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雨季的散文欣赏

2024-07-31

又是雨季的散文欣赏(精选13篇)

篇1:又是雨季的散文欣赏

又是雨季散文

近日间,天空又下起了细密的雨,湿了一地,无端地撩乱了我的春愁,心碎片片,点点斑斑。

我不喜欢雨,尤其是这种连日不绝的淫雨,总会让人联想起伤心的事,让人忧郁,让人颓废......当这种时候,我会把自己放在我自己的那张小小的床上,只想沉沉地睡,沉沉地睡下去......

可心里又会有矛盾,实在是,不忍心、就这样将光阴虚度,于是就信手抽出了枕下的书,是《锁不住的相思梦》。一时间,我呆然,昨日的伤感,似潮水一般,一波一波叠涌开来。

那是在下午的时候,天空阴沉沉,大有山雨欲来之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你是一号选手,讲的是《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你的课,深深地触动了我,陷我于沉思之中。啊,我就是哪《蒹葭》里那个“搔首踟蹰”的男子,而你是在水一方的伊人,我只能远远、远远地看着你身影,望着那浩渺的江水兴叹。

在听《红楼梦》讲座的教室里,我给好友发短信说,我在讲《战国策》的时候,你,哪怕只有一眼,都没有去看我,而在你班同学上场的时候,你不住地为他鼓掌,虽然我知道你们之间没有什么,可心里还是觉得酸酸的。好友说,她能够理解我,她男朋友也常这样。她还劝说我,要学会放弃。我不忍心,我说我还能挺得住。

可就在《红楼梦》那一曲哀怨的《枉凝眉》,以万夫不可挡之势,逼入我狭窄的心灵之谷时,我还是缴了械。蓦然间,我又想起了,刚才孤单身影的你,没有带着一把伞,踽踽独行在凄苦的雨中的情景。我再也忍受不住了,就抓起来手边的伞,匆匆离开了。

回来后,本想写一点什么的,以慰藉自己湿润的心。可是,就是无法使自己平静下来,转身折下楼去,到了学校里的.网吧。上线的人不多,我和尽可能会和我说话的人打招呼,可没有一个人愿意理我。我感到,自己像是被整个世界都遗弃了,而自己的存在,也似浮云一般,虚无飘渺。

窗外的雨,仍是下个不停,在这暗黑的夜里。直至天明,还不曾收。我不知道,这样的雨,还将下多久――而我又该如何度过这漫长的雨季。

篇2:又是雨季的散文欣赏

漆黑的夜,点点繁星犹如一颗颗闪亮的宝石,他们在尽情地绽放属于自己的美。抬头仰望星空,今晚的宝石显得格外的亮,或许是刚下过雨的缘故吧,空气显得格外的清新,猛地吸上几口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了。

雨后的夜空让我感觉整个人都升华了,一扫一直以来伴随我的阴霾。此时此刻真有大叫一声的冲动,不过我还是不忍心破坏这份无比珍贵的宁静。坐在院子里的长凳上心慢慢的静了下来,回想起这一个月来发生的种种,真的恍如隔世。在这一个月里,我对现实世界和人生观的看法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深深地理解了什么叫做“梦想是美好的,现实很骨感”,这当中的差距我想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永远也不会真正明白。

记得以前常总在电视上看到,一群满怀希望、憧憬的年轻人,带着梦想想要在社会上立足,扬名立万,他们用抛头颅洒热血勇气和决心去闯,他们四处碰壁,以至于头破血流。社会这个大熔炉将无数青年的勇气、梦想都烧毁了,只留下一具具行尸走肉。以前的我每当看到这都会对此呲之以鼻,心里嘲笑他们怎么这么傻,这么没用,心想以后自己肯定不会变成他们那样的。或许是老天看不过我以前的.种种吧!佛家常说因果循环,我既然种下了因,那么这恶果也该是我偿受。只不过这恶果似乎来得有点及时了,让我从天堂重重的摔到地上,让我也有机会尝尝什么叫着行尸走肉,什么叫着现实很骨感。

这个雨季发生了很多,让我想了很多。梦可以让人变得很伟大,也可以让人变得很渺小,其中的关键不在于梦,而在于拥有这个梦的人,是不是对这个梦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像这个雨季的雨一样不是吗?

篇3:略谈散文语言的欣赏

散文的语言必须写得精炼优美, 朴素自然。精炼, 就是用恰当的词语准确地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传达人物的神情特点;精炼, 就是要做到言少意丰, “寥寥数语, 就能描绘出生动的形象, 勾勒出动人的场景, 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是语言精炼的典范, 比如其中的第四部分:

“我在十八日早晨, 才知道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噩耗, ……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 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 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 简直是虐杀, 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 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 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 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 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这一段文字记述了“三·一八”惨案的概略经过, 勾画出请愿者惨遭虐杀的情景, 揭露了反动政府凶残的面目和御用文人卑劣的嘴脸。不仅如此, 而且还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事件的认识、感情和态度。文字之简短、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刻、感情之强烈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警句的运用是语言精炼的一个突出表现, 它易记、易诵, 精辟、深刻, 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量。“沉默呵, 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真的猛士,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真的猛士, 将更奋然而前行。”这些语句是议论, 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因而使整篇散文的抒情性更强烈。读着这些警句, 谁都为这些语句所感动, 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优美, 是指语言清新明快, 生动活泼, 富于形象、感情和音乐美, 读起来能给人以美感。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四自然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 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 像闪电般, 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 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遮住了, 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真正的语言要自然、朴素、纯真。杨雄在《法言·词神》中说:“大文弥朴, 质有余也。”说的是好文章以朴素的语言为贵。朴素、自然、纯真的语言, 是一种语言艺术, 是语言技巧娴熟的标志。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语言极为朴素自然, 犹如忠厚的长者对孩儿叙说往事, 侃侃而谈, 娓娓动听: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 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 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这样的开头, 明白如话, 富有情味, 引人入胜。接着写百草园里“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椹”, 树叶里长吟的鸣蝉, 菜花上肥胖的黄蜂, 泥墙根低唱的油蛉、弹琴的蟋蟀、以及蜈蚣、斑鸠……这些语言朴实纯真, 亲切感人。

阅读散文, 要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要深入地体会散文的思想感情。欣赏, 是高层次的带有综合性的阅读, 要求我们从整体着眼, 边读边全面地体会文章的美。也就是说, 先求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再一部分一部分地深入。

篇4:幼儿散文欣赏活动的美学追求

一、激趣入境,启迪美

1、活动准备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

一是丰富经验。在中班欣赏散文《芽》中,活动前可先试探一下幼儿对芽这个事物是否熟悉,结果发现大部分人不清楚,有的甚至认为芽指的是牙齿。于是,我们就在课前做了经验的铺垫,带孩子来到花园里找嫩芽儿。结果孩子一下就来了兴趣,很快的就进入了散文的学习。二是提前理解散文中较难懂的词汇。要做好词汇的前期丰富,对于幼儿来说,一个活动中,能接触三~四个新词汇就已经足够,那么教师就要选择那些不一定要在集体活动中学习的新词汇在课前提前丰富。三是准备幼儿熟悉并感兴趣的游戏。这样可以把重点关注到散文上,而不是游戏规则上。在幼儿学习散文前,根据不同的需要做好经验的铺垫,帮助幼儿从直观的经验进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与散文匹配的导入方式。

儿童散文欣赏的导入方式有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导入方式有谈话导入、谜语导入、情景表演导入等,也可结合图片、图谱、课件等来导入。导入环节不是活动的主体,更不是整个活动的重点,它所占的时间一般较短,但它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它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注意良好情绪、情感氛围的营造。

二、引导感悟,感受美

1、让幼儿在倾听的过程中感悟、体会,注重直观性。

在初步欣赏散文时,教师应创设一个有音乐、有朗诵、有画面的动感情境,把孩子带入散文的意境中,让孩子从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散文,让幼儿的原有经验和文学作品碰撞。如我们把优美的散文绘制成色彩鲜艳的投影片、多媒体课件、录制成配乐散文录音,这种目有所见,耳有所闻的方法,一下子就让幼儿带着愉悦、好奇之心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妙意境之中,为幼儿感知散文提供了多方位的刺激。

2、在宽松的交流中理解散文。

一是完整欣赏配乐散文朗诵,使幼儿初步感受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利用优美的散文课件,让幼儿带着愉悦、好奇之心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妙意境之中。如:散文《落叶》,为了描述小树叶在不同季节的不同变化,需采用形象的课件,用舒缓、悠扬的钢琴曲作背景音乐,让孩子视听同步欣赏,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的情趣也被画面和音乐所感染,欣赏水平得到了提高。活动中有声有色,情景交融,幼儿充分感受散文所表现的意境,感受到了作品的文字美。二是整体欣赏和部分欣赏交替,让幼儿在反复听的过程中体味美。 ①、组织幼儿欣赏散文时,教师要善于把握提问时机。一是多听少问: 二是边听边问。②、根据作品的具体内容,运用一些可操作性手段来辅助欣赏。③、师幼共同朗诵散文,感受散文独有的韵味。三是在趣味的游戏中跟诵散文。在散文诗《芽》中,我们设计让幼儿扮演太阳、春风、雨露、芽等角色,分别跟诵对话语言。这样,幼儿完全置身于角色游戏当中,丝毫不觉得跟诵是件枯燥的事情。跟诵散文一定要以游戏贯穿始终,既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又促进了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充分发展。千万不可教师读一遍,幼儿跟读一遍,这样只会让孩子学的无味,教师教的很累。

三、积极拓展,鉴赏美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散文学习有创编要求,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要求。在散文欣赏教学中的拓展提升环节,教师要积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了解散文结构是否适合幼儿创编;二是散文的哪一个地方可以创编;三是散文可以创编到什么程度。教师都要做好一定的了解,对幼儿创编能达到的效果要有一个心理预期,不是说拿到什么散文都要求有这个环节,应该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引导幼儿创编。

只有积极拓展散文的内容,激发幼儿情感,使孩子更快乐主动去欣赏,才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散文的美,同时也为续编散文做好了准备。

四、仿编活动,创造美

篇5:散文欣赏又是一年秋

又是一年秋

下班回家,依然还是那辆581,依然还是那条拥挤的路线。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这就是大城市里的气息。夜色如约降临,但是丝毫没有引起人们匆忙的步伐。大街小巷灯火通明,霓虹灯总是让人格外刺眼。如此繁华的都市,掩饰着人们的身心疲惫。他们极力跟上这样的节奏,以至于不被淘汰。

总钟爱看那些回忆往事的文章,蓦然回首,才发现我竟然也变成了时代的奴隶。工作的迷茫,情感的加锁,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也变的总有点点灰灰色的感觉。心也变得冷漠了,硬了。兄弟姐妹的直言相告让我如坐针毡,我害怕这样一针见血的话。因此我极力掩饰着内心的惶恐不安,立刻找出很多理由,妄想转移话题,为自我的懦弱撑起保护伞。但是我明白,她是对的。我放不下自我,于是又一位好友离我而去。那个时候,我丢下了一切,追逐自我的感情,可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此刻面临的一切。。

提前一站下了公交车,正因堵车总是让我心烦气燥,有点头晕目眩的感觉,这天中秋节。于是在路上买点月饼带回家。不凑巧的是竟然没有遇上。呵呵。真是让人有点遗憾。就这样今年的中秋节没有吃上月饼了。

中秋的`月总是分外的美。七八点了。你却还是蒙着神秘的面纱,羞涩却不失高贵。也让人看不明摸不清。不知为何心里突然堵得慌,莫名的有种心痛的感觉,在那绝美的面纱下,隐隐流露出了悲伤的泪痕。。似那王昭君,带上无数的苦涩和无奈踏上了远嫁匈奴的命运。月啊,你为何总是让人如此的割舍不下。月啊,你为何总是让人这般的痛彻心扉。是只因这中秋之夜的日子,你被人们当作了无数思念和愉悦的载体吗。必须很累吧。。不好抱怨了,他们都是善意的。但是月就应也有自我的心吧。真的很累的话,我愿借你我的臂膀,就能够静静的偎依入睡。月,我愿为你,作心灵的指引者。我愿为你,化身Triangle,这样你就会得到愉悦。

篇6:又是夜风飘香时散文欣赏

当你漫步于宁静的夏夜,你可曾感觉到了那一抹夜风的清香,当你沉睡在焦躁的夏夜,你可曾感觉到那一丝丝清凉!夜晚的风早已远去,但是芭蕉扇下的清凉还在持续,凝望你酣睡的模样,母亲那紧凝的皱纹舒展了许多,嘴角似乎还有一丝浅浅的微笑……

是从何年何月,夜晚的风变的如此清凉,如此芬芳?我不曾记起;又是何年何月,母亲鬓角的银丝开始汇集?我不曾留意。我只知道,在母亲的芭蕉扇下,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夏季;在母亲的谆谆教导中,我学会了姗姗走步,身旁当然不会少了那双大手的呵护。当我开始了自己的记忆,我就不曾忘记每一个夏夜的清凉;当我懂得了回忆,我已经开始了记忆最深处的搜寻,我希望把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画面深深烙在自己的心里。

又是夜风飘香时,依然是那么一种姿势,依然是一种慈祥的神态,所不同的是如雪的鬓角,已悄然烙下了岁月的痕迹。那曾经宽厚的手掌已不再宽厚,青筋一条条暴起,隔着那一成薄薄的皮,我似乎能看血在流动。那握扇得手已不再有力,虽然早已经不再拥有那一丝清凉,但我总希望能够再躺在母亲的肩头,享受那永恒的幸福。虽然我已经长大了,不久的.将来也会身为人父,但在母亲的眼中,我永远是个孩子,无论我做错了什么事,都可以在母亲那得到一丝宽恕。

岁月如此匆匆,带走了母亲的青春美丽,留下的却是那深深劳动的痕迹。多少次,凝望母亲那一开始蹒跚的背影,我好想冲上前去,为母亲献上一枝粉红粉红的康乃馨,对母亲说声:“妈妈,我爱你。”但心头的那份羞涩总让我难以启齿,我的心好酸好痛,我为母亲有那么一个不孝的儿子而痛心,我为我的羞涩无地自容。

又是一个夜风飘香的夜晚,我独自走在灯火辉煌的街头,一阵凉风吹过,吹醒了我这个半醉半醒的他乡客,我匆匆的奔向车站,踏上了归乡的列车,我内心澎湃,我要买下花店里所有的康乃馨,我要对母亲说二十声:“妈妈,我爱你,祝你节日快乐。”

是的,那是我最亲最亲的人。对母亲我又有什么好害羞的,那是生我养我的母亲,我要为母亲找回曾失去的节日,我要让母亲幸福、快乐。

篇7:散文欣赏:萧瑟秋风今又是

又是一阵凌厉地呼呼作响于戈壁滩上的断壁残垣;又是一篮成熟了的泪湿金橘;还是那人在秋中哆嗦的落地金黄;还是那凄凉柔美斜阳洒在那叶满的沿街长椅上。青涩的夏天已不知何去,那个金黄、丰收、萧风、凄凉的秋,又来了。

曾是长虹今只剩雨,等来的是岁月的冷漠无情。九月前的草青,十月时的遍黄;不是那清晨露滴鲜艳的荷花,确是那满脸皱霜千丝万缕的秋寒菊英。多么可笑的逻辑,却又是无可挑剔......委婉的`易安词,豪放的稼轩曲。细细描,多少稚嫩的工笔,直泼墨,活泼生动的写意,从不见过虚与委蛇。

梦境是最离谱荒唐的错,秋中太多神呆的人。新来的希望,斩不断流水般的伤,静点、静点......不要楼台上或十个的野鸽飞去,带来留下的是空影。匆匆地踏阶直去,只在另一个高台。秃掉的铅笔,削一圈,忘了过去?如城的脑域,挡不住思绪的湍急,只在那边,不见了。高唱,放声地哀伤,一曲终,我的口中,可留下阵阵的余音绕梁?只剩着那不变的口形。

转年是秋,秋又转年。秋有被歌颂的权利,也可以作为伤神的理由.....凌高处,那春风已变得萧条,大有隐世的节奏。九月而已,也有六年,这六年在干些什么事呢?吹不变的人,黯然伤的魂......看啊,就是那些前行的语句,最让人着迷。犹如海中摇曳不定的浮标,大浪袭来,不知所去,过几秒,又是那浮标冒出来现行。

转年秋,萧风又是。吹掉了往年的不羁,成熟了曾经冒失的脾气,瓜熟蒂落,寂寥愁新,可是我在另一个湖边想你?回不去......

曾是萧风今又是,是谁在干燥的风中呼吸清新的空气?谁守望在古老的城墙盼人归去?风扇的每阵风都收不回去,泼过的水只留痕迹,还留着长大了的孤寂?

萧风之后可是冰砌?我是否要用笔挥洒我心淋漓。还看天上瑶台中的花凌?醉了几重酒后吐露事实的真心。可怜那方才珍惜起的感情,是谁在间隔重山之后的萧风中抚琴?

篇8:略析散文诗的欣赏

虽然它具有散文行文的特点, 但他的精髓依旧需要用诗歌的语言和思维来完成情感的表达, 很多人说我总是分不清什么是散文, 什么是散文诗?什么又是现代诗, 我该怎样去欣赏等问题, 因此就很难真正去领悟散文诗的魅力和意境, 而现代诗就显得抽象模糊, 甚者搞不清写的什么, 要表达什么, 这也许是目前很多读者感到很困惑的事情。

而散文诗恰恰兼顾了现代诗的自由和开放, 又具备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缜密不拘一格的风格, 因此散文诗比散文“内容表达更精辟, 诗情更炙烈, 篇幅也不大, 语言常以形传神御形, 语言更显韵味十足, 意境更深远;它比诗歌“表现手法更自由, 思维更富有跳跃活泼性, 联想更丰富, 语言更有色调感, 情感更和谐统一”。这样会一下子读者抓住迫切体会身受的冲动, 散文诗的表达传递, 初步感知读者语言的特点, 思想特点, 他在写什么, 怎么写的, 为什么要这样写等, 有的散文诗结构疏密有致, 错落有致, 在感情上都存在内在的情感宣泄, 抑或令人扼腕长叹, 或者愁肠百转。这样让读者欣赏就更容易步入文章的情景中去。

不管欣赏那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都应该是一种心情舒展和清净平和的心态才能达到欣赏的效果, 如果是抱着浅显而浮躁的心情, 那是欣赏不了作品的, 欣赏是一种文学充沛的激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及高超审美的技巧的完美结合。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本身是一种高尚的审美活动, 它能缓解来自工作和生活的重重压力, 使身心得到美的享受, 并使人在欣赏中认识生活、理解人生、陶冶性情、涵养德性, 使欣赏者拥有一颗健康和高雅的心灵。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最美的眼睛点燃了最美的一切, 而散文诗作为文学一种心灵感悟艺术, 自身有构成艺术美的基本形式要素, 而对散文诗欣赏正是鉴赏者和散文诗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作品的成功包含了诸多方面的合理运用, 而对作品的鉴赏则要求鉴赏者具备一定的条件。欣赏散文诗作品可以采取以下三法:

一、文字感染法

是否敏锐的发现散文诗作品的文字优美是鉴赏者对散文诗进行鉴赏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的必备条件。有了较好的词美, 在首先进入审美鉴赏时, 是关键的第一印象而紧紧吸引读者的目光, 鉴赏者通过感官对文字形式和散文诗情感表达形式把握的敏锐程度。这种把握是对形式的一种直觉体验, 对形式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或生命的运动形式的直接把握和领悟。

是鉴赏作品的第一步, 直接影响鉴赏的正确性。它是感性的, 文字美审美感受力是可以培养的。自然界中存在着数不清的美的形式与生命的律动, 我们可以在自然中去感受和体验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这样就不断的积累了对文言美的准确把握, 自然界中的种种生命的运动形式与人类复杂的内在感情体验之间相互作用, 最终会变为稳定、巩固而持久的审美语言美的感受力。

此外, 对散文诗文学作品广泛的、经常性的接触, 有意识地从文学作品中感受种种形式所包含的情感和生命力的句子和华丽不虚的辞藻, 也是培养审美感受力必要的方法。我们在反复欣赏散文诗的作品时, 能够逐步认识各种艺术语言, 并从中获得广泛的情感体验。值得注意的是, 审美感受力的培养决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 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它需要长时间的不断训练, 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起到对文字美的吸引来铺垫对热情平和的欣赏。

二、音乐溶入法

林语堂说过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月下听萧声山中听松声, 如果欣赏一篇美的散文诗, 配上适合意境的音乐, 那简直是相得益彰和起到美仑美幻的效果, 这样的结合无非是获得情感思维和穿越灵魂最深部分的触动和震撼, 既然有了美的文字语言, 又有了富有生命的律动益笃, 那么欣赏起散文诗作品时就更容易地把握作品所要传递的情感和抒情的意味, 字与音符的交融, 语言与阶韵的对话, 节奏与灵感的互动, 形式多样多变的表达和谐的统一。

就像在溪水潺潺, 四周静谧的山涧, 青苔幽谷之中, 缝隙野百合的绽放, 一把古筝, 一本散文诗集, 悠扬的琴声……

这样就完全可以溶入散文诗作品的所涉及到每一个角落, 一览无余。每个人的情感方式表达不一样, 但情感绝对是相通的, 我们可以尝试用妙语、妙哉、来引发调动意象来形成兴奋点。包括对不同阶层不同经历的人, 因为情感是平等的。

三、画面切入法

不难看出, 每一件散文诗作品都离不开实物和画面的背景, 有青山碧水构成秀美的和谐统一, 有峭壁急流构成的俊美和谐统一, 有奇松诡异苍劲的高贵所构成的统一, 有黄昏后田野沟壑中金黄油菜花, 有安静中袅袅炊烟的农舍之美, 有幸福之家茶余饭后的闲情和谐统一之美, 有爱情浪漫盛夏林荫漫步之美, 有秋的榕树片片落叶之下白发苍苍老人仍然搀扶的可贵之美, 有可爱儿女与父母在天地之间某一个角落里安静和蔼之美, 每一件作品, 就是一幅动人的画面, 每一篇散文诗作品就是一个心灵的故事, 每一个故事也许都发生歌声背后的感情故事, 都是又画面来烘托出它的文字与画面有机的结合, 因此在欣赏散文诗作品时, 把作品所透露出的的情感文字用画面切入来欣赏的话, 那么读者已经完全可以身临其境了, 溶入诗意般的梦境, 忘我在纯净的大自然中陶醉月光柔和之美而无法自拔。

如在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 映入眼帘的首先是荷花、月色、荷塘、还有青雾, 这都是些多美的意境和画面, 不说亲临漫步, 就是想想都让人熏熏醉, 我们可以索性称为:小情趣、小见解、小题材、小思想、小情愫的画面故事。

再者我们在欣赏散文诗作品时, 需要打破平时习惯性的思维方式, 放弃科学和实用的的态度, 从不同的视角和情感转移来支撑对散文诗的理解, 不过散文诗不是凭空想象和编造虚渺的东西, 然而很多人对散文诗就会产生排斥的心理, 感觉你那些东西都是假的, 是无病呻吟。或者有的人会认为这些东西不实在, 酸不溜揪的, 没什么意义, 还是读些使用性的工具书实在, 因此要求达到真实的情感真诚的喜爱欣赏诗歌的流露, 那就只有真正建立在喜欢的基础上, 否则, 也是枉然一番。而鉴赏者也无法进入审美状态;距离太近, 把散文诗等同于生活本身, 就会对号入座, 不能很好地欣赏作品, 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只有同审美对象保持合适的距离, 综合鉴赏者各方面的因素, 才可能真正进行欣赏活动。

在整个欣赏活动中, 欣赏者的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条件。只有真正的兴趣, 才会找到敏锐的共鸣的切入点, 针对一个毫无文学气质修养的人强迫他来欣赏诗歌, 那也只是对牛弹琴, 逼鸭子上架, 只有真正的兴趣, 才会发挥主动性, 不断地去追求, 去发现美;只有真正的兴趣, 才会真正浸润在审美的享受和愉悦中, 得到美的陶冶和启迪。当然, 兴趣也是同样可以培养的。散文诗作为文学形式本身的丰富和趣味性, 具有使人喜爱的特性, 容易让人产生兴趣。首先因为它短小简练, 使人一口气把他欣赏读完, 审美兴趣和鉴赏水平是相互促进的。只有通过这些方法才能真正领略到散文诗的美和意境。当然, 能真正把握这些素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是一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多读各路名家的散文诗才和文学作品才能做到这点

摘要:散文诗是一种独特的、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文学体裁, 她的写作和欣赏都有着自己的规律。散文诗的欣赏具有风韵美、画面美和音韵美等特点。

关键词:丰韵美,画面美,音韵美

参考文献

[1]2008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长江文艺出版社王剑冰主编.

篇9:又是雨季的散文欣赏

读着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仿佛在你面前,呈现出一条紫色的瀑布,色彩绚丽,幽香缭绕,如“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作者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与爱心体贴物情,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地描摹了紫藤萝瀑布亮丽可爱,玲珑透剔的品质。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顺着“温晴”这幅长轴,铺展了小山摇篮图、雪霁晴峦图、空灵水晶图等多幅图案,文章语言如诗如画,遣词造句非常精妙,如“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作者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画出了形中的情。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它“把终年储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一个“拿”活脱脱地道出了尽心尽力,使人看到了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最后写下了珠落玉盘般的结句“这就是济南的冬天”。

这两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借景抒情散文,最大的成功得意于作者对于景物的仔细观察,观察细致才会写得具体。中学生要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可分为三种形式(见下图):

恰当贴切的修辞手法,也是写好借景抒情散文的重要手段,这两篇散文都多次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使描写生动形象,说理通俗易懂。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写景的文章从形式上看是写外界环境,而实际上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的感受揣摩才能成文。没有真正被外界景色感动了的情,就无法把景写好。

篇10:散文欣赏:又是一年芳草绿

题记:“失败的是事,而不是人”。当失败的痛苦将我包围,我对自己说。然后,卷土重来,我不信我不能赢!

20XX年3月,户外正是桃红柳绿、风和日丽。一股浓重的压抑使我透不过气。忧伤和痛苦的气息将我紧紧包围......看到电脑屏幕上的分数,我感到自己跌进了幽深无底的深谷--我的第一次考研以失败告终!

我对自己说:失败的是事,而不是人!我不信我考不上!

卷土重来

20XX年5月我从原砖厂经考试被调到市粮库。我开始了新一轮的复习,目标是报考南开大学中文专业的研究生,并且要一击而中。我选择英语为突破口和主攻点,同时,翻开了一本本中文专业的高校教材,开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熟悉那些文学作家作品。为了节省下钱买更多的复习资料和报辅导班。我租了一个便宜的平房,我戒掉了烟、酒。

工作是繁忙的,每天我们早晨八点上班,我一般4点半左右起床,北方初冬的凌晨很冷,我生上火,泡上一杯浓茶,一头扎进书就是三、四个小时。我们工作的时间不稳定,很多时候我要加班到晚上9点多钟。晚上下班,我回到住处,一边煮点东西吃,一边开始复习。大约看到12点。当时确实很苦、很累,但我从不觉得无法承受,因为我一直在想:只要能考上,付出多少都值!

进入11月份,随着秋粮的入库,工作逐渐繁忙,考期也在逼近,我的学习日益紧张。即使是这样,我还利用自己每周的休息日去参加海文的考研辅导班。我骑着那辆破单车,“驰骋”在大街小巷,为自己的理想奔波不息!

20XX年1月,我迎来了第二次考研。考试开始那一刻,我对自己说,“你行的!”两天的紧张考试,我的神经紧绷着。当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的那一刻,突然有种浑身都无力了的感觉......

蓦然回首,灯火阑珊

20XX年3月又是一年的春暖花开,我在温暖的阳光里,舒展筋骨,卸下一年的疲惫。我说过,我行的,结果我如愿以偿,实现了自己的南开梦。

我终于度过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危机,超越了一个自掘的陷阱。此前,我一直不太明白人们常常讲的战胜自我的含义。现在我清楚了,确实,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一个人要是输,首先是输在他自己身上,他的自卑、怯懦、懈怠、绝望、放弃......

在职考研经验总结

第一、选择报考学校,这是关键所在,一旦报错学校,以后追悔莫及。以我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名校大多非常看重在本单位报考,录取阶段发现问题都会毫不留情拒绝录取。名校以外的学校相对松些,如果上线,就算和研招办老师坦言自己不是在本单位统一的情况下报考的也无所谓,有些学校甚至直接将调档通知书在复试的时候交给考生,让考生自己去搞定档案的事情。

第二、分数出来以后,如果没上线,封锁一切消息;如果上线,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拜访报考学校的老师是十分必要的。

篇11:又是一夜无月时散文欣赏

清风不吹,明月不照。黑夜赠予我如此多的寂寥。天色愈暗,一个人的宿舍不免显得有点空落落,冷清,寂寞像寒流一样,一阵一阵的扑面而来。

考试在即我却不想复习,但又不想休息,我只想找一片静谧的草滩,躺在某个没有忧愁的角落,诵读一两首思念你的诗,最好有一枝康乃馨,这样你就可以在那一方碧空里看见我的身影。

每个梦境都是关于你的记忆,你站在麦田中央望着我,我看不见你脚下焦黄的土地,也看不清你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只能隐隐约约感觉这是丰收的季节,只能模模糊糊看见你弯腰割麦时的脊背。同样是没有风的日子,你却手握镰刀在黄土地上啄食希望。

身后倒下的一个个麦捆,整齐排列着,你看看前面的麦田又继续弯腰割麦。我从遥远的梦里听到了你的一声声叹息,我知道你此时此刻在想你的孩子,那个还没有长大就离你远去的孩子,你自言自语地说“看!这些麦捆就是我的孩子,一个个都从我的的手里经过,可又一个个行走在我的身后。”

那一片苍穹里飞过一只雄鹰,你手握镰刀抬头仰望,看着他一圈一圈在你头顶撕心裂肺般的吼叫,你听不懂言语,可眼角荡起了涟漪。我在想你一定是把那只雄鹰当做了你的孩子。

你坐在地埂上,望着那条通向外面的山路,你又想起了你的孩子离开的那个清晨,你提着行李不想放开可又害怕耽误了车程,你想哭泣可又害怕孩子也会哭。于是你把行李交给了孩子,送给他最后一个笑容。我知道你是想让你的孩子像你一样笑着,即使在最苦难的`时刻。你望望西天的云彩,慢慢的嘴角有了一丝丝的微笑,我知道你在算你孩子归来的日期,你知道你在想“我不能忧愁,我要给孩子一个笑脸,要让孩子明白人生要笑着走下去。”

那边的天也暗了,你又要一个人生火做饭,可你总喜欢做全家人的饭,总喜欢在桌子上摆上全家人的碗筷,总喜欢把电视调到你孩子最喜欢的哪个频道。你给你的孩子倒醋,夹菜,问他今天学的怎么样?可是碗里的饭依旧是你端来时候的模样,你的询问也没有人回答。你望望四周看见你的孩子用过的闹铃却滴滴答答,你又笑了。我知道你又在算你孩子归来的日期。

同样是一个人的屋子,你把思念用一种期待代替,也许那些数字并说明不了什么?可你毕竟笑了。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窗外又是一夜无月时,你在想你的孩子会在梦里等你,于是你便悄然睡去。

篇12:一节散文阅读欣赏课的教学设计

《天池云天》这篇散文最吸引读者眼球的有两点:一是运用了大量精妙的比喻和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对云和水作了妙不可言的描写;二是既着意写景, 又融情于景、情理交融。作者由惊讶到遗憾再到敬仰, 以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感染读者, 让读者在不知不觉的文字享受中得到灵魂的洗礼。因此, 在设计教案时, 笔者将教学重点定位为“品味、积累、运用文中精妙的比喻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将教学难点定位为“理解作者情感”。

为了突出“赏云品水”这一教学重点, 笔者构思了三个有创意的设计:其一, 分组。男生“赏云”, 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品味描写云的比喻的精妙之处;女生“品水”, 赏析写水的语段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男女生对对方品赏不到位之处再作补充, 以期营造课堂竞赛的氛围。其二, 勾连。将文中写水的文段与课本中《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中写水的文字进行比较赏读, 以期达到课内外相互勾连、温故知新的课堂效果。其三, 化用。结合课本中“做一回导游”的语文实践活动, 现炒现卖, 引导学生整合文中的精妙比喻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口头创作解说词, 向游客介绍“天池云天”的美景, 以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为了突破“理解情感”这一教学难点, 笔者紧紧扣住文中概括描写天水景色及作者感受的句子———“呀, 那水天一色的景色让我即刻失态”, 做足文章:首先, 指导朗读。从感情、重音、停顿、节奏等方面, 精心指导, 反复朗读。其次, 虚拟穿插。在文中, 这一句仅仅在第四段出现了一次, 引领了下文, 但笔者却将其虚拟安排在“赏云”和“品水”两个教学环节之后, 并要求学生读出彼时彼处作者的不同的情感。再次, 紧扣文本。连同虚拟的两次, 文中三处出现的这一句, “呀”字蕴含的情感是不一样的, 笔者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词句, 总结概括相应的情感, 再带着相应的情感朗读。这样, 从结构上来看, 对这一句的三次朗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使课堂活而不乱;从内容上来看, 对这一句的品味成了理解作者情感的突破口, 使课堂颇具张力。

苏轼诗云:“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东坡先生昭示后人, 要想华章溢彩, 必须要有丰富的阅历和广博的阅读, 丰富的阅历需要学生步入社会慢慢积淀, 而广博的阅读则完全有可能成为现实。一直以来,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还是受到广泛重视的, 但对之作有计划、有序列、有目标、有指导的安排, 似乎是一件很繁难的事。其实每周有一节这样的阅读欣赏指导课, 每节课突出一个重点, 突破一个难点, 引领学生触类旁通, 持之以恒, 再艰繁难的事也会变得简约易行的。

以下是笔者对《天池云天》的教学设计, 以供方家指正。

教学目标:

1.领会天池天、云、水的和谐统一, 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敬仰和珍爱之情。

2.品味、积累、运用文中精妙的比喻和生动的词语。

教学重点:语言的品味和运用。

教学难点: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画面, 导入文本

展示一组天池的画面, 让学生直观感受天池的迷人风景, 请学生用词语来评价看了以后的感受, 导入散文家是如何用文字来表现这一人间仙境的。

二.整体感知, 读出云天之美

1.读准字音。

课件展示:

褶皱 (zhězhòu) 疲惫 (bèi) 湛蓝 (zhàn) 游弋 (yì) 饱蘸 (zhàn) 晕化 (yùn) 矜持 (jīn) 堤岸 (dī) 尴尬 (gān gà) 唏嘘 (xīxū) 剔透 (tī) 惬意 (qiè) 钦仰 (qīn) 缜密 (zhěn) 漂洗 (piǎo)

2.找出文中概括描写天水景色及作者感受的句子。

预设:呀, 那水天一色的景色让我即刻失态。

3.指导朗读“呀, 那水天一色的景色让我即刻失态”一句。

预设:“呀”, 要读出惊讶之情, “即刻”重读, 稍作停顿, 引出“失态”。

4.找出具体描写天、水的段落。

预设:第5段、第7-9段、第15段。

5.指名男女生分角色朗读7-9段和15段。

三.细部涵泳, 品出语言之美

(一) 赏云 (男生)

1.品出作者比喻运用的精妙之处。 (提示:主要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品味。)

预设:第7段, 白云喻成绵羊:都是白色, 毛茸茸的;“天神放牧”写出了白云的自由自在。

第8段, 白云喻成蘑菇:都是白色、饱满的;“丰满”“享受”体现了白云的幸福、安闲。

第9段, 白云喻成羊毫, 蓝天喻成宣纸:白云与羊毫都是白色, 都很轻柔;天空广阔无垠, 像铺开的宣纸。“挥洒”写出了白云的动态, “润浸晕化”, 写出了白云在蓝天上慢慢移行、相互融合的动感。

2.“分明”和“朦胧”是否矛盾, 你是怎么认识的?

预设:“分明”是指色彩, 蓝色的天, 白色的云, 对比鲜明;“朦胧”是指情态, 白云在蓝天上慢慢移动, 就如同洁白的汁液在醇蓝的宣纸上润浸晕化开来一样。

3.作者还描写了白云的哪些特点?

预设:纯粹、随心、任性。

4.齐声朗读第7-9段。

5. 如果在第9段的后面插入“呀, 那水天一色的景色让我即刻失态”一句, 这里的“呀”该读出怎样的情感?从文中找出佐证的词语。

预设:这里的“呀”要读出自愧不如的遗憾。

佐证词语:紧迫感, 快慰, 劳作后疲软的感觉, 唏嘘遗憾, 自愧笔力绵软苍白。

(二) 品水 (女生)

1.指名朗读第15段, 圈划出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并作赏析。

预设:泳: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倒映在水中的白云的动态。

吹皱:既写出了风的细微, 又表现出了波浪微微起伏的动态。

含蓄:前文中“若隐若现”的金光倒映在水中的情态被描摹得活灵活现。

牵动:化虚为实,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水的巨大魅力。

2.温故知新:我们在课本中学过哪些经典的写水的文言文?背出写水的文段。

1课件展示:

《与朱元思 书》: 水皆缥 (piǎo) 碧, 千丈见底。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急湍 (tuān) 甚箭, 猛浪若奔。

《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 影布石上。佁 (yǐ) 然不动, 俶 (chù) 尔远逝 , 往来翕 (xī) 忽。似与游者相乐。

2比较第15段文字在写法上与《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中写水文字的异曲同工之处。

预设: 《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着力表现水之清, 通过水中鱼、石来写;本文通过水中白云、蓝天的合影, 着力表现水的平静和清澈 , 扣住“天 池”名称 的由来———“天镜神池”来写。两段文字都未直接点出水的自身特点, 而是侧面表现, “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

3.男女生分角色一齐朗读写水的文字。

4.如果在第15段的后面插入“呀, 那水天一色的景色让我即刻失态”一句, 这里的“呀”该读出怎样的情感?从文中找出佐证的词语。

预设:这里的“呀”要读出钦仰、赞美之情。

佐证词语:呆滞了眼神, 注目和钦仰, 深感惭愧, 用敬意的眼光仰望, 对“风景如画”这个词语产生了怀疑和不屑一顾。

(三) 化用

假如你是导游, 向游客介绍天池的云水, 请你化用文章直接描写云水的词语、句子设计一段解说词。

示例:各位游客, 欢迎你们来到天池。来到天池, 不能不欣赏那天上的白云。你看, 那茸茸可爱的白云, 多像是天神放牧的绵羊;那丰满实在的白云, 多像是生长在蓝色天际的蘑菇;那如梦如幻的白云, 多像天神挥动着长毫在创作这一幅既分明又朦胧的写意画。来到天池, 更不能不欣赏那蓝色的水。你看, 云絮像泳在水里剔透如玉的仙子, 蓝天在水中无声地轻歌曼舞, 含蓄的光焰和水的绸面相融合, 牵动你的眼神。这一切一定会让你陶醉沉迷, 流连忘返。

四.深度探究, 悟出情理之美。

思考、讨论、交流对“谁设计了这样的云天?谁还能拥这样的云天”一句的理解。

课件展示:

谁设计了这样的云天?这样的云天是多么的 !

谁拥有这样的云天?只有的人才能拥有。

预设:和谐、恬淡、纯净、宜人。

敬仰自然、珍爱自然、意趣盎然。 (言之成理即可)

五.教师寄语, 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

自然是神奇的大师, 她设计了奇山异水, 白云蓝天;

自然是和谐的家园, 她是人类灵魂永远的故乡;

篇13:又是雨季的散文欣赏

一.创设活动,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中我常创设一些灵活多样、活泼生动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既让学生消化文言知识,接受审美鉴赏方法,也带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使他们徜徉其间,学会感动和欣赏。

如为了落实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我借鉴“开心辞典”节目形式,组织了几次知识抢答活动。由各小组出题(题型为字词释义、语句翻译、句式判断等),然后以组为单位抽签决定主考官和应考者,最后以组为单位记总分,胜出者给以奖励。这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热情,使枯燥的文言文学习变得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为此,我在班上组织了一次特殊的诗歌朗诵会: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任选诗歌单元中一首或几首诗进行朗诵,可辅助以其他任何手段来突出朗诵效果,更充分地表现诗歌情感与意境。结果显示,学生的创造力超乎我的想象:

第一组选的是《将进酒》,他们在朗诵中穿插演唱。用《Sand dream》来配乐朗诵,富有激情;组员们自己依据《将进酒》创作歌词并进行深情地演唱。

第二组选用《虞美人》,形式是歌曲串烧加小品剧。她们将《虞美人》配上几首流行歌曲的曲调,并将它们串起来。之后她们还自创了李煜被俘后的小品剧,再现当年沦为阶下囚的君王的凄苦境地。

第三组选的是《春江花月夜》,采用诗画结合的形式。由一位同学配乐朗诵,其他五位组员在要求观众闭上眼睛后开始在黑板上作画。当诗歌朗诵完时,学生睁开眼睛,看到的是一幅已经完成的“春江花月夜”粉笔画,山水相间,明月当空,完全将诗中的意境展现出来,创意非凡,赢来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第四组以配乐朗诵和情景剧的形式为大家重现了《琵琶行》中琵琶女与白居易的相识过程,最出人意料的是扮演琵琶女的女孩用琵琶演奏了《十面埋伏》。他们的配乐与旁白、朗诵、表演搭配得很和谐,将整个朗诵会推向了高潮。

这样将朗诵与音乐、歌唱、写作、表演、绘画等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使学生把主观感受同作品实际统一起来,沉浸在作者创造的艺术境界里,使情操的陶冶寓于审美享受之中,可谓一举多得,效果明显。

二.因材施教,用心取舍

针对这门选修课容量大、课时紧等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即对教材的处理因“文”制宜,用心取舍,做到“详略”得当,在教学中精心选择适合各单元教学目标及各篇目内容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的方法。

比如第四单元教学重点在于从形象性入手赏析散文,而《过小孤山大孤山》虽列为“赏析示例”,但文章词句障碍不多,所附赏析清楚,所以我的处理方式就是在充分预习记忆的基础上要学生完成一套课内练习题,达到“以练代讲”的目的。

而我把《庖丁解牛》列为精讲篇目,从对庖丁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描写及与其他厨师的对比等方面带领学生一步步深入了解庖丁的形象特点、他独到的“解牛经”,从而循循善诱,让学生明白文本的思想内涵。目的在于通过这样的鉴赏分析使学生掌握鉴赏散文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项羽是学生非常熟悉且喜爱的一位历史人物,再加上这篇古文文字理解上障碍不多,难度不大,我便布置了学生自学《项羽之死》。具体过程下文将详述。

这几篇课文的教学安排,既传授了知识技能,又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多样的教学形式丰富了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突出。选修课教学要更多地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这是教师备课的策略,更是一个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

三.开设“百家讲坛”,鼓励个性化解读

本课程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作为评价的重点,为此我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如执教《项羽之死》,我在班内开设学生“百家讲坛”,让每个学生从不同角度鉴赏文章,为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提供平台。

我在上课之前先布置预习要求:围绕“项羽形象”这一主题每人写一篇鉴赏文章,可以就局部的描写做深入赏析,也可就全文对项羽做全面的分析评价,篇幅、形式不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选出三篇左右在课堂上朗读。在后来的汇报课上,学生的赏析不仅深入,而且很多文章感情饱满,对项羽或褒扬或贬抑或惋惜,读来很有感染力。异彩纷呈个性鲜明的文章,使课堂高潮迭起。摘录几段文字如下: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当漫漫长夜和着四面的楚歌送来末路的讯息,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吟唱出这首柔肠百转的《垓下歌》。勇猛无敌的大丈夫面对注定的结局,面对忠心跟随的江东子弟,面对最宠爱的女人,他也会多情善感,也会潸然泪下。悲壮而又哀婉的《垓下歌》,为这位曾所向披靡的汉子增添了一份柔情,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霸王豪气万丈中的刻骨柔情,随着那一剑挥去的悲壮,融入了乌江之水而流传了百年、千年。

叹英雄末路,慷慨悲歌,万丈豪气中星星点点的柔情,让项羽离我们更近。

——沙诗怡《从〈垓下歌〉透视项羽的性格》

我们用现代人的理性去审视项羽:哈,天之亡我,非战之罪!连分析内因外因都不会,还想在乱世中独占一席?回家洗洗睡吧。诚然,失败是决策的失误还是天意的捉弄,答案不言而喻。但我宁愿相信,他是不愿看清。试想,曾经身经百战战无不胜叱咤风云的男人,会承认如今的落魄吗?他只能把满腔的无奈与痛苦归咎于天,以保存自己最后一丝骄傲:

你知道么,虞,我命不久矣,我的江山,我们的承诺,都将化作尘埃。但我想在最后一刻打一场快战,横扫千军威震四海。我曾经是英雄,现在是,将来也是。只有战场能撑起我卑微的骄傲,我要让我的敌人在飞扬箭矢中为我折服。天黑了,我们来打仗。即使我死了,也要人会记起,我曾经是王,是那个英姿勃发、谈笑间灰飞烟灭的王。

——袁小也《天黑了,我们来打仗》

我想,他便是这样一个王者,在生命的最后一缕血色滑入汹涌的乌江之后,在漫长无止境的黑夜里用仅存的勇气去快战一场的王。

此次尝试的成功,使“百家讲坛”成为了我教学中常采用的特色课堂形式,也深受学生的欢迎。不同的学生极富个性的文本解读时常会给老师意外的惊喜,给同学以智慧的启迪。

四.转换角色,学生争当小老师

我的选修课教学大都以学生为主体,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提升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如诗歌单元教学,放手让学生来讲,先由学生申报所讲课题,然后在充分备课反复修改教案的基础上走上讲台为同学们讲解诗文。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下面是一位同学讲解《旅夜书怀》时写的“教案”,节选两段如下:

天地间一只不屈的沙鸥

——浅析《旅夜书怀》的人物形象

胡学文

细草微风,月朗星稀,诗人漂泊寄居于一叶扁舟之中,不得安睡。安史之乱未定,国家时局未稳,自己又失去依靠,不得不再次离开安逸的草堂,顺江漂流。星光低垂,旷野无边,江水奔涌,冷月无声,面对茫茫宇宙,诗人归程无处,悲愤难平。他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济世报国之志,可是在生命的壮年之时便失去了问鼎功名的机会。即使因诗文超群,声名远播,但终不是诗人本意。“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其说是写“生命的伟大、胸襟的旷远”,不如说是突出诗人自身的渺小、前程的无依。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以沙鸥自况,这只沙鸥曾经有翱翔蓝天的梦想,然而在这个旷野无边的暗夜里,沙鸥失群,漂泊无依,天地何其大,沙鸥何其小,多么悲苦孤寂!可是透过全诗,我分明看到的是诗人在孤独中的不屈。诗人此时已进入人生的暮年,可他对自己无辜被黜始终愤难息,意难平,这冷嘲热讽中不正透露出诗人虽然被朝廷遗落于江湖但是大济天下的梦想他却从未弄丢过吗?

《旅夜书怀》浓缩了诗人一生悲苦却又时刻不忘梦想的不屈的高大形象。历史虽已远去,但是因为《旅夜书怀》我看到了一个贫穷但“未敢忘忧国”的杜工部。

这份特别的“教案”足见学生态度之认真,思考之深入,见解之独到,实在难能可贵。他探究思考的精神,他对一个伟大诗人所倾注的满腔热情,让人感动。听了胡学文这篇文章后,其他讲诗的同学纷纷效仿,使得这项教学活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给我的启示是,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教师做好导演的角色,给学生足够的舞台,他们就能够演好“老师”这个角色。

以上这些,只是笔者不成系统的粗浅的一些探索,而选修课是一片等待开垦的沃土,只有大家群策群力,勇于尝试,敢于创新,才能真正迎来课改的春天。期待着选修课在课改之路上能走得更顺利,能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平台。

上一篇:大学生思想汇报:要明确自己的目标下一篇:《听雨》大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