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2024-07-22

浅谈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精选8篇)

篇1:浅谈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

根据目前的教学理念而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作文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检验学生语文阶段学习的成果,做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工作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的责任。那么,如何做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做共同的探讨。本文结合当下教学现状,阐明笔者的教学观点,提出自己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性

0.引言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是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难点。作文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语言的组织能力、文章结构的建构能力,题材的正确使用能力,文笔的出彩能力,感情的表现能力、素材的选择能力等等,都能够在学生的一篇文章中很好的呈现出来。可见,语文作文教学是学生中学时代的重要学习内容。但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并没有达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面提高的目的,同时衍生出了很多的教学问题。有效的解决这些教学问题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语文作文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想有效的解决问题,就要从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出发,根据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从而改变教学方法,实现作文教学形势的全面转变。

1.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首先从学生的方面来讲,学生缺乏写作的积极性,文章内容脱离实际生活,过于空泛。现在的初中生,缺乏对于事物的好奇心,似乎对于网络以外的事物没有更多的关注。面对现在学生,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着更为艰难的问题。如何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是目前作文教学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当下学生虽然有更多获取信息的途径与手段,但是,作文素材千篇一律,没有变化,更不要说生活元素的加入以及真情实感的投入。中学生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事物,通常在强迫之下采用敷衍了事的态度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内容空泛,假、大、空就成为现在学生作文的通病。

再者从老师的角度来讲,老师的教学理念没有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方法老旧,没有创新。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思想与行为用之于新时代的学生教学中,无疑是错误的。多数中学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作文教学理念,作文课的教学与平常的教学一样,没有变化。作文课是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课,需要学生进行练习与亲自的实践才能完成一篇优秀的作文,显然多数中学语文教师没有认识到这点。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上课方法脱离学生实际,没有在研究学生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教学方法是无法有效的指导教学活动的。

2.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的意义

作文是学生综合素质检测的重要标准,因而作文教学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有效的语文作文教学是学生语文素质提高的关键,在帮助学生提高的同时也促进教师自身的不断进步。通过有效的作文作文教学,学生掌握作文的技巧与能力,学会语言表达的艺术与情感表达的技巧,这对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工作能力与人际交流都有着重要的帮助。可见,有效的语文作文教学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双向发展。

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措施

3.1结合教材设计作文教学内容

根据现行的苏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来看,语文语文教学内容以单元的形式呈现,每一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而作文的内容也与单元的主题内容有关。比如第四单元的主体是“多彩四季”,课文选取了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相关的名家名作,而在单元小结中,作文训练内容则就与景物有关,要求仔细观察周围的景物,写一篇景物观察日记。要抓住景物特点,做具体的描绘。可见,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将语文平时的学习与作文的创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因此教师在设计作文教学内容的时候,一定要与平时的单元教学相结合。提前告知学生作文的内容,在单元教学是也有意识的加入作文教学的元素,将作文教学做到平时。

3.2作文主题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收集素材

作文的目的不仅仅是训练学生的能力与技巧,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如何去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因此作文的题目不能太高远,毕竟中学生的思想还不足以支撑学生进行深入的哲理性探讨。比如有的作文以“生命”“价值”“生活”等等作为主题,学生看到后一脸茫然,面对这样范围比较大的主题,学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因此,具体可感的作文题目是最为适合学生能力与思想水平的。比如苏教版语文第三单元中就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素材。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写的内容,不仅仅是大家写烦的“情”这一方面的,比如家中的动物的生活习性,家里弟弟妹妹们之间的关系,单单是刻??一个人物都是可以完成一篇优秀的文章的。再比如四季变化中人们衣着的变化,自己的成长后者是长辈们讲述的故事,这些都可以进入到作文当中。作文,就是人进行文学的创造,而文学又是人学,是在人生活的环境中寻找到创作的元素,反应的也是人的生活状态。因而,中学生的语文写作一定要进行生活化的引导。

3.3形式多样的练习模式

在中学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的作文训练时间也不是很多。在新课标的要求中,学生一学年要进行16次的写作练习,也就是说每个学期仅仅8次的机会。这个数量对学生来讲应该不是很多。优秀作文是要在不断的练习中得到提高的,因此即使没有大型的、完整的练习,小训练的形式也是不能放弃的。比如集中一段时间进行景物的描写训练,人物的刻画训练等,都应该成为作文的练习形式。随笔、日记、周记也都是可以采用的。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的重难点,通过研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品,充分考虑教材的教学内容,做出合理的作文教学设计,加之以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与形式多样的训练模式,作文教学才能实现目标,并且不断的促进学生的作文的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凌岚.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09)

【2】陈小飞.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33)

篇2:浅谈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我们教师常常在作文教学中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作文难,难作文是师生一个共同的话题,那么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呢?

一、首先应该做到“三开放”,即思想开放、内容开放、形式开放。

1、思想开放。教师要冲破传统作文教学的桎梏,肃清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把作文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人才素质培养上来。要让学生懂得文章是表现生活、再现生活,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用自己的话表达真情实感,可以弘扬真善美,也可以抨击假恶丑。

2、内容开放。习作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写出他的眼睛里的世界和跃动着的童心。

3、形式开放。不拘泥于每周两节的作文课,把作文训练延伸到课间、课外、校内、校外、家庭等活动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采取课内作文、课外练笔,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召开演讲会、读书报告会,编辑小报等多种训练形式,多渠道全方位调动小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其次是随文学习、读写结合;小学3-6年级语文共有三百多篇课文,每篇课文都是学生作文学习的范例,作文教学与训练共有六十多次次,分解到四个学年八个学期来完成,每次训练都有一个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写作技能。如果能这样,学生在小学阶段通过64次训练,就能掌握64个写作的基本方法,再加上学生自己的积累,其写作水平就能有一个质的飞跃。

教无定法,但教必有法。我们不仅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应该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小学的作文教学更应该用一定的方法来指导自己备、教、改、评的全过程。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这样一套指导方法。第一步以本为据,总结写作方法。课本是范本,每次作文指导,细心的老师不难从课文中寻找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写作方法,作为科学依据,文本结合让学生效仿训练。第二步出示“下水”范文,进一步印证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明白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不难,很容易掌握。第三步,点拔指导,让学生明确应用这种写作技能最容易出现的几种毛病,进一步加深印象,进而掌握这种写作方法。第四步,当堂作文,强调学生实际运用新的写作方法,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学生抄袭他人习作的现象。第五步,习作改评,紧扣指导重点,凡能正确运用新的写作方法作文的学生,尽可能给予满分鼓励。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不一定科学,大家可以根据各自的教学实际,总结出既合学生实际,又有个性特点的教学规律来指导作文的实际教学。

第三是扩大阅读、注重积淀。古诗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因为精练的语言,协调得押韵美,还因为它在材料的选择,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极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从内容和材料上分有叙事的,写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说理的„„从写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夸张写实„„分门别类,各具特色,不尽相同。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首诗歌就是一篇文章的大概。因此系统地进行古诗词名句训练,就是接触积累各种写作素材,学习掌握多样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可见一斑。句子是文章的单位,仔细揣摩古诗词名句的写作规律和技巧,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对学生的习作行文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四是写下水文,体验学生写作的甘苦。

在学生看来,教科书是专家、名家的文章,太神秘,且高不可攀。如果教师能运用新授的写作方法写1~2篇下水文给学生以示范,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定然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感到运用新的写作技巧其实并不难。因此教师写下水文不但可以释除学生的神秘心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也可以使教师体验写作的甘苦。还能使教师经常地练练笔,给学生以勤动笔的示范,还可以了解到学生习作实际,作文的重点、难点在哪里,学生最容易犯毛病的地方又在哪里。这样就能在备课与指导时更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突破。所以笔者提倡,凡指导学生作文,教师必写1~2篇具有示范性的“下水”文。

第五是批改作文紧扣重点,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尊重学生的意愿,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讲求实效,是鼓励学生积极习作的有效途径。

批改学生作文是老师最感困惑的事情,最容易形成两个“极端”,要么字、词、句、篇、语、修、逻、文,面面俱到,教师实在感到力不从心,也难做到;要么只阅不批,只阅不改,写上批阅日期了事,这两种方式都不可取。笔者以为,批改作文必须紧扣指导重点进行。每次作文训练都有一个训练点,翻开学生作文,便可一目了然。对运用得法的学生,老师尽可在“眉批”栏中用简短的语言予以肯定和赞许,在“尾批”处予以总结性褒扬,在评定等级与分数时尽可能往高处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行”、“我能”!至于对运用不得法的作文大可不必求全责怪,因为训练目标比较单一,一般学生稍加提示,便会明白,因而,只须予以巧妙的点拨与鼓励,便可矫正习作的问题。至于综合性的错误,如错别字、典型病句等可用少量时间集中加以解决。

六:及时反馈评讲,让学生再生写作冲动。农民种地有“三分种,七分管”之说,指导学生作文也应该是“三分导,七分评”,有效地评讲作文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1、评讲必须及时。讲评是反馈的一种重要形式,必须讲究其时效性,学生作文后一般2~3天、最多4~5天就必须反馈评讲,不能欠拖不评,拖久了就会模糊学生对训练重点的印象,冲淡学生写作兴趣,进而阻碍学生急切获取新的写作知识的欲望。

2、评讲准备必须充分。评讲的目标必须明确,评讲的方法必须不断创新,评讲的程序必须清楚,评讲的材料必须详实(讲评原始材料必须源于作文批改记载)。

3、评讲必须紧扣重点。训练什么,评讲什么,必须有针对性,不能胡子头发一把抓,正反例证也必须来源于学生习作,通过对此评讲,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新授的写作方法。

篇3:浅谈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这种无效的作文教学,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作文兴趣。不少老师对作文教学感到十分茫然,不是不愿意教好,而是不知怎么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许多成功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只有遵循写作的规律,充分凸现以生为本的原则,激发学生自觉作文的心理需求,张扬学生写作个性,才能造就形质兼美的美文。

一、命题要以学生为本,激发其写作兴趣

一个合适的作文题目,不仅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构思、立意、选材,更能帮助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厚积薄发,以题激趣,以题促思。

1. 作文命题要适合儿童年龄特点

小学生年龄小,思维、语言正在发展中,对周围人、事、景物的认识不够。因而作文题目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换句话说,作文命题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最好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第一,命题宜新。“老生常谈”似曾相识,不能激起学生作文的激情与欲望,更不利于学生写好作文。在命题时,应找准生活的耀眼点、事件的新奇点、景物的细致点、人物的闪光点拟定题目。这样所命的题目新颖别致,学生一见就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第二,命题宜小。题目大而不当让学生无处着手,也无法捉摸。他们连题目都弄不清楚,作文自然也写不好。第三,命题宜活。就是给学生少一点限制,多一点自由,让学生作文时能自由发挥。

2. 作文命题要激发儿童情趣

“趣”是个总要求。命题要有趣,要特别具有意味,让学生一见就喜欢, 一见就想写,一见就跃跃欲试,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情绪。这样,他们在作文中会说真话诉实话,一吐为快,就会真情自然流露。《家人我的* *》,要求补充“爱、幸福、欢乐、希望、烦恼、悲哀等”,这个命题就能充分挖掘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作文时,孩子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盘托出,自然他们所做的作文篇篇都生情并茂,有趣而情真。

3. 作文命题要贴近现实生活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学生生活的镜子”。小学作文命题要贴近生活,走进生活,反映生活实际,让学生喜闻乐见。换句话说,题目内容应是学生熟悉的,即亲身做过的、耳闻目睹的,怪、偏、全的作文题只会让学生望题生畏,见题生厌。避免命题成人化是作文命题改革的必由之路, 从实着眼是作文命题优化的关键。

二、精心撰写下水作文,体验学生写作的甘苦

在学生看来,教科书是专家、名家的文章,太神秘,且高不可攀。如果教师能运用新授的写作方法写1 ~ 2篇下水文给学生以示范,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定然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感到运用新的写作技巧其实并不难。因此,教师写下水文不但可以释除享受的神秘心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也可以使教师体验写作的甘苦。还能是教师经常地练练笔, 给学生以勤动笔的示范,还可以了解到学生习作实际,作文的重点、难点在哪里,学生最容易犯毛病的地方又在哪里。这样就能在备课与指导是更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突破。所以,凡指导学生作文,教师必写1 ~ 2篇具有示范性的“下水”文。

三、批改以生为本,培养其自主能力

采用多样的批改方式。作文批改的方式一般有直接批改、当面批改、 学生集体批改、学生自我批改等。采用何种批改方式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而定,突出重点,切记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参与作文批改,既可增加学生的练习作文次数,又可减轻金属负担,是提高作文批改速度和批改作文的好措施,但是不能次次如此。教师必须加强指导,要逐渐培养小学生自己改文的习惯。如就某一次学生习作,师生共同讨论批改,教师在百忙之中某一篇或几篇作文中做出各种修改符号,进行修改,让学生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改的好处,学到改文方法,学生之间再互相研究修改,发现问题及时更正,然后就重点问题、普遍存在问题及时集中讲评,等等。这样做,既可以把教师从繁重的批改中解放出来,加强作文写作方法上的进一步指导,也可以使学生从中悟出作文的方法来,当然,无论采用何种批改方式,都需要求学生把批改后的作文多看几遍,了解为什么要修改这些地方,这样修改有什么好处。老师批改作文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把作文修改好,提高写作能力,而不是越俎代庖,替学生修改作文。叶圣陶老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学校领导相信精批细改,家长也迷信,实在有损于学生的是,学生的主动性减弱了,这是最大的损害。”叶老指出: “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

四、及时反馈评讲,让学生再生写作冲动

农民种地有“三分钟,七分管”之说,指导学生作文也应该是“三分导, 七分评”,有效地评讲作文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1. 评讲必须及时

讲评是反馈的一种重要形式,必须讲究其时效性,学生作文后一般2 ~ 3天、最多4 ~ 5天就必须反馈评讲,不能欠拖不评,拖久了就会模糊学生对训练重点的印象,冲淡学生写作兴趣,进而阻碍学生急切获取新的写作知识的欲望。

2. 评讲准备必须充分

评讲的目标必须明确,评讲的方法必须不断创新,评讲的程序必须清楚,评讲的材料必须详实( 讲评原始材料必须源于作文批改记载) 。

3. 评讲必须紧扣重点

训练什么,评讲什么,必须有针对性,不能胡子头发一把抓,正反例证也必须来源于详实习作,通过对此评讲,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新授的写作方法。

实践证明,作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自主芳参与作文的全过程中,认认真真地观察,开开心心地活动,高高兴兴地体验,快快乐乐地追忆,痛痛快快地想象,真真切切地表达,从而实现作文教学的愉悦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完美统一。

摘要:作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自主芳参与作文的全过程中,认认真真地观察,开开心心地活动,高高兴兴地体验,快快乐乐地追忆,痛痛快快地想象,真真切切地表达,从而实现作文教学的愉悦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完美统一。

篇4:浅谈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阅读是一副良药,鼓励学生积累语言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丰富的知识积淀,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文章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对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在农村,大部分学生除了拥有一本语文课本之外,甚至都没有一本像样的课外读物,这就决定了农村学生不可能像城市学生一样拥有足够多的课外资源。因此,势必会造成学生阅读量低、词汇量少、缺乏逻辑性等现象,故写作文无话可说。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阅读和写作,教师需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让他们积极主动地阅读图书、报刊、杂志,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内容,定期组织一些读书班会,让学生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演讲比赛、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或通过办墙报等形式提高的写作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泛读、勤录、多背”。长期坚持,学生就不会为写作文时“无米下锅”发愁了。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平时养成将自己从不同渠道获得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的习惯,以便在写文时广泛采用。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转变写作观念

农村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浅,语言文字还没学出门道,感到习作困难自然是难免的。其实,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快感的激发剂和推动器。要想培养学生独立写作、自主写作的习惯,兴趣和自信心是不可缺少的前提。那么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第一,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第二,应当在写作课上创造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写,破除畏难情绪,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的创造想象和求异思维。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限制学生的思想,而要学会用学生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生活。第三,采取激励措施。作为教师,不但要注意拔尖的个体,还要顾及大众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不但要肯定一些文章的整体美,更要善于发现文章的局部美,并及时给予表扬,每次作文与前次作文批语进步相联系,以此激发学生对写作“有兴趣”的热情,燃烧起学生习作的欲望,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三、做好课后的“跟进”指导,注重多元评价

教师如果只注重作文前的指导,而淡化作文后的指导,仅用几句笼统的甚至俗套的评语来打发学生的作文,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很难提升。因此,“跟进”指导极为重要。每次作文结束后。首先,把平时怕写作文和写作文能力较低的学生与爱写作文和写作能力较高的学生搭配分组,每组选出典型例文两篇,预先印发布置学生修改。然后课堂上师生共同评议每组一篇,给学生评议做示范。教师在巡视时热情启发学生大胆评议,提倡不同见解互相争辩。剩下的作文由学生评改,我要求他们抓住作文中最薄弱的环节,反复修改,一改错别字和标点;二改文理不通、用语不精的句子;三改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因而评得认真、仔细,往往一篇作文评下来各种记号遍布作文,眉批尾批面面俱到,评语实在大胆。学生相互评定完后,我还提倡进行反批,也就是对对方的眉批、尾批给予质疑甚至反驳。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对作文内容和技巧的认识会更清晰更准确。实践证明,这样的互批对于作文水平不同程度的孩子多元评价确实比教师自己勾勾画画、旁批尾批之后学生看一眼就丢在一边要好得多,让每个孩子在作文后都能收获成功、自信。

篇5:浅谈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英语写作作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考的升学竞争中,它的成绩的高低直接成了影响学生能否升入理想高中的重要因素。现行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较之语音、词汇、语法的教学出现了相对滞后的现状,加上学生平时的训练较少、重视度较低,出现了写作水平较低的问题。笔者针对学生“有话不会说,有篇无力谋”的英语写作现状,进行了有效探索,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实践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课后写作训练,以期探究出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策略。

1.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英语写作方法

1.1从细处强化学生语言学习四种能力的训练

听、读、说、写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环环相扣、相辅相成。针对课本现有的素材和内容,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充分挖掘,从中找到这四种能力训练的,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进行有效指导。

关于“听”。听力在英?Z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生会读、会写的一个前提条件。教师在学生听力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要让他们能够听到相应的内容,更应该让他们将所听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学生表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写作训练的一个过程。在这个“听”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灵活领会到所听的经典篇章在语言应用方面的突出点,能够知道一些典型的词组、句式是如何进行表达的,掌握常用的时态、语态和其他语法手段。如此,通过对一个模块、一个单元、整本书内容进行一个系统的训练,在拓展了学生词汇量、知识面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感水平,从而在潜移默化中积攒了大量的作文写作素材。

关于“说”。会说英语是会写英语一个前提,也是初中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现行教材的每个单元甚至没一个模块中都有对学生“说”的针对性训练,这种训练往往是围绕着单元的主题展开的,如果学生能够在这个训练的环节中把握好,自然将所说的内容落实到字面上,也就是“写”的能力的一种体现。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规范地说、条理地说、精彩地说。从最简单的“打招呼”“见面问候语”“自我介绍”等等入手,进而掌握一些复杂的语言应用。在创设场景与条件的英语口语训练中,学生会从产生用英语说话的想法,到主动喜欢上用英语说话,从而为英语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听、说的基础之上,“读”和“写”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过程了。

1.2强化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

经过听、说、读等方面能力的强化训练之后,学生在词汇、语法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沉淀,这个时候,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习、所积累的内容进行按部就班的写作训练,但是写出来的文章缺乏生机和活力,如此,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成了一步的训练重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设置一些画图作文或者情景作文,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话、片段续写、情景想象等形式进行训练。

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多幅图示,让学生以”Lily’s Busy Day”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短文,内容要求符合图意,语意连贯,句式规范,字迹工整(在训练的过程中给出学生第一句It was May 8th yesterday.)。学生首先要看清楚图画的内容,然后通过自己对图画的观察和想象,进行写作,这样的训练方式,不仅有情境真实感,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强化针对性的课后训练,让英语写作学习更加有效

2.1要切实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

词汇作为英语写作训练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保障,要让学生的作文读起来有生机、有味道,就需要锻炼他们一种善于从众多的英语单词中提取和运用最恰当的词语进行写作的能力。因此,加强学生的词汇积累、丰富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基础性工作。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文内容的学习中、在课外素材的听力中、在课外阅读的积累中慢慢沉淀丰富学生的词汇量,通过“词汇积累大赛”、“我所制作的词汇卡”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引导学生学会对优秀篇章进行借鉴

学生在最初写作的时候,很难一下子就写出称心如意的作文,而模仿成了写作初期实效性非常明显的一种训练手段,优秀的写作范文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借鉴,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写作的技巧和套路。另外,在借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一些典型的句型、表达方式等背诵下来,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获得相应的语言知识,另一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短时间内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2.3加强学生写作实践方面的练习

如果说,在英语教学中大量词汇的积累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基础素材,模仿写作的阶段为学生提供了技巧的话,那么写作实践练习则是让学生将这些素材转化为“生产力”的一个重要阶段。教师在强化学生写作实践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形式的创新,譬如让学生编发英语短信,以微信的形式进行每天的英语“微写作”,写简单的英语小日记,师生同题同写作等等,这些积少成多的写作训练手段,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学生乐于写作的过程中,从而会慢慢地提高写作的技巧和水平。

总之,英语写作训练和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需要技巧的掌握,更需要坚持不懈的实践和训练,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在润物无声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篇6:浅谈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王 红

记得文章圣手苏东坡在给他的朋友《答俞括书》中,曾经讲过如下一段话,讲述了他写文章的秘诀。“物固有是理,患不知之。知之,患不能达之于口与手。辞者,达是而已矣。”把这段文字剖析开来,苏轼其实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天地万物都固有其自身的道理,要写文章首先要能够弄清楚、搞明白这些人事物所蕴含的道理,也就是“达理”。二是弄明白了事物固有之理,还要能够运用恰当的言词把它表达出来,也就是“达辞”。

从大文豪苏东坡的经验之谈中,我们可以知道作文教学其实最主要的应该在两个方面着力:一是达理,二是达辞。所谓“达理”就是要着力提升学生对生活中基本道理的认识。为什么学生在作文中经常会遇到自己很想写,但又写不下去的情形呢?主要是学生对所写的内容认识很不清楚、不全面、不深入。亦即“以己之昏昏而欲使人之昭昭”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同样,为什么同一素材,不同的人来写,有的人写得具体生动,思想深刻,有的人写得单薄而又平庸,这关键是对道理的认识存在差异。“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文章是思维的果实。”所以,作文教学首先要做的是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再说所谓“达辞”,言不达意的困境是自古至今所有人都存在的难题,就像苏东坡都有言不达意,不能我手写我心的担心,大诗人陶渊明也说过“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感叹。

那么,怎样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呢?其实无非两条路,一条路就是要努力丰富学生的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生活丰富了,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体验才能丰富,体验丰富了,对生活背后蕴含的道理认识才能深刻,才能写出内容丰富,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另一条路就是我们手头的语文教材,把我们的语文教材用足用好,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我这里主要谈谈第二条路,如何用足用好教材,对学生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训练。语文教材不仅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样也是写作教学的重要武库。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对教材的写作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做得很不够,许多直接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写作的资源被白白浪费了。

有人说,写作指导有三个最难,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思想最难,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最难,指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最难。不错。单纯在写作课上,去指导如何廓清思路,如何选择最精确的语言去表达,确实很难。就连鲁迅都说“思路是条暗胡同,没有哪一个,不需要经过一番痛苦摸索才能走到那一头。”那么,我们把这些写作的指导结合到具体的阅读教学中,会不会就能够化难为易呢?

先说,如何让学生从阅读中感悟深刻的道理。一个人的思想一定是由其自身对世界万物感悟而产生的,绝不是我们教师可以像知识一样传授给学生的,但也并不意味着在提升学生认识方面,我们就无能为力,至少我们可以做学生思想诞生的“助产士”。举个简单的例子:南唐中主李璟有一首词《山花子》,开头两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一般来说,我们教学中主要就讲这两句主要是写景,主要写了“清冷的秋风不断从池中吹过,荷花凋零了,荷叶也残破了。”至多,再抓一个“愁”写出了主人公看到眼前“众芳芜秽”之景,不由得顿生“美人迟暮”的忧愁。不过,如果我们深入下去,比较词人的用词,我们就会发现,一首小词其实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思维含量。词人选用“菡萏”而不用“荷花”,用“香销”不用“凋零”,用“翠叶”不用“荷叶”,词人把这一切都赋予了最美好的意蕴,而一切美好的生命终将走向消亡与残破,这难道不是一种最本质的人生之理吗?我想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都能这样深入到文本的细部,引领学生充分感悟文本深处作者所表达的道理,我想,我们的学生自然就会达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学生理与辞之间的思维就会打开,就会被激活。思维激活了,学生对道理理解深刻了,写作表达起来自然也就会顺畅起来。再说,怎样教学生从阅读中学会用语言进行表达。教材是我们用得最多的阅读材料,同样,只要我们精心研究我们的语文教材,可以用来指导写作训练的材料是俯拾皆是。比如,教学生描写,要讲究有层次的、多角度,虚实结合、正面侧面相结合、调用多种感官等等。

我们不妨看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描写雪后小山的那一段: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作者精心安排景物的层次,在空间上,从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写到山腰,层层写来,笔下生花。在时间上,从白天,再写到快落日的时候,在全段的结构安排上又是采取“总——分——总”的逻辑结构。把这些剖析开来,对学生进行写作的思维训练,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打开写作的思路。同样,在语言表达上这一段也非常有特色,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再有准确精当的炼字,像“顶”、“镶”精准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忽然害了羞”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这样,既符合叙述的逻辑顺序,又适应读者的视觉需要,生动形象,情景交融。

再看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花的段落: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花里还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先是在表达上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段写得形象生动。接着正面写完了,作者觉得还没有兴尽,于是,笔锋一转,又由实及虚。像这样虚实结合的例子。教材中很多很多,像《沁园春雪》上阕中对雪景的描写等等,如果我们平时阅读教学中就注意从写作的角度去进行挖掘,我想学生写作自然就会从中受益。

继续看茅盾《白杨礼赞》中的一段: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这一段中,作者从傲然挺立的白杨树外形联想到白杨树内在的品质,由白杨树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品质,进一步联想到敌后抗日的军民,再进一步由白杨树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拓展联想到用血谱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民族精神和意志。而且在表达上作者巧用三个“难道”的反问句式,逐层递进,步步深入,由现象到本质,由物及人,由具体到抽象,使文章内容不断丰富,思想内涵逐步深刻,立意也更加高远。

像以上这些,可以用来直接指导学生如何立意,如何表达的写作材料,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用心去研究,真正可谓比比皆是。所以,余映潮老师从读写结合的角度专门总结出了十几种读写结合的方法与策略。(PPT)我们完全可以借鉴来使用。再有像浙江绍兴的“微格作文”,湖北荆门的“微点作文”教改实验,也是从读写结合的角度进行的作文教学改革。

篇7:浅谈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刘 郡(广西区贺州市八步区灵峰镇中心学校)摘要:乡土资源,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中的课外学习资源,往往很容易被老师忽视。合理开发和利用乡土语文资源,融进课堂教学,以优化国家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就具有积极的意义。开发和利用乡土语文资源,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的天地,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利用身边生成的、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来学习的意识,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丰富他们的习作题材资源,提高他们习作能力。

关键词:乡土资源;开发和利用;激发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

乡土资源,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中的课外学习资源,往往很容易被老师忽视。国家课程虽然也尽量顾及历史文化的丰富性与多变性,但由于受到课时、观念、评价标准等条件的限制,只能是挂一漏万地选择,这就为校本课程的开发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合理开发和利用乡土语文资源,融进课堂教学,以优化国家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就具有积极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此,教师应摈弃学科本位、课程本位、课堂本位的传统意识,努力开发和利用乡土语文资源,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的天地,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利用身边生成的、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来学习的意识,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丰富他们的习作题材资源,提高他们习作能力。

一、解放学生的双眼,从乡村的自然景观中发掘习作资源

贺州市是湘、粤、桂三省区的交界地,历史上有“三省通衢”之称,有着“粤港澳后花园”的美誉。它是一个山水美丽的城市,和广西的很多城市一样,是个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有山有水的好地方。加上当前社会天翻地覆的变革等等,习作的题材俯拾皆是。教师要把学生的双眼从狭隘的课堂解放出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到熟悉的家乡去寻找美、发现美,并及时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笔触来表现美。

1.采自然景观之美

美莫过于大自然。贺州生态环境优美,拥有“华南地区最大天然氧吧”美誉的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城镇”之称的黄姚古镇、十八水等国家4A级景区,紫云洞、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国家3A级景区,以及贺州温泉、玉石林、碧水岩、富川秀水状元村、铺门石城天险、凤草长春、台阁云蒸、凤岗文塔;仁义的鱼影江村、龙岩崛古;信都的龙门夜月、狮岭回澜等一批优质旅游景区景点。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就地取材,去仔细观察平平常常的自然景物,从平常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这种亲身亲近自然的方式比起关在教室里纸上谈兵,舍近求远谈异地风貌,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同学们的青睐,也能使这种乡土课程资源更加得到有效利用。其间,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也会得到了有效地锻炼。《美丽的姑婆山》、《古老的石桥》、《黄姚美景》等习作就会“枯枝发新芽”,摆脱了那种空洞的套话、缺乏真情实感的陋习,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2.描家乡物产之富

贺州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极适合种植农作物,物产丰富。有信都的三黄鸡、红瓜子、龙眼、番薯干,八步的麻竹笋、开山的白毛茶、贺州大肉姜、富川脐橙、英家大头菜、贺街淮山、芳林马蹄、昭平绿茶等,经过仔细观察,皆可入文。中原文化、百越文化、湘楚文化等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早在明清之际,这里有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多处。较著名的有贺州市区的临贺古城、玉印浮山、方型客家围屋、文笔塔、千年桂花井;昭平县内的素有“梦境家园”之美称, 保存着目前全国最完整明清古建筑群的黄姚古镇,“广西省工委旧址”纪念馆,孙中山率师北伐途经昭平时的演讲台以及何香凝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抗战期间在黄姚古镇的旧寓所;富川县内的素有“宋明清民居博物馆”之称的秀水状元村,以及明清时代的古城、风雨桥、瑞光塔等等。境内还出土有战国时期代表岭南文化的重点文物神兽麒尊。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循季节之更迭,采四季之精华,弘乡土之文化,扬家乡之美名,这些日记便是学生以后习作的宝贵资源。

3.写家乡变化之快 以往的农村长期处于闭塞落后的局面,但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家乡面貌呈现出喜人的变化:昔日泥泞的小路如今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昔日杂草丛生的荒野如今成了一片片丰沃的良田,昔日低矮的瓦房草棚如今变成了一幢幢高楼别墅„„这一切,足以让学生感慨和自豪。这一切,也是学生写作的最好素材。在习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抓住这一契机,从培养乡土情感入手,激发学生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用笔去描绘。这样写出的作文内容具体,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如《我家门前的那条路》、《乡村工厂》、《家乡的别墅》等一些精美的习作应运而生。

二、解放学生的双手,从乡村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习作资源

家乡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乡土文化底蕴,挖掘这种底蕴,可以起到习作、育人的双重作用。教师可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将与家乡有关的中国历史故事、传闻轶事及街谈巷议,简要地记在日记本中。学生耳听八方,搜集到了不少有趣的材料,如:如铺门石城的传说、富川风雨桥的来历、黄姚古镇的历史典故„„ 1.访农家之历史

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经历过辛酸的往昔。与自然灾害的抗争、打倒土豪劣绅、修路造桥、开河平地、重建家园„„一个个凄惨的故事,一幕幕苦难的历史,催人泪下,促人奋进。对于许多成人来说,与百年不遇洪水斗争的杭育之声常常声声在耳,对工业园区如火如荼的施工场面往往历历在目。在学生的采访下,他们是怀着无比真诚、激动的心情娓娓倾诉的。于是,在学生的习作中,就会出现许多浸透着真情的作品,如《养鸭大王》、《爷爷是个劳动能手》、《农家新变化》、《崛起的工业园区》等。

2.问家乡之传闻

家乡历史传闻实际上是一种民间口头文学。夏日傍晚,暑气渐消,清风徐来,许多老人都能手摇蒲扇讲上一两个传闻故事。通过访问,学生受益匪浅。一个平淡无奇的村庄、一座老态龙钟的古桥、一棵枝叶扶疏的百年银杏、一间残垣断壁的老屋,都深藏着一个个动人的传奇故事,让学生们欣喜无比。把传闻插入习作,习作为之增色,或干脆根据传闻梗概再创作一番,也是别有风趣。如《富川风雨桥的由来》、《我收集的“古银元”》、《千年凤尾草》„„这些故事生动有趣,正是学生通过访问才将它们轻松诉诸笔端的。

三、解放学生的心灵,从乡情感悟的体验中丰富习作资源

于漪老师曾说:“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乡土文化负载着民族文化,是根之根。”是的,乡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是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的具体体现。千百年来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在历史的延续中孕育了强大的生命力。农家人自娱自乐,在继承传统中吐故纳新,移风易俗,记录下来,这就是时代的见证。贺州的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有瑶族的“盘王节”、“情人节”、“打油茶”、“长鼓舞”;壮族的“三月三”、“庙会”、“炮期”、“舞火猫”; 苗族的“芦笙踏堂舞”,还有大年初二开始的舞狮舞龙,端午节的赛龙舟,七月初七的饮银河水,中秋节,冬至吃咕噜糍等,最为有名的是每年五月初六的信都龙舟大赛。此龙舟赛,是信都镇传统的民间活动,自乾隆嘉庆年间流传至今。每年的五月初五下午五点到六点,信都的群众都会到河提接“龙船亲”。到了农历五月初六日,信都及毗邻的仁义、铺门、灵峰等乡镇的群众,会自发到信都镇河段的贺江河面上参加民间龙舟竞赛活动,年复一年,从未间断。曾有诗人作对赞颂信都当地的赛龙舟习俗: 渡水竞龙舟旌旗云动人若海 南疆歌舞日锣鼓喧天声如雷

这些古朴奇异的民风民俗令人陶醉。这些农家传统节日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贺州地区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风情浓郁。有浮山歌节、花炮节及富阳街灯节等各民族节日庆典,都体现了贺州的民风民俗,悠久历史和光辉文化。这些充满趣味的家乡风俗和乡情,为学生的习作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在对民俗乡情的体验中进一步体会到了农家之乐,陶冶了情操。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广阔的农村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资源库。我们要引导孩子去关心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去发现、领悟、认识其中深厚的地理文化和历史文化,去关心祖祖辈辈耕耘于这块土地上的普通人民、父老乡亲,还要和他们一起感受生命的快乐和痛苦,从中领悟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并将这一切融入自己的灵魂与血肉中,使之成为自我生命的底蕴与存在之根。这就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 丰厚的精神底子。

参考文献:《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等。

备注:本文是广西区贺州市八步区灵峰镇中心学校2015立项课题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刘郡,女,广西区贺州市八步区灵峰镇中心学校教导主任;研究方向: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有效教学)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6年3期)

篇8:浅谈高中作文的有效教学

一.借鉴名著, 关注生活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

首先, 借鉴名作, 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 “生活就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这句话道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作文就是写生活、写感受, 用心观察周围的一切, 如一朵小花, 一棵小草, 一只小狗, 一处自然景观, 一件细微的小事, 一个小小的微笑, 一丝淡淡的心绪, 都可能引发你的某种感受, 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冰心的《一只木屐》、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一件小事》都是观察、体验生活的范例。通过分析这些作品, 引导学生学习作家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 学习他们把那些细小忽微的事物放大, 剥开来写的见微知著的能力。其次,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我要求学生每天朗读一篇美文, 抄写一个精彩片段, 背诵一段典范文字。我利用早读或课前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轮流演讲, 题材不限, 可以介绍自己最崇拜的伟人, 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作家、诗人, 最喜欢的名言警句或者一些好的作品及作品片断, 自己有所感悟的课外知识等等, 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这样, 就激发了学生阅读各种课外书籍的兴趣, 学生的阅读量与日俱增, 不仅从有益的书中获取了生活的真知, 吸纳了精美的语言, 还增强了思辨能力, 并把它们应用在自己的作文中, 这样作文一改往日的枯燥无味, 语言有了光彩, 内容有了深度, 题材也大大地拓宽了。

因此, 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 多引导学生去观察他们平时不是很关注的事物。比如在讲细节描写之前, 我让学生注意观察晚修时间、雨后的校园、篮球场上, 把自己看到的, 听到的, 感受到的写下来, 在写这些片段的时候, 我都是以一个学生的姿态去向他们询问, 不是把它作为一次作文, 这样学生就不会有压力, 反而更能自由地去发挥, 这样, 在我的引导而非讲解下, 学生呈现了一篇篇精美的佳作。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对学生来说, 抽象枯燥的技法指导往往未必能奏效, 因此, 在每次作文讲评课上, 我不会以自己讲解为主, 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重视范文的引导作用, 让学生去独立思考, 自己总结优秀作文的标准和写作方法。例如在讲解细节描写那一课时, 我就先给学生展示作文片断:

在体育课上, 全班男生的运动细胞全部活跃起来。有些打篮球, 有些打羽毛球, 打篮球的男生都展示了自己的球技, 他们丝毫没有退让过。我们班还有一个同学, 他的射球特别的准, 所以大家都给他取了个绰号叫“炮台”。打羽毛球的男生也很厉害, 无论是单打或者双打。

烈日当空, 同学们在篮球场上奔跑, 每个人都是汗流浃背的。我相信, 只要有一个同学把衣服脱下来拧, 都会拧出一滩水来。……只见一位同学带球到白线外, 双手紧握住篮球, 双眼扫视全场。这时, 场外的观众都屏住了呼吸。突然, 篮球斜飞了出去。双方的前锋两眼都紧紧盯住射出的球, 先是一蹲, 再两脚一蹬, 同时拔地而起悬空抢球。其一球员的手较长, 抢先把球一拨, 球稳稳地传到了队友手中。拿到球的助攻队员如获至宝, 马上带球穿过守卫直闯对方禁区。对方的后卫一拥而上, 机智的助攻马上把篮球一甩, 甩出了三分线以外, 把球传给早已埋伏在此的前锋, 前锋接过球后举球, 下蹲, 瞄准, 然后, 轻吸一口气, 双手尽力把篮球向球篮投去。进了, 这下, 全场沸腾了起来, 赢的一方你拥我抱, 舞动双手, 仰天高呼, 因为这一场球赢得实在太艰难太惊险了!

通过这样比较, 学生能直观的体会到描写的好处, 也能够学会描写的技巧。

上一篇:推普周活动记录下一篇:市运管处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