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形势与政策论文_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

2024-07-31

2010形势与政策论文_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精选6篇)

篇1:2010形势与政策论文_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

2010形势与政策论文_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

一、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

2004年,面对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不健康和不稳定因素,党中央和国务院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有效避免了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实现了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2005年上半年,我国经济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方面,某些领域过快的固定资产投资已得到控制,薄弱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通货膨胀势头得到了抑制;另一方面,在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得到抑制的同时,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增长较快、活力较强的良好势头;投资、消费、净出口仍保持着较为强劲的态势,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从总体上看,2005年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基本在合理区间运行。一季度GDP增长9.4%;预计二季度GDP增长速度也不会低于9%。可以认为,当前经济运行已转入稳定的增长阶段。

具体而言,宏观调控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资增速比上年同期明显回落,宏观调控效应明显。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719亿元,同比增长26.4%,比上年同期回落8.4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第二产业同比增长32.1%,比上年同期回落15.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比增长分别为27.5%和22.6%,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15.8和5.1个百分点。投资增速的回落以及投资增速结构上的变化,凸显宏观调控的积极效应。

2.消费增长平稳,居民收入保持增长。今年前四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75.5亿元,增长13.3%,比上年同期加快2个百分点。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99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2.8%。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同比有所上升,环比略有下降。今年一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3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3%;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67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1.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居民收入较大幅度的提高,确保了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增强了经济内生增长的动力。

3.CPI和PPI增幅差距逐渐缩小,价格上涨压力有所减缓。今年5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同月上涨1.8%,其中城市上涨1.4%,农村上涨2.4%。与4月相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2%。1~5月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2.4%。分类别看,5月食品价格比上年同月上涨2.8%,非食品价格上涨1.2%,消费品价格上涨1.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幅度趋于合理,CPI全年控制在4%的目标可以实现。1~5月,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PI)比上年同月分别上涨8.2%、7.5%、5.1%、5.7%、5.7%,回落比较明显。目前,上下游价格背离的现象有所缓解,对于经济结构调整较为有利。但对成本推动、服务价格上涨、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可能形成的通胀压力,仍不可掉以轻心。

4.财政和货币信贷保持稳定。今年1~5月,全国财政收入完成135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69亿元,增长13.1%;全国财政支出95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63亿元,增加15.2%;全国财政收支相抵,收入大于支出3956亿元。在增收节支保持良好势头的同时,各项财税

改革积极推进,财政支持“三农”的力度继续加大,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政策措施得到积极落实,就业和社会保障、教科文卫等重点支出项目得到进一步保障。货币总量增长保持平稳。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26.9万亿元,同比增长14.6%,继续保持在13%~15%的区间内,与经济增长基本相适应。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长,一季度储蓄存款新增9705亿元,同比多增1459亿元,各项贷款新增7375亿元,同比少增976亿元,存差有所扩大。

5.对外贸易总量持续扩大。今年1~5月,进出口总额5228亿美元,同比增长23.2%。在部分商品国际价格上扬以及美元低位运行等因素作用下,出口增长强劲,出口2764亿美元,增长33.2%;受原油、钢材、汽车等产品进口量下降的影响,进口增长趋缓,进口2464亿美元,增长13.7%。进出口相抵,顺差300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贸易逆差92亿美元。

6.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有所改善。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农业继续增产和农民收入继续增加。2005年全国粮食种植面积预计为15.58亿亩,比上年增加2.3%。其中夏粮种植面积3.95亿亩,增加4.8%,扭转了连续7年下降的局面。行业投资结构出现新的变化。今年以来,煤、电、油、运等瓶颈行业的投资继续加强。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193亿元,同比增长82.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投资404亿元,增长31.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投资198亿元,增长20.2%。而部分过热行业投资继续得到控制。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经济增长转入稳定期以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关系变化方向的不确定性加大。宏观调控既要防止出现反弹,又要防止出现过度回落的问题。

1.防止出现反弹。第一,投资率和投资增长速度依然偏高。1~5月,投资增速达26.4%。虽比上年同期的34.8%有较大回落,但这是建立在上年高速增长基础之上的,投资规模仍非常可观。从今年已公布的数据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除1~3月略有回落外,基本保持了逐月增高的态势,已出现反弹征兆。

第二,上游产业利润空间较大,对投资有一定的吸引力。今年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968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幅比上年同期下滑了27.9个百分点。但上游产业利润空间仍然较大,对投资有一定的吸引力。1~5月,煤炭、石油、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非金属矿等采矿业利润同比仍有较大增长,分别达到88%、71.8%、35.6%、149.7%、51.6%。其中,石油开采业利润逐月上升,由一季度的增长62.7%,到1~4月的69.8%,再到1~5月的71.8%。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是其利润扩大的主要原因。

第三,较高的储蓄率和逐步增加的银行存差为投资反弹提供了资金条件。财政方面,财政政策虽已由扩张转向稳健,但仍然带有一定的扩张性特点。2005年,将继续发行相当规模的长期建设国债,且财政预算仍然安排了3000亿元的赤字,因此,财政资金使用方向需严格控制。金融方面,近年来,金融机构人民币存差一直呈上升趋势,今年2月以来存差增速明显提高,相对于1997年1月以来长期趋势线的偏离程度越来越高。5月存差已突破7.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0%,比上年末增加了21%,比上月增加了5.8%。商业银行体系巨额的存差与持续上升的存差与贷款余额之比,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有大量的资金并没有通过商业银行体系进入实体经济领域,商业银行需要为过多的剩余资金寻找出路。此外,大量民间资本不断积聚,力量日益壮大,也为投资反弹创造了条件。

第四,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仍然很高,具有投资反弹的内在动力。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有所回落,但许多地方增加投资、上项目的冲动仍较强。今年农用地转建设用地计划为400万亩,各地申请用地量是计划的3倍,投资扩张压力还非常大。在房地产开发投资方面,地方政府的利益驱动也是可能出现反弹的因素之一。

2.防止出现过度回落。目前,出现过度回落的风险,主要是CPI变动低于预期水平、企业利润增速下降、亏损面扩大。但生产资料价格水平依然较高,出现通货紧缩的可能性不大。

第一,从行业方面看,下游产业亏损面扩大。今年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幅下滑,这一方面是前一阶段部分行业盲目扩张的结果;另一方面是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迅速上升。值得警惕的是,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的亏损额有逐月增高的趋势:1~5月亏损额917亿元,同比增长56.1%,增速比1~4月高10个百分点,比一季度高近2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和应收账款也一直在高位运行。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11241亿元,同比增长19.4%;应收账款净额23551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与前几个月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1~5月石油加工及炼焦行行业的利润大幅下降并出现全行业亏损,净亏损额达10.3亿元。同时化纤、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建材、电力、电子通信等行业也出现利润下降或亏损。由于上下游产品价格传导不畅的局面,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改变,所以下游企业承担了很大的压力。如果这种格局长期持续,对经济运行不利。

第二,从产业方面看,服务业缺乏活力。虽然工业增长明显超过长期平均值,但服务业仍显滞后。今年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6%,不仅低于10%的长期平均水平,而且低于改革开放以来最低时期1998~2002年平均8.2%的增长水平。

第三,从外贸方面看,不断增加的贸易摩擦对出口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今年以来,贸易摩擦逐渐升温,反倾销个案迅速增加。我国已连续9年成为遭遇国外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截至2004年底,已受到各类反倾销起诉600多起。同时,我国有25项出口产品被施加反倾销措施,是被施加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贸易摩擦已开始对我国的出口扩张形成实质性制约。

第四,人民币汇率变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人民币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上调人民币汇率可能会引致的效应相当复杂。仅就其负面影响而言,可能会造成出口减少和就业压力加大,也会给宏观经济造成向下的压力。

三、政策取向

经济增长转入稳定期以后,保持供给和需求关系的大体平衡,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性、稳定性,努力拉长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稳定期,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与此同时,应抓住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有利时机,着力推进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1.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使主要国民经济指标在尽可能长的时段内保持在合理区间之内。当前,不必出台新的抑制经济过热的措施,也不要急于出台大的刺激经济的措施。

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使主要国民经济指标在尽可能长的时段内保持在合理区间内运行。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按照推动结构调整和实现“五个统筹”的要求,安排好预算内资金和长期建设国债,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经济增长转入稳定期以后,针对经济总量关系变化方向不确定性加大的问题,应密切跟踪经济形势,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反弹或过度回落两个方面的苗头,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采取有针对性的微调措施,防止经济总量出现大的失衡。

2.更加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更好地将市场的调节作用与适时、适度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在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中,因此,在宏观调控中必然需要结合使用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在本轮宏观调控中行政型的调控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如果过多依靠行政手段,则会造成市场扭曲。在目前宏观调控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的情况下,应更加注意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减少行政手段,注意更好地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3.抓住当前宏观经济进入稳定期的有利时机,着力推进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要抓住当前宏观经济进入稳定期的有利时机,着力推进关键领域的各项改革,为保持经济平稳持续较快发展打好体制基础,增强经济自主增长的能力和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如不加快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消除体制性、机制性弊端,经济运行产生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的“病根”就会存在,旧病复发就有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的成果,必须标本兼治,更加重视治本,在铲除滋生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的土壤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当前,应努力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比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积极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4.采取切实措施,刺激消费需求,在调整对最终消费有促进作用的政策时需慎重。目前,经济增长过分依靠投资拉动的局面亟需改变,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长期任务。除了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水平之外,创造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的环境也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方面。当前,在落实“有保有压”的结构性宏观调控政策过程中,当涉及到对最终消费需求有促进作用的政策进行调整时,需要慎之又慎,防止对消费需求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

5.在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前提下,保持货币供应适度增长,注意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效用。今年1~5月,各月的货币供应量和贷款规模同比增幅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随着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在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前提下,注意保持货币供给的适度增长,以满足经济增长对货币的需求,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篇2:2010形势与政策论文_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

------谈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收获与感悟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中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提高学生德育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这几个学期形势政策课程的学习,使我们正确认识到国际安全形势、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形势,以及国家改革与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时代背景,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正确分析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了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的去服务社会。

关键词:新形势 外交 国际 安全

正文: 通过这几个学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基本了解了当前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形势、方针和政策,下面就以以下几个方面简单描述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一)新形势下的中国外交

中国的外交与中美关系是密切关联的,目前我国的外交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回顾2010年,中国外交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为何美国只不过口头上表态,同时花费了数量不多的军演费用,就成功拉拢中国的周边国家与中国抗衡,轻松化解了日韩国内沉淀很久,并已经爆发成巨大政治能量的反美风潮,夺回了区域军事角力的主导权,让美军在这个区域的存在有了“更多的合理性“,从而也获得了与中国讨价还价的重要筹码。由此可见,不管中国喜欢与否,美国依然是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如何搞好中美关系,仍然是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这一点不能忽视。

值得关注的是,2011年中国的开篇外交,就是对美外交。在2010年被拒绝访华的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将率先走访北京。然后是胡锦涛主席在1月中旬正式访问美国,这是他第三次访美,也是对奥巴马访华的回访。这次访美,能否让中美关系柳暗花明,能否超越2010年的磕磕碰碰,接续上2009年底奥巴马访华时的热络,将引发世界的关注。

然而,在许多国际议题上,包括朝鲜半岛、伊朗核危机、气候变化,中国并没有与美国同声共气。此外,美中贸易的逆差不减反增,人民币汇率也迟迟难以起飞。在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国会选举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白宫和国务院修正了对华政策。从谷歌**到贸易战开打,美中关系突然紧张起来,乃至希拉里挑战中国南海核心利益,奥巴马高调宣称“美国回到亚洲“。一时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上岛屿主权争端、中日围绕钓鱼岛船长被扣**以及朝鲜半岛的天安舰沉船、延坪岛炮击事件,中国跟邻国的矛盾好像一日间突然爆发。而美国则总是在这些冲突中扮演着幕后的角色。G2共管世界演变成G2震惊世界。

中美关系,不应该定位成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而应该是建设世界和平的基石。因此,有几个习惯的说法应该“与时俱进”,一个是“中美关系好不到哪里去,但也坏不到哪里去”,可以修正为“中美关系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最好的时刻正在到来”;一个是“对美关系需要韬光养晦,斗而不破“,可以修正为“对美关系实话实说,明争明斗”。其实,中国不必自卑,虽然军事上仍然不及美国,但已经拥有美国不敢轻举妄动的“实力”,美国吃不掉中国,这就足够了。中美之间,应该大家把各自的战略核心利益放到桌面上去,找到彼此妥协、各自让步的契合点。中国没有必要在全球与美国一争高下,但却要求在美国认同中国在东亚地区领袖地位的前提下,中国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国内形势回顾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的发展令全世界瞩目,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圆满成功又为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其腾飞的契机,历史悠久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正焕发着青春,复兴崛起。

在中国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国内的突发事件也频频发生,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08年春节期间,南方各省遭遇特大冰雪灾害,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交通中断,电力、供水设施遭受重创,春运受阻,群众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但党和国家及时作出战略部署,发放救援物资,是受灾民众安得一个祥和的春节。“5.12”汶川大地震期间,四川省共有68712名同胞遇难,17921名同胞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人民币,同时对自然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和影响。3月14日,拉萨发生了极少数不法分子打砸抢烧的暴力事件,对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安全造成了恶劣影响,党中央在第一时间平息了暴动,遏制了不法分子企图分裂国家主权的行为。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拉萨“3•14”暴力事件不是偶然、孤立的活动,而是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的。09年7月15日新疆又发生了一起打砸抢烧严重的暴力犯罪事件,一些暴徒袭击无辜群众,打砸公共设施,哄抢店铺商场,破坏社会秩序,行为之恶劣、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各族干部群众谴责暴力行径,打击犯罪活动,努力维护法律尊严,恢复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从以上事实中我们看出,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都难不倒伟大的共产党和中央政府,都无法阻挡中国各民族团结统一的热情和信心,都不能击败生命力强盛的中华民族和炎黄子孙。作为当代大学生,代表着祖国发展的未来,更应该深刻的认识到这些事件的性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坚决与一些不发组织,妄图分裂国家主权的行为作斗争。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

(三)国际安全形势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就是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传统安全依然突出并有新表现的同时,非传统安全日益凸现成为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文章通过对非传统安全问题兴起原因的分析,说明一个严峻的现实:在中国深入研究、切实重视并且认真处理非传统安全问题有着其现实性、紧迫性和重要性。非传统安全是指“人类社会过去没有遇到或很少见的安全威胁”。东南亚金融危机、“9·11”事件、“非典”、印度洋海啸及禽流感等一系列事件,使得金融危机、恐怖主义、传染性疾病、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凸显出来,成为既是中国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

观国际大事,识国际动态。以美国为首的势力在东北亚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整个世界的眼球,尤其是去年一年间,东北亚地区的局势进一步的紧张起来,美日军演、美韩军演以及延坪岛炮击事件,加紧了东北亚的潜在的危机。

是什么原因促成美国要在东北亚这块地方下这么大的功夫,纵观美国60年来对待朝鲜的态度和它一惯的处理世界上的问题的方式与方法,就不难得出这么一个理论:美国想通过军演构建三边军事同盟,强化它在东北亚的安全主导权,这是并且一直是美国的战略考虑。至于日本与韩国为什么要在这一地区逐鹿,都是为了自己着想,想要在这一片土地上分一杯羹,尽管它们都是美国的一个同盟者,其实也就是美国的一个小弟,整天跟着老大哥的屁股后面跑,韩国想要统一整个的朝鲜半岛,实现所谓的祖国统一大业,我们可以分析得到,这其实就是打着这样一个看似伟大的旗帜,实际上是在为美国卖命,从美国的方面来说,美国也乐意这样做。而日本,和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朝鲜半岛上的一切形势直接的为威胁到它自身的利益,就比如说:朝鲜要是有了核武器,以及一切的中远程导弹,都是对日本本地的一种威胁。

东北亚的危机在一步一步的上涨,为着世界的和平和与稳定,防止世界上强权主义的扩张,以及霸权主义的进一步扩大,中国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稳定的国家,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防止一切可能的军事冲突和一切政治欺骗、一切的经济制裁。为此,我们伟大的祖国会一如继往的支持世界的和平,保证东北亚的一切正常进行。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不会损害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也绝不称霸。中国保持和发展适当的军事力量,完全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当代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荣光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社会公正、国民素质和道德力量的基础之上的。中国将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总结:

当代大学生深深受益于祖国发展带给大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大学生有能力也有义务为祖国发展民族团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祖国的养育之恩。大学生应该以学习为第一任务,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突出专业优势,以百倍的热情投身与祖国的发展中。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幸福是对反对势力最有力的回击。同时,深入基层到普通大众中去,积极实践,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调研活动,了解人们群众有关国家发展与进步的各种意见与建议,然后进行有策略有效果的宣传活动,为祖国的发展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华夏儿女自古以来就自觉背起国家民族安定团结的重担。相信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下,我们的民族伟大复兴的胜利曙光就在不远处!

如何理解和谐世界理念

首先,和谐世界理念与我们的外交基本理念一脉相承。中国外交的根基是独立自主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谐世界的提法来源于这一根基,同时又在此根基上有所发展。和谐世界要求各个国家、各种制度和各种文明之间不仅仅是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井水不犯河水,还进一步发展为和谐共存,增添了彼此尊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等一些新的内涵。换句话说,增加了各类国家和各种力量之间积极互动的新要素。从和平共处到和谐共存,体现了中国外交理念既与时俱进,又一脉相承。

第二,和谐世界理念是迄今我们提出的外交战略思想的重要延伸。建国以来,尤其是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根据不同时期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维护我们根本利益的需要,相继提出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解决和平与发展两大课题、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等一系列重大外交战略思想。和谐世界理念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我认为,这一理念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具有更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涵盖了更多的普世价值,体现了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的精神。这就使和谐世界理念能够获得外界更多的共识和共鸣,也能够得到国际社会更多的认可和支持。

第三,和谐世界理念传承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深厚底蕴。中国文化或者东方文明的精髓之一,就是重视和提倡“和”这个概念。和谐世界发出的第一个强烈信息,就是“和”。所以说,以“和”为核心的理念,以及今后可能由此而逐渐发展完善的一个理论体系,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国际关系理论数百年来的权威学说。和谐世界理念不仅使东方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了现代化意义,也将为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国际关系理论开辟道路。

第四,和谐世界理念初步勾画了有中国特色的新世界观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环保五个方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的基本要素,从而使和谐世界的理念实际上涵盖了我们迄今陆续提出的新秩序观、新安全观、新文明观以及新环境观,尽管还只是一个框架,但是否可以说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世界观。

篇3:2010形势与政策论文_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

一、2014年上半年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

(一) 国内经济形势保持稳定高速增长

2014年上半年中国的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我国政府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内生产总值 (GDP) 保持了7%以上的高速增长。国内消费平稳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保持基本稳定, 顺差有所收窄。国内的物价水平趋于平稳, 通胀压力相比去年显著下降。第一季度CPI增幅已回落到2.3%, 第二季度的数据预期也在2.3%左右。在这样的整体经济形势下, 我国政府和央行有更大的空间进行各种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调整和操作。在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持续变化的背景下, 这样的政策调整和操作空间是非常重要的。

(二) 国际经济金融形势趋于复杂化

国际方面, 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最为显著和重要的变化是美国经济的复苏。虽然美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GDP) 受寒冬气候因素拖累出现下滑, 但第二季度强劲的就业数据让全球多数分析师对GDP的增长持乐观态度。高盛预测美国第二季度GDP将出现3.1%的显著增长。美国的失业率已从二月的6.7%大幅下降到6.1%。经济学家分析到明年美国失业率有可能下降到5%以内, 达到理论上的完全就业的水平。与经济复苏相应的增长的还有美国的通胀率, 从四月份起, 美国的CPI已经连续三月达到或超过2.0%的警戒线。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 (美联储, FED) 正在逐渐停止已持续近两年的第三期量化宽松, 并预期在今年10月彻底结束这一操作。如果经济复苏持续强劲, 笔者预期在美联储将在2015年结束届时已长达八年的零利率政策。美国逐渐收紧银根无疑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影响。一旦美国开始加息, 全球各主要货币都会面临相同的加息或贬值的压力, 全球金融市场近几年的盛宴将逐渐趋于冷静。对于经济仍处停滞的部分欧元区国家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局面。而对于中国而言, 这一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可能是复杂的, 多方面的。一方面, 美元的升值会给人民币带来更多的升值的压力, 继而降低中国商品和服务在其他国家的竞争力。另一方面, 量化宽松的结束将使国际热钱的流入显著减少, 在降低中国国内的通胀压力的同时也会使得中国的融资环境出现一定的恶化。

与此同时, 其他各主要货币市场也出现了不同的变化。欧元区国家受财政紧缩政策的影响, 普遍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迹象。欧元区的通胀率持续走低。6月份全欧元区的通胀率已经低至0.5%, 许多国家的通胀率已经接近甚至低于零点, 通货紧缩的迹象明显。这也明显拖累了欧元区复苏的进程, 并经常性的引发全球对于欧元区金融危机卷土重来的担忧。作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 欧元区的长期疲软无疑会对中国的出口经济带来持续的负面影响。

在日本, 安倍晋三的新经济政策在2013年给日本带来了久违的增长和繁荣。但“安倍经济学”的“三大利箭”的效果逐渐褪色之后, 日本的经济又开始出现下行的压力。特别是今年4月消费税的上调不仅显著影响了第二季度的消费者信心, 也使安倍政府的支持率第一次降到50%以下。我们不能排除日本政府在接下来推出更为激进的经济和金融政策的可能。作为彼此的重要贸易伙伴, 日本经济的变化无疑会对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明显的影响。而日本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也给中国政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几大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在2014年上半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动荡。美联储逐渐退出量化宽松导致跨境资本在多个市场大规模流出, 给全球市场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持续升级的乌克兰分裂危机给俄罗斯的经济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2014年上半年, 除中国以外的金砖国家的GDP增长都出现了明显的下滑甚至停滞。随着国外热钱的不断流出, 可以预期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这些国家的经济将面对更大的下行压力。

(三) 小结

2014年上半年国内经济总体平稳健康, 这样的国内环境为我国政府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以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与此同时, 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日趋复杂。美国的经济开始显著复苏;而欧洲和日本则举步维艰。这些差异对我国经济接下来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提出了挑战。我们可以看到, 在这些变化中, 最具决定性的影响因素还是美国的经济形势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因此, 我国的政策在保持“以我为主”的指导思想下, 也需要更加关注国际经济形势的走势, 特别是美国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的变化。接下来笔者将根据这些背景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接下来的走势进行讨论, 并提出一些建议。

二、我国货币政策的现状分析和建议

(一) 我国现阶段的货币政策合理的反映了经济运行的需要

1998年以来, 我国逐渐形成并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含义是指:以币值稳定为目标, 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 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 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 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央行在适当的时候会使用包括汇率、利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手段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

具体到2014年上半年, 央行并未对利率和准备金率进行明显调整, 央行更多的是靠双向公开市场操作以保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但中国的货币政策仍然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汇率方面, 3月17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单日浮动区间由1%提高到2%。与此同时, 人民币在长达近9年的总体单边上涨后, 于今年一季度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双向浮动。人民币对美元和欧元均出现了超过2%的贬值, 打破了人民币只能单边上涨的预期。笔者认为, 这样的政策给了国际市场和国内企业一个清晰的信号, 也就是人民币双向浮动的风险都是存在的。这个信号将在一定程度上组织热钱的大量涌入。在美元升值的预期下, 这样的信号对于国内进出口企业提前做好准备显得尤为重要。

贷款方面, 央行于2013年7月19日取消了贷款利率的七折下限, 改由各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这一政策据信将对小额信贷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2014年上半年贷款政策的调整多见于产业微调。房地产贷款增速小幅回落。产能过剩行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进一步回落。小额信贷和“三农”信贷显著上升。文化行业的贷款出现了超过30%的强劲增长。总体来说, 我国在保持贷款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对贷款的结构进行了持续的优化。

在前文所述的国内经济稳定健康和国际经济变化动荡的背景下, 笔者认为这些政策准确的反映了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国家的需要。一方面, 与国内经济关系更加紧密的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都没有进行调整, 这和国内经济的平稳运行是相匹配的。在物价水平趋于稳定, 房地产市场没有过热的大背景下, 没有必要对这些主要的货币政策进行大的调整。对贷款结构的优化也恰当的反应了产业升级和扶持小企业以及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 与国际经济和进出口贸易更加紧密的汇率政策出现了比较大的调整, 并导致了人民币对主要西方货币的汇率的双向波动。这是和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相匹配的。央行需要更加灵活的货币政策对汇率进行双向调整, 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国家和本国企业的利益。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和央行上半年的货币政策以及具体的操作是合理的。

(二) 对下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建议

保持经济运行和增长稳定是一个国家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经济政策的最终目的。在我国国内经济平稳增长的大背景下, 我国的货币政策应当保持目前的合理态势。笔者认为, 在国内方面, 除非国内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否则央行没有必要对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进行大的调整。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会给市场传递出非常强烈的信号, 引发市场的波动。保持货币政策的相对稳定连续, 也可以为央行提供更大的缓冲空间以应对有可能出现的变化。央行的货币操作应当仍然以短期的灵活的公开市场操作为主。而这样的操作应当更好的满足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需要。去年6月份出现的光大银行违约风波和上海银行同业拆借利率 (SHIBOR) 的暴增都给央行提出了警示并对未来的公开市场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贷款方面, 央行应当利用这段难得的稳定时期加大调整优化国内贷款结构的力度, 促进国内产业的调整、优化和升级, 提高中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具体来说, 央行应当继续加大对各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优化贷款结构的压力, 进一步收紧对产能过剩行业 (如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产业) 的贷款规模, 加大对新兴行业 (如文化艺术、体育、互联网等产业) 的扶持力度。此外, 随着国际市场银根收紧, 热钱流出中国的趋势会愈发明显。吸收了相当规模的国际热钱的中国地下金融网络有可能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央行应当适当的继续推动小微企业信贷的发展, 降低它们对地下金融的依赖。这也可以帮助整体经济更好的防范随着国际热钱流出所带来的信贷风险。

国际方面, 我们应当对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继续保持关注, 并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做出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调整。美联储将于今年十月完全结束量化宽松。如果到明年美国经济仍保持健康增长, 失业率持续下降, 在零利率的背景下, 美国的通胀率将很可能超过健康范围, 并推动美国从明年开始进入加息周期。一旦美国开始加息, 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汇率和利率将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变化, 而中国也将面临更大的加息或货币贬值的压力。如果中国选择同步加息, 那么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保持相对稳定, 但国内的货币供应量将下降, 国内的通胀压力会加大, 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国内经济的平稳高速增长。如果中国选择不进行加息或者加息幅度低于美国水平, 那么人民币将面临很大的贬值压力, 人民币所受的国际舆论压力将增大, 但我国的出口经济因为人民币可能的贬值将获得一定的利好, 因此国内经济受到的负面影响可能相比加息而言会较低。因此, 央行应当提前做好对各种可能性的分析并准备好一系列的应对预案, 并在国际市场出现显著变化的时候做出及时的反应和准确的调整。无论是提高利率或者对人民币进行适当的贬值, 如果运用得当, 都能帮助保持国内经济的平稳增长, 反之亦然。

三、总结

综上所述, 今年年初以来, 国内和国际经济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变化。今年上半年, 国内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告诉增长, 内需不断扩大, 物价水平趋于稳定。国际上, 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 美联储正在逐步结束量化宽松政策, 有可能在明年结束届时已长达八年的零利率政策而进入加息周期。与此同时, 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则徘徊不前, 新兴市场经济普遍出现了一些波动和反复。在这样的国内国际经济大背景下, 央行上半年保持了总体货币政策的稳定, 并在汇率和贷款结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在笔者看来非常适当的政策微调。接下来, 随着美联储在今年十月结束量化宽松, 我国将面临更大的加息或者人民币贬值的压力。美国结束量化宽松导致的国际热钱的流出在进一步降低我国通胀风险的同时, 也有可能导致地下金融业的信贷危机。因此, 央行应当对这些可能出现的变化做好各方面的分析并制定好一系列可行的预案。一旦国际市场出现明显的变化, 央行应当果断的使用手中的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政策进行准确高效的调整以最大程度的保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以及我国企业的利益。

摘要:进入2014年以来, 中国国内和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国内方面, 经济保持了高速健康的增长, 内需不断扩大, 通胀率出现了一定的回落。国际方面, 在美国整体经济复苏, 通胀上升的背景下, 美联储正在逐渐停止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欧元区受财政紧缩的影响经济复苏止步不前且出现了一定的通缩的迹象。日本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因此可能会推出更为激进的经济政策。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出现金融动荡。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给中国的金融稳定带来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笔者认为, 中国目前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具体的执行是合理的。与此同时, 央行需要更密切的关注国际金融市场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 更为灵活的使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对金融市场进行微调, 以保持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 为国家经济的平稳增长服务。

关键词:经济,金融形势,货币政策

参考文献

[1]R.Lea.Eurozone weakness:the ECB responds.Energy, 2014, 2:1-15

[2]杨庆文.从影子银行发展看中国金融改革问题[J].中国市场, 2014, 3:59-61.

[3]陈诗等.热钱的流入及对中国的影响[J].商, 2013, 24:279-280

[4]张玉锦.近期人民币贬值原因及影响分析[J].辽宁经济, 2014, 4:30-31

[5]惠佩瑶等.美国量化宽松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 2014, 7:77

[6]许淼.贷款利率改制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有利影响分析——基于博弈论视角[J].现代商贸工业, 2013, 25 (22) :118-119.

[7]格里高利·曼昆.经济学原理 (第六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8]d D.Rushe.Federal Reserve likely to end QE stimulus program in October.The Guardian, http://www.theguardian.com/business/2014/jul/09/fed-qe-stimulus-program-october, 2014-07-09

[9]P.Domm, Goldman, other economists shave Q2 GDP expectations.CNBC, http://www.cnbc.com/id/101867587#., 2014-07-25

[10]The Economist.Economic and financial indicators-Output, prices and jobs.The Economist, http://www.economist.com/news/economic-and-financial-indicators/21607874-output-pricesand-jobs, 2004-07-19

[11]The Economist, Not quite so invincible-Some of Shinzo Abe’s shine comes off, The Economist, http://www.economist.com/news/asia/21607840-some-shinzo-abes-shine-comes-notquite-so-invincible, 2014-07-19

篇4:浅谈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工业形式;分析;政策;建议

工业的不断发展能够在安置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同时工业之间的创新性发展也是市场动力的体现。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的优化工业发展形式才能更好的给工业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进而促进我国工业总产值的提升,解决好产能过剩的问题,提升经济效益。以下对工业经济形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对当前情况下工业运行特点的分析和研究

1.经济运行的内在增长驱动力不足

我国在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总体运行形势中体现出了喜忧皆有的情况,在2015年的年初具有一定的平稳性回升趋势,全国的总体规模出现了下滑性。但是和2012年的发展情况下对比,基本算持平的状态。这样的工业经济发展情况中,从下半年开始,呈现逐渐的回落形式,伴随着国家积极稳健货币政策的出台以及财政政策的影响,在2015年的四个季度中,工业的增长速度呈现下滑的趋势。工业经济企业的稳步性发展和投资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并且和社会融资以及规模型增长之间有着关联性。在房地产投资过热的情况下,要想对工业结构进行分析就需要看房地产对于内需消费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我国当前的内部消费增长动力非常弱,很多制造业出现了投资和效益增长都缓慢地情况。因此,说工业经济的增长,在内动力方面还呈现很多的不足之处。

2.工业品出口有所恢复但是市场波动上的风险依然存在

市场时充满着竞争力的市场,具有优胜劣汰和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在2015年初,我国的工业出口产品在总体上增长了20%,这样和2014年以前相对比,有所回升。在工业发展规模上,出口的交货值要比同期所有增长,大约增长了8%,相对于前往几年也有将近两个点的增长力。从出口的目标和目的上看,我国在一些新兴国家的产品出口上,有上升的趋势。对于发达国家的产品出口并没有太多的增长性。出口的商品一般都是纺织类、服装类以及鞋类产品,国外一些房地产市场的回升性,极大的带动了家具的出口,这样的增长情况让我国的出口业更加完善。

3.工业向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自主创新力度不足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正是技术革命的深化时期,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因为信息和网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3D打印机的出现,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等等都是让人和机体进行有效的智能结合,这些在制造业上已经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倪端。在最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制造业在结构上正在不断的升级和深化,主要表现是使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促进行业的集体化发展。例如,在上海、广东以及重庆等地方,已经在新兴技术产业方面出现了40多个发展基地,在工业机器人得使用数量上也一直则增长。这样在未来还会有所突破。3D打印机在市场上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突破了传统行业的局限。在2016年的下半年预计此项技术在市场的规模上会突破100亿元。我国在智能化发展以及创新方面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和国外一些先进的国家相对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性,主要的产品也集中在制造业的家电和金属方面。因为自主创新能力非常薄弱,很多地方的创新力还不是非常足,依靠于对国外的引进,例如,使用手臂方式的机器人或者集成式的机器人,在技术上无法突破瓶颈,因此在短期内还需要不断的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以此和西方一些科学技术发达国家相抗衡。

4.产能过剩的风险依然存在

我国从2012年开始就进行产能过剩化解工作,因为市场的导向性作用,对于劣势企业有了淘汰的机制,这样倒闭效应就更加明显,市场的潜在风险加大。主要表现在,产能过剩可能导致银行在贷款方面的风险非常大,当前在产能过剩的行业上一般都有非常高的负债率,这种负债率还在持续的上升。例如,在化学纤维方面,钢铁以及有色金属方面的负债率已经达到了50%以上,由于在产的负债率不断的上升,并且产业利润还在不断的下降,这种作用会让一些存在产能过剩的行业在资金上存在一定的压力。其次,很多的债务违约情况出现,非常有可能引起系统性风险的产生。很多企业除了银行借贷以外,还会使用民间借贷的方式,民间借贷在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渠道更多,债务结构也更加复杂,因此牵连的债务人就更多。若是企业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非常有可能引发负债外逃的情况,这种债务纠纷引发的社会风险会更大。最后,产能过剩对于地方的财务增长具有一定的负面性影响。很多地区因为产能过剩情况非常严重,并且他们已经成为地方财政的主要税收来源,接续产业的迟缓性,差能过剩企业的淘汰,让企业的总体数量减少,这样地方税收政策锐减。市场的淘汰性牵动着万千企业,更牵动着万千企业职工的根本利益,这样所引发的失业救治问题就非常明显。

二、工业经济形势政策建议研究

1.对财政和税收政策进行调整,优化工业产业结构

有效的税收和财政政策能够对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技术的创新产生非常大的促进性作用,国家可以在产业结构政策的锐减方面发挥更加积极性的作用,以此强化企业的利润受惠面,这样的政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的负担,尤其是高科技行业。可以增加微观的主体在经济活动方面的目标,减少一些不科学性的收费,以此减少企业的负担和压力。对于科研方面的指出和税收的政策要及时的减除,强化企业在税收方面的折扣,促进企业技术的强化和改造,让企业利用财政和税收方面的政策,当作自己前进的梯度,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这样对于区域性目标的建设和新格局的落定以及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促进性作用。

2.市场对于产能过剩问题的有效调节

市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作为一个杠杆出现,不仅仅能够淘汰落后的企业,还能够对产能过剩的问题进行调节。对于产能过剩进行调节是资源优化使用的结果,强化对资源的有效使用主要是在工业方面对资源的更好利用,低能耗、环保以及安全性的生产,制定出完善的科学的行业准入条款,禁止一些高污染、高耗能和低水平以及低效率的生产能力的企业进入到市场中,由此也针对市场情况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生态保护补偿体制,以此引导一些投资者对产品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技术上的结构。对于一些因为产能过剩被市场淘汰的企业实行补偿和圆柱,鼓励不符合市场情况的企业退出市场,还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在投资上准确的观察市场的情况,以此减少盲目投资情况的出现。政府还可以对工业决策以及投资方面进行引导,对企业进行监督,以此给企业指明更明确的投资方向。

3.工业领域的体制改革,给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活力

企业的发展需要注意短期投资以及长期投资政策的有效性连接,让市场和企业的活力有效释放,深化体制改革,以此激发出市场对企业作用的潜在能力。对于政府的投资体制进行完善和改变,不断的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产业的效益,在较大的企业中实行股份制的改革,完善企业经理人结构,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的整体创新力得到提升,并且企业的整体素质也在提升。发挥好市场的导向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让资源要素在价格上有新的突破,以此完善价格机制,建立起更加公开的透明的以及合理的资源价格机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工业经济形势进行分析与政策建议进行了阐述,文章一共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对当前情况下工业运行特点的分析和研究,表现为经济运行的内在增长驱动力不足、业品出口有所恢复但是市场波动上的风险依然存在、工业向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自主创新力度不足、产能过剩的风险依然存在对于未来工业发展的建议有对财政和税收政策进行调整,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市场对于产能过剩问题的有效调节、工业领域的体制改革,给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活力。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提升工业生产能力和工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春立.中国的放射化学教育与核工业发展——以北京大学为例[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5,37(5):381-384.1.

篇5:2010形势与政策论文_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

按 语:2009年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2010年将是更为复杂而又十分困难的一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调结构、转方式”的新要求,2010年国土资源管理除了继续作好资源保障外,“管住”与“用好”的任务将更为艰巨。本文中,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土地管理形势分析研究组在总结回顾2009年土地管理总体态势的基础之上,预测分析2010年土地管理形势,并就如何增强土地调控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提出理论思路和政策建议。

回顾2009年:

土地市场“供需两旺、量价同升”

在宏观经济增速呈现企稳回暖态势的情况下,土地市场走出低迷状态,呈现“供需两旺、量价同升”的特点,土地抵押面积和贷款金额持续增长。

2009年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和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党中央、国务院见事早、出拳快,及时调整了宏观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经济增速逐季加快,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消费需求持续趋旺。在国际金融动荡、世界经济总体陷入衰退的情况下,我国经济的逐步回升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亮点。从2009年宏观经济形势看,先抑后扬,第二季度触底反弹,宏观经济整体向好。从第三季度看,房市供销两旺、股市止跌回稳、期市缓慢上扬,对土地和矿产品需求更加旺盛。但是2009年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依然严重,通货膨胀的预期依然存在。

2009年土地管理总体态势为:在宏观经济增速呈现企稳回暖态势的情况下,前三个季度土地市场就已经走出低迷状态,市场交易持续回暖,呈现“供需两旺、量价同升”的特点;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同比增长三成,房地产用地同比增幅变缓,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比例加大;重点监测城市地价同比小幅上升,工业地价同比小幅回落;土地抵押面积和贷款金额持续增长,新增抵押土地的贷款率上升;违法用地势头初步得到遏制,但量大面广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我国经济当前仍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做好下一步宏观调控工作,关键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2010年宏观调控的重点,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全面落实和不断充实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

预测2010年:

调控过剩产能,加速结构调整

土地需求旺盛,供应压力增大,资源型城市和沿海城市综合价格会有较大幅度上升,加速结构调整、控制产能过剩、谨防房地产泡沫将成为调控重点。

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总体形势企稳向好,宏观经济政策基调是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当前资源供需总体取决于2010年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受经济回暖影响,预期土地需求趋旺,供应压力增大,落实“调结构、转方式”的新要求,2010年国土资源管理除要继续作好积极的资源保障外,“管住”与“用好”的责任将进一步凸显。预计资源型城市和沿海城市土地价格将有较大幅度上升,市场对土地需求旺盛。基于2009年第三季度城市综合地价上涨趋势判断,一方面,东部沿海城市经济较发达,对宏观经济回暖反应比较快,进而将需求传导至土地市场;另一方面,国家4万亿元投资和2010年追加投资的进一步落实,对原材料丰富的资源型城市经济影响明显,相应地土地需求趋于旺盛。预计土地市场进一步由供给主导型向需求诱导型转变,供应压力增大,供需矛盾凸显。由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土地供应政策朝着有利于刺激投资和增加内需的方向转变,降低了用地者的投资门槛,给土地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使得土地市场将由供给主导型转变为需求诱导型。2010年中央和地方新增投资计划将继续实施,除大量重点项目马上需要用地外,受财政回升和经济回升拉动,经济投资项目用地需求也会逐步增加。用地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凸显,保障用地面临较大压力。

预计房地产投资加快,地价先于房价理性回归,谨防泡沫将成为调控重点。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推进住房保障的主基调,将会促使房地产投资进一步加快,土地购置面积仍将处于上升通道。地价将先于房价理性回归,一方面,政府对通胀的预期和警示与土地供应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监控预警将起到积极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前期我国国内信贷宽松,房地产市场未经实质性调整就开始再度走高。如果房价继续过快上升,则存在泡沫化风险,为防止已有的稳定回升局面受到冲击,谨防房地产泡沫将成为调控重点。

预计节能型产业用地需求增加,客观要求土地政策及时调控过剩产能,加速结构调整。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0年经济发展要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坚决管住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开展低碳经济试点。节能减排对于节能型的产业显然是有利的,有可能会带来太阳能、风能等产业实质性的利好,新能源产业、新兴产业用地需求也会相应上升。国土资源部已出台《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增补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增补本)》抑制产能过剩、防止重复建设,但是由于国家正在调整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尚未出台,只是陆续发布了部分行业的产业政策,因此增补目录必将随着新政出台有新的补充。运用土地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将替代“扩内需、保增长”成为国土资源管理2010年工作的重点之一。

政策建议:

加强供需双向调节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根据当前形势,落实宏观调控的要求,要重视加强资源供需双向调节,积极参与宏观调控,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2010年是“十一五”结束的“总结年”,同时又是部署国土资源“十二五”及长远发展的开局“谋划年”,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根据当前形势,落实宏观调控的要求,要重视加强资源供需双向调节,积极参与宏观调控,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调结构、转方式”,提高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水平。一方面,提高供地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完善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手段。密切跟踪宏观经济运行态势,适时调整土地供应的总量、布局、结构和时序。同时,研究完善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目标、工具、传导机制和配套办法,建立与金融、财税和产业政策相结合的、有保有控的差别化土地调控政策体系。

另一方面,优化土地供应结构,服务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决遏制“两高一资”、产能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上马;提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供地措施;研究制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用地政策;继续保障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用地。全力做好民生项目用地的服务工作,保障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用地。此外,还要继续深化土地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审批效率。通过改进审批制度,实行提前预审、允许先行用地等方式,落实扩内需项目用地政策,确保建设项目落地。同时,制定更加公开、透明的土地供应政策,及时向社会公布供地计划、供地结果、实际开发利用情况等动态信息,正确引导舆论和市场。

探索城乡统筹新路径,推动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发展。积极探索有利于城乡统筹的土地管理新机制,推动增减挂钩制度建设,增加周转指标规模,大力支持地方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拓宽省部农村土地整治合作协议范围和“万村整治”试点范围。调整和完善中央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的分配和使用,探索建立土地整治相关资金使用管理奖惩机制,使资金向

补充耕地任务重的地区和粮食主产区、主产县倾斜。此外,还要规范土地整治专项资金管理,提高土地整治相关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与此同时,出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新办法。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的“三个不得”,加快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在深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办法》的相关工作,争取尽快出台,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有序流转,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同时,不断改革我国征地制度,明确界定征地“公共利益”范围,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条件相互协调,尽快完善“缩小征地范围、控制征地规模的意见”,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征地制度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

关注民生跟踪热点,积极应对土地管理难点问题。拓宽城市地价动态监测范围,增加监控城市数目,将监控的实际数据和情况及时统计和发布,以透明公开的方式让社会了解相关信息,消除社会争议,抑制热钱大量涌入,并积极应对民生需要。同时,加强重点城市房地产开发用地监管,加快建设用地“批、供、用、补、查”网络综合监管平台。

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快对“小产权”房用地的调研摸底,遏制“小产权”房现象发展的势头,及时清理“小产权”房和高尔夫球场等非法用地,加快研究制定“小产权”房用地处置办法,有效维护土地管理秩序。

此外,还要进一步落实中央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开展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执行情况专项清理。开展对已审批用地的核查、监管行动,重点清理房地产领域囤积土地行为,坚决执行处理闲置土地的法律法规。搞好卫片执法监察,考核省级人民政府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落实考核管理办法。

拓展领域,提升土地管理的社会影响力。一方面,推进顶层设计成果转化,推进国土规划由理念到实施。充分利用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突出体现以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为基础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的特色,进一步提高国土规划的科学性,形成省级国土规划的工作标准、工作模式和工作体系。继续作好福建、重庆、山东、河南等省市国土规划基础研究,不断完善已有省级国土规划的思路和内容体系,提升规划的战略定位和职能,为国家级国土规划提供新经验、新理论、新方法。

篇6:国内形势与政策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次会议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一是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及严峻性,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二是要认识我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这就是: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的水平。三是要全面把握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的新的部署。四是通过学习教育要求大学生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

二、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及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5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党和国家主要领导胡锦涛等出席会议。

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主要任务。温家宝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了今年经济工作,阐述了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具体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

1.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果断决策、共克时艰,努力化挑战为机遇,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场重大考验中,我们必须坚持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必须坚持长期发展目标和短期增长目标有机结合;必须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协调发展;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在统一。

2.要清醒地认识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增大。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全球性挑战压力增大。从国内环境看,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3.综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4.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1.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要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要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继续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货币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要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引导和规范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2.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一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三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四是推进节能减排,抑制过剩产能。五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要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增加涉农补贴规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扩大农村需求,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4.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定信心、锐意改革,统筹兼顾、综合配套,加强调查研究和战略规划,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一是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二是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对经济服务功能。三是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5.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要坚持开拓国际市场和扩大国内市场并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健全开放型经济体系。一是努力促进出口稳步回升,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二是做好利用外资工作,提高引资质量。三是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6.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明年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加以推进。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

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强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棚户区改造。要优先发展教育,改善教育办学条件。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领域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和产品创新,精心组织和办好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

三、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唱响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党和人民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是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证。去年以来,境内外敌对势力策划组织了拉萨“3·14”事件和乌鲁木齐“7·5”事件,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严重破坏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高校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深入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唱响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

要把民族团结教育与“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主题党团日活动、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定期组织召开民族团结教育专题形势报告会,邀请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少数民族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深入学校为师生作报告等多种方式,在广大学生中深入进行维护国家统一和热爱伟大祖国的教育,深入进行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教育,深入进行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教育,深入进行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法制的教育,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深刻认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深刻认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刻认识乌鲁木齐“7·5”事件的性质和危害,深刻认识民族团结的主流,真正懂得“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的道理,引导各族青年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使民族团结深深融入各族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和精神世界,从而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切实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四、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努力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去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和突破性进展,实现了历史性转折,步入了和平发展的轨道。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建立互信,妥善处理一系列问题,形成良性互动。两会恢复并持续进行协商,取得丰硕成果。两岸人民往来、经济文化交流、社会各界交往更为频繁、密切、活跃,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但两岸关系发展也面临着“台独”分裂势力极力阻挠和各种消极因素的干扰制约。正确认识当前两岸关系的形势,准确把握两岸关系发展的趋势,一是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去年12月31日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这是新形势下指导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二是要深刻认识今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同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会谈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对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的重要意义。三是要全面

把握在中共十七大关于对台工作总体要求和中央对台大政方针基础上,中央为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提出的重大主张和方针政策,继续推动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不断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不断增强和深化互信;加强两岸经贸合作,尽快商谈两岸经济合作协议,以利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积极促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举办以文教交流为主题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探讨协商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主张两岸在涉外事务中避免不必要的内耗,增进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上一篇:汽车座椅行业分析报告下一篇:防汛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