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

2024-08-02

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精选6篇)

篇1: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

中职生就业,你准备好了吗?

在当前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出现农民工和中职毕业生就业需求旺盛的现象,作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及家长,你对走出社会就业准备好了吗?

一、中职生就业要克服几种心理误区

1、就业期望值过高

在薪资待遇方面:很多中职生初次就业月工资要求不低于1000元;在工作环境方面:很多学生希望在恒温无尘的环境下工作,甚至要求在办公室工作;在行业选择方面:很多学生趋向于选择IT、通讯电子类企业;在公司规模方面:很多学生趋向于选择大型国企,大型跨国公司与行业内著名企业。这些要求与中职生自身的综合能力相比,明显属于就业期望值过高。

2、就业随意性心理

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就业目标、职业兴趣、跳槽(辞职)原因、职业选择等缺乏明确认识。

3、缺乏前瞻性就业意识

前瞻性就业意识就是能在就业中确立长远的眼光,善于发现在职业中隐藏的发展潜力。许多学生愿意选择已处成熟期的企业,愿意做大企业的员工,不愿意选择处于上升期的企业,不愿意做。实际上,上升期的企业的员工,中小企业的基层管理者更有发展的机会。

4、就业被动性心理

在实现就业这一问题上,相当多的中职生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心理,表现了过多的不作为。主要依赖学校推荐就业,父母亲朋找关系实现就业。相反,靠自己在就业市场上实现就业的,自己动手设计就业推荐材料的,自己在企业劳动实习被企业留用的占极少的比例。

5、就业自卑心理

学生的就业自卑心理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低学历,使自身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是在外地就业的情况下,外劳与本地劳动力存在的事实差距易使外劳产生自卑心理。

6、主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意识不足

主动融入心理差,特别是主动融入当地人的社会生活圈的心理差,很多学生固守自己的生活圈,人际圈,而没有想到拓宽的必要性;妒忌心理作崇,特别妒忌与自己条件相当而比自己更突出的人;不知道和自己的直接上司融洽关系,很多学生认为(组长,线长)是绿豆大的官,自己凭什么要服从他,从而导致彼此关系紧张;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大局意识,团队精神。

7、怕苦畏难心理

很多学生在学校就在校期间就缺乏吃苦精神,不能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为末来就业做好理论准备。在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不愿意出差、加班,不能独自克服在外地工作时生活上的不方便等。

8、欠缺创业意识

中职生在谈到通过自主创业实现有效就业时,往往过多强调创业在资金、技

术、人才、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困难。有的认为自己不是那块材料,创业对自己来说过于遥远。很少有学生表示出强烈的创业愿望,二、中职生要从现在开始为就业作准备

1、转变择业观念,正确定位自己,“先就业,再择业,再深造学习”从入学第一天起,中职生就应该给自己准确定位,即中职生是技能型人才而非高学历人才。因学历较低,在人才市场上中职生很难与大学生争饭碗,这样,所谓热门专业的“含金量”也就显得不足。但是,中职生如果把观念换一换,突出自己拥有一种或多种职业技能的优势,“先就业,再择业,再深造学习”,那么当初自己选定的这个热门专业就应该能在人才市场上发挥作用,给自己就业找到一席之地。现在仍有相当数量的中职学生和家长一提到就业,仍是非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不去,到民营企业、服务行业或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似乎就不是就业。这是典型的非理性选择,是不现实的,从而影响就业。

2、抛弃专业对口的强烈愿望

中职生就业很难专业对口,因为中职生就业基本在生产一线,流水线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都很难专业对口,何况中职呢?

3、树立一线意识

现在高职毕业生,一般的高专毕业生就业,都在生产服务一线,从普通工人干起,中职也就理所当然了。

4、树立发展意识(长远意识)

无论是岗位还是薪酬,企业给予中职毕业生的都是一个较低的起点。但是,谁能得到岗位调整或晋升,谁能得到加薪,并不取决于你是中职生还是高职、高专生,而取决于你在现实岗位的表现,因此,中职生一定要有长远意识,埋头干好本职工作,相信付出终有回报,天道酬勤。

5、坚持务实态度,不好高骛远

中职生求职时必须务实,踏踏实实地从低做起,千万不能眼高手低。要正确认识社会和自己,就业起点不一定太高,先就业后择业,从低做起,充分发挥中职生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用技术的特点,踏踏实实地干,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6、学好专业课,努力做到一专多能

要使中职生能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与众多的大专生、本科生竞争,就必须突出中技生的特点,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中职生必须学好本专业的课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考取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并根据自己的需要,考取其他专业的上岗证,为将来就业掌握多门技术,创造更多条件。如:数控专业要求学生一上岗就能操作数控机床,能简单编程,能基本看懂图纸。钳工专业能熟练操作普通机床,能看懂图纸,能设计简单的工艺流程。幼师专业要能唱歌,能跳舞,能讲故事,能书写美术字,能绘儿童画,能做手工,能授课。计算机专业要录入速度快,软件操作精,网页制作美。„„7、注重非职业技能即个人素养的的培养

中职生就业,需要一技之长,但更需要个人素养,如纪律观念、合作观念、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吃苦精神、创新意识、礼仪举止等,这是中职生就业最需要的职业素养。一个中职生能否受用人单位欢迎,能否受同事欢迎,能否得到提升加薪,关键在于具备不具备这些个人素养。

8、要有浓厚的创业意识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合格的士兵。中职生不要妄自尊大,但更不能妄自菲薄。现在正是中小企业、个私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青年创业的黄金时期。中职生有实用技术,有市场意识,有务实踏实的精神,完全具备自主创业的条件。

篇2: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

摘要:本文对目前中职学生的就业现状和就业去向做了调查,分析了用人单位对中职生的要求,指出了中职学生在就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职生;就业;分析;指导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中职毕业生就业实行“不包分配、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就业安置制度。具体地说,就是执行者“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就业方针。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作为处于相对劣势的中职毕业生或多或少都产生了一些心理困扰,以致影响了正常的就业。如何正确把握自己,走出心理误区是中职毕业生们就业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中职生如何客观的给自己正确定位,毕业后究竟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特点,促进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呢?

一、中职毕业生的求职择业态度现状

由于受社会上不良就业风气和中职生入学经历等现实的影响,中职生在就业心态方面存在以下不足:(1)自卑心态。有的认为自己没有考上普高,是失败的,上中职学校是迫不得已的选择;有的同学认为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高职生、大学生,因此,潜意识中存在自卑和压抑心理。再加上近几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不断地提高,而有些单位对中职生的认识又不够明确,这使得中职生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加剧了他们的自卑情绪。(2)自负心理。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从学校出来不应在基层干,没有清楚地认识到任何职业都必须从最基层做起,个人才能真的有所发展。(3)盲目从众心理。部分中职毕业生在择业时,“人云亦云”,大多数人选择哪里自己就选择哪里;大多数人往哪里挤,自己就往哪里挤。这些人毫无主见,缺乏开拓精神,没有客观分析自身专业基础、经济状况等各方面因素,忽视自身的个体特异性与自我创造性,盲目跟风,随波逐流,采取不切合实际的从众行为,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4)攀比心理。中职毕业生中有一些人在求职择业中存在攀比心理。即使有些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其他同学的就业单位或觉得平时其他同学什么都不如自

己,却找到一个比自己更好的单位,于是心理就不平衡,就彷徨放弃。这种观念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常常会耽误时机,影响到就业和发展。(5)依赖心理。有些中职毕业生由于家庭、社会条件较好,在择业过程中把希望寄托在学校、父母或朋友之上,寄托在拉关系、走后门之上,有的甚至由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孰不知这样做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是:缺乏开拓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差,从而对今后的职业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当今社会,挑战与机遇并存,只有在择业之初,就树立自信心,少点依赖,敢于竞争,才能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二、中职生就业现状

近几年,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本科生就业不如高职生,高职生就业不如中职生。的确,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始终在75%左右徘徊,而中等职业学校(含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早已突破95%。中职学校针对企业生产一线培养的有技能“蓝领”成为就业新宠。有些学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与大学生“就业难”截然相反,中职生就业出现了越来越吃香的趋势。《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报告》调查显示,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中职就业率连续三年一直保持在95%左右。2010年,中职的就业率又达到了95.6%。

可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只要在校期间努力掌握一技之长,踏实肯干,就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

三、用人单位对中职生的要求

企业所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他所需要的学生首先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好的思想品德,规范的行为习惯,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服从意识。现在好多单位都愿意招聘农村来的学生,就是因为农村学生能吃苦,比较勤快,好管理,服从意识强。还有一点,员工的工作态度是大部分企业最为看中的,老板把工作态度看得比专业知识更重要。他们认为一个人的知识技能可以通过培训提高,但工作态度很大部分是受个人的生活习惯影响的。一旦养成,很难改变。

四、中职生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定位不准确,对待遇期望值过高。

首先,大多数中职生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没有认识到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是生产第一线,所做的工作必须从最基层做起;其次,同学们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估计过高,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毕业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毕竟有限,有很多工作岗位是很难立即胜任的。这就是同学们到任何一个正规单位之后都要进行一段时间培训的原因;再次,学生对所学专业所从事的工作特点及性质了解不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比如电子、数控、计算机等专业都属于技术工种。技术工种的特点决定了工作时间越长经验就越丰富,技能就越高,待遇才可能高。刚出校门的中职生,专业技能有限,缺乏实践经验,待遇较低是理所当然的。有的学生择业更加商品化、功利化、务实化,导致他们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总认为外面的钱很容易赚,遍地是黄金,一旦没有达到理想中的薪资,同学们就开始抱怨,心理上就有一种落差,认为上当受骗了。这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定位不准确,对自己估计过高。

2、实现自身价值愿望强,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职学生就业的自主性大大增强,学生在择业时也十分重视自身价值,追求自我实现。可是,现在学生当中,独生子女较多,主要表现为:吃苦精神不够,太娇气,没有上进心,特别是城镇学生尤其严重。学生初到一个单位,刚开始还好,但工作一段时间后,那种怕苦怕累的缺点就显现出来了。他们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现实中不愿到艰苦的地方、生产第一线。学生们想走捷径,幻想成才的道路一帆风顺,想一举成名。他们虽然也愿为国家繁荣富强作贡献,但却过分强调自我价值,没有充分做好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产生恐惧和彷徨,形成强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3、自身综合素质需要培养和提高

就业制度的改革,为中职学生提供了公开、平等的竞争环境,但是这种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主要是综合素质的竞争。中职学生对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礼仪、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看不清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善于与人交往,不善于沟通,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甚至有的学生表现出我行我素的个性。譬如说,好多学生出去后,在流水线上工作,本来安排好的加班,他说不干就不干,他一个人的缺席,可能会导致整个生产线停产,这样不仅影响了其他员工的正常上班。同时也会给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说,在企业里团队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也正是大多数中职生所缺乏的。

五、我们现在该怎么做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抓紧有限的时间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平时养成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严格遵守校规校纪等习惯;热爱班集体,有荣誉感,上班之后才能做到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单位,只有爱岗、才不会下岗、只有敬业、才不会失业。因此,对即将毕业的中职学生来说,我们要力争做到以下四点:

1、更新就业观念,抓住机会,顺利就业

通过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我国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式。但是,我们仍有许多毕业生在就业观念上却往往跟不上就业制度改革的步伐。他们片面理解就业,认为就业就是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而对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单位,则认为不稳定、不可靠、不保险。显然,持这种过时的就业观念,是不可能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人才市场上被择优录用的。因此我们要帮助毕业生调整目标,进一步转变观念,摒弃干部身份的概念,破除人为把工作岗位分成高低贵贱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不求对口先就业,先求生存后发展”的思想,用新观念去指导就业实践。这就要求中职学校首先要强调毕业生要树立大就业观念。所谓大就业观念,即只要有一份工作,有一份相对固定的收入,不管在国有单位、还是非国有单位、甚至从事个体工作,都是就业。同时中职学校还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要对学生进行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引导毕业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在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专业、特长、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好就业期望值,找准坐标,使自己的职业意向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使毕业生抓住机会,顺利就业。

2、毕业生要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自信是对自己一种积极评价,中职毕业生要相信自己具备某项职业所要求的条件,鼓足勇气,参与竞争。但自信是以充分的就业准备为基础的,即正确地认识自我及就业形势,确立恰当的就业目标。同时还要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即考虑自己的专业和理想职业在社会上的需求量如何,竞争强度如何;自己的理想职业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相符,如果不符合,该如何弥补;将要去求职的单位对求职者有何具体要求等等,综合加以考虑,确立就业目标。当然中职毕业生还要培养积极主动的就业意向,经常了解专业的发展趋势、信息、前景、培养目标及使用方向,不断汲取新的专业知识,不断修正就业意向,不断寻找就业信息以及求职材料准备等等,中职毕业生只有搞好学业,发展特长,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面对招聘者才可能信心十足。

3、中职生要正确对待挫折,迎接挑战

有的毕业生择业失败后,就无颜面对他人,不敢与用人单位接触,情绪低落,一蹶不振甚至精神崩溃、行为失常。其实人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挫折的。关键是遇到挫折后要分析失败的原因,战胜或适应挫折。虽然失败和挫折是伴随人生的事情,但它也是磨练人的最好机会。择业是人生的第一步,勇于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百折不挠,有利于积累社会经验,走向成熟,为今后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4、定位准确,低调做人,踏实做事。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想到自己的不足,在学校努力学习,到单位刻苦磨练,谦虚紧慎。有了这种低调的心态,你就会对工作岗位不会有过高的要求,对于工作会更积极主动,任劳任怨。这样才更有利于你今后的发展。

5、学会处理社会人际关系,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工作意味着我们走出学校单纯的环境,走向社会的大舞台,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不像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那么简单明了,容易相处。我们要重视人际交往,懂得与人团结合作的原则,我们要认识到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以诚待人,为人处事要以诚信为准则。现代社会的发展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团队精神,不要事事以我为中心。要以全局为重,处事要考虑到别人。另外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宽容与忍耐,摒弃自私自利与霸气。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应采取谦和谦让的态度,消除偏激,避免将矛盾激化。再次,我们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尊重别人,讲究礼仪,从小事做起养成文明交往的良好习惯。

6、要做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我们从小到大已经习惯了轻松的学生生活,养成了依赖心理,自律不严的习惯。而工作之后,身份转变了,环境改变了,那就必须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担负起员工的责任和义务。你们开始可能很难适应角色的迅速转变,精神压力很大,有的学生甚至认为社会是冷酷的,人与人之间是无情的,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在校期间,就应该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面临困难和问题时不要总想依赖别人的帮助,要培养自己独立吃苦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以后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站稳脚跟,为自己的事业迈向更高阶层奠定良好的基础。

7、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职业指导教育教学活动

职业指导教育必须从学生入学开始,系统地、全面地组织开展。按教育部规定,三年制职业中专(高中)必须两年在校完成学业,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两年在校期间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职业概念形成期,指从第一学期起,针对学生所关心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及今后就业去向等问题进行专业思想、职业发展、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的教育,使学生一进校就明白所学专业特点,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找准职业的切人点,给个人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行职业生涯的初步规划。如:使教育学生处理好“我想做什么?”和“我能做什么?”之间的关系,明确将来要在某个职业领域中求得发展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应获得的职业技能证书等。第二时期为职业意识萌动期,从第二学期开始,在学生对专业与职业发展情况有所认识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巩固、产业变化、行业发展、岗位要求和就业形势的教育,培养学生敬业和进取精神,使他们按未来职业的目标去塑造自己。第三时期为职业求知启动期。从第三学期开始,指导学生对已有的职业生涯计划进行修正和调整,从而确定更明晰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具体目标,使学生认识今后要从事的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明白“就业凭竞争,上岗靠技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就业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验实习、技能竞赛和工厂化实习训练等活动,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第四时期为职业选择期。从第四学期始,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择业技巧、就业方法与策略和创业指导的教育,引导学生认清形势,转变就业观念,确立“立志成才,行行出状元”的思想,指导学生确定适宜的期望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帮助学生增强就业自信心,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顺利就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对于就业难题,我们要有充分的预见和心理准备,既要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点,又要把应对措施考虑得周密一些。虽然国家正在宏观调控,扩大内需,教育部门出台多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企业也正在想方设法解困,但是有一点是永远不会变的,那就是机遇和挑战无处不在,竞争永远不会消失,现代社会需要的还是拥有真才实学的有用之才。因此,无论有无经济危机,大学生最需要做的就是及时充电,练好内功,提高自己的硬实力,而不是抱怨或沮丧

参考文献:

[1]陈泮成.谈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改善与提高[J].当代教育论坛,2005,(11).

[2]沃建中.中学生心理导向(第六册)[M].科学出版社,1992.[3] 王荣珍.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Internet.2010,1

篇3:浅谈中职生就业问题

1. 转变中职生就业观念

学校应该指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减轻就业心理压力, 引导中职毕业生树立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就业, 帮助他们树立创业意识, 认清当前就业形势, 鼓励毕业生到社会中去锻炼, 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就业与创业之路。

首先, 请往届毕业成功人士为在校中职生做就业报告, 这样做比较贴近学生, 可以使学生产生他们能成功, 我也能成功的心理, 从而树立学生的就业信心, 转变中职生的就业观念, 提高就业机会。其次, 就是要上好就业指导课。中职学校开设德育就业指导课, 分别从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宣传、就业技巧训练、就业心理测试等各方面对毕业生进行系统的指导和训练, 让中职生在就业指导课上学到就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 引导中职毕业生树立市场意识、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毕业生锻炼各种能力, 如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积极的心态等, 这些能力对今后的工作十分重要。最后, 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教育活动, 掌握一技之长, 提高自己的个人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 从专业知识、能力、心理素质上为将来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2. 克服中职生就业前的心理障碍

就业前, 不少中职生还存在着心理障碍和心理误区, 主要表现为有些中职生缺乏就业自信心, 在择业的过程中, 有些中职生觉得自己学历不如高等院校学生, 尤其是在几次找工作失败后产生自卑心理和泄气情绪; 有些中职生在择业上处于盲目从众状态, 在择业时没有明确的愿望和要求, 有些中职生在择业时有依赖性, 喜欢寄托于父母朋友身上, 拉关系走后门, 往往缺乏开拓能力与独立性。针对上述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 应对的方法主要有:

( 1) 树立就业信心。正确认识所学专业在社会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激励自信, 充分认识到社会的发展需要他们, 他们是技术型综合应用人才。让学生知道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就业制度是“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引导中职生树立就业自信, 消除自卑感和怯场心理, 力争面试顺利过关。

( 2) 合理的就业定位。中职生在就业竞争中对自己的实力和才能要正确估计, 所谓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给自己合理定位, 也要了解用人单位的用工要求及标准, 有目的地 “推销” 自己。就业时, 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自己的现实条件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专长, 提高就业机会。

( 3) 正确认识就业挫折。在就业选择道路上遇到挫折是正常的现象。挫折是最好的学校, 因此要培养中职生正确认识挫折、分析挫折、克服挫折的能力, 提高抗挫折能力, 指导学生学会在挫折中求生存、谋发展。

3. 中职生应该掌握面试的技巧

面试是成功就业的关键, 面试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表现出来, 力争给面试人员留下良好的印象。但学生面试时往往会出现如下的问题: 一是不善于打破沉默。面试中, 中职生由于不愿意主动说话, 结果使面试出现冷场。二是不善于提问。中职生由于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面试场合, 没经验, 面试时, 有些问题不该提问的提问了, 如在面试中打断面试官谈话的提问, 也有学生由于在面试前对提问的问题没有足够的准备, 轮到有提问机会时不知说什么好。三是不知如何收场。很多学生面试结束时, 因成功的兴奋或因失败的恐惧, 手足无措, 匆匆忙忙、慌慌张张离开面试地点。针对上述现象,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面试指导:

( 1) 面试前的精心准备。首先, 在面试前, 应对所应聘的公司和职位有相当的了解, 对其所在地、规模、架构、背景、经营模式、目前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规划等情况最好事先有个概略性的了解。

( 2) 注意仪容、仪表。面试时, 不可忽视自己的仪容。着装应整洁、得体; 仪表朴素大方, 不要过多修饰, 标新立异, 切忌浓妆艳抹; 不能染五颜六色的头发、指甲; 领子要干净, 不能留长指甲; 鞋子要擦干净, 不能有污物;凉鞋要扣好扣子, 不能穿拖鞋进行面试, 切忌文身。

( 3) 面试礼仪。面试时最好提前10 分钟到达面试地点, 迟到是不礼貌的行为, 故平时应注意强调时间观念。回答问题的语气、表情、坐姿、站姿、步姿、手势, 倾听对方说话的姿态、握手、面试结束时的用语等都应一一进行训练。最好能在护理礼仪课堂及就业指导课中训练。这就是面试时给人以良好的印象的基本前提。

篇4:中职生就业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中职生;就业;建筑专业

一、中职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等教育不再像20世纪80年代那样,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大多数学生选择了读高校。这样一来,就使得中职院校出现招生难,降低招生门槛,又会出现就业难的现象。

1.招生难带来的就业问题

中职学校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是无数学生的追逐目标,由于当时考大学难度大,很多人都选择考中职学校。尤其是农村学生,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跃出农门的愿望,还能比大学少学习三年。随着国家对高校教学的改革,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人们的观念改变,认为读完大学出来,在就业方面优势更多。中职逐渐形成“门庭冷落车马稀”的局面,招生的门槛越来越低。

招生难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招来的学生学习成绩不佳,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的学生进入中职学校,由于基础差,对于专业化的学习深感吃力。招生难带来的后果具有马太效应,因为生源减少,办学规模也在缩小,一些优秀教师也相继离开。办学设备也得不到更新,致使一些优秀学生的培养力度也随着降低,这样就造成就业难的现象。

2.社会观念的影响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股盲目追求高学历的现象,不管何种行业,在招聘中都要求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这无形中给家长和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影响,认为在中职学校学习没有前途。很多学生在中职毕业后还要选择读高职。而那些成绩差、不爱学习的学生才成为中职学校的主要力量。这些学生往往在学校表现欠佳,不爱学习,这给中职学校带来负面影响。

3.专业设置的影响

在教学方面,我国没有将中职和高职的教学内容严格区分,中职学校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例如,中职、高职和本科院校都成立了计算机专业和建筑专业,这样一来,用人单位会更倾向于接受本科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这就形成了中职生就业难的现象。

在教学中,由于中职生能力有限,教师将大部分精力用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而忽视了专业性课程。这样,一些中职生虽然有专业证书,但在生活中却发挥不了作用。

二、中职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1.办出特色,吸引优秀人才

中职教学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学生来源于初中毕业生,他们的文化素质不高,因此在教学中,要将重点放在技能操作上。以建筑专业为例,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将中职和高职分开,中职重点在设计、施工管理方面,而工程造价因涉及高等数学,而中职生的数学知识相对而言不及高职。这样一来,就能吸引喜欢美术的学生前来就读,不会出现全部是成绩差的学生的现象。生源优秀,才能培养出优质人才。

2.独辟蹊径,针对农村设计教学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但大众的眼光都放在城市建设中,忽略了农村建设。随着时代的变化,农村住房也在不断变化,但农村住房往往在建造中缺少设计者。很多农民做新房都是让施工人员“抄袭”别人家的房屋格局,而农村的施工人员往往都是当地工匠兼任的,对于房屋的科学结构并不了解。这样农村的住房无论是楼房还是小平房,往往缺乏新意。

近年来,很多农村都在进行农家休闲旅游开发,对于房屋建筑的需求量大,因此在中职教学中,建筑专业应该要面向农村进行教学,根据不同地区的特征来编写教材,如平原地区要做好防风沙侵袭;山区要和山水形成协调;对于一些传统文化地区,要保持传统,像徽派、永定派,要在新房设计中体现古老风貌,不可以在徽派中架一座罗马式,这样就破坏了原始生态美。

针对农村设计的教学,教材方面应根据当地特色来编写。在教学中,教师要带学生深入不同地区进行考察和采风,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3.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创新人才

中职生年龄虽然比高职学生要小一些,但他们思想活跃。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要将理论知识和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看、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也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式讨论,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职生的就业和社会需求相关,要提高就业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就要紧跟时代变化,进行调整和设置。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学斌.论中职生就业现状及误区[J].中国西部科技,2011(6).

[2]张郁芳.中职生就业指导状况调查与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2011(2).

篇5:中职生就业特点分析

适应社会、正确择业是做人的一个基准点,更是中职毕业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现在很多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缺乏心理准备,他们常常用学校的习惯来要求自己,难于适应社会需求。为此,在推荐就业工作中,应重视指导学生学会适应、正确择业。

一、适应社会需求,找准人生目标

随着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和企业对聘用制度认识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理性地把握人才的录用标准,对中等专业人员的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做人能力等,选用标准越来越完善,对从业人员有着很高的要求。中职毕业生要从社会需求出发,把自身准确地定位在服务经济建设的中初级实用型人才上,并以此确定自己的就业定位,从职业的角度加深对自身、对行业、对社会的了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找准人生目标。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融为一体,把个人的进步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明确只有通过就业才能将自己的知识贡献给社会,只有通过职业活动才能实现职业理想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的一生如大海行舟,方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人确定了人生目标,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驱力。不切实际的理想是空想、幻想,它会导致好高鹜远。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中职生认识不到这一点。比如很多学生看不起单调的一线服务工作,错过了许多自身发展的良好机遇,白白丢失寻找职业的良好机会,更谈不上在这份职业中

去寻求发展。人生目标不能仅凭爱好或兴趣,必须服从社会需要,讲奉献、讲务实,树立服务于社会一线,适应社会需求的观念,也只有形成了这样的人生目标才能为今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二.分析个人条件,进一家好企业

选择一家适合自己的企业,对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而言,无疑是人生中的一次重大决策。中职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在未来工作中能否做好本职工作,其基本在于本人的素质和能力,而客观分析个人条件,正确认识自已的职业能力则是进一家好企业的前提。因此要敢于自我剖析,自我定位,自我评价,清楚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能力强弱,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优点能积极地发扬,对不足能自觉地去改进,较合理地决定自己职业目标,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或是自己喜欢的企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功的机会只会降临有准备头脑的人。一个人的成功除了机会的垂青外,更需要周密的准备。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对人的未来职业发展很关键,所以每一个即将踏入职场的人都应未雨绸缪。首先,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区域,尽可能在比较发达的地方工作,而且激烈的竞争更能够激发个人潜能,更容易达到更高的职业高度。其次,选择到规模较大、制度规范的企业,这样在一个规范的体制下面学到的东西应该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实用,而且接触先进管理理念的机会较多。再者,要选择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良好发展前景的前提保证。在了解了上述思路的情况下,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找一些适合自己行业中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这样可以提高应聘成功率,另一方面企业能够在降低招聘成本的同时招到合适的人才,实现双赢。

三.从基层做起,珍惜第一份职业

很多成功人士都是从基层开始的。人生的第一份职业很重要,它对一个人的工作方法、做人风格、职业习惯、甚至语言特征形成都有相当的影响。从基层做起,在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积累工作能力,学习如何与别人的沟通和合作,锻炼自己处理问题的成熟度,积累社会经验。刚毕业的学生去寻找工作的时候,很多公司会认为你没有工作经验。其主要原因就是刚踏出校门的学生,在处理工作和日常生活方面都需要一段时间去调教,刚开始工作一段时间后思想容易波动,遇到小小挫折不懂得自我开解,容易流动,因而很多公司不愿意聘请刚毕业的中职生。因此,有了第一份工作要好好珍惜,要知道在一家企业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同样在第二家公司可能也会遇到,关键的是自己学会如何对待和处理。我的建议是:确立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珍惜第一份职业,从基层做起,把第一份职业当作是积累人生经验的舞台,为自己将来有更大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树立工作责任感,协调人际关系

进入企业以后,往往会发现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与学校教育有较大差别,企业的责任是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产品,进而实现赢利。一个企业对社会是否负责任的唯一衡量标准就是看综合效益,具体是看能否

挣钱。只要赢利,效益好,才能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税收,才能对股东提供优厚的回报,才能对员工给予很好的奖励,才能够有资金投入新产品的开发。而作为企业的一分子,必须热爱本职工作,树立工作责任感,对个人所从事的工作负责,努力学习技术,能在工作中相互协作,团结同事,只有每一位员工负起自己的一份责任,企业经营目标才能得以达成,个人的价值才能实现。

现代企业是由许多成员构成的团队,每个人所从事的仅是其中一部分的工作,很多工作需要大家互相配合、协调、沟通共同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与自己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你的主管,配合同事工作,平时与人为善,才能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刚参加工作的同学,有的基于个人面子,怕别人说自己不行,有问题也不问,一意孤行去完成某件事,有的不会主动沟通,当上司问到有无什么不明的问题时,才提出一大堆不知如何解决的问题,如果上司不过问,这些人永远会让问题“沉淀”,永远不会处理,有些人自我感觉良好,不主动听取同事、上司的意见,结果可想而知,把事情做砸了。因此,要注重团队精神,协调人际关系。

五.坚持终身学习,加快知识更新

“终身学习”是当今最为流行的口号,也是时代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世界正在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一个以现代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支撑的知识经济迅速兴起,也正在对全球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使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

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种高科技的综合发展表现在对人才的要求上,而且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也对每个人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专业知识需要提升,管理知识需要加强,信息应用需要掌握,避免落后于时代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学习,养成了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充分认识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不坚持终身学习,必将被时代所淘汰。因而,在每个人的思想上构筑起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个人生存的先决条件和终身需求,并且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学会自我调控,自我提升,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加快知识更新的步伐,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篇6:中职生就业指导讲座

对于学校就业工作,我想针对中职学生就业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讲。一,中职生的现状。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三,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四,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一、中职生的现状

都知道,中职教育是一种培养行业需求的中等实用型人才的教育。她的这种教育方向决定了我们对中职生生源挑选的宽松性,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基础文化课要求都较低。不要求中考分数,这种宽入口就决定了中职生普遍存在文化课基础太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甚至是不想学的现象。那么这就直接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再加上我们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所学的课程又比较多,加这中职学校的设备离行业要求,离单位要求都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生的专业技能不是很高,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只能是具有最基本的专业知识,最基本的专业技能。毕业后主要是在各行业的生产第一线工作。

二、学生就业暴露出来的问题

1、学生定位不准确,对待遇期望值过高。

首先,学生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名中专生,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是生产第一线,所做的工作必须从最基层做起,其次,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估计过高。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你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毕竟有限,有很多工作岗位你是很难立即胜任的。这就是为什么毕业生到任何一个正规单位去了之后就要进行一段时间培训的原因,学生对所学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特点及性质了解不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比如,计应,模具,服装等专业都属于技术工种。技术工种的特点决定了工作时间越长经验就越丰富,技能就越高,待遇才可能高。刚出校门的中职生,专业技能有限,缺乏实践经验,待遇较低是理所当然的。有的同学总认为外面的钱很容易赚,遍地是黄金,出去就能拿一千两千,一旦没有达到理想中的薪资同学们就开始抱怨,心理上就有一种落差,认为上当受骗了。每个月拿一两千的不是没有,但那必须要付出等值的劳动。有的学生一无技术,二无付出。别人凭什么给钱你?同学们可以换位想一想,假如你是老板,你会怎么做?我们常听说一句话,你想要他的钱,他想要你的命。不说要你的命吧,你也必须有等值的付出,是吧?这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定位不准确,对自己估计过高。还有,我们服装专业有的同学,目前就有这样一种心理,我们出去了,就要搞设计,不愿当普通的车工。有这样的想法固然很好,人有高目标不是件坏事,但我们必须要切合实际。任何一个设计师都是从普通的车工做起的。“万丈高楼平地起”无论多么雄伟辉煌的大厦都得有坚实的基石。你们自己在心里掂量一下,你们的车工到底做的怎么样?

2、独生子女的娇气

现在学生当中,独生子女较多,主要表现为,吃苦精神不够,娇气太重。没有上进习,特别是城市学生尤其严重。学生初到一个单位,刚开始还好,但工作一段时间后,那种怕苦怕累的缺点就显现出来了。再加上有些家长比较溺爱迁就自己的孩子,不忍心自己的孩子受苦。这样更容易造成学生就业后产生波动。举个例子,我们前段时间送到就业公司的一个学生,一去分到品保部,这是别人工作一年甚至于几年都不容易进的部门,她做了不到一个月就做不下去了。为什么呀?她说公司太不近人情,她还没有适应上白班就开始要她上夜班。同学们,你以为这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啊?上班之后,你的身份就发生了

转变,严肃认真不讲情面的领导替代了和蔼可亲的老师,陌生的同事关系替代了熟悉亲密的同学关系。谁还管你是家里的皇帝小姐啊?

3、年龄偏小,心理不成熟为人处事的能力较差,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学生走出学校面向社会,大多只有17岁左右。社会阅历很有限,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礼仪,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看不清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善于与人交往,不善于沟通,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甚至有的学生表现出我行我素的个性。譬如说,好多学生出去后,在流水线上工作,本来安排好的加班,他说不干就不干,他一个人的缺席,可能会导致整个生产线停产,这样不仅影响了其他员工的正常上班。同时也会给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说,在企业里团队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也正是我们很多同学所缺乏的。

三、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企业所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他所需要的学生首先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好的思想品德,规范的行为习惯,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服从意识。好多单位都愿意在从农村来的学生,就是因为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吃得苦,比城市学生勤快,比城市学生好管理,服从意识强一些。还有一点,员工的工作态度是大部分企业最为看中的,老板把工作态度看得比专业知识更重要。他们认为一个人的知识技能可以通过培训提高,但工作态度很大部分是受个人的生活习惯性格影响的。一旦养成,很难改变。

四、我们现在该怎么做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第一,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抓紧有限的时间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说到学习态度,我要说两句,我们有的同学,老师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他在下面看小说,照镜子,甚至有的一节课上完,课本都没拿出来。到头来,埋怨说在学校什么都没学到。怪谁呢?同学们,你听不懂是你的能力问题,但你像这样做就不仅仅是你的态度问题了,这还是一个品德问题,这是对老师的极度不尊重。第二,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才同学们平时养成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严格遵守校规校纪等习惯。(在校不准拉帮结派不准打架斗殴)遵守厂规厂纪,具有较强的组织观念。但凡好的单位,他们的规章制度肯定是很严格,如果学生不能适应,轻则扣钱,重则除名。举个例子,平时我们要求大家佩带学生证,这是一件非常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有的同学就是听不进。要么忘了带,要么歪歪斜斜的戴在身上,价钱到单位去试试。上次,我们送学生到企业,正好碰到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非常沮丧的被保安遣送出厂门,一打听才知道,就是因为他上班时厂牌戴歪了,这对大家来说可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错误,甚至不叫错误。在学校错了老师对你批评教育下不为例,在上班以后就没有下一次了。单位不会宽容你的,所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家一定要在平时养成。再比如,我们要求你们平时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一丝不苟地搞卫生等习惯,实际上就是为了你们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做到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工作,第三,大家要热爱班集体荣誉感上班之后才能做到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单位,大家想想看,一个对单位漠不关心的人,能受到单位欢迎吗?你们可能也注意到,很多单位都有这样一条醒目的标语:只有爱岗、才不会下岗、只有敬业、才不会失业。另外对马上准停车场就业的同学,我要提三点要求:

1、定位准确,低调做人,踏实做事,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想到自己的不足,你只是一名中专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都还很薄弱,到单位去了是要继续学习,继续磨练的。有了这种低调的心态,你帮会对工作岗位不会有过

高的要求,对于工作会更积极主动,任劳任怨。这样才更有利于你今后的发展。

2、学会处理社会人际关系,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停车场,工作意味着我们走出学校单纯的环境,走向社会的大舞台,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不像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那么简单明;朗,容易相处。我们要重视人际交往,懂得与人团结合作的原则,我们要认识到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以诚待人,为人处事要以诚信为准则,诚信既包括客观评价自己与他人,坦率的表露心迹,也包括待人赤诚相见,诚实守信的人最容易被社会所接纳,背信弃义的行为是人们所不齿的,譬如说,考试舞弊现象就是一种不讲诚信的表现。现代社会的发展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团队精神,不要事事以我为中心。要以全局为重,处事要考虑到别人。另外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宽容与忍耐,摒弃自私自利与霸气。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应采取谦和谦让的态度,消除偏激,避免将矛盾激化。再次,我们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尊重别人,讲究礼仪,从小事做起养成文明交往的良好习惯。譬如说,我们在应聘时,呈现递证件的姿势就能反映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3、要做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们从小到大已经习惯了轻松的学生生活,养成了依赖心理,自律不严的习惯。(学生——员工宽松的学校环境——制度严格的工作环境)而工作之后,身份转变了,环境改变了,那就必须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担负起员工的责任和义务,你们开始可能很难适应角色的迅速转变。精神压力很大,有的学生甚至认为社会是冷酷的,人与人之间是无情的。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在校期间就;应该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面临因难受

上一篇:财务工作人员有关的月总结下一篇:五个经典笑话解读男女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