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评价工作解读与实施建议

2024-07-13

地方课程评价工作解读与实施建议(精选5篇)

篇1:地方课程评价工作解读与实施建议

2013—2014学第一学期

关于学期末开展好地方课程评价周活动的解读和实施建议

本学期末,为加强对地方课程实施评价工作的组织与指导,进一步明确要求,加大力度完善和改进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标准,促使学校能持续、持久开展好地方课程期末评价工作,针对评价周活动的开展,特做如下解读和说明:

一、明确开展评价周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有三个目的和意义:

1.改革并完善地方课程的评价体系,改变用答卷形式考知识、考能力的现状。

2.为了让学校、教师有充分时间做好评价研究工作,希望通过研究让教师能采用多种方式来考察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透过学科评价考察学生能力,拟补纸笔测验的不足。

3.通过开展评价活动,检测地方课程学生学业水平及教师教学实施情况。

二、熟悉和了解评价周的具体内容

今年的评价周活动内容仍然采用主题评价和期末调查问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进行。即“评价周活动”的重点是以主题式评价为基本形式,利用主题考察内容和问卷调查两项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实施课程效果进行检测。但今年主题考察内容的确定上要一改变往日由学校自主选择确定为我们进修学校小教部统一制定。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有部分学校在主题确定上理解有偏差,没有改变用答卷形式来考察学生知识与能力做法,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在继续加大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削弱了学生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二是多数任课教师身兼数职,有学校教师同时兼任三科地方课,期末实施评价工作量大,而且个人研究力有限。因此,今年我们在总体主题评价内容设计中从主题的确定到评价形式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制定了统一评价标准。下面就三项设计的内容做如下介绍: 1.关于主题考察内容的确定

(1)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通过完成的综合性的真实的任务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要求学生运用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去完成综合的,有意义的任务。

(2)主题的确定依据:根据教学目标,选取本学期教材当中内容作为某一主题,或能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通过创设情景来确定主题。

2.关于评价形式的设计

(1)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围绕主题内容通过多种方式来表现他们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和了解。

(2)评价的形式有:语言表达(讲故事)、空间表达(画一画草图)、内省表达(写读后感、观后感)等等。

(3)举例说明:如人文与社会学科,让学生做一项内容的资料调查来观察学生调查时的整理与归纳能力,而不只是为了让学生回答调查结果;再如,技术学科通过评定学生所做的小制作、设计一项物品的草图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3.关于评价量化表的设计

(1)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根据评价描述项目内容进行任务达成,通过自评来评价自己完成任务的效果;二是易于教师操作,教师只要根据其评价项目中描述和参考四个等级评价细则即可对学生进行公平公正的总体评价。

(2)设计依据:主题评价内容都是开放性的任务,因没有固定答案,所以具有多种可能性。因此我们设计的评价内容都是根据考察主题、任务和要求以及最后所要达成的效果而作出的总体评分标准。(3)评价内容:评价表单内设计采用表格式,有各项评价要素描述项目、学生自评、教师评价栏目,还有四个等级评价细则,依次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在四个等级后面有详细的评价说明。

总之,我们主题评价设计遵循主题性、开放性、多样性的原则(开放性可以理解为开卷考试),设计的主题、形式、标准目的明确,层次清晰,环环相扣,重在通过此主题评价的实施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但是,我们今年确定的主题、评价形式和评价标准也只是给学校提供的范例和参考,不一定能完全符合各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需要,今后主题评价还是由学校自己来确定,学校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认真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且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的评价机制,评价内容、评价标准。

三、关于实施评价周活动的时间

评价时间周期为一周,统称为“地方课程评价周”。此次主题评价考察和问卷调查时间由学校统一规定。各科主题完成任务时间分别为:人文与社会三天;技术一天;生命教育40分钟。

四、关于实施评价周活动的操作流程和实施建议

(一)学校要成立地方课程评价领导小组,有计划有序地开展好评价周活动。

建议:学校根据各科主题任务完成的期限,统筹合理地安排考察时间,可采用课内加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察,切记加大学生课业负担。

(二)学校要对所有涉及参与考察的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任课教师进行评价实施工作。

1.对负责考察教师的要求:熟悉了解此次评价周活动目的、内容和操作流程及要求,认真做好管理与实施工作。

问卷调查内容:让学生独立完成,如实填写问卷,避免出现雷同卷,可根据实际单人单桌回答问卷。笔答问卷时坚决杜绝干预学生作答的行为,不要从小就培养学生弄虚作假的行为。

主题考察内容:因本次考察和问卷内容都呈现在一张纸上,且各科完成期限较长,要避免丢失或破损,按照完成期限及时收取学生考察成果资料。

2.对任课教师的要求:

(1)做好评价。研读理解评价细则内容,根据评价细则,采用等级制综合评价学生,要保证评定过程及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2)注意过程性材料的积累。将学生评定表单后附主题考察成果资料一起装入成长记录袋。(3)做好质量分析。

问卷:对各年级问卷做抽样分析,形成数据或文字分析报告。重点分析学生回答问卷内容情况及其原因、今后对实施地方课程的意向。

主题评价:不用做质量分析(不可使用平时小教部下发的期末质量分析表),每个年级写一份主题考察分析报告即可。

要求:如实填写、如实分析、不应付。

(三)学校要做好总结上报成果工作

评价周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总结,及时向我部反馈此次活动总体开展情况。

1.形成抽样分析报告。

要求:每个年级形成一份问卷和主题内容两项相结合的考察分析报告呈报小教部。

2.提交部分学生考察成果资料。

要求:不同年级、不同等级的学生考察成果各3份以上,包括问卷内容。呈报形式:上传照片或复印件。发送的文件要标清类别以压缩文件形式放送,发送时注明单位。小教部邮箱:najx008@163.com 3.做好评价工作总结,将此次评价周活动作为一项内容写进期末教研工作总结当中。

三项内容上报时间为:2014年1月15日 我部将全天收集材料,如不能及时上报,请及时联系说明。

宁安市教师进修学校小学研培部

2013年12月20日

篇2:地方课程评价工作解读与实施建议

课程评价建议

第二节 课程评价建议

一、关于发展性评价观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评价和课程本身发展的评价,这里讨论的是学生的学业评价。我们反思以往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过分关注评价的结果,而忽视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全面发展的评价;评价方法单一,过于注重量化和传统的纸笔测验法,而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等等”。

针对评价中的问题,课程改革提出了学生的发展性评价的理念,通用技术课程对学生评价也应遵循这一理念。发展性评价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发展性评价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给学生的学业下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是要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和发现自我。

通用技术课程把对学生的学业评价视为与教学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不是为了完成某个任务,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对学生评价的过程就是他们学习的过程、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发展性评价要体现评价内容的有效性,评价最能体现教育目标的内容,而不是容易考核的内容;要体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将作品评价、访谈评价和纸笔测验等结合起来;要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参与程度,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反思。

二、对“评价原则”的具体说明

在对学生进行通用技术课学习的评价时,要遵循的原则:

1、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学生个体在智能方面存在差异。在技术学习方面,不同的学生也存在着差异,往往表现为不同于他人的技术素质、生活经历、爱好、长处和不足等,这使得每一个学生在技术方面的发展速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评价要能及时反映每个学生在不同技术领域的学习水平,以正面鼓励为主。

教师要对学生技术学习中多方面收集到的评价信息进行分析,从而正确判断每个学生学习中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以便于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实行有效指导,同时,还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技术学习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他们提出适合其技术发展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2、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在技术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反思,是通用技术课程的特点之一,所以学习实践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在技术实践中,由于目的设定的合理性和技术手段完善性等因素的困扰,不可能保证每一次活动都能成功,但是不成功的技术活动不等于没有价值。有的学生的技术作品,独立地看其技术目的性是合理的,技术方案也是可行的,手段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却有可能暂时得不到预期的结论,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否定他在这一技术活动中的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以及从中获得的一些技能、方法、经验和对技术的独特体验等。只关注技术学习的结论,会导致学生求平庸而不思创新、图结果而轻视思维过程,对技术活动中出现的问

题或困难绕道而行,久而久之,技术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东西就被摒弃在了评价的视野之外。过程性评价,一是应把评价融入技术学习的过程之中,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和技能、设计与实践能力、合作、交流与分享等方面进行描述,判断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指出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优势和不足,为教学提出具体、合理的改进建议;二是在确定评价方式和制定评价量规时,应有意识地使得评价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习和建构的过程,成为展示技术活动的经历的过程。

强调过程评价不是否定结果评价,片面地倾向某一方面,都不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如果学生对自己的方案或作品感到不满意,在不影响后续学习的前提下,可以允许他修改或重试,直至满意。

3、全面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评价应建立在全面评价和单项评价相结合的基础上。学生学业的评价要力避简单化的倾向,那种一学期结束或一个模块学完后,由教师笼统、含混地给每个学生打个分数的做法,缺乏具体的数据信息的支持,科学性规范性不够,难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情况,起不到激励鼓舞的作用。

在通用技术课程的9个模块中,不同模块的不同内容,均对应着一定的目标和内容,评价的项目和标准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技术与设计1”模块的“设计过程”主题,评价项目侧重于能否合理确定设计对象,能否根据要求确定设计方案,能否正确表达设计意图,能否对方案进行反思和改进等,而在“服装及其设计”模块的“服装与文化”主题中,评价的项目侧重于对服装的基本要素的了解和对服装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服装款式、服装色彩等等。对于同一内容,还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可见,技术活动中的评价标准不是千篇一律的,既要关注学生技术活动的整体评价,还要同时关注各个环节和不同维度的评价。

4、阶段性评价与日常评价相结合由于技术学习的丰富性,使得单纯的阶段性评价(如期末测试)不足以全面反映学生技术学习活动中鲜活的、最有意义和最现实的状态。

对学生技术学习中的学习态度、知识技能、方法领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的评判,需要在技术设计与问题解决的特定情境下进行动态的、实时评价,要对学生技术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及时点评,及时了解他们在技术学习中的过程性表现,将这些日常技术活动中的各种学习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并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达到全面评价的目的。技术活动的日常评价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一,日常评价要求教师运用质性评价的方法评价学生,所谓质性评价,是相对于量化评价而言的,通过与学生直接接触,考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过程,了解学生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达到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过程的目的,质性评价中包含了对量化的研究。第二,对日常评价的结果要及时作好记录,形成良好的评价个案资料积累的习惯,避免走过场和流于形式的状况出现。

三、关于“评价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要改变仅仅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同学、家长以及校外相关机构等参与评价,使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这就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参与自我评价的好处在于:第一,能够提高学生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对技术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动力;第二,学生对其他同学的评价的过程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从中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家长参与评价的好处在于:调动家长参与对子女教育的积极性,增强学校、家长、社会的密切联系,同时有助于学校、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实际情况,尤其是运用技术

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校外相关机构参与评价的好处在于:不再仅仅是从书本到书本的评价,增加了从实践出发,检验学生学习技术的实际水平的评价角度,使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多元的评价主体中,仍起着重要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家长和校外技术场地指导人员,依据技术学习的评价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积极参与评价。

2、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由于通用技术课程的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课程的评价是开放的,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技术课程的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就是要改变以往多以书面测试为主的评价,通过对学生设计方案及作品的评析、访谈评价、问卷评价、技术活动报告集等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方式是为一定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服务的,不同的模块内容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评价的方式方法也应有所不同,每一种评价方式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都有其适合的条件和范围。在评价方式的选择时,应该考虑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对象和评价现场等实际情况,选择运用或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式。

书面测试:对于通用技术课程的基础性技术原理和知识,利用书面测试进行评价是恰当的,能够较好地保证评价的覆盖面和深入程度。在书面测试的试题内容上应有所改变,应不同于刻板生硬的测试题,采用较为灵活的试题形式,结合生活和社会的实际问题,考查学生运用技术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评价结果可以百分数出现,也可以以等级的形式出现。方案及作品的评析:学生的通用技术课程作业的呈现形式丰富多彩,有的以方案或作品的形式出现。对学生作业的分析和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体现。有的作业可以采取先由学生互评,给作业写出评语、评出等级,再交由教师评定,教师一是从作业本身的创意、合理性、简约性、适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二是评价学生对他人作品的评价,从中了解学生对技术活动的目标、内容、标准等的把握程度,同时写出评语,确定等级。

访谈:这是一种个性化的、有一定深度的考评形式,由教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面谈或书信交流或电话沟通或网上交谈,可以定期进行,也可以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和学生在技术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随机进行,其目的是以与学生沟通、答疑、解惑为主,它不同于其他评价方式,进行一次就可确定一个成绩,而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充分放松的状态下多次讨论和对话,共同作好访谈内容的记录,作为学生技术活动档案的重要信息之一。

技术活动报告:是过程记录的评价方式,教师和学生都参与记录。学生记录的内容可以有:作品产生过程的说明、作品的图片、解决疑难问题的独特的方法、合作交流的体会、自我反思等等,记录的内容是开放的,学生的一点一滴的感受均可记入。教师记录的内容可以有:与某位学生交谈的记录,每一位学生每份作业的评定,学生在各阶段的评价成绩,教学过程中的反思等等。其他评价主体也可参与技术活动报告的记录,这些记录构成每个学生技术学习的活动性信息。

不论何种评价方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都是至关重要的,应根据评价的目的、内容和目标,选择和确定有效、可行的评价方式。

四、对“评价的内容”的具体说明

1、知识与技能

知识是客观事物的属性和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的知识,也称说明性知识,是指事实性的信息,即“是什么”的知识,该类知识是描述性的,能够被叙述出来;另一种是程序性知识,是指

怎样进行认知活动的知识,即“如何做”的知识,其特征是难以可言传。通用技术课程中,既有陈述性的知识也有程序性知识,更多的是程序性知识。

从评价的角度来看,陈述性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记忆水平,而程序性知识主要是考查学生在所经历的实践活动中,实际的操作步骤、方法和规定等。技能考查则是依据不同的内容要求考评学生技术应用的能力。

技术课程中知识类内容的评价一般采用书面测试、课后访谈等方式进行,技能方面的评价多采用方案及作品的分析、技术报告等方式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评价不可能截然分开,很多技能的评价中就包含了知识的成分。技术课教师应依照课程标准,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针对本校学生的基础水平,提出不同技能所对应的评价要求。

例 关于“技术设计的交流”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评价:

会使用常用的技术语言表达设计

会绘制技术草图

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

会识读简单机械加工图

会识读简单的效果图

会识读线路图

会使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

会使用口头表达方式与他人交流

会采用技术图表与他人交流

会利用技术模型与他人交流

会利用计算机演示文稿或网页的方式与他人交流

对某一项的评价还应有具体要求,如“会识读简单机械加工图”,是指学生能读懂简单的加工图纸、部件的加工要求等,能看明白图中标出的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如从局部剖面看懂部件的内部结构和特殊加工要求等。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对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评价还是技能的评价,评价问题的设计应具有真实性、情景性,便于学生形成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应出现缺乏真实性的孤立的问题或测验的题目。

2、过程与方法

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需要了解的是学生信息的筛选、知识的运用、思考的性质、方法的形成、方案的确定、模型的制作等技术活动过程中的学习状况,以及对技术活动的过程的体验等。

例 “自动注水式电热水器的水位控制方案的设计”中的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评价会运用闭环控制系统的原理进行方案的设计

影响水位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列出被控参数、控制参数

检测水位的传感装置需要有什么功能

确定一种设计方案,指出它的特点

画出设计方案的若干草图

会使用适当的装置和材料(模拟)实现设计意图

可以选择哪些水位检测装置

你所选择的装置有什么独到之处

注水管、注水开关等的选择有什么独到之处

水位的上下限如何选择

实施中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是否事先做过试验

试验、调试中的偏差如何处理

会对本设计的方案和实施的过程进行反思和客观评价

本系统的设计给你带来哪些收获

设计中运用了哪些学科知识

设计是否有与众不同之处

设计和实施中存在的缺陷有哪些

你认为哪位同学设计中的哪一点创意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例是从这一简单控制装置设计所要经历的方案设计、方案实现和反思评价这一过程中,列出了一些需要分析、比较的问题作为过程和方法评价的“点”,为教师提供评价的参考,并非都是按照这些条目来做,因为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对同一技术学习内容的评价标准和要求是不同的或有所侧重的。

值得注意的是,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并非一般性的过程呈现。技术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是两难问题,过程与方法评鄣牧榛昃褪强贾ぱ诖碚饫嗉际跷侍馐彼泶锍龅乃嘉牧槠淼那ㄒ疲榈奶嵘椒ǖ娜诤希椎娜ê猓杓频拇匆猓寄艿耐黄频鹊龋枰淌脱餐蹲健⒓锹己屯诰蛘庑┥凉獾恪?br>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是对学生技术活动的精神层面的分析和评价。

对学生技术活动的情感、态度的评价,首先,评价要使学生保持对技术的亲近感、新鲜感、持久的兴趣和激情,有激情才可能有创新;第二,评价要让学生懂得技术活动不总是圈定在冷冰冰的技能传授和功能实现的范围,技术世界除物质性以外,更有其精神和文化的丰富性和多面性;第三,评价要树立学生对技术应有的态度和品质,技术是在不断的问题解决中发展的,正如学术意味着争鸣,技术也意味着探索,多一份对技术的执著,就多一份创造的可能。

对技术活动的价值观的评价过程,是引导学生理解技术文化的过程。技术文化是技术的精神家园,学生对“技术是文化”、“技术中的文化”和“技术与文化”等的理解,不是凭借陈述性知识所能表述的,是在具体的技术活动的体验中,在对其技术实践的评价(他评与自评)中逐步生成的。它体现在技术的人性化关照,技术的美学表达,技术的生态意识,技术的伦理意识,技术的批判意识等诸多方面。通用技术课程各模块的内容标准中均体现了对技术文化的关注。

在对技术活动的情感、态度的评价中,可操作性是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可以根据评价的内容对其进行分解,提出评价的具体指标,对难以提出评价指标的内容,则可模糊一些,由评价者依据经验、在一定的资料支持下进行质性描述,避免轻易量化、固化一种不成熟的模式,以防片面的评价而挫伤学生对技术的热情。

例 关于“城市人行天桥的构造设计”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生活中你是否会有意识地注意观察诸如人行天桥之类的建筑

面对一座人行天桥,你想到了与此有关的哪些知识、原理或资料

能否想起给你印象较深的人行天桥是哪一座,它的特点是什么

从物质的角度看,这座天桥满足了什么功能

你是否喜欢与人交流对这座人行天桥的看法

如果有人与你持有不同看法,你如何对待

你认为这座人行天桥还应满足人的什么需要

天桥的上下行道路是否方便行人负重、推车等行动

天桥是否方便人们在特殊天气中的行动

天桥的是否方便特殊人群(幼儿、老人、残疾人等)的行动

你认为这座人行天桥的具有哪些文化特征

天桥是否符合一般人的审美标准

天桥具有哪类建筑风格

天桥是否与周围的建筑保持和谐的格调

天桥是否符合环保的要求

这座天桥与其他人行天桥不同之处有哪些

如果让你重新设计这座人行天桥

你认为这座天桥的设计缺陷有哪些

你认为人行天桥是否需要装饰

你认为人行天桥是否需要绿化

你对人行天桥的设计构思有什么独到之处

篇3:地方课程评价工作解读与实施建议

一日之计在于晨, 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校本课程并非原课程内的加强, 其主旨在于丰富学生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等其他个人素质方面的培养, 一个人素质的培养以及性格的成型都是在青少年阶段完成的, 但当前的校本课程的推行初期阶段其所遇到的问题也很多, 如何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正确的校本课程是多所校园所面临的困境。

二、校本课程推行的背景

当前的青少年教育所施行的全日制教学以及现行考试制度所重视的仅仅是知识技术方面的培养, 对青少年素质、心理以及传统艺术等方面的教育严重不足。青少年学生群体中的各种问题也日益尖锐, 造成的后果也日益的恶化。单一书本知识的学习, 其缺陷与不足也渐渐的显露出来。为解决这一问题, 多所名校以及先进青少年教育机构都在积极寻找解决对策。

三、以宿迁市实验小学为例分析

(一) 宿迁市实验小学地方戏校本课程的实施现状

当前淮海地区涌起一股地方戏进校园的风潮, 地方戏以及传统艺术的传承不仅是青少年的责任, 在推行地方戏以及传统戏的同时所培养的不仅仅是对文化的传承, 我国悠久的戏曲文化所传颂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正是我国、我中华民族的特色以及民族文化。做好地方戏进校园的工作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与青少年心理的深度融合。自其成立之日起, 其参与及开展的活动日益丰富。作为一个业余的民间少儿戏剧团体, 其演出经历丰富, 为团体积攒了人气与经验, 其最大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团体的内部培养与发展, 其对传统戏剧乃至传统文化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业余戏剧团对学生的培养也有着多面的推动作用, 不仅培养了学生专业技能, 弘扬了传统戏剧文化, 为专业的剧团培养了后备力量, 也使青少年耳濡目染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从而接受传统文化、传统戏剧。

(二) 剧团与学校之间的关系

当前校园的校本课程在推广传统戏剧时遇到了诸多问题, 主要的问题来自于学校与剧团之间的协作上。校方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生素质的方面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但学校在转变推广素质文化教育的同时也面临着问题, 就地方戏剧校本课来看, 校方推广校本课程其本身不具备地方戏剧的教学条件及经验, 那么出路便只有通过与剧团合作或外聘专业教师。而外聘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难以保证, 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不了了之。但是与剧团的合作也是困难重重, 学校就此问题相对要积极, 但专业剧团很多时候做得不够, 对于戏剧行业没有长远的计划, 常常对校方的主动联系不予理睬。校方便不得不外聘专业教师。地方剧团应当重新正确认识到在中小学建立业余学徒剧团班子, 不仅丰富自身的人才储备, 对文化的保护也有着深远意义。与校方的合作在戏曲文化的推广上也是意义深远, 带来的直接效益不必多说, 戏曲的传承也是后继有人。

(三) 地方戏校本课程推行的关键问题及应对策略

地方戏曲的发展途径, 归根结底是反映群众的欣赏习惯的, 飞速发展的历史造成的社会氛围让人们无法静下心重新融入艺术的氛围, 导致戏曲市场的萎缩,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逐渐踏入稳定发展, 社会的进程逐渐放缓, 现代娱乐观念的日益普及深入人心, 各种各样的演绎方式层出不穷, 对传统戏曲的发展空间也有所限制。虽然政府对此越来越重视, 且地方传统戏剧的从业人员都在努力地提高创新度及现代性, 但是当前地方戏曲的最大困难便是后继无人, 在当今的社会大环境及背景之下, 少有人愿意接受参与戏剧的表演与观看。受众日益减少, 加上出于对前途的考虑固然是没人愿意苦练, 并且戏曲的人才培养周期长, 成才也难, 献身戏曲艺术的就更加少了。针对这些问题, 校方应当加强与专业戏剧团体进行深度沟通, 达成统一的期望与目的;传统拜师模式的重新优化采用也能够继承传统特色并达到校本课程的根本目的。当前的新生代其创新力对于陈旧的戏剧团体的革新、创新也能够起到新鲜血液的作用, 所以校本课程如何争取外援的根本局限在于沟通, 在双方利益的平衡之下必能达成共识合作, 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及文化传承互惠互利。

四、总结

当前的戏曲业面临失传、失业的危险境地, 戏曲从艺人员的后继无人情势严重, 在这种情况之下, 与校方合作推行地方戏的校本课程, 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及艺术培养, 且能够培养传统文化传承的新鲜血液, 地方戏曲想要发展, 重点便是在推广上狠下功夫, 而想要推广开根本便在于人, 以人为本的发展和弘扬民族戏曲既能促进其推广, 也能为青少年的文化底蕴艺术修养奠基。解决了校本课程的外界援助问题, 校方的正确认识与坚持积极的推行校本课程的实施, 对学生的鼓励及减轻学生课业压力也应当做出适当调整, 否则沉重的课业压力与校本课程的共行极有可能适得其反。以校本课程的特色教育势在必行, 在青少年问题频发的当下, 学生的多方面多角度教育对社会乃至国家都有着深远意义。

摘要:针对青少年素质教育以及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传承尤为重要。青少年教育所施行的全日制教学以及现行考试制度所重视的仅仅是知识技术方面的培养, 对青少年素质、心理以及传统艺术等方面的教育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 多所名校以及先进青少年教育机构都在积极寻找解决对策。校本课程的推行不仅能够展现学校教育特色, 且对学生的多方面培养也有着很好的效果, 传统文化相关的校本课程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有着深刻意义。

关键词:校本课程,小学,青少年,传统戏曲

参考文献

[1]郭梅君.小学戏剧教育两种模式的比较与思考[D].上海戏剧学院, 2008.

[2]陆素英.小学语文“教育戏剧”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5.

[3]于婧.戏剧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4.

篇4:地方课程评价工作解读与实施建议

1.国内外研究闽南方言概况。近三十年来,闽南方言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不仅表现在闽南方言研究人数多,研究范围广,还表现在研究种类齐全,研究成果显著。这些研究成果对后人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条件。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闽南方言研究工作还很不平衡,还有些空白点等着我们去填补,如研究人员多数是高校语言学教师,其研究成果多用于专家学者间的学术交流,学术价值很高,但实用价值略显不足,这些成果目前还较少运用到当地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

2.国内外中小学闽南方言教学概况。在学习闽南方言这个方面,台湾比我们开始得更早。2001年,台湾就开始开设乡土语言课程,要求在全台湾的国小中开设每周一节的乡土语言课,并对担任该课程的教师进行培训。其中开设闽南语课程的学校最多,达到了2098所。但是台湾的闽南语课程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缺乏统一的教材,使得闽南语教学中用字与注音方式都不规范;强调注音、音标,使课程枯燥无味;任课老师多是兼职,虽经历过培训但并不一定能说好、教好闽南语等,因此教育理念与教育内容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综上所述,各地区、各年龄层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教学对象以青少年教育为主;教学内容以童谣、诗歌、歌曲为主;教学目的以激发学生对闽南语的兴趣,让学生了解闽南文化为主。而课程开发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注音方法与用字的规范性。

二、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1.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旧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适应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基于厦门地方课程开发的需要。闽南方言是我国七大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建南部、闽西龙岩市区与漳平一带、闽东宁德市的福鼎一带、浙江南部部分地区、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及海陆丰地区、广东西部、海南岛、台湾、以及东南亚的华人社群。闽南语的形成融合了上古时代“百越族”土著语言和古代中原的汉语,加上地区闭塞,因此保留了很多中原地区的上古音,称得上是语言中的活化石。同时,作为大陆与台湾共有的方言,作为联系大陆与台湾的纽带,闽南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讲好闽南语,发扬闽南文化,才能更好地体现两岸同宗同语系的事实,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另外,东南亚各国的华人中,也普遍使用闽南语,将闽南语作为沟通的媒介,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与合作。

因此,闽南语课程的开发和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理论上看,开发统一的闽南语课程能够规范如今闽南语教学的混乱局势,找到最适合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闽南语的传承。从实际上看,系统的闽南语课程有利于闽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通过闽南语的音韵系统研究古代中国的音韵学;同时还可以促进闽台在文化上的联系,促进与东南亚国家或地区的交流。

3.基于厦门中考的需要。近几年,厦门中考语文卷和政治卷上频频出现关于“如何保护和传承闽南文化”的探究题和材料分析题,《闽南方言与文化》这一地方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习了解并掌握相应的知识。

三、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关键问题和创新点

1.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开发课程的内容,二是开发规范的用字、注音体系,三是如何更好地运用于学校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运用于学校教学方面,要特别考虑到不同年龄层学生的特点,考虑到学生的母语学习习惯和接受闽南语的情况等等。

2.本项目研究的创新点。将闽南语中的俗语和唐诗的吟诵有机结合,使闽南语课程既有作为方言的生活化、通俗的一面,又有作为古语的诗意、传统的一面。不仅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闽南语中的文读与白读,同时还与语文教学产生了紧密联系,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规范用字、注音体系。使这套教材中的注音能涵盖闽南语的各种韵母声调,用字能有一定的标准,同时又适合学生理解记忆。

篇5:地方与学校课程建设实施工作总结

地方与学校课程建设实施工作总结

一、工作思路

我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坚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以落实校本课程设置为基础,以加强教育科研为后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结合我校实际,确定校本课程的内容,制定计划,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领导,精心组织,保证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与实施。

二、主要工作

(一)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文件,提高认识

我校根据上级关于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要求,首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通过学习,认识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依据;明确校本课程的涵义及其应具有的特点;知晓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念及意义。进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奠定基础。

(二)精心准备,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在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的基础上,我校认真研究,转变观念,挑选精英、骨干人员,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学科带头人副组长的研发小组。结合学校及学生的实际,确立校本课程的内容,并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或地方的课程计划,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我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于是,我校适时结合实际,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的人员认真研究,制定学校校本课程计划。

我们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近几年来学校的各种设施建设日渐改进,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各类教师人才俱全。从学生角度看,有特长的学生不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家庭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低。于是我们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经过认真考察,精心研究,最后确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内容为艺体类的课程有:葫芦丝、剪纸、乒乓球、舞蹈,学生德育、安全方面有:学生安全常识、团结友爱教育学生对这些校本课程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学校中又有相关的教师能承担起这些课程的实施。

在确定好校本课程的内容后,我们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的人员又对其具体的开发与实施的过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制定了《校本课程计划》,并指导部署确定相关人员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具体过程

1.组织教师结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学生实际,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在确定校本课程内容的同时,也就确定了承担该课程的教师。

2.在实施过程中,加强调控指导。

校本课程作为课改的新生事物,又是学校自行选择和开发的课程,刚一实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家长会提出一些疑议,甚至遭到反对;或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不合理,影响实效等等,这时学校有必要给予指导、帮助。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强大的学习动力”。校本课程对学生来说,可以学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我校选择校本课程无论是剪纸、葫芦丝,还是乒乓球、舞蹈,都能唤起大部分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幽默的语言,精心的设计,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课程设置中,起到补充作用,从而增强校本课程的实效性。

4.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注意教法灵活多变,使学生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拘泥于以往的“课堂、教师与教科书”,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讲,动手练,再讲,亲身体验,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不断探索,使学生学有所长,更多的特长生不断出现。5.开展各种活动,促进校本课程的实施。

在校本课程实施到一阶段时,学校适时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学校举办学生剪纸作品展,艺术节上展示学生的葫芦丝演奏,极大的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热情,同学们积极参加,尽显自身风采,使同学们的葫芦丝演奏水平显著提高,把校本课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实施。

三、我们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我们在不断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具体体现在:

(一)现已开设的校本课程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的学生,有的学生有更新的需求。

(二)个别同学思想陈旧、保守,对开设的校本课程毫无兴趣。

(三)有的同学只适应接受性学习,学习方式有待于进一步转变。

面对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准备在下一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1.根据学生的需求、爱好,扩大校本课程的门类,以便更好的满足学生。

2.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3.尽量加强课程间的联系,更好的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增强实效,帮助学生改变思想认识。4.采取更为灵活的教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能力。

上一篇:作风转变下一篇:永远跟党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