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工业旅游的现状和发展对策调研分析

2024-07-31

2023年工业旅游的现状和发展对策调研分析(精选6篇)

篇1:2023年工业旅游的现状和发展对策调研分析

2013年工业旅游的现状和发展对策调研分析

我国工业旅游的地域分布不均衡。我国的工业旅游点主要集中在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随着开展工业旅游的省份和企业数量的增多,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正在逐渐缓和。我国工业旅游的行业分布不均衡。行业分布不均衡主要体现在行业内分布不均衡。行业内分布不均衡。入选工业旅游示范点的大都是在本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如四川长虹、青岛海尔、上海宝钢、山西杏花村、贵州茅台、北京首钢等。由于我国工业旅游起源于企业间的参观学习,具有规模经济和先进生产技术的行业领头企业就是同行业参观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工业旅游是游客了解企业、获取知识的过程,拥有良好品牌效应的知名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自然会使旅游者趋之若鹜。

我国工业旅游存在的问题

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区域分布结构不够合理。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区域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集中。中东部地区明显好于西部地区;在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江浙地区,工业旅游已成为众多民营企业首选的规划建设项目;而在现代工业基础薄弱的西部地区,工业旅游发展就相对滞后;部分省份仍为空白。工业旅游产品单一‘产品内容及结构设施有待加强。多数企业旅游产品单一,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优势及游客兴趣爱好的差异推出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单纯强调社会经济效益,对未来经济发展潜力认识不够。目前开展工业旅游的很多大中型工业的主导产品年产值和利润均达到较高水平,而旅游接待收入在其中仅占很小的比例,他们发展工业旅游主要着眼于宣传企业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对于因此带来的收入和未来巨大的发展潜力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发展的目标制定上缺乏集中的规划指导。工业企业开展工业旅游的动机主要在两方面:减轻接待压力,增加经济收入;宣传企业形象、企业文化,提高知名度。但部分工业企业对如何挖掘现有资源潜力,寻找自身优势的认识分析不够,对把工业旅游办成什么样、形成多大规模等问题缺少研究,对通过发展旅游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研究也不够深入。

完整的旅游概念尚未形成。旅游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包括食、住、行、邮、购、娱。企业要发展好工业旅游,就不能将眼光短浅的放在旅游景观的参观上。要注意所有的旅游产品的有机结合。

中咨网(http:///)研究部总结发展我国工业旅游的对策和建议

选择合适的工业旅游目的地:工业旅游是以工业企业作为参观旅游的对象,所以企业的选择对于工业旅游活动的成败至关重要。要充分考虑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品牌的知名度和吸

引力程度。

结合区域特点,加强区域合作,发展我国工业旅游

大力加强地区与地区之间,企业与政府、旅行社之间的合作。各地政府应充分认识工业旅游的重要意义,引导企业提高发展工业旅游和创建工业旅游示范点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树立企业和产品的良好形象,促进企业社会效益的提高;还可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成为 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形式。要想更好地开展工业旅游,工业企业还要与旅行社紧密合作,因为旅行社在线路的开发、宣传与市场的推广、客源的组织等方面可以发挥优势;而企业则可以在提供旅游吸引物、商品、纪念品,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优化、美化环境等方面施展自己的所长。

打造工业旅游的城市品牌,实现工业旅游的联动效应。要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工业旅游共同发展,加强各地企业间联合发展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应该看到,仅仅依靠个别企业的单打独斗是不可能实现工业旅游持续快速发展的。事实上,由于工业旅游资源本身的垄断性和地域性,城市政府完全可以通过加强企业间联合,有组织有步骤地整合工业旅游资源,高效利用工业旅游的客流资源,形成城市工业旅游的联动效应,并在借助城市文化的共通性的基础上,精心打造工业旅游的城市品牌,形成城市旅游经济中的特色旅游项目。

把握好我国工业旅游的多层次特点,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

促进工业旅游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部门首先要改变企业只是为交税而生产的意识,认识到工业旅游对企业乃至地方经济的宣传与促进作用。针对我国工业旅游发展不均衡的特点,政府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资金扶持,制定推进工业旅游发展的政策,规范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当地工业旅游的发展,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良性循环,在此旅游局是关键。

企业管理层转变意识,提高企业工业旅游水平。企业管理层转变对工业旅游的认知观念,准确定位客源市场,有针对性的做好市场营销工作。充分认识到只有面向大众,服务于大众,工业旅游才能赢得广阔的市场空间。工业旅游是对企业资源的深层次开发,是企业产出的一部分,只有放在与产品生产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大对工业旅游的资金与人力投入,改善服务质量,才能充分发挥工业旅游的潜在作用,将无形资产转化为企业实实在在的盈利。

充分利用旅行社等专业公司的优势,提高工业旅游质量。与旅行社等专业公司合作,借助对方丰富的的资源,可以弥补工业企业经 验不足的问题,使企业对工业旅游的设计、开发、经营管理等更加专业化,达到全面提高工业旅游项目规划质量、线路设计质量、服务质量的目的。在合作过程中,还可以将工业旅游项目纳入到旅行社经营的常规线路中,解决工

业旅游客源不足与不稳定的问题。另一方面,工业企业引进旅游专业人才,成立工业旅游经营部门,如成立自己的旅行社或工业旅游接待处,确保工业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水准。例如国内工业旅游的领跑者首钢为了发展工业旅游,专门成立了首钢旅行社,用于工业旅游的宣传,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规范服务管理,加强营销宣传,实行可持续发展策略

工业旅游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旅游服务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开展工业旅游的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旅游局《工业旅游发展指导规范》标准,逐项对照检查,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质量。建立完整的旅游管理机构,完善游客接待服务中心,体现人本义,处处为游客着想,提供人性化、亲情化、个性化、细微化服务。

篇2:2023年工业旅游的现状和发展对策调研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打造“中国钻石之乡,沂蒙休闲乐园”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突出特色与重点,积极推进旅游业发展,不断加大行业管理力度,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同时,我县与周边一些县市的旅游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着如旅游资源整合不够、宣传不到位、旅游产业链短等问题。对如何加快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提出四点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旅游 发展情况 建议

一、全县旅游资源状况

我县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布局合理,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且颇具特色,富有内涵。临沭被誉为“中国钻石之乡”,举世闻名的常林钻石就出自这里;有关孔子、鬼谷子、秦始皇、安期生、尹喜、雍正皇帝等历史人物的传说流传广泛;“苍、马、草、冠、演”五峰簇拥,“苍山叠翠”位居古“琅玡八景”之冠;千年沭河古道,生态秀美,犹如一幅绝妙的江南水乡画卷,被誉为“北方小漓江”;沭河金滩栗海景区,树姿百态,造型奇特;形成于白垩纪地质恐龙时代的红石砾岩地质景观带,崖悬壁立,形态别致。滨海革命烈士陵园、新华社山东分社诞生地纪念园,一一五师指挥部旧址等,更是人们重温红色历史的重要纪念地。众多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厚重的红色历史纪念地,形成了丰富性、独特性、品位性都较为突出的综合性资源优势。

根据我县旅游资源的地域特色、区域联系以及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相似性等原则,其旅游资源呈“北山南水”、“东红西绿”的特

点,北部以苍马山风景旅游区为代表,南部以沭河古道为代表,东部以滨海红色革命历史文化为代表,西部以沭河森林公园为代表。另外,红石地质和温泉也是临沭旅游资源又一特色。县域内众多的山地景色、人文景观、农业生态休闲资源、奇特的地质公园、幽静宽阔的沭河古道等资源在县域范围内分布比较合理,且两两相对呼应,它们既自成体系,又有机结合,集中分布于苍马山脉和沭河流域,自然形成了苍马山和沭河两大生态旅游景观带,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整合提供了良好基础,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我县地处鲁东南,依山傍水,位臵优越,交通便利。目前,临沭县大的交通框架已经形成,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百公里内有三大港口(日照、岚山、连云港)、三条铁路(沿海、陇海、兖石)、两个飞机场(连云港、临沂),京沪高速公路距县城只有35公里,327国道、225省道纵横交叉通过县城,已经开工建设的长深高速公路和即将建设的枣临岚高速公路交叉穿过境内,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硬化路、通客车、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自来水,为全面发挥资源优势和发展旅游业创了良好条件。

二、我县旅游开发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临沭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来抓。根据《中共临沭县委、临沭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县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确定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旅游业,全县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围绕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在“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观念的指导下,立足资源优势,围绕“山、水、石、史”的战略发展格局,坚持以苍马山风景旅游区和沭河古道景区开发为重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带动我县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为保证景区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在《山东省临沭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县旅游部门邀请山东意匠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天成园林设计有限公司、曲阜师范大学资源与规划学院、山东旅游规划设计院以及浙江国际旅游设计院分别编制《苍马山风景旅游区单体建筑设计方案》、《苍马山风景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沭河古道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暨刘少奇同志在山东纪念馆和冠山仙境总体规划。这些规划的编制为我县景区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下一步冲击精品景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把旅游资源尽快变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优势、新亮点,临沭县委、县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于2007年10月与香港合众国际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开发商计划投资10亿港币以上将其建设成集生态旅游、休闲娱乐、郊野度假、户外运动、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优秀旅游目的地和“生态旅游示范区”。目前,各项建设工作正有序进行,已完成总投资8100余万元,其中云溪谷景区已累计投资4000万元,欢乐谷完成投资3000万元,茶溪谷景区完成投资1100万元。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规划占地约108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概算总投资5000万元,该项目现已奠基开工建设。

另外,朱仓乡投资700余万元,完成了玉圣园景点建设;白旄镇投资300余万元,完成了钟华山景区建设,以及金滩栗海景区道路、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石门镇投资180余万元,购臵8艘游艇,完成了基础设施修建;蛟龙镇投资50余万元,完成了新华社山东分社旧址主体工程建设;大兴镇的羽山旅游开发项目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开发商的投入离不开县

里的引导和支持,县里在基础配套设施方面的投入,直接影响到投资商的信心和决心。为消除开发商的各种顾虑,县政府不遗余力地加大景区基础配套建设力度。针对苍马山景区项目,县政府在2007年投资1660万元完成环山路修建和绿化的基础上,又于今年在景区引导区投资360余万元在新修了宽52米,长1750米的九龙汇大道,即将进行路面硬化。下一步还将配合景区的开园,完成长深高速出口到景区公路的链接。积极加强县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主动对接景区与周边国道、省道的大交通体系,县里开通了县城到景区的公交线路。目前,正在积极协调临沂三区到景区的旅游专线。不久的将来,苍马山景区将实现在临沂整体交通体系中的融合。另外,着力加强软环境建设,营造高效透明、服务至上的亲商环境。根据“程序服从效率、规矩服从成果”的原则,设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减少审批程序,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为开发商提供一站式和保姆式服务,不断提高办事效率,优化了服务环境,也坚定了开发商投资的信心。

(三)规范旅游市场,提高服务质量。我县在大力发展开发旅游业的同时,也在积极规范旅游市场,以提高我县旅游服务质量。主要举措:一是根据《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和《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和评定标准》的要求,积极申报国家AA级旅游景区和三星级旅游饭店。近年来,在苍马山景区、玉圣园景区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的基础上,新华社山东分社诞生地纪念园和钟华山景区也成功申报国家AA级旅游景区。沭河宾馆、桃源大酒店被授予三星级旅游饭店称号。二是规范发展旅行社,今年新注册成立旅行社1家(苍马旅行社),规范了国旅临沭部,配合市旅游局执法大队对县境内非法旅行社经营活动进行查处,共查处旅游投诉及违法案件11起,有效地净化了旅游市场。三是会同相关部门

开展旅游黄金周安全检查,实现了旅游“安全、有序、质量、效益”的四统一。

三、全县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

我县旅游业有了一定发展,但与周边一些兄弟县市旅游业竞相发展的态势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已建成的玉圣园、钟华山景区、新华社山东分社诞生地纪念园等建设规模小且不系统;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规划的苍马山风景旅游区正在建设中,沭河森林公园、沭河古道、羽山温泉度假区、红石地质园等景区都处在原始的未开发状态,未形成区域性有影响力的旅游场所。二是旅游资源整合不够。各景区开发经营分散,点多面广,在开拓市场等方面单兵作战,互动性、互补性不强。三是我县缺乏一个旅游宣传总体策划,宣传的目标和主题不明确,宣传不到位,声势不够强劲,借助节庆、会展等大规模活动打造旅游品牌的力度也不够,同时日常宣传也不够,旅游导示牌、旅游宣传专栏、景区介绍手册等旅游宣传平台和载体缺乏。四是旅游产业链短,结构单一松散。旅游业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而我县旅游也的六要素均不能满足游客需求,旅游产业链条短,缺乏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服务行业带动力不强,且结构单

一、环节松散,未形成“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旅游经济模式。

四、加快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一)明确产业地位,提高思想认识。旅游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是第三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第一,旅游产业最具发展活力。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从2000年到2020年旅游产业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3%的增长速度。第二,旅游产业最具拉动作用。旅游产业涉及面广,跨行业多,它的发展,必将带动交通运输业、饮食服务业、商贸娱乐业等的发

展,从而拉动经济增长,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据有关资料统计,旅游业直接收入每增加1元,其他相关部门的收入增加4.3元;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会给其他部门带来5个就业机会。第三,旅游产业发展可持续性最强,开发潜力大。为此,我们要牢固树立大旅游和旅游强县思想,努力在“十一五”期间把旅游产业培植成我县的后续支柱产业,使其尽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加大规模投入,提高旅游质量档次。我县旅游开发要上规模、上档次,必须创新经营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仅仅靠我们自身力量是难以实现的,要借助外力,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是政府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要加强旅游线路、旅游公交车、景点配套设施的投入,改善旅游环境。二是加快现有项目建设。要加强协调,做好服务,加快建设进度,早日发挥效益。三是继续大力招商,引进大型企业,引进新的经营理念,在接待服务设施、游乐项目等方面加大投入,在经营模式上寻求突破,办出规模和档次,增强旅游发展竞争力。

(三)积极宣传,强势推介。一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唱、集中优势、整体出击”的宣传工作方针,把旅游宣传工作纳入我县对外宣传的重要内容,尽快制订《全县旅游宣传实施方案》,明确宣传目标和主体,瞄准客源市场搞好宣传,形成强有力的宣传攻势。二要精心包装一批高质量的旅游项目,积极组织参加各种省内外旅游交流会和巡回促销等活动,广泛开展对外宣传。三要邀请省内外记者、旅行社到临沭来观光,特别要借助有份量、有影响力的宣传媒体来提升宣传层次,并以各种有利条件吸引旅行社加盟临沭旅游圈。四要由旅游部门牵头,旅游景区(点)联手,精心策划、科学包装,制作一批反映临沭文化旅游特色的高质量的宣传品,如书籍、光盘、旅游导示牌等,并在车站、广场等人群密集处设立旅游宣传栏,在桃源宾馆、沭河宾馆等无偿提供《临沭旅游宣传手册》,在高速公路临沭出口处、临沭城区及交通道路上设立大型旅游宣传及旅游线路导示牌,进一步扩大宣传面。五要组织有关人员编写能充分体现景区内涵、适应游客需求的讲解词,实现旅游者的口碑效应。

(四)开发旅游商品,延长旅游产业链。一要围绕临沭的风土民俗系列、冠山道教文化系列、苍马山、沭河自然风光系列、滨海红色精典系列、及历史名人系列进行特色旅游商品开发,重点要开发柳编、绿茶、有纪念意义的红色旅游纪念品。二要通过举办全县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面向社会征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高、精、特的旅游商品设计方案,并积极鼓励企业生产,也可鼓励有资质的农户采取“前店后坊”等方式生产。三要将旅游商品的销售纳入旅游圈。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游客途经的地方建立包括文化、娱乐、工艺品等在内的旅游超市,顺畅旅游商品销售渠道。四要重点扶持旅游商品产、供、销一体化的企业。在商业中心和各旅游景区(点)设立该公司连锁店或联营店,做到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服务规范,使游客放心地购物消费。

篇3:2023年工业旅游的现状和发展对策调研分析

工业旅游是近年来逐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 其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工业旅游起源于法国, 20世纪50年代初, 法国知名企业雪铁龙组织游客对其生产线进行参观, 并获得良好的反响, 在这之后, 很多公司开始学习借鉴这种方式, 由此拉开一股工业旅游热, 工业旅游也开始逐渐进入民众视野之中。而在我国, 工业旅游发展起步比较晚, 但是发展非常迅速, 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良好, 但在发展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借鉴我国工业旅游中比较成熟的城市案例, 比如上海、青岛等城市, 在学习吸收这些城市发展工业旅游的经验基础上, 立足于盐城工业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合盐城工业旅游开发的具体模式。这对盐城工业旅游的迅速发展, 提高盐城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提升盐城的城市形象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工业旅游概述

1.1 工业旅游的概念

工业旅游是指以工业企业的各种硬件与软件作为旅游客体, 其中包括企业文化、设施设备及管理理念等, 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达到扩大阅历、开阔视野及增长知识的新型旅游模式。

发展工业旅游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对于企业而言, 既能为企业赢得经济效益, 还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形象;而对于所在城市而言, 发展工业旅游不仅能提升城市形象, 还能深层次挖掘其旅游资源, 推动当地城市旅游的发展, 进而有助于增强城市的旅游竞争力。

1.2 工业旅游的特点

1.2.1 专业知识性

与一般的旅游消费不同, 游客进行工业旅游的观光对象也较为特殊, 主要对工业企业的产品及生产线等进行参观。其对象不同于其他传统的观光旅游, 独特的观赏对象使我们在观光的过程中, 可以学到许多平时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专业知识, 领略企业在科技方面所作出的研究与贡献。

1.2.2 独特观赏性

进行工业旅游消费, 由于在观赏对象上与传统旅游不同, 因此进行工业旅游的体验也不同。如到造币厂进行观光, 就能了解到如何造币, 对其生产线有所了解, 这能满足我们对货币生产的好奇心。总的来说, 工业旅游能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美妙体验。

1.2.3 经济效益性

近年来, 旅游市场发展十分迅猛。发展工业旅游能带来多方面的积极效应, 除了能为企业提升知名度之外, 还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众所周知,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旅游, 总会对当地的餐饮及交通住宿业产生积极影响, 即能促进这些方面的消费, 进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1.2.4 教育功能性

工业旅游的本身就有教育的功能。相对于其他的旅游形式来说, 在工业旅游的旅行过程中, 游客们通过参观、体验、讲解等方式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 受到启发。所以工业旅游相对于其他旅游形式来说, 它的内涵更丰富, 意义更深刻。假日期间, 学生可以选择到企业进行参观, 学习到比书本更为直观、更为生动的知识。

2 盐城发展工业旅游的优势

盐城市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位于江苏省中部偏东区域, 东面邻近黄海, 北面与连云港隔河 (灌河) 相望, 南面与泰州市、南通市毗邻, 西面与淮安市、扬州市接壤。盐城市全市总面积1.7万平方公里, 是江苏省土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地级市。盐城市地势平坦, 河渠纵横, 交通发达, 物产富饶, 素有“鱼米之乡”、“百河之城”的美称;盐城市还拥有漫长而美丽的黄金海岸线和面积广阔的滩涂, 被称为“金滩银荡”。

盐城不仅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 而且还拥有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盐城著名的工业企业有盐城悦达起亚汽车、悦达纺织、森达皮鞋等等。悦达起亚汽车厂是中韩合资的汽车生产企业, 目前拥有三个汽车生产工厂, 年产汽车达80万辆以上。盐城森达集团也是盐城重要的工业集团之一, 以生产森达皮鞋而闻名于世。盐城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是盐城发展工业旅游的重要基础。

盐城市的交通非常便利, 已经形成海陆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交通体系。盐城已经开通了北京、广州等国内航班和至韩国首尔等国际航线;开通了至全国的客货运路线;盐城大丰港是国家一类海港;盐城的高速公路也很发达, 随着苏通大桥的开通, 盐城已经被纳入上海两个小时的经济圈。盐城发达的交通对促进盐城工业旅游的发展起到基础性作用。

3 盐城发展工业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工业旅游的潜在价值未被认识

当前, 盐城工业旅游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很多企业看来, 开展汽车工业旅游需要的各方面投入还是比较大的, 而在回报方面却不是立竿见影的, 因此缺乏发展工业旅游的积极性。许多企业的管理者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开展工业旅游对于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也缺乏对工业旅游发展的长远规划。而想要发展工业旅游, 转变企业观念是关键, 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3.2 工业旅游产品的类型比较单一

虽然盐城工业旅游资源较为丰富, 很多企业也开始注重发展工业旅游项目, 但是由于盐城工业旅游起步比较晚, 许多企业又没有工业旅游方面详细和长远的战略规划。这就导致盐城的企业在发展工业旅游时往往单打独斗, 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工业旅游品牌。盐城发展工业旅游也没有与其他旅游产品有机地结合起来, 工业旅游产品类型较为单一, 产品开发的力度还不够。

另外, 盐城的工业旅游没有与传统旅游产品有机结合, 与当地的旅行社联系不够紧密, 使得工业旅游项目没有纳入到当地旅行社的旅游线路体系中。此外, 与当地旅游管理部门也缺乏联系, 导致旅游部门在对本地旅游项目进行宣传时, 没有把工业旅游融入到其中。工业旅游基本上还处于企业单体作战模式, 接待游客规模十分有限。

3.3 对工业旅游的宣传力度比较弱

现在盐城许多企业在发展工业旅游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 营销经费投入不足, 宣传促销上缺少理性的分析与研究, 宣传促销手段比较单调, 经常使用的宣传促销手段就是传统的发宣传单等, 缺少科技含量, 覆盖面不广, 没有突出自身的特色, 宣传效果也不佳。当前盐城工业旅游的目标市场比较狭隘, 主要是面向企业间的参观和交流, 还没有对普通大众进行开放, 有的企业仅仅局限于接待本地游客。

3.4 缺乏工业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

企业要开展工业旅游, 需要一批既懂旅游, 又懂工业生产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这类人才盐城是非常缺乏的, 这恰恰是目前制约盐城工业旅游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瓶颈。据调查, 盐城目前许多企业从事工业旅游的人员未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 这导致盐城工业旅游的服务水平比较低, 进而使盐城工业旅游的发展滞后。因此盐城加强工业旅游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是非常急迫的。

4 促进盐城工业旅游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1 转变企业陈旧的观念, 重视工业旅游的发展

工业旅游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 但其却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 其潜在价值有必要引起企业的重视。所以, 盐城各企业应该及时地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旅游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 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 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发工业旅游资源, 注重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业旅游产品, 通过发展工业旅游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4.2 注重深度开发旅游产品, 提高游客的参与性

一般来说, 如果一个地区的旅游产品过于单一, 没有形成旅游产业链, 那么就很难做大做强。因此, 我们应当整合盐城的工业旅游资源, 形成独特的“工业旅游链”, 发挥集群效应, 这种模式对于游客来说, 更有吸引力。我们应当加大工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 这既是提升企业形象的重要手段, 也是树立企业品牌的有效方式。而对于盐城而言, 通过发展工业旅游, 对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工作也具有积极作用, 有利于提升盐城的城市形象。此外在工业旅游开发过程中, 也应当尽量提高游客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而不能仅仅是参观。

在开发工业旅游产品方面, 先要进行市场的细分, 然后针对不同的人群设计不同特征的旅游路线。如果针对的是学生群体, 则可以设计以“就业”为主题的工业旅游;如果参观对象是投资者, 则可以设计以“招商引资”为主题的工业旅游;如果针对研究机构及政府机构的参观群体, 则可以设计以“调研考察”为主题的工业旅游;如果针对老年人的参观群体, 可以选择以“追忆”为主题的工业旅游等。

4.3 加大宣传力度, 丰富宣传手段与促销方式

盐城工业旅游想要快速发展, 必须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首先, 需要进一步扩大盐城工业旅游目标市场。盐城工业旅游不能仅仅局限于企业之间的交流, 或者只接待国内游客, 要大力开发青少年、学生等一批有潜力的目标人群, 扩大对国外游客的影响;其次, 综合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对工业旅游进行大力宣传和推广, 可以采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 也可以广泛地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我们要让游客全面地了解盐城的工业旅游产品, 激发他们对盐城的向往, 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为盐城工业旅游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发展当地旅游过程中, 旅行社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 盐城汽车企业在开发工业旅游项目时, 应多与旅行社进行交流与合作, 努力实现双方共赢。

4.4 重视对专项人才的培养, 提高服务专业化水平

工业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 企业应当大力引进工业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 要吸引优秀的旅游管理人才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参与工业旅游的工作, 为工业旅游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在这方面, 企业还要与高校的旅游管理等相关专业合作, 共同培养工业旅游方面的专门人才;同时要加强工业旅游在职从业人员的培训, 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 确保工业旅游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5 结束语

工业旅游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潜力。盐城作为江苏省东部沿海新兴的工商业城市, 发展工业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只要牢牢把握盐城当前良好的发展机遇, 克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盐城的工业旅游将会成为整个盐城旅游业的新亮点, 在促进盐城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进而实现盐城旅游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洁.工业旅游及其开发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 2007.

[2]姚宏.发展中国工业旅游的思考[J].资源开发与市场, 1999, (02) :117-118.

[3]何振波.工业旅游开发初探[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001, (02) :45-48.

[4]李建卫.工业旅游是城市旅游的新增长点[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6, (01) :41-43.

[5]刘文俭.青岛发展工业旅游的经验与借鉴[J].中国城市经济, 2008, (10) :54-55.

[6]陈晓明, 刘录敬, 迟美玲.关于提升青岛工业旅游的几点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7, (08) :121-123.

篇4:2023年工业旅游的现状和发展对策调研分析

关键词:旅游发展;资源;旅游业

一、昌吉市旅游发展现状

随着旅游的升温昌吉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2013年,昌吉累计接待游客5215万人次,较上一年增长20%,实现旅游总收入403亿元,较上年增长40%,旅游景区新增加了回民小吃街、恐龙博物馆、文化博物馆,新疆大剧院等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的兴起也为就业带来了福音,因此昌吉市旅游业也成为具有活力的经济增长力量,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

但由于昌吉市相对于乌鲁木齐偏远,在旅游发展和理念上赶不上乌鲁木齐,宣传力度不大,知名度低,影响了昌吉市旅游的发展。但旅游特色,民族特色比较浓郁,因此只要开发合理就会有跨越式发展。

二、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旅游资源景点优势。昌吉市地貌类型大体分为南部山地、中部平原、北部沙漠三大部分,整个地势呈南高北低阶梯之势,南北高差4000多米。境内最高峰天格尔峰,海拔4562米。有可耕地120万亩,可利用草场819万亩;境内有三屯河、头屯河两大水库,总库容4000多万方,地下水储量215亿立方米,水量供给充沛。矿产资源有煤、石灰石、天然气、硫磺等,其中煤炭资源最为丰富,质优量大,地质蕴藏量50亿吨,天然气探明面积60平方公里。昌吉市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其中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水源资源有屯河,努尔加水库,还有小型的河流;山体资源有丹霞地貌,悬崖峭壁,天山雪峰;人文资源有4个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5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一些新的人文资源也在兴起,回民小吃街,恐龙博物馆,文化博物馆,体育馆,新疆大剧院等新景观也在兴起。

2、交通优势。昌吉市东距首府乌鲁木齐市35公里,距乌鲁木齐国际机场18 公里,312国道、第二座亚欧大陆桥和乌奎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通向北疆各地的交通要道,昌吉市重要的地理交通为旅游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生态优势。昌吉有天然大氧吧之称,在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中,在生态环境质量中被评为优秀。昌吉境内的水质常年稳定在国家地表水一类标准,空气质量特优,常年空气质量维持在国家一级标准,是新疆同时拥有一流水质、一流空气、一流森林的县级市之一,是一個人与自然、发展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环境。

(二)劣势分析

1、基础建设投入资金不足。在一些人文资源中资金投入不足,文化挖掘少,不能长期留住游客,只能满足食宿基本需求,对新开发的景点投资少,发展慢,使得旅游投资周期长,回报慢,制约了来昌吉投资的旅游商。

2、旅游宣传不够。近些年,虽然昌吉市在努力发展旅游业宣传,但见效慢。一般选择拍摄纪录片短片,但目前人们最爱看的是综艺类节目,收视率较高,而宣传昌吉市的综艺节目少之又少;信息化微信、微博等信息化宣传,传播面不广等问题凸显,无法在有限的投资中取得宣传的大回报。

3、气候制约旅游季节,企业效益相对不高。受气候条件的制约,新疆的旅游淡旺季十分明显。每年7、8、9三个月是旅游旺季,冬季旅游产品的开发启动迟缓,发展不快,致使淡季设备空置率居高不下;资源季节性导致产品的季节性,导致整套供给体系的季节性,从而从多方面影响了企业经营效益。

(三)机遇分析

1、政策机遇分析。昌吉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沿天山北坡一带自然的、历史的、人文的景观较多,是全疆拥有旅游资源种类较丰富的地州。自治区已经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促进新疆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昌吉市也应该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争取与周边国家进行区域旅游合作,共建“丝绸之路旅游带”。有全方位承接国内外游客的区位优势、建设新疆重要旅游目的地的优越条件,又有旅游业发展良好的现实基础,完全可以把旅游业做大做强,做成主导产业。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2、旅游市场机遇分析。昌吉市周围旅游城市多,东部是国家级旅游城市吐鲁番,西边有赛里木湖、喀纳斯、那拉提等新疆著名的旅游景点。周边旅游区发展成熟,对昌吉市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这些因素将昌吉市旅游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给昌吉市旅游业发展带来较大的市场空间。

(四)威胁分析

1、市场竟争对昌吉市客源的威胁。中国旅游消费市场火爆,疆外旅游市场竞争,各地采取各种优惠政策与内地旅行社联手发展出境游旅游市场,促进了中国游客出境游。疆外东部地区对原有的旅游产品进行了深度开发和宣传促销,对国内游客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因此对昌吉市的客源也会有很大的冲击。

2、恐怖事件因素的威胁。旅游业是最需要和平的产业,恐怖事件等动荡因素是旅游业致命的硬伤,但是近年来全疆各地时有恐怖袭击事件时有发生,游客会由于恐惧不敢来,也会给旅游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也影响到了昌吉市的旅游业。

三、发展对策建议

(一)提高核心竞争力

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深入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运用品牌组合等先进的旅游理念,加大包装策划宣传力度,整合营销,重新对旅游市场进行定位、细分,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延伸产业链,形成独具特色的昌吉市旅游品牌,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体现西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

(二)提升服务质量

满足游客需求,坚持发展旅游服务培训,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服务理念,增强对旅游目标市场的吸引,提高旅游系统经济运行的效益。

(三)注重培育旅游人才

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加强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建设,抓好资格认证工作,健全员工持证上岗制度,建立旅游人才和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体系;引入人才竞争机制,创造人才竞争和激励机制,从国内外引进高级管理型、研究型和信息与设计型人才,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高级人才短缺矛盾。

总之,昌吉市旅游现状利大于弊,有利于开发保持优势,同时也发现诸多问题有待解决,昌吉市旅游业充满着朝气,也再朝着蓬勃的发展继续行进。

参考文献:

[1]丁健,彭华.民族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2002(01)

[2]陶雨芳.对开发宁夏回族旅游文化资源的一些思考[J].回族研究.2002(01)

篇5:2023年工业旅游的现状和发展对策调研分析

我们对沿江各地工业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沿江工业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沿江各地紧紧抓住太仓港大开发、大建设的有利时机,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强化招商引资工作,一大批优势企业入驻落户沿江地区,使沿江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工业发展的势头日益迅猛。2008年,沿江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501.9亿元,销售收入489.9亿元,分别增长9.23 %和

7.57 %,分别占全市总量50.37 %和50.41%,沿江规模工业已占全市规模工业的“半壁江山”。

1、产业布局框架基本形成。

各地以太仓港和工业园为依托,结合本地实际,加大传统传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引进及培育,沿江工业产业布局已基本形成,即以太仓港经济开发区港区的石化、造纸、电力能源、基础原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新兴战略产业等为主导的工业产业区;以璜泾化纤加弹、纺织服装为主导的工业产业区;以浏河机电、工业钉等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产业区;以浮桥再生资源、塑业、衬衫服装为主导的工业产业区。

2、支柱产业呈现规模化发展。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目前我市沿江地区已形成了化学纤维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七大支柱产业,各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都分别超过了20亿元。2008年,七大工业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11家,占沿江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66.6%,完成工业产值397.86亿元,销售389.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6%和9.17%,分别占沿江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的79.19%和79.43%。

3、特色产业呈现加速集聚发展。

纺织服装产业。纺织服装业是我市沿江地区的主要传统支柱产业之一,主要包括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业以及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行业。2008年,该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82家,占沿江地区规模企业总数的60.39%,完成工业产值161.7亿元,销售160.9亿元,利税11.1亿元,利润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8%、29.0%、40.6%,分别占沿江地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的32.2%、32.8%、26.4%、37.2%。

纺织服装产业主要集中在璜泾和浮桥两镇。目前璜泾镇已拥有熔体直纺、聚酯切片、加弹丝等相关企业778家,其中化纤加弹企业775家,产品种多达几十种,拥有国内外不同类型的加弹机1800余台。2008年全镇年产涤纶化纤丝15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0%左右,化纤产业实现工业产值约155亿元,占全市加弹化纤行业总产值的近80%,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三左右。浮桥镇目前以生产衬衫、衬衣为主的服装企业数量达到178家,在锦超服饰、井村服饰、三大制衣等一批规模生产企业的带动下,年生产衬衫服装等1600多万

件, 其中衬衫和衬衣达到800万件。2008年浮桥的衬衫服装产业完成产值26.34亿元,销售收入24.2亿元,实现利润1.56亿元,出口额达1.04亿美元,衬衫服装产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

石油化工产业。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及石油加工为主的石油化工产业,是我市沿江地区发展较早的产业之一。随着埃克森美孚、中石油华东润滑油厂、苏州华苏塑料、碧辟液化石油气、碧辟(中国)工业油品、中化环保化工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龙头企业的入驻,石油化工产业保持了较快发展。目前的产品主要有生产加工包装高级润滑油、以HFC-134A为主的系列ODS替代品及其他氟化工产品、国内PVC薄膜类产品高档次产品、开发生产生物与医药原料药、化学医药中间体、造纸及纺织染整用荧增白剂及相关产品、精细化工品。港区的石化工业园引领沿江石油化工产业加快发展,作为全国最具投资价值的化工园区,目前形成了5大特色产业基地:国内最大的高级润滑油生产基地,省内最大的PVC生产基地,华东地区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国内新型合成材料基地和前景广阔的精细化工和医药中间体基地。精细化工及润滑油产业集群顺利入选2008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并跻身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2008年太仓石化工业园化工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63.26亿元,销售收入64.47亿元。2008年,沿江石油化工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5家,完成产值75.9亿元,销售79.8亿元,分别占沿江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15.1%、16.3%。

电力能源产业。华能太仓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太仓港协鑫发电有限公司、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三大统调电厂成为我市沿江电力能源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据我委最新统计,三大电厂12台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473万千瓦,2008年发电总量达到271.34亿千瓦时,其中上网电量256.32亿千瓦时。2008年沿江电力能源产业完成产值88亿元,销售88亿元,利税11.4亿元,利润3亿元,分别占沿江地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的17.5%、17.9%、27.1%、13.5%。三大电厂主要以国内先进的60万千瓦超临界发电机组为主,热电联产以30万千瓦大型机组为主。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三大电厂环保投入约占全部投入的15%,全部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和烟气脱硫,节能减排全国领先。国华电厂还成为全国第一家运行烟气脱硝系统的电厂,脱硝效率80%以上。同时,港区的脱硫石膏板项目、综合利用电厂产生的大量脱硫石膏;国产混凝土有限公司、金通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等企业,将电厂产生的大量废煤灰变成建材公司的原料,实现了较好的环保效益。

高档造纸及纸制品产业。在玖龙纸业带动下,沿江地区的高档造纸及纸制品产业发展较快,在沿江地区工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凸显。2008年,沿江地区高档造纸及纸制品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家,完成产值55.8亿元,销售45.8亿元,利税3.4亿元,利润2.2亿元,分别占沿江地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的11.1%、9.3%、8.1%、9.9%。龙头企业玖龙纸业(太仓)有限公司目前年生产能力达到250万吨纸板。2008年该企业完成产值49.95亿元,销售50.12亿元,是我市唯一实现销售突破50亿元的企业。该企业生产的高强瓦楞纸生产线装备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生产的产品具有减少用料、再生利用和循环经济三大特点,每分钟车速可以达到1200米,瓦楞纸每平方米克重只有65至90克,属于低克重高档包装用纸,是国际上包装用纸发展的方向和新趋势。

4、装备制造业呈现蓄势发展。

以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等行业为主导的装备制造业呈现蓄势发展态势。2008年,沿江地区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

到62家,完成产值60.9亿元,销售59亿元,利税7.61亿元,利润2.9亿元。港区和浏河镇引领沿江先进装制造业蓄势发展。港区中集集装箱制造、格瑞夫(太仓)包装、荣兴(太仓)钢丝绳等一批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保持较快发展。去年中集集装箱制造产值超20亿元。2008年港区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完成产值31.6亿元,销售30.1亿元,分别占沿江地区装备制造业的51.9%、50%。浏河镇形成了以巨能发电配套设备有限公司、太仓市环龙电磁线厂为龙头的机电产业、以苏州兴亚钉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钉业产业等先进装备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巨能公司从2007年投产以来,生产销售两旺,去年的销售额比2007年同期增长了两倍多,目前公司的二期工程已顺利投产,发展势头十分强劲。2008年该镇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1家,完成产值23.1亿元,销售22.7亿元,分别占沿江地区装备制造业的37.9%、38.5%。

二、沿江工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上分析,我市沿江工业产业总体发展势头强劲,产业已呈现出大发展、快发展的局面,但对照科学发观的要求和周边地区工业产业快速发展的态势,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沿江工业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完整产业链尚没有形成。

沿江地区部分产业的产业链还不够长,产业集群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仅集中在产业链某一产品制造环节上,产业链上下游产品“两头在外”的情况还比较普遍。例如璜泾镇的化纤加弹产业,企业主要是化纤丝的“加弹”生产;浮桥镇的木材加工产业,还仅限于对木材进行蒸烤和加工成板材,产业链短,缺乏细致的专业化分工,以至上下游产业发展的竞争力不强。

2、装备制造业总量不大。

2008年沿江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分别占沿江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6.5%、6.5%、8.3%、9.9%。企业规模偏小,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平均产值仅0.7亿元。大型骨干企业少,产业集中度低,配套能力不强,特别是缺乏集设计、制造、服务于一体的成套总包企业,一定程度上制约影响了产业的发展。

3、融资难和人才缺乏。

部分中小企业由于经营管理模式粗放,资金积累不足,应收款收不回,银行贷款困难,资金较为短缺,有的甚至出现资金链断链现象,这些都制约了企业生产,影响了产业的加速发展。同时,由于沿江地区与周边特别是上海地区相比,在人才特别是中高层人才录用的优惠条件还存在不小距离,加之人居环境、文化等基础设施相对城区来讲还不够配套和完善,沿江部分企业存在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

4、部分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

从企业数量与产值上看,纺织、服装及化纤等传统产业约占沿江地区工业数量和产值的三分之一。而这些产业的企业绝大部分以量的扩张为基础,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附加值还不够高,缺乏竞争力,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下,企业发展艰难。

三、加快沿江工业产业发展的初步对策建议

沿江产业集聚发展不仅有利于企业、行业间的相互协作、融合和提高,更有利于资源的共享和循环利用,是沿江经济进一步做强、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由途径,沿江产业集聚发展的快与慢、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全市经济发展的走势和态势。沿江各地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建成江苏、长三角乃至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在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同时,抢抓各种机遇,着力形成专业特色鲜明、规模集聚明显、产业链配套的产业集群。

1、以规划为龙头,提高产业聚集发展的整体水平。

沿江各地要把做好产业发展规划作为实现产业集聚、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的重要举措,引导和推动企业合理、有序地集聚建设和发展。产业规划既要积极稳妥、实事求是,也要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带动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要求,突出区域产业特色,错位发展。规划工作中要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结合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重点围绕已形成的化纤加弹、纺织服装、塑业、精细化工、机电等特色产业,向后重点发展的交通运输、船舶配套件制造、重型装备制造和配套设备制造等先进装备制造业,以及光电光伏、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产业,统筹考虑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关联企业和相关保障要素集约建设,形成特色主导产业明确、关联产业集聚、资源设施共享、污染治理集中、废物循环利用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产业加快发展。

2、以载体建设为基础,提升产业集聚发展的承载力。

工业载体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地区竞争力的具体体现。产业要发展必须有完善的工业功能性载体来支撑,以提升工业发展的集聚力、辐射力和综合竞争力。沿江要在进一步拓展完善已建成的港区石化工业园、浏河的闸南工业园等工业载体的基础上,加快规和推进港区先进制造业园区和重装备产业园、光电产业园、璜泾工业园和纤产业集聚区等一批的工业载体建设,同时加紧出口加工区报批工作,尽快建成一批新的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高规格工业载体,不断提高产业集聚的承载力,使各类工业园区真正成为沿江产业集聚的有效载体,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落户沿江地区,形成沿江产业发展的新优势。此外,加快璜泾化纤加弹、港区化工等交易市场建设,全方位、高层次构筑沿江产业发展的功能性载体的新平台。

3、以项目建设为引挚,促进沿江产业集聚的大发展。

只有超常规的投入,才能超常规发展。没有大量资金集聚,没有大批工业项目的集中,沿江产业集聚发展就不可能实现提速进位的跨越式发展。因此,要强化沿江重大项目的储备、引资、服务,建立重大项目的综合协调和跟踪服务机制,千方百计引进大项目、发展好项目。加快推进新开工项目建设。对沿江新开工的年产6万个冷箱、年产200万吨凝析油制芳烃、年产200吨核苷及核苷酸、喷水切片纺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使其早竣工、早投产。认真策划一批项目。从沿江向后产业发展的需求出发,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项目策划和储备,主动寻找、挖掘新项目,依托规划策划项目、依托市场寻找项目、依

托骨干企业开发项目,广开项目来源,不断推出沿江开发新一批重点项目。开展招商引进一批项目。加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协调性,突出新能源、新材料、新机械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着力主攻引进一批关联度大、集聚度高、带动力强的旗舰型、龙头型、科技型大项目,形成新的产业集聚优势。

4、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带动,支撑沿江产业集聚发展。

缕缕积极扶持和引导在造纸、专用设备、服装及化纤、新能源等产业中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和集团龙头企业加快发展,重点培育玖龙、中集、江苏雅鹿实业、申久化纤、苏州锦凯纺织有限公司、苏州巨能发电配套设备等骨干企业,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带动作用,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这些鼓励龙头企业不断将一些配套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建立最终产品与零部件厂商的战略联盟,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降低综合成本,增强产业竞争优势。

5、以不断优化服务为抓手,提升沿江产业集聚发展的软环境。

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沿江各地要继续加快和推进服务型政府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建立比较完善的商品市场和产权、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从项目审批、建设、投资、经营各个环节,提供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服务。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环境建设和管理的力度,加强对长江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整体保护,建立沿江各地政府、企业、公众等多层面共同参与和推进的环境监管体系,为投资者提供优美的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

6、以优化人才环境为途径,为沿江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篇6:2023年工业旅游的现状和发展对策调研分析

国外的工业旅游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和德国工业遗产旅游[1]。在工业考古和工业遗产保护活动中,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具有遗产价值的工业旧址、废弃设备等,将它们改造成现代人们了解工业文明的媒介。国内早期的工业旅游是源于企业间的参观学习、政务接待和商务接待。1998年以来,国内的工业旅游开始步入较快的发展轨道;2004年至今,我国已经颁布4批共345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工业旅游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产生的工业与旅游交叉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它是以工业历史遗迹、工业企业(包括工作场所、厂区环境、生产过程、生产场景、工人生活场景、企业管理方式和经验、企业文化等)为旅游吸引物,通过组织人们参观,让游客了解工业生产与工业操作等工艺生产过程,融观光、学习、参与、体验、娱乐、购物为一体,满足游客求知、求新、求奇、健康、审美等旅游需求,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综合效益的专项旅游活动。工业旅游具有依托性、互动性、体验性、科普性、重游率低和多重效益等特点。

芜湖的工业旅游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虽然芜湖市已经有3家企业入选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如奇瑞汽车工业旅游已远近闻名,但无论是工业旅游示范点的数量、类型,还是工业旅游的规模、层次等均没有显著发展,不但与工业旅游发达城市的差距较大,而且与芜湖旅游业乃至芜湖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不相称。

2 芜湖发展工业旅游的SWOT分析

2.1 芜湖发展工业旅游的优势

特色工业旅游资源丰富:芜湖市特色工业旅游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芜湖已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形成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业、材料制造业、电子电器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目前芜湖拥有数千家工业企业,既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知名企业,又有富含地方文化特色的工业企业,还有一些著名的工产业园区,如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海螺集团、芜湖造船厂、芜湖港(朱家桥外贸码头、裕溪口煤炭自动化装卸码头)、芜湖工艺美术厂、芜湖华强旅游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和芜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制造企业,成立于1997年,经过奇瑞人10多年的不懈努力,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自主品牌乘用车研发、生产、销售和出口企业。2007年汽车销售量达38.1万辆,同年出口11.98万辆,出口量连续5年位居中国第一,奇瑞汽车已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此外,还有20余家奇瑞汽车配套企业,形成较完整的汽车产业集群。海螺集团是材料制造企业,下属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和海螺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中,海螺水泥主要从事水泥及商品熟料的生产和销售。公司产销量已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水泥及熟料供应商。海螺型材是中国安徽海螺集团投资控股的新型化学建材企业,是科技部认定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中国首家以塑料型材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总资产达26亿元,全套引进德国、奥地利先进生产设备,整个生产工艺采用自动化作业。海螺型材的技术含量较高,目前海螺型材公司产能达到60万t,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芜湖造船厂是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的军用快艇生产基地。芜湖港是连接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内陆地区沟通的重要港口, 同时也是长江煤炭能源输出的第一大港和安徽省最大的货运、外贸、集装箱中转港、国家一类口岸,是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之一。芜湖市工艺美术厂的铁画将铁制材料和国画神韵巧妙融为一体,其创始人为清朝康熙年间的芜湖铁匠汤鹏,制作工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素有“中华一绝”的美誉,也是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芜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安徽省第一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迄今为止我国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内设有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国家级汽车电子产业园。2008年底,规划面积121.68km2,开发区工商注册企业总投资635.4亿元人民币,引进18家全球500强企业、25家国内上市公司和一批国内外著名企业进区投资,建成投产工业企业374家,形成了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新材料3个主导产业。芜湖市以其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越的投资政策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了包括奇瑞轿车、美的空调、海螺型材、华亚塑管等一批全国知名的工业品牌在此投资建厂。上述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为芜湖市工业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捷、可进入性好:①芜湖区位条件优越。芜湖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皖中南商业贸易的中心,经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安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线两点”发展战略的重点和突破口;处于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结合地带,毗邻长三角和“两山一湖”旅游区,是安徽省融入“长三角”的前沿和省龙头旅游区“两山一湖”旅游区的游客集散中心之一,皖南旅游区的北大门。同时,芜湖也是长三角经济圈的一个支点,以芜湖为中心4h陆路交通半径内共有3亿多人口和46座大中城市,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市场容量极为广阔,因此芜湖的区位条件较为优越。②芜湖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芜湖市位于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之滨,是华东地区交通最便捷的城市之一,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有5条铁路、4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特别是随着沪—宁、武汉—合肥—南京—上海高铁、杭州—福州—厦门高铁、重庆—上海、芜湖—宣城—杭州、芜湖—黄山等高速公路的开通,缩短了华中地区、长三角、福州厦门地区游客来芜湖的距离。芜湖是长江溯江而上最后一个万t级深水良港。芜湖距南京禄口机场、合肥骆岗机场仅1h车程。因此,芜湖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为工业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区位基础。

旅游基础良好:2008年末芜湖共有旅行社45家、星级宾馆22家,其中三星级及以上11家、2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18处,其中4A级景区6处。“方特欢乐”世界主题公园成为芜湖旅游新热点,2008年1—11月接待177.36万人次,门票收入2.33亿元,因此发展旅游的基础设施和旅游管理的经验良好。

潜在客源丰富:芜湖市的旅游业发展虽然起步晚、总量小,但增长速度较快。2008年,芜湖年接待国内外各类游客547.5万人次,其中接待国内游客541.6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0.07亿元。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武汉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福州厦门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几个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旅游客源地,也是芜湖工业旅游潜在的客源地。“两山一湖”旅游区是安徽省重点旅游区和龙头旅游区,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00多万人次。近期凭借毗邻长三角和“两山一湖”旅游区的优越区位,芜湖市发展工业旅游将拥有巨大的潜在客源市场。

工业旅游综合发展环境较好: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的南岸,地处长三角的西缘,是通往黄山、九华山等皖南旅游区的北大门。芜湖市现辖4区3县,总面积3317.4km2,其中市区面积720km2。2008年全市户籍人口230.79万人,其中市区105.58万人。2008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9.65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454.36亿元,占60.60%,人均生产总值按年末汇率折算为4755美元[2],芜湖是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10个城市之一[3]。

2.2 芜湖发展工业旅游的劣势

芜湖工业旅游目前仅处于起始阶段,不论是与芜湖旅游业的发展状况相比,还是与发达城市工业旅游的发展态势相比,不论是与安徽省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是与芜湖市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差距都很大。截至2008年底,芜湖市只有3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即芜湖工艺美术厂、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工业园和芜湖港。芜湖发展工业旅游的劣势主要体现在:①观念落后,重视不够。一是观念落后。无论是政府相关部门还是工业企业,在对工业旅游的认识上都存在落后的观念。虽然政府在旅游中长期规划中明确了工业旅游规划,但是具体的工业旅游发展规划简单且明显不足。而工业企业大都忙于应对市场竞争的压力而忽视发展工业旅游,工业旅游普遍未能得到积极有效开展。部分工业企业对工业旅游尚缺乏科学的认识,认为工业旅游是“副业”,成不了大气候;有些企业还认为,搞工业旅游会分散工业生产的精力,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额外增加管理运营成本,所以对工业旅游敷衍了事甚至持排斥的态度。二是重视不够。近年来芜湖的工业旅游发展明显落后于红色旅游和农业旅游,主要是政府、企业和高校对发展工业旅游不重视,严重制约了芜湖工业旅游的发展。②开展工业旅游的企业数量较少且接待规模有限。开展工业旅游的企业数量较少。芜湖至今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的企业只有3家,正常开展工业旅游活动且接待游客较多的主要集中在奇瑞汽车工业旅游,其余两家企业的工业旅游接待规模有限。③著名工业企业较少,工业旅游产品单一、层次较低、缺乏特色。一是著名工业企业较少。虽然芜湖工业发展较快,但是从全国来看仍然缺乏富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工业品牌。目前只有奇瑞汽车、海螺集团、华强旅游城在国内外闻名,与国内著名工业旅游发展城市相比,缺乏著名工业企业,严重地制约了工业旅游的发展。二是工业旅游产品单一,层次较低。现有的工业旅游产品内容少、结构单一,缺乏参与性与互动性。工业旅游线路只是参观游览、产品陈列和宣传的简单串联,没有安排游客的亲身参与实践环节,游客停留的时间短,有的甚至不到1h,参与度和亲和度大打折扣。三是缺乏独具特色的工业旅游产品。工业旅游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光、购物层面,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很难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感受,缺乏体验、互动、消费层面的旅游产品和工业旅游产品特色。④缺乏完整的工业旅游概念,服务质量不高。一是“吃、住、行、游、购、娱”在工业旅游中至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目前多数企业在开展工业旅游时,只是引导游客参观、游览与购物。如果能够让游客吃在员工食堂、住在员工宿舍、行在公司内部(即乘坐企业专用交通工具),那么就具有完整的工业旅游概念。二是部分企业也没有把工业旅游产品和其他旅游产品进行有机组合。全市仅有工艺厂和奇瑞汽车公司销售特色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三是工业旅游服务质量不高。部分企业在开展工业旅游活动中服务质量差,管理水平低下,专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如前期联系沟通困难,游览过程中接待的人员过多、讲解不到位、秩序混乱等。有的企业在工业旅游的项目安排和参观线路上不科学,致使游客走回头路,不知所措;部分从业人员没有进行必要的导游培训,解说生硬乏味。⑤缺乏统一的科学规划与管理,投入不足,宣传不力。虽然在城市旅游发展规划中进行过工业旅游规划,但缺乏明确的思路和长远的规划。规划中的工业旅游产品少,目前只有奇瑞公司、中国铁画博物馆和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中),缺乏对芜湖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现已开展工业旅游的各企业间缺乏沟通联系,合作意识不强,常常各自为政,独立作战,整个旅游市场上缺乏具有持久吸引力的品牌旅游产品。工业旅游产品与线路设计缺乏统一规划与引导,相关企业和旅行社之间联系松散,导致部分工业旅游示范景点没有被纳入到旅行社的旅游线路安排中,与本市其他旅游产品和周边城市的组合程度不高。此外,旅游旅游纪念品做工粗糙,纪念性不强,游客不愿买或买后丢弃等,整个旅游行程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企业对工业旅游带来的附加效益认识不足,在工业旅游开发投入与促销上投入上严重不足。企业没有积极主动地运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和户外广告等媒体进行宣传,更没有抓住有利时机如节日庆典、旅游商品博览会等积极向外推销,只是被动地等客上门。

2.3 芜湖发展工业旅游的机遇

在应对金融危机的今天,芜湖工业旅游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①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全球经济一体化使芜湖工业企业与国内外企业之间的交往沟通日益频繁,增加了工业企业的竞争压力,迫使企业之间相互观摩学习,增加了芜湖工业旅游发展的机会。②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在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条件下,要求工业企业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还要关注社会公益活动,对外开放参观,开展科普教育,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实现企业与社区的良性互动,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工业旅游的开展。③实施中部崛起战略。2009年9月国务院通过中部崛起规划,为芜湖工业经济乃至工业旅游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④国家宏观调控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多方面、多层次地刺激旅游业发展,尤其是在世界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国家“加大投资、增加收入、减少税收、放松信贷”等宏观调控措施,特别是中央关于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旅游业促进最为直接。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的改善,提高芜湖作为旅游目的地的通达性,带来了旅游业长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而其他扩大内需的政策也有利于培育旅游市场。⑤芜湖旅游业发展迅猛。2008年接待国内外各类游客547.5万人次,其中接待国内游客541.6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0.07亿元,其中旅游创汇收入1800万美元,对芜湖旅游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⑥倡导发展工业旅游。自从2001年初国家正式倡导开展工业旅游以来,全国各地开展的工业旅游不断升温,蓬勃兴旺。全国已经审批4批共345家工业旅游示范点,极大地促进芜湖工业旅游的发展。⑦科普教育蔚然成风。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由休闲型的单纯旅游转向学习型旅游,即在外出旅游的同时,把学习和探求知识、开拓眼界作为旅游的目的之一,科普旅游蔚然成风。

2.4 芜湖发展工业旅游的挑战

芜湖市的传统旅游资源无论是在数量和等级上,在全国乃至安徽省内都不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且面临着周边市场的激烈竞争,具体表现为:①周边城市同类工业旅游产品的竞争压力。在工业旅游资源方面,马鞍山、南京、铜陵等地的工业旅游资源既是芜湖市工业旅游的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如马鞍山钢铁公司推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工业旅游路线、南京市的云锦工艺旅游线路等都极具特色,使芜湖市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②传统旅游产品的竞争压力。芜湖传统旅游资源并不十分丰富,但由于工业旅游的回游率低,传统旅游产品对工业旅游有一定的分流压力。③企业盈利驱动压力。企业面临金融危机和内部管理的压力,造成企业盈利压力巨大,导致一些工业旅游资源丰富的企业开发工业旅游的积极性不高,加上工业旅游的盈利能力较弱,在盈利驱动下企业一般不愿意开发工业旅游产品。④工业企业的管理者对工业旅游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⑤投资主体和相关旅游企业的积极性不高,社会各界重视不够,宣传不力。

3 芜湖发展工业旅游的对策

3.1 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发展工业旅游的意义

发展工业旅游对参与各方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①开辟旅游业发展的新空间,丰富旅游产品结构,健全旅游产品体系,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②通过富有竞争力的工业旅游品牌宣传,扩大工业企业及其所在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③促进社会不同行业之间人们的交流、沟通和理解,拉近城市、企业和老百姓的距离,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④推动工业企业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美化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⑤使企业及时了解顾客需求,把握市场动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扩大企业产品的销量,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⑥增加就业岗位,安排企业富余人员和下岗人员的再就业。⑦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

2.2 政府推动,企业自发,媒体推广

主要是:①政府推动。工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资源与形式,早期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但是对城市整体旅游业的发展乃至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政府在工业旅游推广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首先政府要对全市工业旅游资源进行普查,制定科学的工业旅游发展规划,对芜湖市工业旅游未来5至10年的战略目标、定位、旅游区、旅游产品、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开发步骤等进行统一规划。其次,要协调政府的相关部门、旅游企业和工业企业,制定与企业及芜湖旅游需要相适应的工业旅游发展计划,保证全市“一盘棋”,稳步推进芜湖工业旅游的健康发展。②企业自发。由于企业拥有独特的工业旅游资源,所以企业处于工业旅游开发的主体地位。企业要在接待参观、相互学习的活动中,为减轻接待参观的负担,应逐步将相关资源整合开发成工业旅游资源,在接待参观的同时获得相应的收入,减少相关负担。因此,具有潜在工业旅游资源的企业都需要进行相关的整合,开发具有独特特点的工业旅游产品。③媒体推广。在发展工业旅游的过程中,媒体要积极开展宣传促销活动,利用多种宣传媒介,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及重要的节事活动等,从不同角度对工业旅游进行广泛的宣传促销,扩大工业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拓宽市场。

3.3 统筹兼顾,共同打造工业旅游品牌

在发展工业旅游的过程中,独具特色的工业旅游产品始终是核心。由于工业旅游涉及到各方利益,早期投入大,如果不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很难开发出适销对路的工业旅游产品。因此在开发工业旅游产品的过程中,要对政府、工业企业、旅游企业等各方利益进行统筹兼顾,才能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工业旅游产品,打造芜湖工业旅游新品牌。政府部门在工业旅游规划的基础上,要对全市的优质工业旅游资源、工业旅游景点进行统筹协调,逐步推动工业旅游产品的开发。芜湖市工业旅游的景点类型有工业企业、工产业园区、创意创新产业(如动漫产业)、综合类等,政府部门需要根据各类景点、各家企业工业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潜力,协调各方进行分层次分阶段开发。工业企业在开发工业旅游产品时,要把工业旅游项目和企业发展战略、全市工业旅游发展规划相融合,根据企业环境和生产过程的独特性,开发独具特色的工业旅游产品,为树立工业旅游品牌打下基础;要因地制宜,根据游客的特点,从生产场景的视觉、声音、产品、模型、动手作坊、参观互动与交流中增强游客的动感、神秘、想象、猎奇、学习、快乐、惊恐等体验,给游客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增强工业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提高回游率和扩大工业旅游的影响。旅游企业(主要是旅行社)在工业旅游的开发中要积极与政府部门、工业企业联系,及时将游客对产品的需求告诉企业,并将工业旅游景点列入旅游线路当中进行宣传,组织专门的工业旅游活动,将工业旅游活动及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告诉政府部门和相关工业企业,以便及时调整,为打造芜湖工业旅游品牌服务。

2.4 不断推陈出新,积极扩大市场

主要是:①完善工业旅游产品。在开发工业旅游产品的过程中,相关企业要根据企业的自身条件,逐步完善工业旅游的“吃、住、行、游、娱、购”各个环节,增加游客参与互动的环节,增强游客的体验性,逐步给游客展现一个完整鲜活的工业旅游概念。在现有参观游览、工业旅游购物的基础上,根据条件,逐步让游客在员工食堂与工人同吃一锅饭、同住员工宿舍、同乘企业的交通工具,带走完美且具有意义的纪念品等,真正让游客体验完整的工业旅游产品。②不断推陈出新。由于游客对工业旅游产品同样存在“喜新厌旧”的现象,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状况及工业旅游的开发成本,逐渐加大投入,保证工业旅游产品的推陈出新,以适应市场的需要,避免因旅游产品落后、乏味、雷同而被市场淘汰。③积极扩大市场。在发展工业旅游过程中,除了开发有吸引力的产品外,还要积极扩大市场,要进行市场调研,把握市场状况,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要持续投入,不断扩大宣传,积极拓展市场;要及时研究工业旅游的客源数量、结构、特点、需求等,并及时了解市场动态,以市场为出发点,针对市场需求,引导开发适销对路的工业旅游产品。

3.5 重视公益目标,促进工业旅游可持续发展

主要是:①完善服务。为增加工业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扩大工业旅游的市场规模,规范完善的服务是基本保证。政府相关部门应在国家相关规范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芜湖工业旅游的服务规范,指导企业开展工业旅游活动;相关企业和高校应加强工业旅游服务人才的培养,保证工业旅游人才的供给。②重视安全保障与保密工作。在旅游过程中安全是第一位的,游客只有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才有兴致旅游。在游客游览一些有危险性或潜在危险性的生产现场时,要采用全方位的保护措施,以确保安全,万无一失。同时,要做好工业生产或工艺生产的保密性工作,防止因旅游造成泄密,损害企业利益。③重视公益性目标,促进工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工业旅游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公益目标,加强科普教育和义务开放,又要注重环保,节约能源,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摘要:为丰富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业竞争力,扩大工业旅游、工业企业及城市的知名度,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运用SWOT分析法对芜湖发展工业旅游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芜湖进一步发展工业旅游的对策: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发展工业旅游的意义;政府推动,企业自发,媒体推广;各方参与,统筹兼顾,共同打造工业旅游品牌;完善工业旅游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积极扩大市场;完善服务,重视公益目标,促进工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等。

关键词:竞争力,SWOT分析,工业旅游,芜湖市

参考文献

[1]李继香.安徽工业旅游发展路径分析[J].决策,2007,(6)∶60-63.

[2]芜湖市统计局.2008年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wuhu.gov.cn/dt2111170476.htm.

[3]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4.

[4]王婷婷,田里.我国工业旅游研究综述[J].中国集体经济,2008,(7)∶137-138.

[5]李林,魏卫.国内外工业遗产旅游研究述评[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5,(4)∶44-47.

[6]毕燕,甘永萍,蓝丹.工业企业旅游开发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5,(9)∶46-52.

[7]谢红彬,高玲.国外工业遗产再利用对福州马尾区工业旅游开发的启示[J].人文地理,2005,(4)∶52-55.

[8]贾英,孙根本.我国工业旅游发展现状分析[J].城市问题,2008,(10)∶96-100.

上一篇:扶贫专干的工作职责下一篇:2023年工会活动--登山方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