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蔬菜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2024-08-31

★2014年度蔬菜产业技术发展报告(共11篇)

篇1:★2014年度蔬菜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2014大宗蔬菜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

一、国内蔬菜生产及贸易概况

(一)国内蔬菜生产

根据农业部蔬菜生产信息监测网对各省市上报的数据统计分析,2014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约3.19亿亩,比2013年约增加1.9%;总产量约7.58亿吨,比2013年约增加3.1%,蔬菜产业规模持续稳定增长。蔬菜市场价格全年保持低位运行,根据农业部580个县定点监测的数据分析,2014年4月到12月产地蔬菜价格比2013年平均低8.2%,仅年初和12月份出现同比略高,全年鲜菜市场价格有九个月较2013年同期有明显下降。

(二)国内蔬菜贸易

1.贸易总额。2014年我国蔬菜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增长。其中,蔬菜出口额达到125.0亿美元,同比增长7.9%;进口额为5.1亿美元,同比增长21.7%;贸易顺差119.9亿美元,同比增长7.3%。

2.贸易结构及流向。2014年我国鲜冷冻蔬菜出口额达到52.6亿美元,约占出口总额的42%;加工保藏蔬菜出口额达到45.1亿美元,约占出口总额的36%;干蔬菜出口额达到27.1亿美元,约占出口总额的22%。主要出口的蔬菜品种是大蒜、干香菇、番茄酱罐头、生姜、洋葱等,主要集中在东北亚市场、东盟市场、欧盟市场、北美市场和俄罗斯市场。

二、国际蔬菜生产及贸易概况

(一)国际蔬菜生产

据FAO数据估算,2013年世界蔬菜收获面积约为5823万公顷,较2012年增长约2.3%;总产量约为11.35亿吨,较2012年增长约2.3%。蔬菜产量排名前五的国家仍为中国、印度、美国、土耳其和伊朗,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约51.13%、10.65%、3.01%、2.49%和2.08%;蔬菜收获面积排名前五的国家为中国、印度、尼日利亚、土耳其和美国,分别占全球收获总面积的约41.69%、14.85%、3.25%、1.91%和1.80%。

(二)国际蔬菜贸易

1.贸易总量。据联合国统计署数据,2013年世界蔬菜进出口贸易总量约为1.7亿

欧美国家开始重视嫁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近年由于禁止使用溴甲烷土壤消毒方法,对嫁接砧木品种选择、砧穗亲和性、嫁接方法等研究逐渐增多。Mohamed等以西瓜品种为接穗,南瓜品种为砧木,分别通过舌接、插接、侧接方法进行嫁接,发现与插接法和侧接法相比,舌接法显著提高了株高、侧茎数、雄花数、单株果实重。Miceli等用野生茄子为砧木,进行砧木断根、顶端45°斜切方法与接穗贴接,有效解决了砧木发芽不齐、生长缓慢导致嫁接时间不匹配问题,同时断根嫁接苗定植后缓苗时间缩短。

栽培营养液自动灌溉技术研发取得新进展。通过构建实时监测的植物生理模型和远程介导的传感装置实现营养液供给自动化,进而完成植物终端的实时监控。

重视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土壤理化性质、施肥、连作等都会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异。对有机番茄农场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指示脂肪酸甲酯的冗余分析(RDA)可解释29.3%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异。高强度蔬菜种植条件下施用高量堆肥比低量堆肥和不施肥,0—10 cm土壤革兰氏阳性菌、放线菌、真菌18:1ω9和丛枝菌根真菌的标记磷脂脂肪酸单体(PLFAS)数量显著增加。耶鲁农场田间试验表明,施用牛粪较施用化肥土壤含有更多的β-内酰胺耐受细菌。连作黄瓜根际土壤的活跃细菌群落丰度受种植茬数显著影响。

菜田氮素损失阻控研究仍为重点。结合开放通路红外光谱逆分散技术和反向拉格朗日随机扩散模型开展的菜地氮排放研究认为OP-FTIR/WindTrax可以量化菜田土壤气体氮损失;露地黄瓜-白菜轮作体系中使用DCD(双氰胺硝化抑制剂)可减少N2O的排放量,露地花椰菜种植中使用DMPP(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硝化抑制剂)可减少N2O的排放量;蔬菜作物使用硝化抑制剂(DCD、DMPP)平均提高氮肥利用率;露地菜田(卷心菜、菠菜)上使用DCD可以抑制土壤NH4+-N转化为NO3--N;种植10年的温室中采用还原土壤消毒法(淹水条件),可提高土壤对NH4+-N的生物固定,NO3--N的累积量减少,NO和N2O的排放量降低;露地叶菜类蔬菜土壤N2O的排放量比果菜类土壤高,湿润的夏季土壤N2O的挥发量减少。

有机肥高效施用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有机无机肥配施较单施化肥提高温室番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脱氢酶活性,实现增产目的。露地花椰菜种植中发现,与采用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相比,单施有机肥或化肥处理均减产;全部施用有机肥会导致蔬菜减产,但可增加果实干物质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塑料大棚蔬菜土壤施用堆肥和木屑显著增加土壤脱氢酶、磷酸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及碳固定;露地莴苣种植中施用蔬菜废弃物堆制

防控研究,计划2015年进行大田释放试验。已在构思将该技术用于对斜纹夜蛾等其它重要蔬菜害虫遗传防治的研究。

(五)采后处理与加工技术

脉冲强光(激光)杀菌技术被广泛应用。该技术是最新一代冷杀菌技术,无污染、杀菌快(纳秒级)、能效高,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包材杀菌,并开始在蔬菜表面减菌进行应用研究。

可降解塑料技术的研发标志果蔬加工业废弃物利用进入新阶段。欧盟利用果菜汁加工业排放的大量废水,研发出廉价、符合欧盟绿色标准的可降解塑料技术及生产工艺。

四、国内蔬菜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一)遗传改良与品种选育

种业创新受到国家的重视。农业部、科技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种业科研成果机构与科研人员权益比例试点工作”的通知》(农种发(2014)4号)。要求建立和完善种业科研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激发科研人员育种创新活力,保护科研机构与科研人员合法权益,规范种业科研成果交易,提高成果转化率,提高种业科技创新能力。袁隆平、傅廷栋、谢华安等十余名院士专家向政府建议,将包括蔬菜在内的八大农作物杂种优势育种列为国家重点科技专项,得到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农业部正组织相关专家撰写项目建议书。科技部已将包括蔬菜等七大主要农作物育种列为“十三五”的重点科技专项,组织专家撰写项目实施方案并征求意见。

育种目标发生明显变化。传统的优质、丰产、多抗目标之外,增加了多样化、小型化、耐贮运、适于机械化生产等育种目标。近年来,开展正规育种研究的蔬菜已达30余种,且同一种蔬菜出现不同的类型。如大白菜,就有适于不同季节栽培、熟性、栽培方式、包球方式等几十种类型。小型化趋势明显,小型白菜-娃娃菜、迷你黄瓜、樱桃番茄、小型园球甘蓝广受市场欢迎。为适应农村蔬菜规模化生产基地的建立,育成推广一批耐裂、耐贮运的番茄、辣椒、甘蓝等品种。适于机械化收获的干椒、加工番茄品种已育成并推广。

分子育种继续取得重要进展。国内科研教学单位分子标记研究愈来愈向实用化发展,开发出许多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分子标记,如番茄中开发出抗TY病毒、叶霉病等20余种常用标记,黄瓜开发出苦味、抗黑星病、枯萎病等十余个常用标记,大白菜开发出抗根肿病、紫色分子等标记,甘蓝开发出抗枯萎病、显性雄性不育、无蜡粉亮绿性状等

润栽培对作物吸收量较大的养分离子具有较好的保留作用;把干燥的绿薄荷和鼠尾草等芳香植物按不同比例添加到土壤中,可改善土壤性状量。通过开发基于 Zigbee 无线传输的温室作物信息采集系统与灌溉执行终端,构建了温室智能灌溉远程控制平台。多地高山蔬菜生产中开始尝试大众菜和精细菜合理搭配生产模式,形成多套栽培茬口及模式、生态栽培技术;开展高山野生阳荷笋软化栽培和营养成分研究。

克服连作障碍技术不断发展。筛选出多种蔬菜作物病害的拮抗菌株;发现大蒜、积肥和含微生物菌剂的生物有机肥、生物炭及部分作物残茬等植物源活性物质可抑制病原菌。深化研究轮作、间套作、伴生、填闲等作物多样性种植体系技术在克服连作障碍中具有的重要作用。

土壤肥料研究主要集中在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动态变化、土壤氮/磷损失阻控等方面。土壤重金属修复生物原位钝化技术(BISIPC)取得突破;改良剂与能源植物联合、土壤生物与植物联合、乳酸菌将成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热门发展方向之一;采用各种堆肥技术和手段对粪肥中抗生素残留的去除的应用前景广阔;重金属在土壤—蔬菜系统中累积、迁移规律的研究获突破;菜田土壤Cd污染控制研究引起重视;沸石与羟基磷灰石组配改良剂能有效降低土壤中交换态重金属的含量及蔬菜可食部分吸收量。发现包括大棚菜地微生物群落整体代谢活性、多样性和均匀度,设施菜地细菌和nirK型反硝化细菌、氨氧化细菌丰度,连作黄瓜或番茄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碳/氮比例和细菌优势菌群、真菌优势菌群数量等菜田土壤微生物数量、活性和群落结构多样性规律,以及秸秆还田、沼渣基施、硝态氮肥比例的、铵态氮肥比例对菜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菜田土壤氮、磷损失阻控研究方面,发现不同种植模式、不同地区的N2O排放、土壤水分、温度、降雨量与硝态氮淋失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对产量、果实品质等的影响。

(三)设施蔬菜技术

设施及设备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进展。将日光温室北墙处设置黑色集热幕墙、水蓄热的主动蓄放热系统与地源热泵相结合的“组装式太阳能双效温室”,可滑动的日光温室岩棉彩钢板保温系统,低成本的水循环蓄热系统“日光温室水帘系统”、“日光温室水墙系统”,利用北墙弧形集热幕、水循环蓄热系统代替后墙集热和蓄热作用的、高保温性的三折式新型日光温室,低成本、可高效利用太阳能的“屋架组合管网太阳能集热日光温室”等增温效果明显,部分还具有防雨、防雪、防风、防火能力。室外多曲面槽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集热、带竖向空气通道的太阳能相变墙体蓄热的日光温室试验取得进

唾管分布的细胞,首次证明这些细胞对病毒的特异性传播非常关键,这为定位烟粉虱体内与传毒相关的蛋白、研发干扰烟粉虱传毒的技术奠定了基础,成果发表在病毒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上。浙江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发现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CNV的卫星编码的致病蛋白βC1直接与烟草、拟南芥体内茉莉酸代谢途径中的关键转录因子MYC2互作,从而阻碍了茉莉酸代谢途径对下游萜类物质合成相关基因的启动,压抑了植物的抗虫性,同时证明MYC2是植物中病毒侵染的一个保守位点。论文发表在植物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Plant Cell》上。

重要病原菌效应因子研究进展显著。基于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解析了辣椒疫霉、大豆疫霉、致病疫霉等多个卵菌种菌基因组中含若干效应蛋白,它们隶属胞质效应蛋白或质外体效应蛋白。目前已克隆了卵菌的多个效应基因,探索了其侵染机制,并开展了效应蛋白结构生物学研究。找到了宿主体内多个与效应蛋白互作的靶标分子(如PI3P、MAPKKKε等),解析了几个效应蛋白三维结构(如AVR3a4、PexRD2等),尝试基于三维结构,深入研究其转运宿主细胞机制及致病机制。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控制与综合解决方案示范效果显著。据农业部统计,2014年在全国31个省区组织开展蔬菜等10种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试点工作,建立示范区538个,示范面积920万亩,辐射带动7160万亩。从试点效果看,一是集成一批技术模式,二是农药减量控害显著,三是节本增效显著,四是示范带动效应显著。农业部力争到2020年全国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覆盖率达30%以上。

(五)采后处理与加工技术

应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以及综合控制的方法,对蔬菜进行采前及采后处理,在延缓蔬菜采后衰老,维持品质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利用热处理、间歇变温处理提高番茄、青椒的品质及采后耐冷性;高压电场能够有效抑制黄瓜、番茄采后的衰老;微波处理可以提高蒲菜、慈姑贮藏期生理及品质;外源一氧化氮熏蒸处理提高芥兰、番茄的采后品质;茶树精油、薰衣草精油、玫瑰果精油控制果蔬采后病害;利用绿光、红光、蓝光LED灯照射能够抑制青花菜采后黄化;乙醇新型固体缓释剂处理番茄可以提高番茄品质;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利用反射和半透射高光谱图像、核磁共振技术等,应用于番茄的早期冷害无损检测。

国产化、高效节能加工装备得到推广。国产化鲜切蔬菜自动计量包装装备开始推广,应用效果良好;随着多省市限制20吨以下锅炉的使用,中小型热泵干燥装备在宁夏等地开始应用,标志高效节能方式开始在脱水蔬菜产业中应用。

篇2:★2014年度蔬菜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部分 市场现状

第一章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定义与行业界定

2第一节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定义2第二节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界定

3一、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特性

3二、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细分

4三、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产业结构6第三节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发展10

一、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周期10

二、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成熟度13 第二章国际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市场17第一节国际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市场规模17第二节国际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市场做供需18

一、国际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市场供给分析18

二、国际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市场需求分析

21三、国际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市场供需预测23第三节国际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企业2

5一、国际主要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企业2

5二、国际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企业优势27第四节主要国家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市场29

一、美国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市场29

二、德国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市场

31三、英国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市场

32四、法国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市场3

4五、日本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市场37 第三章中国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市场41第一节中国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市场规模变化41第二节中国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生产能力

42一、各主要省市生产变化

42二、主要省市生产能力比较45第三节中国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区域集中度48

一、前三名省市占行业产能比重48

二、前三名省市行业的盈利贡献50

三、前三名省市行业销售收入贡献

53四、前三名省市行业企业数量55第四节中国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市场供需分析57

一、中国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市场需求57

二、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市场主要热点59

第五节2013年中国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市场走势61第六节中国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发展问题与对策62第四章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经营现状64

第一节2011-2013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偿债能力分析64第二节2011-2013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盈利能力分析65第三节2011-2013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发展能力分析66第四节2011-2013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资产及变化趋势67第五节2011-2013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负债及变化趋势

第六节2011-2013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销售及变化趋势69

一、2011-2013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销售收入及变化趋势69

二、2011-2013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销售成本及变化趋势7

1三、2011-2013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销售税金及变化趋势72第七节2011-2013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费用及变化趋势7

5一、2011-2013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管理费用及变化趋势7

5二、2011-2013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财务费用及变化趋势76

第八节2011-2013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企业数量及变化趋势

第五章中国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进口贸易81

第一节中国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进口量分析81

一、2011-2013中国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进口结构及变化8

1二、2011-2013中国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进口量及变化趋势8

3三、2011-2013中国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主要省市进口量及变化趋势第二节中国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进口额分析87

一、2011-2013中国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进口额及变化趋势87

二、2011-2013中国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主要省市出口额及变化趋势第六章中国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出口贸易92

第一节中国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出口量分析92

一、2011-2013中国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出口结构及变化9

2二、2011-2013中国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出口量及变化趋势9

4三、2011-2013中国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主要省市出口量及变化趋势第二节中国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出口额分析100

一、2011-2013中国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出口量及变化趋势100

二、2011-2013中国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主要省市出口量及变化趋势第七章2011-2013中国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生产能力及变化107第八章2011-2013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细分市场分析108第一节细分市场行业发展现状108第二节细分市场供需现状109第三节细分市场影响因素110第四节细分市场未来趋势111第二部分 关联产业

第九章2011-2013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上游产业分析114

第十章2011-2013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下游产业分析115

第十一章2011-2013华北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117

第一节2011-2013华北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经营能力及变化趋势117

一、2011-2013华北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规模及变化趋势117

二、2011-2013华北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成长性及变化趋势119

三、2011-2013华北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经营能力及变化趋势120

四、2011-2013华北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盈利能力及变化趋势

五、2011-2013华北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偿债能力及变化趋势 第二节2011-2013华北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生产能力及变化趋势 第三节2011-2013华北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对外贸易及变化趋势

129

第十二章2011-2013华东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131

第一节2011-2013华东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经营能力及变化趋势1

31一、2011-2013华东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规模及变化趋势1

31二、2011-2013华东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成长性及变化趋势1

32三、2011-2013华东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经营能力及变化趋势13

4四、2011-2013华东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盈利能力及变化趋势137

五、2011-2013华东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偿债能力及变化趋势139第二节2011-2013华东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生产能力及变化趋势141第三节2011-2013华东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对外贸易及变化趋势142 第十三章2011-2013华南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144

第一节2011-2013华南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经营能力及变化趋势14

4一、2011-2013华南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规模及变化趋势14

4二、2011-2013华南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成长性及变化趋势146

三、2011-2013华南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经营能力及变化趋势149

四、2011-2013华南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盈利能力及变化趋势1

51五、2011-2013华南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偿债能力及变化趋势152第二节2011-2013华南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生产能力及变化趋势155第三节2011-2013华南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对外贸易及变化趋势156 第十四章2011-2013西部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158

第一节2011-2013西部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经营能力及变化趋势158

一、2011-2013西部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规模及变化趋势158

二、2011-2013西部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成长性及变化趋势16

1三、2011-2013西部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经营能力及变化趋势16

3四、2011-2013西部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盈利能力及变化趋势16

4五、2011-2013西部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偿债能力及变化趋势166第二节2011-2013西部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生产能力及变化趋势170第三节2011-2013西部地区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对外贸易及变化趋势171 第十五章2011-2013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竞争格局分析173 第十六章2011-2013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企业竞争策略174 第十七章2011-2013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优势企业分析175第四部分 行业投资

第十八章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投资及进入壁垒177

第一节2013年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投资情况分析177

二、2013年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投资规模情况179

三、2013年投资增速情况180

四、2013年分行业投资分析182

五、2013年分地区投资分析185

六、2013年外商投资情况187

第二节进入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的主要障碍189

(一)资金壁垒

(二)技术壁垒

第十九章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投资环境分析193 第一节2013年行业投资经济环境193 第二节2013年行业投资技术环境194 第三节2013年行业投资政策环境19

5(一)行业监管环境

(二)行业监管体制 第五部分 趋势预测

第二十章2013-2017年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发展预测200 第一节2013-2017年国际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市场预测200 第二节2013-2017年国内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市场预测20

1一、2013-2017年国内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产值预测20

1二、2013-2017年国内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市场需求前景20

3三、2013-2017年国内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投资预测204

四、2013-2017年国内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盈利预测206第三节2013-2017年国内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细分市场预测210 第二十一章专家观点与研究结论212第一节报告主要研究结论212第二节博研咨询行业专家建议213 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详细图表略…….如需了解欢迎来电索要。

篇3:★2014年度蔬菜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目前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特点是什么?当今国家、区域不同行业的产业转移的规模和变化如何?

在读《中国产业转移年度报告》之前, 我一向以为, 产业转移这样的大课题, 只是宏观经济学家、政府高层人士进行顶层设计才需要了解的问题。读罢方知, 这些问题其实与每个企业都息息相关, 甚至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不论是地方政府在进行开发园区的招商设计时, 还是企业自身定位区域发展甚至销售策略时, 了解了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和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 才会在微观上做出顺应大趋势的决策。例如, 石化工业企业的区域转移方向, 会引起目标地关于工业污染方面的忧虑和考量。又如, 富士康将生产厂家向中西部转移了, 那么相关生产链上的厂家、商家, 甚至想去富士康打工的人们, 你的机会也会跟着发生转移了。

一个往年在东莞打工的电子产业的农民工, 如果他率先了解到富士康的新厂区建在了郑州, 那么他就不需要远赴东莞打工了。由于他的信息比其他人超前, 他不但节省了更多奔波的成本, 还可能得到更好的职位。

这本由工业与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进行课题研究并编写的权威论述, 在对产业转移的基本内涵、理论研究、全球趋势进行阐述的基础上, 分析中国产业转移的总体现状和特点以及产业转移工作动态;从我国产业转移规模、结构等方面深入分析东北、东部、中部、西部四大区域的产业转移动态, 并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选取钢铁、石化、纺织、电子信息四个转移动向相对显著的行业分析产业转移的历程和发展趋势。

工业与信息化部副部长毛伟明亲自为本书写序言, 可见产业转移在国家政策层面的重要性。企业关注国家对产业转移的政策, 了解各个区域产业布局和转移的数据和方向, 可以分析自己企业的选址、发展方向甚至销售重点, 甚至可能为企业更便捷地找到目标客户、找到快速增长点。

篇4:★2014年度蔬菜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该项目由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吉林农业大学、榆树市园艺特产办共同实施。利用三年的时间,通过技术攻关,选育出棚室蔬菜专用品种4~5个,推广棚室3~4种,技术攻关6项,申请国家专利1~3项。该项目共投入经费300万元,利用现代生物、信息技术等手段,改良与创新品种资源,选育优质、高效的棚膜专用蔬菜品种,研究棚膜蔬菜生产关键配套技术,切实解决棚膜蔬菜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点,提升棚膜蔬菜产业的科技水平。

据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张志英院长介绍,本次攻关项目主要是解决棚膜蔬菜生产中三个难点问题。一是选育棚膜蔬菜生产专用品种,筛选适合我省棚膜蔬菜生产中蔬菜新品种。二是优化设计适合我省气候特点的高效节能型棚室,创建适宜我省冬季不加温或简易临时加温的生产模式;解决塑料大棚抗风雪荷载能力。三是开展棚膜蔬菜生产关键配套技术研究。

作为一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开展棚膜蔬菜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在我省尚属首次,机遇难得。张伟汉希望项目承担单位要加强對项目的组织领导,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共享资源,形成合力,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会上,张志英代表项目主持单位与吉林农业大学和榆树市政府签定了合作协议。会后,全体与会代表参观考察了弓棚镇棚膜产业园区生产现场。

篇5:★2014年度蔬菜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申报单位:申报时间:申 报 资 料

开阳紫江富硒茶业有限公司

篇6:★2014年度蔬菜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一、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产量分析

2003-2012年全球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产量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从2003年的237MW增长至2012年的15708MW,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从各类太阳能电池的市场份额看,2003-2012年期间单晶硅电池的占比一直在30%-40%之间波动,且从2007年开始,随着多晶硅电池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其占比逐年上升至2012年的42%。2013年上半年,全球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8568MW。

二、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市场前景展望

从长远来看,尽管目前单晶成本要高,不过未来单晶拉晶等非硅成本将逐渐贴近多晶的铸锭等非硅成本,因此单晶电池未来成本下行空间要大于多晶。同时现有P型电池已逐渐面临转换效率瓶颈,而新型N型单晶电池(转换效率可到22%~24%)已开始量产,待其成本和技术进一步突破后,有望逐渐普及。因此未来单晶产量有望逐渐增加,单晶硅电池将占世界光伏生产的主导地位。

从资本市场表现来看,作为全球最大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厂商之一的SunPower,2013年以来股价较FirstSolar高出200%以上的涨幅,资本市场用交易来表明未来单晶技术是光伏行业中最有竞争力的技术路线。

三、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产量分析

由下图可以看出,2003-2012年全球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产量逐年增加,从2003年的467MW增长至2012年的17292MW,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从各类太阳能电池的市场份额看,2003-2005年期间多晶硅电池的占比由63%下降至57%,2006-2012年则稳定保持在45%-50%之间。2013年上半年,全球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9432MW。

四、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市场前景展望

2013年上半年全球多晶硅产量达10万吨,晶硅电池片产量为18GW,消耗多晶硅约11万吨,由于下游光伏企业在不断消化库存,多晶硅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从市场份额来看,2012-2013年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市场份额仍略高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这凸显出目前光伏两大主流技术之一的多晶硅电池技术市场地位依旧坚挺。

篇7:★2014年度蔬菜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发放实施方案

我单位成立于1978年11月,主要职能是负责呼市周边地区的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现有在职职工29名,退休职工21名。其中科技人员19名,职员及工勤人员10名。

鉴于我单位目前为差额定补事业单位,经研究决定,我单位绩效工资中的60%基础性绩效工资将按月发放,另4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根据单位在每年年底以每个职工的工作能力、考勤情况、工作成绩等民主测评结果发放。

呼市蔬菜技术推广站

篇8:★2014年度蔬菜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8月30日,由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管理委员会承办的2014年国家科技部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度大会在辽宁沈阳盛大召开。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曲道奎博士等业界专家,以及来自科研中心和大学院校等机构的25家联盟成员参加了会议。

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曲道奎在会上发言时表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社会关注度已经到达了一个历史最高点,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希望将中国机器人企业凝聚起来,共同推进中国机器人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篇9:2014年度数字出版产业回望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文化改革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国内数字出版产值再创新高,突破2500亿元大关。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成效显著,示范引领作用明显。传统出版单位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转型思路日渐清晰。另一边,互联网企业持续全产业链布局,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业已成为数字出版主阵地。“媒体融合”加速发展,各种全新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遍地开花。

虽纷繁复杂,但2014年国内数字出版行业的整体情况似可从以三个方面概括,即产业支持政策陆续落地、产品和服务创新活力增强、媒体融合发展成为热点。

一、产业支持政策陆续落地

2014年是文创产业的“政策年”,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文创产业相关政策频出,以落实全会关于“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要求,“逐步打造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

2014年1月,根据《关于开展实体书店扶持试点工作的通知》,全国12个试点城市56家实体书店的9000万元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落地。2014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实体书店扶持试点从12个城市扩至12省份,下拨资金达到11850万元。2014年12月,财政部分别下达了本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亿元和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本预算资金10亿元,力度空前。

3月和10月分别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和《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成功地激活了文创金融资本市场。各大出版集团踊跃争取IPO,中国证监会2014年IPO预披露名单中出版发行企业就有6家。此外,在《意见》下发不久,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天津北方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分别发起成立“陕西文化产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与“天津文化产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5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成员企业北京昊福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登陆“新三板”的第一家书企;时代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旗下的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8月在“新三板”挂牌;11月北京出版集团旗下的京版北教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家登陆“新三板”的国有控股图书发行企业。

4月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了“2014年新闻出版改革发展八项工作要点”通知,专门就接下来新闻出版领域的任务进行了部署。通知提出,要努力做到着力完善新闻出版管理体制、稳步推进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新闻出版企业兼并重组、建立健全多层次新闻出版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加快推进新闻出版产业转型升级、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有序参与出版经营活动、构建和完善新闻出版现代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新闻出版开放水平。

7月,财政部、文化部、工信部发布《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于小微文化企业的新的支持政策,将涉及市场准入、减轻税赋、信贷支持等方面。其中,针对小微企业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等成本较高的问题,意见明确将商业用价变为工业用价,相关花费将由此降低30%左右。

依据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继续执行文化体制改革配套政策,对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扶持政策执行期限再延长五年”的精神,相应财税政策利好依然被延续。《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将相关政策延续了5年,涵盖财政税收、投资融资、资产管理、土地处置、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人员安置、工商管理等多方面的政策。根据通知精神,财政部和国税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继续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主要内容集中于转制企业免所得税、减免土地使用税及房产税等。根据通知规定,在2009年初到2013年末之间转企改制享受上述税收优惠政策的出版企业将继续享受其后续政策。

除此之外,两部委还联合发布了《关于继续实施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其第四条中“按规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允许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可能使数字出版产品研发和创意设计的相关企业受益;而第五条“出版、发行企业处置库存呆滞出版物形成的损失,允许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则缓解了出版企业普遍存在的库存问题。

两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相对于以往版本的最大亮点则在于以前对于新华书店的增值税与营业税优惠政策扩展到所有批发商和书店,此举意味着批发商和书店5年内不需要缴纳13%的增值税。

除了各种政经优惠政策之外,2014年以来,国务院还分3批逐步取消或下放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行政审批事项,其中多项涉及新闻出版行业。行政审批的逐步放开有利于进一步激发新闻出版企业的市场活力。

二、产品和服务创新活力不断增强

当前,虽然很多传统出版企业依然保留着“简单地将传统纸质内容数字化”的生产模式,但在内容建设方面,已经跳出单一模式,根据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改变内容加工方式,调整业务流程,推出了全新类型的产品;同时,互联网企业也强化了在出版业的布局,为中国出版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nlc202309040108

技术应用方面,多媒体印刷、二维码、云计算等技术在数字出版产品中也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反响和实际效益。

商业模式方面,众多出版企业经过积极探索实践,逐渐形成一些较为成熟的模式。例如,一些出版传媒集团充分整合自身资源,打造系列化、品牌化的数字产品;多家新闻出版企业建设了集报刊、网络、手机、音视频等多种现代传播手段为一体的传播平台。

在营销模式方面,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渠道的崛起并日臻成熟,带来了全新的图书营销模式。出版单位不仅可以利用微信进行宣传推广、树立品牌,形成粉丝效益,也可将其作为出版物销售的平台。目前已有多家出版单位在微信上开设“微店”,尝试这一出版物销售的新模式。如2014年3月初,作家余秋雨的新版《文化苦旅》签名本在微信上预售,三天之内就卖出了4000本;著名出版品牌“读库”的“微店”也宣告开张。此外,微信订阅号中涌现出一系列如“罗辑思维”等具有浓厚“自媒体”特点的内容推送方式,通过聚拢有共同知识信息需求的群体,打造互联网知识型社群,并已实现了商业化运作,这也是时下互联网时代颇为流行的“粉丝营销”模式。

新媒介的发展不仅带来了营销模式的拓展,也推动了新的出版模式的诞生。互联网思维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蔓延到出版行业。“众筹出版”这种新型出版模式,让人们又一次见证了网络对用户产生的强大聚拢力量。借助互联网思维在业界蹿红的图书《社交红利》就是众筹出版的一次颇为成功的尝试,尚未开印就已在众筹网上销售3000余本,不仅实现了正式出版,还引起了广泛关注,有效地打造了作品品牌。

而大数据技术则催生了众包模式下的故事创作与出版模式。中信出版社于2013年9月推出纯电子书(E-only)品牌“中国故事”,旨在用故事记录普通人的生活。该系列希望用故事来沟通彼此,实现读者与读者之间心灵和思想的交汇,通过故事跨越文化、地域之间的差异,让大家实现心灵沟通和相互理解。产品上市后在销售和口碑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14年,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掀起了各个行业天翻地覆的变化,出版业当然也不例外。理念的革新、对个性化阅读需求的重视被提升到更高程度。因此,基于用户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内容和服务将成为数字阅读产品的发展趋势。

活跃在网络文学出版领域的“打赏”模式则是“粉丝经济”的又一次成功案例。这是网络文学的商业生态圈,也是诸如盛大、起点、纵横等网络文学网站近十几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商业体系”;类似的模式虽然不算特别伟大创新,但对于很多读者和作者而言,能够起到互惠互利的作用。而正是依靠订阅+月票+打赏,网络文学圈才涌现了一批年收入千万的作者,为这个网络文学在商业上“正名”。

2014年,在线教育持续火热,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则是众多跨界企业的战略投资举动。2月,YY推出独立品牌“100教育”,加紧布局在线教育。12月,“100教育”又宣布成立100网校,同时收购雅思在线教育代表人物郑仁强的公司。本次收购耗资3亿,是2014年度在线教育行业最大收购案。新华网也于6月27日的招股书中披露,拟募集资金中将有1亿元用于开展技术支持、课程服务、教育资讯和增值业务相关的在线教育项目。11月18日,北教传媒于新三板挂牌,基于“传统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将受到来自数字媒体出版媒体的冲击”等风险,北教传媒低调推出了在线教育新产品跨学网。目前,跨学网已经形成了包括学生端、教师端、学校端在内的多个平台,未来将采取代理模式在全国铺开市场。当前的在线教育公司,要么做平台,要么做内容。商业模式主要是平台分成、广告收费和课程收费三种类型,内容提供商主要是通过App等形式提供相关课程,包括录制视频、直播以及智能软件,其中提供视频是最初级的方式。

三、媒体融合发展成为产业热点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对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具体部署。这是国家从发展战略的高度所确立的一份媒体改革纲领,明确了媒体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指导价值。

“媒体融合”一词由美国人尼葛洛庞帝最先提出,发展到今天大体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包含一切与之相关的要素,如技术、内容、文化、体制等的融合发展;狭义上指不同的媒体形态融为一体,从而诞生出一种全新的媒体。媒体融合最早发端于美国,逐渐波及欧洲和新兴市场国家。

在此背景下,10月10日-11日,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召开的出版传媒集团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来自全国51家大型出版集团、发行集团、报业集团的相关负责人就媒体融合发展的相关议题展开头脑风暴。与会者认为,“媒体融合的关键应该在坚守主业出版的基础上发挥、发展、转型。融合改变的是内容的传播形式,而不是内容的价值导向。融合不只是内容的融合,还体现在人员的融合和资源的融合。在媒体融合过程中,不仅要处理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关系,同时,解决好新思维、新体制与旧思维、旧体制的平稳过渡也较为关键。” 在2014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提出:中国出版业应在融合思维下寻求有效的发展路径。

可以看到,很多传统新闻出版单位已在融合发展之路上取得了积极探索,如借助以4G、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介,以客户端为代表的新渠道,实现立体式、全媒体、一体化发展,扩大自身传播力和影响力;探求商业模式的思维与视野更加开阔,跨业跨界发展趋势明显,正逐步实现从内容提供商到信息服务商的角色转变,媒体融合进程进一步加快。

起步较早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在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方面已经有了很多成功案例。在编辑工作方面,上海世纪已经研制了多个编纂平台。其中,针对大众图书开展了“基于内容对象的协同编辑和动态出版的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项目, 在数字教育出版领域,开展了“面向拓展型课程的交互式电子书包开发与应用”研究,在发行领域,上海世纪开展了“基于神经网络智能配送系统研究及应用”项目,在印刷领域,成立了专门负责按需印刷(POD)业务的公司,使之与传统出版生产手段完全对接。在图书零售领域,研发了一套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信息管理示范系统。

安徽出版集团的融合发展之路则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电商平台卖书,第二阶段是终端数字阅读,第三阶段是全媒体版权及资源运营。目前,在探索融合发展方面,安徽出版集团正在实施“五个一战略”,即一个目标、一个平台、一批项目、一批团队和一种机制。

又如《东方早报》团队打造的“澎湃新闻”,也是业内媒体融合的成功典范。在广告宣传上其独辟蹊径,针对目前市场上门户网站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同时开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多重媒体资源,将广告与线下活动相结合,通过网民和客户资源的共享,实现新媒体的广告价值和产品营销渠道价值。

如今,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融合过程中必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传统出版企业需要在观念更新、组织架构、内部管理、技术投入、方法路径等方面尽快变革,才能适应行业的新变化。纵观当前各出版传媒企业的媒体融合进程,主要呈现出几个突出特点:技术引领、一体化运作、用户导向、加大投入。

2014年,各种产业扶持政经政策的进一步细化落实将在2015年持续引发行业利好的释放。新旧媒体的加速融合,进一步推动着行业改革的深入。而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带来的创新浪潮,则极大地推动着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前行发展,同时为传统出版转型升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

2015年,移动互联网将为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数字出版产业的边界已经完全打开。让我们满怀信心,勇往直前,收获硕果! (作者系电子工业出版社副总编辑)

篇10:麒麟蔬菜产业发展

2008年我区的蔬菜生产在麒麟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支持下,蔬菜站认真组织规划,做好蔬菜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使蔬菜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就当前蔬菜生产情况汇报如下:

一、麒麟区蔬菜生产及产业发展现状

蔬菜产业作为麒麟区培育的一个主导产业,在麒麟区区委、区政府及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蔬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07年底,全区已建成商品蔬菜基地 3050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14万亩,其中:商品鲜菜25100亩,鲜食豆类33000亩,大蒜32000亩,早洋芋7000亩,水生蔬菜9520亩,甜玉米18356亩,辣椒14000亩,魔芋2100亩,食用菌250亩;实现总产量19886万公斤;实现总产值20670万元。示范种植各类蔬菜样板12700亩,其中大蒜5000亩,小粒蚕豆3000亩,辣椒500亩,水生蔬菜1000亩,甜玉米3000亩,魔芋200亩。在蔬菜加工营销上,收购外销大蒜1500万公斤,外销值2250万元,深加工企业收购加工大蒜原料150万公斤,加工产品3万公斤,产品销售值75万元。速冻厂全年共收购各类蔬菜加工原料860万公斤,其中:甜玉米610万公斤,小粒蚕豆100万公斤,豌豆100万公斤,朝鲜蓟50万公斤;加工各类产品366万公斤,其中:小粒蚕豆80万公斤,甜玉米250万公斤,豌豆30万 公斤,朝鲜蓟6万公斤。销售产值可达2600余万元,比2006年增500余万元;韭菜花厂共收购韭菜花原料3.2万公斤,销售商品韭菜花15万公斤,实现销售值180万元;外贸销售产品111.6万公斤,实现收入90余万美元。在种植上基本形成以三宝镇、越州镇、白石江办事处、茨营乡为主产区的生产格局。种植品种不但增多,如大蒜、甜脆豌豆、莲藕、辣椒、甜玉米等品种的种植规模每年均在万亩以上。同时全区取得了6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及小粒蚕豆、甜玉米、大蒜、蒜苔等11个产品的无公害农产品认定证书。

2008年我区计划蔬菜种植总面积137950万亩,总产量20133万公斤,总产值21773万元。其中:商品鲜菜39300亩,水生蔬菜7600亩,鲜食豆类33250亩,大蒜27400亩,辣椒3000亩,甜玉米20600亩,魔芋1600亩,早洋芋7500亩,食用菌250亩。

到目前已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30452亩,占计划的95%,总产量12200万公斤,占计划的61%,总产值12336万元占计划的57%。其中:商品鲜菜33644亩,水生蔬菜7600亩,鲜食豆类32156 亩,大蒜27529亩,辣椒4233亩,甜玉米14925亩,魔芋1600亩,早洋芋8560亩,食用菌205亩。

二、麒麟区蔬菜产业亮点

1、资金投入大,蔬菜产业有新的进展。五年来,共计投入各种资金525万元,用于蔬菜基地建设、技术储备、种植补足等各项工作,推进了蔬菜产业发展进程,商品蔬菜基地从2002年的4947.2亩扩建到2007年的30000亩,2007年种植面积141326亩,比2002年增91412 亩,增幅54.6%,年总产值从11227万元增加到20670万元,增9443万元,增幅达84.1%。蔬菜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蔬菜种植格局基本形成,成为一个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导产业。

2、科技储备从弱到强,蔬菜种植水平有新的提高。组建区乡五个蔬菜技术推广站以来,蔬菜技术推广从无到有,蔬菜部门从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入手,强化推广,蔬菜生产技术贮备从无到有,服务功能不断加强。试验示范新品种171个,推广种植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引进浅水藕推广种植,解决了水田种植结构调整的难题,成为我区水田蔬菜种植的又一新亮点。开展各类科技培训513场次,培训人员56343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900份。形成了以商品鲜菜、鲜食豆类、鲜食甜玉米、大蒜、水生蔬菜等种植格局。

3、加工企业逐渐壮大,蔬菜深加工有新的突破。

五年来,我区的蔬菜加工企业从小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从单一的韭菜花加工厂发展到现在有一定规模的蔬菜速冻食品加工厂。麒麟蔬菜食品速冻加工厂现有两条蔬菜速冻加工生产线,每小时可加工蔬菜3.5吨。产品储藏低温冷库两栋,储藏量1100吨。加工的主要产品为甜玉米、甜脆青豌豆、小粒青蚕豆、甜椒、朝鲜蓟等品种。产品供不应求,现已基本形成了期货加工生产模式。每年需各类品种种植基地50000亩左右,初级加工原料产品1000万公斤以上,豌豆、甜玉米、小粒蚕豆等传统品种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4、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新的成效。蔬菜种植规范化、标准化生产进程加快,编写了麒麟区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手册,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新的成效。五年间认定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面积6万亩,其中鲜菜基地4万亩,大蒜基地1.5万亩,韭菜花基地0.5万亩。通过农业部无公害认定蔬菜产品7个。

5、外向型蔬菜生产势头强劲,提升了蔬菜产业经营水平全区举办蔬菜样板18100亩,其中:外向型蔬菜样板10000亩(出口朝鲜蓟600亩,外销鲜菜4400亩,大蒜样板2000亩,出口小粒蚕豆2000亩,加工型甜脆豌豆500亩,加工型甜玉米500亩),水生蔬菜样板3000亩、鲜食豆类5000亩。为使样板真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蔬菜站认真组织并结合全区生产生产布局和加工龙头企业的需求进行落实,具体是:

1、围绕蔬菜食品速冻加工厂,在三宝锦绣生态园发展种植出口朝鲜蓟样板600亩,在茨营乡种植小粒蚕豆样板5000亩,甜玉米样板500亩;在廖廓街道种植甜脆豌豆样板500亩。

2、在香港乐颐果菜公司的带动下,在茨营乡茨营坝子发展外销鲜菜样板3400亩,越州勇记农业公司在马房发展供港外销蔬菜1000亩。种植品种主要以上海青、菜心、芥蓝、青笋瓜、蕃茄、小苞、大白菜、花菜等外销鲜菜为主;在三宝镇黄旗举办水生蔬菜样板3000亩;在越州镇横大路举办大蒜样板2000亩。目前已经完成各类蔬菜样板种植16800亩,其中外向型蔬菜出口朝鲜蓟600亩,外销鲜菜3200亩,大蒜 2000亩,出口型小粒蚕豆2000亩,加工型甜玉米 500亩,加工型甜豌豆 500亩,水生蔬菜3000亩,鲜食豆类5000亩。通过在龙头带动、样板示范、农户参与的蔬菜样板 工程实施模式的推动下,提升了麒麟区蔬菜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蔬菜龙头企业产、加、销情况

麒麟区现有蔬菜龙头企业三家,直接参与我区蔬菜产业化经营,分别是麒麟蔬菜食品速冻加工厂、香港勇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香港乐颐果菜公司。目前我区拥有滇东北乃至全省最大的蔬菜加工企业——麒麟蔬菜食品速冻加工厂,并引进了勇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香港乐颐果菜公司等鲜菜龙头企业,带动了蔬菜产业化的整体发展。二是在香港乐颐果菜公司的带动下,在茨营乡茨营坝子发展外销鲜菜样板3400亩。产品直接销往香港地区,每年需要大量时鲜蔬菜产品。带动农户1000余户、产品实行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三是越州勇记农业公司在马房发展供港外销蔬菜1000亩。种植品种主要以上海青、菜心、芥蓝、青笋瓜、蕃茄、小苞、大白菜、花菜等外销鲜菜为主目前,勇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种植的短、平、快时鲜蔬菜直销香港市场15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225多万元。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区的蔬菜产业发展速度与市场发展速度不相匹配,龙头企业不强,区位优势和自然优势潜力仍未发挥,仍处于低层次、低水平发展阶段。主要表现是:

1、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蔬菜产业的认识不够,没有真正把蔬菜产业作为当地的一个后续支柱产业来扶持和培育,在工作精力上投入不够,没有补助就不做的现象比较严重。

2、主导品种效益还不明显,现形成的5大主导品种(甜玉米、甜脆豌豆、出口型小粒蚕豆、水生蔬菜、大蒜)平均效益不明显。虽然蔬菜价格普遍较去年偏高,但大蒜产品蒜头的价格仍然较低,平均单价瓣蒜售价最好的在0.5元,平均价格只有0.35左右,独蒜售价只在0.8-1元,并且还没有外地商家来采购,导致农户的大蒜不但价格低还大量积压,较大程度的影响了蒜农的种植积极性,也影响了整个大蒜产业的发展。

3、龙头企业带动不强,与农户的利益共同体还未形成,一方面企业收不到原料,另一方面农户叫种出产品来卖不掉,双方利益无法保证,阻碍产业的健康发展。

4、科技推广、业务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科技试验示范工作开展少,严重影响了科技储备和实用技术的总结推广。

5、蔬菜生产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率低。

五、2009年-2012年总体发展目标及主要措施

坚持依托区位优势,服务城市,围绕加工营销企业,大力发展城郊型和外向型蔬菜生产,利用大棚、喷滴灌等现代生产设施,推广各种生物、物理病虫害防治等无害化技术,全面提升产品标准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走品牌化生产发展道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蔬菜产业。

(一)发展目标

2009年-2012年计划新建商品蔬菜基地4万亩。到2012年蔬菜种植总面积达18万亩,实现产值6亿元。2009年计划蔬菜播种面积达14万亩,新建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产量2.24亿万公斤,实现 产值2.44亿元;完成加工外销蔬菜500万公斤,实现加工值4000万元;2010年实现蔬菜播种面积17.33万亩,新建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产量2.9亿公斤,产值4.5亿元,完成加工外销各类蔬菜700万公斤,实现加工营销产值5000万元;2011年计划蔬菜播种面积17.5万亩,新建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产量3.1亿万公斤,实现产值5亿元;完成加工外销蔬菜500万公斤,实现加工值4000万元;2012年实现蔬菜播种面积18万亩,新建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产量3.2亿公斤,产值6亿元。

(二)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任务目标完成

为确保蔬菜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和各项任务目标的顺利完成,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各级领导和干部对发展蔬菜产业的关心、支持力度。把蔬菜产业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要按照“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个配套政策,一个实施单位,一个考核办法”的要求,认真做好蔬菜产业化经营的研究、规划、实施及管理工作,实现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2、加快基地建设,促进蔬菜规模化生产

在基地建设上采取统一规化、分布实施的原则,采取谁积极,谁先建,扶持谁的办法。以白石江、沿江等乡镇建设城郊商品蔬菜基地为主,种植“短、平、快,小而全”的时鲜蔬菜;以茨营坝子、越州马房和上坡建设打造外向型现代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为主,大力发展订单蔬菜生产,种植外销和速冻蔬菜品种;以三宝镇五联、新龙建设名 特韭菜花原料基地为主,扩大韭菜、苤蓝、辣椒种植面积,满足加工需求。通过基地建设后逐步培育一批产业发展优势区域,建立一批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扩大蔬菜生产基地规模。基地建设要选择在生产条件好、水源充足、环境不污染的田块。

3、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发挥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扶持培育蔬菜龙头企业过程中,坚持“引外龙、扶强龙、育小龙”的原则,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鼓励企业、单位、个人参与蔬菜产业化经营。大力组建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协会等营销组织,同时在引进外企过程中,要做好区域内现有加工营销企业的改造和嫁接,使其发展壮大。对进驻和新组建的企业享受麒麟区招商引资的各种相关优惠政策。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互惠互利、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发挥龙头的带动作用,走“公司(合作组织)+基地+标准化+农户”的运行机制,促进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良性循环,创建麒麟蔬菜品牌,提升蔬菜产业经营水平。

4、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对产业发展支撑作用

围绕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高效农业,加大科技创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以及传统优势品种的更新换代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增强技术储备。推广应用大中小塑料棚、地膜覆盖、良种良法、立体栽培技术,合理安排茬口,应用喷滴灌、生物和物理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高效栽培技术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充分调动各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加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推广普及先进、实用的 生产技术,培训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提高蔬菜生产科技含量,发挥科技在生产中的支撑作用。

5、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严格奖惩措施

区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扶持基地建设、科技试验推广、现代蔬菜生产设施建设等补助。区乡两极建立健全蔬菜产业领导小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蔬菜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做好工作目标责任书的签定及对目标任务的检查落实和年终考核奖惩。各乡、镇(街道、区)要好做规划,明确任务目标,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到人,狠抓落实,确保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

六、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外销蔬菜品种及新技术试验示范扶持资金力度;

2、无公害蔬菜基地产地、产品认证投入;

3、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引进扶持力度;

4、增加部门工作经费,增强科技服务体系。

5、加大蔬菜产业的投入力度,使蔬菜产业能做强做大,打造精品蔬菜,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篇11:依托城郊优势 发展蔬菜产业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省蔬菜办点击数:165更新时间:2009-5-4

近年来,黄州区立足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确立以蔬菜产业化发展为目标,实现了蔬菜产业发展的新跨越。2008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8.5万亩,蔬菜产值3.03亿元,占种植业产值的58%,蔬菜生产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48.5%。黄州区蔬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主要作法是:

一、抓招商引资,助蔬菜产业发展之力

黄州区在蔬菜产业发展进程中,遇到过蔬菜产品自销过剩、加工转化能力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规模化发展一度停滞不前等问题。该区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培育和引进加工龙头企业,用工业化的理念抓蔬菜产业,解决蔬菜产业发展中的难题。2005年引进台商独资企业——黄冈市永通食品有限公司落户黄州工业园,注册资金325万美元,占地规模120亩,建成脱水蔬菜、速冻保鲜和调理食品三条生产线,年蔬菜加工能力3万吨,带动了3000亩蔬菜基地的发展。2007年引进了黄冈市康尔达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36亿元人民币,占地规模200亩,以加工具有地方特色的黄州萝卜脱水、淹制、泡制和饮品系列产品为主,设计年加工能力6万吨,发展黄州萝卜生产基地2万亩。目前,该公司的基建工程正在建设中,已建成500亩黄州萝卜种子生产基地,黄州萝卜已获得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产地地理保护标志。同时,还发展了3个民营蔬菜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3000吨,带动蔬菜生产基地1000亩。黄州区还积极引进蔬菜种植业主,已引进蔬菜种植大户5个,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

二、抓蔬菜协会,建蔬菜营销体系之网

蔬菜生产的千家万户经营模式,组织化程度低,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严重影响了蔬菜产业的发展。黄州区2002年开始积极探索,引导和扶持菜农建立蔬菜专业协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六福湾村组建了全区第一个蔬菜专业协会,采取统一种植模式、统一生产投入品、统一产品收购价格、统一订单销售、统一结算方式、农户分户管理的运作机制,会员由开始36人发展到现在428人。六福湾蔬菜专业协会成立后,区政府加大对该村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相继投入近800万元,改善了基地的道路、排灌渠道、大棚设施等生产条件。协会从该村自身实际出发,大力实施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从提高会员的生产技能着手,邀请省内和区内蔬菜专家进村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为农民搭建起学技术用技术的平台。通过几年努力,该村农民种菜科技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得到同步提升,种菜收入大幅度增加。2008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1700亩,产值1560万元,人均纯收入5255元。全区已发展蔬菜专业协会8个,网络会员3121人,协会组织蔬菜种植面积达6356亩,组织销售蔬菜8000吨,占协会会员蔬菜生产总量的21.2%。

三、抓土地流转,走蔬菜规模发展之路

黄州区在蔬菜规模化生产中遇到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瓶颈,为了突破这一难题,黄州区选择南湖街道办事处进行土地流转尝试。该办事处为国营农垦农场,土地流转工作难度相对较小。2006年南湖街道统一规划、统一调整、统一地租,在做好原土地经营权农工工作的前提下,收回农工的土地经营权,由街道办对农田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区、办事处两级共投资近600万元,建设1200余亩蔬菜生产基地,同时成立蔬菜专业协会,动员和组织36个种植大户实行规模化经营,并作为永通食品有限公司的蔬菜加工原料基地,形成了“企业+协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后,黄州区积极运用土地流转政策,推广南湖街道办实行土地流转、规模发展蔬菜生产的成功经验,迅速掀起了土地流转、规模开发的高潮。黄州区在土地流转中,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实行政府引导、业主开发、农户自愿、有偿转让的办法,将三个乡镇6个村,涉及1163农户的3000亩耕地,在较短的时间内有序地流转到5个种植大户进行蔬菜规模化生产,其它农户反聘种地取得务工收入。2009

年2月4日,常务副省长李宪生同志深入黄州大棚西甜瓜基地现场考察春耕备耕工作,对黄州区实行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经营的作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抓项目整合,融基地建设投资之源

与传统大田作物相比,蔬菜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较高,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建设高标准的蔬菜生产基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仅靠地方财政投入和农业主管部门努力远远不够。该区用活、用足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政策,一方面对上积极主动争取农业项目,另一方面对内实行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做到基地建到哪里,项目资金投向哪里。近几年将农业、水利、农机、交通、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等涉农项目实行捆绑,集中用于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新建渠道17公里,新建泵站4座,维修泵站3座,新建机井440口,架设农电线路13公里,硬化基地道路25公里,基地防护林栽植2.0万株,新建镀锌钢架大棚520亩,农民购置微耕机120台,大型旋耕机3台。仅2008年就投入资金1151万元,对6个蔬菜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完善,其中新建基地3个,基地规模扩大2000亩。通过实行项目资金的捆绑使用,有效解决了基地建设的投入,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效果,提升了基地建设标准,扩大了基地规模。

五、抓政策激励,立蔬菜产业发展之制

上一篇:业主公约范本下一篇:2018年带式输送机产品及立体停车系统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