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复习提纲

2024-07-27

统计学复习提纲(精选8篇)

篇1:统计学复习提纲

统计物理复习提纲

1.热力学系统的定义:

热力学研究的对象是由大量不停地作无规则热运动的微观粒子(分子或其他粒子)组成的宏观物质系统。(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物体称为外界。根据系统与外界相互作用的情况,可以作以下区分:与外界既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的系统称为孤立系;与外界没有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的系统称为闭系;与外界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的系统称为开系。)

2.热力学平衡态及其描述:

一个孤立系统,不论其初态如何复杂,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将会达到这样的状态:系统的各种宏观物质在长时间内不发生任何变化,这样的状态称为热力学平衡态。在平衡状态之下,系统各种宏观物理量都具有确定值,而热力学系统所处的平衡状态就是由其宏观物理量的数值确定的。

3.热平衡及热平衡定律:

两个各自处在平衡态的物体,令两者进行热接触,两者的平衡都会受到破坏,它们的状态都将发生改变。但是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之后,它们的状态将不再发生变化,而达到一个共同的平衡态。我们称这两个物体达到了热平衡。如果物体A和物体B各自与处在同一状态的物体C达到热平衡,若令A与B进行热接触,它们也将处在热平衡,这就是热平衡定律。

4.可逆的准静态过程的概念:

若某个过程发生后,它所产生的影响可以完全消除而令一切恢复原状,这过程称为可逆过程。如果一个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系统在过程中经历的每一状态都可以看作平衡态,这样的过程称为准静态过程。如果一个过程既是可逆的,又是准静态的,就称为可逆的准静态过程。

5.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

可用绝热过程中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定义一个态函数U在终态B与初态A之差,这个态函数U称作为内能。

系统在终态B和初态A的内能之差Ub-Ua等于在过程中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与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之和。

6.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

克氏表述: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变成有用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7.卡诺定理及推论:

卡诺定理:所有工作于两个一定温度之间的热机,以可逆机的效率最高。

推论:所有工作于两个一定温度之间的可逆热机,其效率相等。

8.热力学第三定律的两种表述:

能氏定理:凝聚系的熵在等温过程中的改变随绝对温度趋于零。

绝对零度不能达到定理:不可能通过有限的步骤使一个物体冷却到绝对零度的温度。

9.u空间及粒子状态代表点:

假设粒子的自由度为r,以 q1,q2,...,qr ;p1,p2,...,pr 共2r个变量构成的2r维直角坐标空间称为u空间。粒子在某一时刻的力学运动状态(q1,q2,...,qr;p1,p2,...,pr)可以用粒子u空间中的一点表示,称为粒子力学运动状态的代表点。

10.全同粒子系统:

全同粒子组成的系统是指由具有完全相同的内禀属性(相同的质量、电荷、自旋等)的同类粒子组成的系统。

11.确定粒子的微观状态:

若全同粒子可以分辨,确定全同近独立粒子组成系统的微观运动状态归结为确定每一个粒子的个体量子态;若全同粒子不可分辨,确定全同近独立粒子组成系统的微观运动状态归结为确定每一个体量子态上的粒子数。

12.微观等概率原理:

对于处在平衡状态的孤立系统,系统各个可能微观状态出现的概率是相等的。

13.分布的概念:

能级El上有al个粒子(l=1,2…),以符号{al}表示数列a1,a2,…,al,…,称为一个分布。

篇2:统计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统计和统计数据

掌握变量类型、数据类型、总体、样本、样本量、概率抽样方法及其特点。

第二章 用图表展示数据

了解展示数据分布的各种图形的特点,掌握数值型数据的分组中组限、组距、组中值等概念;掌握频数、频率、比例、比率等概念。

第三章 用统计量描述数据

掌握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公式及计算;掌握有偏数据分布形状的均值、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的关系。

第四章 概率分布

了解正态分布以及由正态分布导出的三个重要分布。

第五章 参数估计

掌握单总体情形下总体均值的参数估计的求解步骤;了解区间估计的基本原理;掌握置信水平的意义;掌握置信区间的长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

第六章 假设检验

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两类错误的概念及关系;掌握单总体情形下总体均值、总体比例的假设检验求解步骤;了解统计量决策与p值决策的关系;掌握假设检验结果的合理陈述。

第七章 方差分析与试验设计

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单因子方差分析检验的基本步骤;了解试验设计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八章 一元线性回归

掌握相关系数的计算及检验;理解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回归分析的基本假定;理解最小二乘法求解参数;掌握判定系数的概念及意义;掌握回归方程的检验与回归系数的检验;掌握回归分析结果的分析。掌握利用回归分析进行预测。

第九章 多元线性回归

了解多元回归分析与一元回归分析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了解回归分析中多重共线性的含义、后果以及处理方式。

第十章 时间序列预测

掌握时间序列四种成分及含义;掌握平稳时间序列预测的移动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并能对不同预测方法进行比较。

第十一章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

了解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的有关概念,掌握因子分子的数学模型及步骤。第十二章 聚类分析

了解聚类分析的原理;掌握K-均值聚类的基本过程。

篇3:统计学复习提纲

要形成写作要思路, 就要经常锻炼。列提纲是锻炼这种能力的一种好形式。在“浮想联翩”阶段, 可以用只言片语、几个字词、字母、符号等, 把所想到的东西迅速记下来。在深入思考阶段, 则已形成相对成熟的条款式的、以一级二级标题形式出现的文章的“雏形”, 可以先列提纲后写作, 也可以只列提纲不写作。

一、提纲写作范例

(一) 文题陈列: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T台本是模特展示美的地方, 可前不久两位模特在T台走秀时因相互碰撞一下, 就大打出手, 打起架来如泼妇, 真是斗秀场变成斗兽场。

读了这段新闻, 你有何感悟?请选准角度, 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 提纲示例。

美在心中 (标题)

引论——提出论点 (第1自然段) :由材料引出“心灵美才是真的美”的中心论点。

本论——证明论点 (第2-4自然段) :

第2自然段段首句:心灵丑陋的人, 即使拥有美丽的外表, 最终也会遭到世人的唾弃。材料:相貌非凡的潘安, 因贪求富贵而被后人所不齿;白雪公主的后母外表漂亮, 但内心阴险狠毒, 最终招来读者的唾弃。第3自然段段首句:心灵美丽的人, 即使没有美丽的外表, 最终也会得到世人的尊重。材料:卡西莫多, 外貌奇丑无比, 但内心善良纯洁, 最终赢得人们的赞美;宰相刘罗锅外表丑陋, 但一心为民, 廉洁奉公, 最终得到百姓爱戴。第4自然段段首句:心灵美丽的人, 即使没有美丽的外表, 最终也会实现人生的追求。材料:嫫毋丑陋无比, 却有着美好的德行, 最终协助黄帝击败炎帝, 杀死蚩尤,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貌不扬的简·爱纯洁善良, 最终收获了她所追求的平等爱情。

结论——总结强调 (第5自然段) :重申中心论点“心灵美才是真的美”, 呼吁大家做一个心灵美的人。

二、具体写作展示

(一) 文题陈列: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闻名世界的建筑物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 有一块名扬世界的墓碑。墓碑上没有姓名, 没有生卒年月, 甚至上面连墓主的介绍文字也没有。但是, 就是这样一块无名氏墓碑, 却成为名扬全球的著名墓碑。在这块墓碑上, 刻着这样的一段话:

当我年轻的时候, 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 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 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 我将目光缩短了些, 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 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 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 这也已不可能。当我躺在床上, 行将就木时, 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自己, 然后作为一个榜样, 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 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据说, 许多世界政要和名人看到这块碑文时都感慨不已。有人说这是一篇人生的教义, 有人说这是灵魂的一种自省。

要求选准角度, 明确立意, 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二) 提纲示例。

提纲1 (理一班兰忠实) :

梦想在细微处升腾 (标题)

主旨:一步一个脚印, 一开始不要有过高的期盼。登泰山台阶, 须拾级而上, 而不是越级攀登。

文体:议论文

例证:竹, 拔节, 节节高, 善于打结点, 才触摸到云端……

金字塔, 一层一层堆砌, 才成就高耸, 难道不是从细微的沙子聚成塔的吗?如果一开始就用石头堆砌金字塔, 塔就必然不能矗立。只有泥沙融合之后, 沉积成巨石, 方才堆出塔顶。

表达:用排比句加强语势, 反复论证观点, 凸显中心。

提纲2 (理一班卢国富) :

万丈高楼平地起 (标题)

主旨:楼要从底部做起, 理想要从最初点出发, 空中楼阁是不现实的。一步一个脚印, 才能走到理想的彼岸。

文体:议论文

素材:正面——穆里尼奥从教练的翻译成长为最伟大的教练;江泽民同志从一个普通士兵、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国家最高领导人, 带领中国走向更开放、更强大的美好未来。

反面——新中国成立之初, 想一下子跨入共产主义社会, 结果却使国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事与愿违, 极大地阻碍了祖国的发展。

在有时间限制的紧张的考场写作情境下, 有时候, 所拟的提纲不能达到范例的要求, 但只要有个“粗坯”, 就已经达到了有东西可写、有内容可串联的目的, 这与写提纲的要求应该切合。

参考文献

[1]陈贵英.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J].学周刊, 2011, (08) .

[2]黄芳, 夏德刚.试谈作文起步训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8, (02) .

篇4:“统计与概率”综合复习

一、 对统计中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刻导致错误

例1 为了解某校2 000名师生对我市创卫生城市工作知晓情况,从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师生进行问卷调查,这项调查中的样本容量是( ).

A. 2 000名师生对创卫生城市工作的知晓情况

B. 100名师生

C. 100

D. 抽取的100名师生对创卫生城市工作知晓情况

【错解】样本容量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数量,所以是100名师生.

【正解】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个体的数目叫样本容量,指所要考察对象的数目,不带任何单位,故选C.

二、 对事件的概念把握不准造成分类错误

例2 下列事件中,属于不确定事件的有( ).

①太阳从西边升起;②从一副扑克牌中任抽一张是红桃;③掷一枚硬币,有国徽的一面朝下;④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A. ②③ B. ①③④

C. ① D. ①②④

【错解】不确定事件是指事件一定不能发生,故选C.

【正解】不确定事件是指事件在发生前,事件的结果不能事先确定,也就是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是一定不能发生的事件,事件在发生前就能确定结果,它是确定事件.解题中不能把不确定事件与不可能事件混淆,故选A.

三、 对统计图分析不仔细造成数据看错

例3 在一次捐款活动中,某班级有50名学生,将所捐款情况统计并制成统计图,根据图1提供的信息,捐款金额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20,20 B. 30,20

C. 30,30 D. 20,30

【错解】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20人,故这组数据的众数为20.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这组数据有50个,中位数是第25和26名职工捐款金额的平均数,(30+30)÷2=30,选D.

【正解】众数和中位数是指调查对象所记录的数据,不能把数据的个数当作调查的数据.本题是统计捐款钱数,30元出现次数最多,故本题答案是C.

四、 对统计图意义把握不准造成错误

例4 图2是甲、乙两户居民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下面对全年食品支出费用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户比乙户多

B. 乙户比甲户多

C. 甲、乙两户一样多

D. 无法确定哪一户多

【错解】一年中乙支出的百分比大于甲支出的百分比,故选B.

【正解】扇形统计图是为了反映各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计算各部分的量需用总体与该部分百分比相乘.本题没有明确甲乙两家全年的具体收入,所以无法算出食品支出的具体费用,无法比较,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

五、 对机会的等可能性理解不够导致树状图画错

例5 在一个不透明的纸箱里装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球,它们除颜色外完全相同,其中红球有2个,黄球有1个,蓝球有1个,若从中摸出一个球,放回搅匀,再摸另一个球,求两球颜色相同的概率.

【错解】画树状图如下:

可得两球颜色相同的概率.

【正解】箱中三种颜色的球数目不相同,所以在摸球过程中被摸到的机会是不均等的,本题红球被摸到的机会大于黄球、蓝球,所以在画树状图时应该把它们转化为均等机会.正确的树状图如下:

由树状图可得两球颜色相同的概率为.

六、 对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机会和事件最终结果混淆造成错解

例6 掷一枚硬币,连掷三次,求有两次正面向上的概率( ).

A. B. C. D.

【错解】三次抛出的结果分别是:正正正,正正反,正反反,反反反四种情况,其中出现两次正面向上的情况只有一次,故概率为,选B.

【正解】随机事件的概率,是把事件在发生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均等机会,与满足一定条件的机会相比较,不能把事件的最终结果当作机会.正确的解答要通过画如下树状图:

由树状图可求得两次正面向上的概率为.

七、 对模拟实验的条件选择不合理造成错误

例7 端午节,妈妈为洋洋准备了4只粽子:一只香肠馅,一只红枣馅,两只什锦馅,4只粽子除内部馅料不同外,其他都相同.洋洋喜欢吃什锦馅的粽子.

在吃粽子之前,洋洋准备用如图3所示的转盘进行吃粽子的模拟试验(此转盘被等分成四个扇形区域),规定:连续转动两次转盘表示随机吃两只粽子,从而估计吃两只粽子刚好都是什锦馅的概率.转盘是一个放回的实验,故第一次转到什锦(或香肠、或红枣)后第二次还能转到.

【错解】画模拟试验的树状图为:

所以有16种情况,其中两次都是什锦馅的有4种情况,所以概率为.

【正解】设计模拟实验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要分清事件的条件,事件发生的方式,事件结果.在设计模拟实验工具时必须与原事件相关事项保持一致.本题从4只粽子中吃两只粽子是一个不放回问题,而转盘是一个放回问题,所以不能以转盘代替.正确的树状图应该为:

∴P(吃到两只粽子都是什锦馅)==.

诸如以上常见错误,都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注意把握好基本概念的本质,解题中不注意应用基本方法,解题时分析问题不仔细等一些原因造成的,只要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把握好知识的本质要点,解题中分清问题的条件,再加上细心,就可以避免出错了.

篇5:会计学论文提纲

绪论: 依法诚信纳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息息相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奋斗目标。税收是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的经济基础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税收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税收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着小康社会的实现进程。依法诚信纳税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法诚信纳税从法律和道德两个方面来规范、约束税务机关以及纳税人的涉税行为,是 依法治国 和 以德治国 在税收工作中的集中反映,是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在经济生活中的生动体现。我国的税收种类大致有:增值税 、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外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投资方向调节税、房产税....而企业所得税占国家税收的很大比例,在此仅探讨企业所得税的征收。

第二章:本论

我国有关企业所得税征收的基本现状

企业所得税概述

计税依据概述

计算应纳税额根据的标准

税率概述

记税方法

(1)查账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2)核定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税收筹划概述

合理避税的方法

内容摘要:

我国有关企业所得税征收的基本现状:

我国实施了分税制改革。新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3%。这个税率对我国大中型企业和效益好的企业是比较合适的,但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税收负担水平与原实际税负相比有所上升。为了照顾小型企业的实际困难,也参照世界上一些国家对小企业采用较低税率征税的优惠照顾办法,税法规定,对年应税所得额在3万元以下(含3万元)的企业,按18%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税所得额超过3万元至10万元(含10万元)的企业,按27%的税率征税, 另外,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在至20XX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正确理解税收筹划,做到合理避税。

企业所得税概述

内容:企业所得税是对各类内资企业和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是1993年12月13日由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的。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从事物质生产、交通运输、商品流通、劳务服务和其他营利事业取得的所得,以及取得的股息、利息、租金、转让资产收益、特许权使用费和营业外收益等所得。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为中国境内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各类内资企业或组织。具体包括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制、联营企业和其他组织。

计税依据概述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内的收入总额减除准予扣除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等项目后的余额。

计算应纳税额根据的标准

篇6:统计学复习提纲

1.成本会计的三个发展阶段:

⑴早期成本会计:①建立材料核算和管理办法;

②建立工时记录和人工成本计算办法; ③建立间接制造费用分配办法; ④制造业根据生产特点,利用分批成本计算法或分步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 ⑤组织方法。

⑵近代成本会计:始于20世纪初。

⑶现代成本会计:1945年以后。主要内容:①成本的预测和决策;②进行目标成本计算;③进行责任成本核算;④实行变动成本计算方法;⑤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应用;⑥成本会计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2.成本的经济实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和生产者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

3.成本的作用:①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②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③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④成本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4.产品的理论成本:由产品生产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以自己的劳动创造的价值。5.成本会计的对象:成本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6.成本会计的职能: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基础)、成本分析、成本考核。

第二章 成本核算的要求与一般程序

1.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⑴算管结合,算为管用;

⑵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①正确划分是否应计入产品成本;

②正确划分产品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③正确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费用界限;

④正确划分各种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

⑤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⑶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的方法;

⑷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①建立、健全的原始记录制度;

②计量验收制度;

③定额管理制度

④内部结算价格制度。⑸适应生产的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2.费用从经济内容看,分为劳动对象的耗费、劳动手段的耗费和活劳动的耗费。

费用要素: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利息支出、税金、其他支出。

3.生产费用: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凡是同提供商品或劳务给客户的过程无关的耗费就不是生产费用。

产品成本:是企业为了取得某项资产所做出的价值牺牲。

两者的区别:①前者强调的是一定利益主体的耗费,它的发生并不意味着产品已经形成,而后者强调的是为特定目的所发生的耗费;

②前者是按时期来归集的,即一定时期内为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种耗费,但它不一定能计入本期的产品成本;而后者则是按对象来归集、计算的,即某一具体对象所承担的各种耗费,无论这些费用是在哪一时期发生的。

4.成本会计计算应遵守的基本程序:①确定成本计算对象;②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③确定成本项目;④确定成本计算期;⑤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⑥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

1.2.3.4.5.6.7.8.9.第三章 生产费用在各对象之间的分配和归集

工业企业分配间接计入费用的标准有:成果类、消耗类、定额类。

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时,可采用的方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等。消耗定额是指单位产品消耗量,定额消耗是指耗用总量。

制造费用:指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

制造费用分配的原则:①相关性;②易操作和可计量性;③相对稳定性。

制造费用分配的方法:①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②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要求各种产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相差不多);③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要求产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④按计划分配率分配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车间)

辅助生产:指为基本生产车间、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方法:①直接分配法;②交互分配法;③计划成本分配法;④代数分配法。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特点:辅助生产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主要是为基本生产车间和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适用和服务的。但在某些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也有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情况。因此,为正确反映各部门耗用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的情况,就必须将辅助生产费用在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合理分配。

第四章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与归集

1.狭义在产品:指某一车间或某一生产步骤正在加工中的零部件和半成品。

2.广义在产品:指从整个企业范围来看,包括正在加工的在产品和已经完工一个或几个生产步骤,但还需要继续加工的半成品已经尚未验收入库的产品和返修的废品等。

3.有关在产品数量的核算,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①做好在产品收发结存的日常核算;②做好在产品定期和不定期的清查盘点。

4.约当产量,指将月末在产品的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或投料程度折算为完工产品的数量。

5.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有: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约当产量法(适合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且各月月末在产品结存量不稳定,其他分配方法受到限制不宜采用市)、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适合于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而且各项消耗定额比较准且、稳定的产品)、定额比例法(适合月初、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

第五章 制造成本法

1.企业的生产按工艺技术的特点划分:⑴单步骤生产,又称简单生产,指在工艺技术上不能间断的生产,或者不能 分散在不同地点进行的生产。(发电、铸件、煤气生产等)

⑵多步骤生产,又称复杂生产,指在工艺上可以间断,由若干加工步骤组成的生产。

又分为①连续式多步骤生产,指原材料要经过若干相互联系的加工步骤,才能制成产品的生产。(造纸、纺织等)

②装配式多步骤生产,指将各种原材料平行地进行加工,制成产成品所需的各种零件,再将零件装配成产品的生产。(汽车、电子、机械等)2.企业的生产按生产组织的特点划分:大量生产,指不断地重复制造品种相同的产品的生产。(采掘、酿酒、造纸)

②成批生产,指按照规定的产品批别和数量,每隔一定时期重复制造某种产品的生产。

③单件生产,指按照购货单位的要求,生产个别的、性质特殊的产品。(船舶、重型机械、专用设备制造等)

3.成本计算对象,指为计算产品成本而确定的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的承担客体。4.成本计算期,指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所规定的起讫日期。(其确定取决于生产组织的特点)5.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和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合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如发电、采掘、铸造、供水等)特点:①以企业最终完工的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②成本计算定期按月进行;③区分不同情况处理在产品成本。

计算程序:①按产品品种设置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并按成本项目分别设置专栏;

②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将费用分别按产品计入有关成本项目;

③月末,根据各种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6.分批法,又称订单法,指按照产品的批别或购货单位的订单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适合单件、小批生产,如重型机械、船舶、精密仪器制造、新产品试制、修理作业等)

特点:①以产品的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②成本计算期是生产周期;③一般不存在批内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的问题。

7.分步法,指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适合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如冶金、造纸、纺织等)

特点:①成本计算对象是各种产品的生产步骤;②成本计算对象是会计报告期;③各步骤都存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分为:⑴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按照产品加工步骤的先后顺序,逐步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本,直到最后步骤累计据算出完工产品生产成本的一种方法。(适合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

特点:能随时提供各个生产步骤完整的半成品成本资料,便于管理和控制。②

分为:①综合结转分步法。优点:可以再各生产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反映各该步骤完工产品所耗半成品费用的水平和本步骤的加工费用水平,有利于对各生产步骤的成本管理。

缺点:为了从整个企业的角度反映产品成本的构成,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必须进行成本的分解还原工作,从而增加核算工作量。

②分项结转分步法。优点:能提供各个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全面反映各生产步骤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费用和本步骤的加工费用,有利于各个生产步骤的成本管理。同时,由于半成品的成本随着实物转移而结转,能为半成品和在产品的实物管理和资金管理提供数据。

缺点:各步成本计算的工作比较复杂,因而核算工作量比较大。

⑵平行结转分步法。

特点:①各步骤的成本计算对象均为最终完工产成品;②半成品实物流转与半成品成本的结转想分离。

第六章 战略成本管理概论

1.战略成本管理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

时代特点:①需求结构发生变化;②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③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④社会、政府、顾客等

提高了对企业的要求;⑤资源短缺,突发事件不断出现。2.战略管理的核心是寻求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有成本领先和别具一格)

首要任务:关注成本战略空间、过程、业绩,关注在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特点:外向性,竞争性,长期性,全面性。

篇7:黑龙江省统计局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二O一二年二月十三日

会议的基本情况

黑龙江统计会议于2012年1月5日在哈尔滨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十八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统计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统计工作,部署2012年重点工作。会上,黑龙江省统计局局长李玉涛作了题为《抢抓机遇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全省统计工作的新跨越》的工作报告,表彰了“全省统计系统业务能手”。会议期间,大家围绕李玉涛局长的工作报告和“如何确保全省统计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工作落到实处”等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对如何继续推进统计“四大工程”建设、促进统计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等问题建言献策,提出了富有建设性、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各市(地)统计局,省农垦总统计局,绥芬河市、抚远县统计局,局机关各处室、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共一百多人出席了会议。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这次会议体现了意义重大、求真务实、主题鲜明、创新进取的特点。尤其是李玉涛局长的重要讲话,既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统计局对全省统计系统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也蕴含着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统计局对各级统计机构和广大统计人员的巨大鼓舞和殷切期望。通篇闪耀着创新的思想、进取的精神。这对统一认识、形成合力,进一步推动统计改革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次会议,代

1表们统一了思想,交流了经验,明确了任务,坚定了信念,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会议主要精神

一、关于李玉涛局长的工作报告

会上,李玉涛局长在报告中指出,2011年是我省统计系统很不平凡、积极作为的一年,也是统计工作努力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取得优异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全省统计系统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统计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统计工作全局,仅仅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核心,以服务科学发展为目标,以开展“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活动为抓手,努力践行“三个提高”,奋力推进“四大工程”建设,大力提高统计监测和服务水平,开创了全国统计科学发展的八个新局面。

在谈到2012年统计工作时,李玉涛局长强调,2012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重要一年,也是深化系统改革和发展的攻坚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为此确定了今年全省统计工作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十届十八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统计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践行“三个提高”全面实施“四大工程”建设,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核心,以提升统计工作水平为目标,以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优质统计服务为主线,继续深化统计改革,强调各项统计建设,为不断促进全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做出新贡献。按照这一思想,本着服务大局,突出中心,保持基调、扎实推进的原则,重点做好七项工作。一是全力以赴,全面实施“企业一

2套表”改革;二是攻坚克难,推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向纵深发展;三是适应要求,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情况监测工作;四是精益求精,全面提升统计分析研究工作水平;五是质量第一,努力做好各项统计调查工作;六是营造环境,着力加强统计保障能力建设;是振奋精神,大力推进统计队伍建设。

为了确保统计事业蓬勃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李玉涛局长最后要求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牢牢把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团结协作,乘势而上,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统计局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坚定的信念,共同谱写统计事业的新篇章。

二、关于会议强调的几个问题

1.“企业一套表”改革工作。会议强调统计改革是推动统计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会议要求必须充分利用“企业一套表”改革的良好基础,抓住国家建设“四大工程”的难得机遇,深入推进统计“企业一套表”工作体系、推动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促进统计资源的进一步整合。结合试点工作中数据上报、审核、汇总以及采集平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预案,从而保证工作质量,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2.统计数据质量。会议指出,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建设四大工程、推进各项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要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会议要求,各地要从维护政府统计公信力的高度,强化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责任意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我省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级、各专业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办法,规范统计生产流程,加强数

3据审核评估,强化督导检查,严格数据质量责任和责任追求制度,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统计上的弄虚作假行为。要切实强化质量意识,简历岗位责任制,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统计数据真实可信,客观准备地反映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

3.关于统计服务工作。会议强调了马建堂局长在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讲话,重申了提高统计服务水平的重要性。会议要求各地要坚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 的内在要求。在监测方面、统计分析方面、对外宣传方面做出相应的努力。

4.关于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指出,信息化是“四大工程”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企业一套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上下联动,密切配合,保证沟通渠道畅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四大工程”作为一个平台,它的数据载体都体现在基层,不管是基本单位名录库、企业一套表制度,还是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联网直报系统,都是以基层企业基础工作、基层数据填报质量为前提的。会议要求各地要结合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抓紧配备与“四大工程”建设相适应硬件设施,尤其要加强基层信息化装备水平,加大投入,更新各项常用设备,提高设备性能;要培育与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人才为伍,加强对计算机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全系统统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三、关于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会议认为,今年统计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已经明确,做好全年工作的关键是抓落实。会议要求从加强领导、全面部署、明确责任、强化监督四个方面做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会议强调,各地要按照这次会议 4

篇8:概率统计复习疑难解析

1. 题量与难度:

每年都必考一道概率大题,分值为12分,位置在第18~20题之间,难度中等或者容易.有的年份还有一道关于统计的小题,如2007年全国1卷文科13题、2007年全国2卷文科13题、2007年全国2卷理科14题(正态分布试题).

2. 加强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

概率统计大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对考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但由于题目是实际问题,叙述往往较长,不少考生读完题后对题意不甚了解,对题目中的事件及其关系也认识不清,从而无从下笔.故教师应该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各种情境的概率大题都要有所训练.

3. 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近几年高考对运算能力的考查力度有增大的趋势.对于概率题,其中的数字计算要求往往较高,考生经常算错,从而导致后面的解答也出错.为此,平时就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养成一次算对的良好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运算技能.

4. 概率大题的解题步骤:

(1)明确事件的确切含义.理科还要特别注意随机变量能取哪些值,取的各个值分别代表什么事件.(2)确定事件类型.把所求事件及其关系归结为下列五种事件中的某一种,并应用相应的公式求解:①等可能事件:P(A)=;②互斥事件:P(A+B)=P(A)+P(B);③对立事件P(A)=1-P(A);④独立事件:(A·B)=P(A)·P(B);⑤n次独立重复试验:.

5. 务必弄清易混淆概念间的差异:

(1)概率与频率;(2)等可能与非等可能;(3)互斥事件与不互斥事件;(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5)互斥事件与独立事件;(6)独立事件与不独立事件;(7)第k次试验事件A发生与第k次试验事件A才发生;(8)第k次试验事件A发生与第k次试验无论事件A发生与否试验都结束;(9)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k次与事件A第k次才发生;(10)放回抽样与不放回抽样;(11)有序与无序.

二、文科统计(第三册·选修Ⅰ)

1. 抽样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2)分层抽样.实施简单随机抽样的常用方法:(1)抽签法;(2)随机数表法.

2. 总体分布的估计: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条形图、频率分布直方图.

3. 总体期望值和方差的估计.

三、理科统计(第三册·选修Ⅱ)

除包括文科统计的全部内容外,还有以下内容:1.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望和方差;2.抽样方法比文科多了一个系统抽样;3.重要分布:(1)二项分布;(2)几何分布;(3)正态分布.4.线性回归.

四、典型高考试题分析

1. 注意事件A、B是否互斥

例1 (2001年全国新课程卷文科19题,理科18题)如图,用A、B、C三类不同的元件连接成一个系统N.当元件A正常工作且元件B、C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时,系统N正常工作.已知元件A、B、C正常工作的概率依次为0.80,0.90,0.90.分别求系统N正常工作的概率P.

错解1:系统正常工作的概率P[A·(B+C)]=P(A)·P(B+C)=P(A)·[P(B)+P(C)]=0.8×(0.9+0.9)=1.44.

错解2:系统正常工作的概率P=[A·(B+C)]=P(A·B+A·C)-P(A)·P(B)+P(A)·P(C)=0.8×(0.9+0.9)=1.44.

剖析:上述错解中,把元件B正常工作和元件C正常工作看作是互斥事件,因为不互斥,所以P(B+C)=P(B)+P(C)不成立.

正解:P=[A·(B+C)]=P(A)·P(B+C)=P(A)·=0.792.

2. 忘记先选择

例2 (2006年北京理科18题)某公司招聘员工,指定三门考试课程,有两种考试方案.方案一:考三门课程,至少有两门及格为考试通过;方案二:在三门课程中,随机选取两门,这两门都及格为考试通过.假设某应聘者对三门指定课程考试及格的概率分别是a,b,c,且三门课程考试是否及格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求:(Ⅰ)分别求该应聘者用方案一和方案二时考试通过的概率;(Ⅱ)试比较该应聘者在上述两种方案下考试通过的概率的大小.(说明理由)

解:记该应聘者对三门指定课程考试及格的事件分别为A,B,C,则P(A)=a,P(B)=b,P(C)=c.

(Ⅰ)应聘者用方案一考试通过的概率:P1=bc(1-a)+ac(1-b)+abc=ab+bc+ca-2abc;

应聘者用方案二考试通过的概率:.

(Ⅱ)因为a,b,c∈[0,1],∴2abc=[ab (1-c)+bc(1-a)+ca(1-b)]≥0,故P1≥P2,即采用第一种方案,该应聘者考试通过的概率较大.

方案一的错解1:把“至少有两门及格”理解成“恰有两门及格”,漏掉了三门都考及格的情形,错写成P1=.

方案一的错解2:—些考生没有正确理解“两门及格”这个事件,不理解要考“三门”,错写成P1=P(A·B)+P(B·C)+P(A·C).事实上,A·B仅仅表示A、B两门考试都及格的概率,而与第三门考试通过与否没有关系.

方案二的错解:很多考生都错成P2=P(A·B)+P(B·C)+P(A·C)=ab+bc+ca,原因在于忽视了为完成此事,要先选两门,然后再考这两门.而在三门中任选两门是等可能事件,因此从三门中任选两门的概率都是,所以要乘以.

3. 什么是五局三胜

例3 (2005全国2卷文科18题)甲、乙两队进行一场排球比赛.根据以往经验,单局比赛甲队胜乙队的概率为0.60,本场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即先胜三局的队获胜,比赛结束.设各局比赛相互间没有影响.

求:(Ⅰ)前三局比赛甲队领先的概率;(Ⅱ)本场比赛乙队以3:2取胜的概率(精确到0.001).

解析:(Ⅰ)“前三局比赛甲队领先”到底是什么含义?是不是要求前三局都是甲胜?

答案:三局中甲恰好胜2局或者甲恰好胜3局:.

(Ⅱ)“本场比赛乙队以3:2取胜”到底是什么含义?

这样做对吗?∵乙队以3:2取胜,∴最后一场一定是乙胜,因此.

答案:乙队在前四局比赛中胜两局且在第五局比赛中获胜.

4. 第k次试验事件A发生与第k次试验无论事件A发生与否试验都结束混淆

例4 (2008年全国1卷理科20题)已知5只动物中有1只患有某种疾病,需要通过化验血液来确定患病的动物.血液化验结果呈阳性的即为患病动物,呈阴性即没患病.下面是两种化验方法:

方案甲:逐个化验,直到能确定患病动物为止.

方案乙:先任取3只,将它们的血液混在一起化验.

若结果呈阳性则表明患病动物为这3只中的1只,然后再逐个化验,直到能确定患病动物为止;若结果呈阴性则在另外2只中任取1只化验.

求:(Ⅰ)依方案甲所需化验次数不少于依方案乙所需化验次数的概率;(Ⅱ)ξ表示依方案乙所需化验次数,求ξ的期望.

解:(Ⅰ)分别用Ai、Bi表示依甲、乙方案需要化验i次,则:

∴PA)=P (甲2乙2)+P (甲3次及以上)=0.2×0.6+0.6=0.72.

说明:本问有较大难度,一是对题意不甚理解,二是对相应于化验次数的事件不清楚,从而导致概率计算出错.比如依方案甲,只要做到第四次化验,那么无论第四次化验呈阳性还是呈阴性,都能确定谁是患病动物了(呈阳性就是第四只,呈阴性就是还没化验的第五只),从而试验也就结束,不必再进行第五次化验了.这里的P(A4)、P(B2)、P(B3)的列式都非常容易出错,比如P(A4)错为,误以为第四次化验必须呈阳性.

(Ⅱ)ξ表示依方案乙所需化验次数,ξ的期望为Eξ=2×0.6+3×0.4=2.4.

5. 多乘了

例5 (2009年全国1卷理科19题)甲、乙二人进行一次围棋比赛,约定先胜3局者获得这次比赛的胜利,比赛结束.假设在一局中,甲获胜的概率为0.6,乙获胜的概率为0.4,各局比赛结果相互独立.已知前2局中,甲、乙各胜1局.

求:(Ⅰ)甲获得这次比赛胜利的概率;(Ⅱ)设ξ表示从第3局开始到比赛结束所进行的局数,求ξ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解析:(Ⅰ)记A表示事件:甲获得这次比赛的胜利.它包含了两个互斥事件:第3局和第4局都是甲胜,第3局和第4局中恰有一局是甲胜且第5局也是甲胜.由题知.

(Ⅱ)ξ的可能取值为2,3.则P(ξ=2)=0.6×0.6+0.4×0.4=0.52,P(ξ=3)=1-P(ξ=2)=0.48.

所以ξ的分布列为

错解:很多考生没能正确理解题意,多考虑了前两局的概率×0.6×0.4而误得:

(Ⅰ)0.31104.

(Ⅱ)0.2496.P(ξ=3)=1-P(ξ=2)=0.7504.所以Eξ=2.7504.

事实上,由于前两局已经发生了,故前两局就是确定性事件而不是随机事件了,解答本题时就不应再包含前两局的情形,这是学生最辨别不清楚的地方之一.要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

6. 两个随机变量ξ、η

例6 (2008全国2卷理18题)购买某种保险,每个投保人每年度向保险公司交纳保费a元,若投保人在购买保险的一年度内出险,则可以获得10000元的赔偿金.假定在一年度内有10000人购买了这种保险,且各投保人是否出险相互独立.已知保险公司在一年度内至少支付赔偿金10000元的概率为.

求:(Ⅰ)一投保人在一年度内出险的概率P;(Ⅱ)设保险公司开办该项险种业务除赔偿金外的成本为50000元,为保证盈利的期望不小于0,求每位投保人应交纳的最低保费(单位:元).

解:各投保人是否出险互相独立,且出险的概率都是P,记所有投保人中出险的人数为ξ,则ξ~B(104,P).(题目中连随机变量是谁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考生根据题意自行设定和引入随机变量ξ,这是一个难点)

(Ⅰ)记A表示事件:保险公司为该险种至少支付10000元赔偿金,则A发生当且仅当ξ=0,,又,故p=0.001.

(Ⅱ)法1(在随机变量ξ的基础上再引入一个随机变量η):该险种总收入为10000a元,支出是赔偿金总额与成本的和.故支出为10000ξ+50000.

设盈利为随机变量η,则η=10000a-(10000ξ+50000),盈利的期望为E(η)=10000a-10000Eξ-50000,

由ξ~B(104,10-3)知,Eξ=10000×10-3,(Eξ=np)

Eη≥O⇔a≥15(元).故每位投保人应交纳的最低保费为15元.

法2(根据期望的意义解题,只引一个随机变量):设出险的人数为ξ,则ξ~B(104,0.001),

∴平均出险人数Eξ=np=10(人).

∴平均赔偿1000×10=105(元).

设每位投保人缴纳的保费为a元,则平均盈利的期望=1000×a-105-50000≥0,解得a≥15.

7. 正态分布和线性回归(这部分内容为理科独有,形式上较为复杂,但考查的却很基本,相对来讲算是好拿分的)

例7 (2007年全国2卷理14题)在某项测量中,测量结果ξ服从正态分布N(1,σ2)(σ>0),若ξ在(0,1)内取值的概率为0.4,则ξ在(0,2)内取值的概率为______.

解法一(数形结合):根据题意,正态分布的密度曲线的对称轴是x=1,

∵ξ在(0,1)内取值的概率为0.4,∴ξ在(1,2)内取值的概率为0.4.

上一篇:小学课文如梦令课后练习及答案下一篇:黑天鹅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