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2024-07-27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教案(精选6篇)

篇1:《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雨点儿》。

2、课件动态出示课题:雨点儿

3、齐读,再读。

二、复习

1、听音标号。

数、清、飘、落、彩

2、这些字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了,你还能读好它们吗? 课件出示,指名读—师点拨再读—齐读

三、学习对话

1、课件展示下雨的场景。

师:你看!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半空中,雨点儿还聊起天儿来了,你听!(大小雨的纯对话录音)

2、这是谁和谁在说话?(课件:动态出现大小雨点儿的特写)

3、让我们再来仔细听听,这次听,你可得听清楚哪些是大雨点儿说的,哪些是小雨点儿说的。

4、他们说的话这张纸上也有,请你读一读,想一想是谁说的,然后选合适的雨点儿涂成实线,先涂好的小朋友再多读几次,要读到能够非常正确、通顺。

5、校对:这三句话分别是谁说的,我们来看看提示语。课件出示:

半空中,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 小雨点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 大雨点儿说:“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生读提示语,师读对话。(课件逐句把提示语改成:雨点儿图+问、回答、说)

6、指导朗读(1)课件出示: 大雨点儿(图)问:“你要到哪里去?” 小雨点儿(图)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2)老师先来当小雨点儿,谁当大雨点儿来问我?(3)课件出示:

小雨点儿(图)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 大雨点儿(图)说:“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4)课文小雨点儿光是回答了大雨点儿的问题吗?小雨点儿是怎样问的?现在你们就是小雨点儿了。

(3)连起来请两个小朋友试试。(带上头饰)

7、师:真不错,如果电视台要拍一部《雨点儿》的动画片,那完全可以到咱们班来找配音演员了。想不想先试试雨点儿配音啊?

8、(课件出示只有嘴巴在动没有表情的大小雨点儿)你发现了什么?师:是呀,这是两颗没有表情的雨点儿,谁能够加上表情来说它们的话,那他就可以获得优秀配音演员奖。(1)同桌准备。(2)带头饰配音。(随机提问:你为什么是这样的表情?)

四、学习第5自然段

师:雨点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这幅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课件:雨前影像)

1、配乐自由读第5自然段。

师:这次读老师有个有趣的要求,一边读一边要在脑子里画画。

2、你看到了什么? 随机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中的句子。

3、想看看你们说的这些景色吗?(课件动态展示雨后影像)

4、美吗?这时,如果你就是雨点儿,你想说什么? 想象说话: 如果我是(),我想说:“()”。

5、配乐朗读最后一段。

篇2:《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新”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雨点与植物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3、会写“半、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雨点与植物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反思〗

教学目标是否能体现三个维度之间的和谐。

三条都是关于知识技能的目标没有涉及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所以教学目标没有体现新课程对于教学目标三维融合的要求。

对学生的培养不是孤立地从每一个方面进行,而是在一个环节中体现三个维度的融合。良好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开火车读,评议、正音。

〖反思〗

345货源网

识字和阅读应该是相互统一,互相补充的。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同时,阅读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字意。

在这个复习活动中,识字复习强调了词语的再现,但趣味性不强,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且与文分离,不利于学生进入文本。

是否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

二、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提出读书要求:边读边想,你从他俩的对话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学生自由读。

3、检查识字情况: 逐个出示“空、问、答、地、方”,分别指名读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4、指导读问句。

⑴ 谁能把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的话读一下?

指名读,生评议(他读得像在问人家吗?);再指名读,学生再评议,;教师范读,;全班朗读此问句。

⑵ 小雨点儿是怎么问大雨点儿的?

指名读。(注意问的语调)你听明白小雨点儿到底想问什么了吗?

5、指导朗读。

⑴ 借助书中插图体会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心情。

⑵ 学生看书,听老师范读。(让学生比较哪句是高兴时说的话)

⑶ 学生练读小雨点儿的话。

345货源网

⑷ 学生自己试读大雨点儿的话。指名读,学生评议。

⑸ 齐读2、3、4自然段,体会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感情。

⑹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

⑺(出示课件)以小组为单位给动画中的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配音。

6、质疑:听完他们的对话,你有什么不明白的要问他俩吗?

7、课间操:《小雨沙沙》。(配种子发芽的动画)

〖反思〗

这是整篇课文的中心部分。在这部分设计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设计主导线索有些混乱。阅读──识字──阅读。识字是否可以放在第一课时。如果以教学“问”作为主线,会更好。可以先学什么是问句,雨点问了什么?怎么读出问的语气?

2、没有体现“学生学”为主。在这个预设中学生只是学习的随从,跟着老师一步步走。如果让学生把自己就当作雨点,问“你们说了什么?”然后通过大量朗读训练,情境朗读可能会更好。

3、在朗读练习中,是否可以更多地给学生生活化的情境:教师让学生分角色给动画片配音,这个活动学生很喜欢,但是学生在活动中还是在“演”而不是真正把自己当作雨点,所以,我觉得在朗读中是不是可以这样设计:大雨点小雨点遇到了,你们先打个招呼(这样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你们离得很远,该怎么说呢?(要大声)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把课堂对话和生活中的口语交际相结合,扩大了语文学习的外延。

篇3:《船长》第二课时教学

抓住“英雄”一词,从哈尔威船长下达的四次命令入手,紧扣一个“情”字,着力体现一个“悟”字,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人文内涵,提升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中的相关语句,通过对人物表情、语言、动作的揣摩,并运用联想、质疑等方法,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在层层剥笋中突破难点,并通过课后写话训练加深对语言的理解运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5~30小节。

2.体会作者运用描写人物表情、语言、动作等方法揭示人物崇高精神,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3.感受船长哈尔威在海难危急关头仍然忠于职守、从容面对死亡、舍己为人、履行做人之道的崇高精神境界,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重点句子、段落,了解在船长沉着冷静的指挥下乘客和船员安全脱险的经过,感受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英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英雄”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船长》。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位船长的名字叫哈尔威。(板书:哈尔威)

3.文中有一句话对哈尔威船长的一生作了一个高度的概括。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把这句话找出来。

4.出示最后一小节,指名朗读,并引导学生思考质疑。

5.归纳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板书:英雄)

二、学习课文,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形象

(一)初读课文,理清船长指挥自救时下达的四次命令。

1.自由朗读课文第3~28小节,思考:在组织自救的过程中,船长依次下达了哪些命令?把它们画出来。

2.学生自学,交流。

3.过渡:这些命令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地品读这些震撼人心的文字。

[设计意图:由整体感知文章的重点部分入手,让学生紧抓哈尔威的语言,为接下来深入感受他的品质奠定基础。]

(二)学习第3小节,感受船长的临危不乱、镇定自若。

1.当灾难突如其来,人们乱作一团时,船长下达了第一道命令。

出示句子:“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主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对文本进行解读,体会人物的高大形象。]

3.指导朗读,评价。

4.小结:灾难面前方显人性本色。面对危难,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始终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和做人之道,他不愧为一名英雄。

(三)学习第4~14小节,感受船长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

1.此时此刻,每一个人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人们并没有按船长说的那样去做,船上发生了更可怕的事。

2.出示句子:“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指名读。

3.引导想象说话:读了这句话,你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呢?

4.这种场景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说就是——“不可开交”。(板书:不可开交)

5.播放船上混乱场景的视频。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体验。紧扣“不可开交”一词,让学生朗读描写混乱场景的句子;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人们的慌乱与危险。如此设计,为下文的学习、为学生真正理解船长的行为品质做好了铺垫。]

6.引导探究:照这样乱下去,意味着什么?

7.出示句子:“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斗殴。”女生齐读。

8.与刚才的“不可开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哪个词?(板书:井然有序)

9.是什么让现场的秩序发生了这样根本性的改变呢?

10.你找到的是船长下达的第二道命令。(出示第二道命令)

追问:难道人们仅仅是因为害怕被打死而变得井然有序了吗?让我们一起来用心品读船长和船员的一段对话,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出示船长与船员的一段对话)

11.从这段简短有力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船长的镇定自若、指挥有方、做事果断、忠于职守。)

12.原来,让人们变得井然有序的不仅仅是这道看似残酷的命令,更是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镇定果敢的品质。这就是哈尔威船长伟大的灵魂。(出示第22小节,齐读。)

13.出示教师修改后的一段话,让学生进行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相机渗透写法。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简短的语言、简洁的形式正是为了凸显情况的危急,凸显船长的威严果敢。]

14.指导分角色朗读。

15.引读第26~27小节,了解船长下达的第三道、第四道命令。

16.小结:关爱儿童,关爱他人,这正是哈尔威船长做人之道的又一次体现。生死关头方显灵魂的伟大。面对死亡,哈尔威果敢从容,舍己为人,始终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不愧为一名英雄。

[设计意图:语文课需要感动,需要震撼。这份感动源于学生与作品的直接对话,是师生之间的心灵交融。设计这一环节,正是为了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充分领略哈尔威船长的风采,感受他伟大的人格,从而构建文本之情、人物之情、学生之情、教师之情汇聚而成的润泽生命的语文课堂。]

17.过渡:第20分钟到了,“诺曼底”号沉没了,乘客和船员都脱离了危险,而我们的船长呢?

(四)学习最后两小节,通过说话写话训练,再次感受船长的英雄形象。

1.教师配乐范读第29小节。

2.引导学生质疑。(问题核心:船长为何放弃自救?)

3.学生理解后教师小结:船在人在,船亡人亡,这是古老的航海传统。哈尔威作为一名船长,轮船是他的岗位,他把坚守岗位看作是自己的事业,他把轮船看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用生命诠释了船长的尊严。

4.出示插图,想象说话。这就是哈尔威船长。你看,他屹立在舰桥上,从容地选择了死亡,平静地跟自己的船长岗位告别。在与轮船一起沉入深渊的那一刻,他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可是他的内心会平静吗?他会想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哈尔威内心想说的话说出来,是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更是情感的流露、精神的彰显。]

5.由此我们联系到前文,在救援的一开始,哈尔威是把自己忘了呢,还是根本就没有把自己考虑进去?

6.想象写话。这是一位多么优秀、多么可敬的船长啊!面对着这无情的大海,凝视着哈尔威船长最后留给我们的顶天立地的形象,我想,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对哈尔威船长说。来,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书上的插图下边。

[设计意图:从感受课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上升到对自身的行为指导,写感言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7.交流所写内容,及时评价。

8.齐读最后两小节。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也许英雄的形象有许多种——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是英雄,地震中用生命诠释师德的谭千秋是英雄。而今天,我们又将记住一个名叫哈尔威的船长,记住他在1870年3月17日夜晚面对灾难所谱写的一曲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英雄赞歌。

四、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25~30小节。

2.写话练习:

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继续有条不紊地下达一道道命令。

第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请大家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哈尔威船长根据当时船上的情况下达的一道道命令,以及当时船员、乘客的话语。通过对话描写,反映出船长伟大的灵魂和人们对船长的敬仰。

篇4:《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分享,尽情享受着生命成长的快乐。课堂也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教师用诗一般的语言让孩子在诗意浓浓的课堂里体验和享受语文的无穷魅力。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学生和文本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教学不再是一种告诉,而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设计特色

以读为根本,以情为主线,以“师爱”为研读专题,开展板块式研究性阅读(激发“师爱”——感受“师爱”——解读“师爱”——升华“师爱”)。

预设目标

知识与能力: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感悟、积累词句等丰富的学习资源。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地感情朗读,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爱老师的情感,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激发“师爱”

1.教师激情配乐朗诵诗歌《教师礼赞》。

2.此时此刻,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老师正在灯下专心致志地备课。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老师利用放学的时间还在给学生补课,而她五岁的孩子正在幼儿园门口焦急地等待着妈妈来接他呢……

3.学生深情齐诵诗歌。

4.今天,让我们走进美丽的草原,透过绵绵的春雨,去认识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齐读课题。

二、初读文本,感受“师爱”

1.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阅读感受: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有的说:这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有的说:读了这个故事,我被乌汉娜老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

(说明:这一板块的设计是采用“读”和“说”的方式,有效地进行课文的整体教学。在教师激情的诗歌朗诵后,学生回忆生活中点点滴滴感人的画面,以一种“未成曲调先有的情”来感染学生,学生心中那根尊师爱师的心弦被拨动了,课堂的情感基调也被奠定了。学生带着亲身感受再来学习课文,就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在初读环节中,让学生自由读文,感受师爱,同时也推动情感的提升,展开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来展示学生初读的成果,进而引出研读专题。)

三、研读文本,解读“师爱”

1.再读课文,截取画面。

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那就请你用“——”找出文中最令你感动的画面,反复读,想想这里为什么令你感动?

2.重点交流品读以下句子:

a乌汉娜老师从42双眼睛里,发现了达丽玛的眼睛走了神。

b乌汉娜老师让达丽玛坐在自己身边,像是对着42位学生,又开始讲课了。

c乌汉娜老师忘记了一切疲劳,心头一阵激动:“哦,达丽玛……你会学好的,我放心了……”

d21岁的乌汉娜老师解开蒙古袍的衣襟,把达丽玛搂在身边。

四、在表达中感悟“师爱”。

如:△品读d“21岁的乌汉娜老师解开蒙古袍的衣襟,把达丽玛搂在身边。”

(1)品析词句。这里为什么令你感动?学生交流后体会到:老师不但耐心地给达丽玛补课,还细心地护送她回家,“解开”和“搂”反映了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2)联系生活情景。在你的生活中有过这样的情景吗?

(3)情感朗读。是啊,这种慈母般的爱怎能不叫达丽玛感动,怎能不叫我们感动呢?把你的感动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品读c乌汉娜老师忘记了一切疲劳,心头一阵激动:“哦,达丽玛……你会学好的,我放心了……”

(1)品析词句。这里为什么令你感动?学生通过交流体会到学生在乌汉娜老师的心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她的心里装着学生,学生的进步是老师最大的快乐。

(2)品析标点。句子中的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而说话断断续续正是老师激动,为达丽玛的进步而激动的体现。因此没有直接提问“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而是先说说,因为达丽玛的进步,老师激动的怎么样?(忘记一切疲劳、说话断断续续)哪里告诉你这个意思?

(3)情感朗读。在乌汉娜老师的内心深处,疲劳算什么,学生的进步才是她最大的快乐。这样的老师怎能不叫人感动,不叫人敬佩呢?读出你的感动你的敬佩。

(说明:这一板块的设计突出了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有选择的学习,选择自己认为最感动的一处进行研读,引导和激励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这样使课堂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课堂成为感悟和对话的课堂,充满生命的课堂。让学生直接接触文本,在“品析语言”“欣赏语言”中学习语言,习得语感,这样也避免了逐句串讲串问,避免了小和尚念经式的一遍遍呆读。)

四、想象文本,升华感情

读句子:达丽玛摸着自己干燥的衣服,倚在门前深情地望着老师的背影在蒙蒙细雨中远去……

课件出示练习:

望着老师远去的背影,达丽玛愧疚地说:“——————————。”

望着老师远去的背影,达丽玛激动地说:“——————————。”

望着老师远去的背影,达丽玛信心十足地说:“————————。”

五、对话文本,提升主题

1.再读课题,联系课文,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马上有学生提出:课文是写乌汉娜老师对达丽玛的关心,为什么以“春天的雨点”为题?

2.讨论提出的问题。

3.引出对句子的理解:

春天的雨点,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发勃勃生机。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达丽玛心里。

六、在朗诵中升华“师爱”

老师对我们的爱不正像这春雨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再次通过这首诗表达我们深深的谢意和敬意吧!(配乐齐诵诗歌《教师礼赞》)

(说明:在这一板块中,教师、学生和文本进行着深刻的对话,学生的一言一语都是真情的流露,内心的告白。在交流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了碰撞和启发,进一步深化了各自的认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师生的生命感悟在课堂上得到尽情的表达,在表达中升华,真正实现认知的构建。最后又在深情的朗诵诗歌“教师礼赞”中结束教学,这正是学生心中感悟的释放,生命的涌动,这样的语文课,本身就是一首美不胜收的诗。)

篇5:《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时教案部编版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复习生字

.导学:上节课我们和雨点儿做了新朋友。这节课我们再跟它一块儿学习,一块儿做游戏,我们就变成了——

2.引导学生完成说话训练:现在请我们的好朋友也到教室来,好吗?注意邀请雨点儿,就要把它的名字读准。哪位小朋友愿意来邀请它呢?要用上礼貌用语!

3.复习生字。

导学:雨点儿听到这么有礼貌的邀请,准备进教室啦!但是它在进教室前,想请小朋友们来认认这些生字朋友。

出示生字。

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4.引导学生轻声喊出“雨点儿”,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过渡:你们看,雨点儿来啦!

设计意图:复习是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复习并掌握已学的生字。教师的情境导入,又把学生引入到文本之中,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

二、深入读文,朗读感悟

学习第1自然段

.过渡:来了这么多好朋友,谁能数得清?

预设:数不清。

2.出示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比比谁读得让人感觉雨点儿多。

引导学生带动作读。

3.导学:除了课文里的雨点儿数不清,开动脑筋想想:你还见过什么东西数不清呢?

4.引导学生用“数不清”说话。

5.导学:雨点儿是从哪儿飘落下来的?

6.动画演示: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引导学生仿照“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这一句式说话。

进行句子训练:小松鼠从跳下来。从回来。

7.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自读自悟,在课文的句子中理解词语,又用词语拓展思维,进行说话,做到了对语言的积累、内化和吸收。

品读第2~4自然段

.过渡:这数不清的雨点儿里面有大雨点儿,有小雨点儿。瞧,这就是其中的一个大雨点儿,那就是其中的一个可爱的小雨点儿。小雨点儿看见大雨点儿匆匆忙忙地从它身边路过,睁大了眼睛,好奇地问着,大雨点儿笑眯眯地回答着。它们在问什么,答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2.学生自由朗读,寻找答案。

3.汇报交流。

预设:

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

小雨点儿这样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4.引导学生体会“你呢?”这句话没说完整,这是谁问谁?问什么?引导学生将问句补充完整。

5.分角色朗读它们之间的对话。先同桌练习,再全班男女生分角色读。最后师生合作读。

6.导学:为什么大雨点儿跟小雨点儿去的地方不一样呢?

演示:出示一盆小花,让学生说说小花需要的是大雨点儿还是小雨点儿?它们能换吗?想一想哪些地方需要大雨点儿呢?

预设:干旱地区、沙漠地区需要更多的水分,所以大雨点儿去了更远的地方,去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让那里也能长出花草。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给学生机会,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真开心呀!它们都找到了自己的新家。不久,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雨后的景色吧!你能用动听的语言来赞美这些美景吗?

2.数一数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指名美美地朗读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评价。

3.让学生就这一自然段质疑并自己请小老师解答。

预设:

为什么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为什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演示:干旱无水的大地经过雨水的滋润,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4.教师渲染:这就是干旱无水的大地,没有花也没有草。大家盼呀,盼呀,终于下雨了,大地湿润了,不久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5.指导朗读: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你喜欢雨点儿吗?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读全文。

6.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7.学做小诗人。

导学:有位小诗人欣赏了雨后美景后,写了一句诗赞美雨点儿。

出示:

仿说句子。

8.引导学生说一说:如果你是大雨点儿,你去哪儿?如果你是小雨点儿,你去哪儿?

9.美美地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设计意图:在学生看了直观的图片后,给学生创作的时间和机会,尝试让学生仿说,做到学以致用。学生能够把学到的表达方法在自己的语言中加以运用和再创造,这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三、想象说话,总结全文

.导读:我们的地球越来越美了,这些都是谁的功劳呀?那我们再亲切地叫它一次吧!

2.引导想象:如果你就是这些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呢?

预设:

生1:谢谢你,雨点儿。

生2:谢谢你,雨点儿,你让我喝够了水。

生3:谢谢你,有了雨水我们才能生长,我们的生长离不开水。

生4:我会说:“可爱的雨点儿,谢谢你给我水喝。”

生5:你帮助我长高了,妈妈看见了会很开心的。

生6:你不但帮我洗干净身上的灰尘,还给了我营养,你以后要经常来看我,好吗?

生7:雨点儿,我们交个朋友,好吗?

3.引导想象:假如你是雨点儿,你最想到哪里去?为什么?

预设:

生1:我最想到沙漠去,让那里不再干旱,开出红的花,长出绿的草。

生2:我最想到庄稼地去,帮助庄稼生长。

生3:我最想去校园的花坛,让那里的花更红、叶更绿。

4.总结:你们都是最可爱的雨点儿,最可爱的孩子。世界有了你们会变得更美。感谢亲爱的雨点儿们,让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草更绿;让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让沙漠也变成了绿洲,雨点儿去过的地方,都会变得更加美丽,我们大家都深深陶醉了。让我们轻轻地拿起课本,美美地读一遍课文来欢送雨点儿,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给学生机会,提供给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总结全文,使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有整体感。

四、布置作业

学完了这篇课文,小朋友们都知道雨点儿落在草地上,小草会更绿;雨点儿落在树林里,树会更高;雨点儿落在花园里,花会更红;雨点儿落在菜园里,菜会更绿……雨点儿除了能帮植物生长,它还能干什么呢?回家可以问问自己的爸爸妈妈。

板书设计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自由、充满趣味的课堂氛围,将生活与识字有机结合。

一、趣味盎然,让学生爱上语文

课堂伊始便以谜语开头引入新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情境创设、游戏活动加上教师生动的语言更使整节课都沉浸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

二、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为学生今后自主识字,学好语文打下了基础。

三、注重朗读,读中感悟

本课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朗读,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学生在课上将朗读演绎得十分精彩。

篇6:《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好恰当的停顿。

2.认识“更、绿”等4个生字;会写“半、你”2个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教学过程:

一、分角色朗读对话,复习巩固

【设计意图】联系旧知,巩固对逗号、句号的认识。

二、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好恰当的停顿

1.创设问题:

《青蛙写诗》中的小蝌蚪和水泡泡跑到这一段中来了,请同学们把他们找出来,并用笔圈画,再和同桌交流你找到的小蝌蚪和水泡泡。

2.出示课件,学生口头填空。

小蝌蚪要当的是,水泡泡要当的是。

3.教师范读逗号、句号和句子内部的停顿,学生谈感受。

4.学生跟读。

5.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读,教师纠正。

6.出示学过的含有逗号和句号的语段,学生朗读。

三、创设问题,认读“更、绿、出、长”

1.创设问题: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来到他们想去的地方后,出现了怎样的结果?

2.用含有“比、更”的句子,帮助理解“更”。

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比以前更红了,草比以前更绿了。

3.结合课文内容,用“更”说话。

有了小雨点儿的帮助,还有什么更怎么样了?

4.播放小草从泥土中长出来的视频,帮助理解“长、出”。

5.出示课件:

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让学生体会两个“长”的读音不同。作“长度”讲时,读 cháng ;作“生长”讲时,读 zhǎng。

【设计意图】联系学过的《比 尾巴》中的句子,可 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根据字义区 分多音字的读音。

四、学写“半、你”

1.教师范写“半”,强调点、撇不要贴在竖和横上。学生 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反馈评价,学生再次练写。

2.教师范写“你”,着重指导横钩的写法。学生练写,教 师巡视指导,反馈评价,学生再次练写。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复习巩固带有生字的新词;会写“半”、“巴”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学生喜欢方式学习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

在朗读课文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

1、在田字格中写好“半”、“巴”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难点

1、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猜谜语引入课题,齐读课题,读准儿化音。

二、首读课文。

1、按照视频里老师的要求:学生小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起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跟着视频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3、找出带有“数不清”、“飘落”这两个词的句子。指名读。

4、理解“数不清”,并进行短语训练:数不清的()

5、理解“飘落”。

(1)学生自己理解,并用动作演示。

(2)看视频里老师的演示,加深理解。

6、品读第一自然段。

7、指导学生看插图,想想:雨点儿从()飘落下来。

小松鼠从()跳下来。

亮亮从()跑出来。

并进行句子训练:小草从()长出来。

()从()。

三、再读课文

过渡句:是呀!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它飘到什么地方?那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咱们再来读读课文吧!

不过,这次读课文跟刚才不一样。请看电视。

看视频,听读书要求。

1、学生选择段落读课文。

2、指名连读课文。

3、看视频,听读课文。思考:大、小雨点儿飘落什么地方?那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4、指名说,理解课文内容。

5、同桌说说:你喜欢雨点儿吗?为什么?

6、指名说,感受雨点儿带给大自然的美。

7、再听视频里的学生说,学习如何将语言表达得更清楚。

8、再次品读第五自然段。

四、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

1、品读全文。

2、拓展:如果你是雨点儿,你还会去到哪里?会让那个地方变成怎样?

五、写字指导

1、学生先说注意的地方。

2、看视频书空。

3、老师范写。

4、学生书写。

5、评书写情况。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认识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认字和朗读是教学重点。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小朋友们,今天在上新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猜个谜语,好吗?

“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落在田间秧苗绿,掉进河里看不见。”(雨)

2、我们给雨起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就叫它──“雨点儿”吧!(板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强调儿化音,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雨点儿”只能发作两个音,不能读成“(花儿、鸟儿……)

4、雨点儿特别想和我们交朋友,如果你美美地叫一声,它就会跑出来和我们见面呢!谁能大胆地站起来,叫一叫这个好听的名字。愿意的小朋友一起来吧!(齐读)

我们赶快鼓掌欢迎呀!

让我们带着甜甜的微笑,再来叫一叫这个好听的名字。

二、听记课文

1、想知道“雨点儿”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吗?

2、请看动画片(课文动画朗读)

3、你记住什么了?说给同桌听听。

4、想不想自己把这个故事读一读?请打开p105,注意读准字音哦!

三、看多媒体课件,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这么可爱的雨点儿,我真想一个个都认识他们,你们帮我一起数一数好吗?一、二……我数得眼睛都花了,你们数清了吗?原来是(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数不清”(识记“数”和“清”)。除了雨点儿“数不清”,你见过什么东西也是数不清?你能用“数不清”说句话吗?(练习用“数不清”说句子)。

“飘落”什么意思?你能记住“飘”字吗?你知道还有什么东西从空中落下来也可以用上“飘落”这个词呢?(树叶、雪花、羽毛等等。)是啊,这些东西可轻了,从空中飘落下来,都是慢慢的,我们来看一看。

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评价:听到你的朗读。老师真的好像看到雨点儿慢慢地飘落下来呢!)还有谁想再来读一读?

让我们看着雨点儿慢慢飘落的可爱样子,一起来读好这句话(齐读第一节,边读边做动作)。

2、第二、三、四节

半空中,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见面了,听!它们在聊什么呢?请大家自己读2~4自然段(课件演示雨点儿对话。)

⑴ 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什么呀?(你要到哪里去?)(评价:多能干的大雨点儿啊,说话的声音这么响亮!)

⑵ 小雨点儿是怎么回答的?(注意轻声“地方”)(我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评价:你真是可爱的小雨点!)

⑶ 体会“你呢?”这句话没说完整,是谁问谁,问什么?(让学生将问句补充完整)

大雨点儿想到哪里去?一起说。指导朗读:大雨点儿和小雨点说得多好啊,我想请小朋友们来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

① 老师有个建议,同桌两个小伙伴一个当大雨点儿,一个当小雨点儿,自己先练一练。

② 男、女生分角色读。

③ 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我来当大雨点儿,你们当小雨点儿,好吗?(师生合作。)

3、第五自然段:

⑴ 现在我们发现:小雨点儿要去(板),大雨点儿要去(板)。这分别是怎样的地方。请看课件。

⑵ 说着说着,小雨点儿就和别的雨点儿们一起飘落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也果真和伙伴们一起飘落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了。不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课件:出示第5段)指名读第五段。(课件)

⑶ 是不是真的是这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课件示雨后图片)(教师解说:大雨过后,彩虹出来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儿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儿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儿,绿的草。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溪水流得更快了,鸟儿叫得更欢了,它们都表达着自己无比高兴、愉快的心情。)

⑷ 谁愿意美美地朗读第五自然段?他读得怎样?你能自己找对手比赛读吗?一起加动作表演读读。

⑸ 让学生就这一自然段质疑并自己请小老师解答。

为什么花更红了,草更绿了?为什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会长出了红的绿的草?。(滋润)

⑹ 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你喜欢雨点儿吗?让我们带着喜欢雨点儿的感情去齐读全文。

⑺ 有一位作曲家也很喜欢雨点儿,他作了一首曲子赞美雨点儿,我们一起听听《小雨沙沙》。

⑻ 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

⑼ 做雨点儿多好啊!要是我是大雨点,我就去沙漠,因为那里更需要水,我想让沙漠变成一片绿洲。要是我是小雨点,我会到竹林里让笋芽儿快快出 土,你们呢?

四、复习生字

为了对雨点们表示感谢,植物们要举行联欢晚会,雨点儿们想请你们也参加,你想去吗?行,进门总该和雨点儿们打个招呼,要是叫错了他们的名字可是件很不礼貌的事。我们先来准备一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向同伴求教。(默读、指名、开小火车读大雨点儿身上的字)

五、作业设计

回家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的关系。

教学难点:知道雨水与植物的关系,(机动体会大、小雨点作用的不同)。

课时:2

教学过程:

一、设疑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雨点儿》,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预设:为什么叫他们雨点儿呀?雨点儿有什么作用呢?他们去干吗了啊?为什么他们去的地方不一样啊?这是些怎么样的雨点儿啊?

整理问题:这是怎么样的雨点儿?雨点儿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他们去的地方不一样?

二、理解课文,感悟课文

小朋友提的问题可真多,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读课文吧。

(一)自由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所感悟的,随机出现句子进行教学,在理解句子的同时解决学生所提的问题。

(二)深入理解,学习课文

[出示]: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1、理解数不清,如学生说我知道雨点很多?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谁愿意上来画画这些可爱的雨点儿啊?指名上台画,在请同学上台画……师问,这画得完吗?(画不完)是啊,雨点多得数都(生齐说数不清)。

2、理解飘落

A你知道哪些东西是飘落下来的吗?(雪花、树叶、花瓣等)

B看课件树叶飘落下来的情景,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啊?体会慢、轻、柔的感受。读读飘落。再看雪花飘落的情景,用飘落来说一句话,并引导学生说得更具体,加上什么时候,雪花从什么地方飘落下来。

C知道吗,雨点也是这样飘落下来的,你们看,(看课件)再来读读这句话,可以站着读,也可以加动作,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最后齐读。

课中操:课件出示小雨沙沙。

这么美的雨点儿,小朋友愿意来唱一唱吗?跟课件边唱边做动作。这首歌告诉我们了雨点的什么啊?(作用)

那课文中又是怎么写雨点儿的作用的呢?请小朋友在课文中找一找。

[出示]不久,有化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A自由地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段话有几句?

B选择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C指名读,体会更、不久、等词的意思。

D让学生看着画面内容,感情朗读第五小节。引导学生读出意境,读出韵味,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

机动:为什么大雨点跟小雨点去的地方不一样啊?

演示出示一盆小花,让他们说说小花需要的是是大雨点儿还是小雨点儿?他们能换吗?你们能告诉我哪些地方更需要大雨点呢?(引导学生说出干旱的地区,沙漠地区那里需要更多的水分,所以大雨点去了更远的地方,去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让那里也能长出花草。感受关心、友爱的情感)

(三)拓展

你就是那些花啊,草啊,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可以戴上头饰表演:小花、小草得到雨点儿的滋润,它们会对雨点儿说些什么?先请小小组合作排练,再选一、两组向全班小朋友交流。

反思:

一.朗读的还不到位.

在读“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我按上面的步骤,让学生感悟,数不清处理得还不错,但飘落这个词,我让学生先联系生活,说说哪些东西也是飘落下来的,然后就让他们看课件,一副树叶飘落的情景图,当时学生只是看图说话了,说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秋天树叶黄了……等这方面去说了,根本就没体会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的那种轻、柔、慢。学生没感悟到,就读不出那种感觉,当时我也想到了读得不到位,但因为想到本课的重点应该是后面的句子教学,感悟雨点的作用,所以在这没创设情境,也没范读,所以这个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好。

二、质疑不是很有价值

因为学生太小,所以我不敢让学生质疑后就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教学,而是通读课文后,说感受引导学生学了两句话。所以这个质疑不是很有价值,不过学生提的问题很有价值,如“为什么课文中要说是大雨点跟小雨点呢,平时生活中的雨点应该是差不多的”,“为什么大、小雨点要去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等等。如果当时我能直接让学生解决提出的问题,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带入课文中,带着问题学,那就更好了。

三、拓展不够

我除了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数不清,哪些东西是飘落下来的,以及最后如果你是小花小草想对雨点说些什么。当然这些拓展是可以的,但如果能引导学生理解雨点作用的时候,“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让学生说说雨点还落到了哪里,此时你感受到了什么?既可以引导学生感悟雨点的作用,又可以指导好朗读。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复习巩固11个生字;会写1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学生喜欢的角色扮演的方式学习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

在朗读课文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

1、在田字格中写好“方”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难点】

1、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

2、认识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是什么样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指名读课题,读准儿化音。

二、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这课书里的11个汉字,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还记得它们吗?

1、依次出示词语:

⑴ 数不清

指名读;数不清是什么意思? 想想什么可以说是数不清的?

⑵ 飘落

指名读;飘落什么样,用你的动作演示一下。

⑶ 云彩

指名读;

⑷ 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把这三个词放到句子中朗读句子。

⑸ 半空 回答 地方

指名朗读

三、初读

1、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句子都通顺,读完后标出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请五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听他们读得准确吗?

四、细读

1、出示图片,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问:你看到了什么?

2、指导读句子,读清楚雨点多,雨点是从哪儿来的,怎么落下来的。

3、半空中,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见面了,他们还聊起天来,他们都说什么了,请你读读课文的2、3、4自然段。

⑴ 小雨点儿要去哪儿?谁能读清楚。

有花有草的地方什么样,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图片。

小雨点儿,你们为什么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

⑵ 大雨点要去哪儿?

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什么样,你们见过吗?出示图片。

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

大雨点儿,你们为什么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⑶ 分角色读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说的话。

同桌练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4、在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合作下,大地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让我们快来看看吧!出示课件。

⑴ 眼前的景色你喜欢吗?

⑵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你想怎么读这段话,自己试着读读。

⑶ 指导朗读这段话。

5、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你们喜欢雨点儿吗?

6、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

7、雨点儿听了你们的话,高兴极了,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读课文吧!

五、课中操

六、指导书写“方”

1、笔顺。

2、要想把这个字写漂亮要注意什么?

3、师范写。

4、生写。

七、小结

【板书设计】

12 雨点儿

小雨点图 花更红草更绿图

大雨点图 长出红的花绿的草图

【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要求1~2年级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对于一年级刚结束拼音教学,正处于阅读起步阶段的孩子们来说,让他们初步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兴趣,从而喜欢阅读,是这个阶段阅读教学最为重要的任务。在教学《雨点儿》时我共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整个教学设计均是围绕“学生主体”如何提高阅读兴趣设计的。诸如“看了画面你想怎么读?”“读清楚雨点儿要去哪儿?”“这是谁的功劳?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等等,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全新的 教学理念。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如何引导他们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建立在生活经验世界基础上的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文笔优美,是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和阅读很好的教材。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设计理念】

1、注重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统一。

2、注意儿童学习母语重在感性把握的特点,引导学生读中悟。

3、尊重学生的差异,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4、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积极发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组织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课前预热】

出示:青蛙唱歌……下小雨、下大雨、下雷雨、师:谁会读这些词语,其他小朋友做动作或发出声音来学一学。

学生学声,做动作。

一、情境导入

1、师:闭上眼睛,仔细听声音。播放小雨的声音。

师:真的下雨了,我感觉到小雨滴在我的手上了,小朋友快伸出你的小手,让雨点儿滴在你的手上。

2、你感觉到什么?

3、你喜欢这些雨点儿吗?那我们赶快和这些雨点儿打个招呼吧,谁愿意 来打声招呼?

揭题:雨点儿(正音)

师:我们一起来招呼他一下。

二、学习第一小节

1、出示动画雨点飘落的情景:

师:这么可爱的雨点儿,我真想一个个都认识他们,你们帮我一起数一数,好吗?

我数得眼睛都花了,你们都数清了吗?

出示:数不清

指名读

师:你知道还有哪些东西也是数不清吗?

2、看,数不清的雨点儿是怎么落下来的?

出示:飘落

为什么说是飘落呢?因为有风才会飘。

还有什么也是飘落下来的?谁能做做飘落的动作,你觉得他做的好吗?为什么?

你能读好这个词吗?指名读──齐读。

3、这些数不清的雨点儿是从哪里飘落下来的?(云,云朵)

是啊,云朵还有另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云彩”。

出示:云彩

云彩还是雨点的妈妈呢!谁会读一起读。

4、这几个词语小朋友都会读了,那你能用其中一个词语来说一句话吗? 能干的小朋友可以用上两个或三个词语来说一说。

5、有位作家也把这三个词语写到一句话中,知道是什么句子吗?

出示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动作──同桌对读──齐读。

三、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1、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在半空中,大雨点遇到小雨点儿,他们在说悄悄话呢!想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请小朋友翻到课文105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找到他们说的话。

2、听录音──出示对话的句子。

3、师:大雨点问小雨点什么?

认识问号及问句。

在家里你有问过爸爸妈妈问题吗?谁来问一问?

指名读──齐读

4、师:小雨点,你要去哪里?

生: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5、师:我是一颗可怜的大雨点儿,没有人关心我去哪里?谁来关心我?

生问:你要去哪里?

师: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6、自由练习对话,同桌分角色朗读

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对读

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在哪儿呢?大雨点儿这么想去。

理解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师:小雨点儿感到好奇怪呀,它会怎么问大雨点呢?

句式练习:小雨点儿奇怪地问:“ ?”

7、师:多么善良、可爱的大雨点儿呀,他们带着美好的愿望,在天空中飘呀飘,可开心了,让我们带着开心的语气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小雨点儿飘呀飘,飘到了有花有草的地方,看看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看动画。

2、学生观察后,说变化。书上怎么写的呢找到读一读。

3、小雨点儿看到自己能让花儿变红,草儿变绿,心情怎么样?

你能用开心的语气读一读吗?自由读一读。

⑴ 指导读:谁来读这一句话

老师感觉到花更红了,草也绿了,谁能让花更红,让草更绿?

小花,小花,你为什么这么红?

小草,你为什么这么绿?

⑵ 小雨点儿听了小花,小草的话,心里甜滋滋的,在空中飘得越来越有劲了,再读第一自然段。

4、大雨点儿好羡慕小雨点儿,他来到了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大雨点儿落到了土地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播放动画。

5、出示句子: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齐读──自由读齐读。

6、出示第5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想读的一起读。

7、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点什么?

8、大雨点儿听到你们的话,在天空中跳起了舞蹈,好像在说:“我好幸福啊!”请小朋友读出大雨点幸福的感觉,再读第一自然段。

五、总结课文,齐读课文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

【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认字和练习朗读是教学的重点。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育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半、巴”二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3、形成初步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1、在自由读、分角色读、理解读中读通、读懂、读好课文。

2、朗读发言时仪表大方,声音响亮,表达时语言清晰流畅。

3、学会圈圈画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在表达与倾听中学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完善自己。

2、感受雨点儿的可爱,感悟雨点儿给人类、给世界带来了美丽。

3、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感受与人友好交往、合作的乐趣,在交际中学会尊重他人,形成好的人际关系。

【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嘘、你听!闭上眼睛仔细听,听到什么了?(录音机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呀!真的下雨了,快伸出你的小手,仰起你的小脸,让雨点儿轻轻地落在你的手上、脸上,你感觉到什么了?

(此环节意在激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你喜欢这些雨点儿吗?快和它打个招呼?(板书课题:雨点儿)

真能干,雨点儿的名字是很难读的你们都读对了。我们再一起来招呼他一下。(齐读)

这堂课我们继续和雨点儿做朋友,好吗?

二、学习第一段,练习朗读

1、可爱的雨点儿我真喜欢,我来画一画,你们帮我数一数好吗?(师简笔画一朵云,然后画上大小雨点,学生数。教师接着用点代替雨点,在黑板上点点,让学生数不过来)

雨点儿多得数都(生齐说数不清)

(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代替教师枯燥的讲解,学生理解更深刻。)

2、你知道还有什么是数都数不清的吗?出示句式:数不清的。

3、理解飘落:你知道哪些东西是飘落下来的吗?(雪花、树叶、花瓣等)它们是怎样飘落下来的呢?(慢慢地、轻轻地)用飘落说一句话。(什么时候,什么从什么地方飘落下来)

4、朗读。数不清的雨点儿轻轻地、慢慢地飘落下来,你能加上动作把这句话读一读吗?(自读──齐读)

三、朗读对话,引导质疑

1、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半空中,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在说悄悄话呢。

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第2、3、4自然段,拿出铅笔,用直线画出大雨点和小雨点说的话,并练一练该怎么读。(引导学生明确哪句是大雨点说的话,哪句是小雨点说的话。)

2、对话练习:

⑴ 下面我们来读一读,我是大雨点,你们来做小雨点儿好吗?(师生对话)读得真好听,把问号都读出来了。大雨点还想听一听,哪颗小雨点儿问得最好听,最可爱?(生读)

我听明白了,你们是在问我()(生说:你要到那里去?)

我们来换一换好吗?(再师生对话)

⑵ 带头饰分角色对话。谁愿意来当一当大雨点,来问一问小雨点呢?

4、你听了大雨点和小雨点儿的话之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他们吗?(引导学生质疑──自答出雨水与植物的生长关系)

(这一环节设计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这一环节中,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敢读敢说,大胆地表现自己,在交流中提高,在交流中成长。)

四、自主合作学习,探究雨点儿落下后的变化

1、朗读 说着说着,小雨点儿就和别的雨点们一起飘落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也真地和伙伴们一起飘落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了。我们来看看,是不是和小朋友们刚才说的一样呢?我们来读一读第5自然段。

2、合作画画 要是我们能把这些美丽的变化用我们的彩笔画下来那一定很棒,想试一试吗?

好,老师已经给你们每组准备了一张白纸,一盒水彩笔,小组商量一下,希望像小雨点儿那样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就画有花有草的,希望像大雨点一样让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红的花,绿的草的就画大雨点去的地方。

合作画画。

3、小组代表展示 说一说:我们是(),我们去过的地方()。

4、雨点儿看到这些变化,心情怎么样?(高兴)

你能带上高兴的语气再把这段话读一读吗?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不再是简单的朗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想象中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拓展

1、如果你就是那些花啊,草啊,现在你最想说什么?

雨点儿又会说些什么呢?(小对话练习)

2、要是你也是一滴雨点儿,你想去哪里?

(在拓展中、在对话中教师作了无声的教育的导向,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此时学生的语言是因为情感的内在需求而生成的,是一种全新的,鲜活的语言,是语言发展的实践过程。我们说不断的语言实践会进一步推动学生语言的发展。)

六、练习写字

1、指导读帖。

2、示范指点。

3、按笔顺临写。

【课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我在教学《雨点儿》这课时,采用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通过创高及情境,引得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学生机会,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对课文进行二度制作。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再来回顾自己的课堂,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收获:

1、在理解“数不清”这个词语时,我创设了一个小小的情景,即我在黑板上先画了一朵云,然后在云底下画大小雨点,学生自然而然地跟着数了起来,最后我用点代替雨点儿在黑板上快速地点点,学生数不过来时,我再引出:“雨点儿多得数都”学生很自然地接上来“数不清”。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很容易地就理解了词语。接着我又进行适当地创高,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还有什么是数不清的,效果就出来了。

2、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认为书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老师讲懂的。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读的手段,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在读中学会朗读,学会合作。一句话,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在读中得法。

3、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更好地生成语言。在本课教学中,我问:“如果你是雨点儿,你会做什么?”,在品读课文时,我又问:“如果你是花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一连串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们在学习课文中,合理想象,多向探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学生在说到如果自己是雨点儿时,有的说“我要到黄土高原去,让那里的山坡不再是黄色的,让那里变成绿色的世界”;有的说“我要到北方去,因为书上说北方经常有沙尘暴,我去了可以减轻干旱”;有的说“要是我是大雨点儿,我要到农民伯伯的庄稼地里去浇灌禾苗”……

谁说一年级的孩子还太小不懂事,他们的话却真的让人感动。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

设计理念:

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如何引导他们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建立在生活经验世界基础上的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对《雨点儿》进行教学设计时,我特别注重:

1、注重教师的有效引导。

2、架起生活与教材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

教学目标:

1、复习11个生字,会认,会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语言。

3、通过学习,了解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理解“数不清”“飘落”的意思,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进行“ 从。”的句式说话。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语言。

2、理解“数不清”“飘落”的意思,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进行“ 从。”的句式说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复习生字

1、上节课我们和雨点儿做了新朋友。这节课我们一起再跟她一块儿学习,一块儿做游戏,我们就变成了——(好朋友)

2、现在请上我们的好朋友也到教室来,好吗?注意邀请雨点儿要把他的名字读准。(强调儿化音)哪位小朋友愿意来邀请他呢?要用上礼貌用语哦!(指名进行说话训练)

3、雨点儿听到这么有礼貌的邀请,准备进教室啦!但是他在进教室前,想请小朋友们来认认这些生字朋友。

(1)、出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2)、生字读准了,那这些词语呢?出示词语(生带读)

4、生字朋友认得这么准,雨点儿可高兴了,他急着要进来了,我们一块儿来喊,好吗?(生轻声喊“雨点儿”)

过渡:你们看,雨点儿来啦!(打开课件,雨点儿纷纷从天空落下来,一边唱着“小雨沙沙”的歌)

【设计意图】复习是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复习并掌握好已学的生字。教师的情境导入,又把学生引入到文本之中,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来了这么多的好朋友,谁能数得清?

2、是呀,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了下来。(出示句子)

(1)、谁来读读这句话?(都想读呀!)那我们就来比比谁读的雨点多。小朋友们先自己练习一下,好吗?(练读——指名读——齐读)

(2)、刚才这位小朋友还做了动作,那我们能学着她的样子加上动作来读吗?(带动作读)

3、除了课文里的雨点儿数不清,开动脑筋想想看,你还见过什么东西数不清呢?(出示课件提示:头发、雪花、星星、树叶、小草……)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发现大自然里有很多东西都是我们数不清的。

4、刚才很多小朋友在做动作的时候,我注意到了你们做了这么一个动作(飘落),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飘落”的意思,因为雨飘下来很轻)是啊,雨点儿被风一吹,轻轻地飘着落下来,这就叫飘落。(那我们在读这个词的时候,也要——轻一点儿。好,我们再来把这句话读一遍。(齐读第一自然段)

5、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小朋友们能模仿这个句式再说一说吗?

()从()。(课件提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自读自悟,在课文的句子中理解词语,又用词语拓展思维,进行说话,做到了对语言的积累、内化和吸收。

三、品读2—4自然段

1、这数不清的雨点儿里面有大雨点,又有小雨点(出示图片)。瞧,这就是其中一个大雨点,那就是其中一位可爱的小雨点。小雨点看见大雨点匆匆忙忙地从他身边路过,睁大了眼睛,好奇地问着,大雨点呢?笑眯眯地回答着。他们在问什么,答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本中找找答案吧。在读之前,听清楚朗读要求。(出示朗读要求,生自读自找)

2、小朋友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老师也找到了,曾老师很想读一读,能给我一次机会吗?师朗读对话。(故意读的一字一顿,很认真但较为平淡)

(1)、刚才,老师读了他们的对话,小朋友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学生中可能有说“好”的,但更多的说“不好”)

(2)、(故作惊讶):刚才,老师读得正确吗?(学生回答:正确)认真吗?(学生回答:认真)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小朋友认为老师读得不好?你们能不能给我找找原因,让我读得更好呢?(学生回答:不熟练;没有惊奇与高兴的样子)

(3)、哦,读得不好的原因都找到了。那,你们练得熟练些,等会儿给我做示范,好吗?(生练读)

(4)、哪位小老师愿意来给我做示范?(指名读)小老师读得真好,我再来试试,好吗?(师再读)现在老师读得怎么样?(生评价)

(5)、瞧,老师通过虚心学习读的得有进步了。那小朋友们一定能读得更好。来,我们就分角色来读读这组对话吧!(出示课件,生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巧妙地设计了一个指导朗读的过程,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读的欲望,让学生在情境中逐字逐句地朗读,自然而然地降低了难度。在读的过程中,形式多样,有自由读,指名读,同桌合作读,男女生分角色读,不仅提高了孩子们朗读的水平,同时还让孩子们在学习伙伴面前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初尝阅读的快乐。

课中律动: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要去找自己的新家了,让我们跟着音乐与他们一起去找新家,好吗?(律动《小雨沙沙》)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真开心呀!都找到了自己的新家。不久,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雨后的景色吧!(放课件)你能用动听的语言来赞美这些美景吗?(指名答)

2、有位小诗人欣赏完雨后美景后,它写了一句诗赞美雨点儿:

出示:(雨点儿是绿色的,小草喝了它,变得更绿了。)

3、我们也来学做小诗人吧,仿说句子。(出示雨后美景图提示学生说话)

【设计意图】在学生看了直观的图片后,给学生创作的时间和机会,尝试让学生仿说,做到学以致用。学生能够把学到的表达方法在自己的语言中加以运用和再创造,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4、是呀,雨后的世界是多么美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吧!(生齐读)

5、读了这段话,小朋友们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呢?(生提问)

可能的问题:(1)、有花有草的地方,花为什么更红,草为什么更绿?(2)、没花没草的地方为什么能长出花和草?

五、小结:

1、我们的地球越来越美了,这些都是谁的功劳呀?(雨点儿)那我们再亲切地叫他一次吧。(生齐:雨点儿)

2、如果你就是这些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呢?(出示课件,生想象说话)

3、是呀,雨点儿,小朋友们喜欢你,老师喜欢你,小花小草更喜欢你!小朋友们,雨点儿又要去浇花浇草了,让我们轻轻地拿起课本,美美地读一遍课文来欢送雨点儿,好吗?(配乐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学生机会,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最后,回归全文,使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有整体感。

七、作业

学完了这篇课文,小朋友们都知道雨点儿落在草地上,小草会更绿;雨点儿落在树林里,树会更高;雨点儿落在花园里,花会更红;雨点儿落在菜园里,青菜会更绿……雨点儿能帮植物生长,它还能干什么呢?回家可以问问自己的爸爸妈妈。

上一篇:一季工作总结下一篇:一个令我敬佩的人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