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2024-07-19

it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共9篇)

篇1:it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福建xx股份有限公司IT设备管理制度

线、网线等与外界联接介质与IT设备离断。

严禁上班时间使用QQ等工具从事工作无关的聊天。如有QQ等特殊工作需求的上报所在部门总经理审核,经行政部批准后,由IT管理专员执行开通并备案。严禁利用公司IT设备、网络环境等进行任何与工作无关的活动,任何情况下都严禁使用BT等严重影响公司网络带宽的P2P软件。

篇2:it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2.1、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属下所属的单位,包括:中大集团各中心、中大建设、中大地产、中大物业、中大矿业、中大科技公司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管理制度实施细则执行。

3、设备管理

3.1:员工使用办公设备

包括计算机、打印机、打印机墨盒、扫描仪、传真机、复印机、一体机、摄像机、照相机等信息化办公设备。3.2:会议设备

包括视频会议终端、调音台、功放、反馈器、无线麦、音响、话筒、显示屏、电视机、电子显示屏、投影仪、幕布等视频会议室使用的相关设备。3.3:安防设备

包括安防系统、工控机、摄像头、报警装置等涉及安全防护的设备。3.4:办公系统帐号

包括集团企业邮箱的帐号、新中大系统的帐号、集团内部的通达OA帐号。

4、信息化设备入库

4.1、对信息化设备的入库管理,包括验收、入库、付款及入账四步流程。4.2、验收流程。由信息中心按流程对每台设备进行验收,验收完成后由信息中心对入库设备生成《信息化资产登记表》 4.3、入库流程

4.3.1、《固定资产验收入库单》中记录的设备信号、品牌等数据应与物质部资产表数据保持一致。

4.3.2、《固定资产验收入库单》一式两份,物资部、信息中部各执一份保存。4.3.3、信息部负责协调解决在验收过程中出现的设备质量或规格型号问题。4.3.4、在验收完成后,由信息部工作人员和物资部主管对设备进行铅封。

4.3.5、付款流程。验收入库完成后,由信息部负责按照采购合同规定经(公司)相关领导审批后,报(公司)财务部进行付款。

4.3.6、入账流程。由信息部与物资部负责对资产进行入账。

5、办公设备与计算机设备与办工系统帐号的领用 5.1、提出申请、申请人需到行政部领取并且填写IT设备服务申请单,经(公司)相关部门及领导签字同意后,再次履行申领手续。

5.2、设备与帐号领用与开通、在(公司)信息部办理领用与开通手续。填写《固定资产使用部门领用单》时,要保证填写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5.2.1、信息化设备领用人要对已领用的设备进行信息核实。重点检查设备型号、配置信息、铅封号码等信息是否与(公司)信息部与物资部管理员提供的数据一致。

5.3、计算机设备在领用之时属于成套领出。严禁在领用后随意调整显示器及主机的搭配。

6、办公设备与计算机设备与办工系统帐号使用

6.1、办公设备与计算机设备与办工系统帐号一经领用,即确定了具体责任人。使用过程中未经允许不得随意更换。6.2、办工设备使用制度

6.2.1、严禁私自安装与工作无关的软、硬件。

6.2.2、不准私自交换机器,如工作需要信息部、物资部申报做备案调整,新加的设备要及时向(公司)信息部与物资部提出申请,信息部与物资部备案同意后才可使用。

6.2.3、要定时对计算机资料进行整理,杀毒,重要资料在非系统盘做数据备份。6.2.4、在办公计算机上使用移动设备时(如U盘,数码相机存储卡等)应当先查杀病毒再打开移动设备,取下时应当断开该设备再取出。

6.2.5、使用人员要保持安全责任意识,每天下班后,离开计算机前应做到及时关机并切断电源,注意随手关好办公室门窗,上班注意检查使用设备是否安全。6.2.6、(公司)信息部对(公司)的计算机进行维护保养每年不少于2次 6.3会议设备使用制度

6.3.1、会议设备应由行政部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如遇设备故障,应及时向信息中心报告并进行处理。

6.3.2、信息部必须坚持每周一次对相关设备进行常规检查清理工作。在视频会议召开的前一天,应该按照视频会议调试程序对相关设备进行全面检查。6.3.3、会议设备只能由信息部与行政部工作人员操作,严禁无关人员操作。6.4、故障处理

6.4.1、信息化设备出现一般性故障时,要由各部门使用者负责处理,重大故障应及时报告信息中心进行处理,严禁非专业技术人员擅自拆卸设备,更换零(部)件。

6.4.2、使用部门应积极做好设备维修方面学习,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6.4.3、信息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必须完善,建立相应应急预案,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6.5、设备保养

6.5.1、信息化设备的保养需明确责任人,按信息中心要求定期维护,延长使用寿命。对暂时闲置的设备应妥善保管、定期保养。

6.5.2、要做好信息化设备的防尘、防短路、防水、防磁、防震、防盗等工作 6.5.3、计算机设备的键盘、鼠标和显示器是易损件,使用过程中要轻拿轻放并保持清洁。

7、信息化设备报废

7.1、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的报废必须严格按照行政部的相关规定进行,否则不予报废。

7.2、报废条件

7.2.1、设备主要部件或结构已经损坏,不能达到最低使用要求,且无修复价值的,可申请报废;

7.2.2、经技术鉴定,确实损坏过重,无法修复及维修费用超过、接近新购设备价格的可申请报废;

7.2.3、设备使用年限已到,无法满足现在的日常工作需要,且无法进行设备升级可申请报废; 7.3、报废流程

7.3.1、申请。由设备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由信息部进行技术鉴定,生成的鉴定报告交于设备使用人员,待各位领导批准后方可报废。

7.3.2鉴定。由物资部、信息部负责对审批后的报废设备对照购买时的配置信息进行查看检验,两部门检测无误后填写《IT设备服务申请单》(附表)签字确认后方可进入审批流程。

8、信息化设备转移

8.1、办工设备使用过程中未经允许不得随意更换或转移责任人。

篇3:IT设备集中运维管理系统研究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正常运营的重要支撑。在企业信息系统中,包括硬件系统与应用软件系统两部分:硬件系统包括服务器主机、路由器、交换机、存储设备、防火墙等硬件设备;应用软件系统包括OA、ERP、CRM、邮件系统等各种信息化应用系统,这一系列的软硬件系统组成了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核心,支撑企业业务的正常运转。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扩充,信息化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如何维护这些软硬件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难度也越来越大,如何从传统的分散式IT运维管理模式转向集中式IT运维管理,如何从面向机器的IT运维管理转向面向用户感知的IT运维管理,如何从IT运维中获得有效的价值输出,都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因此,建立一个系统、科学、高效的面向用户感知的IT运维模式是IT运维的必然趋势。

1 系统需求分析

1.1 监控对象

监控对象包括硬件与软件,以及硬件软件的各项监控指标,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1.2 监控预警

实现指标预警,指标预警包括上限预警、下限预警、区间预警,系统自动生成告警信息,并实时通知管理员或各专业负责人。

1.3 用户感知

将面向设备的IT运维系统,转向面向用户的IT运维系统,提高用户的使用感知度,可通过手机终端、IPAD等移动终端实时了解设备、系统运行状态,并可通过这些终端设备,进行主动维护功能[1]。

1.4 价值输出

通过IT运维监控中的大量性能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诸如各设备的趋势分析,有效形成IT运维系统的价值输出。

2 系统总体设计

对于该系统,采用如下技术开发路线:

(1)整个系统以成熟可靠的软件系统为基础,采用先进成熟的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工具及第三方软件。为保障系统的可扩展性以及高可靠性,该系统采用目前主流的DWR+SSH框架[2]。

(2)核心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上,对于数据库服务器,为了保证服务器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及便捷性,采用主流可靠的AIX操作系统。

(3)数据库采用目前主流的数据库系统———SqlServer作为数据库。

(4)信息数据的存储系统,采用RAID技术保证整个存储系统的可靠性,防止关键数据丢失。

2.1 架构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该系统可分为两大部分:PC服务端与移动终端。

(1)PC服务端。其总体框架分为3层:应用层、核心服务层和接口适配层。(1)应用层。面向用户,提供用户所需各类业务应用,主要功能包括拓扑展示、告警集中监控、性能指标、统计分析、维护通道以及系统配置等;(2)核心服务层。为应用层提供各项后台处理服务:拓扑服务、告警服务、预警服务、报表组件、数据存储策略等;(3)接口适配层。负责采集各系统的数据采集、同步功能,为系统提供原始数据支撑[3]。

(2)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功能包括告警监控、重要性能指标监控、维护通道,方便用户随时随地掌握IT设备运行状况[4]。

2.2 组网设计

(1)内部局域网。内部局域网承担业务操作型数据库服务、连接局域网用户、运行相应业务处理应用软件,提供外部移动终端访问和数据交互能力。

(2)广域网互联。主要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访问系统的方式。防火墙连接内部局域网核心交换系统,在边界隔离外部网和内部网,提供给内部网访问外部网络,通过规则对外开放部分资源,并通过规则来限制外部不安全的访问。防火墙同时支持VPN,使得外出人员可以访问内部局域网。

2.3 模块设计

该系统主要包括拓扑展示、告警集中监控、性能指标监控、数据分析、维护通道以及移动终端等模块。

(1)拓扑展示。提供基于拓扑形式的信息展现,主要展现区域、机房、设备、性能指标、告警等信息,通过使用不同的拓扑图,用户可以直观地从拓扑图中看到相应的各类资源,可以通过拓扑获取设备之间的关系,以及设备当前状况等信息。

(2)告警集中监控。集中呈现所有设备的实时告警信息,并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识。

(3)性能指标监控。对一定范围内的网络性能关键指标进行管理,通过对各类网络设备的性能参数进行监控和分析,向运维人员提供各种直观的性能数据信息,例如性能列表和性能趋势图等。

(4)数据分析。在对历史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拟合算法构建动态基线分析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性能指标的正常变化趋势,一旦在相同时间段内实际采集数值与预测数值存在偏离,则产生性能事件告警。该技术弥补了固定阈值分析的缺陷,提高了告警的准确度,减少了误报和漏报的发生。

(5)维护通道。提供维护通道,用户可以通过该功能直接连接网络设备,进行维护操作。

(6)移动终端。实时接收告警信息、各项重要网络指标,并可通过维护通道,在移动终端上实现网络设备的维护操作[5]。

3 结语

本文通过将移动终端应用与传统的IT运维系统相结合,实现用户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实时接收到网络设备告警及重要性能指标,清晰直观地了解到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并能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网络设备的远程维护工作,实现了面向用户感知的IT设备集中运维管理。

摘要:为了实现对IT系统的所有资源进行先进和有效管理,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业务和信息技术的高度整合,采用先进的J2EE技术框架,结合流行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面向用户感知的IT运维系统,从数据采集、告警监控、主动维护、服务管理,到最终的价值输出,形成IT运维的闭环管理,提升用户对IT运维的感知度。

关键词:IT运维管理,用户感知,移动终端应用

参考文献

[1]SHREYA DAS,DEBAPRATIM PANDIT.Importance of user perception in evaluating level of service for bus transit for a developing country like India:a review[J].Transport Reviews,2013,22(4):156-160.

[2]王宝龙,李子扬,李晓辉.基于SSH框架和DWR技术的减灾卫星运行管理系统建设[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31(23):5096-5099.

[3]宋锋.基于Web的IT服务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厦门大学,2014.

[4]李佳.IT管理系统中采集管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6.

篇4:施工现场设备使用与管理

关键词:施工现场;设备使用;设备管理

一、施工现场设备使用

(一)施工机械的选择使用

1、根据公路建设项目作业内选择施工机械:以路基工程施工为例,路基工程作业内容包括土石方挖掘、铲运、填筑、压实、修整及挖沟 等基本内容,以及伐树除根、松土、爆破、表层清理和处置等辅 助作业,每种作业可根据工程类别选择机械与设备。

2、根据公路建设项目工程量选择施工机械:在公路建设项目的施工期限内,按照施工计划中的月作业 强度和日作业量选择施工机械。

3、根据运输距离和道路情况选择施工机械。

4、根据土质选择施工机械:在路基工程施工中,土壤是施工机械作业的主要对象,其性质和状态直接关系到施工机械的作业质量、作业效率和成本,因此土质是选择施工机械的重要根据之一。

5、根据气象条件选择施工机械:雨水会迅速改变土壤状态,特别是粘土。因此,选择施工机械时要充分考虑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期间的气象情况。例如,久晴不下雨、土质干燥时可选择轮式施工机械进行作业,反之,旷日持久下雨、土壤过分潮湿 和作业场地及道路泥泞时,则选用履带式施工机械进行作业为宜。

(二)施工现场设备安全使用

设备的技术状况以及安全装置、设施、使用的配件、材料质量等,也会对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因此要从以下方面做好设备的安全管理。

1、一些大厂生产的品牌设备基本上都符合安全设计要求,但有的单位自制的简易设备,由于受到主观认识、技术水平、经济能力所限,很容易存在安全隐患,在采购或自制设备时要注意这一点。

2、1台设备由许多零配件组成,在众多的零部件中,难免有个别质量不合格的零部件装配到设备上去,成为事故的隐患,如l根质量不合格的刹车线、制动皮都会导致一场重大事故;1个有缺陷的气门弹簧会在发动机运转中突然断裂,使气门落入气缸,就会引起重大设备事故等等。因此要做好设备零件的管理。

3、确保机械使用的材料合格。由于材料本身不符合标准,如劣质油料就可以使机械遭受很大损坏;用不合格的翻修轮胎、不合格的钢丝绳起吊重物等,都可能引起事故。

4、要保证机械各部位运转正常,缺少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已失效的设备不得使用,严禁拆除机械设备上的自动控制机构,如力矩限制器、紧急停机开关等安全装置,严禁拆除监测、指示、仪表、报警及警示装置。机械周围可设立醒目的安全标志牌,用以提醒人们注意安全及发生意外时如何采取紧急措施。要根据设备技术状况制定设备报废计划,适时报废使用周期终止的设备,严禁使用淘汰及报废设备。

二、施工现场设备的管理

(一)规范机械设备使用和管理制度

建立工程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管理体系,按照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相关规范,从机械设备的购置、试用、改造、投入使用到维护保养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使用各管理网络,充分体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使得机械设备的第一责任人、日常管理责任人、操作人员等都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活动正常运转。对于用于施工的每台机械设备都建立详细全面的档案,档案资料的内容不仅要包含机械设备的日常工作内容、使用情况等,还应详细记录机械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记录与换件记录等。

(二)设备选型和采购要从源头控制,严把质量关

公路工程在大型设备选型上采取的原则是选用技术先进、生产适用、经济合理的设备。公路设备的采购首先要进行质量验收,对于大型设备运输需要拆解的要到厂家进行验收,验收之后方可入库管理。如因矿井整体竣工验收时间无法确定,导致井下回采工作面使用的综采支架提前大批量购买,在仓库放置时间较长,井下正常使用时出现密封圈老化,导致漏液现象,影响正常生产,增加工时和材料费的支出。导致事故的原因是采购计划时间没有合理安排。因此对于公路设备的采购要按照公路企业的生产经营要求和安排进行,在设备到货进行验收的时候,必须严格保证它们的质量、技术参数等。

(二)应用信息技术,大力推广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建立在微处理机基础上的智能监控、监测和保护系统,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工况监测及状态显示和故障诊断及预警;掘进机可实现推进方向监控、电动功率自动调节、工况监测和故障诊断,在线工况监控与测量技术,实现了实时诊断。

(三)建立健全设备的台账制度

促路桥企业加强对施工设备的档案管理,完善施工设备的检查和维护记录。各路桥企业要建立健全施工设备的设备台账,严格按国家规定对施工设备进行寿命期限报废,禁止施工设备超期服役,另外对施工设备的维修保养各企业要根据施工设备的实际使用程度制订大中修计划,严格按计划对施工设备的金属结构、工作机构、电气系统和安全装置进行探伤检测和维修保养,同时要留有完善的维修保养记录,对事故设备和技改设备要聘请有关专家和有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全面检测,确认各部确实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后再行启用,否则应及时作报废处理。

(四)加强备品管理,提高制备质量,降低成本

1、建好动态备件管理档案卡。机械设备从计划订购之日起,就由设备管理部门根据有关图纸、资料逐台建立备件卡片。并在设备进场后逐台核实。设备投放运行后,再根据设备的种类、工作环境、工作寿命以及在维修及检查中发现问题的部位、时间、备件耗用等,以月、季、半年为间隔周期,对易损部件的规格、型号、数量和产地作相应调整,建立起相对动态的备件卡片,为实现备件最佳储备提供依据。

2、加强计划与合同管理,规范备件工作。加强备件计划管理是在满足生产设备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降低备件储备、减少流动资金占用的有效措施。公司备件计划分年,季和临时计划。为杜绝盲目性和大而全,各级单位依据公司下发的年度检修计划,结合对生产设备状态监测所获取的情况,总结以往设备检修中备件实际消耗量和统计寿命周期,反复核查后向公司主管部门申购。应坚持比质比价的原则。备件制造厂必须是经IS09001质量标准审查并确认合格的分承包方。

3、强化备件质量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产行。实行质量责任制,业务人员不仅要掌握国家经济合同法规,且要精通技术,熟悉所订购备件的图纸、技术资料,充分掌握备件的技术性能和质量要求。

(五)严格执行施工机械油耗管理办法,降低成本

施工机械油耗控制难度比较大,油料消耗漏洞比较多,因此施工机械加油时,责任司机向调度提出申请,调度核对后,向物资部中心油库申请,油库管理人员核对后按程序加油;汽车吊、平板车原则上须到项目部中心油库加油,履带吊、发电机、搬运机等不能自行或行驶速度缓慢的机械,可由责任司机提出申请,到中心油库办理好手续后,由调度安排用油桶送油,加油完毕,须将油桶送回中心库;机械部会同物资部、调度每月底对每台用油机械实行用油考核,考核前退场的,在退场前进行考核,根据单机月度加油量、工作量、机械功率核算油耗。

(六)加强保养与维修,确保设备技术状况良好

设备保养工作必须强制执行。设备保养不当是造成设备故障甚至是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在机械设备保养工作中,要树立“按时保养”“按级保养”“按项保养”的现场管理思想,突出“科学性、强制性、预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机务管理者要按照机械保养使用说明书制定切实有效的保养计划,驾驶员及操作手每天要坚持按“清洁、紧同、润滑、调整、防腐”的十字作业法做好例保工作。在设备维修工作中要配备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

参考文献:

[1]宋峰.高速公路设备管理之思考[j].山西建筑,2013年28期.

篇5:IT设备管理规范V0.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公司相关IT设备均为公司资产,所有设备由公司IT部门负责采购、分配、维护和管理,IT设备的申请、采购、报废等流程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由公司IT部门进行鉴定,并提交公司领导审批。

第二条 各部门设立兼职IT设备管理员,负责IT设备的管理工作。对于本部门的所有IT设备必须列管。每季度向公司IT部门提供部门设备报表一份。

第三条 原则上电脑固定到岗位,当人员岗位发生变动时,不得擅自移动原岗位电脑至新岗位。到新岗位如无办公电脑而确实有需求的可以提出申请,由公司IT部门进行调配。其它办公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根据办公环境共享使用,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调动。

第四条 原则上非公司电脑设备不能带入公司,如有特殊原因必须由部门负责人提出申请,经公司IT负责人同意后由IT 工程师检查系统安全性后,加入公司网络。

第五条 公司所有电脑相关设备由IT部门负责调配。IT部有权根据用户需求和设备状况调配任何电脑相关资源,提高公司资源的利用率,尽量延长设备使用期限。

第六条 IT设备分类

固定资产包括:服务器、电脑、网络设备、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 日常备件:硬盘、内存、键盘、鼠标等。

第二章 各项管理流程

第七条

采购申请管理

公司所有电脑相关设备的采购由IT部根据需要进行选型和评估,并按采购流程进行采购。流程如下:

用户设备申请由用户提出申请,本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审批后,提交IT 部门,IT部根据现有设备情况进行调配,如无资源调配,则根据用户需求选择合适型号进行采购。

第八条 设备验收/入库管理

所有IT 相关设备的验收由IT部和物资管理部负责,IT部并负责保管设备说明书及保修证明等相关文件。流程:

1、供应商送货后,由IT部、申请部门和物资管理部负责设备验收工作后,方可进行后续付款流程;

2、完成验收后,在设备上粘贴资产标签。由IT部负责设备初始化安装后由用户领用。若暂时无人领用则由IT专人负责设备入库和保管工作。

第九条

设备维护/送修

1、IT部需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PC维护期间用户有义务现场配合工程师工作。服务器及网络设备根据设备具体情况定期维护,服务器及网络设备如需在工作期间停机维护必须提前通知用户;

2、机房及网络的关键设备必须与维护商签订相应的维护合同,保证其连续正常运行;

3、IT部负责维护设备的范围为在公司固定资产范围中的电脑及周边设备类,任何不属于公司财产的电脑及周边设备类设备均不在IT部负责维护的范围内。

第十条

设备回收

以下情况设备需要由IT部回收

1、用户因调任或离职离开公司由IT部回收再次分配;

2、设备报废由IT回收鉴定后转交物资管理部处理;

3、用户因工作内容变化不再使用某些特殊设备,由IT部回收后再分配。

第十一条 设备损坏与赔偿

用户领用电脑设备后,需对所领用的设备资产负责。平时要爱护设备并严格按公司要求合理使用设备,尽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若用户使用的设备发生人为损坏,或设备遗失的需要按以下赔偿流程执行。

1、设备遗失

由用户所在部门出具设备遗失证明后,经部门主管确认,根据会计部将该设 备按折旧年限计算残值,由用户作价赔偿。

2、设备损坏

用户使用的设备损坏,且产生维修费用,经用户部门负责人确认,由部门承担。如使用部门不能承担费用或设备无法修复的,则根据会计部将该设备按折旧计算残值,由用户作价赔偿。

第十二条

设备报废

由IT设备管理员根据设备使用现状和使用年限提出报废申请,提交会计部门和公司领导核准后,由相关部门办理资产注销手续。

设备出现以下情况可以申请报废

1、设备使用超过5年,且无法正常使用;

2、设备使用低于5年(含5年),但该设备确实无使用价值;

3、设备损坏,且维修费用过高。

第十三条 建立设备台帐

IT部须及时登记并维护IT设备台帐。

1、IT设备采购完成,验收入库后,由IT部建立IT设备台帐,台账内容含:购买日期、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价格等;

2、对IT设备调拨、维修等及时登记,诸如调入、调出时请领用人和所在部门负责人签字,设备维修,更换零部件等也及时反映在相关设备维修档案中。

第十四条 相关电子档案处理

当发生人员岗位调动、离职,电脑损坏或报废情况时,按照以下规定处理电脑中的电子档案

1、人员岗位调动或离职时,所使用电脑中的与本岗位工作相关的电子档案必须与相关人员做交接,不得擅自进行删除、转移等作业;

2、电脑损坏或报废时,由IT部人员对所损坏或报废电脑中的电子档案进行转移归档后清除。

篇6:it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设备维修企业在质量管理上的传统手段是事中和事后管理,依赖企业各级质量检查员的经验和业务能力来控制整个工作过程,缺少连续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不能达到现今可靠性维修的要求,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改变以及市场竞争的冲击,以往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如果维修企业能够在线实时分析处理设备和质量问题,及时对之进行跟踪反馈,无疑可以提高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然而如何才能将企业的设备检维修与质量控制、客户满意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集成管理的信息系统?用过通过实践认为,借助于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将先进的管理思想转变为可以实施应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是在当今IT生存环境下的一个极佳选择。

二、兰炼设备维修公司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其特点

设备维修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环节的复杂系统,是深入开展质量、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贯穿于设备的安装、检修、维护等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监测、评估过程控制和质量、可靠性水平的高低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改善检维修各环节质量的最直接的原始资料和依据。为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兰炼设备维修公司开展了以下工作:

1、完善质量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设备质量信息管理,及时掌握基层作业的质量状况和可靠性薄弱环节,研究解决各类问题,首先应制定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质量管理的责任和权限。为此公司对原有的质量规章制度及时进行了修改,建立了完备的机电仪设备检修质量考核和验收制度,以及工程施工建设质量监督验收制度,对设备管理考核规定也进行了细化,这些措施规范了管理人员、基层作业人员的质量管理行为,大大降低了质量和设备问题发生的几率。

2、建立企业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软硬件基础

建设局域网是企业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硬件基础,兰炼维修公司局域网于3月完成,网络用单模光纤连接,采用星型树状连接方式,所有网络设备及线缆均有10M/100M自适应传输速度,工作站到达内部各基层作业车间。包括服务器3台,客户机70多台。

网络服务器采用WINDOWS NT 4.0或WINDOWS SERVER SP3平台,数据库采用MS SQL SERVER2000软件。客户机基本配置都在PⅢ500以上,内存≥64M、硬盘≥10G,客户端平台为Windows 98/2000/XP。网络协议采用TCP/IP协议。

另外公司通过交换机与生产装置对等局域网形成邻网连接,实现网间相互访问和数据交换,而且通过代理服务器方式接入国际互连网。公司自主开发完成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并投入使用,其采用客户/服务器(C/S)体系结构和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支持INTERNET/INTRANET,电子数据交换等,并将其安装在公司每一台联网的计算机上。

3、建立质量管理信息库

公司设备和质量管理的工作范围很广,技术性较强,它包括:机械设备、特种设备、电气仪表、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关键部位定期修理、设备大修、设备中修、设备小修、质量审查验收等方面的资料信息,公司都将其进行计算机处理。为此公司对设备台帐进行全面输入,并建立了机电仪设备的故障树,将典型和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录入数据库,为质量管理信息管理系统搭设了准确且实时更新的数据仓库。

4、质量管理信息资源的使用和网络化管理的实现

为了更好实施该系统,公司组织了全面而严格的培训,使各级质量管理人员均能熟练地操作使用,能够保证数据采集和存储的连续性。

软件可以全面、真实、及时地准备各项静态和动态数据,并对每一个步骤进行严格的监控和考核验收,它的功能实现包括以下模块:

4.1 信息录入修改模块:

软件基于B/S方式,为质量管理人员提供方便的信息录入功能。信息发布者只要连通网站就可以发布信息,为信息及时准确的发布提供了非常方便的途径。用户的信息提交以后,所有相关页面都会得到自动更新。

4.2 信息传输模块:

方便的实现信息在各级管理人员间传递,并安全实现信息在局域网多机系统中传递,使信息的修改、审阅、发布成为可能。

4.3 检修记录模块:

将每一类机电仪设备都与相应的检修记录做好关联,当检修完毕一台设备后,可以在软件中把相应电子版检修记录调出,填写数据后提交,

经过质量审核过的记录作为资料存储在数据库中,可以随时查询。

4.4 质量三级验收模块:

公司质量管理采取三级验收制度,检修工人将设备检修完毕后,在工作站进行记录填写,并提出一级审核申请,一级审核通过后,由班组向车间提出二级审核,通过后由车间向公司质检部门提出三级审核申请。

4.5 质量评定模块:

各级质量管理人员针对审核申请进行现场评定,将审定意见通过工作站输入软件,这样就保证了质量跟踪的连续性,完全摒弃了以往手工方式,为每一台设备建立了检修档案,为制定设备周期检维修计划提供了方便。

4.6 管理模块:

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用户管理:通过系统管理员操作,可以对不同专业的管理人员的使用权限进行设定,使其能够进行本专业的检修记录填写、质量审核申请、质量评定、设备台帐管理等操作,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软件运行的安全性和针对性。

信息管理:可以对设备检修历史进行查询,对设备进行规类,在线查询设备故障树、检修记录等。对已发布的信息有多种统计方式,提供操作简单的查询检索功能。

质量文档管理:储存设备检修处理方法、常见机电仪故障、机械设备零部件图库等,建立有关质量标准等。

检查人员管理:对各级质量检查人员资格的档案管理,记录检查人员的等级、执行三检验收的具体时间等。

三、设备维修企业质量管理系统的特点和效果

该系统技术先进、实施严谨,使用中体现出适用、简便、科学的特点,而且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极强。

由于该系统是基于Internet的信息管理系统,所以它具有许多优点:

随时随地的信息管理、查阅,不再需要固定的客户端;

可以公司维护范围内进行企业、产品、服务的宣传;

可以非常方便地与客户进行交流,获取他们的反馈信息;

信息更新速度快,充分体现了网罗信息的及时、快速、灵活、多变的特性;

完全实现信息的采编自动化;

实现了信息的资源化,系统化和标准化,为信息的进一步挖掘和整理提供了可能;

操作简单,将重复的工作自动化,复杂的工作简单化;

管理工具智能化,大大减轻了网站维护的工作量;

通用性好,可以适合不同形式,不同系统,不同规模网站的使用要求;

公司实施该项目以来,取得的各方面效果

1、规范了企业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

该系统实施过程中,公司对维护的设备进行了统一编码和命名,对客户装置进行了统一编码,由此解决了企业长期台帐设备不清和不明的状态,解决了对设备和检修质量的不规范管理状态。通过系统先进管理思想的培训和实践,使企业设备质量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得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流程更加合理而科学,部门之间基本消除了互相扯皮和权责不清的现象,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2、提高了设备和质量管理的准确性和可执行性

由于充分应用了该系统,建立了企业内部及客户等方面的基础数据,使公司的检修计划的准确性大大提高。系统的计划反复排程功能,使生产计划的可执行性得到充分反映。

3、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在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和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数据共享,数据及时可靠,使企业领导和对口管理人员对设备的情况一清二楚,为生产决策和加强管理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4、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赢得客户满意

通过应用质量管理信息化管理思想的培训和实践,使公司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得以提高,企业业务流程更加合理而科学,部门之间消除了互相扯皮和权责不清的现象,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维修成本明显下降,客户满意度随之提高,从而为进一步加强竞争实力、占领维修市场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篇7: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2.学校各部门借用相关电教设备时,履行相关借用手续方能借出,借出后的设备由借用人负责保管和使用,电教员有跟踪监督管理的责任。

3.班级的投影机、视频展台、计算机等电教设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管理,班主任负有主要管理职责,在班级变动时做好交接工作,电教员应定期对班级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4.在每学期教育教学活动中,电教员应定期检查设备的使用保管情况,发现设备故障应及时组织维修,发现管理漏洞应及时督促改正。

5.对电教设备每学期应进行全面维护保养一次,保证设备完好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6.电教员应帮助任课教师学习掌握各种电教设备的使用常识和方法,保证设备正常使用减少故障的出现。

7.各班级应确定一名电教协管员,经电教部门培训后,协助班主任管理电教设备的日常使用,电教协管员还要在班级的电教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向试验电教处报告。

篇8:it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IT设备全生命周期运维管理是以IT设备作为研究对象,从设备运维系统的整体目标出发,统筹考虑IT设备的规划、采购、检修、技改的全过程,在满足安全、效能的前提下追求IT设备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优,实现系统优化的科学方法。研究与IT设备运维管理工作相配套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不仅是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深化。它将为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并促进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固化和推广应用[1]。

1 IT设备管理现状

1.1 电力企业设备分散管理难

电力企业属于资产分散型企业,IT设备使用部门多,使用地点范围大,设备应用范围广、区域地形复杂,维护管理难度大,涉及专业管理部门多、交叉点多。

1.2 设备信息管理脱节

目前,在大部分企业的IT设备管理是通过固定资产卡片进行信息传送来管理的。固定资产卡片通常由使用部门根据实物填制,再分发到财务部门进行信息反馈,财务部门根据信息确认卡片上实物价值。

目前,部分电力企业在这过程中往往出现以下问题:固定资产卡片信息不完整、不准确;固定资产卡片的流转时间过长,流转程序不规范;未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的信息共享平台,各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不能迅速、快捷、实时反映固定资产变动情况,致使设备信息不一致[2]。

1.3 设备管理手段滞后

当今社会已经跨入信息时代,企业的管理不依托信息技术是不可想象的,但部分电力企业却仍没有建立起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由于设备数目庞大以及手工处理时遗留的问题将所有设备信息重新纳入管理信息系统的任务十分繁重,包括进行设备清查、设备分类、信息统计、信息录入等。有些企业回避新情况和新要求,仍然进行粗放式的管理,仅仅提供设备的完整、总体财务信息,但未能提供设备的明细信息。这种管理方式给设备管理带来很多弊端,不利于设备数据的查找、折旧处理、设备清查、数据统计等。

2 IT设备全生命周期运维管理的关键节点

2.1 运维管理方法

为了改变以往简单的IT设备管理模式,以便更加有效的对IT设备资产各阶段进行管控,首先要搭建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以对IT设备管理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有效跟踪与管理。IT设备的运维管理流程由规划、采购、检修、技改和报废5个节点构成闭环。

5个节点的有力衔接和高效实施,则由IT设备信息体系、IT设备故障分析体系和IT设备决策体系3个管理体系来完成。

2.2 运维管理模型

运维管理模型的示意图如图一所示。

3 IT设备全生命周期运维管理体系的作用

3.1 IT设备信息体系

IT设备信息体系为设备的运维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满足电力企业IT设备的资产性质、资产地理分布、资产实物图片、资产价值分析等主题来设置IT设备台账的属性,多角度满足企业核算。使用信息系统构建来自动形成设备台账的功能体系以及在构建过程中的控制体系[3]。

系统接受设备新增需求后,设备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采购新增,一是从仓库旧有设备中获取。两种途径均需在IT设备新增管理模块中增加一条台帐记录,区别在于前者是新创立一条记录,后者是从IT设备回收管理模块中将一条记录或者记录的一部分转移至本模块中。

通过第二条途径获得的IT设备在创建台帐记录后,依次更新IT设备回收模块、IT设备转移管理模块和IT设备新增管理模块。如设备使用部门有旧设备需要回收,则该转入IT设备回收流程。

3.2 IT设备故障分析体系

IT设备故障分析体系将每次故障发生的情况记录至息系统以进行故障分析。缺陷信息来源包含制造缺陷信息、到货验收缺陷信息、安装调试缺陷信息、维护缺陷信息等,以便在综合评价该设备时提供资料。缺陷较多较大的设备,应考虑启动有关调查或追究责任程序。故障分析全面整合设备台账信息与业务信息,加以分类、汇总以及利用集团报表系统的自动计算功能全面完整地展开对比分析、因素分析等多种分析模式,多方位满足企业管理需求。

IT设备故障分析体系和IT设备信息体系共同为IT运维提供技术标准。

系统接收IT设备维护需求时,在IT设备维护管理模块中记录问题信息,并将问题分配给相应的运维支持人员。

进行现场IT运维服务时,如需要更换IT设备,则流程转入IT设备新增管理流程。

如果需要更换配件,则配件有两种来源,一是通过采购,二是通过仓库获取配件。

运维支持人员完成维修工作后,需要在IT设备维护管理模块中记录故障处理方法,如果更换配件,则需要注明更换配件的名称、来源、价格等相关信息。

如果在维修工作中更换配件,需要在IT设备新增管理模块中更新设备台帐信息。

3.3 IT设备决策体系

IT设备决策体系全面整合设备台账信息、业务信息和IT设备故障分析体系的基本管理信息,结合设备的使用环境、相关工程计划、已采取的措施等定性信息,以及相同范围内目前设备的总价值、设备成新率等定量信息,为企业对某范围内IT设备是否进一步投入资产展开分析、决策,高屋建瓴,全面促进企业决策科学化、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IT设备决策体系负责为IT设备运维提供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综上所述,IT设备信息体系、IT设备故障分析体系和IT设备决策体系3大管理体系,通过跟踪监控IT设备的规划、采购、检修、技改和报废5个运维环节,紧密结合技术、工作和管理3个层面的要素,实现了对IT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控(如图二所示)。

4 IT服务管理平台的实现

IT服务管理平台基于IT设备全生命周期运维管理方案和已有的流程化问题跟踪管理软件平台进行开发配置,并将IT服务各流程固化入平台中,实现IT服务管理工作所需各项功能。本系统采用JIRA作为基础软件平台,JIRA是澳大利亚Atlassian公司开发的一款集项目计划、任务分配、需求管理、错误跟踪功能于一体的商业软件。该平台基于J2EE架构,具有功能强大、配置灵活、操作便捷、可扩展性良好的特点。

4.1 系统业务流程

采用JIRA作为系统平台的条件下,各种问题的业务处理流程,如图三所示:(1)最终用户提出问题,由问题负责人对问题进行记录。(2)问题负责人将问题分配给具体的问题处理人员。(3)问题处理人员接受问题,对问题进行处理。(4)问题负责人对已完成处理的问题进行测试,对问题处理结果进行验证。(5)验证不通过的问题由问题负责人重新分配,验证通过的问题由问题负责人关闭,关闭的问题同样可以重新激活,问题同时可以处于休眠状态,休眠状态激活后由问题负责人重新分配进行处理。

需要明确这里的“问题”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各类IT服务事件,在本平台中包括设备新增、设备维修、设备转移、设备回收和设备报废以及应用系统运维和网络环境运维七类事件。

4.2 技术要点实现

在该工作平台的搭建过程中,问题处理的工作流模型和系统的权限模型是技术要点,下面分别对两点进行说明。

4.2.1 工作流模型

“工作流”是一个问题经过其生命周期的若干阶段和阶段的变迁,代表着实际的业务处理流程,JIRA通过一定数量的状态对问题进行处理来模拟问题的生命周期,每个状态代表生命周期的一个阶段。

JIRA的工作流由步骤和变迁组成。一个工作流的步骤标识工作流中一个问题的一个阶段,在某一时刻一个问题只能存在于一个步骤中,每一个工作流步骤对应一个状态。变迁是工作流中两个步骤之间的链接,每一个工作流步骤可以具有变迁,从而使一个问题从一个步骤移动到另外一个步骤中。

IT服务管理平台的运维管理工作流模型如图四所示,显示了问题在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所经历的流程。工作流模型显示了系统中各种状态的变更关系,其中5个方框代表工作流的步骤和状态,箭头代表工作流的变迁。

4.2.2 权限模型

JIRA平台中的权限设置极其灵活,权限管理可分为:系统权限、项目权限、问题权限、注释权限和附件权限。针对具体的一个项目,可以通过在JIRA系统中的建立一个权限模型来为该项目配置其独有的权限。

表一用户组与用户类型对应表与表二用户组与权限对应表共同构建了一个权限模型,将此权限模型命名为IT服务管理平台权限模型,并将此权限模型赋予IT服务管理平台该项目,即完成该平台的权限定义。

5 结束语

本文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原则,根据IT设备运维计划以及使用现状的工作实践,着重介绍了实现IT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5个关键节点和3大运维体系,使IT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变得规范、统一。根据全周期管理理念设计实现了IT服务管理平台,该平台在湖北省电力公司试验研究院上线1年以来,运行状况良好,其中,IT运维管理模块实现对IT运维工作的流程化管理,有效的解决了以往在IT运维工作中责任人不明确、问题处理不及时、处理方式不清晰、处理结果不透明等问题,并为IT运维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积累;IT设备信息管理模块实现对IT设备生命周期各阶段信息的有效掌控,使IT设备台帐更加清晰,设备转移及报废等信息更加明确,提升了IT服务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郭万林.机械产品全生命周期设计[J].中国机械工程,2002,13(13).

[2]陆一春.以标准化建设促进电网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J].华东电力,2009,(06).

篇9:it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摘要】分析了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大型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以及提高使用效率,提出了大型设备管理改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大型设备 管理 使用效率

【基金项目】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年度教学(教改)研究项目(JY2014086)。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33-02

近年来,随着我校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增加,大型仪器设备添置数量明显增多。这对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校现有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223台,10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19台。随着学校对大型仪器设备投入的增加,我校大型仪器设备的总额占仪器设备总额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是部分大型设备使用效益较低。据统计,我校大型仪器设备机时利用率平均为20.3%。如何管理好这些价格昂贵的设备,使其充分发挥对教学和科研的支撑作用,提高设备利用率,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1],一直是我们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1.我校大型设备管理现状

内蒙古科技大学是以冶金和煤炭开采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主要由各二级学院及专业论证申报,学校审核批准进行购买。虽然大型仪器设备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以及科研成果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但是,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优势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大型设备的管理比较分散[3]

院系实验室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服务于某一专业学科,院系实验室分散、面广,规模相对较小,管理难以到位,大型设备基本上由实验人员进行管理和操作,测试分析服务的质量失去了制度保证。因分散配置,机时利用率低,当然造成运行成本高。目前我校大型设备仍然主要由院系实验室管理,其服务范围仅限于本院系。而一个院系的测试实验任务少,设备常常处于闲置状态。加之院系实验室知名度相对较小,权威性不高,力量单薄,在市场竞争中,其竞争能力小。特别是大型设备功能开发不足,无法参与重大科研课题,适应不了复杂多变的市场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可能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总之,大型设备分散配置,其设备利用率低,功能利用不足,而运行成本又高,是一种非常不合理的配置方式[3]。

1.2 大型设备的管理队伍建设滞后

实验室教师即担任教学又负责大型设备管理,从时间上无法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另外,多数大型设备由实验室新引进的教师负责设备运行,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既没有操作经验又没有经过培训,只是跟着调试设备学习就负责管理,很难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因此,学校应重视新上岗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多参加同行业的业务讨论会。

2.3 对大型设备管理缺乏监督和效益评价机制

对院系实验室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学校缺乏有效监督和效益评价机制,目前大型设备运行状况欠佳,放置大型设备的实验室利用率不高,只有极少数几个大型设备经常使用。另外,国资处对各实验室大型设备的效益进行评价不够完善,只需大型设备负责人填写大型设备使用的效益评价表,填好后存入档案即可,这样的评价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3.改革大型设备管理方式,提高设备使用效益的措施

3.1 优化大型设备管理,建立了分析测试中心

充分提高大型科学仪器使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内蒙古科技大学现有仪器资源,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促进仪器社会化服务,特别针对我校大型设备分散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在2012年3月建立了分析测试中心,对学校公共使用的大型设备实行集中管理。

凡公共使用的单价在5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均归分析测试中心管理。对价格低于50万元的专业大型设备由分析测试中心与实验室使用部门共同管理。分析测试中心实行“分散配置、统一管理、开放使用”的原则,为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科学仪器资源,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科学仪器的使用效率,促进科学仪器社会化服务,确保科学仪器的正常运行,将我校大型设备加入包头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享平台,将设备的资源现状、能力、可利用的时间及有关收费标准等在校园网上公布,使用户可随时了解设备资源的动态信息,并可以在需要时方便、及时的使用。为了更好的实现协作共享平台、对单台价值50万元以上的仪器,需进行升级改造、新功能开发的等改造,与时俱进,随服务对象的要求而变。

3.2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与管理

目前分析测试中心需要建设一支稳定、技术精湛、学术层次高、发展潜力大、勇于奉献的高效的学习型实验技术队伍[5-8]。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把实验技术队伍的培养、进修、职称评定、岗位劳酬等按教师来待遇,逐步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充实到实验技术队伍中,改善队伍知识结构,有选择地引进多名教授级实验技术骨干作为学科带头人,同时实验室继续充实优秀研究生或博士学历人员[6]。对现有技术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到国内名校进修,提高业务水平和实践技能以适应学校发展和实验室建设的需要。

3.3 建立和完善大型设备管理监督和效益评价制度

通过分析测试中心仪器网上预约系统可以观察设备的使用状况。另外需要制定《分析测试中心大型设备评估指标体系》,结合我校的实际,建立和完善大型设备评估制度。对分析测试中心大型仪器设备每年评估一次。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对于评估为不合格的设备要求限期整改。通过评估,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对大型设备在学校工作的地位作用的认识,加强大型设备宏观、规范管理,充分调动大型设备负责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4积极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认可及资质认定

为了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完善中心的服务质量,向客户提供更好的检测服务,中心于2013年初积极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认可和资质认定工作,严格按照《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等标准建立管理体系,全面贯彻实验室资质认定和国家认可管理体系的要求。通过规范管理和控制检测过程,保证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为客户提供科学、公正、准确、满意的服务。

4.结语

分析测试中心适时整合仪器资源,为我校的教学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提供更好的一站式服务。中心本着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购置和盲目引进现象,面向全校和社会开放,并提供优质的分析测试服务。推动了内蒙古科技大学和自治区科技基础平台的建设,提高了大型仪器利用率、完善了仪器社会化服务。积极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认可和资质认定,全面提高检测工作的能力,为我校的科研和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廷国.试论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提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2:135~137.

[2]赖芸.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资源优势的几点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134~135.

[3]王丽群.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配置效益的比较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9,3,112~114.

[4]彭湘凯.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7:137~139.

[5]周南润、龚黎华、刘晔.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实践与分析[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5(7):38~40.

[6]韩雪梅.转型期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几点思考[J].管理科学, 2006,35(1):80~81.

[7]赵永俭,汪春华,朱西桂.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22(3):105~106.

[8]陈春淼.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路[J].实验室科学,2006,1:77~79.

作者简介:

上一篇:喜迎党的十九大心得体会下一篇:新员工入职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