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中职生的虚荣心心理

2024-07-21

如何面对中职生的虚荣心心理(精选7篇)

篇1:如何面对中职生的虚荣心心理

如何面对中职生的虚荣心心理

姓名:吴琼

单位:西青二职

摘要

本文从中学生的虚荣心入手,把虚荣心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分为三个方面:学生在日常消费上的盲目攀比;学生过分追求脸面问题;某些学生嫉妒心太强。这些问题的成因包括社会环境影响,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不到位。从教师自身来说,在教育学生之前,应做到自身素质的提高,只有以身作则,教育他人才更有说服力。但是,我们面对社会上不良风气对学生的侵害时,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心理防御体系,让学生主动的远离那些不良的影响,让他们健康积极的成长。

如何面对中职生的虚荣心心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的中专生跟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思想上再也不是以前单纯单一的学生思想;素质上这些学生过早的接触社会,从而沾染上不良的社会习气;学习上不再有上进心,面对学业,情绪不稳定,成绩的波动性非常强有的甚至产生厌学的现象„„都和以前的学生要很大区别。而我们应该做的,不是谴责社会给学生的影响,而是应该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的内心深处来改变现状。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学生的虚荣心过分增长。从心理学上说,虚荣心是指以虚假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自尊的心理状态。这是人类一种普通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一种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是人们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的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在学生的行为上,虚荣心主要表现为盲目攀比,过分追求脸面,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自我表现欲太强,有强烈的嫉妒心等等。

一.中学生虚荣心的外在表现

我校位于天津市城乡结合部。学生也是兼具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的共同特点。在心理上,学生的虚荣心表现也带有极大的特点:

(一)日常消费上的盲目攀比。随着城市范围的逐步扩大,房地产商不断的开发楼盘,导致学生家庭因为“占地分房”而“一夜暴富”的不在少数。学生上课期间不去讨论学习问题,而是讨论谁家多少套房子,谁家几室几厅等等;或者是互相比着穿名牌衣服,今天我穿耐克,明天他穿阿迪;更有甚者攀比谁花的钱快,出去聚会抢着买单,成百甚至上千„„攀比,已经远远的超出了成人的想象。

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在课堂上,两个学生因为争论家里的房子和房租,发生了口角,最后导致大打出手„„这样的事情或大或小发生过很多次。这是我们学生不健康心理的一种典型表现。

(二)学生过分追求脸面。中职学生的年龄大多处于青春期后期,他们自己时刻暗示自己是个成年人,感到自己特别要面子,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脸面问题对他们来说十分重要。从心理发展角度说,中学生正是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时候,正处于“第二自我发现期”。自尊心非常敏感,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可能会经常思考:我是怎样一个人呢?同学会怎样评价我?有了这样的心理活动,也就具体地表现为特别要面子了。从这个角度说,对于自己特别要面子的心理,不必忧虑,可以坦然接纳,而且在学习生活当中,也应该努力让自己有面子,努力维护自己的面子。

但是,往往现实和愿望的结果相反,学生们盲目地机械地为了面子,不论是非,不分对错,不管具体情况。为了面子,有时候甚至不怕违纪,不顾家长、老师的批评,也不能让同学瞧不起。

(三)嫉妒心太强。《心理学大辞典》上说,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再广义一点说,嫉妒还包括对他人的偏见认知,争强好胜的欲望等心理现象。在影视剧、文学作品中出现由嫉妒的悲剧很多,在我们现实生活之中,那种“悲剧”可能不大常见,但那种轻微的嫉妒心是普遍存在的:因为嫉妒打小报告,撕别人的作业本等,甚至是恶意中伤。

二.中学生虚荣心的成因

(一)社会原因。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丰富的生活,还带来相应的负面作用。正如打开窗户,进来的不仅是新鲜空气,还有灰尘。社会的光怪陆离给学生的“腐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社会大众的评价,对中专生是一种压力。“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深入人心。中职院校不受人“待见”是显而易见的。他们本来没有考上高中,再加上外界对他们的偏见,导致了他们心里的自卑,最后只能追求表面上的“荣誉”还求得心理平衡。

(二)家庭因素。社会经济的畸形发展,导致家庭的收入急速变高,使学生不珍惜家里的资产,再加上学生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好几代人把疼爱都集中了自己身上,所以学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和谐因素也越发增多,父母离异,婆媳不和等等不利因素深深影响着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学生性格发展畸形的原因。

(三)学校教育不到位。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心理普遍的很敏感,而班主任又很难面面俱到。所以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只好另找途径发泄。渠道不恰当,会给学生的一生造成很大影响。

三.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中学生的虚荣心问题。

(一).学生日常消费上的盲目攀比

其实这种现象已经很普遍,采取以前的说教方式,给他们讲大道理已经没有什么成效。“粒粒皆辛苦”、“一针一线当思来之不易”、“父母的血汗钱”等等在他们眼中已经是“老掉牙”的理论。对学生的攀比心理,家长、学校和社会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相应的策略。虽然说遏制学生的攀比心理应先从家长入手,但是现在的家长对学生的溺爱让我们不得不采取另外的措施。

首先,我们要做好学生的榜样。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老师的言行就像一面镜子,学生的心灵受老师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办公室里的政治学生可能不会了解多少,但是他们可以从只言片语中听到什么,然后被无限放大、传播。所以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自己的豁达乐观、奋发向上、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言行去教育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世界观。我们必须时时刻刻保持一个老师的良好形象,不去和其他老师攀比什么。如果一个老师很低调,那么他的学生也张扬不到哪里去。

其次,我们应该良好的使用学校的舆论,利用自己的教育优势进行正确的引导。在中专时期,学生们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学校要因势利导,调整好学生的心态,针对有攀比行为的学生,要通过教育和正面的典型引导改变学生攀比的兴奋点,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知识、掌握本领的攀比上来。具体地说,中专的学生已经不是很看重学习成绩。我们可以从技能操作,技术大赛等等引导学生正确的“攀比”。从而让学生明白,作为中专生,本领高强这才是自己实力的凸显,这才是以后在社会上大显身手,为社会服务的资本。

我们还要与家长配合,消除学生的高消费观。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生活的本质:只有掌握了本领,才有了永久的财富;其次,我们要告诉学生,哪些消费是合理的,哪些消费是超标的,并适当教给他们一些经营知识;然后,配合家长监督他们使用零花钱,让学生懂得量入为出的原则,除特殊情况,决不给超标准的零用钱。

(二).学生过分追求脸面

首先是从积极方面维护学生的面子,甚至,在合适的情况下,适度的给学生一点面子。在学习、生活、劳动方面,我们不能吝惜我们的批评。有可能就是一个浅浅的微笑,都能让

某个学生觉得在同学面前很有“脸面”。就是说,应该通过正当途径,在正当的事情上使学生感到自己有面子。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然,这也需要一个尺度,如果不分是非对错,盲目地为了迎合学生,或者不恰当的表扬学生,会导致相反的结果。

二是让学生有正确的荣誉观念。引导学生“争强好胜”应该用在合适的地方,比如学习,比如体育比赛等等。这些积极向上的“面子”能够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另外,即使在这些方面,我们也应该正确的面对“面子”。即便是正当的事情,正当的途径,学生争取面子也不能过头。要引导学生把自尊心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面对考试,面对体育比赛成绩,面对各种技能大赛名次,应该适度地争取面子。如果学生不顾个人实际情况,对自己期望过高,结果就会总是感到没面子,与期望大相径庭。

三是让学生能有一个自我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现实。这不仅能让学生正视自己的现实,使自我期望不至于过高,还能锻炼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是这个年龄的青少年普遍存在的情况,也是虚荣心的一种。学生很看重自己在别人心中的评价,甚至是用别人的评价主导自己的成长。这时候老师应该恰当引导,使学生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中找到合适的契合点,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三).学生嫉妒心太强

阿德勒提出的自卑补偿理论认为,有自卑心理的人觉得自己在某方面不如别人,这样他们就会产生不良心理。所以他们尽自己的努力去补偿这种失衡的心理状态,一旦努力也无济于事,便会滋生嫉妒心理。从成因上说,学生嫉妒心理的产生,除了教育制度、家庭环境等我们难以改变的外在环境外,学校教育和内在作用是可以把这种不健康心理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学校教育方面,我们应该注重教育的公平。虽然现在的社会还做不到绝对公平,但是我们自己的教育过程中,不能有失偏颇。前文提到表扬要适度,如果没有做到相对公平,那些没有得到表扬的孩子心里就会有不良的想法,日积月累就会对人格的形成产生不良的影响。

在学生个体形成方向的引导上,首先要积极引导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让学生勇敢的面对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的差距,扬长避短,做独特的自己。其次,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改变观念,把嫉妒心理转换为竞争意识,通过合理的锻炼使学生的水平都有所提高。只有具有积极心态,那些失败和挫折才会变成进步的动力和阶梯。让学生们成为情绪的主人,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重新的发现自己和创造自己。

当然,学生的虚荣心的表现不仅仅是这几种,我们的教育的方式也基本上是见招拆招。总之,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我们应该从学生内心改变这些浮躁的情绪,让他们健康积极的成长。

参考文献:

师正清:《虚荣心在中学生中的表现及危害》

马志国:《中学生如何爱面子》

陈康:《嫉妒分析》

篇2:如何面对中职生的虚荣心心理

黄锦志

摘要: 当今社会,职业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连大学生都出现就业难的大背影下,中职生要就好业就更难了;并且中职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与高中生相比,他们总感觉自己低人一等;加之社会对中职生的偏见,认为中职生都是学习成绩不好的、考不上高中的学生,学生读职业学校也学不到什么,毕业后也就干些又苦又累、没什么前途的工作罢了。正因为社会对职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中职生的心理素质水平比较低,具体表现为:自我期望值低,不够自信甚至自卑;意志不够坚强、承受能力差、情感难以自控;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争强好胜,不能与他人友好相处等特点。面对学生的这种现状,本文主要探讨学校应该如何加强中职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在完成常规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教育教学措施,有意识地施加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他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职业素养和情感品质,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

关键词:学校;老师;中职生;心理素质教育

一、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特征

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而心理素质是决定一个人性格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的学生将来要有好的发展前途,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拥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素质,应该具备以下五个特征:

1、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对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到欣慰,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对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不避讳,不怨天尤人,不自寻烦恼,始终能客观地、积极地看待自己。

2、能正确地看待现实。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过多地沉湎于幻想。对生活中的矛盾不是回避,而是积极对待,妥善处理。

3、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在与人交往中,其尊敬、信任、喜悦等积极态度多于嫉妒、怀疑、憎恶等消极态度,能与同学、教师、友伴建立良好的关系。

4、有较强的情绪控制力。对于突发事件能尽力保持一种平静的头脑和控制行为的自觉性,始终让积极的情绪支配自己。

5、有积极乐观的进取心。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努力发展自己。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任何活动,能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和阻力,去争取成功。

二、培养中职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途径

中职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途径和方式来进行,但前提是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心理培训教师队伍,并对全校老师进行心理课程培训,以让老师都能掌握比较专业的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知识,这是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素质培养的前提和保障。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根据当前中职生心理状况和心理发展规律及社会需要,职业学校也要确立具体的心理素质教育目标,有系统有步骤的对中职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可从认识心理素质、成长与心理、自我完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等许多方面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和培养,力求使学生学习一些实用的心理调整方法和技巧,如在情绪不良时,首先要意识到不良情绪的存在,接着冷静的找出原因,然后采取合理的调节和消除方法。如:合理化、文饰、自我暗示、自我转移、自我升华和意志控制等等,从而不断提高中职生的心理调控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2)建立心理咨询室。建立心理咨询室,首先咨询室的设计要更人性化,使得咨询者一进入里面就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也不会有什么压力感。设置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定期

或不定期的开展心理咨询,这要求心理咨询工作人员要有比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以便心理咨询过程顺利进行,它要求针对咨询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予以解答和指导,并且做好个案的详细记录,以利于以后的研究和探讨。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老师必须有较强的移情能力,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心理咨询的内容必须为学生保密,保护好学生的隐私权,让学生充分的信任咨询老师,解除学生对咨询人员的顾虑,提高心理咨询的效率。

(3)开展专题讲座。专题讲座是针对某一时期大多数学生共同面临的心理问题所进行的,它可以提高心理素质培养的效率,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例如在新生入校时可以开设“规划三年的学习生活”、“适应集体生活”、“提升自己的学历”等专题,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在学生即将毕业时可以开设“如果完成从学生到企业职员角色的转变”、“找工作的途径及如何应聘与面试”、“预防找工作陷阱及在工作中如果维护自己的权益”等专题,还可以请那些事业做得比较成功的往届毕业生回校开“毕业与就业”讲座,以使学生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毕业和就业问题,缓解他们因毕业所带来的就业压力。

(4)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素质培养。中职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因此理所当然的也应该渗透到各教学过程中。中职生由于其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本身的特殊性,他们当中普遍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低和学习习惯差等弱点,因此各任课老师要想办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做好班级教育的同时做好个别教育,不要放弃每一个学生,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

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激烈竞争、优胜劣汰的社会,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处在高节奏、高竞争、高压力的环境中,正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的学生以后要在社会生存发展,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而我们的中职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的关键期,所以我们职业学校必须切实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为他们将来立足社会,成就美好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夏海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问题探究.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2]、马玉荣.青少年心理健康大讲堂.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3]、俞国良.心理健康自测与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篇3: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密特尔曼以及行为心理学家马斯洛和中国心理学家郑日昌等人, 对人的心理健康均给予了相应的解释并提出了衡量的标准, 他们有着相同的观点, 也有着不同的提法。

中国教育界一般认为心理健康包含两层含义: (1) 没有心理疾病; (2) 具有积极向上发展的心理状态。所以, 看中职生心理是否健康, 就看他在学校学习、生活的过程中, 在适应社会、处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时, 其心理行为表现是否情绪稳定、行为适度;是否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 心理健康的目标

2008年12月1日, 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 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 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 调节自我,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2. 中职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中职生要保持开朗愉快的心境。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能及时排除各种心理压力与心理障碍, 经常保持愉快、自信、乐观的心理状态;具有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能做到自信而不狂妄, 热情但不轻浮, 坚韧但不固执, 礼貌但不虚伪, 具有坚强的意志, 诚实正直的品格;能顺利适应环境与社会。思想观念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行为符合社会规范, 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为现实社会所接纳;能与他人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并勇于与人交往, 与同学及其他人友好相处, 能准确认识自己并正确对待他人, 能谅解、宽容他人;具有奉献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有热爱本职、敬业精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精神;有充分的理智、适度的情绪和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当前中职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中职生心理特点决定了中职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成长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困惑与矛盾, 这些困惑与矛盾又大都基于所处的特定校园环境。当前, 中职生在学习、成长、生活以及择业与求职等方面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不能正确认识自我, 缺乏自信心

目前, 我国中职生大都是升学考试失败或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 由于社会上存在的对中职生的偏见与歧视, 往往使中职生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 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 在学生群体中自惭形秽, 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 从而丧失努力学习的动力, 加之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 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难免感到束手无策、困难重重, 久而久之, 便产生自卑心理。

2. 逆反消极心理强烈

在中等职业学校, 部分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亲友的影响, 过多或过早目睹社会的阴暗, 内心深处不自觉地形成心理定势, 对学习与班规校纪有严重的逆反消极心理, 对教师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我行我素, 生活上自暴自弃、得过且过。

3. 人际交往障碍

中职生自跨入校门起, 所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全新的环境, 内心迫切渴望与人交往、宣泄情感, 但主动性不强, 且缺乏基本的交往知识和技巧。在实际交往中, 存在着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念去要求他人的情况, 对他人的优点难以认同, 对他人的缺点又难以容忍, 往往易引发人际冲突。

4. 情绪控制能力差

情绪良好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 情感丰富, 情绪富于变化;对事物充满好奇心, 易感情用事, 但缺乏冷静, 不能明辨是非;情绪波动大, 两极化现象明显, 快乐时常兴奋过头, 挫折悲伤时常抑郁消沉;情绪控制能力差, 易冲动。

5. 盲目追求个性发展

少数中职生属于这种类型。这部分中职生由于对学习无兴趣、无目标、无动力, 对所学专业冷淡, 精神无所寄托, 其行为由紧张、压抑转向标新立异, 盲目追求个性发展, 主要表现在奇装异服, 嘴叼香烟, 寻求刺激, 蛮横任性, 目空一切, 争强好斗。

四教师如何处理中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 使他们逐渐形成健康的心理。

1. 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如果教师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那么他的一言一行将使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严重。而今天的中职生, 他们多为一些“学困生”, 教师要多了解他们、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在工作中, 要全面体现自己的“爱心”, 中职教育工作者要共同倡导对学生的爱、对工作的爱、对学校的爱。

2. 明确告诉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就用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 当年读书成绩最优秀的同学, 今天是不是最成功的, 成绩平平的同学是否就是最没有出息的。

3. 指导学生树立信心

在现代“知识经济”社会时期, 不读书是不行的, 但读高中考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 我们没有机会读高中, 就到职校学技术、学技能, 只要勤于训练, 积极动手就能成功。

篇4:如何疏导中职生的逆反心理

关键词:中职生;疏导;逆反心理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6-0042-02

中职学校学生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最容易出现的心理表现就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若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逆反心理还容易造成感情失控,学生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可能会造成大错。因此,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具体原因,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塑造健全的人格。

一、中职生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

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在中职生中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对某类事物产生了厌恶、反感的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无论对什么人什么事都表现出怀疑、抵触或不满;对长辈的言语置之不理,甚至直接反对乃至反抗;这种反常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就是心理学所指的逆反心理。

二、中职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1.主观原因

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时期最容易发生。中职学生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脑机制的变化,使得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表现出难以理解的莫名其妙的烦躁、厌恶等情绪。他们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有意无意地进行回避,产生反感甚至背离。学生在中职与中学阶段相比,学习目的、需要、动机不同,他们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能正确地转到社会所要求的行动上来,因而极易产生逆反心理。

对立型性格特征也会产生逆反心理。如有的学生对老师、家长讲的事情,总要拧着劲来,其实他心里也明白老师和家长是好意,但他已形成了这种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方式,常常是不由自主地对着干。

2.客观原因

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出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和党内腐败现象,如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执法犯法等,这些不良风气使少数学生对国家前途悲观失望,对媒体宣传的内容产生很强的抵触情绪。中职生入学后,极力想从父母的监督下独立出来,改变对父母的依存关系。父母越是关心、体贴和爱护,学生就越反感、抵触。另外不同家庭中培养出的孩子具有不同的心理品质和个性,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导致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

三、疏导中职生逆反心理的对策

1.以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抚平受伤的心灵

笔者经常接触学生,从学生的行动、情绪反映、言谈、反馈等来了解他们的心态及其变化。实际上,逆反心理正是自尊心的一种畸形表现,学生最大的懊恼便是别人不尊重自己的意见,这样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因此当务之急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引导学生走出情感的误区。

笔者在担任2009级财务会计(1)班班主任时,班上有一个男生,由于性格比较倔强,之前经常和老师闹别扭,对老师、家长的话置之不理。上了中职以后总是以一种敌对态度来对待老师,语气强硬,并总是带着嘲弄和挑衅的表情,交流和沟通都很困难。上课时,该生总是做些小动作,故意大声说话扰乱课堂秩序,不管老师怎么说教都不愿改正。因此,所有的任课老师都对他深感头疼。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消除他的敌对心理,防止课堂纪律进一步恶化,笔者决定在班里增加一名班干部,并且这个职位由他担任。在班会课上笔者罗列了班里几个突出的不良现象,并提出要增加一名“副班主任”这个职位,当时这位男同学还在座位上不停地扭动着身子,笔者走到他的身边说:“XXX,这个职位能不能由你来担任,我相信你可以胜任的。”他愣了一下,表示坚决不同意,面对他的挑衅笔者没有动怒,而是思之再三,然后把他叫到办公室和颜悦色向他讲明这个职位的工作有多重要,并向他表明老师很需要他的帮助。他沉默了一会说:“没有人会听我的,我自己都那样,谁会听我的?”笔者拍着他的肩膀说:“你以身作则带好头了,同学们肯定会听你的,并且还会佩服你。相信我,我不会看错人的,你一定可以的。”面对他的不自信,笔者给予了他积极的肯定,他答应试一试。看着笔者脸上的微笑,他的脸上也扬起了笑容,神采飞扬,一路小跑地回教室了。没想到就因为这样给予他的肯定,这位同学逐渐变得和善,易于相处,上课认真了,对人也热情多了,而且还经常给笔者出主意,帮助管理班级。可见,老师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沟通,让他们感受到尊重,既能改善师生关系,也能让学生向好的方向转变。

2.以赞美代替批评,引导学生走出心灵的误区

很多学生并不是真正的叛逆,他们只想通过某种方式得到老师的关注,以缓解焦虑情绪。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这点,多赞美少批评。

在中职一年级第一学期,笔者教的学科是《经济学基础》,虽然这是一门专业课,但是内容枯燥,乏味,很多学生都不喜欢这一学科。个别学生更是表现得更加厌恶、反感,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笔者常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一次,笔者让学生写一份理财方案“假如我有100万”,笔者细心研究,课堂上特别赞美了两个男生的方案。当时这两个男生特别激动,之后对笔者提出的问题不再顶撞,而是饶有兴趣地思考。这两个学生之前是“集体抱怨”的对象,老师在课堂上经常批评他们,而这次笔者突然赞美了他们,让他们觉得受到了老师的关注和重视,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上课不再和笔者对着干。其实每个学生都是有优点的,他们渴望理解,希望得到认可,并由此获得信心,因此,老师可以用赞美的方式来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引导他们走出心灵的误区。

四、小结

中职学生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小视的社会群体,他们应该是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的青年群体,也必定是未来社会发展进步和城乡建设的生力军。心理教育在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担负着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用自己的言行威信影响他们,做“人之楷模”,这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成败,进而影响着学生的命运和未来。

参考文献:

[1] 李娜,张大均.中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08(20).

[2]赵贵飞.对中职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J].新课程(中旬),2013(06).

[3]李蔷.探析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J].华章,2013(23).

篇5:浅谈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素质;心理问题;心理健康辅导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6-0043-02

一、对心理素质重要性的认识

现在的学生从物质生活上来说,无疑是幸福的,但精神上却并不轻松。改革开放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应试教育,过重的课业负担状况有所改善,学生出路也比过去多了,但是,生活,学习,成长中的困扰,仍会给学生带来许多压力。加之世俗流行的狭窄的竞争攀比,快节奏的生活,繁重单调的课业负担,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还有来自成人的焦虑情绪,无不给现代孩子带来精神的困扰和心理上的不平衡。尤其以独生子女为中心的今天,许多孩子都变得敏感,脆弱,心理素质欠隹。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潜能的发挥是受心理状况决定的,要做合格的人才,必须注意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保持。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的表现和行为效果

国际卫生组织把健康概括为:身体无缺点和疾病,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有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

针对中职生的具体实际,一般认为,心理健康的中职生,不仅能客观地对待现实,而且能正确地评估自己;乐于与人交往,有稳定的乐观的情绪,即使遇到挫折,也能自我调适、乐于学习,并且能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争取获得最大成绩。概而言之,心理健康的中职生当能保持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由此,我们归纳出心理健康的中职生所特有的五大主要特点:第一,健全的人格;第二,敢于正视现实;第三,恰当的自我观念;第四,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五,热爱学习生活。这些构成了评价一个中职生心理健康与否的主要标准。

三、中职生不健康心理的几种状态表现

1.学习问题:中职生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这个群体最主要饿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缺乏动力,学习困难,焦虑等。

个案:中职生超负荷的学习担子,使有些人精神紧张,寡言少语,忧心忡忡。学生A学习成绩很好,平时测验、考试总排在班第三至四名,但她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于是整天埋头学习,总是担心下次被别人超过,不能保持第一,满脑子是问号:“有人超过自己怎么办?”由于过分担心,晚上十二点多钟也不愿睡觉,第二天上课却无精打彩,这是由于不能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正常竞争,压力过大而产生了严重的紧张情绪,焦虑过度,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人际交往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也是中职生反映教多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乡关系。

个案:学生E生长在知识分子的家庭,父亲对他要求非常严格,但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和生性好动、好玩的性格特点,小E总是不能长时间静下来坚持学习,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班中下水平。而与小E原来水平相差不远的小华经过不断的努力,学习成绩逐步进步。面对着老师对小华的赞扬和父亲对自己的责骂,小E的心理发生了明显的扭曲,他开始想方设法攻击小华,挑拔小华与同学的关系。过份的嫉妒心使他性格变得古怪起来,神经过敏,总怀疑别人与他过不去。

3.青春期问题:由于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的时期,出现了很多相应的心理问题,比如:早恋,情绪不稳定,自制力较弱,过分关注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等。

个案:某学校中职生吴某随着青春期生理的变化,情感也随着变化,男与女 意识的增强,为找精神寄托形成单相思,由于情有独钟,神情恍惚,不可自拔,酿成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的后果,令家长和老师都大吃一惊。

四、进行心理辅导的途径和方法

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抽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孩子安排有意义的聚会,设计各种温馨的家庭活动,利用亲情来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3.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教师要正确对待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4.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利用学生的某个优点,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开发,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会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5.本人的自我调节: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6.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中职生的心理问题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⒎ 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从报刊杂志的报导中,我们可以看到已越来越多的学校和社会团体重视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有部分学校除不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查外,还定期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一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辅导,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心理环境。许多中学还加紧派教师接受心理学方面的培训,经过培训,许多教师深受启发,重新正视自己在学校扮演的角色——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要让每个学生将老师视为知已,尽量缩小人为造成的心理差距,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

参考文献:

[1]于泽滨.师德论[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3.

[2]吴宗宪主编.青少年不良行为的矫治与防范[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

[3]李健民.班主任工作心理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

篇6:试论中职生的特殊心理及对策

关键词:中职生;特殊心理;对策

近几年,中职学校普遍面临着生源素质下降的困境。从生源的情况来看,不会读书、成绩不好的学生才选择中职学校,这类学生多缺乏自信心,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形成消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那么,中职学校应该如何开展教育,把这些稚气的中学生培养成为有道德且有一定技术水准的人才呢?

笔者通过对潮州市湘桥区虹桥职业技术学校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心理问卷调查,找出了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

一、中职生的特殊心理

1.“读书无用”的心理。

大多中职生长期背负“后进”的包袱,一直认为自已就是一个“失败者”,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不爱学习,不思进取。而社会上用人不公、分配不公的人情关系现象也从反面证实了“读书无用论”。这种错误的认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了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读书无用论”成了学生自我调节厌学心理的精神信条。所以,大多数中职生学习兴趣淡薄,对自身不严格要求,抱着“混完学业混毕业” “没有水平混文凭”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是一种活受罪,但是迫于教师、家长的压力,又不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或者找伴玩。他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不愿做作业。对教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

2.前途迷茫的消极心理。

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的强烈致使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分配两极化。这对于中职生来说就更难适应,心感前途渺茫,认为学好与不学好一个样,反正毕业后都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不少学生抱着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部分学生则是坐等学校给找一份工作,认为学校总应该想办法。有些家长则把学校看成孩子避难的地方。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来到虹桥职校是没有什么目标的,有的仅是因为现在出去打工年龄太小,在这里多呆三年再去工作会比较适合。

二、中职生产生特殊心理的原因

1.家庭的原因

“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但是家长的期望与孩子的实际情况往往存在一定差距。由此,学生产生了两种心理压力,一是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表现不符合家长的要求会挨责备而产生心理压力;二是比较懂事的孩子怕辜负了父母的一片苦心,心理压力更大。大部分家长把自己年轻时未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有的家长期望值高,就经常拿自己孩子与优秀的同龄人相比,这样子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怎么做都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有的家长会抱怨,“我打工多么辛苦供你上学,你却不懂得珍惜,不好好学习”。对于父母的这种做法,学生先会努力去做,可是如果长期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就会放弃努力,产生逆反心理,做出反抗,甚至走向极端。

由于许多家庭受文化水平限制,家庭教育能力薄弱,教育水平低下。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不平衡或教育方法不正确等常导致教育力量的内耗。家庭成员对孩子的影响是直接的、大量的,而且也是复杂的。有的家庭,政治、思想、道德倾向与表现较好、较一致,是一种有明显良好特征的德育环境。有的家庭,政治、思想、道德倾向与表现不一致,父母双方对子女要求不一致,过分溺爱或专制易使子女形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意识,集体观念淡薄。有的家长,自身表现不错,但有严重的封建家长制作风,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讲民主,不进行说服教育,管教很“严”,用错误的方法,呵斥、讽刺、挖苦,采用各种方式的体罚,各种方式的强制手段,结果把孩子“逼”上人生危险之途。有的家庭对孩子只有期望,且期望值过高,没有具体要求,也没有经常做好教育工作,则使孩子迷失方向,找不到重心。

2.教师的态度。

近年来,中职学校因高校扩招,社会需求变化等原因,出现招生难、教学难、管理难等一系列新问题,招收的学生大多是学习成绩差、组织纪律差的“双差生”,教学和管理的难度增大。由于中职教育没有太大的升学压力,目前还没有非常合适的衡量教师工作的量化手段。所以,一些教师就产生了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应付了事的想法。也由于教育现实情况,大部分中职教育的工作者要么不是师范类出身,要么是从普教调整过来的。所以,教师通常会把中职生与普高的学生进行比较,常抱怨“这里的学生都是不爱读书的” “这里的学生都是差生” “这里的学生无药可救”。老师的这种态度也使更多的学生产生“被抛弃”感,严重者放弃学业,放纵自己。

3.社会和教育体制。

目前,虽然教育一再进行了改革,社会用人制度出现了可喜变化,但仍然未能走出“应试教育”的束缚,用人制

度也未能完全打破“唯文凭”的观念,而且社会对职业学校存在不公正评价。这些偏见,更使中职生产生了前途一片渺茫的想法、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

三、解决中职学生特殊心理的对策

通过对中职生的特殊心理及产生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学校和家长要正确引导,特别是学校要发挥教育的主阵地,改变教育方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1.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明确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教师只有端正心态才能教育好学生。这是解决所有教育问题的前提。首先,中职教师既然投身职业教育,就要有那种“在困境中寻找希望”的精神,把中职教育当作一种人生追求来看待。其次,中职教师要清楚自己到底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中职学校培养的是一些基层的技术工作者。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动手能力,才是培养的关键。教师大可不必因为学生文化课成绩不理想而过度地批评他们。

教师还要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做到关心、尊重和热爱学生。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达到关系和谐、心理相容,学生才乐意接近教师,才愿意听教师推心置腹的说教,也只有这样才能清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同时也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仅使该教师的教育徒劳无功,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师生对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改变学生的落后现状和不健康心理,而且能使职校越办越好,提高办学水平。

虹桥职校的办学理念是“学一技之长,成一生事业”,也推行“有改变就是进步,有进步就是成绩”的教育管理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启迪其学艺信心,让他们学到知识,学好技能,学会做人。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亮点,有一点点的进步就要适时地表扬,让他们更加自信,更加有动力地去学习,去做得更好。

2.家长要负起教育的责任,配合学校教育。

家长为孩子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心血、时间和金钱,毫无疑问,是想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有自立于世的能力的人,这种愿望非常强烈。但往往很多时候孩子并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这时候家长更不应该感到不满或失望,而是要多一份理解,静下心来好好考虑对孩子所采取的教育方式是否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教育孩子不像解数学题,错了还可以纠正,还可以反复修改。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允许出现这种失误。如果失误,也许就埋没了孩子的天分,也许就抑制了孩子优良个性的形成,也许就阻碍了孩子求知的欲望,也许就泯灭了孩子的创造力,说得严重一点,也许就葬送了孩子终生的前程。正因为如此,家长的责任重于泰山。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跟家庭的共同努力。

3.社会不应该有偏见,教育体制必须进一步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普通高中,因有升学的压力,难免重视高分学生,忽视中等生和差生,从这个角度上讲,要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存在很大困难。“教育机会人人均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录取了文化课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使得他们能和成绩好的学生享有同等的教育机会,这就弥补了普高不能使每个人享受教育机会的不足。而且,中职生是文化课比不上普高的学生,并不是能力比不上普高的学生。只有增强中职生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之自信自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中职生的文化课虽比不上普高的学生和大学生,但是在技术方面的工作都是可以和普高的学生和大学生竞争的。企业单位应该去除“高学历,高能力”的就业偏见,给中职生一个公平竞岗的机会。

“人之初,性本善”,人本来并无好坏之分,人本来也并无心理弱点,许多不良心理都是后天的环境所造成的。因此,要矫正中职生的不良心理必须多方营造出“感恩,理解,宽容,悦纳”良好的氛围。学校应发挥起主导作用和主阵地,与社会和学生家长配合,只要认真对待、对症下药是不难解决中职生的特殊心理的。

(作者系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虹桥职业技术学校校长)

篇7:关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来自家庭和所处的特定校园环境以及社会,中职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成长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困惑与矛盾。当前,中职生在成长、学习、生活以及择业与求职等方面表现都表现出相应的问题,如下:

1.在学习和自我认识上。

目前,绝大多数中职院校的学生都认为进入中职学校学习是个迫不得已的选择,自己并不愿意在中职学校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都表现出明显的被动性。觉得自己学什么都不行,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什么信心。常常自惭形秽,做事也缺乏主动性。再加上他们初中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能力有限,听不懂课,又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难免感到束手无策,困难重重,因而无心向学,厌学情绪严重。在自我的认知上,也觉得处处不如别人,便产生自卑心理。

2.对生活的态度上。

在中等职业学校,部分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亲友的影响,相对同龄人看到更多的社会阴暗的一面,再加上从网上获得的消息,无法对错综复杂的信息量进行筛选。觉得社会充满黑暗,人与人之间都是尔虞我诈,因此,对社会对生活都存在着抵触情绪,常常是我行我素,不太关注他人的感受。生活上随意放纵,得过且过。既没有幸福感,也没有成就感。

3.在人际交往上。

中职生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有时并不协调,在家庭中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因为缺乏沟通而变的异常冷漠,在学校中职生和同伴、老师也缺少沟通,这样就更难融入集体和社会。他们常常沉浸在个人世界里,或者热衷于网络交友,使得现实的人际关系更加冷漠。

4.求职择业上。在当下,即使是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中职学校的学生也同样面临着就业压力,绝大多说学生都会担心用人单位会对他们持有无形的歧视态度。在当下这种就业市场,能否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成为了中职学生的重要忧虑。当然,这批90后学生,很多都是没有吃过什么苦,所以常常难免会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在这种状态下,他们对未来、对自己实质都没什么把握。

二、改善中职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如今,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中职学生的心理负担问题,就需要按照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潜能,从根本上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就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建立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

环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校应不断地美化校园环境,改善教育教学设施,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根据专业设置需要,建立社会实践与实习基地,丰富学生课外生活;重视校园教育阵地建设,多出反映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校报、黑板报、宣传栏,结合利用校园网站、校园广播、电视台等媒体优势,充分发挥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功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各种比赛、表演、联谊及中职生社团等活动,这样不仅能使新生自进校门那天起,就能感受到温暖与关怀,促使他们及时地转换角色以适应新的环境,而且也能帮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强自信,积极调整心态,进而明确自己生活的目的、意义及生命的价值。

2.建立稳定的师生关系。

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自我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教师的良性引导。作为教师,不仅要热爱和尊重学生,还要和学生建立起互相信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学习过程中, 给予他们最大的关怀和信任,在生活中,也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使他们树立起基本的自信心,并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我。

3.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心理健康网络。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学校,但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配合。

首先,学校要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环境是中职生建立健康心理的外在条件,同时要加强教师的自我修养和素质建设。

其次,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影响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家长也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变家长作风,建立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最后,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因此,政府应建立和健全对大众传媒的管理机制,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规范影视、书刊、电子市场,加强对歌舞厅电子游戏室的管理,优化社会环境。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参与营造良好的氛围,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才能得到普遍提高。

4.在中职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要针对学生特点,分年级有选择、有规划的进行有关心理知识的讲授,结合本学校的实际,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心理知识,使他们能够重新认识到自己,强化自我的意识,辅助他们树立起更好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建立心理咨询站和心理宣泄室。

建立心理咨询站可以给来访者以帮助启发和疏导,以缓解或消除来访者的心理障碍,促使其心理和人格向健康方向发展。心理宣泄室可以给压抑的心理提供一个宣泄的途径,避免学生因心理问题积压太多而积重难返。宣泄室可以内设沙袋、橡皮人、墙壁装饰高山流水图画,门窗密闭,学生可在内宣泄不良情绪,释放心理压力。

总之,中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不能回避和忽视,应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他们迅速摆脱不良心理的羁绊,在人生的道理上平稳健康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1]胡永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2]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上一篇:会长发言定稿7.1下一篇:六年级数学德育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