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环保画

2024-07-11

小学生环保画(精选7篇)

篇1:小学生环保画

“低碳生活我能行”环保绘画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人类的家园,建设我们的家园是每一个人的责任。现阶段,我们家园越来越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而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 已被证实是大量“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二氧化碳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陆地植被的破坏及生物体燃烧等。过去100多年来,大气CO2当量浓度增加了约60%,全球平均气温也因此上升了0.74℃。控制大气中CO2浓度,人类社会刻不容缓。

获悉,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受到人类活动干扰以前是相当稳定的。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报告说:当前气候变暖的原因90%以上的可能性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重大环境挑战。人类不得不对自身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进行深刻反思,改变原有的价值观念和生存方式。

从碳排放源头看,城市是人口、建筑、交通、工业、物流的集中地,也是高耗能、高碳排放的集中地。据统计,全球大城市消耗的能源占全球的75%,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总排放量的80%。我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能耗占中国总能耗的55.48%,CO2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58.84%,如果把其余的城市、集镇加进来,至少要占到社会总能耗的80%以上。国际全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IHDP)秘书处2007年研究显示:如果全民积极参与节能减排,36项日常生活的生活行为(包括衣、食、住、行、用)年节能总量约为77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CO2减排2亿吨。于是“低碳生活”逐渐为有识之士所认可和大力提倡。

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节油和回收四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为培养同学们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增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带动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要求每位同学创作一幅以宣传“低碳生活我能行”为主题的邮票。

二、活动对象:

参加《全球气候变化》拓展课程的全体学生。

三、活动时间:

1、上交时间:2011年10月25日前。

2、展示时间:收齐作品后即进行展示和评分。

四、要求:

作品应充分体现“低碳生活我能行”这一宗旨。

作品的绘画种类、风格不限。

作品一律在规格为20CM×25CM的绘画纸或是其它纸质材料上绘制,横竖放置均可。作品要求整洁。

五、评审标准:

想象力:选题、创意和新颖程度。

绘画水平:画面设计、色彩处理、绘画技巧。

表达水平:创作者对作品的诠释。

六、评分方式:

作品满分10分。

由学生本人进行自评,其他参与同学对作品进行评分(互评分=学生互评总分),最后进行教师评分。

作品的最后得分=(自评分+互评分+教师评分)/师生人数。

篇2:小学生环保画

环保彩碟画,创意缤纷Show 炎热的暑假迎来了最后一次快乐的社区活动。我校的*老师和部分家长义工一起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精彩的环保纸碟绘画课。

首先,*老师声情并茂地向孩子们介绍了彩碟画的文化,包括彩碟画的来历和地位。接着,*老师在环保纸碟上作一一示范和讲解,让孩子们知道如何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在纸碟上描绘事物。孩子们都非常用心地观看老师示范的每一个步骤。最后,让孩子们亲自尝试描绘环保纸碟画。看!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热情高涨,画出来的彩碟画缤纷多彩,创意无限。

本次活动的开展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增加他们对美的认识,对不同美术绘画方法的学习,展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艺术更好地融入我们的学习与生活。

篇3:小学生环保画

何为意境?《辞海》注释曰:“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像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和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如身临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其强调的重点有二:一为意境的创造, 即“客观图像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二为意境的欣赏,“读者可以通过想象和联想”这些认识活动受到感染。这二者中,意境的创造又为重点,否则欣赏就失去了对象。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创造意境为第一等要事。那么创造什么意境呢?纵观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理想境界应是“澄怀观道”。画家运用笔勾的绒纹及墨色的浓淡直接表达生命情调,透入物象的核心,其精神简淡幽微,“洗尽尘滓,独存孤迴”,澄杂浊之念,用心去体察宇宙变化之“道”是无形的,而绘画史有形的,寓无形于有形,使得中国画的表现不重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倾向以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情感与意境。这种意境的创造应是画家的终极追求,因此中国古代的传统评画标准把变现意境的“气韵生动”列为第一条。

这种意境的表现在中国画三大画料中,以山水画最为充分。个中道理,源于以山水充分诠释中国传统哲学。“中国哲学就是‘生命本身’体悟‘道’的节奏”。而“道”就是老庄之学,老庄之“道”对中国绘画精神和艺术风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中国绘画中的墨即是道家的“素”与“玄”;空白是道家的“无”;散点透视是道家主张的精神自由;用线要求“棉里裹铁”,亦正是道家“柔之胜刚”、“守柔曰强”的体现……如何表现“道”,庄子《物外篇》曰:“大林丘山之善于人也,虽神者不胜。”宗炳曰:“山水以形媚道。”用山水作为澄怀观道抒写情思的媒介无疑是最佳的,它可以创造出物我合一的意境,从而上升到“逆”的境界。从这一点来说,山水画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主流,是传统哲学在艺术上的反映。

二、从中国古代山水诗的欣赏进入山水画的审美世界

在中国艺术中,画家以山水作为澄怀观道抒写情思的媒介。而在文学中,诗人亦爱以山水境界作表现和咏怀的中心。“而中国的诗画又是相通的,本身在意境上是异质同构的。”明董其昌说得好,“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宋郭熙在《林泉高致集》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既然诗与画是如此紧密地结合着,那么我们在引导小学生欣赏山水画时不妨从山水诗入手,如在介绍意境的“情”与“景”的结合时,王安石有一首诗:

杨柳鸣蜩绿暗,

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

白头相见江南。

前三句写景,江南的艳丽阳春,但未一句,全部景象遂笼罩渗透入一层无边的惆怅、回忆的愁思与重逢的欣慰,情景交融出绝美的诗意。

在小学生阅读和分析一些此类的诗词,理解文学艺术中情景结合的意境创造之后,教师转而说明在文学中构创意境的语言是文学,在山水画中,构创意境的语言是线条和笔墨。二者虽使用的艺术语言不同,但艺术追求是一致的,即创造出物我合一的意境。在中国艺术中,书画不可分,可由诗人画,亦可由画入诗,二者如修饰中的通感一般,在小学生的欣赏过程中,可相互转换。我在教学中曾作如下尝试:

1. 欣赏山水诗一首

淡淡晓山横雾,

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

往来泛舟浮家。

提问:写何景?(江南的烟雨空)

抒何种情?(心灵深处对山水的拥入)

2. 出示山水画二幅

米友仁《潇湘奇观图》

范宽《溪山行旅图》

提问:这两幅山水画均无题款,如果要题款,你将上首诗题于哪一幅画上?(《潇湘奇观图》)为什么?(两幅画虽均表达了对山水的向往,但米画写江南云山朦胧变幻之美,抒柔美之境,范画写北方山石苍雄博大,抒壮美之境,米画更符合诗意。)

3. 小结:诗画欣赏的结合

通过教学反馈,小学生大多能较好地完成这种欣赏通感的转换,由诗境入画境,感悟山水画意境的创造,进而由小窥大,把握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风貌。中国山水诗浩如烟海,写壮美、优美、柔美之境的作品比比皆是,只要教师选用得当,均可引入山水画的欣赏。亦可先将画示小学生,再以诗作解,同样可达到进入山水画审美世界的功效。

中国山水画,重神而轻形,追求意境的创造。教师在引导小学生欣赏时,于自身须厚积薄发,深入浅出;于小学生须充分激发其兴趣,调动相关学科知识。在课堂上,营造中国艺术的氛围,这将有利于欣赏活动的完成。

摘要:中国古代山水画在中国美术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意境的表现, 以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山水画题材最为充分。对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鉴赏, 可从中国古代山水诗的欣赏入手, 着力于作品意境的感悟与分析, 进而引导小学生进入山水画的审美世界。

篇4:鱼骨画:环保与艺术方寸间

用鱼骨头作画的是林翰冰,他毕业于鼓浪屿的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十多年前,他在和朋友吃饭的时候,偶然发现一块很奇特的鱼骨头。

林翰冰说,一开始他也是凭感觉作画,有4、5年的时间无法突破鱼骨架冰冷的感觉,直到一次,他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一口气作了二十几幅鱼骨画以后,才找到感觉。

一进林翰冰的展厅,就会被满墙壁的作品所吸引,不管你是否懂得艺术,是否懂得鱼骨画艺术,都不得不赞叹艺术家们那天才般的脑袋和艺术加工的能力;墙壁挂满了鱼骨画作品,很难想象眼前一幅幅黑底白质、对比强烈的艺术画会是由鱼骨、鱼鳞、鱼眼、虾壳、虾须、蟹脚等材料拼接而成。

他的第一幅鱼骨画作品,是一位婀娜多姿的美少女在拉小提琴。在一次与朋友就餐时候,他发现了鱼骨的艺术价值。因为是艺术学校毕业,独有的眼光和对艺术创作的追求让他一发不可收拾地沉浸在了鱼骨画艺术创作中。他花了几个月时间一口气创作了100多幅鱼骨画,在厦门当地首次展出即获得了轰动效果。

在众多作品当中,林翰冰最满意的就是以鼓浪屿为主题的“海上花园”,这幅鱼骨画长2.4米,宽1.2米,正中央是日光岩,上面有白鹭在飞,下面是大大小小的帆船,最费心血的是一簇簇的三角梅,林翰冰用了几千片鱼鳞、前后耗时4个月才把这幅画制作完成。曾经有人出价8万元向他购买,他都不舍得卖。

林翰冰说,这些鱼骨经过防腐处理,可以保存好几年。做画的主要工序就是一片一片地粘,粘完以后有疏有密,有些要经过十几道的工序,比较密的地方要粘好几次。

在林翰冰眼中,创作鱼骨画并非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展示。在整个交流过程中,他都在强调环保与艺术。林翰冰系统地通过鱼骨画艺术来传播环保的理念与精神,而鱼骨画本身是用吃剩下的鱼骨来作画,本身是一种变废为宝,而透露出来了一个他的大计划。他的鱼骨画所选择的材质都是健康鱼类的骨头等,通过多种工艺加工保持鱼骨的质量。而在选择过程中他发现了大量的被环境污染的鱼类的骨头,他计划用健康的鱼骨材料与被污染的鱼骨材料同时创作一样的鱼骨画,以之更加深刻地传播环保的意义,环境污染给人类所带来的伤害。艺术家让人敬佩的不仅仅是他们所具有的艺术天赋,更让人产生敬意的是他所具有的浓厚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艺术的形式去展示。

篇5:浅析小学美术“诗画结合”教育

一、创建精彩场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填鸭式教学往往不注重学生为主体, 教师一味的的灌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美术个也只是走个过场不能引起学生好奇心, 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在新课改以后, 要求教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精心创建诗画一体的教学场景, 让学生在浓浓的诗情画意中培养审美能力和绘画能力。

如, 在教《雪》的时候, 我先用多媒体展示冬季雪的照片, 同时展示出柳宗元的《江雪》:江雪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以图解诗, 让学生在诗中感悟图片, 这样能让学生从简单的堆雪人打雪仗的普通绘画模式中走出来, 也能让学生在图片内附带故事。在教《春天美景》的时候, 我展示了柳树的图片, 配合贺知章的《咏柳》, 让学生从中体会柳枝的魅力以及春风的温情。这是最直观的最为简单的情景创建, 既满足了学生的视觉享受, 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诗画结合的美妙, 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喜欢诗境画意的绘画模式, 最终爱上美术爱上绘画创作。

而在创建情景的时候, 教师还可以用吟诗作画的模式来增强现场绘画的气氛, 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绘画水平, 也能让学生身临其境, 教师的优秀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春天美景》的时候, 教师可以配合声乐朗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让学生在声乐朗读中进入美好的佳境。在学生感受中让学生根据诗歌自由创作图画。而鉴于小学生的绘画能力有限, 教师可以先在课前画出轮廓,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着色, 这样学生能亲切的感受到诗画一体的温润和清新之美。

二、以诗作画, 激发学生想象

众所周知, 每首诗都是一副精彩的画面, 要想让诗歌变成一副美妙的图画, 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文学创作是将见到的实物变成语言, 诗变成画恰恰相反, 是将语言变成灵动的画面, 着这个过程中作难的就是如何发挥想象将文字变成美妙的画面。

林子方》这首诗, 之后我没有强制要求学生画什么不画什么, 完全按照学生的个人理解来自由作画。有的学生用水墨花了荷塘美景, 有的学生在荷塘中画了金鱼在嬉戏, 当我问那名学生为什么要画金鱼的时候, 学生回答, 嬉戏的金鱼恰恰说明了诗人和朋友林子方之间难舍难分的情谊。对于学生的领悟能力我十分的意外。他们真的很优秀。还有一名同学画了满满一池子的荷花, 在池塘的两边站着两个人遥遥相望。学生不仅能注意到题目是送别也能着重荷塘美景这是难得的佳作。一节课中, 大部分的学生的画都能体现出诗歌意境。在实践中发现, 在进行了诗画一体教学之后, 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断丰富, 有时候也能画出别出心裁的画面。

三、为画配诗, 提高鉴赏能力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 如何运用美术传递情感是人文历史中的重要行为。在当代教育中, 图像也是生动的信息载体, 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而故事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将两者结合到一起, 则能将古典文学与现代艺术绘画相结合, 从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相比以诗作画, 为画配诗难度较大。不仅要求学生有极强的理解能力也要求学生有较高的会话能力和想象能力。根据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将其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有画无诗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作品配诗, 有画有诗的搭配在一起就行。如在画春天美景的时候, 有的学生根据《游园不值》画出了精彩的场景, 有的学生画出了桃花盛开, 生机勃勃的场景, 大部分的学生都能为自己的作品找到相对的诗。在画植物的时候, 学生们都精心挑选了自己喜欢的植物, 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搭配诗歌, 可长可短。有的学生画了松树, 是这样写的:松, 你与众不同, 在于笔直的干;有的学生画了梅花, 这样写:你没有姹紫嫣红, 但我独爱你的雪白, 独爱你的香;有的学生画了梅花, 梅, 我爱你不惧严寒, 我爱你傲雪凌霜。从上述不难看出, 学生们的词句并不多, 但却能表达出画面的意义。

综上所述, 教之有法, 重在创新。诗画一体的教学模式使用当代教学的要求。以诗作画、以画悟诗,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也能激发学生想象培养起绘画兴趣和审美能力。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采用诗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苏轼在评价王维作品时就说过, 味之诗诗中有画, 观之画画中有诗。由此可见, 诗画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已经是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针对小学美术诗画结合教育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美术,诗画结合,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邵连.中国画中的诗画关系[J].艺术百家.2005 (04) .

篇6:写“画”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以“画”入手, 激发想象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 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他们丰富的想象这一特点, 通过画面对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表达能力进行综合性的训练。

1. 充分挖掘学生的绘画资源。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为了丰富绘画内容, 就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 观察形形色色的人, 还有五花八门的事。还要引导他们走进大自然, 用心观察各种动物、植物的特点及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天真的童心融化在大自然美妙的变化中, 画画时就能笔下有物, 得心应手, 同时还可以“描绘”出心中的图画, 如自创童话故事和续画课文情节等。

2.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画。

要使作文能够准确地反映图意。首先, 要指导学生有序地观察, 了解画面内容。其次, 要认真分析, 抓住图画的思想意义。如有这样一幅画:两个同学在课间发生冲撞, 其中一个同学摔倒在地, 而另一个同学则口出粗言, 旁边还站了许多围观的同学。要说这幅画, 就要知道它的主要意义是批评不文明、不友爱的不良行为, 教育大家要讲文明, 懂礼貌。三是丰富说画形式, 让学生说自己的画、说同学的画, 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任意一幅画进行说话。

3. 指导写画, 以画变文。

画描绘的是生活中的“瞬间”情景, 它是静态的场景, 所以在写文时就须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从静态引发动态, 从“瞬间”写出过程, 让静的画面活起来。如四年级一位学生的看图写文:星期六傍晚, 天阴沉沉的, 还不时飘着细雨。几只家燕在马路上无忧无虑地嬉戏。突然, 一辆大货车呼啸而过。我的心一紧, 禁不住闭上眼睛。我知道不幸的事发生了…… (一只小家燕躺在马路上的图) 对于这样一篇看图作文, 这位学生既没有发挥他的想象, 也没有将他的情感融入其中, 于是我对他进行了引导:“你忍心看到这种场面吗?当你睁开眼睛的时候, 你看到了什么?作为这个悲惨场面的目击者, 你又想说些什么?”经过这样的引导, 他修改后的文章情真意切, 思维也得以打开。

二、利用课文插图, 培养想象力

根据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 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 或栩栩如生地状景, 或形神兼备地写人, 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 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 图文结合, 启发想象。

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到了小兴安岭林海四季各异的美, 并根据课文插图中所展现的一个季节的景色展开想象, 画出了他们心中小兴安岭四季的变化, 画面内容丰富多彩。我又适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扩充,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 根据故事情节展开想象。

《中彩那天》文中有一幅插图, 我让学生围绕插图展开想象:父亲给他们讲了些什么?他们家人听了有哪些反应?“我”是怎么想的, 怎么说的?学生们情绪高涨, 积极思考, 根据故事情节展开想象, 并把他们的想法写了下来。

篇7:怎样使学生画出心中的色彩

一、用色彩打开艺术之门

一幅成功的学生作品离不开色彩的装饰, 没有了色彩, 学生们无法将自己眼中的世界表现出来。绘画活动可让学生表达喜、怒、哀、乐的情绪和感受, 以及他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想到的和谈及的心目中的世界。他们往往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心愿。学生期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源于学生爱好于涂涂画画, 常常让他们最感兴趣的就是涂出鲜艳无比的色彩, 传统的艺术教学中, 色彩往往只是被用于绘画的辅助工具。而我却想让色彩的世界首先映入学生眼帘, 从而打开学生对艺术的追求和创造之门。

首先根据学生的特点, 选择一些简单的装饰练习, 在纸上单用颜色涂色, 甚至不要求用黑笔勾线。老师在过程中只是鼓励其大胆涂色, 并没有明确告诉他们该如何来涂。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享受到了自由表达的乐趣, 也在探索中掌握了如何使画面更和谐的方法。

然后是有心着色, 如果上述是一次色彩接触和体验, 那么心情将是进一步对色彩的认识和理解。选最能代表自己的心情的颜色来画。开始学生都只是选常用的颜色来作画 (如用红色来表示高兴, 黑色表示伤心) 。后来的活动中,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心情 (如激动、紧张、害怕等) , 用色彩来表示出来。

最后, 经过多次练习, 学生对色彩运用明显比以前大胆的多。色彩强烈的表现力在学生的作品中也被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样, 每一次充满色彩美和想象的范画显示, 都给学生一个新颖的色彩刺激, 以丰富和加强学生色彩表象。在一次次尝试中, 学生不断发现自己对色彩的新认识, 于是创新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在水粉活动中, 我们让学生自由涂鸦, 他们惊奇地发现, 原来的颜色不见了, 却变出了很多见过和没见过的颜色, 就这样, 他们象发现新大陆一样喜欢上了水粉活动。现在, 学生辨别色彩的明度、饱和度的能力逐渐提高。随着其认识能力发展, 学生的画面色彩种类多, 色彩鲜艳、丰富, 有时能用主调表现画面。

二、用色彩调出绚丽人生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色彩的装饰, 天地万物都有着它绚丽的色彩, 试想要是没有这些颜色生活将变成什么?正是色彩在其中淋漓尽致的展示才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春天到了, 我们带学生到公园、动物园等地, 让学生感受蔚蓝的天、白色的云、奇妙的景、美丽的雕石, 如同七个音符会拨动学生心弦一样, 大自然奇异变幻的色彩更引起学生无穷的想象。

三、用色彩感染社会生活

艺术的首要目标是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这也是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 任何教育都离不开生活, 色彩教育也是:被白雪衬得耀眼的青松;十月满山偏野的金色银杏;一眼望不到头的蓝天白云;被灯笼、对联和笑脸映衬的暖暖的红色大街……这么美的世界, 不应该让学生们感受吗?生活就是无尽的教育源泉, 而从学生们的眼里看到的一定会更美。色彩有丰富的心理世界, 各种各样的色彩可以表达人类活动中各种各样的情感、氛围、文化, 色彩的内涵是生动的, 也是强烈的, 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去认识它, 感受它。学生的一日生活中接触有许许多多的事物, 洗脸的毛巾, 擦手的手帕, 早晚刷牙的茶杯……都是学生喜欢画的东西。学生对这些事物非常熟悉, 因此画起来也得心应手。于是, 漂亮的被子、毛巾、节日的装饰等, 都是好的题材。学生们能灵活而富于创造性地运用色彩, 这不正是色彩教育所追求的吗?

一百个学生就有一百个美丽的梦, 在色彩天地中这些梦都可以用彩色的方式表达出来。现代学生艺术教育强调的是艺术活动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给学生创造一个发展创新能力的机会, 引导学生在创造活动过程中感悟创新, 从而使艺术活动转变成学生内在精神的创造性显现。色彩教育从基础的色彩运用、色彩理解、色彩搭配到最后色彩上的创新都和学生发展特征吻合。活动中经过探索、尝试, 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表现的机会和满足。

四、用色彩放飞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 尤其是童年时期的想象, 它可以使学生追逐那富有魅力的知识火花, 又可使学生超脱真实与现实, 在绘画中任意挥洒自己的意愿与情感, 有的学生只能对周围的事物做简单的想象, 而不能做综合想象;有的学生则可以对自己见过的、听到的和想到的事物进行大胆的想象, 不受具体现实环境的约束, 而是非常自由地加以夸张想象。所以说, 对待学生的绘画, 我们不是当评论家, 而是要成为他们的支持者。对于色彩的感受, 学生的内心世界远比我们成人丰富。因此, 不要用固有的颜色框架去遏止学生的思维与想象。他们笔下的色彩可能与实际生活中的色彩有很大差别, 如太阳的脸是绿的, 下雨的天空是红的……但他们所画的作品常常是他们心中直观感受的即兴表现, 其中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例如:在美术活动“爸爸的眼镜”中, 浩浩给爸爸的眼镜片涂上了一只红, 一只绿。当问他为何要这样涂时, 他说:爸爸的眼镜是绿的, 但他生气的时候, 我好像看见他的眼睛变成红的了……

上一篇:市教育局领导在庆祝教师节大会上的讲话下一篇:团支部成立大会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