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2017高考改革方案

2024-08-20

河北2017高考改革方案(通用14篇)

篇1:河北2017高考改革方案

河北省年底出台高考改革方案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本报讯(记者马利)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大致时间节点是:今年上半年研究出台实施方案,年底前出台实施办法;2015年秋季开学正式实施;2018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将体验全新的高考。2月26日,我省教育工作会召开,省教育厅厅长刘教民在会上首次公布高考改革步骤。

据了解,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重要思路是,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外语实行一年多考;高职院校实行分类招考。

今年,教育部将出台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违规处理等5个配套实施意见。要求各省根据教育部总体方案和实施意见,于今年上半年出台改革实施方案。其中,改革试点省份要在上半年出台试点实施办法。“我省是生源大省,推进改革既要积极更要稳妥。”刘教民称,因此设想进行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时间节点是:今年上半年研究出台实施方案,年底前出台实施办法,2015年秋季开学正式实施。实施前,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则,提前公布高考改革方案,让社会公众对考试制度改革有一个清晰、明确的预期,也就是我省2018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将体验全新的高考。

与之配套的是,我省将进一步改革与完善高中学业成绩评价,要建立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考查学生高中学业完成情况,分别采用合格和等级方式来呈现考试成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和优势以及将来所报考高校的要求,选择部分等级性考试科目。同时教育部门将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一门课程可以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计最好成绩。

刘教民要求,为了适应高考改革,高中课程改革与教学必须提速。“因为我们现在的高中按课程改革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实验室不够,实验仪器不够,个别高中学校连一个通用技术实验室都没有。就是有的,课程开设也达不到理想。这些短板,我们必须在一两年补上,不能耽误改革,不能耽误教学。”

篇2:河北2017高考改革方案

今年3月,山东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考试分为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

6月3日,山东省教育厅印发的《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提到,2017年入学的高中生,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执行“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全国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和考生选考的三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该方案有效期至2022年8月31日。

学业水平考试分合格考和等级考

作为“两依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业水平考试一直是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考试到底如何考,包括哪些内容?根据要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

合格考试覆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包括语数外、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

此外,等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条件成熟时,增加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目。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优势以及高等学校招生的要求,在上述科目中选择3个考试科目,而且所选科目的合格考试成绩必须达到合格。

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其中,艺术、体育与健康科目的合格考试,采用“过程性学习成果+专项测试”的方式确定成绩,“过程性学习成果”和“专项测试项目”、评分标准、操作规程等全省统一制定,各市教育局统一组织施测。

根据计划,2017年入学的高中生开始实施该政策。也就是说,到2020年,2016年开始使用的高考文综、理综全国卷将被全省统一命题的“学考”所取代。

过不了合格考试离校两年内还有机会

根据安排,2017年入校的高一新生将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也就是目前正在读初二的学生。据了解,具有普通高中学籍的在校学生、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学生、社会人员均可以参加“学考”。同时,具有普通高中学籍的在校学生和申请普通高中同等学力的人员应参加合格考试,而报名夏季高考的所有考生须参加等级考试。

据了解,合格考试每学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每学年上、下学期末。高中学生在校期间,第一次参加合格考试的时间不早于高一下学期末;艺术、体育与健康科目的合格考试时间为高三上学期末和下学期的4月份。也就是说,高中期间,每名高中生有两次机会参加艺术、体育与健康科目的合格考试,其他科目则有5次考试机会。

合格考成绩作为核发毕业证书的依据。学生在校期间因未通过合格考试而没有取得毕业证书的,离校2年内可继续参加有关科目合格考试,合格考试成绩也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以及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

与合格考不同,等级考试将于高三上学期期末进行,且每科目只为在校学生提供1次考试机会。此次考试最终等级将被纳入高考总成绩,对录取产生影响。

等级考试成绩分5级全省统一命题

等级考试科目只为在校学生提供1次考试机会,时间为高三学年的上学期末,只可以在通过了合格考试的科目里进行选择。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参加等级考试随普通高中高三学生进行。

等级考试成绩分为5个等级,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和E等级共25%。

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所有科目成绩将提供给招生高等学校使用,其中,学生自主选择的3个科目等级考试成绩纳入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等级考试成绩有效期为12个月。因休学后复学到下一年级的学生,原等级考试成绩无效,需重新参加考试。

篇3:河北2017高考改革方案

一、2017高考英语改革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一) 突破了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

2017年英语高考制度改革, 并非降低了英语在高考的重要性, 而是进一步巩固了英语作为主科的绝对地位, 实施一年两考的政策, 大大突破了“一考定终身”的传统高考制度, 使得学生能够在整个高中阶段有多次机会刷新高考英语分数, 改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 分散学习压力, 注重平时积累, 全方位提高英语能力, 在多次考试中不断锤炼自己。

(二) 有利于拓展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空间

2017年英语高考改革改变了以往英语高考的计分规则, 而是以等级来更加科学地评定英语成绩, 高考英语不再采用以卷面分数为高校录取基准, 而是通过登记划分做以体现, 高考招生时, 不同的学校会对英语提出不同的等级要求, 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利, 更多地赋予学生扩展英语综合能力的空间。

(三) 改变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

在新的高考制度推广下, 中学英语教学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尝试开展分层走班教学, 强化因材施教和分类指导, 采用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 更加突出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营造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积极调整英语学科的教学策略, 重点加强英语学科听说训练教学。

二、应对高考英语改革的教学策略

(一) 改变教学观念, 精准应对英语高考改革

英语教师要明确2017年英语高考改革的目的, 把握国家新高考改革核心理念和精神, 确定英语教学的侧重点, 加强英语口语和听力的教育教学。教师在教材英语教学的同时, 要指导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提前规划, 根据自身的英语水平进行定位。

如果中考基础较好, 则可以加快英语学习节奏, 加大英语知识的吸收, 加强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及习题量、应试技巧的培养, 争取第一次考试就取得理想成绩, 减少后期其他科目学习的压力;如英语水平较差的, 就要稳扎稳打, 做好合理的英语学习规划, 注重基础打牢, 应对每半年一次的高考英语应试机会。

(二) 坚持以学生为本, 侧重听说练习

2017年高考英语改革让英语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改变了中国人的“哑巴英语”困境, 在夯实学生英语基础上, 同时发展学生英语应用语言的能力, 必须坚持训练学生的听力和口语, 英语教师要注重英语教学的侧重点。

所以, 英语教学可以采用小组互动学习的方式, 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转变说教式的课堂教学策略, 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者身份, 加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 鼓励学生将情感投入自主学习英语的过程当中, 让学生从互动英语练习中, 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教学活动

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是提高英语学习的重要条件, 英语教师要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教学活动, 让学生能够提升英语学习的兴趣。

如采用“看电影学英语”的形式, 通过看电影追美剧就把口语轻松搞定, 学习的内容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书本或者课程, 而是最新、最流行的美剧和电影;如开设“英语模仿秀”课程, 英语配音模仿的大量片段通常来自于热门电影和美剧, 如《生活大爆炸》《神探夏洛克》《破产姐妹》等, 各种语速、情绪夸张、角色特点突出, 考察学生的英语语音以及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同时还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结语

2017年高考英语改革的推广, 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整体科学的规划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高中英语教师要全面深入分析2017年英语高考改革的目的, 把握国家新高考改革核心理念和精神, 明确英语备考中课堂实际操作的思路和方法, 侧重加强对学生听力和口语的学习教育, 加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实用性, 为学生下一步的语言发展打好了口语基础。

参考文献

[1]任晔.顺应中高考英语改革要求, 重塑英语教学体系.吉林教育, 2014, (02) .

篇4:河北2017高考改革方案

从今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开始,北京将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英语听力考试从笔试中分离,一年两次,实行机考;在录取批次中,将取消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并。

2016年,北京高招政策总体稳定,同时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打下基础。为配合改革实施方案,北京市将制定高考综合改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听说机考、综合素质评价等系列配套文件。其中包括建设英语听力标准化机考考场;做好中学教学调整、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学生选科指导和高校选考科目范围等,确保各项改革平稳顺利实施。

上海:推进小学兴趣化体育课改

上海将组织专家编写小学体育教学案例资源库,开展体育教师专题集中培训,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推进小学兴趣化体育课程改革。

从2015年6月起,上海在22所学校开展小学兴趣化体育课程改革试点工作,成立课题项目工作组,以项目引领教学实践。学校开展以主题教学、情景教学和游戏教学为主体的兴趣化体育课程教学设计,努力做到在游戏中凸显教学重点,在活动中体现体智结合。

目前,上海已编写完成《小学一二年级教学内容游戏化资料汇编》,小学三至五年级教学内容游戏化资料编写正在推进。今后将通过区教研员的引领,立足学校体育教研联合体所包含的周边10所学校,建立更大的学科研究团队,扩大兴趣化改革范围。

四川:教师评优应有交流轮岗经历

四川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意见》。

四川省明确,2016年确定部分县(市、区)开展交流轮岗试点,2017年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全面实施,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市、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

四川省规定,在同一学校连续任职满3届(每届任期3年)的校级干部、任教满9年的教师原则上应当交流轮岗,且校长交流轮岗的年限原则上不少于1届,教师交流轮岗的年限原则上不少于3年。各县(市、区)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交流轮岗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教师不少于应交流轮岗教师的10%,其中骨干教师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从2017年起,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参加省级评优表彰,原则上应有1年以上的交流轮岗工作经历或3年以上的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经历。

江苏:丹阳建立德育协作片区

本着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促共进的德育工作新格局的原则,近日江苏省丹阳市教育局将全市中小学划分为7个德育工作协作片区,由德育工作专家委员会成员引领,设立片长、副片长学校,每个协作片区确立一个研究主题,其中小学东片主题为“锻造班级精神”、小学南片主题为“本土生活德育研究”、小学西片主题为“一班一品,以校训铸班风”、中学东片主题为“传递关爱,铸造未来一一关爱外来务工子女教育活动”、中学南片主题为“八礼四仪行动研究”、中学西片主题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高中片主题为“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研究”。

丹阳市教育局副局长谢春华在2016年全市政教(德育)主任会议上指出,整个年度教育局德育科将以片为单位定期围绕主题开展层次性、开放性、实效性的观摩、展示活动,各校一定要有传承、有抓手、有引领,真正明确目标、大胆创新、认真落实,依据学校传统和特长,做到灵活高效、优质辐射,从而真正推动德育协作片工作系统化、常态化、品牌化。

广西:148所农村校试点“双师教学”模式

广西将在74个县(市)148所农村学校开展“双师教学”模式培训改革试点工作,使这些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精准提高一批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素质和能力。

“双师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基于远程授课的网络平台,由城市中小学的一线优秀教师担当主课堂教学,由农村学校作为第二课堂,以远程直播的形式为农村学校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使农村学生在“城市+乡村”双师模式下进行课堂学习。

广西计划到2020年,开发出覆盖试点地区小学、初中所有主干学科的优质课程资源库,开通自治区级优质课程资源网络共享平台,以点带面,组建一支覆盖自治区、高校、县(市)三级的试点指导专家团队,努力实现试点地区全部乡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

(以上部分信息选自《中国教育报》,

篇5:河北2017高考改革方案

高考改革一直是考生和家长关心的话题。2017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正式版出台了吗?据了解,《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已于7月8号正式颁布[宁夏教育网]。这份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初定为考语数外三门(注:指全国卷,下同),外语一年两考,再让学生选考三门,按五级制评价。高考改革方案具体如下:

1、高考命题杜绝繁难偏旧,基本以2013年的试题难度为标准; 2、2016年,英语将正式退出新高考(也就是6月7、8两天将没有英语考试),但是学生的会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A等100分,B等85分,C等70分),学生可以多次报考会考,最终以最好成绩为准;

3、在2016年之前,高考英语分值逐年降低:2015年,英语120分,相应的,语文将提高到180分;2016年,英语100分(会考),语文提高到200分;

4、除了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以外,其它加分政策都将取消;

5、志愿填报也有微调:考前填报,但从明年开始执行平行志愿,第一志愿可以同时报2个,第二志愿可以同时报3个。2017年英语分降,语文分增,2016年,高考文史类、理工类总分均为750分。语文(文理同卷)180分,数学(文)150分,数学(理)150分,文科综合320分,理科综合320分。英语文理同卷,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英语满分100分。英语学科要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回归到学科应有的位置上,突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及课标的基本要求,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权重。考试分值由150分降低到100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三年内有效。目前,中高考改革是大趋势,家长一定要看!!最近很多人问的、英语学科虽然不参加统一高考,但是将采取等级录取,假如你总分考了500分,其中英语90分,按照高考老的制度,你依然可以报一本。但是这样改革后,如果你英语90分,只达到F,那么你选择的院校可能只是三本了!一些家长误以为高考不考英语了,这是错误的,只是英语考试的方向改变了!更加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和听说能力!不要因为一时的误解迷惑而耽误了孩子的未来!

【改革方案】

◆取消一本线,保留本科线,文理不分科。

◆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可多次参加。按150分制,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成绩。

◆除语数英外,其余学科都分等级考和会考。会考分合格与不合格,等级考按满分60分制。两者择其一考试。最多可选6个学科参加等级考。最终选3科等级考成绩(满分180分)计入高考。

◆高考考语文,数学两科,各150分。与英语成绩和3科成绩合并,总分630分。

【政策解读】

◆取消一本线,保留本科线。致使各大院校会设置自己的专业线,好高校,好专业的竞争变得尤为激烈。

◆文理不分科会导致试卷难度上升,对善于文科的学生不利,善于理科的同学扩大了竞争优势。

◆明面上,英语退出统一高考,但其实竞争变得更加残酷。名校对于英语成绩有要求,这就促使你不断提高成绩。改革前如果你的英语成绩不够好,可以通过优势学科拉分。改革后,英语成绩不够好,甚至可能失去进入名校的资格!

◆三科等级考的存在,使得每门学科都要均衡发展。

【应对策略】

◆夯实所有学科基础,不让任何学科成为“短板”。

◆高中知识抢先学习,避免学习落差。新高一开学后,就将面临“分班考”,分班考将是抢占高中优秀师资的一个机会。很多学校都会拿高一期中试卷作为考卷。这就要求你,各门学科在暑期达到高一期中水平。

◆极其重视英语,从现在开始抓起,力争第一次英语社会化考试,就考最高分,减轻日后的学习负担。

◆提前树立目标,为“高校自招”做准备。

【准确定位英语】

◆高考改革后,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三年六考。考生可多次参加,取最高成绩。这就意味着考生如果能在自己英语水平最好的时候(中考后)把握时机,在高一就尽早考出最好的成绩,那么就可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拿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

◆英语课程需要我们科学合理地规划。在高一想取得英语社会化考试的最高分,需要在初中做好充足的准备,做好初中三年英语的整体科学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力争在初中三年夯实英语的基础,一举决胜中考进名校,摘取英语高考最高分,两全其美!

【英语课程规划】

◆英语考试无论如何改革,考试内容的基本体系不会改变。英语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才能从容应对各种形式的英语考试。

篇6:河北2017高考改革方案

一、英语退出高考统考系误读。

针对“高考改革方案2017年实施,英语退出统考”的传闻,教育学会会长称,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多次考试是改革方向,但这并不等于英语退出高考。

二、一年多考

人们关注的“一年多考”目前已具备实施条件,一年最多考两次,取最好成绩;除英语外,以后其它学科也将探索一年多考。

三、2017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正式版)的几大亮点

(仅作参考,请以正式发布的方案为准)

1.语文提分,英语减分。可喜的是数学分数不变(不加分,数学加分方案未通过)。

2.高中每学年大考2次,高中考6次取6次中最好的成绩作为高考成绩。

3.文理不分科,教材于2014年改版。

篇7:河北2017高考改革方案

2014-12-05 12:16:33 来源:中国江西网

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叶新阔报道:12月5日,记者从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江西省2015年高校招生考试工作实施意见》正式发布。

根据实施意见,从2017年入校的高一新生开始,江西省高考将实施“外语一年两考”和“高考不分文理科”。2015年起,江西省高考将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

2015年起江西高考将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曹正龙表示,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经江西省政府同意、教育部批准,从2015年起,江西省普通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统一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命题卷,不再进行江西省语文、数学、英语科目的自行命题。

报考高职(专科)层次的技术科目和“三校生”对口招生的考试科目仍由江西省单独命题。

随迁子女学籍证明须由当地教育部门加盖公章

据了解,外省籍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必须具有江西省高中阶段一年以上学习经历并取得我省学籍,学籍证明必须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加盖公章,才能在江西省报名参加普通高考。

考生必须在高考报名时或报名信息复核期限内,在报名点通过机读二代身份证采集基本信息。同时,江西还将取消煤炭企业优秀青年定向报考单独招生。

艺术类专业考试12月7日开考 部分考试大纲微调

据悉,全省艺术类美术与设计学类专业统考统一在标准化(或有视频监控)考场考试。全省艺术类专业(音乐学类、舞蹈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下同)统考考点设置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南昌市下罗枫林校区),统考时间为2014年12月7日—12月18日。

江西省还将精简外省高校艺术类专业在江西设点校考高校数量,并实行网上报名。校考分别在南昌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南昌师范学院举行,时间从2015年1月16日开始,历时一个月。

此外,江西省明年体育类专业统考足球项目实行电子计时,并对艺术类舞蹈学专业统考考试大纲进行微调。对舞蹈学专业考生,取消《视唱模唱》科目的考试,相应调整分值比例。即《舞蹈表演、基本功测试、动作模仿》专业考试成绩占比由80%调为90%,《乐理、练耳与音乐常识》理论考试成绩占比调为10%。

2016年起逐步提高外省艺术类高考文化课录取分数

据曹正龙介绍,从2016年起,江西将逐步提高省外高校(含部分艺术类专业列入提前本科批的省属高校)艺术学门类专业本科(即提前本科、三本,下同)录取文化控制分数线,2018年,艺术学门类专业本科录取省内外执行同一条文化控制分数线。按艺术类招生办法招生的非艺术学门类专业,严格执行教育部规定的文化控制分数线。

根据教育部关于“严格限定按艺术类招生的专业”有关规定,2015年起,江西省对可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的艺术教育、服装设计与工程、风景园林、文化产业管理等4个非艺术学门类本科专业,录取时严格执行教育部规定的文化控制分数线;其他非艺术学门类专业(如建筑学、广告学等)原则上要纳入文史、理工类计划招生,若高校提出按艺术类招生,录取文化控制分数线参照非艺术学门类本科专业执行。

硕士研究生考试全省统一配备并使用标准化文具

全省普通高考加大力度实施各设区市所辖县(市、区)范围内监考教师交叉监考。严格执行《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有所列作弊行为之一的,其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在艺术、体育类专业考试和高校自主招生、高职单独考试等作弊考生,其高考文化成绩亦无效。

硕士研究生入学外语、政治、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中医综合、西医综合等科目的考试全省统一配备并使用标准化文具。

从2017年入校的高一新生开始高考“外语一年两考”和“高考不分文理科”

据了解,江西省2015年高考录取工作方面也将进行适当调整。其中,提前批次军校(国防生)、武警院校招生实行平行志愿。提前批次师范类、体育类相应划归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批次招生,实行平行志愿。

篇8:新课改背景下高考改革方案的解读

一、新课改后的高考方案

我国大陆地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已经明确指出:建立以国家统一考试录取为主, 与多元化考试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 高校更加自主自律、政府宏观指导、社会有效监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高校招生考试制度。这也是国家对高考制度改革蓝图的一个基本描述和定位。目前, 我国大陆地区高考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1.“3+X”方案

“3”———语文、数学、外语, 这是每个考生必考的科目。“X”由高校根据本校层次、特点的要求, 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六科中, 或从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文理综合、专科综合中自行确定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 考生根据自己的志愿, 参加高校所确定的科目考试。此方案是目前全国应用地区最广、最成熟的、人们最为普遍接受的。目前应用省份有: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河北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2.“3+X+1”方案

该考试方案应用省份主要为山东省与浙江省, 以山东省为例, 其高考方案实施如下: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X”指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报考文史类、文科艺术类的考生必须参加文科综合的考试, 报考理工农医类、理科艺术类、体育类的考生必须参加理科的综合考试。“1”指基本能力, 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所有考生都必须参加基本能力考试。各科考试分值为语文、数学、外语各占150分, 文、理科综合占240分, “基本能力”测试卷面100分, 将成绩的60%计入高考总分, 高考总分750分。

从2012年起实行普通本科与高职分类考试。主要模式:高考一:普通本科入学考试。面向所有考生, 为本科院校选拔人才同时也为高职院校选拔人才提供有效考试成绩, 继续执行全国招生政策, 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 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高考二:高职入学考试。整合中职对口升高职考试和普通高中升高职考试, 重点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招生, 也面向普通高中招生, 为高职院校选拔人才。实行省自定政策, 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分别录取[1]。

3.“3+1”方案

2011年上海高考采用“3+1+X”模式———即主科:语文、数学、外语 (含听力) 共三门, 加一门文理副科, 从政治、历史、地理, 以及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6个科目中选考1门;另外, 还考一门“X”, 即“综合能力测试”。为减轻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 上海市2012年将取消统一高考科目设置中的“综合能力测试”。本科类别的考试科目设定为“3+1”。“3”———三门基础课程即语文、数学、英语 (含听力) , “1”———选修科 (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政治、历史、地理等6个科目中选一门) , 各门科目满分为150分, 总分为600分。高职 (专科) 类别的考试科目定位“3”门, 即语文、数学、外语 (含听力) 。各门科目满分为150分, 总分为450分[2]。

上海高考取消综合科目是鉴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已经比较系统考察了高中学生综合知识掌握情况。在取消1门科目后, 从2012年起高考时间将从两天半缩减为两天, 从而有利于减轻高考期间上海全市交通、食品卫生、考场周边环境要求、考生和家长心里负担等方面的压力。

4.“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测评”方案

江苏省自2008年开始实行“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测评”考试方案。该方案一出台, 就饱受人们争议。“3”———语文、数学、外语, 语文160分 (文科160+40分加试题) 、数学160分 (理科160+40分加试题) 、外语120分, 满分480分。“综合素质测评”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

“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为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7科。考生报考科类分为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体育类四类, 报考艺术类、体育类的考生可以兼报文科类或理科类。考生在高考报名时根据自己拟参加的专业加试情况确定报考科类。文科类或理科类考生设选修测试科目两门, 必修测试科目五门。文科类考生选修测试科目除必考历史科目外, 可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再选择一门。理科类考生选修测试科目除必考物理科目外, 可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再选择一门。七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 考生选定的两门选修测试科目之外的五门为必修测试科目。艺术类、体育类考生除必须参加全部七门科目学业水平测试外, 还需参加艺术或体育专业测试。如兼报文科类或理科类, 应按文科类或理科类考生的相关要求确定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如不兼报文科类或理科类, 七门学业水平测试可均选择必修测试科目。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成绩当年有效, 必修科目成绩从应届高考之年算起三年有效。

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的成绩以等级 (A、B、C、D) 表示, 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的成绩以等级 (A+、A、B+、B、C、D) 表示, 信息技术成绩以合格、不合格表示, 参加高考志愿填报条件为:学业水平必修成绩+信息技术+综合素质测评成绩, 经常表述为:4c+1合格。语文、数学、英语以分数表示, 学生高考成绩以“语数外总分+政策加分+选修2科等级”表示。政策加分其中包含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有1个A加1分, 4个A加5分[3]。

5.“3+综合”方案

该方案目前在山西省和广东省试行, 以山西为例, 其高考的具体方案实施如下:

2011年, 山西省的高考方案从“3+X”改为“3+综合”,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即“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学生综合发展报告制度”与“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三者相结合。

第一, 考试科目。“3”指语数外, 数学分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综合”指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和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高考改为两天“四场”, 需考语文 (150分) 、数学 (150分) 、英语 (150分) 、综合, 其中理科综合包括“物理 (110分) 、化学 (100分) 、生物 (90分) ”, 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 (每科100分) ”, 共300分。

第二, 实行普通高中学生综合发展报告制度。普通高中学生综合发展报告制度是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重要内容, 由高中学校真实客观地记录所有高中学生高中三年发展状况和综合素质, 包括学生的基础信息、学分修习记录、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实施情况、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生特长及发展的标志性成果、身体素质发展状况、基础素养评价、成长评价、成长自述、学校三年总评和附录等11个方面。

山西省将普通高中学生综合发展报告信息纳入普通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招生录取时, 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高中学生综合发展报告内容均以全省统一的电子档案形式提供给高校, 鼓励普通高校在招生录取时, 对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优秀、综合素质全面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4]。

二、高考改革实践的基本特点

从以上各省、市高考方案的新探索来看, 体现出以下几方面显著特点。

1. 考试内容方面的特点

第一, 坚持考试科目中“3”的基础地位, 即语文、数学、外语。同时, 在稳定国家统一考试科目设置的基础上, 不断尝试考试内容改革, 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 注重基础, 突出能力, 强调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第二, 针对高中课程方案中选修课程的安排, 高考相应地增加了选考内容, 如海南和宁夏高考试卷设置了15%左右的选考内容, 广西和山东则设置了30%的选考内容, 这样有利于学校、教师和学生重视选修课, 避免选修课的设置流于形式。

第三, 科目设置赋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如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浙江省将文理科考试科目分为三类, 在第一类的自选模块中, 考生从“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九个科目的十八个测试题中自主选择六个题目作答。

2. 评价体系方面的特点

第一, 在评价内容上, 各省市在评价体系方面开始力图建立多元、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不仅仅局限于统一考试科目, 一方面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会考) 与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有机结合, 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避免偏科现象。另一方面,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综合素质评价一项中, 各省市方案中的具体规定有所差异, 但是大都包括公民道德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

第二, 在评价结果呈现形式上, 各省市除了采用传统的分数形式外, 在具体方案中采取了以等级形式呈现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结果, 以写实性文字、实证材料呈现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等多种呈现形式。但不可否认, 评价结果中对学生起决定性作用的仍然是高考笔试成绩。

3. 招生录取方式方面的特点

各省市都在积极探索将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学校测试相结合的多元化选拔办法。

第一, 推进高水平大学的自主招生。在以高考成绩为主要依据的前提下, 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可以自主规定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使用, 自主选拔部分优秀考生。

第二, 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特点高校的要求, 分层次、分类别地设置录取条件和制定录取方法。如广东省建立了分层分类的录取模式, 按照普通高校的办学层次, 根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分科类设置普通高校专业录取资格。还有的地区明确规定了免费师范生、保送生等针对不同学生的录取办法、标准和原则。

第三, 平行志愿的实行给学生创造多元、公正的平台。按照高考分数优先, 遵循考生自愿的原则, 对于提前报考及本科各批次院校的考生可以填报三个平行志愿, 对于报考专科各批次学院的考生则可以填报五个平行志愿。这无疑降低了学生填报志愿时的风险与压力,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公开公正的原则。

总的来看, 各省市的高考改革方案都充分体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有关高考改革的精神实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各省市进一步指明了高考改革实践的方向:将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三、现阶段高考改革存在的问题

目前为止, 我国大陆地区基本上形成了以国家统一考试为主、单独考试为辅、保送生和自主招生为补充的高考招生考试制度。高考改革的价值目标总是指向保障公平、提高效率, 但是不可否认, 在高考改革实践的探索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 高考分数在录取中仍是决定性因素, 无法真正实现“择优选才”的目标。现今各省市高考改革方案中, 无论是增加的学业水平测试或是综合素质评价或其他评价, 都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在统考科目上的压力。综合素质等评价大多只是作为高考录取时的参考, 而非决定性因素, 这就导致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虽然出发点是为了减轻学生压力、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在实际中发挥的作用却是非常有限的[5]。因此, 对考生来讲, 起决定性作用的仍然是高考笔试成绩, 仍是以分数论英雄。

第二, 自主招生改革在未能完全实现促进素质教育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政策目标的同时, 却带来了新的教育不公平[6]。截至2011年, 自主招生试点学校已扩至80所, 且以联盟的形式联合招考。但对于自主招生特别是联考的质疑声始终不曾停歇。自主招生的根本目的应该是高校招到与自己办学理念一致的学生, 学生找到与自己发展目标一致的学校, 使原本的高考体制中无法选拔出来的特色学生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实际上, 经过自主招生选拔预录取和加分的学生大多数与高考录取的高分学生重叠, 因此如何确保自主考试不是加重考生负担的“小高考”, 如何确保教育公平农村学生如何避免被边缘化, 这些都将是自主招生考试改革在继续探索中面临的难题。

第三, 高考地区歧视, 区域招生计划配额不公平[7]。我国幅员辽阔, 人口众多, 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区域间文化发展、教育程度以及高校数量和布局的不平衡, 高校在编制分省招生计划时或因受到计划主管的控制或因自身生源取向不同, 使得在文化教育较发达、毕业生就业环境较理想、高校数量多、布点集中的地方招生计划多, 升学比例大。反之, 文化教育欠发达、高校数量少的地区由于招生计划较少使学生升学比例就小得多。因此, 有些区域间录取分数线相差悬殊, 导致考生不得不接受高等教育的不公平, 也导致了高考移民的产生。

第四, 由于缺少有关考试法律法规的约束和社会监督机制, 出现考试舞弊以及各种高考选拔腐败现象。高考舞弊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 渐趋严重,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 处罚太轻。

第五, 与高校自主招生相关的诚信制度、自律意识、政府及社会监督机制没有建立和完善, 从而使高校自主招生面临着公平性、公正性的巨大挑战。同时, 高考还存在程序复杂、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8]。

尽管现行的改革实践中高考还存在诸多问题, 但高考作为一种相对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考试制度, 在大多数国民的心中, 仍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 并且目前也尚未有能替代高考的可行性方案, 高考制度还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因此现行的高考制度需要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2011—2015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http://wenku.baidu.com/view/9ecd3f215901020207409c14, html, 2011-09-20.

[2]张炯强, 焦苇.上海市教委发布上海高考政策调整方案.新民晚报, 2011-09-21.

[3]江苏省高考考试政策.http://wenku.baidu.com/view/6addad82e53a580216fcfec1.html, 2011-09-20.

[4]山西: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 (试行) .http://gaokao.chsi.com.cn/gkxx/ss/201104/20110426/190569023, html, 2011-09-20.

[5]闫守轩, 韩玲玲.从高考改革新方案透视高中文理分科.教育学术月刊, 2011 (2) .

[6]任训学.新课改背景下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公平还是效率.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2) .

[7]邹继良.高考招生制度的不公平性因素及修正对策.教育探索, 2001 (8) .

篇9:河北2017高考改革方案

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消息,2016年10月9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考试中心表示,本次修订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同时合理设置选考模块,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契合课程标准的修订方向。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此次修订具体到9个科目的考试大纲均有调整,其中语文将增加阅读量,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数学强调考查数学文化的要求;思想政治则要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生物引导学生关注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英语没有变化。语文科目将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具体来说,将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同时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2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生可二选一,修订后两个模块都成为必考内容。此外,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endprint

篇10:河北2017高考改革方案

一、时间安排

1.第一志愿填报时间

⑴6月16日10时至17日10时填报军队院校、武警部队院校的一志愿(本科提前批A的军队院校使用本科一批录取控制线,本科提前批B的军队院校使用本科二批录取控制线)。⑵6月24日18时至27日18时填报提前特殊类型批、本科提前批A、本科提前批B、本一特殊类型批、本科一批、地方专项计划和对口本科批的一志愿。

⑶7月19日17时至21日16时填报本二特殊类型批、本科二批、本一少数民族预科班和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的一志愿。

⑷7月31日12时至8月2日10时填报本科二批少数民族预科班、专科提前批、专科批和对口专科批的一志愿。2.第二、三志愿填报时间

⑴7月10日11时至10日17时填报提前特殊类型批和本科提前批A二志愿。⑵7月14日11时至14日17时填报本科提前批B和对口本科批的二志愿。⑶7月19日17时至21日16时填报本科一批和地方专项计划二志愿。⑷7月27日20时至28日17时填报本科二批二志愿。⑸7月31日12时至8月2日10时填报本科二批三志愿。

⑹8月5日18时至6日16时填报专科提前批和对口专科批二志愿。⑺8月11日18时至12日10时填报专科批二志愿。⑻8月13日18时至14日10时填报专科批三志愿。

二、批次安排

录取批次分为提前特殊类型批、本科提前批A、本科提前批B、本一特殊类型批、本科一批、地方专项计划、本二特殊类型批、本科二批、专科提前批、专科批和单招批,共11个批次。提前特殊类型批:部分有政审、面试、体检等特殊招生要求的国家专项计划以及省招生委员会批准列入该批录取的本科专业。

本科提前批A:使用本科一批线录取的院校的军队、公安、司法、小语种、海洋运输、免费师范生等本科专业;艺术联考、艺术校考和普通体育的部分本科专业;省招生委员会批准列入该批录取的本科专业。

本科提前批B:使用本科二批线录取的院校的军队、公安、司法、小语种、海洋运输等本科专业;艺术联考和普通体育的部分本科专业;未列入提前特殊类型批的国家专项计划本科专业;免费医学定向生本科专业;省招生委员会批准列入该批录取的本科专业。本一特殊类型批:在本科一批招生院校录取的自主招生(含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学院和定向就业招生等。

本科一批:教育部批准进入国家“211”工程的高校及原全国重点高校及省招生委员会批准列入该批录取的文、理科本科专业。

地方专项计划:省教育厅批准的省属重点高校面向农村地区考生的招生计划。本二特殊类型批:在本科二批招生院校录取的高水平运动队和定向就业招生等。

本科二批:未能列入本科一批录取的其他院校文、理科本科专业。艺术联考、艺术校考和普通体育的部分本科专业。

专科提前批:公安、司法、海洋运输类等专科专业;艺术联考、艺术校考、普通体育等专科专业;省招生委员会批准进行提前录取的专科专业。专科批:未列入专科提前批的高职专科专业。单招批分本科、专科两部分,包括保送生、体育单招、高职单招等单独招生的学校和专业。对口招生分为对口本科批和对口专科批。对口本科批随本科提前批B录取,对口专科批随专科提前批录取。

预科班分少数民族预科班和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

少数民族预科班分本一预科班、本二预科班,在相应批次后录取。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只招收边防军人子女资格审查合格的考生,在本二批一志愿录取后投档,在本二批二志愿开始前完成录取。

三、志愿设置

⑴普通文史、理工类专业

提前特殊类型批、本科提前批A、本科提前批B和专科提前批设一志愿和二志愿,每个志愿只填报1所院校,二志愿实行征集方式,不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其中,列在本科提前批B的国家专项计划,每个志愿可填报5所院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

本一特殊类型批、本二特殊类型批只设一个志愿,每个志愿只填报1所院校,不实行平行志愿投档。

本科一批、地方专项计划设一志愿和二志愿,每个志愿可填报5所院校,均实行平行志愿投档,二志愿实行征集方式。

本科二批设一志愿、二志愿和三志愿,每个志愿可填报10所院校,均实行平行志愿投档,二、三志愿实行征集方式。

专科批设一志愿、二志愿和三志愿,每个志愿可填报10所院校,均实行平行志愿投档,二、三志愿实行征集方式。三志愿为省内院校。

相应批次的预科班只设一个志愿,每个志愿只填报1所院校,不实行平行志愿投档。⑵艺术类专业

①艺术类校考专业志愿

分别安排在本科提前批A、本科二批、专科提前批,设一、二志愿,每个志愿只填报1所院校,均不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对在我省列有分省计划的院校,由我省统一组织二志愿征集;对在我省未列分省计划的院校,二志愿我省不统一组织志愿征集,由缺额院校自行组织二志愿征集。

②艺术类联考专业志愿

本科提前批A、本科提前批B设一、二志愿,每个志愿只填报1所院校,均不实行平行志愿投档,二志愿实行征集方式。

本科二批设一志愿、二志愿和三志愿,均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每个志愿可填报10所院校,二、三志愿实行征集方式。

专科提前批设一、二志愿,均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每个志愿可填报5所院校,二志愿实行征集方式。⑶体育类专业

本科提前批A、本科提前批B设一、二志愿,每个志愿只填报1所院校,均不实行平行志愿投档,二志愿实行征集方式。

本科二批设一志愿、二志愿和三志愿,均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每个志愿可填报10所院校,二、三志愿实行征集方式。

专科提前批设一、二志愿,均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每个志愿可填报5所院校,二志愿实行征集方式。⑷对口类专业

篇11:2012河北省高考方案

2012年高考开始,河北将按照最新出台的《河北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方案》(以下称《方案》),组织实施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与现行高考方案相比,新高考方案将出现3大变化。

与现行高考方案相比,新高考《方案》在保持科目设置、各科总分值、统一考试时间和仍然使用全国卷等不变的基础上,主要有三大变化:一是考试内容和范围的变化。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考试范围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规定的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外语科目考试恢复了听力测试。二是招生录取方式的改革。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和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部分专业试行单独考试招生。三是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必备信息采集到高考考生电子档案,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同等条件下,高等学校优先录取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等较高的考生。其他符合高考报名条件,没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考生,录取时暂不做要求。

篇12:河北2017高考改革方案

2014年河北省政法干警申论备考:高考改革方向

【背景材料】

高考改革的话题近日在中国社会持续延烧。继“英语拟实行社会化考试”之后,各地新近披露的高考加分项目调整方案,特别是“品德加分”的项目又引发热议,不少网友对此项加分政策提出质疑。

对于这些质疑,教育部相关人员解释,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在高考的加分项目中一直存在,并不是今年新增加的项目,相反,在一些省份,这些加分政策已被陆续撤销。也就是说,就改革方向而言,“思想品德”加分项目并非越来越突出,而是逐渐式微,只是在各地加分项目普遍“大瘦身”的背景下才显得突出。截至目前,31个省市均已正式出台高考新政,此轮高考加分政策大规模调整主要集中在体育、奥赛、科技类等缩减项目及降低分值,其中,最为大刀阔斧的改革就是开始取消奥赛获奖生的保送资格,无论是全国级别还是省级,甚至有不少省份连对这类考生的加分也取消了。锱铢必较,是人们对于此轮各省高考加分调整最直观的感受,正因此,品德加分项目才会如此引发关注。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是高考改革最重要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之下探索改革之路的脚步应该越来越坚定。

【原因分析】

一、高考被称为“中国第一考”。近年来每年都有900多万考生走进考场。由于是“千万人走独木桥”,往往1分之差,就会改变很多考生的命运。高考加分政策实施的初衷是弥补分数这一单一录取标准的不足。

二、但近年来,这一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却出现加分项目泛滥、弄虚作假等问题,使其公平性受到公众质疑。2010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同年11月,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在2014年高考中开始执行新加分政策。

三、加分项目普遍瘦身的主要原因正是为规避这些政策与行政权力过度挂钩的现象,力图治理加分泛滥和加分腐败现象。我国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到的高考改革思路,都要求考试招生相对分离,让政府在考试、招生中扮演宏观管理者的角色,不能参与学生的评价,也不能决定学校的招生。无疑,清理高考加分是改革的大势所趋。《决定》同时指出,要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积极措施】

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要导向是打破“唯分数论”实施“综合评价”,从“单一”到“多元”的综合评价录取机制应该指向“多位一体”:

一、让统一高考成绩从唯一标准变为“标准之一”;

河北华图:http://he.huatu.com/

二、让高中学习过程与高考“挂钩”,在录取标准中导入高中阶段学业水平成绩;

三、通过建立学生道德素质、志愿服务、课外活动等方式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现高考录取刚性标准与多元评价的结合。

新高考从“以分取人”的终结性评价到因材选人的过程性评价,将促进高校因材施教,以事实上的公平取代现行机制形式上的公平,同时优化素质教育的指挥棒。这种改革的路程可能是漫长的,但方向是明确的。此次品德加分所引发的争议,事实上也与改革所应坚定的方向密不可分。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的精神是学生应该拥有的素质,也是社会各方所大力倡导的精神力量,关键是这种素质应该逐渐演变为一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通过给予学生优秀与否的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自我修炼。但难点就在于,一个学生的道德水平高低恐怕难以量化为一个加分的标准。

篇13:河北2017高考改革方案

一、江苏高考改革方案概述

江苏省高考改革方案力求有利于中学推进课程改革、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 其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3”为语文、数学、外语, 是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科目, 满分为480分, 实行分数制。“学业水平测试”包括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 (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 七门, 分为选修测试科目和必修测试科目。招生时则按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成绩划定省最低控制分数线, 并按照不同录取批次高校对生源质量的基本要求, 分别对考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提出相应的等级要求。

二、高考改革方案设计的亮点

1. 与高中新课程改革一脉相承。

江苏高考改革方案的显著特点就是将高考改革与高中课程改革紧密结合, 其指导思想都是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2005年秋季, 江苏正式进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行列, 此次课改提出高中课程应“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并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 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 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1]。从江苏高考改革方案来看, 与新课改的精神是完全吻合的。

2. 学业水平测试纳入高考, 不再“一试定终身”。

以往的高考方案, 均以一次高考成绩作为唯一的录取标准, 即所谓的“一试定终身”。这种“一试定终身”产生了两个明显的影响:一是社会实践中高考的作用被扭曲, 导致“高考指挥棒”效应, 加剧了应试教育[2]。二是增加了考生的负担, 由于“一试定终身”, 使得考生在准备高考的过程中背负巨大的压力, 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成长。

3. 分数与等级相结合, 不再“分分计较”。

江苏高考改革方案将分数和等级相结合, 语数外三门统考成绩采用分数制, 学业水平测试采用等级制, 综合素质评价也采用一定的等级来呈现。调查结果显示, 80.1%的学生和72.2%的老师认为, 学业水平测试实行等级计分“非常合理”或者“比较合理”。等级分的使用, 既能较好地体现区分度, 又能避免不同学科之间可能出现的分数不等值问题, 同时使得考生不必“分分计较”, 推进中学素质教育的发展。

4. 充分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 有利于人才选拔。

江苏高考改革方案中, 除3门统考科目是刚性指标外, 高校在“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两部分有充分的自主权, 高校可以对“学业水平测试”中的“选修”部分的考试等级以及“综合素质评价”中“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自行制定标准, 录取的时候还可以参考“学业水平测试”中“必修”部分的考试成绩, 以便于对考生的综合素质有更加全面的评定。调查中, 89.1%的学生和95.6%的老师认为现行高考方案更加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三、高考改革方案实施中出现的偏差

1. 学生选科凸显功利性。

学业水平测试中的选修科目, 其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 以提供充分的个性发展空间, 但实施中却偏离了初衷, 功利导向, 使得学生并未能按照预期的目标实现兴趣选科,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及高考改革的预期目标未能顺利得以实现。

2. 综合素质评价偏离预期目标。

高考改革方案的目标是期望通过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推动中学的素质教育。但在实际实施中, 学校、教师、学生都将高考方案中刚性指标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而偏软的指标则尽可能忽略, 出现狠抓语数外统考科目, 而忽视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 59.5%的学生和77.5%的老师认为所在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不公正或者没有真正实施过, 83.3%的学生和96.9%的老师认为现行高考方案中的“综合素质评价”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引导作用不大, 或者根本没有作用, 综合素质评价在高考录取中也没真正起到作用。

3. 仅以统考成绩划定分数线造成中学教学组织的困难。

江苏高考改革方案旨在通过统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成绩, 以及综合素质评价三方面全方位考虑来选拔优秀的人才, 但是实施过程中, 由于统考只考语数外, 并以统考成绩划定分数线, 导致中学教学更为重视语数外, 在语数外上分配更多的时间和师资, 以追求上线率。在访谈中, 有些地理、生物、化学老师反映, 学业水平测试前两个月超负荷工作, 一旦学业水平测试结束, 则陷入休假状态。

4. 招生录取中存在的问题。

招生录取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等级计分带来的困难, 许多高校招生教师反映物理、化学等成绩以等级来测量比较模糊, 不利于人才的选拔。二是录取中未能真正做到多元化评价和多样化录取。高考改革方案中, 以统考科目的成绩划定投档线, 同时依据不同高校对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的等级要求进行录取, 而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的成绩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的成绩仅仅作为资格线, 未能真正为高校的录取提供依据和参照, 发挥的作用也微乎其微。从某种程度上讲, 录取还是以一次高考成绩为主。调查中, 91.2%的老师仍旧认为, 目前的高考方案选拔人才的依据依然是高考成绩。

四、影响高考改革方案实施效应的因素分析

1. 社会各方响应的滞后。

高考方案改革是个系统工程, 学校、家长及社会的响应情况, 对方案改革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影响。学校的本位主义观念、家长的现实主义思想, 以及社会和个人利益的再分配, 都是导致高考改革方案目标不能完全实现的原因。学校、教师、家长关心的并不是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而是怎么样尽快地适应方案, 并在其中建立比较优势。

2. 高考改革目标的部分错位。

高考属于为高等教育输送人才的选拔性考试, 有选拔就会有竞争, 有竞争就会有压力。学生背负沉重学习压力的根源不在于高考方案的本身, 而在于社会存在的竞争。“只要存在强制性的社会分工特别是脑体分工, 竞争就会存在。高考取消不了, 高考的竞争也取消不了”[3]。事实上, 只要考试是为了选拔人才, 优胜劣汰, 只要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 考试压力就不会减轻。

3. 高考功能的异化。

高考最基本的功能是相对公平地选拔人才, 然而, 现行高考的功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渐渐偏离了考试的初衷。人们不再将高考看作是评价和反馈的手段, 而是将其看成一种目的, 高考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高分, 现行高考结果所反映的主要不是学生的发展潜力, 而是学生对于考试的准备程度;不是学生的学习水平, 而是教师的辅导水平[4]。对高考功能认识的异化, 也是影响新方案实施的重要原因。

4. 对高考方案认识的偏差。

江苏高考改革方案的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意在将统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成绩都作为高考录取的有机组成部分。方面可以全面评价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 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多方位的视角和多元化的依据。

5.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标准的缺失。

将综合素质纳入高考体系, 本是江苏新高考方案的亮点之一, 但是实施中却出现了问题, 其主要原因是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标准的缺失和诚信体系的不完善。调查显示, 有68.6%的学生和77.6%的老师认为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未能落到实处”或者“没有真正实施过”, 并没能真正起到引导中学素质教育健康良性发展的作用。究其深层原因, 还是社会诚信制度的缺失, 没有诚信制度的保驾护航, 综合素质评价就不能真正起到作用。因此在我国的社会实际背景下, 社会各界对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是否合适、不同学校给出的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是否具有可比性等问题都提出了质疑。可见, 社会制度不完善、普遍缺乏诚信是高考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偏离初衷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考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 牵一发而动全身, 它既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学校拿出“破冰”的智慧和勇气, 也需要社会公众观念的转变以及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 才能为高考改革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才能确保高考改革方案科学合理地实施。

摘要:江苏高考改革方案自2008年实施至今已有4年。该方案在秉承课改精神、打破一试定终身、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等方面具有显著特点, 但方案实施中也存在一些偏离预期设想的问题。文章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基础上, 从社会各方响应的滞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标准的缺失、高考改革目标的错位、高考功能的异化、方案本身的缺陷等五个方面, 探讨了江苏高考新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并分析了出现偏差的原因。

关键词:江苏,高考方案,实施效应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

[2]朱宇.论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改之关系[J].湖北招生考试, 2009, (4) :15-19.

[3]杨学为.高考改革与国情[J].求是, 1999, (5) :32-35.

篇14:“高考改革方案”十大热词

热词一:先行试点

《意见》提出,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将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选择有条件的省份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作为试点,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改革。试点省(市)要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

热词二:不分文理

《意见》提出,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热词三:一科两考

本次改革将改变“一考定终身”。《意见》指出,各地要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考试时间,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2014年出台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意见。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

热词四:分类考试

《意见》指出,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为主渠道。

热词五:统一命题

《意见》提出,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国家题库和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

热词六:取消加分

《意见》提出,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探索完善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加分政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严格认定程序,做好公开公示,强化监督管理。2014年底出台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热词七:招生倾斜

本次改革提出要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意见》指出,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部属高校要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3年的6个百分点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

热词八:自主招生

本次改革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意见》指出,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试点高校要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热词九:减少批次

此次改革提出要逐渐减少、取消高校录取批次。《意见》提出,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热词十:问责机制

《意见》提出,要建立招生问责制,2015年起由大学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将进一步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高校要将涉及考试招生的相关事项,包括标准、条件和程序等内容,在招生章程中详细列明并提前向社会公布。高校可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巡视学校测试、录取现场等方式,对招生工作实施第三方监督。建立考试录取申诉机制,及时回应处理各种问题。

上一篇:项目会策划方案下一篇:体育专业大学生求职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