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看法的调研报告

2024-07-11

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看法的调研报告(精选8篇)

篇1: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看法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看 法的调查调研报告

——长安大学信息学院

11级电信班调研小组

2013.06

调查小组成员:

组长:杜

学号:2011240301 22

组员:褚丽天2011240301 02 姚

晔2011240301 05 钱露露2011240301 06

庄婷婷2011240301 08 司胜利2011240301 17 覃

彦2011240301 19

杰2011240301 20 柏文超2011240301 21 谢

峰2011240301 23

报告摘要:在我们的中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因所受教育内容、程度的差异,以及大学内外环境、该年龄阶段特殊心理特征的影响,恋爱心理和恋爱行为有着诸多特殊表现。对其对谈恋爱的看法做研究,有助于了解他们的恋爱心理及身心健康发展。本报告对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恋爱目的及对婚姻和对他人恋爱等等问题的看法,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调研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目录

一、调查概述

1、调查背景

2、调查对象

3、样本选择

4、调查方法

5、具体人员作业

二、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三、建议

四、附录

《关于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看法的调查》调研问卷

一、调查概述

1、研究背景

大学生恋爱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关注并正确引导大学生恋爱是高校 工作的大重点和难点。大学生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大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 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 添花。

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大学生在刚刚踏入大学校园,对未来有许多美 好的憧憬,对爱情同时也是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在大学生中进行恋爱观调查能够 为大学生的感情生活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也能为恋爱观教育的一系列其它活动 提供一份客观可靠的数据。

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能客观的反应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同学对于恋爱各方面问题的看法。因此本次调查非常具有代表性,能够很好地反应出一些问题。

3、样本选择

本次调查主要以发放网上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我们通过问卷星的网络平台,作出相应问卷并发放给身边的同学和学友!

4、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和采访为主。另外,调查人员还对部分同学进行了访谈,获得较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更加深入、全面地分析问题。

本次调查还利用网络搜集了相关资料以及各方面对于大学生恋爱的观点,力图更为客观真实的反应问题。

5、具体人员作业:

制定调查计划,设计问卷,组织研讨:杜鹏

发放并回收处理问卷:褚丽天、钱露露、庄婷婷、姚晔、司胜利、覃

彦、张

杰、柏文超、谢峰

分析问卷、建议:褚丽天、钱露露、庄婷婷

现场采访:杜鹏、姚晔、柏文超

调研报告整理,视频后期制作:杜鹏

二、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关于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看法的网上问卷

调查结果

分析:

69.17%的同学表示谈过或正在恋爱,而30.83%的同学则表示未谈过。这表明大学生恋爱不是个别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在谈恋爱意向方面99.25%的同学认为应该或可以接受在大学谈恋爱,只有0.75%的同学认为不应该,被调查的同学中有31.58%正在寻觅合适的恋爱对象。这表明大学生谈恋爱已被大多数学生认同,当前大学校园的流行的一句话:“大学期间不谈恋爱是失败的”。更有甚者,老师鼓励学生恋爱。中文系有一位老师曾在课堂上讲过大学时要有几个“一”:逃课一次,写小说一次,其中包括了恋爱一次。

在选择恋爱标准上,很多人选择了“人品与修养”,占统计人数87.97%;选择“学识与能力”的占51.88%;选择“魅力”的占40.6%;看重经济基础和家庭背景的仅占了7.52%;这说明了大学生恋爱并没有那么现实,只是把恋爱作为丰富生活和体验青春的一种方式而已,这些数据说明我校的大学生恋爱观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仍有许多大学生的恋爱观有问题,尤其是部分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上不良爱情观念的影响,他们比较看重家庭背景、金钱和相貌,恋爱观较低俗,不能正确看待恋爱。

从调查结果上看,大多数学生在恋爱中投入了认真的心,希望找到天长地久的伴侣的同学占了84.21%;但是也有12.03%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活的伴侣毕业后就会各奔东西,还有3.76%一小部分同学只是即时享乐,填补课余生活的空虚,可见对于校园爱情的可靠性大多数同学还是心存质疑的,由于现在年轻人思想更开放,大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很成熟有的还处在青春期的懵懂,没有谈过恋爱,缺乏责任心,导致很多大学生对爱情安全感的不足。但是涉及到婚姻的问题,大学生还是体现出了责任心,仅有18.8%的同学认为大学只考虑恋爱,不考虑婚姻,而79.7%的同学认为两者要兼顾,可见大学生对于恋爱任然保留着传统的想法。

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随处可见一对对情侣。他们并不顾及周围人的目光,做一些亲密的动作。就这个问题,39.85%的同学在公共场合下会感到不舒服,27.82%的同学认为这是正常现象,19.55%的同学认为这是别人的私事,与他人无关;6.77%持保留的态度,6.02%的同学甚至觉得羡慕,对于大学谈恋爱可以接受的程度,调查结果显示,44.36%的同学对于情侣间的亲密行为可以接受到接吻的程度,29.32%的同学只能接受到牵手拥抱,18.8%的同学可以接受到偶尔性行为,而7.52%的同学可以接受大学生同居的行为。每天晚上是情侣们的黄金时间,有很多男女在搂抱、接吻,当然,白天少些,但仍有。在我们生活中,有些大学生更是肆无忌惮,他们在课堂上就有过搂抱、接吻行为,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就这样过,就不用说大学生了。校园内恋爱者明目张胆地接吻搂抱,其行为达到不堪入目之地步,但他们自己却乐在其中,忘乎所以。

对于大学生恋爱时的婚前性行为59.4%的大多数人持不反对也不支持的观点,简而言之就是可以接受,33.83%的同学持反对的观点,而有6.77%的一小部分同学是支持婚前性行为的。这表明现在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对于性行为没有过去排斥,很多人认为由于生理与心理的强烈需要难免一时冲动,或是怀着好奇的心理,甚至觉得是情感深化的必然结果。在学校,没有恋爱方面有关的课程教育,只是在部分选修课上,老师会谈到一些相关内容,但都只蜻蜓点水,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关于“性”方面,学校更是不提,似乎视为禁区。学校对恋爱的态度是任其自然,不禁止不提倡,而且改革开放使得西方的前卫思想逐渐影响许多大学生,他们认为同居不再是一件新鲜事了。大学生要面临的毕业分配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学生几乎是抱着“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心态去恋爱。毕竟大学生年轻容易冲动,并且恋爱观并不成熟,由于大学生正处于道德观、婚恋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性的发育与成熟是大学生恋爱发生的心理因素,而大学校园提供了有利的男女交往环境。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约定着大学生恋爱观的变化发展。

三、建议

对大学生自身树立正确恋爱观的意见和建议:

1、要正确对待恋爱。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

2、要培养爱的能力。其爱的能力包括以下几种:

(1)迎接爱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就要敢于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如果面对别人的示爱时要能够取舍,并及时做出接受或拒绝的选择。能够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的心理困扰。

(2)拒绝爱的能力。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认为不值得接受的爱情应有勇气拒绝。拒绝时应注意两点:

一、如果不希望爱情到来,拒绝的语气要果断坚决,容不得半点优柔寡断。否则对对方造成的将是更大的伤害。

二、要掌握恰当的方式。要掌握说话的方式和度。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要做到对别人的起码的尊重。

3、要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1)正视现实,失恋之苦在于一个“恋”字,爱情是双向、相互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会失去了平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有多深,都是不现实的了,作为有理智的大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

(2)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

(3)感情宣泄。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通常宣泄的方法有:1)眼泪缓解法。在悲痛欲绝时大哭一场,可以使情绪平静。专家认为,眼泪能把有机体在应激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毒素排出去。2)运动缓解法。剧烈的体育运动有助于释放激动情绪带来的能量。3)转移注意。时常要想起以前和恋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心情不佳时,可以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4)文饰法。当得不到自己爱的人,失恋时,援引合理的理由和事实来解释挫折,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安慰。5)倾诉。向可以信任的师长,同学,朋友,老师等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也可以写日记或写信。如果感觉心中的积郁实在太深,无法排解时,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

(4)情境转移。失恋后之所以难以摆脱恋情的困扰,就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昔日的恋人有者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要向摆脱失恋的痛苦,就要换一个崭新的环境,暂时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欢乐的环境中去。如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娱乐活动,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游散散心等,这样有助于心情的开阔。另一方面是由于失恋后有一种空虚感,暂时难以适应,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么方法来充实自己,不让在有空余的实践胡思乱想。

(5)升华。要尽快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尽快投入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认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义。要知道,恋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失生活的全部,要正确的看待爱情,摆正爱情的位置,处理好爱情于学习,爱情于人生,爱情于婚姻的关系。

4、端正恋爱动机。恋爱是未来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政治、文化、个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的有机结合。总之,在恋爱之初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感情是不是真实的,还要确定自己选择的对象 是是正确的,不要仅仅为了恋爱而恋爱,不要欺骗自己欺骗对方,要对自己的感 情负责。在恋爱过程中,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爱情中的快乐与痛苦,不要只沉溺 其中无法自拔。虽然俗话说爱情是让人盲目的,但是我们仍需要在盲目中保持清 醒,要懂得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偶尔的任性也好,吵架也好,都是爱情的调 味剂,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只要坦然处之就不仅不会为此烦恼,还会享受其中。在恋爱过程中不要懂得付出,也要懂得互相理解宽容,经营爱情是一个很漫长的 过程,年轻的我们或许还不懂真爱与自我之间的真正关系,因为一时冲动,死要 面子,谁都不肯退一步,导致最终关系破裂,后知后觉,才懂得失去的痛苦。所 以恋爱中的男女都要懂得退让,所谓的自我不过是一时之气,骄傲的因子在作祟,而这些在真爱面前其实都是无所谓的。总而言之,要想在爱情中幸福,就是要学 会以正确的态度面对,遇到问题时冷静处理,不仅是恋爱,生活学习中的许多事 都是这个道理。

结束语

大学生谈恋爱是司空见惯之事,美好的爱情是每个有幻想力的人所憧憬的。但千万记住,爱情是一个生长的过程,是彼此相知然后感情逐渐升华的过程。双方需在有一定好感后逐渐在交往过程中全面了解对方,包括优点和缺点。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现在的大学生在对待爱情上确实存在着很多不好的现象。但是,只要我们可以发现错误,找出错误,并承认错误,继而依上文所列举的一些建议,发奋图强,相信每一个有志向的大学生都可以在收货一肚子学问学得一身本事,创出一番事业的同时,收货一份美好而充满意义的爱情。

四、附录

《关于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看法的调查》调研问卷 关于大学生谈恋爱的看法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您好!我们是信息学院11级电信专业的学生,为了能够更深入了解大学生对谈恋爱的心理和看法,希望您能帮忙做一下问卷调查!问题无对错,本调查采用匿名的形式,大家可以放心做答!谢谢您的参与!

1.您的性别: *

□男

□女

2.您的年级: *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3.是否谈过恋爱: *

□是

□否

4.您认为大学生是否应该恋爱? *

□应该,不能错过青春年华

□不应该,谈恋爱会影响学习,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 □顺其自然,看缘分

5.您觉得大学生谈恋爱是否可靠: *

□是

□否 □说不定

6.您的状况符合以下中的。。* [多选题]

□从未考虑过恋爱问题

□正在寻觅合适的恋爱对象 □对恋爱很反感 □正在单相思 □彼此喜欢但未表白 □正在被人追求 □正在谈恋爱 □失恋了

□不准备在大学阶段谈恋爱

7.您觉得大学生谈恋爱的目的是 *

□恋爱是一种两情相悦的情感体验,人生的扩充

□在生活和学习上找到好伴侣 □周围同学的影响,弥补空虚 □有助于学习人际交往 □其它 8.您对大学生谈恋爱是怎样考虑的: *

□希望能够找到和我天长地久的人

□大学生活的伴侣,毕业后爱怎样怎样 □即时享乐,填补自己课余生活的空虚 □顺着潮流,别人有了自己也要有

9.您在选择恋爱对象时最注重对方的什么: * [多选题]

□相貌

□人品与修养 □学识与能力

□有很多跟自己一样的地方 □与众不同的魅力 □有经济基础和家庭背景

10.就大学生谈恋爱对自身的影响,你怎么看? * [多选题]

□调剂学习,共同进步

□改善自己,学会成长 □增强了责任心 □浪费时间,耽误学习

□脱离群体,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 □其他

11.邂逅您喜欢的人时,您会? *

□大胆主动追求

□会有所暗示

□觉得不好意思,静而观之 □可能会在追求我的人中选择

12.您认为大学恋爱您可以接受到什么程度? *

□牵手、拥抱

□接吻 □偶尔性行为 □同居

13.您是怎么看待大学生恋爱时发生的婚前性行为的? *

□反对

□支持

□不反对,但也不支持

14.你认为,大学生出现婚前性行为的原因是? * [多选题]

□一时冲动难以控制

□好奇探秘

□证明他们真心相爱 □生理与心理的强烈需要 □情感深化的必然结果

15.您觉得分手的原因是? *

□性格不合

□他人介入 □家庭差距大 □其它

16.您认为大学期间有必要考虑恋爱或婚姻吗? *

□只考虑婚姻,不考虑恋爱

□只考虑恋爱,不考虑婚姻 □两方面都需要兼顾

17.对待周围正在拥抱或者亲吻的情侣,您的感受是? *

□这是正常现象

□随便他们,这不关我的事 □公共场合下会感到不舒服 □羡慕 □不好说

篇2: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看法的调研报告

现在在大学校园里,我们时常能看到的不是手里捧着书本的男男女女,取而代之的是一对对的情侣,这些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并不少见。我们每个人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看法都各不相同,在此我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爱情作为人类的基本情感之一,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也是大学生宿舍“卧谈会”中的热门内容。大量事实证明,最让大学生心醉与神往的爱情,同时也是大学生最大的“烦恼源”。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反对大学生谈恋爱,但也并无太大的赞成。感情,本来就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更何况其中最耐人寻味的爱情。有这样一条爱情哲言“真性情的人都喜欢爱情这么回事,它是美与艺术的产物。”无疑得,现阶段的我们向往爱情,向往那一段神圣又美好。但是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的对待爱情呢?这应该是我们在进行一段美好的恋爱前应该好好思索的问题。

爱情虽然说是一种生物程序,但是作为一个在新世纪中成长的新新青年,我们应该理智地对待这一问题。世界万物都有它的两面性,爱情在我看来也是这样的,有利有弊方能凸显事物特性。有句话说得好“爱情让你享受了年轻、美丽、浪漫、激情,也一定要让你面对年老、寂寞、色衰、平淡、冷漠。”当然这是后话了。现在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吧。

大学生恋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正常现象。既不容否定,也不容回避。处理与异性的感情交往,乃至恋爱问题,是每一个青年大学生都会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人生课题。这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尤其是人格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恋爱是两个人人格的深层接触。在此过程中,青年的自我概念受到对方的影响而发展,真正懂得了如何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调整自身缺陷以适应对方。也就是说,经过了恋爱。恋爱对一些个性因素和社会情感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恋爱中两人的深层交往为提高青年交际能力,适应以后的社会打下了基础。难怪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恋爱是青春晚期和成年早期最重要的事件,只有经过了恋爱,人才会真正成熟起来。

大学环境有它的独特性:对大学生来说,它在青年走入社会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个缓冲环境。有了这个缓冲,青年能更从容地完成社会化,更完善地发展自我概念,而不至于感受到从青春中期直接下来落入社会的强大反差和心理不适。由此看来,大学生的恋爱并不是件坏事,它对青年的成熟很有帮助。再加上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已不再是幼稚的少年,文学艺术中歌咏的爱情当然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大学生恋爱的好处当然还有好多,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接下来我们就要谈谈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听到的关于大学生谈恋爱的弊端问题了。大学生谈恋爱会影响心理健康。首先,热恋与婚姻失去配偶等生活大事是在心理紧张量表上分值很高的事件。过度的兴奋和悲痛都会加剧心理紧张。恋爱正是使人时高兴时痛苦的事。处在热恋中的青年会为一些小事而高兴或烦恼。因此恋爱带来高度的心理紧张。恋爱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带来社会问题,这也是产生心理失调的重要因素。如婚前性行为的增加等,造成青年心理负担超重。

热恋中的男女虽然感觉到强烈的心理紧张,但双方的共处和抚慰、爱情的甜蜜又会降低他们的焦虑感。那些遭受恋爱挫折的人就没这么幸运了。失恋的青年会失魂落魄,觉得人生意义不复存在,生活下去只有苦难和折磨,有人甚至走向了绝路。如果没有恰当的心理指导或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失恋对青年的心理打击是很大的。这也是大学生恋爱背后可能导致的种种负面影响。

对于大学生恋爱的各种影响,我们都应该正视它们。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值得一说。

无论是在等待恋爱还是正在恋爱的人,我们都应该正确的认识爱情的本质,处理好现在或未来的恋爱关系。首先我们应该培养爱的能力,包括施爱的能力和接受爱的能力,当然也要有拒绝爱的能力。其次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其中大约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现阶段我们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把是否有利于促进学习作为衡量这份爱情价值的一个重要的、特殊的标准。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把是否有利于促进学习作为衡量这份爱情价值的一个重要的、特殊的标准。学习、恋爱两不误,是新时代完美学校爱情的最高境界。二是处理好恋爱与集体的关系。要把自己放在集体中,时时铭记自己在集体中的任务,不能因恋爱而影响集体。三是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不仅有爱情,还有父母、兄弟、姐妹、同志之爱和对国家、社会之爱。自己的恋爱爱情属于小爱,对社会国家的感情才是大爱。

篇3:浅析对大学生正确恋爱观的培养

运动场上,一对对耳鬓厮磨,互吐甜言蜜语;林荫道中,一双双挽手并肩,相谈人生幸福。仿佛这就是他们两个人的世界,真正地心无旁骛,这就是走进大学校园普遍的情景,似乎与学习的氛围很难相容,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情形在大学校园里不得不称之为司空见惯。一个大学生的第一节恋爱课上,老师如是说:学校不赞成但也不反对谈恋爱。从当今大学生恋爱的趋势来看,女生远远多于男生,而且结果都与初衷相违背,于是发生了一幕幕诸如大学生为情所困,被同学孤立,被老师批评,被恋人抛弃,甚至有了轻生念头的现象。到这里我们不能再以恋爱自由来看待大学生的爱情价值观,不能再由他们用其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他们所谓的幸福。

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疏漏。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礼仪之邦, 五千年的文化长廊中很少正式提及人类的爱情, 倒是一些古诗中常有倾诉衷肠的句子:“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而大部分的教育则是家国大义、人生理想等。更何况是家庭, 自小父母长辈的训诫就是努力学习, 发奋图强,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久而久之, 对于恋爱教育和性心理的启蒙则成了空白, 所以当大学生远离家庭之后, 恋爱早已成为了不可逃避的课题, 他们只能自己摸索, 很容易陷入误区

2.学校教育的欠缺。翻开中国大学生的学习历程, 从小学到初中, 再升至高中, 最后千军万马奔赴考场, 成绩合格方能进入梦寐以求的象牙塔, 为自己搭建一个更高的平台面向生活。他们从前的课本上有文学、自然科学, 单单缺乏心理学, 即使有的学校开设心理课, 面对升学压力的老师和学生不得不蜻蜓点水般一笔带过, 转瞬又是夜雨秋窗, 黄卷枯灯下的莘莘学子。学校不仅是传道授业的场所, 更是锻炼和培养人才的摇篮, 不仅仅只是增长大脑的知识储备, 更要完善学生的做人原则。而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 这些都很遥远。当学生摆脱应试桎梏, 自然长舒一口气。

3.周边不良环境的影响。科技的进步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带给人们效率和方便的同时, 也挟杂着许多糟粕。打开电视, 一部部赞美讴歌青春男女爱情故事的电影, 一档档充满作秀和炫酷的娱乐爱情节目, 一首首作词不当营养不良的爱情歌曲。更别说大学生接触的最平凡的网络了。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 即使是一个健康有为的年轻小伙也难以保证不被其诱惑。

4.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作为教育者, 往往提及学生问题, 总会第一步想到教育体制或者教育环境和教育者自身的不足。可我们不能回避的真理是问题主体就存在着不和谐的思维。前面提过应试教育对于学生而言, 是一种偏向发展, 不能全面塑造一个有志青年。但就国情而言, 应试教育是一种相对公平选拔人才的考场。大学生在踏入大学之前自然有过艰辛和压力。然而, 他们在摆脱这种压力的瞬间, 没能意识到自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松懈不得, 这是一种缺乏自制力的表现。我国大学生的年龄普遍在19~24岁之间, 这是青年性心理由萌动到成熟的时期, 对异性的向往和对性的渴望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而谈恋爱则是接触异性的开始, 故恋爱往往是青年最频繁的话题。笔者从多年的观察发现, 恋爱其实是刺激消费的一种强大外力, 在我所教育的学生之中, 谈恋爱的花费远远超出一个普通学生的正常消费, 这些资金来源大部分就是学生的家庭。谈恋爱的他们大都迷茫空虚, 缺乏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动力, 没有规划, 不知下一步该怎么走。

为了培养大学生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心态,恋爱观的疏导尤为重要。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第一堂恋爱课。在大学生进入校园的时候,给他们上一趟恋爱课,对于这堂课,老师或辅导员应该重视,因为,新生的大学就像一张白纸,他们的大学之路宽阔而分支多。上好这堂课,能有效地规避将来出现的恋爱问题。学校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这门课,必须囊括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让他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位置。

2.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制定大学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它包括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职业规划、爱情规划和生活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无及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从狭义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来看,此阶段主要是职业的准备期,主要目的是在于为未来的就业和事业发展做好准备。客观而言,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至关重要,而能够担此教育重任的人应该具备丰富的职场经验和并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辅导训练。有了规划,大学就不再是一场迷茫朦胧之旅。

3.组织积极向上的活动。在学习的间隙, 老师或班委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有关于大学生恋爱的活动。如, 老师可以请一些有名或者有经验的教授讲师进行一次恋爱讲座, 借以疏导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学生团体或班委可以组织以大学生恋爱为主题的辩论会或班会, 让同学们各抒己见, 这样, 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吐露心声, 同时还能让老师和同学了解他们的恋爱心理, 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可以单独进行引导, 从而减少不正确恋爱观造成的后果和危害。

4.净化周边环境。对周边的不良环境, 学校有必要与相关部门联合, 打击一些违规违法的情色宣传活动,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同时开展相关法律讲座, 让大学生明辨是非, 自觉自主远离不良诱惑。

大学生恋爱不是一个绝对话题, 对于它的讨论永远不会有定论,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 应该与时俱进, 适应时代的发展, 对所存在的现象进行合理分析、合理引导。在教育的改革征程上, 积极探索, 积极提出合理建议, 这样才能让我国的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晓璐.浅析大学生恋爱观教育中的性别缺失[J].广东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7 (2) .

[2]卢红辉.浅谈当前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 2009, (5) .

[3]赵娟.对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和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7) .

[4]吴承越.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恋爱观[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6) .

篇4: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看法

关键词 大学生;逃课;看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有了进入大学进一步学习的机会。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逃课成了大学校园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此现象不仅存在于普通高校中,而且也存在于许多名牌大学中。因此,该现象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了大众传媒、教育界和学术界的一大热点话题。为应对大学生的逃课现象,人们提出了加强对学生、教师进行管理的应对措施。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笔者认为,要解决日趋严重的大学生逃课现象,加强管理固然重要,但对大学生的教育及对高校教师的管理,不应只靠硬梆梆的制度约束,而应根据学生逃课的不同原因,区别对待,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为目的。

一、对学生逃课现象的反思

人们所说的逃课,通常指没有履行请假手续而不上课的行为,即所谓的显性逃课。而现实中,有些人虽然是人在课堂而未学习,形成了隐性逃课。我们将二者均视为逃课行为。

1.显性逃课成因分析

通常人们把学生不正常进入课堂听课的原因归结为3个方面,即学生自身的原因、教师的原因及管理的原因。上述3种原因其实质只有一个——管理制度不严格或执行力不够。不管学生有什么样的心态,不管他有多少逃课的理由,也不管授课教师是否能做到每节课必点名,如果制度严格到逃课需要付出高额代价的程度,估计逃课的人将会大幅减少,毕竟大多数学生希望最终能顺利毕业。如果显性逃课问题解决后演变成隐性逃课,则需进一步探讨解决方式。

2.隐性逃课成因分析

隐性逃课是指学生虽然人在课堂,但并未听课的现象,其具体表现如利用课堂时间写作业、看其他无关书籍、玩手机、互相说话、睡觉等。当管理制度不严时,学生的显性逃课表现得较为显著。如果学校加强管理,学生在制度的压力下不得不来到课堂,然而,很难想象,靠制度被“逼”到课堂上来的学生能够认真听老师讲课。在此情况下,显性逃课便演变成了隐性逃课。隐性逃课现象,难以靠制度加以解决,必须根据其成因采取相应措施,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众所周知,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由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逃课现象也不例外。从内因来看,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同学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学习的主动性,来到大学校园只是为了“混”得一张文凭,60分万岁的思想使其丧失了学习的动力;二是有些同学学习吃力,跟不上进度,听老师讲课如同听“天书”,自己对所学习内容又无兴趣,于是便有了放弃某门课程学习的念头;三是认为老师所讲授内容过于简单,稍微听课便能得其要领,于是便利用上课时间学习些其他课程的内容。从外因来看,一是教师授课水平不高,讲课枯燥乏味而且信息量少,或者是讲课缺少激情,照本宣科,思路不清,表达欠佳等,致使学生丧失上课的积极性;二是课堂上整体的学习氛围不浓,教师又不能积极组织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造成部分学生随波逐流,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三是課程考试内容较为简单,既使上课不认真听讲,在考试前猛抄或复印同学的笔记,“临时抱佛脚”也能过关,体现不出认真听课与不认真听课的区别。

二、教——学矛盾存在的客观性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如果学生们都能回归课堂,用他们渴求知识的目光与教师进行互动,是教师们迫切希望的,也是激励教师认真上好每节课的力量源泉。教师如果能把每一节课都上得精彩,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部分对学习无兴趣的同学引导到课堂上来。但是,课堂上每一位教师所面对的是几十个鲜活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同学,他们学习基础不同,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如果希望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满足每一个同学的需要,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提倡因材施教,但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只能考虑满足大多数同学的需要,因材施教只有在个别辅导时体现。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满足每个同学的需要,每一个同学也不可能对所有的教师都满意就成了一个无法争辩的事实。

三、疏——堵结合,拓宽人才培养思路

教-学矛盾存在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应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面对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逃课现象,应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拓宽人才培养的思路。笔者这里所说的“疏”,是指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允许其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自修,对于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的学生,则可采取允许其转专业的方式,在满足制度要求的情况下,由其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专业进行学习。从管理者的角度讲,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使教师们尽量把课上得精彩些,能把游离于逃课与到课之间的同学以及隐性逃课的同学吸引到课堂上来,以提高教学效果。“堵”是指对于自律性较差的学生,通过制度的约束、考核方式的改革等,“逼迫”其不得不认真对待学习,不得不到课堂上认真听讲。

四、结束语

大学生逃课现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使大学生们都能按要求到课并认真听讲,不发生显性逃课及隐性逃课现象,是教师、学校、家长、社会都希望看到的。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定能使逃课现象有所减少。但在进行疏导及管理的过程中,应加强方式方法的研究,不能使不正常的逃课现象变成正常现象,即避免逃课现象的“合法化”。笔者相信,只要管理者能用心管理,就能化解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达到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

篇5:大学生恋爱的看法及分析

一.爱情的定义

爱情是永恒的话题,人们不惜用最美丽的语言来描绘爱情的永恒和不朽,认为爱情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激励、情绪上的欢愉、生活上的充实,没有爱情的人生是苍白的、消沉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也有人由于看到他人的不幸或自己经历过不幸,对爱情持悲观的态度,认为美好的爱情只是文艺作品中的演绎,而生活中的爱情带给人更多的是痛苦而不是欢愉。因为爱情是大学校园里的热门话题,也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值青春期,从艰辛的高中步入的大学生,没有了学业的重压,没有了父母的管束,没有了老师的叮咛,就如同打开了鸟笼的小鸟,在蔚蓝纯洁的天空中自由飞翔。随着性生理的成熟和性心理的发展,渴望爱情,想谈恋爱已成为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的心理状态。但是,由于大学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的一些因素,许多人在承受学习压力的同时也承受着恋爱与性有关的各类问题的困扰。

研究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正确地认识爱情的本质,处理好恋爱关系,爱情就会给人生带来幸福,否则就可能成为人生不幸的诱因。

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业的感情。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爱情最重要的表现是一个人对爱人无所不尽其心。子曰:爱之,能勿劳乎(爱他/她,能不为他/她操劳吗?)?爱情会给恋爱的双方带来心理的变化。首先是理想化,热恋中的两人会忽略对方的缺点,而夸大对方的优点。理想化可以促使双方相信自己是做了最正确的选择。其次是忍受痛苦。即使被喜欢的人拒绝,这个人也会通过忍受痛苦的方式来使毫无回报的行为正当化。第三是幻想。恋爱中的人会对未来抱有某种幻想,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另外,爱情也会使一个人高度敏感,特别是对对方的行为产生情绪化反应。这不仅带来不安全感,但也伴随着满足感。通过以上特征可以判定爱情的质量。

很多人认为大学生应将重心放在学习上,以学习为主,尽量不要谈恋爱。没错,大学生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增加阅读量与知识储备量以及提高人文内涵。尽管有部分学生谈恋爱影响了学业有的甚至荒废了学业,部分学生没有协调好没有掌控好时间的分配,可并不能否认谈恋爱的作用。大学四年的生活虽说是丰富多彩,可很多时候也是孤独寂寞的,对于这一点上过大学的朋友会明白的。这时谈恋爱可以减少孤独丰富生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学会换位思考与关爱他人、掌握为自己负责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与素质恰恰是走上工作岗位上的需要。因此我们应以辩证的观点看待大学生恋爱。

二、大学生恋爱的利

1.增加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

在恋爱的过程中,少不了甜言蜜语的滋润,而在确认一段爱情之前,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自信,在拥有自信的前提下,对心仪的女孩子进行追求。并且在和异性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自己的交际能力与语言表达。

要有效地提高社交能力、可循两方面入手,一是对社会情境的辨析能力,一是提高对其

他人心理状态的洞察力。所谓对社会情境的辨析能力即为社交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人如果能够对情境间的细微不同之处加以区分,往往更能掌握社交环境的变化而做出合宜的行为,以适应不同性质、千变万化的环境。而洞察别人的心理状态也是社交能力重要的一环。一些人看到别人的行为时,不尝试去了解对方做事时的处境和感受,便马上从别人的行为去判断对方是一个怎样的人。这种重判断而轻了解的取向,是社交能力发展的一大障碍。可是但是本人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发现这两点关键都可以充分的锻炼,因为女孩子是世界上最难以琢磨的动物。

谈恋爱之时呢?谈恋爱就必须得讨好女孩子,所以说,谈恋爱可以开阔思维。

2.可以从中学会关心别人

俗话说,女孩子天生就是要被呵护的,那么,如果当某个女孩子是你的女朋友时,你还不更加的对她进行呵护吗?这一点我们无需过多进行议论。

3.恋爱的练爱作用

感情是双方面的,连上帝都不可能单手拍掌,谈恋爱,首先就是一个过程,无论结果如何,都起码经历过了,因为,谈恋爱绝对能对人进行锻炼。

4.满足生理需求

从生理角度来说,谈恋爱确实可以缓解大学生某方面的需求,这是很明显存在的一点,所以不多进行论述。

5.对新生活环境的适应

从高中升入大学的新生,绝大多数年龄在十七八岁左右,很少有单独外出旅行的经验,而却随着近年来大学新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的增大,对生活环境改变的不适等等因素,促进了大学生恋爱这种现象的发展,“找到另一半”也的确对在生活、学习上有着互相帮助并助于减缓过渡期的不适。

6.有助于促进成熟

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心理、生理的逐渐成熟,大学生有爱与被爱的权利,如何正确地驾驭爱情并且将其转化成人生发展进步的动力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正视的问题。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大学生高尚的审美情绪,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建立起大学生中自尊、自爱、自强的学习榜样,引导学生在恋爱的过程中保持高尚的情趣与文明举止,并明确人生的志向与奋斗目标,用理性地思维方式驾驭自我,在以学业为重的同时,学习以人相处的方式,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恋爱观.

三.大学生谈恋爱的弊端

1..容易迷失自我过分的沉溺于恋爱,荒废学业,会失去自我,失去人生目标。在这一问题上,我们有一个很简单的案例:一名大学生正在上课,突然间手机响了,然后就不顾正在上课匆忙的和老师请假要求离校。后来才知道,他女朋友要他陪了,他必须得去陪他女朋友。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这名男生已经沉溺于恋爱之中而荒废了学业了。

2.经济危机

和女朋友一起,总不能天天只散步吧?因此,谈恋爱在物质方面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而且又是必须的。正所谓谈感情伤钱,要知道你还是学生,你还没有收入,你的学费都是父母亲提供的。你在大学里读书承载着父母的对你的巨大期望,你应该将这种期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如果你把过多的时间放在谈恋爱上就是一种不负责任,不仅仅是对父母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3.与周围朋友有一定的疏远

这里我们有一句很形象也挺幽默的谚语:有了媳妇忘了娘。连娘都忘了,那还有什么不

能忘呢?虽然这只是少部分人的思想,但是这一现象绝对存在。

4.容易受伤

大学生没有足够的经验,可能有错觉,很容易受伤,不好受,影响心情。俗话说:恋爱能享尽人生百味,酸甜苦辣,样样皆有。有甜,就必有苦,所以,只要有恋爱就必然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恋爱会流泪吗?答案是肯定的。无论是你在感动的时候或者伤心的时候,都会流泪,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铁石心肠的人,而恋爱,是最能感人或者伤人的一件事。

5.浪费感情

浪费自己的感情和别人的感情,或者最后还是分手。有些同学在与异性交往中,不能准确区份友谊与爱情两种性质不同的感情体验,给双方平添许多麻烦。或者有些恋人由于家庭,出身,种族,信仰等不同而不能够由恋人变为夫妻,最后难免分手收场。

四.如何正确对待大学生

关于大学生恋爱,只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若处于大学生恋爱中,我们就应尽力扩大正面影响,抑制负面影响。

1.要有正确的爱情观

(1).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

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一般情况下,异性感情的发展是沿着熟人-朋友-好朋友-知己-恋人这一线索发展的,当一个男性成为一个女生心中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角色时,爱情就可能降临。在分享快乐和痛苦、共同成长的过程中,爱情就会产生和发展。

(2).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

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因为学业是大学生价值感的主要支柱。当女大学把爱情视为生命的唯一时,爱情就是一株温室中的花朵,娇弱美丽却经不起任何的打击。当爱情成为女性唯一的存在价值时,她本人就会失去人格的独立和魅力,也很容易失去被爱的理由。

(3).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

理解对方是为个人和对方营造一种轻松和快乐的氛围,没有人追逐爱情只是为了被约束;相互信任是自信的表现,自己都不想信自己值得别人去爱的人,别人会全心全意爱他吗?责任和奉献则意味着个人道德的修养,它是获得崇高的爱情的基础。

2、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1)恋爱言谈要文雅,讲究语言美。

交谈中要诚恳坦率自然,不要为了显示自己而装腔作势,矫揉造作;不能出言不逊,污言秽语,举止粗鲁;相互了解,不要无休止地盘问对方,使对方自尊心受损。否则只会使之厌恶,伤害感情。

(2)恋爱行为要大方。

一般来说,男女双方初次恋爱,在开始时常感到羞涩与紧张,随着交往的增加会逐渐自然与大方。这个时期要注意行为举止的检点。有的人感情冲动,过早地做出亲昵动作,使对方反感,影响感情的正常发展。

(3)亲昵动作要高雅,避免粗俗化。

高雅的亲昵动作发挥爱情的愉悦感和心理效应,而粗俗的亲昵动作往往引起情感分离的消极心理效果,有损于爱情的纯洁与尊严,有损于大学生的形象,同时对旁人也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刺激。

(4)恋爱过程中要平等相待,相敬如宾。

不要拿自身的优点去比较对方的不足,以此炫耀抬高自己,戏弄贬低对方。也不宜想方设法考验对方或摆架子,这些都可能挫伤对方的自尊心,影响双方的感情。

(5)善于控制感情,理智行事。恋爱中引起的性冲动,一方面要注意克制和调节,另一方面要注意转移和升华,参加各种文娱活动,与恋人多谈谈学习和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3、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

(1)迎接爱的能力。

包括施爱的能力和接受爱的能力。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在理智分析之后,要敢于表达、善于表达,这是一种爱的能力。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是个自私自利的人。一个人面对别人的施爱,能及时准确地对爱作出判断,并作出接受、谢绝或再观察的选择,这也是一种爱的能力。缺乏这种能力的人,或是匆忙行事,或是无从把握。大学生要具有迎接爱的能力,就应懂得爱是什么,有健康的恋爱价值观,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适合什么。就应对自己对他人对万事保持敏感和热情,就应主动关心他人,热爱他人。当别人向你表达爱时,能及时准确地对爱的信息作出判断,坦然地作出选择。能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所引起的心理扰乱。

(2)拒绝爱的能力。

自己不愿或不值得接受的爱应有勇气加以拒绝。拒绝爱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在并不希望得到的爱情到来时,要果断,勇敢地说“不”,因为爱情来不得半点勉强和将就。如果优柔寡断或屈服于对方的穷追不舍,发展下去对双方都是不利的。二是要掌握恰当的拒绝方式,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珍重每一份真挚的感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自珍,同时是对一个人道德情操的检验。不顾情面,处理方法简单轻率,甚至恶语相加,结果使对方的感情和自尊心受到伤害,这些做法是很不妥当的。

(3)发展爱的能力,培养爱的责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的力量只能在人类非性欲的爱情素养中存在。他的非性欲的爱情范围愈广,他的性爱也就愈为高尚。”发展爱的能力,并不是非要具体到对某一异性的爱,可以是更广泛意义上的爱。我们的亲人、同学、朋友、祖国和人民,都值得我们去热爱。发展爱的能力,就是要培养无私的品格和奉献精神,要培养善于处理矛盾的能力,有效地化解消除恋爱和家庭生活中的矛盾纠纷,为恋人负责,为社会负责,才能创造出幸福美满的婚恋。

4、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

大学生的恋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而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各种波折是在所难免的。前面所提到的单相思、爱情错觉、失恋等等恋爱心理挫折对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是一种考验。如果承受能力较强,就能较好地应付挫折,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当爱情受挫后,用理智来驾驭感情,通过增强理智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新的追求中确认和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思想水平。

通过适当的情绪调节、宣泄和转移,来减轻痛苦。

人对失恋的应对方式反映了一个人心理成熟水平和恋爱观。一个人能够理智地从失恋中解脱出来,往往会使自己变得成熟起来。

【总结】

在经过以上对恋爱的益处与弊端的分析之后,我们已经可以对大学生恋爱进行一个客观的总结了。

当代大学生对于爱情,从总体上看是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的,能够正确地处理学习、恋

篇6:恋爱对大学生的心理意义

1、恋爱是学习和另一个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

2、恋爱是逐步培养发展爱情的过程;

3、恋爱是自我认识和成长的过程。

文学家莫里哀曾说过一句话:恋爱是一所学校,教我们重新做人!这种美好的情感使人乐于承担责任。爱可以改变人的趣味,升华人的人格,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新生。健康和不健康的恋爱

心理学家根据恋爱中对爱情的追求,进一步把爱情分为健康和不健康的两大类。健康的爱情表现在:

1、不痴情过分,不咄咄逼人,不显示自己的爱情占有欲,能够充分尊重对方;

2、将爱情膈腧对方比向对方索取爱情更使自己欢欣,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

3、是彼此独立的个性的结合。不健康的爱情表现在:

1、过高的评价对方,将对方的人格理想化;

2、过于痴情,一味的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

3、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

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健康的恋爱行为

1、恋爱言谈要文雅,讲究语言美。交谈中要诚恳坦率自然,不能出言不逊,污言秽语,举止粗鲁,使对方自尊心受损。

2、恋爱行为要大方。要注意行为举止的检点,不要过早地做出过分亲昵动作,是对方反感,影响感情的正常发展。

3、亲昵动作要高雅,避免粗俗化。高雅的亲昵动作发挥爱情的愉悦感和心理效应,而粗俗的亲昵动作往往引起情感分离的消极心理效果,有损于爱情的纯洁与尊严,有损于大学生的形象,同时对旁人也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刺激。

4、恋爱过程中要平等相待,相敬如宾。不要拿自身的优点去比较对方的不足,以此炫耀抬高自己,戏弄贬低对方。

5、善于控制感情,理智行事。恋爱中引起的性冲动,一方面要注意克制和调节,另一方面要注意转移和升华,参加各种文娱活动,多谈谈学习,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如何走出失恋阴影

失恋后在一段时间一般都会出现情感挫折反应,这是正常现象。但如果长期摆脱不了“情感危机”,或对恋爱失去信心,放弃对爱情的追求;或一蹶不振,沉沦自弃,悲观厌世;或视对方如仇人,肆意诽谤,甚至做出极端行为伤害对方,那就应该及时进行心态调整,及早走出心理阴影。

失恋后的心理调适可以有以下几方面:

1、倾吐:可以找一个可以交心的对象,将烦恼和苦闷倾诉出来,并听听他们的劝慰和评说,也可以用书面文字,如日记或书信把自己的苦闷记录下来,释放自己的苦恼并寻得心里安慰和寄托。

2、移情:及时适当的把情感转移到失恋对象以外的人、事、物上。与同性朋友发展更亲密的关系,交流思想,倾吐苦闷,寻求开导和安慰;积极参加各种娱乐活动,释解苦闷,陶冶性情;投身到大自然中去。

3、疏通:即借助理智来获得解脱。爱情是以互爱为前提的,不可因一厢情愿而强行反向思维,多想对方的不是,分析自己的优势,鼓足勇气,迎接新的生活。可以这样设想:失恋固然是失去了一次机会,然而让你进入了另一个充满机会的世界。正如海伦·凯勒所言:“一扇幸福之门对你关闭的同时。另一扇幸福之门却在你面前敞开了。”

篇7:我对大学生的看法

大学生是社会中最鸡肋的人。原因有四:

一、他们还没有学会谋生的本事,吃喝住行都像吸血虫般吸附着父母。

二、在大学里学会了“安乐死”,沉寂在自己虚构的世界中,不能自拔。

三、他们中绝大部分人还没有意识到或者已经意识到社会的残酷竞争,但是还是像学鸵鸟,自我催眠,临近毕业,就像被逼上“梁山”。

四、不会关心父母,只知一味索取,属于最没“良心”的一群人。

如是乃如此。

小孩是父母的开心果。成年人,有工作,对社会、对家,都有贡献。老人,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他们有着宝贵的社会经验,教导晚辈。故大学生乃最鸡肋之人。如是如此皆由此——中国大学之风。

此风不正,久矣。观其表如金,其内实破絮也。

大学生,每个都是经历了初中、高中牢狱式管理,到了大学,就像脱缰的野马,开始变的消极、散漫。怪不得大学生,这个是中国的教育制度问题。平时上课,几乎没有作业,也没有压力,他们把焦点放到了网络上。网络是个好东西,足不出户,晓万家事。于是,沉迷了,不可自拔了,学业荒废了。每天都从一个教室跑到另一个教室,累得慌,但是场面的似涨潮那般壮观,每个人都很勤奋的样子匆匆赶赴下一站,其实一坐下就是手机、小说、睡觉,有觉悟一点的还会往前挪挪他们的“麦当劳”,还有那些越坐越没影。重要的课还会认真的记记笔记,无关紧要的,一边闪,逃的逃,睡觉的睡觉,看小说的看小说,听音乐的听音乐。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面对这种状况,有些老师竟然还能气定神闲、云淡风轻的讲下去,委实令人折服。

老师和大学生,只要有一方不满,我们就能改变这种状况。可是老师只是授课,只对好学的大学生解惑,其他的不在乎你听不听,大学生见老师不管,也是乐得轻松自在,自个玩自个的。人啊,都有一些通病,喜欢轻松安逸,可这是前途换来的,还是有保质期的安逸。大学生不知道?知道的,可是还是这样。

篇8: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看法的调研报告

一网络对大学生恋爱婚姻道德的影响

由于网络信息资源良莠不齐、网络文化特性优劣并存, 网络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平台。网络“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 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 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2]网络的两面性使得网络对大学生的恋爱婚姻道德具有双重作用, 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又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一) 积极影响

1网络的平等性有利于大学生在恋爱婚姻中尊重人格平等

网络具有平等性的特征。首先, 网络主体关系是平等的。传统的交往环境中大学生的恋爱婚姻交往容易受身份、地位、财产等世俗关系的影响。但在网络社会里, 网络主体的现实条件被隐没, 所有人都以符号形式出现并具有平等的网民身份、享有同等的网络权利。其次, 网络交流是平行的。网络信息的传播在统一的平面上进行, 网民以相互平行、交互的方式开展交流。这种交流是无中心的、无领导的, 不必担忧现实利益关系的冲突, 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交往对象、自由表达意见, 人与人之间趋于平等。大学生喜欢网络的平等性, 也容易受网络社会这种平等意识的熏陶, 从而确立平等的人格。网络的平等意识渗透到大学生的爱情婚姻生活中, 能消解他们传统的等级意识与世俗观念, 使之建立起恋爱婚姻中的平等价值观并尊重对方的独立性、认可双方的平等, 从而更自由地进行恋爱与确立婚姻。

2网络的互动性有利于大学生在恋爱婚姻中产生积极主动和独立自主的主体意识, 并拓展社会化范围

网络互动的群体环境有利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不同于传统的单向交往方式, 网络的交往是互动的双向或多向方式, 在这个互动的系统中, 大学生不再是单向的被动接受者, 他们享有足够的自由权参与互动并获得话语主动权, 其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由此被激发。另外, 面对网络平台的丰富信息和不同观点, 大学生可以进行自由选择和自主评判, 其独立判断能力和认知能力得到锤炼、独立自主的主体性意识不断增强。网络上形成的主体意识延展到现实恋爱婚姻生活中, 他们会更自由地扩展感情交往范围并为自己的恋爱婚姻关系发展进行独立的判断与选择, 从而更好地把握和处置恋爱问题、妥善协调好婚姻关系。

网络互动的群体环境也有利于大学生拓展社会化范围。网络能帮助大学生扩大交往范围, 还有利于大学生深化交往程度。因为网络的隐匿性和平等性破除了人际交往中的现实顾虑和面对面交往的尴尬, 使人更容易相互信任, 将交往升华到较高的层次。通过网络方式拓宽社会化范围, 还使大学生丰富了人生、积累了更多社会知识并强化了包容意识和开放精神。这有利于大学生拓宽现实中的爱情婚姻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 有的大学生就会把网络中的人际交往延伸到现实生活中。

(二) 消极影响

1网络文化的多元化导致大学生的恋爱婚姻道德价值取向更加混乱

网络的开放性使网络装载着大量的信息资源, 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访问任何资源。这些信息资源不但数量巨大, 而且体现了千姿百态甚至相互冲突的各种价值观。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其心理发展还不成熟, 辨别是非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面对着如此多元化的价值观, 大学生常常感到困惑、无所适从。网络上关于爱情、婚姻方面的信息和道德观念十分丰富, 其中不乏一些带有偏见的、极端的、错误的思想观念, 如“一夜情”、“闪婚”、“丁克家庭”等思潮就在网络上流行一时。大学生容易受其迷惑, 从而造成价值取向的混乱, 尤其是一些低俗错误的内容毒害着青年人的身心健康并让其难以摆脱。

2网络的匿名性使得大学生的恋爱婚姻责任感更加薄弱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 传统的基于公共利益、公共舆论等形成的伦理道德以及法律制度难以起作用。并且在网络平台上交往双方不存在确定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 又没有他人在场的压力, 网民的言语行为大多不需要承担责任和义务, 其道德责任感更易弱化。正是因为网络中的恋爱、婚姻可以不负责任, 某些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平台发展恋爱婚姻关系。其次, 网络交往实际上是一种人机交往, 有的大学生成天面对着冷冰冰的计算机, 容易减低其主观感受, 看不到自己言行带给别人的影响, 导致忽视自身行为的后果、减少对别人的道德关怀, 从而降低了交往的责任感。所以某些大学生在网恋中无所顾忌地诱骗对方还不以为然。另外, 网络上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也冲击着大学生的责任感, 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主张自由主义, 缺乏社会责任感。网络弱化了大学生对现实爱情婚姻的忠诚度和责任感, 一些大学生由此以“无所谓”的态度对待情感游戏、婚前同居、婚外恋等问题。

3网络的虚拟性导致大学生的恋爱婚姻道德行为失范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 大学生可以更无所顾忌地浏览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加上大学生在生理上正趋向成熟, 对异性充满好奇, 但又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有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激情。由此造成一些大学生的恋爱婚姻道德行为失范, 出现粗俗放纵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如在公共场所行为不雅、婚前性行为、插足别人婚姻等, 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网络的虚拟环境, 不用顾及收入、房子、社会地位等现实问题以及网络的虚幻美, 大学生很容易投入到网恋和网婚中。正常的网恋行为是可以接受的, 但大学生中出现了很多扭曲的网恋和网婚行为。有人将仅存于网络平台的网婚视为现实难以自拔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有人在仅限于网络平台交往的网恋中欺骗对方, 这都将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

二网络对大学生恋爱婚姻道德的影响机制

从伦理道德角度看, 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是道德主体形成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平台、交流平台, 也主要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方面影响了大学生的恋爱婚姻道德。

一是从道德认知方面看, 道德认知是影响大学生恋爱婚姻道德的源头。网络作为一种非传统的、独特的道德认知源, 既发展了大学生的恋爱婚姻道德认知能力, 又有弱化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倾向。

网络开拓了大学生的恋爱婚姻道德视野并发展其道德认知能力。在现实社会环境中, 受时间、空间、信息传播条件等的限制, 家庭和学校是大学生最重要的认知来源。网络则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资源, 并且网络的多元性、及时性、自由性等满足了大学生求新的道德认知需求。网络上关于恋爱、婚姻的复杂道德现象会不断激发着他们新的道德认知需求, 从而不断拓展其道德视野。网络中不断涌现的诸如网恋、网婚等新的道德认知源与道德情境还让大学生学会进行理性的道德评价, 从而锤炼其道德认知能力。

网络也有弱化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倾向。现实社会中一定的年龄阶段接受相应的道德教育, 大学生在上大学前从学校和家庭所获得的道德认知是比较单一的。但网络信息资源打破了传统道德认知的阶段性、循序性特点, 年轻的大学生面临诸多并不适合其年龄阶段的道德观念判断, 可能难以适从。并且家庭、学校、现实社会对大学生进行的恋爱婚姻道德教育, 大多经过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的筛选, 网络信息则不经过社会道德规范的过滤, 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冲击着青年人的道德认知能力。例如, 过多在网络上浏览黄色、暴力内容的人就容易对传统的恋爱婚姻伦理道德规范产生怀疑。

二是从道德情感方面看, 道德情感是影响大学生恋爱婚姻道德的内在动力。网络既释放了大学生的道德情感, 又导致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冷漠。

在现实社会中面对道德评判时, 大学生因道德规范、社会舆论等的压力以及“面子”、“自尊”等的约束, 其自豪感、尊严感、羞愧感、内疚感等道德情感往往会受到一定控制而难以真实表达。网络宽松的“虚拟环境”则易唤起道德情感共鸣, 让大学生能够更真实地表达道德观念、更自由地做出道德选择。另外, 网络平台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等道德情感的需求, 因此他们在道德情感上比较认可网络交往。大学生更喜欢借助网络来解答恋爱婚姻中的困惑、解除恋爱婚姻中的矛盾和问题。

如果大学生过于依赖网络, 则容易导致对现实爱情婚姻的道德情感冷漠。由于迷恋网络, 一些大学生疏远了身边的恋人和家人, 以情感为纽带的现实交往关系被冰冷的人机关系所代替, 具有亲和性的恋爱婚姻交往大大减少, 甚至把活生生的人看成只是虚幻的机器、符号、图像等, 其道德情感趋于冷漠化。而且网络的匿名性、虚拟性等特征也容易造成大学生失去对恋爱婚姻的道德关怀和道德评判, 从而丧失责任感、善恶感、正义感等。网络所导致的道德情感冷漠表现在恋爱婚姻生活中, 就是缺少真正的感情交流与沟通, 用网络来掩盖和回避现实的恋爱婚姻矛盾, 使得爱情婚姻情感疏离。

三是从道德意志方面看, 道德意志是影响大学生爱情婚姻伦理道德的调节器。网络道德标准的多元化和网络道德评判的弱化容易摧毁大学生的道德意志。

网络关于恋爱、婚姻和家庭的道德标准表现出多元化。由于网络文化的多元性、难以控制性等特点, 网络道德评判标准常常处于模糊、不稳定的状态。网络上对爱情、婚姻和家庭等就存在多重道德标准和多种不同的道德情景, 这容易摧毁大学生的道德意志。例如对于婚前性行为, 网络上的道德标准多样、网络评判不一, 这容易造成大学生道德意识混乱。

网络上道德评判也趋于弱化。由于网络拒绝权威、推崇自由主义, 网民的道德评判意识随之降低。网络主体的匿名状态, 也使得网络道德评判缺乏实际的评判对象。另外, 由于缺乏有效的网络道德制裁方法, 造成网络道德评判效果较弱。网络评判的弱化势必摧毁爱上网的大学生的道德意志, 使得他们的道德自控力降低、道德警惕性放松。现实世界中道德规范所不容忍的一些行为, 在网络上不会受到谴责而成为无所谓的事情。例如, 常见的在网络上骂人、欺骗、浏览色情网页等, 很多大学生并不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 更不用说为此进行道德斗争了。大学生在网络上薄弱的道德观念和不良的言行习惯也会带到现实恋爱婚姻生活中, 甚至混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

三网络环境下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恋爱婚姻道德教育的对策

人是网络社会的主体, 网络对大学生有何影响关键在于大学生的主体素质。网络影响下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恋爱婚姻道德教育, 不应禁绝大学生使用网络, 而应采取“积极发展, 加强管理, 趋利避害, 为我所用”的网络方针。[3]即一方面大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03 23力利用和发展网络、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一方面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尽量避免其消极作用。最重要的还是要强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体意识, 以提高其道德认知能力、培养其道德情感并提高其道德自律性。

1在道德认知方面, 强化正确的、稳定的爱情婚姻伦理道德的引导

首先, 学校要主动扩展能传导正确恋爱婚姻道德观的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是影响大学生恋爱婚姻道德认知的首要因素。针对网络环境加强对大学生的恋爱婚姻道德教育, 学校应主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恋爱婚姻信息资源, 与政府、主流媒体等一起成为网络社会主流信息源的高地。一方面, 学校要积极构建网站、建立各种网络平台, 主动发布有关恋爱婚姻的信息资源。对于校园内或社会上有关恋爱婚姻的热点信息, 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学校都应客观公正的公布, 让大学生可以通过正常的渠道了解信息。即使是对于有争议的信息源, 也应通过正规渠道进行公布。如果遮遮掩掩, 反而让学生更想一探究竟而又不得其解, 甚至促使他们通过非法渠道获取错误的信息和观点, 其效果适得其反。另一方面, 学校要努力地在网络上提倡主旋律的引导、突出中国社会恋爱婚姻的核心价值观。要让大学生明确懂得什么样的恋爱婚姻观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恋爱婚姻观是不正确的, 这是学生建立正确道德认知的前提条件。为此, 学校首先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形式向大学生弘扬正确的爱情婚姻伦理道德观念。另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本身提倡主旋律的恋爱婚姻价值观。学校不但要主动发布信息, 而且在信息源内容上要积极渗透主流文化的恋爱婚姻价值观, 在信息源表现形式方面则要尽量采取潜移默化的形式进行引导, 切忌生搬硬套。例如, 可以把正确的恋爱婚姻观渗透到新闻、论坛、游戏、网络语言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学校在发布信息时一定要增加信息源的生动性和特色性、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情感发展特点、满足其情感交流和社会交往等需要, 以此吸引大学生的关注从而才能对其进行教育。

其次, 学校应加强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先要注重制度建设, 高校应该制定有关学生与网络的专项制度或校规校纪, 要求大学生予以遵守、遏制其不良道德与行为的发生。校园网是学生常用的网络, 学校应建立专门的机构与队伍, 加强对校园网文化内容的建设与管理。另外, 学生大多在寝室上网。学校一方面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延伸到寝室, 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另一方面, 对于学生寝室范围的网络系统应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必要的监督与管理, 要禁止网络欺骗、网络谩骂等错误行为并屏蔽网络传播的色情、暴力和反动信息等内容。

2在道德情感方面, 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要

通过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要, 可以引导大学生既认可网络交往, 又重视现实情感。一方面学校教育要肯定网络对大学生恋爱婚姻发展的积极作用, 认可大学生的上网活动。另一方面, 也要防止大学生过度依赖网络。大学生喜欢上网, 是因为网络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如果现实能满

24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03足大学生自身的内在需要, 那么大学生就能融入现实生活和现实情感, 从而摆脱对网络的一味依赖。要满足大学生的需要, 首先要了解大学生有什么需要。为此学校教育者应与学生平等相待,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知晓和关注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需求等。其次, 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尽量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要。网络满足了大学生追求独立、自由、平等、个性等道德情感的需求, 这是其道德情感上认可网络交往的重要理由。因此, 在现实生活中学校首先要尊重学生在恋爱婚姻方面的真实意见和自主权利, 不干涉学生的恋爱婚姻生活, 满足学生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需要。另外,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在社会交往、情感交流、表现自我、表达意见等方面有较强烈的现实需要, 学校应提供各种平台、举办各种活动等予以满足。学校还要及时帮助大学生解决恋爱婚姻中的现实问题, 如人际交往障碍问题、失恋问题、恋爱行为失范问题等。另外, 学校教育者应吸取网络的无中心和交互性特征, 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灌输为主的思想教育模式, 采取平等式的、交互式的思想教育方式。

3在道德意志方面, 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性

由于网络道德监管困难, 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十分重要。要养成道德自律意识, 就要引导大学生建立道德信念和道德内省机制, 唤起道德责任感, 这是网络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大学生的个体意识处于逐步形成时期, 其逆反心理强烈, 竭力希望摆脱教师和家长的管束。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恋爱婚姻道德教育, 就不能把恋爱婚姻道德强加于他们, 而要通过引导将道德规范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内在需要。为此学校、家庭要创设各种机会和平台, 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接触开放复杂的社会环境, 提供机会让他们在各种不同道德准则中学会进行道德判断和做出道德选择, 从而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另外, 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唤起大学生对恋爱婚姻的美好向往和快乐的情绪情感体验。另外, 学校要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尤其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恋爱婚姻道德教育时, 要专门针对有关网络恋爱婚姻道德开设课程、进行专题讨论等, 提醒学生不要涉足不良网站、不要浏览不良内容。要多运用学生中的某些恋爱婚姻的典型事例和社会中相关的热点事件, 引导大学生参与讨论、发表看法, 以此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让学生学会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从而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粗俗放纵的恋爱婚姻行为以及低级庸俗、淫秽暴力等内容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300http://www.cnnic.net.cn/dtygg/dtgg/201201/W020120116337628870651.pdf, 2012-01-16

[2]中央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 2004-3-23.

上一篇:我县水利工程反腐工作调研报告下一篇: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2012新会员军训期间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