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乐园

2024-07-27

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乐园(共8篇)

篇1: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乐园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贵州省安龙县戈塘中学罗大章

某天听了某老师的一节语文课,该教师是某学校的语文教学骨干,是被公认的优秀语文教师。该教师执教的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教师对教材可谓是倒背如流,烂熟于心,普通话也是那样的标准流利,他按照“问题导入DD作者作品简介DD学习生字词DD学习新课(点学生朗读DD点学生翻译DD师生共同讨论)”的步骤,课堂上可谓条理清晰,思路明确,学生配合默契,师生互动热烈,教师也是应用自如,神采飞扬。课后获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然而,我却注意到了一点:整堂课都是教师与那几个学生在表演,其他学生坐在教室里像是与课堂无关,眼睛呆呆的盯着自己的老师与自己的同学转,更有甚者,早已伏在桌上睡了起来。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会如此呢?我想不外乎是教师没做到下列几点:

关注课堂动态,面向全体学生

乡村学校,学生的语文素质是参差不齐的,一个班,基础好一些的学生也就是少数的那么几个,多数学生是在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中潜移默化学到知识的。课堂上,教师应有一颗平等的心,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要知道每一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关注课堂动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激情,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乐,学有所得。而不至于照顾少数几个所谓的尖子生而忽略多数学困生。让一部分进步了,另一部分却原地踏步,甚至退步,这是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呢?

2、优化课堂,3、灵活应变

优化课堂,其实就是优化课堂设计。学习每个单元,都应有一个教学设计,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明白应完成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明白哪些内容是学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的,哪些内容则是师生、生生共同完成的。每单元如此,每篇课文亦如此,每节课也应该如此。每节课应该如何完成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完成什么怎样完成,这就要求教师课前有一个充分的教学准备,这个准备,就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也应根据教师实际、学生实际,不能过高过大,应量力而行。教学设计其实就是课堂设计,教师应做到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做到胸有成竹,举一反三;做到方法多样,巧妙应用;做到应对自如,处理灵活;做到课堂散而不乱,活而轻松有度;做到调控课堂,万无一失。这样的课堂,教师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学生目标明确、简单明了,且教师上得自然,学生学得轻松,整堂课充满一种师生情趣和谐,互动问答有趣,学生激情洋溢的欢快学习气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师的影响,在轻松愉快中学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

三、注重范读,潜移默化

“教师的范读,其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者调动丰富的.语言艺术,将作者记录在字里行间的深邃内涵以及丰富的感情,再现在学生面前,让绘声绘色的范读,给纸上的文字注入生命力,让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喜怒哀乐的感情,为作品添姿增彩”(龙莲明《谈谈语文课中教师的范读》-选自《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06)课堂上,教师的范读,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好的范读,会激起学生跃跃欲试的情感。学生是善于模仿的,当他发现老师的范读激起了他的某种情感,他会有一种试一试的心理。甚至于他发现老师读时某一处的重音、停顿、语气还是所表达的情感等等没处理得好,他也想示范一下。一个学生站起来读了,后面也许就不是一个两个的问题,全班学生都想去试试,想去表演表演,那结果可想而知,课堂上该会出现什么样的学习气氛呢?课堂上又将会出现多少意想不到的精彩呢?这,难道不是我们教师所想要的结果吗?

尊重文本,深入解读

一堂课,教师如能很好的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激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强烈浓厚兴趣,教师又能在适当的时候加以适时引导,巧妙的把学生引入文本,围绕文本,再给学生充分的解读文本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文本,深入文本,感悟文本,从而在熟练把握,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从文本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师生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果一个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提出问题,就说明这个学生对课文已经做了深入细致的独立思考了,当他的问题一出来,教师又会及时恰当的给以鼓励引导,调动其他学生去思考评析解答他所提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肯定,得到了同学的支持赞同,学生就会有一种愉悦欢快的成就感,下一步他就会更加积极主动,他的这一积极主动的行为,不仅使他养成了积极思考的好习惯,也会潜移默化中影响其他同学。如能这样,我想课堂上不用画龙点睛的方式去点名叫几个学生来配合教师的问答,也会有学生主动的举手抢答问题。

总之,语文课堂上,要把学生的思想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中转变来,就要让语文课堂变成一种健康、积极、平等、宽松、和谐、友爱的学习园地,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能说。这样,不就训练了学生的读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了吗?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也得到培养了吗?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还应有宽广的胸怀,有包容的爱心,有自成一体的成熟的教学艺术。

2012年2月11日星期六

罗大章

篇2: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乐园

――《7的乘法口诀》教学案例与课后反思

《7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之后,再次学习乘法口诀,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自编口诀成功的乐趣和自主探索数学的快乐,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下面结合教学片断谈谈我的课后反思。

[教学片断]1

播放欢快的音乐《雪姑七友》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吗?白雪公主为了报答七个小矮人对她的帮助,决定在圣诞节到来之际送一份礼物给每个小矮人,你们想知道白雪公主送什么给七个小矮人吗?

生:(异口同声)想。

(屏幕出示五光十色的花环)

师:现在你能告诉老师白雪公主送什么给七个小矮人吗?

生1:(迫不及待地)花圈。

生2:金光闪闪的花环。

师:(微笑)今天这节课,我们也来做一做漂亮的花环好吗?

生:好!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动手编制花环。(师说明:用七朵小花编成一个花环,共编七个,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

(在课的开始播放《雪姑七友》这首音乐,并在熟悉愉悦的音乐中引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画面,由白雪公主送花环给小矮人这一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通过动手编花环,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课上的乐趣,并在实践中感知用七朵小花编织一个花环,编织七个花环就要49朵小花,这为学生自编口诀提供了可靠的感性材料。)

[教学片断]2

师:你能根据这七个花环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和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试试看,会编几句就编几句。(四人小组合作)

生汇报。

组1:我们写出了7道乘法算式,分别是:1×7=7 2×7=14 3×7=21 4×7=28

5×7=35 6×7=42 7×7=49 组2:我们写出了13道乘法算式,分别是:1×7=7 7×1=7 2×7=14 7×2=14

3×7=21 7×3=21 4×7=28 7×4=28 5×7=35 7×5=35 6×7=42 7×6=42

7×7=49

组3:我们编出了七句乘法口诀,分别是:一七得七 二七十四 三七二十一

四七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 六七四十二 七七四十九

师:编2个花环用几朵花,是几个7?乘法口诀怎么编?

生:编2个花环用14朵花,是2个7,乘法口诀是二七十四。

师:哪个算式可以表示编4个花环所用花朵的朵数?。

生1:4×7=28

生2:7×4=28

……

(编写口诀是本节课的重点,但因为学生已经有了编制2―6的乘法口诀的经验,并且在前已积累了编制口诀的材料,因此,在此环节我主要让学生自主地观察自编的花环图,小组合作探索、归纳出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教学片断]3

师: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哪几句最难记,你是怎样记的?

生1:我认为四七二十八这句最难记。

生2:我是这样记的:四个七加起来就是二十八。

生3:我是这样记的:三七二十一,再加七就是二十八。

生4:我是这样记的:五七三十五,再减七就是二十八。

生5:我是按顺序读下去这样记的。

……

师:如果我不知道六七得多少?该怎么办?谁能想个办法?

生1:可以想它的前一句:五七三十五,再用35加7得42。

生2:可以想它的后一句:七七四十九,再用49减7得42。

生3:也可以想四七二十八,再加2个7。

生4:还可以一句一句地往下推。

……

师:还有难记的口诀吗?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记的?

熟记7的乘法口诀

同桌拍手背――四人小组抽背――开火车背――师生对口令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熟记7的乘法口诀,我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让学生读口诀,例如开火车,拍手读,集体读等等,然后让学生找出乘法口诀的特点,共同探究记忆的方法,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教学片断]4

师:七个小矮人收到了白雪公主的花环,非常高兴,决定到数学王国玩一玩。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好吗?(巩固练习)

师:七个小矮人觉得数学王国太好玩了,决定在那里住2个星期,他们一共要住几天呢?

生:他们一共要住14天。

师:3个星期呢?

生:21天。

……

师:七个小矮人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用7的乘法口决来解决,你发现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7的乘法口决来计算呢?

生1:一桶罐装水可以喝7天,3桶可以喝几天?

生2:一排有6个座位,7排有几个座位?

生3:一行树有7棵,5行有几棵树?

……

师:我们在计算乘法时,都用到了乘法口诀,看来乘法口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处可真大,我们一定要认真熟记口诀。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要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在这里,我创设了七个小矮人收到白雪公主送给他们的礼物,非常高兴,决定到数学王国玩一玩这一情境。很自然地把学生带进了数学王国,让学生在数学王国里用本课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7的乘法口诀》就教材而言,显得很枯燥,为了避免简单地处理成找规律,写口诀,背口诀的机械记忆的模式,突出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整节课中,我注意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以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为主线,用轻松欢快的音乐,生动活泼的画面,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童话情境串,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原来也可以玩得那么开心,并在玩乐中轻松地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 “做中学、玩中学”的教学理念。数学课堂成为了学生探究知识的乐园,使教学达到了预设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了情境串的创设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本节课,我创设了一系列的情境,让学生在欢乐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新课开始时,创设了白雪公主为了报答七个小矮人对她的帮助,决定在圣诞节到来之际,给每个小矮人送一份礼物这样的一个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由此引发学生动手操作编制花环,为自编乘法口诀积累了可贵的第一手材料。又如,在巩固练习时,我又以小矮人到数学王国游玩为情境,让学生在游玩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整节课学生都是在欢乐的情境中进行探索学习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2、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探索

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在这节课中,我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让他们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指导学生编写口诀时,我只是引导学生编写出第一句,剩下的都是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主地探究编写。又如,在指导学生背口诀时,我不是简单机械地让学生去记去背口诀,而是利用知识的迁移、学法的迁移,留有一定的时空让学生自主探索,老师的一句“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中,哪几句最难记,你是怎样记的?” “你喜欢哪一句就背哪一句?”使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

3、注重了学生的交流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可见,合作交流在数学教学中也相当重要。在课堂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在学生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前后都安排了学生交流,让学生在不断交流中掌握7的乘法口诀。例如,在指导学生记忆口诀的时候,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老师忘记了六七四十二这句口诀时,老师该怎么办呢?”话音刚落,就有同学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可以记前面的一句五七三十五,再加7等于四十二。” 这样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其他学生也跟着记住了。然后再请同学说说那句口诀好记,哪句口诀不好记,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它。让学生在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本课的知识。

4、注重数学问题生活化

篇3: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一、探究式学习活动的情境设计

这里的情境, 指的是学生提供学习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长期以来, 在我们的理科课堂设计中, 创设情境的出发点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教师是传授者, 学生是接受者, 设计的重点是如何有效地传授, 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围绕着单一学科的需要, 力求提供简化和纯化后的情境。例如, 关于比热容的教学, 一般的设计过程大体是: (1) 提出问题:在热传递过程中, 物体内能的变化可以用热量来量度, 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 物体的内能就增加了多少, 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 物体的内能就减少多少。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 实验取两个相同的烧杯, 分别装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或酒精) , 用相同的热源加热, 使它们升高相同温度, 看哪一种物质所需要加热的时间最长。 (3) 教材直接给出实验结果, 并推广到一般结论:不同种类的物质, 在质量和温度变化相同时, 所吸收 (或放出) 热量一般不同。 (4) 定义比热容的概念, 阐明概念的物理意义。

针对原有模式存在的问题, 考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合理内核, 我们提出如下创设探究式学习活动情境的策略: (1) 力求使探究始于真实和接近学生所处的真实环境 (自然、生活和社会的环境) 。应当从学生所处的自然、生活和社会环境出发, 从自然到科学, 从生活到科学, 从科学到社会, 为学生提供宽广的学习科学的人文背景。 (2) 情境中隐藏着可能被学生发现的问题, 努力创设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的机会。探究始于问题, 培养学生问题的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培养探究能力的首要目标, 也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关键。 (3) 情境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真实的情境往往是综合和复杂的情境。人们认识事物多半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从综合到分解到综合。培养创造力也需要学会把综合的、复杂的事物化解为较为单纯和简单的事物, 进行研究, 再进行综合研究。一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势必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挑战性, 如果将这种情境的挑战性设置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 就会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

二、实例分析

下面以《物质的比热容》这一节为例, 对情境设计的上述策略作一说明。教材首先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情景:暑假时, 小明和小华去海边游玩。中午, 他们赤脚走在海边的沙滩上, 觉得沙子很热;当他们跳进海里时, 觉得海水很凉。傍晚, 他们又去海边, 却发现沙子变凉了而海水却很温和。在这种情景下, 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这是一种真实生活的情境。像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不同时间赤脚漫步河滨和涉水时的感觉、稻田放水灌秧等都与物质的比热容这个主题相关, 从真实的情境切入学习的主题, 学生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对于这一情境, 我们用什么手段来提供呢?可以让学生看了教材后, 回忆他们类似的生活经验, 也可以运用录像视频等将这一情景展示出来。由创设的情境提出问题, 很自然地就会激发学生对可能的答案进行猜测和思考。但这些看法很可能是五花八门、各色各样的。这是一种艰苦的智力劳动, 它需要从复杂、错综的情境中分解为两种较为简单的情境:中午和傍晚, 又要对每一种情况进行条件和结果的比较分析, 才能提出合乎逻辑的猜测。教材用卡通画的形式给学生以启发。在这里, 教师很难预定一个不变的程序, 必须根据学生在会话中的表现进行动态调节。以上案例说明, 情境设计中的一些策略思考, 对于不同的探究课题, 其教学设计的思路是不一样的, 过程的模式也是非常灵活的, 它体现着教学创造的本质特征。

三、对探究式学习的认识误区

由于处于实践的初级阶段, 一线的老师们存在一些对探究式学习的误解, 或是把探究视为高不可攀, 或是忽略其基本特征。

(1) 对科学探究的“神话”倾向。一部分人认为探究式学习高不可攀, 因为科学探究是少数科学家的创造活动, 而这种活动又是非常复杂的, 在中学里不具备科学探究的条件, 教学时间也不允许。对少数“尖子”学生可以开展科学探究的活动, 而对大多数学生是不现实的。

(2) 对科学探究的“泛化”倾向。一部分人认为探究式学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启发式教学, 教师只要从问题开始, 讲清方法和思路, 理解知识结论并会做习题, 不管学生处于何种地位, 都是探究式教学。一部分人认为探究式教学就是联系实际的教学, 只要从实际引入课题, 不管学生经历何种学习过程, 都是探究式教学。一部分人认为只要是学生活动, 不管经历何种活动, 也就是探究式教学。

(3) 对科学探究的“僵化”倾向。持这种倾向的人认为:科学探究就是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环节, 每一探究活动都要按这个模式进行。探究活动对学生来说必须是全开放的, 探究活动必须通过学生亲自实验获取直接经验, 探究活动应当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方式。

探究式学习活动给学生带来的是无比的财富, 它教会了学生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思考、提出问题、解释、合作交流、如何去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探究式学习活动中, 创设了多元、动态、开放的课堂环境, 让学生主动学习, 有利于唤醒、发掘和提升学生的潜能, 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有利于形成现代人的终身需要及全面发展所应具有的综合素养, 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有利于关注学生生活世界和发展需要,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课堂改革中, 还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研究探究式学习活动, 把握教学规律, 创造新形式、新方法。

(乐清市虹桥镇二中)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探究式学习逐渐为大家所推崇。作为一线的科学课教师, 在教学的实践中, 也出现了各种困惑与误区。本文是作者在教学和学习中, 对探究性学习活动情境设计的一点看法。

篇4: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自由的快乐的充实的美好的

周彬教授在《叩问课堂》一书中说:“与教师们的交谈中,当论及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时,教师们的抱怨,往往集中于‘学生身体的在位,无法替代学生们思想与智慧的缺位’……教师的批评与强制无法拴住学生的心思,正如堤岸总想阻挡洪水,可堤岸前的洪水却更急于冲破堤岸的束缚……学生为什么无心于课堂?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喜欢上课堂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学生能够真切地参与课堂。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越深,学生对课堂的喜欢程度就越大。二是让学生意识到课堂是属于自己的课堂。学生对课堂的主人翁意识越浓,对课堂的热爱程度就越大……不管多么精彩的演剧,旁观者是注定要离场的。”因此,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自由的、快乐的、充实的、美好的求知者和探索者,应该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追求。

一、自由

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身心自由。他们能说自己想说的话,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没有思想的桎梏,没有传统的约束;有的是自由,有的是坦诚,有的是和谐和幽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往是单向的、封闭的,师生之间很少有情感交流。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之间要互动交往,主张在具体教学情境中通过实践与对话来展开教学,强调师生共同体验、探索进而获得知识。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需要平等交流,互相之间保持信息畅通。

曾经听过扬州市教研室主任龚海平老师的一节英语课,教学内容是谈论加拿大的天气。他一反传统的单词句型教学模式,整节课没有单调地指导学生朗读和操练,而是采用教师与学生亲切交流的教学方式。结果,在和谐的交流中,学生毫无紧张之感,畅所欲言。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把自己的能量完全“释放”出来,课堂也就随之“活”起来,教师的角色也就不是单一的传授者和课堂纪律的维护者了。这样的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样的学习轻松自在,当然深受学生的欢迎。

二、快乐

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精神快乐。他们时时为自己学习的点滴进步而高兴,他们处处能得到老师、同学的欣赏和赞美。

从事英语教学十几年来,我从事过各年级的教学。在给低年级上课时,我经常会让朗读好的学生做小老师,上台指导其他学生朗读;在给中年级学生上课时,我每节课都会组织学生评比“英语之星”,用评奖替代训斥、责骂、侮辱和体罚;在给高年级学生上课时,我给每一个积极发言的学生加分,每回答正确一次加0.1分,累计得分满5分的可获得一项该生渴望的奖励(免做一次抄写作业、获得一样小礼物等)。课堂上学生没有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之感。微笑是教室内灿烂的阳光。笑脸是课堂上永不凋谢的花朵。快乐是学生们在英语课上的共同体验。

三、充实

就是让每堂课都能使学生的情感和智慧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标下的英语课堂要实现师生积极、有效和实质性的互动,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个体展示的舞台。具体地说,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应成为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研究者。

我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3“Asking the way(Period 3,Part D)”时,就很好地发挥了课堂主阵地作用,努力使每一位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益。这部分是在学习了该单元前三个板块关于问路的两个句型“Can you tell me the wayt0……‘Where’s…”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关于问路的第三种句型“Howcan I get to…”我重点让学生用同义句替换操练问路句型,并向学生介绍更多的问路句型,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应当达到他力所能及的成就”,“敏者”学得快,“讷者”学得深,课堂上没有无所事事之人,没有迷茫的眼神,没有忧愁的目光。每一张脸都是那么自信,那么满足,他们就像拔节的麦苗贪婪地吮吸知识的甘霖。学生在那样自由、快乐的课堂中能不充实吗?能会没有收获吗?

四、美好

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心灵时时感受着美好。课堂上,知识的真,语言的美,色彩的绚烂,情感的挚诚……一切美的享受,为学生营造美的氛围,使学生感受到世界的美。

教学6A Unit 7时,我先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圣诞节氛围,再通过送圣诞礼物来学习新单词,然后谈论这些礼物是谁的,来学习名词性物主代词。新知识的学习形象、直观、趣味性浓,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

篇5: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乐园

新课程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教材承载着的知识,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体验来获得。体验,就是指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觉、验证、应用,从而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所以“体验“之法,就是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的情境,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我在执教新教材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体验教学”的魅力。

一、从学习生活中体验,感受历史课的亲切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可以让成人随意图画。他们有着自己对自然界、社会和他人的感性认识,所学的新知识需要借助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才容易被学生接受,变成自己的知识。“生活即课堂”。学生成长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都可以成为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

例如,我在执教《三国鼎立》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有这样一个人物,唐朝大诗人杜甫赞美他是:“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你知道他是谁吗?你印象中的他是怎样的一个人物?你知道他的哪些故事呢?(学生齐答诸葛亮)

学生1:诸葛亮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刘备打下一片江山。

学生2:我知道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体现了诸葛亮非凡的军事才能。

学生3:我知道诸葛亮一生用火攻,如在赤壁之战中,火烧曹营等,但这种手段很残酷。

关于诸葛亮,学生已经从影视作品中了解了很多,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人物,也是许多学生非常喜欢的人物,同学们感到亲切,每位同学都能说,都会说,都愿意抢着说,从而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最佳状态。他们兴趣盎然地跟着老师进入对新知识的探索,使原来索然无趣的历史有了“生活味”,对历史课产生浓厚兴趣和亲切感,逐渐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探索的精神和意识,体现“历史原于生活”的理念。

二、在展示活动中体验,感受历史课的美好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审美之心人皆乐之。成功感是学生获得心灵自由的最重要因素。苏霍姆林斯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课堂上我们应该为学生努力搭建展示自我、创造发展的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

例如,我在执教《秦王扫六合》一课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描绘一下荆轲诀别燕太子的画面。

一位学生是这样描绘的: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站在易水岸边,与燕太子诀别:请同学们想一想那壮别的情景吧――易水河畔,风凄水寒,一片白衣白帽,何其庄严肃穆!此刻,悲歌四起,萧声低徊,壮志赴死,一去不回,易水为之含悲,风云因之变色,这是何等惊心动魄的一幕,这是何等荡气回肠的一幕,这是何等令人颤栗的一幕,易水悲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 这一场绘声绘色的场面描叙,使学生如临其境,如同置身于特定场景中,产生诸多想像,引起情绪的感奋。在本课中,我充分给了每一个学生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和空间,这个问题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想像,使得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展开思维和想像的翅膀,想像出许多不同的情景,并纷纷描绘自己想像的画面,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愉悦,同时还注意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了学生的不同认识,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

三、在角色互换中体验,感受历史课的蓬勃

好的课堂应该是情智共生的课堂,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让学生情感的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在给同学们讲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我尝试设置悬念,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某某,你会怎么做?”这样的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有了兴趣,便有了热情,学生在角色互换中,会从历史人物、英雄人物那里获得自信、希望和力量。

例如:在《明清经济的发展和闭关政策》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当时的清朝统治者,你会不会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为什么?

学生1:会。因为我国当时是封建国家,经济形态是自给自组的自然经济,不需要与其他国家往来。

学生2:不会。因为当时英国等西方国家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的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本性就是侵略扩张,而经济的发展急需开辟海外市场。中国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御敌于国门之外是不现实的。

学生3:我也不会。因为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只能是封闭自己。比如日本在明治维新前,曾经实行“锁国”政策,最终遭到美国等外敌的侵略。

再如:假如你是当时的管仲,你将怎样帮助齐桓公成就一番霸业?

假如你是商鞅,面对反对变法的奴隶主贵族,你会怎么做?

假如你是曹操,你将怎样避免在赤壁之战中的惨败?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历史不能重演,但可以假设,在假设中,学生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情境中,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学生各个跃跃欲试,其探索知识的热情被激发出来,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篇6: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课堂是教师耕耘的`土地,是学生成长的沃土,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知识,教师就要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素质教育论坛英文刊名:SUZHI JIAOYU LUNTAN年,卷(期):“”(12)分类号:G42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

篇7: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浅见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 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 、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 。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对立。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 的误区,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在目前语文教学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教师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 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被填的鸭子”,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 ,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知识 只能机械模仿,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课后,又陷入大量重复的作业、测试 训练中,学习成了无法解脱的苦役。其结果是学生或者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能博闻强 记,但思维的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全面发展,或者因不堪重负而厌倦放 弃。调查表明,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不改革语文 课堂单调、沉闷的局面,不给语文课注入新的活力,将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 可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 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 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 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 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 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 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 生理、心理特征。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 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 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特级教师于漪在谈教学体会时说:“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 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我在上鲁迅先生的散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考虑到初一年级学生对自己童年玩耍的环境有深刻印象, 对生活充满美好幻想的特点,根据课文内容以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我先引导学生以 《我心中的乐园》为题,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学生心中的乐园 有现实的美景,有幻想的世界。然后直接引入鲁迅先生描写的儿时的乐园――百草园这 一重点文段。让学生通过分析生动、具体的描写,感受其中清新甜美的瓜果,奇妙可爱 的动物透出的欢乐天真的稚气。体会描写中准确的形容、生动的修辞和清晰的层次。学 生充分感受了作者儿童时代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百草园生活,与三味书屋单调陈腐、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作对比,便很容易地理解了文章“批判封建教育,揭露私塾残害儿 童身心健康发展”这一深刻主题。进而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丰富积累, 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鲁迅先生的文章在初中课本 中选入了7篇,都是重点讲读课文,主题深刻、语言精炼、篇幅较长,如果按照教学常 规的串讲模式,面面俱到地罗列知识,学生会不胜其烦,影响教学效果。这堂课的设计 ,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内容的趣味性,又完成了语文教学基础 知识、基本能力的“双基”训练。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初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 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 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 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 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 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 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我在上《笑的武器――浅 谈华君武“动物”漫画》一文时,让学生介绍课外阅读中自己喜爱的漫画,并在黑板上 描绘出来。其中《今天我请客》画的是一位中学生把同学带到公厕前说:“我爷爷在这 守门。”道出受困于请客之风的学生的无奈。并由此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生活现象 。《请求》画的是一群身背与自己身体同等体积书包的`中小学生在一所减肥中心前排队 请求给书包减肥,道出学生对学习负担过重的强烈抗议。学生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领 会到幽默浪漫的情趣。通过赏析漫画,培养关心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上《从甲骨文到 缩微图书》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在书籍形式的演变发展中领会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我引 进了计算机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有关知识。在上《语言的实际应用》时,我设计了一组 模拟招聘,并穿插原中央电视台着名主持人杨澜(现主持凤凰卫视中文台《杨澜工作室 》节目)在应聘《正大综艺》节目主持人时的出色答辩。这样的教学有效地打破了课堂 有限的时空,丰富了课堂信息的容量,使学生感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 ”。教师在完成一节课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地溶入课外知识――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电 影、电视及文学作品中的某些情节、人物等。这些都是引发学生兴趣的关键。

早在本世纪初,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 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能说… …”的教育思想。为了强化语文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1][2]下一页

的协 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我在上《核舟记》中“ 船头坐三人”一段时,把课堂变舞台,让全班同学以课本、桌椅为道具,同桌互相协作 表演佛印及“苏黄共阅一手卷”的动作神态,学生边朗读、边演示,通过课堂即兴表演 ,学生在角色转换中理解古文语言,古文背诵这一教学难点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完成了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 转换角色,充当导演,让学生充当演员。通过教学活动设置剧情,科学、合理地利用演 员(学生),调动各种因素,让舞台(课堂)充满光彩,使演员投入其中,乐在其中。 只有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 “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 教学成功的关键。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为归宿的特殊过程”(钱梦龙语 )。因此,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一贯盛行的 灌输和强制式教学,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特点,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 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说明文在教学中通常被认为内容单调,形 式呆板,缺乏情趣。我在上《死海不死》一文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查字 典比赛、集体复述传说故事、快速阅读记忆训练等课堂活动,教学形式轻松活泼。学生 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培养。语文教学中要以课文为“例子”,提炼语文 知识,发展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知识是教不尽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语文能力,便可以 自学知识,再生知识,自觉提高语文素质。这样,就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 标。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 ,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性才得以充分发挥。教师 的情感包括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对教学倾注的热情,体验教学内容的确切及教师心情 的激动、愉快等。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但有智力因素的参与,还有非智力因 素的参与。而学习的质量,则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晶。其中,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占重 要地位。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中木然置之,毫无反应,对 学习内容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整个课堂尤如一潭死水。必然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语文 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完整独立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语文课 堂中,就需要渲染课堂气氛,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 情境中,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景,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从而 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甚至不自觉地进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例如,在上《周总 理,你在哪里》的课文朗读指导中,我怀着对革命前辈深深的怀念和崇敬之情,引导学 生边读边想象同诗人一起去高山旁、大海边、森林中寻觅亲人,怀念敬爱的周总理的情 景。教师入情入境,拨动着学生感情上的心弦,起到了使学生见诗人之所见,思诗人之 所思和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的作用。在讲授艺术性较强的课文时,还可以借助音乐、图片、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直观可感的手段,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参与教学过程。教 师丰富的表情动作、富有感情的语言、积极良好的情绪,驾驭课堂的轻松自如,点拨知 识的深入浅出,都可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好学、反应敏捷、思 维活跃,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殿堂中流连忘返。

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 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篇8:让和谐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1.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一对矛盾, 没有老师的主导, 就不成为教学。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教师应该把课堂时间尽量留给学生, 这里指的是把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 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在满足学生独立、自主、有效学习需要的前提下, 教师可以少教, 甚至不教。当然, 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一定要接受教师的指导, 只有教师有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的和谐, 才是实施新课程、不断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和课堂教学质量保障的关键。

2. 学法指导与学习方法的和谐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建立其实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渗透学习方法, 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不同的、必要的指导, 使学生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智慧学习的能力。此外, 教师还可在听课、思维、解题、笔记、观察、想像、总结、考试、课外阅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 让学生在多方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和谐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讲, 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似乎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 但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 实质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新课程课堂教学价值的追求, 就是要实现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与结果的转变, 实现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的统一及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为此, 在课堂教学中要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当然, 强调课堂教学探究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一些问题或困惑, 但这是学生的学习、生存、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也是学生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需求。

目前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对“过程”的理解不到位与不全面的现象。如省略、忽视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过程, 只讲推理和结论, 不讲道理和原因, 这样就降低了教与学的思维层次;而有的虽然重视过程, 但不能准确地把握过程的本质与要点。如此种种, 必须加以改变, 只有既重视结果也重视过程的课堂教学, 才是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

4. 激励评价与约束行为的和谐

所谓的激励性评价, 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多倾听学生对学习的体会,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 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 寻找闪光点, 为学生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 激励学生不断地大胆尝试, 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学习情感态度进行激励, 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不可能一味地激励, 激励过多会导致激励泛滥, 也不能一味对学生放任自流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约束行为”是规范学生行为与控制学生活动范围的措施, 教育学生遵守课堂教学纪律和建立必要的课堂教学规范, 也是不可缺少和不可分割的。

上一篇:幼儿园预防龋齿下一篇:难忘的春游作文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