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阶段较好就业专业

2024-08-29

中国现阶段较好就业专业(精选10篇)

篇1:中国现阶段较好就业专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2日在上海召开第十二批新职业信息发布会,十大热门专业。

属于人才缺口比较大的专业之一,扬州毕业的该专业学生就业率达100%

【分析】机械行业的人才强调技术性。企业希望招聘到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理论知识,懂得思考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希望到外企工作的学生,除了专业知识要掌握好外,管理、销售等方面的能力也不可忽视。

【发布】化学及化工专业属于人才缺口比较大的专业之一,2007年扬州本地毕业的化学化工类专业毕业生供求比例达到1:3。

【分析】该行业对人才的技术性要求较强。需求职位中以技术类、销售类、管理类职位为主。从行业来看,该专业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化工业、能源业、医药、生物制药业以及环保业,附加值高的化工新型材料、精细化工制造业等也都需要大量专业人员,由于对专业技术要求高,毕业生2-3年内转行的较多,人才相对缺乏,所有市场对此专业人才需求量都大,可以说,有此专业经验的,5年内不愁找不到工作。

【发布】建筑工程专业属于人才需求缺口比较大的专业之一。

【分析】建筑企业对人才的硬性指标要求不严格,比如给排水、工民建、施工管理、概预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专业方向的学生,每年都被建筑施工公司大量吸收,但由于受工作环境的影响,人才流失相对较多。

【发布】营销类职位是目前招聘类别中热点之一,企业急需的是有技术类专业背景的营销类人才。

【分析】国内销售人员可分为高级营销人员(如销售经理)、一般销售人员,多为客户代表、推销人员,包括商场售货员和挖掘客户的推销人员和兼职销售人员。但,这些毕业生需要技术类专业背景支撑自己从庞大的营销队伍中脱颖而出。

【发布】除了扬州本地大量需要此类人才外,苏州、上海等苏南地区也迫切需要具有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相结合的专业人员。

【分析】扬州技师学院宣传处陈处长介绍,随着近年来扬州光辐(伏)产业的发展和中科院在扬州建立车用电子产品研发基地,电子装配专业正逐渐升温,市场不光需要具有专业理论的人员,更需具备熟练应用、操作技术的相关人才。不仅扬州本地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增大,苏州、上海等地的企业也提前进入校园招揽人才。这些专业每年的毕业生都供不应求,绝大部分提前一年就进入用人单位见习,毕业后可与企业签订长期用工关系。

【发布】这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专业,扬州很多单位已开始预订这类人才。

【分析】目前各企业对自身的形象越来越重视,并逐渐意识到,要加强企业与客户之间一对一的交流,因此专业的服务热线应运而生。陈处长介绍,一般的企业客服人员称为呼叫员,而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专家则被称为电话咨询师,仅扬州地区,该学院就已接到了3—5万个培训任务,同时上海、广州等地也陆续来预订毕业生。目前,扬州广陵产业园也正在建立呼叫基地。

【发布】不少高校都设有物流管理专业,但一般着重培养的是管理型人才,而市场每年对管理型人才的招聘很有限,更多的是需要在基层从事操作的人员。因此,物流操作员在每年的招聘中格外受宠。

【分析】目前比较先进的企业正逐步向零库存迈进,这不光对物流管理人员提出了很高的专业要求,也要求最直接的物流操作员有更高的能力。相对于物流管理人员,物流操作员的需求量更大。因此,受过专业物流操作培训的毕业生凭借上手快、胜任物流各个环节操作,而被相关的用人单位大量吸收。

【发布】扬州造船业发达,对焊工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很大,再加上外地企业的定向招聘,毕业生几乎供不应求。

【分析】焊工不仅是普通概念中的焊接,还包括特种焊接。其专业性非常强,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才能胜任。根据往年的经验,因该专业工作环境比较艰苦,报名的人数也比较少,所以,该专业毕业生很抢手。

9.旅游、外事服务: 第三产业就业面宽

【发布】就业面较宽,机场、火车站、企业前台服务、接待等都为该类人才提供了就业的岗位。

【分析】扬州市旅游职业学校副校长王慧勤介绍,第三产业提供的岗位流动性大,人才缺口也很大。所以,毕业生自身有很大的选择性。除去专业比较对口的机场、火车站的岗位外,企业所需的一些接待服务工作也比较青睐于招聘这些受过专业训练的毕业生。但,这类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要不断提高自己,才能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

篇2:中国现阶段较好就业专业

专业并非越新、越热就越好,越是名牌大学传统专业越多,所以挑选专业还要考虑该校此专业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专业特色等。准备将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的学子更要挑选学术气氛浓的专业。

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要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己所利,择世所需。每个学校五个专业的填报顺序很重要,应该把考生最想学的专业放在第一,以此类推,但为确保录取,第四、五专业可填报冷门专业。

从我国出台的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轻工业、石化、有色金属和物流10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分析看,未来几年这些产业所涉及的专业就业前景较好。

汽车服务人才:包括汽车研发人才、汽车营销人才、维修人才、管理人才等。相关专业: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服务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等。

民航业人才:伴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民航人才的需求规模也同步扩大,飞行员、空勤人员、航空运输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维修专业人才最为吃紧。装备制造业需要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装备制造业被认为是国家工业化的“发动机”,或称为“工业之母”,涉及工业的各个领域。由于微电子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工业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机电一体化已是当今世界及未来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向,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相关专业:机电一体化等。

材料类研发人才成为焦点:“十一五”期间,国家产业政策明显向以新材料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领域倾斜,这对新材料产业发展无 1

疑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国内支柱产业及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新材料的需求不断扩大。在此背景下,研发此类新型材料的人才自然成为企业关注焦点。相关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稀土工程等。

管理类人才:加入WTO和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直接带动我国对外经贸的大发展,管理类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大增将指日可待。尽管管理专业的学生刚毕业时可能做的并不是管理工作,但是过几年之后,有管理专业背景的人将会成为抢手货。MBA仍将是企业争夺的对象之一。相关专业:工商管理类、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等。

环境能源类人才:环保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国环保产业面临严重人才不足,现有的环保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也成为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的政策支持、社会的认可以及中国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使得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相关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资源环境与科学等。

现代医药类人才:面对日趋直接而激烈的国际化市场竞争,我国发展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技术产业已是势在必行。特别是现代中药产业已成为我国一项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潜在战略性产业。相关专业: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等。

生物技术类人才: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生物科技经济发展起来是必然趋势。生物科研人才近年来一直是国际人才竞争的焦点之

一。我国目前无论是生物技术的研究人员,还是生物技术产品开发的人才,都存在严重不足。有关专家预计,随着基因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和产业升级,这类高技术专业人才的缺口会越来越大。相关专业: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资源科学等。

电子信息类人才: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目前,信息技术排除技术故障、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非常短缺。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相关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对抗技术、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等。

篇3:中国现阶段较好就业专业

一、目前中职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时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 紧张焦虑心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的英语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英语专业的学生可能不再像以前那样吃香, 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在面试的时候可能会碰壁, 当看到有的同学工作已经有了着落, 而自己一次次失败后, 会让某些学生的心理变得特别焦虑不安。另外, 面对择业、就业, 很多学生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下子要离开自己生活了几年的学校, 利用各种途径去找工作, 很多学生经常是思绪万千、无从下手, 往往会出现心神不宁、焦虑紧张的心理问题。

(二) 自负和自卑心理

在中职英语专业中, 很多学生都会觉得自己的英语水平比一般人好, 应该会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 他们在择业的时候会产生强烈的专业优越感, 这种优越感会使学生对就业的预期过高, 因此在学生就业的时候他们一般都会直接奔着大公司去, 而对小公司抱着一种不愿搭理的心态, 结果事与愿违, 使学生的就业处境变得艰难。这种由理想到现实的巨大落差, 会使学生自一开始的自负逐渐变为接受现实, 甚至有的学生在处处碰壁之后, 可能会对自己产生怀疑, 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足, 开始对就业缺乏信心, 逐渐演变为自卑心理。

(三) 从众心理和求稳心理

从众心理是现在学生就业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 在中职学校中, 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没有详细的规划, 在就业时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当听到有同学说我要去从事某某工作时就会跟风而去。还有就是有些学生在就业时缺乏主见, 经常是父母、教师说什么, 他们就去做什么, 从众心理非常普遍。学生在找工作时, 大都是奔着一份稳定的工作去的, 不敢去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 求稳心理也是中职英语专业学生在就业时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

二、有效解决中职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策略

(一)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针对目前中职英语专业学生在就业时经常出现的各种焦虑心理,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 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前景和市场动向, 使学生可以以一个正确的心态面对就业问题, 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心理及承受能力。在学生就业前, 学校要及时开展活动了解学生对待就业的心理态度, 及早开始就业指导工作, 对就业存在心理焦虑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开导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咨询, 使学生树立健康的竞争观念、正确的就业观念, 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详细的规划, 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二)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使学生树立积极的就业心态

为了有效解决学生在就业时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在就业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条件对自己进行有效的就业定位, 这样就能有效纠正学生在就业中产生的自负、自卑心理, 使学生能够以自身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合适的工作。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测定, 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 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 并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 这样就可以减少学生在就业时产生的问题。

(三) 增加就业选择, 指导学生关心社会就业信息

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之所以在就业时随大流, 主要是因为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职业, 学校可以通过有效渠道多给学生宣传一些就业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就业方法, 选择正确的职业道路。比如, 在学校的宣传栏、LED屏幕上宣传一些正确就业方面的信息, 让学生了解可以去哪些地方获取就业信息, 比如让学生去人才市场、职业介绍所、网络平台等地方寻找与自己英语专业相关的工作, 学生的就业机会增多了, 学生就不会盲目跟随大众, 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在就业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

总之, 中职英语专业学生在就业时面临的心理问题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应该积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开导, 使学生能够有效克服自己的这些消极心理, 树立健康积极的就业观念, 让学生顺利就业, 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摘要:学生在就业的时候, 其心理状态会对学生的择业和顺利就业产生重要的影响, 学生的就业心理与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息息相关。近几年来,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 给学生的就业制度和就业形势带来了新的变化, 有些学生所学的专业可能无法与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这给中职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就现阶段中职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和应对措施做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心理指导

参考文献

[1]范庆华, 申建.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实现校企合作育人的探索与实践[J].科学中国人.2016 (33) .

[2]杨瑞明.浅析中国英语专业教学的现状及原因[J].才智.2014 (28) .

篇4:英国物流专业就业前景较好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物流业相对比较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储运经理年薪中位数在10-12.7万元左右,高位数在21-26万元左右;进出口事务主管(商务职能)年薪中位数在5.8-6.6万元左右,高位数在8.1-9.5万元左右;而一般的物流管理员(IT行业)年薪中位数则在5.3-6.2万元之间,高者可达17-20万元左右。

因此,物流人才需求正在中国急剧升温,各大行业纷纷提升了对物流专业性技术人才的需求。有关专家表示,未来7至,中国都将处于物流人才需求的高峰期。

先看一组数据:(1)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36%, 生产成本只有13%;(2)物流时间为84%,而加工制造时间仅为12%;(3)资金周转率仅为1.9%;(4)全社会物流费用占GDP的18.1%,如果物流费用降为15%, 我们可节约每年9000多亿,相当于3个成都市的GDP(根据数据)

再看物流管理对资金周转率的影响:资金周转率=年销售额/(库存成本+固定资产),库存成本越大,资金周转率越小,我国资金周转率为1.9次,海尔为15次(3万亿资金就相当如45万亿元),日本制造业为15-18次,美国流通业为20-30次。

相关推荐:

英国物流专业详细解析--让距离不再遥远

英国物流管理专业申请

走进物流专业名校――英国物流专业及大学介绍

英国物流专业:物流管理可以达到什么目标呢?

供应链可以耗费中国企业高达29%的运营成本。而通过物流管理和供应链优化,可以达到以下目标:(1)原材料采购成本将减少7%~11%;(2)整个供应链的库存将下降15%~30%;(3)运输成本将下降3%~15%;(4)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费用将下降15%~25%;

香港和新加坡作为国际港口,都是物流业非常发达的地方。我们的学生过去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既可留在当地就业,也可以回到内地很好的就业。发挥自己的价值。

篇5:未来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

1.医药专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品质量、品种、数量和医疗技术、医疗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从行业整体发展的趋势来看,以高科技开发为依托的医药行业属于“朝阳产业”,将始终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

2.同声传译专业

同声传译员被称为“21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增多和奥运会带来的“会务商机”的涌现,需要越来越多的同声传译员.

3.水利专业

水利专业毕业生就业目前不大理想,各专业冷热不均.但水利事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好,随着三峡工程等一批大的水利工程上马,水利及其相关的一些专业需求量明显增加.由于水利与电力、环保等部门的联系比较紧密,因此也有很多人到系统外就业.

4.能源、交通专业

在国家“九五”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中,能源、交通行业占了很大比例,各大煤矿、油田、气田需要大量人才,这是吸纳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渠道.

5.建筑专业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猛,中高级人才十分缺乏,亟需补充.近年来建筑类、土建类毕业生的社会需求量一直名列前几位,尤其是建筑学、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很受欢迎.

6.外语专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会与年俱增,今后几年这类人才也会保持较高的需求量.非师范类外语专业需求量最大的是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一些小语种的就业状况不太理想,如东欧和亚非的一些小语种,除韩(朝)语、阿拉伯语基本持平外,其他语种就业都较为困难.

7.电子信息类专业

计算机、微电子、通信等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巨大,毕业生供不应求,10年内将持续走俏.特别是在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移动通信、电子消费品生产方面,以及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如网络通信、网络保密研究、可视电话、图像传输、军事通信等领域,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从总体上看,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就业行情十分看好,但是该专业对人才需求层次较高,专科生的就业压力较大.

8.农林类专业

这几年,农林类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不高.在农林类各专业中,社会需求量大小不一.目前需求较多的有农业经济、畜牧、兽医、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木材加工、家具设计与制造、森林道路与桥梁、园林、林产化工等专业;需求量较小的有农学、桑学、茶学、植物等.

9.汽车维修专业

目前,国内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技术素质普遍偏低,总体的技术水平不能适应汽车新技术的发展需要.我国目前技术工人队伍结构中,技师以上、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的比例仅为4:8:31:57,而发达国家的比例为11:23:49:17,显然,我国中高级技术人才短缺情况十分严重.其中尤其以汽修、数控等热门专业为代表,被称为“高级蓝领”的高级技工已经成为稀缺资源,“高级蓝领”出现断层的消息屡屡见诸报端.从这一系列数据看来,学习好汽修,掌握一门过硬的本领,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10.外贸专业

篇6:中国现阶段较好就业专业

美国新兴热门专业一:体育休闲专业

中国近年来频频举办的大型活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不但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也带火了如体育管理、休闲管理以及旅游、酒店等一批专业。

澳际留学专家解析:体育休闲管理行业是世界上商业活动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对该专业的申请也正处于上升趋势。同时在这方面,中国还非常缺乏相关的高学历人才,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体育休闲管理行业的人才饱和度只有10%左右,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美国是世界体育休闲研究与教育的先驱,其体育休闲专业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美国目前大约有400所高校开设了体育休闲专业,其中获得美国娱乐、公园协会和美国休闲与娱乐委员会认可的就有100多所,其中包括印第安纳大学等名校。

美国新兴热门专业二:食品营养专业

随着世界各国对于食品和营养的越来越重视,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不仅是结构的多样性,而且日益注重食品的质量,特别是食品的营养和安全。食品这一与人息息相关的科学,也因此迅速蹿红,成为许多人赴美留学的首选。

澳际留学专家分析称,对于食品安全的研究,欧美国家历史较久,其专业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很多美国大学都开设有食品与营养科学专业:堪萨斯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圣路易斯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美国食品营养学专业的奖学金一般不是很多,对于这一点,希望广大的申请者要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

美国新兴热门专业三:风险管理专业

风险管理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近年来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我国各大企业都迫切需要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识别和衡量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而拥有风险管理知识和能力的人才,对企业自然越来越重要,因此目前该行业非常紧俏。

据澳际留学专家介绍,就读风险管理专业就业途径较广,如公司税务、客户关系管理、经济学、金融危机、市场分析、运营分析、风险咨询、保险业、统计等等。目前美国开设风险管理专业的名校有:宾夕法尼亚大学、乔治亚大学、纽约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乔治亚州立大学等等。

篇7:中国现阶段较好就业专业

伴随着各大高校文科系别的扩招, 如今法学专业的队伍变得越来越庞大, 但至今仍有很多接受专业法学教育的学生对自己的法律生涯没有定位, 对就业前景充满了疑惑, 法学专业作为本科毕业生中就职率不高的现状更使得不少学生开始担忧自己的前程。与此同时, 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低, 远落后于其他专业, 成为困扰高校、学生、社会的严重问题。本研究就是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 对当今法学学生就业期望进行系统客观的调查, 让学生们了解就业的前沿信息。

二、文献综述

1、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误区

学术界对于法学专业学生就业期望的研究早已不少先例, 以不同的视角分析了常年出现就业难的原因:

(1) 公务员考试热

公务员考试的热度已超过高考和考研, 无论是地方公务员还是国家公务员的报考人数竞争异常激烈, 报考人数屡破新高。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 进入公检法工作是法学专业毕业生的首选。

(2) 就业区域流向误区

据统计数据显示, 全国法学毕业生的流向集中在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 其比率高达55%, 中西部中等发达地区的占37%, 东部和沿海中等发达地区占6%, 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占2%。法学类毕业生的就业城市流向依次是:省会城市占43%, 地级城市占31%, 直辖市占26%。

2、法学专业历年就业数据

(1) 全国法律院校数量比较:随着高等教育近几年的连续扩招, 就业形势进一步趋紧。2006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413万, 2007年增长到495万, 而2008年又增加60多万。据统计, 全国法学专业招生人数从1977年的223人到2007年的10多万人数增长了448倍, 2008年全国已有625所法学院系, 每年法学专业毕业生达到数十万。

(2) 2011年法学专业就业率:由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高校本科专业就业率统计数据中不难看出, 法学本科专业的毕业生规模较其他专业人数众多, 而就业率却仅仅维持在75%至85%左右。

(3) 毕业生薪酬指数比较:毕业1年薪酬指数:73%的法学专业学生毕业1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 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1%, 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毕业2年薪酬指数:58%的法学专业学生毕业2年后薪酬在2000元以下, 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7%, 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偏下。

三、问卷统计结果与分析

本课题小组的调研在2012年3月底到9月进行, 其间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系一年级至三年级进行了科学的抽样调查。调查以填写问卷的形式进行, 发放了247份《法学专业学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 实际收回212份。在回收的212份问卷中, 有效问卷数为201份。

1、大学生对总体就业环境的认识

在对“您对当前就业形势的看法”的调查中 (此项问题仅针对10级和11级的同学) , 有4人选择形势很好, 没有压力;7人选择形势较好, 压力不大;28人选择形势一般, 有一定压力;90人选择形势严峻, 压力较大;5人选择形势恶劣, 压力极大。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不够乐观。

在对“影响就业形势主要因素”的调查中, “教育模式与产业结构”因素是学生们认为造成就业形势不乐观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国家政策法规因素和法律岗位饱和程度。

2、学生就业与考研倾向的选择

本校法律专业学生在毕业选择上超过半数的同学选择了考研, 三成学生选择直接就业, 而不足一成的学生则对自己的毕业出路尚不明确。我们对目前已经有较明确毕业出路的09级学生进行了考研观念的调查, 大多数学生认为考研的意义在于获得更高的学历证明, 为就业增加成功率, 而仅为了法律专业深造而进行考研的学生屈指可数, 部分学生认为考研可以暂时规避就业竞争压力。

3、学生对不同法律岗位的选择

在此项调查中, 较为受学生们欢迎的岗位有律师、检察官、法官和法律顾问。调解员、公证员、公安人员三项职位较为冷门。男生对于法学教师的选择比率和女生对于公安人员的选择比率都普遍偏低。

对比男女不同的职业选择影响因素, 女生比男生更加注重工作的稳定性以及家庭影响因素, 男生则更注重收入情况, 同时男生和女生都很注重个人兴趣因素。

4、就业价值观倾向

针对“您认为最有效的求职途径是”调查结果为:选择“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的人数最多为40人, 占总体样本的60%, 其次是选择“通过学校提供信息和推荐”的为16人, 占总体样本的24%, 再次是选择“人才招聘会和人才市场”为8人, 占总体样本的12%, 接下来是选择“人才招聘网络”为2人, 占总体样本的3%, 最后是选择“校园招聘会”的为1人, 占总体样本的1%。

针对学生们就业薪酬期望的调查中, 由于各省份的收入水平存在差距, 因此我们的问卷中只列出描述性的选项而非具体金额。总的来说, 被调查者的薪酬期望呈两极化, 一部分鉴于专业特殊性对薪酬问题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只求稳定发展, 而另一部分则希望在满足日常开销外还能够有较多余额。

四、调查结果分析

1、毕业生总量大幅上升和行业瓶颈是造成法学专业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随着高校扩招和依法治国方针的实施, 我国法学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全国已设立法学院系近700所, 30年来增长了105.67倍。在麦可思公司发布的由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撰写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 法学类毕业生就业率排名倒数第二, 仅法学一个专业失业人数在全部本科专业小类中排名第一;高职高专毕业生法律类就业率排名也是倒数第一。随着法律专业教育的不断改革高校法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国家司法机关已经成为不可能。即使想成为一名律师, 参加司法考试也成为必须。当前, 包括极少数知名大学法学院的法科学生在内, 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

2、薪酬福利、专业对口、工作稳定性成为影响学生们职业选择和就业质量的重要标准

薪酬福利。薪金水平是大学生就业能力、自身价值以及对用人单位和社会贡献能力的反映, 也是社会对大学生认可程度的反映。基本生活水平的保障、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感的实现, 是高质量就业的前提和基础, 对于法学类毕业生同样如此。

专业对口。专业对口是指大学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的专业相符合, 能够学以致用。专业对口意味着人力资本投资能够更好地实现。而法学专业的专业对口问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法学类的本科毕业生工作与法律专业的对口率仅为47%, 大大低于全国70%的平均水平。

工作的稳定性。工作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活质量的好坏, 因此, 对于刚刚走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 工作的稳定性是其评价就业质量高低的一项很重要的因素。对于法学专业的大学生而言, 因为涉及职业资格的准入, 工作的稳定程度也关系到其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篇8:中国现阶段较好就业专业

如题,工商管理专业和会计学哪个专业就业前景较好?

[工商管理专业和会计学哪个专业就业前景较好?]

篇9:中国现阶段较好就业专业

文科热门专业有哪些?毕业后的就业前景较好的。急急急

[文科热门专业有哪些?毕业后的就业前景较好的]

篇10:中国现阶段农民的就业及增收

沈德理

【摘要】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追求的是全体人民充分受益的现代化。其表现至少包括:改革和发展利益分享、就业扶助的权利平等等。这里有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就是必须重视通过制度建设,不断解决数亿农民的就业与增收,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和繁荣。

【关键词】 制度;农民;就业、增收

农民的就业与增收从宏观上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从微观上关系到亿万群众的生活幸福。本文采用新制度主义的研究范式指出促进农民的就业与增收是政府现阶段的重大任务之一。制度经济学强调市场所导向的制度转型影晌①,新制度主义研究范式侧重于社会制度与政治制度的相关性及其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它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制度、结构、集体行动、公共选择等主题上面,更加强调国家、制度的自主角色②在农民就业与增收问题上,需要政府进行制度支持以使农民无限的致富热情转变为生活富裕的现实。

一、社会安全发展: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性

历史已经进入21世纪,回头看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一个典型的特征是,农民特别是农民问题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0世纪30年代,以“农村包围城市”,走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20世纪50年代,以“农业支援工业”,在短时期内建立了国民经济体系;20世纪80年代,以“农民服务市民”,仍然沿袭着传统中国以来的城市与农村二元发展格局。在中国成功由传统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历史时期,在取消农业税和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刻,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仍然成为当代中国发展战略中的一块短板。如何解决中国的农民问题,如何促进中国的农业发展,仍然成为21世纪中国政府必须充分重视的重大问题之一。这是因为:

(一)这是一个事关国家稳定与安全的重大问题

我国现在是一个高速发展着的现代化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地区、城乡非均衡发展的大国,一个人均耕地少、自然灾害不断的农业大国,而又以农民人口之众和全国人口之众,决定了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国家富;农村稳定,则天下稳定。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工作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而没有农村的现代化,也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如果不能恰当处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就会在迷茫中持续徘徊。当前的三农问题集中反映在农民收入低,农民就业问题严重,相比较城市农村经济发展仍然迟缓许多。尽管中央政府对三农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且采取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但是,传统条件下长期形成的农村与城市分割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还没有伴随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做出根本性的变革,而这又极大地限制了当前三农问题的切实有效的解决。

(二)这是一个事关亿万农民群众劳动权利和致富前途的重大问题

农民阶层是中国社会的基石,农业发展,离不开解决农民的就业和农民的非农化。所谓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且有劳动愿望的人参加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劳动者同生产的物质条件相结合,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或提供劳务,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工作的人员,称为就业人员。在有的国家,雇主、自营人员和家庭工人(即协助家庭经营企业或农场而不支付报酬的)也算就业人员。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政治经济学是不存在“农民就业”这个词语的,农民生来就是种地,靠天吃饭,然后交农业税、交公粮。而实行“以人为本”,就必须关注和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劳动权利,促进农民不断致富。改革开放带来了市场经济,也带来了城乡现代化的人、财、物的流动、城镇化的大规模启动,在经济政策上的“工业反哺农业”、让“全体人民群众富裕”的政府施政的价值取向随之明晰。

二、制度基础与实践创新:农民就业与增收的关系与就业的两种主要途经

(一)农民就业与增收的关系

农民就业与增收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就业问题是根本。《中共中央国务院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年)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做好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业投入、确保农民增收较快增长工作。仅从其逻辑语义来看,农民就业是最根本性的问题,它是农民收入增加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解决了农民就业问题,才能真正增加农民的收入。因此,农民就业问题是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性问题。并且,这一问题与我国未来十大问题中的首要两大问题高度相关(排在第一位的是就业问题,农民问题排在第二位)。其后,十七大报告、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十二五规划等,都对现阶段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专门性的阐述,把它作为本届政府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还有一点就是,今天的农民就业与增收状况已今非昔比,它已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城镇化扩展、和城乡互动联系在一起。根据考证,“导致家庭收入、人均收入和劳均收入之间差距的因素首先是非农劳动力的数量,其次是否从事农村兼业;农业生产和家庭副业生产在山村的家庭之间显得比较平均。因此,要想显著地提高家庭收入的话,最快速的途径就是农民的非农化,在农民不能够非农化的条件下,尽可能地从事农村兼业的生产。”③

(二)政府引导农民就业的两种主要途经

1、支持就地就业和就地转业就业。关于就地就业,第一、优先安排扶持资金,对返乡创业人员参与基础设施、生活设施、环境改造等新农村建设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鼓励农民到集镇从事二、三产业,对在集镇建房落户的,优先提供宅基地,除有明文规定收取的费用外,免收其他一切费用。第二、对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小额贷款,并逐步建立小额贷款贴息政策。对在农村主要从事商业零售和修理服务等经营活动的流动商贩,以及在集贸市场或政府指定区域销售自产自销农副产品的,免予工商登记或收取各项工商行政管理费。第三,同时做好加大就业援助工作。把返乡农民工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要将家庭困难的农民工作为重点援助对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每一位重点援助对象免费提供职业指导,为农村“零转移农户”提供转移培训、岗位信息等服务,落实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努力实现农村“零转移农户”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或转移就业。

关于就地转业就业,第一、通过加大对农村人员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主要包括对酒店、餐饮、家政服务、会展策划等行业,开展岗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结合新兴农业发展需要,开展海产养殖、家禽养殖、反季节瓜果种植等农业新技术的培训;结合大项目大企业需要,开展保安、电工、保洁等公益性岗位的岗前培训等。第二,积极拓展转移就业渠道。要组织开展当地就业岗位信息专项调查活动,摸清辖区内各类企业和新开工项目的用工需求。统一组织开展返乡农民工与就业岗位对接活动,促进返乡农民工在各地转移就业。加强省、市、县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开展各种劳务协作和劳务对接活动,不断扩大转移就业机率。第三,立足资源优势,创新就业门类。比如,利用田园景观和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结合农业生产、农村文化及农村生活,大力发展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休闲农业,积极解决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并由此发展出城乡共享的新型产业: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利用农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等,结合农业生产经营、农村文化及农村、农民生活习俗,为游人提供休闲、观光、度假、体验、娱乐、健身及教育、推广、示范等多种服务,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为主要目标的新型农业产业。

2、支持城市就业。通常的做法主要有:第一,社保:逐步将社保纳入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

险体系。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外出务工稳定的农村劳动力,采取以出让承包土地换取社保的方式,确保他们老有所养、安居乐业。同时,对在城里工作,但不想放弃家里的土地和房子,政府也将给予充分保障,允许外出务工农民依法对其承包土地进行转让、转包、租赁、出租或作为资本入股,使其得到应有的土地收益。对迁居到县城、集镇和中心村集中居住的农户,其自愿退出的宅基地,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可由集体经济组织置换、流转或用于公共设施等项目建设,它的收益用于农民的社会保障、集体经济发展和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对工伤风险程度较高的行业,用人单位必须及时为农民工办理保险,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并将其作为工程开工建设的前置条件。农民工可自主选择参加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第二,户籍:户口进城退出土地,可获一次性奖励。深化完善城乡一体化户籍登记管理制度,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为条件,积极调整户口迁移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工在城镇安家落户,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使其逐步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对进入城镇的重庆籍农民工免费办理流动人口居住证。对职业稳定、有合法固定住所,并将全家户口转移到城镇,退出承包土地的农民工,可给予一定奖励。农民如果把户口迁到市外去的,有条件的区县可对户籍迁移到市外的农户给予一次性补助。城乡户口逐步统一。第三,子女教育:纳入输入地教育发展规划。为解决农民出来打工的后顾之忧,帮助管理好“留守儿童”。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输入地教育发展规划,明确农民工子女接收学校,并按照实际在学人数拨付学校公用经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与当地子女在收费、管理等方面同等对待,以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第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就业,避免大规模经济性裁员。制定适合失地农民特点的劳动合同文本,督促和指导农民工较集中的建筑、餐饮、加工等行业的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对于薪酬、工伤等重大纠纷中涉嫌违法的,司法机关要依法介入。

三、制度完善和国家后续支持:农民增收

(一)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和历史经验

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就全国而言主要是:

一、粮食收入;

二、经济作物收入,如油料、水果、蔬菜;

三、畜牧业收入;

四、外出务工收入:

五、乡镇企业务工收入:

六、政策性扶持。对于农民增收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有这样几点:第一,各级党和政府坚持贯彻中共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围绕增加农民收入采取措施,加强督促检查,强化生产指导,开展培训和信息服务,抓好救灾防灾,为农民收入增长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第二,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实施力度,尽快实现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推广优质小麦、优质早稻、优质专用玉米和“双低”油菜面积等,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农民收入增长。第三,开拓国内、国际市场。这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各地围绕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普遍加强了农产品市场建设和管理,建立“绿色通道”,取消不合理收费,开展促销活动,加强信息体系建设,促进了农产品流通。第五,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今年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向农业倾斜。要提高农业投入在国债投资中的比例。调整投资结构,在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草场围栏“六小”工程的基础上,增加沃土工程、旱作农业和小型农机具的投资项目,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第六,全面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实施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第七,按照“合理引导,公平对待,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搞好对农民外出务工的管理和服务,取消一切不合理证照收费和种种歧视性限制,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努力实现农民工的充分就业。第八,扩大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扩大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服务领域由主要支持粮食收购转为重点支持粮食生产体系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建设,服务对象由主

要对国有粮食收购企业转向对农村专业大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商业性金融机构凡从农村吸收存款的,要确定适当的比例用于农村,切实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

(二)保障农民增收,必须继续重视解决的若干事项

第一,明确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严禁行政违法调整。必须坚决制止以行政手段违法调整或收回农民承包地的行为,目前要解决农民二轮土地承包是否全面到位、乡村组织出面包揽土地流转和土地流转不规范问题;不再搞重新分配;农民对承包地有继承、转让与出租自由的权利。

第二,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建立耕地保护地方首长责任制。一定要坚决禁止违法侵占、破坏和污染耕地的行为。尽快出台新的土地征用办法,将公益性占地和经营性占地严格分开,经营性占地要退出政府征地范围,一律按市场规则运作,公益性占地要提高补偿标准,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

第三,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解决征用补偿标准过低问题。在执行目前补偿标准时就高不就低;通过法规提高补偿标准,使农民分享合理的土地增值利益;房屋拆迁补偿,要使房屋征用地段的土地补偿和建造同样等级住房所需建材、工力以及搬迁、安居等方面精力耗费和损失都得到足额补偿;补偿到位和已往征地款项的清欠。

第四,妥善处理征地收益管理和失地农民的安置。对土地转让收益,不论农民选择何种发展道路,产权都应明确落实到人,以利农民创业增收。对失地农民要提供就业培训与相应出路,并以部分补偿费纳入城镇居民同等社会保障待遇。

第五,做好农村低保的申领和核查,将惠民政策落实到实处。要认真对待“关系保”泛滥,而真正的困难户仍累累被拒之门外的问题,将党和国家的关怀送达每个贫困户,做到“应保尽保”。对申请低保的贫困户,村民小组必须讨论决定,并进行两次公示,做到公平公正;对弄虚作假的现象要有监督和纠正措施。

注 释

①(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32、33、34、38、39页。

②樊红敏,贺东航:《农村政治学研究范式的检视与拓展》,载于《学术月刊》2007年第6期。

上一篇:校广播站站长竞聘演讲稿与校庆学生代表发言稿下一篇:综合实践活动感想汪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