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妈祖文化

2024-07-05

浅谈妈祖文化(共6篇)

篇1:浅谈妈祖文化

浅谈妈祖文化

1、妈祖文化的基本概况

1.1妈祖的生平简介 1.2妈祖庙简介 1.3妈祖的信仰规模 1.4妈祖文化的基本含义

2、妈祖文化与地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1促进妈祖文化产生、传播与发展的地理环境 2.1.1妈祖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

2.1.1.1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本身的自然地理环境 2.1.1.2妈祖文化产生的经济地理环境(即物质基础)2.1.1.3人文环境加强了妈祖文化产生的缘由 2.1.2妈祖文化的传播、发展的地理环境

2.1.2.1妈祖文化传播、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1.2.2妈祖文化传播、发展的海洋环境 2.1.2.3妈祖文化传播、发展的社会地理环境 2.1.2.4妈祖文化传播、发展的古代的外交地理环境 2.1.2.5,妈祖文化产生的精神地理环境 2.2妈祖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2.1妈祖文化促进了物质文化景观和精神文化景观的的形成 2.2.2妈祖文化促进了东部沿海城市的快速发展 2.2.3妈祖文化促进了妈祖庙所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3、妈祖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3.1妈祖文化的主要内容 3.2妈祖文化的精神实质

4、妈祖文化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和意义 4.1妈祖文化的政治功能 4.2妈祖文化的经济功能

4.2.1妈祖文化带动商贸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4.2.2妈祖文化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4.3妈祖文化的文化功能 4.3.1妈祖文化促进了文明的产生 4.3.2妈祖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 4.4妈祖文化的社会功能 4.4.1素质修养与提高功能 4.4.2社会团结整合功能 后记正文:

1、对李老师您的六大印象„„„„„„„„„„„.2、写这篇文章的困难和困惑„„„„„„„„„„..3、按照老师要求的内容进行文章的构思„„„„..4、写完全文的感受的简单描述„„„„„„„„..浅谈妈祖文化

摘要:本文主要从历史地理与文化相结合的角度即从妈祖文化的形成、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妈祖文化产生于地理环境同时反作用于地理环境)和妈祖文化精神内涵、主要内容以及妈祖文化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和意义三大方面来简单透视妈祖文化的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从而提出保护、弘扬或者说继承与发展妈祖文化的几点策略。

Abstract:The text have a glance at the reason of the in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MaZu Cultur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geographcal environment or that is to say that Ma Zu culture comes from three aspects that is geographcal environmentand at the same time MaZu Cultrue affect the geographcal environment and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and main content and its effcts and significance in the social economical modern life.On the basis of realisantion , we offer some advice for the purpose of protecting and developing MaZu culture.引言:本文着眼于文化地理的角度重点阐述了妈祖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妈祖文化的内涵、精神实质及在现代社会经济中的重要的意义,就此提出了继承和发展妈祖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在介绍妈祖文化的这些内容之前有必要具体介绍一下妈祖文化的基本概况,当然这里面包括介绍妈祖的生平、妈祖文化等的基本知识和概念以及与此相关的妈祖庙的世界分布及信仰群众等一些基础内容,作为更深研究妈祖文化的基础或者是背景。

1、妈祖文化的基本概况

1.1妈祖的生平简介

相传东晋年间,林禄到了福建省,成为福建晋安林氏始祖。他的后代经过十世到了隋朝年间,林茂成为了右丞相,由晋安迁福建省莆田市北螺村。又经过五代到了林万宠,此时正值唐开元间林万宠任高平太守,生了三个儿子:韬、披、昌。次子林披于唐天宝间官任太子詹事,赠睦州刺史,生了九个儿子:林苇(端州刺史)、林藻(容州刺史)、林著(横州刺史)、林荐(韶州刺史)、林晔(通州刺史)、林蕴(邵州刺史)、林蒙(桐州刺史)、林迈(雷州刺史)、林蔇(福唐刺史),同时擢为刺史。世称九牧林,尊林披公为九牧林始祖。而妈祖正是望族九牧林氏的后代。妈祖生于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妈祖的父亲和祖父也曾经是莆田市的官员,在妈祖诞生之前,他的父亲林愿在她出生前经常烧香拜佛祈祷,当妈祖出生的时候天空降下奇光使岛上岩石发出奇异的光亮色彩,他的父亲以为是天降奇才所以倍加疼爱,又因出生一个月时间没有哭过,所以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做林默娘。林默刚满一周岁时,在襁褓中拜诸神仙。五岁能诵《慈航经》,十一岁能婆娑按节乐神。少年时,一日在家静思熟读诗书,看见一怪异道人从她家门前经过,心中突生起念拜其为师,得到真功传授。她长大后,主要拥有行医致善、习水性观天象告知渔民祸福的奇异功能(使人称之为神女或者龙女),而且她一生立志普济众生,矢志不嫁,父母最终也都顺从了她的意愿,使她更能专心致志地做慈善事业。但是在她28岁又一次抢险就难的过程中不幸牺牲。妈祖一生普渡众生,对老百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据史料记载,北宋、南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最终列入道教祭典和国家祀典。(妈祖从小到大的事迹)

1.2妈祖庙简介

相传妈祖死后,羽化升仙。渔民们还经常能看见妈祖穿上红色衣服到海上抢险救难,于是渔民们就在自己的海船上兴起了信封妈祖的神像。此后人民为了感谢她在她的家乡湄洲岛

[1]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根据《世界妈祖庙大全》这本书记载目前全球共有5000多座妈祖庙,都有自己的特色。妈祖庙的神像通常建在妈祖庙里,构成了特有的妈祖文化景观。其中国内妈祖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营口、烟台、青岛、连云港、上海、杭州、泉州、广州等),也包括港澳台,其中尤以天津天后宫、福建莆田湄州妈祖庙、台湾北港朝天宫最为著名,并称中国三大妈祖庙。国外又以日本最早,兴建庙宇最多(一百多座),在日本最早建立的一座妈祖庙在当时的琉球王国。根据1987年台湾报刊统计的数字,台湾省的妈祖庙(宫)有800多座;香港、澳门地区有57座;国外有135座,分布在日本、韩国、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印度、菲律宾、美国、法国、丹麦、巴西、阿根廷等17个国家。(妈祖庙国内、国外的分布状况)

1.3妈祖的信仰规模

全世界妈祖庙有5000多座,而其信徒多达2.5亿人次。作为国家三大祭奠沈明之一妈祖信仰是属于华人的信仰,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几乎都有妈祖庙,妈祖成了海外华人的共同信仰。所有侨居海外的华人社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以妈祖宫作为同乡会馆或商会,是各国华人的政治文化及社区中心,也是各国华人的精神支柱。据统计台湾群众2300多万人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民众信封妈祖,香港和澳门的信封群众则有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而外国新加坡的妈祖信徒占总人口数的 70%,马来西亚的华人人口占该国人口的重要比例而妈祖的信徒则占了华侨人口的 80% 以上,此外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也有很大数量的华人,也都是以妈祖信仰为主要信仰。妈祖的影响力之大以致台湾和新加坡两地,妈祖信徒成了社会的结构主体,是两地社会的主导力量,而世界各地都有唐人街的华人社区,也都百分之百的成了妈祖信仰区,是妈祖信徒为主的族群聚集地。由此可见妈祖信仰规模之大,范围分布之广。(信仰规模主要从信封的人数与所建造的庙宇数目看出)

1.4妈祖文化的基本含义

妈祖因海商社会的信奉最终转化为民间崇拜神。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妈祖文化也是海洋文化的一种特质。历史上宋代出使高丽、元代海运漕运、明代郑和下西洋、清代复台定台,这一切都体现海洋文化的特征。这就是“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的真实写照。而影响所及,妈祖由航海关系而演变为“海神”、【2】 “护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民间信仰崇拜神之一。

2、妈祖文化与地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1促进妈祖文化产生、传播与发展的地理环境

2.1.1妈祖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

2.1.1.1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本身的自然地理环境

妈祖的所在的家乡地处福建沿海黄金海岸的中间地带,是我国东南沿海上交通要冲,大小商船都不断的从这里经过,这造成了必备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社会条件。其地表自然地理环境主要表现为师由花岗岩和火山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和红土台地,侵蚀不是特别的强烈。而且这个地区河流很少,因此由天然的雨水经地表冲刷所带来的泥沙等特别的少,再加上这里的港湾宽阔,于是早就了这里基本上不会出现泥土淤积的情况。与之同时与之不好的现象时是它地处福建省海洋气候最明显地区,也是全国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因而,湄洲湾一带海域在台风的影响下,经常出现大风和降水天气,引起海面波涛汹涌、巨浪排空,给过往的船只带来灾难。庆幸的是湄洲湾处在被东、西、北三面山丘所环抱,湾口向东南敞开,东周半岛和烟敦山封住湄洲岛湾口,湾中而且还有其独特的三道自然屏障。第一道为湄洲岛横亘在湾口;第二道为盘屿、大竹屿、小竹屿;第三道为罗屿、横屿和洋屿,这样形成一个天然避风港,即使港外恶浪滔天,港内仍然风平浪静、别无大事。由此分析可以得出,湄洲湾的自然地理条件十分优越、令人舒适。(湄洲岛港湾内具有独特优越的天然地理环境)

相比湄洲岛港内之场景,港外之场景则显示出相反的厄运现象。那么妈祖虽然熟悉水性,通关天象,但是她毕竟是一个真真实实的真人,所以单凭她一个人的能力是无法总是帮助这些商船或者渔民渡过劫难,因此从湄洲岛港外到湄洲岛港内成了躲避海难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妈祖则在其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那就是为他们指引航路。在白天的时候,她通过观察天象预知渔民是否出航,并且在台风来临之时她总是乘舟出港、高声呼喊,为渔民和商船引路以便于避开由台风所引起的汹涌澎湃的波浪袭击;夜晚的时候,她总是点燃熊熊大火为渔民和商船照出光明的道路以便能够及时迅速的由海外到达安全的港内。这样渔民们和商船商员们总是能够从恐惧的状态转危为安,回到湄洲岛后竞相宣传妈祖的光荣事迹。时间长了,妈祖也就在湄洲岛上的声誉响亮起来,并称之为妈祖为神女。由此妈祖的形象便上升为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英雄事迹的这么一个高大形象,因此妈祖的信仰文化由此传播开来便不足为怪了。其实质妈祖文化产生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而不是产生于其他的地方的决定性因素是其湄洲岛本身的优越自然地里环境与港外的凶险环境的对比。(妈祖文化产生的客观条件尤其台风因素与港内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所决定)

2.1.1.2妈祖文化产生的经济地理环境(即物质基础)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横跨东海与南海),因此海上交通十分方便,因此在宋代以前依靠其独有的航海技术和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繁荣。到了宋代以后,北方长期战乱不断,相对而言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省的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因此也抓住了发展的好机遇,这个时候特别是福建省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均相应得到一定程度发展。反过来,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兴盛和港口规模的扩大。泉州与莆田相邻,南宋末年泉州港已超越广州而跃居全国首位,成为“四海舶商,诸藩琛贡”[3](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古代的优越地理位置与安定的环境造就了当时的经济发达状态,但是这种经济的发达只是相对而言的)

宋代和元代时期是我国海上外交活动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是我国转向海上外交活动的最为鼎盛时期。其通航区域范围之广,几乎覆盖了东北亚、东南亚、南亚、西南亚以至北非和东非沿海国家。与此同时发展起来的航海技术在这个时期也跨入了一个昌盛时期,罗盘已被广泛应用于航海。当时的经济与航海技术已相当发达,然而腾然面临着很困难的难题那就是如何保证海上航行安全。这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无法解决问题的条件下,当地渔民则只能转向求助于神灵的保佑,而此时的妈祖形象刚好符合了这个条件,因此妈祖文化在这个时候开始产生也亦具备了经济基础这样一个客观条件。(航海技术的相对发达与海上安全问题的难题的对比造成了妈祖文化形成的经济物质基础)

2.1.1.3人文环境加强了妈祖文化产生的缘由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就是说眼前的物质利益在生产力很低的情况下往往战胜精神文明。而地处湄洲岛的渔民们由于其特有的自然环境决定了他们紧靠土地来养家糊口那是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最低等级的层次生活需要所不能满足的。因此依仗着他们独有的海洋环境打鱼、航运和海外贸易等经济活动为生成了他们工作的重要方式和生活方式。然而海洋的环境往往不像陆地那样容易控制。比如说海浪袭击、海啸、台风等往往都是自然环境其致命的武器。因此他们在日常的航海打鱼生活中形成了高强度的体力坚毅体魄和熟练的打鱼技巧,同时养成了寄希望于神灵保佑他们能够在打鱼工作中避免海难并祈求打鱼丰收的社会心理。而妈祖这么一个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祖的形象正是在其死后加之人民的信仰心理的情况下,妈祖文化的诞生也就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基础。对妈祖的信仰表现了人民在当时现有的生活环境条件下的一种心理寄托,这绝非只是单纯意义上的迷信,因为妈祖文化此时应经转换成为人民同困难的生活环境斗争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人民进步的动力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另外妈祖文化在我国古代和平外交活动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比如宋代出使高丽,明初郑和下西洋的空前壮举,元至清代的海运,明清时期闽、粤人民渡海对台湾和东南亚的开发,无不凝注着对妈祖的崇拜心理。这点也无疑是对妈祖文化形成的人文环境的一种补充。除此之外,妈祖在宋,元,明,清受到的国家祀典就达36次,其中最长封号“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嘉佑之神”,这种历代朝代皇帝的封号无疑是加强了信仰妈祖文化的人文环境心理。由此可见妈祖文化的产生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社会环境的基础。(妈祖文化产生的三种人文环境的原因)

2.1.2妈祖文化的传播、发展的地理环境 2.1.2.1妈祖文化传播、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说到妈祖文化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妈祖文化的传播,而谈到妈祖文化的传播必然离不开妈祖文化传播所依靠的地理环境。因此妈祖文化的传播、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条。

2.1.2.2妈祖文化传播、发展的海洋环境

妈祖文化的传播、发展的地理环境第一点是海洋环境:因为妈祖庙诞生地的特殊的自然、人文、经济地理环境决定了该地主要从事海上交通、贸易与漕运,因此海洋环境上的活动成为了是妈祖文化传播的最重要的途径。北宋年间,由于战乱不断,迫使陆地上的丝绸之路无法行通,从而转向了东南沿海的海上丝绸之路。明州(今宁波)、泉州、广州是当时的大港口和海上交通枢纽,在妈祖文化传播发展的过程中祈祷了巨大的作用。元朝,由于政治中心北移到大都(今北京),加强了南北经济的往来,尤其是供朝廷漕粮,进一步发展了海运,当时由太仓、刘家港(今上海)到达直沽寨(今天津),是海运漕粮的重要航线。元泰定三年(1326年)在天津的海河三叉河口建立海神庙——天后宫,这是妈祖文化从南方传播到北方的历史见证。航海是关系重大财产和众多生命安危的大事。在海难难免发生的情况下,人们心中便自然向神灵祈祷,妈祖的形象无疑是他们所膜拜的对象。因此,有水处有华人,有华处有妈祖庙宇,有妈祖庙宇处就妈祖文化,因此海洋环境成为了妈祖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人口的迁移把妈祖文化带到海外。

2.1.2.3妈祖文化传播、发展的社会地理环境

妈祖文化的传播、发展的地理环境第二点是社会地理环境,主要表现为林氏家族的空间移动过程。唐宋以后,由于政治、经济、社会等种种原因,兴化(今莆田)不断有人外迁,尤其是九牧林氏大家族的人。据台湾《林氏大宗谱》记载,莆田九牧林氏族人,自唐中叶即开始向广东、闽南、浙江等地发展。明清以来,从福建移居台湾、日本和东南亚的人则不胜枚举。这是妈祖文化早期在这一带传播的原因之一。之所以林氏家族传播妈祖文化我想有四种原因,一是因为妈祖的形象为他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是他们离开莆田到达外地的路径过程中祈福妈祖能够保佑他们顺利的到达目的地,三是他们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人生地不熟,需要,克服困难,共同努力,团结奋斗,马祖文化则作为他们连接起来的一个重要纽带。四是他们对于家乡热爱,包括本土与文化的热爱。

2.1.2.4妈祖文化传播、发展的古代的外交地理环境

在中国古代,许多和平外交活动都是始于海洋空间地理。诸如宋代的出使高丽,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历访亚非40多国,明、清两朝持续近500年的对古琉球中山国的册封等等,都是借助妈祖为精神支柱而战胜海上的千灾万劫,圆满地完成了和平外交的任务郑和下西洋促进了妈祖文化的传播,这其中尤以郑和的功劳最大。

2.1.2.5,妈祖文化产生的精神地理环境

妈祖她作为一个民间的渔家女,善良正直,见义勇为,扶贫济困,解救危难,造福民众,保护中外商船平安航行为本国、外国的各族人民无疑建立起伟大的榜样,而妈祖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无疑也是国内外各民族人民所祈求达到的高尚精神境界。

2.2妈祖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2.1妈祖文化促进了物质文化景观和精神文化景观的的形成

文化景观是是人类活动的成果,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地表痕迹,是文化赋予一个地区的特性,它能直观地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4]因此文化景观是地球表面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妈祖文化在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以其特有的物质文化景观为标志即世界各地的妈祖庙的建立。这种文化景观最显而易见的物质外貌就是妈祖庙的分布与建筑风格,其次是地域人群活动的形式。最早的妈祖庙建在妈祖所在故乡湄洲岛,此后由其传播开来分灵分别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建立。在妈祖庙举办的活动,使得妈祖文化内涵得以体现。这些活动主要包括妈祖诞辰日的传统活动,和一些庆典纪念活动,即伴随祭祀活动而举办的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与集市贸易活动的“庙会”。如天津的“皇会”,就是明清时代在天后诞辰纪念日期间从祭祀天后逐渐扩大丰富为敬拜海神天后娘娘的民间花会大表演。在经济方面又是一次大型的城乡贸易物资交流活动。[5]里具体什么在起作用,这就关系到妈祖文化本身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景观的纽带。只不过妈祖文化精神文化景观是一种无形的客观景观存在而已,但是它却是超脱物质文化景观之上,当然它也有自己的物质载体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关于妈祖文化研究的相关书籍和论文,因此妈祖精神文化景观很重要。

2.2.2妈祖文化促进了东部沿海城市的快速发展

说到妈祖文化促进了东部沿海城市的快速发展,其实与上一点是想通的。因为有了妈祖文化,所以形成了特有的妈祖文化物质经管妈祖庙,进而由于妈祖庙的带动,各地商人、渔民到这里膜拜,进而这里的人群越来越复杂,最后这里的妈祖庙城了祈祷或进行集市贸易和信息、文化、物资的交流等的场所,成为人民活动的中心,进而首先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尤其是一些渔村的例子显得格外特点,比如说,营口、烟台、青岛、连云港等都是以妈祖庙的兴建为标志,使荒凉的渔村变为繁荣的港口城市。

2.2.3妈祖文化促进了妈祖庙所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妈祖文化促进金妈祖庙的形成,进而促进该地城市的发展。而城市发展的经济条件进一步丰富了妈祖庙开发的条件,进而为打造妈祖庙旅游产业创造了条件。妈祖庙寺庙、道观、民居与宫殿建筑的特点。它的结构和布局,采用我国传统的建筑手法,表现鲜明的民族性,加之修建时代与所在地域的不同,各地妈祖庙又各自保存着不同时代的地理特征,形成一种别具特色的古建筑。它与所在山、海、江河、绿树古柏等山川秀色融合成美丽的景观。在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的今天,无论从交通航海、地理考察、建筑文化、文物欣赏、学术研究,民俗风情等诸多方面,妈祖庙及其所在地区已成为世人注目的参观访问,科学考察与文化旅游的好去处。妈祖庙为当地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妈祖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3.1妈祖文化的主要内容

妈祖文化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其内涵和外延上。作为妈祖文化的内涵则体现为妈祖文化则作为东方具有代表性的东方海洋文化的组成部分变为以天妃宫妈祖庙为物质文化景观的载体、以祭祀、传说、文学、民歌、舞蹈等为主要传播途径、以精神实质作为团结华人的精神纽带的民间重要的信俗文化,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妈祖文化的外延则表现为我们所从事研究的科学文化课题,具体包括;妈祖文化与中外关系史(主要体现在我古代的和平的外交活动上,比如说宋代出使高丽、明代郑和下西洋)、妈祖文化与反侵略战争史(主要体现在中国水师将领依恃妈祖庇护多次把殖民主义者驱逐出澎湖海域的史实,比如说沈有容打败荷兰殖民者和郑成功妈祖助潮的故事等)、妈祖文化与海上交通贸易及沿海港口开发史(主要表现在中国许多沿海城市比如说营口、烟台、青岛、连云港等都是以妈祖庙的兴建为标志从而从荒凉的渔村变为繁荣的港口城市事件等)、妈祖文化与科学技术发展史(主要表现为中国古代航海的习俗:每次航海之前总要做个船模以祈求妈祖保佑从而在现在许多妈祖庙里有许许多多的古代船模以便考究古代造船发展科技历史,其中尤以山东长岛庙岛与妈祖庙的古船模最多多达350多只,包括福船、沙船和民族英雄“邓世昌”供奉的“威远号”军舰模型)、妈祖文化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妈祖文化受到有关学者的研究重视之后,研究的成果以成书、论文为标志结果的重大成就,比如我国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客肇祖先后发表了多篇关于《天后》的论文、中国台湾学者李献璋的《妈祖信仰研究》等等)等五个重要的方面。(妈祖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表现为妈祖文化的基本含义)

3.2妈祖文化的精神实质

妈祖作为一个历史传奇人物,在近千年来的社会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之所以她的名声能流传千年,源于她本身的文化,虽然她没有什么思想体系留给后世。但是她作为一种正义的化身,为百姓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做贡献的精神正是当今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中的具体表现,因此可见其精神之博大,内涵之深奥。妈祖文化的精神实质体现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体现真、善、美的精神实质,是我们大家值得深思的议题和行动的标榜。

4、妈祖文化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和意义

4.1妈祖文化的政治功能

妈祖文化已成为海内外华人文化认同的纽带,对于促进中华民族团结和祖国和平统一意义重大。台湾妈祖宫庙有 1500多座,台湾岛上现有居民2300多万,其中台湾妈祖信仰现在已经超过百分之七十,妈祖文化信仰成为了许多台湾群众重要的心理信俗,而且台湾信众“热衷于前往湄洲祖庙进香”活动,由此说明了妈祖文化在台湾群众中的重要地位。台湾妈祖信众到湄洲妈祖庙谒祖进香,不仅仅是对妈祖女神的朝拜,更是对民族文化、民族情感的认同,体现了两岸同胞“人同根、神同源、文化同脉”的亲缘关系。妈祖文化在中国有着重大的作用,她在维护两岸的和平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在考察福建时指出,妈祖信仰深深地扎根在台湾民众的精神生活当中,福建要运用这一丰富资源,在促进两岸交流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省委书记孙春兰在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强调,推动妈祖文化与民间信仰交流。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应着力把妈祖这篇文章做大做强,促进莆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台湾信众对妈祖的极度虔诚和崇拜,令人叹为观止。妈祖信仰深深地扎根在台湾民众的精神生活中。莆田是妈祖的故乡,是妈祖信仰的发祥地。理所当然、责无旁贷地要在传承与弘扬妈祖文化,解放思想,先行先试,打造世界妈祖文化中心,朝着“跨越发展、宜居港城”的目标奋勇前进。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闪耀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光辉,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有台胞说,经济交流是手拉手,文化交流是心连心。大力弘扬妈祖文化,必将有力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必将促进两岸更加和平、发展。莆田的文化人应该携手并肩,乘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东风,充分运用妈祖这个得天独厚资源优势,为文化强市作出应有【6】 的贡献。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提出当今国际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时代背景仍然没有改变。新世纪初,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指出了再当今时代下发展的具体要求,要做到能够在和平中尽快发展,做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而妈祖文化就是一种保障“和平与发展”的文化,代表和平乐观、积极向外发展精神的海洋文明文化。因此,弘扬妈祖文化,加强两岸妈祖文化交流,进而加强经贸文教等方面交流,必将推动和深化两岸和平与发展。

4.2妈祖文化的经济功能

4.2.1妈祖文化带动商贸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妈祖庙宇的兴起在古代带动了城镇化的发展,进而妈祖庙成为各种经济活动的重要场所,促进了海内外的贸易往来和妈祖文化产业特别是妈祖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妈祖文化增强了海内外华人间文化交流,基于这种文化背景下的华人商贸往来(特别是海峡两岸商贸往来)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现代社会妈祖文化进一步发挥它的贸易功能和妈祖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妈祖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妈祖旅游产业主要体现在妈祖庙传统的建筑艺术与其独特的布局结构。

4.2.2妈祖文化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信仰妈祖文化的人民有了共同的特点,彼此之间有了相互的信任的心里。这种心理特征在今天市场经济运作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诚信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市场经济的绩效。民众习惯上、心理上对现代社会、对市场经济的具有文化认同感也能对经济体系赋予一定的内在制约。因此妈祖文化在这个特别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显示出其独特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学习妈祖文化精神的实质,自觉遵守道德上的行为制约,做一个具有妈祖精神的社会主义现代人。

4.3妈祖文化的文化功能 4.3.1妈祖文化促进了文明的产生

妈祖文化在一些具体的方面促进了现代社会的文明。妈祖文化是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俗文化,妈祖文化促进了一系列派生文化和派生文明,如古代的妈祖髻、妈祖服、妈祖面、妈祖祭典、船上供妈祖神像、启航前的祭祀,造船厂供妈祖、供船模、水族朝圣供品、传说、求香袋等。

4.3.2妈祖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

这一点主要表现就是妈祖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对内是我们信仰妈祖文化、拥有优良品质的强大精神动力,对外表现为我们团结一致共同战胜外敌与困难。

4.4妈祖文化的社会功能 4.4.1素质修养与提高功能

信仰妈祖必须是虔诚的,要常到妈祖庙祭拜,这不仅是消灾祈福,更重要的是一种美德的熏陶,它能培养人们健康、正直、善良的伦理道德观。妈祖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从中可以制约我们的不良社会行为,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因此对于培养我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四有新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妈祖文化在人的内心压力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这是因为人民往往把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寄托于妈祖,从而在心里上得到一种安慰,不自觉地加强了人民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使处于压力中的人们面对困难时心理素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4.4.2社会团结整合功能

在当今世情、国情、党情非常复杂的情况下怎么样更能团结一致向前看,从而促进中华民华的大发展大繁荣是一个重大的关于国家命运与前途的问题。妈祖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体系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这一个问题,因为妈祖文化使得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关系、经济生活、价值观念等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而对于统一人们的思想,进而起到社会团结整合功能。后记:后记中主要讲述了我对老师的看法和写这篇文章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以及对老师要求论文内容的总结。

后记正文:

1、对李老师您的六大印象

对李老师您的第一印象:原则性很强,值得我们学习。跟李老师您第一次打交道的时候是在电话里,也许老师您或许不记得,但是我对你的印象非常的深刻。为什么会第一次跟李老师您打交道会出席那在电话里,那是由于自己的粗心大意,把老师要上的文化地理课本来是周五的五六节课看成了七八节课。当时我正在三楼上自习,还以为反正后两节课上课我在下面上会自习没有多大的关系,没曾料到居然那时正在上课。大概三点五十的时候我往楼下走准备上课却发现为什么快到上课的时间了然而教室确实空空的?刚好刘翀同学在教室,我问了一下为什么大家都没来?刘翀说了一句让我吃惊的话:都上完了,老师也点完名了,你才来?我当时就抄起刘翀的电话给老师您打了个电话,在电话里我说我从来都不缺课的,我想来在老师的眼里都是一个很乖的孩子,逃课绝不是我做的事情。老师您原则性很强的告诉我说没来就是没来,那是事实,叫我怎么办呢?我就此产生了一个印象:老师做的对,这虽说是个人做事的原则,但是对于犯错误的人绝对是一个很好的反思,为什么自己做错了事情呢?

对李老师您的第二印象:博学多识。李老师您大概给我们讲了六章的内容包括文化与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题、文化景观、建筑文化景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音乐地理等内容,每章的内容都很丰富,有很多的内容都是我闻所未闻的,尤其是第三章的内容用时之长更显其内容之丰富多彩。

对李老师您的第三印象:方法得当即寓教于乐。每次上课前都会播放音乐,给人以轻松的气氛,而且中间还有五分钟的休息时间,最重要的是您将当年的有趣的经历都说给我们听,我们听得总是心情愉悦。

对李老师您的第四印象:重视素质教育。从老师的授课过程及要求老师注重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从而激励起大家爱生活的好态度,您是从情感上鼓励激励我们汲取知识,这样有助于广泛培养我们的兴趣,对于今后事业取得成功很有帮助。

对李老师你的第五印象:认真和坚持不懈的品格。从开学到课程结束,你总是很认真的点着每个同学的名字,坚持不懈,态度认真,这种品质是很多人所不具备的,除此之外认真还包括对论文的写作要求和给我们准备的模板范文等等。对李老师您的第六印象:善于锻炼学生表达自己。李老师您能够在课程很紧的情况下安排出来一大节课让我们将自己做好的ppt加以讲解,这一刚方面锻炼了我们组织材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和操作ppt的能力。不得不说一句我在这次讲课中发挥的自己觉得很失败,我之前按照您的要求认真准备了好长的时间,收集了好多的资料,当时我讲的内容也是妈祖文化,由于妈祖文化是作为一种文化体系,内容丰富,我没有找到太多的图片,因此我决定构建一个体系来讲解内容,但是体系的内容太多,我怎样控制都解决不了,最后我的讲稿的语言完全是由自己的语言写出来的,就这样多达3000多字,我想我能够练得很熟,结果还是在讲课时只讲了一小部分,这让我感觉到很惭愧,也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完成。我觉得这点我做的很失败。

2、写这篇文章的困难和困惑

写这篇文章时查阅了好多篇文章,如何有效快速的摘取有用的信息成为了我第一大难题,最终我还是按部就班的认真读下没骗文章。

写英文摘要时成了第二大难题:好久没有学习英语了,好多的单词都忘记了,因此在写完韩语版的摘要后写英文摘要时就出现了困难,甚至汉语词语翻译成单词都不会,通过查阅书籍与字典也将问题加以克服,可能英文摘要的句子会出现语法性的错误,请老师您加以批评指点。

写这篇文章的第一大困惑:由于自己的文学功底不行,所以很多语言文字转换成自己的语言文字后变得就不是很专业,很口语化,但是我想文学功底是需要修炼的,我在这次写这篇论文的时候发现了这个缺点,我会认真加以改正的,向老师您保证!

写这篇文章的第二大困惑是:有些语言或者说根本没有这种提法,但是在我的论文里面却出现了:比如说社会地理环境、外交地理环境和精神地理环境。之所以这样说我觉得更加容易理解,因为社会地理环境我理解成人在空间的社会移动现象,外交地理环境理解为和平外交活动所通过的海洋地理环境,精神地理环境我理解成世界各地都有信仰中国湄洲岛妈祖祖庙的文化,虽然有地理空间上的差异但其精神实质是一样的。

3、按照老师要求的内容进行文章的构思

李老师您主要给了我们两个题目,由于前一个题目我们那里的文化资料很少,所以我选择了第二个题目。第二个题目老师规定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而是文化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意义。我本着坚决服从老师要求的情况下撰写这篇文章。第一块是介绍这种文化的基本概况,而二部分和第四部分是就老师的要求而写,其中第二部分占了文章的大部分篇幅,第四部分的内容也不少,第三部分我想既然是文化肯定有其内容和精神实质,所以就把其放在了第三块内容。

4、写完全文的感受的简单描述

虽然撰写此篇文章耗费了很长的时间,但是依然觉得从总体上符合了老师的论文要求。从写这篇文章中而已老师、自己进行了总结,发现老师有很多的优点,作为未来的中学老师我也会将这份优秀的师风精神继续发扬下去,同时发现了自己的狠读不足,如思考问题的不足、语言的不精炼性等等,我想我以后会努力改正这些缺点的,晴李老师您放心。最后我想说句李老师您虽然带我们时间不长,但是你的付出我们大家看在了眼里,我们会永远记得您!

【1】《世界妈祖庙大全》系列丛书,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闽台新闻交流联谊会和海峡文化交流中心联合编撰

【2】妈祖文化百科名片 【3】《泉州府志》卷一《城池》,南宋李芳子或南宋刘颖及戴溪 【4】《文化地理学》,周桑意,孔翔,朱竑编著 【5】《妈祖文化与地理环境》,天津师范大学地理系高红 【6】湄洲日报,2011-11-24,许培元

篇2:浅谈妈祖文化

一、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

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到当代的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移动传播,人类一直保持着对文明进步的向往和追求。完全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就是人类文化进步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每一步前进都以相应的文化觉醒为前提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艰辛探索和建设实践中,每一次跨越式前进也都源自于深刻的理论觉醒和高度的文化自觉。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文化自觉的不断提升,对我们来说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正如《文化“三自”》指出的: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这种文化自觉的进一步提升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二是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

第一,要始终保持对文化意义、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认同。文化是人类基于自觉意识的灵感迸发、情感表达、观念创新,人类生存的世界处处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记,文化也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文化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它滋养人类、涵养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其意义和作用是那样永恒。社会发展进步到现阶段,文化对人类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那种认为文化不过是说说唱唱、敲敲打打、写写画画,却看不见文化对人的感化陶冶、激励鼓舞、团结凝聚之重要意义,是肤浅的;那种认为文化不过是形而上、虚而玄、泛而空,却认不清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导航、引领、推动之重要作用,是片面的;那种认为文化不过是经济的附属、产业的点缀、甚至是财政的包袱,却看不到文化能够自主发展、形成产业、创造财富之重要地位,则是短视的。我们应当认识到:文化不仅具备震撼心灵、满足需求之精神力量,而且具备引领社会健康发展、激发民族创造活力之物质力量;一个国家的兴盛强大离不开文化,一个民族的传承延续离不开文化,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文化。还应当认识到: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今世界,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企图用西方思想文化“一统天下”的背景下,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和十三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如果不能坚守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当代先进文化,不能形成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基础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能成为一句空话。这样的认识,对每个人都应当是一种“自意识”而不是“被认同”,并且是对文化本真意义和内在涵义的深刻认识、深度认同,这才是我们所讲的高度文化自觉。

第二,要牢固树立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文化自觉不只是内在意识上的自觉醒悟,还应当是实际行动上的责任担当。因为,文化是在长期的延绵不断 的建设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无论是整个人类的文化,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一个点滴积累、长期积淀的过程。所以,我们对文化的责任担当理所当然要包括对文化建设的参与,对文化发展的推动,对文化进步的引领。如果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看作是一座巍然屹立的高楼大厦,那么它必然是一砖一瓦、一层一级建造起来的。文化大厦建造的主体,是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伟大人民。文化大厦建造的过程,是一代人一代人地永续传承、接力推进。因此,每一个人都应当成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文化的建设者、创造者、传承者。其中那些思想觉悟深、创新能力强、文化造诣高的人,就成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文化代表人物和文化大师、文化大家。诚然,文化发展的历程,又不是一个简单的直线向前的过程,而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过程,有曲折、有断层甚至有毁灭的可能。文化发展进程中的这种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文化进步推动者责任担当的艰巨和使命履行的艰难。在中国历史上,中华文化走过了五千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有多少人奉献了青春激情,有多少人饱受了屈辱艰辛,有多少人甚至牺牲了宝贵生命。在当代中国,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和繁荣兴盛的历史重任,已经庄严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肩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思想文化的新解放新创造,为中国历史发展、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大动力,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存境遇,也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文化面貌,重塑了中国人在世界上的文化形象。中国共产党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责任担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疑要表现为更高层面的文化自觉。这种责任担当,应该是一种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的责任担当,是一种永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担当,是一种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责任担当,是一种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条件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责任担当。

二、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

如果说文化自觉是一种意识、责任,那么文化自信就是一种信念、信心。对文化的认识、态度是否正确、科学,不仅关系着文化的现实发展状态,而且决定着文化的未来发展走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开放包容、继承创新,既不搞全盘西化,也不搞文化复古,而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容而坚定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但在当前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深刻纠结、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强烈碰撞的背景下,各种形态的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远远超过以往,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加理性、科学的态度认清文化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正确看待过去的文化和现在的文化,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和别人的文化,树立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三自”》指出: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保持这样的文化自信,要求我们理性审视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积极借鉴和包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各国文明成果。

第一,要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我们所讲的文化自信,首先是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文化,也就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有应有的礼敬和自豪,对自身文化生命力量和文化发展前景有坚定执着的信念。对传统文化的合理因素和内在价值有科学的判断,简单明了地讲就是三句话:一是看得起,二是不自大,三是善梳理。对待自己的文化,那种蔑视传统的看法,那种数典忘祖的做法,实在是要不得的。特别是一个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国,在文化上尤其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忘了自己的本。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现在讲中国传统文化,一些人只讲孔孟,或者大多讲到两汉唐宋明清文化,而对近现代历史文化、对红色革命文化,却视而不见或少有提及。其实,十九世纪尤其是二十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浴血奋战的革命斗争中、在艰苦创业的建设实践中、在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中,形成了优秀的文化传统,锻造了独特的文化精神,创作了不朽的文化精品,同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宝贵财富,同样不能忘记也不应忘记。那种消解红色经典、颠覆英雄人物、亵渎革命传统的现象,其实是一种反文化行为;那种看不上当代中国制度文化、看不见中国非凡发展成就、看不到中国文化空前繁荣,其实是一种没有文化自信的表现。当然,看得起自己的文化,又不能自高自大、更不能固步自封,必须进行理性的审视和科学的分析。正确对待自己的文化,重要的是在认真梳理的基础之上,摒弃糟粕、保留要义、革故鼎新,不断开掘出文化新义、创造出文化新品。

第二,要有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各国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对外来文化采取包容、借鉴、吸收的态度,是对自身文化充满自信的另层表达。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衰,固然是其内在本质和生命力决定的,但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它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有兼收并蓄的传统,这实质上就是其特有的自信气度。当然中华文化历史长河确有过封闭保守的年代,也有过闭关锁国的教训,但开放包容始终是主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对外来文化的学习了解、包容吸纳达到了一个新阶段,远胜于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傲慢甚至敌视态度。在这个世界日益成为地球村的新时代,中华文化包容外来文化的气度和胸怀不会收缩、只会更大。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开放包容,要有更广阔的视野;坚持文化开放,又不能丢掉自己的根本;文化的包容借鉴,还必须是吸纳基础之上的创新再造。曾经有一种倾向,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似乎主要是对西方文化或者欧美文化。其实,人类文明多种多样,世界文化多姿多彩。除西方文化、欧美文化外,诸如曾是古代文明发祥地的中东文化、南亚文化,创造过玛雅文明的拉美文化,还有被古人类学家称为人类起源地的非洲文化,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对外来文化关注的视野越广阔,对中华文化补充的养分就越丰厚。全会《决定》强调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就是一种坚定的文化自信,也是一种长远的文化发展战略。在推进文化开放过程中,应当始终坚守中华民族文化立场,按照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要求,吸纳世界各国文明之优长,采撷异域民族文化之精华。在此基础之上,经过转化再造、创新创造,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具备中华文化特有的品格和气质,这才是在文化开放中发展中华文化的根本之道。

三、文化自强本质上是对文化强国的向往追求,实现文化自强需要我们有对文化道路、文化方向、文化灵魂的正确把握,对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人才队伍培养的协同推进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目的是要实现文化自强。《文化“三自”》对“文化自强”的阐述深刻而又透彻:文化自强的“自”,就是立足自己的实际、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出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自强的“强”,就是要使我们的文化具有强大吸引力影响力、强大活力创造力、强大实力竞争力,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长期以来都称我国是文明古国、文化大国,《文化“三自”》率先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体现的是一种具有历史感和时代性的远见卓识。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把我国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定位于“文化强国”,在中央正式文件中是第一次。这是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深刻总结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着眼推动我国文化长远发展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其基础就是我们党拥有的高度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也是全体人民共同期盼的文化自强的合理表达。如何实现这样的文化自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对文化道路、文化方向、文化灵魂有正确的把握,对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人才队伍培养有全面协调的整体推进。

第一,要有对文化道路、文化方向、文化灵魂的正确把握。路径关系全局,方向决定成败。选择什么样的文化发展道路,就能培育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这一文化发展道路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逐步开辟的,也是对五千多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继承与弘扬。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一条不断孕育先进思想文化的正确道路,是一条实现文化科学发展的正确道路。沿着这样一条道路建设发展的文化,必然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即是反映先进生产力要求、代表历史前进方向、体现人民根本利益的文化,符合当今时代潮流、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文化,具有强大凝聚力、创造力、生命力的文化。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道路和方向,关键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灵魂和精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应有之义。实现文化自强、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方面。实践证明,文化之于民众的凝聚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渗透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召力;文化之于国家的软实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代表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竞争力。只有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我们的文化建设,才能形成巩固团结奋斗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文化凝聚力,形成展示当代中国形象的文化软实力。

第二,要有对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事业产业发展、文化人才队伍培养的协同推 4 进。文化建设,内容为王。促进文化繁荣兴盛,文化创造是第一要务。这里讲的文化创造,既包括文学艺术创作,还包括新闻写作、图书出版、理论创新与阐释等多个方面。我国当下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其数量和规模可谓历史空前,关键是如何提高质量和水平。应当看到,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开放的时代,新的社会实践为文化创造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新思想、新题材、新土壤。我们的文化工作者应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秉持正确的文化理想和价值追求,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的基础上,潜心创作、细心推敲、精心打磨,以更多高质量的、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精品力作,来讴歌伟大时代、来激励广大人民。新形势下,文化的影响力既取决于其内容的独特魅力,也取决于其是否具有高效的传播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传播力决定影响力。推进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搭建更广阔的传播平台,建立更通畅的传播渠道,采用更丰富的传播手段,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广,对受众的影响更深刻更有效。这当中,还有一个借助科技和市场提升文化传播力的问题。要大力倡导利用科技创新成果进一步增强文化传播的效果,大力推动利用市场机制和产品营销进一步提高文化传播的效率。文化创造也好、文化传播也好,都必须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为基础。无论实现文化自强,还是建设文化强国,都离不开文化事业的强盛,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强壮。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优先安排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文化项目,深入实施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实行大战略引领、大项目带动,以大企业为骨干,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之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石、人才是保障。各领域文化拔尖人才,是文化建设的领军人物,是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的文化代言人。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培养一大批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培养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一大批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推动文化创造、文化传播,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文化人才队伍培养,还有一个体制机制、动力源泉的问题。好的体制机制来自改革,文化发展动力源于改革。党的十六大以来,是改革给文化发展带来好的体制环境,是改革给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动力活力,这已经得到宣传文化界和社会各方面的普遍认同。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体制改革正处于攻坚克难、深入推进的新阶段。要按照“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总思路,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破解改革中遇到的关键难题,着力破除文化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包括文化创造和文化传播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文化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使文化建设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总之,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强国目标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全党全社会都应当在全会《决定》精神指引下不断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文化自强。我们有理由相信也应该相信,中华文化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们必须牢记也应该牢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任重道远,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坚持不懈地开拓前进、砥砺前行

文化自信不是文化自大,不是要排斥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这是我们在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时需要着力把握

篇3:浅谈文化自觉与班级文化建设

一、班级文化的构成

班级文化的构成一般包括三个层面, 即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和精神文化层面。物质文化层面是班级文化的表层, 是形成班级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条件, 是班级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指班级的环境和教育教学设施等各种看得见的、摸得着的物化文化形态。制度文化层面是班级文化的中间层, 集中体现了班级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对班级成员的行为要求, 是对全班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精神文化层面, 指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 包括班级目标、班级道德、班级舆论、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三者之中, 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层, 是形成班级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前提和根源, 它既可以以班风班貌直接呈现, 也可以通过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间接呈现, 它是衡量一个班级是否建立了自己的班级文化或班级文化优劣的标志和标准。

二、班级文化建设中常见的问题

1. 创新性问题

班级文化是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而产生的。因此, 在建立班级文化时就必须有创造性, 否则这种班级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但在现实中, 有些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 不是内容安排缺乏统筹, 就是设计方针完全由自己包办。教室里面的摆设乱七八糟, 而黑板报也不注意及时更新, 这种长期不变, 不仅给人“走形式”的感觉, 更会给学生带来不求上进的消极影响。

2. 规划性问题

班级文化建设和其他任何事情一样应有方向、有目标, 建设举措的施行必须和班级的长远目标相适应, 可有些班主任的班级文化总体规划呈现随意盲目状态。教室里面布告栏、黑板报、学习园地、名人名言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却缺乏整体规划, 给人一种杂乱之感, 其激励作用的缺失也就很正常了。

三、文化自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关键

1. 文化自觉的概念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一个概念。按他的解释, 文化自觉有两层含义:一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 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 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 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 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1]换言之, 文化自觉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二是正确处理自己的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中, 各种文化在多元文化的世界里都有一定的位置, 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将取决于多元文化的和平共处、对话沟通、取长补短、共存共荣。他用“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2]四句话高度地概括了文化自觉的本质内涵。

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论是从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与振兴的角度来说, 对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而言, 文化自觉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因为现实生活中, 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论认识如何, 积极性、主动性如何, 即是否具有文化自觉, 决定着一个班级文化发展的宽度和厚度。

2. 班主任是文化自觉的领路人

按照陈玉琨教授“学校发展三阶段论”的观点———校长、制度与文化是学校发展的三大关键因素[3], 我们认为班级发展同样具有三个阶段, 其中班主任、制度与文化是班级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在班级管理的第一阶段, 班级的管理主要依靠班主任的观念、人格和能力。班级管理的第二阶段, 主要依靠一种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机制。班级管理的第三阶段, 主要依靠班级的精神文化。一个班级有了好的精神文化, 并且有好的管理制度作保障, 即使班主任不跟班、不在场, 班级的许多工作照样能正常开展。

班主任要引领学生的行为和价值取向, 要成为班级文化 (尤其是精神文化) 的塑造者和领导者。班主任的文化自觉程度决定其对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引导和示范效果, 没有文化自觉的班主任打造不出一流的班级。而一个班级一旦有了长远规划和长远发展目标, 有了精神文化的支撑, 必将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促使学生也产生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将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 进而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信念和理想。这样, 班级的管理就从必然走向了自由。

四、努力建设班级精神文化的“三个世界”

班级的师生有了文化自觉, 从操作层面来说, 如何建设班级的精神文化呢?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下面就以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肖战美老师为例。肖老师借鉴上海北郊中学的经验, 努力构建班级精神文化的“三个世界”, 即一个求真的知识世界、一个向善的人际世界和一个优美的心灵世界。

1. 一个求真的知识世界

为构造这个知识世界, 肖老师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1) 倡导阅读。她在全班组织读书活动, 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中外文学名著, 看一些科普和文摘杂志, 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增加知识储备。 (2) 鼓励表达。首先是口头表达, 肖老师在每堂课前让学生进行“三分钟演讲”, 让他们把自己每天的阅读收获跟大家分享;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 或为探究问题而争论。其次是书面表达, 每周除了固定布置学生写作文, 还要求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写生活随笔。此外还要求学生轮流写“班级日志”, 它是学生发表意见和品味人生的场地。 (3) 大力营造学习的氛围。教室后黑板上开辟的“知识角”“科技园”小板块, 由学生借阅和捐献书籍组成图书角等, 能大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班会、班内知识竞赛等班级活动的开展也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各种学习活动的开展, 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意志品质、性格习惯等非智力品质的发展, 而非智力品质的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

2. 一个向善的人际世界

为构造一个向善的人际世界, 肖老师平时主要强调几点: (1) 合作胜于竞争。同学之间在学习上要互相竞争, 但不能仅仅只是竞争, 除了在学习上“比”和“赶”外, 还应有“学”和“帮”, 即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 培养互助精神。 (2) 树立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一个班级的管理, 需要所有的同学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为此肖老师将班级的各项工作都具体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在明确责任的同时, 还让学生意识到:所谓责任, 就是你生活在一个集体中, 你对集体拥有的一份热情、一份关注, 让集体因为有你而变得温暖。

3. 一个优美的心灵世界

为构造一个优美的心灵世界, 肖老师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1) 用高雅艺术熏陶濡染学生的心灵。例如, 她每个月都利用一个下午的课余时间让学生听音乐, 朗读文学作品, 或看有教育意义的影片, 让学生进入另一个美妙的世界里, 去感受生命的华彩。这些活动, 可以使学生的心灵更清澈, 更灵动, 更细腻, 更高尚, 从而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 (2) 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除了让学生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帮助之外, 她在工作之余, 也尽量多接触学生, 关心他们的生活。她知道只有深入他们的心灵世界, 才能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她的真诚, 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从而更加热爱班级, 认同班级文化。

这“三个世界”的建立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但是随着这“三个世界”的逐步建立, 肖老师看到了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成效, 它在激励她每天更专注地去行动。

总之,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其作用与力量就像一句诗所言: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班主任应该做个有心人, 在班级管理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研究、探索并构建班级文化, 努力把我们的德育平台构建得扎实而高效。

参考文献

[1][2]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 2007:386

篇4:浅谈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关键词:文化产业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自1997年费孝通提出"文化自觉"这一概念以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做为贯穿的主体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近几年,在思想意识领域和文化领域都掀起了对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关注。

准确认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内涵,探索有效的实现途径,对确立文化发展目标、谋划文化发展战略,提出文化发展举措,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内涵

1、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最早由费孝通于1997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开办的第二届社会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首次提出,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要进行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目的是应对全球一体化的形势发展,从而提出了解决人与人关系的方法。并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作为"文化自觉"历程的概括。

文化自觉要求我们首先充分了解和理解中西方文化,掌握中西方文化的来龙去脉、主要内容、核心精神等,二是要深刻认识文化的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扩大,文化的影响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和深刻。认识并掌握文化自身发展独特的规律和社会作用,对新形势下的中华民族来说尤为重要。

2、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中华民族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对中华文化内在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对中华文化持久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不自轻自贱、妄自菲薄,我们才能在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保持镇定从容、不卑不亢,才能以包容的气度对待西方文化,理性批判并学习借鉴西方文化,才能不断创新中华文化并将之传播开来。

一方面,文化自信表现為对先进文化或优秀文化因素的一种自觉追求,它能够自信地吸纳各种文化中的有利因素为己所用,而不担心在进行这种文化交流时会被对方吞噬。另一方面,文化自信表现为大胆地推介和宣扬自己的文化,并且注意认真研究其他文化的内在发展需求,以使自己所推介的文化要素正好契合了对方发展的文化需求。

二、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

1、全球化对当代中国文化的挑战

全球化发展到当代,对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世界文化向着多元化、多样性发展,这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但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中出现的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对民族文化带来很大挑战,优势文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强行推销自己的观念、价值和文化产品,这使得各民族原有的特色文化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有消失的危险。

2、现代化对当代中国文化的挑战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成了历史上任何时代、任何正常发展的国家都必须解决的问题。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既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传统,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又必须学习、借鉴外来文化,保持文化的时代性、先进性。

3、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的必然性

中国近代史上先后发起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分别从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向西方学习,都以失败告终。这种向西方学习的浪潮一直持续至今,造成了现代人传统文化根基浅薄、文化自卑、崇洋媚外。在教育、传媒、消费和科技等方面,都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模仿和照搬照抄。

我国民族文化主体性的严重缺失告诉我们,全球化背景下大力弘扬民族文化主体性是当务之急。我们务必要提高文化自觉,充分了解中华文化,深入了解西方文化,把握文化规律,重视文化的作用;巩固文化自信,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的闪光灯,树立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对待中西文化交流不卑不亢,对中华文化未来充满信心。

三、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的文化基础

1、中国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Arnold Toynbee)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在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中国文化的强大的生命力,表现在它的同化力、融合力、延续力和凝聚力。

2、中国文化绵绵不绝的文化创新力。

当其他文明古国不断被社会发展所淘汰时,中国能够保持历史的连续性,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生生不息的创新精神。创新力来源于对历史文化的长期积累传承,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蓄,以及对未来文化的敏锐把握。文化创新正是古老的中国和年轻的中国实现融合的最佳途径。

四、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途径探析。

1、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当前中国价值体系体现出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落后与先进等一系列尖锐的矛盾和冲突,强烈地冲击我国传统的价值体系。因此,要从信仰、道德、群体、政治、自然、民族、国际等方面深化我们对中国核心价值的理解,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坚持政府主导,拓宽文化建设渠道。

最大范围的普及文化自觉意识,激发文化自信,需要大力开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建设应以政府为主导,把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提升到和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重视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积极拓宽投入渠道,多方筹资,全民共建,形成社会资金多形式、多渠道共同投入建设的新局面。

3、鼓励文化创新,追赶时代潮流。

文化发展的本质是创新。创意、创造、创新,是将中国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的最佳方式。在进行文化创新中,要在传统文化资源中,融入新时代的元素,使文化产品能够与时俱进,让人耳目一新。另一方面,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推进能够激发创新意识、保护创新企业产业的政策措施,为各个领域的文化创新提供条件。

4、打造文化精品,丰富文化产业形式

文化的发展以文化精品为支撑,文化的繁荣以文化精品为代表。文化精品在意识形态上能够让人在情感上敬仰、悦纳,又能让人在欣赏的同时潜移默化,受到心灵的感染、哲理的启迪、情操的陶冶,使人的思想情感发生变化。我们要用高雅、健康、进步的文艺作品来宣传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当代文化,激发人们的文化自觉,进而形成文化自信。

篇5:浅谈妈祖文化给莆田带来的益处

姓名:黄丽萍 【摘要】

妈祖是福建莆田湄洲岛上的一位海边姑娘,因为洞晓海上天气,熟知水性,懂得海上暗礁,所以海里遇难船只得到他的帮助都能化险为夷。因为她的出生和去世都带有传奇色彩,在世时期乐善好施,积德行善,是海上工作者的保护神。因此,人们将她神化了,颂扬他的功德,进行褒封,被称作“海上和平女神”。妈祖信仰遍布世界各地受到亿万民众的尊崇。有相关的历史记载自宋至清,妈祖就受到历代的褒扬诰封。妈祖信仰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也正是由于妈祖传说因此给莆田带来了文化上,经济和政治的益处,对莆田的发展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关键字:

妈祖传说

乐善好施

文化发展

经济繁荣

两岸关系

【引言】

发源于莆田的妈祖传说有着不同其他信仰的特质,具有很大的流传性。因此有着一批批坚定不移的妈祖信徒,也正因如此落户于莆田的妈祖祖庙对这些信徒有着特殊的情结。妈祖积极行善的行径让人由衷佩服,因此朝拜祖庙的行为是妈祖信仰的最高理想,也因此带动了莆田的发展。

【概论】

一、妈祖生平

妈祖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其父希望再诞一麟儿,因此早晚祈求。他的行为感动了观世音菩萨,因此托梦给他说“你家行善积德,今赐你一丸,服下当得慈济之赐。”北宋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分娩时,西北处一道红光射入室内,并且伴有隆鸣之声,妈祖降世。因为妈祖生的奇异因此家人对她疼爱有加,但是妈祖自出生后一个月不曾啼哭,也不苟言笑,因此其父将其命名为林默,人们又称她林默娘或者默娘。默娘天资聪慧,读书可以过目不忘,自己通晓其义,而且好善乐施,而且她精读医书,经常为人们治病消灾。她为人顺和,热心,只要能为他人排忧解难她都乐意去做,因此她的善行被人广为称颂。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妈祖熟谙水性,也深知海峡边的礁石,因为经常观察天象,因此还懂得天文气象。每当人们要出海捕鱼,贸易都要询问她是否天气允许出航,因为她的未卜先知,所以人们称她为“龙女”“神女”。为了专心于她的慈善公益事业,妈祖决定终身未嫁,因此人们对她更为尊敬。

然而在987年重阳节的前一天,妈祖对家人说“我好清静,不愿居于凡尘世界。重阳要去登高。”家人们以为她要去登高远眺,不知她将要成仙。次日妈祖便早起诵经为祷告,告别家人。然后前往湄峰最高处,此时这里浓云重重,妈祖化作了一道白光冲入天空,乘风而去。这就是著名的湄屿飞升的传说1。虽然对于妈祖升天还有一个说法是妈祖是在济世救难是不幸牺牲的,但是此后妈祖经常显灵,护国佑民的事迹却比比皆是。因此人们给她建起了祠庙,虔诚供奉。

二、妈祖传说带来的文化

妈祖不仅是海上人们的守护神,她的事迹被人们广为传颂,因此,在人们的对她的赞扬和美誉中出现了种种的文化迹象,如楹联文化,祭祀文化,封号文化比比皆是,这些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一)各地的楹联文化

由于妈祖受到亿万民众的信仰与尊崇,因此妈祖庙宇遍布了世界各地,而妈祖庙的楹联却是妈祖庙中的点睛之作,妈祖庙的楹联涉及得内容多,数量多,品位高,艺术成就突出,堪称是楹联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楹联又称对联,一般是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自宋至清,妈祖历代受到褒扬,由“夫人”“妃”“天妃”“天后”其地位由人及神,妈祖的神格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妈祖庙的楹联显示了妈祖的显赫崇高的人文地位,是人们表达对妈祖的敬意之情。以下就列举一些例子:

1.妈祖祖庙即莆田湄洲祖庙楹联是:顺风天意涉川利,济险神功护国灵。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徽宗皇帝赐“顺济庙”额,故此联冠顶“顺济”二字。这是赞扬妈祖济世救人,护国护民的美好品德。

2.台北松山区慈佑宫楹联是:圣母普慈衷,海邦一体;斯人皆赤子,锡口咸宁。这里赞扬了妈祖遍施慈爱,天下同体,因为妈祖内心纯洁广降福宁。3.泉州天后宫的楹联是:浯浦汇流,门迎德济,神名昭海甸; 湄洲降世,庙立温陵,灵誉播闽台。这是指妈祖的乐善好施,因此香火不断,圣名远传。4.北京莆阳会馆天后神殿的楹联是:神力云帆济沧海,帝京香火似湄洲。这是指妈祖的在海上保驾护航,保护海上航行人员的平安。对于妈祖海上救世济人还有一个传说就是挂席泛槎,相传妈祖在世时,有一天,海上起风浪,妈祖想要渡海,海边船只没有桨没有船篷,船手不敢开船,妈祖叫人将草席做船帆。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船只乘风破浪,飞驰而去。因此在我们莆田现在还有人称妈祖会乘席救人2。

5.莆田平海天后宫的楹联是:一勺甘泉,实济云屯万旅;半袍浪湿,克清日孽全台。这是赞扬妈祖的显灵即甘泉济师,据记载康熙二十一年十月,清军水师提督施琅奉旨率领三万水兵驻扎平海,等待乘风东渡台湾。当时正遇干旱,军中缺水。平海天后宫旁有一被填废井,施琅命令挖掘,并向妈祖祈祷,没想到一股甘泉涌出,官兵百姓解决了饮水问题,这井水从此常涌不竭。施琅认为这是神赐甘泉并且亲自书写“师泉”二字3。

6.广东省樟林天后宫楹联:海不扬波,稳渡星槎道迩;民皆乐业,遍歌母德恩深。这里是赞扬妈祖法力无边,使得四海风平浪静,百姓安居乐业,颂歌妈祖深恩厚德。

7.山东烟台天后楹联是:地近蓬莱,海市仙山瀛刻话;神来湄渚,绿榕丹荔故乡心。两句言简意赅的描写了庙宇所在的奇丽景象,行宫是海市蜃楼,琼玉仙山,祖庙是蓬莱仙境。

妈祖楹联反映了妈祖的恩德浩荡,普施人间,造福百姓的杰出功绩,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是护国庇民之神,受四海民众的爱戴。同时反映了因为妈祖法力无边,因此人们祈求妈祖赐福。各地庙宇的楹联各有特色,文字精湛,言简意赅,寓意无穷,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在楹联的世界中,妈祖庙宇楹联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妈祖文化的一大特色。

(二)妈祖的祭祀文化

在我们莆田妈祖的节日庆典,妈祖的诞辰日,妈祖升天大典以及元宵节等都有对妈祖进行供奉朝拜,祭祀妈祖,以此来表示对妈祖的感激尊敬和祈求安康。

一般祭祀的时候,信徒们便从四面八方涌来莆田湄洲妈祖祖庙,参加仪式的时候,要求沐浴更衣后才可以,女的例假期是不允许出现在圣驾周围,甚至要躲开。祭祀妈祖的祭器与仪仗是十分讲究的。民间供奉妈妈祖的主要群体是渔民和船工。因此人们用日常的海产品祭祀如用一些罕见的大蛤壳、海螺壳,大龙虾壳等,作为贡品陈列在案。大小节日庆典,另外人们还用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祭品,然后染上颜色,摆在供桌上在许多宫庙中还藏着为数众多的船模,这是航海者和船工们奉献给妈祖的供品。祈求其航船能受到妈祖的护佑顺风顺水。妈祖庙中的神龛,供桌及烛台、香炉、钟磬、鼓号和其他祭器,都是要求是漆金木刻工艺品。供桌的制作,不仅雕工精细,构思奇巧,且金光闪烁,令人世间炫目。至于供奉妈祖的各种祭器,如盘龙烛台,果盒、馔盒等也都是漆金木刻的珍品。在这些宫庙中,妈祖神像的装饰也极为华丽,有精镂细雕的银冠、铜冠、绚丽多彩的龙袍、霞帔、珠靴及朝珠、玉圭等。

如果遇上周年的庆典,妈祖出游,这时场面更为壮观。此时祖庙内秘须演奏五锣鼓,放铳炮,演木偶戏,奏八乐鼓吹,演莆仙戏。演戏时规定必须先跳加官、演八仙、状元游街,以后才正式开演节目。祖庙内还清经师、和尚各九人做道场法事,而经师和尚还得配备自己的吹鼓手演奏。庙内供品有:五牲、五汤、十锦。五牲,即全猪、全羊、鸡、鹅、海味。五汤,是用桂元干、芡实、莲子、红枣、柿饼五种果实做面汤点。十锦,是用白豆着色,排出十种花样及文字,分别放在十个小碗内,是干品。此外,还有烧金、“表礼”。庙外的人们身穿特定的服装佩戴饰物,其中有刺绣人物、花卉、龙虎图案的清道旗;还凉伞、凤辇;漆金木刻的香亭、銮驾、鼓亭、伙食担、香火担;龙眼木雕的硝桶、黄杨木雕硝角、起马牌;斩怪刀、驱妖牌、龙头牌、龙头仗及“天上圣母”衔牌,“肃静”“回避”牌等;铜号、铜镜、雪花槌、大刀、钺及鲤戟、犀角画戟、凤凰牧牡丹烛屏等铜器。此外,还有大小灯笼、火铳及其他器物。每当妈祖出巡或谒祖进香,所有这些仪仗器物由著装打扮的侍神、中军、文曹、武判、随人等各色人物或执肩或抬,按一定的顺序相间排列,前呼后拥,无异是妈祖民俗文物大展示。然后抬着妈祖神像开始走街串巷,每到一处都是鞭炮连声不断,在屋旁点起旺火,意思是迎接圣驾。人们手拿着点燃的朝拜了妈祖后,去交换香炉里面的香,寓意是互相传递平安,迎祥接福。当游完了街头巷尾后,意为妈祖恩泽广布,施恩布泽,平安吉祥,然后妈祖的神像又会被抬回祖庙,人们便在祖庙上进行朝拜,往往朝拜的人来自五湖四海,人们怀着虔诚的心,行五体投地大礼。礼毕了人们把已经包好的红包,或者打造好的金锁银锁挂在妈祖的脖子上,表示对妈祖的孝敬和对祖庙的修缮贡献一份力量。这就是很有民间气息的妈祖祭祀活动,反映了信众们对妈祖的坚定信念,是人们对妈祖这种海神(实际上是对妈祖其人)的敬仰、尊崇,或寄托某种愿望。妈祖的圣名远近闻名,朝拜的人们蜂拥而至来到有着“海上布达拉宫”之称的莆田祖庙,由于信仰人众之多,朝拜景象之盛,因此又有“东方麦加”之称。随着社会心理的需要,信仰的内涵得到逐步发展和扩大,妈祖信仰属于民间信仰范畴,它兼有儒、佛、道、巫各方面的色彩,是自然神崇拜一类。妈祖信仰最精华最有生命力在民俗方面。很多民俗活动都来自仿效古人的习惯,或纪念古人的礼俗,或根据神话传说而产生,久经盛传后,就赋予这些民俗以强烈的民族气息,丰富优美的文化内容。

三、妈祖传说拉动莆田经济发展

妈祖的祖庙位于福建莆田湄洲岛上,由于历代船工、海员、商人、旅客和渔民都把她奉为共同的神祗,把安全的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因此妈祖信仰由来已久。借助妈祖的传说带动了湄洲的经济发展。朝拜时期众多人来到祖庙,人们的衣食住行,使得当地的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局面。

(一)妈祖传说拉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妈祖文化信仰热”带动了莆田旅游业发展。在有利政策下实现了三通,使得台湾妈祖信众渡过海峡前往莆田进行妈祖朝拜。因此这个有利政策使得湄洲不但是个朝拜圣地也是个旅游胜地,人们慕名来到“南国蓬莱”之乡。其中湄屿潮音、黄金沙滩、鹅尾神石园、升天古迹等等,都是美丽的景区。据有关数据统计2000年7月,台湾2000多人赴湄洲岛举行“千禧祈福”大典;2002年,金门县天后宫及乌丘岛信众搭乘恭迎湄洲妈祖圣驾的“太武”轮首航湄洲谒祖省亲,2005年4月,金门县各界代表380多人直航湄洲岛朝拜妈祖,迎请祖庙董事会赠送的妈祖石雕;2005年3月,彰化市南瑶宫主委、彰化市长温国铭率先领1079人进香团来湄洲岛朝圣,在台湾岛内掀起了到湄洲岛朝拜妈祖的新热潮;同年5月,湄洲岛举办妈祖诞辰1045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吸引了1000多名台胞信众还有随性的150名记者; 9月9日,台湾苏澳南天宫330名信众直航湄洲岛朝圣,实现马祖与湄洲岛的首次通航;此外,先后还有台“中华郑和学会”及农渔民交流访问团、“立法院”经济及能源委员会考察团、台“中华青年交流协会”、企业家等各界人士来岛参观,考察、朝圣,据统计,2005年湄洲岛全年共接待台胞团队达1000团次(不含散客及非接待游客);2006年由台湾大甲镇澜宫牵头的台湾妈祖联谊会50个宫庙4300人及在大陆的部分台胞信众共7000人组成的台胞谒祖进香团赴湄洲进香,在海峡两岸引起重大反响。

(二)妈祖传说带动莆田会展业的发展

莆田市一个工艺城市,有着许多的工艺美术作品,有着精美的雕刻艺术品,有闻名遐迩的红木家具,有“中国木雕之城”,“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中国银饰之乡”,“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田径之乡”,“戏曲之乡”,“绘画之乡”,“中国摄影之乡”因此借助妈祖传说,利用文化搭建的平台,政策的支持,加上来莆田的游客相对集中,而且以消费能力相对比较高的台湾游客为主。这种情况下,旅游团的团购规模比较大,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也就比较明显。每年妈祖文化旅游节期间,大批香客以组团方式出现,使得湄洲岛乃至整个莆田的酒店经常出现床位一位难求的情况。为了满足这些游客在当地的吃、住、行、购物等多方面的需求,莆田市政府投入巨资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此举也带动了民间资本兴建酒店、饭店,修建道路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莆田旅游业的发展。妈祖的传说带动的不仅是旅游业和会展的发展,还有餐饮业,文化创意产业,建筑业等等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还提高了当地的就业率。因此妈祖传说带来的妈祖信仰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4。

四、妈祖文化拉近了海峡两岸的距离

台湾群众大多数是从福建省移民过去的,因此两岸人民有着血肉联系。妈祖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信仰,在人们的心中有着坚定不移的地位,因此对促进两岸的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一系列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如两岸实现三通,海西建设的进行等等都有力的推进了两岸的关系。

妈祖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延续传播已久,影响之深,是其他民间信仰未曾有过的,是一种奇特的现象。但是按照比例划分台湾是除了莆田外信徒最多的一个省,台湾岛到湄洲分香的妈祖庙就超过2000座,信徒有1600多万人,占台湾人口的三分之二5。可见妈祖对台湾民众影响之大。妈祖是台湾民众的寻根文化,和平文化和美德文化。妈祖传说是两岸文化交流的思想基础,是将祖国和台湾紧密相连的感情纽带,有着很大的向心力、凝聚力为两岸人民搭起个沟通的平台。两岸人民通过妈祖的感召超越了世俗党派,政权政治,是相互祈求幸福安康的心灵寄托。促进了两岸人民日益紧密的联系,相互沟通,拉近彼此距离。

【结语】

作为保驾护航,护国庇民的妈祖,以她的慈悲赢得世人对她的尊重和信仰。而且妈祖传说更是给莆田带来巨大的有利之处,不仅是妈祖带来一系列文化丰富和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妈祖还带动了莆田经济的发展,借助妈祖传说打造了莆田的特色经济发展之路;妈祖传说更是作为两岸沟通交流的有利纽带,为祖国的统一贡献了功不可没的力量,有着独特的对台优势,是解决两岸关系的和平途径。妈祖信俗更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因此我们不仅要把妈祖传说代代相传,把妈祖善良,积极向善的事迹广为传颂,还要把妈祖的各种价值开发出来,更好的传承和弘扬属于中国特色的民俗文化。

【参考文献】

1.《湄洲屿志》 2.《天后志》 3.《天妃显圣录》

篇6:浅谈妈祖文化

摘要:,世界五百强企业排名里中国企业有110家。这些企业在艰苦卓绝的创业过程中都形成了各自的企业文化,赋予了企业不同的特色。职业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适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适应企业的需要。想要缩小班级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差距,就要依托企业文化,注意企业文化的吸纳和融入;要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人,就必须对在校学生进行企业式的管理。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与班级管理的关系分析,结合两者的现状,提出如何整合两者使其融合,培养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企业文化;班级管理;整合

华为公司的企业文化核心是“狼性”,要求员工能有像狼一样敏锐的嗅觉、进攻精神和群体奋斗的观念。海尔公司倡导创新文化,其关键词是反应迅速、马上行动、敬业报国、追求卓越,这是他们的特色。

一、企业文化与班级管理的关系分析

1.企业文化促进人才的培养

本次入围世界五百强的电子商务京东企业也建立了以诚信、客户为先、激情、学习、团队精神、追求卓越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这些企业文化体现了迅速、团队、敬业、精益求精等精神。这些精神对培养新时期的技能型人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20,李总理提出的“工匠精神”的培养,是很多企业所要求的,也是未来发展的要求。这也要求中职学校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贯穿工匠精神的培养,形成拥有核心素养的学生。

2.人才培养推进校企合作发展

职业学校的特色就是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为企业提供人才。与笔者学校长期合作的绿源电动车企业形成了“责任、团结、竞争、力量”的核心文化;万里扬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文化是“明德、厚业、和乐、至善”。根据企业的要求,班级管理着重培养具有一定素养内涵的职业人才,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增进校企合作的感情。很多地方企业都带有地方特色,校企合作的这些企业带有明显的`浙商奋斗的色彩。班级管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浙商精神的影响,对于其自身发展及企业发展都有推动作用。

二、企业文化与现行班级管理之间的现状分析

1.学生现实与梦想落差大

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率是相对较高的,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就业后会出现频繁跳槽的现象。现行的班级管理与企业要求之间是有差距的,造成学生步入社会后出现眼高手低、不肯吃苦的现象。很多毕业生在个人能力上有欠缺,面对学习的态度不够积极主动。而企业发展需要吃苦耐劳,积极肯干,拥有团队精神的人才。从管理的角度看,班级中突出表现的学生是成绩优秀能够表现自己的人,而企业需要的是责任心强,能够为企业做出贡献,服务意识强的员工。这也是两者之间的差异。如何引导成绩优秀的同学帮助落后的同学,树立服务意识,互帮互助,形成较高的团队意识也是现实问题。

2.学生个性不够,适应性弱

现在的毕业生大多是90、00后也即将步入社会。这两代人的个性特点非常突出,与传统的企业文化之间有一定的差距,造成了很多毕业生不适应严格的企业管理,觉得压抑了自己个性的发展。企业的一些基本制度,如上班时间、卫生等,都让一些毕业生觉得过于严格。如何让个性与企业管理相融合,保持学生的个性,并且让其个性促进企业的发展,也是新时期班级管理需要思考的问题。此外,基于文化特性不同,班级文化建设中更多倡导个性的发展。学校中举办的一些活动都是基于学生个性的发展需要。但是企业发展需要团队合作的精神。这是企业和班级管理建设培养人才的差别。在班级中,个人犯错只是个人的事情,偶尔犯一次错付出的代价也比较低,而企业文化中要求的是集体无差错,这一点也与班级管理不同。

3.学生职业理想不明确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往往重视德育、行为习惯的教育,却忽视了重要的一点——职业理想的建立和职业生涯的规划。很多毕业生在步入社会时候很迷茫,其一是梦想和现实的落差,其二是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从事什么工作。学习了技术,却没有职业理想,这是很可悲的。很多学生在就业后逐渐地放弃了自己的本专业,一切重新开始。这是因为对自己未来没有树立明确的规划。学生在技术上不肯钻研学习,也很难在一个工作岗位上长久持续地发展。这也是导致很多毕业生频繁跳槽的主要原因。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教师依据学校的校规制定班规,学生只是班规的遵循者。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地失去了自主性。只要每天完成作业,没有犯错就是好学生。但是现代企业的发展是需要有一定主动性、创新性的人才。相比而言,企业的要求更高了,不仅需要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更需要能创造的人才。

三、整合企业文化和现行班级管理

1.在思想上改进

班级管理应当与企业文化密切结合。首先要在思想上帮助学生树立企业要求的团队、敬业等精神。思想上的改进方式可以灵活多变。抽象的价值观内容可以通过小故事、小案例、小视频的形式传播。通过学习榜样的合作、兢兢业业的故事,学生受到精神上的鼓舞,从思想上认同企业文化。每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作风、企业家的才能都不同。多树立一些榜样,可供学生选择。学生在思想上有了认同和改进,在步入社会时可以更好、更快地接受企业的管理,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不逃避,勇于面对。在行为习惯的改进上,还是要以思想的改变为主。优秀的文化可以打造优秀的团队。班集体建设是打造优秀团队的机会。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增加企业文化的学习,让学生养成忠诚、踏实的良好品质。

2.在管理上更新

班级管理可以创新。班级制度和企业结合,实施奖惩制度,让学生知道承担责任,积极主动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一些不良的习惯和行为。例如笔者学校16电商3班,作为试点的企业化管理班级,将企业目标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通过集体讨论树立共同的信念、端正态度,帮助每个同学成为对自己有要求、对班级有贡献的学生。逐层管理,职责明确,班级文化氛围良好,学生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学生自己组织班会活动,增强了主人翁的意识和团队的凝聚力。每位学生都有一本《员工手册》约束自己的行为。班级的口号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90后、00后更具个性,我们不能抹灭这种个性,在保证能够适应管理的范围内,应该支持个性的发展。在班级当中组织一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在班级中建立监管部门,让学生有机会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和意见,这样既能保持学生的个性,又能促进班级的发展。

3.在实践中锻炼

文化是一种氛围。当班级形成学习榜样、尊敬榜样的氛围时,就可以进一步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如可以像企业一样组织劳动竞赛、技能竞赛。在班级中互追互赶,互相促进。通过竞赛,很多学生在其中看到自己的优势,发现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成功,久而久之对自己的专业肯学、肯钻,对其他同学也可起到良好的影响作用。职业理想并不是空泛的概念。它在学生职业技能学习和未来就业中能够起到指导作用。在学生阶段树立职业理想,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对促进学生敬业、爱岗都有积极意义。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浅谈妈祖文化】相关文章:

浅谈妈祖文化范文05-30

妈祖文化总纲04-08

妈祖文化范文05-17

妈祖文化旅游04-22

妈祖文化影响论文04-16

妈祖文化调研范文05-30

妈祖文化与天津04-30

妈祖文化在澳门05-02

妈祖文化考察报告05-02

澳门的妈祖文化05-14

上一篇:浅谈事业单位的内部成本核算下一篇:话剧哈姆雷特观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