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个人学习心得总结

2024-07-24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个人学习心得总结(通用9篇)

篇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个人学习心得总结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学习总结

通过几个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学习,全面了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系统理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在区分公共部门管理与私部门管理不同特点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操作技术与方法。

一、通过对沃里科公司是怎样从瘫痪状态重新走向“第二个春天”的案例分析,了解到日本人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沃里科公司首先通过办三件事(聚会、送收音机、与大家一起打扫厂房)拉近与美国工人的距离,然后聘用以前在本厂工作而眼下失业的工人,并且与该厂的工会携手合作,改善劳资关系,最后获得工会支持及大部分工人的好感之后抓劳动纪律,一起商量提高劳动效率,改善产品质量。

(二)、把两国之间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作为主要矛盾来解决,从产生差异的原因入手,总结分析出主要由以下原因所致。(1)自然原因。日本是个岛国,唯一富足的资源就是人;美国地大物博,条件优越,重视物质和财务资源。(2)历史基础。日本历史悠久,封建家族关系影响深远;美国是个年轻民族国家,多民族不同的观念和习惯形成了员工各自的独立意识和自由主义行为。(3)文化背景。日本受佛教和儒教的影响,崇尚和睦相处、互相帮助、讲究信任、忠诚、利他;美国受基督教的“原罪”论影响,以利己为中心。(4)人性观的区别。日本提倡Y理论的人性假设——积极的人性观;美国提倡X理论的人性假设——消极的人性观入手,求得理念的一致。

(三)、把“社会人”假设的依据作为管理这个厂的指导原则。揭示了传统管理和霍桑实验的利弊。(1)传统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决定于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霍桑实验认为,生产效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聚会、送收音机、与大家一起打扫厂房就是拉近人与人的关系,创造一种家庭的气氛)(2)传统管理只重视“正式群体”问题,诸如组织结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霍桑实验还注意到存在着某种“非正式群体”。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影响着群体成员的行为。(三洋公司总裁主动和工会商谈合作,聘请被辞退的老员工,通过这种“非正式群体”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士气。)(3)霍桑实验还提出新型领导的必要性。领导者在了解人们的合乎逻辑的行为的同时,还须了解不合乎逻辑的行为,要善于倾听和沟通职工的意见,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管理部门征求工人们的意见,大家一起商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和工作条件,这种协商的结果就是工人们很愿意执行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自发性能动性很强)。

(四)、最后解决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差异。(1)企业的性质和员工的地位。美国企业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员工受雇于企业就要为企业创造利润。日本企业要首先为员工服务,建立合作关系,强调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2)决策的制定和执行。美国企业强调个人能力,决策由各层管理者个人做出,员工没有参与决策的权力,只有执行决策的义务;日本企业强调群体的合作,给与员工广泛参与决策的权力。(3)企业制度的作用。美国的企业制度以首席执行官或经理的能力及其成功的体现为中心;日本注重企业上下全体员工的合作和努力,并同员工关系密切。主要原因是源于两者的企业文化不同:①美国的企业文化特点。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具有个人奋斗和进取精神。决策集中于少数领导者,缺乏民主性,员工具有明显的雇佣观念,重视企业利益,忽视人际关系。②日本的企业文化特点:强调组织风土建设重视教育、培训和文化建设,重视“家族主义”的价值观念。总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充分调动了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使沃里科公司从瘫痪状态重新走向“第二个春天”,把电视机厂打造成弗里斯特市的命脉企业,三洋公司则成为弗里斯特市的支柱产业。

二、通过专题讨论对提高人力资本、做好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公务员分类改革、促进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有了一个崭新的认知。明了我国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建设,人力资源安全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当事主体不仅在观念上已经认识到人才安全的重要性,而且在人力开发的各个层面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以降低人才流失的风险。但是,同国外人力资源安全机制相比,中国人力资源安全机制还处在初步建构的过程中。在人才流失风险加大的环境下,要有效防止重要人才流失,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和充分信任国家重要人才,通过立法维护国家重要人才安全。需要制定政策法规,提高重要人才待遇,保障重要人才权益,规范重要人才流动。需要建立国家重要人才的信息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人力资本理论也应运而生并发展为一门成熟的学科。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明显不同于物质资本投资的自身特点,它通常表现为保健投资、教育投资、在职培训、人力迁移投资四种形式。新形势下,我国必须通过控制人口数量,完善投资体制,加强法制建设等途径,有效实施人力资本开发,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懂得了针对我国目前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中存在的问题,要坚持市场化导向,根据公共部门自身的特点,加大改革力度,破除不合理的壁垒和传统习惯思维,完善配套措施,促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有序流动,提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具体对策措施如下:第一,明确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市场主体地位。市场机制要在人力资源流动中发挥作用,一个基本条件是要有自主的供求主体。第二,完善市场法规和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市场化改革,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健全人力资本产权、劳动关系、就业促进、职工培训、收入分配、争议调解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形成比较健全的人力资源市场规范体系。第三,改革户籍制度。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为限制人员流动设计的,附着其上的功能太多,已不合市场经济的要求。第四,破除官本位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三、通过几次的阶段性测试,让我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要点,学会了如何将理论和政策在工作和实践生活中加以运用,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改善自身素质。同时也学到了许多课程以外的东西:比如,如何上网查找和下载资料、使用群共享,并增进了老师和同学间的交流。学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收获很多,感悟颇深。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本课程是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为研究对象,从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出发,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理论,揭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性质、特征、管理环节与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它与人事制度类课程,特别是与《公务员制度》具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学生掌握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的一门重要课程。自我反思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些问题还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总之,不能为应付考试而学习,要为增长知识而努力。

篇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个人学习心得总结

时间飞逝,岁月如梭,一个学期又要接近尾声。回顾一下,经历了很多,学习了很多。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课程总结:通过几个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学习,全面了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系统理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在区分公共部门管理与私部门管理不同特点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操作技术与方法。

1、例如:通过对沃里科公司是怎样从瘫痪状态重新走向“第二个春天”的?案例分析,了解到,日本人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沃里科公司首先通过办三件事聚会、送收音机、与大家一起打扫厂房拉近与美国工人的距离;然后聘用以前在本厂工作而眼下失业的工人,并且与该厂的工会携手合作,改善劳资关系;最后获得工会支持及大部分工人的好感之后抓劳动纪律;最后一起商量提高劳动效率,改善产品质量。把两国之间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作为主要矛盾来解决,从产生差异的自然原因。日本是个岛国,唯一富足的资源就是人;美国地大物博,条件优越,重视物质和财务资源。

历史基础,日本历史悠久,封建家族关系影响深远;美国是个年轻民族国家,多民族不同的观念和习惯形成员工各自的独立意识和自由主义行为。

文化背景,日本受佛教和儒教的影响,崇尚和睦相处、互相帮助、讲究信任、忠诚、利他;美国受基督教的“原罪”论影响,以利己为中心。

人性观的区别,日本提倡理论的人性假设——积极的人性观;美国提倡理论的人性假设——消极的人性观入手,求得理念的一致。把“社会人”假设的依据作为管理这个厂的指导原则。揭示了传统管理和霍桑实验的利弊。

(1)传统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决定于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霍桑实验认为,生产效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聚会、送收音机、与大家一起打扫厂房就是拉近人与人的关系,创造一种家庭的气氛)。

(2)传统管理只重视“正式群体”问题,诸如组织结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霍桑实验还注意到存在着某种“非正式群体”。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影响着群体成员的行为。(三洋公司总裁主动和工会商谈合作,聘请被辞退的老员工,通过这种“非正式群体”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士气)。

(3)霍桑实验还提出新型领导的必要性。领导者在了解人们的合乎逻辑的行为的同时,还须了解不合乎逻辑的行为,要善于倾听和沟通职工的意见,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管理部门征求工人们的意见,大家一起商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和工作条件,这种协商的结果就是工人们很愿意执行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自发性能动性很强)最后解决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差异。

(1)企业的性质和员工的地位 美国企业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员工受雇于企业就要为企业创造利润。日本企业要首先为员工服务,建立合作关系,强调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2)决策的制定和执行 美国企业强调个人能力,决策由各层管理者个人做出,员工没有参与决策的权力,只有执行决策的义务;日本企业强调群体的合作,给与员工广泛参与决策的权力。

(3)企业制度的作用 美国的企业制度以首席执行官或经理的能力及其成功的体现为中心;日本注重企业上下全体员工的合作和努力,并同员工关系密切。主要原因是源于两者的企业文化不同:(1)美国的企业文化特点 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具有个人奋斗和进取精神。决策集中于少数领导者,缺乏民主性,员工具有明显的雇佣观念,重视企业利益,忽视人际关系。(2)日本的企业文化特点:强调组织风土建设重视教育、培训和文化建设,重视“家族主义”的价值观念 总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充分调动了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使沃里科公司从瘫痪状态重新走向“第二个春天”,把电视机厂打造成弗里斯特市的命脉企业,三洋公司则成为弗里斯特市的支柱产业。

2、通过专题讨论对提高人力资本、做好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公务员分类改革、促进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有了一个崭新的认知。明了我国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建设,人力资源安全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当事主体不仅在观念上已经认识到人才安全的重要性,而且在人力开发的各个层面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以降低人才流失的风险。但是,同国外人力资源安全机制相比,中国人力资源安全机制还处在初步建构的过程中。在人才流失风险加大的环境下,要有效防止重要人才流失,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和充分信任国家重要人才,通过立法维护国家重要人才安全。需要制定政策法规,提高重要人才待遇,保障重要人才权益,规范重要人才流动。需要建立国家重要人才的信息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人力资本理论也应运而生并发展为一门成熟的学科。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明显不同于物质资本投资的自身特点,它通常表现为保健投资,教育投资 在职培训 人力迁移投资四种形式。新形势下,我国必须通过控制人口数量,完善投资体制,加强法制建设等途径,有效实施人力资本开发,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懂得了针对我国目前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中存在的问题,要坚持市场化导向,根据公共部门自身的特点,加大改革力度,破除不合理的壁垒和传统习惯思维,完善配套措施,促进公共部门人 力资源的有序流动,提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具体对策措施如下: 第一,明确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市场主体地位。市场机制要在人力资源流动中发挥作用,一个基本条件是要有自主的供求主体。第二,完善市场法规和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市场化改革,必须加强法制建 设,健全人力资本产权、劳动关系、就业促进、职工培训、收入分配、争议调解等方面的法律法 规,形成比较健全的人力资源市场规范体系。第三,改革户籍制度。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为限制人员流动设计的,附着其上的功能太多,已不合市场经济的要求。第四,破除官本位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国 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通过几次的阶段性测试,让我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要点,如何将理论和政策在工作和实践生活中加以运用,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改善自身素质。同时也学到了许多课程以外的东西:比如,如何上网查找和下载资料、使用群共享、在上饶电大在线和省电大在线上发帖,并增进了老师和同学间的交流。

篇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探讨

纵观世界, 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而中国对于世界而言就像一颗新星, 在经济与科技的浪潮中冉冉升起。随着国家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 人力资源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被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不但关系到其所在职能部门的发展, 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组织与经济命脉。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又是人力资源中特殊的群体, 相对于普通的人力资源而言, 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所承担的责任更为重要, 更为关键。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指在政府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中的各类工作人员。所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国家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已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如何合理有效在开发和运用它的职能, 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

二、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制度

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才作为国家的基础资源已成为国家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而人才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也成为国家的战略目标, 这时国家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就要发挥它的基本功能, 为国家的基础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人力资源的规划、获取、开发以及惩戒。其中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公共部门人事管理功能的核心, 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基础。人力资源的广泛开发是为了, 使国家人力资源的力量持续的发展和飞跃。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目标是适应、培训、激励及评估人才, 提高其知识、技能与能力。人力资源开发是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和核心。只有将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有效地开发, 才能充分发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作用, 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 公共部门按照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人力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开发

我国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有四种基本的制度: (政治任命制度、公务员制度、弱势群体保护制度、非常用人制度) 下面让我们来具体阐述一下这四种制度基本思想。 (1) 政治任命制度, 就是由国家机关对公共部门的重要领导职位直接任命, 并行使人事管理权力。政治任命不但有利于巩固我党的政治地位, 使国家朝着正确的方向稳固发展。而且还有利于新时代领导人才的培养, 从而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2) 公务员制度, 是指国家各政府机关中除工勤以外的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它不仅有利于公共部门人事管理工作的公平性, 也加强了人事管理的法制性。 (3) 弱势群体保护制度的存在, 是国家对于弱势群体不受歧视所制定的措施。它不仅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性, 还对维护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起到了根本性的效果。 (4) 非常任管理制度是为了适应改革与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制度。它不同于前两种制度的根本在于, 它具有灵活性。非常任管理制度不仅能克服终身职务制, 也能有效在减少机制运行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从而完善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所以这四种制度的合理有效运行, 是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首要条件, 只有将这四种制度更好的发挥, 才能把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加强和提高。

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研究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有别于其它体制的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是代表了国家利益行使国家的基本政策和方针, 只有具备一定政治觉悟和知识技能的人才, 才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也可以根据其职能的变化而不断的改进, 以满足国家对各种人才的需求。因为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所以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具有了一定的特殊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权力的划分比较复杂, 它是由政府组织和第三部门为主体的管理体制。而且它的执行还必须依靠一定的法律法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还具有一定的公益性, 因为它代表的是国家利益, 就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主导思想。另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在所有体制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有主导地位, 它是其它一切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核心。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有其独特的运行机制

当今社会人才辈出, 所有的人才在公共部门的竞争中都要持公正、平等的态度, 所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竞争机制必须有法律依据。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为其人力资源的工作和生活, 提供了有力的社会保障, 从而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平稳发展。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也有一定的流动性, 所以它的管理机制就必须满足这一特性, 使人才的新老替换和职位流动更为合理。因为公共部门是国家其它部门的领导主体, 所以为了避免公共人力资源的权力失衡,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就必具有一定的制约机制, 使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更好地为国家效力, 为人民服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这些机制合理的发挥, 是体现整个部门管理才能的主要依据。只有将各个机制完美结合, 才能有效地发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作用。

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作为国家主体部门的管理,

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我国的公共部门管理者中, 有个别的管理者习惯了传统的管理方式, 忽略了人才的能动性和主体性

在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上没有做到真正的公平, 公正, 使得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没有了发挥作用的空间。在人力资源的考核和评估上我国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还没有完全做到科学化和规范化。而且有些人才机制也比较呆板, 不具灵活性。这就大大地阻碍了人力资源的开发。总之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 还存在的这些问题是客观的, 我们急需解决的。

2、为了国家基础建设的发展, 也为了我党的长期指导思想的深入执行

我国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中所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解决。为了巩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主导地位, 提高其工作效率, 加大人才流动空间, 我国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可以适当地扩大一下录用范围, 在社会中选拔一些专业技能较强的人才, 来做一些临时性的工作。这样的弹性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地改善公共人力资源不足和人才技能的单一化。随着科技的发展,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也可以借鉴一些企业的做法, 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进行人才的资料管理, 使人力资源的管理更加系统, 更加科学。另外, 为了提高人力资源中人才的素质培养, 我们应该学习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 将人才的培训和考核纳入其个人素质的标准, 与人才本身的待遇结合起来, 从而提高人才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得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作用与效力更加完善。

五、结论

总之, 人力资源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资源,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关系到国家发展与稳定的重要工作。只有将我国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广泛的开展好, 才能有效地发挥公共人力资源的战略作用, 从而实现人才组合的最优配置。而如何更好地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进行管理, 是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学习和探讨的主题。

参考文献

[1]杨柳, 郭海昕.浅谈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9, 8.

[2]成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9, 5 (30) .

篇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个人学习心得总结

关键词:人力资源;公共管理;规划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管理部门发挥的作用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部分,在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中形成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广泛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同样具有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属性等[1]。

1.公共管理的概念

1.1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分类

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管理部门的应用可以分为两个组成部分:广义部分和狭义两部分。笔者在本文中主要是从狭义部分对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管理部门的应用进行阐述。

狭义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管理部门的作用,即行政部门、政府部门以及国企事业单位等,按照法律法规对本部门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获取、使用、评估、培训、计薪、奖惩、维护等进行的一系列活性[2]。

1.2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的特点

公共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政治道德品质要十分崇高,必须高于一般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平均水准。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当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中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是公共管理部门重中之重。所以,公共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拥有比一般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更高的政策理论水平、法律观念、政治品质、道德觉悟,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热情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1.3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通过对公共管理部门的特性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进行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管理部门应用的独特性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凸现出来,具体表现有[3]:

(1)人事行政机构层次结构多,十分复杂。

(2)人力资源管理行为必须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进行。

(3)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管理部门的管理行为更加深入地体现了其自身的性质与特性。

2.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2.1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更好的为组织服务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一般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直接目标、具体目标和最终目标。在公共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其目标必须以以政府等公共管理部门为中心,按照法律法规所进行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管理部门的目标则是:获取各类优秀人才,建立公与部门内人员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满足部门内人员的个人发展的前途需求。

2.2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

我们由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就可以确定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管理部门的基本任务。

建立和完善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科管理、个人发展前途是建立在有效的机制与良好的组织文化的基础上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寻求和吸收适合公共管理部门的优秀人才;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形成“管理即教育”的管理哲学;发挥组织文化的凝聚力;

管理部门要完成渴望求才、合理用才、科学育才等一系列任务,公共管理部门必须将优秀的人才留住,只有这样才能使其为社会更好的服务。

3.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及影响因素

3.1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规划作用

公共管理部门的发展也在与时俱进,公共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有效规划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5]。

(1)在长期规划中,了解公共管理部门所需要人才的状况,对社会上的人才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在公共管理部门在遇到紧急情况下,能够进行积极的人才调控政策,对本部门和社会上的人才进行合理的分配,促进社会的稳定。

(2)在短、中、长期规划中,

公共管理部门必须获得符合自身需求的人才,不能盲目招揽人才,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公共管理部门的效率。

(3)通过各种规划,公共管理部门不仅能够找到社和本部门的人才,而且也可以控制在人才进入到公共管理部门前所需要的费用(例如:获取、录用、配置、使用、培训等步骤中产生的费用)。

(4)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这样的管理方法才是最科学、最有效的(这些方法中包括战略规划、预测技术、评估技术等)。

(5)公共管理部门内员工的个人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规划,使部门内的员工了解自己在部门内所发挥的作用,明确自身的素质和部门要求之间的差距,促进员工提高自身的素质,是其自身发展得到保证。

3.2影响人力资源规划的因素

想要做好人力资源规划,首先就要明确影响人力资源规划的因素,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影响人力资源规划的因素很多,但在众多的因素中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对其影响做大:

(1)宏观经济变化会深深影响企业所处的发展大环境。

(2)法律制度和政策法规变更,也会影响企业经营决策的转变进而影响到人力规划。

(3)科学技术的进步,带给社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

(4)组织效率高低及经营绩效的好坏和组织所处的发展阶段。

(5)组织管理层维度、体系的变化,以及相应岗位的管理人员的更变情况。

(6)人力资源管理者本身素质的优劣和观念的差异。

4.结论

公共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以企业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与价值为基础,结合公共管理部门与企业相比较所具有的特殊性建立起来的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在很多方面,其具有很多自己的特色。

与其他部门一样,公共管理部门要实现自己的目标、使命和价值,必须科学的、结合实际的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这对公共管理部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何晔.公共管理目标异化的理论分析及其规避[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2]凌茹,刘家望.公共管理伦理视角下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J].求索,2013,03.

[3]刘雅玮.公共管理理论最新研究综述[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02.

[4]韦雯颖.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01.

篇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学习总结

本学期开设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程,本人对这门课程非常重视。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为日后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一、人力资源管理历史背景及发展方面

从管理目的角度看;人力资源管理大致经历了工作中心、人员中心、人员工作互动等三个阶段;从管理内容角度看:大致经历了现场事物管理、档案业务管理、指导协调管理三个阶段;从管理方式方法等技术角度看:人力资源管理大致经历了非独立的综合阶段、专业的技术化管理阶段、专业的人性化管理阶段、专业的综合化管理阶段等四个阶段;从管理历史发展角度看:人力资源管理大致经历了经验任务管理、科学人事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三个阶段。

二、人力资源规划与预测

所有的管理职能中,人力资源规划最具战略性和主动性。科学技术瞬息万变,而竞争环境也变化莫测。这不仅使得人力资源预测变得越来越困难,同时也变得越来越紧迫。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对组织未来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作出科学预测,保证组织在需要时就能及时获得所需要的各种人才,进而保证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所以人力资源规划在各项管理职能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1①、通过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的科学分析,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一个组织制定战略目标、任务和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②、导致技术和其他工作流程的变革;

③、提高竞争优势,如最大限度削减经费、降低成本、创造最佳效益;

④、改变劳动力队伍结构,如数量、质量、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

⑤、辅助其他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如招聘、培训、职业生涯设计和发展等;

⑥、按计划检查人力资源规划与方案的效果,进而帮助管理者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⑦、适应、并贯彻实施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政策,如劳动法、职业教育法和社会保障.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招募与开发

人力资源开发是组织和个人发展的过程,其重点是提高人的能力,核心是开发人的潜能。因此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贯穿人力资源发展过程的始终,预测规划、教育培训、配置使用、考核评价、激励和维护,都是人力资源开发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一组织若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就需要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占有资金;二是拥有掌握专业技能从事管理和操作的人员。两者之间,人的因素

更为重要。人力资源的核心问题,是开发人的能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所以说,制订和实施人才战略,是组织实现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是现代组织人才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科学知识和教育的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

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和开发是经常联系在一起使用的两个概念,二者在内涵上有一些差别。但其实质是一致的。培训强调的是帮助对象获得目前工作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以更好地完成现在所承担的工作。开发则是指一种长期的培训,它强调的是鉴于以后工作对员工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对员工进行的一种面向未来的人力资源投资活动。培训和开发的目的者在于提高员工各方面的素质,使之适应现职工作或未来发展的需要。同时,培训使用的技术和开发中使用的技术通常是相同的。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对人的投资。任何一个新员工,不论他具有多高的素质和技能,都不可能与企业的工作要求直接吻合,也缺乏在企业集体中同心协力、相互配合的工作经验和态度。因此,企业为使新员工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应具备的工作态度,一般都要进行相应的培训。现今的企业将培训用于实现两个新的目的:

五、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组织就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在公司中,公司是组织、部门是组织、事业部是组织、为完成一定工作而集合的员工也是组织。所谓组织绩效评估就是对以上组织的工作结果的评定。组织绩效评估强调绩效评估的效果导向,其着眼点在于做成了什么,而不是做了什么。

1、评估载体:组织工作的任务不同阶段的要求往往不同,所以组织评估一般要单独订立绩效契约,事先约定双方的责权,明确组织目标;通过契约,加强对组织成员的管控;便于组织目标向各级员工的传达。

2、组织评估的指标和标准:组织评估的指标可以是定量指标也可以是定性指标。定量指标相对于定性指标事实认定更容易、评估结果更清晰。组织评估与个人评估相比,对综合性结果要求更高,指标更为综合,其考核指标一般并不是由个人单独完成的工作。所以,组织评估应尽可能地采用定量指标。指标的选择还应注重指标是否具备可统计的条件,例如客户满意度指标,并不仅仅统计有几个客户是否满意就可以的,根据RATER指数(客户满意度统计方法之一)应根据:依赖度,即企业向客户履行承诺的能力;专业度,即服务人员专业水平和实际表现;有形度,即服务场所及人员的有形表现;同理度,即服务人员从客户角度出发,理解客户感受、了解客户需求的能力;反应度,即根据客户要求快速提供服务的能力等五个方面。企业如果尚未建立五个方

面的工作制度和统计方法,那么客户满意度指标很有可能会流于形式。组织评估指标的标准应参照几个因素:历史情况,即以往组织实现该项指标时达到的标准;行业情况,即同行业或竞争对手实现该项指标时达到的标准;战略要求,即公司战略所要求达到的标准或水平。确定标准,还应考虑到影响该项指标实现的客户因素,并在约定时事先对客观因素的影响予以约定。

六、组织评估方法

组织绩效的评估方法一般采用直线式,即由上级单位或领导,根据各项指标统计完成的情况,依据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予以评定。在各项指标评定之前,上级单位或领导应做好沟通工作,要适当听取被评估者的意见。组织绩效的评估工作可以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也可以由计划统计或财务部门负责。因为组织绩效评估工作研究的是组织行为,与企业战略制定、企业运营管理密切,而财务管理部门能够全面掌握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这些部门能够更加及时地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并根据相关资料提出分析意见和改进建议。与这些部门相比,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优势在于整合了绩效评估与激励职能,能够更加直接地将激励应用于绩效管理过程中。当然,无论由哪个部门负责,对于人力资源工作者来说,掌握一些必要的组织绩效评估的知识和技能还是很有必要的。

篇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学习总结

学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收获很多,感悟颇深。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本课程是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为研究对象,从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出发,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理论,揭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性质、特征、管理环节与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它与人事制度类课程,特别是与《公务员制度》具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学生掌握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的一门重要课程,经过对学科的知识架构和综合理论进行认真梳理,现总结如下:

一、人力资源管理历史背景及研究范式。从管理目的角度看;人力资源管理大致经历了工作中心、人员中等技术角度看:人力资源管理大致经历了非独立的综合阶段、专业的技术化管理阶段、专业的人性化管理阶段、专业的综合化管理阶段等四个阶段;其研究的范式大体是由环境、价值和制度三个不同层面因素构建起来的。其中,价值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范式架构的核心。环境是制度产生与变迁的外甥变量,它的改变引起了公共人事价值的转变。价值决定采取何种功能,功能依赖于相应的制度来实现。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所谓人力资源,也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人们的总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指以国家行政组织和相关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管理机关以社会公正和工作效率为目的、依据法律规定其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任用、工资、保障等

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对人的投资。任何一个新员工,不论他具有多高的素质和技能,都不可能与企业的工作要求直接吻合,也缺乏在企业集体中同心协力、相互配合的工作经验和态度。因此,企业为使新员工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应具备的工作态度,一般都要进行相应的培训。现今的企业将培训用于实现两个新的目的:(1)向员工传授更为广泛的技能,包括解决问题的技能、沟通的技能以及团队建设的技能等。企业是在不断变动的经济技术环境中生存发展的,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出必须和这种不断变换的外部环境相适应。(2)利用培训来增强组织的吸引力,强化员工的献身精神。工作对于员工来说,不仅仅是生存的手段,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经,使他们在工作中感受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可见,对员工进行培训,从根本上讲,是经济、技术进步和员工发展的必然要求。

五、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组织绩效的评估方法一般采用直线式,即由上级单位或领导,根据各项指标统计完成的情况,依据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予以评定。

组织绩效的评估工作可以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也可以由计划统计或财务部门负责。与这些部门相比,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优势在于整合了绩效评估与激励职能,能够更加直接地将激励应用于绩效管理过程中。当然,无论由哪个部门负责,掌握一些必要的组织绩效评估的知识和技能还是很有必要的。

六、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薪酬管理。薪酬制度的主要形式有:

工资形式。常见的有定额工资、计件工资、提成工资、奖金等。定额工资是根据员工完成一劳动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各种定额的多少来确定劳动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方式主要有:个人计件和集体计件、直接计件、间接计件、有限计件、超额计件、累进计件等。它适用于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较低,采取体力劳动和手工操作的企业和工种。提成工资也称分成工资,是按照一定比例从企业的销售额、营业额或纯收入中提取一部分货币进行工资分配的工资形式。适用于经营性企业和工种。奖金是根据员工超额劳动或超额贡献的大小支付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适用范围广泛。种类主要有:产出奖金和投入奖金、长期奖金和短期奖金等。

篇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个人学习心得总结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中的特殊群落,它有别于一般的人力资源,有其自身的个性特征。公共部门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而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方式,直接关系到公共部门的产出和工作效率。为了更好的为社会公众提高更好的公共服务产品,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必须得到有效的激励,使其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人力激励的基本方法有12种:权力激励、目标激励、竞争激励、奖罚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感情激励、危机激励、组织文化激励、正激、反激、侧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对其激励的途径进行专门的探讨。以下是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选择合适的激励途径。

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说,公共部门和营利性组织的员工都有相同的需要,尽管这些需要的具体表现形式可能不同,但是在实际中,需要被满足的过程从外界刺激到目标行为都有着明显的差别。这些区别主要是组织环境的不同决定的,公共部门组织与企业营业性组织在使命、愿景、组织架构、动作方式等方面各不相同,导致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激励的特殊性。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特殊性: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局限性

1、公务人员身份保障。公务人员由于有任用身份上的保障,一直被称为“铁饭碗”打不破,因而只要“大错不犯,小错可以不断”,这种情形使得人力激励的手段——赏罚分明制度——打了许多的折扣,无法重罚,也无法即赏即罚。

2、层级节制。官僚组织的层级节制,使得公务人员在升迁、沟通、公文的传达上皆比一般企业缓慢、无效率许多,也因此产生了“天高皇帝远”或“公门好修行”的心态,使得公务员存在与组织、他人或自己疏离的情况,继而妨碍了激励手段的运用。

3、法规限制。公务体系由于受到太多的法律规章限制,造成公务人员过度消极、僵化,甚至不推不动、阳奉阴违的形式主义,以及把遵守法规当成第一要务的“目标替代”的情况。而且,法规的修订旷日废时,导致公务人员的服务永远赶不上人民的期待,不但引起民怨,公务人员自己本身也无奈,因而产生反激励效果。另外,譬如“图利他人”的罪名,也让许多公务人员生怕动辄犯法律,而采取明哲保身,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

4、预算限制。官僚组织预算有限,而且必须要受到立法机关的严格审核,因此无法做到即时有效的奖赏作用,同时也无法编列足够的预算在公务人员的教育训练上。

5、升迁。公务人员能否升迁除了受到法令的限制外,也时常会传出有因意识形态、政党、小团休的差异或裙带关系或不够会吹会捧等原因,而有升迁不公的情况。更不合理的情况是:表现良好的公务人员由于受到极度的“欣赏”与“重用”,主管反而舍不得他升迁,而要把他留在身边,上述情况皆是对公务人员士气和激励上的伤害。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责任性

公共部门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它掌握着一定的国家权力和社会公共资源,它服务的对象是全体人民。也就是说,他们掌握着人民和国家赋予的公共权力,执行国家制定的法律和大政方针。

政治挂师。公务体系如果太政治化,可能导致激励的三种情况:(1)绩效放两边,政治摆中间:不论是非、不论表现,只要加对政党、跟对人,每日钻营搞政治,就可官运亨通。(2)政治横行,专业弃守:如果公务人员以其专业拟定出来的政策,轻易地即被政党、长官以意识形态或政治的理由,或民意代表所扭曲,对公务人员之士气势必造成相当的伤害。(3)成群结党,破坏关系:组织里面分成好几派,或把别人归为哪一派,都造成彼此间失去信任,而导致人际(沟通)关系和组织气氛不良,甚至相到底毁、攻击。

(三)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制度的苍白和匮乏

人事制度的缺失。官僚组织除了以上各个问题,其他譬如现行考试制度、考试方法及任用制度是否能找到最适当的人,并把他(她)放在最适当的职位上,恐怕仍有许多的疑问。其次,公务人员考绩制度也有同样的问题,常无法明辨优劣。原因一方面是公务绩效难以衡量,先天限制;另一方面是制度未彻底落实或长官意志、人情关系、徇私舞弊;而且在考绩方面,也无法给予公务人员有效、即时赏罚。

二、完善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的对策

根据以上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的特殊性和现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途径展开激励:

(一)逐步废除公务员的终身雇佣制——“铁饭碗”,打破职务常任。公共部门流动模式的不合理也是难以实施有效激励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公共部门应该参考企业的经验建立现代化的人才流动机制。首先要畅通公务员的进出机制,招录方面可以适当扩大公务员面试比例采用多种形式综合考察他们的素质,择优录取;严格进行绩效考核对不合格的公务员要实施优胜劣汰。其次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促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横向流动,采用轮岗、交流学习的形式加强公务员的业务素质。最后以绩效考核为依据实施合理的职务晋升制度,从制度上遏制资历主义、投机性流动的不合理现象,实现晋升机制的合理合法合情。通过引入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从而使人员流动的激励功能被严格地定位于个人潜能的发挥,使公务员的选择趋向于敬业。目前公共部门内“铁饭碗”终身雇佣制难以让相当一部分人产生危机感和责任感,也使得一大批的忙忙碌碌的公务员尸位索餐,只有打破这种格局,才能为竞争激励和奖罚激励创造条件。

科学的职位分类是激励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职位由于智能化设备的出现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一些新型职位应运而生,这是旧的职位分类所不能涵盖的;还有一些职位(如过多的行政审批职位)与新形势下追求效率与发展的制度相背离。这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职位分类。另外,我国《公务员法》明文规定,我国公务员实行职位分类制度,但至今,对我国公务人员仍没有进行系统的工作分析。没有相应的职位说明书也是当前职位分类一大缺陷。旧的职位分类从客观上阻碍了公务人员积极性的发挥。

建立开放的职位体系是更全面、有效的激励方式。应该说,在公共部门的每一层级都需要优秀的人才,他们的思想、观念、知识都将为本部门带来新鲜的活力。而现行的职位招聘大多局限于基层职位,中高级开放的职位较少,使得一些高级的优秀人才难以施展才华。因此,公共部门应该加大招聘力度,拓宽所招聘职位的范围,建立中高级和基层立体开放的职位体系,从而使公共部门能够迅速充分的使用更多的优秀人才,确保行政体系健康高效的运转。

(二)以激励为核心,转变思想

由于我国公共部门具有明显的“官本位”和“科层制”特征,这种思想体系不利于激励机制在公共部门中的运用,影响公共部门效率的提高。因此,公共部门人员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把自己定位于“公仆”的角色,并加强自身各方面的学习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使自己的个人目标服从于组织目标。

公共性是公共部门的首要特征。我们需要用新时期公共部门的组织文化来维护和加强公共部门的公共性,并以之激励广大的公务人员。而公共部门组织文化的核心是行政文化,行政文化是以一定的社会为背景,在行政活动中形成的行政意识、行政价值和行政心理倾向的总合。它表现为行政系统内部,人们所应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人群关系和价值观念等。行政文化对于公务人员的个性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都有制约和影响,同时影响着行政组织的结构和效率,进而极大地影响了整个行政体系的构建。树立新时期的公共部门组织文化是人力资源发展的精神动力和保障

(三)重塑公共部门组织文化的激励机制。

健全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制度。绩效管理就是指通过对组织成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展开惩罚、培训与开发等一系列活动的全过程。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公共部门内部缺一种竞争机制,或者说竞争的激烈程度没有私人部门高,这就必然导致一部分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的潜能未得到有效的刺激和开发。通过健全绩效管理制度,对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开展绩效评估,从而在公共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人员之间引入竞争机制,让其在竞争环境的压力下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发展,提高工作技能和工作效率。这也有利于带动整个公共部门全体的运转效率提高,国际竞争的实力增强。同时,另一方面通过绩效管理,可以明确了解部门内部的人力资源素质和能力状况,以便为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总的说来,健全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制度,在公共部门引入竞争机制进行人员管理,其实质就是通过竞争压力手段和竞争环境来激励公共部门人员的潜力,推动其职业生涯发展。但,这里要强调的是,进行绩效管理并不单纯是对人员进行奖惩,而且也包括对人员进行培训和开发。如果过多的注重于奖励和惩罚,而不注意人力资源的培训于开发,不仅不利于构建和谐的组织环境,也不利于部门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所发挥的激励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

篇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试题

2012年1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都不能得分)

1.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实行了公务员制度,尽管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公务员薪酬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一般来说都遵循()。

A.依法分配原则B.平衡比较原则C.公开透明原则D.平等原则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部内培训的最大优点在于()。

A.有 助于增进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信息交流,并有助于节省培训经费

B.针对性较强、容易实施,也比较容易取得实效

C.有助于人们开阔视野,增强应对所面对的现实问题的能力

D.有利于部门工作经验的传授和良好人际关系的维系,也有利于保持部门的优良传统和工作的连续性

3.职位分类的优点在于()。

A.因事设人从而避免了因人设事滥竿充数现象

B.可以使考试和考核标准客观,有利于事得其人,人尽其才

C.便于实行公平合理的工资待遇和制定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

D.结构富有弹性,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内在动因主要表现为()。

A.物质生活环境的需求B.社会关系的需求C.发展的需求D.组织的需求

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与私人企业组织人力资源规划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以()为导向。

A.公共服务B.公共价值C.公共产品D.公共利益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对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在括号中打×)

6.公共部门内部的生态环境决定和制约着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活动。()

7.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为限制人员流动设计的,附着其上的功能太多,已不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8.我国现行的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兼具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之长。()

9.在我国,根据规定公共部门每人每年参加知识更新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5天,以公职人员补充、更新知识和拓宽相关知识面为目的。()

10.开发人才是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争夺人才的主要形式。()

11.一般而言,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往往处在社会平均工资的中等偏下水平。()

12.到20世纪70年代,工作分析已被西方发达国家视为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并被认为是人力资源管理最基本的职能。()

13.校园招募的弊端表现在录用后易产生较高的流失率,士气也比较低。()

14.一般来讲,培训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

15.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就是预测未来对员工个人的需要。()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6.降职17.负向激励18.角色扮演19.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四、简答题(每小题 10分,共30分)

20.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监控约束体系存在哪些问题?

21.各国公共人事制度共同的发展趋向是什么?

22.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不同于一般人力资本之处有哪些 ?

五、论述题(20分)

23.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在进行绩效评估时应注意的事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都不能得分)

l.ABD2.B3.ABC4.ABC5.D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对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在括号中打×)

6.×7.√8.√9.×10.×11.×12.√13.√14.√15.×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6.降职是指由原来的职务调整到另一个职责更轻的职务,是由高的职务向低的职务的调整。它意味着公务员所处地位的降低、职权和责任范围的缩小、待遇的减少。

17.负向激励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的需要时,通过制裁的方式来抑制这种行为,以达到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的目的。

18.角色扮演即让候选人成对地扮演各种角色并讨论各种相关的问题,主要是用以测评人际关系处理

能力的情景模拟活动。在这种活动中,评价者设置了一系列尖锐的人际矛盾和人际冲突,要求候选人扮演某一角色并进入角色情景,去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评价者通过对候选人在不同人员角色的情景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测评其素质潜能。

19.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指以国家行政组织和相关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管理机关以社会公正和工作效率为目的、依据法律规定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使用、工资、保障等管理活动的过程的总和。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0.(1)与西方国家相比,监控约束的法制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2)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不平衡,缺乏独立性;(3)侧重事后监控;(4)缺乏双向监控;(5)监督约束机制与激励保障机制不匹配;(6)缺乏透明度。

21.(1)在发展的方向上都指向现代的功绩制;

(2)在发展的路径上都是由封建制而官僚制,继而为民主型的开放制。各国在发展路径上的差别只在于其在这条发展道路上的位置不同而已;

(3)在对公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上,由传统的通才模式向专才模式过渡。专业化的要求日趋强烈,尤其是对科技专才的需求,已成为各国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4)在人事价值观上由重视个人权威及特权观念向对事不对人的平等价值观过渡。

22.(1)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社会延展性;(2)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成本差异性;(3)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绩效测定的困难性;(4)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收入与贡献难以对等性;(5)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市场交易不充分性。

五、论述题(20分)

23.参考答案提示:

篇9: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正在对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人事管理方式提出挑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制度和模式的转变成为改革的一个重大部分,而目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此,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为指导,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方法成为中国公共部门人事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关键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世界范围内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兴起,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因此,分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依此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十分重要。只有建立科学、有效、合理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才能确保我国公共部门的高效运转。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在现代社会,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一项基本的管理职能。从一般意义上说,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组织为实现管理目标而对其内部人力资源进行的规划、获取、维持、开发、激励、评估等一系列的管理行为。与公共部门相适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公共部门为了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实现公共利益,而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政策的规定,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进行的规划、获取、维持、开发、激励、评估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和过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一般人力资源管理的共性,但由于公共部门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益取向的公共性。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允许谋求其部门的自身利益,公共管理包括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以公共利益为其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2)管理行为的政治性。以政府为核心主体的公共部门掌握社会公共权力,在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中起关键性作用,所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不可避免地具有政治性色彩。

(3)管理层级的复杂性。以政府为核心主体的公共部门,是一个纵横交错、层级节制的庞大的组织结构体系,这就决定了公共部门在人事管理权限的划分、人力资源的获取、配置、使用等方面都具有与私人部门所不可比拟的复杂性。

(4)绩效评估的困难性。公共部门的产出是公共物品,大多数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特点,无需通过市场就可以消费,并且难以量化,难以确定个人在其中的贡献份额,因此对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进行绩效评估就存在一些技术上的困难。

(5)法律规制的严格性。公共权力具有两重性,既可以用来实现公共利益,也可以用来谋取个人私利。因此必须以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加以严格的规范,在各个环节上以法律形式予以约束,依法进行管理。

二、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公共部门实施管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它直接影响公共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目前,我国以政府机关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状况不容乐观,管理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一)我国公共部门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系统认识不足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行政差别很大。传统人事行政以严格的规制对员工进行管理,是为完成组织的目标而实行的战术性、技术性的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人应该取代工作成为管理的核心,管理不应该站在对立的角度来对人进行控制,而应该将工作人

员作为一种主动的资源进行管理,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增强组织的能力。它注重把开发人的潜能与实现公共组织的目标联系在一起,是具有战略与决策意义的管理活动。目前,我国许多公共部门仍习惯于把人事管理过程归纳为“进、管、出”三个环节,以工作、职位为中心,把人看作是完成组织目标的工具,强化对人的控制,这与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背道而驰。

(二)公共部门的运行机制面临挑战

现行的公务员运行机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薪酬和晋升是我国公共部门的两大主要激励机制,二者作用的发挥都以绩效考核为重要依据,由于绩效考核功能的弱化,薪酬、晋升与实际绩效的关系存在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了薪酬和晋升的激励作用;同时,作为行政部门的激励机制较为规范化、制度化和严格化,激励机制的灵活性不够,激励效果不明显。另外,由于以重人伦为核心的儒家文化的影响,公共部门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尚不健全,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竞争未做到法治化和制度化。

(三)职位分类制度尚未科学化

职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基础。职位分类是指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工作性质、繁简程度、责任轻重和所需资格条件,区分若干具有共同特色的职位加以分类,并作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分类标准的一种管理制度[ 1 ]。目前我国职位分类还不发达,公务员的分类系统仍以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划分为主,而且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具体的工作分析、职位评价和工作说明书等实质性内容,特定的职位要求的职责和条件通常没有明确的规定。此外,对于国家权力机关和党群团体的工作人员,目前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仍旧是“不同类型干部,同一模式管理”。

(四)考核流于形式,难以形成激励

公共部门进行绩效考核时,大多数由上级领导来完成,然而工作绩效是多维度的,不同个体对同一绩效得出的结论是不相同的,因此这种考核方式信息面较窄,难以保证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考核标准不明确,《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考核的内容是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同时注重考核工作实绩。但在实践中,一方面缺少评价实绩的客观标准,使得注重实绩这一考核原则变得模糊;另一方面,公务员的考核大多是定性的。德、能、勤、绩、廉缺乏量化从而难以比较,并且对这五个方面的权重没有明确的规定。考核结果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忽略结果的应用没有针对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个人发展和培训计划,也没有明确考核结果与薪金和职务调整、选拔培训之间的具体联系。

(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基础薄弱

信息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数据源和分析源。目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大多限于人员状况、薪酬、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的简单数据,对人力资源的信息管理也只是对这些原始数据的收集、录入和简单处理,缺乏深入分析,未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工具,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的电子化。同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信息有不充分、不对称情况,信息分析和利用的工具存在不适用等问题。信息基础的薄弱,使得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共享性不足,进而导致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低效。

(六)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与实际需要存在差距

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组织成员的培训没有统筹考虑,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开发培训缺乏科学的需求分析。公共部门在培训规划的同时,没有将组织战略与公务员个人需要有效结合,忽视了对培训需求的分析,导致培训没有明确的目标,效果无法评估,培训开发的积极性也就越来越低。第二,培训的内容不科学。我国各类干部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与高校的课程设置大同小异,只是知识难度更低。另外,我国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对公务人员的培训大多以思想品德和政策理论为核心,不注重人的潜能的全面开发。第三,培训方式落后。以课堂讲授为主,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人格拓展等先进教育方法很少运用,培训效果

大打折扣。

三、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策略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既要制定战略,明确目标,又要确定战术,把握策略;既要破除旧观念,更要改革旧体制;既要制定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人事政策,还要解决人力资源管理法制化等问题[ 2 ]。

针对上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公务员制度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革。

(一)提高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加强对现代人力资源理论的系统认识

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组织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重视人的作用,把行政管理人才看作是能带来直接效益的资本,给公共部门人事管理理论和实践工作带来全面更新。因此加强对现代人力资源理论的学习与认识十分重要。具体方法是:首先要加强宣传。我国公共部门及公务员对现代人力资源理论的认识有限,因此要加大宣传,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其次,政府应该探索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新途径。政府的高级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相对匮乏,短期内又难以培养出合格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因此高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员的引进应受到重视。

(二)合理改革管理机制,引入规划管理

在管理机制相关改革中,首先,公共部门领导者要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在公共部门内部实行待遇靠贡献、岗位靠竞争、机会靠能力的竞争机制,实现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的灵活合理的用人机制;其次,应该建立公正、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尊重并满足职员自我发展和参与的需要,进一步发挥公务人员的创造潜力,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整个公共部门的发展。同时公共部门应该引入和制定公共人力资源规划,有效地预测组织的人才需求状况与结构,以此来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

(三)建立科学的、适合国情的职位分类制度

职位分类制度的优点在于对各项职位要素都有明晰的规定,不足之处在于静态的职位描述缺乏灵活性,只强调人适应职位要求,而忽视人的能动性、创造力。目前的趋势是以“概括性的工作描述代替了详细的工作描述”[ 3 ] ,不强调职位分类的细化。如加拿大政府对公务员制定的“通用分类标准”,该标准按照责任、技能、努力程度、工作条件等四个因素,对职位进行衡量,将所有的公务员职位分为八大类,这种标准具有简单、通用、公平的特点,使管理更为有效,并为公务员创造了更多的流动机会。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方法,结合本国国情,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公共部门的科学的职位分类制度。

(四)加大考核结果与收入高低的联系

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如建立考核责任制、订立科学易行的考核绩效的标准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应该“越来越多地将市场的法则和机制引入到人事行政管理活动中,强调人才的竞争和发展”[ 4 ]。市场法则就是要根据工作实绩决定经济收入,因此要加大考核结果与公务员收入之间的联系。我国公务员实行的是以职务和级别为主的职级工资制,其中可根据工作实绩调整的部分很少,难以起激励作用。可以借鉴新加坡政府推行的“个人工作表现奖金”制度:对表现超过本职工作要求的公务员给予一定的奖金。以平日的考核来确定“表现”,从而将考核结果与个人收入状况有效结合起来。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管理手段的网络化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不再是信息的简单记录与归类,它需要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从中发现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建议,因此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势在必行。首先,公共部门应建立共享性的信息系统,一方面使成员随时了解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信息,另一方面使组织及时获得成员对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反馈;其次,公共部门应根据组织需要建立分门别类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如培训、薪酬、绩

效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库,以便组织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快速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效率。

(六)建立旨在提高行政能力的培训体系

我国公务员培训要以提高行政能力为宗旨。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要进行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利用企业中流行的工作任务分析和工作绩效分析方法科学地评估培训需求,明确培训目标,有针对性地提高公务员素质;第二,要在培训内容上根据公共人力资源的特点,贯彻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更新课程设置,注重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同时强调专业技术培训与人文精神熏陶的兼顾,注重对公务人员潜能的开发,引进人格拓展训练等先进方法;第三,要采用不同的切实可行的培训方式,实行长期与短期相结合,正常培训与继续教育同步,在岗与脱产并举,另外要注重引入案例教学、角色扮演、主题研讨、情景模拟等先进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 1 ]孙柏瑛, 祁光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169

.[ 2 ]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部委领导论中国加入WTO:机遇、挑战、对策[C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2年.78-79.[ 3 ]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65.[ 4 ]孙柏瑛,祁光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用电检查管理标准题库下一篇:2024年度安全培训工作总结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