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课《长江两岸是家乡》

2024-07-10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课《长江两岸是家乡》(共3篇)

篇1: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课《长江两岸是家乡》

第七课 《长江两岸是家乡》

主备人 石彩丽

教学内容: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七课《长江两岸是家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家乡从而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保护家乡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认识地图图例的能力。知识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湖北省水域,三峡工程,湖北省物产和风俗的相关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课前收集与湖北省水域,三峡工程,家乡物产和风俗的相关的资料(图片、文字,有关调查表格及实物)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40-P41页内容,话题为“家乡的水”。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42-P44页内容,话题为“高峡出平湖”。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45-P48页内容,话题为“家乡物产知多少”。第四课时完成教材P49-P51页内容,话题为“”有趣的家乡风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谈话导入,初识“家乡水”

1、出示湖北省地图。师:看,这就是我们的家乡湖北省的地图。同学们,从形状上看,你认为它像什么呀?对,是一只青蛙。青蛙喜欢生活在哪里呢?对,水里。再仔细观察图例?哦,这些蓝色表示湖泊、河流和水库。看,长江穿省而过,滋养着两岸人民。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家乡的水。(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看一看、谈一谈。仔细看图,发现我省自然环境特点(引导从颜色上发现。)——多、广。水道纵横交错、湖泊众多、誉为“千湖之省”。活动二

活动探究,了解“家乡水”

1、读一读。学生阅读教材第40页小资料。生谈感受。师小结:看来,“千湖之省”真是名不虚传。

2、查一查。“千湖之省”的由来。历史上,湖北省大小湖泊的确有一千多个。这些星罗棋布的湖泊都是远古时代的大泽——“云梦泽”留下的遗迹。“泽”:聚水的地方。

3、比一比。介绍自己通过调查了解的江河、湖泊的名称、位置、特点等。在小组内交流整理后再进行全班展示。

4、找一找。在地图上把流经我省主要的河流、湖泊标识出来。(先小组合作后指名到台上标识。)长江、汉江、清江(枝江、荆江、)洪湖、东湖

5、想一想。这些河流、湖泊分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你家附近有些什么河流、湖泊?它们带给你哪些回忆?先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参与学生小组讨论。(美化环境;调节气温;提供水源、水产品等)

6、唱一唱。师播放《洪湖水浪打浪》学生试着哼唱。

7、问一问。(1)知道我们汉阳的“六湖连通”吗?(2)南岸咀为什么称为“中国角”?

8、小结:江城武汉,百湖之市。大小湖泊星罗棋布,两江三镇水网纵横,这是大武汉显著的城市特征。

活动三

引发思考,保护“家乡水”

1、读一读。

(1)湖北面积在3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目前有300个左右,大部分集中于汉江平原。(1962年以前有1066个。)

(2)新中国成立之初至今,武汉中心城区湖泊数已由100多个锐减至目前的38个;近30年,武汉市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近10年,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面积由原来的9万余亩缩减到8万余亩。

(3)你去过黑泥湖路、黄孝河路、杨汊湖、范湖吗?你看到了些什么?

2、想一想。湖泊为什么减少了?意味着什么?我们又该怎么办?生交流、讨论。

3、写一写。写一份保护家乡水的倡议书或以“家乡的水”为主题,以保护水资源为中心,举行一次手抄小报展览,唤起全体师生乃至市民节水、保水的意识。

4、小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正是家乡的水滋养了我们。我们也要更加爱护我们的家乡水。板书设计

了 解

热 爱

家乡的水

保 护

第二课时

活动一

欣赏风光,感受长江之美

1、欣赏美景(课件播放长江风光照片,同时配乐《长江之歌》。)

2、交流感受:你知道这些景色是哪儿的吗?看到了这些景色,你感觉到长江是怎样的?

3、小结: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气势磅礴,美丽动人,是我们的母亲河。活动二

回顾历史,感悟治理之需

1、看一看。回顾灾难。可是长江也会发脾气,也曾经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图片:98年长江的洪灾)(旁白:据记载,从汉代到清末的2000多年中,平均长江共发生大小洪灾200多次,平均10年1次。1998年8月,长江中上游地区受到强降水的影响,长江水位一度达到历史最高。长江多处决堤,长江水肆虐地淹没农田,冲垮房屋,人们不得不举家逃生,有的甚至还来不及逃命„„)

2、说一说。学生交流:看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3、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使长江减少灾难,永远造福于我们呢?

4、小结:为了根治长江水患,开发水利资源,早在1919年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了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1956年毛主席畅游长江后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诗句。

活动三

盘点数据,领略宏伟气势

1、原先只能是“海市蜃楼”、“美好的企盼”。今天,这个百年梦想成为现实,高峡真的出了平湖。观看三峡大坝合拢盛况。(播放新闻片段)

2、看一看。师出示三峡工程有关数据资料。

3、说一说。其中哪些数据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4、教师展示三峡工程建设中及建成后的图片。

5、探究工程功能:

(1)防洪。(看一看,算一算,感知大坝的雄伟壮观和巨大的防洪能力。)(2)发电。(找一找,说一说,电可以输送到哪些地方。)

(2)航运。(猜一猜,看一看,了解双线五级船闸,船只如何过大坝)(3)其他(如旅游、环保等)

6、写一写。这项“造福人民的伟大的工程”还体现在它有许多世界之最。说一说“三峡工程之最”并写一写。

7、小结:历经半个多世纪,工程建设16年,中国终于建成了这座世界上最宏伟的水电工程。实现了百年来“高峡出平湖” 的梦想!活动四

深入幕后,感受三峡精神

1、人们说,三峡工程是一项造福子孙万代的世纪工程,更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见证。而建造这一宏伟工程的是数以万计的平凡的“三峡人”

2、生交流自己搜集的三峡建设者和三峡移民的故事。

3、说说你从中感受到这些三峡人都有着怎样的特点?

4、小结:壮美神奇的三峡工程,充满智慧、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舍小家为大家的三峡人,无不让我们感到自豪!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祖国、对三峡工程的祝福来朗诵这首小诗结束我们今天的课!(学生齐读《水调歌头·游泳》)板书设计

防 洪 高峡出平湖

发 电

通 航

其 它

第三课时

活动一

游戏互动,导入新课

1、游戏:我来比划你来猜。老师说比赛规则:每组派一名代表上来猜,老师出示一样特产,自己组的成员可以有三次机会可以给他提示,但是不可以说出有关特产的名称和产地的字,不然就算犯规无效。

2、点生谈感受。

3、小结:刚才的这些都是我们湖北省的特产。同学们是否了解家乡有哪些物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家乡物产知多少》,一起来感受家乡的富饶。活动二

物产博览,引导探究

1、看一看。学生阅读教材中介绍的家乡物产。

2、师介绍:物产包括自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工业、农业、渔业、林业、矿产、土特产等。就让我们一起来个“物产博览会”吧!

3、学生组成“老乡团”,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物产的实物、图片及有关介绍等。

4、班级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边介绍边往黑板上贴画或写有关当地的物产、美味佳肴、小吃、土特产的名称和特点的小卡片。带有家乡物产的同学展示实物,介绍其名称及特点,还可以请同学们尝一尝。

5、学生把知道的家乡物产标记在教科书上。

6、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7、小结:看来我们的家乡湖北真是物产丰富。

活动三

物产推销,深化认知

1、家乡的名优特产,是家乡人的骄傲,怎样才能使家乡的名优物产更出名、更受人们欢迎呢?谈谈你的金点子。

2、你有什么金点子吗?小组交流或自己设计广告词。

3、反馈,比比谁是智多星?将自己的金点子和广告词在全班交流。

4、小结:从这一个个金点子里,和这一条条广告词中,我看到了大家的智慧,更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家乡物产的喜爱,对家乡的热爱!

板书设计 名称

家乡物产知多少{

丰富多彩 特 点 补充资料

学生课前调查表

第四课时

活动一

家乡的习俗

1、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习俗是一个地方特有的生活习惯,它就在家乡人的生活中,就在家乡人的一言一行里。你们对家乡的传统习俗又了解多少?

2、“老乡团”小组交流自己家乡所特有的习俗。

3、学生反馈展示。(预设:鄂西土家族有哭嫁的习俗,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汉阳的归元寺每年在农历正月十五前后就会举办庙会等)

4、读一读。大家一起来把书上50页的民俗童谣诵读一读吧!

5、小结: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地杰人灵,民风淳朴,这些有趣的民俗背后有着我们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引人无限遐思。活动二

说说家乡话

1、在春秋战国时,我们这里称“楚”,我们是“楚人”,有俗话说“惟楚有才”,说得就是我们这里的人。那你们知道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楚辞》吗?这首长篇诗歌就是用楚地的方言写作的,今天,让我们也来说说家话吧。

2、武汉话大测试。以小组抢答的方式进行。

3、方言大家猜。其实在湖北省内的其他地方还有自己独特的方言。请不同地方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家乡话。请你猜一猜他说的是什么?

4、小结:方言不通给我们带来多少的误会啊!所以说普通话很重要。但是,远在他乡的时候,听到自己的家乡话又会倍感亲切。活动三

学唱家乡戏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么多有趣的方言,那知道用我们方言所演唱的戏曲吗?

2、生阅读教材第51页,了解家乡戏。

3、师播放汉剧、楚剧、黄梅戏片段。

4、学唱黄梅戏《女驸马》(播放《女驸马》,出示唱词。全班跟学。)

5、点生表演。并请他谈谈自己的感受。

6、小结:家乡戏也充分的代表了我们家乡的风情。

板书设计

有趣的家乡风情习俗

家乡话

家乡戏

篇2: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课《长江两岸是家乡》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通过了解家乡和对三峡工程的认识,从而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了解三峡工程的概况,知道三峡工程是祖国建设的一项伟大成就,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功能。

3.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意识。

教学准备:

1.歌曲录音:《长江之歌》《我们的田野》。2.有湖北地貌有何风土人情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时数: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二、读图感知

1.课件出示湖北省地图,学生读图,思考:湖北境内有哪些江流湖泊?你由此发现了什么?(家乡湖泊众多)2.学生一边读图一边交流。

三、交流资料

1.学生分小组介绍自己调查了解的湖北江河、湖泊的名称、位置、特点等。2.教师提供收集的照片资料进行展示和讲解,拓宽学生的视野。3.指名读文中“小资料”,理解为什么称湖北为“千湖之省”?

四、说说你家附近有些什么河流、湖泊?这些湖泊和河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些什么好处?

第二课时

一、欣赏风光图片,感受长江之美

1.欣赏美景(课件播放长江风光照片,同时配乐《长江之歌》。)

2.诉说感受:你知道这些景色是哪儿的吗?看到了这些景色,你感觉到长江是怎样的?

教师小结: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气势磅礴,美丽动人,是我们的母亲河。

二、回顾历史灾难,感悟治理之需

1.了解灾难(课件播放洪灾实景资料及有关文字资料)2.学生交流:看了投影,你有什么感受?

3.论对策有什么办法能使长江减少灾难,永远造福于我们呢?

三、阅读“百年梦想”,共享成功之乐 1.阅读“百年梦想”,伟人了解之梦

2.分析原因,初步感知为什么原先只能是“海市蜃楼”、“美好的企盼”?今天,这个百年梦想成为现实,高峡真的出了平湖(课件同步出示课题“高峡出平湖”),这说明了什么?

3.观看三峡大坝合拢盛况(课件播放新闻片段)

五、了解“三峡工程”,领略工程之壮

1.知道三峡工程地理位置,出示三峡工程全景图。

2.探究工程功能(1)防洪,(2)发电,(3)航运,(4)其他(如旅游、环保等)3.观看船过船闸的过程(课件演示)4.学生谈感受

六、同唱《长江之歌》,抒发赞颂之感

1.师:同学们,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长江、赞美三峡工程。2.师生齐唱歌曲《长江之歌》。

七、引导课后查阅,探究三峡之最

设疑:这“造福人民的伟大的三峡工程”它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有许多世界之最,有许多人为此付出了努力、作出了牺牲,请大家去收集这些方面的资料,我们在下节课中学习探讨。

第三课时

(一)交流三峡之最。

(二)过渡谈话:你知道家乡的那些特产?

(三)播放音乐《在希望的田野上》,学生初步感知。

(四)分小组将自己收集的有关家乡特产的名字和特点写在纸上。

(五)推介活动:

学生每小组推选一人介绍家乡的特产,或进行实物展示。

(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拓展知识。

(七)小结。

(八)作业:继续搜集湖北有哪些特产,将所掌握的资料整理成一张卡片。

第四课时

一、谈话:你知道什么叫“风俗”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家乡的一些风俗。

二、学习新课:

(一)家乡的风俗

1.学生查阅词典,说说什么叫:“风俗”?

2.学生阅读教材49-50页,分小组说说其中风俗的由来。

3.读家乡流传的童谣,了解每个节令习俗各不相同,说说哪些是你喜欢的? 4.让学生说说本地特有的一些风俗。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清“风俗”与“迷信”的区别。

(二)地方方言与文化 1.让学生试着说说各地的方言。2.介绍湖北的三大地方戏,并插播视频。

篇3: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课《长江两岸是家乡》

教学目的: 理解空气受热上升是产生风的原因;并能运用已学的知识解释海陆风的成因.会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完成实验;能够对产生风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设,并想办法验证自己的假设;通过自己的探究,认识到自然界中刮风的现象并不神秘,而是有科学规律的.教学准备: 蜡烛,钟罩,风车,火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小风车,问学生有什么方法可以让风车转动.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风是风车转动的条件.再出示蜡烛,告诉学生有一种新的方法让风车转动.鼓励大家一起试一试.二、新课:

(一)探究钟罩内产生风的直接原因 蜡烛“吹”风车实验: 老师派发实验用品,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引进行实验(如右图).学生分组实验.问:哪些小组成功了 学生举手

问:风车转动了,风是从钟罩里吹出来的吗 生:钟罩里吹出来的.问:为什么判断是钟罩里吹出来的(不是外面的风)生:风车只有在钟罩口才转动.(赞扬学生知道找证据)问:钟罩里的风的产生和实验中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蜡烛,钟罩底部的空隙(假设).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学生分组实验,汇报自己的验证结果.(点燃蜡烛和熄灭蜡烛对比,有空隙和没有空隙对比)

让学生小结:实验中风的产生和蜡烛的燃烧及钟罩底部空隙有关.(二)探究钟罩内风流动的规律: 问:钟罩里的风是怎样流动的呢 出示投影请学生回答.(学生用电子教鞭指示说明)问: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呢 怎样做(提示可以用烟的方法.)提供蚊香,学生实验.报告发现:风都是从钟罩下面进入,从上面吹出.(发现规律)问:对上面发现的规律,你怎么解释呢 请小组讨论,然后回答.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释(可能的原因).教师补充和解释(动画演示):蜡烛燃烧让火焰周围的空气变热,变热的空气会上升,然后周围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风.教师演示实验:热空气上升实验

上一篇:透析护理综述下一篇:项目管理pmp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