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美丽的线条

2024-07-09

小班美术美丽的线条(精选14篇)

篇1:小班美术美丽的线条

小班美术:美丽的线条

活动目标

1.熟练掌握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2.学会弹珠滚画的基本方法、常规,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3.初步产生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放有弹珠的碗、广告颜料(红黄蓝绿)白纸、托盘、抹布等。

活动过程

1.谈话、提问引出主题。

老师以谈话的方式,逐一提问:

(1)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它叫什么?噢,是弹珠,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玻璃球。

(2)看看这又是什么?(颜料)什么颜色?有什么用途?你喜欢吗?

分析:谈话的方式作为开场,给人的感觉很亲切,从而认识了弹珠及颜色。

2.让幼儿探索如何去玩玻璃弹珠。

(1)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份弹珠,我们来玩一玩,看看谁玩的方法多。

(2)你们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玩的?幼儿举手发言。

分析:给孩子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3.欣赏观察色彩组合图,体验色彩的美。

今天,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好看的图画,你们知道它们是用什么画的吗?幼儿欣赏,猜测用什么作画。

分析:教师通过电脑屏幕让幼儿来欣赏用弹珠滚画做出来的色彩图,培养孩子的审美情感,给孩子以美的感受,激发孩子用弹珠绘画的兴趣,为下一环节作铺垫。

2.教幼儿弹珠滚画。

你们看老师是怎样用玻璃球作画的?教师示范弹珠滚画的步骤:

(1)将白纸放在托盘里。

(2)取一个弹珠充分蘸满一种颜料后放在托盘里,用抹布擦擦手。

(3)两手端住托盘,让弹珠在托盘里均匀滚动。(左右滚动,上下滚动,四面八方都滚动)

(4)用同样的方法蘸其它颜色滚动,然后把珠子放回的颜料里。

你们看,白色的纸变成什么了?(漂亮的图画)

分析: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讲,教师的示范是有必要的,孩子的年龄小,经验少,这样的美术活动也许是第一次接触,教师通过这节课要让孩子学会滚画的基本方法和常规。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操作。

师:你们想玩吗?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份材料,小朋友轻轻地走到座位上,按老师刚才的方法来玩一玩吧!

分析:幼儿喜欢自己操作,在玩中去体验、感受线条的色彩美丽以及活动带来的愉悦、满足感、成就感。

4.教师评价:你们用弹珠做的画真漂亮,我们来欣赏一下吧!展览幼儿的作品。

活动延伸

老师将幼儿的弹珠滚画剪成不同的图案,如:服装图案,动物图案,各种形状图案等等,贴在彩色的卡纸上,家长也可以将孩子的作品装入相框,成为家居挂饰。

分析:怎样让画更加美,看上去舒服,老师可以进行简单地加工,真正成为一幅作品,幼儿看到自己绘画,有一种成功感,从而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

活动反思

这节弹珠滚画活动,打破了传统的绘画工具:水彩笔画画,油画棒画画,让幼儿大开眼界。在玻璃球滚画中,孩子们用老师提供的颜料和弹珠在画纸上自由滚画,探索颜色在画纸上的神奇变化,更大地激发了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孩子们会对这些画产生强烈的兴趣,因为它们都是自己画的。如《纲要》中所说:“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绘画活动,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整个画面没有刻意雕刻的痕迹,孩子们在一个有趣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让幼儿在玩中学。

篇2:小班美术美丽的线条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教案:美丽的线条

一、设计思路:

艺术活动“美丽的线条”是一个任何年龄阶段都可以尝试的教学活动,然而针对小班幼儿的身心特点,结合《纲要》“通过艺术活动激活兴趣,发挥艺术活动的愉悦功能”,我把活动重点落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各种不同的材料变出美丽的线条”,在“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充分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同时,活动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幼儿逐渐认识“红、黄、蓝”三原色,帮助幼儿积累必要的色彩知识。

活动的难点在于:帮助幼儿自主、有序的操作各类材料

针对此难点,我将注重材料种类与量的把握,并根据操作的难易程度考虑环节的先后顺序、材料的合理摆放等。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主、有序的活动氛围,愉悦幼儿的情感、丰富幼儿的知识。

二、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同的材料“变”出美丽的线条。

2、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3、认识红、黄、蓝三原色。

(二)活动准备:

红、黄、蓝三原色颜料、筐子、珠子、勺子、画纸、棉签、毛巾等各类操作材料

(三)活动过程:

1、引入主题,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空白盒子:我有个白白的空盒子,今天就用它和小珠子给大家变个好玩的魔术!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怎么变的?变出了什么?

2、教师变魔术:

1)教师将珠子放入空白盒子中,来回滚动。2)教师展示盒子:请小朋友看看变出了什么?(初步感知线条与红、黄、蓝三原色)3)幼儿观察后自由说说

www.hoing.net

4)帮助幼儿明确操作要点 5)幼儿尝试操作

3、引导幼儿尝试用各种材料变出“美丽的线条”

1)教师启发:刚才我们用盒子和珠子变出了“美丽的线条”,还能用其它方法变吗? 2)幼儿想想、说说„„

3)教师引导:我们准备了好多东西,请你试一试,能不能用它们变出美丽的线条。等会儿把你的好办法告诉大家„„

4)幼儿自主选择操作材料,教师巡回辅导提供适度的帮助。5)引导幼儿尝试不同的操作材料,积累丰富的活动体验。(以个别交流的方式帮助幼儿区分红、黄、蓝三原色)6)展示幼儿的操作成果

4、欣赏作品,引导幼儿分享、交流操作成果。

1)师生观看操作成果,教师针对具体情况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并引导幼儿交流内心的感受,帮助幼儿肯定自己、欣赏同伴„„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帮助幼儿明确红、黄、蓝三原色。

5、延伸活动:

篇3:小班美术美丽的线条

活动背景:每个孩子对美劳活动和工具材料都十分感兴趣,他们喜欢探究。由于幼儿的能力有限,他们多以涂鸦的方式绘画,喜欢运用想象,通过绘画传达内心情感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他们常常边画、边想、边说,喜欢模仿他人的作品。因此,我们鼓励幼儿通过游戏的形式,尝试学习使用工具绘画。

活动目标:(1)认识直线、曲线,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和汽车玩具,大胆地表现线条。(2)在游戏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一、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

(1)对美术活动感兴趣,喜欢用颜色涂鸦。(2)能够掌握几种美术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2. 物质准备

(1)PPT课件、白板。(2)不同类型的玩具小汽车、白纸若干。(3)调好的红、黄、蓝、绿的颜料盘若干,抹布。

二、活动过程

1. 音乐游戏导入

(1)幼儿一同开着小汽车入场,进教室。

(2)出示两辆小汽车,播放小汽车发出的声音引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2. 小汽车画画

(1)通过观看影像,认识直线、曲线。(1)小汽车依次开出,观察这两辆车的行走路线。(2)学习、认识线条的名称。

(2)通过观看、操作,学习直线、曲线的绘画方法(此为重点)。(1)教师开动小汽车在白板上分别演示(如图1和图2所示),幼儿观察汽车行驶的线条,强调绘画方法。(2)使用录像功能,让幼儿再次学习直线、曲线的绘画方法。(3)巩固直线、曲线的绘画方法。

让幼儿在白板上开一开小汽车,并说一说自己开出了什么样的线条,小汽车开出的线路像什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表达。

3. 好玩的线条

难点: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和汽车玩具,大胆表现线条。

(1)桌上放着各种颜色的纸张,出示调好的颜料盘。让幼儿表现在纸上开车的场景。例如:在宽宽、直直的马路上开—让车轮画出直线;在弯弯的小路上开—让车轮画出曲线等。

(2)幼儿也可自由结合成小组,用玩具汽车蘸上自己喜欢的颜料在纸上玩开车。

(3)幼儿相互欣赏用汽车画出的美丽图画,可以说一说它们像什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表达。

(4)展示作品。

4. 活动延伸

将不同材料投放在活动区,请幼儿继续游戏、探索,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来绘画线条。

三、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前,笔者在设计上做了一些思考:首先,白板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不要为用白板而突出设计,白板应该为教学服务。其次,教育活动要突出教学为主的特点,以游戏性、趣味性为主,帮助幼儿轻松地学习知识。

1. 遮板的使用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遮板可以让幼儿猜想里面的背景图,不但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而且还增添了神秘感,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恰当使用PPT课件

PPT课件再加上必要的动画效果,丰富了教育活动。为了更好地让白板服务于活动,设计出必要课件,帮助幼儿突破活动的重点、难点。

3.过程回放,呈现脉络

在教学活动中,笔者将示范小汽车行走过程录制下来,在之后回放小汽车行走的路线,特别是在示范后利用回放功能让幼儿边看边练,使幼儿清晰地看到直线、曲线是如何绘画的,进一步明确了线条的绘画方法,突破了绘画直线、曲线的认知难点。

4. 幼儿与白板的互动

幼儿在活动中拿着小汽车在“草地上”开来开去,这种操作让幼儿感到更有趣、更真实,从而在游戏中巩固了直线、曲线的绘画方法。

5. 不足

篇4:小班美术活动案例:美丽的线条

1.熟练掌握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2.学会弹珠滚画的基本方法、常规,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3.初步产生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放有弹珠的碗、广告颜料(红黄蓝绿)白纸、托盘、抹布等。

活动过程:

1.谈话、提问引出主题。

老师以谈话的方式,逐一提问:

(1)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它叫什么?噢,是弹珠,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玻璃球。

(2)看看这又是什么?(顏料)什么颜色?有什么用途?你喜欢吗?

分析:谈话的方式作为开场,给人的感觉很亲切,从而认识了弹珠及颜色。

2.让幼儿探索如何去玩玻璃弹珠。

(1)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份弹珠,我们来玩一玩,看看谁玩的方法多。

(2)你们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玩的?幼儿举手发言。

分析:给孩子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3.欣赏观察色彩组合图,体验色彩的美。

今天,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好看的图画,你们知道它们是用什么画的吗?幼儿欣赏,猜测用什么作画。

分析:教师通过电脑屏幕让幼儿来欣赏用弹珠滚画做出来的色彩图,培养孩子的审美情感,给孩子以美的感受,激发孩子用弹珠绘画的兴趣,为下一环节作铺垫。

2.教幼儿弹珠滚画。

你们看老师是怎样用玻璃球作画的?教师示范弹珠滚画的步骤:

(1)将白纸放在托盘里。

(2)取一个弹珠充分蘸满一种颜料后放在托盘里,用抹布擦擦手。

(3)两手端住托盘,让弹珠在托盘里均匀滚动。(左右滚动,上下滚动,四面八方都滚动)

(4)用同样的方法蘸其它颜色滚动,然后把珠子放回的颜料里。

你们看,白色的纸变成什么了?(漂亮的图画)

分析: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讲,教师的示范是有必要的,孩子的年龄小,经验少,这样的美术活动也许是第一次接触,教师通过这节课要让孩子学会滚画的基本方法和常规。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操作。

师:你们想玩吗?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份材料,小朋友轻轻地走到座位上,按老师刚才的方法来玩一玩吧!

分析:幼儿喜欢自己操作,在玩中去体验、感受线条的色彩美丽以及活动带来的愉悦、满足感、成就感。

4.教师评价:你们用弹珠做的画真漂亮,我们来欣赏一下吧!展览幼儿的作品。

活动延伸:

老师将幼儿的弹珠滚画剪成不同的图案,如:服装图案,动物图案,各种形状图案等等,贴在彩色的卡纸上,家长也可以将孩子的作品装入相框,成为家居挂饰。

分析:怎样让画更加美,看上去舒服,老师可以进行简单地加工,真正成为一幅作品,幼儿看到自己绘画,有一种成功感,从而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

活动反思:

篇5:小班艺术活动:美丽的线条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尝试随乐合拍的表演生活动作。

2、体验家庭的生活温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事先引导幼儿观察家长炒菜、煮饭的场景。

2、物质准备:音乐《办家家》播放器。

活动过程:

(一) 节奏游戏“炒小菜”

教师念白:系 上|围 裙|扎 起|袖 子|

× ×|× ×|× ×|× ×|

端 起|小 锅|拿 起|小 铲|

× ×|× ×|× ×|× ×|

炒小 菜 |炒小 菜|

×× × |×× ×|

炒好 小菜 |开饭 了|

×× ×× |×× ×||

(二) 引导幼儿完整的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1、第一遍: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内容和情绪。提问:歌曲里面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办家家时的心情是怎样?

2、第二遍: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歌词内容。提问:小朋友扮家家时是怎么玩的?做了哪些事情?

3、第三遍: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表演,鼓励幼儿在念白处跟念歌词。

(三)幼儿听音乐玩娃娃家的游戏,在音乐的最后,给娃娃喂饭;可引导幼儿编几句哄娃娃吃饭的话。

(四)教师简要评价,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提供办家家的游戏材料,让幼儿边唱,边表演。

三、户外活动:

1、体育游戏:小坦克 见领域活动指导P26。

篇6:小班艺术活动:美丽的线条

妈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但孩子对妈妈的了解却很少。让孩子初步地了解妈妈的工作,了解妈妈工作的辛苦,引发幼儿关心妈妈情感的基础,由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清楚地表达自己对画面的理解。

2.用画面的方式表现妈妈抱着自己的温馨情景。

重点难点:

观察画面,清楚地表达自己对画面的理解。

活动准备:

活动前请家长帮忙发一张抱着孩子的照片的电子版给教师,幼儿用书《妈妈和我》,教学电子资源《妈妈和我》,图画纸、水彩笔、油画棒、彩色蜡笔。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一起欣赏幼儿用书封底的名画《母与子》和两幅幼儿作品。

1.画里有谁?

2.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3.画里的妈妈是怎样抱小宝宝的?

4.小宝宝胖嘟嘟的手在做什么?

5.小朋友的作品里妈妈坐在什么地方?她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

二、教师播放电子资源中其他“母与子”的名画,请幼儿欣赏。

三、教师播放家长抱着孩子的照片,请幼儿进行分享。

1.这是谁和自己的妈妈呢?

2.你的妈妈是怎么抱你的?

3.妈妈抱着你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四、给幼儿发放图画纸和画笔,请幼儿画一画妈妈抱着自己的样子。

五、延伸活动:语言《我的妈妈》

活动反思:

篇7:美丽的线条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

1、通过活动提高幼儿参与劳动的积极性,愿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在捡捡、数数、看看的过程中,体验劳动和学习的乐趣。

材料准备:

垃圾桶

活动设计:

1、活动前谈话。

2、带孩子到室外,引导幼儿观察地面:

师:你在地上看到了什么?

问:地上怎么会有树叶呢?

师:地上有这么多的树叶感觉怎样呀?树叶总飞来飞去,感觉不舒服也不干净,所以我们来捡树叶吧,让操场变得干干净净,好吗?

3、幼儿捡树叶

4、引导幼儿边捡边看边数边说,体验劳动的快乐

5、活动小结,洗手

反思和建议:

篇8:美术教学中中国画的线条解析

一、线条在中国画中的作用

(1) 造型手段。中国画在长久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与线条的运用分不开, 线条是中国画重要的造型手段之一, 被广泛运用于中国绘画, 是最基本的艺术造型语言。它不仅呈现物体的造型, 也传达情感, 寄托思想。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是人物画的高手, 其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 都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 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线条造型艺术。

(2) 情感载体。线条是中国画传达情感的重要手段。“线是作者的心声, 是迹化了的意。”它通过起伏、圆厚、力量等形式, 向读者传达思想情感。通过线条表现出的节奏感传达着情感的起伏, 圆厚表现出的立体感体现着情感的厚重, 笔力的不同则表现出作者独特的情感表现形式。看似简单的线条体现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引发读者无限的遐想。

二、中国画线条的外在形式

(1) 具形。最初的中国画中线条运用的基本形式是具形, 即运用毛笔的线条来状物绘形, 线条粗犷而流畅。它对于后来文字的出现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随着中国画艺术的不断发展, 线条的运用呈现出多元性, 在其形象表现形式后蕴藏着抽象的内涵。

(2) 骨干。线条之于中国画, 就仿佛骨干之于一个人。线条从初始的“具形”中解放出来, 它与所描绘的“物件”脱离了依附关系, 它源于物件又高于物件, 它使中国画立体起来, 拥有了血肉和灵魂, 具有了更多的生动性。

(3) 情意。随着中国画的不断发展, 线条越来越被赋予更多内涵, 通过线条的粗线、方圆、曲直等, 传达更为抽象的内涵, 传情达意。透过线条的不同组合形式传达不同的情意, 例如渐变、交叉、分割等, 使线条呈现出多样性, 越来越灵动, 使中国画传达的情意更丰富、意味隽永。

三、中国画线条的审美内涵

(1) 统一美。线条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它不是单一的、单调的、枯燥的美, 在多样化中呈现出多样化的美。线条由于摆脱了物像的依附关系, 更多地追求物体之外的内涵, 于是线条便具有了脱离物体本身之外的审美价值。这些脱离物像之外的内涵在多样性中体现出统一的美。

(2) 和谐美。线条的运用往往在多样性中形成对比, 在对比中寻求和谐的美。对比是线条艺术常用的艺术手段。通过线条的艺术组合, 可以产生鲜明的对比效果, 在对比中形成差异感, 而差异感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和谐美。例如, 笔力的轻重、缓急, 线条的曲直等, 都是为了达到对比中的和谐, 使中国画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3) 神韵美。中国画的鲜活之处在于具有生命力, 而生命的本质在于画作传达出来的神韵。神韵指作品的神形兼备。线条表现的不仅仅是外在的形体美, 更传承了中国画的精神美, 它不是对物像的临摹与再现, 而是对中国画艺术精神内涵的延续与创造, 它从多个维度展现人类的精神美, 呈现出东方中国独特的神韵美, 是东方生命的独特生命质态。它表现于线条, 发之于肺腑。

四、中国画线条的发展趋势

(1) 写意。线条的运用境界越来越高, 从原始的具形逐渐向写意发展, 侧重于表现作者的情感思想, 从形象向抽象化表达发展, 在线条的笔力、组合、用色中传达意味, 使线条重构艺术形象, 而这种艺术形象的形成需要抽象思维的重构。“儿童初学涂鸦与原始人类的绘画都选择了线。而古今中外的画家也无一例外地用线条来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感受。”

(2) 传神。中国画传达着艺术家的精神, 是艺术家精神世界形象或抽象的表现, 而线条是艺术家传达精神的手段, 传达着艺术家的人生观、世界观、自然观等, 展示着不同艺术家的精神世界, 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秘钥。

(3) 传情。虽然线条随着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在不断发展, 但中国画借助线条来传达情感是永恒的。无论是中国画的自身发展, 还是外来绘画艺术的融合与影响, 中国画借助线条传达情感的趋势是不变的, 这是线条的艺术使命, 而线条是中国画永恒的艺术语言。

(4) 融合。中国画是世界绘画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 线条作为中国画的重要艺术手段, 融合是其大的发展趋势, 中国画对世界绘画艺术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同样世界绘画艺术对中国画的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 中国画线条必然要受世界绘画艺术的影响, 最终与世界各民族绘画艺术实现融合。

五、结束语

总之, 线条是中国画的重要艺术手段, 要充分认识线条的作用与表现形式, 用线条表现出中国画独特的审美内涵, 使线条的运用适应绘画艺术的发展趋势, 融入到世界艺术大熔炉中。

摘要:在中国画线条艺术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有关线条的绘画方法, 还要引导学生对线条在中国画中的作用、表现形式、审美内涵、发展趋势等形成全面认识。中国画线条是一种重要的造型艺术, 是情感载体;它在中国画中的运用从具形发展到骨干、情意;体现出统一美、和谐美、神韵美;展现出写意、传神、传情、融合等趋势。

关键词:中国画,线条,表现形式,审美内涵,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卢晓波.试论中国画线描的艺术表现[J].美术大观.2010 (08) .

篇9:谈美术课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

“手绘线条图像”这一概念在以往的教材、教参中从没有出现过,甚至在其他辅助书籍、专业书籍中也没有,实际上这是为了配合新课标,配合新的美术教学理念而创设的一个词汇。之所以提出这个概念且称之为“手绘线条图像”而不称作“图像传达”、“线描”或“手绘图像”,是为了区别于摄影、传统线描等所呈现出的图像。

手绘线条图像不是新生事物,是人类远古时期就运用的最基本的绘画手段,是人们从幼儿时期就开始运用其作为传达和表现造型的方法。如果手绘线条经过一定训练后带有一定的专业性,也可以归到美术专业称谓的各种线当中去。所以说,它是基础训练,它与美术的专业训练并不是脱节、毫无关系的。

那为什么人们在长大后,对这种手绘线条越来越不敢画或不会画了呢?因为过去中小学对其方法、技巧及其形式美未予以总结归纳、进一步提高,而是以高难的、专项的美术技法顶替之,造成儿童使用方法的幼稚、低级,高级的专业美术技法又学不会,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产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敢和不会运用图像表达的负面影响。

定义中提到“以现有的纸笔通过手绘线条呈现的图像”,顾名思义也就是徒手绘画、以线造型。学生可以随便用什么纸、笔都能画,如:铅笔、钢笔、碳笔、粉笔等都可以。但我们理解时不要拘泥于它的字面,如:用砖头在石头上、墙上画,用小木棍在沙地上、雪地上画等等,这些所创造出来的画面都是手绘线条图像。定义虽说用现有的纸笔来创作,但它的内涵不应仅拘泥于此,还要更深、更广。如:在雪地上用脚蹭出来的线我们不能说它是“脚绘线条”。定义是为了让我们理解得更直接、更明了、更简洁,但如果我们只将它理解到字面而不去深挖掘,就会学得浅显、呆板、片面,教师用这种理解来教学生就会使学生思想僵化,缺乏创新性。

手绘线条图像具有叙事、说明、交流、抒情、记录等多种功能,是人类除了口语、文字以外的“第三语言”。例如:用手绘线条记录你一天的生沽(如图1)。叙述或记录一件事的过程,应抓住事物的主要环节。如果放大其中某一片段就是我们平时的生活场景描写,相当于作文中的场景描写(如图2);如果再放大某一细节就是特写,如:人物肖像画、静物画。如此联系起来,我们就知道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并不脱节,他们之间不是各自独立、毫无联系的。

学生“手绘线条图像表达”作业的注意要点:

1.画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回忆、思考,组内可以相互讨论、相互讲述、互相启发,以便使之回忆起更多有趣的生活片段,促进学生思维活跃起来;2.画时不必起草稿,落笔要大胆肯定,不要不敢画,要有信心,可以用限时的方法促使其果断;3.画面美观虽然重要,但要使学生分清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有:①要敢画,②能表述清楚,③画面美观。关于用笔、用线,应根据年级不同,学生理解能力不同,适当增减。如果教师提出的要求超出了学生的解决能力,就会使学生畏缩,不敢画。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可以适当拔高,但不要本末倒置。有时过分强调技能、技法会影响学生的思维以及表达方式,学生就会瞻前顾后地不敢画,一定要让学生突破这一点,大胆、自信地运用手绘线条来表达。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第47中学)

篇10:美丽的线条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

1让幼儿懂得如何爱护图书,并知道要一页一页翻看图书。

2养成幼儿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3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为什么要爱惜图书

难点:怎么样修补图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引起幼儿对活动主题的兴趣,由一教师在幕后扮演书小弟,同时配上哭的声音。

2教师带领幼儿寻找哭声,并用同情的口吻询问。

3书小弟讲述哭泣的原因。

二关键步骤

1讨论:“书小弟”为什么哭了?我们应该怎么样来帮助他?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动手修补图书。

引导幼儿想办法把图书修好。

3 修补完图书后,教师扮演的书小弟笑着走到小朋友面前谢谢小朋友。

三结束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看图书遵守的规则。

活动延伸

1 美劳活动:修补图书。

2 音乐欣赏:《小人书不要哭》

家园互动:

1 请家长在家长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家长带孩子一起修补家中破损的图书。

教学反思

1 孩子对导入环节最感兴趣,从孩子同情和专注的目光中可以看出。

2 活动成功之处在于孩子了知道为什么要爱护图书。

篇11:美丽的线条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

1、引导幼儿对水中的颜色产生兴趣,愿意参加探索活动。

2、引导幼儿体验不同颜色的水混合后会产生不同的颜色。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各种大小不一的透明瓶子、透明水色或水粉颜料、宣纸、白纸等

为幼儿玩色的机会与条件,在玩色的过程中,激发孩子对水的兴趣,并使幼儿初步了解颜色的变化过程。

一、出示水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提问:“水瓶里是什么颜色?它是怎么变出来的?”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二、组织幼儿开展尝试操作活动,请幼儿将透明的水变得有颜色。

提问:“你是怎么将水变得有颜色的?”

三、引导幼儿再次进行创造性尝试:再加入一种颜色,看水有什么变化。

四、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操作的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表述。

五、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作品,并利用幼儿的作品布置环境。

篇12:小班美术美丽的线条

设计意图:

在数学操作活动、美术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孩子们通过观察并认识了一些实心圆、圆环、折线、弧线、纺锥线等等。在这些的活动中后,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一些线条在生活中的转换更加的敏锐和仔细了。有时候他们会指这楼梯说“这是折线”,拿着香蕉不停的说着“香蕉弯弯的像弧线”。在从具体实物中的概括和认识过程中,也更深刻的感知生活中各种不同的线条,如直线、弧线等。为了让幼儿对各种线条有更深的感知,培养幼儿关注生活中各种线条的兴趣,我们开展了主题“奇妙的线条”。

主题目标:

1、引导幼儿关住各种直线型的物品,在拼拼、玩玩、变变活动中体验自由创造的快乐。

2、学习利用直直的线进行自然测量的方法。

3、利用多种方式练习沿着不同的线进行走、跑等,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4、认识各种不同的线,关注生活中像各种不同线条的物品。

5、了解弯弯的路和直直的路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晨间活动塑料圈、小推车、跳绳目标:能绕着不同的线路玩车子和圈,掌握转弯时的技巧。能商量着互相友好的交换器械。

活动过程:

活动一综合活动:神奇的棒子

目标:

1、认识各种不同的棒子,知道棒子有不同的粗细、长短、材料。

2、玩一玩,拼一拼,让幼儿在玩中体验自由创造的快乐。

3、鼓励幼儿用棒子拼出各种不同的图案,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

重点:

在玩玩拼拼中,体验自由创造的`快乐,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

难点:

认识各种不同的棒子,能用棒子拼出各种不同的图案。

准备:

一次性筷子(分粗细)、棉签、不锈钢棒子、彩色纸每人一张。

过程:

一、出示各种棒子,认识它们的不同。

1、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棒子,看看有哪些?

2、这些棒子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这些棒子有不同的长短、粗细,是用不同的材料做的。

二、幼儿自由的用棒子拼搭图案,体验自由创造的快乐。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也准备了很多的小棒子,看看是什么棒子?

2、请你用棒子玩一玩,拼一拼,看看能拼出哪些漂亮的图案?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拼的图案,教师在幻灯片上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

三、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数字,拿出相应数量的棒子自由的拼搭图形,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

1、现在我们来个比赛好吗?请你根据老师出示的数字拿出相应的小棒子来拼图形好吗?

2、教师先后出示两根、三根、四根、五根等不同数量的棒子,鼓励幼儿进行相应的创造活动。

活动二美术活动:线条装饰画

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线条,学习用线条来装饰画面。

2、激发幼儿对线条画的兴趣。

重点:

学习用线条来装饰画面

难点:

大胆尝试各种线条作画

准备:

人手一张画纸,一份作画工具

过程:

一、出示范例,引起兴趣

1、小朋友,你们知道这幅画叫什么画吗?

2、这幅画上都有哪些线条?

二、教师示范直线、曲线、折线、螺旋线……

三、幼儿作画

1、你们喜欢在什么东西上装饰线条,就先在纸上画上这样东西的轮廓,然后再在上面进行装饰。

2、线条一定要画得多、密才好看。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讲评

1、幼儿互相欣赏,互相讲评。

2、教师简单讲评,表扬线条画得多而好看的幼儿。

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

★ 小班主题教案美丽的春天

★ 幼儿园小班主题优秀教案《美丽蝴蝶飞》含反思

★ 幼儿小班主题教案《美丽的手帕》

★ 小班教案反思

★ 大班主题教案《美丽的花蝴蝶》含反思

★ 长颈鹿和小鸟教学反思

★ 小班主题有趣的小脚丫教案及反思

★ 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小铃铛》含反思

★ 《搭积木》小班主题教案

篇13:小班美术美丽的线条

手绘线条图像在中、西方的绘画中都要用到。只要物体的面与面之间存在着转折与界限, 我们的眼睛就都能看到线条的存在。在中国画里面使用线条, 显得更单纯、更突出一些, 因为中国画自古以来就重视对物体结构的把握。唐宋以来, 随着人物画的兴起, 线描发展到一个高潮。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的人物画家, 他的白描人物画和曹仲达的人物画, 被人们称为“曹衣出水, 吴带当风”。线条的可贵之处更在于, 它是中国绘画的灵魂。用墨线勾画物像, 不着颜色的画法, 是中国画中的白描, 白描就是中国画中的素描。“十八描”是古人对线条在中国画里的运用所总结的绘画方法, 是绘画经验的积累, 是线条在绘画中的升华。

在西方绘画中, 线条同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只是由于文化背景、欣赏习惯、绘画造型的差异, 才形成了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民族风格。西方绘画不管在绘画题材上, 还是在创造过程中, 都以明暗块面来表现。在西方绘画中, 无论是古希腊瓶画, 古埃及墓室壁画, 还是波提切利、安格尔、毕加索的作品, 线条都是重要的表现形式。正如公元一世纪狄昂尼斯奥所说:“在古代的绘画中, 色彩的组合是简单的, 没有多种色调的表现, 而线的运用却是精致和完美的。”伍蠡甫指出:“绘画艺术最初使用的媒介是线条。”这些都表明了线条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手绘线条图像的运用在生活中十分重要。但教师要对初中生讲述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 并让他们能够形象的理解且熟练地运用, 却是要花费一些功夫的。经过一番思考, 我决定利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展开想象, 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情绪, 把我的语言和情感, 与教学内容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现就《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详述如下。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踏着铃声, 我愁眉苦脸地走进初一 (15) 班的教室, 同学们一看我这副摸样, 都瞪大了眼睛, 满脸疑惑地望着我。

师:“同学们, 老师有一个朋友昨天晚上给我打了一个电话, 想请老师帮她一个忙, 可是我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该怎么帮她。看来只好让她失望了, 咳……”

生:“老师, 什么事情呀?”

“她让你帮什么忙啊?”

“我能帮!”

……

师:“老师怎么没想到呢?咱们初一 (15) 班的同学肯定能想出好办法的, 但不知愿不愿意帮我的这位朋友?”

生:“当然愿意啦!” (全班同学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

接着我就娓娓讲述:“我的这位朋友现在正在外地, 她在那儿由于语言文字不通, 和当地的人没法交流, 连想喝一杯热开水都没法实现, 该怎么办呢?我们帮她出出主意好吗?”

生:“打手势呀!”

生:“找翻译。”

生:“用画画出来。”

……

当有的同学建议用绘画的方法来表达的时候, 我抓住时机:“画画这个办法好啊!简单易行, 容易沟通。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上画出来?”学生纷纷争着上台, 画出了不同形状、造型各异的杯子, 为了突出一个“热”字, 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方法。

对学生的作品我给予肯定, 大力表扬, 并对同学们的帮助表示谢意, 之后出示课题: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

2. 组织讨论, 求同存异

手绘线条图像出现得比较早, 从原始时代开始, 人们就懂得用线条描绘形体物象, 可以说是咱们美术中的“白话文”。今天, 手绘线条图像是现代社会人们从事各种职业都用得着的工具。我引导学生图例观赏, 认识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重要性 (教本上的图例和老师自制的图例让学生欣赏, 组织学生讨论) 。

师:“手绘线条图像和其它学科有没有联系?”

生:“有!”

师:“谁来具体说一下?”

生:“数学课上接触过, 比如数学老师画的数轴、几何形等。”

生:“语文课上的看图写作文。”

生:“地理课上老师手绘的一些地形图。”

……

师:“我们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用手绘线条图像来表达、说明事物的例子?大家想想看。”

生:“有啊!”

生:“比如线路图。”

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产品安装说明图、物品包装的开启方法示意图。”

……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请同学们归归类, 来说一说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都有哪些?”

生:“叙事功能, 比如看图写作文。”

生:“说明功能, 如产品包装说明。”

……

师 (总结) :“手绘线条图像具有叙事、说明、交流、抒情、记录等多种功能, 是人类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表达方式, 是人类除了口语、文字以外的‘第三语言’。”

3. 做做游戏, 体验乐趣

师:“咱们来做一个游戏——互认家门好不好?”

生:“好啊!”

师:“请同学们在5分钟之内画出你家到学校的路线图, 让你的同学认认你家门, 礼拜天邀请他到你家做客。”

看到同学们一个个专注绘画的样子, 此时此刻我感到已经把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全都调动起来了。

4. 小组竞赛, 增强信心

于是我干脆趁热打铁, 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请同学们开动脑筋, 从几何形 (圆形、方形、三角形) 开始想起, 连续画出与前一个有关联的多个形象, 并把它画下来, 比一比, 看哪一位画得好, 哪一组画的生动”

这时候, 我巡回辅导, 发现问题, 及时点拨。

5. 展示评议, 提高能力

到了课的尾声, 我让同学们互评。有一位同学的画吸引了我的注意, 他由三角形—想到了三角形松树树冠—再画到了被砍伐的树桩—无家可归的小鸟—禁止乱砍乱伐的三角形标志牌。我的心头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学生, 多有创意的绘画。

另外还有很多佳作:

由圆形 (想到) —太阳—月亮—月牙形镰刀—小麦—面粉—馒头。

由长方形 (想到) —砖头—房子—人—桌子。

……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 学生真真切切理解了线条的作用, 并对手绘线条图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他们今后绘画学习奠定了基础。

美术学习是需要一定艺术感悟力的, 但即使是有一定难度的绘画技法, 只要加以正确引导, 也能变繁为简、变难为易, 让学生彻底领悟其内涵, 掌握表现方法。

篇14:小班美术美丽的线条

一、通过实物、视频与示范等各种途径来呈现美,让学生感知美,并顺势延伸到课外生活中去,使学生发现和表现美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拓展与提高。

你要让学生感知某一事物的美,就必须先让学生了解这一事物,了解的方式可以是实物呈现。展现海洋生物奇异的色彩和线条,为何称为“奇异的海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自主发现海底的鱼类色彩鲜丽,线条变化丰富,层次多的特点。接着,老师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斑马,梯田,让学生畅谈看到了什么?初步感知线条的美,另外,美术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展示也是学生了解所学事物较为有效与快捷的途径,它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教师有效运用多媒体,让学生通过对海底世界视频的欣赏,感知线条,进一步海洋生物,体会海洋世界,再引导学生进行图片欣赏,让学生能比较直观具体的观察海底世界,了解海底世界动物的结构特点和其生长规律以及身体颜色的变化。

除了实物与多媒体外,教师的示范也能帮助学生感受事物的美。教师用自己深厚的中国画底蕴和扎实的专业素养进行示范,表现出海底动物的线条层次和疏密变化,用笔的轻重缓急,墨色的浓淡虚实,这样的示范不仅巩固了学生对于海底生物结构特点的认识,并再一次让学生真切的感悟体会之所以为海底世界之美。并且以此类推开去,使学生明白课外生活中含有线条的世间万物,也有不少吸引人的线条魅力,比如我们身边的有些高楼大厦的外形,大学的大门,公交车站,动车车站的流线型设计!还有很多很多其他拥有奇特线条的动物。

二、用生动丰富的语言引导、表达美,使学生感知到美。使学生的表现手法得到拓展与提高。

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就如刘勰所言:“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狮。”一堂美术课上得好不好,活不活,主要决定于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虽然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但依然离不开教师的导。这个导就是指——美术课堂中的语言艺术,美术课堂中光有老师用语言来表达美还远远不够,优秀的老师懂得用语言来引导学生,从而让学生来表达美,感知美。有些老师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们在课堂上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海洋生物有多美,而是用语言去引导学生发现、感受美。在观赏海洋生物这一环节,教师伴随着鱼儿游动的视频,用语言去引导学生思考:你带着怎样的心情看着这些线条?你仿佛从鱼儿游动中听到了怎样的声音?学生回答:兴奋,好奇!学生在老师的语言指引下仿佛身临其境,说听到了鱼儿游动发出的响声,让听课的老师个个为之感叹。老师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海洋生物时,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伴随图片的播放,解说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等不同方向展示一条条线条,让学生仿佛真的,触摸到了鱼儿游动的线条,精美典雅,充满神秘的感觉。对学生对听课老师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三、用音乐、灯光来营造美,更好感知美,表现线条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拓展。

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有时美术的创作灵感是在充满灵气的音乐声中获得的。所以在美术课上,按照不同的内容运用相应的音乐,能带学生入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使线条更有明暗,跳起舞来,恰当的使用音乐也是一大亮点,在作品欣赏环节,伴随音乐,在灯光的照射下,作品中的笔墨变化更加明显,学生也畅谈在彩墨海洋生物中领略到的各种美。整堂课的声光效果感动了所有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是一场视听觉盛宴,是一首宁静悠远的歌。

当学生有了足够的感知与体验,学生才能较好地去表现。表现的方式也可多样化,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结构特点和生长规律后用水墨的形式描绘较为具象的海洋生物,而老师则用形散而意不散的教学设计,通过感官让学生和海洋生物之间建立起联系,让学生在触摸着“看”中创造出亲近,将内部和外部联系起来,把观察到的对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转译成线条、墨色的多样性,他更倾向于用抽象的感觉来描绘海洋生物。那种照着画、那种复制物体外观不再是我们的目的,重要的是在感知物体时,返回自身的墨色表达。绘画工具也非常奇特,用方巾和毛笔,画出不同粗细,不同干湿,不同虚实的笔墨变化来表现线条之美,对美的表现方式可以如此丰富!而这样的形式也让学生觉得很新鲜,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学生在之后的作画中随意性大,用线大胆、单纯,但又不缺乏变化,时而用方巾缓慢拖行,时而又转变方向快速拖移。最后还学会用毛笔轻点来增加变化,丰富画面效果,无意中创造出了奇特的、令人惊奇的效果。每一幅画都是那么独特新颖,饱含学生的情感,我想这正是儿童画的魅力所在。但不管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形式,只要学生能在课堂中感知美,并学会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让画中有思想有情感就是成功的!正如尹少淳教授的题为《文化核心素养和美术教育》的讲座中所言,在美术教育中,除了传授美术基本技能之外,培养美术的核心素养对于面对未来社会的孩子更有必要。

四、结合实际教学,切实拓展学生表现感知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通过可看、课闻、可听、可感、可触的教学手段,以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悦耳的声音增强学生的注意和陶冶,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培养同时,将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训练和美术教学中的美育融为一体。我将这些感受也实践在我的教学中,比如我在上二年级的《向日葵》一课时,我用四个形式来进行美的呈现。一是实物呈现:我拿出一朵向日葵和一朵普通的花,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初步感受向日葵的特点及它的形状之美。二是运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向日葵的生长过程,向日葵从一颗瓜子慢慢破土而出长出幼苗,再渐渐长大长高,冒出花蕾,花蕾不断打开,伸出花瓣,露出花盘,花盘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小花(这个过程我把镜头拉近,给花盘一个特写,学生都惊奇原来向日葵的花盘里面有那么多的小花),小花经过授粉结出果子,每一朵小花下面都藏着一颗瓜子。学生对于向日葵的这个成长过程表现很新奇,激情了他们的兴趣同时也感受到了向日葵的生长过程之美。三是通过作品欣赏,我选了梵高的《向日葵》和伍必端的《葵花地》进行比较欣赏,让学生感受到了向日葵不同形式的艺术美。四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来加深学生对于向日葵不同形态的美的表现。在对美的表达上,我很少自己去讲,而是引导学生去自主观察比较,比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问学生都在这幅画中找到了哪些颜色?这些颜色给你怎么样的感觉?学生自己就发现了以黄色为主,同类色的运用,以及给人暖暖的,阳光的积极的感觉。然后我引导学生观察梵高的用笔,学生发现画面中很多细碎的跳跃的笔触,大大的花盘像一团火,跳跃的花瓣就像燃烧的火苗,欣赏完梵高的热情四溢的《向日葵》后我又出示伍必端的《葵花地》问学生,和梵高的向日葵相比这里的向日葵又给你怎么样不同的感觉,学生说这些向日葵更轻柔些,像是一个个在风中起舞的姑娘,有些还被吹乱了头发。我马上接着问:那这些姑娘都摆出了哪些不同的动作呢?学生马上发现有些头仰着,有些低着头,有些是侧面对着我们,在这样的探讨中学生自然掌握了向日葵不同的姿态之美。在学生作业的时候我也播放了轻松愉快的钢琴曲《童年》让学生能伴着音乐进行创作,在最后结束环节,我出示一个手电筒,让它象征太阳,学生比作向日葵,进行了一个小游戏,我的灯光转到哪里学生的头就跟着转到了哪里,在快乐游戏的同时加深了向日葵喜欢向阳的特性,了解了向日葵积极向上的态度。整堂课轻松愉快,但学生作业的呈现非常的丰富,没有一幅作品是重复的,学生也都把自己感受到的,想表达的表现在了画面里。让我深切感受到美术课中只有给学生充分的美的体验和感知,学生才能拓展提高创作表现能力,创作出富有生命和活力的作品!

上一篇:仓库借用申请书下一篇: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