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风险管理

2024-07-25

输液风险管理(通用6篇)

篇1:输液风险管理

输液护理风险管理

静脉输液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更关注的静脉输液的治疗效果,而输液中存在的内在风险,却往往被人忽略。如何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增强静脉输液护士的抗风险能力,有效降低液输液相关的护理差错与纠纷的发生,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已成为当今护理管理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实施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

(一)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目的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首要目的是尽可能减少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危险因素,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治疗的有效性,其次是尽可能的降低风险事件发生对医院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对医院造成的间接损失,减少医院经营中的风险成本。

(二)实施风险管理的意义 1.体现积极预防的管理原则

通过风险管理可以使护士从“怕出错”的消极意识转变为积极思考“哪里可能出错”;管理者对差错的处臵行为改变为对风险的控制行为,将危害管理提高到安全管理的角度,这些都体现了积极而超前的质量管理思想。2.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实施风险管理的首要目的是减少护理差错事故与纠纷的发生,减轻病人不必要的损失,确保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和治疗的有效性,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3.有利于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质量的持续改进

由于医疗护理实践的复杂性、服务对象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的制订不能一劳永逸,必须根据实践情况不断完善修改。通过风险管理,不断发现管理制度与体制上存在的缺陷和漏洞,不但为完善工作标准与规范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二、静脉输液中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尊重病人的权益

在输液治疗中护士的首要职责是不侵犯病人的权益。1.知情同意权

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是一个最有效的、最积极的风险管理策略,护士在做任何操作前,应为病人提供必要的充分的信息(如操作的目的,可能出现的风险、需要配合的方法等),以保证他们能合理决定他们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同意可能是以口头的方式取得,但是对 2 一些高风险的操作,应鉴定书面的同意书,如象PICC这样专业性强的操作。同意书可提供两种证据,一是病人已被告知必要的信息,二是病人同意这个操作。由于这个文件可能被病人和护士同时掌握,同意书可作为风险管理的工具。

2.拒绝治疗的权利

任何有自我管理能力的成人病人都有拒绝治疗的权利。但是当病人拒绝治疗或拒绝照顾时,病人必须被告知这个决定的可能结果,并在告知书上签名,以确认决定。

3.有要求提供出院指导的权利

当病人没有医疗需要,病人必须被告知出院并为病人做好出院的资料准备。为病人做的出院准备应当在病人一入院时就开始,并持续在病人住院的全过程。例如,如果一个病人因需埋静脉港入院,那么,关于静脉港护理的指导就应当从病人入院时就开始,并持续到病人出院的全过程。

4.自由不受限制的权利

这是每个病人基本权益。只有当病人安全有危险或需要进行行为管理时例外。对病人所有的限制都必须有医生的医嘱,如果是进行行为管理的话,则要对病人进行面对面的评估,在病人受到限制的期间 3 病人必须受到持续的监护;限制的原因或持续使用限制的需要必须有记录。

5.隐私权

即意味着病人信息必须保密,在没有征得病人的同意时不得私自传播。这种信息包括病人病历的资料、病人诊断、治疗和可能住院时间的详细资料。未经病人同意公开检查结果,如果这种公开导致了病人经济、身体和精神的伤害时,公开这些信息的人可能要对此负责。

(二)严格依法施护

护理活动是护士与患者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互动的高风险活动,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服务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遵守严格的规范,这种规范包括两个层次,首先是护理服务的程序、标准和常规,其次是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护理活动只有在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才能有效规避各种现有的或潜在的风险。

(三)进行风险——效益评估

由于护理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效益,确保病人的安全,但护理风险和护理效益又是一对并存的矛盾体,所以护理风险管理并不等于消极地规避所有的风险,而是尽可能的减少人为及系统组织上的风险,实施有效的护理程序。如在实施新技术新疗法时,4 必须对该项治疗的风险与效益进行评估,只有当预期的效益较风险大时,才建议病人接纳风险。

(四)完善输液管理制度

通过对输液流程的分析及病人意见的调查,找出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存在风险环节,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以预防风险的发生。常见的输液管理制度包括:药物皮试结果管理制定、过敏性药物使用规范、特殊病人、特殊治疗同意书、谈话与签字制度、相关护理文件管理规范、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及药品现场封存管理制度,特殊药物使用警示制度、输液反应处理规范、各类输液相关情况应急处理预案、用药宣教制度等。

(五)建立风险事件报告系统

风险事件报告是风险管理策略的一项积极的活动,它提供关于可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事实。这是一种内部报告机制,以提示机构事件已经发生,同时提供一个情况还仍清楚的调查机会。这样的文件被称之为风险事件报告。在实施风险事件报告时应遵守以下一些重要原则。第一,报告必须是客观报告事件。报告的目的是报告事实,个人的观念不应当包括在文件中。第二,发生事件的种类必须有记录。这有助于对风险事件进行趋势分析。第三,报告应当包括对病人在事件发生前后的情况评估。这有助于帮助评估伤害的严重程度或风险暴露的严重程度。第四,在病人病历中不要对报告进行引证。风险事件报 5 告是一种内部报告机制的机密。如果病人的病历中提到报告的证据,病人以后进行法律诉讼时,报告就必须在法庭中呈示。第五,要确保风险事件的上报率。通过加强风险事件呈报的监督,改变风险事件管理、不将风险事件的呈报作为处罚的依据等方法可提高风险事件的上报率。

(六)完善证据系统管理

护士在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同时,要加强护理证据的收集与管理。与静脉输液相关的证据主要包括:护理记录、各类同意书,各类有护士签名的治疗执行单等。对一些风险性高的操作必须有文字的记录,如实施特殊治疗(如化疗)和特殊操作(如PICC)的患者必须实施知情告知和签字制度。各类输液执行单应按规定的时间执行同时要签上执行者姓名和执行时间。护理病历要准确客观地描述了所提供的治疗护理及病人的反应。由于一个法律诉讼可能发生在事件发生的几年后,因此病历通常是唯一可得的、能提供是否存在违反医疗护理规范等信息的真实资料。然而,当病历资料存在不连贯、矛盾、不能解释的时间空隙,涂改、变更、遗漏或字迹难以辩认时,病人资料的真实性将被怀疑。因此护理病历中的文件必须是客观的、清晰的、及时的、完整的及准确的。

(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俗话说,起诉敌人易,起诉朋友难。当病人认为护士是不友好的、对其是冷漠不关心时,如果发生伤害或意外事件时,病人容易采取法律行为。相反,如果护士与病人之间的沟通渠道是通畅的,病人有生气、害怕或不满的事件可能很快被护士发现并解决,一些纠纷也就容易避免。因此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八)加强输液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安全和持续提高为病人服务的质量。它可作为风险管理的一种策略。而加强护士的技能培训和配备必要的人员是质量保证和改进的前提。对于输液后医疗废物管理的质量监控也应是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当今,对费用的不断公开和病人维权意识的不断加强,输液护士必须提供高质量的静脉输液护理。优质的护理服务是预防风险的最好方法,如果提供的护理是恰当的,病人得到合理的监护,护理行为被准确的记录,与医生及时沟通病人的情况,病人伤害及法律诉讼是可以避免。

三、静脉输液中的职业防护

静脉治疗护士在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是发生血源性传播性疾病。导致护士发生职业性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皮肤粘膜发生血液暴露和发生针刺性两大类,其中以针刺伤为主,占了80%。研究证实,20多致病因子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目前已确定的血液传播疾 病有乙肝、丙肝、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梅毒、疟疾等。其中以乙肝、丙肝、艾滋病的危害最大。预防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要措施包括:

(一)开展教育干预

主要是通过普及标准预防的知识来达到减少护士暴露于污染血液的机会。标准预防要求把所有病人的体液及血液都视为有传染性的,在可能暴露于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洗手(操作前后)、戴手套;当病人体液或血液有可能飞溅到护士面部时,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的口罩和防护眼罩;当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护士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的隔离衣或围裙;当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护士在做侵袭性操作时要保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防止被针头、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对于以上标准预防的内容,护理管理者要建立教育制度和检查制度,通过教育和检查让所有护士树立并遵守标准预防原则。

(二)实施工程干预

主要是通过提高护理产品的安全性来降低护士针刺伤的发生。基于此种目的的产品目前已开发了不少,可归纳为以下几类:一是无针头产品;二是具有安全保护性装臵的产品,如针头可回缩至针筒的注射器、针头可自动变钝的注射器、带保护夹的针头等,这些针头的共同特点是针头在使用后或使用时与使用者处于隔离状态;三是个人保 8 护性产品,如用于单手回套针帽的装臵;四是锐器收集箱的使用。对安全性产品的选择要重视两点,一是对产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估,二是对产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由于并不是所有的针刺伤都会导致同等的感染机会,预防针刺伤的最终目的是预防血清阳性转化,加上安全性产品的高成本,因此要达到干预的低耗高效,必须将重点放在高危针刺伤的防护上。美国CDC研究显示在建立静脉通路过程中发生的空心针头导致的针刺伤是最危险的,可导致94%的血清阳性转化,因此产品的选购重点应放在用于静脉通路的更安全的针头设备上。在实施工程干预时培训至关重要,因为对一个不熟练的护士而言,最安全的产品也达不到安全的目的。

(三)落实强制性干预

目的是通过法律或法规手段来强制性要求各用人单位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从而减少护士的血液与体液的暴露。目前我国与护士职业性血液暴露相关的法律主要是2003年由国务院颁发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下发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关于“医疗废物实行分类收集、使用后的医疗废物,无需作消毒、毁型处理(不具备集中处理医疗废物的农村除外),直接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放入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针头、刀片等锐器放入符合规定的锐器收集箱。”这一规定,从理论上可以减少近一半针刺伤的发生。

(四)完善行政干预 行政干预是通过制度的建立、完善达到预防护士职业性血源性病原体的暴露。医院应当建立以下制度:

1. 建立护士血源性病原体暴露的报告与反馈制度

建立护士发生被HIV、HBV、HCV病人血液或体液暴露时的报告流程。当发生这种暴露时,相关部门要做好以下内容的登记:暴露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及含有病毒情况、处理方式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定期检测结果及随访情况等。定期将本院护士职业性血源性病原体暴露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以简报或其它形式反馈给护士,通过这种直接的数据反馈可达到教育护士的目的。

2.制订预防血源性疾病的安全操作手册,落实护士培训制度 做好职业性血源性病原体暴露防护工作,最直接、简单、有效的办法是提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与技能,培训内容包括标准预防、新产品使用、预防针刺伤措施、相关法律法规和院内规章制度等,要将培训内容纳入护士岗前培训与继续教育课程。安全操作手册的建立为护士培训、护士工作提供了直接的指导。

3.建立员工的预防保健制度

包括建立入职前体检制度、强制性表面抗体阴性者乙肝疫苗接种制度、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及定期体检制度等。

四、护士发生职业性血源性病原体暴露后的处理

预防职业性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焦点应放在初级预防——减少针刺伤上,但对于已发生意外者,医院也必须提供必须的预防性治疗支持。

(一)局部处理措施

1.被污染的皮肤: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2.被污染的粘膜:用0.9%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3.如有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并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反复冲洗,冲洗后用75%乙醇或0.5%碘伏消毒。

(二)建立伤后血清学的随访制度

医院应当有发生职业性血源性病原体暴露后的随访与咨询制度。1. HIV暴露后的随访制度

如果病人的HIV抗体阳性或结果不详,伤者尽快作HIV抗体测试作底线,如果阴性,在暴露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进行相关血清学抗体抗原检测。

2. HBV暴露后的随访制度

暴露后对病人进行表面抗原检测、伤者进行表面抗原和抗体检测,如果病人抗原阳性、伤者抗原阴性、抗体阴性时要在6个月内定期检测。

3. HCV暴露后的随访制度

病人和伤者进行丙肝抗体测试,如果病人抗体阳性,伤者阴性,则6个月后复查。

(三)伤后预防性治疗方案

1. 护士职业暴露HIV后的预防性治疗方案

发生HIV暴露后,在伤后几个小时内立即使用叠氮胸苷被证实是有效的,但它不能预防所有感染的发生。

2. 护士职业暴露HBV后的预防性治疗方案

发生HBV暴露后,如果伤者为HBV易感者(未接受过疫苗者、接种过后无反应者或抗体效价已下降至10mlU/L以下者),应于24小时内(最好不超过7天)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3. 护士职业暴露HCV后的预防性治疗方案

目前无特效的伤后预防措施,有人认为早期诊断早期使用干扰素可能有效。使用方

篇2:输液风险管理

赵莺阁 ,王玉梅 ,刘 展(河南省唐河县人民医院)[关键词]儿科;门诊;护理风险;风险管理

儿科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窗口。小儿静脉输液具有穿刺难度大、用药剂量小患者病情变化快等特点 ,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纠纷。同时部分儿科门诊病历字迹潦草 ,新药种类繁多等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风险。本院儿科输液室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 ,重视儿科门诊输液的风险管理工作 ,有效地降低了风险隐患 ,现总结如下。1 风险因素分析

1.1 医生方面:儿科门诊病历书写简单 ,个别儿科医生字迹潦草 ,药名的拉丁文书写欠清晰 ,甚至辨认困难。由于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品种繁多 ,部分医生对新药的规格、小儿每公斤用药剂量不熟悉 ,导致药物剂量过小而达不到治疗目的或剂量过大而引起不良反应等。1.2 药剂人员方面:药房的药剂人员在发药时有时不够细致 ,写错或漏写发药单 ,对多种药物应用的配伍禁忌、用法、剂量把关不牢 ,或把不同用法的药物混放 ,或发出的药物在剂量上与处方上的不符等。如果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易造成差错。1.3 护士方面

1.3.1 技术不熟练缺乏观察力:护士静脉穿刺水平低 ,不能做到一针见血 ,操作时动作不熟练、不规范 ,以致患儿家长对护士缺乏信任感。有时护士为力求达到“ 一针见血 ” ,注意力往往过于集中在穿刺过程中 ,而忽略了对患儿病情的观察。1.3.2 心理承受能力差:患儿输液时家长在场观看 ,易造成心理压力 ,对穿刺成功缺乏信任。特别是新护士遇到患儿哭闹、不配合而更加紧张 ,一旦穿刺失败 ,受到家长指责 ,护士心态失衡而影响穿刺成功。

1.3.3 护士缺乏风险意识 ,与患儿家属缺乏有效的沟通:由于儿科输液时环境噪杂 ,工作量大 ,护士的情绪容易急躁;护士只注意护理技术操作 ,而忽略了与患儿或家长的沟通交流 ,从而产生误解引发纠纷[ 1 ]。

1.3.4 其他:护士在工作中不能做好“ 三查七对 ” ,验记皮试 ,易造成差错。1.4 患儿及家长方面

1.4.1 盲目乐观:儿科疾病大多发病急、病情变化快 ,患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 ,家长认为门诊输液都是轻病 ,多比较乐观 ,如果病情不能较快好转 ,容易产生不满情绪。患儿家属疼爱孩子 ,对静脉穿刺技术期望值过高 ,不考虑个体差异 ,希望每次穿刺都一次成功 ,一旦不成功易产生埋怨情绪。

1.4.2 患儿血管细小 ,生性活泼好动 ,自控能力差:输液过程中容易发生针头移动造成外渗 ,增加患儿的痛苦。

1.4.3 患儿家长缺乏医学知识 ,因担心孩子哭闹而擅自带正输液的孩子离开输液室:一些药物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可导致药效降低;还可能引起药液污染 ,导致输液反应或其他意外。部分家长因有其他事情 ,希望尽量缩短输液时间 ,因此擅自加快输液速度 ,极有可能导致心力衰竭、肺水肿的发生。2 管理措施

2.1 制定规范化的输液流程

2.1.1 发现安全隐患 ,及时上报、处理:由儿科护士长负责儿科门诊输液的具体工作 ,发现有不利于患儿病情观察与处理的安全隐患 ,及时上报护理部 ,然后统一协调 ,提出解决方法 ,再根据要落实的任务具体进行分工。如过去我院的儿科门诊输液室与儿科门诊医生的办公室相距甚远 ,经院领导管理组织讨论、协调 ,与 2007年 6月将儿科门诊医生的办公室搬至紧邻儿科门诊输液室 ,提高了医疗安全性。

2.1.2 认真执行医嘱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 制度:要求药剂人员把好处方查对关 ,认真做好药物的发放 ,发现医嘱有疑问及时与医生联系。要求护士认真核对医嘱 ,医嘱上要有核对护士和执行护士签字。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 ,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2.1.3 实行弹性排班 ,集中静脉穿刺:儿科患者特别是婴幼儿口服给药不配合 ,治疗效果不理想 ,医生往往会选择静脉给药。由于就诊高峰相对集中 ,特别在上午 9: 00~12: 00是患者输液的高峰时段 ,每一个家长都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尽快输液 ,甚至会因此引起护患之间、患者之间的争执。根据这样的特点 ,护理部实行弹性排班 ,在这个时间段增加 1~2名护士 ,这样既缓解了工作压力 ,又保证了服务质量 ,避免了忙中出错的情况发生。儿科静脉穿刺不成功往往是引发矛盾和纠纷的导火线 ,未来提高穿刺成功率和保证护理安全 ,我们采用集中静脉穿刺 ,每天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负责静脉穿刺 ,另派年轻护士从旁协助 ,注射前必须细致查对 ,防止差错。2.2 防范护患纠纷

2.2.1 加强儿科护士风险意识:引导儿科护士充分认识风险、评估风险 ,并加以防范。护理安全措施不仅落实在对护理人员法制观念的教育 ,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落实在平时的工作中。根据儿科特点 ,接强输液编号和姓名的双核对制度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2.2.2 加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 ,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经常组织儿科低年资护士学习儿科常见疾病的病情观察和急救处理方法。对于输液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制定相关的处置流程。同时鼓励护士通过自学、外出听课等形式 ,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不断提高知识层次。护士长应经常对护士不定期进行口头提问并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开始可以先让新护士在兔耳朵上模拟练习穿刺小血管 ,以便于逐渐掌握不同年龄、不同部位穿刺技巧 ,提高静脉穿刺水平。新老护士经常在一起交流穿刺经验 ,互相取长补短 ,提高一针见血率。对于三岁以内的婴幼儿 ,我们均选用 515号头皮针静脉输液 ,不仅减轻了穿刺时的疼痛 ,而且能更好地控制输液滴速。对心肺功能良好的婴幼儿 ,一般 20~40滴 /min,同时告知家长不得擅自调节滴速。2.2.3 护士要学会自我控制 ,加强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静脉穿刺的成功需要过硬技术 ,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护士在工作中应及时疏导不良心态 ,减轻心理压力 ,不将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陌生环境易使患儿产生恐惧心理 ,护士要多应用安慰性语言。对于 2岁以上的患儿 ,输液时可开展儿童输液的小红花活动、赠送科室制作的小卡片等 ,以减轻患儿对输液的恐惧 ,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2 ]。2.3 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由于婴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完善 ,应仔细观察婴幼儿的手势、哭闹等非语言动作。对于 2岁以内输注常用药物的婴幼儿 ,尽量选择头皮静脉穿刺 ,穿刺时尽量避免选择耳后静脉、枕静脉 ,穿刺此处不仅容易造成药液的渗漏 ,而且穿刺时不利于病情观察[ 3 ]。使用特殊药物应增加巡视次数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并做好巡视记录。

2.4 开展健康教育: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健康教育应采用家长教育为主 ,患儿教育为辅的方法。护士在巡视过程中可通过口头形式介绍儿童常见病的症状与预防、药物的作用与注意事项等;也可将制作好的健康教育卡片分发给家长阅读 ,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3 效果

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在领导的重视下 ,加强患儿输液的风险管理工作 ,使患儿得到了安全、高效、快捷的输液服务 ,使儿科门诊患者满意度从原来的 89%上升至 99% ,有效地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

风险管理是通过识别、评价及处理服务和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 ,以减少和避免机构及部门的经济损失的一种专门的经营管理方法[ 4 ]。近年来 ,我们对患儿输液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 ,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 ,保证了输液工作的顺利完成 ,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4 参考文献

篇3:输液风险管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分区

根据患者的年龄不同, 将输液室分为ABC三个区, 即A区:成人输液区、B区:儿童输液区、C区:幼儿输液区。分别用蓝、黄、红三种不同的颜色标记将座位相隔区分。鲜艳的颜色可提高患者的视觉感受, 减轻其焦虑心理。

1.2 区域的设置

成人输液区设在输液室的最外边, 靠近护士站, 儿童输液室设在中间, 幼儿输液室设在最里面。输液室里面, 减少了开门时的热量流失, 空调取暖效果好, 相对外面暖和。而且儿童及婴幼儿输液时易哭闹, 陪人也较多, 比较嘈杂, 成人输液陪人少, 自制力强, 相对比较安静, 这样不但可充分减少护士工作的压力, 也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关怀理念。

1.3 环境设计

成人输液大厅放置报刊、健康宣教资料等供患者随时取阅, 儿童输液大厅墙壁张贴卡通画, 并准备了儿童故事书和画报, 幼儿输液区播放轻音乐, 使患儿紧张恐惧心理得以放松。

1.4 输液流程化

采用接诊、配药、输液、巡回“四位一体”的查对制[3]及“四位一体”的输液流程。静脉输液程序化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便于在工作中提高静脉输液质量,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5 输液设备

成人输液区和儿童输液区的患者由输液护士使用输液车进行输液, 幼儿输液区为患儿设立头皮针穿刺台。

1.6 合理排班

根据分区的不同, 设接诊班、配药班、输1班、输2班和机动班, 输1班负责成人输液区及儿童输液区的静脉输液及巡回, 输2班负责幼儿输液区的静脉输液及巡回。遇特殊情况或节假日, 输液患者多时, 护士长随时通知机动班人员到院加班以缓解输液压力, 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1.7 输液室消毒

输液室内每天使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并安装了排风扇, 随时通风, 大夜班彻底开窗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防止交叉感染, 为患者创造了温馨、舒适、安全的输液环境。

2 操作流程

接诊护士接收患者的药物、注射单及病历后, 根据患者的年龄发放座位号码牌, 并抄写注射单及巡视卡, 做好座位序号及输液顺序标记, 并检查药物, 放于治疗篮内传送给配药护士。配药护士接收到接诊护士的药物后仔细核对, 将加好的药物按输液顺序排放, 传给输液护士。输液护士核对后, 成人输液区及儿童输液区的药物由输1班护士推至患者座位前, 幼儿输液区的药物由输2班护士带患儿及家属至穿刺台,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用药的目的、要告知患者按编号对号入座的重要性及该药的作用和不良反应。输液过程中认真核对, 加强巡视, 尤其是独自输液的老人、小儿, 要告知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勿随意走动, 特别是勿到室外, 以免空气中的粉尘或微粒通过通气管进入液体中造成污染导致不良后果, 避免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3 讨 论

3.1 分区输液管理提升了护士的责任心

分区输液管理明确了各班护士的权责, 明确了输1班和输2班的管理范围, 输液护士积极主动观察询问患者情况, 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巡视, 目标明确, 主次分明, 缩小了观察范围, 使工作更具有条理性。

3.2 分区管理减少了护患矛盾

未分区前护士工作量大, 观察范围广, 工作不分主次, 无重点, 特别是在单位时间内, 患者比较集中的高峰期更显忙乱。分区管理后, 护士长可根据各区患者的多少, 统筹安排,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使工作更有条理性, 做到忙而不乱, 缩短了患者等候时间, 改变了以往输液室患者排长队现象。

3.3 分区管理保障了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始终贯穿于整个输液过程, 为保证患者的输液安全, 要求输液室护士一定要头脑清醒、耐心、细致地进行查对, 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而护理是一种体力和脑力相结合的工作, 在进行体力较大的护理活动后, 护士往往会出现反应性疲劳现象, 过度疲劳又往往会使护士精神紧张, 增加操作失误率[4]。输液室护士由于工作繁忙, 操作重复性大, 不断地查对医嘱、巡视观察、静脉穿刺等, 单调、重复的信息刺激大脑, 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 随时都可能发生注意力不集中, 造成惯性差错式的认知偏差[5]的可能性更大, 也较易出差错。进行分区管理后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主动性, 督促护士主动巡视, 及时了解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各种病情变化[6], 对患者及家属也起到提示作用, 从而确保了护理安全。

3.4 分区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满意度是衡量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分区管理后, 患者的区隔井然有序, 方便对不同患者宣教和沟通疏导, 护士可根据患者的疾病和出现的症状进行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明显改善、服务更具人性化, 护士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 贴近患者, 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7], 护理工作从简单地完成输液工作变为对患者全方位、全程的无缝服务, 提高了服务意识和质量[8]。根据病种及年龄的不同对患者适当进行输液用药、滴速控制、输液中注意事项、拔针后按压方法等知识宣教, 通过健康教育工作, 增加了护士和患者的沟通机会, 满足了患者健康的需求, 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3.5 分区管理降低了交叉感染的发生率

门诊输液室是患者流动性较大的场所, 治疗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情绪和身体康复, 创造宁静、舒适、安全、整洁的输液环境能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使患者心情舒畅地接受治疗[9], 进行分区管理后, 改善了输液环境, 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3.6 分区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是指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和生活服务的效果和程度, 即护理效率的高低、质量的优劣[10]。护理质量以满足患者需求为目的, 一切从患者出发, 分区管理后, 将易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和人群加强监测、管理, 规范护理行为, 改变过去服务程序不定, 服务标准不一的缺陷, 提高了护理的质量。

3.7 分区管理降低了护理风险

门诊输液过程中忽视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 未全面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 未及时观察患者的反应, 极大地增加输液过程中的护理风险[11], 由于输液治疗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存在许多已知和未知的风险因素。分区管理后, 护士积极主动观察, 询问患者情况, 早发现问题, 早处理, 有效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降低了护理风险。

篇4:加强护士静脉输液的风险管理

关键词: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29-02

1风险来源

1.1制度落实不到位。不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了解护士输液中执行查对制度的情况,减少输液差错、纠纷的发生。

1.2日常护理工作不到位。

1.2.1没有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静脉输液队伍。目前一些医院成立了静脉输液委员会或静脉治疗小组,但均属于自发行为。没有卫生行政部门或专业组织对输液护士的资质、培训、考核、发证、执业等进行管理。护士仍是只要有执照就具备了执行静脉输液工作的资格,病人的静脉治疗方案仍是由不同的护士分工完成,无论血管还是工具的选择都缺乏规范的评估与长期的计划。临床上我们可以看到需要静脉治疗的病人多数是从使用头皮钢针开始的,护士没有根据病人的治疗方案与疗程选择输液的工具与途径,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样,由于护士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也影响了服务质量的稳定性。

1.2.2操作不当,导致气体进入血循环,引发空气栓塞;静脉穿刺技术不过关,增加病人痛苦。未严格执行医嘱,盲目执行,未及时发现错误医嘱,造成不良后果。违反药物配伍禁忌,造成药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物疗效。

1.3服务意识滞后。沟通解释工作不到位,个别护士有时因种种原因,可能会导致工作缺乏主动性,服务态度差,说话语气生硬;更有甚者,当患者有疑问时,表现出不耐烦的神情,致使患者及家属对护士反感,在情绪上与护士对立,从而发生纠纷。

1.4法律意识淡薄。护士工作中有时可能会出现法律责任意識不强,未履行告知义务、保密义务等,从而侵犯患者权益造成护理纠纷。

2措施干预

2.1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1.1配药前仔细检查药品的名称、有效期、剂量、用法、用量,检查瓶口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缝、漏气,液体有无混浊、沉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制度,按要求配置液体。输液时要严格三查八对制度。

2.1.2加强巡视,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老人和儿童无特殊情况不超过40滴/min,详细填写输液巡视纪录,每100mL液体巡视签字不少于1次,每250mL液体巡视签字不少于2次,每500mL液体巡视签字不少于3次,要求巡视卡上签的输液滴数与实际滴数上下浮动不超过10滴。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疼痛、外渗等不适。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如输液肢体摆放位置、适当活动的方式,行动时保持液面高于穿刺部位,以免血液回流,不要自行调节液体滴数等。

2.2加强护理专业技能和临床知识培训。

2.2.1加强业务技术,提高一针见血率,以减少病人的痛苦。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加强年轻护士业务技术的培训,由组长指导低年资护士临床操作,以此营造有指导老师带教的低年资护士多学、多看、多做、多练的氛围。同时,专业组长有重点、针对性的辅导静脉穿刺操作中的要点、难点及注意事项。

2.2.2正确、仔细查对,严格执行医嘱,对有疑问、不清楚的医嘱,要及时与医生交流,确认无误后再执行,做到查漏补缺,把好用药关。

2.2.3加强药物知识培训及考核,收集并建立药品说明书档案,供护士随时查阅,定期组织药物知识讲座,除学习药物作用、用法外,重点掌握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配伍禁忌。护士掌握了药物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可以根据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输液用具及输液方式,使药物发挥最大疗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

3加强护士职业责任感教育

帮助护士正确认识从事的职业,体会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帮助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护士的职业责任感,增强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

4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

定期组织护理工作讨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和媒体报道的护理差错事故等进行分析、讨论,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医疗法律、法规教育,并请专业人事讲解护理纠纷案例,加强每位护士的护理风险意识,以增强法律意识,预见静脉输液护理安全隐患和护理薄弱环节,减少医疗事故争议和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篇5:静脉输液管理规

内一科 邹红雁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是临床护理中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护士的技术水平,并反映出护理质量的优劣,加强对静脉输液环节质量的控制,是护理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的:①规范操作程序②提高穿刺技术③落实输液巡视制度,确保护理质量、减少输液反应,提高治疗效果。一.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与要求 1.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1).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2).备齐用物:

(3).按医嘱三查七对。(核对医嘱、输液卡、输液单,检查药品、物品„)(4).备齐用物携至床旁,说明目的,按要求查对:床号,姓名,治疗单,输液卡。

(5).做好解释,询问大小便,准备胶布。

(6).选择血管:根据保护血管的原则由远端至近端选择。置小枕,止血带于穿刺部位上方6-10cm处,操作中,注意关心体贴病人。(7).再次检查药液,输液袋口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裂痕,药物有无混浊、沉淀,是否在有效期内。

(8).开启输液袋口,消毒整个瓶口及四周,剪开输液器包装,取出输液器、关闭通气管,将输液器插入输液袋内,包装袋放于治疗盘内(9).将输液管内空气排出,(掌握液体不流出头皮针为原则),关闭调节器,检查输液器内有无气泡,针头戴帽置于输液器袋内存放。(10).在距穿刺点上方6-10cm处,扎止血带,消毒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直径大于5cm。再次排气后将头皮针冒摘下,再次核对病人后穿刺。

(11).穿刺成功后松开止血带,打开调速器。

(12).固定针头,无菌棉棒遮盖针眼,根据病情调节滴速。胶布固定不少于3条,第一条固定在针柄,第二条固定在针眼处,第三条折固定在针眼上方。调节输液速度。

(13).再次核对床号、姓名,输液单,输液卡,分别在输液单、输液袋上签名,并记录时间。

(14).告知患者所输药物及输液中的注意事项。2.静脉输液操作要求(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2)输液程序正确,用物准备齐全(3)操作方法正规,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4)合理选用静脉,提高穿刺成功率(5)操作时动作轻稳,主动与患者交流(6)滴速适宜,符合病情需要。

(正常滴速是40-60gtt/min,小儿是20-40gtt/min,心脏不好的患者缓慢滴注;化疗药物如紫杉醇开始15分内每分钟20滴,如不良反应,心电监测数值正常调节滴数,3小时内静点结束。)二.静脉输液的巡视制度

1.巡视内容:有无液体外渗、滴速是否正确、输入是否通畅、液体余量多少,有无输液反应、有何生活要求。(不是看一下患者就完事了,要达到真正的巡视,认真的交接)

2.巡视时间:30-60分钟1次,特殊用药应加强巡视。如盖诺、OXA、紫杉醇、多西他赛。

3.建立输液巡视卡;眉栏填全,保留至患者出院为止。4.巡视要求(1)按时巡视.(2)要做到“两及时” ①及时主动更换液体不出现流空现象,减少呼叫铃声。②及时发现并处置输液故障和输液反应。

“两不准” ①不准随员拔针②不准将未输的液体或空瓶放于患者床头桌上。

5.处置室应铃响3声接呼叫器,要有礼貌。3分钟内为患者更换液体 三.输液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1).发热反应原因:输入致热物质。多由于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格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所致。

(2).循环负荷过重:原因: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

(3).静脉炎原因: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或在输液过和中无菌操作不严,导致局部静脉感染。

(4).空气栓塞原因: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1.输液反应的预防(1)药品检查环节 二“熟悉”

 熟悉药物的配伍禁忌 本科用药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

如舒血宁—违迪 舒血宁—氨茶碱 速尿—顺铂 营养液--速尿 米乐松—18种 舒血宁—洛塞克 氟康唑—违迪 氟康唑—尿激酶 思美肽药物前后冲生理盐水;奥美拉唑必须现用现配,否则溶解后会出现红色改变。(换药后要观察药物有无变色、浑浊现象,不要换上了就走。) 憝悉给药途径:茂菲滴管冲入;静脉推注;静脉滴注;(1).静脉推注:用1支20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10ml加入药物,连接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注意:尽量不使用静脉推注,以减少静脉炎发生的机会。)(2).茂菲滴管冲入 选择通过输液器的茂菲滴管将药物分段冲入,不要给压力,间断放开输液夹,使液体不断稀释化疗药,以减轻药物对静脉的刺激。

(3).静脉滴注 将化疗药物加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在规定时间内滴入。(常用的静点了)(4).持续数小时到数天的连续微剂量静脉滴注。化疗泵(加入的液体一定要精确,以免药物输入时间延长或缩短。“三查”操作前、中、后(加药、换药、静脉输液、执行医嘱、报费、办理出院)

“四看”液体或药品失效期、贵重药时不仅要看批号、有效期,还要看药品有无浑浊、沉淀,瓶体有破损、裂缝。“五掌握”

(1)掌握药物的性能(药物的PH值、渗透压、刺激性和毒性)(2)掌握药物的主要作用(化疗药,血管内皮抑制、单克隆抗体性药物)

(3)掌握药物的常用剂量(4)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5)掌握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

化疗药物常用剂量及英文代号

环磷酰胺 CTX 200mg/瓶(0.8g)(药物加热小于60度,待完全溶解后方可使用)异环磷酰胺 IFO 1g/瓶(2.0g)氟尿嘧啶 5-FU 250mg/支(500mg/750mg)健择(吉西他滨)GEM 200mg/瓶1g/瓶(1.4g/1.8g)阿霉素(多柔比星)ADM 10mg/瓶 30mg/50mg)(用糖溶)表阿霉素(表柔比星)EPI 10mg/瓶(50mg)(用糖溶)足叶乙苷(依托泊苷)VP-16 100mg/支

卡莫司汀 BCNU 125mg/支 冰箱内5度以下保存)

长春瑞滨(盖诺)NVB 10mg/瓶(冰箱内5度以下保存)(10-15min静点)紫杉醇(泰素、泰索帝)PTX 30mg/支(3h泵点、心电血压监护开始 20gtt/min)伊立替康(艾力)CPT-11 100mg/支(90min)

顺铂 DDP 30mg/瓶、10mg/瓶(避光)卡铂 CBP 100mg/支(避光)

草酸铂(奥沙利铂)OXA 40mg/支(避光)(用药期间避免接触或进食冷的物品,包括冷水和冷空气)

达卡巴嗪(氮希米胺DTIC 100mg/瓶(避光)

甲酰四氢(抗肿瘤辅助用药)CF 100mg/瓶(2h)(与5-FU合用,可提高5-FU的疗效)

美司钠(美安)200mg/支(常规使用CTX或IFO给药的0小时、4小时、8小时各注射1次)(解毒保护作用只限于泌尿系统)

长春新碱 VCR 1g/瓶(静脉冲入)长春地辛 VDS 1mg/瓶(静脉冲入)丝裂霉素 MMC 2mg/瓶(静脉冲入)治疗骨转移药物

作用机制:静脉注射用于治疗伴有或不伴有骨转移的恶性肿瘤引起的高血钙症

帕米膦酸二钠(博宁)15mg/瓶(4h)伊班膦酸 1mg/瓶 唑来膦酸 4mg/瓶(15min)

注:剂量过大,滴注速度过快,可至肾功能受损(2).加药环节:加药不宜过早,抗生素应现用现配

贵重药品如美罗华、紫杉醇应反复确认(确认医嘱是否开药,确认患者状态有无发热、腹泻等)注:配制好的药液放置时间不超过

2小时。因溶液放置3~5小时,细菌可呈对数生长。(3)操作环节①掌握一个“严”字,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按要求洗手(一个病房静点结束到下一个病房时要洗手)②加药时严格消毒,加完药药瓶要压好消毒棉签。③无菌注射器必须做到一瓶一用一扔。④输液器与可莱福连接时必须严格消毒

(消毒用三根棉签可莱福接头后接静点用时45秒,PICC静点化疗药物45秒还不用担心有外渗的可能。血管弹性好的患者扎止血带消毒穿刺后用时60秒,但是如果是患者血管不好的上化疗药物如盖诺,表阿霉素等药物用时25分,静点后要加强巡视,要防止外渗。)2.输液反应预防处理程序

(1)出现疑似输液反应时,更换生理盐水维持通路,同时更换输液导管,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不能给患者拔针)(2)保留剩余液体备检。

(3)填写输液反应登记本或置管发热登记本 静脉化疗护理常规

(一)人员要求:1.必须有一定工作经验及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

2.加药时必须戴手套

(二)化疗前护理 1.患者准备

①根据医嘱做好各项检查

②鼓励患者多吃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多的食物、多饮水。有助于升血象的食物:动物肝脏、动物骨髓、鸡、鸭、鱼、海参、瘦肉、奶制品、豆芽、麦芽、大枣、菠菜、生姜等。

③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④穿刺后为患者摆舒适体位,做好化疗前的宣教(如去卫生间需要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置管患者输液时抬高手臂,注意观察输液速度,如果滴速变慢观察有无外渗现象;封管时用力均匀,使用正压封管不可暴力封管,尤其是3Fr导管)2.护士准备

(1)熟悉药物的剂量、方法、副作用、药物间的静点顺序(遵医嘱用药)、配伍禁忌、有效期及注意事项(2)化疗药物应现用现配(如美罗华)

(3)健康宣教到位(如DDP要嘱患者多饮水,VP-16起床要缓慢,OXA要忌冷水和冷空气及不可触摸凉的物品等)

(三)给药护理

(1)严格按药物说明书配制药物

(2)输液部位选择:首选PICC、其次留置针:不易外渗但易发生静脉炎。(上腔压迫综合征及术侧肢体不能进行化疗,原则上不选择下肢静脉。常规首选上肢远心端部位,再次穿刺应位于前次穿刺点的近心端,应避免肢体关节部位。穿刺腕部桡静脉,发生桡神经损伤率高。如选用桡静脉应尽量靠上,避开关节部位。严禁在穿刺点以下选择血管进行注射;如果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应先注入非发疱性药物;如两种均为发疱性,应先注入稀释量最少的一种。两次给药间应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冲洗10分钟。)(3)输注药物应缓慢均匀,观察输液速度是否变慢,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如有局部肿痛、无回血等情况应及进拔针。

(如留置针静点盖诺时,静点过程中速度变慢立即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有无回血。)

(4)输液完毕应用生理盐水冲管10-15分钟,减少药液对血管壁刺激,拔针后用棉签按压5-10分钟,甚至更长。(5)化疗药物的分类

1.发疱性化疗药物 外渗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的药物。如阿霉素、表阿霉素、丝裂霉素、柔红霉素、长春新碱、长春药碱。2.非发疱性化疗药物

(1)刺激性化疗药物:外渗后可以引起灼伤或轻度炎症而无坏死的药物。如卡氮芥、足叶乙苷、氮烯米胺等

(2)无明显刺激作用的药物: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脲嘧啶、阿糖胞苷、门冬酰胺酶等

在输液前应向患者讲解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如出现局部隆起、疼痛或输液不通畅,教会患者关闭输液器,及时呼叫护士,尽量减少化疗药物渗出量。

若已发生外渗,立即停止输液,设法吸出渗出液,给予局部封闭: 生理盐水5-10ml+地塞米松5mg+利多卡因3ml对外渗区域作多中心皮下注射,范围超出渗漏区域0.5~1cm;用冰袋间断敷于外渗部位。抬高患肢至少48h 湿敷的方法:生理盐水100ml+地塞米松5mg;75%乙醇或硫酸镁湿敷

卡氮芥外渗后,局部静注8.4%碳酸氢钠5ml,起化学灭活作用。(6)药物的PH值

溶液和药物的PH能刺激静脉。输注药物PH应保持在6~8,尽量减少对静脉内膜的破坏。PH低于4.1时静脉内膜可出现严重组织学改变。PH高于8和低于6时,静脉炎的发生增多。四.静脉输血

输血过程的风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血站采血及筛查——非常低的风险。(2)患者配血样本的采集——高风险(3)实验室相容性检测——低风险(4)输血差错——非常高风险

(5)临床医生作出输血决定——未明确风险度(6)对适当的血液品进行输注——中等至高风险

输血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前15分应慢,每分钟20滴,如无输血反应,可适当加快输血速度。一般情况下输血速度为每分钟40-60滴。血液在输注前在室温(18-25℃)下放置20-30分后输注。血小板的输注速度要快,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准,一般为每分钟80-100滴。新鲜的血浆的输注速度不超过5-10ml/min,溶化后的血浆在4小时内输注。所有血液制品应在4小时内输完。

输液器与输血器的滤网的孔径不同,因此输血器不能用于输液。五.胃肠外营养

定义:是指通过静脉途径提供给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素,包括糖类、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配制前准备

(1)处置室清洁,配置前、后用75%乙醇清洁台面,并用紫外线照射20分钟。

(2)配制前,将所有物品及各种营养素准备齐全,避免走动过多增加污染机会,配液过程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3)检查营养袋外包装有无破损,检查营养液有无变质、浑浊,有无絮状物,检查各种药品、用物的有效期,并经2人核对后方可加药。配制顺序

(1)将微量元素和电解质制剂分别加入氨基酸液及葡萄糖液内。(2)将水溶性维生素、磷酸盐制剂加葡萄糖内。

(3)用脂溶性维生素乳剂稀释水溶性维生素后,再加入脂肪乳内。(4)将配制好的氨基酸溶液及配制好的葡萄糖溶液同时混入营养袋内,并用肉眼检测液体有无沉淀。

(5)将配制好的脂肪乳加入已装有氨基酸及葡萄糖的营养袋内。

注意事项

(1)当营养液的PH下降至5.0以下时,脂肪乳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因葡萄糖液为酸性溶液,所以不能直接与脂肪乳混合,否则会破坏脂肪乳的稳定性。

(2)氨基酸具有缓冲和调节PH的作用,故营养液中应添加高浓度的氨基酸。

(3)磷酸剂与钙制剂配伍,需分别在不同溶液中内稀释之后方能混合,以免产生磷酸钙沉淀,发生反应。胃肠外营养液

(4)为保持营养液的稳定性,应控制配方中的电解质含量。(5)为确保输入混合营养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要在混合营养液中加入其他药物。

(6)配好的营养袋应注明时间,营养液应现配现用,一般在24小时内输完。

篇6:家庭输液风险告知书

患者因病情需要经医生诊疗建议输液治疗。由于患者行动困难,患者和家属要求出诊在家中输液。

输液本身存在固有的和不可抗力的风险,在家中输液由于医生、护士不能守在患者身旁,一旦发生不良反应不能及时救治,使得风险进一步加大并且控制能力明显减弱,将会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强烈建议患者到门诊来进行输液治疗。

输液治疗时可能的风险有:

1、皮疹、瘙痒等皮肤过敏反应;

2、头晕、面色苍白等过敏性休克;

3、发热、寒战等输液反应;

4、头晕、哆嗦,抽搐等药物副作用反应;

5、胸闷、呼吸困难等哮喘、心衰等症状;

6、虽然极少见,的确曾有发生不明原因猝死;

7、各种严重的其他反应都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为了降低患者的风险,请家属务必做到:

1、输液前确保患者没有饮酒或空腹;

2、告知医生、护士,患者既往有无过敏史、哮喘史、心脏病史;

3、输液时确保全程有家属陪护;

4、及时更换吊瓶,当滴壶内没有液体时,请通知护士再次出诊;

5、未经医生、护士同意千万不要调快输液速度;

6、当发生皮下肿胀、皮疹、寒战、头晕、哆嗦、抽搐、胸闷、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或其他不适时立即停止输液(建议关闭输液阀,尽量不拔出针头),立即通知医生,紧急时直接拨打120;

7、输液完毕时,迅速拔出针头并用棉签压迫止血5~10分钟,避免引起皮下出血。

再次恳请患者或家属仔细阅读家庭输液风险知情同意书,再一次建议患者到门诊进行输液治疗。

如果患者或家属仍然坚持要求在家输液治疗,必须确定知道了并且愿意承担风险,知道并且愿意认真做好降低风险的措施,请在患者和/或陪伴家属栏签字确认。

家庭地址:

患者电话:门诊联系电话: 患者签字:护士电话: 陪伴家属:护士:

上一篇:现代教育技术试卷下一篇:置业经理入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