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知识初学者适用

2024-07-05

核电知识初学者适用(共3篇)

篇1:核电知识初学者适用

吉阳核电厂址近地面层温度梯度及风廓线规律适用性研究

摘要:观测安徽吉阳核电厂址近地面层的气象数据,对该厂址近地面层温度梯度及风廓线规律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通过散点图的形式寻找风速比随稳定度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本区气温日变化符合一般观测规律,四季平均气温有较大差异、温差偏大,春夏两季多易出现逆温,春冬逆温强度较夏季偏大;非中性层结条件下风速比值随稳定度的增强而离散增大.作 者:李靖 李斌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太原,030051期 刊:环境保护科学 ISTIC Journal: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年,卷(期):,36(5)分类号:X8关键词:核电厂 温度梯度 风廓线

篇2:核电知识初学者适用

1939年8月, 在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建议下, 美国开始研制原子弹, 并执行庞大的“曼哈顿工程”计划, 直接动用人力60余万人, 投资20多亿美元,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 美国研制成了3颗原子弹。1945年8月6日, 美国B-29轰炸机在日本广岛高空扔下了一颗命名为“小男孩” (Little Boy) 的原子弹, 在降到离地面约600m高度时, 猛然发出强烈的闪光, 接着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 蘑菇云上升天空。顷刻间, 广岛市成为一片火海, 爆炸中心周围2km内的建筑物几乎完全被摧毁, 这座24万人口的工业城市, 死伤近13.5万人 (死6.6万人, 伤6.9万人) 。1945年8月9日, 美国又在日本海港城市长崎扔下命名为“胖子” (Fat Man) 的原子弹, 顷刻间, 死伤近6.4万人 (死3.9万人, 伤2.5万人) 。原子弹在空中爆炸时, 首先在爆心出现耀眼的闪光, 照亮周围几十千米到几百千米的天空和地面;随着闪光出现, 发出爆炸巨响;在爆心出现一个红色火球, 它的温度有几百万℃至几千万℃, 压力有上亿甚至几百亿个大气压;火球强烈向外膨胀, 并放出各种波长的光辐射, 包括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等。这火球体积不断扩大, 不断上升, 温度不断下降, 光亮程度逐渐减弱。对于爆炸威力为2万t梯恩梯当量的原子弹, 爆炸后0.5s, 火球直径可达0.1~0.2km, 几秒钟后火球降温到近2000℃, 逐渐变成一团暗棕色或灰白色的大团烟云翻滚着上升。当火球急剧膨胀时, 爆心下方的地面向上扬起一团团尘土、碎石或瓦砾, 被气流带入空中, 形成了一个粗大、不断上升的尘柱。这尘柱很快和上升的烟云连成一体, 这就形成了蘑菇云, 在原子弹爆炸之后10min可上升到1~2km的高空, 蘑菇云顶端烟云在空中维持约1h。原子弹爆炸时有以下几种毁伤。

(1) 冲击波。这是原子弹杀伤破坏作用的主要因素。爆炸时, 爆炸中心的火球温度高达几千万摄氏度, 火球猛烈向外膨胀, 挤压周围空气, 形成高压、高速的气浪;向四周迅速传播, 产生巨大的冲击波, 对工程建筑设施、武器装备和人员有巨大的杀伤破坏作用。

(2) 光辐射。原子弹爆炸形成巨大火球, 辐射出非常强的光和热, 这就是光辐射。它会使受辐射物体熔化、焦化或者燃烧, 引起火灾, 使人致盲等。

(3) 贯穿辐射。原子弹爆炸最初几秒钟内放射出来的γ射线和中子流, 它们有很强的穿透力, 称为贯穿辐射, 可使受照者产生急性放射病和远期致癌。

(4) 放射性污染。包括核爆炸产生的放射性裂变产物、未爆炸的核装料及感生放射性物质。核爆炸时散布在大气中及地面上, 形成空气、水、土壤、生物的污染, 给人带来内照射和外照射危害, 造成短期和长期的杀伤破坏作用。

(5) 电磁脉冲。核爆炸瞬间形成的强脉冲辐射, 对电子设备、电气设备、通讯设备产生强大的干扰和破坏作用。

美国这次分别在日本广岛、长崎扔下的2颗原子弹, 加速结束了这场法西斯侵略战争, 但给当地居民和环境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共造成死伤近19.9万人 (死10.5万人, 伤9.4万人) 。至今, 人们还是“谈核色变”, 核恐怖的心理还难以完全抹掉。因而有人担心, 核反应堆会不会出现原子弹那样的爆炸呢?可肯定地告诉大家, 绝对不会。因为核反应堆与原子弹的设计、构造和部件是完全不同的。核反应堆里装的是天然铀或低浓铀 (铀-235丰度2%~5%) , 而原子弹里装的是武器级铀 (铀-235丰度>90%) 或者武器级钚 (钚-239丰度>93%) 。燃料浓度非常重要, 就像酒精可点着火, 而啤酒中酒精含量太少点不着火一样。核反应堆是一种人工控制的自持链式反应装置, 它只让这一代去轰击铀核的中子数等于上一代轰击铀核的中子数。多余的中子, 被铀、铀中杂质和裂变产物“吃掉”, 被控制棒吸收, 或者是泄漏掉了。所以这种核反应, 能均衡地释放出能量。由于它有控制棒控制中子, 有冷却剂传出热量, 有注水、应急冷却等系统, 确保链式反应平缓地进行, 因而核反应堆不可能发生像原子弹那样的爆炸。但原子弹是一种不可控的自持链式反应装置, 人们把原子弹制造成几乎每个中子都能打中铀核, 这个过程进行得特别快, 在极短的时间内 (不到几个微秒) 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又无法带走, 因此, 就发生了不可控制的核爆炸。

2 切尔诺贝利核电严重事故不可能再发生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堆 (石墨水冷堆) , 因工作人员违章操作、判断失误, 加上反应堆设计缺陷, 特别是没有安全壳等原因, 导致了核电史上一次最严重的唯一一次7级国际核事故。4号堆出现了瞬发超临界、功率剧增、堆芯熔化、蒸汽爆炸, 石墨燃烧。因为这个堆没有安全壳, 大量放射性物质 (12×1018贝可) 释入大气。由于大气扩散, 使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的3万km2面积土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这次灾难性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是巨大的。这次事故共造成30人死亡 (都是核事故发生后驻留现场的电站工作人员、消防人员和其他参与事故清污作业而没有实施很好保护的人员以及一名直升机驾驶员) 。现在, 还有十几座类似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堆 (石墨水冷堆) 的反应堆, 仍然还在东欧的一些国家内继续运行。但发生事故后, 对这些反应堆已做了一些改进, 如插入应急控制棒的时间已从30s减少到大约10s;许多电子器件、计算机和安全系统已经改造升级, 人员也经过了充分的培训, 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备受关注, 因而再不可能发生切尔诺贝利这样严重的事故。当然, 最好是让这种堆型尽快全部退役, 但这种堆型已经被淘汰, 今后不会再生产这种堆型, 以后生产的核电堆型将越来越安全, 类似于切尔诺贝利这种严重的核电事故不可能再发生。而三里岛核电事故就不一样, 即1979年3月28日, 美国三里岛核电站2号堆发生5级国际核事故。这是由于水泵阀门信号灯故障和操作人员多次误操作所造成的。反应堆芯2次露出水面, 使燃料元件破坏和大约2/3的堆芯熔化, 导致大量惰性气体和放射性碘与其他一些放射性核素进入了安全壳内。并且由于锆包壳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也产生了许多氢气, 但没有发生爆炸。因为安全壳的良好密封性和屏蔽作用, 这次事故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很少。对周围80km的200万居民所带来的总剂量仅为20人·SV (希) , 不到这地区居民年本底辐射总剂量的1% (这地区居民年本底辐射总剂量2400人·SV) 。附近居民受到的最大个人剂量不到1毫希, 只与作一次X光胸部透视所受的剂量差不多。三里岛核电站值班的118名员工无一伤亡, 只有3人的受照剂量超过季度允许剂量水平。三里岛核电站用的是压水堆, 是全世界的主力堆型, 我国所建核电站大部分是这种堆型, 是一种很安全的堆型。

3 采用了纵深防御的原则

核电站的设计、建造和运行, 采用了纵深防御的原则, 从设备和措施上提供多层次的重叠保护, 确保反应堆的功率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燃料组件能得到充分冷却, 放射性物质能有效地包容起来, 不发生泄漏。为了达到此目的, 设置了以下几道防线。

(1) 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确保核电站的设备精良。建立周密的程序、严格的制度和必要的监督, 加强对核电站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养, 使得人人关心安全, 防止发生事故。

(2) 加强运行管理和监督, 及时正确处理不正常情况, 排除故障。

(3) 必要时启用由设计提供的安全系统和保护系统, 防止设备故障和人为差错酿成事故。

(4) 启用核电站安全系统, 加强事故中的电站管理, 防止事故扩大。

(5) 万一发生重大意外事故, 并且有放射性物质外泄, 启动厂内外应急响应计划, 努力减轻事故对居民的影响。

4 设置了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的几道屏障

为了落实纵深防御原则, 在放射性物质 (裂变产物) 和环境之间设置了如下几道屏障 (见附图) 。

(1) 燃料芯块。反应堆燃料元件密封在包壳中, 包壳材料具有耐高温、耐高压、耐辐照、抗腐蚀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 破损率非常低 (<0.01%) 。压水堆核燃料可做成二氧化铀烧结陶瓷芯块 (直径8~10mm、高度10~13mm) , 核裂变产生的放射性物质98%以上滞留在二氧化铀的陶瓷芯块中, 不会释放出来。

(2) 燃料包壳。把已做好的二氧化铀烧结陶瓷芯块装在锆合金做成的套管中 (直径9~11mm、长4m) , 套管要抽去空气、充入氦气, 严格密封。最后把这些燃料棒按照一定规则排列, 以精确的间距做成燃料组件, 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一回路水中。

(3) 压力容器 (又叫压力壳) 。压力容器是反应堆的心脏, 100万kW压水堆核电站的压力容器, 内径达4~5m, 高度达13m, 重量达400~500t。这是用20cm厚的高级合金钢板经精加工制成的。它的强度大、塑性好、韧性好、耐高温、耐高压、耐辐照、抗震、抗腐蚀, 保证绝对没有裂缝和泄漏, 放射性物质不会泄漏到反应堆厂房中。

(4) 安全壳。它为双层结构的构筑物, 100万kW压水堆核电站的安全壳直径达30~40m、高度60~70m、外壁为1m厚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 内壁为6mm厚的钢板, 能耐3~4MPa的压力, 能承受地震与飞机坠落的撞击。安全壳内设有空气净化喷淋水和消除氢气等系统, 具有气体过滤、降温、捕集放射性核素和防止氢气爆炸等作用, 能够阻止放射性核素的向外释出和减少对环境的辐射影响。

有了以上几道屏障, 只要其中有一套屏障是完整的, 就不会发生放射性物质外泄事故。再加上有了以上互相依赖、相互支持的各道防线, 这就保证了核电站的安全运行。

5 加强核安全法规建设

多年来, 我国在役核电厂的运行安全基本得到保障, 所有在役核电厂的安全屏障完整, 元件包壳的完整性满足技术规范要求,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和安全壳的泄漏率远低于技术规范的限值;在役核电厂的职业照射剂量水平均低于国家标准;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和监测, 年排放量低于国家限值, 无超标排放事件发生。

今后, 要确保我国核电建设取得更大进展, 建成一批经济效益好、安全性能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一流核电厂, 未来在核安全监管上应进一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1) 坚决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 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 (2) 进一步完善核安全法规体系, 尽快制定、修订和完善与《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相匹配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根据国内外核电运行经验反馈和技术的发展, 抓紧修订有关的核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 保持我国的核安全法规及核安全水平与国际水平一致, 以适应我国核电国产化建设的需要;积极推进《原子能法》的编制工作。此外, 进一步贯彻国务院“依法行政, 建立法制政府”的要求, 以核安全许可证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为手段, 对核电厂实施全过程监督, 努力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促进核电的可持续发展。 (3) 把好核电建设项目投资控股企业的准入关。 (4) 加强对新项目的核安全审评。 (5) 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督, 逐步推广采用新的核安全监管方法。 (6) 调整核承压设备生产资格许可证审批政策, 提高管理要求。 (7) 加强核安全监管人才的培养和资金投入, 提高核安全监管能力。 (8) 实施定期安全评价和运行评估, 重视人因和加强核电运行经验反馈。 (9) 推广采用概率安全评价方法, 加强严重事故对策和安全评价与验证的研究。 (10) 加强核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及国际合作。

篇3:钢琴初学者适用教材出版探究

一钢琴初学者适用教材的出版现状

近年来,我国钢琴教师、出版社、专家学者们在教材建设、教材出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在,初学钢琴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都能在图书市场上买到国内自编、自著、自版的钢琴教材。这些教材有适合少年儿童的,也有为成年人、老年人,甚至为师范专业钢琴副科学生和业余音乐爱好者编写的。这些教材基本上适应国内实际需要,满足了钢琴初学者的愿望。为此,教材著者、编者和出版者进行大量研究工作,参考国外经验教训,吸收各国成功的特点,创造了适合国内的教材体系,并具有技术训练科学性、教材内容多样性、民族性、兼顾年龄特点和增加教材趣味性等特点。国内出版的教程有:李斐岚和董刚锐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幼儿钢琴教程》,此教材出版于1983年,到2002年已再版十次,发行量达91370册。该教材以年幼的初学者为主要使用对象,深受小朋友们欢迎。应诗真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儿童钢琴教程》,力求以我为主,洋为中用,兼容并蓄,把科学性和民族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适合我国儿童学习。张式谷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成年人学习钢琴之路》(一),是系特为渴望学习钢琴演奏但缺乏音乐基础知识的成年人编写的教材。编者试图用浓缩的方法把基本乐理知识和钢琴弹奏入门知识融合在一起,还把音乐史知识给融在钢琴教学中。孙树人主编的《钢琴基础课教程》是为电化教学而设计,在内容上把训练提高学生的弹奏技巧和即兴伴奏及演奏风格融为一体。黄佩莹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趣味钢琴曲选》,是专门献给老年朋友的,以满足老年人学琴愿望。鲍蕙荞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新思路钢琴系列教程》,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各个年龄、各种程度、业余及专业钢琴演奏者均可选用。但昭义和王雁编著、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采用当前国内外公认的教学方法,为广大钢琴爱好者自学给马予规范和科学指导,且适用性强,小孩和成年人均可用,并能学到全面的弹奏技术和音乐知识。

尽管国内钢琴教材建设和出版取得不俗成绩,但适合初学、入门范围的常见教材仍然以国外著者和作品为主。比如,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费迪南德·拜厄(Ferdinand Bey-er)的《钢琴基本教程》,人们简称其为“拜厄”;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出版的约翰·汤普森(John Thompson)的《现代钢琴教程》,人们简称其为“汤普森”,其中又有“大汤普森1—5册”与“小汤普森1—5册”两种。另外,还有卡尔·车尔尼(Carl Czemy)的《钢琴初步教程》599,人们简称其“599”;哈农(C.L.Hanon)的《钢琴练指法》,简称为“哈农”;巴赫(J.S.Bach)的《初级钢琴曲集》(简称“小巴赫”)和布格缪勒(F.Burgmuller)的《钢琴进阶25曲》(简称“布格缪勒”),虽然作为入门教材有点深,但也是初级范围内的教材。上述乐谱是目前我国流传最广,使用最多的初级教材。流传没那么广,使用没那么多的还有好多,如《趣味钢琴技巧》(D·赫尔契伯格)的前几册,《每日十二首钢琴技术练习》(埃德纳一梅一伯楠)的“入门”部分,《小宇宙》(巴尔托克)的前几册等等。

相对于今天中国作为一个“钢琴大国”的现状,在钢琴教材建设、教材出版等环节,尤其是针对初学领域的教材研究一直处于滞后的状态。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虽然近年来不断有新的教材出版面世,除了近年来业余考级必弹的专用教材之外,一般很难撼动已沿用多年的“拜厄”、“汤普森”、“车尔尼”这“老三样”的权威地位,这也使多年来一直呼吁的“快乐学琴”的构想难以达成。尤其是前两样,作为初学者学琴的入门教材,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的陈旧,已经远不能适应今天以提高初学者全面音乐素质为目的的教学要求。

一直以来,在钢琴教材的编写上,国内外的钢琴教育家们从未停止过尝试。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一套4册《钢琴基础教程》,因其综合选取各个类别的优秀曲目,特别是收录了大量的中国优秀钢琴作品而备受欢迎,时至今日已重新编定并再版多次,仍畅销不衰。遗憾的是,这部针对成人(师范音乐专业)编写的教材,并不适合初学者,尤其是初学儿童的学琴需要。在初学者钢琴入门教材的编写上,国外已经有一些成功作品,如国外流行的《Alfred’sBa—sicPianoLibrary》;另一个就是最早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引进国内的《巴斯蒂安钢琴基础教程》(BastienPianoBasics)。尽管后者引进国内已有些年头,但其对于初学者音乐综合素质培养的价值却未得到充分地认识、挖掘。目前,国内钢琴教材种类比较繁多,但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教材品质均不能得到保证,有的甚至严重影响初学者的学习。除了在对欧美钢琴研究之外,对本民族音乐的进一步研究也是丰富民族文化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就钢琴领域而言,在已出版的教材中,中国钢琴曲并没有占到令人满意的比例,民族、民间的音乐矿藏还没有被充分开发,20世纪90年代以后创作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曲为数不多,钢琴习者的演奏曲目仍以20世纪30—80年代的作品为主,这必将有碍于我国现代民族乐派的创建和发展。国内目前过于侧重欧美钢琴教材及教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只满足于对已知作曲家及作品的了解,而不再去学习新的钢琴音乐文化;2.只重视欧美钢琴音乐,对非欧美钢琴音乐不屑一顾。

二关于如何编写出版好适合钢琴初学者教材的建议

钢琴教材体现了特定的教育观念、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因而对中外各种钢琴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对于确立钢琴教学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在教材的编写中,除了注重演奏技巧的训练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初学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倡导一种对音乐学习者综合音乐素质的全面培养。为此,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降低门槛,引导初学者尽快

进入音乐世界

“万事开头难”,在如何将钢琴初学者,尤其是幼童吸引到琴凳上,需要做精心设计。初学者的第一节钢琴课大多是从认识高音谱号和五线谱学起,掌握之后才会在钢琴上奏响第一个音(多半是中央C)。在该学习过程中,其学习重心已由通过钢琴弹奏感受音乐转向理论知识学习。

为尽快吸引初学者进入音乐世界,就应使用更为简单、直观的图形谱。初学者经过简单的手指编号、键盘认知的讲解之后,就可根据一目了然的图形谱在钢琴上演奏。这种教学方法尽可能地缩短了初学者们在认知上与钢琴的距离,很快就体会到了在钢琴上演奏出动听曲调的乐趣。对于年龄偏小的儿童应选用较系统全面又带有生动形象的插图和标题的钢琴教材,使孩子在短时期内学习多种内容,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多选用经典世界名曲并配合讲解作曲家的故事与作品内容;选择一些根据儿童歌曲改编的钢琴曲和动画片插曲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实针对识谱训练对初学者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干扰,国外曾经出现过更为极端的入门方法——学琴之初,学生完全不看乐谱,先由老师弹奏曲调,而后学生在钢琴上模仿。这种摒弃乐谱的教学模式,由于对学生的自身素质和教师的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因而很难推广。这种降低门槛的模式对于文本依赖的程度降到了最低,将初学者的兴趣点最大可能地直接引导至关注音乐本身,从而为其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兴趣基础。

(二)打破限制,给予初学者积极的心理暗示

在以往的钢琴学习过程中,由于编写者知识点安排上的不合理,往往不自觉地人为设置很多学习障碍,为初学者日后的学习埋下隐患。比如说,启蒙教材《拜厄》,一开始只要求学生在高音谱号的演奏,直到第50课后才开始引入低音谱号。也就是说在初学的几个月中,初学者仅接受高音谱号的认知训练,已经习惯于这种读谱方式,之后低音谱号的引入会为其刚刚形成的识谱习惯带来困惑。“小汤”虽是高、低音谱号同时引入,但在演奏习惯上是以中央C为中心,逐渐向两边扩展,前期完全演奏白键且手位基本保持不变,直到第二册中才开始引入升降号(黑键)的演奏(《拜厄》则是在第69条开始学习弹奏黑键)。这种教学环节的安排,无形中给了学生低音谱号难、黑键难的心理暗示。相信很多教师都遇见过在学习“小汤”第二册《噢,苏珊娜》一曲时,许多授者和习者由于大指从中央c挪到D后而感到不知所措。因为经过第一册和第二册前半部的学习,很多人已经形成了大指只能弹中央c的心理定势。

初学者像一张白纸,依靠授者画出美丽的图画。这种模式的教材设计充分避免这些人为的干扰,初学者可根据图形谱可以在琴的任何位置上演奏,而且上来就演奏黑键,因此对初学者来说,不会形成“恐惧黑键”的心理障碍,88个琴键就是任由其驰骋的音乐天地。以钢琴即兴伴奏练习曲教材出版为例,它的编写首先要注意练习曲的体裁与风格,综合西洋大小调式,中国民族调式优点,并把民族优秀音乐加入教材中。另外,还要注意弹奏技巧难易程度,注意伴奏训练的学习,考虑调式调性的合理安排、科学运用传统和声语汇。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应该把他们喜欢的流行音乐和声语汇加进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调式的和声语汇、多样化的节奏型、多层次的伴奏织体等。

(三)技术理论密切结合,寓理于教

既然作为教材,那么就应该包括“技巧”、“演奏”、“视奏”和“乐理”等内容,在编排上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逻辑顺序,使初学者的音乐感受力和演奏技能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其中,最有特色也最能影响初学者的当属“乐理”,具备相应的乐理知识可使学生能够从更深的层次认识和理解音乐。如今“乐理”在业余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已得到充分认识,以钢琴为代表的业余考级过程中,均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基本能力的测试。与普通的专门讲授知识的乐理课不同,“乐理”学习要紧紧围绕着学琴者的钢琴演奏进度展开,学习中遇到新知识点,“乐理”中都应安排专门章节进行讲解和练习。这种安排优势显而易见,学琴者学的不再是枯燥的知识,而是“从理论到书写、到演奏、再到灵活运用”的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过程。将生硬的乐理变成可以演奏的乐理,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生动的音响,这种以钢琴演奏为线索的乐理教学思路,不仅节约了教学时间,而且效果显著。

(四)创新文化传媒和教材营销手段

一套适合初学者的钢琴教材,除了练习钢琴演奏技巧、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过程外,更是学童了解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窗口。在教材教程的曲目设计上,除了大量针对性的演奏技巧训练、乐理知识学习而编写的循序渐进的曲目之外,还要把大量流行音乐、电影音乐以及世界各个地方代表性的曲调都纳入进来,使初学者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多元的世界音乐文化。此外,在音乐周边环境设计上,也尽可能扩大知识的容量,在练习和弦转位的演奏技巧的同时,还可用插图让人联想场景。从这个角度来讲,这种教材应尽可能利用其内容上特有的拓展空间,可根据不同初学者兴趣、进度,对初学者进行多种知识的传授,而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个仅仅教授演奏技巧的范本。比如利用教程中为乐曲所做的插图,让学生对音乐的内容发挥直观的想象,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全方位地提高他们的艺术感受力。

三 结语

初学者使用的钢琴教材出版之后,如何让广大初学者了解教材,如何让教材到达初学者手中,教材服务与营销是关键的环节。可以这样说:“教材销售的好坏,一半在于选题策划,一半在于服务与营销。”钢琴教材出版社首先要在营销人员心目中树立客户第一的理念,营销人员须要以为客户解决问题的态度去工作;其次要对营销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提供完善的相关课程,保证营销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技能,再次要有合理的奖惩措施。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核电知识初学者适用】相关文章:

核电基本知识05-20

试卷核电基础知识05-05

核电站事故知识08-07

核电站一般知识简介06-26

情势变更原则在核电工程合同变更中的合理适用09-10

音乐初学者基本知识08-31

三门核电08-26

海阳核电05-01

三门核电05-23

核电发展07-16

上一篇:建筑智能化工程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公共基础知识法律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