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的教学设计

2024-07-18

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篇1: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的教学设计

口算除法(分成了两个课时上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例1 教材分析:例1,教学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整千数(首位能被整除)的口算,创设了平均分手工纸的情境,并贯穿整个小节的教学。并将手工纸设计为10张叠,为学生理解算理提供直观支撑。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有:表内除法和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这些口算经验是帮助学生解答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学会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口算乘法知识迁移到口算除法中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掌握口算除法的思维方法,理解算理。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棒。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2、口答。

60里面有几个十?800里面有几个百?240里面有几个十?

3、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11页例1。

(1)教师:我们来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吧。

提问:一共有多少张纸?平均分给几人?怎样理解平均分给几人?求每人得到多少张,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60÷3(2)尝试解答60÷3(3)交流、汇报计算方法。(4)动手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6捆小棒,分一分。

(5)说说谁的方法最简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进行口算。(6)同桌交流60÷3的口算过程。教师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学习600÷3=(1)板书:600÷3= 师:这道题应怎样想呢?(2)尝试口算600÷3=(3)提问:谁能说出600÷3的口算方法。

3、学习教材第12页例2。

(1)教师:一共有几个班上手工课?一共用去多少张彩色手工纸?怎样理解求平均每班用了多少张,怎样列式? 板书:120÷3(2)观察被除数与刚才所学例题中的被除数有什么不同。(3)引导学生独立口算。(4)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11页“做一做“。(1)集体看“做一做“。(2)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题的异同。(3)找出其中的运算规律。(4)独立完成。

(5)验证其运算规律是否正确。(当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除数不变时,商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2、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1—3题。(1)独立完成。

(2)边做边口述口算过程。

四、思维训练

1、列式并写出得数。(1)6000除以3的多少?(2)3600除以4的多少?

2、抢答。(口算卡)

五、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60÷3=20

想:6÷3=2 60÷3=20 想一想:600÷3= 小测: 1、600÷2=()

想一想:600里面有()个百,()个百除以2是()个百,即是()。

2、口算: 400÷2 80÷4 60÷6 200÷4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

2、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材分析:例2,延续例1的情境,教学一位数除几百几十的口算。突出利用数的组成将120看成12个十,再平均分成3份,将新问题转化成表内除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给出分步算式突出口算方法。例3,教学一位数除几十几(每一位都能除尽),这是新增的内容。教材借助直观图呈现算理和算法:将几十几分成几十和及再分别除以一位数。

学情分析:学生在掌握了“整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课的内容的。可让学生与例1比较,再说一说是这类问题是如何解决,体会“先分后合——化难为易”将新知识转化为已掌握的口算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目标:

1、经历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几十几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2、掌握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几十几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除尽)的口算方法,能准确口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一定的解题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口算方法,能准确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几百几十和几十几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算理。教学方法:探究合作学习教学过程: 一.复习迁移

让学生先算一算,再说一说整

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是怎样计算的。

80÷2= 90÷3= 800÷2= 900÷3= 8000÷2= 9000÷3=

二、合作探究

1、探究120÷3的口算方法。(1)独立学习指名读例2 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应该写什么算式?(板书:120÷3=)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想一想:应该怎样口算?可以自己说一说,如果不会算,还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2)交流探讨

先让学生四人小组内交流,在全班汇报。(3)优化算法

(4)专题练习,巩固方法。

15÷5= 24÷6= 18÷3= 56÷7= 150÷5= 240÷6= 180÷3= 560÷7=

2、探究66÷3的口算方法(1)读题身审题。

学生自由读题,再指名大声读题。

说一说: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板书66÷3=)(2)独立学习

想一想:66÷3应该怎样口算呢?先自己独立想想,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3)合作交流(4)小组汇报(5)引导总结

都是“先分后合”把几十几分成两部分: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除以几再相加。将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解决。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3题

以学生抢答形式完成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口算方法。

2、练习三第3题

四、本课总结 谈谈你的收获。小测:

93÷3= 88÷2= 210÷7= 540÷9=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例2.120÷3=40 例3、66 ÷3=22 想:60÷3=20 6÷3=2 20+2=22 教学反思:

篇2: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的教学设计

惠台小学 马利娟 2018年3月13日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用一位数除,商是整

十、整百数以及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例

1、例2及练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学会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口算乘法知识迁移到口算除法中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能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除法的思维方法,理解算理。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小棒。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算。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2、口答。60里面有几个十? 800里面有几个百? 240里面有几个十?

3、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11页例1。

(1)教师:我们来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吧。

提问:一共有多少张纸?平均分给几人?怎样理解平均分给几人?

求每人得到多少张,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60÷3(2)尝试解答60÷3

2、思考交流

探索新知

(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先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2)、小组反馈 学生汇报: 我们是这样想的:

20×3=60,那么60÷3=20。

60里有6个十,6个十平均分成3份,1份就是2个十,就是20。60÷3=20,先想口诀“二三得六”。就是算60÷3=20。我们小组的算法与我们以前学习的口算乘法差不多。先不管60 里的那个“0”,算完6÷3=2,再在商20的末尾添上0就行了。

3、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地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交流、汇报计算方法。

4、学习600÷3=(1)板书:600÷3= 师:这道题应怎样想呢?(2)尝试口算600÷3=(3)提问:谁能说出600÷3的口算方法。

5、学习教材第12页例2。

(1)教师:一共有几个班上手工课?一共用去多少张彩色手工纸?怎样理解求平均每班用了多少张,怎样列式? 板书:120÷3(2)观察被除数与刚才所学例题中的被除数有什么不同。(3)引导学生独立口算。(4)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11页“做一做“。(1)集体看“做一做“。(2)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题的异同。(3)找出其中的运算规律。(4)独立完成。

(5)验证其运算规律是否正确。(当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除数不变时,商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2、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1—3题。(1)独立完成。

(2)边做边口述口算过程。

四、思维训练

1、列式并写出得数。(1)6000除以3的多少?(2)3600除以4的多少? 五 课堂小结:

谈谈自己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学生总结,教师补充)六作业布置

P17页1-2题。

板书设计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 60÷3=

解题思路:

(1)2×3=6 6÷3=2 60÷3=20

篇3: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的教学设计

1. 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 ,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2.使学生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 ,体会估算的价值 ,形成估算的方法,并进一步提高比较、分析、抽象、概括、迁移、推理的能力,加深对加法运算的理解,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正确地口算出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结果。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亲爱的同学们,在家喜欢看动画片吗? 喜欢看哪些动画片? 《熊出没》喜欢看吗?

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在家喜欢看的动画片。

师:知道《熊出没》里经常出现的人物有哪些吗?

生:熊大、熊二、光头强……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熊出没》,熊大、熊二、光头强三位主要人物都登场了,看看谁最厉害。

课件出示情景图:

2.新 课探究

(1)观察、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

师:他们在干什么?从图中我们知道些什么?

小组长带领组员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讨论交流。

师追问:我们怎么知道熊大、熊二、光头强他们三个谁厉害,谁摘得最多? 猜猜看。

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

生1:光头强最厉害,因为它比熊二多摘了28个,熊大比熊二才多摘了23个。

生2:我要算出光头强和熊大分别摘了多少个才知道。

生3:……

师继续追问:那么想知道光头强和熊大各摘了多少个吗?

师出示问题:

1熊大摘了多少个?

45+23=____(个 )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试着估计结果的大小, 小组讨论交流后推荐组员发言。

师:每组估算的结果是多少?

可能出现的结果:

生1:比60要多。

生2:应该不到70。

生3:……

师:怎么估的? 说说你的方法。

生1:40+20=60,而45大于40、23大于20;所以比60要多。

生2:40+20=60,5+3=8;所以不到70。

生3:……

师:那谁能快速地说出它的正确结果是多少?

学生举手回答:45+23=68。

师1:请你说一下你的方法,好吗?

生1:40+20=60、5+3=8;60+8=68。

师:是这样做的同学请举手,不是这样做而听懂的同学也请举手。

师继续问:其他同学还有另外的方法吗?

还可能出现的结果:

生2:40+23=63;63+5=68。

生3:45+20=65;65+3=68。

生4:个位上5+3=8,十位上4+2=6,合起来是68。

……

可能有学生说成:5+3=8,4+2=6,等于68。

可适当追问:“4”和“2”各在什么位上,表示多少? 说4+2合适吗? 应该怎样说? 可让学生把正确的口算过程再说一说。

老师根据举手同学的多少判断每种方法懂的同学有多少,再确定怎么引导和讲解,如果懂的同学多只需稍作提示即可。

(2)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师生小结。

师: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为什么? 用你喜欢的方法自己说一说。

小结:同学们想到用不同的方法口算这道题,真了不起!同学们的方法叫“拆数法”,把两个加数拆成四部分,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最后把两次的结果合起来。或者是拿其中一个加数来拆成两部分,然后再相加。用这些方法(拆数)使口算变得又对又快。

(3)继续探究。

2光头强摘了多少个?

45+28=____(个 )

师:这一题会算吗? 用你喜欢的方法试着算给同桌听。

师:除了你喜欢的方法,再找一种方法说给同桌听。

如出现45+30=75,75-2=73,这种算法教师给予适当说明。28非常接近30,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整十数30相加 ,再去掉多加的2就可以,这种方法叫凑整,所以在口算的时候,方法不止一种要根据题目特点灵活选择。

(4)初步感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

比较两道算式在计算过程中的不同处和相同处。

师:上面两道题口算的思路相同吗? 口算时,哪一道题感觉困难些? 主要难在哪里?

让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加以引导。

3.教学“试一试”

1口算

82+7= 66+9= 64+6=

32+50= 26+40= 14+50=

2口算

32+57= 26+19= 14+56=

23+36= 28+63= 25+62=

25+69= 26+42= 38+44=

3先说说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

54+14= 38+54= 69+25=

49+37= 26+29= 32+45=

4.课 堂小结

谈话: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怎样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和是多少?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总结。

篇4: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计数器 抽象概括 口算乘除法

计数器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教学工具,从认识十以内的数开始,一直到大数的认识,都离不开计数器,教材中将生活中的具体数量引入,然后半抽象到计数器上,最后再抽象成数字,计数器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中转的作用。因为计数器有别于生活中的具体数量,既略为抽象,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沿着操作水平到表象水平再到分析水平逐步提高的,对应的智力发展阶段是从动作认知到图形认知再到符号认知。因此,计数器是学生从生活世界走向数学世界的桥梁。然而在课堂教学中,计数器的使用还有待于挖掘和提高,目前,计数器的使用范围大多是在教学认识数这一内容时使用,借助计数器来体会十进制计数单位,包括数的组成、读数和写数。有的教师在教学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也会用到计数器。但是很少有教师在三年级上册的口算一个数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乘法时使用计数器,更少有教师在三年级下册的口算被除数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时使用计数器。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如何在三年级口算乘除法时使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完成从生活世界到数学世界的数学化过程。

一、计数器在三年级上册口算乘法中的运用

(一)生活引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6页主题图: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

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20×3。很多学生都知道答案等于60,这时教师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引出学生的各种想法。

从生活中引入学习内容,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尤其是大部分学生都知道20×3的积是60,部分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因为2×3=6,所以20×3=60,在算法上确实如此计算,但是隐藏在这个背后的算理是什么?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二)半抽象:计数器

大部分学生都是因为2×3=6,所以20×3=60。提出疑问:2×3=6与20×3=60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借助计数器演示:20在计数器上是表示2个十,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

在算式上看到的是20×3,而在计数器上看到的是2×3,因为计数器上有数位,学生很清楚地理解了20表示2个十,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计数器将2×3=6和20×3=60串联起来,沟通了算法和算理,不仅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

(三)迁移:从整十数迁移到整百、整千、整万数……

计数器上的这些珠子可以用哪道乘法算式来表示呢?出示下图,列式并说算理:200在计数器是表示2个百,2个百乘3是6个百,等等。从20迁移到200、2000、20000,数字变了,算理也随着计数器上珠子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从几个十到几个百,再到几个千乘3。

(四)抽象

观察这四个计数器及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不同,但是在计数器上珠子的数量是一样,都是2颗珠子,都是可以用2×3=6来思考。如下图。

(五)概括

如果把2×3=6换成2×4=8,那么可以写成哪些一个数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乘法?

如果换成是3×3=9呢?

观察这三组算式,一个因数是整十、整百、整千数,一个因数是一位数,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全都可以转化成表内乘法。为什么可以这么算?因为可以把整十、整百、整千数看成是几个十、几个百或者几个千乘一位数。

至此,从生活中的数学计算,到计数器上的计算,再到纯符号的运算,学生不仅掌握了计算方法,更明白了算理,从操作水平开始,通过计数器这一载体,发展到符号水平,完成了数学化的过程。

二、计数器在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中的运用

(一)生活引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1页例1:把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是60÷3,问学生是怎么计算的,很多学生都说是因为6÷3=2,所以60÷3=20,再追问为什么可以这么计算呢?就回答不了了。其实这是引导学生发现算法背后的算理。没有算理的支撑,算法是单薄的,必须让学生明白6÷3=2和60÷3=20之间的关系。

(二)半抽象:计数器

将60÷3=20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是怎样的呢?请看下图,计数器将60转化成了6个十,学生发现60÷3=20就是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就是20。在计算的过程中深刻领会了算理,再去计算其他题目时,就会调用头脑中计数器这个表象,快速地实现从生活数学到符号数学的转化。

(三)迁移:移动珠子在计数器上的位置

如果将计数器上的珠子从十位移动到百位,你得到的是哪道除法算式?如果移动到千位呢?万位呢?学生根据计数器上珠子在不同的位置列出不同的除法算式。

(四)抽象

根据计数器上的珠子,分别写出下列算式,再进行抽象:这些算式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都是可以转换成6÷3=2来计算。

(五)概括

变换数字,又可以写成哪些算式?然后观察这些算式,进行思考: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被除数是整十、整百、整千的,除以一位数,为什么可以化成表内除法来计算?挖掘计算方法背后的算理,那就是把整十、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来计算。算式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深刻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三、利用计数器沟通口算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乘法和除法之间存在天然的亲密关系,而口算乘法和口算除法无论在外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内在算理上,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的口算除法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三年级上册的口算乘法,再结合口算除法的算理,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把整十、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来计算。

比如根据上图写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学生看到的都是6颗珠子,而表现出来的算式却是20×3=60和60÷3=20,如果追问它们之间的关系,那就是都转化成几个十来计算。一个是表内乘法,一个是表内除法,然后再深挖,那就是全部都出自同一句乘法口诀:二三得六!最终,让三年级的口算乘法和口算除法回归到二年级的表内乘法口诀,实现了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知识发展过程,竖成线、横成片。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学生在二年级熟练掌握的乘法口诀,在三年级的口算乘法和口算除法中得到了应用,通过计数器这一载体,沟通了三者之间的联系,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也从动手操作水平发展到了图形表象水平,进而进入符号运算水平,在二年级时需要摆弄小棒的,到了三年级时就用看计数器的图片就能明白算理了,到四年级几乎就可以脱离图形,独立地进行符号运算了。这是一个智力水平发展的过程,也是知识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忽视中间环节——图形表象的作用,计数器在三年级口算乘除法中得到的充分应用,正符合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篇5: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除法》教案

1、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2、使同学初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

3、通过借助小棒学习、小组学习、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以和观察考虑、合作的习惯,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难点:估算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取哪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203=750=63=205=49=

24÷6=8÷2=12÷3=42÷6=90÷3=

二、创设情境。

学校要最近举行运动会,打算装扮学校。(出示主题图)

(1)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2)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根据每小题的两条信息,你能提出数学的问题,并列出算式吗?

篇6: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的教学设计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教学重难点:掌握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揭题

1、口算(学生读题,独立口算,说出得数)。

12÷ 4=

8÷ 2=

14÷ 7= 18÷ 9= 35÷ 5= 15÷ 3= 24÷ 6=

36÷ 6=

72÷ 9= 64÷ 8= 20÷ 5= 16÷ 4=

2、口答:

(1)80里面有几个十?400里面有几个百?(2)340里面有几个十?(3)3000里面有几个百?

刚才我们复习的是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明确学习目标 初步掌握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三、引导学生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训练、点拨 标杆题:(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600箱货物王叔叔只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要求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3)240箱货物,李阿姨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学习活动:)

1、观察主题图,根据主题图中的已知条件,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把已知条件和所提问题用笔写在课堂本上。(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根绝已知条件,自己编写应用题,懂得应用题的结构和运算方法。)

2、学习标杆题(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①要求赵大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么列式? ②为什么这样列式?(让学生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

反思: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注意思考的过程可多让学生说)。

3、学习标杆题(2)600箱货物王叔叔只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①要求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 ②你想怎样计算,请在小组里讨论。

反思: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多少个百。

4、学习标杆题(3)240箱货物,李阿姨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①要求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240÷3 ②为什么这样列式?(因为李阿姨

3次运了240箱,要求平均每次运多少箱,就是把240箱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240除以3。)③240÷ 3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小组讨论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师生小结计算方法:想240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不够1个百怎么办?(用学具帮忙分一分进行思考。)我们可以把2个百看成20个十,与40合在一起,看成是24个十,再平均分成3份,每份8个十,就是80。

反思:一位数除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几百的数,如果不够除,再把几百转化为几十个十,再与十位数合并起来,看成几十几个十,再除一位数,得到的商是几个十,就是几十。(巩固训练)

1、完成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的第1题(先让学生看图,口头编一道题。学生列式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的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个别题目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完成后全班讲评。)

3、阅读第15页“你知道吗?”,了解除号“平均分”的意义。

四、强化训练 练习三第1、2题

五、全课小结

上一篇:个人项目汇报工作下一篇:质量意识培训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