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教案汇总

2024-06-23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教案汇总(精选5篇)

篇1: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教案汇总

课题1:《肖像艺术》

课时:一课时

年级:五年级(上)准备:欣赏图片、绘画材料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肖像艺术的特点,认识肖像艺术形神统一的艺术表现力。

2、通过欣赏不同表现方法的艺术作品,感受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欣赏肖像艺术作品的方法,在教师的传授、引导下,对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从不同的美术观察角度去欣赏评述。难点:对作品内涵(即传神)的认识和理解。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考考你:通过人物眼神判断出人物的身份

2、模仿这些人物的动作及神态神态呢?猜想他们当时的心情怎样?

二、深入教学

(一)、介绍古今中外几位著名肖像画家及他们的相关作品

1、曾鲸(古代)

2、勒尚谊(现代)

3、李焕民(现代)

4、潘鹤(现代)

5、毕加索(西班牙)

6、丢勒(德国)。

2、你认为这幅作品画的好吗?为什么?

3、仔细欣赏这幅作品,你觉得哪些地方体现了刀味?哪些地方又体现了水味和版味的特点?

4、小结

(二)、欣赏雕塑《白求恩》

1、你们认识这尊雕像塑造的是哪位人物吗?你们了解他的事迹吗?

2、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欣赏写实风格的雕塑作品呢?

3、你觉得这尊雕像成功在哪里?

三、练习实践

1、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欣赏肖像艺术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来欣赏古代中国画《张卿子画轴》,说一说你的欣赏感受?

2、欣赏线描肖像画《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这幅画在艺术表现方法上和前两幅又有什么不同?

3、你觉得画中人物的神态怎么样?

4、请你按照自己的理解添加背景,并说一说你对其他作品的理解。

四、课后反馈:

板书:写实风格油画:造型严谨,色彩丰富、细腻、凝重

写实风格版画:注重刀味、水味、版味,色彩简练、概括

第2课 画人像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2、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教学重点: 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教学难点: 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学准备: 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如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 猜猜“他”是谁

2、说说“他”的特征

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说说“我”的特征

二、新课

1、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2、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教师总结。

三、探索

1、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画人像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2、学生讨论、猜想。

3、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2、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3、脸型

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

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表情

4、同学们,你们“哭过”、画人像“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有过)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 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 来实现的。(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五、临摹练习

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2课 画人像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六、学生习作、教师进行辅导:

尝试观察和描绘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

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物特征?

七、小结:

展评学生作品,并请同学们到台前讲述人物都有哪些面部特点,作品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内心情感等等。

第3课

认识抽象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学会从点、线、面、色彩、画面构图、作者情感、个人联想等方面,多角度地欣赏与理解抽象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观察、聆听讨论等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欣赏抽象画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尊重、热爱多元文化艺术的情感,对抽象画产生初步的兴趣,提高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学会从美术语言、画面组织、画家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与理解抽象画作品。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美术术语大胆表现自己对抽象绘画作品中情感的理解与真实感受。教学过程: 1.什么是抽象画? 2.抽象画是怎样诞生的?

3.冷抽象的代表画家和作品,冷抽象作品的特点。4.热抽象的代表画家和作品,热抽象作品的特点。设计意图:课前检测有助于学生温故而知新。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有助于本节课教与学的顺利进行。1.分析抽象画画面构成,感受画家情感。

抽象画更注重表达画家个人的思想和情感,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看看画家是如何运用美术元素进行抽象画创作的。2.分析美术元素。

出示三幅作品:霍夫曼的《昼夜平分点》、罗德琴科的《无题》和德·库宁的《无题》。

出示尝试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⑴这三幅作品主要运用了哪些你认识的美术语言?(主要运用点、线、面、色彩这些美术语言)⑵主要运用了那些表现方式构成画面?

(分别以涂抹色块、运用几何形、以粗放线条和色彩这三种表现方式构成画面。)

⑶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谈出自己的直观感受和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学生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学生根据提示问题讨论归纳出抽象画中的美术元素和表现方式,学会从美术形式语言出发进行欣赏和分析的方法。

3.分析画面组织,感受画家情感。

抽象画打破了具体的形象的限制,反而更能凸显出画家的情感。观看的人也不再关注画家画的像不像,而更多地把注意力停留在“画家想表达什么?我看到这幅画是否会产生于画家类似或相同的情绪感受?”方面。接下来,我们就试一试自己能否和画家产生一些情感上的共鸣。⑴分析画面构成。

欣赏《沧桑之变》和《坐着的女人一号》,这两幅作品在画面的组织和材料的运用上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交流后发言,教师归纳补充。

(《沧桑之变》运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线条流畅地充面了整个画面。色彩、大小不同的点与面粉不再线条间,点线面相互穿插、交错。《坐着的女人一号》主要运用油画的表现方式,采用大面积的色块,色彩明亮、单纯、简单。而且画面中的形象像儿童画一样稚嫩可爱。)⑵理解画家情感。

你觉得画家这样的表现方式让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画家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和思想?学生讨论交流后发言,教师归纳补充。可以简单补充介绍两位画家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沧桑之变》的作者吴冠中想用样子多变点、线、面和丰富的色彩表现出一种变化和动感,像风、像水、表现了作者对世界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的感叹或赞叹。《坐着的女人一号》的作者米罗用稚嫩的造型、纯色的大色块使人感到画面的单纯、天真与童趣。让人心情的愉悦和放松,如同在进行一场愉快的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感受不同绘画材料和不同画面构成方式表达出的美感。在对画面整体分析和感知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初步理解不同画的的情感、作品艺术内涵和审美情趣。1.巩固知识,总结艺术特点。

2.挑一挑,下面哪幅作品是抽象画?为什么?(学生选择并说出理由)

3.想一想,抽象画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4.师生共同归纳出抽象画的艺术特点。

(抽象画造型简练、美术语言丰富、种种表达情感,表现内容更自由广阔、充满了变化和创新。)

设计意图:通过逆向思维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本科所学内容,在活动中感受抽象画的基本艺术特点。评述活动

学生选择本课中的任意一幅作品按照课本提出的欣赏步骤和今天掌握的欣赏方法写一段欣赏评述的文字,写出自己对抽象画及抽象画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口头表述是片段式的,一旦形成文字,还是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和语言的组织。这样的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评述作品的语言组织和文字表达能力。

第4课

学画抽象画

教学目标:

能够初步了解抽象画,感受抽象画。

能够运用点、线、面及色彩表现方法绘制新奇的视觉形象。能够运用抽象绘画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教学重点:

同学们对抽象绘画中线性造型要素的运用;音乐感受与美术表现。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线性造型要素,结合色彩语言比较准确地表达音乐的旋律。

学具准备:图画纸,色彩颜料,色彩笔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出示美国一则报道: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一幅作品《1948年,第五号》(No.5,1948)卖出了1.4亿美元(近10亿元人民币)的高价。同学们听过抽象画吗?看过吗?你们怎么理解呢?引入课题——抽象画。

二、讲授新课:

1、出示波洛克作画图片及简介波洛克:波洛克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是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他后期的绘画是把画布钉在地板上,用棍棒浇上油漆,随着自己的走动,任其在画布上滴流成混乱的点、线、画面,因此也被称为“行动派绘画”。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此大师作品《秋的节奏》,同学们看到什么?(提问个别同学)

2、插入一则小笑话: 向美术教师交作业时,一位学生只交了一张白纸,老师问:“画呢?” 学生答:“这儿?”他指着白纸说。老师:“你画的是什么?”学生:“牛吃草。” 老师:“草呢?”学生:“牛吃光了。”老师:“牛呢?”学生:"草吃光了,牛还站在那里干么?"

3、什么是抽象画呢?让我们进一步去了解:抽象绘画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排斥任何具有象征性、文学性、说明性的表现手法,仅将造形和色彩加以综合组织在画面上。因此抽象绘画现出来的纯粹形色,有类似于音乐之处。抽象绘画的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

(1﹞抒情抽象﹝或称热抽象﹞。这是以高更的艺术理念为出发点,经野兽派、表现主义发展出来,带有浪漫的倾向。这个画派可以康丁斯基﹝Kandinsky﹞为代表。

(2﹞几何抽象﹝或称冷抽象﹞。这是以塞尚的理论为出发点,经立体主义、构成主义、新造形主义....,而发展出来。其特色为带有几何学的倾向。作品有一种冷静的秩序感,哲理性很强。这个画派可以蒙德里安(Mondrian)为代表。

4、大师作品欣赏,学习

(1)康丁斯基作品赏析,世界美术史上的第一幅抽象画作者是俄国的康定斯基(1910年),被誉为抽象表现艺术之父。引导同学们体会色彩、造型的节奏与旋律。

(2)蒙德里安作品赏析,几何抽象派代表画家,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红、黄、蓝三原色,但有时也用灰色,是荷兰风格派(deStijl)的主将。对比热抽象风格,体会秩序美。

(3)克利作品,二十世纪变化最多、最难以理解和才华横溢的杰出艺术家之一,德裔瑞士画家。运用色彩调和及抽象的手法,创作了许多含有哲理性和富稚拙趣味的作品。(同学们尝试感受作品,畅所欲言)

(4)毕加索曾说过:“变化不是进化,在艺术中没有进化。”这句话似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使原始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沟通的大门。因此,当我们看到原始人简单概括的线条,关良的戏画,卢梭的原始主义作品、儿童的天真稚拙的艺术形式而感到惊喜。出示作品《格尔尼卡》简介背景。

5、学生作业欣赏(1)儿童画欣赏(2)抽象画欣赏

三、艺术实践:

1、谈谈通过本课学习你对抽象画的进一步认识

2、学生实践创作抽象画(同学们用色彩表达情感,创作抽象画,可以同桌两人合作。注意色调及点,线,面,色的巧妙运用)

3、选出优秀作品同学代表展示本组创意,给予同学们自评,互评的平台。

四、课堂小结

对同学们的课堂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鼓励同学们大胆尝试,快乐表现!

课题5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师:你能用间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习近平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板书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可以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按天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和斜透视。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示空间距离。

(2)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由近到远除大小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疏密、色彩)

三、指导学生作画

1、先找到消失点

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

3、按近疏远密的、近出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4、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五、小结、作业评讲

课题5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师:你能用间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习近平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板书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可以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按天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和斜透视。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示空间距离。

(2)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由近到远除大小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疏密、色彩)

三、指导学生作画

1、先找到消失点

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

3、按近疏远密的、近出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4、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五、小结、作业评讲

课题6 美术中的比例

1.教材分析:

《美术中的比例》是人美版教材(第九册)第六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和实践能力,并且加强了欣赏的分量。让学生从《溪山行旅图》、《维鲁维斯的人》、建筑巴黎圣母院等艺术作品中分析、认识比例这一知识概念,从过去的感性了解,升华为理性的认知,学习巧妙地运用比例,使学生用简单的美术常识,感受到美术作品中的奥妙,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热爱美好的生活。明确比例是造型艺术中重要的形式美法则之一,并能应用到设计中。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识,知道黄金比例,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比例。

◆能力目标:能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用心体验比例的情感,了解比例随处可见,接触黄金分割比,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从而对制作花瓶充满信心。3.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黄金比例,能在生活中发现比例的美,或运用比例知识分析、欣赏物品。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启发,互助互爱,提高感受美、表达美的能力。(2)难点:运用比例知识分析作品,创作具有比例美感的花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一张现代画家石鲁的中国画《转战陕北》,让学生从视觉上体会比例给我们的不同感受。

师:同学们!谁能用词语描述一下你看到了什么和你感受的是什么?(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感悟,引出比例可以给人不同的感受。)

师:我们这个世界的事物都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而组成的,怎样才能学会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的比例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这部分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设计的进入情境,明确任务;观察发现探究新知;自主设计,创新应用;欣赏交流,评价建议。】

(二)多元赏析、讲授新课。(在这个环节主要欣赏3个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1)展示范宽的中国画《溪山行旅图》,引导学生从局部到整体进行欣赏,寻找画中的比例知识。

引出问题:“画家为什么把人画得那么小呢?” 通过对比,学生明确:画家成功的运用了人、树、山之间的比例关系表现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突出了大山的高耸气势。总结出画山水画的比例法则丈山、尺树、寸马、豆人。

(2)欣赏达·芬奇的《维鲁维斯的人》,引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了解人体比例关系。

全图学生很难发现人体的比例关系。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借助软件将其分解为两幅图,结合动画效果的演示,学生明确: 比例关系1:身高等于两手尖之间的长度。

比例关系2:当人把手脚张开,作仰卧姿势,以他的肚脐为中心用圆规画出一个圆,那么他的手指和脚趾就会在这个圆上。

(3)赏析建筑《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是黄金比例的建筑典范。正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

通过宽和高的比,得出近似值1:0.618。

举例生活中的书本、国旗等都是运用了黄金分割比的近似值2:3的比例关系,黄金分割比是在人们长期的实践中发现的,看起来是最美、最合理的。这个比被广泛地运用在生活中和艺术当中。【本环节通过对对国内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充分的理解和感受比例知识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突破本课的难点。】

(三)共同参与、深入探究。(本这个环节分2部分,训练有梯度,循序渐进。)1.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取书本、文具盒等用尺子量出宽与长,并算出比值,教师巡视指导。(A4纸1:0.7,语文书1:0.7……)刚才我们测量的比率都接近1:0.618,这就是黄金分割比值.在欣赏、讨论过程中,不同学生对艺术作品比例的感受不同,这源于学生的性格、基础、生活环境等诸方面因素,同时也反映出艺术的多元性。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美术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2、下面我们来欣赏优美的陶瓶。看看这几个瓶子给你什么感受? 同学回答。通过学生共同参与,对比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对下面的制作充满信心。

《双耳瓶》 《三彩贴花纹龙耳瓶》

《磁州窑叶纹梅瓶》

【让学生了解到比例关系随处可见,从而引发他们思考比例的含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在学习比例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作业:设计一个美观的花瓶,造型优美,比例合理、花纹流畅、有艺术性。

要求:1.提倡用废旧材料制作; 2.小组合作创作一件与黄金比值接近比例的艺术作品。【通过欣赏国内外优秀的艺术品,学生定会有创作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高宽比例,用各种表现手法来设计一件自己喜欢的花瓶。学生将本课学到的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感受比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品展示、多元评析。

在生活中运用黄金比不是一个精确制,我们找到的这些比值也都是徘徊在黄金比的左右。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生活中还有很多不同的美,需要我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去感受他们不同的艺术魅力。这些精美的艺术品都蕴含其中,再加上瓶体上精致花纹的设计,给人以美的享受。

【此环节师生沉浸在用不同比例关系、不同表现形式设计出的漂亮花瓶作品中,大家欣赏着自己的设计作品倍感骄傲和自豪,欣赏后大家互相提改进意见,相互评价,让学生再一次感受比例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享受。】

(六)板书设计。

美术中比例知识 黄金分割比例: 1:0.618近似值:2:3 3:5 5:8...课题7 偶戏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偶戏,了解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组成部分,由此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艺术的情感。

2、欣赏偶戏图片,了解偶戏的种类。

3、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偶戏人物,并自编偶戏故事,进行偶戏表演,激发学生喜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偶戏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魂宝及偶戏的种类。教学难点:制作偶戏人物并利用偶戏人物表演。课前准备:

1、教具:偶戏作品图片及偶戏人物范作

2、学具:疲旧布料、手套、剪刀、胶水、彩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你们喜欢看偶戏吗?

2、你知道偶戏是怎衫动起来的吗?

3、请一学生上台说出或表演出来。

4、师小结: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魂宝。板书:《偶戏》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作品:《木偶戏演出图》(1)这些人在看什么?(2)上面的木偶是怎么动起来的?(3)还有什么办法使木偶人也能动起来?

2、出示示范作品:(1)提线偶(2)扙头偶(3)布袋偶(4)皮影

师:你有办法让它们动起来吗?(请学生表演)

3、我们玩的这些木偶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名称吗?(请学生翻开课本填空)

4、师出示学生的创作作品:(1)这些木偶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2)怎样才能让它们动起来呢?(3)你能把它放在一起编成一个故事吗?

5、引导学生小组讨论(1)讨论喜欢的童话故事

(2)用带来的材料怎样制作故事人物?(3)怎样去表演?

三、作业练习:

与小组同学选一个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跟据内客制作一组布袋偶。

四、作品展示: 展示并表演,小组根据布袋偶戏的角色,大家一同表演展示。

五、课堂小结。

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瑰宝。偶戏的种类较丰富,有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偶戏的表演深受学生喜爱。这一课题提出之后,深受学生欢迎,因为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了许多偶戏的资料,所以学生的汇报很精彩,很多学生还把手偶带来了。我还设计了这样的一些环节,先确定几个偶剧主题,如:“憨把龟”、“龙珠二代”、“哪吒传奇”、“西游记”、“哆啦A梦”等等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主题。这样完全符合学生的兴趣,也深受学生们欢迎。学生创作表演起来也特别积极主动,故事情节设计的巧妙,偶剧表演的也是幽默滑稽,给学生带来了快乐的时光,收获着编创偶剧的乐趣,我也收获了教学成功的喜悦。

课题8 提线纸偶

教材分析:

本课属“造型·表现”领域。是在了解偶戏的发展历史及种类的基础上的一种延伸与探索,让学生初步了解“提线纸偶”的形式美感,学习制作提线纸偶。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学习策划简单的活动,发挥小组合作的群体力量,展示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提线纸偶的形式美感,学习制作提线纸偶。

2、技能目标: 掌握制作提线纸偶的基本方法,学习策划简单活动。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会民间偶戏的了解。

4、发展目标:训练学生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制作提线纸偶的基本方法,与小组合作分工并表演,分享快乐。

教学难点:提线的连接、调节方法。教学方法:欣赏法、示范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示范作品、绳线、彩纸、剪子、课件等。学生:筷子、彩笔、剪刀、双面胶、绳、彩纸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初识木偶

1、谈话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2、出示小纸偶:大家好,我叫“丫丫”,是“喜洋洋纸偶剧团”的一名演员。你们知道吗?中国传统的偶戏有:提线偶、杖头偶、布袋偶等,“我”属于提线偶。同学们,你们也想制作提线纸偶、加入我们的“纸偶剧团”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提线纸偶》,看你能不能经受住考验,顺利加入“纸偶剧团”。

3、同学们,请跟我一起来欣赏一下各式各样的提线纸偶吧!(课件)

二、探究方法

1、(课件)丫丫:要加入我们的剧团,先来进入第一关考核——纸偶知识竞答。

(1)出示问题(课件)。

①、你知道我是用哪些材料做的吗?(筷子、彩色纸、丝线)②、“我”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又是怎么连接的呢?(提线、偶头、四肢、笼腹、勾牌)

③、“我”的四肢是怎样折叠的?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示范)④、怎样让纸偶动起来?(提线)

(2)分组发放小纸偶,同学仔细观察。现在请你仔细观察,小组讨论后,选出一个代表回答上面的问题吧!(3)反馈以上四个问题。教师相机讲解、示范。(4)教师小结,示范纸弹簧的两种做法。(课件)

2、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提线纸偶”的制作步骤吧!(课件)(1)构思设计;

(2)裁剪纸偶的各部分;(3)折叠纸弹簧;(4)用弹簧连接各部分;

(5)制作活动手柄;①用线把筷子垂直固定好,②将提线与偶头、四肢连接起来(线的长短不一样)。

3、有了这些连接,纸偶就有了生命,你瞧,它动起来了!精彩的演出即将开始,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课件)要参加表演需要准备什么呢?(纸偶、表演人、背景)

三、合作完成

1、“丫丫”引导:同学们,恭喜你们顺利通过第一关考核,现在进入第二关,我要考考你们的动手、合作与表演能力。一起来看看任务要求吧!(课件展示)

(1)根据课前准备的故事,小组合作制作纸偶,一定要注意分工合作哦!

(2)准备简单的背景、道具。(3)小组内分角色表演纸偶剧。

四、表演评价

1、小组合作上台表演纸偶剧。

2、同学之间互相评价。

你最喜欢哪个纸偶?为什么?(造型、色彩)

哪一组的表演最成功?(纸偶角色形象、表演水平如纸偶动作、配音等等)

3、教师总结。

五、总结下课

1、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中国偶戏的一些知识,还自己动手制作了提线纸偶,感受到偶戏带给我们的快乐。

板书设计 提线纸偶 提线 勾牌 偶头 笼腹 四肢

篇2: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教案汇总

教学目标:

学生能在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进行人物动态速写练习,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及形象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征及动态线的确定。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画人物动态时,如何掌握动态的特征及其速写方法。教学准备:

人物动态速写印刷品,范画,动态速写过程图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而对于美术课中的肖像,我们来了解一下。

二、合作探究:

1、出示教师的动态速写范画让学生观看 肖像艺术,接着向学生讲解速写的涵义。速写是有记录生活,为创作准备素材之用,也是绘画的一个门类,这要求以迅速、概括的方法描绘对象,通常是用简洁的线条来记录各种形象和动态的。

2、根据教材分析,讲述人物动态的运动规律和动态速写的基本方法。人的动态千变万化,这些变化都是由头、躯干和四肢的屈伸及摆而形成的,如颈、腰、肩、肘、膝等主要关节,每个关节的转动屈伸均有一定限度和范围,在活动中人体的重心经常移动,身体的不平衡与平衡相互交替,这就形成各种有节奏的优美的动作。速写就是要用较短的时间把人物的动态特征准确的描绘下来。

3、挂出教师预先绘制的动作速写过程图,并用粉笔在黑板上作示范,使学生明确速写过程(从动态线开始,然后再画其他,从整体到局部)。在示范时,注意向学生讲解人体的各部分的基本比例运动规律和袋子体重心。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人体比例及速写步骤。

三、学生速写:

(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要把注意力 肖像艺术,放在观察掌握人物动作的大势早,经过分析找出动作的重心、支撑点和动作特征的动态线,然后在画面定位,用简括的线条轻轻勾出,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细节上。)教师巡回辅导。学生分组互画,每组选一个同学为模特儿,供同学写生。速写时间为20分钟。

四、拓展延伸:

抓住动态的表现作重点讲评,并展示作品。

五、板书设计:

第1课 肖像艺术

肖像艺术重在传神,以“以形写神”是我国古代画家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经验。

六、教学反思:

第2课 画人像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2、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教学难点: 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学准备: 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如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 猜猜“他”是谁

2、说说“他”的特征

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说说“我”的特征

二、合作探究:

1、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2、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蒙娜 丽萨》《最后的晚餐》《凡高自画像》并作简单的介绍。

出示艺术作品,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教师总结。

3、探索

(1)、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画人像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2)、学生讨论、猜想。(3)、教师总结:

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

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三、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 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2、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3、脸型

你属于什么脸型?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表情.4、同学们,你们“哭过”、画人像“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教师小结。

三、临摹练习

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 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四、拓展延伸:

1、尝试观察和描绘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 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物特征?

2、小结:

展评学生作品,并请同学们到台前讲述人物都有哪些面部特点,作品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内心情感等等。

五、板书设计:

第2课 画人像

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

六、教学反思:

第3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 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 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师:你能用间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合作探究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习近平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板书课题:(绘画中 的透视现象)

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可以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 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臵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按天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和斜透视。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示空间距离。

(2)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由近到远除大小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疏密、色彩)

三、互动训练(指导学生作画)

1、先找到消失点

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

3、按近疏远密的、近出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4、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

四、拓展延伸

1、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2、小结、作业评讲。

五、板书设计:

第3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

六、教学反思:

疏密、色彩

第4课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发现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 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观察书中的范画,你有什么体会?

师: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合作探究

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的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中的杰作。《维鲁维斯的人》时达?芬奇在和罗马建筑师维鲁维斯研究人体比例所绘,用以说明人伸张四肢和立正时,应当是圆形和正方形的比例关系。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首都巴黎,建与1163年。它正面每一层的高宽比例是按黄金分割律设计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总体效果协调统一,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的建筑。今天,我们学习美术中的比例关系,它有助于我们探寻美的奥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

小资料:把一条线条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美观而得名。

三、互动训练

讲评上节课作业

1、透视现象是否正确?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的规律是否正确的运用在图画中。

2、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3、这些透视现象你能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吗?

4、选择简单、典型的场景通过写生让学生描绘。

5、在绘画上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近处的色彩颜色亮一点、鲜艳一点,远处的颜色灰暗一些。

四、拓展延伸

1、学生做画老师辅导。

2、作业展评

五、板书设计:

第4课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的规律是否正确的运用在图画中。

六、教学反思:

第5课 偶戏

教学目标:

1、学习纸偶的装饰方法。

2、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

收集一些布袋偶戏的资料。教学难点:

偶戏道具的装饰方法。教学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线绳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偶戏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瑰宝。偶戏的种类较为丰富,有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偶戏的表演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5课 偶戏

2、讨论交流

课前我让同学们本地区的偶戏和偶戏的历史。下面请各小组把你收集的偶戏的资料互相交流一下。

二、合作探究

1、欣赏课文图片

请同学们看书,和同学讨论课本上的偶戏这几幅图片都是什么偶戏?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发言。

2、了解一些制作木偶的方法。

师:看!有那么多的装饰方法,偶戏我们也来试一试吧,每个小组装饰一个小纸偶,组长作好分工,看哪个组能在五分钟之内装饰好并且拿到讲台上来。

生:(按组装饰小纸偶。)

师:噢,上来了那么多的小朋友。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你有更好的方法去装饰它吗?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环节说明及反思: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把自己探索t得出的装饰方法和材料马上应用起来,并且通过学生的评价进一步探究纸偶装饰的一些要素,如:颜色的搭配、和谐、符合角色形象等等。更进一步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同学们已分组编好了童话剧,还根据角色分工做好了初步的纸偶。现在,开始装饰我们的纸偶。注意要美观,要符合角色形象,做好的小组就可以表演童话剧了。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现在开始。

生:(分工装饰小纸偶。)

五、现在来看看我们的童话剧表演,好吗?你们除了看表演,还要观察纸偶是怎样装饰出来的。

六、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装饰了我们的小纸偶,并进行了童话剧的表演。只要用心观察,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多的装饰方法和材料。除了用纸偶表演童话剧,还可以用木偶、皮影、手袋布偶等表演童话剧,请大家欣

赏它们的装饰。(放录象)

第6课 提线纸偶 教学目的

1、学习纸偶的装饰方法。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6课 提线纸偶

2、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己的创作意图。

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6课 提线纸偶 教学重点

纸偶的装饰,提线纸偶 教学难点

纸偶的装饰方法。教学准备

彩纸、各种各样的纸偶提线纸偶。教学过程:

一、欣赏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欣赏。

二、新课

1、出示小纸偶,问,它是用什么材料装饰的?

它是用什么方法装饰的?(板书:方法)还有一个问题是考考你们聪不聪明的: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把它装饰得更好吗?

2、课件展示: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装饰

用五颜六色的糖果纸装饰,用粘、绑的方法。用彩色的易拉罐装饰,用剪、贴的方法。用五彩的毛线装饰,用编、缠、粘的方法。

3、讨论:你们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材料:布、电线、包装纸、棉絮提线纸偶 方法:绑、粘、剪贴、编、、、、、、。

三、小组合作

请与小组同学合作编个故事,进行角色分工后,提线纸偶用各种彩纸制作纸偶,并准备简单的背景、道具。然后,演给其他组的同学看。

学生表演纸偶戏。

四、小结

让同学们用互评的方式评出优秀小组。

第7课 动物的脸 教学目标 :

1.通过本课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

2.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动物的脸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教学重点

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动物的脸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教学准备

笔(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报纸(做垫纸用)一张、国画颜料、墨、调色碟、水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范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思考问题:(幻灯)

2、学习几种主要的运笔方法

勾染法(大象)、中锋破笔法(狮子)、破笔点染法(猴子)、勾线点染法(狒狒)、丝毛法(猫)

3、分析国画《猫头鹰》的表现技法。①猫头鹰基本造型

②猫头鹰形体结构:身子、翅膀、尾巴、爪子。结合幻灯教学,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猫头鹰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诗歌来进行教学,教师在画鸟的羽毛时要突出重点,尽量讲得详细一些。说明:先用墨赭画头顶,接着画身体和翅膀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润笔、枯笔相结合。

四、学生练习

1、画一只猫头鹰,教师巡回辅导。

2、学生临摹不同姿态的猫头鹰(运用幻灯片)

五、作业布臵

老师提出作业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毛边纸,动物的脸临摹或创作一幅猫头鹰图。

第八课、有趣的汉字 教学目标

1、通过书法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有趣的汉字了解我国书法的起源和类别,使他们受到书法、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书法的讲解和示范,有趣的汉字,使学生初步懂得写书法的基本技法与步骤。有趣的汉字

教学重点

字的结构的掌握。教学难点 字的结构。课前准备

课件、毛笔、宣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引导学生认真听课。

二、讲授新课

1、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2、书法的分类: 综合历代各种文字大致分为篆、隶、楷、行、草五大类。

3、讨论:在本课的图片中,汉字有许多不同的形态。你认识其中的哪些字?你认为字和绘画怎样才能结合得更好。

三、作业

1、你打算用什么字体写什么字?搭配什么色彩?

2、学生开始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四、小结 作业评讲

第九课 飞天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飞天的艺术作品,飞天让学生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飞天的艺术特点。增强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学习乡土文化、保护乡土文

化、发扬乡土文化的意识。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九课 飞天 教学重点

了解飞天的艺术特点,掌握飞天的基本的创作技法,并试着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 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九课 飞天 教学难点

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课前准备

课件、水彩笔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介绍:

飞天是从古印度传来的佛教艺术形象。飞天在我国石窟艺术中,他们是优雅、美好 的化身,千百年来一直为大家喜闻乐见。

敦煌飞天,经历了千余年的岁月,展示了不同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许多优 美的形象,欢乐的境界,永恒的艺术生命力至今仍然吸引着人们,不断地给人们以 启迪和美的享受。

二、欣赏和思考:

1、课本中的飞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画中人物飞翔的姿态是如何表现的?

3、飘带与人物动势有什么关系?

三、小组交流:

1、飞天的造型婀娜多姿、形态各异、你最喜欢哪一件飞天作品?

2、和同学说一说你的看法。

四、学生做业,教师巡视指导。

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五、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欣赏学生作品,感受飞天的美感以及线条的感染力,鼓励学生继续练习,画出更好的作品。

第十课 色彩的色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寻找色彩,认识色彩,表现色彩。人美版第九册教案第十课 色彩的色相色彩的色相体验不同色彩所表达的不同感觉

2、学习色彩的知识,认识什么是原色,什么是间色。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作用,大胆运用喜爱的色彩,培养运用色彩的能力。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十课 色彩的色相

3、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十课 色彩的色相 教学重点:

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教学难点

调配时水和色彩的分量 教学准备:

颜料,水,毛笔,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是美妙的。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世界是彩色的,色彩的色相有千变万化的色彩。(出

示一些大自然的图片,学生观察生活和大自然中的色彩。)

观察过自然中的色彩,观察学生的衣服、学习用品之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了解的色彩。思考一下,生活中的色彩有哪些,有多少种?

二、新课。

1、复习三年级开始的色彩知识:什么是三原色,什么是三间色,红黄蓝这三种颜 色是色彩中的“老祖宗”,有称三原色。三原色两两相配,产生三间色。

2、什么是色相?

色相,顾名思义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色相是色彩的 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 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色彩的色相的。所有的颜色都有自己 的相貌,这叫色相。

3、欣赏课本中的图片 学生结合图片分组讨论:

(1)、挑选自己喜欢的色相,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2)、色相在生活中的应用

(3)、自己准备用哪些色相不同的色彩画一幅什么样的画。

4、小组交流发言

三、学生作业 创作一幅色彩画

四、小结

第十一课色彩的明度

教学目标

1、感受色彩美认识同一种颜色的特点。

2、用深浅不同的颜色作一幅画。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明度变化。

教学难点

作画时明度对比的利用。

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颜料、毛笔、铅笔

此课教授2课时:第一课专门练习色彩的调制;第二课专门练习色彩的装饰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画单色画

二、新授

1、复习学生的色彩知识。

让学生辨别不同颜色。再出示新课内容。

出示较普通的蓝色、示较淡的蓝色、较深的蓝色请学生辨别。

2、指导:得出结论是不同深浅的同种颜色。

3、问学生如何使同种颜色变深或变浅。

加白加黑还可以加水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解释色彩明度概念)

问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色彩的明度。得出结论,变淡可以涂上本来就淡的颜

色。

4、教学生调色,提出要求。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大胆练习,先用原色、间色来进行调配,再尝试用复色等进行练习。

四、讲评学生作品。

够把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人物原型想象成参与各种活动,穿着不同服饰,身处各种多

变的环境之中,真是有趣极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使大家的记忆力、观察力得到的提高,以后还可以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和游戏。

第12课人物与环境

教学目标

了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通过欣赏课本中两组范画,领略绘画想象力的丰富多姿。

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怎样根据课本上提供的人物造型合理地

添加与形象相配的环境。

教学重点

根据人物的姿态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可以添加什么服装和环境。

训练学生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人物造型的多角度开发和想象。作品要画出新意。

教学准备

人物造型图、绘画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类由于劳动创造了自己和自己生存的环境,人类能离开环境单独存在吗?

生:不可能!

小结:我们在家、在大自然、在学校、在任何地方,这些地方就是我们身边的环境

。人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2、揭题:人物与环境

二、新授

1、出示人物形象

提问:老师这里有几个人物,你能根据他们的姿态,想象他们都在做什么吗?你能

想象当他们的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讨论、回答

2、在原有人物的基础上,想一想,添加什么样的背景好呢?

3、打开课本,学生欣赏课本中的人物添加。

学生说说课本中的人物添加给你什么启发?

生:可以将人物位臵调换、颠倒、横放、旋转不同的角度来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在

什么环境中。

人物的衣着也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活动的不同来进行添加。

4、你还能根据课本中提供的人物形象想象出其它的活动和环境吗?

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及创造力。为学生作业打好基础。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可自愿选择课本提供的人物造型或自己找一组或一个人物原型。

自由发挥想象添加人物活动情况和服装及周围环境。

尽量避免与周围同学雷同。

画好后在小组中互相欣赏,讲述画中的情形。

四、作品展示、评价

对画得出人意料的作品给予“特别想象力”奖。鼓励创新意识强的学生。

五、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通过人物与环境的想象和添加,发现了自己有着惊人的想象力,我们能

够把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人物原型想象成参与各种活动,穿着不同服饰,身处各种多

变的环境之中,真是有趣极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使大家的记忆力、观察力得

到的提高,以后还可以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和游戏。第13课光盘架的设计

教学目标

1、选择适当的材料,根据光盘的尺寸,利用插接的原理,使光盘与架子形成富有

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整体。

2、体验美好的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思想。

教学重点

能简单的制作光盘架,体验制作的快乐

教学难点

创意表现

教学过程:

一、激趣

1、(师出示一个简单的光盘架小制作)老师这有一个很简单的小制作,你们看看,他可以派什么用?有什么益处?

2、学生猜想交流

3、现在生活水平好了,我们一定有很多学习与娱乐的光盘,它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帮助,今天我们亲自动手制作一个光盘架,将这些光盘有秩

序地摆放在一起,既方便查,又可增添生活情趣。

4、板书课题:光盘架的设计

二、师生探究

1、生活的多彩使我们的光盘种类繁多,市场上便出现了许多这样的架子(展示更

多工艺光盘架)观察选用的是哪些材料?

不锈钢木材铁布等等

2、这些漂亮的光盘架美观耐用,使用方便更是装饰家居的理想物品,那设计时应

该注意哪些什么问题呢?

①平衡②尺寸③选材④插接口的设臵

小结:制作时用较硬的包装盒纸或硬纸,也可使用其他材料。根据光盘的尺寸,利

用插接的原理,使光盘与架子形成富有实用性与艺术性的整体。

三、体验创新

1、我们是新时代的创造者,是未来的创造者,你觉得你的创新思维怎么样?

2、先来欣赏这些小创新者的作品吧。(出示书上的若干作品范图)

集体讨论:选材造型创意

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想法看法

3、有比较才有发现,有胆量才有惊喜,老师期待着你们给我一个大大的惊喜,用

自己或小群体的智慧设计制作一个既实用又有个性的光盘架。

四、学生作业,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作品:

1、自我推荐

2、相互展示

3、师小结鼓励

六、总结全课生活赋予我们很多的乐趣,制作光盘架的全过程你开心吗?热爱生

活,感受生活,你会更乐观,更接近成功!

第14课杯子的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

形成用语言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

2、学会观察、学会体验。

教学重点

设计造型漂亮,功能实用的杯子

教学难点

观察了解杯子各部分的用途,体会设计者的设计意图

教学具准备

杯子若干个图片若干副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你注意过平时喝水的被子么?出示几个:这些杯子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2、你喜欢什么?为什么?

3、哪个地方最合你的心意?

4、你呢,想选哪件?说说原因。

二、师生探究

1、欣赏了这么多东西,你发现每一类物品有不同的地方吗?

生:形状花纹色彩(师板书)

2、小朋友观察得真细心,一件可以使用的东西,要让大家都喜欢,我们不仅要改

变他的形状,还可以改变他的花纹和颜色。

3、根据这些方法,伟大的设计师们设计出了更多美观实用的物品,现在,老师请

大家当回小小评论家,来看一看,评一评,一起来欣赏书上的作品:分析其造型、材质、功能等

三、体验并感受

1、学生欣赏并谈谈欣赏后的感受。

2、这些精美的杯子显示着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们鲜明的设计意识,每一处的设计

都有它的独到之处。

3、如果你是设计师,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杯子?(师生交流)

4、再来看看书上的杯子设计,理解设计者的设计意识。(比较这些杯子,想想设

计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四、作业要求

1、设计时要注意什么?(构思大胆、设计合理、实用美观)

2、根据你的观察,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杯子。

3、学生作业,师指导

五、小结展评

第15课有人脸的器物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造型设计的知识,培养泥塑造型能力。

2、发挥想象力,用泥做一个有人脸的小罐或杯子。

3、提高学生德望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有人脸的器物。

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设计一个有特点的人脸器物。

课前准备

橡皮泥(纸黏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见过特别漂亮或特别奇怪的杯子吗?介绍给大家听听。学生回答(略)

二、新授:

1、老师书上有两种特别的器物,一起来看一看。打开书本,欣赏“大禾人面铜方

鼎”(商)和新石器时代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提问:“这两种古代器物有什么特别之处?”“大禾人面铜方鼎”以人脸为装饰图案;“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整体以人为造型。)

2、这样的设计给你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略)

3、古代人为什么要在设计中将人脸运用进去吧?学生回答(略)

4、“同桌相互观察彼此的脸。”

“你看到同学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笑)教师用简笔画画笑的表情。

“你还会表演其他表情吗?”

学生表演,教师画

5、“原来人脸这么有意思,我们也来设计一个有人脸的杯子或罐吧!”

6、欣赏范作。

“几件范作有什么不同?”

(材料相同:紫沙泥。制作方法有所不同,造型不同,人脸表情不同。)

7、“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脸器物?”

学生回答(略)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四、展评:

1、介绍自己作品的独特之处。

2、教师总结。

第16课唱起来跳起来

教学目标

1、与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歌曲与舞蹈。

2、掌握喷雾法的表现技巧。

3、学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难点:

用喷雾法的表现方法完成一幅作品。

课前准备:

(学生)喷壶、颜料、水、剪刀、纸等。

(教师)剪纸作品、歌舞录象、喷雾画范作等。

教学过程:

一、录象导入、激起兴趣

1、播放一段歌舞录象,鼓励学生随着音乐跳起来、唱起来。

2、学生就坐后提问:我们为什么在听到音乐时会情不自禁地想唱想跳?

3、让学生说一说对歌舞的感受。(听到音乐感到……看到跳舞也会……)

二、欣赏作品、体会内涵

1、欣赏一些歌舞题材的美术作品。

2、讲述音乐与美术的内在联系。

3、分析画面里人物动态的表现。

4、介绍新的表现方法:喷雾画

三、教师示范、学生尝试

1、师生一起操作

1)取出预先刻好的人物剪纸作品固定在底板纸上;

2)在喷壶中加入颜料和水调和;

3)对着作品进行喷射;

4)稍后取下剪纸作品,一幅喷雾画就完成了。

2、出示个别学生作品,分析成败之处(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3、学生第二次尝试喷雾画(要尽量避免前面的失误。)

要求:剪纸作品待干后可以重复使用,还可以再剪一些简单的造型(如花、草、、云、月、星等)让画面更完整。

4、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评

1、评价标准:

1)形象是否清晰

2)色彩是否协调

3)构图是否合理、饱满

2、选出优秀作业

五、总结延伸

1、小结本节课学习成果。

2、鼓励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第17课电脑美术——有趣的人像

教学目标:

1、学习电脑绘画软件中的有关处理技术。

2、用特殊的处理效果对画面进行变化。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电脑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电脑绘画软件中的有关处理技术。鸟

教学难点:

用特殊的处理效果对画面进行变化。

课前准备:

电脑教室、绘画软件(Adobephotoshop)

教学过程:

带学生进入电脑教室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教师控机)

1、让学生欣赏几幅经过电脑特殊效果处理的人像作品

2、提问:看完这些作品你最想知道什么?(这些作品中的效果是如何做出来的?)

二、新授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全部过程在photoshop软件中完成)

1)打开photoshop软件→新建文件→用铅笔工具进行作画,完成人像线描并命名

保存。(也可以直接把作品通过扫描仪命名保存在文件夹里,再打开后使用。)

2)打开文件夹里的人像作品,在色板上选择颜色为其着色后保存。

3)选中画面,打开滤镜,进入纹理处理效果进行变化。或选择滤镜工具中的其他

方法进行图象的特殊效果处理。(教师可多演示几种,如突出效果、浮雕效果、曝

光效果、图章效果、铜版雕刻效果等)

三、学生尝试

1、教师指定路径让学生打开图片文件并保存,再打开进行图象处理。

2、用教师所教的方法,让自己的画面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3、在大胆尝试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及时保存。

4、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评

1、学生上传作品

2、教师进行集体展示,让学生来评价作品。

第18课献出你的爱心

教学目标:

1.了解“希望工程”培养乐于助人、珍惜现有的良好学习环境和热爱中华传统美德 的思想感情。

2.感受各种材料特性,探索巧妙运用各种材料、各种方法制作,表达自己的一片爱

心。

3.培养思维的扩散性,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及审美经验的提升。

教学重点

根据了解到的有关边远地区小朋友学习情况,展开丰富想象再创作表达爱心。

教学难点

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把自己的创作意图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带好各种废旧材料、各种纸(彩色纸)、剪刀、双面胶、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出课题

1、出示“希望工程”摄影作品,先请学生欣赏,再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有何发现?

师生交流

2、出示课题《献出你的爱心》

三、进入角色、思考探索

1、出示学生爱心作品,请学生感受、思考。师生交流

2、学生小组活动

(1)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多方面联想、讨论

(2)自主评价交流(小组间完成评价,并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交流)

四、交流合作

各小组展开活动,制作出各组的“爱心物品”

五、展示作品、自评互评

在小组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展评

六、师生小结,课外延伸 第19课小花铲

教学目标

1、通过利用废旧塑料瓶设计制作小花铲,培养学生因形造型的能力和对性状的构

思、加工能力,训练他们使用剪子的技巧。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感受制作的快乐,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用废塑料瓶制作小花铲,造型要简练,并充分利用瓶子的形状。

教学难点

利用瓶子的形状进行设计。

教学准备

各种废塑料瓶、剪子、课件、小装饰、小花铲的成品和半成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桌上的用具安排。摆放好用具。

二、导入

1、乱扔废塑料瓶对环境有什么危害?

2、废塑料瓶的潜在利用价值是什么?学生发表。(如:污染环境……)学生思考

后发言。

三、新授

1、观察,小花铲如何制作的?在制作时要注意什么?可能会发生什么问题?如何

解决?

2、学生观察、分析:外形与瓶子接近,要有手柄,要有突出的部分用来铲土。(注意要安全使用剪子。可能会剪不动,可以用刀子割。)

四、实践

1、请你试着做一做。遇到困难可以和同学商量,也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

2、学生尝试制作。

五、小结

点评作业:表扬有创意、造型简练的作品。

六、拓展

1、塑料瓶子还能做什么用?你还可以怎样处理它们?

2、学生发言。

篇3: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教案汇总

关键词:生活日用品,设计,应用式思维

1 案例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四年级第7册第14课的内容, 本节课属于美术四大教学模块中的“设计·应用”模块。结合《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对本学段本模块的要求, 本节课实现的重要目标应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所以设定的本课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目标是了解生活日用品的外延及其造型的不同, 能够进行大胆丰富的联想;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对生活日用品的形状、颜色、用途、组合、变形等方面的联想, 能够设计制作优秀的作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对生活日用品的观察与联想, 培养学生们善于观察生活、热爱生活, 同时要善于想象, 大胆想象, 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依据设定的教学目标, 我分五个环节展开我的课堂, 分别是:创设教学情境, 展示设计内容→小组合作探究, 以设计内容为主题画“生活应用式思维导图”→选取某一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构思作品→作品创作→展示交流。

2 课堂实录

2.1 创设教学情景, 展示设计内容

创设教学情景:播放一群退休奶奶们用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用品表演的视频《锅碗瓢盆交响乐之彩云追月》 (齐鲁电视台“超级运动会节目”) 。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感受美的音乐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我们善于发现、观察, 这些普通的生活日用品可以进行重新的设计应用, 从而焕发新的魅力。

教师引导学生重新思考生活日常用品, 他们除了能够满足原有的用途外, 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退休奶奶们可以做到让他们焕发新的“生命”, 让它们散发出美的旋律, 你们还能想到什么呢?

学生思考:这些生活中的日常用品我还可以再怎样利用发挥他们更独特的价值呢?

展示设计内容:生活日用品。

师:同学们, 你们认为生活中的哪些物品属于生活日用品吗?下面大家看这些图片, 请说出哪些属于生活日用品? (PPT课件展示若干图片)

生:1、3、4、5;师:很棒!同学们找的很好, 但是请你们告诉我这些生活日用品可以再怎么分类吗?生1:厨房里用的;生2:打扫卫生用的;生3:学习用品。

师总结:同学们的分类很明确。生活日用品按其用途可以分成:厨房用品、文体用品、床上用品、清洁用品等。

2.2 小组合作探究, 以设计内容为主题画“生活应用式思维导图”

(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选取组长。)

师:对某一件生活日用品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联想让它重新焕发新的魅力呢?

生1:形状;生2:颜色;生3:外形;生4:变化形状;生5:改变方向。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棒!生活中的某一件生活日用品我们可以从形状、颜色、用途、组合、变形等多个角度进行发散思维, 成为另一件新的物品或具有其他的作用, 焕发第二次“生命”。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对某一件生活日用品可以从哪些角度、方面进行联想, 通过学生们之间的互相交流、思想的碰撞刺激大脑神经, 从而能够迸发出更多的精彩想法。

【设计意图】:借助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引导学生对某一件物品进行全面的发散想象, 不受某种思维定势的限制, 实现日用品的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生命”。

2.3 选取某一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构思作品

师:你对自己画的思维导图作品满意吗?在画之前你又想到过自己能有这么多想法吗?

生:没有;师:那就鼓励一下自己吧!

生:…… (拍手鼓掌) ;师:那么, 下面请从以上自己画的“生活应用式思维导图”作品中选取某一个联想角度构思作品, 同时确定你制作作品所需的材料。

【设计意图】: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角度构思作品, 同时考虑作品所需的工具材料, 使学生在美术语言的运用上提高自己。

2.4 作品创作

师:请将自己的作品构思创作出来。

【设计意图】:将自己的创意制作出来, 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美术语言的运用能力。

2.5 展示交流

师:同学们的作品都非常的棒!下面我们开始装裱自己的作品, 装饰到我们的教室里吧。

生:布置展览, 学习交流。

【设计意图】:设计让学生们布置展览的过程, 不仅可以让学生初涉关于布展的简单知识, 同时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3 分析与反思

张庆林在他的《创造性研究手册》中指出, 小学后期在创造性成绩上会出现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四年级剧降”, 原因可能是由于学生进入这些年级时学校氛围上的变化和社会化导致的, 但是只要教师注意到了这个现象, 并采取一定的教学努力是可以制止的。笔者在以前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类似现象, 班级内极个别的学生在面对有想象力的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 当问他为什么不画时的回答是“不会画……”。本课笔者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设定的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学目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3.1 思维导图促进学生的创造性神经

思维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学者东尼·博赞研究的对大脑放射性思维及其图形表达的研究成果。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包含以下几个要素:中心图像、由中心发散出去的相互联系的分支线条、线条上的简短的关键词或形象图像。它形象的把大脑的思考网络呈现于纸上, 通过线条的连接和色彩的刺激促使大脑围绕中心图形向更远更深层析发展。本节课借助思维导图将学生头脑中迅速迸发出来的关于某一生活日用品的联想全面、迅速的呈现于纸上, 让学生们看到以前所没有发现到的自身的丰富的想象力。通过这种方式极大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让学生们在积极心态引导下展现这个年龄应有的想象力。

3.2 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课首先展示的是已经退休的阿姨们用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演奏美妙音乐的视频, 给学生们以美的震撼。四年级学生本身有强烈的好奇心, 在面对新奇事物的时候他们往往表现出更高的热情, 同时也刺激了他们的想象头脑, 也会迸发出其他的更有趣的想法。总之教师设定的教学情境是略高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活动。

3.3 在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下师生共同探究、想象

篇4: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教案汇总

第1课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对人民艺术家——齐白石的专题欣赏学习,初步了解齐白石的生平。

2、知道齐白石的代表作是什么,他的花鸟画有哪些明显的艺术特色。

3、通过欣赏齐白石的诗歌、书法、篆刻、绘画作品,知道齐白石是一位全能型的艺术家。

4、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书是提出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

5、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对中国画有进一步的认识,增添了对中国画的兴趣。

6、用齐白石老人一生对艺术的不懈追求精神,激励学生做事要善于观察、持之以恒。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并学习欣赏齐白石作品的独特艺术风格。难点:以文字表达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观后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齐白石的背景资料,初步了解齐白石。

二、引入

以齐白石纪念馆要招聘小解说员为由,请同学们介绍自己查找的有关资料。

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

三、讲授新课

通过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了著名艺术大师齐白石老爷爷的一些事例,齐白石是一位诗、书、画、印无所不精的全能型艺术家。大家想更全面地了解这们在我国现代美术史中极负盛名的艺术大师呢,就请到这看看。

四、自主学习解决教学重点

(介绍页面的使用方法。分为生平简介、绘画题材、艺术修养、绘画风格、生活情趣、留言簿等方面)

在前五个区域,根据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网上学习,并回答有关题目。然后我们比一比,哪位同学获得的樗最多,他就被聘为艺术馆的讲解员。

五、教学反馈 竞赛规则:

1、听清题目,待老师宣布开始后举牌抢答,答对加一枚标志。回答不

全面的,本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补充的同学也可得到一枚标志。

2、在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腐倾听,能帮助别组同学回答出正确答案的同学,可获得两枚标志。

竞赛开始

评选出优秀的同学,佩戴“特聘讲解员”胸卡。

六、解决教学难点

集体欣赏《群虾》,从笔墨技法、姿态表现等方面进行欣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七、完成作业

对自己最喜欢的一幅作品进行评述。教后记:

第2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马蒂斯生平。

2、通过作品欣赏,以教材中的文字提示为线索,了解马蒂斯在造型、色彩上的艺术风格,对“野兽派”有初步了解。

3、通过对马蒂斯剪纸作品的欣赏,初步了解剪纸艺术是他的艺术巅峰。知道二至三幅代表作品。

4、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学生能够总结马蒂斯的艺术特点。

5、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评价马蒂斯的作品,能力强的学生能发表自己较为独特的观点。

6、能学习马蒂斯剪纸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作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并学习欣赏齐白石作品的独特艺术风格。难点:以文字表达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观后感。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二、欣赏导入

20世纪的艺术的师——马蒂斯 出示马蒂斯的肖像。

三、欣赏斯的作品

1、《蓝衣女人》创作于1937年。组内谈感受

2、《金鱼》创作于1912年。

面对这幅画谁愿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欣赏剪纸作品

(马蒂斯的照片)这是他手术后正在创作,猜猜看,他在搞什么创作? 《常春藤与花》是他晚年的优秀作品。这幅作品主要用了哪几种颜色?给你什么感受?

欣赏马蒂斯《王者之悲》、《小鹦鹉与美人鱼》

五、评价

1、马蒂斯的作品在色彩上注意什么? 色块的组合对比()夸张的装饰色彩()细腻的写实色彩()

2、你认为马蒂斯最爱使用的颜色是什么?

3、通过本课欣赏,你对马蒂斯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马蒂斯的绘画()马蒂斯的剪纸()马蒂斯一生不懈的追求()马蒂斯与野兽派()其他()

六、小结

你们知道吗?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还是一位著名的雕塑家和一位出色的设计师呢。谈一谈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教后记:

第3课

精细的描写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学习发现静物线的美感,进一步学习写生及用线进行精细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及画面的组织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合作与探究意识。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正确的观察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抓住物象的特征用线进行精细描写的方法。难点:如何用线精细地表现物象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课前布置学生带旅游鞋。

教师展示一双旅游鞋,提问:旅游鞋由几部分组成?教师将旅游鞋的这几部分轮廓画出来。

提问:看一看这双旅游鞋与真实的旅游鞋有什么不同?学生边观察、边发言。

出示课题

二、自己动手,尝试体验

提问:鞋上有哪些细节?如何画出鞋的细节?

结合旅游鞋的实物及课本上的学生作品。学生观察、思考并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画给你什么感受?你从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能看得这样仔细?小组讨论、反馈。

板书:构图丰满线条丰满刻画精细

我们今天也来用这样的方法进行精细的描写。教师演示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辅导学生作画。画面的构图、特征的描写、线的组织等。

四、作品展示,评价组织学生评价。

五、小结教师总结 教后记:

第4课

色彩的对比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完成一幅作业。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教学准备

图画纸、水粉工具材料或彩笔等。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图片、观察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对比现象?

3、明确对比概念。

4、比较两张美术作品。

5、生活中有很多对比现象,在色彩世界也是一样,有很多对比。

6、出示课题

二、自己动手,尝试体验

1、哪些色彩是对比色?

2、引导学生分析色相环中的色彩,找出对比色。

3、总结:色相环中互为150度—180度的色彩为强烈对比。

4、出示色卡,请学生挑出几组对比色。

5、生活中的对比色。提问:我们周围哪儿有对比色?

6、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找出有哪些对比色?给你什么感受?

7、分析课本上画家作品。提问:画面上用了哪些对比色?有什么作用?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运用色彩的对比进行民间工艺品色彩设计。

1、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品设计图。

2、分析如何用对比色设计颜色。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作品展示,评价

1、自评。

2、小组互评。

3、展示作品。教后记:

第5课

让色彩动起来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运用色彩的对完成一幅有动感的作业。

2、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色彩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如何用色彩的对比关系表现动感。难点:对比色的运用及画面动感的表现。教学准备

图画纸或彩色复印纸、水粉工具材料等。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展示几幅利用对比色制作的有动感的纸贴画作品。提问:这些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出示课题

二、自己动手,尝试体验

1、欣赏课本上法国安德烈·德兰的作品《查灵克罗斯大桥》。

(1)介绍画家

(2)组织小组探究以下问题:作品中运用了哪些颜色对比?给你什么感受?这幅画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分析课本第11页左上角第三、四、五幅作品。

3、提问:这几幅画是如何利用色纸产生色彩对比的?

我们用对比作贴画可以怎样利用彩纸? 学生讨论

4、这些作品能给我们动感,除了色彩还和其他什么因素有关系? 教师示范。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学生明确作画方法。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作品展示,评价

1、自评。

2、小组互评。

3、展示作品。教后记:

第6课

台历、挂历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台历和挂历设计方面的知识,学习制作方法。

2、尝试运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设计制作台历或挂历。

3、通过收集、欣赏、讨论、设计等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关注生活与设计的意识,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台历和挂历设计的基本方法。

难点: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将设计的美观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电脑、电视机。学具:彩纸、各种工具和材料。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展示一款挂历,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出示课题

二、自己动手,尝试体验

1、小组探究学习。对比新旧日历。讨论:通过新旧台历、挂历的对比,你从它们的造型设计、色彩、功能和选用的材料等方面发现有什么不同?小节。

2、深入研究。以组为单位,把本组学生带来的最有特色的挂历或台历介绍给大家。

3、提出问题:

(1)台历和挂历最基本的结构包括哪些?

(2)仔细观察你们带来的日历,看看在日期的设定上有什么不一样?(3)如果让你们在日历上来注明时间,你们会有哪些创新?

4、如果我们为2008年奥运会的运动员设计一款台历,那么你认为哪些时间应当强调出来?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根据奥运会运动员的需要,以组为单位,设计一件台历或日历。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作品展示,评价

1、自评。

2、小组互评。

3、展示作品。教后记:

第7课

衣架的联想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根据生活中衣架的形状特点,经过想象、设计、加工可以制成新的作品。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让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学会综合使用材料,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根据衣架的形状特征进行设计,利用多种方法制作成新奇有趣的作品。

难点:巧妙利用衣架形状设计制作。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电脑、电视机、材料。学具:制作材料、衣架、材料等。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摆放整理用具,展示各种衣架。组织学生观看各种衣架。出示课题:衣架的联想

二、自己动手,尝试体验

1、介绍生活中的衣架。说一说衣架的不同材料。评论:哪一件作品设计新颖、制作巧妙?

2、介绍衣架的联想。看书分析问题。

3、教师演示。师生共同演示完成。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小组合作或独立完成“衣架的联想”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作品展示,评价

1、自评。

2、展示作品。教后记:

第8课

拼贴添画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学生感知绘画与拼贴画的不同效果,了解拼贴画的艺术形式美,提高审美趣味。

2、学会拼贴画的基本方法,尝试剪纸方法和粘贴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制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用收集的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进行拼贴画创作。难点:纸材的巧妙利用,创新的表现内容。教学准备

教具:挂历、广告纸、彩纸等。

学具:挂历、广告纸、彩纸、胶水、剪子等。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几幅作品:点彩派画家的代表作品、剪纸作品(撕纸作品)、彩纸撕贴画。

你觉得这些作品和绘画作品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组织学生汇报。

3、出示课题。

二、自己动手,尝试体验

传授方法,师生互动撕:(边撕边示范边讲解)先把纸张撕成小块面,双手捏住纸片,右手的拇指、中指紧捏线痕,左手拇指指甲配合食指,按纸的走向,自然地转动右手所捏的纸面,双手密切配合。

拼:请学生把撕开的彩色纸片展示在桌面上。纸片的形状各种各样,你们想一想它们像什么?

贴: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和几个学生一起来合作表现。画:添画适当的环境。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根据收集的纸材,利用撕纸添画的方法,合作完成一幅作品。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作品展示,评价

1、自评。

2、小组互评。

3、展示作品。教后记:

第9课

我的牙刷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牙刷的基本构造,学习牙刷的设计理念,创造性地为自己设计一个新颖、好用又美观的牙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活中牙刷的观察,分析和比较牙刷的设计原

理。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牙刷。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牙刷的设计、创作,让学生更多的关心身边的事,从细微处入手,培养创新设计的大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析、比较各种不同牙刷的每个局部的设计原理,就是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难点:牙刷的设计要求既美观又实用,尽可能突出以人为本的意识和节约、环保的意识。

教学准备

一、提出话题:

1、小调查:“生活中你最离不开的是什么?牙刷、汽车还是电脑?”大多数人都选择牙刷。

2、小知识:人类拥有牙刷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德国考古学家近日挖掘出了欧洲最古老的牙刷,不仅设计精美,而且还“一刷两用”。

据美联社11月18日报道,在德国西部城市明登一家废旧的医院,考古学家们挖出了这位欧洲牙刷的“鼻祖”。科学家介绍说,这支牙刷至少已经有250年的历史了,虽然毛已不复存在,但依然能看出整个牙刷的精美和“人性化”:10厘米长的刷柄由动物骨头制成,另一端还雕刻成一个小巧的挖耳勺,独具匠心的设计令人赞叹。

二、欣赏、分析、比较

1、牙刷的设计处处为人着想看书上的三组牙刷:

a、你能比较我们三兄弟有哪些地方长得不一样吗?你找到()处? b、我俩的个头为什么相差这么大?哪支是大人用的?哪支是小孩用的?

c、数一数我有()个刷头?这样设计有什么作用吗?

(花纹)你知道这里是做什么用的吗?为什么牙刷的毛要这样设计?牙刷背面的这些部分有什么作用?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这些牙刷的局部设计,了解牙刷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小结:牙刷虽小,学问却挺大。我们通过刚才的分析比较,知道牙刷还要根据不同的使用者的特点来设计。不仅如此,牙刷的刷头、刷柄、材料等的设计也要人性化、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

三、发现问题,提出看法

1、小组讨论:自己在使用牙刷时发现的问题。

2、围绕发现的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案,试着画设计草图。

3、小组可选择比较典型的问题展开讨论和设计。

4、交流小组的设计初稿,其他同学献计献策,完善设计。

四、学习设计图的画法

1、欣赏课本中的牙刷设计图,了解设计图的基本环节。

2、仿照设计图的绘制方法,在小组内分工完成讨论稿中的牙刷设计。

五、展示、介绍、评价

1、分小组展示并且详细介绍自己的设计重点。

2、介绍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创意。

3、教师和学生共同为作品的创造力、发现力、绘制能力打上评价分。教后记:

第10课

便笺盒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纸盒、塑料瓶、纸筒本身有多种造型,经过加工、变形便可以千姿百态、巧妙的组合、装饰为生活所用,具备新的使用价值。

2、学习书中的便笺作品,了解纸盒加工变形的方法,掌握组合装饰的方法,完成便笺盒的设计与制作。

3、通过便笺盒的设计,提高立体思维、组合加工及工艺制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纸盒的加工、组合,与便笺盒的实用价值相关的设计与制作。

难点:作品的实用、美观、新颖、牢固。教学准备

各种形状的盒子、彩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一组纸盒材料,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包装盒的区别(外观、形状、色彩)。

二、讲授新课

1、布置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便笺盒作品(说出喜欢的理由)小组分析研究书中的10余件便笺盒作品,并分别介绍喜欢的理由。

2、提问:便笺盒有哪些用途?放在何处?应有哪些设置?

3、布置小组确定制作的材料,结合用途进行设计。

三、布置作业

1、用废旧纸盒、纸筒、塑料盒及身边材料,制作一个造型新颖、实用美观的便笺盒。

2、要求:实用、新颖、美观、耐用。

3、按照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便笺盒的制作。

4、教师巡视辅导。

四、展示作品同学之间互相欣赏,分别介绍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不足及修改建议。

五、小结

废旧材料还可以做什么?与其他的材料相比有哪些好处? 教后记:

第11课

在快乐的节日里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启发学生感受节日热烈、欢快、富有激情的气氛,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进行构思表现。

2、了解刮蜡画纸的制作方法,运用刮蜡手法创作出生动有趣的节日场面。

3、引导学生体会生活的美,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选择色彩和有特色的场面表现节日的气氛。难点:能比较丰富的运用刮刻版的艺术语言。教学准备 油画棒、牙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接龙游戏:迅速的报出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二、讲授新课

1、你知道这些节日都有哪些活动方式吗?

(1)看到这些节日名称,你脑海中立即会浮现出哪些形象?(2)这个节日中最典型的装扮和活动是什么?(3)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发生?(4)你们小组能为同学们表演一下吗?

(5)你认为用什么颜色(一种或几种)最能表现当时的气氛?

2、涂好彩色底色与黑色底色色刮画纸是怎么制作的?

3、绘画时应注意什么?

4、根据学生的创意介绍构图、疏密关系、明暗关系等。

三、布置作业

利用油画棒涂底的方法,与人合作独立完成制作一幅表现节日题材的刮刻版画。

四、展示作品

五、小结

新挑战:由此你又想到了哪些新的美术创作方法? 教后记:

第12课

卡通——动起来的漫画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欣赏多种形式的漫画卡通作品,认识漫画卡通的一般表现规律和表现特点。锻炼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及对多种美术形式的认识和理解。

2、学习绘制有特点的卡通造型。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体会卡通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对“卡通”、“漫画|、“动漫””、“动画”等概念有比较明确的界定,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通过欣赏和评述活动对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进行梳理和归纳,从而对“卡通”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难点:运用卡通造型手法进行创作。教学准备

铅笔、水彩笔、彩色铅笔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了,教师请一位同学帮忙关一门。

假想一:同学不太明白老师的意图,但还是把门关上了。

假想二:同学很高兴的站起来,跑过去关上了门。

二、讲授新课

1、快速示范两幅小品卡通。作品一:学生高兴的站起来。作品二:跑过去关门。

2、引导学生分析:

(1)卡通为什么叫动起来的漫画?(2)都在哪些方面可表现“动”?

3、引导学生分析“表情之动”,教师及时归纳学生分析整理的造型信息。

4、查找资料,小组归纳:(1)你找到多少种卡通的表情?(2)这些表情都代表了人物的什么神态?

(3)表情为什么这样夸张?不画得这么夸张可以吗?(4)我们在画夸张的表情时应注意什么?试着画一下

5、引导学生分析“动态之动”,教师结合实例分析并示范几个卡通作品,例如:孙悟空奋力挥棒、机器猫垂手无奈、《花木兰》中的小蟋蟀奔跑逃命等。

6、卡通与漫画有什么区别?教材中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卡通漫画作品,它们都有哪些艺术特色?

三、布置作业

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卡通形象,创作出它下一场景的动作表情变化。

四、展示作品

组织“电视台优秀卡通动漫节日展播”活动。

五、小结欣赏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卡通作品。教后记:

第13课

电脑美术——巧用卡通形象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学习素材的多种处理方法和合理应用,学习图形处理软件的导入、设计和合成功能,认识利用电脑进行设计创作的特点。

2、注重对设计内容的梳理和选择、归纳,按设计的需要进行重新组合变化,形成最终的设计成果。

3、锻炼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如何更好的运用电脑图形处理的功能与自己设计所需要的内容有机的结合。

难点:对图形处理软件中“矢量”概念的认识及对矢量图形素材合理的使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电脑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

展示各种类型的电子贺卡,请同学说出喜欢的类型,说出其中最吸引你的部分。

二、讲授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电子贺卡这么受欢迎吗?”学生回答原因。“那么,这些漂亮的贺卡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借助电脑美术手段将喜欢的卡通形象巧妙运用在电子贺卡上。

教师讲授如何制作电子贺卡。(1)明确设计主题

(2)选择合适的制作电子贺卡的动画软件(3)灵活运用卡通形象和艺术字

(4)根据主题为电子贺卡配上好听的背景音乐(5)将电子贺卡放到局域网或互联网上

三、课堂讨论与实践

请学生们以组为电位,利用卡通形象,根据所选的创作主题设计制作一张个性突出、美观实用的电子贺卡。

四、作业展示与评价 在局域网上展示创作成果。

五、小结:

指出优点及不足,将作品整理成电子贺卡的主题资源网站,以备后用。教后记:

第14课

山水画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步学习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2、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画出一副表现近、中景和远景的中国山水画。

3、通过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简单的笔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近景、中景和远景。

难点:墨色的浓淡、虚实的变化,笔墨水分的控制,空间的表现。教学准备

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展示有近景、中景和远景的一副色彩照片和一副中国山水画。说说两古作品有什么不同?

二、讲授新课

对画家沈周和齐白石做简单介绍后,布置学生欣赏《吴中山水图》和《柳桥独步》。

分组讨论问题:

(1)这两古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这两副作品中哪些地方是中锋表现的?哪些地方用的是侧锋?(3)这两副作品你喜欢哪一副?说说喜欢的理由。

(4)作品中描绘的景色在你生活中是否见到过?说说自己旅游时见到过的美景。

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后,选代表总结发言。

三、实践

(1)强调在浓墨中加水。

(2)强调水分多少与画面的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关系。(3)强调笔上水分要少,才会控制自如。

(4)布置学生选择与近景不同的内容和墨色画中景。

(5)把重墨再加一倍至两倍的清水调成淡墨,画远山或其他的景色。

六、学生创作

七、展示作品: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八、小结 教后记:

第15课

花鸟画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学习和研究画家绘制的花鸟画作品,加深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2、学习和分析画家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技法,在临摹的基础上添加和创作一副花鸟画。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中国花鸟画的绘画技巧,在探究中积累和创新。难点:用笔和用墨的表现方法。教学准备

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组成部分。

(2)在众多花鸟画的题材中,梅兰竹菊被认为代表高雅品质的“四君子”。

(3)出示课题——花鸟画。

二、讲授新课

欣赏吴昌硕的作品《菊花》。

面对自然界中的花鸟草虫惊醒创作时,中国的花鸟画家的表现物象的同时更重视缘物寄情。

三、小组研究

(1)对比自然界中的花鸟,欣赏和研究一副花鸟画,想一想画家是怎么用笔和用墨的?

(2)游戏:请你对照黑板上的菊花图片(中锋勾花,侧锋勾叶)。分别尝试以下几种笔法:

侧锋画麻雀头——点、抹中锋画翅、尾——短线

四、分析

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胸腹灰白,活泼可爱。

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

五、临摹一副花鸟画作品,可以大胆的对原作进行添加和创造。

六、展示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说说哪里好。

七、小结 教后记:

第16课

雕塑之美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初步了解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分类和材料等,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

2、初步学习分析和鉴赏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能用历史的、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各具美感的雕塑艺术。

3、通过对中外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的欣赏,提高美术鉴赏力,加深对雕塑艺术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成就。

难点:了解不同时期中外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教学准备

图片、雕塑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课题——雕塑之美

二、讲授新课

(1)看书,提出问题:

书中向我们展示了几副雕塑作品,你认为它们可以分成几大类?为什么?

(2)分成中国古代雕塑与现代雕塑、外国古代雕塑与现代雕塑四大类。你怎样区别古代雕塑和现代雕塑呢?

(3)整理收集的资料。请学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按要求分类。(4)提出问题:怎样欣赏一件雕塑作品?雕塑作品和绘画作品在欣赏方法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雕塑作品可以分成几大类?你能在展板上或书上区别出这几类吗?

(5)欣赏:采用讨论的方式,请学生依据自己带来的雕塑作品资料,畅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6)欣赏书中作品:引导学生赏析中国古代和外国古代雕塑作品。引

导学生赏析中国现代和外国现代雕塑作品。

三、作业

学生整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四、小结。教后记:

第17课

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考察活动,学生了解人类的发明与创造是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的体现。

2、学习制作图文并茂的简单的考察报告。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体会探索乐趣,认识艺术与科学结合的美,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伟大之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合作,以科学考察的方法找到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事例。

难点:启发学生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夹子、报告表、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并与普通画法的作品进行对比。介绍点彩派及修拉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艺术作品中蕴涵着科学。

二、讲授新课

用刚大镜观察细胞切片,体会微观世界的美。提问:

怎样表现出有秩序的美?

在其他的自然界中或生活中,你能发现蕴涵的科学美与艺术美吗? 能找到表现方法吗?

素材:宏观世界:城市中建筑的变化,如体育场、桥梁、房屋、亭、塔等。

微观世界:病毒与人类抗衡的演变图,不同的细胞切片,有意菌、植物的生长资料、蚕宝宝的生长过程等。

三、创作交流

引导学生针对观察对象进行讨论、分析和表现。

四、展示交流:组织学生在校园或社区中考察,并举行小型科学与艺术报告会。

五、小结。教后记:

第18课

昨天、今天和明天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学习,初步了解与本课知识相关的中外美术作品。

2、了解艺术与科学是如何完美结合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代表着一个时期的先进水平,二者是相铺相成、密不可分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实例,充分体会到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难点:充分发挥想象,创作一副能体现艺术与科学想结合的作品。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文字材料及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引入

艺术是一个很广泛的范畴,它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试着来分析一下,课件中的图片都属于哪些范畴?

二、讲授新课

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给大家看这些图片呢? 分小组讨论、汇报:

一般的建筑材料都选用木头或石材,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外形与材料既新颖又独具匠心。编钟的造型受青铜器铸造技术的影响。唐三彩的烧制需要1100度的高温。比利时原子球博物馆的外形是参考了物理中的原子结构。

三、你还能为同学们介绍哪些艺术与科学的实例?

四、分析作品 请同学们按老师的方法分析《三彩骆驼载舞俑》、《古根海姆博物馆》等,建议以自己的掌握的知识,利用美术语言分析自己喜欢的作品。

五、创作

展开想象,完成一副“22世纪的……”为命题的创作设计图。

六、展示作品

将学生作业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

七、小结 教后记:

第19课

科学创造新生活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认识科学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自己或小组合作用绘画或工艺制作等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科学对我们人类生活的贡献。

3、并用绘画、工艺制作等多种形式表现科学创造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索科学对生活发展的作用,并以绘画、工艺制作等形式加以展示。

难点:思考与体会科学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教学准备

绘画材料或制作材料、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古代,去看一看那时候人们的生活状态,如建筑、交通、通讯等。

(2)想一想现在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

(3)是什么力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学生讨论并回答。

二、讲授新课

(1)学生分组,从建筑、交通、通讯、医学、日常用品等方面,将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进行交流,探究科学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变化。

(2)学生可对现在的科学发明或生活进行幻想。

三、启发创作

(1)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学生作品,了解体现学科功能的表现方法。(2)欣赏一些运用科学技术设计的生活用品。

四、作业要求

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现一副体现科学性并具有一定功能的主题作品。

五、展示作品

科技产品发布会,设计师展示自己小组的设计作品,并进行讲解。

篇5: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教案汇总

教学指导思想

国家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追求的理念是:

1、使学生初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在广泛的人文情境中认识美术;

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

一、关注教法学法变革

 导入环节的设计;

 入口要浅,深入浅出;

 教学环节的前后呼应;

以“问题链”串联课堂教学;

 陶情、审美、思辨的过程。

二、促进学习的成功

 引导学生兴趣与心理需求处于最佳状态;

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的组织;

 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

 激发学生自由参与、探索创新;

 激发学生更高的自我期待。

三、体现教材特点

1、贴近儿童生活

• 内容选择以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喜闻乐见的事物,力图贴近儿童生活,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加强艺术与生活的联系,调动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发掘人文底蕴

• 美术作为人文的核心学科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本册美术教材在兼顾美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的同时,选择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作品,力图全方位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教育。

3、强调设计意识

• 新的美术教材注意培养学生设计意识与创新思维,本册美术教材中呈现的内容力图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设计艺术,多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设计训练。

4、优化双基知识

• 本册教材通过不同作业形式、不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对美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基本的了解,体验艺术学习的方式方法。

四、关注知识的系统性

• 如果把教材中每一课内容当作一颗晶莹的珠子,那么纵贯教材的知识体系就像一串串璀璨的珠链。在教学中,既要关注每学期的横向内容,又要注意纵向知识体系的把握。

例:基础知识系列、设计应用系列、陶艺系列、版画系列等。

五、学习过程的引导性

• 活动性:体现课程改革特点,激发 兴趣;

• 选择性:关注不同性质学生,给学生较大选择余地。

• 创造性:艺术贵在创造,本册教材通过多种角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表现。

小学美术第九册教材知识点

一、难忘的事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唐代卢舍那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风格独具、自成体系。古代雕刻艺术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在学习知识,感受立体形象美的同时,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欣赏唐代卢舍那佛的立体造型,了解我国唐代雕刻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受到我国雕刻艺术的雄浑之美,增强民族感。

二.比例中的美感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

2、了解、认识比例美感的规律。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形成比例美感的规律。运用欣赏资料,分析比较解决。

教学难点: 画或剪陶瓶器皿造型的比例变化。运用观察、分析、示范解决。

三、立方体和长方体的透视现象

教学目的:

1、学习运用立方体、长方体的透视知识,画两种形体的透视变化。

2、提高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教学重点: 学习立方体、长方体的透视知识。通过实物演示及示范图解决。

教学难点: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及表现方法。采用分析照片和示范围解决。

四.圆柱体的透视现象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圆柱体的真实美感。

2、学习圆柱体的透视知识,了解圆柱体的透视现象,并运用于绘画实践。

3、提高学生的立体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圆柱体的透视知识,采用观察实物、欣赏图片、作品并示范解决。

教学难点: 运用圆柱体透视知识,表现透视现象。(采用范画并示范进行解决)

五.物体的结构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事物的整体结构美感。

2、学习分析物象形体结构的方法,并用于绘画之中。

3、提高学生概括地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分析物象形体结构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形体结构的知识,画实物。

六.劳动的动态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感受劳动动态美。

2、使学生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及要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画劳动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人体的动态线与重心的表现。

七.我们爱劳动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版画的形式美感,井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

2、学生在学过纸版画制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制作劳动情节的纸版画。

3、培养和锻炼学生多种手法的艺术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纸版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 制作与拓印。

八.我的家庭

教学目的: 1.通过对“我的家庭”的创作,教育学生热爱家庭、尊敬长辈,并启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美。

2.复习、巩固学过的人物画法知识,并用来创作一幅有主题的作业。3.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创作,使学生认识生活美。

教学难点: 创作的主题和人物特征的表现。

九.黑体美术字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黑体美术字的用途与结构特点,能初步按照写法要求临摹、学写黑体字。

教学重点: 黑体字的结构特点及写法步骤。

教学难点: 结构特点;笔划位置的经营.十.学习美化板报、墙报

教学目的: 初步学习美化黑板报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综合构思、合理组织版面的能力,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各种宣传活动中去。

教学重点: 版面分割与设计要求。

教学难点: 文章的部署,报头的处理,文字的格式与文题的安排等。

十一.做风筝

教学目的:

1、通过风筝的制作培养学生制作科学玩具的能力。

2、在装饰风筝图案纹样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教学重点: 第一节:完成风筝外形的制作。

第二节:运用色彩完成风筝的美化装饰

教学难点: 第一节:风筝飞行平稳、制作工艺精细。

第二节:图案的选择与绘制。

十二.纸筒人

教学目的:

1、通过纸筒人的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电视节目中以及其它艺术作品中的古今中外多种人物形象,进而创造出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达到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的目的。

2、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剪、折、卷、粘及利用其它废弃材料为自己构思、设计的纸筒人物服务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设计制作

教学难点: 精巧的构思与制作.十三.学画年画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民间艺术的教育,树立民族自豪感。

2、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民间年画的寓意、造型、色彩的特点,并运用绘制年画的方法进行摹制。

3、提高学生中国画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传统民间年画的寓意、造型、色彩的特点及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 染画的方法。

十四.学画中国画——梅花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弘扬我国民族艺术,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画梅花的方法和步骤。

3、提高学生中国画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用笔用墨的具体方法与要求。

十五.绘画中的日常生活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表现日常生活的绘画作品,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经过选择、提炼、都能用绘画的形式去表现。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认识生活、陶冶情操,并引导其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激发学生将周围生活中美的事物表现在画幅之中。

教学重点: 日常生活的情境是画家们创作的源泉,画家将生活中的事物集中,典型地反映在画面里,给我们以艺术美的享受。

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陶冶真善美的情操,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并能用绘画形式表现生活中美的事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 学 进 度 表 周 教 学 内 容 备 注《做风筝》(着色)《

二、比例与美》 知识《

二、比例与美》 实践《

三、立方体和长方体的透视》机动 “十.一” 《

四、圆柱体的透视现象》《

五、物体的结构》《

六、我们爱劳动》 新授《

六、我们爱劳动》 写生 10 《

十、学习美化板报、墙报》 报头《

十、学习美化板报、墙报》 版式《

十二、纸筒人》 制作一《

十二、纸筒人》 制作二《北京的一条街》民间美术 起稿《北京的一条街》 着色《游长城》民间美术 起稿《游长城》 着色机动 “元旦” 《

一、难忘的一件事》

本学期实际授课 19 周,机动 2 节,实际授课 节。

做风筝 1课时

教学目的:

1. 通过制作风筝,培养学生制作科学玩具的能力;

2. 在装饰风筝图案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作业要求:制作一个能够放飞的风筝。

课业类别:工艺制作课。

教学重点:完成风筝外形的制作。

教学难点:使风筝能够放飞。

用具准备:

1. 教师:风筝成品三个 刀子 胶水 棉线 方纸 彩纸 书

2. 学生:学具配套材料 胶水 彩纸 铅笔 书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做风筝

三、讲授新课:

1. 风筝的构造:利用风筝的成品演示讲解

(1)骨架:支撑整个风筝的架子

(2)蒙面:承受升力的部分,大多用纸做成,也有用绢作的。(3)尾巴:起平衡稳定的作用。也有风筝没有尾巴,靠蒙面本身起作用。

(4)提线:风筝和放飞的连线,也有调整风筝角度的作用。

(5)放飞线:起两个作用,一是产生拉力,是风筝和空气产生相对运动;二是牵引风筝升高,上升的高度取决于线的长度。

2. 风筝起飞的原理:

3. 风筝的种类: 立体风筝

几何形风筝

软翅风筝

硬翅风筝

分带风筝

4. 带领学生制作几何形风筝的制作:

(1)制作骨架

(2)糊裱蒙面纸

(3)安装提线

(4)安装尾巴和左右平衡条

(5)连接放飞线

5. 调试风筝的问题:

(1)风筝的中心影响平衡

(2)左右对称

(3)提线的位置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及制作情况

二、讲授新课: 风筝的装饰及美化

1. 图案的选择:

选用对称的纹样,如金鱼、蝴蝶、青蛙等动物或几何形图案等

2. 起稿方法:

因蒙面纸与竹条粘结处不平,所以不要用铅笔起稿,而是用毛

笔蘸浅色。

3. 着色的注意事项: 选择鲜艳及富有装饰性的色彩,由浅入深。可多是用暖色,适

当加以黑、白、灰、金、银等协调色。

三、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 形象找准,主意左右对称。

2. 充满画面,不要过小。

3. 颜色稍稠些,使蒙面纸不至于起皱。

四、学生绘制,教师辅导

五、课堂小结:

1. 展示作业成果,赏析;

2. 收拾用具。

课后小结:

比例与美感 2课时

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

2. 了解认识比例美感的规律;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业要求:用剪贴的方法表现器皿陶瓷瓶的比例变化。

课业类别:绘画习作

教学重点:了解形成比例美感的规律。运用欣赏资料分析比较解决。

教学难点:剪贴陶瓷器皿造型的比例变化。用观察、分析、示范解决。

用具准备: 1.教师:几件陶瓷器皿 课本 彩纸 底纸 剪子 胶水 不合比例的范画

2.学生:剪子 胶水 书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 启发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美的造型,美的建筑,我们感觉它美,一个是因为色彩美,形象美,再有就是它的比例美。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美感。” 2. 板书课题:比例中的美

三、讲授新课:

1. 什么是比例:最早出现在数学中,一般质量与量的比率。

2. 举例:(两支粉笔)一至10厘米,一至5厘米,它们的比例关系就是2比1(10:5)如果长得更长,短的更段,那么它们之间的比例数就会更大。

3. 比例的作用:

4. 生活中常见的比例美感

5. 不注意比例美感的后果:

6. 看书P4-5欣赏

7. 学生例举生活中比例美的事物。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谈到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到的比例中的美感,那么今天,我们要用我们的双手创造合理的比例产生美感。”

三、讲授新课:

1.分析讨平器皿的造型特点

2.剪贴方法:

3.教师示范

4.欣赏几幅学生作业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 出示多宝格,请学生按照自己的编号分别上台量格子的高与宽比例;

2. 遵照格子的比例制作自己的瓶子。

3. 完成后,将自己的瓶子贴在前边的多宝格中。

五、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

六、课堂小结:

附:板书设计

立方体和长方体的透视现象 2课时

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物体的真实美; 2. 学习运用立方体、长方体的透视知识,画两种形体的透视变化;

3. 提高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

作业要求:

1. 用铅笔完成“平行透视图”和“成角透视图”的练习;2. 运用透视知识画词典的透视变化效果图。

课业类别: 绘画习作

教学重点:学习立方体、长方体的透视知识。

教学难点: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及表现方法。

用具准备:1.教师:石膏型体 大辞典 示范图 书

2.学生:铅笔 尺子 课本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 请两名同学到黑板前画一画立方体和长方体。

2. 教师:“因为他们没有把物体的透视现象画出来,所以画不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3. 板书:立方体和长方体的透视现象

三、讲授新课:

1. 透视现象:解词

2.平行透视:出示石膏型体演示 视平线

3. 成角透视:

视平线

4. 带领学生以自己的铅笔盒为对象,分别放在视平线的上、下、左、右、正中,九个位置进行观察。

四、画法步骤,带领学生作业;

1. 立方体的平行透视图:

2. 立方体的成角透视图:

五、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 在如下作业纸中画出平行与成角透视图:

六、课堂小结: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由透视图引入实物写生内容

三、讲授新课:

1.平行透视:(教师演示)

2. 成角透视: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写生自己的词典

五、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附:板书设计

圆柱体的透视现象 2课时

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圆柱体的真实美感;

2. 学习圆柱的透视知识,了解圆柱体的透视现象,并运用于绘画实践;提高学生的立体表现能力。

作业要求:

1. 画一个表现平置圆的水杯和压力壶;

2. 画一个表现直立圆的电筒及电池。

课业类别:绘画习作

教学重点:学习圆柱体的透视知识,表现透视现象,采取教师示范的方法解决。

教学难点:运用圆柱体透视知识,表现透视现象。

用具准备:

1. 教师:圆柱体实物 石膏 书 范画

2. 学生:水杯 电筒 电池 铅笔 书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 由立方体引入圆柱体

2. 板书课题: 圆柱体的透视现象

三、讲授新课:

1. 出示圆柱体,分析其特点及用途。

(1)特点:圆柱为筒状上下为两个平行的平置圆

(2)用途:水瓶、暖壶、水管、烟筒、水桶、笔筒等。

2. 分析圆柱体的透视现象及规律:

(1)学生拿各自的水杯进行观察,教师拿圆柱体

平置圆两侧注意不是尖的

(2)分析将圆柱体(水杯)放在自己的视平线上、下观察发生的变化。

3.圆柱体透视现象的画法: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 出示范画作品

2. 写生水杯

五、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六、课堂小结: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 讲评上节作业

2. 引出新课内容:直立圆

三、讲授新课:

1. 直立圆

2. 分析圆柱体直立圆特点

(1)学生将电池在眼前有规律地左右移动观察,说出直立圆的透视现象。

(2)教师出示范画:

(3)将圆柱体斜放于桌面:

类似长方体的成角透视,近圆大远圆小;直立圆与桌面不垂直,而成角度倾斜。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此同时注意成角透视时直立圆的变化。

六、课堂小结:

1. 展示作业,讲评

2. 提示下节课用具

附:板书设计

物体的结构 2课时

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物体的整体美感;

2. 学习分析物象形体结构的方法,并运用于绘画中;

3. 提高学生概括的表现能力。

作业要求:临摹书上两幅表现物体结构的作品。

课业类别: 绘画习作课。

教学重点:学习分析物象结构的方法,通过分析实物及教师讲解解决。

教学难点:运用物体结构知识画实物。

用具准备:

1. 教师:范画 课本 暖壶

2. 学生:书 铅笔 橡皮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 讲评上节课作业

2. 板书课题:物体的结构

三、讲授新课:

1. 启发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所有物体,都是由基本形体组成的,我们以前知道哪些基本型呢?”——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锥体等。

2. 分析复杂物体的结构:

(1)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独立的基本形体,如:大衣柜(长方体),水杯(圆

柱体)等。但是绝大多数的物体都是由许多的基本形组成的,如暖壶

(2)观察分析可乐瓶:

3. 看书第10页

(1)请学生分析小木人的结构

(2)出示范画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 按步骤临摹第10页,小木人。

2. 用线要大胆,辅助线布擦掉。

五、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 复习巩固物体的结构,看书11页,分析照片的组合物。

(1)水罐:截圆锥体、截球体、圆柱体

(2)羽毛球:截圆锥体、圆柱体、截球体

(3)墨水瓶:圆柱体、棱柱体

(4)喷壶:

2. 范画:

三、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按步骤临摹第11页喷壶,不许用尺子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课堂小结:

1. 收作业,讲评

2. 下课

附:板书设计 我们爱劳动 3课时

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版画的形式美感,并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教育。

2. 学生在纸版画的制作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制作劳动情节的作品。

3. 培养学生多种手法的艺术创造能力。

作业要求:用油墨拓印一幅有劳动内容的纸版画作业。

课业类别:制作与拓印

教学重点:是学生了解纸版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制作与拓印

用具准备:

1. 教师:纸版画作品 示范用具 书 油墨 水粉用具 录 像机

2. 学生:剪子 胶水 书 铅笔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旧知识:

1. 设问:“什么是纸版画?”

三、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1. 欣赏:第14-15页作品

(1)作品的选材:从劳动的各个不同角度进行选材。

(2)作品的表现手法:版画

木刻(黑白、彩色)纸版画(剪贴版、吹塑版)

2. 纸版画的基本技法:剪贴使版面产生凸起的变化,经托印,在层次交界

处产生变化丰富的空白,形成了纸版画特殊的果。

也可用尖利的物体刻画形成凹线。所以,制版时,要巧妙的运用凹凸效果的技法。

3. 看录像,了解纸版画。

4. 作业步骤:教师演示制作过程。

(1)构思,设计人物动态,景物;

(2)画出分解图;(3)将分解图按顺序剪下,依次贴在纸上,注意先贴远处的再贴近处的。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 设计构思,制版。

2. 作品欣赏。

五、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六、小结: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发作业,回顾上节内容

二、继续制版:

1. 指出上节课出现的问题

2. 本课内容:完成版的制作。

3. 作业要求:制版完毕,注意层次。

三、课堂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1. 修改版面;

2. 注意层次。

四、课堂小结:

第三节

一、下发作业:

二、讲授新课:

1. 拓印方法:黑白、彩色

2. 拓印步骤:(教师示范)

(1)黑白:均匀地往版上滚油墨;

将作业纸覆在版上;

用刮板刮,使作业纸上均匀着墨。

(2)彩色:用一把夹子夹住作业纸和版的上部;

用水粉笔蘸色刷在所需之处,拓印;

再蘸另一种色刷在所需之处,拓印,如此做法使作业完成。

3. 纸版画欣赏。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课堂小结:

1. 展示作业,互相学习、欣赏;

2. 收拾用具。

学习美化板报、墙报 3课时

教学目的:

初步学习美化黑板报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构思,合理组织版面的能力;教育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宣传活动,为集体做有意义的工作。

作业要求:

在四开作业纸上为班级设计一期板报或自画报。要求包括版面、报头、图案、色彩、文字、标题等内容。

课业类别:工艺设计

教学重点:版面分割与设计要求

教学难点:文章的布置,报头的设计及文字,格式整体的安排等。

用具准备:

1. 教师:板报小样若干 版示范图 书 录像机

2. 学生:铅笔 尺子 橡皮 书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 教师:“每个班都有个板报组,有几个同学负责班上的板报,老师觉得班上的板报是大家的,应该由我们每个同学出力去办好它,这样才能体现出班级的力量,今天老师带咱们一起学习美化板报、墙报。”

2. 板书课题: 学习美化板报、墙报

三、讲授新课:

1. 版报的内容:包括文字、标题、报头、图案、色彩及排版等

2. 版式的设计形式:对称式、均衡式

3. 版式设计要求:

(1)报头放在显要位置;(2)主要文章要突出;

(3)文章安排层次要分明,不要太紧,留有空隙;

(4)文章排行不要太长,行距要大于间距;

(5)图案花边要适当,不要过杂,图文一致统一。

4. 文题格式:出示范图

5. 根据以上要求,请两位同学上台将老师手里的板报内容贴在黑板上,形成一幅办报设计小样,之后大家评议。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 先在草稿纸上设计出板报的形式,再放大到四开作业纸上;

2. 文字、图案位置先用方框空着。

五、学生设计,教师巡视辅导;

1. 注意四周留边;

2. 文字的格式与标题格式的排列。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发作业,回顾上节内容

二、讲授新课:

1. 报头设计:(出示报头设计范画)

(1)报头由文字与图案两部分组成。

(2)主体图案要突出,与文章主体一致。造型简单,标题醒目,少而精;色彩单纯,外形可以是基本型。

2. 文题:可以单行,可以双行,根据需要每篇文题的字体可以有变化,自形可长可扁,可正可斜,色彩要单纯。

3. 装饰:为了突出主要内容扩大宣传效果,不能过花,图案应与内容相关,力求简单、生动、活泼。

4. 色彩:整个板报的色彩不能过杂,力求做到和谐统一。

5. 观看录像,进一步掌握设计板报的方法。

三、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 按照自己预定的内容,设计出报头、标题。

2. 在文字部分将准备好的内容题目先用铅笔写好。3. 用美术字体写好标题。

四、学生设计,教师辅导:

1. 主体报头的设计

2. 文章的安排

第三节

一、发作业,回顾前一节自己设计的内容。

二、将文字部分填好,用钢笔或签字笔。注意字体统一,大小一致。

三、整理整个版面,完成板报设计制作。

四、教师小结作业情况:展示优秀作业,讲评。

附:板书设计

纸筒人 2课时

教学目的:

1. 通过纸筒人的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电视节目中及其它艺术作品中的古今中外人物形象,进而创作出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达到提高学生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

2. 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剪、折、卷、粘及利用其他废物为自己构思设计的纸筒人服务的能力。

作业要求:按照课本制作方法步骤做一个纸筒人。

课业类别: 工艺制作课。

教学重点:设计制作纸筒人。

教学难点:设计及装饰不同特点的纸筒人。

用具准备:

1. 教师:纸筒人成品若干 书 演示用具

2. 学生:书 剪子 胶水 彩纸 学具配套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的准备及摆放情况。

二、导入新课:

1. 展示纸筒人成品,提起学生兴趣。2. 板书课题:纸筒人

三、讲授新课:

1. 纸筒人制作方法:教师演示

(1)卷纸筒:

(2)设计人物形象:省略人物上肢,以圆筒为头、躯干、四肢,添加头发,头饰、帽子。

(3)装饰人形:根据所设计的人物形象配置服装及其他饰物。

尽量体现创新。

(4)头发:用纸剪成细条若干,在圆筒上一条条粘贴,卷曲成型,也可以用 毛线制作。

(5)帽子:由于设计的人物各具特色,因此帽子要根据构思设计的人物来确 定形状和颜色。

2. 欣赏第24-25页作品,启发思路。

3. 体会理解P24制作方法。

三、布置作业,提出要求:设计一个纸筒人。

四、学生设计,教师辅导: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 纸筒人的装饰:

(1)头发:卷曲成型。

(2)帽子:用彩色纸贴花纹,进行装饰。

(3)面部:装饰红脸蛋,五官剪贴时要格外仔细,突出特点。

(4)服饰:可以用一些废旧物进行装饰、美化。

2. 欣赏几件学生作品大家分析,开拓思路。

三、学生装饰制作,教师辅导。

四、课堂小结:

1. 相互观摩自己制作的纸筒人。

2. 拼出优秀学生作品,大家欣赏。

3. 收拾用具。

附:板书设计 难忘的一件事 2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唐代卢舍那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风格独特,自成体系。

2.古代雕刻艺术是我国祖先的伟大创造,在学习知识,感受立体形象美的同时,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创作难忘的一件事,向学生进行热爱生活教育,启发他们用提炼概括的方法表现周围的生活情趣,加强学生对自己的自信心。

课业类别: 绘画创作

教学重点:1.欣赏唐代卢舍那佛的立体造型,了解我国唐代的艺术风格。

2.创作构思。

教学难点:创作构思。

用具准备:

1.教师: 书 挂图 学生作业

2.学生:书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 启发谈话:“假期你们有没有外出旅游?在旅游、参观、看书、看电影时有没 有见过雕塑作品?雕塑作品有许多种:浮雕、圆雕等,它们有的雄伟壮观,有的婀娜多姿。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洞穴造像。” 2. 板书:卢舍那佛

三、讲授新课:

1. 介绍卢舍那佛像:“卢舍那”是光明普照的意思

2. 卢舍那佛像的艺术特色

(1)龙门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三代石窟之一,以奉先寺的卢舍那佛像为代表。

(2)塑像依山石而雕刻,雄伟壮观,雕刻手法流畅而圆润,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与表情,既表现庄重的一面,也表现了慈爱的一面。

(3)头部略大,而瞻仰者从下向上看时却和比例(进大远小的规律),这尊雕像是中国雕塑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4)整体组合艺术的典型。既有主题的突出,又有艺术的个性塑造,达到统一有变化的艺术效果。

3. 交流假期中最难忘的事。

4. 小组讨论构思,并请想好了的几位同学上台画一画。

四、课堂小结: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儿童画欣赏

三、讲授新课:采用学生分析、感受、讨论,教师总结的方法。

1. 学生作品欣赏:

(1)多彩的高楼

(2)妈妈的发厅

(3)游乐园

(4)旱冰

(5)神奇的冰

(6)拍苍蝇

(7)节日舞蹈

(8)邮递员

2. 交流构思。

3. 学生创作。

四、课堂小结:下节用具:剪子 胶水 书

上一篇:淘宝拍摄策划书下一篇: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总结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