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学大纲

2024-07-12

小班数学教学大纲(精选11篇)

篇1:小班数学教学大纲

《水果接龙》是主题《夏天真快乐》里面的一节数学游戏活动,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学习观察、操作,将相同的水果图案头尾相接;理解接龙游戏的规则,能按照要求自主地进行接龙游戏;体验在数学活动中操作的乐趣。

对于这次活动,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在第一环节中,我以谈话的形式激发了幼儿兴趣,当我出示各种水果图片时,幼儿能很快说出水果的名称,在这一环节中,进一步让幼儿熟悉了常见水果的名称以及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第二环节中,我用拟人的手法,告诉幼儿水果宝宝想要找和自己长得一样的水果宝宝做好朋友。通过让幼儿扮演水果宝宝,来寻找好朋友这样一个游戏,为后面幼儿能更好地理解水果接龙游戏的规则做铺垫。这个环节,幼儿表现得很棒。

在活动时,我发现大部分幼儿能理解水果接龙游戏的规则,并按照规则自主地进行接龙。有一小部分幼儿似乎不能完全理解水果接龙游戏的规则,当他们在接龙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我及时给予引导。这样就能帮助他们更好、更快的掌握水果接龙游戏的方法。

总体来说,这个数学活动具有游戏性质,所以孩子们非常有兴趣。游戏过程也很简单,幼儿操作方便。水果也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东西,所以整个活动下来,幼儿情绪高涨,考虑到在操作时由于卡片较多,幼儿坐的比较拥挤,所以幼儿之间的卡片容易混淆在一起,在玩水果接龙时有的幼儿就找不到卡片去接了,这样游戏就玩不下去了。所以在幼儿游戏时,我给幼儿每人一张操作纸板,让幼儿在纸板上进行水果接龙活动,这样可以避免这种混乱的现象,活动后收拾材料也比较方便。为了丰富本主题的区域材料,我把《水果接龙》的游戏材料投放到区角中,方便幼儿去探索,进一步巩固了幼儿对于《水果接龙》游戏的认识。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认识到,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在教学活动中要反复研究教案,不断深入,全面考虑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游戏的乐趣。

篇2:小班数学教学大纲

上半学期

1颜色排序并分类 如:红色的苹果和红色的积木放在一起。“小朋友们你们看什么是红色的,把它们找出来放在一起”

2图形排序并分类 如:小朋友你们知道哪些是圆形,哪些是三角形吗?那么请将它们找出来将圆形和圆形放在一起,三角形与三角形放在一起。如上小朋友可将颜色与图形任意排序,教师做指导。序数-----表示集合元素所排位置,用自然数表示食物排列的次序。

学习5以内的序数,理解序数的含义,理解序数词(第一 第二)正确的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如 香蕉 苹果 橘子 葡萄(可以说 香蕉在第一位或第一位是香蕉)

(数序既自然数的顺序’指的是每个自然数列中的位置以及与相邻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4唱数 正数1至10,并倒数10至1.点数实物1至10(从左向右点数)

5实物与数字相对应,了解数的概念。数的组成(形成)1、2、3、4、5、6、7、8、9、10(知道1个添上1形成另一个新数)

6认识 高矮 粗细 长短 大小 胖瘦

7学习高矮 粗细 长短 大小 胖瘦的排序

如“由大到小排列 ”“高到矮排列”“由长到短排列”等。

8分类 如:长的积木与长的积木放在一起,短的积木与 短的积木放在一起。9多种排序与分类:

按颜色分类

按图形分类

按特征分类(蔬菜 水果 工具 玩具。。。)如A黄色的食物 与黄色的积木放到一起,B积木与积木放在一起。食物与食物放在一起。

C将三角形的物体放在一起,如三明治

三角形积木

三角形的盘子 D将三角形大的物体放在一起,将三角形小的物体放在一起。

E将三角形红色大的能吃的物体放在一起,10知道

上面

下面

前面

后面

今天

明天。11思维益智题

下半学期

1各种不同特征的实物将其排序和分类。(1至5种)如:

A红色的苹果 红色的积木 红色的盘子 黄色的香蕉

黄色的小球

换色的手

套………(即有排序又有分类)B红色三角形的积木 红色圆形的积木

蓝色三角形

蓝色圆形 黄色三角形 黄色圆

形(颜色 与图形排序并分类)

2唱数

正数1至50 倒数50至1 3 10以内直加直简

如:1+1=2 2-1=1

8-4=4

等 4 10以内填数

5认识轻重

薄厚

篇3:小班数学教学大纲

一、“主导”与“主体”的协作共进

素质化教育强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课堂教学的员、资料员、汇报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汇报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二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三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学困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四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会慢慢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更有利于促进教学。

三、注重把握几个环节

要切实做到合作教学,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收集。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掌握用什么工具,并通过什么途径,收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二是表达。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三是讨论。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组织者、协调者和指导者,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都要围绕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情况来科学地开展。小班化教学模式中班级学生数量少,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更多的发言机会和表现时间,也有利于互助合作和分组讨论学习模式的开展。初中数学教材中包含很多需要学生发散思维深入思考的问题,非常适合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互动探究。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所提供的有利条件,为学生的课堂互动和讨论发言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更加直接和频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二、培养兴趣,利用兴趣

古语有云:“教必有趣,以趣促学。”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强调:“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兴趣是动力的不竭源泉,一旦学生对某一事物萌生兴趣,就会主动积极地采取学习和求索的行动,进行活跃的思维活动,相应的也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利用兴趣策略来实施教学永远都不会过时。小班化教学不仅为教师培养和发掘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不轻易放弃一个方案或想法,不迷信权威。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四是倾听。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倾听也是一种学习方式。要学会倾听老师的提问,同学的发言;要倾听操作要点,也要倾听小组分工要求;要倾听表扬之词,也要听得进批评之言,从而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四、注重教学问题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是由问题引发的。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将教学中的重、难点演绎成问题提出。引起讨论的问题就要切实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当然,问题还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跳一跳能够摘下的果子”。

一是矛盾型问题。即问题揭示教材中知识之间的矛盾之处,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二是假设型问题。即要求学生以已知的内容为前提进行猜测、推断。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猜测分数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性质,在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合作探究。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容易将学生置于一种非得思考的问题情境中,因此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便会思绪飞扬。

三是发散型问题。即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以探求问题的多种答案。如在总复习时出示:“用50克盐配成浓度为1∶25的盐水,需水多少克?”让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用多种方法解答。由于这类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奇妙的信息技术,生动的数学教学

谢阿完

(南安市金淘中心小学,福建南安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是当今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巧妙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重组教学资源、呈现教学内容,能有效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成效,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谱写新的篇章。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教学有效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为此,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走进了日常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它以新颖独特的方式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极大的便利,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那么,如何自如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我就此谈谈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感知事物、追求新知、发展思维的强大内驱力,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著名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最初的教学充满了形象、色彩、提供了可能,而且便于教师探索和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初中几何图形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观察事物的立体感和空间的想象感,对于一些空间感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入几何实验,将知识的讲述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实际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为出发点,以期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来,并在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和快乐。在兴趣的带动下,学生会自觉地进行创造性地学习,独立地探索和思考,不仅能提高学习的成绩,自身的发散性思维也将得到培养。

三、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因为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教育背景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若要找到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就必须承认学生的差异并尊重、鼓励其差异性,进行有个性的教育。德国哲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曾说:“世界上绝无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教学课堂上也不会出现个性完全相同的两名学生,教师应看到并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客观存在,并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面向全体的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发展,这才是实施小班化教学的目的。不同的学生在初中数学课程学习方面具有不同的接受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和分析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分层和归类,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采用“同步教,异步学”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学习的个别指导,努力探索更多的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效果的强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运用激励机制,自信教学

俗话说:“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每一个人都希望得

声音,总之,能被儿童感官所接受,这时,我们所讲授的知识就容易被儿童所接受,并能顺利走进儿童奇妙的思维世界。”

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获得持久的学习动力,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例如:例如教学一年级的《统计》时,我模仿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课件设计教学情境“羊村摘水果比赛”,鲜艳的画面、可爱的卡通小羊顿时引起了惊呼,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二、重组资源,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直观形象、生动逼真的声画资源,又能诱发愉快的学习情感。在教学中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启迪思维,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止为鲜活,优化教学过程,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帮助学生内化新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让枯燥的数字计算变得生动有趣

计算是贯穿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主线。但是大量的口算、笔算练习容易导致小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教师可以借助幻灯、投影、录音、电脑等现代媒体,将枯燥的数字计算训练重组成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如“走迷宫”、“拔萝卜”等,还可以借助电脑进行语音评价:“你全做对啦!”“你算得比昨天快哦!”等等。从而让简单枯燥的口算、笔算训练富有乐趣。学生在玩中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而且一个人在得到表扬和鼓励后表现出的能力比没有得到表扬和鼓励时的能力超出几倍。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意运用激励机制,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得到满足和自信,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和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促使他们积极投身于数学的学习和探索中,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成绩。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激励教学运用可以是多方面的,例如,在进行一些比较有难度的数学问题探究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发言,鼓励学生大胆地展开思维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在求解一些数学几何题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证明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采用不同的方式,拓宽解题思路;初中数学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班级中定会有感觉吃力的学困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数学学习中的点滴进步,抓住时机进行及时的表扬,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等等。通过激励机制,学生能真正体会到自己学习主人的地位,踊跃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强化学习效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小班化教学模式是素质化教育的一种变革,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塑造更多的具有个性化特点和专长的综合素质人才,但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和探索,不断地转变教育理念,将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手段运用于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策略,让小班化教学成为助力优质教育的引擎。

参考文献

[1]陈安福.中学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2]田文慧.发挥小班化教学的功能优势[J].当代教育科学,2009,(06).

篇4: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谈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也有幸加入了这一批课改实验之路,这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我对小班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新教材无论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呈现形式,处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我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时,设计教学环节中始终把它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以课堂为主阵地;,学生小组合作,媒体播放为辅,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合作学习能力。下面是我在教学实验中的几点体会。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間看,接着媒体播放,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

例如,在教学“数一数”时,一幅幅生动美丽的校园图在媒体中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马上被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色彩及热闹场面吸引住了,非常高兴,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这时我不急于把问题提出来,牵制学生的注意力,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随意看自己想要看的,还可以说说图上有什么。当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我再提出要求: “这里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图上画的是什么?各有什么?你们找一找。”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把兴趣引到数学上,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提的问题上,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观察,小组交流我再适时地指导观察方法,有意引导他们按顺序观察。很快就找到了从数量“1”到数量“10”所表示的物体,如“1位老师”,“1面红旗”、“2位小朋友跳绳”“3位同学踢足球”“4个垃圾桶”等等。这样分两个阶段进行观察,先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再按要求深入观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随着知识点的增多,对观察的要求逐步提高,使他们的观察渐渐地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局部到整体,学会了观察的方法。

二、利用媒体图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图启发学生说,首先我鼓励每一位学生试说,并且不作统一要求,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各抒己见把自己所观察到的说出来,接着全班交流,这样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进了一步。

例如:在教学课本中的“比大小”时,我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先观察并说说图中画的有什么?学生观察了一下,很快就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图上画有猴子和一些水果。”还有的说:“图上有3只猴子和4个梨、3个桃、2个香蕉。”对这些同学的回答,我都给予肯定。然后我再单独出示3个猴子和3个桃,我问:“谁多谁少?”学生齐口说:“一样多”。我再说:“谁能把话说得完整一些?”生答:“猴子和桃子一样多。”这时,我又出示3个猴子和2个香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说:“猴子多,香蕉少。”最后,我再出示3个猴子和4个梨,学生马上说:“猴子少,梨多。”这时,我又问:“刚才你们说猴子多,现在又说猴子少,到底猴子是多还是少呢?猴子、香蕉、梨这三种水果比较,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最多?谁最少?这句话怎样说合适?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下。”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讨论时各自都发表意见,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机会。然后,各组代表汇报:“猴子比香蕉多,香蕉比猴子少;猴子比梨少,梨比猴子多;梨最多,香蕉最少。”学生发言很热烈,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很高。

这样一节课下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明确了物体的大小多少是从比较中得到的,又让学生把图的内容说得连贯、完整、具体,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播放媒体创设学习情境,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形式。我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自始至终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入课题,创设操作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例如:在教学“7的组成”时,我先让学生拿出7根小棒,再让学生把这7根小棒分成两堆。师:“你有几种分法?你是怎样分的?”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很快学生马上就得出不同种分法,有的说“我把7分成1和6;2和5;3和4;4和3;5和2;6和1。”就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很快就得出了7的组成。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

四、发挥小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分类”第二课时,“按不同标准来分”时,我让学生以4人一组的形式学习,每个人把自己文具盒里的铅笔都拿出来,集中在一起,摆放在桌子上,组内先观察,再讨论,最后动手把自己认为一样的分在一起。分完后,我又请每一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汇报:你们组是怎样分的?按什么标准分的?想了几种分法?经过讨论交流,学生们想出了十几种不同的方法。如:1. 按铅笔的颜色分;2. 按铅笔的长短分;3. 按铅笔中有没有橡皮头分;4. 按铅笔有没有削过分;……学生分铅笔的方法之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也确实让我惊叹。

这样教学,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路得以开拓,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篇5:小班数学《种花》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借助可触摸到、体验到的面泥开展有趣的操作活动,非常适于农村幼儿园,也得利于改变单一的、封闭式的课堂教育形式。为此,将底结构活动中制作的面泥小花进行拓展,有效开展高结构活动能使幼儿的学习兴趣递增,不同的新经验得到提升。本次活动“种花”就是将材料进行拓展,使幼儿在数的情景操作中尝试运用AB模式进行排序。

在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问题情景层层层入的方式,如一开始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小花园中问:“你觉得小花园怎么样?是谁飞来了,咦,怎么又飞走了?” 就将幼儿对春天的各种感受进行了大胆的表达,帮助幼儿整合了各种春天的经验。

之后在师幼讨论中:“你们知道蝴蝶姑娘最喜欢怎么样的花园?”很好的激起了幼儿对有规律种花的想法与兴趣。再通过个别幼儿对操作材料的示范与讲解,使每位幼儿清晰、正确地了解了有规律种花的要点,再后幼儿在自主选择教师提供的各种材料互动中(平日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塑造的各种小花及人手一份的模式卡、小花盆等),充分给予了每位幼儿大量实践操作的机会。同时,幼儿在运用AB模式排序帮助蝴蝶建造花园的程中又提升了按颜色、按大小、种类种花的方法,从而使幼儿在游戏情景中自主探索、实践应用中达成活动目标。在最后的环节中,幼儿自由地在唱唱跳跳中表现出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也使活动达到了高潮,并且帮助幼儿获得了各种能力的发展。

篇6:小班数学教学反思

在环境创设和材料准备方面:将原有的教材进行了调整,一方面将教材中小白兔和小黑兔的家以及铺了一半的小路创设成故事情境;另一方面将剩下的小黑兔部分裁下来并将粘贴式改为插入式,便于幼儿随时调整自己的操作,操作材料——小蘑菇,则根据幼儿的能力分为两种、三种、四种颜色,以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发展。

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小兔们的家”观察小白兔和小灰兔家的小路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然后按照规律帮助小白兔和小黑兔把小路铺完整。这一环节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又使幼儿原有的排序经验得以巩固,为下一环节的自由排序做好铺垫。在学习排序的过程中就体现了幼儿操作在前,老师总结提升在后的学习方法。首先,让幼儿自己自由的进行排序,任意选择两种、三种或四种颜色为小黑兔设计小路进行间隔铺路,老师在孩子自由铺路的时候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敏锐的观察到孩子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给予最适宜的指导。如:有的幼儿对自己设定的规律犹豫不定,当幼儿对自定了规律有些模糊时,教师可以自己的表情、动作、语言夸张的表现一下幼儿自定的规律,以对他想法加以肯定和强化,使幼儿能有信心按着自定的规律接着排序。然后,在交流分享环节,让孩子们把好的方法介绍给同伴听,并通过在黑板进行现场展示,使让孩子欣赏他人的作品、倾听他人表达的同时,获得多种的排序经验。

本次活动也存在不足:

1、在幼儿操作环节,应先让幼儿充分观察、感知操作材料,即蘑菇的不同颜色,然后让幼儿想一想能用几种颜色的蘑菇帮小兔铺一条漂亮的小路呢,这样幼儿在操作时目的就更明确

篇7:小班数学教学设计

一、情况分析

幼儿小班是我们这学期新接手的一个新班,我们对本班幼儿的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一周来,我们也注意主动地去接触每一个孩子,与孩子交谈,尽量地掌握了每个孩子的第一手资料。在这期间,我们也发现了孩子存在的一些问题,孩子通过小班的教育后已经建立了较好的生活常规,基本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一些简单的小劳动。但是我们也发现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另外孩子的规则意识也不够。个别孩子的性格内向、比较古怪。针对以上问题,我班这学期将根据幼儿园的工作指示和要求,联系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重视对幼儿的社会性教育,加强个别教育,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注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二、各方面的要求与任务

(一)班务工作方面

1、加强班务管理力度。提高大家对当前幼教改革的正确认识,树立团结协作与奉献精神,积极地投入各项工作,以高质的服务赢得家长的信任,从而吸引幼儿生源,为提高幼儿园名声而努力。

2、定期与不定期地召开班务会议,大家互相沟通,统一认识,要求班上老师成员要善于总结工作,能发现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并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使班上工作正常运转。

3、班上财产物品统一管理,要求定期检查,发现丢失与损坏要立即上报,以便采取措施。对于教师则应有教育幼儿爱护玩具与教学用品的责任,从而更好地保护班上财产物品。

(二)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1、教师要按照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工作要求,认真制定教育教学目标与内容,为幼儿提供丰富适用的操作材料,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此外还应及时、科学地作好对幼儿的观察记录与活动评价,以改进教学的弊病,提高教学质量。

2、鼓励、支持、引发幼儿产生新主题,积极收集主题的各方面资讯。注意为幼儿作好充分的经验准备,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并大胆用语言进行表达,从而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3、加强个别教育。要多与幼儿交流,了解幼儿的情况与需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参与,对于内向与问题幼儿,要注意正面引导,为他们提供交往的机会,使他们能融入集体的活动中,从而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篇8:浅谈数学教学小班化

1. 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现实的教育, 教师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 重智轻能, 重灌输轻引导。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 由于教师教学观念、行为落后, 再加上传统教学班规模偏大, 因此, 只有一部分学生能与教师开展问答式的课堂直线交往活动, 大部分学生只是“陪客”而被冷落, 有的学生一天都没得到过教师的关注, 学生的课堂行为和表现受到极大限制和压抑。小班化教学研究让每个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每个学生得到关注。

2. 我校地处市北区边缘, 由于小学生流失

到市南区以及初中生择校涌入私立学校等原因, 我校生源逐渐减少, 班级规模减小。实施小班化教育是我校面临的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怎样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以挖掘?怎样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质的提升?小班化教学研究迫在眉睫。

3. 小班教育相对于传统的大班教育来讲,

既有量的变化, 又有质的区别, 它保留了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仍以班级作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同时又打破了传统的编班和教学活动方式, 使小班教育能更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小班教育追求的是小班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追求的是共性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统一, 追求的是人的发展并以能力的发展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 追求的是人的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和个性的独特发展两者的辩证统一, 小班教育体现了当代教育的理念。

二、小班化教学的形式

小班是指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 其基本内涵是指较少容量的教学班的学生数量。班额指一个班中学生的数量, 是一个动态变量, 我们学校界定为25-30名。小班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班额减少后, 教育活动即会发生变化。

1. 教育活动及组织形式在时间与空间上会得到重组。

小班学生数量的减少, 使得作业批改的时间缩短, 与学生逐个谈心的总时间减少, 试卷的分析可以做得更详细, 学生的分类座谈更便于操作。小班学生数量的减少, 使得教室内学生的座次排摆有更多的选择。如我班采用了方便结对帮扶的两座三列的座次方式, 其余班级采用了方便交流合作的单座五列的座次方式。

2. 教育活动中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密度和效度以及师生交往关系会得到增加或增强。

小班学生数量的减少使得教师和学生逐个谈的时间增加, 这样的交流更具备针对性和时效性。

3. 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技术、评价会发生

全新的变化, 并会促进和带动教育理念的更新, 小班教育是压缩班额后与之变化相适应的教育活动方式。小班学生数量的减少, 使得学生逐个展示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成为现实, 课堂教学可以更多地采用“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教学模式, 利用投影展示大部分学生的练习答案成为可能, 有更多的时间给每个学生提供机会展示自我, 给每个学生做出有特色的评价等等。

小班化教育是指在小班配置的条件下, 是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以人的发展为本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支配下的教育活动体系, 形成以师生发生多向、充分的课堂交往教学为特征的教育过程, 体现出合作与交往、强调个性化学习的小班教学特征。

三、小班化教学的实施过程和优势

1. 问卷调查精确把握, 实施精细化指导。

过去学生数量多, 调查分析费时耗力, 小班学生数量的减少使得调查问卷更加便于进行, 更方便针对性地进行精细化指导。如我们设计了初一家长调查问卷, 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以及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方式。

2.“激发兴趣、人人参与”小班化教学研究。

每一章学过之后, 我们都要对本章的学习内容进行章节总结性检测, 学生数量多的时候, 通常只能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笼统的分析讲解。小班学生数量的减少使得试卷分析能够精确到人, 精确到这个学生可能出这种错误的原因, 采取的措施就更具有针对性。

针对小班教学的特点, 周老师开展了“激发兴趣、人人参与”小班化教学研究。具体措施:通过制作课件和教具激发学生兴趣, 加强个别提问和个别指导, 分析试卷, 细分学生, 细化讲解, 具体指导, 人人参与, 人人受益。

由于小班学生数量的减少, 对学生的个别提问、个别指导的频率增加了。周老师在课堂教学中, 还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自身的教学风格, 多采用课件展现知识情境, 课后制作多种多样的教具, 给学生直观的形象,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加深学生的印象。

针对小班化的特点, 周莉老师及时反馈知识, 进行通过率分析, 把知识反馈落实到人, 讲解落实到人, 使得试卷讲评和作业练习讲评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周老师的试卷讲评观摩课受到组内教师和学校领导的好评, 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极大提高, 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

3.“合作学习、活动教学”小班化教学研

的困惑, 他们缺乏信心, 不知如何学习, 很希望有人能够手把手地指点他们、帮助他们。我在经常给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的基础上, 开展了“合作学习、活动教学”小班化教学研究。

经过研究发现, 小班化学生实施一帮一共同提高的做法效果明显。我对学困生提出了最低要求, 在有配对帮扶学生的具体指导下, 简单的应用题必须过关。如在学习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时, 我把应用题分六种类型, 每种类型的应用题出两套小卷, 两套小卷题目对应, 每张小卷四五个小题, 水平相当的学生配对比赛 (比赛对通过月考、期中考试成绩调整) , 好差学生配对帮扶 (帮扶对是按座位调整的) , 进行游戏竞赛, 明确规定不同层次的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 学困生通过帮扶对必须掌握最基础的应用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较高, 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学习情绪高涨。

4.“分层推进、竞争合作”小班化教学研究。

小班学生的数量减少, 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比大班学生更加明显, 学习成绩差异也较为明显, 在整个班级中似乎人人不同, 学生之间缺乏学习上的“斤斤计较”。张老师根据这些特点, 实施了“分层推进, 竞争合作”的教学方式, 具体措施是分层分组, 互为参照, 互相竞争, 鼓励合作, 互帮互助, 共同进步。通过期中考试, 根据三科不同成绩, 把学生分成了四到六人一组的不同“竞争合作小组”, 小组中贯穿竞争合作意识, 如小组比赛中最好的两名班内表扬, 加分记录下来。因为水平相当, 人人都有机会, 特别是成绩差的学生, 由于分在同为学习差的学生组中, 稍加努力就会受到表扬, 这些学生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他们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感。组内最后一名通过培训再一次代表本组学生参与为组争光的比赛, 比赛内容是自己曾经失误的内容。实践证明, 学生在与同等水平的学生竞争时, 积极性大大提高。

5. 数学作业评语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基地。

小班学生的数量减少, 使作业批改时间缩短, 给教师通过作业本与学生交流提供了时间。我们尝试在数学作业本上加评语的方式, 点明学生的不足, 给部分有疑惑的学生提出建议, 关心学生的生活, 增进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等。教学实践证明, 这种作业评语增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 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爱学数学, 乐学数学。

篇9:中学数学小班化教学探析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中学数学;分层教学

近年来笔者通过分析阶段质量检测成绩可以发现学生年段数学整体的及格率不足35%。通过课堂听课发现,一节课教师只提问十来个学生,有近45%的学生不能掌握当堂的内容,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根本不具备将来学习其他技能的基础。

怎样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得到最大的发展?此时,小班化教育模式走进了我的视野。小班化教育是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它将“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材施教。小班化教学班级人数较少,能使学生在掌握基础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不同层次的知识和能力,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笔者现将实行小班化教学的做法呈现如下。

一、分层所教班级学生

笔者所任教班级共有学生31名,为小班化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对学生数学学情的调查,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创新型,该类学生数学基础非常扎实,学习兴趣相当浓厚,思维能力强;争优型,该类学生数学基础在中等以上,学习兴趣一般,思维能力较好;进取型,该类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好,不牢固,学习兴趣不佳,思维能力不强。在这三个层次基础上,我们将其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将座位排成U型,这样便于学生小组的合作交流。

二、分层设计学习目标

分层教学是促使小班化数学有效课堂生成的关键。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存在差异的。通过为班级三个层次的学生设计学习目标,突出每个层次的教学要点,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进取型学生,要求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了解最基本的解题方法,会做例题的简单变式题,这部分学生设置的学习起点一定要低,使其基础牢固,发展基本能力。爭优型学生则要求熟练掌握解题方法,能够举一反三,逐步转变为优等生。创新型学生要求能够深刻理解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并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创造能力,发展个性特长。

三、小班分层教学实践

(一)定理的分层教学

提出问题:在△ABC(如图1)中,如果∠B=∠C,那么AB=AC吗?此问题的关键是对于一个三角形,怎样识别它是不是等腰三角形。我们已经知道的方法是看它是否有两条边相等,下面的方法行吗?还有其他办法吗?

1.能否将图形对折?

2.能否通过测量验证?

3.作BC的中垂线行吗?

创新型选择方法3或其他方法写出几何推理过程,进取型选择方法1或2动手操作验证,争优型自愿选择,各类型学生完成后小组进行交流总结。接下来教师先请进取型学生动手操作演示,然后找创新型学生口述几何推理过程,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等角对等边”性质定理。

(二)例题的分层教学

例题:一辆汽艇在青岛海处由南向北航行,点C是灯塔,汽艇在A处测得灯塔在其北偏西38°的方向上。汽艇又由A向北航行30海里到B处,测得灯塔在其北偏西76°方向上。

1.求∠ACB的度数。

2.轮船在B处时,到灯塔C的距离是多少?

先找创新型学生将题中的数据转化成三角形有关内角的度数,再请争优型学生计算△ABC各内角的度数,然后找进取型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最后找创新型学生口述解题过程,争优型、进取型学生书写解题过程。

(三)习题的分层教学

请进取型学生做如下基础知识类型习题。

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A.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必为锐角。

B.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等于底边的一半。

C.有一个外角是12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大于腰长的一半。

请争优型学生做此类型题。如图2,在△ABC中,AB=AC,∠BAC=108°,∠ADB=72°,DE平分∠ADB,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几个?

请创新型学生做此类型题。如图3,在△ABC中,∠B和∠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且OB=OC,请说明AB=AC的理由。

(四)作业题的分层教学

请进取型学生首先完成以下必做题目,再尝试完成争优型学生必做题目:

1.在△ABC中,∠A=100°,要使△ABC是等腰三角形,则∠B=________________。

2.在△ABC中,AB=6 cm,BC=5 cm,要使△ABC是等腰三角形,那么AC=______________。

争优型学生首先完成以下必做题目,再尝试完成创新型学生必做题目:如图4,已知∠EAC是△ABC的外角,∠1=∠2,AD∥BC,请说明AB=AC的理由。

创新型学生完成:如图5,AB=AC,∠ABD=∠ACD,请你说明AD是BC的中垂线。

通过一段时间的小班化教学,笔者深刻地感受到,分层设计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各类学生通过自身努力争取达到“最近发展区”,感受学习的快乐。同时小班化教学增强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充满情感魅力。笔者将坚定小班教学之路。

篇10:小班数学活动教学反思

今天的数学活动就由此开展,活动过程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大多数幼儿都能很准确的比较物体的大与小。因此,主要针对那些能力相对比较弱的幼儿开展实物比较,并让他们结合生活当中的实物了解大与小的概念。

本次活动设计的情节也很受幼儿的欢迎,很多幼儿能根据活动情节,自己想象比较更多与之相关的事物。

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操作中,幼儿都能按照要求将大的象、猴、羊、河马进行涂色。

篇11:小班数学趣味教学的点滴

小班数学趣味教学的点滴 周铁幼儿园 钱燕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数学知识抽象性较强,小班幼儿由于其年龄和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和运动,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我想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这样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的完成数学教学目标。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没有游戏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智力发展。游戏犹如打开的一扇巨大而明亮的窗子,源源不断的将有关周围世界的观念和概念的湍流,通过这窗子注入孩子的心田。游戏犹如火花,它点燃探索和求知的火焰。”这些告诉我们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又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活动,它能给儿童以快乐并从中受到教育。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只有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

1、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设计数学游戏

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日常生活活动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是小班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比如餐后散步时,我们会适当的引导幼儿观察,找找身边哪些东西是大的,哪些东西是小的,或者找找那些是三角形的,哪些是圆的等等。这样既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也让幼儿觉得散步时有事可做,不会无目的的瞎逛。

平时我们在组织孩子玩游戏时,也会抛出问题,如:搭积木时,请孩子看看,积木的颜色是什么样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在生活区喂娃娃时,数数给娃娃喂了几颗饼干等等。吃完饭用毛巾擦嘴时,我要求幼儿先将正方形毛巾展开擦嘴,再将正方形对折成长方形擦脸,最后再把长方形对折成正方形擦手。幼儿在午睡穿脱衣服时,也引导幼儿数数自己穿了几件衣服,几条裤子。平时我们在组织孩子玩游戏时,也会抛出问题,如:搭积木时,请孩子看看,积木的颜色是什么样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在生活区喂娃娃时,数数给娃娃喂了几颗饼干等等。总之,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随机的引导幼儿学习数学,使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自然、轻松、愉快的获得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幼儿学数学的乐趣

2、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因此,在陈老师的一课三研选材时,我们一致认为要选游戏情节较强的内容,就定了《小兔拔萝卜》,并结合音乐游戏《拔萝卜》,活动开始时,先请孩子听音乐学学拔萝卜,激起他们的兴趣,在请孩子到“萝卜地自己拔萝卜”,并提出要求,要拔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认真的进行操作。又如后来我自己上的同课异构《按规律排序》,结合做项链的游戏,请孩子用两种颜色进行排序,制作项链,孩子们都能认真的参与,少数孩子还能指出他人的错误,进行改正。通过这几个活动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

3、创设游戏情境进行数学教学

小朋友对游戏非常感兴趣,有的游戏是百玩不厌。根据这一特点,在进行小班数学教学的时候,我创设娃娃家的环境,让小朋友以角色的身分给生活用品进行匹配,如茶杯和牙刷、笤帚和畚箕等等,小朋友在游戏中进行匹配,玩得非常开心,同时也在玩中学到了知识。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由于年龄原因,小班幼儿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运动即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收效也很明显。

如:引导小班幼儿认识高矮,我们利用做操时怎样才能更好的跟着老师来做操,请幼儿为老师想办法,怎样才能更好的解决只个问题,幼儿很快进入角色,踊跃发表意见,有的说脚掂起点,有的说从旁边看。其中有几名幼儿说出了:从矮到高排好队。我肯定了这些幼儿的想法,特别表扬了说出排队办法的幼儿。紧接着我又提出了,“还可以给什么东西来排队”,让他们回家找一找,并尝试着做一做,然后来告诉大家,紧接着,小朋友回家后和父母排起了队,给他们的玩具们排起了队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幼儿的注意力和好奇心高涨,幼儿积极探索和学习的愿望被激发了。

幼儿早期数学教育的目的,正是发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幼儿树立了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会奠定他一生都乐于学习。总之,利用玩具和游戏寓教于乐,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而幼儿每一次玩,可能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点子,这样提高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无形中也培养了幼儿灵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上一篇:便利店创业商业计划书下一篇:那个背影是我的动力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