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生育证明

2024-06-30

苏州生育证明(共7篇)

篇1:苏州生育证明

苏州生育证明

苏州生育证明要怎么办理?

这里所说的出生证明其实就是《出生医学证明》,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出具的,证明婴儿出生状态、血亲关系以及申报国籍、户籍取得公民身份的法定医学证明。那么生育证明该怎么办理?

出生证明办理

其实准妈妈在入院的时候,医院会要求填写《出生医学证明自填单》,为即将到来的宝宝做好《出生医学证明》的准备。出生证便是宝宝的第一份人生档案。

《出生医学证明自填单》一般填写内容包括:父母姓名,身份证号,民族,婴儿姓名,婴儿申报户口地址,母亲居住地址,床位号等。

如果刚住院时还没想好宝宝的名字,可以先用小名代替。但在出院以前,一定要给宝宝取好大名,不然有些医院是不会发放《出生证》的。

注意事项

1、填写《出生医学证明自填单》一定要认真仔细,因为一经填写、打印,就不得更改。

2、当收到《出生医学证明》后要认真核对。如发现有填写错误时,应及时向医院申请换发。《出生证》严禁涂改,一旦涂改,视为无效。

3、《出生医学证明》是婴儿的有效法律凭证,要妥善保管。

2苏州生孩子流动人口生育证明?

丫丫网版权所有,转载请说明出处

收藏

夫妻如果在苏州生育第一个孩子,须办理《流动人口生育第一个孩子服务登记》证明,请到现居住地所在社区、街道计生办咨询、办理。所需材料:

(1)夫妻双方的《身份证》、《结婚证》;

(2)《苏州市非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卡》或《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在苏居住不满半年);

(3)《苏州市办理一孩生育服务证明申请表》;

苏州市办理一孩生育服务证明申请表

我们夫妻俩为非苏州户籍的初婚初育对象,现申请在苏州办理一孩生育服务证明。

申请人:

申请日期:年月日

姓名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社保个人编号(参保职工填写)户籍地详细地址、邮编、电话

丈夫

妻子

现居住地详细地址、邮编、电话

结婚证号码

女方婚育证明号码非户籍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卡号码

申领人提供的材料(在英文字母上打√)①身份证:A、女方、B、男方;⑥生育保险联系单:A

②户口簿:A、女方、B、男方;⑦职工婚育证明:A、女方、B、男方;

③结婚证:A、女方、B、男方;⑧其他:A

④婚育证明:A、女方、B、男方;

⑤非户籍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卡:A

社区意见

(盖章)

年月日

街道计生办

意见

(盖章)

年月日

注:

1、用钢笔填写,字迹清楚。

2、此表由社区留存。

有错误?提交正确内容帮助更多妈妈>>

篇2:苏州生育证明

1、男女方为本区户籍的,参保已婚妇女依法怀孕后,到工作单位出具《职工婚育证明》。男方有工作单位的,到工作单位出具《职工婚育证明》,无工作单位的,到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出具《婚育证明》后,到女方户籍所在地的镇(街道、区)计生办办理《生育状况证明》和《生育保险联系单》,并附以下材料:(1)女方《职工婚育证明》,男方《职工婚育证明》或《婚育证明》原件一份;(2)男女双方《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上述材料,经镇(街道、区)计生办审核确认后,符合要求的当即办理《生育状况证明》和《生育保险联系单》,并将上述原件(1)和复印件(2)留存。

2、男女方为本区户籍的,没有参保的已婚妇女依法怀孕后,到户口所在地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出具《婚育证明》。男方有工作单位的,到工作单位出具《职工婚育证明》,无工作单位的,到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出具《婚育证明》(后,到女方户籍所在地的镇(街道、区)计生办办理《生育状况证明》,并附以下材料:(1)女方《婚育证明》,男方《职工婚育证明》或《婚育证明》原件一份;(2)男女双方《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上述材料,经镇(街道、区)计生办审核确认后,符合要求的当即办理《生育状况证明》,并将上述原件(1)和复印件(2)留存。

3、男女双方户籍在苏州市区以外的,参保已婚妇女依法怀孕后,由男女双方到工作单位出具《职工婚育证明》后,到女方现居住地的镇(街道、区)计生办办理《生育保险联系单》,并附以下材料:

(1)男女双方《职工婚育证明》原件一份;(2)男女双方《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暂住证》、有效的全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上述材料,经镇(街道、区)计生办审核确认后,符合要求的当即办理《生育保险联系单》,并将上述原件(1)和复印件(2)留存。

4、女方户籍在苏州市区以外婚嫁至本区的,参保已婚妇女依法怀孕后,到工作单位出具《职工婚育证明》(附件三),男方有工作单位的,由工作单位出具《职工婚育证明》(附件三),无工作单位的,到户口所在地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出具《婚育证明》(附件五)后,到男方户籍所在地的镇(街道、区)计生办办理《生育状况证明》和《生育保险联系单》,并附以下材料:

(1)女方《职工婚育证明》、有效的全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原件一份;(2)男方《职工婚育证明》或《婚育证明》原件一份;(3)男女双方《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上述材料,经镇(街道、区)计生办审核确认后,符合要求的当即办理《生育状况证明》和《生育保险联系单》,并将上述原件(1)、(2)和复印件(3)留存。

5、女方户籍在苏州市区以外婚嫁至本区的,没有参保已婚妇女依法怀孕后,到户籍地计生部门出具全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男方有工作单位的,到工作单位出具《职工婚育证明》,无工作单位的,到户口所在地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出具《婚育证明》(附件五)后,到男方户籍地的镇(街道、区)计生办办理《生育状况证明》,并附以下材料:(1)男方《职工婚育证明》或《婚育证明》原件一份;(2)女方有效的全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原件及复印件一份;(3)男女双方《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上述材料,经镇(街道、区)计生办审核确认后,符合要求的当即办理《生育状况证明》,并将上述原件(1)和复印件(2)、(3)留存。

6、女方户籍在工业园区的,参保已婚妇女依法怀孕后,到工作单位出具《职工婚育证明》,将《职工婚育证明》交户籍地镇(街道)计生办签署意见加盖公章。男方苏州市区户籍的,有工作单位的,到工作单位出具《职工婚育证明》,无工作单位的,到户口所在地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出具《婚育证明》;男方户籍在苏州市区以外的,到户籍所在地计生部门出具全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后,到女方单位所在地的镇(街道、区)计生办办理《生育状况证明》和《生育保险联系单》,并附以下材料:(1)女方《职工婚育证明》,男方《职工婚育证明》或《婚育证明》原件一份;(2)男方有效的全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原件及复印件一份;(3)男女双方《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上述材料,经镇(街道、区)计生办审核确认后,符合要求的当即办理《生育状况证明》、《生育保险联系单》,并将上述原件(1)和复印件(2)、(3)留存。附件:

1、《生育状况证明》或《生育保险联系单》(由镇、街道、区计生办电脑打印)

篇3:苏州生育证明

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历时30余年, 长期推行以控制人口数量增长为目的的计划生育政策所导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老龄化等负面效应已经开始凸显[1]。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聚焦于我国生育水平和意愿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生育意愿是人们对自身生育问题的看法、愿望和要求, 通常包括生育的数量、时间、性别3方面, 其中期望生育的子女数目及性别是衡量生育意愿的重要指标[2], 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我国生育学者的研究指出, 根据我国国情, 国家生育政策是影响我国人口生育行为及意愿的重要变量之一[3]。2014年3月28日江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 (草) 》, 正式实施单独二胎政策, 在此政策背景下苏州市育龄妇女的生育选择及意向如何, 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其二胎生育意愿, 这些都是人口政策调整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也是本次研究探讨的重点内容。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5年6月—2015年9月在苏州市6个行政区随机抽取20岁~50岁已婚妇女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 参考段晓嫤等2012年设计的《包头市“80后”人群生育意愿调查问卷》和王一竹等2014年设计的《四平市城镇居民中单方独生子女夫妻再生育意愿调查问卷》, 结合苏州育龄妇女实际情况, 设计《苏州市育龄妇女二胎生育意愿调查问卷》。本研究共发放问卷546份, 收回有效问卷500份。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及处理。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本次参与调查的育龄妇女500人, 20岁~30岁239人 (47.8%) , 30岁~40岁223人 (44.6%) , 40岁~50岁38人 (7.6%) ;市区人口384人 (76.8%) , 农村及乡镇人口116人 (23.2%) ;独生子女203人 (40.6%) , 非独生子女297人 (59.4%) ;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2人 (12.4%) , 高中101人 (20.2%) , 大学本科, 专科297人 (59.4%) , 研究生及以上40人 (8%) ;月收入3 000元以下161人 (32.2%) , 3 000元~5 000元216人 (43.2%) , 5 000元以上123人 (24.6%) ;现工作性质:公务员及事业单位137人 (27.4%) , 企业227人 (45.4%) , 无业或自由职业82人 (16.4%) , 其他54人 (10.8%) 。

2.2 生育现状及生育意愿现状

在受访育龄妇女中, 80.6%育有1名子女, 同时超过半数的受访妇女 (61.8%) 的理想子女数为2名, 但是不到60%的受访妇女愿意生育二胎。另外, 在回答理想二胎性别相关问题的294名愿意生育二胎的妇女和4名不确定是否愿意生育二胎的受访对象中, 超过70%的受访对象更加愿意生育的第2个孩子为女孩。见表1。

2.3 单独二胎政策下苏州市育龄妇女二胎生育意愿影响因素

2.3.1 影响苏州市育龄妇女理想子女数的因素

育龄妇女的现居住地 (P=0.039) 、现有子女数 (P=0.000) 以及对单独二胎政策的态度 (P=0.000) 与理想子女数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而不同的年龄、户籍地、原生家庭地区、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工作性质及是否独生子女等与理想子女数量无关 (P>0.05) 。见表2。

2.3.2 影响苏州市育龄妇女二胎生育愿望的因素

针对苏州市育龄妇女是否愿意生育二胎的调查结果显示, 二胎生育愿望与其原生家庭所在地 (P=0.008) 、现有子女数量 (P=0.000) 及对单独二胎政策的态度 (P=0.000) 存在显著性差异, 而不同的年龄、户籍地、现居住地、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工作性质及是否独生子女等与理想子女数量无关 (P>0.05) 。见表3。

2.3.3 影响苏州市育龄妇女理想二胎性别的因素

拥有不同现有子女数 (P=0.026) 以及不同性别子女 (P=0.000) 的苏州市育龄妇女在二胎的性别偏好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而其他不同特征, 如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工作性质等与理想二胎性别偏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3 讨论

3.1 现居住地及原生家庭等地域性因素影响着苏州市育龄妇女的二胎生育意愿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原生家庭所在地不同的调查对象其二胎生育愿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 , 出生于市区的调查对象愿意生育二胎的比例低于原生家庭为乡镇及农村地区的调查对象。另外, 在苏州市区、乡镇及农村3个不同地域居住的调查对象, 其理想子女的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9) , 在苏州市区居住的调查对象其理想子女数为2名或以上的比例要低于苏州市乡镇及农村居住的调查对象。由此可见, 二胎生育意愿受地域影响较大, 不同居住地区的生活压力、经济水平不同, 不同原生家庭地域在文化背景、家庭观念存在差异, 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调查对象的二胎生育意愿。该结果与李琳等[4]于2014年针对上海市在婚户籍人口二胎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3.2 现有子女数成为影响苏州市育龄妇女二胎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既往针对我国不同地区人群二胎生育意愿的许多研究结果表明, 年龄、户籍地、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工作性质等特征在不同程度上对二胎生育意愿产生影响[5,6,7,8], 但是, 在本次调查中, 这些特征因素都未对苏州市育龄妇女的二胎生育意愿产生影响。调查结果显示, 现有子女的个数成为影响调查对象二胎生育愿望、理想二胎数量及性别的主要因素。在受访对象中, 现仅育有1名子女的育龄妇女较育有2名子女的更加倾向于放弃生育第二个孩子, 究其原因, 主要因为已育有1孩的对象, 已切实体会到孩子为家庭带来的生活、经济等压力, 所以他们更倾向于不生育二胎。但是, 已经育有2名子女的妇女, 却更加愿意生育2个甚至更多的孩子, 同时, 这一部分受访对象理想子女数为2名的比例也更加多, 他们多表示, 在养育第2个子女的过程中, 体会了更多2个子女相互扶持、陪伴及共同成长的喜悦与温暖, 子女能够更加健康茁壮成长。

另外, 与黄廷权等[9]基于重庆市居民生育意愿的研究结果类似, 本次研究表明, 在理想二胎子女性别方面, 育有一个孩子的育龄妇女更加倾向于二胎为女孩, 原因主要是受访对象对社会经济压力的考量, 说明传统中国社会文化中男孩在教育、抚养以及成年后的工作、婚姻等的投入大于女孩仍然影响着苏州市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同时, 一胎性别对理想二胎的性别也起极大的影响, 现有子女为男孩的更加希望再生育的孩子为女孩。在本次研究中多数已经生育过一个男孩的受访对象表示, 希望第2个子女是女儿, 凑成一个“好”字, 说明传统的子女双全的社会文化理念仍然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

3.3 国家生育政策对苏州市育龄妇女二胎生育意愿的影响不容忽视

近30年来, 我国社会学者根据我国国情, 对我国生育水平及意愿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并将社会经济因素和国家生育政策列为影响我国人口生育行为、水平的两个重要变量[10]。在本次研究中国家生育政策对生育意愿的影响作用显著, 虽然对单独二胎政策的了解程度对生育愿望 (P=0.850) 、理想子女数量 (P=0.111) 及性别 (P=0.995) 未产生显著影响。但是, 对单独二胎政策持支持态度的受访者较持反对态度及无所谓态度的受访者更愿意生育第2个孩子, 同时, 更多比例的单独二胎政策持支持态度的受访者的理想子女数量为2个甚至更多。由此可见, 无论对我国生育政策的具体内容是否了解, 对相关政策的支持程度, 直接影响着育龄妇女的生育选择, 因此, 在国家制定及修改生育政策后及时宣传引导, 帮助其正确认识政策制定及修改的目的及积极意义, 获取更多政策覆盖对象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能够有效帮助政策的执行以及政策期望目标的完成。

综上所述, 单独二胎政策对苏州市育龄妇女的二胎生育抉择及意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为经济发达的苏南开放性城市, 外来人口比例高, 多元文化混杂, 在生育政策制定及实施时应关注地域性差异的影响。同时, 应深入了解现有子女数量及性别等人口生育现况, 不可忽视其与生育意愿相关性。另外,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 适当地并且有针对性地宣传极其重要, 帮助政策对象了解生育政策具体内容和意义, 才能更加愿意调整自身生育行为对政策进行支持, 保证生育政策在苏州地区有序执行, 保证苏州人口结构的健康化、合理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彤.简议单独二胎政策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J].经济管理者, 2014, 11 (4) :341.

[2]梁粤.浅析单独二胎的必要性[J].才智, 2014 (16) :319-320.

[3]风笑天.生育二胎:“双独夫妇”的意愿及相关因素分析[J].社会科学, 2010, 5 (1) :58-66.

[4]李琳, 崔元起, 刘小芹, 等.上海市在婚户籍人口二胎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生殖与避孕, 2014, 11 (34) :916-919.

[5]陈字, 邓昌荣.中国妇女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 2007, 6 (1) :75-81.

[7]徐映梅, 瞿凌云.独生子女家庭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湖北省鄂州、黄石、仙桃市的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 2011 (2) :76-84.

[8]李建新, 李娜.中国放开现行计生政策的可行性--基于江苏省不同政策群体生育理想、生育意愿的调查[J].探索与争鸣, 2012 (7) :6-10.

[9]黄廷权, 冯泽永, 简丽.重庆市居民生育意愿调查分析[J].西北人口, 2007 (5) :51-53.58.

篇4:苏州生育保险缴费注意事项

缴费基数的申报

一、申报范围

市区所有参保单位及其职工。

二、办理程序

1.开通“网上申报业务”的单位,于每年1月1日起直接通过网上申报系统进行申报;其余单位于每年1月15日前自带U盘到社保经办机构拷贝申报程序。

2.参保单位根据社保经办机构提供的上年12月份结算人数,按规定的格式输入职工上一自然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全年工资收入总额,核对无误后打印《职工缴费工资申报花名册》,经职工本人签字(或单位工会、职代会盖章确认)、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于3月5日前报社保经办机构(未开通“网上申报业务”的单位,须同时提供拷有申报程序文件的U盘),并同时附报经主管部门盖章的本单位上年度劳动工资年报和财务年报。

3.社保经办机构对单位申报的职工工资收入总额进行审核,计算出月均数,并按下一结算年度(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缴费基数上、下限规定统一处理。凡申报工资月均数低于下限的,缴费基数按下限基数执行;高于上限的,按上限基数执行;在上、下限之间的,按实际申报数执行。

4.社保经办机构从4月份起启用新一结算年度参保单位和职工社会保险各险种缴费基数。

三、注意事项

1.职工工资收入总额按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口径掌握,各单位须按实申报。其中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至四级职工的医疗保险缴费基数,按其本人伤残津贴乘以12个月后申报。

2.每一结算年度的缴费基数上、下限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确定并公布。

3.对逾期未申报的参保单位,社保经办机构从4月份起按3月份结算基数的110%及上、下限规定调整后进行结算,并列为当年度缴费基数专项审计重点检查单位。

4.首次参保人员的月缴费基数,由单位在办理人员增加手续时按起薪月工资申报。

篇5:苏州生育证明

发布时间:2007-07-09访问次数:4983

第一条 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推行计划第二条 第三条 第四条 第五条 第六条 第七条 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公民以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都应当遵守本办法。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

市、县级市(区)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照法定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国家(省)级开发区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或者明确相关部门负责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做好本辖区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坚持现行生育政策,建立人口现居住地管理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上一级人民政府的人口发展战略、人口发展规划,结合本行政区域实际情况,编制人口发展中、长期规划和计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口数量,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合理分布;完善区域人口宏观调控机制,调控常住人口总量;加强宣传教育,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完善人口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倡导和实施人口出生缺陷社会化干预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制定、调整有关社会保障政策时,应当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原则。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人口计划生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员的计划生育经费纳入本地区计生事业费,并由财政统一纳入预算安排。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各行政部门、团体、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均实行主要领导负责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企业实行法定代表人和业主负责制,并与所在地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履行相应职责。

第八条 上一级人民政府对下一级人民政府和其所属部门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对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目标管理责任考核不达标的,该部门或者单位及其负责人不得参与任何评比与表彰。

第九条 有关部门编制和实施的产业、住宅、交通、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劳动保障等的专业规划,应当与区域人口发展规划相协调。

统计、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改革、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按照各自职责,对区域人口开展常规统计、抽样调查、专项调查,开展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和出生人口预测预报,建立区域人口发展和人口安全预警预报制度。

第十条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配备专人负责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应当纳入村(居)民自治内容,实行村(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第十一条 建立健全市、县级市、镇、村(社区)四级人口与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宣传教育、政策咨询、技术服务、信息管理、药具发放等工作。

第十二条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遵循属地管理原则。育龄人群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有工作单位的育龄人员由其所在单位负责管理,其他育龄人员由其现居住地的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负责管理。

第十三条 孕妇首次围产期检查、待产时,应出示本人身份证和生育状况证明。

夫妻为婴儿申报户口或者享受生育保险待遇时,应向公安、劳动保障部门出示由县级市、区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出具的生育状况证明,经批准再生育的,应出示照顾再生育一孩生育证。

第十四条 凡符合《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要求安排再生育一个孩子的,应当向县级市、区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提供下列材料,经审批领取生育证后方可生育:

(一)身份证明;

(二)户籍证明;

(三)婚姻状况证明;

(四)已有子女状况的声明。

第十五条 满23周岁依法登记结婚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孩子(包括生育双胞胎和多胞胎)的初产妇,可延长产假30天,并给予男方护理假10天。

第十六条 落实避孕措施、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公民,凭医疗单位或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证明,所在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给予休息。放置宫内节育器休息2天,取宫内节育器休息1天,“皮埋”术休息3天,取“皮埋”休息2天,输精管结扎休息7天,单纯输卵管结扎休息21天,人工流产(包括药物流产术)休息20-30天,中期终止妊娠休息42天。

第十七条 凡符合计划生育相关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享受假期的人员,视为出勤,不影响其基本工资、奖金及福利待遇。

第十八条 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夫妻,可以共同向孩子户籍所在地,也可向夫妻一方单位所在地的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申请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以下简称《光荣证》),夫妻双方各持一本。

属以下两种情形之一的夫妻也可领取《光荣证》:

(一)依法收养一个孩子后不再生育的;

(二)依照《条例》规定生育了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在未结婚生育子

女前死亡,以后不再生育的。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单独领取《光荣证》:

(一)再婚夫妻依法生育一个孩子的一方;

(二)再婚夫妻中一方系离婚者或丧偶且只生育一个孩子,未育且不再生

育的另一方;

(三)夫妻婚后生育一个孩子,离婚或丧偶后,未再婚的一方。

生育双胞胎及多胞胎的夫妻不能领取《光荣证》。

第十九条 持有《光荣证》的公民,可以享受以下奖励:

(一)在子女满14周岁前,按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标准领取独生子女父母

奖励金;

(二)年满60周岁的农民,或者年满50周岁只生育一个孩子且孩子已死亡

未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农民,享受农村计划生育奖励金。年满60周岁 未育且未收养子女的农民夫妇参照执行。

第二十条 持有《光荣证》的企业职工,退休后可领取一定数额的计划生育奖励金,具体办法由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报市人民 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一条 持有《光荣证》的公民,其独生子女医疗费的报销、农村居民自留地

宅基地的安排、房屋拆迁安置补偿中的优惠、入托(园)管理费的报 销等由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并实施。

第二十二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设立计划生育公益金,建立人口与计划生

育救助机制。

计划生育公益金重点扶助因独生子女意外伤残、疾病、死亡等而导致的特困家庭。

第二十三条 外来人员计划生育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应当纳入现居住地的人口发

展规划。

市、县级市(区)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外来人员计划生

育的管理、指导和服务;综合治理委员会、外来人员管理办公室,应当 履行外来人员计划生育管理的相关职责。

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对外来人员计划生育工作实施综合治 理,协调社区服务中心、公安派出所、流动人口管理站和辖区单位,对 外来人员计划生育实行统一管理。

用人单位或业主必须配合所在地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做好外来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第二十四条 外来人员要求在现居住地生育子女的,应提交下列证明材料:

(一)夫妻双方的《居民身份证》;

(二)《结婚证》;

(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或户籍地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婚育状况证明。

第二十五条 外来已婚育龄妇女凭《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到指定的计划生育服务

机构接受服务和免费领取避孕药具等。

对未持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现居住地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补办《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现居住地为流动人口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或办理临时《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应当按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外来已婚育龄妇女在本市医疗机构进行围产期检查和生育的,应当出

示本人身份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对无证外来人员的怀孕、生育 等情况,医院应当及时向辖区所在地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通报。

第二十七条 公安、工商、劳动保障、民政、房管、建设、交通、农林等行政部门在办理外来人员暂住、经商、务工、运输等手续时,应当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发现无证明者,应当告知其到现居住地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办理,并通报所在地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九条 企业不履行人口与计划生育职责,造成违法生育等严重后果的,由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 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由县级市、区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委托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作出书面征收决定并予以征收。

工商、税务、审计等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当提供违法生育男女双方年经济收入等情况,并出具相关证明。

第三十一条 房屋出租人、中介机构或者其他公民发现违法怀孕、生育者,应当向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部门报告,一经查实,由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给予奖励。

篇6:苏州生育证明

发布机构:苏州市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2015-11-29 文

号: 苏府规字〔2015〕2号

主 题 词: 生育保险;生育待遇;生育

苏州市职工生育保险管理办法

市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职工生育保险 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苏州市职工生育保险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苏州市人民政府

2015年3月16日

苏州市职工生育保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职工生育期间获得经济补偿和基本医疗服务,均衡用人单位生育费用负担,促进公平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江苏省职工生育保险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及其职工(以下统称参保职工)。

第三条 用人单位按照属地原则依法参加生育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第四条 生育保险实行市级统筹。

第五条 市、县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生育保险管理工作。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统称社保经办机构)具体承办生育保险事务。

第六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财政、卫生计生、税务、审计、价格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做好生育保险有关工作。

工会、妇联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权参与生育保险重大事项研究,对用人单位执行本规定的情况实施监督。

第二章 生育保险基金

第七条 生育保险基金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筹集和使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生育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给予补贴。

第八条 生育保险基金由下列各项构成:

(一)用人单位缴纳的生育保险费;

(二)生育保险基金的利息等增值收入;

(三)按照规定收取的滞纳金;

(四)政府补贴资金;

(五)其他依法应当纳入生育保险基金的资金。

第九条 生育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按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0.5%的比例按月缴纳。

苏州市人民政府根据生育保险基金收支和累计结余情况,及时调整生育保险费缴费比例,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实施。

第十条 生育保险费的征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江苏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的规定,由税务部门和社保经办机构按月征收。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缴纳的生育保险费按照财政和税务部门规定的渠道列支。

第十二条 生育保险基金由市统一编制预算,统一组织实施。生育保险基金预算、决算草案的编制、审核和批准,按照法律和国务院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生育保险基金单独建账,独立核算,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按照国家规定的存款利率计息。生育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用于本办法规定的生育保险待遇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费用的支付,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挪用,不得用于平衡其他政府预算。

第三章 生育保险待遇

第十四条 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生育津贴和一次性营养补助。生育医疗费用包括生育的医疗费用、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项目费用。

第十五条 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或职工未就业配偶享受生育的医疗费用待遇,职工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和法定生育条件;

(二)用人单位参加生育保险并按时足额缴费。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或者未按时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其职工的生育保险待遇以及职工未就业配偶生育的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按规定的待遇标准足额支付,其中生育津贴的支付标准按照职工产假或者休假前的工资标准执行;生育的医疗费用按规定的定额标准支付。

第十七条 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生育的医疗费用是指参保职工在妊娠和分娩住院期间,因产前检查、住院分娩或者因生育而引起的流产、引产,所发生的符合生育保险规定的医疗费用。其中,产前检查的医疗费用按定额标准一次性补贴给职工个人,一次性产前检查补贴标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另行制定并向社会公布。因住院分娩或者因生育而引起的流产、引产的医疗费用,由社保经办机构按定额标准结付给定点医疗机构。

参保职工分娩住院期间并发羊水栓塞、难治型产后大出血、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弥漫性微血管内凝血(DIC)、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重度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合并心力衰竭、妊娠合并脑血管意外、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重症产科感染、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治疗并发症产生的符合生育保险基金规定的医疗费用,按生育保险规定,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因疾病、宫外孕、葡萄胎终止妊娠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按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

第十八条 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是指职工因计划生育实施国家和省规定的放置或者取出宫内节育器、皮埋(取皮埋)术、人工流产术、引产术、输卵管或者输精管结扎以及复通手术等,所发生的符合生育保险规定的医疗费用。参保职工实施上述计划生育手术的医疗费用,由社保经办机构按定额标准结付给定点医疗机构。

职工因实施前款规定的计划生育手术引起并发症的,在手术和住院期间,发生超过定额标准的医疗费用,按生育保险规定,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手术或者出院之后产生的上述费用,按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

第十九条 生育津贴是职工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受产假或者计划生育手术休假期间获得的工资性补偿,生育津贴与产假工资不重复享受。生育津贴以职工产假或者休假天数计发,计发基数为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职工月平均工资除以30。

职工在产假或者休假期间按照以下标准享受生育津贴:

(一)顺产的,享受98天的生育津贴;难产、剖宫产的,增加15天的生育津贴;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15天的生育津贴;符合《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晚育标准的,增加30天的生育津贴;

(二)妊娠不满2个月流产的,享受20天的生育津贴;妊娠满2个月不满3个月流产的,享受30天的生育津贴;妊娠满3个月不满7个月流产、引产的,享受42天的生育津贴;妊娠满7个月引产的,享受98天的生育津贴。

(三)实行输卵管结扎手术的,享受21天的生育津贴;实行输精管结扎手术的,享受7天的生育津贴;

(四)实行输卵管复通手术的,享受21天的生育津贴;实行输精管复通手术的,享受14天的生育津贴;

(五)放置或者取出宫内节育器的,享受2天的生育津贴;

(六)实行“皮埋”术的,享受3天的生育津贴;取“皮埋”的,享受2天的生育津贴;

(七)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受护理假的,享受10天的生育津贴。

职工产假或者休假期间,享受的生育津贴低于其产假或者休假前工资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高于其产假或者休假前工资的标准的,用人单位不得截留。

第二十条 职工生育或者妊娠满7个月引产的,发给一次性营养补助,标准为本市上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具体标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确定后公布,并于每年7月1日调整。

第二十一条 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本市职工生育的医疗费用定额标准的50%享受生育的医疗费用待遇,除此之外,不再享受生育保险其他待遇。

职工未就业配偶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应当按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享受相关医疗待遇,生育保险基金不再支付其生育的医疗费用待遇。

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和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规定,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生育保险基金不支付其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待遇。

第二十二条 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失业后,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生育或因生育而引起流产、引产的,其生育的医疗费用(含一次性产前检查补贴)、一次性营养补助参照参保女职工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不享受生育津贴。

第二十三条 职工异地生育或者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医疗费用,按照职工参保地的生育保险待遇标准支付。

第二十四条 下列费用不纳入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一)违反国家、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规定,生育或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生育医疗费用、生育津贴和一次性营养补助;

(二)不符合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范围以及支付标准的费用;

(三)应当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费用;

(四)应当由公共卫生或者其他公共服务项目以及按照规定免费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负担的费用;

(五)属于医疗事故等,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费用;

(六)在国外以及港澳台地区发生的生育医疗费用;

(七)新生儿疾病筛查、护理和医疗的费用;

(八)未经批准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生育医疗费用(急诊、抢救的除外);

(九)国家和省规定的不属于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其他费用。

第四章 生育保险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五条 生育的医疗费用与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的定额标准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根据不同类别医疗机构正常生育与计划生育手术人均费用和生育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综合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六条 生育保险医疗机构实行定点管理。生育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范围,包括卫生部门认定的具有助产技术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质的医疗机构、人口计生部门认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生育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的认定、管理和考核,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社保经办机构按规定与取得生育保险定点资格的医疗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按照协议和定额标准及时与生育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结付相关费用,并对费用使用情况进行核查。

第二十八条 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制定的范围和标准执行。

第二十九条 参保职工应当到生育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参保职工妊娠后首次进行妊娠检查时,生育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应及时为其建立《围产保健卡》,倡导孕妇进行胎儿缺陷筛查,围产保健检查费用按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结付。女职工围产保健检查的资料在所有生育保险定点医疗机构间可以共享。

生育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在为参保职工提供产科及计划生育检查治疗与手术服务时,应认真核对社会保障卡及生育保险联系单或节育手术服务联系单,并通过医保网络确认其生育保险待遇享受资格。生育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以外的药品、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应当征得职工或者家属的同意。

第三十条 职工生育及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按以下程序结付:

(一)职工妊娠后或拟行计划生育手术前,由用人单位开具证明,凭本人身份证、结婚证,流动人口同时出具《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夫妻双方身份证,经户籍或居住所在地社区(村)居委会或者街道(镇)确认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由社区(村)居委会或者街道(镇)出具生育保险联系单或节育手术服务联系单。

(二)职工持本人社会保障卡、生育保险联系单或节育手术服务联系单,到自主选择的生育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生育和计划生育,所产生的符合生育保险结付规定和医疗保险用药范围与医疗保险医疗服务项目结付范围的医疗费用,在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付。

(三)女职工异地生育或因紧急情况在非生育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所发生的生育及流产医疗费用由女职工现金结付后,凭本人社会保障卡、身份证、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出院小结、生育保险联系单或节育手术服务联系单、住院费用明细清单、医疗费发票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生育医疗费用报销手续。按同类医院的定额标准予以结付,其中低于定额标准的按实报销,超过定额标准的部分不予结付。

第三十一条 职工未就业配偶没有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报销生育费用手续时,应提交男职工的社会保障卡,夫妻双方结婚证及身份证,未就业配偶户籍所在社区(村)居委会出具的未就业证明,以及出院小结、生育状况证明或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证明材料,住院费用明细清单、医疗费发票。

第三十二条 一次性生育营养补助与一次性产前检查补贴,由社保经办机构通过社会保障卡金融功能,直接支付给参保职工。生育津贴由社保经办机构直接拨付至用人单位。符合晚育条件可以享受护理假的参保人员,与其配偶同为参保职工且参保地一致的,其护理假生育津贴由社保经办机构直接拨付至其用人单位;该参保职工配偶不参加职工生育保险或双方参保地不一致的,应当由其用人单位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申报手续,办理时应提交男职工的社会保障卡,夫妻双方的结婚证、身份证,出院小结、医疗费用清单、结算单据以及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证明材料。

第三十三条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者工作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规定,为妊娠或拟行计划生育手术的参保职工开具生育保险联系单、节育手术服务联系单,并向社保经办机构提供用于生育保险待遇核定的相关信息。

第三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生育保险基金支出和生育保险待遇。

第三十五条 市、县级市(区)地方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用人单位和个人遵守本规定情况的监督检查。

市、县级市(区)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审计机关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生育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实施监督。

第三十六条 职工对享受的生育保险待遇有疑义的,有权到用人单位或者社保经办机构查询。职工与用人单位因生育保险待遇发生劳动人事争议,可以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职工所在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申报和确定的具体办法,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八条 外国人及港澳台人员在本市就业的,参照本办法参加生育保险,并享受相应的生育保险待遇。

第三十九条 在确保生育保险基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可会同相关部门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妇女病普查工作,以提高女职工的健康水平。

第四十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可根据生育保险基金的实际支付情况,对生育保险相关待遇标准提出调整意见,经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四十一条 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退休人员,因生育所发生的符合职工生育保险规定生育的医疗费用,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支付标准参照生育保险参保职工的待遇标准执行。

第四十二条 退休、失业人员按照国家和省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规定,免费享受国家规定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不支付其计划生育手术的医疗费用。

篇7:苏州生育证明

一、吴江区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

吴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 下辖1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省级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和8个镇, 250年行政村, 61个社区。吴江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据统计, 截止2012年底, 吴江区户籍人口为80万人, 外来流动人口70.19万人, 流入育龄妇女29.09万人, 其中已婚育龄妇女15.43万人。流出人口很少。吴江的流动人口主要为流入人口。

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 20-24岁和25-29岁是目前流动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年龄段, 占流动人口总量的42.8%, 15-49岁的育龄妇女占44.57%, 其中已婚育龄妇女占30.47%。并且, 约占50%的流动人口聚集在企业较多的吴江经济开发区和盛泽镇。居住场所方面, 以单位内部集宿和租赁房屋为主, 分别53%和35%。流动人口文化程度总体不高, 初中文化水平的占62.3%, 小学及以下占15.62%, 大专及以上占3.67%。

二、吴江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均等化服务工作实践

吴江区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均等化试点工作开展中针对本区流动人口的特点, 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均等服务运行机制, 全面促进了全区人口计生工作均衡发展和整体发展。

(一) 以深化示范创建为引领, 强化均等化服务统筹管理机制

在全区制定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示范镇 (区) 、示范村 (社区) 、示范单位争创活动实施方案, 明确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均等服务工作作为示范创建的重中之重。目前全区各镇 (区) 开展村 (社区) 、集宿区、住宅小区、市场、工地、企业、服务机构等示范试点工作的累计达到158个点, 通过以点带面、树立先进典型的方式, 有效地推进了全区的均等化试点工作。

(二) 以政策为先导, 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制机制

自均等化服务试点推开以来, 吴江以省市有关政策文件为指导, 成立了均等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加强统筹协调, 与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实施“流动人口精细管理”。同时, 把均等化工作纳入对各地各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中, 强化目标管理。另外, 每年还与12个职能部门联合开展1~2次全区性专项整治制度, 进一步巩固部门联合整治和常态化执法制度。将均等化工作经费纳人各级财政预算, 并建立稳定增长财政投入增长机制。

(三) 以服务为载体, 大力开展流动人口均等化工作

一是通过网站、广播、电视、公交移动视频形式营造计生宣传氛围, 通过成立讲师团深入村、社区等为流动人口开展多种形式计生宣传, 加强流动人口对计生政策、生殖健康等知识的了解。二是通过发放苏非卡, 落实流动人口现居住地服务管理、维护其合法权益, 让持卡人员享受“九免一奖双险”免费服务。三拓展服务项目, 由单一的技术服务向宣传教育、政策告知、信息登记、证卡办理、药具发放等内容与技术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服务转变, 并使他们逐步纳入免费孕前检查、0-3岁科学育儿、人口与计划生育公益金等范围。

(四) 统筹各方力量, 认真落实均等化维权服务

实施“流动人口精细管理”工程, 综合公安、卫生等多方资源, 以“均等服务百日行”活动为载体, 为流动人口提供便民维权服务。同时, 通过在流动人口聚集区成立计划生育协会, 使流动人口能实现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目前, 吴江已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467个, 建会率88%。另外, 通过区域协作、双向协作等, 进一步加强与流入地的沟通交流, 进一步促进均等化维权服的落实。目前, 吴江与流入人口较多的安徽省六安、霍邱等地建立了沟通机制, 与周边的江浙沪形成了横向协作会议制度;与省内外96个县市区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协议书, 加强双向协作工作。

三、吴江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均等化服务工作存在的不足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流动人口需求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 吴江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均等化服务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 均等化工作投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当前, 由于各镇 (区) 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各有不同, 而流动人口聚集的数量不相同, 在免费服务投入上也有差别, 造成了均等服务的不平衡性。

(二) 流动人口基础信息采集、更新难

由于流动人口就业流动性大、居住不稳定、文化程度不高对政策不了解、甚至因违法生育刻意回避等因素, 导致流动人口信息采集难度大, 离开信息更难掌握, 基础信息采集更新率不高。在综合治理方面, 部门信息不能全面共享、企业不认真履得职责等造成了信息的漏报。区域双向协作不完善, 网络协查信息反馈率低也造成了基础信息的不完善。

(三) 流动人口接受服务的主动性不强

据了解, 一部分人员可能由于受农村传统思想的影响, 意愿比较强烈, 对计划生育服务存在抵触心理, 片面地认为计划生育服务的目的就是让她们少生孩子, 甚至拒绝接受服务。

四、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均等化服务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 完善投入机制, 强化基层基础

认真研究和确定均等化服务项目, 建立和完善与该项目匹配的公共财政制度, 将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同时, 积极鼓励民间、社会资本参与, 形成以公共财政为主体、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均等化经费投入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将资金更多地用于流动人口较多, 服务量大的地区。同时, 加强人口计生专职干部队伍建设, 保证人员经费, 强化服务人员管理, 加强业务技能培训, 充分调动村级基层计生干部积极性。

(二) 坚持统筹协调, 深化区域协作

要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高度, 继续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 主动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融入协作, 建立跨部门、跨系统的服务管理协作机制, 完善多部门协作的流动人口信息更新、退出、交换的共建机制, 推动信息实时动态管理。落实双向协作机制, 提高区域协作务实性, 与户籍地探索建立流动人口计生管理长效机制。加强网络化协作, 确保信息及时核查、及时反馈。

(三) 提高服务可及性, 推进融合工程

完善均等服务工作机制, 全面落实各项均等化服务。大力开展“春风行动”等各种关怀关爱流动人口的服务宣传活动及进企业、进集宿区等为流动人口开展服务的活动。大力宣传和落实流动人口计生免费服务制度, 提高均等化服务可及率。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提高计划生育服务项目的可及性, 增强流动人口对城市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使潜移默化地转变生育观念。通过提高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建会率、增设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点、健全企业计生联络员例会制度等有效方式, 进一步强化村 (社区) 特别是流动人口聚集地的工作网络建设, 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结论

吴江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均等化试点工作, 促进了吴江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有利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均等化工作将更加完善。

摘要:流动人口的发展问题目前已成为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为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创新、促进社会融合,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进入试点阶段。本文从吴江进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的实践出发, 思考目前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关建议, 希望能为其他地区开展此项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司.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2013.3-14

[2]周志芳, 张春龙.吴江人口发展30年.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2009.86-103

[3]谭伟良.苏州市外来人口居留状况、差别特征和政策相应研究.人口信息, 2008. (6) :19

上一篇:土耳其国家的邀请函内容下一篇:18给同学新年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