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学术交流管理条例

2024-07-12

黑龙江大学学术交流管理条例(通用9篇)

篇1:黑龙江大学学术交流管理条例

黑龙江大学学术交流管理条例

(2001年6月校长办公会议通过)

为了活跃学校的学术空气,加强学术活动管理,提高学术活动水平,扩大信息交流受益面,不断增强和提高学校的学术声望和学术地位,特制定本条例。

第一章 学术活动

第一条 我校各单位每年初要制定学术活动计划,并将活动计划,包括承办学术会议、举办学术报告或学术讲座、聘请专家来校讲学等计划,于每年3月1日前由各单位报科技处综合科。由综合科审编学校学术活动计划,并会同有关部门协助落实。

第二条 凡拟出国参加国际科技交流活动者,应向科技处提交书面申请。所在课题组、教研室、系(院、所、中心)应按以下条件签署意见:

1.论文已被国际性大型学术会议选为宣读论文或技术考察确实结合科研关键技术进行;

2.出国所需费用已经落实;

3.语言达到能够与国外学者交流的程度。

经逐级审批后将申请书送交科技处综合科,由科技处会同外事处呈报上级部门批准。

第三条 凡拟邀请外国专家来校进行学术交流者,应首先提交所在教研室讨论,充分了解被邀请人的学术方向和水平,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出具申请材料或申请书送交科技处综合科,由科技处会同外事处审核后呈报上级部门批准。

第四条 学术交流活动经费由学校每年拔专款到科技处综合科,综合科根据各单位重大学术活动计划统筹管理使用。此项经费主要用于资助由我校各单位牵头主办或承办的对学科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大型学术会议。

第五条 凡拟主办或承办大型学术会议的单位,须在每年3月份填报“重大学术会议计划登记表”,上报科技处综合科。如需学校资助,须详细说明资助经费的用途,经综合科、科技处和主管校长三级审核后,方可获得资助。凡未申报或申报未获批准而自行举办的学术会议,一切费用由主办单位自理。

第六条 凡出国进行学术交流、聘请专家来校讲学、承办大型学术会议等学术性活动使用经费,必须经科技处长审批后,方可到财务部门办理。

第七条 凡使用本人科研项目经费,参加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学术会议时,须持有会议正式邀请函件到综合科登记后,方可到科研科办理经费支出或报销手续。

第八条 所进行的一切学术活动结束后,都必须进行总结汇报。

1.出国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后,应在回国后一个月内向科技处综合科送交活动情况总结报告、工作报告、彩色四寸照片各一份,由综合科存档。

2.在国内参加学术交流后,应在报销经费前向所在单位提交活动汇报和所有学术资料。

3.邀请国内外专家讲学后,应在讲学结束后一个月内向科技处综合科送交活动总结、讲学资料和彩色照片各一份。

4.承办学术会议、举办各类讲习班及开展各类学术讲座等应于活动结束后一个月内

向综合科送交活动总结、彩色四寸照片各一份。

若不按上述规定办理者,除该项活动经费不予报销外,所在单位一切学术活动在一年内不列入学校计划。

第二章 学术论文

第九条 凡向国外学术刊物、国际学术会议、国外学者寄送或携带科技资料,必须经所在教研室审查并签署意见后,附对外交流资料复印件一份,送科技处综合科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条 凡我校人员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宣读或收入论文集的论文,论文第一作者(若系合作,校内第一位作者)必须将论文一份及时交所在单位科研秘书,每学期末各单位集中报综合科汇总,由综合科编印“黑龙江大学学术会议发表论文目录”,并将获奖论文存档备查。

第三章 学术组织

第十一条 凡学术组织拟挂靠我校有关院、系、所、中心,须向我校有关院、系、所、中心主管负责人申报,经校长(院长、系主任)办公会同意后,方可挂靠,并到科技处综合科登记注册。

第十二条 挂靠我校的学术组织,其负责人每年3月1日前须将该学术组织的活动计划、经费预算等抄报综合科。

第十三条 各学术组织拟聘请我校人员担任该组织的学术职务时,应由该学术组织提名或提出名额,征得本人同意,经院、系、所领导审批后,统一由科技处盖章推荐。

第十四条 我校人员参加国内各种学术组织并担任学术组织职务后,须到所

在院系科研秘书处登记,并报科技处综合科备案。

第十五条 我校(院、系、所)如以团体名义加入有关学术团体,须提出申请,经校(院、系、所)主管负责人签批后,到科技处综合科办理登记手续,然后才能办理入会手续。团体会费经综合科审批后,可从院、系、所学术活动费或科研费中支付,否则不予办理。

第十六条 拟参加国外学会的人员,应出具国外学术组织接纳入会函件,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教研室及院、系、所签署意见后,送科技处审核,经主管校长批准,在综合科和外事处同时备案。会费的外汇额度由科技处、外事处及本人协商解决,内汇由本人项目费支付。

第十七条 为了达到“一人入会,大家受益”的目的,国外学会会员所获得的刊物、资料,应及时交给所在单位资料室,并于每年12月25日前将当年参加国外学会情况总结和下一年交纳会费通知交科技处综合科。

不按此要求办理,按自动放弃会员资格处理,将不再为其办理支付会费等事宜。

第十八条 本条例从公布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属校科研管理部门。

篇2:黑龙江大学学术交流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研究生学术交流是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有效方式。坚持以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以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和机制改革为动力,以校、院两级学术交流资源为依托,通过教学研讨、学术报告、交流访学等方式,搭建一个专家名师荟萃、学术气氛活跃,具有国际视野、学术理论前沿,形式内容丰富、多元、开放的学术平台,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汲取知识、启迪智慧、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的目的。

第二条 实施研究生学术交流项目有利于共享研究生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开放的学术环境,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拓展宽广的学术视野,对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提升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团队协作精神,促进研究生教育广泛深入交流与合作,加快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高我校及有关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条

我校每根据当年财务预算及资金状况,制定《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术交流建设规划》及各学术交流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为做好学术交流活动的组织、实施、协调及管理工作,保证各种学术交流项目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项目内容

第四条

研究生学术交流项目主要通过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开 展研究生国内外访学、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开展学科创新竞赛活动、研究生暑期学校和举办学术讲座等形式开展,力求搭建研究生能够广泛参与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

(一)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

1.研究生学术论坛分为博士生论坛和硕士生论坛,博士生论坛主要依托培养单位,面向全省和全国博士研究生按学科或主题组织进行;硕士生论坛依托我校研究生会,定期面向校内和省内硕士研究生按学科或主题组织进行。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多院校联合组织的研究生论坛,打造精品论坛品牌。

2.论坛主要以研究生的学术论文交流、学术问题研讨、专题报告、学术讲座以及科技创新成果与创新文化展示为主要形式,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作专题学术报告或学术讲座,就本学科领域及其相关领域发展前沿热点和有关重大科学技术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的学术研讨。

3.结合研究生学术交流计划,我校每拟资助博士生论坛1项。

4.每期博士生论坛评选优秀学术论文并予以表彰奖励。5.学校支持博士生论坛承办单位以学报专集或论文专集等形式正式出版参会交流的学术论文。

(二)开展研究生国内外访学

1.研究生国内外访学是我校与国内外其他高校研究生培养单位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择优选派研究生到国内高校相关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一级 2 学科博士授权点等,到国外一流高校或一流学科和一流实验室且研究领域的科研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的高校进行合作科研、课程学习或进行学位论文撰写等工作。

2.申请人一般为我校全日制在读研究生。申请人应具有良好的学习科研能力和外语交流能力。

3.访学时限一般为6-12个月。

4.我校与接收高校之间通过协议形式承认所修学分、明确各自责任、义务和相关事项等。

5.结合研究生学术交流计划,我校每拟资助国内外访学研究生5-10人。

6.应发挥我校对俄办学优势,充分利用现有中俄双方教学资源,加大资助研究生对俄访学的力度。

(三)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1.我校鼓励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研究生参加国内学术会议,支持特别优秀研究生参加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

2.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导师)提交的论文被会议组织方正式接收的(以会议正式邀请函或书面通知为依据),可申请参加高水平国内外学术会议。

3.结合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计划,我校每拟资助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5-10人。

(四)开展学科创新竞赛活动

1.依托培养单位和学科,举办多种研究生创新竞赛活动,如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外语技能大赛等。2.根据实际情况,支持研究生参与高层次国内外创新竞赛活动。3.结合研究生学术交流计划,我校每拟资助开展学科创新竞赛活动1-2项。

(五)研究生暑期学校

1.暑假期间,委托有关研究生培养单位,面向全省及全国招收在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学员。

2.聘请海内外学术造诣高深、教学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主讲教师,开设基础理论、专题讲座和学术前沿报告,介绍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

3.我校计划每年资助研究生暑期学校项目1项。

4.暑期学校学习结束时,对考试合格者颁发由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统一印制的研究生暑期学校结业证书,学员所在培养单位可据此记2学分。

(六)举办学术讲座

1.我校将依托研究生会聘请校内优秀导师、校外著名专家学者定期面向我校研究生开设学术讲座。

2.我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定期举办的高水平学术讲座和报告,如能面向在校研究生开设,亦可纳入研究生学术交流计划。

2.学校将研究生参加校内外学术讲座和报告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修环节,研究生通过参加校内外学术讲座、报告提交论文的,学校将认定相应学分。

第三章

项目申请 第五条 研究生学术论坛、学科创新竞赛活动、研究生暑期学校及学术讲座项目的承办单位应为黑龙江大学下属教学、科研机构或研究生院研究生会,召集人、组织者可以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黑龙江大学研究生社团等;开展研究生国内外访学、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项目的申请人应为黑龙江大学全日制在校研究生。

第六条 各种研究生学术交流项目的开展应在保障研究生教学、科研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开展。

第七条

各项目申请单位及申请人在开展项目活动时,应遵守相关法律规定、我校相关制度及学术道德规范。

第八条

项目申请者应在规定时间内按申报条件要求进行申报,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择优进行向省级推荐或直接资助。

第四章

项目管理

第九条

研究生院负责制定每年的学术交流计划、进行监督指导、经费管理和总结统计等工作。

第十条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负责及时上报相关计划,承办并组织研究生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并及时做好相关总结工作。

第十一条

项目申请单位及申请人组织、参加学术交流活动需提前做好具体计划和财务预算,并在规定时间内到研究生院进行类别认定和资格审批。

第十二条

项目申请单位及申请人应在学术交流活动结束后,按学校财务相关规定提供参会证明、报销凭证及文字、图片、论文集等学术交流材料,到研究生院进行经费结算等工作。第十三条

组织、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具体事项,详见当年《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术交流建设规划》及各学术交流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

第四章

经费支持

第十四条

在财务处设立研究生学术交流项目专项资金账户,向学校申请划拨专项资金,奖励资金由该账户支付。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篇3:黑龙江大学学术交流管理条例

蔡元培在北大倡导“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的治学精神, 这种学术自由、思想自由的传统, 使北京大学近代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黑龙江大学是一所具有优良历史传统的高等学府。前身是1941年在延安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几经迭变, 于1958年扩建、更名为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于1999年并入黑龙江大学。中国农科院甜菜研究所和黑龙江水利专科学校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并入黑龙江大学。60多年来, 共培养10余万优秀毕业生。

黑龙江大学经过60余年的积淀, 学校秉承“博学慎思、参天尽物”的治学理念, 继承了延安抗大精神--热爱祖国、不怕压力迎难而上的勇敢精神等。努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 全方位打造蕴涵深厚人文精神的文化校园。

1“学术”及其相关概念

“学术”指的是“有系统的、专门的学问” (《现代汉语词典》) 。1911年梁启超在《学与术》一文中写道:“学也者, 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 术也者, 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由此可见, 学术乃是认知与实践的统一, 理性思考与认知的结晶, 是对真理的把握与应用。美国当代高等教育理论家欧内斯特·博耶就认为, 学术不仅指纯科学, 它还包括跨学科的研究、学术性服务和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

学术品位是个人或群体对学术性的作品或成果所具有的格调和趣味。高校的学术品位可以理解为高校师生对学术性的理论成果和科技成果的欣赏水平和素养。

学术氛围 (或学术气氛) 是学术人共同的、“即时的学术活动引发的一种情调, 或者说是现实的外在的学术情调”。

“大学是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和高等学府, 所以, 文化性或学术性是大学的本质属性”。崇尚学术, 提高学术品位, 活跃学术气氛, 努力提升大学拥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不断提高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是大学的内在价值。

2 提升学术品位、活跃学术气氛的措施和方法

2.1 注重师生学术意识培养, 创建学术活动平台, 拓展学术活动空间

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学术意识, 鼓励开展不同形式的学术活动, 活跃校园学术气氛。建立学校———学院———系三位一体的学术管理组织, 方便沟通和协调各种资源的利用和学术活动的开展。

教师和学生是有机的整体, 教师的学术层次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的学术品位。要努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学术水平, 教授要保证给本科生上课, 教师授课要避免停留在书本知识讲解的基础性教学层次, 要适当拓宽和加深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开发创新思维。在教师和学生中积极开展各种课外学术性活动, 例如学术报告, 学术会议, 论文比赛, 科研项目的申请和研究等等, 营造校园“课堂上下”有机结合、密不可分的整体学术氛围。

各种学术交流活动要本着:“请进来, 走出去”的原则。聘请不同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学校做学术报告, 进行学术交流。为教师提供走出去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关注学术动态和学术前沿问题, 保证及时获得各个领域最新的科研信息, 提高教师的整体学术研究水平。

保证校内各种学术讲座的定期有序开展, 组织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学术讲坛, 利用这一平台, 可以加强学术交流, 迸发学术火花, 放飞理想;筹备和组织高水平的学术会议, 在学术会议中, 融汇思想, 能够激发学术热情, 活跃学术气氛, 增强创新意识, 提高学术水平, 加强同行之间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构建良好的学术氛围。

积极开展不同范围和层次的教职员工及学生的科研立项工作, 及时跟踪和推进项目的进展和成果的完成。提供信息, 鼓励教师和学生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学术竞赛活动, 撰写学术论文, 展示成果, 增强沟通和交流, 提高学术科研的能力和水平。

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社团的组建, 为学生社团的成立和发展创造条件, 明确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 建立健全学生社团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引导其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鼓励社团在学生中开展各种有益的学术竞赛和交流活动。使社团这一组织形式成为学生课外学术活动的有益环境和重要补充。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衡量一所学校学风和校风的重要指标, 是学术氛围的重要体现。学生的业余生活也是体现学校学术氛围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 对于提高校园学术品位, 活跃学术气氛, 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

发挥高校教师、学生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合力, 继承与创新并重, 必定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学术氛围。

2.2 建立健全各种学术研究制度和规范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 良好的学术氛围是培养人才的前提和条件, 必须从制度上为知识创新提供相对自由的空间, 保证学术活动的活跃和学术成果的质量, 促进学术文化的不断发展。

公认的学术准则和各种规范, 活跃而自由的学术批评风气, 严格的学术训练, 公正的招聘制度, 以及透明的晋升程序等等, 都是学术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吸取和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的成果为我所用, 结合自身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 制定出适合本校的完备制度体系。学术制度建设水平将直接影响学术活动的发展层次, 健全和完善的制度建设, 是推动学术研究向着高水平发展的基石和保障。

除了应有的学术制度保障体系建设, 还必须有基本的经费保障措施, 高校在经济上要对学术研究的各种活动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提供各种活动所需经费, 对创新型成果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发不同层次的专家和学者从事学术研究, 创造学术成果, 这必将提高学校的整体学术品位和学术地位。

此外, 文献信息保障制度也是学术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更加离不开丰富的文献资料。因此,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十分重要, 图书馆要发展和建立自己的文献资源建设制度, 保证图书和各种数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科学的文献发展规划, 保障科研所需资料的高效、高质、及时配备和相关咨询服务的有效开展, 为教学科研提供有益的辅助, 发挥图书馆在高校学术研究和学术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3 科学建立和整合各种学术资源

高校要重视学术资源的建立和宣传使用工作, 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价值。高校的学术研究离不开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料, 要保证足够的经费投入, 购买必须的纸质文献及各种数据库。要保证图书馆收藏文献的定期更新, 增加各种中外文专业数据库和多媒体资料, 增强和其他高校及各种学术团体、机构的合作, 推进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要重视配备优良的实验设备, 保证各种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完善校园网的建设和更新, 积极发挥校园网的载体和媒介宣传作用。

做好学术活动的宣传工作, 及时整合各种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等的成果, 发布到校园网的学术平台, 方便校内师生及时了解和学习, 把握学术动态,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将学术成果融入到校园文化生活当中, 进行文化积淀和现实成果转换。尽量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活跃学术氛围, 将学术知识由浅入深、轻松活泼地传递给校园师生。积极调动和发挥大学的学术文化载体--大学人才的力量, 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校园学术文化生活的建设中来。

积极发挥各种学术期刊的宣传和成果积累作用。黑龙江大学编辑出版的《求是学刊》《外语学刊》《自然科学学报》《中国糖料》《满语研究》《黑龙江水专学报》《黑龙江教育》《北方法学》《远东经贸导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这些学术刊物的发行, 既是我校学术科研成果展现的平台, 也成为我们和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的媒介, 有力地增强了学校的学科和科研实力, 拓宽了学校事业的发展空间。

2.4 发挥资源优势, 彰显学术特色

学术研究要重视特色发展, 以优势资源和重点学科带动整体学术文化的发展。特色既是大学文化的本质特征, 也是一所大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经过不同大学文化熏陶的大学人往往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处事风格和人文气质。每所大学都会凝练而成的一种独特氛围, 它由多年积淀的浓厚文化底蕴升腾而出, 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着大学人。

一所大学除了具有作为高等学府而显露的独特学术气质外, 还必然吸收和融合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这些特色资源是独一无二的, 是支撑高校发展的强劲动力。黑龙江大学在教学与学术研究中, 发挥地方资源优势, 建立了以俄语优势学科专业为引领的国际化开放办学模式, 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文化研究氛围。

黑龙江地处祖国边陲, 毗邻俄罗斯, 深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俄语学科具有很强的优势地位, 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建校以来俄语人才辈出, 为祖国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甚至学术文化都包含很多俄罗斯的元素。黑龙江大学俄语资源丰富, 俄文资料的收藏在国内屈指可数, 不但丰富而且非常珍贵。学校长期和俄罗斯远东大学等保持友好往来, 互通有无, 进行学者互访和资料交换等活动, 也由此带动了其他领域的学术研究发展, 例如俄罗斯文学研究、俄罗斯法律研究以及俄罗斯历史研究等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打造了师资力量雄厚的俄语学科, 促进了俄罗斯学术文化研究的大发展。

黑龙江大学还在努力开展满语文化研究, 满语研究所在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 进行本科生教学, 努力挽救这一面临消亡的民族语言和文化, 并将其继承发扬。另外, 由于历史原因, 黑龙江是众多的关内移民参与建设起来的, “引进了大批的学术和科研人才, 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学校管理层不但重视人才的引进, 而且积极致力于人才能力的发挥, 提供经费和各种学术交流的机会, 鼓励在校教师及科研人员进行创新, 大力扶持不同水平和范围的科研项目, 近年来各种科研项目和成果数量不断增长, 位居省内高校前列。

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积极开展创业教育。2002年, 黑龙江大学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通过为学生建立创业平台, 推动了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 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实践和社会发展当中, 获得了很多社会效益。”黑龙江大学在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 努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构建以多元质量观和素质教育观为指导的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三创”教育。学校以学院制和学分制为平台, 坚持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分类特色培养与创新性培养原则, 启动基础学科本科专业教学改革实验班, 实施读书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联系实践模式、公共外语教学的分流教学模式等等;学校以教学评估和质量监控为保证, 建立了“3+X”教学评估制度, 被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专家组认定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

3 理论与实践意义

提升大学学术品位, 活跃学术气氛研究对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世界观、方法论、科学理论、行为规范、学术精神、学术氛围等学术文化成果, 无不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 并在其中发挥引导、规范和促进等积极作用, 对于推进文化型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不同学科专业的方法论体系, 将所研究领域的创新成果、科学理论以及学术精神等传递给学生。各种学术成果在教与学互动中的完善和升华, 可以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引导和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培养他们形成丰富的知识、较高的学术素养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高水平的、活跃的学术文化对于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研开发都能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高校努力把自己的学术研究活动推向高潮,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通过充分体现创新精神的学术活动, 能够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从中培养出一代代专家和学者, 作为学校创新体系的主干, 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榜样。具有创新能力和致力于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是进行高校学科和专业建设的重要力量, 同时也必然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 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积极开展多种学术活动, 有利于营造高校学术气氛, 培养师生及教职员工的学术素养。

进行多学科、丰富多彩的学术内容交流, 能够宣传和把握学术动态, 帮助教师和科研人员及学生了解学术前沿及尖端问题;利用学术报告等形式宣传科普知识, 分析社会热点, 可以拓展师生的知识面, 紧跟时代潮流, 把握时代脉搏, 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在开放中求发展, 还能够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术研究能力, 对学生实现多元文化的熏陶, 帮助学生确定人生目标等等。

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各类文化艺术和科技学术活动提升其学术品位, 建设体现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能够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对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 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 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 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协调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 重视培养大学人的学术意识,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 辅以各种相关制度和规范作保障, 充分发挥高校的学术资源价值, 以优势和特色发展带动整体学术水平的提升, 鼓励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学术创新, 势必会带来高校学术品位的提升和活跃学术气氛的形成, 对于活跃思想, 人才培养, 促进文化型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沈曦.大学学术文化的构成要素.当代教育论坛..2003, (11) .

[2]王冀生.论大学文化.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 (12) .

[3]贲利.凝聚师生合力营造学术氛围打造文化校园, 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7, (1、2) .

[4]邓伟志.不创新, 毋宁死..探索与争鸣.2000, (1) .

篇4:黑龙江大学学术交流管理条例

黑龙江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设有企业管理系、会计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财务管理系、公共管理系、市场营销系和国际教育中心、创业教育中心。建有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省首批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建成省级重点学科企业管理和工商管理省级学科梯队及省级重点专业、省级教学团队会计学专业。拥有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两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和MBA、MPAcc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一直积极探索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特色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主线,紧密与社会需求结合,围绕“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培养具有工程背景的“德、知、行、思”四合一应用型管理类高级人才。建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校内实践中心和几十家校外实践基地,开办了学科性公司,为打造科研、教学、学生就业创业和服务社会“四位一体”的商科教育新模式提供了有效路径。研究生教育践行“六个一”培养模式,注重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作用的发挥,实行研究生培养双导师制,有效地提升了研究生培养质量。

30 年来,管理学院为煤炭行业及其他行业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管理人才,为社会输送了毕业生万余人,学生以“品行端正、专业过硬、作风踏实、实践动手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一直保持在 92%以上。大学生参加全国ERP大赛、GMC 大赛、全国挑战杯大赛均取得佳绩。学院全体教职工将发扬“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院训精神,努力进取、开拓创新,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打造“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和谐管院、幸福管院、一流管院”建设目标的实现。

篇5:黑龙江大学学术交流管理条例

二零一零年后半年工作总结

鸡西大学大学生国学交流培训中心成立于二零一零年九月二十七日,至今两月有余现将中心两月来工作情况作以汇报。

一、内部会议

大学生国学交流培训中心至今进行临时紧急内部会议五次,内部大小会议三十余次(准确的来说应该是38次),主要是内部领导成员为了团队组织建设以及拓展训练等召开的会议。

二.全体学术会例

大学生国学交流培训中心的性质决定了其是以学术为主,政治为辅,现将学术例会情况陈述: 1.书法学术例会

大学生国学交流培训中心书法例会共计32次,其活动地点为鸡西大学就业能力超市,东院主楼南102,南205室,还有西院主楼A104室,阳关大厅等等。2.文学研讨会

大学生国学交流培训中心文学研讨会共3次,分别为中国古代文学之起源,中国文学之分类和远古文学。3.野外生存拓展训练

<1> 进行野外授课,地点:就业能力超市后小篮球场。<2> 团队协作和信任背摔拓展训练,地点:西院操场。<3> 翻山越岭拓展训练,地点:就业能力超市。<4> 雪上练字拓展训练,地点:西院操场。

三、礼德讲座

大学生国学交流培训中心礼德讲座一次。到会人员:文德书法交流中心全体人员。题目为中国儒家礼德讲座,包括古代出行礼节,出使礼节,宴席礼节,男女礼节等。

四、团队联谊

在十月底,大学生国学交流培训中心与手语中心和创业实践管理中心共同参加手语中心的结营仪式会演。

五、其它训练:

大学生国学交流培训中心文学演讲,地点:就业能力超市.大学生国学交流培训中心周易演说,地点:西院阳光大厅八卦图附近.六、全体政治性大会

大学生国学交流培训中心全体政治性大会共两次:第一次是全体发放胸卡,第二次是制作会旗在会旗演讲。地点均为就业能力超市。

七、陈宏州个人书画展

以上为大学生国学交流培训中心在这两月余日的所有活动总结,请就业处领导批阅。

此致 敬礼

总结人:刘昌

篇6:黑龙江大学学术交流管理条例

学生择业观调查分析报告

现在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作为在校的大学生们,要想成功就业,就必须未雨绸缪,塑造正确的择业观,提早准备,化被动为主动,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未来就业的需要。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择业观,2005年9月,我对黑龙江大学的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500份,收回478份,回收率为95.6%,全部有效。其中2002级185人,占38.7%;2003级 230 人,占48.1%;2004级 52 人,占10.9%;2005级 11 人,占2.3%。大

三、大四学生占调查总数的86.8%,可以说调查问卷中的多数学生对未来择业有了一定认识和思考,具有代表性。本文就调查问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择业观,促进就业。

一、大学生择业观的误区

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到学生对未来自己的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有信心,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素质是未来就业的关键所在。调查问卷中同样也能清晰地看到学生择业观上存在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

调查问卷中对未来就业有具体的思考和规划的占44.2%,没有的占55.8%,这说明多数大学生还没有做好未来就业的思想准备,而他们当中大多数是即将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就业大军的学生,没有准备,如何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2、期望值要求过高。

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学生都存在着明显存在着高于社会现实的期望值,主要体现在工作区域、工作单位、和薪酬等方面:一是在工作区域上,93.6%的学

生要求到东部沿海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大中城市,表示愿意去西部的仅占

6.4%;二是在选择工作单位上,75.8%要求到“三资企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到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不屑一顾,仅占8.9% ;三是在薪酬方面,61%的学生要求高于2000元/月,明显高于用人单位的薪酬定位。期望值过高会使大学生脱离现实。

3、创业观念淡漠。

尽管创业的条件愈来愈好,但是创业仍不是大学生的主流选择。学生还普遍缺乏创业意识,调查中选择自主创业的仅占2.7%,这和发达国家大学生30%以上的自主创业就业观相差很大。大学生缺乏冒险精神,主动创业就业比率低。

二、大学生择业观所反映出的问题

大学生择业观调查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具有一定的历史成因,三者之间也存在必然的联系,独立性性差,缺乏自主性,缺乏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仅凭自己的主观想象看待社会,不能主动创业就业,被动的等待他人的安排,因而产生择业观认识上的多种误区。

1、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意识,有较强的依赖心理

部分大学生,虽然接受了几年的正规大学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还缺乏应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表现出较强的依赖、不成熟的心理。在此心理支配和家长“望子成龙”思想的影响下,毕业生的择业目标必然会脱离现实。调查结果显示,在你择业时会听取来自哪个方面的意见时,选择父母的比例最高,为27.5%。

2、思想观念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要求,好高骛远,脱离实际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社会化。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只是社会的普通一员。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后,一部分大学毕业生通过

竞争可以进入社会精英岗位,而另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将进入与大众化教育相适应的比较低一级的基层岗位工作。这是大众化教育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事实上,在高等教育已经很发达的国家,大学生干得也往往是基层工作。大学生应正确认识社会现实,转变择业观念,降低心理期望值,更加务实,面向基层,把眼光投向一些欠发达地区和中小企业,不奢望“大城市”、“高收入”和“工作环境优越”等硬件条件,会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大的机遇。

3、缺乏创业素质和精神

创业首先需要有创业精神,勇于创造和创新,过分依赖父母和别人的大学生怎么能具有创业的精神和品格,温室中的弱苗经受不住创业艰难的洗礼;其次创业还需要有创业的素质,除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外,还需要有能经受挫折和失败的心理素质,创业的道路决不会一番风顺。对于从小到大一直在父母呵护下成长的大学生如何能适应创业的需要。“艺高人胆大”,没有创业素质和精神,谈何创业。

三、大学生择业观的思考

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人力资源的主要来源和组成部分,而人力资源优势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无论是从统计学数字还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对正在快速发展着的中国来说,人才不是太多了,而是人才不够用,关键是大学生如何正确定位,如何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自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帮助大学生树立人格本位的择业教育观。

大学生正确择业观的确立,应首先从人格本位教育开始,人格本位择业教育观强调的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开启学生的精神动力,以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带动其全面发展,实现择业观教育的最终目的。

人格本位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实质上是一种追求健全人格的教育。它在教

育过程中强调的是“本位”意识,也就是要把健全的人格作为根本。人格本位说重视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创造性品质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精神、团队合作、适应生活的能力。具体来说,人格本位就是要具有健康的体质、正确的自我认识能力、正确自我选择的能力;要勇于面对现实,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积极地调整自己、把握自己,先求生存,再求发展;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创造的才能,要不满足于现状,要有不断超越自我的信心。

人格本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现实社会和未来发展趋势,克服幼稚和天真,保持清醒头脑,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心态,转变就业观念,勇于进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2、要全面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的必然趋势,创业教育在强调大学生竞争能力和择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以创新性和创造性为基本内涵,培养学生自觉预测变化、积极应对变化的自主创业的能力和素质。要使高校成为“创业者的熔炉”,培育大学生自主创业观念,走创业就业之路,推动经济增长,带动其他人就业。

大学生创业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加强创业理念的宣传。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越来越需要更多地运作灵活的创新企业和产品,创业对未来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观念和创业精神,使创业成为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共同追求;其次,全面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素质。掌握较高的创业素质是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关键环节,要把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素质作为开展素质训练的重点。按照全员性、全程性的要求,开办面向所有大学生的创业培训。根据大学生择业取向,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创业素质训练内容;再次,积极支持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要营造鼓励创业的校园环境,通过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指导和训练,促进大学生创业人才不断涌现。结合实际,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制定和完善鼓励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措施,创造条件,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完善孵化功能,为大学毕业生创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和咨询服务。

3、加强对大学生全员、全过程的就业咨询指导

就业咨询指导工作对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至关重要,应该把大学生就业咨询指导列入高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之中。大学生们也有这方面的迫切要求,调查显示,71.2%的大学生要求大学全程指导。首先,高校需要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建立一支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的专业的就业咨询指导队伍;其次,就业咨询指导应该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面对所有学生,并非只是针对毕业生的。高校可在学生入校之初,在低年级的学生中就开始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选择、职业发展教育,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指导贯穿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帮助大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塑造正确的择业观。

撰稿人:于鑫

指导教师:王明琴

2005年9月20日

参考文献:

篇7:黑龙江大学学术交流管理条例

为加强我校博士学位论文相关工作的管理,提高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规范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中期审查及答辩等具体工作,特制定本办法。请各培养单位及博士研究生遵照执行。

第一部分 学位论文开题

一、开题时间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答辩应于每年4月和11月完成,具体时间见每学期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答辩通知。

二、开题资格

1、在籍并完成历次注册的博士研究生,缴清应缴学费。

2、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完成必修环节中文献综述及科研报告且考核通过。

三、开题答辩程序

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各培养单位研究生秘书将具备开题资格的研究生名单于3月和9月(具体时间见当年通知)报研究生院学位办,由研究生院学位办进行资格审查。逾期不填报者,本学期不能进行开题。

1、开题准备

开题前,由研究生秘书统一领取开题答辩所需材料:(1)《黑龙江大学 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核表》(2)《黑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开题答辩表决票》

申请开题的博士研究生按要求准备文字材料,并于答辩前一周上交导师指导小组审核。

2、开题答辩委员会

开题答辩委员会应由具有教授或相应职称的熟悉论文内容的专家5-7人组成,其中博士生导师应占多数。指导教师不可作为自己研究生答辩委员会的委员。委员会设主席1人,秘书1人。

3、开题答辩

(1)开题答辩内容

A.论文选题的来源与依据,研究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B.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前沿水平;

C.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计划解决哪些主要问题,可能达到的水平及创新之处;

D.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可行性论证;论文的工作时间安排,包括每一阶段预期完成的工作及论文最后完成时间等;

E.论文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

F.论文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G.工作量、实验设备及经费的预算; H.参考文献论述(包括一定的外文资料)。(2)开题答辩会程序

除有保密要求外,论文开题答辩应公开举行,采取即席答辩制,答辩委员会秘书做详细记录,程序如下:

A.开题答辩之前,各培养单位负责张贴通知,邀请相关专业的专家和教师参加,并组织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旁听;

B.研究生做关于论文开题的公开陈述与答辩,时间不少于40分钟。建议申请人使用PPT文档;

C.开题答辩委员会委员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导师不能为自己的博士生表决),并将审查情况填写在《黑龙江大学 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核表》上,并由全体委员签字确认;

D.通过开题答辩者,填写《黑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E.开题报告审查结果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后,于每年4月和11月将《黑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黑龙江大学 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核表》(各一份)及表决票报送研究生院学位办。

第二部分 学位论文中期审查

一、审查时间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审查应于开题后1年左右进行,原则上每年10月份,具体审查时间由学科自定,见研究生院通知。

二、审查内容

1、研究工作主要进展、完成论文全部工作的比例。

2、已取得的科研成果,附已发表的文章复印件及其它成果复印件。

3、根据国内外研究最新发展及研究进展情况,对论文中哪些研究内容作了必要调整和变动。

4、下一步论文工作进度安排和预期成果,存在问题、建议及需要说明的情况。

三、中期审查程序

1、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各培养单位研究生秘书将申请中期审查研究生名单报研究生院学位办,由研究生院学位办进行资格审查。逾期不填报者,不能进行中期审查。

2、由各培养单位组织领导、博士研究生指导组组长负责组成中期

审查小组,成员不少于5人,应为教授或相应职称的熟悉论文内容的专家,其中博士生导师占多数。

3、研究生将所填写的《黑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期审查表》提交给审查小组,并按要求向小组汇报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及目前遇到的问题或困难等。

4、中期审查小组进行评议后给出书面审查评语,由研究生秘书统一将审查表报研究生院学位办。

5、中期审查合格的学生,根据审查小组意见,继续进行论文研究与写作工作。中期审查不合格的学生,根据审查小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延期半年再次进行审查。

第三部分 学位论文答辩

一、答辩时间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应于每年6月和12月完成,具体时间见每学期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通知。

二、答辩资格

1、在籍并完成历次注册的博士研究生,缴清应缴学费。

2、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并完成所有必修环节.3、人文社科类博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当导师为第一作者时,研究生可为第二作者,且论文选题须为导师课题并在发表论文中应予以标注)身份,以黑龙江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CSSCI收录期刊和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2篇(在CSSCI收录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不少于1篇);硕博连读的博士研究生发表相同要求的学术论文3篇;

理工类博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且导师为通讯联系人,以黑龙江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SCIⅢ区收录期刊上发表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2篇;硕博连读的博士研究生须在SCIⅢ区收录期刊上发表相同要求的学术论文3篇;

4、提前毕业的博士研究生,须满足以下条件: ①全部课程成绩达到85分以上(含85分);

②在学期间曾主持并完成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或主持并完成2项省、部级项目;或获得1项国家级科研或教学成果二等奖以上奖励;

③申请提前毕业的文科类博士研究生发表相同要求的学术论文4篇,且其中2篇应发表在黑龙江大学认定的高水平学术期刊上;申请提前毕业的博士研究生须在SCIⅢ区及以上收录期刊上发表相同要求的学术论文4篇,且其中2篇要在国外发表。

三、答辩程序

1、答辩申请

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各培养单位应于每学期初将具备答辩资格的研究生名单及学术论文复印件一同报研究生院学位办进行资格审查。审查不合格或逾期不申请者,不能进行答辩。

2、预答辩

预答辩的时间为正式答辩前2个月,具体时间由各培养单位自行确定。预答辩前5个月,申请人将学位论文初稿送交指导教师审阅。预答辩程序如下:

①预答辩委员会组成

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在申请人通过资格审查后两周内,由所在学科组织5—7名相关专业、具有教授或相应职称的熟悉论文内容的专家(其中博士生导师占多数)组成预答辩委员会,设主席1人,秘书1人。申请人导师不可作为预答辩委员会委员;

②预答辩委员会秘书介绍申请人简况; ③申请人简介论文主要内容,答辩委员会委员提问,申请人答辩(时间不少于60分钟);

④预答辩委员会就论文可否提交正式答辩及修改、补充的问题进行广泛讨论,形成预答辩意见,填写在《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情况表》。

3、学术不端行为检测

所有通过预答辩的学位论文在隐名送审之前必须通过学术不端检测,未通过者,不予送审。具体参见《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办法(试行)》。

4、隐名送审

通过学术不端检测的学位论文,由校学位办进行隐名送审。校学位办为学位申请人聘请论文评阅人(3人)进行论文评阅。论文评阅人姓名对申请人保密,论文评阅书直接寄回校学位办,其中有1人不同意进行答辩的,即视为未通过隐名送审。未通过隐名送审的学位论文,须至少延期半年,才能重新申请答辩。通过隐名送审的学位论文,在答辩两周前,由研究生秘书到研究生院学位办领取准备以下答辩材料:

①黑龙江大学申请博士学位资格审查表――1份 ②黑龙江大学授予博士学位审批表――2份 ③黑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记录――1份 ④黑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同行评议书――5份 ⑤黑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书――2份 ⑥黑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导师评语――1份

⑦黑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同行评议意见汇总表――1份 ⑧报送博士学位论文简况表――2份

⑨“全国研究生学位授予报盘系统”在校博士生基本情况简表――

1份

⑩《学位论文答辩表决票》、《学位论文答辩评分参考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表决票》若干份

(1)论文评阅

论文评阅人应是责任心强,学风正派,在相应学科领域学术造诣较深,近年来在科学研究中有显著成绩的,具有教授或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外单位专家,其中博士生导师应占多数。

论文评阅人应根据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对论文进行评阅,写出详细评语。内容应包括:

① 论文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② 论文整体状况;

③ 论文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了哪些创造性成果;

④ 反映出作者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水平,科研能力的强弱; ⑤ 论文是否达到博士学位论文要求的水平;

⑥ 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修改或提高的建议。

5、答辩会程序(1)答辩委员会

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7名教授或具有相应职称的熟悉论文内容的专家组成,博士生导师应占多数,其中2—3人应是我校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博士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至少1个月送交答辩委员会委员审阅。答辩委员会设主席1人。指导教师不可作为自己研究生答辩委员会的委员。答辩委员会设秘书1人,一般由具有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担任。

(2)答辩会会序

除有保密要求外,论文答辩公开举行。举行答辩前应先张贴通知,并请相关专业教师、科研人员、博士生、硕士生旁听。论文答辩原则上应采取即席答辩制,答辩委员会秘书做详细记录,具体会序如下: ① 由学位办工作人员或学位办委托答辩委员会秘书宣布论文答辩资格审查情况及答辩委员会组成;

② 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答辩会;

③ 由答辩委员会秘书介绍学位申请人基本情况(包括个人简历、学习成绩、在学期间科研工作及发表论文情况等);

④ 申请人报告论文主要内容及申请人答辩(时间不少于60分钟); ⑤答辩委员会召开内部会议:

A.宣读对同行专家评议书的汇总意见,B.宣读论文评阅人的评阅意见,C.评议学位论文水平及答辩情况,D.答辩委员会决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方为通过,E.做出答辩委员会决议;

⑥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表决结果并宣读答辩委员会决议。

答辩会结束后,应至少拍三张照片作为资料留存:答辩时的场景、答辩人与导师的合影、答辩人与全体答辩委员会委员的合影(答辩人应在主席的旁边)。答辩会议要有录音。答辩会结束后,答辩委员会秘书负责整理材料并转交研究生秘书。

6、学术不端行为检测

所有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在提交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以前都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未通过者,不予进行审议。

7、报送答辩材料

各单位研究生秘书应于学位论文答辩完成后一周内将领取的全部答辩材料(第三部分第三条4中所列)、六份学位论文及其电子文稿交研究生院学位办审核。

第四部分 学位授予

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

1、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对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博士学位申请人的全部材料进行审核,以无记名投票表方式进行表决,对全体委员超过半数以上同意授予博士学位的申请人,做出建议授予博士学位的决议。

2、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将建议授予博士学位申请人的材料报送研究生院审查。

二、学位评定委员会学部分委会审议

1、研究生院将通过审查的申请人名单及相关材料报学位评定委员会学部分委会。

2、学位评定委员会学部分委会举行会议,对全体委员超过半数以上同意授予博士学位的申请人,做出建议授予博士学位的决议。

三、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

1、研究生院将通过学位评定委员会学部分委会审议的申请人名单及相关材料报学位评定委员会。

2、学位评定委员会举行会议,校学位办介绍全校学位申请的总体情况,提交申请人的相关材料,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指定人员在会上介绍学位申请人的情况,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对申请人情况进行审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对全体委员超过半数以上同意授予博士学位的申请人,做出授予博士学位的决定。

四、授予学位公示

授予博士学位名单在校内张榜公示或上网公示,3个月之内无异议者,由研究生院学位办颁发博士学位证书。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

篇8:黑龙江大学学术交流管理条例

为了更好、更快、更多地为师生、社会提供学籍档案翻译利用服务, 拓宽档案工作服务的辐射面, 高校档案馆及工作人员应与时俱进, 加大馆藏资源开发利用, 扩展服务范围, 提高服务水平。

一、成绩档案翻译———服务的新领域

英文成绩档案是留学人员必不可少的材料, 英文成绩的高低关系着录取大学的好坏, 国外大学依据学生成绩来决定资助学生奖学金的等级, 随着出国留学学子的增多, 英文成绩档案的需求迅速增长。学生成绩档案是高校档案馆极为重要且具特色的档案之一。2008年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签署的第27号令《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第32条规定, “高校档案机构是学校出具档案证明的唯一机构”;第30条规定, “加盖高校档案机构公章的档案复制件, 与原件具有同等效力”。由此, 为出国申请者翻译制作英文成绩档案成为高校档案馆的重任。如何科学管理、有效开发利用学生成绩档案资源是摆在高校档案馆及工作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也是高等教育诸多变化发展对档案馆业务发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学生英文成绩档案翻译制作已经成为高校档案馆不可忽视但需更加重视的服务性工作。

二、规范工作程序

“服务是档案工作的永恒主题, 提供利用是档案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1]。材料真实是档案工作的灵魂, 为此, 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归口管理, 各司其职

档案馆制定一个规范的英文成绩 (单) 档案办理流程图或办理须知, 公布在档案馆宣传栏或网站上, 以便需求者查询了解, 方便广大师生。对于毕业生学籍档案材料由保存机构档案馆归口管理和提供利用。对于在校生, 学生可以由教务处、研究生院负责科室出具有效中文成绩单, 档案馆参照在校生中文成绩单进行英文成绩单翻译制作, 实现成绩 (单) 档案出口的特定性和提供利用的统一性。

(二) 多人参与, 专人专岗

从工作实践来看, 一位档案工作人员负责受理登记、调卷审核与交付;一位档案工作人员负责收费、齐封、盖章;一位档案工作人员负责翻译制作与校对英文成绩档案, 实现“统一完备的格式, 准确无误的科目成绩”[2], 规范准确的课程翻译。实现职责清晰, 多人参与, 相互监督, 杜绝失真。

(三) 人文关怀, 重在育人

若一线教师的天职是教书, 那么高校档案翻译工作人员的职责就是严格管理、真诚服务, 与教师共同践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这一“三育人”的神圣使命。个别毕业生或家长, 从外地而来办理英文成绩档案翻译利用, 路途遥远, 时间紧迫, 优先办理意愿强烈。秉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加急办理所需事项。通过严格管理, 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的学风和诚信的意识, 通过热心服务, 拉近彼此距离, 留下母校的关爱。

三、翻译管理软件的运用策略

依据中文成绩单, 通过中英文课程名称库 (EXCEL) 进行课程查找, 确定库内所对应英文课程名称, 复制到目前WPS英文成绩档案模板下, 效率比人工录入有所提高, 但面对阶段性的大量需求者, 凸显效率低下, 易出差错, 耗时费力, 体现了黑龙江大学档案馆在学生学籍档案开发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以学校教务处提供的毕业生电子成绩单 (EXCEL) 和现有中英文课程名称库 (EXCEL) 为基础, 运用计算机数据库等技术研发翻译管理软件是形势所需。

(一) 软件研发思路

笔者单位档案馆拟与计算机学院联合开发, 档案馆负责研发构想, 计算机学院科协指导教师与学生研发团队提供技术支持。以成绩 (单) 档案是否有电子版形式为研发参照, 依据 (1998级至2009级) 本科毕业生电子成绩单和98级以前往届本科毕业生、双学位双专业本科毕业生、在校本科生、硕士毕业生纸质成绩单为研发路径。前者通过计算机技术发挥软件的查找匹配功能, 实现电子成绩单和课程库的有效对接, 自动生成英文成绩单。后者纸质版形式成绩单实现转换英文成绩单过程, 近期解决路径是短期内, 参照前者电子版中文成绩单转换模式, 先将中文成绩单课程名称、分数、学分等录入到EXCEL当中, 通过软件端口, 将EXCEL中成绩信息导入软件, 与前者操作相同, 实现自动生成英文成绩 (单) 档案。

(二) 软件模块介绍

一是翻译模块, 具体而言, 体现本科生、硕士生等类别, 涵盖学校名称、学生姓名、学号、院系、专业、部门印章等基本信息, 实现课程名称、成绩、学分的导入、生成功能。二是查询模块, 提供按姓名、学号、院系、专业等检索和排序功能, 实现对查询结果的查看、修改与删除。三是课程模块, 通过此模块实现对课程名称、课程代码的添加、修改等, 不断丰富既有的课程库, 实现与中文成绩单最大程度的匹配。四是管理模块, 包含用户管理、权限设置、参数设置等功能。

(三) 翻译软件的功用

通过翻译软件的应用, 除了极少部分课程需要档案翻译人员根据需要进行课程的添加和修改之外, 其他信息基本上不做任何改动, 翻译人员节省了大量的英文课程名称查找时间、翻译时间与排版时间, 提高了翻译工作的效率。软件应用彰显了规范性好、准确度高、可行性强优势, 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软件可以实现英文成绩档案的查询、保存、另存功能, 学生办理过英文成绩档案翻译后, 一定时期内需要增加翻译份数, 可以按姓名等基本信息查询再次打印, 实现方便、快捷、高效。

(四) 翻译软件应用后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课程频繁调整, 课程名称不断新增, 选修课程比例大幅增多, 补充完善课程数据库非一日之功, 给成绩翻译工作增添了难度, 对优质高效服务提出了挑战, 翻译工作人员通过请教相关教师、网络查找比对等方式及时维护课程库。二是短期内在校本科生等类别学生纸质成绩单翻译制作首先需要人工录入分数等信息到EX-CEL中, 然后导入软件端口, 实现自动生成。而上述人工录入工作若由翻译工作人员实现, 工作量巨大, 建议由申请者在校学生本人到校园网成绩查询平台查找复制到EXCEL中或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协助处理完成。三是待时间和条件允许、技术成熟情况下, 档案馆与教务处、研究生院共享成绩管理系统, 实时读取学生相关信息, 通过共享, 可以直接导出、下载在校生电子版成绩单, 然后实现自动生成英文成绩单。

总之, 翻译制作是学籍档案开发利用的关键, 本文是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对英文成绩 (单) 档案翻译制作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以期探索英文成绩档案翻译的科学有效方法, 促进学生档案利用工作, 发挥学校成绩信息资源价值。

参考文献

[1]范秀琴.谈如何提高档案利用服务——以翻译、制作学籍档案中英文成绩表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0, (1) .

篇9:黑龙江大学学术交流管理条例

成人学历教育教学部分应包括课程安排与师资配备、考试管理、成绩管理、题库建设与管理、学位管理等工作,现将以上具体工作对网络平台的功能要求

提列如下:

[1]各项数据库的建立:该数据库要求能够将word或excel等文档导入、导出,且能够由特定权限的管理员手工修改。

1)、可共享的学籍数据库中与教学管理相关的内容,如学生姓名、身份证号、入学时间、层次、专业、电子照片等;2)、不同的层次、专业对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程数据库;3)、教学考试试题数据库:包括结业考试、补考、毕业考试等试题库;4)、学位外语考试数据库;5)、学生电子照片数据库;6)、教师数据库的建立:所有任课教师在被分配教学任务以后,应被给予登陆该平台的权限,并在登录后首先完善自己的教师资料,包括学历、职称、讲授课程等,该资料也可以由教学管理者完成或完善。

[2]教学管理档案的生成

word或excel特定格式的录取表格,可以直接录入系统,对应其姓名和身份证号、专业等信息,直接产生教学管理档案。教学管理档案包括其各个学期的课程名称,进度(是否完成),成绩(及格、不及格或缺考),学位外语考试的次数、成绩,是否参加并通过毕业考试,是否完成实习,是否完成毕业论文等。

所有课程根据学期划分,已完成的学期与未开始的学期用不同颜色显示,已经修完的课程(通過考核)与未修完的课程用不同颜色显示,考试课与考查课用不同颜色区分。

[3]教学班的划分:校部或每个函授站可在自己的学生里,通过一定权限(如通过身份证认证等)设置教学班,班级数量、每班人数可任意设置。此功能可与学籍部门共享。

[4]通知公告与沟通交流

1)、教学管理者可以在管理系统醒目区域发布各种重要通知、公告,所有的教学管理人员、班、站负责人、任课教师、学生可以在自身权限内看到这些通知公告

2)、各班、站负责人可以在线与教务管理者进行沟通交流,学生也可以与自己的班任或站点负责人进行在线交流。

[5]课程安排与师资配备

1)、教务工作者可根据教学进程为各教学班(函授站)委派教师,教师一旦接受教学任务,教学班班任或函授站负责人以及该班(站)的学生可以通过密匙在自己享有的权限内看到教师和课程的有关信息,教师也可以在线接受上课时间、地点、班主任(站点负责人)联系方式、学生的层次水平等相关信息。

2)、课程开始前、讲授中、结束后、考试后,都在系统上有不同颜色显示;

3)、教务工作者可以按照教学计划在线输入教学相关信息,生成课程表,各班、站的课程表可以在上级权限允许下被查阅,课程表可以用word或excel格式导入、导出或直接打印。

4)、串课、停课或教师变更等通知可以在网上发布,经教学管理人员批准后,变更相关信息;

5)、实现网络三级评课制度。

[6]考务管理

1)、考务负责人可根据教学进程,输入考试的时间、地点,自动生成某教学班(函授站)的考试计划(含期中、期末、补考等);

2)、考试科目统计功能:考试计划制定完毕以后,根据系统数据自动统计该教学班(函授站)的学生层次、专业以及本次考试每个学生对应的科目;

3)、试卷统计功能:根据考试计划,自动计算某教学班(函授站)本次考试需要的各科试卷数目,并能够生成试卷统计表,可以导出、打印;

[7]成绩管理:

1)、成绩录入权限设置:

教务科长权限:允许或禁止各教学单位(函授站或班级)或个人某一阶段(某学期)的成绩录入。

成绩管理员权限:在上级权限允许状态下,可以用word或excel特定格式导入或手工方式录入成绩,并具有修改、删除等基本权限;可授权各函授站(教学班)录入成绩。

函授站管理员权限:在上两级权限允许状态下,用word或excel特定格式导入或手工录入本站学生成绩,并具有修改、删除等基本权限。

2)、成绩统计功能:

①、可随时统计任意教学班不及格或缺考学生的信息,并将结果以word或excel形式导出,或直接打印;

②、学生的缺考、不及格科目及其他科目成绩单信息,可与学籍信息同步显示,并设置链接至学籍部门处,方便学籍管理员查询。

3)、成绩查询设置:

教务科长和成绩管理员可以随时查询并打印所有学生成绩,并授权函授站和学生查询成绩、打印成绩单;

函授站可以在上级权限允许状态下,随时查询并打印本站学生成绩;

学生在上级权限允许状态下,查询自己的成绩单;

4)、成绩单打印:

系统须支持B5和A4两种成绩单打印模板,打印成绩时,由成绩管理员自行选择。

[8]题库建设与管理

1)、题库管理员以word格式导入或导出试题库内容,根据不同的专业、层次设置不同类型的题库,如在线自测题库,结业考试试题库、毕业考试试题库、补考试题库,课后练习题试题库等;

2)、题库管理员可以手动添加、修改、删除各试题库试题;

3)、根据需要自动生成在线自测试题、练习题等;

4)、根据不同考试要求,自由设置选题范围,并能够随机生成试卷。

[9]在线学习、师生互动

1)、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密匙登录网站,在网站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学习档案(该数据与教学管理档案匹配),显示自己的入学时间、预毕业时间、专业、层次、教学进程,所属班级或函授站相关信息,班任和函授站负责人的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并在界面显著位置接收重要的通知、公告(如开课信息、考试通知、学位申请信息等),可以随时查阅自己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考试成绩,学位外语成绩等;

2)、学生可以在线接收学习提示,指导其每个学期必须学习的课程,有专用链接指导学生下载相关的学习资料,收看在线学习视频等。

3)、每个教学班或站都有自身对立的交流群,班任或函授站管理者可以在此处发布通知、信息,任课教师可以在此处与学生互动,实现在线答疑,在线指导如何学习等工作。

以上是对管理平台与教育教学有关部分的初步功能要求,以上功能是否能够实现,是否完全适合学院的具体工作要求,是否还有其他的重要功能需要实现,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论证。

上一篇:写字比赛活动方案免费下一篇:职业技能实训 管理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