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津贴发放管理制度】

2024-06-29

保健津贴发放管理制度】(精选8篇)

篇1:保健津贴发放管理制度】

******* 保健津贴、保健食品发放管理制度

一、保健津贴、保健食品(以下简称津贴、食品)发放范围:直接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并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的工种。

二、发放津贴、食品的目的:有利于保证直接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职工的身体健康,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安全生产。

三、享受津贴和食品的工种:化验员、加氯工、经常从事氯瓶吊运(加氯间、投药间设备检修、维护)人员、安全员、电焊工、微机操作员。

四、享受津贴标准:

依照上级部门有毒有害津贴发放办法,拟对加氯工、经常从事氯瓶吊运人员和安全员执行甲等津贴标准,即:每人每天6元。其他有毒有害岗位人员一律执行乙等津贴标准,即:每人每天4元。保健津贴按实际出勤天数计算,除电焊工外的工种和岗位人员满勤按21天计发,电焊工满勤按10天计发。

五、高温保健食品的发放标准:

根据水厂各工种实际工作情况,每人每年不低于100元的标准,发放保健糖、茶及消暑饮品。

六、食品津贴发放办法:水厂的食品津贴由公司劳资部门按岗位发放。

七、安全保卫部根据有关规定和净水厂实际情况确定保健津贴、保健食品发放范围,并负责保健食品的发放工作。

篇2:保健津贴发放管理制度】

一、实施特殊岗位保健津贴发放范围 为了对从事有毒有害、高温危害等作业岗位人员这种特殊劳动消耗给予必要的补偿,增强职工抵抗职业性危害的能力,进一步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稳定一线员工,根据国家人事部、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人发[1997]107号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厅,财政厅联合下发的新劳薪字[1993]141号两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对公司内从事特殊岗位在职人员实施保健津贴,特制订本办法:

1、长期从事化工有毒有害作业的一线员工为津贴的主要对象。

2、长期从事放射仪器操作、高温、噪音、粉尘、重体力劳动作业环境下工作的员工。

二、保健津贴等级划分

(一)甲 等

1、凡是接触蓄积性毒物,对人体、内脏、血液、神经系统造成极度危害的作业岗位。

2、专职从事放射性装置及同位素应用的科研工作人员。

3、专职从事有机合成、化学分析、环境有毒物质监测分析或经常使用剧毒化学药品、强致癌物质人员。

(二)乙 等

1、凡是接触蓄积性毒物,用量小些或毒性小些,对人体造成高度危害的作业岗位。

2、长期从事放射性仪器操作岗位。

3、长期从事岗位噪音在100分贝以上。

(三)丙 等

1、凡是接触刺激性毒物,劳动条件差,对人体造成中度危害的岗位。

2、长期从事高温作业操作岗位,作业环境达四级以上,温度高于38℃。

3、长期接触电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操作岗位。

4、长期从事粉尘作业环境中的岗位,粉尘作业达四级以上。

(四)丁 等

1、凡是接触刺激性毒物,毒性较低,对人体造成轻度危害的作业岗位。

2、长期从事化验、配药接触有毒有害气体的岗位。

3、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劳动强度达四级,每日工作8小时以上,平均消耗值为2700千卡/人。

三、保健津贴补贴标准 甲等 每人每日3元。乙等 每人每日2.5元。丙等 每人每日2元。丁等 每人每日1.5元。

四、保健津贴的经费来源

特殊岗位保健津贴是对常年直接从事特殊岗位作业员工的一种工资性补贴,津贴在工资基金里开支,列入生产成本。

五、保健津贴的发放

1、有毒有害作业保健津贴以从事本岗位工作的实际工作日计算,按月发放。

2、凡兼做两种类别以上可享受保健津贴的员工,只享受一种津贴。

3、员工在法定节假日、休假、工伤或病假期间不享受保健津贴。

4、脱产学习人员不享受保健津贴。

5、享受保健津贴人员调离原工作岗位时,即取消保健津贴。

6、保健津贴每月发放一次,每月由各生产单位按每个员工的出勤情况,填报特殊岗位人员保健津贴发放表,经各生产单位领导审查签字后,报人力资源部审批,由财务部发放。

7、改进了工艺、设备或经过治理,改善了有毒有害作业岗位劳动条件的,岗位津贴应按新的条件重新评定,调整等级。

篇3:保健津贴发放管理制度】

规范相关政策, 确保渠道畅通

为明确政府特殊津贴发放责任、确保政府特殊津贴及时准确地发放到专家手中, 河南省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特殊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认真做好政府特殊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 就政府特殊津贴发放工作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一是对政府特殊津贴发放工作实行分层管理, 建立政府特殊津贴发放责任人制度。省人事厅、省直有关部门、各省辖市、各县 (市) 以及专家所在单位都确定了专人负责政府特殊津贴发放工作, 责任到人。同时将各级责任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向专家公布, 接受监督。二是规定发放时限。如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收到津贴, 有关部门的责任人从接到情况反映之日起, 须在一周内向省人事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通报落实情况。三是严格发放手续。津贴原则上应由专家本人亲自领取, 领取时签字并注明签领时间。如果专家本人不能亲自领取, 应由其配偶或其指定人代领并签字。津贴发放完毕, 签领单据应由各省辖市人事局、省直各有关单位人事处妥善保管、备查。四是严格管理。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出现病逝、辞职、自动离职、出国超过批准年限一年以上且未与单位联系、受到刑事处分等情况的, 各省辖市人事局、省直各有关单位须在一个月内将变动情况书面报省人事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 从下一个月开始停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调入、调出的, 也要在一个月内书面报省人事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 对津贴划拨进行调整;跨省调动的, 由省人事厅报国家人事部进行调整。责任人因工作变动更换时, 应于一个月内将变动情况报告省人事厅。

倡导“人格化管理”, 开设服务直通车

为使每一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尤其是在基层工作的专家知悉政府特殊津贴发放政策, 河南省专门印制了专家联系手册, 并及时更新。《手册》包括政府特殊津贴发放有关文件、各级人事部门政府特殊津贴发放责任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省人事厅热线电话和电子信箱等。专家遇到问题, 可以直接与相关责任人联系, 对专家提出的问题, 做到有问必答。以此为切入点, 确立了有效的专家跟踪管理与服务制度, 建立了人事部门和专家之间的双向沟通和联系机制, 使政府特殊津贴发放政策上通下达, 服务到人。

开展上门服务, 传递关爱和温暖

对专家们来说, 政府特殊津贴不仅是一种“实惠”, 而且是一种很高的“荣誉”。针对仍有个别专家因种种原因和困难不能及时领取津贴的情况, 河南省开展送津贴上门的特色服务, 并以此为契机, 了解这些专家们的相关情况, 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征询他们对特贴发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让专家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爱护。有一位山东的老专家, 退休后来到河南, 因为没有主管单位, 在领取津贴方面遇到了困难, 了解到这种情况后, 及时为他建立了专门的账号, 并利用节日慰问的机会将津贴送上家门。

创新服务方式, 提高发放效率

政府特殊津贴发放工作已经开展了十多年, 专家队伍本身变化大, 各级人事部门相关管理人员的变化也很大, 有些部门或单位的衔接工作没有做好, 不能及时将本单位本部门的专家变动情况进行上报, 给特贴发放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为此, 河南省把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结合起来, 在全省建立起资源共享的多层次的人才资源数据库, 提高了政府特殊津贴发放效率。所谓动态管理, 即建立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数据库, 专家信息掌握到每一个人, 及时变化, 及时更新。所谓静态管理, 即印制专家名册, 便于领导、部门与专家之间相互沟通。2008年, 专门下发了《关于编印〈河南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名册〉的通知》, 对编制专家名册工作进行了较为周密的安排。收录的范围包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目前, 专家信息收集、校对、整理等工作基本完成, 即将编印成册。

认真查漏补缺, 力争万无一失

每次政府特殊津贴款下拨之前, 都对全省各地区各部门的政府特殊津贴专用账号进行核对, 避免因账号改变影响发放工作;津贴款下拨之后, 都会在规定的发放时限内对津贴发放情况进行层层抽查, 抽查重点是专家数量分散、相对较为偏远的基层部门。对没有按时发放津贴的单位或部门, 马上与相关部门或单位的政府特殊津贴发放责任人沟通, 查明原因, 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津贴发放到专家手中, 力争做到万无一失。

通过科学管理, 取得良好成效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发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受到社会各界和专家本人的好评, 促进了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的开展。

一是发放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实行政府特殊津贴发放责任制以来, 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 推诿扯皮的现象不再发生, 政府特殊津贴发放渠道非常畅通, 从未出现过严重拖延、误发或漏发津贴的情况。

二是增强了做好发放工作的责任感。有的省辖市把政府特殊津贴发放工作列入了年度工作考核目标, 把维护专家的利益与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 极大地增强了发放工作的责任感。

三是密切了感情, 赢得了信赖。政府特殊津贴发放工作的及时高效和特色服务, 使人事部门与专家的联系更加紧密, 专家们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和人事工作者说, 有什么想法和建议都愿意跟人事工作者提, 把人事工作者当成了真正的“娘家人”。

篇4:高温津贴发放标准

文件一:

中共江西省委老干部局

江西省财政厅《关于调整离休干部夏季防暑降温费标准的通知》

赣老发[2006]18号

各设区市委老干部局、市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省直各单位、中央驻赣有关单位:

最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调整夏季防暑降温费标准的通知》(赣劳社劳[2006]10号),调整了在职人员的夏季防暑降温费标准。现根据《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国发[1980]253号)“干部离休后,福利待遇不变。其他各项生活待遇都与所在地区同级在职干部一样对待,并切实给予保证”的精神,经研究决定,离休干部夏季7、8、9三个月防暑降温费调整为每人每月80元。调整增加的经费,按原经费渠道解决。本通知自2006年7月起执行。

中共江西省委老干部局

江西省财政厅

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2006年10月11日

文件二: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西省财政厅

《关于调整高温津贴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

赣人社发[2012]71号各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省直、中央驻赣有关单位:

为切实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促进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结合物价上涨和劳动者工资增长的实际情况,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卫生部、人社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89号)的规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决定将原“夏季防暑降温费”改为“高温津贴”,同时对高温津贴标准、发放时间进行适当调整,并按规定改变高温

津贴的列支渠道。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适当调整高温津贴标准。从2012年起,从事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的劳动者每人每月由原来的120元调增到240元;室内非高温作业的劳动者每人每月由原来的80元调增到160元。

二、适当扩大发放时间范围。从2012年起,发放高温津贴的时间为每年的6月1日至9月30日(共4个月),随同工资一起实行按月发放。

三、按规定改变列支渠道。从2012年起,将高温津贴纳入劳动者工资组成部分,计入用人单位工资总额,但不包括在最低工资标准范围内。企业发放给劳动者的高温津贴列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行政事业单位发放给劳动者的高温津贴列入单位部门预算。

四、用人单位除按规定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外,在每年的6月、7月、8月、9月,还应当为全体在岗工作人员提供防暑降温所需的清凉饮料、药品及保健用品,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所需费用在“劳动保护费”中列支。用人单位不得以提供了防暑降温所需的清凉饮料及保健用品为由抵扣应发放的高温津贴。

五、用人单位应高度重视本单位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要严格按照安监总安健[2012]89号文件要求,认真遵守并落实有关法律法规,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增加休息和减轻劳动强度,严格控制加班加点,减少高温时段作业,保证安全生产,预防和控制中暑事件发生,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用人单位不得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而扣减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六、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从2012年起,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标准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的,视为拖欠或克扣工资,劳动者有权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举报或依法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对用人单位拖欠或克扣劳动者高温津贴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依据《江西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拖欠或克扣高温津贴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法》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

本通知下发之前未向劳动者发放或未按本通知规定标准发放今年6月份以来的高温津贴的,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一个月内补发或补差,超过一个月仍未补发或补差的,视为拖欠或克扣工资。

七、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加强对用人单位高温津贴发放情况的监督检查,特别要重点检查使用农民工较多的建筑、交通、园林、水利、环卫等领域和苦脏累险等一线生产岗位,督促用人单位制定和落实夏季防暑降温各项措施,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对不按规定支付劳动者高温津贴的,应依法严肃杏处。

八、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下发的《关于调整夏季防暑降温费标准的通知》(赣劳社劳[2006]10号)同时废止。

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江西省财政厅

2012年8月13日

文件三:

中共江西省委老干部局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调整企业离休干部高温津贴

(原夏季防暑降温费)标准的通知》

赣老发[2013]20号

各设区市委老干部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各单位、中央驻赣有关单位: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关于江西省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方案的通知》(赣办字[2002]25号)等有关文件精神,企业离休干部高温津贴(原夏季防暑降温费)标准参照机关离休干部高温津贴(原夏季防暑降温费)标准执行,经研究决定,调整企业离休干部高温津贴(原夏季防暑降温费)标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整标准:从2012年起,夏季离休干部高温津贴由原来的每人每月80元调整到160元。

二、发放时间:从2012年起,夏季离休干部高温津贴的发放时间为每年6月1日至9月30日(共4个月),随离休费按月一并发放。

三、经费渠道:提高高温津贴所需经费,按原渠道解决。

四、原省委老干部局、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调整离休干部夏季防暑降温费标准的通知》(赣老发[2006]15号)同时废止。

中共江西省委老干部局

江西省财政厅

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3年5月30日

(本栏目由中共江西省委老干部局二处供稿)

更罗政策信息请关注老友网:www.laoyou1992.com。

责编/刘敏

篇5:广东省高温津贴发放的管理办法

粤人社发〔2012〕117号

第一条为了规范高温津贴发放工作,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广东省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在每年6月至10月期间安排劳动者工作有关高温津贴的发放,适用本办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每年6月至10月期间安排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工作高温津贴的发放,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劳动者从事露天岗位工作以及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不含33℃)的(以下统称高温作业),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在工资清单中列明具体项目及数额。

第四条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者因下列情形之一未能正常出勤的,用人单位可按劳动者当月实际出勤且从事高温作业的天数折算高温津贴:

(一)因事假、旷工未提供劳动的;

(二)在医疗期、因工伤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期间、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产假、看护假、计划生育假等未提供劳动的;

(三)劳动者其他个人原因未出勤从事高温作业的情形。

第五条用人单位当月临时安排劳动者在33℃以上的作业场所或者露天工作的,应当按其当月从事高温作业的天数以及政府有关部门规定的标准折算发放高温津贴。用人单位安排非全日制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按从事高温作业的天数折算高温津贴。

第六条用人单位按照本办法第四、第五条的规定折算高温津贴,如当月折算后的高温津贴高于政府有关部门规定的月高温津贴标准的,可按政府有关部门规定的标准发放当月的高温津贴。

第七条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向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或者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高温作业人员发放全额高温津贴。

第八条高温津贴的标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职工平均工资、消费物价指数等因素确定并可调整。

第九条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及最低工资标准不包含高温津贴。用人单位不得因发放高温津贴而降低劳动者工资。

第十条发放高温津贴所需费用在企业成本费用中列支,税前扣除按现行企业所得税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如实记录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情况及高温津贴发放情况,并至少保存二年。

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情况以及高温津贴发放情况,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第十二条本办法自2012年6月1日起施行。

第 166 号

《广东省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已经2011年12月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十一届8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广东省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工作,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工作,适用本办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高温天气是指县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发布的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的天气。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工作的领导。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对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

经济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水利、交通运输、海洋与渔业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工作。

工商业联合会、企业联合会、行业协会依法对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采取的劳动保护措施进行指导。

各级工会组织依法对用人单位高温天气期间采取的劳动保护措施实施监督。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高温天气预警预报制度,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气象主管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发布高温预警信号后,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和有关电信运营企业应当及时向公众传播。

第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防暑降温工作制度,合理安排劳动者工作时间,保障安全生产,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合理布局生产现场,改进生产工艺和操作流程,采用良好的隔热、通风、降温设施,保证生产现场符合国家标准。

第八条 政府有关部门、工会组织、工商业联合会、企业联合会应当加强高温天气劳动保护的宣传教育。

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防暑和中暑急救的宣传教育,增强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作业的自我劳动保护能力。

第九条 用人单位在下列高温天气期间,应当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轻劳动强度,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日最高气温达到39℃以上,当日应当停止户外露天工作;

(二)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至39℃以下(不含39℃),全天户外露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12时至16时应当暂停户外露天工作;

(三)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至37℃以下(不含37℃),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户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第十条 用人单位采取降温措施,使作业场所温度低于35℃的(不含35℃),以及因行业特点不能停工或者因生产、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需要紧急处理的,不适用第九条规定。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的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工作及温度在33℃以上的作业场所工作。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不得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而扣除或者降低劳动者工资。

第十三条 每年6月至10月期间,劳动者从事露天岗位工作以及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所需费用在企业成本费用中列支。

高温津贴标准和发放办法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十四条 每年6月至10月的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应当向从事露天工作和室内高温工作的劳动者免费提供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清凉饮料。

提供的清凉饮料不能充抵高温津贴。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提供高温天气必需的劳动防护设施和用品,并加强对劳动防护设施和用品的维护和管理。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高温工作环境下设立休息场所,并设有座椅,保持通风良好或者配备空调等防暑降温设施。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对患有不适合在高温天气露天工作或者室内高温工作疾病的劳动者,应当在高温天气期间调整其工作地点或者工作岗位。

确因工作需要不能调整工作地点或者工作岗位的,应当采取应对突发疾病的预防措施。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高温天气期间配备常用防暑药品。劳动者出现中暑时,应当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病情严重的,应当立即送医院治疗。

第十九条 劳动者因在高温天气下工作引起中暑,经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诊断为职业病的,可依法申请工伤认定。经认定为工伤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因中暑死亡或者中暑后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为工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部门依法处罚:

(一)未按照国家标准落实通风、降温、隔热等防暑降温措施的;

(二)未设立休息场所的。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未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的,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补发;逾期未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未提供清凉饮料的,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企业工会或者所在地总工会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意见,用人单位应当及时改正。用人单位拒不改正的,有关工会组织应当提请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监督。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以下”摄氏度(℃),除已注明的外,均含本数。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

关于公布我省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局、卫生局、安全监管局、国税局、地税局、总工会,顺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市场安全监管局、国税局、地税局、总工会,横琴新区地税局,省直各有关单位:

为做好高温天气下劳动保护工作,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广东省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66号)要求,现公布我省高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50元;如按照规定需按天数折算高温津贴的,每人每天6.9元。

本通知自2012年6月1日起施行,《关于公布广东省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粤劳社〔2007〕103号)及《关于非高温作业人员发放高温津贴的意见》(粤人社发〔2010〕19号)同时废止。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卫生厅

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广东省国家税务局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广东省总工会

篇6:保健津贴发放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复旦大学研究生奖助方案实施办法(暂行)》,学校自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研究生发放生活津贴。为规范研究生生活津贴的发放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规定学制年限内的已注册的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和非在职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不包括港澳台学生、外国留学生。处于休学或保留学籍状态的研究生不享受研究生生活津贴。

第二章 资助标准

第三条

研究生生活津贴标准为:

(一)2014年秋季以前入学的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1.8万元;

(二)2014年秋季及以后入学的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2万元;

(三)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0.6万元。

第四条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研究生生活津贴标准作出调整。

第五条 2014年秋季及以后入学的直博生,在通过资格考试前,享受由学校参照博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标准设立的博士候选人生活津贴,即每生每年1.2万元;在通过资格考试后,享受博士研究生的生活津贴,即每生每年2万元。

第三章 发放、管理与监督

第六条

研究生生活津贴每年发放10个月,2、8月份不发。每学期第一个月生活津贴在开学注册两周后发放,其余月份生活津贴一般于当月10日前后发放。新生按国家规定经全面复查合格正式注册后,一般于入学当年的12月份开始发放生活津贴,并补发9、10、11月份生活津贴。

第七条

研究生享受生活津贴的年限,原则上不超过其规定学制。博士研究生累计不超过3年,直博生累计不超过5年,硕士研究生累计不超过3年。因撰写优秀学位论文、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等原因延期的博士研究生,经个人申请、导师和院系推荐、研究生院组织评审,可延长博士研究生生活津贴的资助年限,延长资助年限累计不超过1年。延长资助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该届博士生人数的10%。

第八条

研究生未按时注册且未履行暂缓注册手续的,从其完成注册的下一个月起发放生活津贴,之前的生活津贴不予补发。

第九条

研究生发生学籍异动,按下列规定分别处理:

(一)研究生在保留入学资格、保留学籍或休学期间不享受生活津贴;

(二)研究生提前毕业、退学、转学或被开除学籍的,自学籍异动生效后的下一个月起不再享受生活津贴;

(三)延迟毕业的研究生,除学校另有规定外,不再享受生活津贴;

(四)博士研究生转为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自学籍异动生效后下一个月起按硕士研究生标准享受生活津贴,并且应该退还已获生活津贴中高出本院系同类型硕士研究生的部分;

(五)研究生自外单位转学籍至复旦大学的,自完成入学注册手续的下一个月起享受生活津贴;

(六)恢复学籍的研究生,自恢复学籍后的下一个月起享受生活津贴;

(七)研究生在联合培养期间正常享受生活津贴。第十条

学校对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实现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不截留、挤占、挪用,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监察和主管单位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一条

本办法经复旦大学奖(助)学金评审委员会审议通过,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凡学校之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十二条

研究生院负责确认研究生学籍状态,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负责制作研究生生活津贴发放名单,财务处负责研究生生活津贴的具体发放。

第十三条

篇7:保健津贴发放管理制度】

为了科学、规范地管理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根据学院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结合医学护理系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辅导员(班主任)目标量化考核细则

医学护理系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实行班级管理目标责任量化管理,按月实行百分制考核。辅导员(班主任)津贴发放与目标责任量化考核挂钩,得分剩以系数1—1.5元/分,按月核算。班级管理目标责任量化考核总评成绩95分(含95分)以上为评选优秀班级硬件之一,80分(含80分)以上为良好班级,60分(含60)以上为合格班级,60分以下为不合格班级。班级管理目标责任量化考核由系学工部成立考核小组对辅导员(班主任)的具体工作按月进行量化考核。考核小组成员由系学工部成员与辅导员(班主任)组成。对连续2个月量化考核不合格的班级,予以辞退辅导员(班主任)。

(一)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基本要求 目标责任:

1、班务工作有计划、有总结;坚持记好班务工作日志或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手册。

2、学生管理工作坚持做到“三勤”、“四到”、“五抓”、“六看”:勤布置、勤检查、勤督促;到教室、到宿舍、到操场、到餐厅;抓学习、抓纪律、抓卫生、抓作息、抓出勤;学习看劲头、生活看秩序、纪律看表现、卫生看习惯、活动看情绪、成长看才干。

3、能够积级参加系学工部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系综合值周例会,积极参加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和研讨。勤记笔记,勤写心得,勤出成果。能够完成系学工部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4、积极对评优、评奖的学生和班级提出表彰奖励意见,对违反纪律构成纪律处分的学生提出处理意见。参加学生资助、毕业生派遣等具体工作。

5、加强所带班级的学风和班风建设。班、团组织健全,班团干部素质良好。努力形成积极进取、比学赶帮的学风和团结友爱、健康和谐的班风。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学院、系部和系学工部组织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保证各项活动有序参加。

量化考核:

量化考核基础分为100分。按考核项目分为:出勤率汇总20分;内务卫生汇总20分;纪律情况汇总20分;学风班风建设10分;校园文化活动20分;其它工作10分。每周一考核,每月一累计,每学期评定一次。每学期每月按照考核结果发放辅导员(班主任)津贴和评定优秀班级、优秀辅导员(班主任)。

(二)班级思想政治工作 目标责任:

辅导员(班主任)必须坚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坚持五抓:即抓苗头、抓倾向、抓规律、抓骨干、抓后进,并把这指导思想作为基本工作方法贯彻始终。引导所带学生比、学、赶、帮、超,树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教育学生互帮互学,团结进取,健康成长。教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

量化考核:

1、开展经常性的主题班、团教育活动。政治学习或班、团会每周不少于一次,确保班级思想稳定、健康积极。(少一次扣10分)

2、充分发挥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增强班级凝聚力。积极组织和指导本班团支部、班委会开展各项活动。(组织不健全的扣5分,没有开展工作的另扣5分)

3、加强防火、防盗、防事故的教育工作,杜绝不安全事故发生。(所带班级每出现一次安全事故扣10分)

4、积极预防和杜绝各类恶性事件发生。辅导员(班主任)所带班级有恶性事件发生的(主要指打架、打群架、罢课、罢餐、集体上访、游行、赌博、喝酒闹事、无理顶撞教师不服从管理或因其它违法、违规构成刑事案件的)或学生受到纪律处分的,可根据实际效果酌情扣除5~10分。有恶性事件发生的班级当月不能考核为优秀班级,本不能评为先进班集体,辅导员(班主任)也不能评定为优秀辅导员或班主任。

(三)班级日常管理工作 目标责任:

积极加强班级日常管理,各项工作做到有条不紊、规范有序、跟进到位、资料齐全、记载详细。班级管理坚持高效、务实、有序,班务工作坚持民主、公开、科学。努力做到“三勤”、“四到”、“五抓”、“六看”。

量化考核:

1、班级档案齐全(含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手册、学生花名册、学生住宿情况及联系方式、班级学期工作计划和期末工作总结、各类心得体会、主题班、团会记录、学生学年综合考评表、班级学生干部和入党积级分子名单、评优及处分文件材料等),记录详细准确。(缺一项扣3分,记录不完整扣1分/项)

2、学生返校率、交费率达到学校的平均水平。(低一个百分点扣1分)

3、辅导员(班主任)在留校值班时必须坚持每日出操或早集合,坚持每晚自习跟班辅导,自习以外时间深入教室每周不少于三次,确保早操或早集合、自习正常进行(出勤率不低于90%,秩序良好)。对旷操、逃操或不进行早集合的学生以及晚归、外宿学生能够及时处理。(少一次扣2分,处理不及时或不处理的扣3分)

4、能够按要求及时上报各种数据、表格和相关资料等。(上报不及时、不准确者一次扣2~5分)

5、能够公正进行奖惩(含困难(贫困)资助、奖学金、各种评优等工作)。(发现舞弊一次扣10分,与学生搞钱权交易者每次扣20分)

6、按时参加会议,包括系综合值周例会。请假一次扣1分,旷会一次扣3分。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听手机、不接受安排工作者(包括关机、转入移动秘书者等)每次扣3分。

(四)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目标责任:

在平时的教育、管理、检查中,辅导员(班主任)要做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执行“6s”行为准则,围绕“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安全、素养”六个方面,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其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和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纪律、学习及内务卫生习惯等。

量化考核:

1、深入教室、宿舍,坚持经常性的内务卫生检查,养成良好的内务卫生习惯,确保教室、宿舍干净、整洁。教室卫生检查不合格一次扣2分,锁门扣3分;宿舍卫生检查不合格每个扣1分;锁门每个扣2分;

2、禁止赌博和上网玩游戏。学生上网玩游戏、赌博,未经许可宿舍留宿外人或带异性到宿舍谈恋爱,辅导员(班主任)处理不及时者每人次扣3分,不处理或隐瞒不报者扣5分。

3、认真做好班级考勤。迟到、早退每人次扣1分;旷课每人次扣2分。

4、教育学生爱护公物。教室、宿舍公物出现恶意损坏者,不能及时查处,每件次扣2分。

5、严禁抽烟和饮酒。发现学生吸烟每人次扣1分,违规饮酒每人次扣2分。

如果在学院和系部的检查中,出现上述各类问题,分别加3倍、或2倍扣分。

(五)集体活动 目标责任:

坚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科室和院系举办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积极参与,团结互助,争先创优,健康成长。

量化考核:

1、班级在学院组织的各类大型集体活动或比赛中,组织得力,并获得奖项者,给予加分,弃权一次扣5分。

(1)集体获奖按所奖集体个数加相应分值。系部的每班次加2分,院级的每班次加3分,院级以上的每班次加4分。

(2)学生个人获奖,系部的每人次加1分,院级的每人次加2分,院级以上的每人次加3分。

2、班会组织效果好每会次加1分;达到示范标准的,每会次加2分。

3、在学院、系部、团总支、学生会组织的检查评比中,被评优者给予加分。

(1)教室每次加2分;宿舍每个次加1分;

(2)宣传板、专栏每期次加1分,系部小报每篇章加1分,院报每篇章加2分,院级以上者每篇章加3分;

4、在学院组织的重大集会、会议及涉外活动中,班级组织有序,表现突出者加3分。

5、学生中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种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的考试,每达标一人次者加1分。

6、学生获得系部、学院及学院以上的各种知识、技能竞赛、评比

以及各类征文比赛等活动奖励,每人次加1~3分。

7、在学院、教学科或学工部组织的教师反馈信息中,学风浓、班风正、纪律好的班级加3~5分。

8、班级自发组织进行校园或社区公益活动,效果良好受到表扬者,每次加2~5分。

9、班级学生中自觉做好人好事,每人次加1分。

二、辅导员(班主任)津贴发放

为了充分调动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并支持辅导员(班主任)主动开展工作及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争创先进班集体和团支部,也为了实现奖优罚劣的目的,营造一个人人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把辅导员(班主任)津贴用好、用活,使班级管理工作有序、平稳、和谐运行,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优劳优得的原则对医学护理系辅导员(班主任)津贴进行评定发放。

(一)辅导员(班主任)津贴组成

辅导员(班主任)津贴由基本津贴和绩效津贴两部分组成。

1、基本津贴:包括基础津贴,辅导员(班主任)100元/月/人。班级津贴,辅导员(班主任)50元/班/月,按所带班级数累加。学生津贴,1元/生/月,辅导员(班主任)按所带学生人数累加。

2、绩效津贴:绩效津贴=班级管理目标责任量化考核分值×绩效系数。绩效系数:每分1--2元,根据学院每月所划拨学生管理费用视情况具体确定标准。

(二)辅导员(班主任)津贴发放

辅导员(班主任)津贴发放与班级管理工作目标责任管理相结合,根据班级管理目标责任量化考核结果对辅导员(班主任)津贴按月评定、按月发放。

1、每月津贴总金额=基本津贴+绩效津贴

2、基本津贴=基础津贴+班级津贴+学生津贴

3、毕业实习、工学结合班级辅导员(班主任)津贴按上述核算办法折半计算发放。

三、其它补助和奖励

(一)辅导员(班主任)晚自习坐班辅导补助费和晚自习主题活动辅导补助费

医学护理系五年制各班级学生晚自习,实行辅导员(班主任)坐班辅导制度,对能够坚持跟班,认真履行晚自习辅导和管理职责的五年制辅导员(班主任),按照每晚10元的标准予以坐班辅导补助。对三年制辅导员(班主任)原则上不要求晚自习座班辅导,但是每周日和每周星期三的主题活动必须座班辅导,辅导一次按照每晚10元的标准给予辅导补助。辅导员(班主任)晚自习坐班辅导由学工部和值周老师进行严格的考核、登记和汇总,按月统计合并于辅导员(班主任)津贴之中造表发放。

(二)留校值班补助

医学护理系留校住宿值班检查管理学生的带班领导和值周老师,每晚补助20元。留校住宿值班由医学护理系进行严格的考核、登记和汇总,按月统计合并在医学护理系绩效津贴中发放。

(三)单项奖励与补助

根据全学期学生管理的情况和各类活动开展情况,适时设立诸如校园安全奖、单项活动奖等有关奖项,以肯定成绩、鼓励工作。

附:医学护理系班级目标责任量化考核登记表

篇8:完善立法落实高温津贴发放

近年来, 高温津贴发放一直是入夏后的热点话题, 劳动者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如何享有安全和健康保障也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上周,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 对279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72.6%的受访者认为有关高温津贴的规定落实得不理想, 82.4%的受访者表示今年还没有收到高温津贴。受访者中, 34.2%的人在私企工作, 23.4%的人在事业单位工作, 20.8%的人在国企工作。

对于高温津贴发放, 国家已有规定。6月29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 明确规定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劳动者应享有用人单位提供的高温津贴。

然而, 调查显示, 72.6%的受访者认为有关高温津贴的规定落实得不理想, 82.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今年没有收到单位发放的高温津贴。具体来说, 各类型企业受访者尚未拿到高温津贴的比例依次为:私企 (90.2%) ;事业单位 (82.5%) ;国企 (67.4%) 。

对于当前高温津贴的发放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中, “不发放”排名第一 (68.7%) , 其次是“用饮料等其他防暑物品替代” (32.7%) “不足额发放 (23.2%) 排名第三, “延迟发放” (16.7%) 排名最后。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张荣芳指出, 高温补贴的具体标准和规范由地方规定, 由于这样的规范文件本身的法律地位较低, 效力也比较弱, 加上很多劳动标准需要劳动监察机关督促才能执行, 本来成本就较高, 这就会导致比如高温补贴等一些劳动标准执行不到位。

为什么发放高温津贴有明确规定却一直难落实?

“规定缺乏可操作性是高温补贴规定难落实的重要原因。”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永理认为《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中有一些规定不够明确, 也不够全面。比如该规定适用于企业、事业和个体组织, 这就使得执勤警察、NGO组织、临时工等同样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劳动者被忽略。另外, 规定中有关“室外作业”、“高温条件”的界定很模糊, 高温费是按月发放还是按天发放也不明确。

上一篇:老师我想对你说初中学生作文下一篇:辽宁贿选案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