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阅读答案

2024-07-14

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阅读答案(共11篇)

篇1: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阅读答案

⑴人类的活动给地球带来了文明,也改变了地球的环境。我们相信,如果没有人类,地球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这使我们想到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人类因为某些原因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人类活动终止了,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毁灭”的第一周

⑵人类突然消失后,全世界核电站紧急用燃料一周内将用完,柴油发电机无法工作,导致核反应器外的水无法循环冷却。随后,全世界几百个核反应堆将发生灾难,核反应堆冷却系统的柴油发动机由于失去燃料供应,将会全部罢工,核反应堆将一个接一个由于过热而燃烧、熔化甚至爆炸,地球上将同时发生数百起切尔诺贝利式的核灾难。

城市建筑将坍塌

⑶沿海城市将最先“覆灭”。因为抽水用的水泵不再运转,地铁、地下公路等地下世界将成为水世界。

⑷水和野草从根基腐蚀掉整个城市,任何用木头建造的建筑物将开始坍塌,尤其是在白蚁繁盛的地区。城市中的许多建筑物将在内倒塌,30年后几乎所有民宅都会成为废墟。在一个世纪内,几乎所有的汽车都将生锈腐烂掉。

⑸玻璃和钢结构建筑会在200年之内倒塌。而曾经是巴黎标志性建筑的埃菲尔铁塔也将会被严重的锈蚀所摧毁。当然,所有的桥梁也将遭受类似的命运。

⑹500年后,城市的核心区已被森林所覆盖。那些处于温带气候条件下的城市中将只能看到茂密的森林,曾经辉煌的摩天大楼和高大教堂将只剩下一片片的残骸。

地球重新变成动植物的天堂

⑺当人类消失后,一些依赖人类生存的动物将会遭受苦难,譬如老鼠、蟑螂、八哥、母牛、绵羊和其他农场动物。寄居人类身上的头虱将会在一年之内灭绝,艾滋病毒也将从地球上绝迹。地球会变成野生动植物的天堂。上万种濒危物种逐渐恢复到原有的数量。

人类文明记录将消失

⑻100年后,绝大部分与人类经历有关的记录——书籍、相片、电子数据也将统统消失,几乎不会留下人类曾经存在的痕迹。但有一种情况例外,如果它们正巧被掩埋在沙土层中,由于缺少空气和水,它们或许仍可以幸存成千上万年,并且1万年后仍然可以被阅读。

人类最长久的遗产

⑼事实上,在人类的.所有发明中,塑料袋也许是最拒绝被大自然力量毁灭的人类遗产之一。即使过去1万年,大多数塑料袋仍然不会消失。如果这时有外星人来到地球,那么他们将只能找到一些青铜雕像的残骸、不锈钢器具和大量的塑料垃圾。当然,要找到这些遗存之物,他们必须进行广泛的挖掘或是潜入到海水底部。

⑽这个假设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⑾人类在改造地球时不要忘了: 。

1.全文用了很多表示猜测的词语,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试说说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2分)

⑴城市中的许多建筑物将在20年倒塌,30年后几乎所有民宅都会成为废墟。

⑵100年后,绝大部分与人类经历有关的记录——书籍,相片,电子数据也将统统消失。

2.全文用了许多表示事件的数量关系词语,作者这样列出来的目的是什么?(2分)

3.文章最后说这个假设给我们带来了启示,请你根据对文章的理解,续写一个结尾,提醒人们在改造地球时不要忘记什么?(2分)

4.联系现实,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请你假想一下假如人类消失,地球还会有怎样的变化?(文中提过的不可以再写)(2分)

参考答案:

1.示例:⑴不能删除。几乎表限定。在文中的意思是30年后大部分的民宅都会成为废墟。如果删除则成了30年后所有的民宅都会成为废墟,过于绝对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⑵不能删除。绝大部分表限定。在文中意思是100年后极大一部分的与人类经历有关的记录——书籍,相片,电子书数据也将统统消失。如果删除,则成了100年后所有的与人类经历有关的记录——书籍,相片,电子数据也将统统消失。过于绝对,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标准:(2分)态度明确,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1分(只表明态度不得分),指出说明文语言准确性1分。

2.示例: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各种人类文明消失的时间。评分标准:(2分)说明方法1分(错字不得分),作用1分。

3.示例:人类给地球带来的文明不是永恒的,除非人类是永恒的。评分标准:(2分)意对即可,每个错字扣1分。

4.示例:除了火山暴发,夜晚时地球一片黑暗;人类电视节目的破碎而微弱的信号几十亿年后可能在外太空传播。评分标准:(2分)想象合理即可,每个错字扣1分,答文中提过的不给分。

篇2: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阅读答案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月球是人类起源的大功臣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月球是人类起源的大功臣阅读答案1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7—8题。(共4分)

除了浪漫故事和诗意,月球仅是一块既无空气和水,又无生命的顽石。然而,天文学家的一项计算机模拟计算却表明,月球是人类起源的大功臣。

地轴的方向是用所谓黄赤交角来表示的,这个角约为23.5度。由于自转,地球的赤道会鼓起一凸缘,太阳、月球和其它诸行星都会对此凸缘施加引力,而且各行星也会随着其间的相互作用而逐渐变化自己的轨道,因此,作用在凸缘上的力是不断变化着的,使地轴的方向发生摆动。

有了月球,情况就大不一样,它不但能使其他各行星对地球凸缘的引力微不足道,她还和太阳一起使地轴稳定地做每2600年一周的运动,使黄赤交角变化不超过1.3度。

然而,这1.3度的变化也不是完全无害的。许多科学家认为,冰川期可能就是这1.3度造成的。但是如果没有月球的稳定作用,那就更不得了。全球的环境还将会被破坏成一时期有剧烈的四季变化,一时期又会无季节可分,这样就不可能进化出像人类这样高度文明的生物了。这也可能就是火星上无生命存在的原因。因为火星目前自转轴的倾角为25度,可在0到60度间变化,而且它只有两个像摩天大楼那样大小的卫星,其引力不足抵消其它行星的影响。

据此,在宇宙间寻找外星人的范围就大大缩小。此外,月球正以每年约几厘米的速度在离我们远去,在10亿年后,它已经远到不能再控制地球的自转轴了,那时,我们的地球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7、文中“而且各行星也会随着其间的相互作用而逐渐变化自己的轨道”一句中,“其间”是指()(2分)

A、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

B、各行星和月球之间

C、太阳、月球、其他诸行星和地球之间

D、月球和地球之间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火星上无生命存在完全是因为火星的自转轴的倾角比地球大。

B、地球黄赤交角不稳定,会破坏地球的环境。

C、地球黄赤交角1.3度的变化对全球的环境不会产生影响。

D、月球能控制地球的方向,黄赤交角越小,生物进化越快。

参考答案:

7、C将“其间”放入原句,将原句放入文本,通过前词“太阳、月球和其它诸行星”,即可找到答案。

8、B A项中“完全是”的判断有误,C项“不会产生”与文本不符,D项“黄赤交角越小,生物进化越快”为无中生有。

月球是人类起源的大功臣阅读答案2

月球是人类起源的大功臣

除了浪漫故事和诗意,月球仅是一块既无空气和水,又无生命的顽石。然而,天文学家的一项计算机模拟计算却表明,月球是人类起源的大功臣。

地轴的方向是用所谓黄赤交角来表示的,这个角约为23.5度。由于自转,地球的赤道会鼓起一凸缘,太阳、月球和其它诸行星都会对此凸缘施加引力,而且各行星也会随着其间的相互作用而逐渐变化自己的轨道,因此,作用在凸缘上的力是不断变化着的,使地轴的方向发生摆动。

有了月球,情况就大不一样,它不但能使其他各行星对地球凸缘的引力微不足道,她还和太阳一起使地轴稳定地做每2600年一周的运动,使黄赤交角变化不超过1.3度。

然而,这1.3度的变化也不是完全无害的。许多科学家认为,冰川期可能就是这1.3度造成的。但是如果没有月球的稳定作用,那就更不得了。全球的环境还将会被破坏成一时期有剧烈的四季变化,一时期又会无季节可分,这样就不可能进化出像人类这样高度文明的生物了。这也可能就是火星上无生命存在的原因。因为火星目前自转轴的倾角为25度,可在0到60度间变化,而且它只有两个像摩天大楼那样大小的卫星,其引力不足抵消其它行星的影响。

据此,在宇宙间寻找外星人的范围就大大缩小。此外,月球正以每年约几厘米的`速度在离我们远去,在10亿年后,它已经远到不能再控制地球的自转轴了,那时,我们的地球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1、文中而且各行星也会随着其间的相互作用而逐渐变化自己的轨道一句中,其间是指()(2分)

A、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

B、各行星和月球之间

C、太阳、月球、其他诸行星和地球之间

D、月球和地球之间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火星上无生命存在完全是因为火星的自转轴的倾角比地球大。

B、地球黄赤交角不稳定,会破坏地球的环境。

C、地球黄赤交角1.3度的变化对全球的环境不会产生影响。

D、月球能控制地球的方向,黄赤交角越小,生物进化越快。

答案:1、C(将其间放入原句,将原句放入文本,通过前词太阳、月球和其它诸行星,即可找到答案。)

2、B(A项中完全是的判断有误,C项不会产生与文本不符,D项黄赤交角越小,生物进化越快为无中生有。)

月球是人类起源的大功臣阅读答案3

除了浪漫故事和诗意,月球仅是一块既无空气和水,又无生命的顽石。然而,天文学家的一项计算机模拟计算却表明,月球是人类起源的大功臣。

地轴的方向是用所谓黄赤交角来表示的,这个角约为23.5度。由于自转,地球的赤道会鼓起一凸缘,太阳、月球和其它诸行星都会对此凸缘施加引力,而且各行星也会随着其间的相互作用而逐渐变化自己的轨道,因此,作用在凸缘上的力是不断变化着的,使地轴的方向发生摆动。

有了月球,情况就大不一样,它不但能使其他各行星对地球凸缘的引力微不足道,她还和太阳一起使地轴稳定地做每2600年一周的运动,使黄赤交角变化不超过1.3度。

然而,这1.3度的变化也不是完全无害的。许多科学家认为,冰川期可能就是这1.3度造成的。但是如果没有月球的稳定作用,那就更不得了。全球的环境还将会被破坏成一时期有剧烈的四季变化,一时期又会无季节可分,这样就不可能进化出像人类这样高度文明的生物了。这也可能就是火星上无生命存在的原因。因为火星目前自转轴的倾角为25度,可在0到60度间变化,而且它只有两个像摩天大楼那样大小的卫星,其引力不足抵消其它行星的影响。

据此,在宇宙间寻找外星人的范围就大大缩小。此外,月球正以每年约几厘米的速度在离我们远去,在10亿年后,它已经远到不能再控制地球的自转轴了,那时,我们的地球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1、文中“而且各行星也会随着其间的相互作用而逐渐变化自己的轨道”一句中,“其间”是指()(2分)

A、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

B、各行星和月球之间

C、太阳、月球、其他诸行星和地球之间

D、月球和地球之间

2、对“月球是人类起源的大功臣”这种说法的原因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月球能使其他各行星对地球凸缘失去引力,使黄赤交角的变化不超过1.3度。

B.月球能使地轴的方向不发生摆动,使地轴稳定地做每2600年一周的运动。

C.月球抵消了太阳和其他行星对地球凸缘的引力,使人类这样高度文明的生物得以进化。

D.月球减弱了各行星对地球凸缘的引力,稳定了地轴,使地球四季有序,生物得以进化。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火星上无生命存在完全是因为火星的自转轴的倾角比地球大。

B、地球黄赤交角不稳定,会破坏地球的环境。

C、地球黄赤交角1.3度的变化对全球的环境不会产生影响。

D、月球能控制地球的方向,黄赤交角越小,生物进化越快。

答案:

1、C(将“其间”放入原句,将原句放入文本,通过前词“太阳、月球和其它诸行星”;,即可找到答案。)

篇3: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阅读答案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规划,思路,目标,任务,对策,青海湟源

制定湟源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是农机部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所需和任务所在。为制定好农业机械发展规划, 进一步推进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 现结合湟源县农村工作和农机化发展实际, 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总体目标, 科学制定2011—2015年农机化发展规划。

1 湟源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1 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农机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五”末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超过16.7万k W。其中:柴油机16万k W, 汽油机0.009万k W, 电动机0.71万k W。尤其是实施购置补贴政策以来, 该县农业机械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 大中型拖拉机增长较快, 平均每年增加10余台以上。现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04台, 小型拖拉机呈现平稳发展态势, 年末保有量为13 219台, 联合收割机拥有量达到11台, 机具配套比达到1.00∶0.65。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及各类合作社的相继成立, 农牧业机械向大型化、科技化加速发展。

1.2 农机化水平稳步提高, 机械化领域进一步拓宽

“十一五”期间农业机械完成任务情况:一是农机化作业面积。机耕面积累计完成3.3万hm2;机械化半机械化播种累计完成4.1万hm2;机收累计完成7 266.7 hm2;机脱累计完成17.5万t。二是农业节本增效工程完成情况。化肥深施技术累计完成3.5万hm2;精少量播种技术累计完成2.1万hm2;蚕豆点播技术累计完成8 666.7 hm2。三是机械化旱作农业工程完成。旱作沟播技术累计完成8 000 hm2;保护性耕作技术累计完成4 120 hm2。四是农机人员培训完成情况。“阳光工程”累计培训拖拉机驾驶员1 100名, 农机操作手10 200名;检修农机具15 850台。小麦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 播种质量、机收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拓展, 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 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 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 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2 湟源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依据

目前, 湟源县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 农户数量多且生产规模小, 正处于传统农业的转型、调整时期。由此决定农民的生产方式与生产手段, 决定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农业机械化过程体现了与农村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相适应的、有别于经济发达地区农业机械化特点, 具有该区域的发展特性。为此, 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拟定紧紧围绕该县农业生产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结合“十一五”期间农机化的发展特征,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大力开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管理工作, 分析发展形势、预测发展趋势及走向等综合因素而拟定。

3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机械化发展全局, 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题, 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 以科技示范推广为依托, 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 以农机服务市场化为载体, 围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其全程机械化发展, 大力发展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 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 稳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 大幅度提高湟源县现代农业装备实力和机械化水平;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机具和技术, 逐步引导和扶持农机户走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经营之路, 培植农机大户, 加快形成农机作业服务体。循序渐进提高全县装备水平和服务水平。

4 规划总体思路及目标

4.1 总体思路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进程的加快, 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日渐突出[1]。发展湟源县农业机械化是时代的需要, 也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结合县情, 今后一个阶段内湟源县农机化工作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及总体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 以市场为导向,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 以提高农田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为主攻方向, 强化农机管理, 增强服务功能, 完善服务体系, 促进湟源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4.2 总体目标

要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农机具, 逐步形成自己的农机化发展格局, 走适合县情、有特色的农机化发展路子, 建立一个专业化、社会化的农机服务体系[2]。以县农机站为依托, 引导农机户、专业户联合发展, 逐步建立为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各类作业机械加工机械和农机技术的一条龙服务实体;强化农机管理, 发挥监理职能, 加强技术培训, 形成一支作风硬、业务精的稳定农机队伍;盘活现有机具存量, 做好资源配置, 转变增长方式, 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3]。形成多元化的农机投入机制、市场化的农机作业机制, 大力推进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加大农机化向这个领域的延伸, 提高农产品加工总量和附加值, 促进湟源县农机化事业上新台阶, 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稳步发展。

5 主要任务

5.1 粮食生产水平

“十二五”末 (2015年) 湟源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粮食增长和农业总产值的贡献份额达20%。

5.2 机械化装备水平

一是农机动力配置指标:到“十二五”末, 湟源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9.4万k W, 较“十一五”末增长3.2万k W, 增长率为20%, 其中, 耕播机械动力达13万k W;农田排灌机械动力达0.35万k W;收获机械动力达0.35万k W;植保机械动力达0.2万k W;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动力达0.7万k W;农业运输机械动力达4万k W;畜牧机械动力达0.8万k W。二是农用拖拉机指标:“十二五”末, 各类拖拉机发展达到1.5万台。三是拖拉机配套机具:“十二五”末发展到1.5万台 (部) , 使拖拉机与农具的配套比达1∶1。其中:机械化沟播机、分层播种机、精少量播种机、免耕播种机、蚕豆点播机、胡萝卜播种机等发展到1.18万台左右, 洋芋机械化播种机、收获机发展到0.2万台, 小型机械脱谷机达0.1万台, 免耕播种机0.02万台。

5.3 农业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

主要农机耕作综合机械化水平由“十一五”的20%左右发展到“十二五”末的40%左右;农机经营总收入年发展到40%左右, 耕整地机械化水平发展到60%以上;粮油播种机械化水平发展到60%以上;收获机械化水平发展到50%以上。

5.4 农机经营总收入指标

“十一五”末, 农机经营总收入达2 274万元, 2015年农机经营总收入达3 200万元。

5.5 农机培训指标

每年计划培训各类农机人员2 000名, 到2015年, 累计培训人员达1万人次。

5.6 农机安全指标

“十五”末, 千台拖拉机死亡人数控制在0.8%人以内, 2015年千台拖拉机死亡人数控制在0.5%以内, 每年全县建立农机安全村3个, 5年累计15个。

5.7 其他

此外, 排灌、脱谷、植保、运输、农副产品加工以及畜牧业、林业和设施农业等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的目标, 进一步优化技术结构, 提高作业质量和加工等级, 全面推行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

6 对策

现代化农业离不开机械化, 农机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 只有依政策扶持、资金保障、管理水平加强, 才能提高湟源县农机化的整体水平。

6.1 加大农机投入, 形成多元化投入的新机制

一是争取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支持, 发挥职能作用, 在资金的分配上适当倾斜, 为湟源县农机化事业发展筹措尽量多的资金。二是利用国家的购机补贴政策和其他资金投入, 引导集体经济、农民个人及私营企业对农机化事业的投入, 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4]。

6.2 争取政策, 搞好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 增强服务功能

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的开展是一项公益性事业, 是直接从事农业作业的事业, 应该得到国家的扶持和政策优惠, 需要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湟源县是农业县, 抓好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就要在农业生产上做文章, 要自始至终地确立粮食生产的基础地位, 毫不放松粮食生产, 因地制宜地紧紧围绕粮食生产机械化进行优质服务。如在农机推广、培训基地和农机安全监理基地建设过程中, 应得到财政一次性的补贴, 以帮助基地建设和开展工作, 对农机具的更新换代等给予贴息贷款扶持等[5]。

6.3 以农机法规建设为重点, 发挥监理职能, 依法治理农机

依法管理、依法行政是农机化发展的需要, 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应尽快出台地方性的农机化管理条例, 使农机化管理有法可依。

6.4 加强培训教育, 提高农机队伍的整体素质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将推动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 因此更需要一支忠于职守、敢于探索、钻研技术、善于服务、勇于开拓的农机管理队伍及农机维修队伍和农机操作队伍作后盾。为提高农机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开展农机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二是结合县情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工作, 逐步建立一支与农村经济、农业机械化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农机队伍;三是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 逐步引进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 充分调动农机管理和农机技术推广及农机监理人员的积极性, 树立敬业奉献精神, 造就一支作风硬、业务精的高素质农机管理队伍。

6.5 搞好农机化装备和生产结构调整, 确保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 湟源县农机化得到快速发展, 但也逐渐暴露出装备结构不合理、生产结构不平衡等问题, 突出表现在:小型农机具发展快, 大中型农机具发展慢, 动力机具多, 配套机具少;耕种机械化水平高, 收获等环节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高, 经济作物机械水平低等方面。为此,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 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搞好农机化装备结构和生产结构调整。

6.5.1 转变增长方式, 不断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 引导农

民转变观念, 要将过去主要侧重农业机械保有量的提高转变为“量”和“质”的双重提高, 在稳步推进保有量增长的同时, 盘活现有机具存量, 稳步提高利用率和作业质量。一是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大中型农业机械与小型农业发展机械的速度比例;二是调整动力机械与配套机具的比例。

6.5.2 积极调整农机化生产结构。

一是由农田作业主要环节的机械化向全过程生产机械化发展, 即向耕、播、整地、植保、收获等全过程机械化发展;二是由主要抓粮食作物的机械化向以粮食为主, 蚕豆、油菜等经济作物全面发展转变, 提高农业生产整体机械化水平;三是由农业生产中机械化逐步向产前的种子加工处理等品种改良、优化, 产后的农产品加工、牧业及林业机械化等服务领域延伸。

6.6 加大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力度, 加快农机科研成果的转化,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要根据湟源县实际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总体布局, 因地制宜, 有选择地推广适应当地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具体工作中实行科技承包、分片包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依照湟源县产业结构调整布局, 遵循在经济较发达地区, 粮食重点区先一步实现机械化和人、畜、机并存, 大中小相结合, 机械化、半机械化的原则, 湟源县农业机械化分为3种方式, 分别走不同形式的机械化、半机械化道路, 以促进整体农机化事业发展[6]。

6.6.1 川水地区全方位机械化。

川水地区是全县的产粮基地, 位于湟水、药水河下部, 是黄海渠灌区和南山灌区的部分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产量稳定、增产潜力较大, 且农民经济条件较好, 农业基础设施较好, 也是乡镇企业的分布区, 农业劳动力转移快, 转移值高。川水地区应全面发展机械化, 解决农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 办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情。在今后几年内, 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 实现统一耕作、统一种 (肥) 、统一播种、统一植保、统一田间管理等5个统一和分户管理、分片收获的经营方式。

6.6.2 浅脑山地区机械化、半机械化。

浅脑山地区是湟源县面积最大的地区。应重点解决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耕地作业实现部分机耕或大部分机耕替代畜耕, 播种技术主要推广机播、半机械化播种相结合的联片大面积种植。二是收获脱粒。主要推行人收、机畜运输、机械脱粒, 并引进适宜山区梯田作业的小型收割机和谷物烘干机, 解决湟源县收获期多雨, 造成粮食霉烂变质、增产不增收的问题。

6.6.3 牧业、林业机械化。

根据湟源县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和退耕还林 (草) 工程的实施及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实现畜牧业增收强县的目标, 牧业和林业将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因此, 要因地制宜发展牧业、林业机械化, 引进推广起步高的新技术、新机具。要促进农机与农艺优化组合, 发挥综合效益, 保持农业生产可持续稳步增长。

参考文献

[1]梁宇堂, 桑标, 张春平.太和县“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8) :349, 352.

[2]浙江省出台2008—2012年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J].现代农机, 2009 (4) :41.

[3]《浙江省2008—2012年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通过论证[J].浙江农村机电, 2009 (1) :43.

[4]认真实施《乌当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J].贵州农机化, 2001 (4) :14-15.

[5]刘江海.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J].北京农业, 2012 (2) :57-59.

篇4: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

脸红是由大脑决定的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当遇到特殊刺激时,人们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受器官把刺激信号传给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刺激肾上腺,而肾上腺受到刺激,就会分泌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在体内由酪氨酸转变而来,它的作用特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张,尤其引起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张;可是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收缩。当外界刺激比如害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分泌少量肾上腺素,就引起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的颜色是红的,所以容易引起心理性脸红。

脸红在进化中的作用

科学家认为,如果用“险恶、野蛮和无礼”来描述人类早期社会是正确的话,那么冒犯是可能导致暴力冲突的。结果,人类就发展出了表达歉意的方法,以告诉别人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后悔。

想想你们家那条狗的表现,当它在你的院子里刨坑被你发现时,它就在地上打滚。你的狗躺在地上向你展示它的肚子,告诉你它不想在此时挑战你的愤怒——这是痛悔的表示。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与此类似,脸红可能是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的标志。通过脸红,我们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我们正为此付出代价。而此时看到我们脸红的人则可以了解我们在那一刻所经历的不快感受,脸红也许就是我们对所犯错误表示歉意的身体语言。

当然,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但是语言是受意识控制的,可以进行欺骗,而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却能透露真实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时是你想用语言掩饰的。脸红发出的信号有时甚至比语言还要准确。脸红会让人们的撒谎变得困难。因此脸红使人类保持诚实可信,促使群体更团结。

动物为什么不会脸红?

在哺乳动物中,只有靈长类具有三色视觉,能够看到由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3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感谢造物主让人类有一双最敏感的眼睛,也只有这双眼睛才能捕捉到脸红的信息。

【责任编辑】蒲 晖

篇5: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阅读答案

杨孝文

进化生物学家至今也不十分清楚人类(以及绝大多数四足动物)为何每只手长有5根手指。如果我们拥有6根手指,那我们的生活又会变成怎样?或者说,额外的一根手指对我们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额外的一根手指能够让我们更轻松地完成一些任务,如演奏更复杂的乐器,提升打字速度,抓握物体时也更为牢固。哈佛大学医学院遗传学家克里夫塔宾是专门研究脊椎动物肢体发育的,他表示:更宽大的手能够让人成为更出色的篮球选手。不过,手的灵巧性基本上由拇指和食指决定,额外多出或者少一根手指并不会对手的灵巧性产生太大影响。

多出一根手指的最大影响应该是在数学方面。如果人类的每只手拥有6根手指,现在的计数系统将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我们之所以采用10进制,人类学家认为这与我们拥有10根手指有关。阿拉伯数字的英文digit同时也有手指的意思。如果人类拥有12根手指,那么12进制将是最自然的一种选择,10进制则完全无法想象。

人类在数学、语言或者音乐方面的很多成就,都是在人类文明采用一种最自然的表达方式之后实现快速进步的。美国人类认知研究专家马克查齐兹举例指出:我们的阅读能力取决于字母的形状。字母的形状逐渐演化成看起来最自然的一种形态,能够强化我们的视觉物体识别系统,提升我们的阅读能力;我们处理语音的能力源自于语音进化成一种非常自然的形态,即听起来像我们所在自然环境中产生的一种声音。同样,12根手指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类的数学能力。毕竟12要比10更为复杂。我们的大脑选择何种计数系统将对我们的数学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额外的手指被视为一种出生缺陷,名为多指畸形,这是一种遗传错误。自然选择并没有惠及额外的手指,使其永久存在,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额外的手指并没有赋予人类任何进化优势。如果人类一定要拥有第6根手指,这根手指一定从腕部长出,作为额外的一个拇指。这是数量极少的六指四足动物的一种标准形态,例如熊猫。熊猫的最小手指远侧长有一根与拇指类似的手指,它是腕骨的延伸,帮助熊猫抓握竹子。

塔宾提出了一项理论,解释动物王国的每肢五指(趾)原则,他将这一原则称之为肢体定律。肢体定律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式,源自于计算机网络的节点原则,用于预测基于身体大小的最佳肢体数量。根据这一定律,如果肢体相对于身体来说较长,最理想的肢体数量为6个(例如昆虫);如果相对较短,数量则越多越好(例如千足虫)。如果将手指视为手部的肢体,这一肢体定律同样适用。考虑到手指需要拥有适当的长度,才能轻松弯向手掌,人类的理想手指数量显然是5根。所以说,5根手指是进化的结果,是最理想的手指数量。

神经学家弗兰克威尔逊曾对手与大脑的关系进行几十年的研究,是这一研究领域的权威。在他看来,6根手指显然太多。现代假肢工程研究显示,机械手无论是3根还是4根都能拥有和5根手指一样出色的性能。他说:如果要在4根和6根手指之间做出选择,我一定会选择4根。

(摘编自《百科知识》2012.6)

1.下列关于额外的一根手指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额外的一根手指能演奏更复杂的乐器,提升打字速度,抓握物体时也更为牢固,总之,对某些事情,完成起来会更轻松。

B.额外的一根手指能使手掌更为宽大,这对某些体育运动项目会有作用,如篮球,更宽大的手能让人成为更出色的选手。

C.额外的一根手指对手的灵巧性产生不了影响,这是因为手的灵巧性基本上由拇指和食指决定,和手指的多少没关系。

D.额外的一根手指可能引起数学上的变革,会将10进位制,改变为12进制,这对人类的数学能力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额外的一根手指是一种遗传错误,被视为一种生理缺陷,因为这个额外的手指并没有赋予人类任何进化的优势。

B.如人类一定要拥有第6根手指,这根手指一定从腕部长出,作为额外的一个拇指,但自然选择从来没让第6根手指存在。

C.长有额外的一根手指是极少数量的四足动物的一种标准形态,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比如,熊猫就长有这样的手指。

D.假肢工程研究显示,机械手只需3根或4根就具有出色的性能。根据这个研究可以说明,人类不需要额外的一根手指。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数学计数采用10进制,这与人类拥有10根手指有关,这个说法符合人类文明采用最自然的表达方式的人类学理论。

B.肢体定律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式,人们根据这个方程式利用计算机技术验算出人类的理想手指数量是5根。

C.如果将手指视为手部的肢体,根据塔宾肢体定律,手指需要拥有适当的长度,人类的理想手指数量显然是5根。

D.神经学家弗兰克威尔逊通过对手与大脑之间关系的几十年的深入研究,得出人类拥有6根手指并不理想的结论。

参考答案:

1.C(原文表述为不会对手的灵巧性产生太大影响,说明影响还是有的)

2.B(从来没让第六根手指存在错,原文是并没有使其永久存在。)

篇6: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对于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来说,古文字的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释读古文字可以追溯到汉代,宋代以后已经成为一种学问,但一直被视作从属于经学的“小学”。到了近代,古文字学逐渐独立,但仍只有少数学者从事研究,因而有“绝学”之称。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一学科才得到空前发展,目前,古文字学已有四个学科分支,即甲骨学、青铜器(金文)研究、战国文字研究及简帛学。古文字学的繁荣发展,对探索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古文字学的发展过去之所以受到限制,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大都属于珍贵文物,流散秘藏于众多藏家,学者不易接触。著录有关材料的书籍也多是价格昂贵,不是一般读者所能问津的。为了克服成为学科发展障碍的这种材料困难,上世纪50年代,有古文字学专家提出建议,由新成立的国家科研机构组织编纂甲骨文、金文的著录汇编。《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等著录,以及种种新出土材料,为全面整理甲骨文、金文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材料汇集的基础上,古文字学者还编纂了许多工具性书籍。

③古文字学进步显著,与中国考古学工作的开展是密切相关的。建国后,随着国家建设的全面展开,田野考古事业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于是古文字文物不断涌现。这些古文字文物许多是前所未见的,迫切需要释读,这就促进了古文字学的发展,也使古文字研究从以传世流散材料为主转变为以有科学记录的考古出土材料为主。更为重要的是,考古学的科学研究方法被引入了古文字学。

④简帛学和战国文字研究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兴起的学科分支。战国文字研究成为专门的学科分支,比简帛学更迟一些。战国文字散见于金文、陶文、玺印、货币、简帛、石刻等项,很难做综合考察。直到上世纪50年代末,才有论著将各种战国文字材料集中起来,依《说文》“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之说,划分为三晋、燕、齐、楚、秦五系,给这个学科分支的建立开拓了道路。《战国文字通论》和《战国文字编》的出版,可以作为这个学科分支成熟的标志。

⑤中国的古文字,从殷商到西周,各地本来是统一的。春秋时国家趋向分裂,文字开始有东土、西土的分别,到战国时各国的差异更甚。秦代统一文字,是以秦文字为标准。战国文字研究的进步,使古文字演变的系谱完整贯通了。在东土六国文字中,楚文字研究取得的成绩最大。楚文字文物品种众多,最有价值的是竹简、帛书,所以楚国简帛是简帛学和战国文字研究两个分支的交叉点,成为近年来古文字学的热门课题。

⑥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楚简的讨论研究已经出现了几次热潮。第一次是在1998年《郭店楚墓竹简》发表后,第二次是在2001年《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出版后,最近,学者的目光又集中到清华大学2008年7月入藏的战国竹简上。清华简和郭店简、上博简一样都是书籍,后者主要是儒道两家的著作,清华简则多为经史一类典籍,这几批竹简书籍由于文长字多,有的还有今本可资对照,在古文字考释上有其特殊的便利。从许多文字的释读出发,每每可以上溯殷周,解决甲骨文、金文等久悬不决的难题,使我们对古文字的演变有了更清楚的认识。(1268字)

(选自李学勤《从“绝学”到“显学”——中国古文字学的繁荣发展》)

1.下列养于“古文字学’的表述,不移命原文的一项是(3分)

A.对于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来说,显而易见,古文字学的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B.古文字学到近才逐渐独立,有“绝学,之称,因为当时只有很少的人从事这项研究。

C.目前,古文字学已经有甲骨学、青铜器研究、战国文字研究及简帛学等四个学科分支。

D.经学者不断研究,古文字学得以繁荣发展,对探索中国古化历史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段简介古文字学经历的释读古文字、从属经学、独立和繁荣的四个阶段.古文字学的学科分支。古文字研究及古文字学的意义。

B.②段指出古文字学的发展在过去受到限制的原因、解放后解决的办法以及取得的成果;③段写古文字学的进步与考古学密切相关。

C.④段交代学科新分支的建立:⑤段写中国古文字的演变及楚国简帛的研究; ②③④⑤逐层推进,深入阐述古文字学的发展意义。

D.⑥段指出楚简研究的.特殊意义,许多文字的释读,能上溯殷周.解决一些久悬不决的难题,使我们对古文字的演变认识更清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大都属于珍贵文物,学者不易接触,甚至著录有关材料的书籍也多是价格昂贵,不是一般读者所能问津的,所以古文字学的发展受到限制。

B.建国后,前所未见的古文字文物不断涌现,这些古文字文物迫切需要释读,这就促进了古文字学的发展,也使古文字研究转变为以有科学记录的考古出土材料为主

C.战国文字研究成为专门的学科分支,比简帛学晚一些;上世纪50年代末,依“语异声,文字异形”之说,分三晋、燕、齐、楚、秦五系,建立了这个学科分支。

D.中国的古文字,从殷商到西周,各地本来是统一的;春秋时才开始有东土、西土的分别,战国时差异就更大;战国文字研究的进步,使古文字演变的系谱完整贯通了.

试题答案:

1.(3分)A (对应的原文是“对于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来说,古文字的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这里指的是“古文字”的研究,而非“古文字学”。)

2.(3分)C (②③④⑤是并列关系,分述古文字学的研究发展情况)

篇7: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阅读答案

据新华社讯

今天是人类历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一天。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和中国6国科学家,今天向全世界公布了人类基因组的工作草图。人类基因组遗传密码的基本破译,昭示着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人类基因组约含6万到10万个基因,由约30亿个碱基对组成,分布在细胞核的23对染色体中。为破译这本蕴藏着生命奥秘,决定人的生老病死的`“天书”,1990年,被誉为生命“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由美、日、德、法、英和中国的科学家共同参与。

去年9月,我国获准加入这一研究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也就是3号染色体上的3000万个碱基对,我国因此成为参与这一研究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从此,北京与上海等地科学家联手向这一生命科学的高峰发起冲刺。仅用了半年时间,我国科学家就基本完成了所承担的人类基因组1%测序任务,破译了人类3号染色体部分遗传密码,这标志着我国为国际人类基因组研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破译人类遗传密码不仅被认为是达尔文时代以来生物学领域最重大的事件,同时也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科研工作。按照设想,碱基对测序完毕之后,科学家将分析碱基对如何组成基因以及各种基因有什么功用等。弄清全部基因的位置、结构和功能,将为人类征服多种疑难病痛铺平道路。

“人类基因组工程”破译出的人类遗传密码基本数据,将无偿供全世界研究者使用。据悉,人类基因组的完成图将于6月完成所有测序分析工作。

1.这则消息的第一段报道了哪些内容?

答:

2.我国科研工作者在这次科研活动中,完成什么任务?

答:

3.“破译人类遗传密码不仅被认为是达尔文时代以来生物学领域最重大的事件,同时也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科研工作。”这句话使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哪个词能与“不仅”相呼应?

答:

4.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为什么又被称为生命“登月计划”?(至少从两个方面回答)

答:

参考答案:

1.人类基因组草图公布的意义,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国家,这项科研成果的深远影响。

2.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也就是3号染色体上的3拢0万个碱基对。

3.议论性语句。突出强调这项科研工程对生物学领域和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意义。也 4.①难度大街重要性非同一般

篇8:人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理论基础;价值;价值创造

中图分类号:A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1009602

1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和哲学基础

1.1科学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对古典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价值理论的批判继承,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首先他打破了古典派只从交换价值的形式上看待价值的局限,而从“不同性质使用价值为什么能够在数量上相比较”出发,抽象出价值概念。为此他提出商品的二重性学说,并独创了劳动二重性学说,把价值作为一个独立范畴确立下来。即:“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在价值创造上,马克思指出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大小。并运用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价值创造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抗性,解释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并指出,“剩余价值的出现既离不开流通领域又不在流通领域,而在生产领域。生产领域的价值增值关键是生产者,资本家的预付资本并不创造价值而是转移其自身的价值。”因而,在价值创造源泉上,坚持了“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科学真理。

如何深刻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实质,必须认真分析其价值理论存在的基础和条件。正是这些条件才构成了马克思价值理论哲学基础,是深刻理解马克思价值理论的钥匙。

1.2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价值理论的第一个基础是:价值概念是建立在以人类整体的偏好为价值评判标准的框架之下的。迄今为止的几乎全部学科,只要涉及价值判断的,都是建立在以人类为中心的基础之上的。某物有价值完全是因为其对人类有效用,能满足人类需要;反之若某物不能满足人类需要则无价值。

马克思价值理论的第二个基础是:价值的概念是商品用于交换时才产生的。价值概念建立在交换的基础之上的,没有人类之间的交换,物品永远只是物品,只具有使用价值。可见,价值是针对交换而提出来的,确切地说是针对人们交换中双方交换物的比例关系而提出来的,是衡量交换是否公平的一种尺度。从这个意义上,价值不是在生产过程中,也不是在交换过程以后,而是在交换的一瞬间才得以体现的。

马克思价值理论的第三个基础是:价值是表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范畴。马克思认为:“商品形式和它借以得到表现的劳动产品的价值关系,是同劳动产品的物理性质以及由此产生的物的关系完全无关的。这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社会关系。”既然价值只有在交换中才有意义,它表现为交换价值,交换又是建立在双方平等意愿的基础上,所以价值是在等价交换基础上的人与人交换关系(表现为商品的交换比例)的表现。

2价值创造的源泉

2.1劳动是价值形成的唯一源泉

为什么土地、资本也同样参与生产过程,但它们不是创造价值的源泉,而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呢?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已隐含在马克思对价值和交换的分析之中。让我们先考察交换,在假定交换物品对人类有效用,而且交换双方也为之付出劳动的基础上,来分析商品的交换比例问题。那么,以何种比例交换二物品最恰当呢?为什么一只海狸交换两头鹿,而不是一头或三头呢?这就集中到价值创造上了。马克思正是在前三个基础之下,对其作了科学的回答。既然价值是以人为标准进行评判的,那么就看这次交换对双方是否公平。若公平则成交,否则交换就不能进行。怎样才是真正的交换公平呢?当然又是要从人类本身的判断来考虑。可见,马克思只所以抽去商品的使用价值属性,即是把价值概念建立在“人类为获得该商品所付出的艰辛和麻烦”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这种付出理所当然成了衡量交换比例的尺度。但这种艰辛和付出的度量在实践中又是有困难的。因此,马克思只有抽象出一般劳动,认为他们是同质的。进行了这种抽象之后,衡量商品的价值的标准就是人类的劳动。然而劳动还是摸不着、看不见的,只有用人类生产这种商品的劳动时间取代。而人类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时间不是任何一个人的,而是社会平均的,所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决定了商品的价值。

2.2价值创造的更一般意义上的源泉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出,建立在以整个人类的福利为研究对象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价值的唯一的更一般的源泉:“人类为获得该商品所付出的艰辛和麻烦”。从而价值创造的一般要件就是:(1)主体创造出使用价值。(2)人类在创造该使用价值时付出了艰辛和麻烦。(3)创造价值用于交换。从这个基础上考虑问题,一切效用价值论者都是错误的,因为他们只从个体(效用)出发,而未以整个人类社会(效用)为对象,以个体抹杀了一般。三位一体的公式也是错误的,因为“价值是体现在人们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上的,只能由人来创造而不能由物来创造”,非劳动的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并没有为商品的形成付出“艰辛和麻烦”,只是单纯的价值转移。

3价值创造分析——新时期对劳动价值论的运用和深化

通过对价值理论的前提、价值创造的一般源泉以及价值创造的判断要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据对新时期复杂经济现象的价值创造问题进行解析。

3.1物化劳动不创造价值 

物化劳动是否也创造价值,这个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我们认为:人类劳动在当代仍然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物化劳动包括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被消费转移到劳动力中,构成劳动力的价值,是不能创造价值的。凝结在生产资料中的物化劳动,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具体劳动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也不能创造价值。因此物化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只是转移自身的价值,不能创造价值,但它对价值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是价值创造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1)它是劳动过程得以进行的物质条件。没有物化劳动参与,劳动者就无法借助生产资料进行劳动。(2)它构成了价值载体的物质内容,即使用价值。没有物化劳动参与,商品价值就缺乏物质载体。(3)作为上一劳动过程结果的物化劳动是经验的累积,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条件。

3.2科学技术知识不创造价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在与过去相同的时间内生产出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所以有些学者便认为科学技术知识创造价值,并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作为论据 。其实这是混同了使用价值与价值的概念。生产力是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跟价值即这个表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范畴毫不相干,更不可能成为创造价值的力量。科技的运用,只是导致使用价值的成倍增长,而非价值的成倍增长。正是科技使人们生产该商品的生产率提高,减少了人们“获取该物所付出的艰辛和麻烦”,单位商品的价值才下降,而总价值却是不变的。另外,科技的发展导致价值的转移或者说价值的剥削,会产生一个重新分配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过程,但不是科学技术、知识创造了价值。科技的唯一作用就是广泛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一个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对其他行业剩余的剥削,必然带动社会各行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从而人们获得社会产品所“必须付出的艰辛和麻烦”减少,即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这个价值量降低的过程是人类生产自身摆脱自然束缚的能力增强的过程。

3.3经营管理劳动的价值创造

经营管理劳动在企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是组织、协调、指挥、监督,是构成企业生产的一个重要部分,特别是在现代科技发达、生产环节复杂的生产下,经营管理显得比普通劳动更加关键。管理者虽没有参与使用价值的直接生产,但其劳动与工人一般性劳动构成了企业的“共同劳动”,管理者也是“总体工人”的一部分,间接参与了价值的创造。而且其劳动是更加复杂的劳动,需要掌握更加复杂的科技知识和管理方法,是比普通工人劳动更有创造力的劳动。

3.4第三产业劳动、私营企业主劳动的创造价值

第三产业劳动也是价值创造的一个重要源泉。理由如下:(1)第三产业的劳动创造了使用价值。(2)第三产业劳动产品也是人类社会劳动的一般凝结。(3)第三产业的劳动用于社会交换,满足社会需要。特别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第三产业的劳动就业率越来越多,创造的产值也逐渐增加。第三产业中无论是生活服务部门、生产资料服务部门还是其他服务部门,都是创造了无形产品,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

私营企业主的劳动作为一般劳动,与工人的劳动或国有企业管理者的劳动没有两样。私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区别就是其所有权的不同,或者说是价值分配不同,这与其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不能相提并论。判断一种劳动是否创造价值,要依据价值创造的三个要件。即:主体创造出使用价值、价值创造主体为获得该使用价值付出艰辛、用于社会交换。由此看来,第三产业劳动、私营企业主的劳动同样具有价值创造的属性。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尽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关系与生产方式的变化,价值产生和实现的条件与马克思所处的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但人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这一论断在现在与将来仍然适用。不能由于一些经济现象的变化去否定劳动价值论,而应该在分析当时经济环境的条件下,进一步认识和发展劳动价值论,使之更加成熟,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冯春安.国内劳动价值论争鸣简评[J].经济学动态,2001,(1):15456.

[2]罗润东,秦海英.劳动价值论研讨会观点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2,(3):4648.

[3]鲁友章,李宗正.经济学说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4]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5]邓先宏,傅军胜,毛立言.对劳动价值理论几个问题的思考[J].经济研究,2002,(5):8.

[6]郭友聪.当代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的本质及其实现[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3,(9):35.

[7]钱伯海,王莉霞.否定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就等于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J].经济评论,1999,(2):7.

篇9: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阅读答案

同样,我们现在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或者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是原文或议论文,也有着和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这种抽象通常被自然界称为自然规律。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却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在科学中,人们研究物质的结构,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结构,原子又都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中子组成,质子、中子又由夸克组成等。人们认识了物质的基本结构,进而去认识世界和宇宙。

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的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展,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的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取材于李振道的文章《楔》)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人类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是人类创造力的基础。

B.举礼拜、苏轼作品为例,表明题载不同的作品也能引起人的共鸣。

C.科学的深刻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与其定律阐述的简单性成反比。

D.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推动了核能等20世纪新科技的发展。

【答案】D

【解析】A项原文是说“人类的创造力是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艺术是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对象弄错。B项原文是“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感情共鸣。” 不是热闹的共鸣。C项原文是“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明显是正比,不是反比关系。 D项原文是“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才得以存在。”表述正确。

15.根据文意,简要说明艺术和科学所追求的普遍性分别是什么。(5分)

【答案】① 艺术追求的是人类情感的普遍性,优秀作品能够跨越时空引起人们深层的情感共鸣。

② 科学追求的是原理的普遍性,应用的广泛也反映了科学原理的普遍性。

篇10: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阅读答案

C.初盛唐思乡文学情调达观高昂,南宋则因国危战乱而多怀悼之情。

D. 在中国思乡主题诗文中,对家乡风物的怀念是最重要的选材。

E. 思乡诗文中的“家园”,完全是作者虚构的产物。

13. 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离乡背井、漂泊在外的经历,就很难产生思乡文学。

B.诗人所念念不忘的所谓故土,根本没有也不可能为人提供本真生存的保障,因为人类根本就没有家园。

C.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求而激发的心理幻觉,实际上是一种审美心理期待。

D.诗人注定是孤独和寂寞的,永远在寻找但总也找不到自己精神的家园。

14.思乡主题为何能充满经久不衰的魅力?请结合文意从两方面概括。(4分)

15.台湾诗人余光中在《春天,遂想起》中写道:“江南,唐诗里的江南,九岁时/采桑叶于其中,捉蜻蜓于其中/……遂想起多莲的湖,多菱的湖/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 请你运用本文的观点,从“再造的家园”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情感。(4分)

试题答案:

12.(5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

B、C(A. 原文“在各国的文学作品中都不乏动人的思乡之作”,而“思乡成为永恒的主题”在文中特指中国文学; D.原文“在这些思乡诗文中,对家的思念具体来说往往表现为对家乡风物的怀念”,非“最重要”; E.原文“诗人将自己的家园虚化,构筑一座“再造的家园”,非“完全是虚构的产物”。)

13. (3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能力层级B。

A(B. “人类根本就没有家园”是“从审美的意义上来讲” 的,因果推导不成立;C.原文“最容易激发诗人的心理幻觉从而产生一种审美心理期待”,不是同属概念;D.原文“诗人在不断地追寻和构筑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总也找不到”没有依据。)

14. (4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C。

思乡主题充满了经久不衰的魅力,源于“归”与“不归”的二律背反,源于诗人内心深处的的矛盾和焦虑。一方面诗人远离故土,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需借文学的手段来排遣(2分);但另一方面,诗人重回现实家乡又会感到失落和迷茫,并可能再度离乡再去品尝那思乡的滋味,这就更需要文学的手段来抒怀(2分)。(共4分)

15.(4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作者观点的理解概括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力层级C。

篇11: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阅读答案

1、使用无磷洗涤剂.含磷洗涤剂使用时会使大量的磷进入城市水体,引起水质下降,水体变黑变臭.我们可以选购“无磷”洗涤剂,减少污染.

2、请随手关紧水龙头,提倡一水多用.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可以流掉1-6吨水.随水关紧水龙头,乃是举手之劳,而一水多用更是节约用水的具体表现.

3、请将再生资源分类回收,注意及时回收废塑料制品.

4、请少用一次性制品.一次性制品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也浪费了大量保贵资源.“一次性”物品,我们实在消费不起了!

5、请选用环保建材装修居室.很多人在住进新装修的房子后,会感到头痛、恶心等,这都是装修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引起的.(如使用了含苯等有害物质超标的材料)因此,在此提醒您,在装修时尽量使用环保材料.

6、拒用野生动物制品.如不穿珍稀动物皮毛服装,尽量穿天然织物;

拒食野生动物;在野外旅游,不偷猎野生动物等等.

7、提倡选购绿色食品.

上一篇:2023年执法一中队一季度工作小结下一篇:国考自我介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