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诗歌散文

2024-07-08

电视诗歌散文(通用8篇)

篇1:电视诗歌散文

《电视诗歌散文》

栏目宗旨:

表现天地人、音诗画、真善美;通过电视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双重表达和有机结合,再现以至升华文学作品中那至纯的真情、至美的意境,至善的心灵。在众多的娱乐节目中打造一个诗意化的空间,弘扬真善美,满足广大电视观众日益增长的对高品位文化的追求。以达到心灵的净化、精神的启迪和审美的愉悦

风格特色:

《电视诗歌散文》栏目不同于其他娱乐情节目,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较高的文化品味,是一种舒缓、淡雅、优美的艺术形式。无论是名家名作,还是新人新作,都力求达到选材独到、个性鲜明、制作精良,实现其通过电视艺术手段达到对人类命运终极关怀的目标。收视群体:

一批相对固定的文化层次较高的观众群,尤其是全国大中小学的师生们将其视为绝好的文学欣赏教材。海外华人也高度赞扬电视诗歌散文这种艺术形式带有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希望能进一步向海外推广。

电视散文与电视诗歌

一、电视散文

在中国真正起步的标志是1994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电视散文评奖、展播、研讨会。

1、电视散文与文学散文共同的艺术特点:

就反映生活的形态来说,不注重情节的完整性和因果关系,没有明显的开端、高潮和结局等戏剧要素,也不具备战线完整的矛盾过程的鲜明线索。

就总体构思来说,往往由若干串联在一起的自然段落所构成,并不讲究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必然性,以及它们之间内子的依存关系。

就结构方式来说,取材灵活,形式丰富多变

2、电视散文的审美以及创作特征

通过特定的屏幕声画形象,散点式的反映创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忆的生活情景和思维活动,运用独特的电子制作手段,将散漫的思维碎片组合在一起,营造散文意境,具有浓郁抒情氛围的电视文学样式

(1)立意新颖,以小见大

由于电视散文篇幅短小,取材细微,因而更需要在立意上下工夫。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2)联想丰富,形散神凝 电视散文的“散”,主要建立在断续的联想基础上。

(3)文彩飞扬,意韵深远

电视散文用电视手段表现散文的“意境”。

“意”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原作文字的文字语言本身所固有的情感和意念。这是通过旁白的朗诵来表现的。

“境”,就是具体事物所构成的画面,与音响音乐所传达出的视听形象。“境”来源于“意”,依附于“意”,意与境的完美统一,融合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意境。

电视散文的创作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电视散文提供的画面是很有限的。电视散文的画面重在营造散文中要求的氛围、意境,又深含这某种韵味。通过画面的意境调动观众的想象力,用心去体味,去读其中是寓意,以拨动观众的心弦,发出强烈的共鸣。在处理电视画面时,画面不要太实。画面要有景深,给观众的神游、幻想、遐思留出广阔的空间。

4、电视散文选题的确定

看作品是否能激起当代人的共鸣

一般来说,内容上表现人的情感和命运的东西,表现大自然光明美好的东西比较容易为当代人所接受,形式上比较明快、线索比较单纯的东西容易为当代人接受。

看作品是否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隐晦曲折

5、电视散文的画面结构特征:

(1)注重叙事结构

(2)节奏舒缓而富有韵律

散文与诗歌具有音乐美,画面的韵律表现为节奏。要注意画面的内部节奏,也要注意镜头与镜头组接的节奏和全片的节奏变化。

(3)构图讲究均衡

电视散文诗歌在摄影构图上则多表现为均衡。构图注重黄金分割,力求精美。

(4)色彩造型

倾向于自然性色彩,少用夸张性色彩。从淡雅中见真情。在用色彩处理时空上,可以通过高低调、彩色黑白影调的变化来实现。色彩要富于朦胧感。虚中有实。

(5)注重意境

追求古朴清新的风格。镜头转换柔和。力求清新淡雅

电视散文是以电视为笔,以电视的语言来抒写我们的情感,记录我们的感悟,而绝不仅是对文学名篇进行电视化的再创作。这是说来简单的一句话,但实际上却是一个观念的转变,一旦观念转变,我们的路子马上就会宽广许多。

电视诗歌“诗化的镜头

电视诗歌的审美特征:

1、电视诗歌体现原作的语言美和情感的升华

2、要准确理解诗人的意图和情怀

3、电视诗歌的画面具有独特的意境美

追求意境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途径。所谓意境,是贯注了诗人喜怒哀乐之情的生活图画。

4、诗歌的语言是跳跃的、多义的。电视画面既不能拍成一幅幅的“新闻镜头”,也不能跟着语言图解。要讲究画面的空造型,注意光的运用,以增强画面的艺术张力。

要追求视觉美于画面力度的和谐统一

篇2:电视诗歌散文

实施方案

初中阶段是学生记亿力较强的时期,学生在这一阶段应大量吸收人类文明的全部优秀文化,为以后学习工作打基础,在这一点上,学生更应成为学习的主人,因为个人知识的积累别人是无法代替的,因此,开展各种朗读、背诵、演唱、讲演等语文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语文听说能力发展,提高学生知识积累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同时,开展校本课程《电视散文欣赏》,还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克服目前青少年学生中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文明、思想脆弱、民族意识淡薄、奉献精神不强等不良倾向;通过诵读含咀,熏陶渐染,在“润物细无声”中外化为良好道德、丰富学识和文明行为,使他们“博于学问,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本方案依次包括“赏读、演读、赛读、研读”几大序列。与其他课程一样,做到有教学任务、有教学要求、有常规检查、有阶段验收。

因此,特制定本学期电视散文欣赏计划如下:

一、本学期各年级背诵内容: 1、6年级:宋词200首+现代诗歌4首。2、7年级:宋词100首+回忆类散文20。3、8年级:爱国类散文6+写景类散文20。4、9年级:写景类散文27。

二、本学期各年级背诵计划:

每2周观看3篇。

6、7年级每周至少安排2节早自习观赏文,8年级每周至少安排1节早自习观赏文,9年级由语文教师自行安排观赏。

三、各年级内容安排: ㈠ 六、七年级:

以诵读为主,欣赏为辅;活动为主,传授为辅。A核心方案:全面展开“亲近经典”工程 ㈡八年级:

以欣赏为主,阅读为辅;以体验为主,指导为辅。A核心方案:全面实施“文学作品欣赏工程” ㈢九年级:

以探究为主,鉴赏为辅;以实践为主,学习为辅。A核心方案:进行综合性学习实践——民族文化的探究

四、具体操作过程:

1、赏读 以教材为依托,结合主题指定相关内容的篇目进行赏析。如6年级以诗词为主题,就有唐诗、宋词、现代诗等。7年级回忆性散文为主题,8、9年级以写景类散文为主。着重推荐一些成就最高、风格独特的名家名篇进行分类赏析,至少背诵美文十篇。

2、研读 不少经典散文语言隽永,情节生动,形象鲜明,意韵丰富,演读,不仅可以理解散文的内容,还有助于领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意境和韵味,在课堂上开展电视散文、配乐诗文朗诵观赏,既可以活跃气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赛读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凑”。通过小组间的学习知识竞赛、接力赛、创作赛等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以达到文化熏陶、人格培养与口语锻炼的目的。

4、教师指导 既有对某一朝代的诗词作主题思想具体的研究,也有对诗歌所用意象的揣摩;既有对诗歌语言的品位,也有对表达技巧的探究。如《宋词中的爱国情结》、《思乡诗中的意象》、《对联、趣味诗鉴赏》等。

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诵读的积极性,使方案的内容向着纵深拓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素质,特拟定以下活动:(1)电视散文观赏比赛。各班挑选出五位选手,组队参加年级比赛,由多名语文教师组成评委。(2 “古诗文知识”比赛。内容涉及诗词发展演变中的常识、诗人介绍、代表作品、风格流派、艺术手段、文化视点等。(3“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和“古诗文书画作品展”。为了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息,将诗文和书法结合,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在全校范围内举行一次师生古诗文书画作品展。(4)“诗词短剧表演”。学生选择诗词作品或诗人故事编写出短剧,自导自演。先在班级表演,择优在学校大型文艺会演中表演。

B其他方案:

1、积累 当然,单一的散文诵读是不够的,在实施校本课程《电视散文》的同时,我们还可以进行其他的知识积累:如熟记成语故事一百个;熟记名言警句二百句;巩固两千五百个常用字;背诵若干文言文和优美的散文;熟记有关作家作品等知识。

九年级,在七年级、八年级的基础上,以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为载体,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注重学生的独特发现和思维,结合语文电视散文内容,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综合性学习实践。探究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可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探究性课题指导。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自主地体验成功。从而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和创新思维,加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查询收集整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研究的习惯。

2、写作 六年级,以诵读为主,还可间以写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句、段)和仿写、改写(编)等多种形式,以养成写作的习惯为主。仿作习作,以学生自主写作、读书摘抄为主,辅以课堂作文。要求学生写日记,不限字数,鼓励写放胆文;鼓励自拟题目,也可不写;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交流互评,同时利用课前3~5分钟,进行日记交流,并请同学作出评述,评出周、月、期中、学期、学年的优胜者予以奖励。

七年级以写有题目的日记为主,同时摘抄好的段、篇,以写身边的人、事、景物为主,字数不少于500字。鼓励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创作,同时利用课前3-5分钟,进行作品交流,并请同学作出评述,评出周、月、期中、学期、学年的优胜者予以奖励。鼓励学生自选自编作品集,并由学生组织予以展览等。

八年级以写随笔为主,每周一篇,必须自拟或选择题目写作,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内容不限,鼓励创新,鼓励抒发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交流互评。同时利用课前3—5分钟,进行交流,并请同学作出评述,评出周、月、期中、学期、学年的优胜者予以奖励。鼓励学生自选自编作品集,并由学生组织予以展览等。九年级鼓励学生自选自编作品集,并由学生组织予以展览等。以史为纲,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学作品欣赏或鉴赏教学活动,使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认识,进而陶冶其性情,培养其品质,树立民族自豪感,在学生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上半学年,可以古代文学欣赏为主,下半学年可以近代和当代文学为主,教师一方面可以指导名篇导读,先秦散文作品初步欣赏:唐宋八大家散文作品初步欣赏;中国古代其他朝代散文作品初步欣赏;现代文学作品初步欣赏等系列讲座。培养学生初步欣赏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作家的文学作品,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欣赏。为学生上高中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奠定基础。一方面还可以组织一系列活动来促进、深化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活动初步安排设计:(1)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文学作品读书征文比赛;(2)开展“文化继承”和“文化抛弃”的辩论赛;(3)创办文学沙龙;(4)开展“我是小小文学家”文学作品创作大赛。

3、赏读 六、七年级,除观赏了古今优秀诗词歌赋以外,还可以爱国类、回忆类、民俗传说、本土风情等为主,这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

八年级在进一步巩固听说能力的基础上,集中进行语体文阅读和文学作品的阅读实践和创新阅读能力的培养。a语体文阅读,可设计为: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语体文综合阅读。这样,既可节省学时,又能使学生获得较完整和系统的关于此类文章的相关的基本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形成。b文学作品阅读,以史为轴,有系统地阅读历史长河中的经典之作,在阅读实践中学会欣赏、鉴赏。既为初三阅读其它文学作品打下基础,又为学生上高中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奠定基础。

九年级进一步学习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双翼齐飞,大力开展自读和交流活动,从而在交流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认识和欣赏水平。让学生在丰富的文学材料中吸收营养,提高知识积累和文化品位。上半学年,安排文学作品阅读(一)写景类散文名篇赏读;下半学年,安排文学作品阅读(二)诗歌赏读:当代诗歌选读;中国现当代诗歌选读(港、澳、台)等。

4、实践 将根据能力目标,分课内活动课、课外实践课等多种形式,如:散文片段朗读、背诵比赛;优美句段赏析比赛等。由教师公布学年、学期计划,由学生组织实施,活动结束后由教师和学生等进行评估。

八年级继续七年级进行的实践活动的同时,开展社会调查、社区服务、模拟现场、研究性学习等实践活动。由教师公布学年、学期计划,由学生组织实施,活动结束后由教师和学生等进行评估。

九年级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组织学生进行专题性研讨;例:组织学生观看写景类散文,并就影视与原作等不同艺术形式间的差异进行研讨;组织学生利用地方资源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等活动。由教师公布学年、学期计划,由学生组织实施,活动结束后由教师和学生等进行评估。

大王镇中心初中教导处

篇3:电视散文的电视化追求

一、注重造型, 画面生动

与其他电视品种相比, 电视文学更为注重画面造型的设计, 以鲜润生动的画面语言实现作者抒情写意的目的, 切忌以浅陋直白的画面简简单单地填充文字。制作此类节目, 应避免死板, 多一些灵活的真实;避免粗浅, 多一些有内涵的画面, 准确捕捉表现对象的形、质、动空间和时间的特性, 创造性地形成生动有力的画面语言。笔者编导的《梦故乡》是一篇抒发离乡游子思乡念家之情的电视散文, 用转动的风车表现久远的记忆又在这片土地上转动, 用冷色的远远淌来的流水表达乡愁, 将广袤大纵湖上悬挂一轮夕阳的画面处理成金黄色调, 渲染出梦一般的怀乡情绪……使得有形、无形的东西都具像化了。

二、强化抒情, 渲染意境

电视散文的特点是能引发观众的感情, 叩动人的心灵世界, 对人感情世界的撞击及所形成的审美愉悦, 是其他电视样式所不具备的。电视散文的抒情性与意境的营造是密不可分的, 浓厚的艺术境界的渲染点化会使全篇流溢着绵绵不绝的诗情韵味, 芳香人的情感和记忆。然而, 电视屏幕的画面一目了然, 很难引起人的想象空间。叙事性作品在电视手段的运用上还相对较好把握, 纯抒情性作品电视化则较有难度, 那流动飘忽、朦胧迷离的情感实现具像化则更难。解决这一难题方法何在?古人曾说, “神用象通, 情变所孕”。这体现在电视文学创作中, 就是造型语言的“形”“神”交融, 综合使用同期声、解说、音乐、字幕等, 以丰富的声画效果造就情感的韵味。尽管具像化的东西拥有形象上的确定性, 可是“在解释上却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含混性” (马尔丹《电影语言》) 。这就要求编导在一开始面对文稿时, 大脑里就要铺展开一个鲜活的声画世界, 能留给观众以充分的想象空间。

青岛电视台的电视散文《永远的蒲公英》, 表现的是一位单身哑巴捡回一个被遗弃的女婴并将其培养成大学生的感人故事。女儿考取大学后, 编导以慢镜头形式推出女儿在远方充满深情地吹起蒲公英, 在漫天飘飞的蒲公英中叠化哑巴父亲哺育她成长的回放镜头, 此时《牵手》歌声响起, 字幕一字字打出女儿对父亲深情的爱。特写叠化反复出现, 父亲和女儿的定格镜头频频使用, 把人物内心的感恩、崇敬、欣慰、酸楚、思念, 立体、多方位地表现出来。

笔者编导的电视散文《那一片水上森林》, 借助一片博大的绿色世界, 从审美的、哲学的层面在人与自然的话题上对其作深层的文化观照, 并在这绿色空间里挖掘深邃、悠长的生命意蕴。要承载起如此深厚的内涵, 我们在声画设计、意境的营造上是下了一番功夫。仅以开头和结尾的早晚两组画面为例, 我们准确而巧妙地把握了远空、水面、水杉林、滑过的小船和小鸟等冷暖、逆光、倒影等色彩色调层次的组合配置, 不厌其烦地使用声声鸟语渲染“鸟鸣林更幽”的空灵境界, 什么都不用说, 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让你心动的自然的家”已然跃动在视线和思绪里。再配以富有情韵的解说和音乐, 富有内蕴的“生命之源”、“生命意识”便很自然地流淌在富有张力的声画世界里。

三、精于立意, 巧妙构思

将精巧的立意、构思以电视化手段体现出来, 可强化、放大作品的表现效果。然而电视散文的外在形式通常是松散的, 即“形散”, 特别是抒情类作品那朦胧、灵动的感觉和意蕴, 以电视手段表现难度颇大。这就要求编导在立意上狠下一番功夫, 以明确集中的“意”统一全文, 即“形散神不散”。要在吃透原文内涵的基础上精心立意, 使作品意象丰满、内涵深刻。譬如, 一个人想看大海, 历尽千辛万苦没有看到真正的大海, 却在一个特定场合看到能憬悟人生的另一种意义的“大海”, “大海”的立意使作品意境深远。

篇4:电视诗歌散文浅析

【关键词】电视诗歌 散文 电视文化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互联网、广播、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迅猛发展。电视,作为其中一种传播媒介,通过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信息表达方式,每天传播大量通俗易懂的大众文化内容,拥有着最广泛的接受者。借助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文化迅速为人们所接受。以电视为载体的的大众文化消费成为许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消遣的主要内容。在日益繁重的工作生活压力下,看看电视是人们最简单而直接的休息方式。受众群体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就是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各种欣赏需求。纵观现在的电视节目,新闻类、 娱乐类、谈话类等等,形式可谓多种多样,而内容更是丰富多彩, 社会、财经、家庭、选秀、旅游等等层出不穷,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欣赏口味。

一、电视诗歌散文的效果

中央电视台在1998年推出了《地方文艺》电视诗歌散文展播,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电视诗歌散文一问世就受到众多观众的喜爱。它将文学和电视完美结合,通过电视对诗歌散文进行再创造,使文学作品有了声音、画面以及更丰富的情感传递,使欣赏者得到了心灵的净化,精神的启迪,审美的愉悦。《电视诗歌散文》在众多的综艺晚会和娱乐节目中打造了一个诗意化的空间,弘扬真善美,满足了一部分观众对电视节目高品位文化的需求。它既有名人名作也有新人新作,每一集都让观众觉得选材独到,个性鲜明,制作精良。

二、电视诗歌散文的造型语言

电视诗歌散文在表现思想和情感的时候,主要是运用造型语言。

电视的语言就是画面,顾名思义,造型语言就是指运用隐喻性、象征性的镜头和画面表现出散文或诗歌本身的情感意境,同时也再现了作者当时的所思、所闻、所见、所感、所忆。这种表达方式开拓了观众的想象思维,激发观众再创造的审美能力,使观众深切的感受到话外之意,声外之情和形外之神。造型语言本身不限于屏幕上具体展现什么,重要的是让观众感受到了什么。2003年8月中央电视台《地方文艺》电视诗歌散文展播推出了几辑名家名作,其中朱自清的一篇《背影》,以朴素的记录,淡如往事一样的手笔记叙了父子间的深情,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这篇散文在表现主题上就充分运用了造型语言,几处父亲的背影形象既表现了情感细节,又不动声色的深化了原文意境。

首先是父亲的形象,在当时父亲的心情多是郁闷沮丧的,编导就让父亲身着黑色马褂,头戴一顶黑布小帽,远远望去,一个沉重的背影便展现在观众面前。第二,在前文中有一段描写家境惨淡,生活也是每况越下,画面没有直白表达,而是着重运用了冷色调,多次出现枯枝败叶,萧瑟寒意扑面而来。此时父亲的背影虽寂寥却依然有力。第三,文中描述父亲去南京谋事,也可算是一次转机,画面立刻转为一片生机盎然,有一个镜头是作者站在一株大树下,满树的绿叶,一片郁郁葱葱,这和前面一片凋零截然相反。作者要去北京,父亲不放心要一同送别,这个画面用了仰拍,此时的背影虽不挺直却高大稳健,这样的造型语言把父爱如山准确地表现给了观众。第四,父亲去月台买橘子,将买来的橘子抱着往回走,这时画面中父亲手中朱红的橘子与作者的脸叠在一起,变得模糊起来,这里电视诗歌散文中的造型语言运用到了极致,相信所有的观众都能感觉得到这是作者的泪眼,是父子之间人伦亲情的迸发,是作者对日渐苍老父亲更深的热爱,这样两个画面的叠加其实是情感的叠加,父亲手中的一片朱红,这样的一片暖色,整部片子只在这里出现,也是象征了父爱的温暖。此时父亲的背影虽蹒跚缓慢却感人至深。片尾以父亲的背影渐渐淡出结束,既点题又耐人寻味,使观众的情感也得到共鸣。

三、电视诗歌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

一部好的电视诗歌散文不仅仅是利用造型语言反映主题情感,还要加入其他的艺术表现手法。《背影》在制作剪辑过程中运用了多种特技,画面叠加、现场同期声、改变色调渲染环境的气氛等等,使得整部片子极富感染力。另外包含情感的深沉诵读,演员的真挚演出,使原文场景再现,真实而质朴,观后不觉潸然泪下。

电视诗歌散文的形式是电视声画与文学的结合,它是以电视屏幕观赏实现诗歌散文抒情写意意境的电视文学样式,其质依然是“诗质”。无论画面如何美轮美奂,音乐音响如何美妙动听,诵读者如何情真意切,所有的要素都是为诗歌散文的“诗质”服务,就是要表现出文章本身的意境和主题。还是拿《背影》这篇散文为例,作为一篇电视诗歌散文,这部作品包含了所有电视作品的特质,观众看后,不会记得看过哪些画面,听过哪些配乐,甚至诵读者的一些文章片段也记不清楚,但是体会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电视诗歌散文,真正体现了“让文学通过电视更加贴近观众,文学为大众着想”的宗旨。节目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也随着更多的电视高科技的运用愈来愈丰富。镜头的转换,同期声的穿插,片头片尾的呼应等等,这些剪辑上的特技,对于展现一篇好的散文有着非常好的效果。比如充分运用淡出淡入,体现出画面的节奏和韵律,改变色调,熏染出文章的意境,或者用新颖的画面连闪,造成视觉的震撼。总而言之,所有的技巧都是为了散文本身的主题服务,让观众接受,喜欢,深入,直至完全理解画面所要表现的艺术本质,文章的深刻内涵。一篇电视散文,要注意画面的空造型,也就是空镜头,让观众自己理解画面含义,要注意光的运用,以此来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电视散文出现的历史并不长久,许多时候它似乎还遮掩在众多喧闹的节目之中而不为人识,但它以如同幽兰一般的品格,逐渐扩散着自己的魅力,精巧的形式和优美的内质散发出诱人的淡淡的幽香,越来越吸引观众的注意。随着电视人的不断探索创新,电视散文将以不同形式、不同技巧、不同意境的造型语言生动而深刻的刻画主题,展现思想,提升品位,这朵电视奇葩将继续散发出它独特的幽香,带给观众更多的惊喜。

(作者单位:肥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部)

篇5:电视散文个人总结

——121405 20125067 周瑞峰

(摄像)

1、散文选题:

将全组人集合到一起,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大家的想法都综合在一起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在偶然的机会下,我们想到,大家都相聚在长春这个城市,那我们就拍一拍长春吧。长春的景色以及文化还是比较多的。我从小生活的地方。当时大家都觉得特别合心意,并且当时讨论长春的历史及文化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浮现出画面,最后大家讨论决定,也决定选用《爱上一座城》作为我们的电视散文独白,这个城市关于我们的大学,我们的青春,会让我们产生很多的共鸣,并且大家对于这个城市都有很多很多的想法,我觉得这个主题对于我们再适合不过了,最后确立整个电视散文的主题,就是表现出长春的历史及文化,最后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进行分配任务及工作。我是担任小组内摄像的工作。

2、拍摄前期:

决定好主题之后,根据长春的历史及文化,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想法,汇总到一起,大家在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回想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最后大家统一想法,避免在后期的工作中产生摩擦,电视散文的基本形式确定之后,就可以进行分镜头脚本的创作,在分镜头脚本创作的期间,小组成员根据歌曲的意义,进行选景,分别到长春的胜利公园,朝阳公园,南湖公园,火车站,桂林路,红旗街等等,所有环境进行筛选,在分镜头脚本创作好之后,根据脚本,进行每个镜头与景色的搭配。分镜头脚本制作完成,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实际的进行拍摄。

3.我的工作内容:

摄像,我觉得在一个小组里是很重要的一个职务,我很开心自己能够担任这样的职务,摄像担负着整个的拍摄任务,并且拍摄画面的好与坏与摄像者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觉得我任务是很重要的,我也有相信自己是有这样的能力。摄像中容易出现的一个错误就是:喜欢用远景,将过多的背景放在画面中,导致主次不分。看到眼里的花花草草就爱不释手,恨不得都拍摄进来,生怕有漏掉的地方,主体人物倒成了花草的点缀,看上去像一个风景片。拍摄录像片应该多采用近景乃至特写镜头,把主角突出出来,人物丰富的表情才会清晰可见。摄像也是一种艺术创作,而艺术是有规则但更无规则的。所谓的构图规则,只是摄像创作的基础套餐,并不能代表一切。就像画画一样,好的作品是脱胎于规则但不拘泥于规则的。摄像构图的最后一条规则就是要打破一切常规、打破一切束缚、反对一切戒条,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运用我所学的知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拍摄好每一个画面,找好角度,考虑好光线等会影响画面美感的每一个因素,进行拍摄,有的时候也会根据导演的安排进行某个画面的拍摄。我们现在对于摄像的知识只是接触一些皮毛,还不算很深入,所以在工作的进行中,会出现一些瑕疵,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会吸取经验教训。总体来说,在小组成员以及搭档的互相配合下,我认为我和搭档的摄像工作完成的还是不错的。

同时我也知道,镜头技巧是实际的拍摄中不是孤立的,往往也是千变万化的,并且可以相互结合,构成丰富多彩的综合运动镜头效果。但我们要采用镜头表现技巧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拍摄的时候镜头运动应该保持匀速、平稳,稳定果断。切忌无目的的滥用镜头技巧,无故停顿或者上下左右前后晃动,这样不但影响内容的表达,而且使得观众眼花缭乱,摸不着头脑,镜头运动的方向、速度,还要考虑到的就是前后镜头节奏和速度的一致性。

4、拍摄流程:

在拍摄的规定时间内,天气都很晴朗,所以不会存在阴天不能够拍摄的情况,选择一天下午,演播室内空闲的情况下,先将演播室录音的部分拍摄下来,根据小组成员的时间配合,再拍摄的第二天,我们分别到桂林路进行了拍摄,在事先选好的景,进行拍摄,根据我们的想法,我们走到了进行了朝阳公园摄,因为自己的技术还远远不够,对于我这个摄像,还是有很多的困难的,因为我们要合理安排,要抓紧时间,还要安排好拍摄的角度,并且还要多角度的进行拍摄,但是最后大家商议,很遗憾这个镜头并没有用上,根据分镜头脚本的内容,在其它场合的镜头都拍摄完毕的之后,我们回到了学校,一天的拍摄工作就告一段落了。在拍摄的第三天的时候,所有需要的镜头都基本拍摄完毕,在电教中心的苹果机房内,将所有拍摄的内容都导出进行挑选,选出哪些镜头能用,那些画面更加适合,将不能用的画面进行重拍或者是换个画面,在拍摄第三天的下午进行镜头的补拍,以及所需要的空镜头,以此充实拍摄的内容,找好角度,那些镜头是需要特写,哪些是需要全景或者进景,在拍摄中,我和另一位小组成员要相互配合,互相承担工作量,可能某一个拍摄镜头的角度选不好,就会影响整个拍摄的感觉,压力还是很大,在这次的拍摄任务中,学到了很多,不仅充实了自己,还运用了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使自己的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不管在拍摄的过程遇到多少的困难,我们都一一克服了。

5、拍摄后期:

当所有的拍摄工作都进行完毕了,我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但是这不仅仅是一次交作业的任务,也是一次学习的过程,所以当进行后期剪辑的时候,我们小组成员都进行了参与,后期剪辑这个部分,进行每个分镜头组接,按要求、按脚本,突出主题内容为目的剪辑制作、段落删减、增加删减片段、增加LOGO、上字幕、配音、蒙太奇效果。按要求、按脚本,为视频素材编辑过程中加入转场特技,为视频素材添加背景音乐、特效音乐,看着自己拍摄的每一个镜头变成流畅的并具有一定特效的视频,是很开心,也觉得很幸福,不管这个过程多辛苦,都觉得是值得了,在小组成员的努力下,最后按照整体的主题和所要表达出的整体感觉,后期的剪辑工作也就完成了,按照完成后的mv内容,我们的后期制作同学也制作了一个片头,最后我们的作品就很完美的完成了。后期剪辑的过程中,在同学的实践中,不仅是我,以及我们小组成员都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了书本上和老师所教授的知识,更加扎实了自己。

6、拍摄总结:

不管怎样,我们都完成了自己的第二份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小组成员会产生意见不统一,每个人的想法也不一样,但是最后的结果都是好的,我们很好的完成自己的本次拍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很好的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出来,也能够在其他的同学身上学到自己没有的,还能够很好地理解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们以后的工作性质不能避免很多人在一起合作,这样,以后在团队合作中才会更有经验,看着自己的作品,一点一点到最后很完美,觉得特别幸福,我认为我们的拍摄从前期到后期完成都很好,把我们心里所想要表达的都很好的表现出来了。并且在这次电视散文拍摄的制作中我担任小组里的摄像工作,才发现摄像不是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在拍摄的过程中并不能真正的做到独当一面,我想在以后的学习中还是需要很认真的加强这方面的知识。

7、个人感想:

这是学这个专业以来,第二次的拍摄作业,我们很好很完善的完成了一个段作品,我觉得这个过程有难过有开心,会产生摩擦,会有一些想法不一样的地方,但是我们最后都很好的完成了,我们也从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以前所未学到的,我们选的散文主题歌是《爱上这座城》,它是我们青春里最美好的城市之一,包含着我们很多很多的大学感情,与我们的梦想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还是会选择自己最初的那种梦想,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这种美好就是留在青春里,是属于青春里最美好的回忆,我们选择拍摄这个城市,不只是代表了我们自己,我想在我们这些同学心里都会产生很多的共鸣,我们的二十几岁是最美好的一个年纪,是在长春上大学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也许我的家在长春,我体会不到我们在这种心情,但是,组里外地的同学会感受到的。

作业完成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深刻的了解到一个团队的力量远远超过于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很开心看到我们自己的作品在自己的手下完成的这么好,不管在别人的眼里我们的作品是什么,在我们的眼里只有自己的作品才是最后的,当然,在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加强自己相对薄弱的方面,使以后的作品越来越好。

最后感谢指导老师们,谢谢老师的帮助,我们以后会更加努力的。

篇6:电视散文

《电视诗歌散文》创办于,是中央电视台,乃至全国电视界到目前为止为数不多,甚至可以说是硕果仅存的电视文学栏目之一。栏目的编导从浩瀚的诗文经典中遴选出适宜表现的佳作名片,倾力将中国美学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及“画面的诗意追求”自觉地融为一体。《电视诗歌散文》是洋洋大观的电视荧屏上并不很起眼的`艺术角色,它涵盖所有用电视手段来表现文学形式的荧屏声画作品。包括电视小说、电视诗歌、电视散文、电视报告文学等等。它们都是把文学用电视艺术手段加以编排,小而有味、过目难忘,在极其静谧、诗意的画面当中演绎出动人心脾的艺术境界,产生出人意料的欣赏效果。电视诗歌散文的审美评价是从影像之美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上来看的。这个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内容与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它们构成了辩证统一的相互关系。一方面内容具有主导作用,它决定和制约着形式,在艺术创作中,形式的选择和确定都应当以能否恰当地表现内容为原则。另一方面,形式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不但直接影响到艺术作品的内容的表达和体现,而且形式本身也具有自身的审美价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内容与形式两者是在互相征服中,达到统一的!影像作为电视叙事的基本叙事元素,就如同文学的语言一般,需要传神达意。

《CHINA·瓷器·景德镇》系列节目的片头,是用黑、红、白、青几大色彩构成:一条从中间划入的红线,将黑色的屏幕分为两半。一边是半个青花瓷盘在缓慢转动,另一边是白色的片名不时划入。简洁的画面,鲜明的色彩对比,就在这两个上下左右、不断变化的空间中,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篇7:关于电视散文心得

兴化城东有个垛田镇,垛田镇里有无数的“垛田”。走进垛田,你会惊叹于那一片广袤而独特的土地,更诧异于造物主的神奇与诡谲:那漂浮在水面上的块块垛田,如海面上的座座岛屿,如乡场上的堆堆麦垛,如夜空中的点点星星……在我有限的经历里,好像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别的地方有这样的地貌。这使得无数的文人雅士、普通游客、以及高官要员从四面八方来这儿游览,他们或慕名而来,细心赏阅;或走马观花,一睹为快;或饱览自然风光,洗却尘世劳碌。他们为“船在垛中走,人在花中行”的水乡田园风光而陶醉,更为保存相对完好的垛田风貌而赞不绝口。垛田确乎是一块荡漾在茫茫泽国中的明珠,是一个具有鲜明风格的独一无二的美丽水乡。

游罢垛田,给人们留下印象的似乎就只有“千垛菜花”了,也难怪,赞美垛田的诗词歌赋十有是“千垛菜花”,那垛田风光摄影作品更是清一色的“千垛菜花”,忆明珠写了篇散文干趣就叫《垛田菜花黄》。其实,垛田之美岂止是垛田菜花?她不仅有四季如春的美景,还有动人的传说、丰饶的物产、特有的民俗,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是的,以“千垛菜花”为标志的垛田风景无疑是优美的。在古昭阳十二景中,垛田就占了三席:两厢瓜圃、十里菱塘,还有胜湖秋月。春到垛田,那盛开着油菜花的金灿灿、黄艳艳的垛格,似一个个身披霓裳的仙女在万顷碧波中追逐、嬉戏。船行垛格中,你能感受到花的芳香、水的清澈、沟汊的幽深、蜜蜂的缠绵……漫步田埂上,紫的蚕豆花、白的豌豆花、黄的油菜花,夹杂着桃花的红、柳树的绿,倒映在如镜的水面上,像一副巧夺天工的画;还有那悠闲自在的鸟啊虫啊鱼呀虾呀,似乎也生活在画里了。体会这种感觉,该是和自己心仪的恋人,远离了喧嚣、远离了庸碌,偷半日空闲,操一叶扁舟,心无旁鹜,固守平和,方才恰到好处。好多年过去了,我常常弄不明白,根据巴金原著改编的描写抗战时期知识分子心态的电影《寒夜》,为什么会选择垛田作为外景基地,尽管那个鲜亮、明快的场景还不足5分钟。有一年,我随华东六省一市作家采风团游览垛田。在典型的垛田春光中,当我面对两个清纯的村姑、一对朴实的渔人,还有天真无邪的孩子,水天一色的湖景时,我的心忽然一动,似乎明白了什么。至于后来中央电视台音乐桥栏目到垛田拍摄MTV《把心交给祖国》时,我就不以为奇了。如果说春的垛田是金黄的恣情,油菜花的海洋;那么夏秋冬的垛田,则是碧绿的宣言,香葱的天地。那一个个绿色的垛子,尽情宣泄着大自然的才情和慷慨,仿佛是在一个晶莹的玉盘里,随意地丢下一把玲珑剔透的翡翠,让你领悟到春色永驻这个词的绝妙演绎。

篇8:企业电视台电视散文创作漫谈

但是电视散文创作的瓶颈, 源于对电视纪录片、电视专题片的认知偏差。纪录片意义包含工具性、目的性和自由意志, 形成纪录片不可替代的本质特征;专题片意义包括主题性、导向性, 也限制了创作者的创意空间。由于多种原因, 我国的电视散文规避大主题和主流生活, 注重表现层面而忽略探讨层面, 这些都与电视散文的本义不一致, 导致电视散文在某种程度上的边缘化。

中原油田电视台作为国内规模较大、专业性较强的电视台, 将电视散文作为弘扬企业文化, 增强自办节目文化品位的有效载体, 做了大量具有实践意义的尝试, 也陆续创作出一批获得省部级奖项的优秀作品。笔者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电视新闻的从业者, 参与创作了大量电视散文, 也积累了一定的理论认知。认为, 目前业界人士和研究者们对电视散文的讨论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电视散文的文学本质;二是叙事技巧。因为电视散文的创作技巧取决于对纪录片本质的认知。流行的观点认为, 电视散文具有新闻纪录片的内涵, 但是表现形式要更加文学性和活泼, 在纪实性的基础上充分展示文学作品的魅力, 这就难以区分电视散文与一般纪录片节目的差别, 特别是模糊了它与电视专题片的界限, 于是很难把握电视散文的独特创作方法。需要特别关注的是, 这种界定未能揭示电视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类型所必须具备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导向已经出现的创作瓶颈。

一、电视散文的题材选择

由于电视散文的特殊性, 在选择题材时创作者首先要考虑散文本身的画面性和镜头感, 也就是说, 一篇优美的散文不一定都能通过镜头的画面表现出来, 因此要选择的散文具有一定的写实性和叙事性, 以便于创作者用镜头去表现。电视散文是精致的电视小品, 就意味着电视散文是多种电视元素的完美结合, 是文字、摄影、音乐、色彩、灯光、播音、画面组接、构图等元素的统一。电视散文绝不是散文加图像, 绝不是用画面来简单地图解文学形象, 而是在文学散文基础上的二度创作。所谓创作就是要有所创新, 是有别于文学散文的又一种综合艺术形式, 从文学散文到电视散文至为重要的是要完成文学思维到荧屏思维的转换。文学散文是用文字语言描绘出来的想象世界, 电视散文是用画面语言、有声语言创造出来的荧屏世界。想象世界存在于读者的心中, 荧屏世界都是现实客观地再现在荧屏上, 读者在想象中完成对美感的体验, 观众却是从荧屏形象中感受到美感。电视散文成功与否编导对文稿的把握非常重要, 包括本子的选择、素材的取舍和文本的解读。在创作电视散文之前, 拍摄者和作者最好能进行有效沟通, 向作者介绍电视散文的创作规律和表现形式, 让作者在写作时能够有意识地增强文字的镜头感。

在选材过程中, 除去通过画面结构形式的经营外, 创作者还要通过自己对散文文本的阅读和理解, 通过选择、组合自然界的抒情性形象, 利用它们所特有习韵律和气质, 对散文本身进行再创作, 再加工, 使文字语言与画面语言能够有机融合, 完美组合, 从而烘托人的内心情感, 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 激起观众内心的共鸣, 从而抒发散文中的感情。因为“任何艺术家都明白, 要为人的内心情感寻找视觉的对应物, 以作用于观众的感觉经验, 把感觉寄于有传导能力的美的形象中, 可感可见。”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 随着中原油田钻井工程技术服务队伍不断开拓外部市场, 表现征战外部市场石油将士工作与生活题材的电视散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题材选择上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全景式地反映油田外部市场职工的工作生活场景;二是选择有地域特点的比如新疆的胡杨林、四川巴山的橘子树、江南水乡的水路运输等侧面, 来表现石油工人不惧艰难, 四海为家的创业精神;三是以点带面, 从表现一个普通石油人出发, 着重刻画他身上所蕴含着的石油人共有的顽强品质、奉献精神和一脉相承的革命主义乐观精神。

二、电视散文的拍摄创作

首先, 电视散文的拍摄不同于一般的新闻节目的拍摄, 电视散文构图讲究均衡, 它必须遵循文学作品的创作规律, 在摄影构图上多表现为均衡, 具体表现在画框一般与地平线平行, 构图注意黄金分割, 力求精美。电视散文的意境往往是通过精美的构图和画面来获得的, 从中欣赏摄影师的造型, 也可从中悟出画面言外之意和作品表现的内涵。在电视散文的镜头画面创作中, 首先要明确的是文章内容与镜头画面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这个关系是电视散文创作的关键。这种关系是一种内在的关系, 或是一种寓意的关系, 有时还是一种情景交融, 精神物质交融的关系, 而决不能是一种简单的图解关系。在这种关系下, 文章的内容在画面的配合下, 主题的意境与情绪气氛能得到一种延伸与扩展。文中说到革命, 镜头就出现红旗;文中说到春天, 镜头就出现草地。这不是艺术创作, 顶多算一种图解与说明。

其次, 电视散文和电视解说词有不少相似之处, 但在编导者的观念中应将这两个严格区分开来, 电视散文中的语言表示的是散文的原文, 而不是解说词, 电视散文的基础是散文。电视散文的创作总是依已有的散文为依据:散文在未拍摄完成电视散文之前, 已经是一篇独立的文学作品。电视片的解说词, 是作为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它是以画面内容为基础, 并且对画面进行补充、诠释、提高和概括而形成的。它不能脱离画面而独立存在。散文和解说词两者之间有本质区别, 它要求编导对它们有完全不同的处理。散文的语言追求一种自然朴实、本色而不事雕琢的风格, 常常力求读者从平实中去感受深厚, 从单纯中去感受复杂, 小处入手, 深入浅出, 不摆作文架子等。故有人称散文是一种谦虚的文字。鉴于此, 电视散文的画面也必须以平和、朴实的风格与文章的语言风格相和谐, 以求在声画协奏中, 使文中的内容在画面中得到一定的延伸与扩展。因此在镜头的拍摄中, 多用写实的拍摄方法, 力求一种真实、本色之感, 并多用平视的拍摄角度, 工整的造型方式取景, 使人感到一种亲切与稳重。

三、电视散文的后期制作

在电视散文的后期制作过程中, 画面创作在画面的色彩上一般不求浓烈, 拍摄时多用自然光效, 避免画面的华丽, 必要时还可加上滤色片, 以求单色光效。音乐电视的画面剪辑要求节奏平缓、长短镜头结合, 追求稳重, 忌讳画面节奏跳跃太大。由于散文不事雕琢的朴实之风, 在电视散文后期制作时要少用、慎用特技, 以免花哨的效果破坏电视散文朴实、自然的艺术风格。声音和画面的统一和谐是电视散文的重要要求, 它要求声音包括播稿、音乐、音响等有声语言与画面在情绪表现、格调上的统一一致, 起到说明、补充、渲染的作用。有些作品在声画上处理不当, 就会造成艺术欣赏上的缺憾。如有的作品从头铺到尾, 文稿也是从头播到尾, 没有留下必要的间隔和空白, 音乐没有渐变, 没有一张一弛形成节奏;有的作品选取的音乐与画面不合, 如正在舒缓地朗诵一首诗时, 背景音乐却是强节奏的音乐;有的作品音乐与播音主次不分, 当观众正被文稿引入艺术的境界时, 音乐却“抢戏”, 干扰对文稿的欣赏。

上一篇:生育保险操作规程下一篇:600字作文《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