去改变,解决生源问题……………………………(5)

4.4更新教育观念,开展素质教育…………………………………(6)感言………………………………………………(6)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全面推行促进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级政府

努力完善教育体制,改善农村教学设施和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但同时仍然

面临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资源浪费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落实依

法治教,建立城乡合作机制,加强教师教育等。

调查背景: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广大地区的现

代化,也就不可能实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在农村普及义务教育,关系到广大农

村中小学健康成长的基础,关系到亿万农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整个农业,农村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

盲的历史性任务,应该说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

教育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农民义务教育的负担较重,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亟待加强。为了解我市农村义务教

育情况,就乐清市磐石镇农村义务教育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义务教育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困难还比较多。

调查目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国民素质,增

强综合国力,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农村教育影响广泛,关系农村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全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同教育

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

调查时间:2012年8月

调查地点及对象:乐清市磐石镇部分学生及家长

调查方法: 实地观察及访谈法

我的家乡乐清市磐石镇与省内其他农村地区相比,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地区的发

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教育状况即人才状况。为了了解家乡中小学的教育状

况,暑假期间,我来到磐石中心小学和磐石中学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此次调研

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国家对农村中小学投资力度加大,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

比以前有所改善,农村中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基本上改为教学楼,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拥有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教

育经费短缺,师资水平不高,应试教育制度依旧,学生自身素质低以及生源不断

流失等,情况令人担忧。

(一)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设施短缺老旧

国家投入到教育事业的经费,大部分还是用于城市重点学校的发展上,农

村学校的教育经费很是不足。在调查过程中,这三所学校的校长们表示,由于资

金不足,学校基础设施情况不是十分乐观。

1、虽然基本上都有相应的教学楼,但厕所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由于

农村卫生条件制约,厕所大部分置于楼外,且距离教学楼较远,蹲位又很少(基

本在十个左右),对全校那么多师生来说,上厕所也是一种困难。

2、体育设施总体不够,最好的学校所有的也只是篮球架四副,乒乓球台二

张,单、双杠几幅而已,部分体育设施存在着安全隐患。而根据调查知,各学校

操场也没有绿化。

3、实验设施较少,只有一到两个实验室。基本没有音乐教学设施。

4、虽然学校配置上了电脑和多媒体设备(每所学校有一到两个多媒体教室),却因无法满足教师准备课件所需的资金而使那些电脑基本闲置,这和城市学校里

每个教室配置多媒体设备,每位老师配置一台电脑的水平相差甚远。

5、图书量为1000册左右,大部分是一些较为破旧、久未更新的书刊、过期的杂志等。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师资水平低

都说一个好学校不能没有好老师。而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中,根本没有所

谓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而刚毕业分配来的年轻老师,在锻炼一

两年后马上被较大的学校挖走,农村学校成为了新教师的“练兵场”。在这种情

况下,面对目前的教育改革,老师们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的一支队伍承担

着培养新型人才的艰巨任务,谈何容易,而为了缓解老师的压力,学校不得不聘

请代课教师,然而最终结果就是导致教学质量变得较差。

2、教师负担重

在我们农村中小学中,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这种原

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

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3、教师培训落后

农村中小学教师仍是以“经验型”、“辛苦型”为主,缺乏“研究型”、“创造

型”的教师。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培

训、自学自研,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由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教

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习和及时消化理解,不能内化和深化,久而

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

素质的提高。

(三)口头的素质教育,实质的应试教育

在所调查的三所学校的老师、学生中,有80%的人对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提

出强烈不满:学生要考得高,而老师更要教得出色,双方压力非常大!现行的素

质教育只限于口头上喊喊,而实际行动仍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思想以深深的禁锢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但家长和社会则过分看重于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教学结果,导致县镇教育部门对学校和老师们定指标、下任务,根据

期末统考、会考的成绩来对学校和老师进行考核,排名次,考得不好的学校的校

长和老师会受到通报批评,影响奖金发放、评模,晋级等。

学生们每天不仅要完成应有的作业,还得去死记硬背那些乏味的课本知识,这种情况下,学校就成了个“读死书”的场所,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限于

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导致大部分人高分低能,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学生自身素质低,生源不断流失

在调查中我了解到,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诸多因素影响农村教育的发

展。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制约,普遍存在着接受学前教育很不规范的现象,绝大多数幼儿只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就进入小学,错过了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

期,造成学生发展很不均衡。农村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导致学生较为任性,在学校

里表现得自由散漫,不遵守学校的制度,不尊重老师;许多中小学生,迷恋于网

吧,一些染上网瘾的学生经常逃学,甚至夜不归宿,长此以往只好退学回家。农

村的优秀学生都流失到城市重点中小学,在生源上,农村的学生要比较差些。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家庭条件较好的家长为了使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不惜

花大价钱送孩子进城读书,而家庭条件较差的家长也因看到上学没有好出路,让

孩子初中毕业就回家劳动,更有甚者,小学便辍学回家。农村学校的生源严重流

失,这给学校的教学带来很大影响,制约其发展。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策略

这次调查中,我主要了解了以上四个问题,就此,我提出以下的解决建议:

(一)保证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

每年国家在教育事业上的投入都相当可观,但不难得知,这些资金中绝大多

数被用在了城市重点学校的建设上,农村学校少之又少。所以为改变这种现象,各级教育部门应该成立专门机构,对资金的流向、用途进行专门监督管理,坚决

杜绝发放过程中的克扣、偏流现象,确保经费合理分配。同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

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定额、定时、定量地

通过银行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划拨给乡镇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

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购置

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中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

质量有明显提高。只有这样,农村的教育事业才会有资金的保障,才会慢慢发展

起来!

(二)减轻师生压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老师应该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最少的考试训练下发挥学生的最大潜

力。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课程,恢复音体美课程,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不至于成为“书呆子”。让学生的包袱减轻,老师的压力减小,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与学的工作,为以后素质教育的实施铺平道路。

只有教师队伍强大了,学校的教学水平才能提高,农村的教育状况才能改善。

上级教育部门应统筹下级教师分配情况,对需要老师的学校及时补充,而且要确

保他们在学校任职的时限,不能中途转校。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和培

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

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更新教育观念,开展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

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打破学校之间的严格界限,实行跨校兼课,体、音、美教师到不同学校授课,让校校有歌声、校校有球声、校校有绘画。激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

(四)从学校本身去改变,解决生源问题

对于学生流失辍学严重的问题,学校必须改善自身的教学环境和教育成果,以好的成绩让学生家长信服。同时学校加强宣传力度,对自己进行全方面的宣传,和其他学校对比,讲清利弊,使那些盲目择校的家长们有更清楚的认识。对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校方应尽力呼吁社会力量去帮助他们,老师应经常到学生家中走访,对留守儿童、隔代抚养所产生的问题应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打消学生家长因缺钱让孩子辍学的念头。只有学校提高自身的实力,才能保住生源,使农村中小学更加健康发展!

通过对部分教师调查,我发现: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原因,对自主学习,探讨学习,合作学习,几乎一无所知,一无所用。对于现实的农村教育,我有着深深的感触:只有教师的水平上去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发与引导,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正确的学习方法,向上的人生态度,他们的明天才会更美好。

希望社会各界和各级教育部门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紧迫与重要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收入与地位),杜绝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蔓延,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篇2: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1年7月15日

调查地点:河北省东光县于桥乡

调查对象(印章):吴定杆中心小学的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

调查目的: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特别是在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我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有80%的学生是在农村接受中小学教育的,这些学生的素质会影响到我国整体学生的素质及全国人民的总体素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学校,因此,农村的中小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中国大地,基础教育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付诸实施,素质教育的号角早已奏响,可是,当前农村的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我利用暑假的时间对乡级中小学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目前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由于学校的暑期放假只能对教师及中小学生进行了走仿,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国家对农村中小学投资力度加大,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农村中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基本上改为教学楼,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拥有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计算机、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

短缺,师资水平不高,应试教育制度依旧,学生自身素质低以及生源不断流失,留守儿童增多等,情况令人担忧。

(一)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设施短缺老旧

首先,从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来看,中国的教育投入水平,还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008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3.48%,这已是1993年以来我国教育投入水平最高的一次,从世界水平来看,发达国家是达到了5%左右,欠发达国家的比例是4.1%,我国的教育投入在全世界范围来说还属于低水准。其次,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与城市相比,农村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阻碍学生拓展知识面。如笔者所在的学校,虽然配备了少量多媒体教学仪器,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维护和仪器的落后,不少课程都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具体表现在:

1、实验设施较少,只有一个实验室,基本没有音乐教学设施;

2、虽然学校配置上了电脑和多媒体设备(每所学校有一到两个多媒体教室),却因无法满足教师准备课件所需的资金而使那些电脑基本闲置,这和城市学校里每个教室配置多媒体设备,每位老师配置一台电脑的水平相差甚远;

3、体育设施总体不够,最好的学校所有的也只是篮球架六副,乒乓球台二张,单、双杠几幅而已,部分体育设施存在着安全隐患。而根据调查知,各学校操场都没有绿化;

4、图书量为800册左右,大部分是一些较为破旧、久未更新的书刊、过期的杂志等。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负担重

1、师资水平低

都说一个好学校不能没有好老师。由于农村环境及生活条件较差,不能吸引优秀人才,难以注入“新鲜血液”,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中,根本没有所谓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而刚毕业分配来的年轻老师,在锻炼一两年后马上被较大的学校挖走,农村学校成为了新教师的“练兵场”。在这种情况下,面对目前的教育改革,老师们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的一支队伍承担着培养新型人才的艰巨任务,谈何容易,而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为了缓解老师的压力,学校不得不聘请代课教师,然而最终结果就是导致教学质量变得较差。

2、教师负担重

在我们农村中小学中,必要的教师辅导用书的缺少及新课程的教学经验的不足,多

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3、教师培训落后

由于农村学校信息闭塞,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使得许多受培训老师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师仍是以“经验型”、“辛苦型”为主,缺乏“研究型”、“创造型”的教师。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培训、自学自研,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口头的素质教育,应试教育色彩浓郁

由于旧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以分论人,以分量才”的片面现象长期存在,社会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标准,学校领导评价教师的水平高低,工作好坏是以所教班级学生的升学度、合格率为依据,教师检验学生是否获得了系统的知识,甄别好学生与差学生,是以考试分数为准则。上级管理部门不断地组织统考统测,并且给各个学校排名排队,至使学校领导给教师加压。要想学生考得好,教师明知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有碍于学生健康成长,却还一味乐此不疲地采用“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重共性,轻个性;重理论,轻实践;重模仿,轻创造。它严重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单靠死死地抓住学生,反复操练,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带来的结果只能是高分低能,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学生自身素质低,生源不断流失,农村学生人数减少

在调查中我了解到,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诸多因素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制约,普遍存在着接受学前教育很不规范的现象,绝大多数幼儿只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就进入小学,错过了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期,造成学生发展很不均衡。农村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导致学生较为任性,在学校里表现得自由散漫,不遵守学校的制度,不尊重老师;许多中小学生,迷恋于网吧,一些染上网瘾的学生经常逃学,甚至夜不归宿,长此以往只好退学回家。农村的优秀学生都流失到城市重点中小学,在生源上,农村的学生要比较差些。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一些农村家庭把孩子送入了城镇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农村学校的在校生人数急剧减少.当提及农民孩子应该多读书考大学多学文化时,有的农民的说:“ 读书有啥用,花钱又多,将来也不分配,还不如去放牛呢,早下地早赚 钱.”这是大部分农民思想的突出表现,怀有这种思想的农民是不愿供 子女读书的.农民之所以有这种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同时他们对现代就业制度不了解,认为大学不分配,上大学没用,也不了解双向择业.他们认为只有分配工作,上大学才有用.怀有这种思想的农民在教育子女时,就会灌输这种思想于孩子的头脑 之中,使孩子对读书失去兴趣, 让孩子初中毕业就回家劳动,更有甚者,小学便辍学回家,导致了农村学校的在校生减少.农村学校的生源严重流失,这给学校的教学带来很大影响,制约其发展。

(五)留守儿童增多,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良好的家庭环境

我所在的乡镇,以农业为主要的经济来源,由于粮食的价格变化大,加之可耕地减少产量又低和大型机械的使用,富余的劳动力都流往城市。而一直存在的城乡二元状况使大量农民工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照看。父母出去给留守儿童带来的诸如心理关怀缺失,情感发育不良;脱离父母监护,安全隐患凸显;智力发展滞后,学习成绩不佳;缺乏家庭管教,日常行为不良等问题十分严重。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策略

这次调查中,我主要了解了以上五个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必须依靠国家和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和重视教育投入;同时,教师和家庭也必须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思想素质,为农村中小学生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就此,我提出以下的解决建议:

(一)保证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

每年国家在教育事业上的投入都相当可观,但不难得知,这些资金中绝大多数被用在了城市重点学校的建设上,农村学校少之又少。所以为改变这种现象,各级教育部门应该成立专门机构,对资金的流向、用途进行专门监督管理,坚决杜绝发放过程中的克扣、偏流现象,确保经费合理分配。同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划拨给乡镇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

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中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只有这样,农村的教育事业才会有资金的保障,才会慢慢发展起来!

(二)减轻师生压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老师应该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最少的考试训练下发挥学生的最大潜力。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课程,恢复音体美课程,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不至于成为“书呆子”。让学生的包袱减轻,老师的压力减小,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与学的工作,为以后素质教育的实施铺平道路。

建立稳定的教师供给渠道。一是每年聘用一批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补充“新鲜血液”;二是从城镇学校富余人员中选派部分教师下到边远穷乡支教;三是成立教育人才交流中心,统一管理,随时向各农村小学提供推介服务,使教师队伍建设有“源头”。只有教师队伍强大了,学校的教学水平才能提高,农村的教育状况才能改善。

3、加强教师教育。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更新教育观念,开展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打破学校之间的严格界限,实行跨校兼课,体、音、美教师到不同学校授课,让校校有歌声、校校有球声、校校有绘画。激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

(四)从学校本身去改变,解决生源问题

对于学生流失辍学严重的问题,学校必须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乐学善学,确保学生不会因厌学而辍学。改善自身的教学环境和教育成果,以好的成绩让学生家长信服。同时学校加强宣传力度,对自己进行全方面的宣传,和其他学校对比,讲清利弊,使那些盲目择校的家长们有更清楚的认识。对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校方应尽力呼吁社会力量去帮助他们,老师应经常到学生家中走访,对留守儿童、隔代抚养所产生的问题应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打消学生家长因缺钱让孩子辍学的念头。只有学校提高自身的实力,才能保住生源,使农村中小学更加健康发展!

(五)整合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力量,解决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是政府要针对留守儿童现状,发挥其主导作用,改革现存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和创新现在教育模式,使留守儿童能够尽量在城市享受到与城市儿童同等的教育;二是学校应该开设针对留守儿童自立自强的课程,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配备专业性心理教师,可以选取学校教师参加系统性培训,解决好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三是要净化留守儿童周边环境的空气,严格控制网吧、游戏厅等场所的设立,多管齐下,为留守儿童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四是外出的家长要经常和子女联系,关心其身心健康,尤其是要积极主动地和班主任、监护人、代理家长及时沟通,共同配合他们作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三、本次调查的总结

篇3: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结果分析

1. 图书馆建设和配备

农村中小学的图书馆在“十一五”期间发展较快,小学、初中、高中校均馆舍面积、藏书量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见表1) ,与现代化的差距逐步缩小。但图书馆的基础设施质量普遍不高,校际差距较大,大部分学校仍没有达到江苏省教育装备现代化标准。部分学校因校安工程的影响,阅览室、实验室等被挤占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学校的书架、期刊架、阅览桌破旧,并且尺寸不标准,与校园整体环境不协调。建有独立馆舍,真正能称为“图书馆”的,在农村中小学微乎其微。

2. 队伍状况

小学校均图书馆管理人员1.34人,初中1.69人,高中2.9人。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中本科学历占10.8%,大专58.5%,中专30.7%。其中,图书馆专业毕业的占12.3%,接受过图书馆业务培训的占84.6% (各学段详细情况见表2) 。虽然各学校的图书馆管理队伍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学校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和编制的限制,图书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仍普遍存在,与装备现代化的队伍要求距离较大;图书馆专业毕业的人员所占比例小,兼职人员比例大,流动性强,很多参加过省市级培训的图书管理员还没有发挥作用就转岗了。另外,由于不在教学一线,专业技术职务和待遇问题不容易得到解决,也影响了队伍的壮大和稳定。

3. 经费投入

大部分学校每年都有一定的经费用于添置图书,但投入经费的数量明显不足,图书年增量不大 (详情见表3) ,部分学校的购书经费每年只有几百元,个别学校甚至一年没有购买图书。有经费的学校,图书增添的方式是:由政府采购部门集中采购或者由书商按学校的经费数量和添置册数要求送书到校。由于政府采购部门没有专业人员、图书市场不规范竞争、图书管理缺失、监管手段不到位,以及学校过分追求图书数量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学校难以购到适合中小学师生使用的图书,质量也难以保证。师生们借不到自己所需要的书,降低了图书馆的吸引力。

5.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接受调查的6所农村高中图书馆全部实行了计算机管理, 而且管理水平相对较高。但农村初中和小学实行计算机管理的学校比例并不高, 分别只有33.3%和21.9%, 而且计算机管理水平比较低 (见表5) , 仅仅停留在编目和流通等方面, 电子阅览室拥有量还非常低。个别学校在引进图书管理软件时没有经过论证, 与其他软件兼容度不高, 与资产软件不能有效对接, 给今后学校馆际之间资源共享和统计工作带来不便。

4. 藏书结构

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学校重图书数量胜过重质量,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秀课外读物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用书配备不足,整体藏书结构不够合理。许多中小学没有及时进行图书剔旧,过时图书仍被留在图书馆,新近出版的图书、科普类图书较少,没有完全达到省规定的中小学图书馆藏书分类比例,特别是农村初中和小学较为严重 (见表4) 。

6. 图书借阅方式

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借阅模式是全开架、半开架或班级集体借阅等 (见表6) 。教师阅览室和高中的学生阅览室,周一至周五全天开放,小学和初中基本都是课外活动时间开放学生阅览室。大部分学校为每个班级购置了图书柜建立图书角,各班自筹图书,自编目录,全开架借阅,为学生创造了一种舒畅、自由、宽松的择书阅览环境。在调查中发现,仓储式的“坐等上门”“被动提供”服务图书馆管理模式仍然存在,图书管理员如仓库保管员一样,仅限于借还、阅览的服务,对师生的需求缺少研究,图书馆里有哪些信息资源,读者很难了解,只能盲目地查找。

单位:%

7. 图书资源利用

高中、初中和小学图书馆的藏书利用率 (藏书利用率=年借阅册数/馆藏图书总册数×100%) 平均是15.2%,13.3%和9.2%,高中好于初中,初中好于小学。就高中而言,最高的是21%,最低的是14.1%。生均年借书册数都超过合格学校标准,但初中和小学与江苏省装备现代化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见表7) 。

二、几点建议

从调查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淮安市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发展较快,成效显著,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为切实加强农村中学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现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保证经费

“中小学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卓有成效教育一项必不可少的事业”“是保证学校取得教育成就的基本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翼。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图书馆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把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精心实施;要切实解决好目前图书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中小学图书馆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图书馆整体环境和服务能力。建议在公用经费中尽快明确中小学图书馆专项经费的比例,专款专用,使中小学的图书馆馆舍面积逐步达标,藏书总量、生均拥有量逐年增长。

2. 加强监管,科学配备,保证图书质量

图书馆藏书是建馆的根本,它直接影响到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办馆目标。因此,必须切实把好藏书的数量关、质量关、效益关,确保藏书具有科学的师生比、学科比、新旧比,确保馆藏特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装备管理部门要强化对中小学购书的指导, 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小学图书馆书目库,把那些有利于提高师生素质,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适合中小学生和教师阅读、使用的优秀书籍推荐给中小学校, 让学校拥有足够的“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各中小学图书馆应根据本校性质、规模和办学特色,制定短期和长期的藏书计划,确定本校的重点藏书和基础藏书。建议将农村学校的图书馆藏书委托教育装备管理部门集中采购,不仅能保障图书的质量,而且能大大降低采购成本,更有效地利用好有限的经费。

3. 加强指导,开展活动,最大限度实现图书馆的教育效益

一是培养学生使用图书馆的意识。最有效的策略是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图书馆知识。通过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懂得图书馆对学习的帮助,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对成就事业的巨大作用,进而喜欢图书馆,自觉地应用图书馆。二是加强阅读指导,提升学生应用图书馆的能力。指导要坚持针对性、实效性的原则,注重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注重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信息时代的选择意识和甄别能力的培养。三是举办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虽然各学校都举办了读书活动,但在全市还没有真正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市县区教育部门应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各学校要真正将阅读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能根据自身实际开展讲座、竞赛、征文等一系列的活动,增强图书馆的育人功能。

4. 重视人员配备,强化业务培训,打造高素质的图书馆管理队伍

第一,各学校按江苏省教育技术装备二类标准的要求,配齐配足图书馆管理人员,中学应具备大专以上,小学配备中专以上学历的管理员,要特别注重配备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高、事业心强的年轻同志。第二,着力抓好培训,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省市教育装备部门要制定好培训的相关政策,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县区抓好落实,具体负责培训的实施。图书管理人员要结合自身实际苦练内功,满足图书管理的岗位要求,为师生提供更有效的服务。第三,教育行政部门应出台有关政策,在晋级、评奖、评职称等方面充分考虑图书馆工作的特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稳定队伍,促进图书馆的快速发展。

5. 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图书馆的现代化

应用好信息技术既是办好现代图书馆的必要条件,也是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校校通”等工程实施后,我市中小学校校都有计算机教室,生机比在逐年提高,校园网也逐步普及,这就为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各地应把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上议事日程,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尽快完成在农村学校的建设任务。当前要选好图书馆管理软件,培训好相关人员,尽快实现图书馆的计算机管理。已经实现计算机管理的学校,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建立本校图书馆网页,把馆藏资源通过网络展示给所有读者,并进行网上查询、网上咨询、网上预约等服务。要加快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步伐,重视网上交流和网上资源的利用。条件薄弱的农村学校可以将龙芯电脑教室等兼做电子阅览室。

6. 加强馆际协作,放大图书资源

藏书是图书馆工作的物质基础,在我市中小学办学经费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中小学图书馆之间,与当地公共图书馆之间可以加强横向联系,通过集体借书、馆际互借等方式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即使在经费充足的中小学图书馆,尽管他们拥有现代化设备,仍然不可能将所有的文献搜集齐全,仍有必要进行馆际互借和交换,实现资源共享。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建立校际、区域性协作变得更加便捷,也是网络化大背景下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发展趋势。

摘要:为切实加强农村中学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更好地服务教学,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应: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保证经费;加强监管,科学配备,保证图书质量;加强领导,开展活动,最大限度实现图书馆的教育效益;重视人员配备,强化业务培训,打造高素质的图书管理队伍;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图书馆的现代化;加强馆际合作,放大图书资源。

参考文献

篇4: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家庭方面

在礼仪教育方面,家长要以身作则,平时要注意自己的餐桌礼仪、仪表礼仪、交往礼仪等。吃饭的时候要讲究用餐文明,教会孩子如何在餐桌上做到尊敬长辈,鼓励他们主动为长辈盛饭,吃饭的时候注意不要挑食,做到文明进餐;吃完饭后教育他们要主动帮忙收拾碗筷、主动洗碗筷等。家长平时要教育孩子注重自己的仪表,不要求衣服的华丽,但是要要求他们保持衣服的整洁。去上学的时候要督促孩子穿校服、佩戴红领巾、不穿拖鞋。

在交往方面,要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见人要主动问好的思想、不讲脏话、培养文明用语的习惯。这一方面也要求家长本身要做到礼貌用语,至少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脏话。家长在平时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应当采取文明的方式教育孩子,应该做到晓之以礼、动之以情,而不应该用打骂这些令孩子抵触的方式。教育一个学生不是学校自己的事情,也不是家长自己的事情,这就需要学校和家长积极配合了。家长应该改变传统的观念和态度,主动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如参加每一次家长会、经常到学校或通过电话了解自己儿女在学校的情况。家长和学校都把教育孩子当成是自己的事情而没有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一定会使小学生的教育更有效。

二、学校方面

1.完善礼仪教育的内容体系和丰富礼仪教育的形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礼仪教育现状,在原有的礼仪教育条例准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使之成为师生礼仪行为的基本准则,并设置具体的小学各年段礼仪教育的内容。各年级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要根据各年级的年段的变化,不断调整礼仪教育方面的内容,提高礼仪教育要求。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途径不是唯一的,学校不应该只是单单依靠思想品德课来教育学生,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以“礼仪”为主题的活动或其他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将礼仪知识教育、礼仪行为训练、学生礼仪意识的培养融为一体。

2.加强对礼仪教育的重视,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并合理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学生的大量活动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其言语、待人、姿态等方面的表现都可能是在课堂上学到的。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最佳地方,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应充分挖掘礼仪教育的因素。同时,要把礼仪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团队活动等方面。教师利用思想品德教育课、班会课、语文课等阵地,由教师以较为系统的形式,对学生讲授礼仪知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礼仪意识。课堂上要多加强调关于课堂礼仪的教育,要教育他们课堂礼仪、交往礼仪、集会礼仪等等。对礼貌方面的知识多进行强化,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管理对学生礼仪教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特别崇拜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班主任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每时每刻都在学生面前强调礼仪教育。标语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校应在校园里面多挂关于礼仪教育的标语,并经常提醒学生要注意自己的礼仪。

3.设置专门的礼仪课堂,安排专业的指导老师。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每间学校最好都能够配有专门的思想品德教育的老师,从而设立专门的礼仪教育课,选择一些相关的礼仪教育教材,如《中小学生礼仪常规》、《礼仪常识》等等。如在思想品德课上为学生讲解各种现代礼仪知识:正确的坐姿、良好的站姿应是怎样的、拜访有何礼仪、如何正确称呼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应使用哪些文明用语等等。

4.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构建理想的合作关系。对学生进行教育依靠学校单方面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它需要与家庭教育齐驾并驱。学校不能与家长互相推卸责任,而应该密切联系学生家长,主动关心学生在家的情况及动态。

5.改变“评价学生只看成绩”的观念,促使学生注重礼仪教育。评价一名学生不能只把成绩放在首位,不能只看学生的成绩,从“德、智、体、美、劳”中可以看出,“德”也是很重要的。学校在给学生评“三好学生”的时候要增加“德”所占的比例,这应该是一种真正的行动而不是一种形式。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因此,学校要主动向家长和社会宣传礼仪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争取他们的配合和支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礼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教育的同步性、一致性和整体性,以促使学生注重礼仪教育。

三、社会方面

1.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人们的种种行为都会受到社会的影响,社会在学生的礼仪教育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为了能够秉承中国的礼仪教育,社会必须为学生的礼仪教育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在文明的氛围中成长。社会上的某些暴力行为要尽量减少,人们互相之间要礼貌待人,不利于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地方就不能允许小学生进去。

篇5: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1月13日至2012年1月19日共7天

整理资料成报告:2012年2月19日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

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笔者对所在的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

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三、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我镇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仅占GDP 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

笔者在一篇教育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现状二: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所处的乡镇,六处完全小学中,除了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雄厚一点外,其他小学,没有几个是个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转公”。

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

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单一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通过查阅所在乡镇的教师档案资料,发现全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37岁,其中,50岁以上占21.8%。不仅年龄老化,而且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

六处小学中,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几乎为零;初中学校,稍有改观。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一支队伍担负着我镇中小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谈何容易?!

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人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现状三: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

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笔者所在地是一处农村小镇,老师们早晨6:0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辅导,晚上初中部的老师还要辅导到9:

30。一天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现状四:德育教育令人堪忧。

“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财物、出入网吧、集结团伙、侮辱师生等现象绝无仅有。

四、实践活动心得:

篇6:关于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调查报告

通过暑假的数天实习,我对xxx省xxxx县的一些中小学的教育问题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校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教学问题为重点。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老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通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总体教育状况,并对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教育问题

(一)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比如说我所在实习的学校,图书馆里面的书虽然不少,但是存储书本的地方小而破旧,不方便借书.(二)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三)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教师问题

(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

(二)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

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

(三)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四)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

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学校问题

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

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家长问题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政府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而农村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摊派多,修路筑桥建戏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如何能应付这么沉重的负担?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

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

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

篇7: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当今社会,新农村建设正处于非常重要的时期。要想真正向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的 战略目标迈进必须培养大批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因此,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就成了关注的 焦点。然而,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要想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提高国民基础文化素质,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就必须深入了解农村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掌握教育的各方面进行深一步的研究并逐步改善。随着社会的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农村中小学生教育或许已经不是那么引起现在社会的关注,在如今这个时代,农村的中小学教育普及怎么样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组人经过商量,做出调查报告表,准备去岳阳市岳阳市经济开发区周围的农村做相关的调查。

我们调查得知: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十分严峻,例如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中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中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缺乏资金买新的。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刚大学毕业的教师,他们的教学经历较弱,待到教学成熟就被调离岗位,从而新教师来临,导致学生一直在适应老师,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无法得以保障。

三、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

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一些初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孩子,宁可融入了滚滚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职成教育学校学习深造。因而出现了“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教育怪圈

以上三点还只是我们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几点,还有许多具体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在我们的调查报告当中,在填写调查问卷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种种问题例如:我请一位一位家中有辍学学生的家长为我填写时,他三番两次地拒绝。在路上,我拦截了这位家长。在只是简单与他说明一下,他第一次拒绝我那是情有可原。可是,当我仔细与他沟通说明我的来意时,他还是果断的拒绝我,而且显示出极不耐烦的样子时,不免令我有些沮丧。在几天的问卷访谈中,我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人,有热情友好的,又冷酷无情的.,有……

的确,人生要因为经历而美丽。因为这次经历,才让我了解到社会的现实,才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我想这次社会调查的经历将永远成为我记忆中的一抹靓丽的色彩。因为它教我懂得了如何去与其他人沟通,如何去处理紧急事件……

经过这次的社会调查,我发现了太多的社会问题,看清了很多社会的现实,也收获了很多,这不仅增加了我的知识积累,更扩宽了我的社会视角,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

社会调查结束了,但我感觉并不是那么的轻松似地,我觉得自己面临着更多的压力与挑战。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一切都得靠自己。在社会调查时不断的告诉自己:在今后的大学生涯中,必须要更加努力读书,学好一些实在的本领,同时,也要多与其他人打交道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等。因为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综合能力高的人才。

篇8: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我校自开展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效课堂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作业多元化设计的研究》研究以来, 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活动, 我们对教师布置作业的情况和学生做作业的情况做了一次书面的调查研究。

二、调查目的

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 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激发学生做语文作业的兴趣, 提高学生作业质量, 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打造学习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培养有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综合运用能力的学生, 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 在农村小学中, 学生语文作业的负担依旧十分沉重。

2008年6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问题, 要切实认真加以解决。那么, 学生的课业负担减下来了吗?我们仅以作业去为例看看。通过调查, 我们看到农村学生的作业负担依旧十分沉重。例如, 在语文作业中, 25%的学生认为完成语文作业所要花费30至60分钟, 有8%的学生认为要用1至2小时完成作业。众所周知, 在小学开设多门课程中, 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例, 完成一次作业要用1到2个小时的时间, 那么, 学生每天至少要花费3到6个小时完成作业。试问长期在这种沉重的作业负担下, 学生能快乐吗?面对这种沉重的作业负担, 作业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吗?

(二) 学生写语文作业时态度不端正、不认真, 是当前农村学生写语文作业的存在的普遍现象。

在本次调查中, 我们发现90%的学生还是喜欢做作业的, 他们中有85%的农村学生已能清楚地知道写作业十分重要, 能帮助他们学习, 提高语文成绩。但是由于每天作业量大, 刚开始的作业书写很认真, 随着时间增长, 学生就感到烦躁, 到以后学生就没有任何感觉了。在这样恶性循环下, 学生做作业的兴趣逐渐下降。基于这种原因, 在调查表中, 只有43%的学生能每次认真完成作业, 有47%的学生能经常完成语文作业, 有10%的学生偶尔、很少完成语文作业。在调查表中我们还看到在农村小学, 已经有27%的学生开始对作业感到厌烦, 对做作业没有感觉了。

(三) 教师布置的作业两极化, 是农村小学语文作业的又一普遍现象。

在本次课题组的调查中, 我们发现教师布置的作业比较难的达到了17%, 比较容易的达到了40%, 布置给学生的作业, 要么十分难, 无从下手;要么非常简单, 仅限于书面作业, 更有甚者让学生停留在大量机械地重复上。曾经在一次低年级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有位学生在写教师布置的作业———抄写20遍“人”字时, 该学生先写了20个“撇”, 再写了20个“捺”, 问及为什么这样, 学生说:“这个字太简单, 老师却要写20遍, 我这样写得多快呀!”我不禁要问, 这样的作业对学生有什么帮助?还不如还给学生时间, 让学生尽情地去玩耍。

(四) 作业一刀切, 一个模式, 是农村小学语文作业的突出特点。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句话, 告诉我们的道理也是不言而喻的。可是在现实工作中, 试问有几位教师能做到的。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 他们不是大工厂生产的零件, 他们拥有自己的兴趣、性格、特长, 可我们教师布置作业时考虑到这些了吗?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 有82%的学生填写了教师统一布置作业, 这种一刀切、一个模式的作业设计, 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 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不够及时, 评价方式单一, 是学生对做作业缺乏兴趣的一大特点。

对学生作业进行有效评价, 表明教师对学生作业的看法与态度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从调查的数据来看, 有53.57%的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进行了评价, 有46.43%的老师对学生的作业有时评价, 有时不评价。由此看来, 在推行素质教育, 加强教学精细化管理过程中, 对小学生作业的评价更多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 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 通过作业有效性评价帮助小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 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有效地发展。

(六) 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 是农村小学语文作业的重要特点。

从调查的数据来看, 练习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有44.6%的学生的正确率达到了90%, 有39.3%的学生正确率达到了70%。从而说明教师在上课的时候, 对知识的传授,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是比较到位的。但是也要看到16.07的学生正确率达到了50%, 这样的效果, 可能跟平时的作业训练有一定的关系, 训练不到位, 该分层的没有分层, 该批改的没有批改, 该有提高的训练没有提高, 该有拓展的没有拓展, 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不到位, 这样学生的成绩肯定不理想。有时要求不到位, 学生也容易产生一些不因该产生的错误。

曾有一位专家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在讲评试卷时, 有两位教师采取了不同的方法, 一位教师一道题一道题地讲解, 花了两节课, 教师讲得筋疲力尽, 学生却在下面昏昏大睡:另一位教师让小组讨论, 把自己不会的让小组长讲, 全班都不会的老师才讲, 讲完试卷后仅仅只用了25分钟。”这个故事不光运用在课堂, 我认为更适用于农村小学语文作业上, 优等生已经把相同的题做得滚瓜烂熟, 生字记得都能按照生字表默写下来, 还有必要去一遍一遍地去抄吗?班级中的后进生连最基本的生字都不认识, 课文也结结巴巴、读不熟练, 还有必要去进行阅读、习作吗?

对于当前农村小学生做作业的现状, 我们这些农村的一线教师应该进行深刻反思, 不要老去抱怨学生写不好作业, 完不成作业, 应该去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做?除了我们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外, 我们更应该想到:班级授课的一个极大的弊端就是缺少独立性、自主性。在规模较大的农村小学, 每班至少有30人左右, 由于在学生成长中, 又受到家庭、个性、教育等多重影响, 致使水平参差不齐。因此, 统一设计一份作业显然是不能满足当前课程发展的要求。

上一篇:2023、9教务处计划下一篇:真理与信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