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责任教育德育

2024-07-09

中学责任教育德育(共9篇)

篇1:中学责任教育德育

中学生德育论文中学生德育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要: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也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时期,特别是处在青春发育的初高中学生,正由儿童向成人过渡。他们思想单纯,爱好学习,追求上进,充满幻想,可塑性大。但由于中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差,因而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能否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不是部分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关键词:青少年 德育教育 心理健康

众所周知,中学德育即狭义的认为中学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地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中学生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

一、中学生的德育现状令人深思

1.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青少年抢劫案件令人触目惊心。例如,网上披露某校一学生由于在考试中5门功课不及格,难以向家人交待,竟将父母砍伤,某学校学生为在网吧上网,没有钱就抢劫等等。

2.厌学学生日益扩大

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3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周末整日泡在网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长达数周的现象。

3.思想严重腐蚀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不可避免地受到商品经济、西方各种思潮和生活方式的负面影响,以致言行上有些“出格”了,甚至出现部分学生生存观念发生改变,缺乏精神支柱,思想空虚,品德下降。

4.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尤其近些年出现“富二、三代”

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脏话臭话随口流露,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

5.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观念淡薄

现在的中学生只知享受,不思进取: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只知爱幼,不知敬老:只知爱己,不知爱国。缺乏民族自尊心,仁爱之心者比比皆是。

造成上述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缺乏家庭管教,影视音像制品及网络文化的影响等。另外,是学校在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部分教师对学生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是“眼不见为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美其名曰:“此乃新形势下的生存之道”。长此以往,思想品德教育形势显得十分严峻。

二、如何实施德育教育

1.从学校的整体改革入手,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首先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离不开学校教育的全局。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从整体上深化教育的改革。使教育从传统的应试模式转到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轨道上来。改变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始终把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和首要任务,坚持进行教育改革,形成整体的育人环境,增强德育的实施。

其次应从教师做起,“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现在,很多教师总认为把教学质量搞上去就行了“对学生思想上出现的诸多问题不关心,所以应提倡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学校要不定期的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等内容,做到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并针对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研究,从而加强学校思想教育。第三,德育除了专门的思想政治课外,还应在其它学科中加以渗透。针对学科特点,政治课教学一定要结合当前形式,要在教育教学中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同时在不同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在知识传授的同时,顺便启发他们学习的必要性与目的,从理论的角度帮助学生弄懂一些道理。

2.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德育网络

中学要优化德育工作环境。要加强协调,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逐步形成一个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机制。具体地说,要抓好三个方面:一要优化学校主环境,二要改善家庭小环境,三要净化社会大环境。其次是构建德育工作网络。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德育工作网络,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职能作用。这是提高德育工作质量,促进德育工作由单一化向社会化转变的根本途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德育工作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切工作的核心,一位学生的德育的优劣可能会关系到他一生的命运。不重视德育的教育是没有远见的教育,也是危险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德育工作,努力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使学校德育工作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3.转变德育观念,更新德育内容

中学德育首先必须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基础上,树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德育观念,摒弃形式主义,增强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要针对学生情况,分层次地确定德育的内容和整体规划。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中学阶段各年级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学生,有区别地进行德育教育。同时学校德育工作还要把创新意识融入其中,这样才能在德育整体教育上有所突破。在教育思想上体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教育要求上既有科学性,又有可操作性,在教育内容上从小到大,由此及彼,相互渗透,在教育方式上抓住主渠道,凸现主环节。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和谐的心理健康环境

首先要抓校园文化建设,这是心理的隐形教育,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的文体活动,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其次要抓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师应成为心理医生,要有比较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掌握理论武器。平时,教师要多与学生亲密接触,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走近学生的心灵,解除师生间的心

理屏障。总之,教师应以良好的形象,细致地疏导工作消除学生眼中的“信任危机一,真正成为学生信赖的好朋友。

德育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灵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学校必须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以“三个面向”的要求为指针,以创建一流教育为总体目标,以正确处理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为指导原则,把德育研究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才能使他们成为合格的、高素质的、国家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篇2:中学责任教育德育

对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目前,中学德育教育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德育工作难以取得最佳效果。本文从学校德育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关系,学校德育工作的形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尝试性的建议,强化德育效果。

关键词中学德育教育德育效果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继续和发展,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教育目标之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林崇德认为:‘‘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① 学校德育工作尽管常抓不懈,但效果不尽如人意。现代中学德育教育要想改变现状,必须找出原因,把握德育的方向,提出实现德育培养目标,取得最佳德育教育效果。

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步调不一

中学生活的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其中,家庭是社会环境中最主要的一种社会基本群体,是组成社会的分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家庭环境是孩子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不一,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包括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包办代替,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过分溺爱子女,把孩子逼上了“家庭小皇帝的宝座”甚至出现了许多“高分低能”、“学优品劣”的学生。随着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不断扩展,有些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单亲家庭的出现,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家长的正面引导,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社会上的某些消极因素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前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不高,势必影响到学校德育功能的实现,即所谓的“5+2=0”(五天的学校道德教育加上两天的家庭社会教育,其效果等于零)。当前现实生活中社会主群体(指中年人是孩子们的榜样群体)的特殊历史经验,目前都有一种利益追逐和物质补偿的心理,对精神理想持一种冷漠或嘲弄的态度,从而对学校道德教育的作用产生消极影响。有人认为,当前的一些影视作品的不正确价值导向,大众传媒的低级趣味也对学校道德教育的作用产生消解作用。

因此,要取得德育工作的最佳效果,必须要处理好学校环境与社会大环境的关系,光凭学校单方面德育管理是不行的,必须实行社会全方位综合治理,使德育形式社会化。各行各业,校内校外,家庭、政府都要负责,齐抓共管,让全社会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从而实现德育培养目标。

二、学校德育教育应加强领导,坚持德育为首

学校工作坚持德育为首,已经喊了很多年,可在工作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没有引起领导的重视。德育处于智育的从属地位,评“三好”常常是“一好”代“三好”,德育工作总是流于形式,很少落实到学生道德行为的改变上来。学校应成立德育领导小组,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要为德育工作提供有效保障。要改变评价体系不能以教学质量一方面来考核,要把德育工作优先考虑。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对人的培育,学校的各方面工

作都要体现以“德”育人,为育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学校德育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

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现在学校的德育手段着重“说教”,生硬地“灌输式”的教学就成为知识化德育课程最简便易行的方式。学生无法产生真正的学习动机和热情,只能借助背诵、考试和其他强制性方法学习。这种灌输性说教与强制性的学习已经走向了道德的反面,是以不道德的方式进行的道德教育。石鸥指出“这种道德教育本质上不道德,从长远看则是无效乃至负效的。”②这样的道德教育难以取得最佳效果。我们要积极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各科老师要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

四、要把德育活动融于生活中,活动丰富多彩

德育教育要改变以往说教、灌输的方式,要把德育融于学生的生活中,倡导品德培养回归生活,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

劳动教育是一种综合教育,既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德育的重要途径。1990年,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明确要求,“各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一定要周密计划、精心组织、严格要求,重视活动实效,真正使学生通过劳动和社会实践接触实际,接触工农,认识社会,了解乡情国情,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和建设家乡,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培养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的表现,应作为操行评定的一项重要依据。”与抓好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直接相关的是建立社会性的教育基地,学校与企业、街道、博物院、历史纪念馆和名胜古迹等要建立牢固的联系,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德育活动,成为加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

主要参考文献:

①林崇德,《教育的智慧》,第19页,开明出版社,1999年。

篇3:中学责任教育德育

学校出台《南平一中关于开展“责任教育”的实施意见》和《南平一中“责任教育”三级管理目标》, 其主要内容包括“对自己负责, 对父母负责, 对他人负责, 对集体负责, 对社会负责”五项主题。

学校开展了一日常规教育、学生成长伙伴制、读书活动、演讲活动、“最美一中人——最有责任感的师生”评选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责任教育活动。学校还创办了学生自主管理实践活动中心, 包括:学生发展服务中心、学生社团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学生仲裁维权委员会、学生邮局。“学生发展服务中心”配备了相应的设施, 便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学生社团联合会和学生联合会便于学生能够自主管理社团和班级组织;学生仲裁维权委员会成为联系校方和学生的桥梁;“学生邮局”的成立是为了培养学生服务他人的理念, 另外为在校贫困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平台;学生自主管理实践活动中心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

在班级管理上, 各班级根据自身发展的情况和学生的发展需要, 开展“班委轮值, 自我管理”“感恩于心, 回报于行”“诚信考试、无人监考”“学习互助, 优势互补”等主题鲜明的自主管理班级创建活动, 探索班级自主管理新方法。如在“感恩父母”责任班级的创建活动中, 班委组织学生在家长会上给家长写一封信, 在母亲节、父亲节这些特殊的日子里给父母送上一份小礼物, 周末早上为家长做一顿早餐等活动, 让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 也促进了家庭对学校工作的认同感。

校学生会在原有架构的基础上成立了以学生为主的膳食管理委员会、宿舍管理委员会和校园安全管理委员会。膳委会代表全校师生和家长参与食堂监督, 加强食堂与师生的双向信息沟通, 开展“最美食堂阿姨”评选活动, 协调师生与食堂之间的关系;宿委会在宿舍区组织寄宿生们开展文明宿舍创建活动, 积极做好卫生检查、财产保护、安全防范等宿舍管理工作;安委会向师生们宣传安全知识, 组织策划安全教育活动, 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 通过校园安全隐患“有奖竞拍”摄影活动、校园安全警示标语征集活动, 让学生参与到校园安全管理过程中。学生自治组织让学生转变了角色, 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学校的管理, 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学校社团以“自主能力发展”为模式, 让学生在志趣相投的基础上去做事, 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 提高自主活动、自我管理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每学年暑期, 校团委都组织团员青年赴延平区茫荡山宝珠村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接触了社会, 促使责任教育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模联社围绕着“中东马德里和会”“2014年未来领导人峰会”等话题真正模拟国际会议去处理国家矛盾及冲突, 在游说中感悟世界, 在思辨中体味责任;数模社结合数模理论对闽江水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课题《基于数学建模研究的闽江南平段水污染情况分析》荣获福建省第30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汉服社开展了中秋祭月、“情系汉家裳, 心连中秋月”等中秋系列活动, 向社会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展示汉服魅力;青春行动志愿者定期到福利院、老人院开展活动, 为他们送去温暖, 深入街道、社区、公共场所清扫环境, 捡拾白色垃圾……责任教育就这样在一次次活动中得到了落实, 同学们的责任意识也不断增强。

篇4:责任感的培养是中学德育的根本

中学的校园是经常可以看到这些现象的:

学生的行为随便,不在乎周围,这样的德行是哪些因素使然呢?这是对周围甚至对自己没有责任感的表现,没有责任就无需关注,这是一定的事情!

学生的言语、行为逆反(明令禁止下的学生吸烟、酗酒也可归结到这一方面来),处处对立。这副德行是何原因?依旧是责任意识层面上的问题,逆反的心理是现在的心理学专家多从人的生长变化来分析的现象。如果细细品来,这样的心理又是从何而来,是不是自我责任心太独立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太严重了。所以这样的学生不会去想自己在别人身上应负的责任,不合自己意的当然就要反对了!

学生躲避劳动,少于实践。劳动本应是与生俱来的行为,是自然状态下的责任意识,没有劳动就不会有饭吃,生存就是问题。我们的学生是真的认识不到,他知道吃饭、喝水的事,但从来不深问饭从何处来,水从何处来,不把自然放在眼里,不尊重自然伟大,所以,他们认为“劳动”是无意义的甚至是“下流人”做的事情。当对自然不在乎的时候,他们的行为就从根本上出了差错,德行出了问题,源于没有了责任感!

学生不知或少知礼仪、文明,不知真心待人、少于助人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不好德行,是何原因呢?这里还是责任心缺失的事,不知别人也是你的责任?不知道生存于社会不是一个人就可以的事,所以他们不会把别人放在心里,也就不可能真心待人了。但我们的道德行为就是要学生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责任心还是关键!

学生打架、斗殴现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对一的,一种是群体的。首先肯定,这是很不道德的事件,但又是责任心出了问题,为什么呢?一对一的打架,他没顾及更多的相关人的心里,所以说,他考虑的责任对象是有缺陷的。对群体打仗和斗殴事件,首先表明他们均具有一定的责任,为了责任采取了行为,但责任的层面仅局限于当事双方,认识问题的层次不高导致为了群体而有失道德标准。

上述的行为是德行的问题,恰恰是个体的责任意识不到位导致,所以形成正确的责任意识是当务之急,那么要形成哪些责任意识呢?

(1)务必要拥有对自然的责任。自然生我亦灭我,如果我们不心存自然,重视自然规则,何以谈生存呢?这一点是我们的学生很少能认识到的,所以他们不会意识到劳动是与生俱来的自然行为,同时也是自然赋予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所以,学生不愿甚至不能去劳动,更不能正确的对待学习专业技能的必要性。

(2)务必要加强对自我的责任。学生行为随便,根本的原因是首先不把自己放在心上,一切是无所谓状态,日常行事一定脱离人们的德行规范。而当学生把自己放在心上的时候,知道了失当与羞耻,他的行为就会注意和改正,就会希望得到别人接受。自我的责任意识就慢慢的建立了起来。

(3)务必形成对周围的责任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德行面对自己时是人内在的修为,面对周围甚至是社会时是外在的协调与感召、引导。责任感关注的层面不同直接影响到人处理问题的合理程度,也标志一个人德行的高低。

那么,怎样能形成以上的责任感呢?

(1)从劳动开始,建立习惯于劳动,进一步的热爱劳动的意识。中学阶段的学生不是刚出生的娃娃,所以,已经错过了随着成长不知不觉的渗透形成劳动意识的阶段。我们只能用学校的整体环境熏陶和引导学生。全校师生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劳动,寻找适合的劳动内容,树立劳动是生活的意识。有了劳动的习惯,人就很容易接触到自然,时间久了学生就会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从而逐渐感悟生命,认识自我,为自我责任的建立打下基础。

(2)从活动开始,能参与、会活动、能参与的好。这里体现的就是人与人之间互动的能力,中学的学生参与活动的能力是有限的,这里有他们基础条件方面的原因,而这一点却是应该加强的地方。学校一方面要保证活动的开展的范围广,涉及的学生达到最多。另一方面要注意活动所需要的学生的基础能力不是很高又不能单调。在这两方面的协调统一下,组织参与的教师做好学生参与时,语言行为的细节引导,让学生有参与的能力,从而产生参与兴趣。时间久了,学生在活动中有了沟通的技巧,有了环节上的协调,这就在约束和规范自己的时候发展了自己,逐渐产生了良好的言行,德行即在其中矣。为学生进入社会实践打下了初步基础。

(3)从社会实践开始,学生能进入社会实践、会处理涉及事件,有反思。中学的学生是要有顶岗实习这一重要环节的,实习面临的各个方面就具有一定的社会性,需要在各个方面得到认可,由于元素的多样性,纯技能的内容是基础,重要的是学生如何把技能与周围的各方面做到良性的融合。学校要多多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做好跟踪,及时矫正学生的言行和面对事情的处理方法,时时处处引导学生带着责任意识感知社会,站在社会的高度反观自己。时间久了,人对社会有了正确的责任,言行的方向就不会出错,正确的言行自然是好的德行的表达。

篇5:中学德育教育案例

——让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闪光

阳光、树荫、夏雨、蝉鸣,校园里一片生机。这是的初夏,高一就要结束了,暑假要来临了,我内心如同孩子般憧憬着暑假的到来。可让我困扰的是一向乖巧听话的小婷最近为什么总请假呢?妈妈打电话来说孩子生病,吞吞吐吐,到底怎么了?

下班后,我坐车来到了位于东丽区小婷的家,进门那一刹那,我惊呆了。妈妈匆匆忙忙地说:“婷婷,李老师来啦!快来,快给李老师倒水!”可是小婷呢?她愣愣地坐在电脑前,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屏幕,双手啪啪啪地打着键盘。眼前的这一幕,让我如何接受呢?

“来,孩子,过来,先把游戏停下来,有什么心里话跟老师说说。”我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走了过去,拍了拍她的肩膀说,“是不是和咱班同学闹别扭了,是不是高一学习比以前难了很多,是不是快到期末了心理压力太大„„”由于急切,我一股脑问了小婷好几个问题。

小婷和我一起坐在了沙发上,眼神里透着迷茫和无助,她说:“老师,我没有朋友„„”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也提醒了我,作为班主任老师该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沟通呢?该怎样去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呢?如果不能真正了解学生内心,又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呢?我班主任的价值又如何体现呢?太多太多的问题充斥着我的大脑,疲惫!

第二天,小婷又没有来上学。“老师,这孩子没救了,今天我叫她起床去上课,她跟我打起来了,还骂我,跟我动手„„”又一次不开心的谈话,又一次深深地触动。烦躁!

回到家打开电脑,搜索类似的班级问题该如何解决,渐渐的发现心理学对于班主任老师顺利开展工作真的太重要了,于是,我打开当当网购买了两本有关心理的书《拯救心灵》、《青少年心理学》,到货了,我如获至宝,认真投入地汲取着心理学知识,渐渐有了想法。家访,聊天,跟我回家住,带小婷去公园,任她讲述儿时的遭遇,点滴中渐渐地改变着小婷。

书越买越多,知识的积累越来越丰富,我试着在班里做班级团体辅导,设计活动,学生参与,进行合作、沟通、感恩等主题的辅导。班级的氛围越来越好了,我每天都可以看到小婷脸上的笑脸了。真好!感谢这个女孩,她让我感悟、成长。

篇6:中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德育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每天都在和学生打交道,对于学生在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我深有体会。因此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学生地位、现状有较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并对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做有益的探索。

一、中学生与德育

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中学生就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能否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不仅是部分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众所周知,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或政治思想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二、中学生现状令人堪忧

1.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我记得最清楚的2012年第一学期,我刚接上化学课,那天,学校的多数老师赴西峰齐家楼学校学习,只剩下少数老师在校维持学生秩序,中午还没有正式上课之前,九年级的两个班的几名学生因私怨在男生厕所打群架,其中三名男生持刀砍伤一名学生,致使这名学生受重伤。

2.厌学队伍日渐扩大。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3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晚上和周末整日泡在网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长达数周的现象。

3.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学校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也不排除女生。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以至常听到社会人员议论“如今的学生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学生”。

4.造成上述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影视音像制品及网络文化的影响等。

总之,中学生表现出的种种现象令人堪忧,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

.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7:赛马中学德育主题教育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针,坚持德育为首、做人第一的育人理念,以新道德教育理念为指坚信从道德走向知识的教育思路,按照新道德教育实验提出的“回到人本、回全方位、员性 地实施新道德教育,以养成教育为抓手,通过开展习惯、责任、爱心、诚信、自信、感恩 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人习惯,用良好的校风、班良好学风的形成,以实现人人好习惯、个个重责任、事事有关爱、个个讲诚信、天天有进步、生生知感恩 的教育目标。

二、德育教育每月活动主题

1三月份的学雷锋活动月;

2四月份的法制教育活动月;

3五月份的青春风采展示活动月;

4六月份的感恩教育活动月;

5七八月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家庭教育系列活动;

6九月份的尊师重教活动月、文明礼仪活动月;

7十月份弘扬民族文化、我爱读书活动月;

8十一月份行为习惯养成活动月、古诗词背诵活动月;

9十二月份阳光体育活动月;

10元月、二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三、抓住重大节庆日的有利契机,搞好别具特色的教育

实践活动周:

13月份,学雷锋特色教育活动,切实开展好“五个一”

开学了!--学校德育工作材料必备学校工作班主任工作管理学生工作管理活做一件好事,为老师长辈倒一杯水,为父母做一件家务事,为美化校园出一份力,为残疾人、灾区儿童献一份爱心

2三八妇女节,组织女教师、学生举办专题晚会、演讲比赛、娱乐节目等活动

33.12植树节,植树、护树、浇树。

43.28安全教育日,上一节安全教育课或开展一次以安全为主题的班会,开展知识竞赛征文、演讲,等多种形式。组织一次安全演练。

54月份,清明节组织各班开好班会,学生学习英雄事迹,立志报效祖国。

6法制教育宣传聘请学校法制副校长到校进行讲座,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活动

75月份,庆五一迎五四,要开展读书、征文、演讲、唱歌等活动

8端午节让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可举行作文、演讲比赛等活动

9母亲节(5月第二个星期日),向妈妈说一句真诚的问候或祝福;为母亲捶一捶背;为母亲洗一洗脚;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送给母亲一个深情的拥抱„„

10全国助残日(5月第三个星期日),号召学校师生向本校残疾学生捐款、捐物,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16月份,国际儿童节庆六一文艺汇演、征文、演讲、绘画比赛等

12、父亲节(6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日记”征文比赛、让同学们写下想对父亲说的心理话。(为爸爸捶捶背、倒一杯水、说一句“爸爸辛苦了”。

13、教师节,开展尊师重教活动月。

14、中秋节开展尊老敬老从我做起,在家帮助妈妈,爷爷奶奶做点活,给出外打工爸爸短信写出自己的感恩之情。

15、国庆节开展爱我中华征文书画朗诵比赛,16、重阳节开展尊老敬老活动周。

17,12.4”法制宣传周。

18、“12.9”举行爱国主义歌咏比赛等。

19、元旦举行辞旧迎新联欢会

篇8:论高职德育的核心内容:责任教育

一、责任教育是高职德育核心的重要原因

(一) 责任教育是解决当前高职德育突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目前, 高职生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有着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关心社会、国家发展, 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德育问题, 主要表现在学习动力不足、自律性差、行为失范、缺乏明确的人生规划等等。如果我们去探寻这些表象之后的根源, 就会发现高职生责任感不足、责任心匮乏、责任意识薄弱是造成当前高职德育突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首先, 缺乏责任意识是造成高职生高中阶段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学习是学生的首要责任, 虽然分数不是衡量学习成效的唯一手段, 却是一个重要指标。当大部分高职的录取分数只有普通本科院校的二分之一, 甚至更低时, 我们不禁要思考:是什么造成学生间成绩的巨大差距?众所周知, 学生们在智商、学习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差异并不足以解释这种现象, 而责任心、学习态度等主观因素上的区别, 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其次, 由于缺乏责任意识往往导致学生在日常行动上自律性差、行为失范。行为受人主观意识的支配, 当人们思想上缺乏责任感、责任意识, 行为上自然会有所体现, 这就解释了为何一些学生进入高职后依旧没能觉醒, 逃课、上课玩手机、睡觉等一系列违规行为屡禁不止。最后, 由于对责任缺乏清晰界定和认识, 导致了一些高职生对人生缺乏明确的规划。没有理想自然没有动力, 整天无所事事, 浪费了大好时光。责任是压力也是动力, 责任教育就是规范行为人的行为, 使其做好分内事。可见, 责任教育是解决当前高职德育突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随着高职注册制的到来, 一方面, 为更多渴望学习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 生源的多样化、成人化既会带来珍惜学习机会、刻苦钻研、勤俭节约的好风尚, 也会将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引入校园, 在同学中宣扬金钱至上、利己主义、重技能轻德育的不良风气。人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大环境, 责任教育使学生明确自己应尽的职责, 懂得人存在的价值不仅是要实现个人意愿, 同时还得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 只有被社会所接纳, 个人才能得到充分发展。高职院校用责任教育来落实学生自律、奉献社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好风气, 用责任意识占领高职生的思想领域无疑是抵御其他不良思想的最佳策略。

(二) 责任教育有助于完善高职生的人格

随着社会转型的日益深化和社会发展的日益加速, 团结协作、包容共生逐步成为当今社会的潮流和对个体融入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而参与社会生产、推动社会发展的人, 必须是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 责任教育有助于完善高职生的人格。

人格完整的人是具备认知能力、沟通能力与处理问题能力的人。三种能力中, 认知能力是基础, 是全面客观认识并解读外界与自我的前提, 它使人们间的沟通成为可能, 也为处理问题提供了依据和准则。责任教育属于认知教育的范畴, 它明确责任的内涵, 责任对于个人成长、成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责任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因此, 我们说责任教育有助于高职生提高认知水平, 使其全面、客观地认识责任, 养成责任意识和责任心;从更深层次看, 责任教育可以端正高职生与人沟通、处理问题时的心境与态度, 引导高职生考虑、处理问题时更多地站在客观的立场, 从维护社会公正和谐的角度, 以理性、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说责任教育赋予人们健康、愉悦、平和、宽容的心, 有利于社会和谐和个人成长发展。

高职生成长在社会经济转型期, 物质条件丰富, 且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优越的生活环境, 亲人无微不至的关爱, 使高职生自主意识淡薄, 自我意识膨胀, 责任意识匮乏。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注重自我的权利与要求, 忽视了对于家庭、他人、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过度关注物质享受, 忘记了艰苦奋斗, 忽视对自己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人相处过程中抱着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态度无视他人的感受;遇到问题时常常会失去理性, 采取极端的手段和方法。近来社会上频发的大学生自杀、杀人等恶性事件无不聚焦出部分大学生的人格缺陷———缺乏情绪自我排遣的能力和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力。责任教育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从内心感知、生成自我行为约束力, 并逐步转化为习惯, 从而达到完善高职生人格的目的。

(三) 加强责任教育是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钥匙

高职生正处于人生中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 正如习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说的“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 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 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 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责任教育帮助高职生清晰认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责任承担的一致性, 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 承担社会责任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前提和基础;责任教育明确行为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应承担的职责, 将履行责任的观念内化成为人们行动的驱动力, 指导人们的日常行动, 并成为人们界定行为对错的认识判断和衡量标准, 为高职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铺平道路。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观决定、影响着人生观、价值观的性质与方向, 但是从个人成长轨迹分析, 每个人自发的价值观都先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众所周知, 价值观体现了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 奠定了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 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从这个角度分析, 责任教育通过影响价值观中关于行为取向和对事物认知部分的核心内容, 左右着人们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性质与取向。

(四) 责任教育是实现高职教育职业性优势的有力保障

高职院校从诞生之日起就以“职业性”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职业性”不仅是高职的特色, 也逐渐成为高职教育的优势。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 “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后, 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希望通过“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一方面使高职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就能够掌握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 做到与日后工作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高职生在企业实习也能够学会尽岗位职责、守职业道德的敬业精神, 真正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初衷。责任教育在教会学生学会负责, 培养其责任能力的过程中落实了学生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 突出了高职教育“职业性”的特点。责任教育是实现高职教育“职业性”优势的有力保障。

二、开展责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 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责任教育浸润学生的思想, 助其形成责任意识

当前,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获取资讯的手段越来越便捷, 与外界沟通的渠道越来越顺畅, 高职生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也被外界各种思潮所影响, 如何在此形势下培养高职生养成责任意识, 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就必须结合各方优势资源, 特别是借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责任教育浸润学生的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 植根在中国人内心, 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我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责任教育, 一部中华文化史就是一部责任教育史。优秀的传统文化宣扬、倡导责任教育, 在对国家和社会责任方面, 培养年轻人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感;在对个人修养方面, 要求达到“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的为人原则。透过儒家文化宣扬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最高理想, 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处处弘扬这样一种理念———要实现理想就必须担当责任, 更大的理想意味着更大的责任。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向人们传递着履行责任既是实现理想的前提与基础, 又为树立更高理想铺平道路。高职生浸润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中, 潜移默化地将责任意识融入血液, 内化成自律的行为。学校要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 并结合高职生成长的特点和生活的实际状况, 为高职生厘清自身的责任, 利用课堂教育与各种课外活动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灌输到高职生头脑中, 帮助高职生养成责任意识, 鼓励高职生积极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挑战, 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二) 以理想信仰为动力, 明确责任教育是实现理想信仰的桥梁

理想信仰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源自人们内心最深处, 它既是人们前行的明灯, 又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托尔斯泰说:“没有理想, 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 就没有生活。”理想是任何国家、民族和个人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和价值坐标。“信仰在价值观中居于核心地位, 确定人们的精神方向, 决定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理想信仰给予人们前进的动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坚持不懈的意志力。

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始终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仰教育, 使高职生真正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并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社会, 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责任教育有助于高职生将理想逐步落实于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是实现理想信仰的桥梁与保障。另一方面, 高职院校还应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目前, 共同理想是在党的领导下,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职院校要引导高职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实现相结合, 坚信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最终必将实现。

(三) 以就业为契机, 以职业责任为切入点, 提高责任教育的实效性

就业为民生之本。高职生追求自我价值, 关注切身利益, 也更关心就业情况。思政工作者要顺应高职生的成长规律和心理特征, 以高职生最重视的就业问题为契机, 以培养高职生的职业责任观念为切入点, 引导高职生将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学生职业责任的加强不仅能带动就业质量的提高, 也能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职业责任是各行业和行业成员为了维护行业和职业的合法权益而对社会、对公众、对事业负有的一定使命、职责、义务和任务责任。对于个人来说, 履行职业责任首先得具备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职业精神的主要精髓是要求从业者把客观的职业责任变成自觉履行的道德义务。对高职生的责任教育, 就是要以职业责任为原点扩展到家庭责任、社会责任, 扩展到一个人成长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张亚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信仰的塑造[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6) .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4-5-5.

篇9:小学德育教学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关键词:德育;榜样效应;家校合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公民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只有那些具有责任感的人才能承担起自身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责任感是一个国家素质的重要内容,要想促进社会的发展,就必须重视责任感的培养,这也是新时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和情感形成和发展阶段,因此,必须在此阶段加强学生的德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从小树立担当意识。俗话说:“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

一、加强榜样效应

德育不同于其他的学科,仅仅通过简单的知识讲授和记忆是无法达到教育目的的,只有让学生把德育知识有意識地内化成自身的行为,才是德育的目的。小学生尤其喜欢模仿,而教师常常是他们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做好榜样,严格要求自己。通过教师的榜样效应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和熏陶学生,让学生对责任感和负责任行为更加规范化、具体化、人格化,让学生从教师的言行中获得行为内化,榜样效应教育更能深化责任感培养的时效性。

除了教师的榜样效应,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寻找一些身边的好人好事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如,让学生主动去寻找自己身边体现出责任感的好人好事,并把自己看到的、听见的事迹编成小报张贴在班级的宣传栏里或是让学生对这些事迹进行说一说等活动,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新的审视。当学生开始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时,才会进行自觉的约束,形成良好的行为,提高自身的责任感,从而自尊自律。通过榜样效应不仅起到了示范作用,还促进了学生德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开展活动,给学生体验的机会

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是学生在后天的学习中获得的。因此,只有把学生置身于各种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实践,才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引发心灵上的回应,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责任感。

1.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责任感意识

如,课堂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对不同角色的扮演去了解他们的内心经历,体验这些角色中所要表现的责任感,从而激发出学生自身的责任感意识。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促使学生责任感内化成行为的重要途径,只有亲身经历才更能有深切的体会。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公共场所进行清扫,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责任感。

三、创新教学方法

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加强学生责任感的培养,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责任感教育包含很多方面,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担当意识、奉献精神等等。因此,在小学德育中要想提高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就必须有效地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情的变化,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四、加强家校合作

现代教育认为最有效的教育活动不是简单的学校教育,而是家校合作。当两者密切联系、有效合作时,更能发挥出强大的作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家庭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双方共同推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如,让家长参与到教育工作中,与教师共同引导学生,建立家访制度等等。

总之,在小学德育中培养学生责任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教师必须加以重视,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张再良,赵志毅,尹黎.德育应注重培养中小学生的责任意识[J].中小学德育,2012(06).

上一篇:食品安全人员述职报告范文下一篇:高考优秀作文开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