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及解决方法

2024-07-12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及解决方法(共12篇)

篇1: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及解决方法

考进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起点,阳光的生活只能靠自己来创造。对于刚刚跨入校门的大学新生来说,学会放松捆绑自己精神的绳索,科学地树立自己的目标,做好适应新环境、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的各种准备,是使其人生更加美好的必要措施。大学阶段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心理活动复杂多变、心理矛盾和冲突比较烈的时期。能否处理好这些矛盾,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一、大学新生面临的心理挑战

有人将大学与中学的差异总结为大学生活的四个“自由”,即时间安排的自由,学习方法的自由,信息获得的自由和金钱使用的自由。这些方面的自由对大学新生来说:一方面是机遇,因为他们在中学时深感自己在诸多方面受到约束和限制,非常渴望得到主动和自由;另一方面又是挑战,因为缺乏经验,突然没有了具体的约束和指导,许多同学不知道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些自由。他们向往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生活,不愿意受到任何限制,对必要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也持反感态度。认为这些规定堵塞了言路,局限了范围,捆住了手脚,限制了自由,但一旦没有了这些又有些不知何去何从。

1.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造成这种巨大反差的原因有主客观两方面。客观上我们许多大学正在发展中,无论软、硬件都存在一定不足。更主要的是主观原因,社会对大学的美化,进入大学之前,许多同学对现实社会以及大学生活不了解,只是凭着想象,把大学生活描绘的过于完美,对上大学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过高期望。而一旦进入大学,就会发现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不完善、不尽人意的地方,与期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而便产生失望感,情绪极低落。

2.只想得到,付出甚少

大学生处于竞争的角逐中,在步入大学的征途中虽然是如愿以偿的胜利者,但是他们在人生的长河中,有的人却隐患了一种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不良习气。在高中苦心攻读的日子里,他们的父母亲人全力以赴,照顾得细致入微,享受得心安理得。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虽然在保证他们集中精力学习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却在培养他们的勤劳品质、奉献精神方面种下了劣种,使他们在安逸的生活中滋生一种不顾他人,不顾父母劳累,只知个人享受、索取,不思奉献的坏毛病。他们尽管进入了文明的殿堂,踏进了高等学府,理应养成更高尚的人格风貌,然而那种红榜及第的优越感却使得他们踌躇满志,趾高气扬。更加强化了他们的索取意识,放大了他们的索取范围,吊高了他们的索取胃口。

3.人际交往障碍

入校几个月后,同学之间也基本了解,各自的性格完全暴露出来,特别是同寝室之间的矛盾冲突开始明显。如有的同学只知接受别人的服务,而从不为他人服务,如寝室的公共卫生,有人只知享受却从来不知清扫;有的同学花钱大手大脚,借钱不还;用他人的电脑玩起网络游戏或聊天就不下线,这些看似都是微小问题,但处理不妥就会造成人际交往障碍。

大学新生以往与人交往和相处的机会较少,相对缺乏经验,而进入大学后,面临重新结识新人,确定人际关系的过程。事实上,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适应远比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困难得多。特别是与周围同学的交往中,因缺乏经验、技巧而不善交往;因担心别人轻视自己而不愿交往;因性格内向孤僻而不会交往;因自负而不屑交往;因恐惧而不敢交往者,大有人在。由此造成与他人沟通困难,感到非常沉闷、抑郁,被孤独所困扰。

4.学习方面的不适应

多数大学生在高中时是学习尖子,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夸奖、同学羡慕,因而自我感觉良好,习惯了优势地位。进入大学后,新环境中人才荟萃,群星灿烂,不少人学习上的优势会削弱或消失,从“鹤立鸡群”变成“平庸”之辈,这种地位的变化越强烈,心理落差越大,因而产生了自我评价失

调。一些学生心灰意冷,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

二、大学新生的自我心理调整

1.尽快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高中时代的衣食住行都得自于父母周到的安排。进入大学后,一切要靠自己从头开始。如打扫卫生,盥洗衣物,上街购物是必备的基本技能,男生有时还必须学会缝衣钉扣;还要学会理财。不要月初当富翁,月底做乞丐。

2.掌握沟通技巧,学会主动

新生对环境的适应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来自于交往双方的真诚、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此外还要把握交往的时机,学会沟通技巧,主动交往。首先,要处理好与室友之间的关系。经常参加集体活动,尤其是选择一些个性开朗、乐观的人做朋友。面对来自各地性格习惯各异的同学,应本着 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缺点,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多理解别人。其次,要主动与教师交往。大学的教师被形容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些不善于与老师交往的同学,由于不主动与教师联系,感到大学教师缺乏亲切感,在学习上有问题也不敢向老师请教。由于大学教育的特殊性,任课教师除了上课外,很少有机会和同学一起交流,同学们应主动与教师交往,一方面请教学习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最后,要学会与学校内各部门工作人员交往。大学是浓缩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有各种机构,有各种不同身份的工作人员,对大学生而言他们都是应被尊重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是对人的尊重,只有做到对人的尊重,自然也会被他人尊重和信任。

3.确立新的价值目标

价值观是人们生活的追求目标,如果一个人没有价值目标,他就会感到无所作为,感到人生淡而无味。有了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就会具有活力和动

力,内心充实而有信念,就会自觉地为价值目标去追求和奋斗,价值目标的实现无不伴随着艰苦和某种牺牲。但只有朝人生价值目标不断地艰难跋涉,去创造、为别人、为社会、为自己,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体味到自己的创造所带来的幸福。目标是人们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学习就难以做到持之以恒。因此,尽快确立新的价值目标也是大学生走向新生活,适应环境的一项重要任务。

4.摸索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

一是向有经验的高年级的同学请教,接受任课教师的指导与辅导员的帮助;二是自己要根据大学的学习特点,从个人实际出发逐步摸索与自己水平基本相适应的学习方法;三是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四是学会科学管理支配时间。

5.重新确立正确的自我形象

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重新估价自己,客观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主动接纳使自己逐步提高。提倡“同自己比,同自己竞争”。有意识的自我心理调整培养良好的个性,在生活中保持自信、乐观、坦诚、豁达、坚持不懈的心理品格,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压力,学会心理自助。

篇2: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及解决方法

01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大学生活是集体生活,又是独立生活,要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首先,思想上要独立。不要再妄想父母或他人的帮助,清楚明白地告诉自己要学会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其次,充分熟悉校园环境,接受了这个环境就是在适应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第三,学会利用校园里的资源,比如图书馆、体育场、专题讲座……让它们成为自我成长的助力。

02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大学与高中学习大不同

变化一:内容多了

变化二:老师管得少了

变化三:讲课快了

变化四:教室、同学不固定了

这就需要我们转变学习方法

“放羊式”的大学学习方式可能会让很多新生一时间无法适应,其实从现在开始,就要自己管自己。

①学习要自主

大学老师的角色定位是“引路人”,自学是大学学习的主要特征,大学课堂学的是“知识的精要”,不仅上课所学的要靠你的自觉性去消化吸收,整个的知识体系也要靠自己去补充完善。

② 制订学习计划

制订一个学习计划,以月或周为单位(便于执行),列明具体的科目和计划学习的内容。

03适应新的人际关系环境

(1)大学宿舍

大学室友是最有可能成为挚友的人,因此我们需要善待室友,学会尊重、宽容、忍让、关心。

处理好与室友的关系,请记住以下三个建议:

1. 宿舍是大家的,你和室友就像家人,相互迁、宽容、接纳就很重要。

2. 学会尊重别人,不探究别人的隐私。

3. 学会换位思考、体谅他人。因为小事和室友闹矛盾不值得。

(2)自己的班级

大学的班级虽然没有固定的教室,但大学同学的情谊却可以无比坚固。

①重视新生见面会

班级新生见面会上,同学们的自我介绍要用心听,记住每位同学的样子和名字,这是一种礼貌和尊重,也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技巧。

②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班级活动就是班级大融合的最佳途径, 当需要你为班级出力的时候,例如校运会、班级文艺演出等,一定要挺身而出,千万不要因为怕苦怕累,作为班级的一员,对班级要有一种责任感。

04适应新的角色定位

确立自己在班级、院系、学校的新角色。成绩的好坏,一直是中学生评价自我和他人的重要标准,但在大学里,评价标准比较多元化,除了学习外,还有品德、文体、社团、班级服务等多方面的评价。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但要适应在校、院系的新角色,而且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努力发展自己。

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环境变化引起的适应不良问题

大学生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往往容易出现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由于中学时学生对大学充满了憧憬,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惟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但当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原来所想象,进而怀念起过去的中学生活。而且一部分学生发觉自己在高手如云的新集体里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到相对自立的生活,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孤独感。

解决方案:接纳现实,提高自身的自理和自立能力。再找到一些新的目标指引自己前进,例如大学四年之后的职业生涯。

异性交往引起的情感心理障碍问题

大学生性发育已经成熟,恋爱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大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且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多学生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还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地处理好异性之间的交往和双方的感情问题,出现爱困惑、性困惑,少数学生还出现异常行为,有的因理解的恋爱观与现实的具体问题发生矛盾和冲突, 便陷入痛苦、迷茫、消沉之中, 为情所困而不能自拔。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给学生们上一堂正儿八经的情感管理课,甚至是有关性教育的都可以,要启发学生正确处理好同学、恋爱、友谊的关系,培养成熟且科学的恋爱观。

人际关系的困扰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冲突、交往恐怖、沟通不良。

解决方案:加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圈,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学校也可以经常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对于一些性格特别内向以及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同学,教育工作者可进行咨询,通过一些活动或训练班的形式使这些同学最终可以融入大学这个集体中。

学习负担引起的紧张焦虑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由于大学学习与中学存在很大的不同,课业专业化、难度大、要求高,学习压力和竞争也相应增大,引起紧张焦虑。

解决方案:首先培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化自主和能动意识,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其次就是要变换学习方法,培养自学的学习方法。最后就是注意把握好学习的计划和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家长意志引发的心理问题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想方设法阻止学生的一切业余爱好。上大学后,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多才多艺的同学,在活动中脱颖而出,而受家长压制的学生,除学习外,没有一技之长,很自卑。有的家长强迫学生念自己不喜欢的学校或专业,以至于上学后,对大学没感情,对学习没兴趣,甚至有的想退学。

篇3: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心理适应不良的来源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不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 包括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所带来的适应性困难。

1. 生活环境的改变

在上中学时, 很多学生的生活都是由父母照顾, 突然要面对独立的生活环境, 导致很多大学新生感到非常的不适应。由于各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不一样, 有的家庭经济状况优越, 认为在校生活条件不如自己家里。有些同学家庭较困难, 进入大学后, 感到生活拮据, 再加上面对来自家庭富裕的同学, 容易产出自卑心理。同时, 很多新生在面对外地的生活环境, 无论在饮食、气候、语言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不适应。同时, 一下子面对大学宽松的学习环境, 不少新生失去了动力, 没有了奋斗目标, 再加上没有人严格管束, 容易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一旦他们不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就会影响其正常的学习, 进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2. 学习方式的改变

由于大学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方法与中学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导致不少大学新生在课程的学习上和老师教学方式方法的适应上出现了问题。中学时, 老师讲得细, 讲得多, 大学老师则讲重点, 讲难点, 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 以培养独立自主, 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学习成了学生应主动完成的事情了。不少学生未能在短期内适应这种改变。

3. 人际关系的变化

中学时, 学生更注重学习, 同学之间关系相对单纯。而在大学里, 同学都来自五湖四海, 随着地域的差异, 文化背景的不同, 因此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要建立友谊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另外,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 心理较为封闭, 在接触新面孔时会有一定的排斥。同时, 由于大学时间相对充裕, 很多同学都忙于自己的事情, 真正聚在一起的时间较少。这样, 就导致不少大学新生感到心理孤独, 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二解决心理适应不良的对策探讨

1. 发挥入学教育的作用

入学教育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堂课, 应该把握时机, 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科学规范的入学教育。此时, 校园的一切对大学新生来说都是陌生的, 我们要合理的做好入门引路的工作, 完善和丰富教育的内容。我们可以集中进行校史、校规、校纪、行为规范的教育, 向他们介绍大学生活的特点, 再通过举办新生说明、交流等活动, 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周围环境。同时, 开展专业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鼓励新生积极主动地适应大学生活。

2. 完善新生心理教育机制

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往往不是非常明显, 我们应该广开渠道, 搭建由辅导员 (班主任) 、学生干部、心理咨询老师等多级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平台, 加强教育引导, 适时干预。重点围绕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调整能力开展引导, 举办专题讲座, 鼓励大学生培养挫折承受能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以成熟、稳健的良好心理素质来适应新环境。

3.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

大学生除了日常课程外, 还有很多的课后时间, 因此有必要拓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通过学生会、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团委等学生组织, 开展一系列的大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努力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团结、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的校园活动可以为大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 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减少他们可能由于面对新的环境所带来的孤独感。此外, 社会实践活动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增强组织、协调能力, 练就他们经受挫折、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

三结束语

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 是一个事关大学生未来几年学习质量的工程, 探索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众多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不断的努力。开展好各类新生适应教育, 引导大学新生学会调节自己, 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 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中去, 投身到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学习生活中去, 必能顺利地适应大学生活。

摘要: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新阶段, 但部分刚进入大学的新生, 在心理上易出现不适应的现象, 严重的还会出现心理适应障碍。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分析了大学新生出现不良心理适应的来源, 并就如何解决此问题进行探讨, 以期能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不良,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钟向阳、张莉.大学新生心理适应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高教探索, 2009 (4)

[2]黄兆信、李远煦.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研究——从高中与大学衔接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 2010 (5)

[3]姚志红.浅谈大学新生问题及入学教育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 (4)

[4]赵萍.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及适应教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8)

篇4:大学新生适应期心理问题及辅导

[关键词]新生 适应 心理

从紧张的高中走出来,经历了初期的喜悦和新奇之后,新生很快会发现自己的生活模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一时期是新生从中学到大学的一个过渡期,过渡得顺利与否,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与成长,影响到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对于新生的过渡期心理问题的关注与辅导十分必要。

一、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特点

1.独立与依赖并存。经过了十年寒窗苦读,中学生变成了大学生,身边没有了父母的唠叨,确实感到轻松快慰,独立的意识也随之更加增强了。但是,在上大学前,不少学生没有远离过家门,饮食起居多由父母包办,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进入大学后,失去了往日家庭的特殊照顾,有的学生因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一时生活上不能自理;有的学生开支无计划,时常出现“经济危机”;有的学生每天循环往复于三点一线(宿舍—教室—食堂),面对丰富多彩、目不暇接的校园文化生活无所适从;有的学生因缺乏集体生活的习惯,总希望组织与他人的照顾和帮助,不知道也不会关心他人;还有的学生不适应水土和饮食方面的差异以及气候、语言环境与作息时间的变化,等等。

大学新生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郁郁寡欢,致使有的学生出现烦躁、痛苦、紧张不安等焦虑情绪和疲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由此,许多新生产生了强烈的思乡心理,个别学生甚至放弃大学生活回到父母身边,甚至有一些挂念孩子的父母为了圆孩子一个大学梦不惜辞掉工作,不远万里到学校“陪读”。

2.理想与现实落差。进入大学前,许多学生想象的大学都是校园风景如画,教室宽敞明亮,师生团结友爱,处处欢歌笑语,充满诗情画意。然而,进入大学,经过短暂的兴奋期之后,这些学生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比如,食宿条件、学习环境、人际关系、学习氛围,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些人也就发出了“不过如此”的磋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他们感到沮丧和失落,灰心丧气导致情绪波动,甚至有许多学生有了退学的打算。这些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致使一些学生常常怅然若失,忧心忡忡,情绪低落,感到前途渺茫,困惑失望,从而形成失落心理。

3.学习上的焦虑感与自我定位的偏差。中学时期,学生的学习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考入理想中的大学,可以说十年寒窗的目的集聚于此。入了大学,十几年奋斗的目标实现了,他们需要新的学习目标,需要产生新的学习动力。但是,很多学生却有了“放松心理”,甚至开始缺乏学习动力,感到茫然。可以说,中学时期几乎完全是被动的学习,只要跟着教师即可。而大学生则更注重自身的素质培养,要求在教师引导下独立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上课只是提纲挈领,介绍思维方法,更主要地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地思考、消化。因此,部分新生不懂得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的重要意义,缺乏利用优良学习条件的意识和能力,离开了教师的督促就心里茫然。

此外,大学是人才荟萃之地,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多数是中学时的尖子,教师称赞,家长鼓励,同学羡慕,自我感觉良好。但到了大学,昔日小河竞舟的佼佼者,而今在大学这条大江中若不奋力拼搏,就会有落后、沉没的危险。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挑战,原有的优势和平衡被打破,不少人从鹤立鸡群变成了平庸之辈。其中多数学生满怀信心和希望,开始新的拼搏。而有些学生却因原有的优势被削弱甚至丧失,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导致自我评价失调,由强烈的自尊心转变为自卑心理。

4.人际关系处理不当造成的抑郁心理。在中学里,学生一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与同学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是个体在青春时期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重要的精神支柱。但进大学后,人际关系一切都是陌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又不尽相同,新生常觉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那么困难,特别是那些性格偏内向的学生,更感艰难,可心里却非常渴望尽快建立起新的人际关系。这种矛盾冲突,造成他们不安、孤独的心理,甚至有些新生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由于不愿意主动接近别人,思想情感得不到及时沟通和表达,很多大学新生出现人际关系不协调,感到“知音难觅”,产生了压抑、孤寂和烦闷的抑郁心理。更有一部分人感到自己的生活受到同学的干扰时,心中不满却无法与人沟通,索性躲进网络在虚拟的人际交往空间中寻求满足。

5.收费和就业制度改革带来的危机心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师资水平的提高,高校收费给一些来自于贫困家庭的的学生在开学伊始就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一名普通本科学生每年需交纳6000元的学费和住宿费,加上生活费和其他费用,每年最少也需支出10000元左右。这对一般家庭来说已是个不小的数额,而对于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讲更可谓是天文数字。许多学生尤其是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时感囊中羞涩。而这部分学生则会时常带有“如果不好好学习则对不起父母”的想法,由此带来的压力如果不及时发现并给予开导,很容易使这部分学生进入另一种思想极端。

另外,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加剧,并随着高校的扩招而愈显激烈,不少学生在经济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普遍存有一种危机心理。其中大多数学生认识到只有具备真才实学,才能在未来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由压力变为动力。因此,刻苦学习,提高竞争能力的思想逐渐占据主流。但也有部分学生难以摆脱危机心理的支配,常感心理压抑,甚至自暴自弃。

二、做好大学新生的适应期辅导工作

1.抓好入学教育,帮助新生做好应对新生活挑战的心理准备。抓好入学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抓住契机,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新生入学之初,是对其进行心理适应教育的最佳时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抓住这一契机,紧紧以成才为中心,从社会实际和大学生实际出发,通过“两课”教学,结合大学生涯设计,加强新生的心理适应教育和生涯规划工作。通过“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教学,向学生讲授大学集体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的特点,以及新生学习、生活和心理适应不良的表现、原因和对策,引导他们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迅速适应大学生活。

2.以班级设立新生班主任。目前,多数高校都只是由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直接管理,而辅导员人数、时间与精力有限,不利于及时掌握新生的情况,不能及时解决各类问题。高校应该为新生配备由本院的任课教师担任的班主任,若能由所在班级任课教师担任则更好。班主任教师可以随时观察、了解学生情况,及时给予其生活学习以指导。同时,学生也可以随时向班主任反映内心活动,以求得及时指点帮助。

3.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学习方式与以前截然不同,所以,对他们进行学习辅导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

(1)做好自我监控辅导。大学生必须具有自我监控能力,因此对他们自我监控的辅导也必不可少。自我监控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的特征,是学生学习自觉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只有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审视与反思,学生才能不断改善自己的学习能力。

(2)传授新的学习理念。让新生弄清中学与大学在教学内容、形式、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使之明白大学学习更强调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学业的成功要靠勤奋和刻苦,更要靠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要加强学习方法辅导和经验介绍,如请专家和教授辅导,请高年级学习优秀的学生介绍学习经验,传授学习方法,使之迅速熟悉学校可以提供的一切教学及辅助设施,并充分利用现代多种高科技教学手段来掌握、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3)自我教导训练。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寻找与原有非理性观念不相容的思维方式,并用新的内在对话来表达,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应对技巧,以便更好适应考试情境。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首先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积极的社交意识,要让他们充分的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意义。其次,要让他们掌握基本的人际交往准则,端正交往态度,即:同学之间的交往要坦诚相见,友善相待;尊重和信任他人,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人际交往的目的是使人在交往中完善自己、完善他人;在交往中学会宽容,学会理解。

5.努力探索,建立多元的资助政策体系。面对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如何使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高校应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导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奖、贷、勤、补、减”和“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资助政策体系。同时努力探索与高校收费制度相适应的社会捐助、有偿服务等社会资助体系,确保贫困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在进行资助的同时,应注意到贫困生的心态问题比经济问题更重要,因此要教育他们转变观念,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克服困难,奋发成才。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加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物质文化的建设,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奋进、刻苦学习的健康教育氛围,加强校训的宣传工作,加强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调试作用、凝聚作用,提高学校的教育效能,都有利于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景荣.大学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高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J].教育理论,2005,(4).

篇5: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生活环境的变化

从中学时可以依赖父母到大学的独立自理,从以前的独居生活到现在的群居生活;同时饮食习惯,作息时间都会有所变化。

(二)学习环境的变化

大学教学与高中阶段完全不一样。在高中,老师一切围绕学生转,学生身边时时有老师的指导,父母的叮咛,到了大学就不一样了。大学是以“学”为中心,老师和你们相处的时间将会大大减少,因此,学习主要以学生自觉学习为主。

(三)人际环境的变化

进入大学,我们的交友范围更广,各种社团,各种人际关系需要我们处理。同时大学对人际交往能力有较高要求,需要我们建立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

(四)经济环境的变化

到了大学,我们可以更自由支配我们的零花钱和生活费。有的同学就会过度消费、超前消费,赶时髦、讲排场、从而导致超支严重。

二、数据

由于环境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就会引起角色的变化。包括学习角色、生活角色、人际角色。面对这么多的变化,我们从往年的数据发现每年大概会有15%的同学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适应困难。

从这些数据我们也看到,如果你进入大学后出现上述的心理症状,没有关系,你不是唯一的,100个新同学里就曾经至少有15个同学跟你有过类似的经历。你可以尝试进行自我的调节,如果仍无法解决,及早地寻求我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帮助是你明智的选择。

三、大学新生几种常见的心理困惑

1、间歇心理:经过3年超负荷的拼搏以及身心能量的过度透支,大学生入学后几乎身心俱惫,相当部分同学滋生了对学习的厌倦情绪。由于心理紧张系统解除,学习上无动力,行为上提不起劲,总有种喘口气,歇歇脚的心理。有些同学可能就会开始沉迷网络,或者一些其他的不良习惯。

2、茫然心理:中学阶段大家的奋斗目标非常明确,即一切围绕高考而拼搏。考人大学后,新的人生目标尚未确立,出现目标的丢失和理想真空。由于目标的迷乱往往使人缺乏方向感,无所适从,再加上高校管理不像中学那么直接和严格。许多新生不知自己该干什么、干什么好,不善于自主地安排生活和学习,导致焦虑、茫然、百无聊赖的感觉比较强烈。

3、自卑心理:从父母的“重点保护动物”到“没人理解”;学习上的“核心人物”到学习“不再是最好的”;人际关系的“众星捧月”到“没有什么朋友”。这种中心位置的重新洗牌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从而诱发自卑心理。

4、失落心理:有的新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想象得过于浪漫、神秘和多姿多彩。过高的期望值与大学的现实生活反差较大,导致部分新生入学出现情绪波动和失落。

5、怀旧心理:由于生活方式、习惯、环境的急剧变化,加上远离家乡、亲友和同伴,这对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

四、大学新生需要掌握调适心理的方法

(一)环境的适应

自然环境:校内环境、校外环境

人际环境:同学关系、师生关系

语言环境:讲普通话、语言沟通

(二)人际关系的适应

1、人际关系三件宝

第一宝——微笑 第二宝——赞美 第三宝——聆听

2、人际交往黄金和白金法则:

黄金法则:想别人怎样对你,你就怎么对人。

白金法则:明白别人的需要,适当给予所需。

3、位置感知法

(1)把自己当成别人——换位思考

当你感到忧伤的时候,从痛苦情绪中抽离出来,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让心理位置拉远点,然后再靠近,这样痛苦自然减轻了;

(2)把别人当成自己——一视同仁

通过这种方式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设身处地理解别人的需求,而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3)把别人当成别人——保持距离

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没有两个人的人生经验完全一样,所以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是一样的,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能够绝对一致,亦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反应会一样,每个人的心灵地图各异,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4)把自己当成自己——自我满足

我很重要!只有自我满足、自我实现才能更好为他人服务!

(三)学习的适应

1、确立人生目标

哈佛大学一个非常出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25年后再来看被调查的人。

3%有清晰且长远目标的人: 他们成为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

10%有清晰但短期目标的人:他们成为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

60%有较模糊目标的人: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但没有特别地建树。

27%无目标的人:他们的生活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

2、认同你所在的学校和专业

除了“选你所爱”,大家不妨试试“爱你所选”。很多同学经常抱怨或后悔自己在入学时选错了学校和专业,以至于大学四年都过的不开心,对所学的专业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动力,而转校、转专业都不是容易的事,于是就以兴趣为借口,不愿意面对自己的专业,荒废了学业,白白浪费了四年或五年时间。

因此大家首先应尽力试着把本专业学好,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对本专业的兴趣。此外,一个专业里可能有很多不同的领域,也许你对专业里的某一个领域会有兴趣。现在,有很多专业发展了交叉学科,两个专业的结合往往是新的增长点。因此,只要多接触、多尝试,你就会碰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

3、适应学习环境,充分利用资源

(1)课外学习——立志笃行

(2)选修课——选我所爱,爱我所选

(3)调整学习方法

培养自学能力——善于举一反三,学会无师自通

(四)经济的适应

理财专家给了三个建议:

1、钱要花在刀刃上;

2、学会记帐和编制预算;

3、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费原则(学生时代吃要营养均衡,穿要耐穿耐看, 住要简单实用,行要省钱方便)

(五)心态的适应

每一个学生进入大学后,面对生活和环境的新变化都可能会出现适应不良的现象,这是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经历。大多数人会在面对困难、克服困扰、调整心态中逐渐成长和成熟,但也有少数人会陷入痛苦和挣扎中难以自拔。

●学会自助

也许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转变心境;

也许我们无法避免挫折,但我们可以选择微笑面对;

也许我们无法扭转命运,但我们可以使自己生活得更快乐些。

●学会求助

建立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业咨询老师、学院领导和老师。

建立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家庭、朋友、同学、师长。

期望初入大学的你

篇6: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及解决方法

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到一个自己完全陌生的地方求学,有的大学新生总会有些许的不适应,可能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鞍山师范学院应用心理研究所的专家就这个问题给广大学子一些建议:

大学新生容易出现以下5类心理问题:

1、孤独感。入学后人生地疏,远离父母、亲人和朋友,有些新生入校几天内频繁打电话回家倾诉思家之情,甚至伤心落泪。

2、失落感。所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许多新生在中学时段是学习尖子、学校之佼佼者、父母之骄傲,但在人才济济强手如林的大学里,却成了一名普通的甚至是中下等的学生;抑或入学前家庭经济条件在当地的生活水平而言属于中上等,到了大城市,“才知道什么叫有钱人的生活”,心理上出现强烈的落差而出现沮丧情绪。

3、自卑感。有的同学因为家境清贫、或单亲家庭、或长相一般、或身体虚弱甚至残疾,造成个性比较内向,面对周围阳光灿烂的同学,容易出现自卑感。

4、性困惑。大学新生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后期,随着性的进一步觉醒和成熟,一些新生缺乏对性科学的了解和认识,若不加以注意,则容易造成青春期的性压抑、性烦恼、性异常、性放纵乃至性倒错等性心理问题。

5、适应障碍。一些个性本就较脆弱、内向、不善于表达自我的新生,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会出现短暂性的适应障碍,表现为失眠、焦虑、烦恼、抑郁心境、胆小害怕、易激怒等。

出现心理问题后如何自我调节呢?

1、认知调整。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己,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正确评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

2、面对现实,确立新的奋斗目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创造条件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切忌怨天忧人或自怨自艾。

3、始终有一个积极的心态。保持大学生应有的热情、激情、自信、乐观、坚强进取的心态,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或公益性活动,发挥或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能。

篇7: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活动目的为了获取新生入学适应状况的信息,深入了解同学们的需求及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针对新生进入大学校园适应情况及遇到的一些问题,通过心理讲座的形式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大学生活,塑造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从而用阳光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去迎接新的挑战,更好地从高中生活过渡到大学生活。

二、活动时间

11月中旬

三、活动地点

未定

四、参与对象

自动化学院全体13级新生

五、活动准备

1.问卷制作--由心理研习部负责

2.打印材料--由策划部负责

3.联系学院及老师,确定讲座主题--由主席负责

4.申请教室--由策划部负责

5.布置会场--由组织部负责

六、活动内容

1、各班心理委员分发并回收“关于大一新生对于大学生活适应性的问卷调查”,各班同学如实填写。

2、对回收的问卷调查进行统计整理。

3、部长例会上,根据所有问卷调查得出的结果来确定讲座主题。

4、有针对性的邀请老师进行讲座。

5、结束后开展部长会议进行活动总结。

七、附件:

关于大一新生对于大学生活适应性的问卷调查

为了解我院大一新生对于大学生活适应性现状,现做不记名式实况调查。希望您能如实、耐心填写,衷心感谢您的参与!

1、你的性别是?

A.男B.女

2、你来自何地?

A.江苏省内B.江苏省外

3、入学后对自己学校的满意程度

A.比想象中的好B.符合自己的想象

C.与想象有些差距D.十分不满意

4、入学后对自己专业的满意程度

A.比想象中的好B.符合自己的想象

C.与想象有些差距D.十分不满意

5、入学后对于新的学校环境适应程度

A.一开始完全适应B.靠自身调整后基本适应

C.目前为止,仍不适应

6、你对学校环境不适应的原因是什么?

A.气候等自然因素差异B.饮食、生活习惯差异

C.大学特殊的人际关系D.文化、习俗等社会环境因素

E.大学不同于高中的学习氛围F.没有不适应

7、你所遇到的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以下哪些?

A.语言环境不同,沟通存在困难 B.缺少知心朋友,宿舍问题

C.与个别人难以交往D.与他人交往平淡、热情不高

E.恋爱问题F.基本没有什么人际关系问题

8、你觉得寝室集体生活如何?

A.很温馨,大家无话不谈B.和谐,大家相处融洽

C.还行,大家关系一般D.不是很好,偶尔有小争吵E.关系有点紧张,矛盾频发

9、大学平时学习、工作中遇到问题你一般如何做?

A.与同级同学商量解决B.请教学长学姐

C.请教学院老师、辅导员D.自己独立解决

10、大学平时生活中遇到烦心事你一般如何做?

A.倾诉给大学中交的新朋友B.找以前朋友聊

C.倾诉给父母听D.不需要倾诉、发泄

E.找班主任、班级导生、学院辅导员F.其他途径

12、你认为大学的学习还重要吗?

A.依然重要,学习是学生的天职

B.不是很重要,只要勉强过了就好

C.不重要,学习的黄金时间已经过去了

D.很不重要,人生得意须尽欢

13、在学习方面,你觉得有哪些不适应?

A.学习方法B.大学的教育方式

C.课程难度D.和老师交流沟通

E.没有不适应

14、大学的生活里,您有谈恋爱的打算吗?

A.有B.没有C.正在恋爱中

15、你课余生活的安排?

A.主动上自习或去图书馆看书

B.参加各种社团或学生会活动

C.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影、浏览网页等

D.逛街购物

E.参加其他活动(如体育锻炼等)

16、对于社团、学生会活动或学校组织的相关比赛及活动

A.热情高涨,积极参与B.依个人兴趣选择相关活动参与

C.偶尔参与D.一点兴趣也没有

17、自己有没参加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

A.参加B.没有参加

18、你如何看待自己参与的社团或学生会工作?(17题选A者回答)

A.非常重视,甚至占去学习时间

B.会适合地安排时间去做,但不会占用学习时间

C.只当作兴趣,喜欢做的时候做,不喜欢做的时候就不做

D.不知道

19、大一生活已过一半,你对于自身现状如何评价?(能否将工作、学习及娱乐休闲的时间平衡好)

A.非常满足B.比较满足

C.一般D.不满足

20、对大一下学期和未来的大学生活有无清楚的方向?

A.有清楚的方向,制定计划使自己更适应大学生活

B.有短期的打算,过一天是一天

C.很模糊,没什么目标,安于现状

D.没考虑

自动化学院心理健康协会

篇8: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及解决方法

1 什么是心理适应

关于适应的概念,可以从广义的和狭义的两个方面来解释。广义的适应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主体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有效反应,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使内外环境重新恢复平衡的心理过程,包含生理适应、心理适应和对社会生活环境的适应。心理适应则是指人在遭受挫折后借助心理防御机制来使自己减轻压力、恢复平衡的自我调节过程,这也是一种狭义的适应概念。心理适应是主体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反应,是一个重建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其内部机制是同化与顺应的平衡,其根本目的是达到或恢复主客体之间的平衡状态。(1)

对于大学生来说,从高中步入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无论是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人际环境还是心理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应地,适应问题成为大学新生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2 大学新生常见的适应问题

大量的调查和实践表明,不管哪类高校,总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在学习、恋爱、自我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多问题。事实上,适应不良正困扰着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使他们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研究表明,大学里由于适应不良导致了30%—40%的新生存在心理障碍。(2)

2.1 生活适应问题

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大多数都是第一次远离熟悉的家人、家乡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尤其是到了大学的集体宿舍与大学的群居生活会表现出相当的不适应。由于原有生活秩序被打破,需养成新的生活习惯,在改变自己新的生活习惯的过程中常常也会表现出心理的不适应。

2.2 学业适应问题

大学里,由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都与中学有很大差别,因此大学新生常常在学习上也会出现各种不适应,如不知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感觉上课没有较大收获、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没有好的学习方法、认为所学专业不符合自己的兴趣、担心考试失败、抱怨老师教学水平不高等等。(3)另外,大学的自主学习气氛与高中教育氛围也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学生一时不习惯在无人督促和监管的环境下进行学习生活,由此产生茫然若失、目标感缺失等种种问题。(4)

2.3 心理适应问题

心理上的不适应是大学新生在刚进入大学后遇到的最大的困惑。大学新生常出现的心理适应问题,首先感觉到与同学之间巨大的心理落差。对于刚入学的大学生来说,能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的往往是那些在高中时就很优秀,希望自己在大学里也一样是出类拔萃的学生,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欣赏。然而现实却是,在人才济济的大学里,并非人人都有机会有能力出类拔萃。因此,伴随着完美追求而来的是对失败的恐惧和焦虑。失败恐惧和焦虑症使那些学生不能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适应变化。

其次是人际交往问题,大学新生从中学熟悉的人际关系中进入大学陌生的环境,其人际关系又是一个新的开始,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新生的心理有很大影响。大学生渴望理解、渴望与同龄人交往、渴望建立真诚的友谊,然而大学生又同时有着自我封闭的倾向,特别表现为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和冲突,这使许多大学生忍受着内心的煎熬。

此外,大学生在经济上依赖父母,部分学生还会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物质生活的不满足从而产生的自卑感。另外,大学新生还常常会出现如恋爱问题、过分担心和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对自己的前途表示担忧、自信心不足、做事提不起精神来等等心理问题。

3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的影响因素

大学新生在进入大学后,最显著的改变就是独立意识迅速发展。一方面要求大学生能在生活、学习上独立,另一方面大学新生还处在刚脱离父母独立生活的阶段,心理上还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大学生的人格特这在引起心理适应问题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5)用卡特尔16PF人格测验量表测验结果表明,良好的人格特征如宽容、坚强稳重、自信、开朗、无私等可以促进人们适应杜会环境,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面对冲突、挫折、能够运用合理的情绪反映方式,适应现实,保持心理平衡。此外,如自我效能感、特质焦虑倾向等个性心理特质也影响着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水平。(6)

另外,社会价值观偏差,过分注重文凭、学历;学校心理教育的缺失;校园文化、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家庭及父母的培养方式、情感教育以及期望;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大众传媒的发达与普及,各种正面与负面信息随时冲击着大学新生等,都影响着大学新生的对新环境的适应问题。

4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的应对措施

大学生处于青年时期,社会经验与社会阅历较缺乏,心理成熟程度还不高,面临大学这个人才集中、竞争频繁的环境,更容易出现心理适应不良甚至心理疾病。因此,只有从家庭、学校、社会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1 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为学生的发展和健康成长创设一种积极进取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建立良好的班风、校风。因此,学校应开展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娱乐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性格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使学生在学校能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发挥,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克服自卑,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其次,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创建一个和谐、轻松、人人互相关心,老师爱护学生,学生尊重老师的健康环境,也有利于适当缓解紧张情绪,协调其心理适应能力。

其次,对新生的适应问题,学校层面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能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和预见性,提前防止学生由于心理问题而出现极端的行为。在大学新生入学后,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等搜集学生的人格特征、心理测试结果、日常的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言行的观察记录、曾经出现过的问题及经历的重大事件等。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散发相关资料,开设心理咨询室,为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心理帮助和心理支持;对于在学生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如焦虑、人际关系等问题则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来解决。

此外,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也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增强面对各种压力和困难以及对新环境的心理适应能力,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消极心理反应,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防护知识等,是当前学校和社会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4.2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

大学相对中学而言,具有非常宽松的学习环境。并且大学的学习基本上都是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教授为辅的学习方式。因此如果新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就很容易在大学中迷失了方向,导致在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等上面会有所不知所措。因此,大学新生在进校后,首先要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抱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而学校教育则要充分发挥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引导学生作出明确的学习规划,引导学生积极利用学校的学习资源和鼓励学生学好基础理论。

4.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活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课外生活是大学生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好大学生的课外活动对于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能提供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能增强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于远离家乡外地求学的学子来说,课余生活活动中能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减少学生由于远离家乡和亲人带来的孤独感、寂寞感。此外,在课余活动和社会实践中,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助于降低对社会的恐惧感,培养学生经受挫折的能力和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

此外,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是增强大学新生心理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学新生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中要摆脱孤独寂寞感,应该在人际交往中树立自信心,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主动、热情地与同学、老师交往,增进彼此的了解,走出自我的小圈子加入集体活动,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在与同学交往中彼此尊重,以诚相待、相互关心。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适应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反映在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新生身上。本文从心理适应的概念、大学新生中常见的心理适应问题以及心理适应问题的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探析,并探讨了加强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

[1]贾晓波.心理适应的本质与机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9-21.

[2]王敏,曲爱群.大学新生适应障碍及教育对策.莱阳农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2):78.

[3]刘国帅,卢春莉.大学生心理不适的矛盾冲突及应对措施.科学之友,2007(2):95.

[4]邱君,彭跃红,宋丽虹.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研究现状.高教高职研究,2009(3):216.

[5]赵铭锡.学生心理适应不良者人格特征分析.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5):346.

篇9: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探讨

一、 大学新生心理冲突的表现

(一)学习环境不适应。对大学新生来说,他们走进的是一个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面对的是一张张新鲜的面孔,老师和同学都需要他们去认识和了解,而且大学的管理模式较中小学也有很大的不同,这些改变会让很多新生感到惶惶不安。

(二)学习方式不适应。大学的教学管理模式和课堂教学方式与中学相比区别较大。大学的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辅助和引导为主。同时,学习的途径也增多,知识面的需求也增大,这与中小学阶段“人盯人”的学习有很大区别。

(三)人际交往不顺畅。大学同学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生活习惯、个人素养等,在交往中就会体现出不同的交往方式,他们之间的磨合也就成为了一个新问题。

(四)学习与就业的迷茫。大学新生进入学校后,都会接受较高强度和密度的入学教育和专业介绍,学校许多的日常管理和教学管理规定会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得到灌输,特别是完成学业方面的诸多要求与限制,会让大学新生们感到较大的压力;并且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会让大学新生很快从考上大学的喜悦被未来就业的不可预期的迷茫而取代。

二、大学新生心理冲突产生的原因

(一)对大学生活认识的不全面

在新生心目中,大学是充满幻想的象牙塔,是强调自由、张扬个性的好地方,更是求知成才、成就事业的摇篮,但当进入真实的大学生活时,他们会感到现实并非如此。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他们深感沮丧、迷茫和失落。如果这种前后认知的冲突不能调和,就可能出现对大学生活的无所适从。

(二)对大学教学方式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中学那种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模式逐步被大学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所取代。中学阶段只注重所开的升学课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缺乏足够重视,一种“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在思想上根深蒂固,进人大学仍不能把握专业学习的方向,也就不能把握对自身的定位,甚至在一种茫然的状态中生活,在一种“不知所以然”的状态下学习。

(三)“文化休克”所引起的不适应

所谓“文化休克”是指一个初到异地他乡的人,由于对当地的基本情况、文化氛围不了解,而形成的心理障碍。很多大学新生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家乡,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生活,在其未完全熟悉、了解新环境之前,难免会产生种种的不适应。绝大多数新生可以调整好心态,基本上适应新的文化环境,能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但是,也有少部分新生,不能正确应对已出现的“文化休克”,以致一蹶不振,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四)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

目前,我院新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着因对所读专业认识片面而产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的现象。突出反映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不能全面理解专业的内涵或因填报高考志愿不当而被调剂,带着委屈的心情来校学习;另一个方面未达到录取分数线的学生被注册录取进来,带着无可奈何的情绪来校学习。这两种现象所产生的实际效应是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或对自己前途感到暗淡,学习缺乏动力。

三、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解决的措施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新生在入学阶段就能调适好心理冲突,以后的成功学习就有了基础。

(一)在思想教育上,坚持理论指导实践,积极培养新生骨干

加强理论学习,通过思想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相结合,使学生工作立意更高、更深远,也给予学生在大学甚至整个人生更大的帮助。培养新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入学时就培育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自己肩负的责任。在加强教育与学习的同时,注意学生骨干力量的培养,立典型、树模范、学优秀,发挥同伴学习效应。

(二)在专业学习上,树立良好班风学风,培养新生学习兴趣

狠抓新生入学初期的专业思想教育,树立其学好专业的信心。通过入学教育和专业介绍,使学生尽快了解专业,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引导规划大学生活,树优良班风,创优良学风;通过新老生交流会,加强与任课老师的有效沟通,使新生认识大学学习特点、学习方法,树立符合自己的发展目标,指导新生制订和完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通过狠抓学风建设,通过早操、晚自习制度,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来对新生进行鞭策和带动。

(三)在日常管理上,发挥四支队伍作用,加强引导帮扶新生

在新生管理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大学新生入学这一时期是由外部驱动向自我驱动转化的时期。为了让新生能够自觉、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通过引导新生学习《校园导航》,让新生明白日常行为规范,清楚违纪的后果。努力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会、新生班级助理这四支队伍对新生的引导及帮助作用,通过加强沟通,增加新生对他们的信任感。深入学生的寝室,关心、帮助学生解决其生活中的困难,尤其对家庭困难、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特别关照。

(四)在学生活动上,充分发挥社团作用,丰富新生第二课堂

学院在开展各类活动时,充分发挥社团组织作用,搭建活动平台,如科技文化节、体育文化节、社团活动节、宿舍文化节等,激发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形成学生成长的良好人文环境。

(五)在心理教育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导新生心理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通过思想沟通,消除贫困生的虚荣心,要让他们正确看待贫困,教导他们要自信、自强、自立,提供助学贷款、勤工俭学、打工兼职的机会;针对沉迷于网络的新生,应逐个进行跟踪指导教育,家校配合,让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针对大学环境不适应的学生,应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做好他们的心理调适工作,平时与新生多沟通,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发现问题,制订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让学生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

总之,大学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有丰富的活动内容,有多变的表现形式,抓住普遍,把握个别,让他们尽快消除心理冲突,实现角色适应,按自身的特点得到自由、充分、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佳明.高校“冷门专业”新生的心理冲突与调适[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41-143.

[2]张厚粲主编.大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98.

[3]韩淼.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J].河南科技,2010(8):34.

篇10:浅谈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

浅谈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

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内外界刺激因素将会发生剧烈而复杂的变化,因而在心理上会产生新的矛盾,因此,大学新生必须正确处理好这些矛盾,调节心理适应大学生活,加强自我学习,正确评价自我,完善自我意识.

作 者:汤其好 作者单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连云港,22刊 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NYUNGANG TECHNICAL COLLEGE年,卷(期):16(3)分类号:B844关键词:大学生心理 心理调节 心理问题

篇11: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一,学习习惯的方面的问题

(1)喜欢用铅笔

后果:过于依赖铅笔,习惯于没想好就下笔,导致考试时多次使用修改,卷面凌乱。当没有可涂改工具是不敢下笔写。

解决方案:除了画图,其他一律使用签字笔书写。除了笔误,由于思路不清或是方法错误导致的失误尽量不要用涂改带修改,标明错误,在一旁写下正确答案。一来,养成“慢想快写”的好习惯二来可以保留错误作为警戒,三来,强制自己的行文工整,否则会一团糟。

(2)几何题用签字笔或圆珠笔在图上标注

后果:原图被涂改的一团糟,什么都看不清。

解决方案:改用铅笔画图,学会科学的标注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辅助线用虚线等等。

(3)看见题目,急于下手,结果思考不出来

解决方案:这个时候同学们再读几遍题目,尤其是几何题,综合题。看清题目的已经条件,转化成自己理解的方式,同时将已知条件标注到图上。

(4)计算粗心

解决方案:

1、解题时,严格按照步骤进行,写出详细过程;

2、做题要规范;对于易混、易错的知识要善于总结、积累,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

第二,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表现在:

(1)考虑问题不全面,不会进行分类讨论

解决方案:

1、注意几种经常需要分类讨论的知识点,就初二暑假的知识点而言,函数自变量取值的范围,一次函数的k,b的正负性,平方根的双重性,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与线段长度的转化等等。

篇12:浅析大一新生心理适应问题与对策

论文摘要:大一新生入学就面临很多方面的适应问题,其中心理适应最为关键,本文从新生主要心理矛盾入手,探讨了新生心理不适的原因,归纳了学生心理自我调适的方法,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心理适应教育对策。

大一新生在刚入学时,会面临许多方面的适应问题,如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关系适应、择业适应、价值观适应等内容,其中心理适应最为关键,能否顺利通过“心理关”,对新生在大学阶段的发展至关重要。

大学生活正是一个从单纯走向繁杂,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裂变时期。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每一名新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都曾有过一系列关于大学生活美妙的联想,然而,由于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骤变,使许多新生感到迷茫、困惑。据对淮阴工学院某二级学院339名大一新生调查结果显示:37.8%新生入学3个月还未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

大一新生的心理状态是非常复杂的,在适应的过程中,会不同程度的表现出不同方面的心理矛盾,主要心理矛盾有:茫然、失落、无措、孤独、失望。这些心理矛盾交织在一起,若长期寻求不到合理解决的途径,就易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必须加以高度重视。

论文关键词:大一新生 心理适应问题

1.大一新生心理不适原因

1.1角色改变与自我评价

大学里评价人的标准并非是单一的学习成绩,能力特长是在实际生活中衡量一个人水平的重要因素,并且有愈来愈重要的倾向。比如一个大学生知识面很宽,或者社会交往能力很强,或者能歌善舞,或者有体育专长,这些都能令人刮目相看。这会使那些只看重学习成绩缺少能力或特长的新生心理上产生不平衡感。一方面新生自己成绩优秀却得不到掌声如潮,另一方面学业不如自己的人却在校园和社会上如鱼得水。因而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就发生了动遥对这种困惑迷茫的心理状态调整不好,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1.2重要人际关系丧失与挫折感

大学新生最重要的丧失是丧失了对家庭完整的依赖。从事由大人做主到常常

要自己拿主意,包括如何合理消费、如何分配好时间、如何安排好生活等,在最需要大人帮助时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帮助,这使得初次离家者顿生无助之感。大学生因无法独立生活而退学回家的事例也时有发生。

第二种是指对教师的依赖减少。大学比中学更多强调学生的能动作用,学习生活中都要充分发挥自觉性、主动性,自控能力要强,大学新生刚来常有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不能及时完善地调整自己的学生则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和人际关系难以适应,由此会引发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

第三种是指朋友的分离。中学时代许多人都结交了非常要好的朋友,这种友谊是人青春时代重要的精神支柱和财富,这种朋友关系是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外在因素。但升学使多数好朋友各分东西,身处异地,新的环境中又难以短时间内觅到挚友。一旦遇到困难,受到挫折,就油然而生孤独感和失落感。对新生活不适应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多通过书信、网络、手机与朋友交流思想和感受,维持友谊以获得心理上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2.大一新生心理自我调适方法

2.1积极暗示法

新生学会正确运用积极暗示可充分调动一切有利于完成任务的潜在身心资源,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增强自信,保持平静的心态,而且有利于增强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例如“我能行”、“我的好想法越来越多”、“我的进步越来越快”。

2.2顺其自然法

这种调适法的核心是要在整个适应过程中保持一种自然、宁静、平常的心态,主动直面各阶段出现的得失成败,准确使用顺其自然法不仅有助于避免或减轻在适应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急躁和抑郁情绪,而且也有助于提高生活情趣。

2.3重新评价和再定目标法

新生在上大学前长期使用单一评价方式,与大学新环境的多元评价方式不适应。因此,正确认识与评价自我,建立与新环境相适应的评价方式,对新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非常紧迫。新生进校后不久主要表现为目标迷茫化、目标丧失化和目标冲突化。在新环境里,为使新生的学习、生活有明确动力和努力方向,每个新生应结合自身特点,重新设定合适的目标。

2.4宣泄情绪法

新生在适应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负性情绪,为防止长期被负性情绪所困扰,应及时、适度、合理地宣泄负性情绪,从而获得心理平衡、恢复正常心境,在宣泄情绪时要注意及时、适度、合理三个原则。宣泄情绪法有:运动、听音乐、找人倾诉、睡好觉、日光法、击打沙袋偶人、痛哭喊叫、观山水、赏花草、洗淋浴等。

2.5交流沟通法

当大一新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环境适应等方面产生困惑苦闷时,应针对不同问题,及时大胆、主动与父母、导师(专业教师)、辅导员、同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其他新生或同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一起交流和沟通,向他们倾诉苦闷,与他们共同探讨对策,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寻求各方面的社会支持。

工商管理

上一篇:社保代办费用收取标准下一篇:2024年度职工安全生产教育考核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