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促发展深入推进双联行动

2024-07-25

多措并举促发展深入推进双联行动(精选8篇)

篇1:多措并举促发展深入推进双联行动

多措并举促发展深入推进双联行动

省委双联行动大督查、大调研期间,在充分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7月22日,市委常委会第32次会议就深入推进全市双联行动进行专题研究部署。为贯彻落实市委常委会议精神,7月14日,市委双联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召开第十次(扩大)会议,总结上半年双联工作进展情况,分析研判形势,并就下一步如何深入推进我市双联行动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

一是建立双联干部分批次驻村工作机制。以自然为一个循环周期,联村单位视干部多少,分批次确定牵头领导和驻村工作队员,轮流驻村蹲点。全市 名干部分成 个驻村工作小组,截止7月底,共驻村 天 人次。

二是推行联村单位选派干部到乡村挂职工作制度。市直各联村单位从科及科级以下干部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联系乡镇、村轮流挂职,开展双联行动,确保双联工作长流水不断线。市直共选派 名双联干部到联系乡村挂职,其中 名到乡镇挂副书记、乡镇长助理,名干部到村挂副书记、村主任助理。

三是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行动”工作机制。市双联办制定下发了《关于对两联两扶为民富民行动部门单位一把

手联扶工作实行动态化管理的通知》,对市直部门单位“一把手”的联扶工作情况实行季跟踪、半年通报、年终考评。截止7月底,市直部门单位“一把手”进村入户 天 人次。

四是建立双联行动开展情况定期通报制度。为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提升联扶工作公开度和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促进行动健康有序开展,市委双联办制定了双联行动开展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由市级组长单位牵头,商村两委成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以行政村为单位,每年至少召开1次村民代表大会,通报双联工作阶段性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下一步工作计划和打算,并听取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

五是开展县区交叉督查活动。由各县区分管领导带队,与联系所在县区的市直部门干部一道组成工作组,利用10的时间,对兄弟县区贯彻落实省、市委主要领导批示精神和双联工作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实行乡镇全覆盖督促检查。共督查了5个县区的69个乡镇、156个村,走访农户492户,达到了相互观摩、学习交流、推动工作的目的。

六是集中开展大规模现场交流学习活动。8月上旬,由市级牵头领导负总责、市级各组长单位牵头组织,分乡镇集中开展一次大规模的现场观摩交流学习活动,组织所在乡镇其它联村单位,通过在所联系乡镇进行观摩学习和座谈交流等形式,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总结经验,推广典型。

七是加强抓点示范工作。对省级领导、省上单位、全市

四大班子领导、市级组长单位“一把手”、各县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等个各级领导的联系点进行深度调研,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在全市推广,发挥典型带动。

八是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市委双联办制定了包括平时督查、信息宣传、材料报送等在内的《全市双联行动平时考核办法》,加大了平时考核结果在年终考核中的权重。

篇2:多措并举促发展深入推进双联行动

躬身实践

国货航多措并举深入推进班组建设

本报讯(通讯员 姚晓青)国货航在中航集团、国航股份统一部署下,按照“公司指导、基层搭台、班组唱戏”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公司安全、服务、效益中心工作,采取多项有效措施,持续深化“四型”班组建设,有力助推各项中心工作。

第一,领导高度重视。

国货航党委班子主要领导亲自担任班组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公司党委、各直属党委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基层班组,深入开展调研,出席青年论坛、班组长培训班、年度先进班组评选、“青年文明号”评创等活动,利用这些契机,与员工促膝谈心、分享经验,让基层单位及班组员工切实感受到了公司对班组建设的重视。

第二,严格考核督促。

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进行督办。将其列入公司2013年度重点工作并分解为五项行动计划:一是制定公司班组建设评价标准;二是组织班组长培训班;三是根据评价标准开展“四型”班组建设考核并选树标杆班组;四是开展班组建设经验交流会;五是组织基层单位开展班组竞赛。

第三,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党政工团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为实现“紧扣中心、融入中心、服务中心”的班组建设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货航党委把班组建设作为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谋划、持续推进。党政携手建立班组长轮训制度,开发专题课程,致力于提高“兵头将尾”的能力和素质。

第四,分层宣贯,典型激励。

加强宣贯。利用党群工作会、“四好”班子检查等机会,听取各基层单位意见,对公司班组建设要求进行专题宣贯;在公司内部刊物《国际货航》上开辟“班组建设”专栏,相继推出了《“12小伙儿”打造华东机务护航班组》、《强基础、促生产、聚人心天津基地班组建设侧记》、《华东基地班组建设经验ABCD》等一系列稿件对班组建设的文件精神和管理要求面向全体员工进行了宣贯。

第五,积极探索完善多条路径。

篇3:多措并举促发展深入推进双联行动

一、加强引领,提升作业标准化意识

1.抓好学规对标。一是着眼日常,强化班前学规对标。我们将学规对标纳入班组一日作业标准化的重要环节,要求班组长每天必须利用班前布置会,组织职工对《作业指导书》《岗位安全风险控制卡》等进行针对性地学规对标,培育职工标准化意识。二是突出重点,规范月度安全教育。我们着力强化每月29日安全教育日的落实质量,要求段科室包保干部每季、车间干部每月至少参加一次班组安全教育日活动,与职工一道学习安全规章制度,重温典型事故案例,引导职工通过对照反思,持续规范岗位作业行为。三是创新手段,提升学规对标实效。我们通过系统梳理汇总需要干部职工必知必落实的安全作业规章和标准化作业流程,先后组织拍摄了《让安全作业行为成为习惯》《设备标准化检修作业流程》《ZPW-2000A轨道电路标准化故障处理流程》等系列视频宣教片。通过视频手段的示范宣教,让泛泛的“标准化”概念更加具体化,使职工现场标准化作业行为得以有形地规范和固化,有效引领了职工学有示范、做有标尺。

2.强化交流借鉴。一是开展互检互验,在相互借鉴中提升标准化意识。我们坚持每季由信号技术科、高速技术科和车载技术科分系统组织各车间进行一次互检互验,重在加强交流借鉴,在互检互验过程中开阔眼界、正视差距、明确目标、取长补短,同时用好互检互验结果,实施奖优罚劣。通过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各车间标准化作业水平和设备维修养护质量的整体提升。二是运用媒体宣传,在比比看看中提升标准化意识。我们利用段报《信号之光》开辟了7、8版“比比看看”彩版专刊,以图片为主,每月一期,全方位明晰对比广大干部职工在强化标准化作业、提升设备检修质量过程中的正反两方面典型,通过正反对比,让职工看到差距、看到不足,逐渐在全段营造起“让标准化成为主流”的浓厚氛围。三是广泛交流研讨,在舆论引导中提升标准化意识。我们充分发挥段报《信号之光》的宣传阵地作用,相继开设了“职工论坛”“紧扣‘六零’目标、创新管理方法”“安全风险管理大家谈”等专题板块,组织干部职工广泛动手写、开口谈,从日常生产实践的切身感受出发,通过具体的事例谈感想、论实践,力求让“标准化建设”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用来自一线的朴实语言感染职工,引领职工标准化意识的提升。

3.注重典型宣传。一是选树标杆典型,营造学赶先进氛围。我们以推进落实作业标准化为重点,年初在全段选树20名“模范石电人”,在段职代会上进行隆重表彰,拍摄光荣照,在段“典型风采展示窗”进行大力宣传,挖掘典型事迹在段报进行专版刊发,充分发挥了标杆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聚焦活动引领,提升群体示范效应。我们紧密围绕“标准化作业职工”评选活动,坚持利用段报《信号之光》在头版位置进行评选结果的公示宣传,同时深度挖掘“标准化作业职工”的典型事迹,在段报《信号之光》5、6版“典型引领”彩版专刊进行持续宣传报道,随着“标准化作业职工”队伍的不断扩大,在全段逐步营造了“人人争当标准化作业职工”的浓厚氛围。三是发现身边典型,传递标准化作业亮点。我们要求各科室、车间要注重发现日常每一次天窗检修、每一次施工作业中职工落实作业标准化的典型事例和具体做法,及时利用段报《信号之光》进行广泛宣传,提升职工自我教育效果,引导广大职工在安全生产实践中自觉落实标准化作业要求。

二、抓住关键,明确作业标准化重点

1.检修作业标准化。一是完善作业指导书。按照“把麻烦留给管理层、把简单留给作业层”的思路,修订完善了161项《职工作业指导书》下发至班组,方便职工在检修作业过程中随时学习参考。二是推行一日作业标准。专门召开标准化建设推进会,组织制作了29个《标准化检修作业流程及标准示范宣教片》,让广大职工身临其境看到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使“标准化”概念更加具体化、有形化。三是推广应用新型工装、机具。为现场工区配备德国“博世”电动扳手、道岔55 mm专用扳手,研制清扫道岔专用钢丝刷,降低现场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及作业质量。四是充分发挥检监测设备功能。完善了段、车间、工区三级微机监测网络,实现了对正线设备、关键设备的全程监测覆盖;对动车车载检测等进行关键作业的岗位,专门配备摄像手电,对检测作业进行全程录像,每日进行抽查回放,引导职工自觉规范作业程序和作业标准,提升检修检测作业水平。

2.施工作业标准化。一是运用好施工管理系统,实现施工全过程电子化闭环管理,优化了施工计划导入及下达、措施提报及审批、命令号发布等工序,提高效率,避免失误。二是研究制订48项施工作业指导书,对施工前的准备、工具材料的携带、安全措施、作业标准、作业程序、干部到岗等关键控制项点都进行了规范和明确,使各项施工及配合施工都做到标准化管理。三是严格落实施工预备会、总结会制度,做到在施工前人人清楚施工流程、责任分工及安全关键,施工完毕对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并为下一次类似施工积累经验。四是卡控工程施工源头质量,研究制订了《工程管理办法》,特别强化了工程质量配合监护标准和验收流程,确保工艺标准、安全防护措施得到全面落实,从源头上保证工程质量达标。

3.上线作业标准化。一是规范上线作业组织程序。开发了《石家庄电务段上线作业管理平台》,落实“上、下线拍照”要求,强化对现场作业人员上下线作业的远程监督和卡控;对高铁职工配备专用工具包,上、下线前填写《上线作业工器具控制卡》,工具材料由作业人、作业负责人双人清点、复诵核对,拍照录音。二是防护用品标准化配备。针对现场防护员需携带防护用品较多的实际情况,为各工区配备防护用品专用包384个,并以图示的通知形式,明确每件备品的规定放置位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做到防护用品携带、使用的规范化。三是落实防护行为标准化。将室内外防护员联控标准用语印制成卡片,职工人手一张,利用教育日、班前会等时机组织职工认真学习,规范落实防护行为,段定期进行抽查,每月考核通报,逐步规范防护员作业行为。

4.应急作业标准化。一是规范设备故障停用登记标准。明确区间、站内各类设备发生故障后运统-46登记内容及填写格式,解决发生故障后职工不知如何登记的问题。二是逐步规范关键故障应急处置流程。编制下发了ZYJ7道岔挤脱故障应急处置流程图、TDCS系统列车占用丢失报警处理流程图、ZYJ7道岔油路故障应急处置流程图、电化区段更换扼流变压器作业流程图、大面积设备故障应急处置流程图、高铁客专室外故障上线处理流程图等,形成安全提示手册,现场干部职工人手1册,方便干部职工应急查询和参考。三是关键设备原理图示化、技术数据明示化。在进行图实核对的基础上,把各单项设备组织结构、机柜间网络联系、电源环线供电、局部特殊电路工作原理、驱动采集接口速查表、板卡指示灯含义、室内设备应急处置流程等一一明示到位,便于故障应急处理。四是建设应急处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技术集成系统平台,实现了室外各部设备图表、技术参数的集中展示,分级显示各类技术数据和应急处置程序,便于发生故障时段车间值班人员快速查阅、远程指挥、准确处置、减少延时。

三、多措并举,促进作业标准化落实

1.加强“六零”过程考核。我们研究确定了“检修责任零故障、微机监测零漏看、隐患整治零时差、施工作业零妨害、结合部管理零盲区、人身及联锁问题零容忍”的“六零”安全目标,使安全工作目标要求更加具体化,同时研究确定了每个零的过程考核内容,与职工收入进行挂钩考核,进一步促进职工作业标准化的自觉性。如“微机监测零漏看”一项,对于现场工区值班人员在早、中、晚三次查看时段应发现而未能发现设备电气特性异常变化导致设备故障的,在故障考核的基础上,每件扣责任人200元,反之,对于通过微机监测主动发现安全隐患并上报解决的情况,段予以表彰奖励。今年以来,通过各级微机监测发现并处理道岔动作电流或轨道电压曲线异常、补偿电容失效、胶粘绝缘特性下降、电缆绝缘特性下降等各类典型问题16件,有效防止了设备故障的发生。

2.补强整治薄弱设备。我们围绕“高铁客专、京九精品线,京广、石德标准线,石太、邯长安全线”的整治方案,积极开展标准站建设,整体提高了设备质量。通过相继开展的京广高铁2DQJ接点整治,京广高铁提速道岔外锁装置导向块整治,京广高铁CTC设备整治,石太客专SEI系统PAP、PIP、PIV组匣整治,特性不良电缆整治,西环线桥上外露电缆整治,京广、京九提速道岔外锁整治,车载LAIS、TAX2主机、京广线超期器材整治,京广线交分道岔处防混整治,拓展微机监测报警功能等,使设备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为职工标准化作业奠定了坚实的设备基础。

3.常态开展技能认证。近几年来我段一直坚持对现场职工实行职工技能认证考核,即以“培训+考试”的方式,以每项设备标准化作业流程和标准化故障处理为重点,每项技能认证采取1天理论培训、2天标准化作业培训的方式,培训3天后实施单项设备故障处理和标准化检修实作考核,考核通过后发放技能认证考核奖,形成“以素质定岗位,凭技能论收入”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了职工学标贯标自觉性。此外,今年我们还将继续组织实施“春蕾”培养计划,针对青年职工入路时间短、工作经验少、标准化作业能力不强的情况,以近五年毕业的400多名本、专科毕业生为培训重点,采取自愿报名、车间推荐、集中考试、指导培养的方式,以设备原理、技术标准、规章制度和设备集中检修、日常养护作业标准化为主要内容进行集中培训,使青年职工尽快成长为安全生产的主力、专业技能的尖子和技术管理的苗子,为安全发展储备人才。

篇4:多措并举促发展深入推进双联行动

2003年以来,新城区启动了“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工程,区委、政府高度重视,把这一行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区委、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区人口计生局、公安分局、卫生局、综治办、保合少镇、各街道办事处主要行政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城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出台了《新城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区委宣传部、区综治办、区公安分局、区卫生局、区人口计生局在综合治理活动中的工作职责、任务目标及具体要求。为此,区人口计生局出台了《关于广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实施方案》,区卫生局出台了《关于禁止利用B超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通知》,保障了“关爱女孩行动”的顺利开展。

二、传播婚育新风 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多渠道、立体式的宣传,使广大育龄群众进一步掌握计生有关政策、全面知晓落实长效节育措施和生男生女顺其自然的好处。一是媒体宣传。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新城区通过各种媒体、网络手段,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开展多层次、全覆盖大宣传,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主流媒体进行关爱女孩宣传;二是阵地宣传。还利用各级人口学校、人口理论基地、宣讲团等阵地宣传,分层次、分对象宣讲人口和计划生育“一法三规一条例”,宣讲重男轻女对社会的危害,宣讲计划生育对独女户、双女户的奖励、优先优惠政策,宣讲培育女儿成才的典型事例,传播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三是社会宣传。针对居民群众,特别是流动人口,全面开展入户宣传。区人口计生局印制了《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服务手册》、《关爱女孩行动宣传手册》,印有关爱女孩宣传标语口号,且制作有实用价值的印有关爱女孩标语的环保手提袋、围裙、小脸盆、微波炉杯、笔筒、烟缸、漱牙杯等98000个宣传品,我们把女孩照片制作成精美的年画送到了育龄群众家中。我区还联合供电局、自来水公司将关爱女孩宣传印在缴费单上送到千家万户。这些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四是环境宣传。七个街道办事处组织驻区单位、社区居委会开展计划生育大规模的户外宣传活动。驻区单位在城市交通干道上悬挂了内容新颖、醒目规范的固定计生宣传标语260余幅、图文并茂的国策墙328处。两个镇在110国道及城郊主要交通干道旁制作大型PVC公益宣传牌、设立固定宣传标语22处,营造了实行计划生育、关爱女孩行动的浓厚宣传氛围。

三、落实奖扶政策 体现利益導向

同时,为了让生育女孩的家庭真正得到实惠,解决他们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新城区逐步完善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对实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和落实‘三结合’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特别是贫困女孩家庭要在土地承包、宅基地划分、子女入学、扶贫贷款、以工代赈、扶贫项目和社会救济等生产、生活方面给予优先优惠照顾。出台了《新城区对实行计划生育家庭进行奖励和扶助的实施办法(试行)》,并随着我区近年来经济和计生形势的发展及时进行重新调整和补充,目前,我区对农村独男户每月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10元;对农村独女户每月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50元;对农村双女户夫妻,凡一方自愿做绝育手术的,一次性发给2000元的营养补助费。区委、政府印发了《新城区“关爱女孩行动”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全区60名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与贫困女孩家庭开展 “一帮一”结对帮扶,使农村贫困女孩及女孩家庭得到了形式多样的救助帮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为关爱女孩行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积极探索企业赞助、社会募捐等办法,开展救助贫困女孩和捐资助学活动。近年来,新城区每年开展一次以上为贫困女孩及家庭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生产、生活上的一些突出困难,企业、社会共帮助近500名女孩重新走进校园,使她们获得了享受教育的权利,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关爱女孩行动”的良好氛围。

四、联合打击“两非” 净化社会环境

针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落实相关部门职责,实行部门联动、综合治理。区政府出台了《新城区有奖举报非法接产、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非法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非法取环行为的通知》,发动广大群众,实行有奖举报,凡在新城区范围内,举报一例发生上述行为,经核实情况属实的奖励人民币500元,并对举报人采取严格的保密、保护措施。区综治办将人口和计划生育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中,综治人员全力参与了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活动。区公安分局出台相关文件,将计划生育综治活动精神贯彻到各镇、街道派出所。区卫生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摸底,对全区B超医疗卫生服务点及工作人员实行登记备案管理,在3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悬挂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对城郊周边地区个体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违规开展计生“四术”和违规接产行为进行了专项整顿。今年新城区还下发了《关于将2012年确定为“出生人口性别比重点治理年”的通知》,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综合治理力度,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以下简称“两非”),自8月中旬以来,由新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牵头,区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分局、工商分局、妇联等6部门联合对辖区内77家B超执机单位开展了打击“两非”专项治理行动。公布了举报方式和举报电话;区人口计生局和卫生局领导联合各镇与个体诊所签订了打击“两非”四方责任书,明确规定了计生、卫生、办事处、医疗机构(个体诊所、药店)在打击“两非”行动中的责任目标和工作任务,同时强调一定要严格按照责任书要求落实各自职责,遵守责任书规定的条款,从源头上杜绝“两非”案件的出现,为“关爱女孩行动”净化了社会环境。

五、优质服务为先 提升有效管理

健全孕情跟踪、三查一治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已婚育龄妇女信息档案,对申请生育二孩妇女,在其怀孕三个月后,由村(居)、镇(街道)出具证明,区人口计生局发给《生育服务证》,严格执行三级审批制度。村(居)对符合政策怀孕二孩妇女建立孕情档案,计生人员逐月进行上门孕情访视,镇(街道)计生服务人员定期提供技术服务,及时了解掌握妇女孕情和服务需求,做到有孕情必有结果,流引产必有原因,防止无正当理由擅自人流引产现象的发生。对无正当理由进行人流引产者,属于常住人口的要及时收回《生育服务证》,属于流动人口的要向原籍地进行信息反馈,有效地遏制了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现象的发生,有效提升了“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水平。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新城区各部门之间及时沟通情况,相互支持、联合推进,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与关爱女孩行动结合起来、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同建设和谐社会结合起来,选准切入点、找好共振点、拓宽结合点、形成共鸣点、创造共享点,优势互补,通力合作,共同营造我区人口计生工作的浓厚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不断完善有利于女孩家庭的社会经济政策,会同有关方面切实维护女孩及计划生育女儿户的合法权益,采取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教育的等多种措施予以综合治理,推动了“关爱女孩行动”有序、深入、健康地发展。

(作者单位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口计生局)

篇5:多措并举促均衡,全面推进创优质

xx县教育局

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核心部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是加快教育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县把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摆上重中之重地位,切实加大经费投入,努力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一、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增强均衡发展保障

充足的教育经费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先决条件。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我县加大教育投入,健全教育经费使用和管理机制,保障义务教育经费达到省定标准并足额落实。

1、建立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我县认真遵守有关教育经费的各项规定,充分发挥财政主渠道作用并多方筹资增加教育投入,初步建立了公共财政下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确保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使“三增长一优先”得到落实,生均公用经费逐步提高,小学从230元提高到350元,初中从330元提高到450元,外来民工子女入学率为100%,全部由公办学校接收,义务教育真正实现了免费教育。同时,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建立了教育会计结算中心,有效地增强了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为教育均衡发展创造了条件。

2、解除教育负债的沉重包袱。创建教育强县期间,我县提出了“适度超前”的发展原则,但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全县学校基本举债发展,到2007年全县学校共负债4.1亿元,其中义务教育负债1.7亿元,巨额债务使得教育形势异常严峻。为了化解债务,我县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并多方筹措资金帮助学校还债,到2010年年底,我县义务教育学校债务全部化解,长期制约义务教育发展的历史包袱得到有效解除。

二、科学规划学校布局,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调整学校布局,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从实际出发,坚持扩大办学规模与兼顾学生就近入学相结合,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基本形成了布点均匀、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学校发展新格局。

1、城区学校布局调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巨大入学需求与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xx和xx两个街道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心中小学,xx街道的几所龙头学校生源爆满,招生压力不堪重负,而且学校基本局促于xx街道的中心区块,占地面积严重不足,这不仅影响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为此,2007年我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城区校网调整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调整学校布局,如今始丰街道中心小学完成了迁建工程,xx四小迁建工程正着手建设,xx街道中小学建设用地已编入南区总体开发规划,xx中学的扩建征地任务也已基本完成。

2、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与城区学校相反,农村学校普遍规模小,办学水平低,发展相对滞后,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我县积极整合学校资源,按照“初中向中心镇集中,小学向中心村或乡镇所在地集中”的要求,精心规划农村学校布局,稳步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对规模小、水平低的学校进行合理撤并,对人口分散、地域较大、交通不便的山区建立了九年一贯制学校或寄宿制学校,以解决农村学生上学不便问题。“十一五”期间,全县共撤并小学19所,初中5所,整体搬迁学校4所,新建学校2所,征地扩建学校4所。目前,全县农村地区校网布局基本趋于合理。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办学环境

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我县加大了对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改造力度,重点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不断优化办学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一是通过中小学校舍的改造、校园环境的美化,义务教育学校的校容校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布局更加合理,环境更加优美。如2009年对全县80余所农村学校食堂进行墙面、地面、灶面、天花

板改造,并统一配置冰箱、冷柜、消毒柜和留样柜,极大改善了农村学校的饮食环境。目前,我县农村学校硬件配置情况总体好于城区学校,在广大农村和山区学校是当地最漂亮的建筑。二是启动了中小学校安工程,整合相关资金,对全县学校校舍进行排查,对抗震加固、迁移避险的校舍进行处理并采取有效措施,全县29个D类危房已全部处理,加固并重建建筑物达到82处,改造面积为5.2万平方米,完成率达到44.3%,防雷设施改造面积达到32681平方米,更新了2600只灭火器,增强了校园的安全性。三是加强学校教学设施建设,建立了259个标准化实验室、1221个多媒体教室、106个阅览室(包含电子阅览室),图书馆面积达到19901平方米,图书1230744册,电子图书28158册,学校的硬件设施逐步完备,特别是农村学校设施的完善,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夯实基础。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使师资配置均衡

均衡师资力量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关键的环节,城乡教育的差距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近年来我县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来抓,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1、实行“三个优先”的激励政策。一是补充师资优先。近年来,我县建立并完善了中小学缺编教师正常补充机制,新录取的教师大部分分配到农村学校,使农村学校不断补充了新的师资。二是评先评优优先。在评选各类先进时,尽量向农村学校倾斜,农村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或者实行农村教师单列评选。三是培训学习优先。在选派教师进修培训时,农村教师优先。

2、健全教师培养机制。在全市率先实施新录用教师挂职锻炼制度,采用“一年见习,二年适应,三年发展”的培养模式,即新分配的农村教师先在城区或平原乡镇的龙头学校挂职锻炼一年,跟骨干教师结对,期满后回原学校任教,2009年xx市教育局将这一办法在全市进行推广。实行严格的支教制度,晋升中高级职称的城区教师必须有1年农村学校任教经历,评上省市教坛新秀或名教师的必须每年到农村学校开展支教活动,通过“结对帮扶”、“送教下乡”等形式,促使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设

立专项培训资金,鼓励教师、校长积极参加师德培训、新课程培训、继续教育、班主任培训、校本培训、心理健康培训、校长培训等各级各类培训,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校长的管理素质,促进了教育的迅速发展。同时,深入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领雁工程等,通过专业引领,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的辐射作用,加快了我县教师特别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2010年我县还设立了“xx县总商会优秀教师奖励基金”用于优秀教师的评选,每人奖励1万元,积极搭建优秀教师激励成长平台。

3、有效保障教师待遇。在中小学积极稳妥地建立教师绩效工资制度,2009年底我县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全部发放到位,确保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同时,为稳定教师队伍,鼓励农村教师长期扎根于农村教育,我县对农村及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发放农村津贴和特殊津贴。另外,我县还实施了“山区教师安居工程”,2008年县政府专门安排了33套经济适用房为长期扎根于山区教师解决住房困难。

五、深化招生制度改革,促进城乡生源均衡

1、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原则。我县始终坚持依法入学原则、就近入学原则和免试入学原则,保证所有适龄少年儿童都能以家庭实际住址为依据,按时就近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并采用招生公开制度。

2、实行优质高中学校均衡招生政策。我县在招生政策上适当向农村学校倾斜,义务教育招生实行先农村后城区的招生制度,并从重点高中统招计划中划出60%的比例招收“定向生”,定向生的比例农村学校略高于城区学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初中择校热的现象。实行倾斜招生,有利于调动薄弱学校办学积极性,促进生源的流向均衡,促进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和学校的均衡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六、完善扶贫助学机制,力促教育公平实施

我县经济相对落后,贫困生人数占据一定比例,为让他们享有均等的入学机会,我县认真实施贫困生资助扩面工程,同时为解决贫困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困难,我县根据自身实际建立了贫困生分类资助长效机制,即将贫困生分为A、B、C三档,A档资助指无父母、无经济收入的孤儿,每月发给小学生160元,初中生180元;B档资助指无主要经济收入而家庭特别困难的,每月发给小学生100元,初中生120元;C档资助指无主要经济收入而家庭比较困难的,每月发给小学生60元,初中生80元。另外,对于患危重病而家庭较为困难的学生,一次性发放助疗金2000元至10000元;对于遭受水、火、风等自然灾害而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一次性发放救助金500元至1000元;对于山区住校生,另赠2公斤重的爱心垫被一条。2010年共支出资助金250余万元,资助面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4.3%,《教育信息报》、《浙江工人日报》、《xx日报》进行了深度报道。2007年针对山区学生周末家校往返困难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我县率先开通了27条山区学生接送车专线,后又增设了12条专线,车辆接送费用由教育局补助(每年支出50多万元),学生接送车工作在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介绍,xx市xx副市长作出了“各地要学习借鉴xx做法”的重要批示。同时我县还积极引导爱心人士在各校设立助学金,实行关爱工程,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全的助学机制,使全县“没有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切实解决贫困学生和农村学校的实际困难,也大力推动了教育民生工程的开展。

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努力规范办学行为。我县明确要求义务教育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坚持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得拒收学困生和开除学生。积极开展义务教育“重点班现象”的清理和整治工作,促使学校内部教育发展均衡。实行学生评价制度改革,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取消“百分制”的评价制度,统一实行等级制,对小学、初中考试成绩严禁各校进行公开排名,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考评机制,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2、切实落实减负措施。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我县制定出台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有关规定,严格规定学生在校作息时间,严禁利用节假日对学生进行集体补课,严格规定学生用书和练习册,对群众反应强烈的教育问题进行专项调查。并严格要求各校开齐开足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时,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农村中小学开好英语、信息

技术、综合实践等课程。根据我县山区和部分农村学校生源不足的实际情况,启动了第二轮小班化教学改革,去年我县被确定为浙江省第二轮小班化教学改革试点县。

3、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这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环节,我县紧紧抓住这一核心环节,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两大主体作用,切实加强教育科研,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高考成绩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同时我县结合自身实际,特别是利用得天独厚的xxx文化,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如xx四小的武术、xx三小的围棋、xx小学的书法享有盛名,近两年来xx中学的拉丁舞,xx中学的太极拳、xx小学的古筝和武术操、xx小学的街舞也先后亮相中央电视台,城区学校的特色办学越来越成熟,农村学校也着力发展,城乡教育均向内涵发展跨越,素质教育在我县得到很好贯彻。

八、科学改革评价制度,增强自主发展活力

当前我县教育已进入到内涵发展阶段,提升教育内涵、培植办学特色是学校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广大学校突破办学低水平徘徊、向更高层次跃进的必然选择。过去,对同类学校使用同一套评估指标的评价制度,已严重束缚了学校发展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为正视不同学校不同阶段发展的差异,关注学校的动态发展,从2008年开始我县根据省厅的文件和xx市发展性评价现场会精神,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在全县实行学校发展性评价,认真制定了学校发展性评价纲要、操作办法和评分细则。各学校认真贯彻《关于试行发展性评价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并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智慧,制定了适合自身发展的规划,并在做好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认真选取自选项目,培育学校发展特色。通过几年的试行,证明了实施发展性评价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更增强了学校自主发展的活力。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目前,我县仍然存在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不足、城区校网布局不够合理、教师专业水平亟

篇6:多措并举促发展深入推进双联行动

在“三新”活动中,藁城市妇联积极开办现代女性大讲堂,普及礼仪知识。与藁城市宣传部联合开展了“我与奥运同行,学礼仪、树形象”活动。聘请燕赵讲坛讲师、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刘英茹就“迎奥运、树新风、讲文明”及“新女性.新形象”进行专场礼仪讲座。依托巾帼科技大讲堂,提高广大妇女科技致富能力。举办法律大讲堂,提升妇女法律意识,帮助广大妇女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时代新女性。

藁城市妇联把“三新”行动与提升全民素质工程结合,在机关,组织全市女干部开展礼仪知识培训,开展“文明礼仪进机关”活动;在家庭,开展创建“文明和谐你我他”活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相结合,重点在文明生态村圈内72个村和文明生态村圈外65个村的10万农户中开展了“新家园创建示范村(社区)”、“示范楼栋”、“示范居室”、“示范庭院”、“示范街道”评选活动。与“三年大变样”、“双创双树”、“迎奥运”等工作相结合,与文明办、宣传部联合举办了“双创双树”演讲赛。市通局妇委会还开展了“爱我岗位做贡献”活动,针对“新女性、新形象、新家园”活动主题,开展素质培训,使“爱我岗位做贡献”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与“好母亲、好婆婆、好媳妇”等各类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结合,充分发挥城乡妇女弘扬家庭美德、建设家庭文化的主体作用,通过全市863个典型的示范带动,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魅力、有活力的“四有”新人,建设和谐家庭,以家庭小和谐促社会大和谐。ma-ch-ch@163.com

篇7:多措并举促发展深入推进双联行动

○至真至诚 服务人才○

中国广西人才市场人事代理部积极拓展服务项目,主动为流动人才和企业提供档案和户籍托管、社会保险代办、职称评定、人才引进、《居住证》代办、学历认证等十余种服务项目,并利用网络、短信、现场服务专窗、企业联系点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人事代理政策。同时,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做到每一项政策,耐心解答;每一道手续,规范操作;每一份材料,细致核对。目前,人事代理部年均服务近30万人次,齐全的服务项目和优质的服务质量大大提升了知名度,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关爱学子 助力梦想○

“这些内容很实用,我们上课也能用到,给自己充了电之后,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了。”广西大学林学院党委副书记甘思敏在参加人事代理部组织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人员培训班后说到。近几年,中国广西人才市场人事代理部持续开展公益性毕业生就业服务项目,为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保驾护航。

——高校就业服务站。在区内建立29个驻高校就业服务站,加强与高校就业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利于掌握毕业生实际需求,获取毕业生求职动向,有针对性地提供毕业生就业服务项目。

——就业创业指导讲座和就业指导专家入校园活动。150多场培训活动,让高校毕业生了解各项政策,端正就业观念,增强创业信心,也提升就业创业指导老师的指导能力。

——推荐并管理就业见习基地。对50家专门吸纳高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见习基地进行日常管理,并不断发展基地成员。让就业困难毕业生有机会通过见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

——组织编写《毕业生就业服务手册》。组织编写了包含就业政策法规、求职方式途径、离校报到手续办理、相关权益保障等内容的《毕业生就业服务手册》,已累计向全区高校毕业生免费赠送11万册。

○技术研发 服务创新○

“现在办人事代理业务方便多了。转档案,可以网上查询档案是否到达;申请职称,可以登录网上系统申报;有疑问,可以进行在线咨询。可比让我来回奔波和不停打电话咨询省心多了。”这是一位人事代理客户在电话回访中说的话。他所感受到的正是人事代理部自主研发,进行技术创新,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人事代理网。人事代理部在全国同类人才市场中率先开通广西人事代理网(www.gxrcdl.com)。网站下设个人代理、户口迁移、职称服务、社会保险、人才引进等子网,累计点击量近300万。广西人事代理网的开通,在原有广西人才网(www.gxrc.com)的基础上丰富了广西区内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网络平台。

——汇通人事代理管理系统。对外服务搭建了网络平台,内部管理依靠人事代理部自主研发拥有知识产权的汇通人事代理管理系统。系统实现了业务流程标准化操作,具备业务办理提醒、多用户分权限管理功能,能提供全面的业务数据分析和深度挖掘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目前此套系统已被十几家区内外人才服务机构引入使用。

——电子档案数据库。目前,人事代理部正在探索将纸质人事档案扫描成数字档案,建立电子档案数据库,实现人事档案信息远程查阅。这将对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率起到积极的作用,能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和功能,满足目前社会档案利用需求量逐年递增的要求。

篇8:均衡发展促公平 多措并举创特色

基本做法和经验

政策推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保障是前提。宜春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宜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宜春市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管长远、打基础的文件,在宏观规划、政策指导、资源配置等方面,向义务教育特别是城市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倾斜。全市各级财政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提高义务教育的保障水平。在确保“三个增长”的同时,将新增财力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2012~2014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225.55亿元,其中,财政性投入197.12亿元,用于义务教育的投入143.86亿元,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72.98%。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从根本上为义务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全市上下形成了“穷县不办好教育穷根难除,富县不办好教育富难长久”的发展共识。

项目带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是基础。宜春市通过大力实施中小学校安工程、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农村初中工程、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等一系列教育项目,不断改善中小学校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从2009年开始,市政府连续7年把推动学校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召开教育重大项目现场协调会,研究协调解决教育重大问题。2012年以来,在全省率先并连续召开了三届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流动现场会,有力推动了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达标建设,《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对宜春市经验予以推介。据统计,2012~2014年,全市通过向上争资、财政投资、社会融资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32.48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舍325.51万平方米。2014年与2010年相比,全市中小学增加校园面积91.14万平方米,新增校舍面积106.25万平方米。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配置均衡化和城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达到新高度。

队伍促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队伍是关键。近年来,宜春市通过拓宽入口、交流轮岗、强化培训、典型激励等途径,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水平。2005年,在全省率先创造性启动“三个定向”(定向招生、定向培养、按一定比例择优定向分配)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获得国务院领导的高度肯定,目前这一做法已在全省推广实施,并为其他行业系统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截至目前,全市共培养“三定向”师范生2908名,到岗率达98%以上。作为全省两个试点设区市之一,宜春市于2015年秋季开学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改革试点工作。有2098名校长和教师参与了交流轮岗,其中,有442名中心小学教师轮岗到村小任教,有185名村小教师轮岗到中心小学任教,有效提升了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师资水平。重视教师培养培训,积极构建国家、省、市、县、校五级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小学、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9.72%、99.78%。实施教育“三名工程”,培养打造名师568人、高中名校10所、名校长93人,起到了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园丁精神。全市教育系统涌现出了以“龚全珍式好干部”支月英、全国“最美乡村教师”陈腊英、全国模范教师卢春苗等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师德楷模和先进典型。

多方联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殊群体是重点。让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是衡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我们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特殊群体教育关爱体系,做到“四不”:一是不让贫困孩子失学。采取“助、补、免、贷、奖、捐”等形式,健全了覆盖各学段学生的资助体系,为保障家庭贫困学生完成学业铺就了“绿色通道”。五年来,补助各类教育民生资金27.77亿元。二是不让残疾儿童掉队。累计投资7000多万元,新建特教学校5所,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保障了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就学权利。三是不让留守儿童孤单。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四点半”爱心辅导站,为留守儿童开放农家书屋,全方位服务留守儿童。四是不让随迁子女受歧视。坚持“两为主”(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政策,让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创办阳光学校,开设行为矫正、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扩展训练等课程,对问题少年,进行心理和行为矫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创新驱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质升级是目标。近年来,宜春市围绕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和强化督政督学等重点工作,结合市情、教情,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创新“四种机制”,不断推动义务教育提质升级。一是创新素质教育推进机制。鼓励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教材,推动形成“县县有特点、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长”的育人局面。创新举办学校体育艺术节、琴棋书画好少年评选、中小学生综合知识竞赛、校园文化校长谈、中学生优秀社团评选展示等一系列活动,为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搭建平台、拓展空间。二是创新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狠抓“三通两平台”建设和应用,推进教育教学方式城乡共享。仅2015年,全市统筹资金1.2亿元,义务教育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率90%,“班班通”开通率达87 %,“人人通”接入率 19%。创新联合办学、教育联盟、集团化办学、城乡共同体等多种形式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三是创新招生考试评价机制。2014年,启动了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改革,严格执行“择校生初升高不享受均衡生资格”政策,中心城区初中新生就近入学比例达90%,教育公平得到彰显。推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制度改革,坚持均衡生比例70%的中招政策,有效缓解了“择校热”。四是创新教育督导评估机制。率先成立教育督导委员会,聘请市督学65人、县责任督学229人,建立了督学责任区91个,对完小以上学校实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教育督导“到边到角”,以评促建的工作要求得到较好落实,保障了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阶段性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困难与挑战

宜春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挑战,经调查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共性困难客观存在,且有逐渐扩大趋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资源、理念、政策等方面面临共性困难。一是教育资源差异性客观存在,并有扩大的趋势。传统意义上校际、城乡、区域之间三大差距,有的并没有缩小,反而在拉大。城乡学校在硬件设备设施、师资水平上依然存在不小差距。二是家长择校非理性客观存在,并有增强的趋势。从调查情况看,家长的育儿理念发生了变化,“改变家族命运的强烈愿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社会舆论”“把小孩看得高于一切的家庭环境”表现非常突出,非理性择校的愿望比较强烈,对教育公平非常敏感。三是相关政策传导性客观存在,并有增强的趋势。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农民工进城几乎零台阶、零门槛,迫使家长提前把小孩送进城里读书,使得城区义务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仅中心城区,2015年义务教育学生数比2011年增加了1.37万人,平均每年以一个中等学校规模的速度增长,且趋势不减。此外,高中和高等学校招生是选拔性招生,但义务教育是非选拔性招生。这就迫使家长提前考虑孩子应试能力的培养,也传导了择校的压力。

热点问题多重叠加,且无明显缓解迹象。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出现了新的问题。一是大班额还没有化解,大校额越来越突出。据统计,2015年全市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比例为69.59 %,其中超大班额(66人以上)46.5%;规模在3000人以上学校有32所,其中5000人以上学校5所。大班额、大校额双重叠加,给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二是学生向城市流动,资金向农村倾斜。2015年,全市投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的资金为4.5亿元,投入城区学校改扩建工程资金只有1.88亿元。资金投入与学生流动出现倒挂现象。一方面,随着城区学生数量的猛增,城区学校投入不足的局面亟待改观;另一方面,部分农村学校甚至出现“空心化”现象,造成了新的资源闲置。三是其他教育政策不断优化,高中教育政策瓶颈问题始终没有突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能否正常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还是看出口——高中教育是否通畅。但目前高中教育还存在资源不足、保障不力、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亟须在投入上、政策上得到更大的支持,但现今在国家层面、省级层面上基本没有松动,初中升高中的瓶颈始终一直存在。

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

分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我认为与三组矛盾有关:一是义务教育的普及性与教育选择性的矛盾。一方面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和水平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是一个重大民生问题。另一方面,教育的选择性与适合性又非常重要,只有适合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这意味着要提供可供选择的教育产品。二是教师追求的成长性与教育资源的关键性之间的矛盾。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师资。一方面,我们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师资,鼓励教师到农村和边远山区工作。另一方面,教师的流动本身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动力,一旦教师流动的期待消失,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也就不足。三是优质资源的紧缺性与教育需求的趋同性之间的矛盾。虽然这些年,我们改善了一批薄弱学校,但优质教育资源紧缺的现实不会短时间改变,而教育需求的趋同性却越来越突出。

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过程遇到的困境和问题,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机制和评价模式,要在效率与公平之间、普适性与选择性之间、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1.政策接地气。任何一项政策,从国家到省、市、县,再到学校,如果都按一种模式执行,不一定很合适。应该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框架下,允许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政策。例如,对“择校”的理解。宜春市结合实际,将“择校”定位为优质学校,并且圈定优质学校的范围。允许薄弱学校之间由于学区、地段交叉交流一部分学生,不受择校生不享受均衡生资格政策的影响。这既没有突破国家政策,又给部分家长提供了适度选择的空间。另外,允许各县市区结合实际情况,在不突破国家政策的框架内,制定符合实际的招生政策。有的县就一所初中,没有选择,不存在划片、就近的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大框架,框架内装什么东西,要根据地方的实际来理解、细化、制定政策。

2.师资要倾斜。要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并对农村边远地区学校实行倾斜政策,科学、合理地核定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确保教师数量能够满足课程开设和教师所学专业对口的需要。要进一步提高和落实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水平,并在职称评聘方面给予倾斜。加大师范教育学生培养力度。加强不同层次师范生的招生、培养力度,特别要扩大专科层次师范生招生计划;创新教师入口机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师范毕业生终身从教;为广大农村学校特别是村小、教学点培养专业教师后备人才,建立“进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长效补充机制。

3.民办做补充。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尤其是对执行就近免试入学政策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近年来,宜春市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不仅丰富了办学主体,也为义务教育提供了可资选择的空间,为一部分家长提供了选择的机会。要把民办教育发展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在教育用地计划中统筹安排。鼓励社会力量出资、捐资办学,推动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加强内涵建设,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扶持具备条件的民办学校提升办学层次。

4.环境求合力。教育发展光靠教育部门是不够的。政府层面要着力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尤其是要重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办学标准、办学条件、经费投入、教师配置、教育质量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要进一步形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根据均衡发展情况的变化,加强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做到在发展中求均衡,在均衡中求发展;同时也要不断优化政策,争取社会、家长、学校的支持,真正实现义务教育均衡目标。要及时总结推广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义务教育学校课程改革,发掘特色,树立品牌,鼓励学校走有个性、有特色的办学之路,从更高水平推进均衡发展,全面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内涵。

上一篇:万圣节前夜恶作剧祝福说说下一篇:创建安全社区营造时代氛围