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开学季你需要养成这些学习习惯

2024-07-29

考研:开学季你需要养成这些学习习惯(通用2篇)

篇1:考研:开学季你需要养成这些学习习惯

考研:开学季你需要养成这些学习习惯

人其实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衣食住行都渗透着个人习惯的印记,好的习惯能在潜移默化中成就一个人,坏习惯的也可以不知不觉毁掉一个人。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考研过程中,有一个好习惯,就相当于有了考研成功的“灵丹妙药”,所以在开启2016考研之路的同时,别忘了带上它们。

形成知识网络

考研需要复习的知识点非常多,因此将所有知识形成网络就非常重要。不仅便于记忆,也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比如说,你已经复习完了毛中特的所有知识点,那接下来就要从宏观上理出这些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毕竟考研也要考察综合运用能力。总之,不能让知识点零散地堆积在我们的头脑里,一定要将它们组织起来,形成网络。这样,我们不但能快速、准确地找到我们需要的单个知识点,而且对所有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整体的认识,在碰到综合类题目时也能应付自如。

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考研复习的一大忌是没有指定计划,导致复习效率低下;制定计划以后,如果不去严格执行,那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一定要制定一个详细可行的复习计划,并严格执行。这样可以减少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的复习任务后,有一种成就感,自信也渐渐增强,有利于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复习中去。

让学习程度恰到好处

有句老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很多考生就觉得,想记得牢那就多记几遍呗。但是,考研的知识点确实太多了,我们不可能有足够多的时间来进行重复记忆。即使有,你也会发现,记忆效果并不与记忆次数呈单纯的正比关系。研究发现:人们对所学习、记忆的内容达到了初步掌握的程序后,如果再用原来所花时间的一半去巩固强化,使学习程度达到150%,记忆效果最佳。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出现厌倦疲劳等消极效应。所以,掌握好复习的度也很重要。

考研是一个细节决定成败的事情,而习惯恰恰是一些落在细节上的东西,有了好习惯,复习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2:考研:开学季你需要养成这些学习习惯

一、“自然演奏”:有方向地练琴

所谓的“自然演奏”, 其实是指人类在进化过程中, 根据方便、舒适等生理和心理感受而形成的下意识的运动。人本身往往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 这种差异导致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经验而形成各自的惯性运动, 随后其性格和情绪又通过动作以“自然”的状态表达出来。

然而, 要实现“自然演奏”需要有一个前提:掌握正确的演奏习惯。正确的演奏姿势和动作轨迹在最初使用的时候恰恰会感到既不自然也不舒服, 这是因为这种新的演奏姿势往往和练习者本身一开始形成的演奏习惯和演奏方式背道而驰, 因而感到别扭, 也就是“非自然”状态。

二、找准症结:有准备地练琴

大提琴演奏水平的提高, 是建立在大量周而复始的练琴基础上的。但是, 我们要实现练习的意义必须要有一个前提:找准问题症结所在, 做到有准备、有目的地练琴, 否则, 就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毛病、巩固错误。

要做到有准备地练琴, 需要清楚自己毛病所在。这些毛病是长期形成的, 因而也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逐步克服。有准备地练琴, 就是要通过每一节课的练习, 使错误得到校正, 毛病得到克服。

要做到有准备地练琴, 需要清楚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标准就是标杆, 也就是大提琴练习者的努力方向。大提琴练习者对这些标准都应该了然于胸, 并用它们激励自己。如此这般练琴, 才会更加具有针对性。

要做到有准备的练琴, 需要认真地分析乐谱。乐谱对于音乐人来讲, 就好比地图之于司机一样重要。练习者要善于从乐谱中找到自己练琴的重点、难点, 注重细节的处理及练习。如果是练习曲, 这一点尤其重要。如果是乐曲, 则还需对作品的背景、主题、曲式、结构等, 进行认真的了解和分析。这样有准备地练琴,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手脑并记:有准备地演奏

记 (背) 谱, 是大提琴练习者和演奏者的基本功;忘谱, 是大提琴练习者和演奏者的禁忌。因此, 大提琴练习者必须要学会提高记忆乐谱的能力, 这是一个大提琴练习者的基本功。

为什么会出现忘谱现象呢?为什么有的人忘谱, 有的人则不忘谱呢?其中的奥妙就在于:有的人会记谱, 有的人不会记谱。实际上, 记谱也像其他许多事物一样, 也有个科学方法的问题。那么, 科学的记谱方法是什么呢?就是“手脑并记”的方法。一些演奏者关键时刻忘谱, 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演奏过程中的乐谱记忆只依赖于“手指记忆”, 而缺乏“大脑记忆”的支持。

什么是“手指记忆”和“大脑记忆”呢?所谓手指记忆, 是指我们在日常的练习当中经过一段时间固定方法的重复练习, 手指和手臂形成了一种惯性的动作, 以至于在拉琴的过程当中没有经过大脑分析的惯性动作或者说是条件反射。这种记忆有很多的弊端, 最主要的它是以手指或手臂起主导作用的, 缺乏大脑的主动调节作用。而所谓的大脑记忆, 则是充分发挥大脑的积极性, 很客观而主动地记住乐谱中的每一个音符、指法、弓法、表情记号等。

要牢牢地记住乐谱, 上述两方面的记忆是缺一不可的。如果只有大脑记忆而没有手指记忆, 我们在实际演奏中会发现根本无法做到自然流畅, 就如同在战场上只有指挥官而没有士兵一样。如果只有手指记忆而没有大脑记忆, 虽然我们有时可以自然流畅地进行演奏, 但是一遇紧张等情况发生, 就会在演奏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就如同一群训练有素的士兵因为缺少指挥官而变成无头苍蝇一样, 直至出现“忘谱”“卡壳|”现象。所以, 如果我们想杜绝在演奏当中的“忘谱”现象, 就必须把“手指记忆”和“大脑记忆”相结合。

记忆乐谱的科学性不光体现在手脑并记上, 同时还体现在记忆总谱的能力上。我们经常发现, 一些学生在背谱的过程中常常会犯这样一个错误:只记自己的声部而忽略钢琴伴奏声部或乐队合奏声部。这也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因为我们所演奏的大提琴声部只是整部作品的一部分, 而不是作品的全部, 如在很多名为大提琴奏鸣曲的作品中, 其中的钢琴伴奏声部的分量并不逊于甚至还要超过大提琴声部 (如拉赫玛尼诺夫的《g小调大提琴奏鸣曲》) 。所以, 我们要养成用总谱练琴的习惯, 以尽量让我们的音乐更“完整”一些。

四、因人而异:有选择地学习

西方有句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西方还有条谚语:并不是每条路都能到达罗马。这两条语意相反的谚语用在大提琴练习上, 说明的却是同一个道理:没有任何一种练习方法或演奏方式对于所有人都是适用并有效的。对于一个成功的大提琴演奏者而言, 他们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他们能够为自己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成才道路。

大提琴练习者学琴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两位以上的老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通过网络, 他们甚至可以接触到远在天涯的大师。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我们常常会从两个以上的老师, 得来相互矛盾的讲解。这种情况最容易让大提琴练习者不知所措:到底哪一种说法是对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 就要搞清楚, 面对同一个问题或同一部作品, 老师或者艺术家们之间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原因是多方面的, 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 由于对音乐的理解不同, 导致技术处理的不同。

2. 因为关注点不同, 导致教学切入点、教学方式的不同。

3. 由于演奏家的性格或是文化背景的不同, 导致对作品理解不同, 表达方式也会出现差异等等。

面对不同的学习范本, 每一个大提琴练习者必须要有选择学习的能力, 既要充分地理解人与人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 不简单一味地模仿, 又要博采众长, 用心感受, 善于从中找出符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用最短的时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参考文献

[1]William pleeth, 《DAS CELLO》, Edition Sven Erik Bergh Europabuch AG

[2]Gerhard Mantel, 《Cello Uben》, Schott Musik GmbH&Co.KG, Mainz

上一篇:班级誓词(鼓舞士气,振奋人心)下一篇:化工原理b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