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本科学生选课办法

2024-07-16

湖南大学本科学生选课办法(共11篇)

篇1:湖南大学本科学生选课办法

附件一: 湖南大学本科学生选课办法

教务函[2012]37号

第一条根据《湖南大学本科学生学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生应在每学年开学初缴纳专业学费,并有效注册后,方可获得选课资格。学分学费缴纳后,方可获得该学期所选课程的有效修读资格。

第三条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课,各学院必须在新生入学后四周内确定每位学生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确定办法由各学院自定,报教务处备案。

第四条学生选定专业(新生按录取时专业),即已选定全部核心课程及各门核心课程修读时序。专业变更即全部核心课程随之变更。已修读并通过的核心课程学分只能计入变更专业后的选修学分,但同类型的高级课程可替代低级课程,其中通识课程、学门课程、公共限选课程由教务处规定,学类课程、专业课程由各院规定。

第五条学生的各项成绩排名,只计核心课程和导师课程(含毕业设计)。

第六条核心课程(含通识教育的必修课程),需严格按计划规定的时序修读,当学年有未通过课程,下一学年(每学期)必须先行修读未通过的核心课程,在没有上课时间冲突和学期控制学分未满的条件下,方可选修新的课程。

第七条通识选修课选修,按本校“通识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课程选修办法”选课。

第八条选修课程选修,学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可跨专业跨学科选修课程,总学分数达到计划要求即可。

第九条选修课程在该课程开课前,学生可自由选课,但受限于该课程的接收容量;该课程开课后,不再办理选课、退课手续。

第十条选修课程考试未通过者,不补考,不计入学生学习成绩档案。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再选修其他课程,修满规定学分后即可。

第十一条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其中第五条从2011级开始实施)。

篇2:湖南大学本科学生选课办法

三峡大教字〔2005〕36号

为了规范选课程序,指导学生正确有效地选课修读,按照《三峡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特制订本科学生选课管理办法。

一、选课原则

1、学校实行以弹性学制和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制。本科学生标准学制为4年(部分专业为5年制),允许学生在3至8年内完成学业。学生可自主安排学习进程,通过按学期选课修读,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业。

2、学生选课必须以所在年级修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修读课程、任课教师和上课时间。

3、每学期学生修读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学分数为16至26学分,一般不得少于15学分,不超过30学分;选课学分数若超过30学分者,必须经导师同意,并报学院主管院长审批。

4、凡已修学分平均学分绩点大于或等于3.0者,在选择下学期修读课程时,允许在选满26学分课程的基础上增选2至5学分的课程;平均学分绩点大于或等于3.3者,允许在选满26学分课程的基础上增选3至6学分的课程。增选课程应听取导师的意见。

5、学生选课时,应注意课程的修读顺序。有明确先后修读顺序规定的课程,若先修课程未修读者,不得选修后修课程。

6、学生一般应在选定其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的基础上,再选修与必修课时间不相冲突的选修课。

7、学生可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确定专业方向;亦可按各学院的统一部署,在适当的学期统一进行专业方向分流。

8、学生必须严肃认真对待选课,每学期开学第2周起学生所选课程一般不再进行退选、改选。

二、选课程序

1、选课前的准备

每学期放假前教务处公布下一学期的《学期网选课课程表》。

(1)学生应认真阅读并掌握本年级所修读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导师指导下填写《学生选课单》,确定所选课程及学分。学生也可设计适合自己的《学生选课单》。

(2)导师应熟悉所指导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对学生填写的选课单进行审核签字。

(3)学生在进行网上选课前,应掌握上机选课的操作方法(详见《学期网选课课程表》中的《选课指南》),并严格按照选课系统的提示进行操作。

2、网上选课

本科生实行网上选课,选课分三轮进行。

第一轮选课一般安排在每学期结束前两周内进行,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经导师审核的选课单在网上选择修读课程。第一轮选课除体育课外其它课程不限制选课人数。第一轮选课结束后,教务处根据教学班容量按年级、专业或学期平均学分绩点等条件进行选课数据筛选。

第二轮选课安排在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内进行。每年秋季学期新生参加第二轮选课。此次选课按教学班选课容量限制人数,学生应上网查询自己所选课程是否被保留,未被保留的课程需重新选课。

第二轮选课结束后,教务处根据选课情况对选课人数不足的教学班进行停开课处理。处理结束后进行第三轮选课,学生可在此期间再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表。学期平均学分绩点在3.0及以上者可在开学第一周内办理课程自修手续。学期平均学分绩点在3.3及以上者,在上课时间无冲突的情况下可在开学第一周内办理提前修课手续。

学生在选课期间如有疑问可及时向指导老师或本学院教学办咨询,如遇到需教务处协调处理的问题,各学院教学办应及时向教务处反映。在学生选课期间各学院应安排相关人员值班,以便及时反馈信息。

3、选课后的相关工作

(1)打印课程表:第三轮选课前学生可记录课表初稿,第三轮选课结束后,学生方可通过教务网选课系统下载本人该学期准确的课程安排表。

(2)补选:公共基础必修课原则上不办理补选手续。专业类课程如遇特殊情况未选课,可在开学第一周内到开课学院教学办公室办理补选手续。

(3)调课:选课结束后,教师不能任意调整上课时间、上课地点或调换教学任务,若有特殊情况须按调课管理办法办理。

三、注意事项

1、学生在选课期间,要认真核对所选课程与所修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相符,如有差错应在选课系统开放期间退选、重选。课程表一经确定,学生必须参加所选课程教学班的学习与考核。

2、主讲教师按教学班学生名单评定成绩。凡未列入名单的学生不能参加考核,不记载成绩。凡列入教学班级名单的,未参加考核者,作旷考处理。凡未经教务处选课中心同意,擅自改动课程表到未选课程所在教学班级听课者,其考试成绩一律不予承认。

3、重新学习课程须重新进行选课,建议在第一轮选课中选取。

4、学生上机选课时,必须牢记本人学号和密码并严格保密。学生遗忘密码,可凭本人学生证或身份证到学院教学办公室申请更改密码。

四、本办法从公布之日起执行,原《三峡大学本科学生学分制选课管理办法》(三峡大教字〔2002〕32号)同时废止。

篇3:湖南大学本科学生选课办法

关键词:通识教育,素选课,顾客满意,高等教育,课程实施

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它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1]。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识教育的理念和目标需要依靠课程实施来实现。我国大学自1995年开始积极探索通识教育之路, 迄今已走过了十余年历程, 须及时总结以利将来。当前, 各校通识教育课程多采用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 前者政策性强可变性较小, 后者自主性强灵活性大。因此通识教育课程实施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了后者。YN大学同样如此, 于是课题组选择了后者 (在YN大学称为综合素质教育选修课, 后文简称“素选课”) 的课程实施情况进行研究。在文案调查、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 呈现了其现状, 借助顾客满意理论, 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对策。

一、YN大学“素选课”课程实施现状

YN大学自20世纪90年代试行“素选课”, 经过十余年的调整运行, 到2006年调整到了目前的结构, 包括六大类22个学分, 即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艺术类、体育与技术技能类, 外语应用提高类。前五类一般由学生在第2—6学期选修, 每类2—4学分, 每学期最多选修两门。在第5—6学期每学期选修一门 (多选无效) 两学分的外语应用提高类课程 (含非通用语课) , 最终每类至少修满两个学分。允许学生跨学科或学院选修其他专业课程, 学分冲抵相应类别的“素选课”, 选修和冲抵多少由学生自定[2]。

根据文案调查, 目前YN大学每学期开设“素选课”的教师数量保持在150人左右, 课程数量约160门, 教学班数约230个。为了避让公共必修课和专业课, 尽可能保证学生对课程资源的可获得性, “素选课”开课时段主要集中在周一到周五的7—8节 (约4:30—6:10) 、9—10节 (7:30—9:10) 和周六、周日的全天。

二、顾客满意理论与“素选课”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顾客满意理论是一种完全以顾客为中心, 以满足顾客需求、使顾客满意为目的的新型管理理论。其作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经营管理理念, 对学校教学管理领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顾客”就是接受其管理和服务的对象, 以学生和老师为直接主体, 以接收毕业生的社会企事业单位为间接主体。而教师教学活动的直接“顾客”是学生及其家庭, 间接“顾客”同样是接收毕业生的社会企事业单位。所以,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在进行具体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时候, 应该密切关注学生、教师和社会企事业单位这三大“顾客”的需求, 而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 也应该关注学生及其家庭、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需求。

根据顾客满意理论, 为了解YN大学“素选课”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对全校“素选课”的开课教师和选课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 获取了70份教师样本和496份学生样本, 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数据以及此后对师生的补充访谈、对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深度访谈, 反映了YN大学“素选课”课程实施存在如下问题。

(一) 难以整合三大“顾客”的需求差异

在对开课教师的问卷调查中, 设计了“据您了解, 老师们开设‘素选课’, 主要希望学生获得什么 (不定项选择, 最多选三项) ”;在对选课学生的问卷调查中, 设计了“通过选修‘素选课’, 您主要希望获得什么”。从调查结果中的师生对比可以看出, 在对“素选课”的效用期许上, 教师对开拓视野、人文素养的期许显著高于学生;而学生对实用技能、社会认知和学分的期许显著高于教师。二者在多学科知识、发展兴趣和逻辑判断能力方面的期许比较接近。可见, 师生的分歧主要在于教学内容是偏重文化素养还是技术技能的问题。其中, 学生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过就业压力传递的社会需求。

由于历史传统, 我国的高等教育, 尤其是在综合院校中, 普遍存在着重文化理论传授、轻技术技能培养的问题。可是, 服务社会作为高等教育的三大功能之一, 要求高校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激烈的就业竞争也使学生及其家庭发出了同样的声音。如果学校教务处不面向社会企事业单位做供需调查, 不据此对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进行引导, 则老师们往往根据自身的素养、兴趣开设“素选课”, 学生只能在有限的资源面前进行消极抉择, 未来其素养和能力将无法与社会需求实现对接, 将会出现学生就业难、社会“招贤”难的两难局面。

(二) 难以挖掘教学资源的有限潜力

虽然目前YN大学开设的“素选课”课程数量尚可, 但课程内容、质量, 学生需求都具有异质性, 而教师时间和精力具有有限性, 远距离“多校区”办学更是挤压了教学的时空资源, 因此部分课程资源供远小于求, 网上选课时频繁出现学生“逃课去抢课”的现象。

传统意义上挖掘教学资源潜力的手段, 如增加班级数量, 受到教师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如扩大班级规模, 受到教室资源的限制;增加开课时段又与专业课形成矛盾......为此,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需要开展调研, 群策群力, 寻找新的挖掘现有资源潜力的思路, 或许, 教育技术化是可供选择的方案之一。

(三) 管理审批过于繁杂

随着高校行政化现象的出现, 教学管理中的审批事项也越来越多, 为了规范解决某种问题而推出的审批举措, 本身又容易带来新的问题。比如YN大学“素选课”教师绝大部分采取传统的闭卷考试方法, 学生意见较大, 于是学校教务处发文, 鼓励教师进行考试形式的改革。有部分教师对此进行了相应, 推出了觅食法 (允许学生抄录和携带严格限制篇幅的资料进考场, 训练学生的学习总结能力) 、读书笔记法、调研报告法等多种考试形式, 一度广受学生欢迎, 但改革者们坚持下来的却很少。据访谈得知, , 但是为了防止“胡改乱改”, 学校教务处要求教师每学期重复打报告层层审批。于是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因程序麻烦放弃了考试改革。

因此, 教务处应简化考试改革审批程序, 一次审批通过后备案即可, 不需要教师每学期打报告。但是, 这一现象折射出的管理审批过于繁杂的问题, 则需要引起重视。教务处可以举一反三, 对现有管理审批事项进行逐一梳理检视。

(四) 任课教师缺乏激励与扶持

对教师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学校对“素选课”的管理还存在改进的空间。总计58.6%的教师给出了“一般”、“比较差”甚至“非常差”的评价, 仅41.4%的教师给出了“比较好”或“非常好”的评价。为探究改进的方向, 对“管理评价”与若干变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发现其与酬金评价、教师开课意愿、教学态度、硬件设施、对综合素质选修课的激励与扶持、对综合素质选修课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都呈现很强的相关性。由于理论逻辑上, 酬金、硬件设施、对综合素质选修课的激励与扶持属于教学管理的范畴, 是管理评价的前因, 而教师开课意愿和教学态度则受到教学管理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后果, 所以需要关注教师对教学管理的评价。由于教师们对酬金、对综合素质选修课的激励与扶持评价较低, 对硬件设施评价较高, 因此前两者应当成为改进的方向, 通过改进二者, 有助于改善教师的开课意愿和教学态度。

学校对综合素质选修课的鼓励和扶持措施获得的教师评价欠佳, 仅30%的教师给出了“好”的评价。对于教师开课而言, 激励扶持既包括经济上的, 也包括相关政策上的。因此对二者都分别进行了了解。教师对“素选课”酬金评价很低, 受访者中没有一位教师认为课时酬金高, 累计有60%的人认为低, 40%认为一般。据文案调查和访谈, 每门“素选课”每周只有两个课时, 而绝大部分课程只开设了一个教学班, 辛苦备课后授课没有重复性, 经济回报较低;而且, 学校教学竞赛评奖、精品课程建设等政策资源主要投放在专业课和公共课教师身上, “素选课”教师往往被忽略。“非主流”、“边缘化”的认同危机影响了教师开设和优化“素选课”的热情, 甚至不少教师表示自己是工作量不够才“被迫”开设“素选课”。

三、对策

根据前文分析, 上述问题的对策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推行社会对本校毕业生的评价调查和需求调查, 了解供需差异, 调整“素选课”课程体系, 引导教师开课行为, 整合三大顾客的需求差异。当前YN的办学思路是“立足边疆、服务本省、提升水平、办出特色”, 那么, 首先就需要调研边疆地区、尤其是本省接受过本校毕业生的企事业单位对本校毕业生质量的评价;其次应该扩大调研面, 调查各类企事业单位对大学毕业生专业、素养、能力等的需求。根据调查结果反映的供需差异, 及时调整“素选课”课程体系, 下达开课指导书, 引导教师开课行为。

第二, 开展专项调研或科研项目招标, 探析学校利用教育技术化挖掘“素选课”教学资源的可能性和操作空间。需要注意的是, 教育技术化具有统一化、简约化和工具化、二元化特征, 其中二元性特征如重专家轻师生、重控制轻发展、重训练轻成长、重统一轻差异等[3]对“素选课”课程实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问题, 需要注意控制力度, 宜将其作为解决课程资源紧张问题的补救手段而非全面推广到所有课程。具体到YN大学“素选课”实施, 其仅适用于供远小于求的课程。

第三, 开展管理审批检视活动, 尽可能减少教学管理审批事项和环节。根据顾客满意理论, 为防止敝帚自珍, 检视活动应该由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分别与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共同组成检视团, 分别就涉及两大“顾客”群体的教学管理审批事项及其环节进行检视, 去除不必要的事项和环节, 以此减轻各方面负担。

第四, 适当增加“素选课”课时酬金, 注意教学竞赛评奖、精品课程建设等激励扶持政策对“素选课”的普惠性。“素选课”作为通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各类激励扶持政策应该赋予其“国民待遇”。

惟其如此, YN大学才能进一步提高学校对“素选课”课程实施的管理水平, 激发教师教学热情与智慧, 改善课程实施质量和效果,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真正做到通过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曼丽, 林小英.后工业时代的通识教育实践——以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为例[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3:17-18.

[2]云南大学.云南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06版) .

篇4:大学生选课有讲究

其一,围绕自己的人生理想、职业理想选课。上大学首先应该明确自己为谁而学?为什么学?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为自己学”。围绕着人生理想、职业理想去选课,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才能在社会大舞台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大学生一定要明确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未来想干什么,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这样自己就知道该学什么,选什么课自己就清楚了。

其二,弄清楚该去上哪些教师的课。大学生在私下把高校教师分为两类:用心的教师和不用心的教师。用心的教师对学生热情、亲切、真诚、谆谆教诲、循循善诱,他会用激情激活你的大脑,不但给你知识,同时会给你方法,给你思想和智慧。

其三,选课要注意自己兴趣所在。兴趣应该和自己的职业理想一致,但很多人在很多时候二者很难一致起来,自己的兴趣不能得到满足和发展肯定是遗憾的事,所以选课时要适当考虑自己的兴趣满足。这样,一是自己收获大,心情好;二是为今后就业拓宽了道路,多了一项选择,何乐而不为。

其四,选课的多少,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和必修课冲突,同时必须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要留出充分的时间自学,要多进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消化吸收老师讲授的内容,同时要留出更多的思考时间,创造性、批判性的思考比学知识更重要;一定要留出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社团活动等非正式教育活动的时间。

篇5:西南大学本科学生转专业实施办法

时间:2013-07-08 11:23来源:未知 作者:成绩与学籍科 点击: 483 次

西校〔2007〕59号

关于印发《西南大学

本科学生转专业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单位:

《西南大学本科学生转专业实施办法》已于2007年3月15日经校长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该办法于文件下发之日起施行,请各单位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并严格按照本办法有关要求开展相应工作,原相关规定同时废止。

二〇〇七年三月十九日

西南大学本科学生转专业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规范本科生转专业的审批程序,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下放高等学校学生转专业审批权的通知》、《西南大学学生管理规定(试行)》、《西南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试行)》,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负责本科学生转专业的相关工作。第三条 学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的专业完成学业。

第四条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提出校内转专业的申请。

(一)学生确有特长,转专业更能发挥其专长的;

(二)学生入学后因患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不含隐瞒既往病史入学者),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证明,校医院核准,确属不宜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其他专业学习的;

(三)学生确有特殊困难,需转专业才能正常学习的。第五条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转专业。

(一)新生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二)在文科、理科、艺术、体育和职教师资等不同科类之间跨类的;

(三)在重点本科、一般本科、应用技术本科等不同招生批次之间跨层次的;

(四)在不同校区之间跨校区的;

(五)属于保送生、定向生、委培生、国防生、预科升本科、专升本等特殊类别的;

(六)基本修读年限的最后一学年及其到最长修读年限内的;

(七)在校期间受过纪律处分处于影响期的;

(八)学生条件不符合申请转入专业要求的;

(九)正在休学、保留学籍的;

(十)应作退学处理的;

(十一)其他经学校审核认为不适合转专业的。

第六条 各专业转入转出学生的比例严格控制在以下范围。

(一)同一专业年级学生数不足100人的,转入学生数量控制在该专业年级学生数的10%以内,转出学生数量不超过该专业年级学生数的5%。

(二)同一专业年级学生数超过100人(含100人)的,转入学生数量控制在该专业年级学生数的5%以内,转出学生数量不超过该专业年级学生数的5%。

(三)各专业转入转出学生具体人数由教务处根据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提出意见,学校研究决定。

第七条 转专业按以下程序、时间和要求进行。

(一)一年级学生于当年12月10日前,其他年级学生于每年5月10日前,向所在学院提出书面申请,按要求填写《西南大学学生转专业申请表》,在学院教学秘书处出具课程成绩单。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初审符合学校转专业条件者,院长在转专业申请表上签署意见。院内转专业学生申请表、课程成绩单及相关材料整理齐备后在规定时限内报送教务处。跨学院转专业学生申请表、课程成绩单及相关材料整理齐备后转交拟转入学院。

(二)转入学院对一年级申请人于12月20日前,对其他年级申请人于5月20日前进行考核、面试,根据考核、面试情况,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由院长在转专业申请表上签署是否接收的意见,然后将申请表、课程成绩单及相关材料报送教务处。

(三)教务处接受转专业申请表及相关材料的截止日期为每年5月25日、12月25日。学校审批工作为每年的6月6~10日、12月26~30日。教务处收到经转出、转入学院同意并签署意见的转专业学生的相关材料后,审核合格者,院内转专业学生材料由教务处审批;跨学院转专业学生的相关材料报学校审批。审批通过者,由教务处通知转入转出学院,由转入转出学院分别公示三天,公示无异议后,学校下发文件,教务处通过学院通知学生,学生于下学期开学前办理转专业手续后,正式成为转入专业的学生。

第八条 学校每年下半年只办理一年级学生转专业事宜,上半年只办理其他年级学生转专业事宜。

第九条 转专业学生一般应转入低一年级学习,但已修课程相差两门以内(含两门,由转入学院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对学生已修原专业课程进行认定),经本人申请、学院考核、学校批准,可转入同一年级学习。学生应按转入的专业和年级学费标准交纳学费。

第十条 学生转专业后必须按照转入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修完规定的课程和学分,如果学生在原专业已修课程的要求等同或超过转入专业,则成绩有效;凡不符合转入学院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及学分,可作为选修课记载成绩和学分。

第十一条 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其原所学专业在该学期的期末课程考核,无故旷考者,取消其转专业资格。不及格课程累计门数或学分数达到退学规定的,应予退学,如学生申请试读且被批准的,只能在原专业试读。

第十二条 转专业工作应按照“公平、公开、择优”原则进行。对采取弄虚作假等手段转专业的学生,一经查实,退回原专业,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协同作假者,通报其单位。第十三条 各学院转专业工作应当严格按上述程序、时间和要求进行。在规定时间之外,不办理转专业手续。

第十四条 职能部门应按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要求将已转专业的学生名单及相关信息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备案,并进行学籍异动处理。

第十五条 普通专科和高职专科学生申请转专业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篇6:湖南大学本科学生选课办法

关于印发《浙江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实施办法(2005年8月修订)》的通知

各学院,各部门,各校区管委会,直属各单位:

经学校研究决定,现将《浙江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2005年8月修订)》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浙 江 大 学

二○○五年九月八日

浙江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2005年8月修订)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价基本原则

(一)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要求为目标,着重评价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水平、各项能力和身体素质;

(二)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申报与认证相结合、记实与评议相结合、教师评议与同学评议相结合的方法;

(三)发挥评价过程的甄别、激励和导向功能,评价结果作为学生评奖选优和就业推荐的主要依据;

(四)评价过程要求公开,评价结果力求公平、公正。

二、指标体系及具体操作办法

一级指标设为思想品德、知识水平、各项能力和身体素质等四项。

(一)思想品德评价

1.评价依据

主要对学生日常关键行为进行评价,考察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考察学生是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以及拼搏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和诚实守信等思想品德表现。关键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表现,包括班团、社团、学生会、学园、学院、学校等组织的各项活动,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学习、科研实践、学科竞赛、学术研究、课外创新发明、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文化艺术比赛、体育比赛等;

(2)学生干部在社会工作中的表现;

(3)学生在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等方面的突出表现;

(4)学生在宿舍的表现;

(5)个别学生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的行为。

2.评价方式及结果 思想品德评价通过 “记实”和“评议”两种方式实施。“记实”为动态过程量化评价,“评议”为在学年末进行的定性评价。

(1)“记实”包括“申报认证”、“宿舍记实”和“违纪行为”。

“申报认证”是指学生按照“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程序[见《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 浙江大学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党委发[2004]17号)],向本班综合素质评价小组申报个人在学习、生活与工作中符合申报条件的行为及表现,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由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和学院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按规定进行审核和确认。“申报认证”的内容包括评价依据中的(1)、(2)、(3)项。

“宿舍记实” 由宿舍管理部门根据“浙江大学学生宿舍记实考评管理规定”,对学生在宿舍内的表现进行评价。

“违纪行为”包括学生受到学校纪律处分和学院、学园、学生工作处通报批评的行为,该学生的思想品德等级评定为“合格”或“不合格”。

“申报认证”占“记实”评价结果的85%,“宿舍记实” 占“记实”评价结果的15%。

(2)“评议”包括“个人自评”和“班主任和同学评议”。

“个人自评”是指学生在学年小结表上作小结。

“班主任和同学评议” 是指班主任和全班同学对本班同学的“记实”评价结果进行评议和确认。

(3)评价结果确定

由班主任召开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小组成员参加的审定会,依据下列原则讨论决定。

A.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比例见下表;

优 秀 良 好 合格或不合格

小班前50% ≤小班后50% 不确定比例

B.若“评议”结果与“记实”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的,则以“记实”评价结果为准;

C.若“评议”结果与“记实”评价结果差距较大的,则需要对“记实”评价结果进行适当调整。

评价结果经公示后由班主任签字报学院审核。

(二)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评价

1.评价依据

主要依据学生的学年学业成绩进行评价,考察学生学习的勤奋努力程度、学习质量和水平。

2.评价方式及结果

根据《浙江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2005年7月修订)第十六条规定,为了反映学生学习的勤奋与努力程度,采用学年总学分数作为评价指标;为了反映学生学习质量和水平,采用课程考核中高等级评价的课程总学分数或主修专业课程平均学分绩点作为评价指标。各学院应综合考虑上述反映学生学习质与量的评价指标,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确定学生学力水平的排名计算办法进行综合排名。

(三)能力评价

1.评价依据

主要依据学生在学术、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社会工作、文体竞赛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进行评价,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

2.评价方式及结果

(1)学院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对学生提供的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校级和学院级志愿者活动、其他类别的实践活动的获奖表彰证明材料进行审核确认并排名,结果作为“社会实践优秀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

(2)学院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对学生干部参加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的业绩进行考核并排名,结果作为“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 评定的主要依据。

(3)学院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对学生提供的参加文化艺术比赛、体育比赛的获奖表彰证明材料进行审核确认,材料作为“文体优秀奖学金” 评定的主要依据;

(4)学院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对学生提供的参加科研实践活动、学科竞赛、学术研究、课外创新发明等活动的获奖表彰证明材料进行审核确认,材料作为“研究与创新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

(四)身体素质评价

1.评价依据

主要依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评价,考察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2.评价方式及结果

由公共体育部负责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达标测试,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定学生成绩后报各学院。

三、组织实施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学院为单位组织实施,各学院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细则,下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与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合署),具体负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各小班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与团支部素质拓展认证小组合署),负责本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

篇7:湖南大学本科学生选课办法

(二〇〇五年九月制订二〇〇九年八月修订)

根据《复旦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试行)》第十一条、第十二条,对本科生选课、退课和免听课程作如下规定:

一、选课

第一条学生在选课前,务必认真阅读相应专业的培养方案,根据培养方案和导师的指导进行选课。

第二条学生每学期注册后其选课方为有效,凡未选课者无权修读相关课程且不能获得成绩。

第三条选课时间为每学期最后两周至下学期开学后两周之间。

第四条学生进入本科生选课系统后,应注意“复旦大学教务系统选课说明”的提示。

第五条学生同一学期中不得重复选修课程代码相同的课程。对已选定的课程,必须参加教学活动。

第六条学生修读本院系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不计学分和成绩。

第七条因故未选上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学生可以在开学后两周内在选课系统内提交选课事务处理申请,并说明理由,逾期不予受理。

第八条学生每学期选课的总量不得超过32学分。第一至第四学期,学生修读课程每学期应不少于20学分。上述学分不包括第二专业、第二学位课程。

第九条学生选课必须由本人完成,任何委托他人选课的行为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由委托人承担。

第十条学生在选课时未经授权和许可非法获取他人选课数据,或对他人的选课数据进行修改、添加、删除等操作行为,均属于违反学校关于校园网安全管理规定,按《复旦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将给予相关校纪处分。

二、退课

第十一条学生在开学后两周内经过试听可对所选课程进行调整。开学两周后,如果学生确因所选课程不适合自己修读,可以在期中根据教务处网站上的通知在选课系统内提交退课申请并办理相关手续。其他时间,注册考务中心不受理退课事宜。

第十二条注册考务中心不接受学生对下列课程的退课申请:

1、重修课程;

2、有明确说明不允许退课的课程。

第十三条期中退课按每学分学费标准缴费。

三、免听课程

第十四条学生对所选课程已有一定基础,通过自学能达到该课程教学要求的,经任课教师和院系考核合格并批准,可申请免听该课程,但必须在选课系统选入该课程,才能登录成绩。

第十五条学校不接受学生关于通识教育课程课程的初选免听申请。

第十六条重修课程申请免听,须在征求任课教师同意后办理重修免听手续。

办理重修免听首先由学生本人在选课系统重修免听选课栏中选入该课程,再根据教务处网站上的相关通知在规定时间缴纳选课学费。

重修课程免听如果未经任课教师同意,所选课程无效。

第十七条重修免听课程应该按照课程要求,参加期中及单元考试,递交平时作业。

第十八条一学期免听课程门数不得超过三门。

篇8:湖南大学本科学生选课办法

1 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及选课方式概述

1.1 体育课程设置概念

体育课程设置指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我国实现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培养学生完整个性的有效途径。

1.2 体育课程选课方式概念

体育课程选课方式是指根据体育课程安排由学校设置不同的选课方式,如自由选择体育教师、自由选择体育课程学习时间、自由选择体育课程教学方式等,总之,根据大学校院设置和学生自由选择,通过总体控制学生体育锻炼身体的素质为本,灵活运用不同的选课方式进行教学。

1.3 安徽省普通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特点及发展方向

1.3.1 特点

大学体育课程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强制性,即所有大学生必须在规定的学业期间完成相关的体育锻炼学分,且强制考试的体育项目按国家优育标准中的大学生身体素质为准,不合格者在规定的范围重考后,仍不能合格不得毕业;二是课程设置具有灵活性,大学院校根据课程安排,但教育部有体育课时最低控制时间,因此在规定的底线上自由安排时间进行学生体育锻炼是根本方向;三是具有统一性,这是指所有大学生必须在统一的标准下完成各体育项目并合格,未达规定标准的不准毕业;四是网络性,体育课程也随网络教育的发展,实现了网络教学,可以自由选择网络课堂,但一般大学还未开通网络体育教学。

1.3.2 发展方向

安徽省普通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发展向主朝着:一是网络化教育方向,这是因为由于体育课以强身健体为主,其也是业余运动的项目,而网络教育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更能通过手机网络课堂实现边教学边练习,实现体育教育随时在身边;二是朝着名师教育方向发展,未来网络教育将实现体育教育的有效师资整合,即任何一所大学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体育教育名师学习,因为有网络教育基础,只需要将名师教育课件存放在网络上即可,名师教育将使得体育教育结果更为人性化发展;三是体育教育将实现宽进严出方式,即平时只规定课时,不受单一时间限制,只要在规定时间里体育成绩达标即可,因此,宽进严出便是最好的管理方式;四是体育教育自由选择教师接受教育将成趋势,近年来安徽省一些大学优育教学,实现了自由选择教师教学得到了学生们的支持,但还不是所有大学如此开放,未来将成为趋。

2 安徽省普通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及选课方式现状——以10所普通高校为例

2.1 安徽省十所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课程设置现状

笔者走访了安徽省十所普通高校进行了体育课课程设置的统计和调查,最终以《表1:安徽省十所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课程设置统计》的内容相符,我们从这十所大学的体育课时设置来看,从调查结果表明,除了合肥工业大学在一年级第二学期选修,二年级必修选项,三年级选修外。其他学校均为两年的必修和必修选项课,其中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在一、二年级都开设了体育选项课,而安徽师范大学等7所学校在大一开设基础必修课,大二开设必修选项课。十所大学大四都没有选项课,并且也没有必修课。这表明,安徽省普通大学的体育课程设置以大一至大三为主,选项课与必修课混合,不同大学设置重点不一样,也表明各大学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一样。必修课在大一至大三都有,而选项课多数院校以大二和大三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的优育课中,自选体育教师的学校有三所如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这说明优育课自选教师上课也越来越成为一起趋势,未来将更开放。但从调查结果来看有七所院校没有规定自选体育教师,他们主要是考虑到怕部分体育教师压力过大,而又一部分优育教师缺乏学生资源,因而仍采取分配制教学。

2.2 安徽省1 0所本科院校体育场馆及课程内容开发基本现状

2.2.1 体育场馆基本情况(见表2)

我们从以上的十所大学的体育场馆建设来看,其网球场、轮滑场、健身房、游泳馆、综合馆、形体房等建设严重不足,并且多数院校没有建设。而在每一所大学开设的篮球场和排球场中由于学校人数多,其分配的比例也不够,也就是建设的数量还不足,特别是乒乓球台,很多学生都会,一所学校最少是10000人规模,除合肥师范学院外其他各院校乒乓球台却不足30台,这样算来100多人甚至数百人才拥有一台乒乓球台是完全不够的。

2.2.2 课程内容开发基本现状

安徽省十所本科院校的体育课程主要有跳高、跳远、短跑、篮球定点投篮等这一些是基础课程设置,而在选项课中是根据上述有的条件进行设置的,像安徽农业大学没有网球选修课,安徽师范大学也没有游泳馆,安徽大学没有体育馆和游泳馆,很多校院设置选修课都不全,存在让学生难以选择的内容。

2.3 安徽省1 0所本科院校体育老师人均分配学生数量现状(见表3)

3 安徽省普通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及选课方式存在的问题

3.1 课程设置不合理,选课方式受师资力量限制

我们从上面调查结果来看,安徽省普通院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主要是特别是选项课课程,多数大学的选项课设置不合理,主要是选项课为自由选择,根据兴趣爱好来设置,然而由于不同学生的爱好及家庭背景不一样,其所学的体育项目存在差异,而学校只能按大多数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学历教育来确定,这样就使得一部分学生不能满足,而一部分学生又根本没接触那一些项目。在必修课设置中,由于学生所在的区县教育水平不一致,一些学生是农村学生,他们所在的乡村中学其体育设施不足,有的学生甚至足球、篮球等都不会,除了乒乓球项目外,其它的像羽毛球也有一部分学生不会打。而在长短跑和跳高等体育项目中,因现代生活水平提高,但锻炼不足,最终使得肥胖的学生多,从而使得一些学生难以达标。这一些现象的存在使得学生普遍认为课程设置不合理。而在选课方式方面,由于学校师资力量不一样,并且教师的教育水平差异,使得难以明确自由选择教师学习。另外,开设自由选择教师的院校,他们的体育教师数量不多就3~5个,选择的数量也受限制。

3.2 本科院校体育场馆建设分配不均,使得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们从上面调查来看,普通院校一般有十多个院系,且每一所大学的院系人中网,但体育场建设和体育馆的建设明显不足,往往出现学生在校期间暴满,还无法满足学生需求,而寒暑假却空无一人,造成体育场馆资源浪费。特别是足球场和篮球场的建设各大学基本上只能满足那么少数一群人的爱好,多数人球技一般的却无法进行长期训练,网球场有很多大学都没有建设,使得有这方面的爱好的学生根本不能发挥体育锻炼的作用。乒乓球场设置也不合理,一所大学上万人而乒乓球桌不足30座,从而使得乒乓球训练也没有场地的现象较多。安徽省普通本科院校的体育场馆建设普遍存在建设不足,惠及学生力度不够,最终使得体育课程也不得不因其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而被迫放弃平时训练,转其互补式教学。

3.3 体育教师人均分配学生数量不均

目前,安徽省各大学的体育教师的资质明显不足,他们多是体育学校研究生科学历,很鲜有国家级运动员资格任教,而在大学的教师任务重一般为1:500的比例,最少的也是1:333人数,笔者通过此次调统计了上述十所大学的体育教师人数进行了比例换置结果。这主要是我国体育教师缺乏,其理论与实践经验不足,而有经验的体育教师又选择下海从事私立学校教学,最终使得中部地区的体育教师人数少,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3.4 学生体育锻炼选修课不足

我们从安徽省十所大学的体育选项课分析来看,各大学的选项选修课程明显不足,其存在课时不足,课程的内容更不足,一些学校因体育场馆建设不足,选项内容自然少,从而使得学生无法正常满足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最终使得学生的选项课难以发挥自己的特长。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学历经历和家庭背景、院校基础设施等,最终使得差异化需求不能全部满足的结果。

4 解决安徽省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及选课方式的问题建议

4.1 强化本科院校课程设置,增强师资力量下的选课方式

作为安徽省普通本科院校其体育课程设置应考虑安徽省及全国学生的普遍体育教育水平,并根据多数人群的学历经历以及入学对体育爱好的选择进行分类设置体育课程,即根据不同学生类别设置体育课程的选项课程,对于基础课程完全按照国家统一标准进行教学,在选项课中,应开设网络体育教育、夜晚体育教育、周末体育选修教育等,通过这样不同类别的课程设置,并加强师资力量的配置,从而通过学生自主选择,根据课余及网络方式进行选择。而本科院校的体育课程应根据学校的体育场馆进行基础配置,还需根据学生偏好和学生在校时间进行自由选择。

4.2 积极建设本科院校公共体育场馆建设,为加强课程设置增添实力

安徽省普通本科院校的公共体育场馆建设不足,主要是受学校经费的影响,还有就是学校的场地限制,但从根本上来说是资金限制和学校的综合实力不足,最终使得学校的体育场馆无法正常建设或是满足学校扩招学生后,的体育设施跟不要发展要求。为此,笔者认为合肥本科院校应根据学校的教育资金进行合理规划,并与合肥本地城市国土管理局进行沟通和协商,实现就近购买土地建设体育馆,或是通过建立社区体育馆、公众体育馆等,让学生也参与。还有的就是通过利用寒暑假将学校的体育场馆免费开放,而对体育设施进行必要的收费,将其资金积累作为体育场馆扩建的资金,最终建设新的体育场馆为课程设置增添可选场所,也为公共体育教育课程和基础体育课程和选项课程打下基础。

4.3 重视学生体育锻炼等选修课程开发与设置

作为安徽省地区的普通本科院校应加强学生的选择修课程开发与设置,特别是加强网球课程、体育健身运动专项课程、轮滑、游泳馆等建设,然后由学生自由选修课程,特别是游泳馆建设,这对安徽省来说需要加强建设,因游泳健身能够得到很好的身体锻炼,更能增加学生的免疫能力,现代学生由于生活在城市其体育锻炼时间少,体能消耗少,身体肥胖或是不能正常运动,而游泳能够解决这一些问题。另外,在体育健身房建设方面也多投入,可以缓解学校基础体育设施不足的现状,最终使得选修课程丰富,让学生能自由选择。

总之,安徽省本科院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与选课方式存在诸多不足,主要是受体育场馆建设不足,师资力量不足,以及课程设置不足,最终使得学生体育选项课和基础课存在难以满足需求,笔者通过对其不足及存在问题分析后,提出了上述相关的建议,最终希望安徽省本科院校能完善体育场馆建设,加强自身体育教育力量,实现学生自由选择课程,最终打造身体素质健全,身体健康的大学生,从容应对社会各项工作,笔者希望安徽省本科院校不断改进和学习,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

摘要: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也受到国家领导的关注,大学体育的学生素质教育更引起社会的关注。进年来,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在不断改革,现有一部分大学推出了网络体育课程教育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该文重点研究的是安徽普通本科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及选课方式的对比与研究,通过笔者调查研究后,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如:强化本科院校课程设置,增强师资力量下的选课方式;积极建设本科院校公共体育场馆建设,为加强课程设置增添实力;加强体育教师师资力量建设;重视学生体育锻炼等选修课程开发与设置。希望这一些建议对安徽的本科院校体育教育有用,最终促进其健康发展,强化学生身体素质。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体育课程设置,选项课程设置,选修课程,体育课程对比

参考文献

[1]姚磊.安徽省本科院校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2008.

[2]徐辉,汪光胜.安徽普通高职高专“三自主”体育课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3(1):1 51-153.

篇9:湖南大学本科学生选课办法

摘 要:高校开展贴近当下审美文化思潮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本文旨在讨论在大众文化不断影响大学生审美倾向的当前,如何利用摄影公选课培养大学生积极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世界观,以及阐述高校开设摄影公选课对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摄影;公选课;审美教育

大众文化开拓了学生视野的同时,却也有格调低下,内容庸俗化、娱乐化的问题存在。因此,设置贴近当前文化审美的摄影公选课对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有重要意义。

1 审美教育的迫切性

1.1 大学生审美情趣媚俗化

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当下许多大学生喜好媚俗流行文化,这些文化中不切实际的矫情和虚伪被大学生吸纳。在进行内容选择时,很多学生开始偏向通俗浅薄的文学作品,网游、仙侠、玄幻、穿越题材大行其道;古典严肃艺术却备受冷落,甚至有部分学生因研读严肃文学被嘲笑。在审美情感上,一些大学生早已抛弃古朴含蓄,转而追求赤裸直白的金钱关系和男女性爱。在这种流行文化的影响下,审美思考越来越匮乏,娱乐至死主义和身体享乐主义大行其道,审美正义日渐缺失。

1.2 大学生审美观念消费化

如今很多大学生的审美已经从过去的精神愉悦走向了追求感官刺激、物质刺激的道路,成了漠视心灵体验的视觉性存在。在审美选择上,用高消费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和个性,将物质消费看成高质量生活的标准,并以此来区分自己与其他社会群体。这种审美取向的侵蚀导致了大学生的享乐消费主义,以及利己主义和炫耀虚伪的恶习。正确的审美观的缺失,使大学生在眼花缭乱的世界中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对真假、善恶、美丑、好坏、文明与野蛮、理想与现实的基本判断,失去了在这个世界赖以生存的价值体系。

2 利用摄影公选课培养大学生审美

著名哲学家休谟曾说道:“要提高艺术审美力,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在一门特定的艺术领域里不断训练,不断观赏和鉴赏一种特定类型的美。”而开设摄影公选课,在公选课中通过欣赏大量优秀的摄影作品和电影电视片段,可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以及创作的能力,同时还能结合实践,让大学生能够融入摄影的世界,用镜头去关注社会,建构起正确的审美价值体系。

2.1 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

自然美是以自然属性为基础的美,自然美也从来不依赖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在自然世界中,春雨、夏雷、秋霜、冬雪,以及一切鱼虫花草都能带给人类以美的体验,这些也常常成为镜头被定格的一幕。在摄影公选课教学中,大学生可以通过摄影作品来感受大千世界。例如教师可利用摄影技术来引导学生的探索意识——不是人人都有机会看到我们自己生活着的这颗星球,航天员利用摄影技术在外太空拍摄了第一张地球的照片,让全人类都有机会亲睹地球“芳容”。水下拍摄,为人类呈现出大海深处不为人知的神秘生物;微距拍摄,为人类发现周围微不足道的鱼虫花草是那么美丽惊艳;科学拍摄,更让人类看到了肉眼永远无法感受的分子、原子结构。摄影公选课可以通过展示这些精美绝伦的照片,极大的激发学生对于自己生存的环境的热爱,引起大学生对于大自然的向往和好奇,从而去进行探索。

2.2 培养学生欣赏社会美的能力

社会美是高于自然美的一种综合美,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认识理解都属于社会美的范畴,是一种复杂的美。社会美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没有人类就没有社会美。因此,在摄影公选课上,教师要懂得引导学生们去体会和感悟摄影作品背后想要表达的感情,并通过联想,对摄影作品表现出的社会情感的善恶美丑做出判断,以形成正确的审美倾向。例如,在影片《泰坦尼克号》中,影片在人们惊慌失措逃生时,定格了一对老年夫妇相拥躺在床上等待最后灾难来临的瞬间,这种对于人类情感的极致刻画能带给学生以震撼和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欣赏这些优秀作品的同时,捕捉生活中类似的情感瞬间,产生对人类美好情感的认同以及对其背景的深思。

再如网上引起巨大反响的难民小男孩陈尸海滩的照片,在那张摄影作品中,没有高难度的拍摄技巧,只是简单的呈现出事实真相,只是一个孩子的尸体被冲刷上海滩,但就是这张照片几乎引发了全人类对难民问题的关注。这就是因为摄影作品题材本身触及到了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作品的背后体现的是拍摄者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选取类似的摄影作品给大学生欣赏,对于培养学生对于社会美的审美力有着重要作用。

2.3 培养学生欣赏艺术美的能力

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和社会美,它克服了自然美注重形式的缺点,也摆脱了社会美重于思想内容的局限,真正做到了感性形式与思想内容的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艺术美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有造型艺术(雕塑和绘画)、表演艺术、实用艺术(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综合艺术(一般指电影、戏剧)等等。摄影作品的主题可以是绘画,也可以是建筑、雕塑等,在摄影公选课中,大学生通过摄影作品欣赏到了大量不同艺术类型的作品,激发了学生对于艺术美的兴趣和好奇,有助于学生去探索发现艺术之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各种艺术形式的作品,例如,让学生欣赏《布拉格之恋》《教父》《辛德勒名单》《莎翁情史》《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等影片在构图、创意、色调等摄影技术上的高超成就,在较为轻松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也可以穿插一些影片拍摄时对于画面选取的故事,例如菲利普·考夫曼导演在拍摄《布拉格之恋》时,剪辑师沃尔特·默奇将十多个小时的胶片进行编码,并将一些重要场景画面一一洗出来贴在墙上,一些有复杂调度的画面甚至洗出多张来进行选取,而这些照片最终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才在最后将完美的影片呈现给观众。通过这样的讲述,让学生在欣赏这些艺术作品时更多了一份领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把控能力。

3 结语

摄影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大学开展摄影公选课其目的并不是要将学生培养成摄影大师,而是培养大学生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关注,从拍摄中对社会、人生进行思考,从简单的拍摄照片过渡到陶冶情操,发现生活中的美、揭示生活中的美,并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最终达到培养大学生正确审美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邸贵玉,刘守新,高振华.基于“读图时代”的高校摄影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08):91-92.

[2]赵赟.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研究[D].兰州大学,2011:5-6.

篇10:湖南大学本科学生选课办法

2010年10月28日15:20(阅读:1060次)

(二〇〇九年七月十日校长办公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鼓励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西南政法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专业及被录取学校完成学业,因各种原因申请转专业、转学者,符合规定条件的,经过规定程序后,允许转专业或转学。

第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学生可以申请转专业:

(一)经本人申请,家长(监护人)同意,学校确定学生确有专长,转专业更能发挥其专长者;

(二)入学后发现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经学校指定医院诊断,确认其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其他专业学习者;

(三)确有某种特殊困难,不转专业则无法继续学习者;

(四)第一学期所修课程平均学分绩点排名在本专业本年级前5%以内或第二学期所修课程平均学分绩点排名在本专业本年级前3%以内,转专业更符合本人个性发展和兴趣特长者;

(五)因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变化及学校专业调整的需要,经学生本人同意、学校批准而调整专业者;

(六)其他原因应当转专业者。

第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学生不得转专业:

(一)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二)由招生时所在地的下一批次专业转入上一批次专业的、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

(三)招生时国家明确规定不能转专业的特殊类型专业的;

(四)本科三年级(第三条

(四)为本科二年级)及以上的;

(五)在休学、保留学籍期间的;

(六)应予退学的;

(七)其他不符合转专业条件的。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学生可申请转学:

(一)经本人申请,家长(监护人)同意,学校确定学生确有专长,转学更能发挥其专长者;

(二)学生入学后发现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经学校指定医院诊断,确认其不能在本校学习,但尚能在其他学校学习者;

(三)确有特殊困难应当转学者;

(四)其他根据国家规定可以转学者。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学生不得转学:

(一)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二)由招生时所在地的下一批次录取学校转入上一批次录取学校、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

(三)提前批录取的;

(四)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的;

(五)本科三年级及以上的;

(六)在休学、保留学籍期间的;

(七)应作退学处理的;

(八)其他不符合转学条件的。

第七条 学生转专业、转学均须由本人提出,家长或监护人同意后向所在学院申请。转专业、转学手续的审批程序及具体要求如下:

(一)学生在本校范围内转专业的,须提交所在学院及拟转入学院签署意见的《西南政法大学转专业申请表》,并经教务处、学生处联合审核,报学校审批;

(二)因第三条

(四)申请转专业的学生须通过学校组织的转专业考核。

(三)转入其他学校者,须填写《高等学校学生转学申请(确认)表》除经两校同意外,重庆市内转学,由转出学校按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要求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确认转学理由正当,可办理转学手续;跨省转学,须由转出学校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商转入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转学条件确认后办理转学手续。须转户口的由转入学校将有关文件寄送转入学校所在地公安户籍部门。

第八条 学生转专业、转学须在每学期结束前三周内提交书面申请,因第三条

(四)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可在开学后一周内提出。

第九条 学生因转专业、转学而缺修的专业必修课程,必须补修并参加课程考核取得学分。

第十条 经批准转专业、转学者,按转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符合毕业条件的准予毕业。申请转专业或转学的学生,未经批准及未办理相关手续前,必须参加原专业的学习,否则按违反学习纪律处理。

学生在校期间,只能转专业一次。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篇11:湖南大学本科学生选课办法

为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我校的学分制,促进学生特长与个性的发展,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大学初期学习阶段,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潜能和专长,重新选择专业,根据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籍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转专业原则

1、原则上应在高考录取同批次、同类型专业内选择专业,七年制、基地班不实施转专业,高水平运动员按《成都中医药大学高水平运动员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少数确有某项学科特长并在全国或国际高水平学科竞赛中成绩显著的可优先考虑;

2、各学院转出学生不得超过该年级专业总人数的8%,各学院接收其他学院转入学生不得超过该年级专业总人数的5%,学院内转专业学生不得超过该年级专业总人数的3%;

3、转专业在第一学年末进行,学生只能申请一个专业,且转入同一年级;

4、学校未批准之前,擅自离开原专业到其他专业学习者,取消其转专业资格。第二条 转专业条件

1、政治思想表现优良,遵纪守法、未受警告以上处分;

2、学习成绩良好,且无重考或重修记录的;

3、身体健康,符合转入专业要求;

4、学生入学后发现某种疾患或特殊生理条件,经学校指定的医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其他专业学习;

5、经学校认可,学生确有某种特殊困难,不转专业无法继续学习。

第三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考虑转专业:

1、新生入学未满一学年;

2、应作退学处理的;

3、经学校审核认为不适合转专业的。第四条 转专业的申办程序

1、各学院在第二学期第十周报送各学院转专业实施方案及各专业接受学生转专业计划数。经学校审查、批准后,教务处在学校教学管理网站公布。逾期未报计划的学院,原则上不得接收转专业学生。

2、符合转专业条件的学生在学校公布有关信息后两周内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填写转专业申请表交所在学院;

3、转出学院对申请转专业的学生进行资格审查,并填写资格审查意见报教务处汇总、审核;

4、转入学院组织拟转专业学生进行考核;根据学生考核结果和本院转专业计划数审核、签署意见,将名单和相关材料报送教务处,由教务处报学校审批。

5、学校审批同意转专业学生名单在校园内进行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者由教务处公布转专业学生名单;

6、转专业的学生在第三学期第二周到学院和教务处办理转专业手续,逾期不办理者视为自动放弃。

第五条 成绩认定

1、转专业学生的课程学分和成绩管理,以转入专业培养计划为准;

2、转出专业与转入专业课程教学要求基本相同的,学习成绩及课程学分可互认;

3、转入前后课程教学要求差异较大者,未修读的必修课必须进行相应补修。

4、其他在原专业已修读,但不属转入专业培养计划之内的课程,可作为任意选修课,承认其取得的学分和成绩。

第六条 学费管理

1、转专业后,学费按转入专业的标准收取;

2、对补修课程,按补修学分标准收费。第七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第八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上一篇:水是无情的杀手作文500字下一篇:初中话题作文:战争与和平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