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施

2024-07-12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施(精选8篇)

篇1: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施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施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施

吴国根

江西省金溪县秀谷镇第二小学(344800)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战场。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全体小学数学教师探索的主课题。

下面谈谈个人在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1落实面向全体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实质,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学观念,以人为本,还学生学习主体位置。

为此,小学数学教学应解决好几个问题:

1.1是切实摆正教与学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教学环节、手段、方法要切实建立在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基础上;

1.2是切实改革“以讲代学”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师生真正从“教师什么都讲清楚,学生什么都听清楚”这种不正常的关系中跳出来,大胆引导和放手让学生通过主动去感知和领悟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化”学习;

1.3是切实改变“以少代全,忽视一片”的现象,既重视“个性发展”,又注重“全体积极参与”。

要面向全体学生,就要精心设计“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不官瘾环境和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每个学生都有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并形成能力的机会,尤其是中、下生,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当学习有了成绩而受到鼓舞,才会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学“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可先制作好课件,一只蚂蚁分别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爬了一周,让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就是四条边加起来的总长度,进而归纳出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减轻心理压力,引发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

2加强能力培养

“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的培养能力贯穿在各个年级教学的始终。”这是教学大纲对数学教学的具体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突出所在。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表现为只重知识掌握,轻视能力培养,这种现象必须彻底改变。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抓好“三动”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2.1是“动脑”,这是学生主动构建对知识进行内化和升华的必要过程。教学重视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改变以往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想”的教学,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动脑机会,让学生在“想”中发展思维。

例如,教学“平形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对学生设疑;平形四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公式中S=ah中的“h”是怎么回事?计算公式中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利用课件效果切换面积,推导出平形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2.2是“动口”,这是学生思维提炼的重要过程。大纲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这说明,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开口说话”。“说”能加深理解,“说”能训练表达能力,“说”更能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说思考过程、说操作过程、说依据、说质疑、说独自见解、说总结等。(数学教学论文 )教学要给学生创设“多说”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说。

2.3是“动手”,这是学生直接感知的重要手段。教学中的“摆”、“拼”、“画”、“制作”、“演示”、“实验”、“练习”等活动都是学生装具体动手的机会,是学生理解和构建的重要过程。

例如,教学“周长”,先学生动手用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初步建立周长概念,然后课件演示小球分别沿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滚一圈就是围成这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也就是求周长。为此,教学要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进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3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必备的素质。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会学习导致不想学习,不想学习又导致懒惰。”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并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教学应切实加强学法指导,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放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如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学会从“读书”中自我获取知识;学会以“因”导“果”的思维方法,养成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动脑习惯;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学会归纳总结。尤其要指导学生学会“以旧推新,知识迁移”。学会用原有知识去探索问题,培养其自学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的解法,重点是理解“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公式;标准量×分率=比较量,怎样成为“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公式;标准量×百分率=比较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动手尝试、看书对比例题、综合思考等主动获取过程,实现迁移,最后掌握方法,明白算理。这样的教学,比一味由教师的“讲“效果显然要好。

4重视培养创新

创新是时代和国民对教育的根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创新是现代人的根本特征。由此可知,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在基础教育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表达力、操作力等,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打好基础。充分挖掘创新活动的内容,把握机遇,利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

如“一题多解”、?“猜想”、“联想”、“发散思维”、“推理”、“操作”、“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都是进行创新培养的过程。可以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见解、质疑,甚至是出错,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新性地展开思维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愿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更新观念是关健,学生是中心。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能力培养,发展思维,培育创新。既重视学会,更重视会学,这是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

篇2: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施

第二阶段总结 实验小学

宋德兰

从课题组成立以来,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我也从中收获很多,让我对课题研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目标也越来越清晰。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课题组成员,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教学活动,自觉的学习有关教育教学著作,有时是课题组集中学习,有时是自学,还有目的的使学生养成收集、调查、查阅等活动课,并组织学生一起办小学生数学报、辅导学生写关于综合与实践方面的数学小论文,我辅导的学生李默撰写的数学小论文《影响球的反弹高度的因素》获滁州市一等奖、安徽省三等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一定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基于这个原则,我们课题组的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体验生活,认识社会。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活动过程是“做数学”的过程。2014年12月我执教的《树叶中的比》,让学生亲自采集各种树叶,并将树叶分类,让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自己探索树叶中的秘密,使学生了解到:同一种树叶长与宽的比值接近,不同的树叶长与宽的比值不同等等。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学习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所以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应由三部分组成,即首先根据数学现实找出所要研究的对象,其次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合作交流,最后对活动进行评价小结,进行反思。所以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过程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数学、进行数学反思的过程。

篇3: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教学策略,多元教学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使学生形成对教师的过分依赖, 而应当在注重打造新型师生关系的同时加强教学策略的应用. 然而, 单一的教学策略并不能满足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需求, 因此, 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多策并举, 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只有这样, 才能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课堂. 而多元教学模式则正好能够满足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要求, 符合小学生的成长认知规律, 同时也符合小学数学新课标的目标要求. 基于此, 本文探讨了素质教育背景下应如何采用多元教学策略来打造高效课堂. 文章基于多元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论述, 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而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一、对多元化教学策略的理性认识

多元教学策略是指在某种程度上相似但却又有所不同的教学方法的组合, 简而言之, 多元化教学即是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不同方法和不同策略而落实统一的教学计划, 实现统一的教学目标. 但考虑到数学科目的性质以及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师可制定简洁且适合小学生发展的适应性多元教学策略. 综合来说, 多元教学策略包含了以下几项主要内容.

1. 问题教学法

以问题进行引导是最适合小学阶段教学工作的有效策略, 有些优秀的教师可将问题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以问题开篇, 以问题总结, 以问题引导学生们在课中自主学习. 问题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而让学生学会解答问题的方法, 则是问题教学法的真正内涵. 笔者曾发现许多家长在学生的启蒙阶段为他们购买过《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 这正是引导学生多提多问的有效方式. 由此可见,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答题技巧是小学教学工作的重点, 同时也是构成多元化教学策略的重要部分.

2.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略, 其应用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具有多重教育意义. 其一,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其二,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其三,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四, 能够纠正学生的错误思路,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构建互动课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地位, 但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伙伴的协作作用. 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意义构建是否有效、获取知识的多与少, 与教师在课堂上能否构建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的和谐局面有很大的关联.

二、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应用

有人认为, 课堂教学应该形成固定的模式, 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研究即是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寻找到适合学生成长的特定方案, 并将择定的方法一直在课堂教学中保持下去.诚然, 固定的模式适合学生的成长规律, 能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教师的指导. 然而笔者认为, 由多种教学方法组成的多元化教学短期内可反复使用, 但必须观察学生的适应程度, 一旦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则需马上替换更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 以期使学生长久保持一种学习的势头.

现笔者将前文所述的几种教学方法进行组合, 看多元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 以“认识乘法”一课为例.

在课堂教学中, 课堂开篇笔者首先以问题对孩子们进行引导:

师:同学们, 这节课是什么课?

生:数学课.

师:在数学课中, 需要大家学习什么呢?

生:计算.

师:是的. 我们在前几课中学过加法和减法, 现在请大家数一数你们的每一横排有多少名同学, 每一竖排有多少名同学, 谁能用最快的方法计算出全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学生们数完之后, 笔者迅速以问题导入课题:同学们想一想, 还有更加简单的计算方法吗? 大家先记住这个问题, 等学完这一课之后, 我们再来尝试使用更加简单的计算方法.

如此, 笔者首先使学生们带着疑问进入学习的状态, 而后向学生们展示了一组图片:整齐排列的树林, 一侧有5棵树, 另一侧有8棵树. 随即关掉展示图片, 将学生分为数个学习小组, 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 并找出快速计算的方法, 算出树林中树木的实际数目. 其时, 笔者发现有的学习小组一直找不到正确的计算方法, 此时笔者提醒他们, 想一想课堂开始时教师让他们“数学生”的办法, 他们当时是怎么数的. 如此, 随着笔者的指导与提醒, 并参与进小组讨论之中, 互动课堂也随之形成.

最终, 在这节课中, 由“课堂教学”而演变成为“课堂学习”, 笔者将“教”的痕迹隐去, 通过问题的引导、小组内讨论交流, 以及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 使学生们自主认识了乘法的含义, 并且在课堂最后, 运用乘法简便地计算出了全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综上, 由笔者所构建的多元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提升了学生的问题解答能力, 并且帮助学生养成了自主解答问题的良好习惯. 由此可见,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 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帮助学生以动引思, 以动促思, 操作和思维同步, 开放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 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治海.数学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读写算 (教师版) :素质教育论坛, 2013 (26) :37.

篇4: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练习 设计 实施

一、引言

课堂练习一直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点,教师通过大量机械的练习巩固学生的认知并提高学生的应试答题能力。但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改革,必须落实与贯彻新课程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练习进行优化改革,需要突出新的教育理念。基于此,本文在此对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与实施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二、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缺陷

(一)大量机械化的练习

从整体上看,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较为冗杂,多数教师给学生安排了大量的练习题,通过机械化的练习达到提高学生应试答题能力的目的。这种模式在传统教学理念下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兴趣,更加不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

以小学数学中加减法的教学为例,在基础教学完成后,多数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大量的计算练习,通过机械化的练习模式巩固学生的认知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种练习设计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二)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中,教师只是让学生不断的练习,通过反复练习与讲解达到目的。这种模式让学生感到无趣,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就是去了继续练习的激情,进而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三、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与实施

(一)提高练习的针对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与安排的课堂练习首先需要具有足够的针对性,要有目的、有重点的开展练习,提高练习的效力,提高课堂练习的质量。

以三角形面积的教学为例,教师需要明确当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并明白三角形的底和高决定其面积的大小。因此,在完成相应的教学后,教师以这一重点为主要目标,通过针对性的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两到三道三角形面积推导的练习题,通过变换题目中三角形底和高的数值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认识到影响三角形面积的因素。

(二)教师应该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中融入分层教学理念

以倒数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要根据日常对学生的观察与了解进行合理的分层,可以按照学生具体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等因素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针对于基础较好的A层次学生,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引导小组学生随机挑选某个数字并让其他学生快速的求出倒数,要求学生对倒数有深刻理解。针对基础稍弱一点的B层次学生,教师要求学生思考0和1的倒数,引导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推导,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对倒数的概念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最后,教师给C层次学生布置一些相对基础的练习题,要求C层次学生根据倒数的意义求出分数或整数的倒数。

在分层教学理念的支撑下,教师正视了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课堂练习。这就符合了学生的个体需求,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练习中获得收获,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三)增加课堂练习的生动趣味性

一方面,教师可以对课堂练习的内容进行优化,在练习内容中融入趣味性的元素。例如,教师可以以简单的数学游戏为载体开展趣味性更强的课堂练习。在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对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小棍、绳子等简单的道具,组织学生设计与制作不同的平面图形,并测量图形的边长同时计算图形的面积。此时,教师改变了课堂练习的模式与内容,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进行简单的操作,让学生从中获得乐趣与成就感。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改变课堂练习的评价方式。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并组织学生相互查看与修改,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验证学生的练习结果。这就改变了课堂练习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获得乐趣与提升。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还存在一定弊端,需要教师不断总结与交流,要通过反复研讨提炼出更有效的课堂练习策略,以此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婧.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与实施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蔡凤芹.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分析[J].科普童话,2015,(07).

篇5: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施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完成自制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的一般理论研究,包括自制教具在小学数学的应用与学生能力发展的关系;小学数学自制教具应用的现状及前景分析等等。

2.构建小学数学自制教具(学具)资源库。

3.促进教师们的学习和研究,创设基于师生交往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探索,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确定子课题研究任务,梳理各年级数学教材中需要制作教具的教材内容。

子课题设置:

(1)低年级数学教具(学具)制作的研究(2)中年级数学教具(学具)制作的研究(3)高年级数学教具(学具)制作的研究(4)小学数学教具(学具)制作材料的开发研究

(5)小学数学教具(学具)制作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2、整理学校已有的教学具,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需要,带领学生开展教学具制作。

3、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的一般规律,在数学教学与学习中进行一系列的数学教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自己动手或参与制作学具的整个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自制教具和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研究。

三、研究重点、难点:

1、重点:

实施小学数学自制教具(学具)的研究与探讨,完成自制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的一般理论研究,自制教具在小学数学的应用与学生能力发展的关系;根据教材的内容,构建小学数学自制教具(学具)资源库。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探索,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2、难点:

自制教具的设计制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它具有独创性、推理性、多向性、综合性,是应用科学技术知识与教学经验结合起来的创造性活动。如何将整合已有教学具,制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教学具,且通过教学具的使用让学生乐学好学,并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本课题的难点所在。

四、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课题研究初期培训阶段,通过学习大量的同类课题的文献资料,使课题组人员理论得到提高,保证课题研究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同时使之具有先进的支撑理念,加强理论指导;在确定模式的时候用文献法借鉴其他研究成果。

2、行动研究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在自然条件下,通过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对课题实施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不断总结、分析,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使研究工作更符合实际。随时调整研究思路和行动方法。在自制教具的研究过程中,边制作使用,边探索实践,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小学数学自制教学资源库。

四、今后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

1、第一阶段 2010.11 ——2011、2 ①召集课题组长和子课题负责人会议,制定、论证研究方案。②完善研究网络,进一步明确分工。

③组织学习课题方案和相关理论,定期组织研究教师开展活动。④确定各子课题组研究重点,落实研究课的开展。11月:低年级课题组实验课执教人:杨晓丽、王正芬。

高年级课题组实验课执教人:倪旻 12月:中年级课题组实验课执教人:周海斌 1月:小结阶段教研情况,撰写研究总结。

因为学校整合,本课题负责人与参与人员都有了变动,重新补充如下。课题组成员分工: ①课题专家组成员:

孙青桂:市电教馆 印 鑫:泰州实验学校校长 ②课题组成员:

主持人:张所滨、陈卫萍

组员:陈德华、李晓兰、倪旻、吴金芳、王晓静、金月华、谭彩琴、杨小丽、王正芬、张燕、王莹、高爱萍、王海燕、周海斌、周玲、薛善珠、刘燕、张娟、袁满

③子课题组负责人:

低年级数学教具(学具)制作的研究 组长:李晓兰 中年级数学教具(学具)制作的研究 组长:周海斌 高年级数学教具(学具)制作的研究

组长:倪旻 小学数学教具(学具)制作材料的开发研究 组长:吴金芳

小学数学教具(学具)制作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组长:王晓静 第二阶段2011.2-2011.6 2月份:

①制定新学期课题工作计划。落实子课题工作重点,研究课负责人。②召开课题组会议,布置落实新学期课题工作要点。3~4月份:

③进行教学实验,制作数学教具学具。

④课题负责人及领导成员组织检查和督促,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5月份

⑤继续进行教具、学具的制作研究。开展教学实验。⑥开展教具、学具的制作评比活动。⑦开展课堂教学竞赛。6月份

⑧搜集本学期课题研究资料;

⑨进行阶段小结和调整,召开课题阶段性小结会议。

⑩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召开中期汇报会,进行经验交流。第三阶段2011.8-2012、8 ①总结研究工作,评选研究优秀成果。②做好结题工作,汇编课题研究成果。③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④展示和推广应用课题研究的成果。

《小学数学自制教具(学具)的研究与探讨》课题组

篇6: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施

研究实施方案

辽宁省喀左县山嘴子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优化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关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减轻学生负担呼声的高涨,有些人甚至主张取消家庭作业。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小学一线教师也承受着来自于社会、家长和上层的压力,我们其实也是希望能提升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很长一段时间来,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几乎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翻版、克隆,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当前我们的课堂练习及学生家庭作业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上课讲得多,练的少,没能及时通过针对训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习题形式单调、重复,习题中缺乏应用,练习欠缺层次性和灵活性;学生没有形成严谨的作业习惯和态度,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兴趣不高,回家作业无人辅导,家庭作业作业完成情况差。鉴于此,我们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研究,找出更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作业的方法以及更好的批改方案,优化现行的传统作业布置与批改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探讨课堂教学练习及学生家庭作业的设计,以及练习和作业的布置方式以及作业批改与评价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灵活地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研究意义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在我国,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问题由来已久,原因复杂,涉及考试制度,学校管理,有人制度,家长观念,以及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的诸多因素。为此《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在美国,小学家庭作业目的定位特色十分明显:一是以宽广的视野从多方面多层次来定位家庭作业。二是美国小学家庭作业目的定位以当代智力理论为参考,把握了智力培养的重要方面和关键之处。西方学者在家庭作业类型设计上,更倾向扩展型与创造型的家庭作业。、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通过本课题研究,充实本校作业布置与批改研究的理论,对全面素质教育的提高,培养“四有”新人打好坚实的基础。

实践价值: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练习水平,形成基本技能,并在自主实践研究中提高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并形成积极的学习和作业态度。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

1、课题研究目标

教学目标:达到小学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学实效性,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教育目标:促进小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从根本上减轻学生可以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术研究目标:最大化发挥课后作业的功能策略,并带动课题研究人的自身发展和教师构建有效的作业批改新模式和评价机制。

2、课题研究内容

作业布置的研究:在农村学校,深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作业布置严重倾向单一化,枯燥乏味,很大程度上滋养了学生对作业马虎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产生了厌倦心理,失去了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所以有必要对作业的“量”进行研究,作业的“质”的研究,作业的趣味性、层次性、分散性的研究。

作业的批改的研究:教师对于传统的批改方式和时间以及批语过于形式化,缺少实效性。鉴于此,开展作业批改研究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时间的研究 2 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方式方法研究 3 小学数学作业批改公平性和批语研究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从学生的角度研究:学生的练习、作业准确率得到提高,课堂学习变得更有效,能形成较高的技能;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显著的变化,变被动为主动。最终把学生从重复机械的作业堆中解放出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教师的角度研究:通过研究,提炼基本经验,探索规律,提供适合于学生的作业形式与内容;教师通过学习研究,认识新课程下学生作业的设计理念和评价方式,改进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优化作业批改方式,使作业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

2、过程与方法:

1)成立课题组

组长:

张晓楠

(负责课题全面组长工作)

成员:

李忠华

白立华

石青利

周红

林海霞

毕远飞

张立兴

(负责课题研究实践工作)

2)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调查了解教师布置作业与批改方式的现状,研究教师布置作业与批改方式的不足及解决方法。

文献法

:查阅相关资料,获得相关信息,为课题研究提供资料。行动研究:教师把自己作业布置与批改方式进行思考、进行分析、整合。通过实践,找到适合自身的方式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

3)研究期限与研究过程:本课题打算用一年时间来完成(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A: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5月——2014年11月):做好课题研究的各项准备工作。

B:研究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3月):对各个具体内容进行逐项研究,注意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同事做好中期总结工作。

C:总结阶段(2015年3月——2015年7月):整理归档研究资料,撰写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

六、预期研究成果

1、结题报告

2、学生个案分析

3、作业评语录

4、相关论文

5、数学日记集、数学小报汇展

7、定期举行优秀作业展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研究人员均为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曾多次参加课题研究,多项课题已经结题,具备课题的研究能力。课题组成员主要成员是学校的骨干力量,均从事过多年及数学教学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本课题经过斤2个月的筹划准备,着重了调查研究、文献研究这两个方面的工作。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了解了课题研究的心理学依据:“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为下一步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篇7:浅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小学数学的教育功能

小学数学教材中孕育着丰富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法内涵.有许多有教育意义的理论知识和数学问题,比如培养孩子对立统一观点.小学数学中的大与小、多与少、有限与无限、正比例与反比例等都是对立统一观点的具体体现。大与小、多与少虽然是对立的.但两者相互依存这就是统一。数学知识同客观事物一样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这就促成了数学知识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比如除法、分数、比三者的基本特征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相互作用。数学就是在这种联系和作用中得到了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全到相对全面。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加快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智力成为现代化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而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它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这些判断都是由数学术语和逻辑术浯来表述,并借助于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新的判断。因而数学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因素。

二、素质教育的实施

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的学生大都缺少这种意识。主要表现为书本与生活相脱节,在学生潜意识中知识都关在教室里.教室外面没有数学,而实际情况刚好相反.客观世界才是个大数学大世界,它不仅孕育了数学还是数学的归宿。我们的孩子还不能把目光延伸到窗外。这与我们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多少年来从书本到书本的教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们天天与书本中的”克”、”千克”打交道却掂不出一盒粉笔或一瓶饮料的大概重量。原因何在?就是缺少对重量的实际感受.更可怕的是他们压根就无意去获取这种感受,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知汉全在教室里、书本上不在窗外丰富多彩的世界里。

2、注意力的培养

培养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和学习的一项基本任务,在小学阶段以培养初步的形式逻辑思维能力为主。包括初步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所有这些都与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密不可分,发展和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和培养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研究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一般要经过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其中感知和理解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阶段.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尤为重要。

3、重视非智力因素发展

在教学中忽视培养和发展非智力因素无助于学生接收知识、发展智力。教育心理学认为:非智力心理因素的活动与智力因素的活动是统一在学习活动中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始终发挥着作用:调动非智力因素能有效的促进知识的学习。

三、适时揭示有用性,激起学生兴趣

随着学生知识量的增加,理解能力的增强和阅历的丰富,无意注意的作用逐渐减弱,这样就必须适时地揭示知识的有用性,如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学习书中知识,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有用性,培养了他们学习需要,有了需要就会有学习兴趣,有学习动力,只有使学生从注意外在因素向喜爱知识本身转移,才能是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设法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归宿,是无意注意的升华。

篇8: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施

关键词:小学,初中,数学学习现实,衔接

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完成小学与初中数学学习的衔接过程中是否达到顺利过渡,小学教学与初中教学是否在实现良好的过程衔接,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为了改变现状, 寻找促进小学与初中数学学习的顺利衔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们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现实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研究.

一、研究的对象

本次调查所面向的学生是武进区礼嘉中心小学四、 五、 六年级和礼嘉中学七、八年级共五个年级的学生,每个年级随机调查两个班级,礼嘉中学的所有的学生均来自礼嘉中心小学,生源相对固定,两所学校的数学学习延续性和联系性在教师和学生这方面相对来说比较强.

二、学生调查主要数据

本次调查主要是以小学初中的数学教学衔接为背景,面向学生调查时所得数据如下:

第1题:我喜欢上数学课.

A.完全不像我 ;B.不太像我 ;C.有一些像我 ;D.比较像我 ;E.完全像我

第2题:我上课时会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

A.完全不像我 ;B.不太像我 ;C.有一些像我 ;D.比较像我 ;E.完全像我

第3题: 我的老师经常在数学课上开展探究、 讨论、合作、交流活动.

A.完全不像我 ;B.不太像我 ;C.有一些像我 ;D.比较像我 ;E.完全像我

第4题:经常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如到商店买东西,帮助家长算一算要多少钱)

A.完全不像我 ;B.不太像我 ;C.有一些像我 ;D.比较像我 ;E.完全像我

第5题:我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A.完全不像我 ;B.不太像我 ;C.有一些像我 ;D.比较像我 ;E.完全像我

第6题: 每天在数学课堂以外做数学作业的时间大约在:

A.10分钟左右;B.20分钟左右;C.30分钟左右; D.1小时左右;E.1小时以上

第7题:我有过自学数学新知识的经历.

A.从未有过; B.偶尔会有; C.经常有.

第8题:我认为我自学的效果(上题选A的同学不填)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E.很差

第9题 : 当我学习 遇到困难 时 ( 可以多项 选择 )

A.能找到老师帮助; B.能找到家长帮助; C.能找到同学帮助; D.找不到人帮助; E.自己能独立解决; F.无所谓,放弃

第10题 : 当我有了 和老师不 一样的想 法时 , 我会

A.立即向老师提出来;

B.与同学讨论后再向老师提出来 ;

C.只和同学讨论;D.不告诉同学和老师

三、学生调查数据分析与思考

(一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发展不乐观

1. 四至八年级的学生对数学学习都保持有一定的学习兴趣. 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各年级中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我喜欢上数学课”中选A的各年级都在5%以内,四、五年级的更低,只有1%. 选择C和D的人数各年级都较多,总数在60%以上 , 特别是四 、 五年级选 择D的人数就 达到了46.8%,选择D和E的总数更是达到了近60%. 八年级的数据不容乐 观. 选择B的学生达 到18.4%, 选择C的学生达 到42%,选择E的学生仅仅只有14.5%.

2. 学习兴趣直接决定学生在数学课上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 在“我上课时会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的选择中,选择A、B的学生四年级只有14.9%,五年级有21.6%, 其他年级相对较多,八年级达到了40. 5%.四、五年级选择C、 D的人数较多 , 总数达到63%以上. 但在E选项上除了七年级,其他年级都差不多,说明这一类的学生如果没有积极的因素加以影响的话,从四年级就开始产生一些相对稳定的群体.

3. 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 从第3题图中的信息比较可以发现, 四年级和七年级的学生选择D、E的学生总数达到了62.8%和69.7%, 所以,这两个年级的学生在“我上课时会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中选择D和E的学生也相对较高,分别达到了60%和61.3%. 而六年级的学生因为教师不 “经常在数学课上开展探究、讨论、合作、交流活动”,所以在“我上课时会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中选择D和E的学生只有37.8%,而选择A和B的居然高达34.6%.

(二 )数学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不乐观

从第4题统计图可以看出,除五年级以外,其他年级在各项的选择上都差不多. 但其实这不是好现象. 数学源于生活,又会回归于生活.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数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丰富,应该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不可分,应该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品尝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乐趣,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自觉. 六、七、八年级的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历甚至不如四、五年级的频繁.

(三 )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不乐观

从第5题统计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1. 在每个年级总是有个别学生完全丧失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这是令人痛心的.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孩子在数学学习方面发展到这样的地步? 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帮助这些孩子挽回局面, 重新把他们唤回正常学习数学的队伍? 选择B的孩子在每个年级也在8%左右. 所幸的是选择A和B的孩子在各年级的比例相对固定,没有形成扩散.

2. 选择E的完全有信心学好数学的学生比例在小学阶段达到50%左右,但是升入初中以后,却逐年递减,到了八年级时只有21.7%.

(四 )课外作业的时间不乐观

1. 学生做数学作业的时间在逐年递增 ,小学阶段作业在10分钟左右的相对较多,在40%左右 ,到了七 、八年级突然下降到13.2%和8%,而到了七、八年级,作业时间在30分钟左右的达到40%左右,到了八年级更是有33%的学生的作业时间达到了1小时左右甚至更多.

2. 小学阶段四 、 五 、 六年级学生中20%以上的学生的数学作业时间在1小时左右,其中五年级的学生1小时以上的达到了5%. 作业时间严重超出了小学阶段所有作业时间总和不超过1小时的规定.

3. 做作业的时间 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的数 具有明显的反差,成反比例状态.

(五 )良好的自学习惯养成不乐观

自学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地自学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效率,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 每个年级都有学生没有 自学的经历. 其实在小学阶段就应该逐步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 指导一些自学的方法. 每个年级偶尔有自学经历的人数达到了60%左右, 到了初中, 经常有自学经历的比例才稍有增加.

2. 自学的效果不佳. 自学效果很好的学生各年级都没有超过10%,到了七、八年级,60%左右的学生自学效果一般,说明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自学能力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六 )学生解决学习困难的途径不乐观

1. 在第8题这项选择中 ,四年级时单选 , 可以看出四年级学生的首选是家长或者同学的比例较高, 接近40%. 五至八年级进行的是多选,尽管是多选,还是可以看出,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当学习遇到困难时,很多孩子还是首先考虑找家长和同学的帮助.

2. 每个年级都有个别学生选择 “ 无所谓 , 放弃 ”. 这是令人痛心的选择,作出这样的选择,是预示着孩子对数学学习的放弃. 特别是到了八年级, 选择放弃的孩子达到了15.9%, 数学教育与教学在这些孩子身上体现了失败.

3. 选择 “找不到人帮助 ”的比例虽然不高 ,但是还是存在并出现了逐年递增的趋势. 这是令老师汗颜的.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当孩子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也许同学、家长都爱莫能助, 但是老师应该是完全可以提供帮助. 为什么这些孩子在老师那里找不到帮助? 是我们老师把孩子屏蔽在了外面,还是我们的学生不愿意走近我们的老师?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个别孩子的存在?

4. 随着年级的递增 ,会找同学和老师帮助的学生越来越少. 这和上一题的选择情况有相似之处. 当孩子在遇到与老师有不一样的想法的时候,四年级的孩子选A的达到38.3%, 随着年级的增高,会这样做的孩子越来越少,到了七、八年级只有6%左右. 而选B的孩子到了七、 八年级达到了近60%, 也从一个侧面发反映出很多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考虑问题会越来越成熟. 但是从图中也可以看出, 很多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再轻易和老师交流,初中孩子选C的达到30%左右,其中六年级选C的孩子达到近45%,可以考虑除了孩子年龄增长等一些因素之外,是否他们的数学教师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什么个人的因素,对数据产生了影响.

(七 ) 初中学生的调查问卷还增加了一个问题 :“为了使现在的小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学习,你想对小学的数学老师说些什么? ”

在回答的学生当中, 可以把他们的回答分为这样几类: (1) 希望小学的数学教师对学生再严格一点 , 要求高一 点 ; (2 )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培养学生更好的学习能力. 从学生的回答当中,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 很多的孩子还是积极要求上进的,他们在进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后,能回过头反思以前老是对他们的教育,并且能感受到自主学习能力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但是还是 有接近50%的学生放弃了回答的权利 , 也许这些孩子不愿意回首小学的数学学习, 也许这些孩子还没有好好地思考过这个问题,也许有些孩子在表达能力上有欠缺,不知如何回答.

四、研究感言

上一篇:口才训练:第十九天 竞聘演讲技巧下一篇:中职学校校园广播站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