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作用

2024-07-17

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作用(精选6篇)

篇1: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作用

体育锻炼对你健康的作用

一个人怎样才算健康呢。你可能认为只要身体无病、不虚弱就是健康、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都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是一个健康的人。你可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心情不好时,你感到身体无力,什么事情也不想做;当与同学发生矛盾后,你可能情绪压抑、心情烦躁。这些情况都说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某一方面有缺陷,都会影响其他方面的状况。因此,在关注自已健康的同时,努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与他人友好相处,你才会精力充沛、乐观开朗,才能健康地学习和生活。

增进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是指人体不但机能正常、没有疾病、躯体不残缺,而且体能良好。体能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够的能量完成各种活动的能力。体育锻炼能有效地提高你的体能,而良好的体能有助于你预防疾病,精力旺盛,增进你的身体健康。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处于自我感觉良好,并与他人和社会保持和谐的状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情绪稳定、性格开朗、意志坚强、自尊和自信等。

体育锻炼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锻炼你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降低心理紧张和焦虑水平,提高自信心和自制力,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例如,当你碰到烦恼或感到学习压力增大时,运动可以使你心理放松,忘却烦恼。

篇2: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作用

健身锻炼是使人身心具健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态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对锻炼者的身体健康的很大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改善和提高人体全身各系统的机能水平,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1健身锻炼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经常参加体育健身运动可以加强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血液供给,使人的骨密质增厚,骨头变精,抗折、抗压缩、抗扭曲等机械性能都大大提高;增强关节的稳固性;高关节的缓冲能力;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可使肌肉产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首先,表现为肌肉体积增大,其次,表现为肌肉力量增强,能量供应更加充足)。2健身锻炼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对心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改善

研究证明,健身锻炼可使心壁增厚,心脏体积增大,(为心脏组织提供营养的)冠状动脉增粗1~2倍。随着心脏结构、形态的良性变化,其心脏收缩功能也大幅度提高,心脏的体积和容量加大,在较小的心跳次数下就能满足身体的需要。锻炼者的心跳徐缓,可使心肌得到很好的休息,减少心肌疲劳,提高心力贮备,使心脏工作“节省化”。

(2)对血管的影响

经常从事体育健身运能够增厚血管壁,增加其弹性,增大管径。改善神经血管的调节机能,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增强小动脉血管的张力和弹性。血管形态结构的改善能够维护血压的正常,促进血液循环畅通。健身活动让身体更好地将血液输送到肌肉中,进一步减少心脏负荷,同时使氧的代谢和营养物质的代谢更加迅速。

(3)对血液成份的影响

健身锻炼能使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红血球)、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多,提高血容量,从而提高人体的载氧能力和代谢能力以及缓冲酸性物质和搞缺氧能力,改善循环系统的功能。另外,经常参加健身锻炼的人,血中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会增加,胆固醇和血浆纤维蛋白水平会降低。3 健身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3.1健身锻炼能够提高呼吸肌的机能

人们进行健身锻炼时,随着呼吸加强并变得主动和有力,呼吸肌机能随之增强,胸廓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因此,经常进行体育健身锻炼,呼吸肌变得发达有力,胸围增大,锻炼者的呼吸机能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能更好地进行呼吸运动。3.2增大肺活量,提高呼吸效率

进行健身锻炼时,机体的需氧量增大,呼吸加强,肺的气体容量增加,肺活量增大,从而提高了呼吸系统的功能。另外,肺活量的增大导致呼吸运动加深,呼吸深度加强,呼吸频率降低,使用于呼吸肌工作的能量消耗也大大节省;同时又减少了剩余容量(肺功能中未被利用的部分),使呼吸时更多的空气进入肺泡,提高了氧气从肺进入血液中的能力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能力。健身锻炼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经常进行健身锻炼,能够增强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促进能源物质的合成,使机体的代谢增强,从而提高食欲,使消化状态良好,能吸收和储存更多的营养物质,对防治胃肠道疾病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提高迷走神经的紧张性,增强胃肠的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改善肝脏、胰腺的功能,提高消化和吸收能力。如饭后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消化器官的自由泳循环,增进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5 健身锻炼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经常参加健身活动,能改善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促进条件反射的建立;可提高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增强抗疲劳的能力;使脑细胞的数量和体积的到充分发展,激活脑细胞的功能,发挥脑细胞的潜力;促使脑部的血液循环畅通,供氧充中,加强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大脑的工作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和调节能力。6健身锻炼对人体免疫力的影响

篇3: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情绪,人格,人际关系,认知能力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活节奏的加快, 就业形势的严峻化,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比如, 近来出现的“复旦研究生遭投毒”事件引起社会强烈关注,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摆在我国教育事业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培养高素质的杰出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而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办校成绩的重要指标。因此,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最终实现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是社会转型时期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与此同时, 探索哪些方法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本文对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更加深刻的阐述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以及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2、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各个方面的影响

2.1 体育锻炼对情绪的影响

良好的情绪状态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经常会产生忧愁、紧张、压抑等不良情绪, 体育锻炼首先可以转移个体的不良情绪和行为, 使忧愁、紧张、压抑等不良情绪得到缓解, 同时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个体还会得到新的快乐。体育锻炼还能产生满足感, 增强能力感, 这些都属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有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可以减轻压力, 甚至可以减轻突发事件或者应激事件而带来的应激心理反应, 并能通过体育锻炼的替代作用, 减轻或消除心理或者精神障碍。大学生经常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 面对考试的压力, 以及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压力, 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 导致身心疲劳和精神衰弱。

2.2 体育锻炼对人格和意志品质的影响

自信心是个体非常重要的人格品质, 是前进路上的内在动力, 走向成功的重要保障。体育竞技不仅是竞赛对手之间体能、技能和智慧的较量, 也是对每个竞赛对手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的考验。因为竞争的存在, 个体会产生自我激励, 超越自我, 超越他人, 奋进向上的积极情绪体验。体育竞技既然是一种比赛, 那么永远伴随着成功与失败, 体育竞技的失败, 而且在体育竞技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动作往往在心理上会留下深深的印记, 产生不良情绪的反应, 这时应该勇敢地去面对, 调整心态, 从而摆脱挫折带来的阴影, 也正是在这种反复挫折经历, 使得学生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增强, 不屈不挠、坚强坚忍的意志品质得到提升。而通过竞争赢得胜利之后, 更会有一种成就感, 这种积极正性的情感体验往往能增强个体的自信心。

2.3 体育锻炼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人际关系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管企业的发展, 还是个人的进步都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良的人际关系往往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然而, 体育锻炼是否会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了?在现代的生产生活方式中, 流水线般的生产方式, 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居住的相对独立性以及朝九晚五的生活工作方式, 使得人际间的交流越来越少, 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严重缺乏。而体育活动能弥补人们的这种日常生活缺陷, 让不同年龄阶段, 不同社会阶层, 不同性别的人在运动场上相聚, 通过体育项目竞赛的规则进行平等友好的比赛和锻炼,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会在意识和无意识之中产生一种安全感、归属感。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增加与社会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2.4 体育锻炼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现代医学的研究表明, 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 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 使大脑获取更多的氧气, 这样又给大脑的记忆和思维能力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以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

同时, 由于体育锻炼能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集中, 使其对体内外刺激的反映更加迅速、准确, 为智力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人们在从事体育锻炼时, 通常是在短时间内甚至瞬间完成各种动作, 并有一定质量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 肌肉活动产生的生物电对大脑皮层细胞的刺激越强, 动员工作的神经细胞越多, 就越有利于提高大脑皮层细胞活动强度灵活性、均衡性及分析、综合能力, 使整个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加强。

3、总结与建议

体育锻炼对人们的情绪、人格、意志品质、人际关系以及认知能力等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而且许多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这一促进作用。因此, 体育锻炼不但能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 还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这进一步让我们认识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同时为了更好发挥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要具备主动性。

主动性的直接体现就是要有明确的锻炼目的和比较强烈的锻炼欲望。积极地参与往往容易获得正性的情绪体验, 从而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而被动的参与, 不但不能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 往往还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 因此,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那种“身随心违的被动参与状态”。

3.2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 将精神专注所练项目上, 例如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如何呼吸、如何掌握正确运动技术以及如何调整正确的肌肉运动等。

3.3 选择感兴趣的或者适合自己运动项目更容易获得积极情绪体验。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79, 229.

[2]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2, 350.

[3]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香港体育学院.体育科学词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篇4: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5-01

一、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理论基础

体育锻炼与智力发展。人类用巨大的精力研究如何开发自己的智力,不断探索与人的智力有关的各种因素,以求在最短的年限发掘出最大的智力潜力,在最长的年限保持和发展这种潜力。有的研究已初步表明记忆和智力是一种化学物质特性,由细小的蛋白质分子——多肽物质组成。这些物质的运动与大脑工作状态有关,工作条件愈适应、愈良好、愈灵活,对信息的辨别也愈精确。实验证明营养、疾病等一些直接作用于人体生理机能的因素可以对这些至关重要的化学物质分子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影响。体育锻炼能增进身体对营养的吸收、提升体质、预防和治疗疾病,对智力发展所起的作用也就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体育锻炼能使大脑血液供应充足、处于适度的兴奋状态,从而创造良好而适宜的工作条件;第二,体育锻炼对高龄阶段的人能起到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人到中年后,缩小体力、智力衰退的不平衡状态,减少疾病,延长寿命。

体育锻炼与精神情绪。情绪的变化影响人的肌肉、血管、内脏及内分泌腺的变化。实验证明,人处在良好情绪时,其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乃至运动系统都处在良好的适应状态;而不良情绪,如忧虑、沮丧、惧怕、贪求、怯懦、忌妒和憎恨等,都不利于人的健康。据医学统计,在各种癌症患者中,心理状态不良的人占了较高的比例。由此可见,精神情绪对人的健康和体质状况起着重要的作用。

恶劣的情绪能导致生理机制产生不良的变化,但体育锻炼却可以调节人的身体生理机制进而影响恶劣的情绪。身体锻炼在这方面的作用有以下两方面:第一,可使人的心理保持适宜的紧张度。人体各器官系统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总保持在相应的紧张状态。体育锻炼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锻炼,可以提高人体对快节奏生活的应变力和耐受力。体育锻炼,如消遣娱乐可以克服人们对快节奏生活的恐惧、厌烦和急躁的心理障碍,增强在快节奏生活中的自信心。第二,身体锻炼可以减少和避免各种身心疾病。现代身心医学认为,人体的某些疾病主要是由心理的不健康而引起的,可称之为身心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原发性高血压、神经性皮炎等。心理学还认为人在参加身体锻炼时,有机体产生各种生理变化,同时也产生了心理的活动,对意志品质和性格都起到良好的影响,使人的心理日趋健康,可以有效地防止身心疾病的发生。

二、体育锻炼的心理效益

体育锻炼能提升自我知觉。自我知觉是个体对自我存在的评价。调查表明,身体训练改善了自我概念。在一些来自持续锻炼的心理影响中,自我概念被认为是最容易改善的。忧郁症病人有典型的低自我价值观,体育锻炼改善忧郁症的机制之一就是提升病人的自我知觉。体育锻炼能增进自信心。自信心是对自己成为胜任者的确信。个体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根据自身兴趣、能力选择的,他们一般都能很好地胜任锻炼的内容,这有助于增加个体的自信心。官玉琴通过对福建省205名中学生随机抽样的调查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自信心有重要的影响。

体育锻炼能积极变化心境。由于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体是主动参与,并在自己的闲暇时间进行,因而个体的情绪状态通常是积极、稳定的,或是为了达到积极的状态、改善不稳定的状态而进行体育锻炼。这种比较持久而弥散的情绪状态称之为心境,它与个体健康状况、人际关系是否融洽等相关。改善恶劣的心境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需要,而体育活动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适当的方法。比如在平常的条件下,缓慢的身体练习可以影响到心境的状态,并降低焦虑程度。体育锻炼提高工作能力。长期锻炼能改善身体素质,参与者可体验到体力工作能力的增加,感受到日常工作有更充沛的能量,较少有疲劳乏力感。体育锻炼增加社会交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尤其是住在高楼的老年人群),越来越缺乏适当的社会交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向冷漠,因此体育锻炼就成为一个增进人与人接触的最好形式。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会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有利于个体忘却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有医疗实践证明,体育锻炼对于治疗孤独症和人际关系障碍有显著作用。

三、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社会意义

健康新概念。对于健康的概念,各学科基于不同的学科体系、研究角度,各自作了不同的定义。如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全面的身体方面、心理方面及社会方面“幸福”(well—being)的理想状态;医学的健康定义是针对疾病而言的;心理学方面把健康定义为一种心理能力与心理“幸福”的存在。另外,还有社会学方面的定义,人类学方面的定义等等。以上关于健康的定义由于出发点不同,只是谈及了一个要点。但是文明社会进入21世纪后,人们开始对健康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开始从整体上把握概念。完整意义上的健康新概念是:道德健康为统帅,生理健康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全面发展,有机整合。当前中国社会实现了经济腾飞的伟大变革,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生活节奏变得更快,竞争更为激烈,人们的身心负荷普遍加重。至于社会上因经济改革的浪潮冲而产生的情感震荡,从干群矛盾、同事摩擦、代沟冲突到婚姻障碍等等,更是激烈和广泛。这表明一个仅仅具有健康机体的人是不足以适应并驰骋于这个变革时代的。新的竞争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但具有健康的体魄,而且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是一个全面意义上健康的人。体育锻炼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达到了身体健康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意志、增强了信心、提升了对真伪是非美丑的辨别能力,得到了强健心灵的效果。所以,在新的时期我们更应该加强体育锻炼,满足社会发展对人类自身提出的新要求。体育锻炼是解决老年人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各种老龄化社会问题的方法之一。老人退休以后,生活发生重大变化,可能会产生诸如孤独、寂寞、苦闷等等心理问题,一定的体育锻炼可以使老年人排解烦恼、乐观向上、心胸开阔。众所周知,中国未来社会是老龄化社会,人口的老化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潜在的压力,并产生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社会性问题。解决不好老年人的问题将导致一系列的社会矛盾。让老年人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将会有助于改善他们心理情绪,提升免疫系统的功能,预防和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这样既可以避免了对亲属正常生活的影响和经济负担;也为社会减少了医疗的费用,减轻了社会的压力。

四、结语

篇5: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作用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 项文东 赵青春

562400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身心健康是成才的基础,大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未来高新科技队伍的健康水平和科技效益。由于忙于应对繁重的课业负担以及其它一些事情而忽视了体育锻炼,另外,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又使我们不得不长时间不能活动,所以,我们更需要体育锻炼来强健我们的身体。

确切的健康观念应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把人的健康与机体的生理、心理状态和对社会的适应三者紧密统一在一起的三位一体的健康观念。

在健康的三要素中,身体生理健康是基础。它是其他健康要素的发展前提和保证。身体健康首先应身体机能正常,各器官系统功能协调配合,代谢良好。较高水平的生理健康表现为体能良好,体能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够的能量完成各种活动的能力,它源于身体的能量物质储备器官,体育锻炼是提高体能的关键途径,增进健康的有效方式。

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健康的全面关注的表现。它是指一个人处于自我感觉良好,并与他人和社会保持和谐的状态。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密不可分,体育锻炼可以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调节心理平衡,降低紧张的心理。

社会适应能力是对健康概念的科学延伸,体现了时代发展对人的进一步要求。它是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扮演社会角色的能力。

大量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消除人的紧张情绪,发泄内心的冲动、烦闷和单调,提高人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满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有益的需要,磨炼人的性格和意志。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显著地放松人们紧张的精神状态,改善人的自我感觉,消除沮丧和失望情绪。这是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消除心理疾病的重要方法。体育锻炼是一种低消费支出、低风险和低副作用的有效改善心理健康的手段。针对目前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状况,根据体育运动的特点及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状态,探讨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影响和作用。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善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经常会产生忧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应,体育锻炼则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大学生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相互间的竞争以及对未来工作分配的担忧而产生持续的焦虑反应,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使自己的焦虑反应降低。

(二)提高智力功能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力功能,不仅使锻炼者的注意、记忆、反应、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这些非智力成分对人的智力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三)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情感等的整体评价,它是由许许多多的自我认识所组成的,包括“我是什么人”、“我主张什么”、“我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等等。由于坚持体育锻炼可使体格强健、精力充沛,因而,体育锻炼对于改善人的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至关重要。

身体表象是指头脑中形成的身体图象。身体表象障碍在正常人群中是普遍存在的,据报告,54%的大学生对他们的体重不甚满意。与男性相比,女性倾向于高估她们的身高和低估她们的体重,而且,身体肥胖的个体更可能有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方面的障碍。身体自尊主要包括一个人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评价,对自己身体外貌(吸引力)的评价,以及对自己身体的抵抗力和健康状况的评价。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与整体自我概念有关,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对身体表象的不满意会使个体自尊变低(自尊指自我概念的积极程度),并产生不安全感和抑郁症状。有研究表明,肌肉力量与身体自尊、情绪稳定性、外向性格和自信心呈正相关,并且加强力量训练会使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

(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意外的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锻炼者越能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也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从锻炼中培养起来的坚强意志品质能够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五)消除疲劳

疲劳是一种综合性症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当一个人的情绪消极,或任务超出个人的能力时,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大学生持续紧张的学习压力极易造成身心疲劳和神经衰弱,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参加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则可以使他们身心得到放松。

(六)治疗心理疾病

体育锻炼被公认为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1750名心理医生中,80%的人认为体育锻炼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来消除焦虑症。在大学生中,有不少人由于学习和其它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焦虑症和抑郁症,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减缓或消除这些心理疾病。

篇6: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作用

信息技术系铁道通信信号309-2班普朝阳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 阐述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 以及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然后剖析了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 大学生积极作用分析原因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当今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固然与当今社会存在的方方面面的压力有关,由于我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 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 使得我国大学生中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数越来越多, 影响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当然, 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除了本身生理变化和遗传因素外, 还有众多其他的原因, 如各种社会冲突和价值观的变迁等,以及“应试教育”【2】中教师、家长、社会对学生过高的期望所带来的学生心理负担等, 都能造成学生的各种心理疾病。本文对此问题涉及到的相关因素进行简单分析。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和作用

众所周知, 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体的灵敏性、协调性、腰腹臀部肌肉力量、大脑及动作的反应速度, 并能有效地延缓肌肉力量随年龄增大而出现的衰退。在体育锻炼中, 学生是在练中学, 学中练, 既有身体活动又有心理活动, 这种身心一元, 身心同一的实践过程, 是高校体育学科区别与高校其他学科的基本属性。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智力水平的影响

智力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之一, 它不仅意味着一个人所拥有的智力水平, 而且也与其心理素质密切相关, 可以说是人们完成学习、工作任务的基本条件。当今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学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如果没有好的智力做基础, 要获得社会所需要的各种知识是非常困难的。从身心两方面帮助大学生培养智力, 缓解紧张,远离因为学习压力而导致的身心疾病。体育运动时, 由于体育活动和脑力活动合理交替, 导致运动中枢神经兴奋, 使得与学习有关的中枢得到休息,这样有助于消除脑力劳动所产生的疲劳,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体育锻炼能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健全的人格可视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应该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 并以此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这一切必然建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上, 并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他们的行为上。在学习生活中, 表现为乐意与同学和老师交往, 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能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有正常的认知能力;有积极的情绪;并有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与其他课程教学相比,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老师、师生互动行为更为外显。

结语

面对社会的高速发展和高校的扩招, 当今高校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真正身心健康的大学生, 才能成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大学生成才的过程中, 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面对日趋严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当今高校已经采取种种措施,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 并不尽人意, 高等教育应立足于自己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校教育中不同教育模式的独特作用, 尽可能全方位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如体育教育对于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等, 才能从根本上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起到【4】

缓解效果。

参考文献:

[2]刘娅.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6,(1)

[3]季浏.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4,(9)

上一篇:2023东南大学考研复试面试和笔试下一篇:外科围手术期病人常见护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