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培训课程意向调查表

2024-05-15

精神分析培训课程意向调查表(精选10篇)

篇1:精神分析培训课程意向调查表

精神分析培训课程意向调查表

精神分析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治疗体系,也是现代心理学的第一思潮。一百多年来,通过无数杰出的专业人员的努力,精神分析由最早的驱力理论发展到现在涵盖客体关系、自体心理学等多个方向的后现代精神分析流派。其影响深远不言而喻。

◆精神分析是一种心理学临床理论知识体系:深刻地揭示了一个人的人格的成长过程,拓展了◆精神分析是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用于探索自己浩淼内心世◆精神分析是一种研究心理的流派理念:影响几乎拓展到了人类精神的一切领域。对普通人而人类自主精神的领域,加深了人类对自身的理解,指导了人类探索自我的新方向。界的最好的工具,研究表明,长程精神分析治疗对来访者人格层面的改善最为明显以及长效。言,了解精神分析,可以增加对自己的了解,也能够更多的理解他人,从根本上来说,可以增加自己自由和幸福的程度,以及增强给所爱的人幸福的能力,所以也可以说精神分析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的命运。◆精神分析对专业从业人员来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精神分析是一切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体系的基础,是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和其他一切从事心理学相关专业工作的人员的必修科目。许多别的学派的大师级人物,都有很深厚的心理动力学背景,这当然也是他们能够自立门户的专业上的基石。在中国,很多优秀的行为主义治疗师、家庭治疗师以及其他学派的咨询师们,现在都在通过各种途径补修心理动力学的知识,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来访者服务。

曾奇峰: 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副主任医师。德国威腾·海德克大学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中德心理医院创始人、首任院长(1988年)。首期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学员。第二期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中方教员。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在北京举办的精神分析培训项目中方教员。德中心理治疗院委员(在德国注册的心理治疗培训机构,其宗旨为专门为中国培养心理治疗人才,仅有几位中方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学组副组长、华中地区组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精神医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心理治疗师协会会长。曾奇峰具有25年的职业精神分析师的积累,丰富而独特的实战经验,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讲授风格,将作为最好载体,带领您在精神分析深邃理论海洋中寻找无限乐趣,指引您触及世界精神分析精华。他的课有《曾奇峰精神分析系列培训》6天。

雷正则:中德心理医院前任院长,1982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从事精神科及心理治疗临床工作二十多年。湖北省心理学会性心理治疗培训首席教员,接受过国际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以精神动力学为治疗取向,在全国各地多次举办过性治疗,释梦,精神分析等培训。雷老师的讲课风趣、幽默、生动,善于将抽象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具体案例生动、细腻地表现出来,雷老师授课经验丰富,课堂气氛活跃,他的课深受学员的欢迎。他的课有《精神分析动力学临床技术连续培训课程》16天。

培训对象:

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有一定精神分析理论和治疗基础,正在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士、教育系统心理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对精分有兴趣、医疗系统相关工作人员等 培训地点:浙江宁波

注:对精分课程感兴趣的朋友请把你的意向发至:ffxqyqsy2011@163.com,注明那个老师的课和联系方法。

篇2:精神分析培训课程意向调查表

为了切实做好二0一三年为企业党建工作服务和企业干部教育

培训工作,增强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设计

了如下企业党建、干部教育培训需求意向调查问卷,请您结合本企业

培训工作和生产经营工作实际,给予真实、客观的选项回答。为此,我们表示最真挚的感谢!

中共南京市委经信工委党校

二0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单位:

联系人姓名:职务:

一、培训项目:(有意向安排的,请打“A”,无意向的请打“B”。)

1、2013年党支部书记培训(含党务干部)(),人数:

2、2013年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人数:

3、其它专题培训(),具体内容:

人数:

二、培训形式:(根据各单位实际,有意向的请打“A”,无意向的请

打“B”。)

1、参加经信系统统一安排调训();

2、企业自主组织安排培训,包括与经信工委党校联办(),具体培训项目:1、2、3、三、根据本企业工作实际,请您谈谈对经信工委党校为企业党建工

作服务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篇3:精神分析培训课程意向调查表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广东省第三、四期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114名培训学员为调查对象。其中, 男93人 (81.6%) , 女21人 (18.4%) ;年龄21~50岁;工作年限<10年52人 (45.6%) , 10~20年52人 (45.6%) , >20年10 人 (8.8%) ;学历:中专21 人 (18.4%) , 专科47 人 (41.2%) , 本科46人 (40.4%) ;工作单位:一级医院111 人 (97.4%) , 其他3人 (2.6%) ;执业医师50人 (43.9%) , 助理执业医师62人 (54.4%) , 其他2 人 (1.8%) ;已经完成培训20人 (17.5%) , 正在培训94人 (82.5%) 。

1.2 调查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定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态度和意向调查问卷。问卷由基本信息、基本情况、对临终关怀的知晓情况、对临终关怀的态度和对临终关怀教学的建议五个部分组成。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年限等。基本情况包括最高学历、最高学历所读专业、工作类别、所在工作单位级别等。对临终关怀的知晓情况包括对临终关怀的定义、内容、基本特点和临终患者的心理顺序等。对临终关怀的态度包括对临终患者的态度、是否为临终患者服务过、是否有责任帮助临终患者面对死亡等, 态度部分采用3级计分法, 得分越高说明对临终患者的态度越积极。在广东省第四期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临终关怀课程结束后, 向培训学员解释调查目的, 获得支持合作后派发问卷;并且通过网上问卷调查形式, 向部分第三期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记名, 共发放126份。回收126份, 有效问卷114份, 有效回收率为90.5%。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进行统计描述, 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全科医生对临终关怀的知晓情况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对临终关怀的知晓准确率平均为68.4%, 其中对临终关怀内容的知晓准确率仅为5.3%。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对临终关怀知识的知晓情况见表1。

2.2 全科医生对临终关怀的态度和行为对临终关怀的态度和行为平均得分为 (2.285±0.685) 分, 得分较高, 说明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对临终关怀的态度和行为比较积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对临终关怀的态度表现见表2。

2.3 不同属性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对临终关怀知识的知晓率比较不同性别、学历、工作年限、工作性质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对临终关怀知识的知晓情况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已经完成培训和正在培训的学员的临终关怀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见表3。

3 讨论

3.1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对临终关怀认知不够全面广东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对临终关怀的定义、基本特点、临终患者的心理顺序、WHO控制疼痛三步阶梯疗法和临终病人躯体疼痛分类的掌握较好, 准确率在75%以上。但对临终关怀内容的知晓准确率仅为5.3%, 近85%的调查对象认为临终关怀内容不包括对死亡后患者家属的经济支持, 反映了学员对临终关怀的内容缺乏深入了解, 临终关怀除了对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治疗性支持和心理安慰之外, 还包括一定程度的经济支持。通过与调查对象交流得知, 学员的临终关怀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和课本。目前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教材对临终关怀教学内容仅有关于临终关怀的简单介绍及处理措施要点, 培训的教学计划缺少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临终关怀服务的实践活动。

注:*Wilcoxon秩和检验, Z=-4.008。

3.2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对临终关怀的态度和行为表现较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在对临终患者的态度、是否有责任帮助居家临终患者应对死亡、是否愿意陪伴临终患者走过人生最后一程、是否曾到临终患者家中为其服务、是否觉得没时间和精力与临终患者沟通、是否认为临终关怀应当包括对家属的关怀、为临终患者提供的帮助等方面的态度行为表现平均得分为 (2.285±0.685) 分, 得分较高, 态度比较积极。学员同情临终患者及家属, 愿意为其提供临终关怀服务, 包括支持性治疗和心理安慰等, 但卫生主管部门和单位领导对临终关怀服务意识的重视度不够, 并且基层乡镇卫生和城市街道医院的临终关怀设施不够完善, 学员开展临终关怀服务受到条件局限。

3.3 已完成培训和正在培训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对临终关怀知晓率存在差异已经完成培训组知晓正确率低于正在培训组, 对第三、四期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理论培训的临终关怀课程安排进行比较, 两期理论培训间隔一年, 分别在汕头大学医学院和嘉应学院医学院进行, 均安排了少量学时的临终关怀课程, 上课形式包含理论授课和社区实践。经了解, 已完成培训的第三期学员回到单位工作后, 缺少实践, 以致部分临终关怀理论知识模糊。此外, 教学效果缺少评价, 反馈机制不全, 培训的授课方式未能让学员对临终关怀有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也导致培训质量难以提高。

4 对策

4.1有调查显示, 大部分护理人员表示需要进行临终关怀知识的培训, 对学习临终关怀知识有自觉的要求[2,3]。医护人员的临终关怀知识来源较单一, 缺乏多样性, 有必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临终关怀教育, 全社会有责任和义务传播临终关怀知识[4]。建议在今后的全科医学培训中加强临终关怀的课程设置, 着重讲授系统的临终关怀专业知识, 增加到临终关怀服务中心的社区实践, 让学员参与临终关怀服务, 体会临终关怀本质, 深入了解临终患者及家属所需要的治疗和帮助。

4.2 有关卫生主管部门应当结合当地基层乡镇卫生和城市街道医院的发展水平, 配备相应的临终关怀服务设备, 并且在社区积极开展临终关怀教育, 传播临终关怀知识, 让当地临终患者及家属获得专业的临终关怀支持和帮助。

4.3 承担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临终关怀教学任务的教师, 应不断加强专业学习和研究, 主动到基层乡镇卫生和城市街道医院作有关调查,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实际情况, 再根据培训的教学大纲要求, 确定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可以采用讲授、课堂讨论、社区实践、交流学习体会等多种教学方法, 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训单位应健全教学情况反馈机制[5], 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多与学员进行学习交流, 了解学员在临终关怀方面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安排。另外, 全科医学培训教材中临终关怀课程的编写, 建议增加临终关怀建设的新进展, 使学员能够全面了解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状况。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2012世界卫生统计报告[EB/OL][2013].http://www.who.int/gho/publications/world_health_statistics/2012/en/.

[2]宋春燕, 余丽君.护理人员掌握临终关怀知识情况的调查〔J〕.护理研究, 2001, 15 (2) :72-73.

[3]杨晶, 杨萍, 刘玉春.老年病房护士对死亡及临终关怀的认知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04, 19 (9) :14-16.

[4]郑悦平, 李映兰, 周阳.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掌握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08, 23 (18) :5-8.

篇4:精神分析培训课程意向调查表

摘要:通过对甘肃省某县15所学校的调查发现,该县化学课程资源丰富而又贫乏,教与学的方式方法依然是“新瓶装老酒”,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调查与分析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1-0028-04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1问题的提出

A县位于中华腹地、甘肃省东南部,分布于秦岭山脉西南端丘陵河谷地带。该县中部地域宽阔、地形多样、矿产资源丰富,融名胜古迹、民风民俗、自然风光于一体,享有“陇上江南”的美称;北部以铅锌矿最为丰富,素有铅锌重镇之盛誉;南部又以金矿著称。1985年该县就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108个对外开放县之一,1998年又被列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近年来,A县已初步形成了粮食、畜牧、林果、蔬菜、烤烟五大农业基地及有色金属、酿造、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五大体系。A县启动新课程已历6个年头,6年来,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怎样,课程资源的适切性如何,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学生是新课程实施的对象,他们最有发言权;而且来自学生群体的信息是最真实、最可靠的。因此我们做化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学生意向的调查是适当的、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2 调查内容及分析

2.1调查对象

我们选取甘肃省A县具有代表性的学校15所作为研究对象,所选取的这些学校中有占全县总人口近40%的西片学校5所,北片矿区学校3所,东片盆地区学校2所,南部山区学校3所,城区学校2所。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与师生座谈为辅。共发放调查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51份。为保证问卷的真实可靠,要求当堂填写、不互相谈论,并当堂交卷。在问卷的统计中,进行了分校、分片和综合统计,希望能从中看出学校理念、经济、地域和民风等对我们所要调查的信息的影响。

2.2调查内容及分析

表1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从表中可以看出,84.64%的学生是喜欢化学的,城区学生所占比例更高(92.63%)。只有一所学校的九年级学生例外:不喜欢化学的学生超过了一半(52.50%)。从与该校师生的座谈中得知,九年级的2位化学教师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还处于经验积累期。通过调查还发现,A县的完全中学将主要精力放在高中部,致使初中部的教师在人员配置上处于劣势,该校就属于此列。在学生喜欢的活动中,喜欢实验、观察活动的占70.97%,西片学校达到74.69%;在喜欢阅读的书籍中,城区学生喜欢读故事书和科普读物的比例相差不大(36.84%、35.79%),但西片学生喜欢读故事书的学生几乎占到一半(48.55%)。

从表2可以看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学生首先求助的是老师或同学,其次是图书、杂志等相关资料,最后是上网;这符合代价最小原则。在经济欠发达的A县,多数学生要上网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迫不得已只有去网吧,花费时间和金钱或许还得不到有价值的信息。

表3的调查数据表明,超过一半的学生(55.61%)认为参加化学活动不但不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反而对其它学科的学习有帮助;但对学校开展的与化学有关的活动的调查,数据分布离散度大。学校开展的活动很有限,几乎没有开展。

对已有资源的利用情况的调查中显示,校内供学生使用的学习资源除教科书外主要是实验室和光盘资料;而老师经常使用的只占26.42%,偶尔一用的高达38.71%。老师按照教科书的顺序进行教学(86.79%), 做过课本上要求的化学实验(61.60%),学生观察身边的化学现象,能提出问题(58.22%)。使用电脑、使用化学教学软件学习、听科普报告、去科研机构参观、甚至从图书馆借阅化学方面的图书、杂志都是不可能的事。虽然多数学校配备了电脑,但仅限于上信息技术课,而信息技术课的内容“玩”的居多。对于使用化学软件学习,那几乎是一件奢侈的事;微机教室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部分学校还有多媒体报告厅,但用途已逐渐变为放光盘、讲公开课等。校内图书馆名存实亡,校外图书馆化学方面的书籍很少且很陈旧。东片某校学生这样写着:上化学课不做实验,老师干巴巴地讲,学生迷迷糊糊地听;上网不方便;没有科技馆等类似地方。西片学生这样填写:没有社会实践;实验能力差;没有从实际出发,只注重成绩;做题太少。南片学生填写的是:没有实验;没有条件上网。北片区学生填写的是:没有开放学生实验室;大家很少在一起讨论化学;在学习上,自己不是很主动;老师对学生没有太大信心;没有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等等。综观A县各校情况发现,对于演示实验,部分学校还能做一些;学生分组实验,有的学校做过一次,有的做过两次,多数学校学生分组实验一次都没有做过!究其原因,一些易损耗品(如试管)损坏后未能及时添置,药品过期无法使用等等,总之不是缺仪器就是缺药品,使实验不能正常开设。

在希望开发利用的化学课程资源中(表4),开发与农业有关的资源呼声最高(80.65%),因为A县是农业大县;其次是与衣食住行有关的资源(76.50%)。值得关注的是,北片处于矿区的学生和城区学生选择开发与工业有关的课程资源的比例反而比其它选项都低。为何会出现如此耐人寻味的现象呢?原来处于矿区的3所学校中,一所是职工子弟学校,他们的父母都在矿上上班;其余两所虽然不是职工子弟学校,但他们对开矿、选矿、冶炼等见的较多,有的学生家长就从事着与矿有关的工作,耳濡目染,他们对于矿的事情要比其它片区的学生知道的多,尤其是乡镇、个体不规范企业带给他们的“工业三废”使他们深受其害。A县地势北部高城区低,学生希望在教学中补充与我们周围的空气、水、绿色植物等相关的化学知识(83.56%);农药、化肥、油漆、涂料等的知识(70.20%);液化石油气、沼气等燃料知识(68.05%);其他所列选项的选择率皆已接近60%。由此说明,A县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希望了解家乡,了解周围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在填写的其它希望开发的课程资源中,西片、东片学生希望介绍常见食品、蔬菜的农药污染问题,大蒜的药理,不同农作物的化肥施用量,农作物种子的培育,地膜处理,果树管理,制矿泉水,地方特色小吃的知识等;城区和北片矿区学生希望重点介绍如何方便、简单地减少污染,废旧利用,食品卫生与健康,汽车尾气知识,厨房化学、宠物化学等;而南片学生只是笼统地要求介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

在对化学课程资源丰富程度的认识的调查中(表5)发现,有77.11%的学生认为不丰富;只有北片某校学生认为课程资源丰富(40.00%)的比率大于认为不丰富的比例(32.00%)。走访该校学生,他们说资料多得看都看不完!是什么资料呢?原来是自己和家长购买的各种习题资料、参考书!这些单一的纸质文字应试资源,数量再多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和扩展。由此反应出该校学生对于课程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不是很清楚,在他们的心目中,有参考书看、有习题资料做,课程资源就已经相当丰富了。

在开放性简答题“你认为学习化学知识对你的生活和未来有什么用?”的回答中,多数学生认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用到化学知识,化学学习是他们掌握今后生活技术的关键,如健康饮食,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不盲目使用化学用品,节约能源,保护空气,了解工业、农业、食品生产和加工等方面的知识。有的学生说的更干脆:“不至于不认识化肥!”“长大后就算当农民,也可以合理种植农作物,合理施肥,不会盲目,如果从事工业生产,对保护自己、保护环境、提高自身素质有很大帮助。”

3 启示与建议

3.1数学、物理、语文等其他学科是化学学习兴趣持久的前提和保证

保持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将兴趣转化为乐趣、志趣是每个科任教师长期研究的课题。此外,还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其他学科对化学的支撑。化学是自然科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往往要综合应用各门学科的知识。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对化学概念不能透彻理解,甚至不能正确理解,因此也就无法欣赏到化学的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文学科的缺乏;在许多牵涉到计算的内容中,原理的应用没有问题,但具体的数字运算却常常出现错误。究其原因是基础知识缺乏、偏科等原因造成;在基础教育阶段只有多学科齐头并进,各科迁移,单科突破,才能整体受益,也才能使化学兴趣弥久愈浓。

3.2校园环境建设中,要重视实验室、图书室内容的建设,将形式和内容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A县有不少校园建设示范学校有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等,部门齐全,但就是中看不中用。为改变这种现象,管理者需将形式和内容结合起来,如对化学实验室配置必要的药品、仪器和设备,配备、培训实验员;更新图书,订购有价值的期刊杂志;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化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对于化学教师,可与学生一道,因地制宜,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用品和废弃物替代实验药品或自制简易的实验仪器,这样既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节约意识、环保的意识。开放实验室、图书室,让学生能做自选化学实验,搞化学魔术表演,玩化学扑克游戏,猜化学谜语,搜寻化学哲理诗词、化学对联等,让校园活动丰富起来。A县的实验员很少有专职的,多数都是理、化、生、地、器材等兼管的实验员,年龄偏大,对工作已没有太大热情;因此需设法改变,努力提高实验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3.3创造条件解决教师后顾之忧,让师生走出校园,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化学

安全是悬在每位教师头上的一把利剑。在任何场合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但我们不能因为怕承担责任而不做事情,各方面应配合搞好学生安全工作,让教师有信心、有胆量将学生带出校园,如,参观净水厂、污水处理厂、制氧厂、活性炭厂、水泥厂、冶炼厂等;敢于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做调查,搞研究。只有让学生经历具体感知,然后才能抽象概括,最终到实际的应用。

3.4实行人性化管理,给教师些自由时间和人文关心,开发利用校内外化学课程资源,寻找课程资源利用的载体

A县的很多学校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并和教师工资挂钩,有个别学校要求教师每日的两次到校和两次离校都需到专人处报到,如果工作做了而没有去按时报到,工资同样会被扣掉,使教师疲于奔命。还有许多作业:二字(毛笔、钢笔字)一笔记(理论学习笔记),加上日常工作:教案、听课记录、作业批改记录、工作计划(总结)等都进行量化考核并和工资挂钩;对教师的管理细化了再细化。然而,对细节的过分追求以至于迷失了对大局的把握,学生素质却每况愈下。管理者要充分信任教师,给教师一个宽松的环境,对于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应付上级检查的)少做一些,腾出时间干一些该干的事:走出校园看看制氧厂是怎么制氧气的、农民用什么肥料、打什么农药,调查一下河水污染问题,看看生铁冶炼厂是怎么炼铁的等等;将丰富庞杂的化学课程资源进行遴选、组合、改造、创造,将其作为教学内容、拓展资料、课外活动素材或教学实例等进行教学活动,实现课程资源的教育功能,产生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钟启泉,崔永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篇5:精神分析培训课程意向调查表

为及时、客观、准确地了解和掌握2011年农户种植意向变化,合理引导农民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及时有效地调整种植结构。近期芜湖市物价局成本监审局深入粮食主产区南陵县,对农调户2011年种植意向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与上年实际播种面积相比,今年我市种植作物布局和结构基本稳定,农民种植意向呈现“两增一减”趋势,即粮食作物和棉花预计播种面积有所扩大,油料作物预计播种面积有所减少,蔬菜、瓜果等其他农作物基本持平。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

预计2011年我市农调户户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2.79亩,比2010年增加0.49亩,增幅为2.2%。其中:稻谷仍是我市的主要粮食作物,预计户均种植面积18.14亩,约占粮食播种面积80%。调查发现,今年我市粮油作物种植意向的调整有两个变化:一是我市主要的商品稻中稻(杂交稻)、粳稻作物等单季稻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由于其产量高,质量好,农业成本投入相对较低,价格稳中趋升,政府鼓励种植。相反早籼稻和晚籼稻双季稻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早晚籼稻受气候影响种植风险较大,加上产量低,品质一般,相对其他稻谷价格也偏低。由于生产成本的上升,单季稻和双季稻总的种植收益没有明显变化,所以单季稻成为越来越多种植户的首选。二是小麦的种植面积明显增加。从调查情况看,小麦种植大户增多,机械化作业程度增加,成本降低,收益提高。种植小麦享受政府各项补贴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且小麦市场价格去年下半年以来涨幅较为明显,种植户扩大小麦种植面积的意愿明显提高。

(二)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减少

我市的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籽,预计2011年播种面积会有下降,主要原因:一是油菜籽种植受气候条件的制约较大,近两年全国范围的气候异常影响了单产,我市也不例外;二是油菜种植比较收益较低。菜籽油由于口感不好,油菜籽出售价格偏低,而油菜种植劳动强度大,劳动力成本高,种植收益明显低于其他粮食作物。2010年早籼稻和中籼稻亩均净利润分别为170元和260元左右,而油菜籽亩均净利润仅为60元左右;比较收益低,调查户种植的积极性不高,多为零星种植,或低产田种植,种植面积有所下降。

(三)棉花播种面积增加。

预计2011年棉花播种面积有所增加。鉴于2010年国内棉花主产区普遍受灾减产,直接导致了棉花总产量的减少,拉动收购价格一路攀升,籽棉价格从开秤时的4.00元/500克,一路上扬到11月份的6.6元/500克,创历史最高水平。2010年籽棉的平均出售价格约5元/斤,较去年3.5元/斤有较大的提高,一斤籽棉的价格与往年皮棉价格差不多,甚至比2009年的皮棉价格还高。农民由于价格的上涨,成本收益率得到提高,如单产下降不大,农户将会得到较大收益,增幅约30%。受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以及市场价格的同期性波动影响,给2011年棉花预计播种面积带来不确定性,但调查户增加棉花播种面积意向比较明显。

二、几点建议

从调查情况看,现在农民的商品意识不断增强,能以比较效益调整种植规模和结构,根据政策动向安排生产,农民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农民的市场信息比较缺乏,农户种植意向主要以上年市场收

益状况为导向。同时,调查户增加耕地和扩大种植面积潜力有限。由于受生产规模和种植业收益相对较低的影响,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失,种植品种选择上更趋向于收益有保证、用工较集中、便于机械化操作的品种。因此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的农业优惠政策,如粮食补贴,种粮大户补贴、农业保险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等,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各级政府在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方针政策的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农民稳面积、调结构、增单产、提品质。要大力引导扶持经济作物的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努力提高单产的同时,扩大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形成区域经济的产业优势,提高规模效益。

(二)充分发挥信息引导作用。农产品价格受自然因素和市场风险影响较大,农民的实际利益也因供求和价格的波动受到较大影响。各级政府应加大政策、科技、市场、价格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及时发布准确的农产品供求和价格信息,让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防止盲目跟风种植,避免因棉花等农副产品由于炒作导致价格大起大落而产生误导,降低人为的种植风险,确保农民收益相对稳定。

(三)继续优化品种种植结构。各级农业部门应根据农户种植意向,以专业化、优质化为目标,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落脚点,在注重高产、优质、高效的同时,大力发展订单生产,以深加工带动种植业,改变种植业生产的弱势地位,推动农业产业化不断向纵深发展。

(四)继续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各级农业部门要利用冬春农闲有利时机,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积极推广普及良种良法相配套和高产优质相结合的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技术的覆盖面和到位率,提高农户种植的科技水平和产品的产量与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切实加强对农产品的价格监管。大力整顿农产品价格和农资价格秩序,努力降低农资价格,降低农民种植成本;严厉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的行为;打击操纵农产品合约价格等违法行为,抑制过度投机炒作。落实涉农收费减免优惠政策,制止乱涨价乱收费行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篇6:精神分析培训课程意向调查表

为了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就业意向我们对怀化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广播电视新闻学、旅游管理、汉语言文学、物流管理、国贸、人文教育、法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经济学系、社会管理等专业及系别中随机抽取了4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分析了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大学生存在就业困难,总的原因是高校毕业生总量逐年增长明显,就业市场需求却增长不快,导致今明两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前景不容乐观,形势严峻。

二、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离

调查中大学生大部分认为目前的高校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轨,以致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在选择单位与职业过程存在困难。从目前情况看,高校专业结构设置落后于市场发展。99年扩招使大学生数量急增,但扩招专业相对集中,高等教育大众化,但专业相对集中、促使某些专业人才供大于求,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存在一定困难。

三、大学生就业意向现状分析:

根据数据调查统计显示,在求职意向方面,有52.5%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去就业,仅有2%的学生选择升学,这可能与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有关,对大学生择业影响最主要的因素的酬薪待遇,说明大学生对自己的工资待遇多少比较看重。而且大部分的学生都追求稳定的工作。在求职准备中,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流程及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方面,有62.5%的学生对其有所了解,说明大学生比较关心自己就业前景,作为学生,为了更好地就业,有33.3%的学生是通过努力学好的专业知识的方式去实现的,另外,通过兼职或实习获取工作经验和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各占21.7%。在就业观念中,有65%的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有大体的了解,反映了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关心,在面临就业时,22.5%的人认为自己最欠缺的是共同协调能力,而对于专业技能方面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在就业需要方面,47.5的学生认为学校最需要提供的就业服务是引进用人单位和提供就业信息,反映出的问题是学校在这方面做得不够,需要对这方面进一步加深,认为本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的学生占62.5%,比例最少的是没有设为必修课,为7.5%,有45%的学生认为学校举办校园招聘会最适宜的形式是形式多样的小型专场招聘月。在这次调查中让我们大致了解了本校大学生的求职意向。

四、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1、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是越来越不容乐观。大学生要在大学里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很多毕

业生而言,与其说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无足措的一个重要原因。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

2、在校求学期间,不能只注重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心理质的情况。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改,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大学生应该注意锻炼自己的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觉着、冷静应对所有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

3、正确的择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

(1)首先,要极积、动寻求就业主,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很多大学了生把就业寄托于在社会关系资源上,或是企求学校解决就业问题。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大学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就业途径,因为能否胜任还得靠实力说话。

(2)其次,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会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压力。不少人选择大城市、“铁饭碗”,还有外企,很少人选择西部和基层。这就使就业成了过“独木桥”。大学生在这时应该改变一下就业观念,面对现实,就能较快的找到能够以挥自己特长的工作。

(3)最后,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我国高等教育现在正向“大众教育”转变,一些大学生缺乏危机意识,“眼高手低”,盲目

篇7:精神分析培训课程意向调查表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1级全日制研究生共有140人,参与此调查的同学共有80人,占总人数的57.2%.未交调查表人数为60人,占总人数的42.8%.未参与此次调查的同学有54人是非定向。家庭较为贫困的同学有7人,其中2人未参与调查,1人意向考博。

其中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共28人,参与调查的同学有14人,占总人数的50%,未参与调查的同学中13人为非定向。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共24人,参与调查的同学有6人,占总人数的25%,未参与调查的同学中14人为非定向。

美术学专业共38人,参与调查的同学有10人,占总人数的26.3%,未参与调查的同学中25人为非定向。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共11人,参与调查的同学有11人,占总人数的100%,应用化学专业共32人,参与调查的同学共32人,占总人数的100%,旅游管理专业共7人,参与调查的同学有7人,占总人数的100%.1、化学、信号、美术学等实用型专业学生普遍认为自己专业较有前途,但教育学等偏文科专业学生则认为自己专业较无前途。

2、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自身欠缺的是相关工作经验。也可以说我们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但在实践这一方面做的不够。

3、大部分学生都想能拥有一份稳定的满意的工作,而没有自

己创业的想法,并且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也很少。

4、和所找工作与自己专业对口相比,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工作符合自己兴趣。

5、对于就业去向,学生更倾向于生源地。所以我们可以在搜集就业信息的时候注意这方面的筛选。

6、研究生对自己的薪资报酬期望很高,一般希望在3500元以上。也就是说即使有工作可选择,但若工资不高,大部分学生也不愿意屈就。

7、大部分学生对毕业生就业形势的认识是觉得通过努力应该可以找到工作。也有23个同学对就业形势感到很是担忧。

8、学生认为,在求职中最困扰自己的因素很多,有的认为自己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有的认为自己的信息量少,有的认为自己对企业岗位需求缺乏了解,有的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有的觉得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甚远,有的认为自己的求职方法技巧欠缺,有的认为自己对企业招聘流程和基本要求缺乏了解。

9、不少同学认为解决当前就业难的方法是提高技能、提高职业素质和增加就业渠道。

10、对于就业所需的证书问题,从业证书和英语四六级证书显得尤为重要,而本科时期以为很重要的计算机证书等反而不那么重要。

篇8:医学生创业意向的调查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温州医学院就读医学类专业的本科学生, 包括临床医学、影象学、麻醉学、眼视光学、法医学、检验学、护理学、口腔学等专业的学生。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495份。回收率99%, 有效问卷487份, 有效率97%, 其中男生268名, 女生219名, 各占55%和45%。笔者以高年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 其中三年级学生占58.51%, 实习生占36.78%, 其余为一、二年级学生。

2.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形式, 采用单项选择不记名方式问卷。

二、结果与分析

从结果可以看出, 医学生中已经有一部分学生有自主创业意识, 他们在日常能力培养中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 也希望得到学校以及相关部门的创业指导, 但是医学生自主创业行为不强, 对自己适不适合和会不会自主创业大多持不确定态度, 他们还是希望以医疗卫生单位为最终就业归宿。这与当前的就业形势是极为不协调的: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体制的改革, 各大医疗机构和用人单位都在实施改制和精简人员, 对医学生的学历层次和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 各大城市医疗机构对本科医学生的需求已经饱和。所以, 鼓励有能力的医学生及早做创业准备是拓宽医学生就业渠道的有效途径。在医学生被问及将会在什么情况下选择自主创业时, 在找不到工作时占47.04%, 工作单位不理想占25.93%, 自身的兴趣所在占20.37%, 会响应国家号召, 直接去创业的占6.67%。可见, 相当多的医学生只是把创业做为后备选择, 有创业冲动, 但没创业准备。

从调查中, 我们也发现, 医学院校的就业指导中, 创业指导尚处于空白期。许多医学院校仍然将促进医学生在医疗事业单位就业作为最终导向, 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 但在创业指导方面所做甚少。以温州医学院为例, 每年我校都会举行医学类的就业招聘会, 每个学期我校都会开设就业指导课, 举行就业宣讲会、公务员讲座, 举办“明日之星”职场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面对职场的应变能力。这些做法增强了学生的就业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面试水平, 但是这些都是在引导学生往事业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寻找就业门路, 医学院校的就业指导忽略的就是医学生也能进行创业, 也可以从自身专业中找到创业的出路。笔者在问卷中对医学生就自主创业所需做的准备这一题中, 有88.52%的医学生认为仍然应该认真修读专业课, 从专业知识中找出自主创业的路子。虽然只有5.88%的医学生选择毕业后去自主创业, 但是有68.63%的医学生觉得自主创业对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让他们看到了医学专业毕业后的其他出路, 只是现在还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

分析看出, 医学生选择医疗事业单位就业大部分原因是出于对本专业的热爱和不舍。同时自身的兴趣还有父母亲的期望也占了大部分原因, 相当一部分医学生及其家长都认为, 高考时高分进入医学院校, 毕业时一定要想办法进入医院工作, 传统的医学就业观已经对医学生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而且创业与就业相比, 创业难度大, 直接就业可以马上拥有经济收入, 工作相对稳定, 风险小。

与其他非医学专业学生相比, 医学生的创业难有很多共性之处, 资金、经验的缺乏, 必要的社会支持等。在被问及医学生对当前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鼓励政策了解多少时, 71.2%表示自己知道这个政策, 但是具体有什么措施却未去了解过。分析原因, 主要还是因为自己日后并没有创业的打算, 所以对这方面的关注甚少。从另一个角度看, 也说明当前社会、学校还只是停留在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前期阶段, 全面实施阶段尚未到来。他们较少为学生提供创业知识与技术的支持, 也没有为学生提供积累创业经验的平台。医学生没有去尝试创业, 也看不到创业所给自己带来的发展前景, 自然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就少了。

三、对医学生创业的思考与对策

所谓创业, 简言之, 就是创办自己的企业, 它是一个发现并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其自身潜能价值的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文件说: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 而且还应该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就业创造者。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有34.44%的医学生觉得自己的专业适合创业, 29.55%的医学生对毕业后是否选择自主创业持肯定态度, 54.07%的医学生愿意去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 67.03%的医学生表示支持身边的同学进行自主创业, 说明医学生虽然尚未摆脱传统的医学就业观, 但是潜在的创业需求已经在开始萌芽。笔者认为, 加强对医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应该从学生本人、高校部门以及社会力量这三方面入手。

1、医学生要更新的就业观念, 自觉培养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

就业观念决定就业取向, 如果就业观念不符合实际, 就业取向必然脱离现实。医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应该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式, 调整就业观念, 跳出医疗事业单位与专业对口这个圈子, 在专业知识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在社会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专业知识学习是掌握创业的一个重要手段, 笔者认为医学生的创业应该是从专业出发, 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选择创业方式, 而不是再去抢其他非医学专业的饭碗。

2医学院校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创业的理论支持与技术指导

高校是学生强大的后盾, 除了从常规的专业知识学习中培养创业意识之外, 相关的理论支持与技术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1) 以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为依托, 开设形式多样的创业指导课

医学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 既有相似性又有其独特性, 在于其专业性特别强, 所以长期以来, 医学院校的就业指导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就业技术的指导, 如:如何成功面试, 如何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 如何应对职场的挑战等。在就业指导课上, 针对创业的指导可谓少之又少, 所以笔者建议, 医学院校除了传统的就业指导外, 还应该结合当前国家政策, 开设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创业指导课, 为学生创业提供理论支持。

(2) 借助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力量, 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活动

高校共青团组织是广大青年学生活动的主要阵地, 各校团组织应该以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为契机, 举办各类创业计划和设计大赛, 激发医学生参与创业的热情;在医学院校内创办医学生创业园, 为医学生创业提供场地支持, 积累创业经验;邀请一些创业实战专家举办创业案例讲座, 帮助医学生树立创业的决心。此外, 高校也可通过各自的创业基地, 给很多创业大赛中的优秀成果创造一个创业平台, 为积极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一个硬环境。

(3) 社会与家庭应该多给予学生创业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

医学生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 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支持。本次调查中笔者也发现大学生创业意向与家庭背景以及社会关注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家庭、社会要给予大学生创业多方面的帮助, 同时也要打破原有的传统观念, 只有去医疗卫生单位才是医学生的正确出路的观念, 鼓励医学生自主创业。而家庭则要在创业者遇到暂时的困难和挫折时, 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 不能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

医学生的就业去向是可以有多条途径的, 笔者在此强调医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并不是否定医学生传统的就业选择, 而是将创业作为另一种就业渠道, 希望实现医学生全面就业。

摘要:本文以温州医学院487名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 对医学专业学生的创业意向展开调查, 得出数据, 进行了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 从医学生、医学院校、社会及家庭三方面对医学生创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医学生,创业意向,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江凌凌, 童燕, 刘晓鲁.新形势下医学生就业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西南军医, 2007, 09

[2]、李海滨.医学生就业心理和观念的调研及对策研究.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 04

[3]、王国宇, 曾宪皆, 何艺辉, 黄劲.关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意向的调查研究.中国青年研究, 2004, 12

[4]、杨泰, 姜鹏, 陈敏.社会需求对医学生就业取向影响的分析与对策.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7, 07

篇9:动漫类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关键词:动漫类;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4-146-2

1 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涉及动画专业的二维、三维、漫画插画、动漫衍生产品、动画数字娱乐、转本六个方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数字影视特效、媒体包装、网络多媒体、数字娱乐四个方向,回收问卷351份,有效问卷342份(男女比为150:192),问卷有效率为97.44%。

2 调查结果分析

该调查主要从学生的择业态度、就业意向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

2.1 毕业生的择业态度

①关于就业形势的态度,调查结果表明,认为就业形势持“形势较好,容易就业”的比重占3.22%;持“形势正常”的比重为26.61%;认为“形势严峻,就业困难”的比重占41.23%;对此“不了解”的比重为28.95%。由此可见,学生面对就业现状存在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

②对于自身就业状况的态度,调查表明,对自身就业状况持“很乐观”心态的比重是18.13%,持“有难度但能克服”的比重是63.16%,两者总比重是81.29%。从中不难发现,毕业生对自己就业状况的心态是基本稳定的,且是积极向上的。但持“很悲观,不知如何是好”和“其他”心态的毕业生仍然占有不小的比重,为18.71%。

③关于择业观念,调查表明,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的占40.94%,选择“先择业后就业”的占40.35%,选择“继续深造”的占7.60%,选择自主创业的占7.89%,还有一部分同学选择“其他”的占3.22%,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其实对就业和择业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基本都抱持积极的就业态度,还是比较理智地面对毕业就业环节。

④对于毕业生自己目前所处就业状况,调查表明,“已就业”的学生占2.92%,“意向就业”的占24.56%,“正在

寻找中”的占48.54%,“拟出国”的占7.31%,“拟考研”的占7.60%,“准备自主创业”的占5.56%,由此可见,学生们面对就业,主动出击的学生占大部分,且目标基本明确;但是仍然存在不想就业的学生,“暂无就业意向”的占3.51%。

⑤对于创业的态度,调查显示,“在创业准备中”的占0.88%,“正在考虑”的占7.60%,“对创业不清楚”的占21.05%,“不创业”的占70.47%。这表明,随着国家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帮扶,学生已不在局限于择业就业的模式中,毕业生存在创业意向的数量正在逐步增大。

2.2 毕业生的就业意向

①对于优先考虑的就业区域,调查表明,希望到“江浙沪地区大中城市”的学生比重最大,占70.47%,其他依次为“广州、深圳等沿海开放城市”占8.48%,“京津地区”占6.43%,“江浙沪地区县以下小城市”占6.14%,到“中部大城市”、“东北三省大中城市”、“西部大中城市”的学生比重都比较小,分别仅为4.97%、2.05%和1.46%。可能由

于学校处在南京,再加上生源的分布,绝大部分学生愿意留在江浙沪区域,选择去中部、西部等中小城市的学生较少。

②对于意向行业和行业性质的选择,调查表明,毕业后32.75%的选择“IT与通讯业”,11.11%的选择“金融、证券、保险业”,33.92%的选择“商贸业”,55.85%的选择“新闻出版业”,15.20%的选择“政府机关”,6.73%的选择“房地产业”,9.94%的选择“旅游交通民航业”,3.22%的选择“制造业”,3.51%的选择“医药食品业”,2.63%的选择“电力、石化等能源业”;对于行业的性质,选择“民营企业”的学生比重为15.50%,选择“国营企业”的比重为38.60%,选择“外资企业”的比重为36.55%,选择“私营企业”的比重为16.67%,选择“合资企业”的比重为12.57%,选择“政府机关”的比重为15.79%,选择“自主创业”的比重为23.98%。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于行业的选择已不再只要求专业对口,已开始面向多种行业,更加多元化的去就业,符合国家倡导“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整体就业政策。

③对于就业岗位初始月薪最低要求,调查数据表明,对单位提供的初始月薪最低要求在“2001-3000元”的毕业生占42.11%,“3001-4000元”的占36.26%,“4001-5000元”的占9.36%,绝大多数毕业生关注单位提供的工资待遇,并且对初始月薪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2.3 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

①对于择业前考虑的首要因素,调查表明,考虑“个人发展机会”的学生占38.60%,考虑“经济收入”的占23.98%,考虑“工作稳定性”的占11.70%,考虑“个人兴趣”的占11.99%,考虑“专业知识的应用”占7.02%,考虑“生活环境”的占4.09%,考虑“找到一份工作就好”的占1.46%,“由家长决定”的占0.58%,“其他”的占0.58%。大多数学生在选择工作时,最看重个人的发展空间和经济收入等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因素。

②对于影响毕业生择业决定的因素方面,调查表明,毕业生在做择业决定时,主要从“个人发展空间”、“薪金福利”、“地理位置”、“符合个人性格、兴趣爱好”、“行业发展空间”这几个方面考虑,分别占的比重为53.51%、53.22%、46.20%、46.20%和31.87%。从中不难看出,学生对于与个人切身利益相关的因素的重视性。

③对于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方面,调查表明,随着媒体的发展,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其中网络的作用越来越大,绝大部分信息都是通过网络承载和传达。通过“老师、亲戚朋友”的比重为30.70%,通过“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比重为13.16%。

④对于自己在求职过程中最缺乏的素质,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缺少“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此,在校期间,增加学生的实习实践十分有必要。另外,有26.61%的毕业生认为自己欠缺“沟通协调能力”,缺少“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占16.37%。因此,学生在校期间,还需要增加交流沟通以及抗挫折方面的能力训练。

⑤为促进毕业生的求职就业,学生希望学校能从多渠道去帮助大家获取信息和机会,以及能力的提升。“为同学多提供实践机会”占比最大,达78.36%,“多联系用人单位”占47.66%,“加大就业信息发布密度”占46.20%,“多开设创业指导”占29.53%,“召开校友座谈会”占10.82%。

⑥对于学校的就业指导,最希望获得的信息,调查表明,希望获得“用人单位信息”的比重占48.54%,希望获得“应聘技巧”的比重占40.06%,希望获得“专业出路”的占39.77%,希望获得“职业规划辅导”的占25.15%,希望获得“创业指导”的占17.25%,希望获得“求职心理辅导”的占11.40%,由此可见,学生获取信息的需求是最大的,同时缺少应聘技巧的练习。

3 思考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在面临毕业时的就业心态比较理性和稳重,基本的就业期望与自身状体符合,能够注意到自己的就业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并且能够主动利用多种资源来帮助自己就业。但是仍然有少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就业定位,求职主动性较差,认为没有适合自身的工作机会和岗位,或者不愿意到西部等地区工作。这就要求学校在就业指导方面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意识和观念。

3.1 加强就业教育与指导,促进毕业生求职能力

学校在开展课程设置时,应适当增加对大学生的就业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就业与职业生涯辅导。在开展课程学习的同时,应适时开展介绍社会现实状况,注意引导大学生将自身兴趣、职业理想、职业能力等结合起来形成职业意向,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就业服务活动。

3.2 加大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学生对信息资源利用的不高,是影响学生顺利就业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学校需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收集需求信息,并发布给学生;同时建立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基本信息数据库,给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他们的双选,从而促进学生的就业。

3.3 加强基础文化课程与社会实践课程的衔接,拓展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学生所学为艺术类专业,如能真正做到专业对口,学以致用,是大家共同期盼的,但艺术类岗位的短缺,若要求专业对口,那必将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就业。因此,扩大学生的就业领域和就业空间是必须要去实现的。庆幸,学校与学生都已经在做尝试,学校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更多的提供就业渠道;学生打开了思路,将自己在校内所学和在校外所学结合起来,扩大就业领域。

3.4 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大学生择业观念的自我调试

大学生在就业地区、期望的职业和薪酬方面都有趋同的现象。都愿意选择经济发达地区、都倾向于工作待遇好、发展好的工作。这个就业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自身间的竞争,造成了同学之间的就业困难,而且对整个资源的利用上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大学生应该将自身的发展需求与国家、社会的需求进行融合,转变不恰当的观念,正确定位自己的求职意向,放开眼界到更大的地域范围、行业范围和单位性质范围去寻找自己的位置。求职就业本就是大学生从学校进入社会的一个适应过程,因此,在求职就业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评价自己,科学确定目标,用于面对各种竞争。毕业生应该面对现实调整就业预期,就业第一份工作并不能判定一生,可能经过三到四次的职业调整,才能做好匹配。

3.5 增强大学生创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创业能力

篇10:精神分析培训课程意向调查表

摘要 目的:了解临床医学生就业意向的情况和特点,并结合新医改的要求探讨新形势下临床医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问卷形式调查同济医学院五年制和八年制的在读医学生共185名,对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结果:被调查者对专业前途及就业形势总体较乐观,但随着学制变低和年级增大造成的对前途不确定性越明显;被调查者对自身认识不够,重技能而轻素质;被调查者的基层意识欠缺,择业时最看重经济收入高和职业稳定。结论:注重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临床医学人才;改进就业指导,使就业指导全面化、长期化;完善政府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吸纳人才的能力。

关键词:新医改;医学生:就业意向

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改的深入,在为医学生带来了一定机遇的同时,对医学生的能力要求和需求层次也产生了新的变化。临床医学由于其专业性、实践性、综合性,使得临床医学生在就业时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考验。本文对临床医学生的就业意向进行调查,掌握其就业心态和择业倾向,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进一步完善临床医学生的培养模式、促进就业提供参考依据。对象与方法

以武汉市某医学院临床专业五年制和八年制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选取临床五年制和八年制学生各100人进行调查。回收问卷194份,有效问卷185份,有效回收率95.40/0。其中,男生103人(55.7%),女生82人(44.3%);临床五年制学生85人(45.9%),临床八年制学生100人(54.1%)本次调查结合临床医学的专业性质,主要从临床医学生对专业前景和就业形势的看法、就业意向及到基层工作的态度、对就业指导及竞争力的认识等方面,来了解临床医学生的就业意向情况。采用EpiData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12.0进行数据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获取求职意向的分布情况,运用卡方检验对不同性别、不同学制、不同年级临床医学生的就业意向进行差异分析。结果

2.1就业意向基本情况

2.1.1 对专业前景和就业形势的看法。被调查者在对自己所学专业前景的看法这一项上,认为有前途、不知道、无前途的依次为67.6%、24.9%、7.6%。在对就业形势的认识这一项上,认为自信可以找到合适工作、有一定难度找到工作、信心不足很难找到工作、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的依次为14.1%、54.1%、l8.4%、l3.5%。被调查者认为最有效的求职途径是靠家人或朋友的关系。

2.1.2 就业意向及其相关问题的态度。大部分被调查者选择城市大中型医疗机构,最看重职业的稳定和薪酬水平,即使求职困难也坚决不去基层医院的占有一定比例。

2.1.3 对就业指导和自身竞争力的认识。在学校所提供就业指导的作用这一项上,认为很有用、一般、没有用的学生依次占21.9%、51.9%、22.2%;被调查者最希望获得的就业指导内容是就业信息,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最具竞争力。

2.2 就业意向的差异分析

2.2.1 不同性别临床医学生就业意向的差异分析。不同性别的学生对最有效求职途径、择业时是否看重能学到东西和择业时是否看重地域因素这三个方面的认知具有显著性差异(l

2.2.2 不同学制就业意向的差异分析。不同学制的医学生在毕业后的打算和对从事职业的意愿两方面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临床五年制的学生毕业后更愿意继续深造,临床八年则直接就业。临床八年首选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作,临床五年想从事非临床类工作的比例高于临床八年。

2.2.3 不同年级就业意向的差异分析。分别对五年制和八年制不同年级学生的就业意向做卡方检验,仅五年制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对专业前景的看法和对从事职业的意愿两方面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五年制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越觉自己的专业没前途,想从事与医学无关工作的比例增大。讨论与建议

3.1注重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临床医学人才在卫生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因。新医改的出台,对当代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但被调查者仍停留在技术主义思想上,忽略自身素质培养。在新医改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与康复中都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尊重生命和健康。因此,医学院校应将人文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部分,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人为本要求临床医学生不仅要对国际医学教育组织(ImⅢ)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知识等)有比较全面的掌握,社会学、心理学、经济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也是医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在新医改的导向下,应强化人才培养全面质量观,培养出医技医德并存、知识体系完备的医学人才,以满足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需求。

3.2 改进就业指导,逐渐使其全面化、长期化

3.2.1 改变医学生就业观念。被调查者对专业前景较乐观,这可能与其就读于国内一流的医学院校带来的优越感有关,但其对于目前的就业形势仍有一定的担忧。他们对就业形势的担忧是害怕找不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大学生在择业时过分关注高薪和稳定的职业,形成了一种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因此,学校就业指导提供给学生的不应只是就业信息和面试技巧,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分析当前形势并灌输正确的就业观念,使学生摒弃一次就业定终身的狭隘念头,要面向社会需求转变观念,树立先立足,再提高,再发展的就业观Ⅲ。

3.2.2 增强低学制、高年级医学生的信心。3/4以上的五年制学生选择毕业后继续深造,有一定比例的人想从事非临床类的工作。这反映出他们对自己专业的不自信和对前途的不确定性,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高这种不自信和不确定性表现得越明显。临床医学不同学制的设置是为了满足卫生事业发展对多层次、多规格的高级专门医学人才的需求。国内有关研究提出,我国应严格界定不同学制医学毕业生的工作身份,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只能担任通科医师,主要在一、二级医疗机构从事一般性疾病的诊疗工作和后续专科治疗的转诊工作。因此,就业指导应在全面、长期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专业定位,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心智和乐观心态的学生,使其具有施展才华的信心与勇气。

3.2.3 对不同学制医学生的就业指导应各有侧重。对于五年制学生,应强化其基层意识,这是由五年制的培养定位所决定的。新医改提出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意味着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需要更多的医学人才,而调查表明医学生的基层意识欠缺。因此,就业指导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或讲座来向医学生灌输服务于社会、奉献于社会的的观念,实现毕业生在基层就业下得去、留得住、能发展。八年制学生都愿意去城市大中型医疗机构,并多愿意从事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工作,这与八年制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对于八年制的就业指导,可以以提供就业信息为主,满足他们一毕业即就业的需求。

3.2.4 根据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相对于女生,男生更想靠关系找工作,这可能与男生平时比较贪玩、不用功有一定的关系。学校就业指导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分阶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在早期就对学生(尤其是男生)进行思想教育,尽早适应大学生活,养成独立思考、自觉学习、努力奋斗的习惯;中期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进行初步的职业规划,并根据未来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自己;后期则给与一定的实习和锻炼机会,在实践中更好的体会所在领域对自己的要求,并做出适当的调整;毕业前则提供相关的就业形势分析、就业信息与面试技巧等。通过这样一套全程的就业指导使学校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具有胜任特定工作的能力,从而不再寄托于靠关系找工作。

3.3完善政府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吸纳人才的能力完善投入机制,提高基层待遇。医学生就业时首选城市大中型医疗机构,除看重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还因为城市与国际接轨更便捷、能提供再学习的机会,这与医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随着医改的深入,政府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在逐渐增大,但存在的人才缺口问题依然比较严重。这可能是由于政府在对基层卫生机构的投入中存在着力度不够、投入方式不科学、资金落实不到位等许多待规范的问题m。因此,建议政府在以功能为向导的前提下保证资金投入数量,完善投入方向,并通过全程监管使政府的扶持落到实处,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待遇。同时实现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长期对口支持关系,通过提供学习机会和培训讲座等,逐步提高其吸纳人才的能力。中国医学论文网专业提供医学论文发表服务,并提供大量全科医学论文,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参考文献:

[1]龙思敏,芒刺,王艳.新医改出台,医学教育准备好了吗[J].教育与职业,2009(16):34-35.

[2]曾锦标,潘梅芳.关于医学院校人文课程建设的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0,23(7):102-104.

[3]钱怡.南方医科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的研究[O1.第一军医大学2OO6.

[4]任学梅.职业与就业教育是解决医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J].医学与社会jo04,17(3):63.64.

[5]黄子杰.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育制度改革研究【D】.厦门大学,20o9.

[6]唐焕韶,阳小红.医学生基层意识培养与基层就业指导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3):344-345.

上一篇:儒林外史书籍阅读心得体会下一篇:旅游博览会观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